小学体育的兴趣培养

2024-07-29

小学体育的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小学体育的兴趣培养 第1篇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课程, 但当前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也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体育学习兴趣并非与生俱来, 它是在后天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其中环境与教师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 就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影响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

1. 社会、家庭的因素。

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直接影响。社会上“重文轻武”以及搞体育是“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的偏见, 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成绩, 忽视体育对增进健康、培养“身心两健”人才的作用, 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 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

一堂体育课, 若教师组织得法, 就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有声有色,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 往往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3. 教学手段的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课堂体现出多层次的练习结构,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增强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手段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去诱导、启迪学生, 使师生都有成功感,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 师生情感的因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情感也是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 教师在儿童少年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信任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与授课教师的情感“迁移”到该学科的学习中。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掌握某项运动技能, 必须经过反复实践, 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多给予鼓励,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 就会使师生情绪对立、感情疏远, 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5. 场地器材因素。

目前, 不少学校存在场地设施、器材缺乏等现象。在这种条件下, 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场地及选择器材都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设计好场地器材的合理搭配, 创设情境, 营造气氛, 使学生有如置身于大自然中玩耍, 从而引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大都是为“好玩”而学, 不感兴趣的项目就不学, 有的是为应付考核而学, 只求及格就满足了。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角色的认同感。

跨世纪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很多人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呵护, 养成了以我为核心的性格特点, 一旦离开家庭, 就会产生较强的焦虑与不安全感。因此, 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体操为主, 形成小群体活动的环境, 让学生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 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实现集体或小团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 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扬,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好体育的自信心。对于调皮的学生, 可通过游戏等群体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养成勤学、守纪的好作风。在游戏活动中, 有些表现较突出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评价,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对表现较差的学生, 在某时期内可适当降低要求, 发现他们的亮点, 适当给予表扬,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 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 通过醒目的标语, 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和广播等媒体, 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与每个人的生活、就业、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学校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 树立终身热爱体育的观念。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除了组织各种运动会、小型多样的有趣体育比赛外, 还可适当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较、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观摩比赛等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

3. 通过竞赛,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诸多游戏教材中都存在着竞争的因素, 其目的在于要求游戏双方勇于顽强拼搏, 在与同伴团结战斗中获得成功的感受, 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及强烈的学习动机, 使“争强好胜”的欲望和被压抑的情绪得到积极、健康的“发泄”, 逐步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和放松, 适时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劳。通过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 顽强拼搏的意志力, 提高他们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第2篇

摘要: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因此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先,增强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美育,以游戏、竞赛和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爱上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新鲜感;美育游戏;竞赛活动.

一、兴趣为先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几乎是所有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体育教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就会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始课教学的兴趣激发,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抓住每个起始课(入校第一课,新学期第一课,各教学内容的第一课等),形成极富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氛围,给学生良好的印象,达到兴趣为先,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目的。

二、赋新鲜感

摸清了兴趣所在,就要想办法保持这种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强,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期,因此教学时通过讲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讲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每天都存在对体育的新鲜感。不能一上体育课就是“一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态,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保持体育课的新鲜感很重要,它使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无限的期待和好奇,这种好奇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渗透美育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美育者,应用美育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者也。”体育课上渗透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技能教育的同时,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样在美的教育和熏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体育课上也是可以进行美育教育渗透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健身也可以让学生接受审美的价值观教育,它可以使学生体格和谐匀称,肌肉发达有力,肌肤滋润有光泽,身手矫健,工作敏捷,而且也能塑造学生形体美、心灵美,举止潇洒大方,线条流畅优美,作风果敢刚毅,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他们浑身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和向上的昂扬精神风貌。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动作要领都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美的教育。比如:排队、做操要注意队形整齐,感受其中透露出来的明快、有力、刚强、振奋的审美愉悦。这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佳契机。学生体态姿势正确、优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形式美、风度美,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才有利。只有健才有美,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再如体操的每个节拍的动作示范、篮球三步篮的动作要领示范分解等,教师矫健的身段,舒展灵巧的动作及潇洒自如的姿态都会给学生以美的示范和美的享受。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加入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他们对于体育的学习主要是依赖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保护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所以体育课上适时穿插体育游戏,就能使课堂不至于枯燥无味。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游戏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融入到课堂,融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鉴于此,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式,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如在小足球的教学中,首先强化学生的“足球意识”和游戏概念,如边路战术,通常采用画板战术图、石子摆战术阵型或是利用班班通的资源,来进行讲解,把他们跑动的路线、位置、任务定下来,再按图解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有球训练。从讲解示范,到战术路线、跑位等,教师都亲自示范操作,并与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就立即停止,并及时进行示范。学生通过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得以充分释放。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丰富了体育课,同时也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学生获得了学习体育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引领下得以激发。

五、竞赛引领

体育课在游戏的基础上,可以用体育竞赛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热情。因此,每节课我都会采用竞赛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如在教学100米跑时,为了达到竞赛的目的,首先强调友谊第一,竞赛第二。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组员每人一个五角星,以此来激励他们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竞赛带来的乐趣,我对于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进行了分组,把他们合理地分在每个小组里,同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比赛中他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热情分外高涨。学生在比赛中不仅掌握了体育知识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呐喊着,欢呼着,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六、课外活动

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体育的“小篮球”“乒乓球”“舞蹈”“田径”“体操”“游戏”等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开展活动,学校在市、区级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被输送到高一级的体校深造。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上结合游戏、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愉悦的心理反应。体育此时已成为学生在学校里一种特别的“享受”。

作者:张军 刘建民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黄泥岗镇中心小学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西涧小学

参考文献:

[1]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

如何培养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生动形象

现在的中学生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性格都比较有个性。这一点从上课时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他们怕吃苦,怕被人耻笑。特别是上体育课,教师让学生做示范时,有的学生害羞,不好意思做,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做,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采取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鼓励他们遇到困难不能畏惧,遇到挫折不能气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成长,快乐地学习。

一、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清楚体育教学的目的,激发其主动积极性

大多数小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没有实际教学意义,所以在体育课上他们都表现得比较随便,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因此,体育老师应针对这种不良现象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在体育室内课上,给学生讲述有关体育课的真正目的,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进而增强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使学生遇到困难勇于挑战,不畏缩,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其整体成绩和自身素质。

二、教师要善于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保证教材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连续性和内容的编排。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体育课程的运动量,并详细讲述运动中的要点、难点,分清层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示范动作要标准规范,由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把技术的关键部分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课程上想给每位学生一个器材,我把器材随意放置在操场上的各个地方,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使学生得到它,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比教师对每位学生依次发器材的效果好很多。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大多对某一事物缺乏长时间的兴奋状态,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身体的兴奋度,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练习奔跑能力时采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练习掷准能力时采用“穿过封锁线”游戏等,并不断在游戏中改变游戏的规则,改变游戏的难度。

(三)运用鼓励的话语对学生做出评价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坚定其学习信心,获得新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教师应重视激励教学评价的运用。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全面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和体育相关的课程锻炼学生

和体育教学相关的课程属于学校体育文化,具体说更偏向于非学术性,如,校运会、体育社团、体育广播、体育游戏、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普读物、体育宣传队等。作为一种隐性存在的体育课程,它总处于意图性的预期性状态。通过实体性和非实体性的学校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精神给学生传授思想、体育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行为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应把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并不缺少体育活动的器材,而是缺少体育活动的场地。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多为小范围的,如做体操、跑步等,都是比较少的几个学生在课间自发组织在一起玩。教师应多组织有多个学生一起参加的熟悉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这些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相近,自然而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体育课程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

通过培养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热爱学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陈敬敏.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4篇

一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和动机有着密切关系,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培养学习兴趣,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按兴趣起因划分, 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有着不同作用。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教师只要注意观察, 会发现学生若对练习内容感兴趣, 就会全神贯注、专心听讲, 认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若不感兴趣时, 会表现出心不在焉、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这样, 就很难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甚至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无兴趣, 直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如果把这种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就会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体育知识, 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只要把体育运动和学习兴趣紧密结合起来,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各年级阶段教材内容的调整

小学生天真活泼、兴趣广泛, 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就能适应各年级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 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果教材浅深不分, 就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对巴岱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二十个班的调查发现:一至三年级低年级学生88%喜欢游戏性和竞赛性的课堂内容, 而四、五年级高年级学生84%却喜欢有一定技术技能的球类和田径课, 对球类的运动兴趣超出其他运动项目。球类活动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着较大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 若釆用高年级的内容, 难度太大, 学生难以掌握动作要领, 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 而且会使学生形成恐惧感。所以在低年级 (1~2年级) 教学时应选择符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相应内容, 多运用游戏内容的教材。例如上课前做准备活动, 让学生绕操场跑两圈, 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跑, 即使是跑了, 也很不情愿。后来, 我把内容改为游戏式的接力, 学生的反应就截然不同了。高年级釆用低年级的内容也一样, 颠倒规律, 凭着主观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性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选材要符合各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 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教材, 教学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教学过程的处理

教师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 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接受能力等, 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采取相应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会影响学生的“学”。如果教师对学生心理、生理和个性特征不了解, 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 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第一, 所学内容目的性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抓住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的特征, 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不完全有正确的认识, 结合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兴趣加以正确指导。例如, 一二年级学生对中长跑不感兴趣, 参加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则应该讲明中长跑能增强心肺功能, 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壮等优点。在中长跑教学时, 应多观察学生的变化, 如果学生不能承受, 则应放弃。

第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 师生双方要相互配合, 缺一不可。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中起到“引导者”、“导航人”的角色, 在教学中不仅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为他们指出学习方向和树立一定目标。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 是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他们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充分肯定,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 表扬、批评相结合, 以正面教育为主, 还要用良好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少讲, 让学生多练, 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 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要想上好课、带好训练队,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不断改进, 采取的方法必须符合课的目的、任务、学生实际。教学中教法灵活、手段多样, 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动作, 完成教学内容。比如, 在低年级球类教学中, 不需要过多地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一组练习、两组对练、三组观摩等, 这样难以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和促进个性的发展, 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上要认真思考, 最重要的是能否让学生感兴趣,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记得在二年级一次垒球课中, 我采用教师统一指挥, 个人往返投, 结果学生感到太吃力。后来改成了二人一组的対投, 比谁更远, 这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学生对此感到有人可比, 就会竭尽全力地练习, 前后对比, 效果明显。室内理论课也一样,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可采用收看电视录像、观看现场表演等方式, 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容易理解, 学起来也快。生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说恰当的教法、手段融会在教学过程之中, 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第5篇

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如果上课时教师扳着脸,那么学生就会望而生畏,这样就会使师生间拉开很大的感情距离,学生的思维受阻,对学习产生厌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例如:一年级有位小朋友人长得矮小,又体弱多病,属体育“差生”,在平常教学中我没有因此而放弃,经常鼓励他“没关系,你在课中仔细听,认真练,很快就会进步的。”慢慢地他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也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了。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和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让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了“放羊”,又能让学生多得“自由”,由于学生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浓厚,呈现出“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就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养成“乐学”、“乐练”的积极学习态度。

1.美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种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而激起学生浓厚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使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完成。如教学“立定跳远”、“沙包投准”的内容时,可设置小青蛙找妈妈的情境。开始时引导学生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了许多小动物,指导学生模仿它们做准备活动;模仿大雁飞(上肢运动)、小鸭子走路(下肢运动)、小猴看东西(头部运动)、小熊摘玉米(体转运动)、大象走路(腹背运动)、小白兔跳(跳跃运动)。遇到小河,要踏石过河(专项准备),要过比较宽的河,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看谁的本领学得快。在稻田里要消灭害虫,于是它们拿起武器(沙包)去消灭害虫(投准)。最后,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与妈妈一起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这一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们乐在其中。

2.转变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善于模仿,乐于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我根据课本的内容,将各部分设计成一个动物世界,如开始部分,整队编成“小动物大集会”;准备活动编成“小动物大表演”;基本部分设计成“小动物学本领”;结束部分编成“小动物舞会”等。这些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因而能充分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3.灵活运用游戏和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的各种小型多样的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既有个人的自由性,又有集体的协作性,如“两人三足行”、“投靶”、“攻打炮台”等,这些游戏,都是集体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对竞赛项目,我们还需巧作安排,不断创新,对那些时代感强的项目,只要有助于学生健康,适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我们就将其引进到教学竞赛中来。对于传统项目,我们也在方法上求变,使学生总感到新奇、充满活力,增强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的差别,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差别,因材施教,取长补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参与和锻炼的机会。如我上五年级接力跑时,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圆圈接力跑“,男的在外圈,女的在内圈,这样男女同学一起比赛,一起竞争,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在玩中求学,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如是说,它不但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其学习和活动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动力。

现在小学生普遍的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强,对自己不信任,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应该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只有这样这些学生才可以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十分有力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1、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遇到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时刻注意抓住他们的一丁点闪光点,一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2、让他们多一些表现和发挥的机会。

如果课堂提问或需要示范,表演时,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动作可让他们先来示范。讨论辨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充分利用教材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是十分广泛的,体育课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设置、增加丰富多彩体育运动项目,积极的吸引学生参加身体锻炼。体育教材中设置的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不予教材设计了很多的体育项目,但是在实践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滑冰、打拳、做操、越野跑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模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三、设置艺术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课上,教师要想把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能让学生充分的接受,并且圆满的完成任务,靠满堂灌和教师高高在上的指挥是打不成效果的,往往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艺术性。

首先,学生往往把老师作为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更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是漂亮,优美的动作,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其次,体育运动本身就存着危险性,学生在接触新的体育运动时候,害怕收伤害是避免不了的,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合理的保护与帮助,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所以,教师在学生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即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以安全感。平整而又宽敞的场地,整洁而又规范的器材、设备、清晰的线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良性反应,感到美的享受。学生愿意在优美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再次,课堂上教师就是个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始终参与在学生的活动之中,让学生感觉你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一起活动,做游戏、比赛,小学生正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很多动作做的很夸张,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参与,那么也要把自己的感情,情绪溶于学生之中。一起鼓掌、欢笑,总之教师的情绪,态度要与学生保持一致性,这样学生学得活泼,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更浓。

四、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上,面的的是全体学生,老师不能逐一的教,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倡多组练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例如:一堂篮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五、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最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形象.体育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同伴的练习和自身的实践,增强形象的真实感,调动学生“形真”的激情.

2)能使学生产生冲动的欲望.教学情景是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下活动,是在没有方圆,及近似方圆轻松自由小学习,从而激起学生主观的能动性.

浅谈小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第7篇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兴趣

什么是和谐的气氛呢?我认为就是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 讲解具体生动, 示范优美正确, 学生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 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 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 便于接受新知识, 掌握新动作, 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之间存有隔阂, 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 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 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 或一个眼神, 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 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 信任的目光, 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 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 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时, 要及时给予肯定, 哪怕是点点头, 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 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 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 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注重个体差异, 体会成功快乐, 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保持自信, 不断进取。要尽力给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潜能的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方式,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小学四年级学习山羊分腿腾越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组。掌握快的学生放在一组对他们提出更高目标, 踏跳板可以距离山羊远一些。会跳的但跳的不好的放在一组, 鼓励他们只要努力练习就可以进入上一层, 给他们信心, 还要培养他们观察、理解和动手动脑能力, 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太差, 而要让他们感觉到只要努力就能够上一层。不会跳的放在一组重点指导, 发现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 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相信自己, 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精神上产生愉悦感。

三、自主选择、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 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 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 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 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自主地进行练习。例如, 在进行投掷教学时, 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 面对面投掷, 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 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 可选择实心球, 在一号场地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 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 在二号场地练习。整个练习过程, 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 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这样, 学生每变换一次, 都会有新鲜的感觉, 都会产生新的兴趣。

四、设疑问难, 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要根据教学要求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各种方法的跳跃时, 先讲解单脚跳的动作要领, 而后提出问题:谁还能想出不同的动作?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活, 他们跃跃欲试, 一定会想出深蹲、蛙跳、双脚交叉跳等不同的跳跃动作。学生练得积极而又主动,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技能, 同时更好地锻炼了身体。

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 学生的兴趣及快乐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他们喜欢某一老师就会连带喜欢他的课。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所希望的老师应是知识丰富, 气质不凡, 平易近人, 不古板, 不平淡。学生最厌烦的莫过于教师直接下命令、口令, 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利用教室的亲切感, 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针对各课的特点, 发挥想象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围绕着跑、跳、投、体操、技巧、韵律活动、游戏等展开。各课有各课的特点, 各课有各课自己的特色, 如果发挥得好, 不仅能让孩子学到体育知识, 懂得做人的道理, 而且还渗透了其他文化课、美术课、音乐课的知识。例如, 一堂跳绳课,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跳绳有很大的难度, 不但协调性要好, 且还要有一定的耐力基础, 因此学生容易疲劳。这时, 教师可以进行分小组练习,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发挥想象, 开动脑筋, 用手上的绳子拼出不同的图案。孩子们拼成的图案有动物、植物、人物等, 令笔者深受启发。做好后, 笔者还带领学生参观每组的成果, 与他们一起点评, 在做其他练习或使用体育器材时也能如此, 这样, 学生就会在自己拼成的图案中进行各种动作练习, 有做游戏的、有练习跑步的、有跳舞的。再如, 每一节课的徒手操千篇一律, 学生认为枯燥无味, 这时, 就可以让他们分小组自编自练。刚开始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把以前教师教过的徒手操拿来做, 把广播操的动作拿来做现成的等, 而后再启发他们把生活中的动作、舞蹈中的动作, 以及从其他科目学来的动作加以润色, 就是自己的一套操了。学生积极性很高, 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 不停地比划, 不停地试练, 循序渐进, 一学期下来, 他们的编操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抓住学生心理, 根据需要施教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 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 及时进行相关教育, 往往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的同时, 其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取得明显进步时, 学生心中自然会产生希望得到赞扬、得到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此时, 体育教师若能适当给予成绩的肯定, 对这名学生将会是巨大的鼓励。因此, 在教学中, 对待学生体育能力的每一点滴的进步, 体育教师都应该做到认真分析和对待, 要及时给予合理评价并做出适当的赞扬, 同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的情感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 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例如, 学生在本次课中锻炼比以前更加认真, 动作学习得更好, 体育教师就应该及时肯定他的成绩, 或者邀请该学生当场示范, 这样, 学生的自尊性心理就得到了满足, 从而更加自觉地练习。如果教师对学生认真训练及进步不重视, 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使其产生厌恶体育课的现象:或者是教师只重视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 也会让差生产生“教师看不起我、我就一个毫无用处的人”等想法, 导致了心理障碍的产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组”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 对于所学的动作, 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 让他们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的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 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 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 更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游戏形式, 提高学生兴趣

体育课上的游戏活动真是学生的开心一刻。主题教学完成之后, 教师宣布:“接下来是我们的游戏时间。”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大叫:“耶!”游戏内容对于年级的高低有一定的不同, 在高年级, 就可以多做一些男生喜欢的军事类游戏, 而对女生则做跳橡皮筋的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则多采用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游戏, 如老鹰抓小鸡、青蛙跳荷叶、数数、加减法的计算比赛等。最激烈、最兴奋、学生最乐于参加的莫过于游戏锁采用比赛的形式了, 如小组做“小推车”游戏, 推的同学两脚不停地往前赶, 做“小车”的同学则两手急急忙忙地交替着前进, 还嫌不够用, 一不小心就摔了个嘴啃泥, 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把自己这一小组的队员急得心痒痒, 不停喊“快!快!”“哎, 真是的。”那表情、那动作可精彩了。

四、多用奖励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多采用奖励形式,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给一年级学生教广播操时, 由于新的广播操动作多, 且方向感强, 因而学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学操积极性不高、持久性不够, 且易疲劳。于是, 笔者就在学操前用轻松的语气跟他们说:“待会儿我们操学的又认真又准确, 且动作做得又好又快, 老师就给大家更多的活动时间。例如, 和大家一起在大操场的草地上玩, 大家想不想啊。”“想!”学生兴奋地大喊起来, 私下里说着我们等会儿要做什么, 且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时, 笔者朝他们做了“嘘”的手势, 他们很快静下来, 纪律特别好, 这节课也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9篇

一、培养学生兴趣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立足于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 而忽略了兴趣的激发、引导和培养。究其原因, 是由于有些体育教师曲解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认为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不应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过多干涉, 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要去逼学生学, 学生不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 就能对某项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其实, 新体育课程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 更注重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2. 兴趣培养停留在浅层次, 缺乏兴趣培养的进一步深化。在新体育课程实施后, 许多体育教师在“有趣”这个层次上都已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反映在体育教学中, 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动技能学习, 诸如改变组织教法、用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榜样的说教、反复的激励、多媒体展示运动竞赛场面和动作标准的技术处理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的有效方法。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却未能在这一层次上更进一步, 学生被激发、引导甚至已形成的体育兴趣不稳固, 没有得到保持和升华, 没有达到乐趣和志趣的层次, 依然还是“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 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是“身顺而心违”。

3. 关注直接兴趣, 忽视间接兴趣的激发、引导和培养。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体育教师比较重视探索和发掘许多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的方法手段, 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锻炼效果。但是在面对一些不得不教, 而学生却不喜欢的教学内容时, 比如在进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培养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品质或进行升学体育考试项目的练习时, 学生的直接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 学生容易避重就轻, 甚至出现逃避现象。然而很多体育教师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间接兴趣的意识不强, 措施和手段不足或低效, 表现为要么不管不问, 要么不能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前者一是没有责任心, 二是错误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认为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是可以理解体育学习的价值的;后者则是欠缺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4. 偏重低技术含量、高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忽视能给学生带来长期、稳定兴趣的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由于在新课程实施中, 一些人误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淡化运动技术技能教学”, 许多体育教师在选择和改造体育教学内容时, 将一些技术含量稍多、技术难度稍大、可能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但有比较显著的健身、健心价值的运动项目, 如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等项目剔除在外, 只选择那些技术简单的、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内容进行教学。即使在面对像篮球这样的项目时, 也将篮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的学习难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运动技术的价值也无从体现。

5. 评价标准降低, 学生失去经过努力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 不少体育教师片面理解“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淡化甄别、选拔功能”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念, 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得高分,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 所以在制定体育课程学习标准时将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降低, 致使很多学生不用经过努力就能达到学习要求。不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成绩很难激发学习兴趣, 也很难长时间维持, 因为学生觉得自己不用认真学习一样能得到高分, 这也会使得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流于形式。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建议

体育教师应加强新课标理论的学习, 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及实施要求, 切实转变自己的体育教育观念,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有效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及本人以下建议。

1. 体育教师应正确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建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既不能像以前那样成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支配者, 也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控制者、支配者, 不能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地位, 而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2. 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培养运动兴趣的最终目标, 树立运动兴趣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 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学生身体、心理特点, 科学设计体育新课程学习内容, 制定有效学习目标, 促进学生的发展。

3.要正确理解运动技术技能在新课程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正确的教材内容思想,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教材内容资源为学生提供能为终身锻炼服务的学习内容。

4. 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念, 评价应体现公正性、客观性, 标准的制定要体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不能曲解“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淡化甄别、选拔功能”, 否则将适得其反。

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兴趣培养,教学质量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不仅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 而且也是发展个性, 陶冶情操,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个体社会化, 以及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的需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的大问题, 也是我国体育卫生事业的核心与重点。然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担忧。报告显示, 与2002年相比, 我国的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 也是继续呈下降趋势, 60%左右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对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照小学生生理、心理结构特点, 因材施教,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体育锻炼兴趣是通过身体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一种积极力量, 它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意义, 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实现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体育领域, 教学过程往往是从运动项目“有趣”开始, 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各种运动项目内在特性所产生的特有的运动“乐趣”, 最终向“志趣”发展, 形成体育观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上, 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通过引导, 端正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 营造生气勃勃的课堂情绪气氛, 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上体育课。比如,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 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很难保持长久。注意力的加强和学习兴趣紧密相关, 兴趣越浓厚, 注意力就越集中。所以, 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时, 就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 既有系统性, 又不失趣味性。在对课的安排上要处处有创新, 力求摆脱老套的模式, 以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因此在场地的设计、器材的布置、队列队形上要做到精心设计, 力求新意, 这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容易保持兴奋状态, 教学效率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合理定位, 最好使学生既可通过努力达到, 又不能轻易获得。教师要亲自参加活动, 以身作则逐步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自学性, 注意课外活动与课堂内容的紧密联系, 有效巩固教学成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胆创新, 改进体育教育的方法及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 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注意培养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转变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在具体手段上,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 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 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了解体育的功能、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让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及技术, 增加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擅长度, 从而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于课外体育运动。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个体需要为出发点, 考虑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特别是多开展带有民族传统、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 使课外体育活动既满足教育的需要, 又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 应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社团的组织作用。让学生按自己选择的项目及运动技术水平分级分组到各项目俱乐部或辅导站进行课外体育运动, 充分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学生在课外体育运动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 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养成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 用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增强学生体制的基础上, 促进全体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感情,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运动中的乐趣, 进而促进学生付出行动。

四、注重竞赛策略, 在比赛中增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竞赛活动互动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课堂中是学, 在体育活动课、课间活动中是练, 在课余活动中是赛, 以赛促练, 以练促学, 在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广泛兴趣和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全面了解和熏陶,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更多的形式展开,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比赛中寻找自信, 提高体育锻炼兴趣,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跳绳、广播操、60米短跑比赛、学校篮球联赛、校运会冬季长跑比赛等, 让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两个比赛项目, 让他们有一展身手的幸福时刻, 也因此有了积极锻炼的动力。

五、合理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 积聚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中, 应给学生多一点激励, 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和肯定, 少一点批评和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 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同学, 哪怕是微小进步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肯定, 即时表扬和评价, 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 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 就能不断产生兴趣和激情, 就能不间断的参与, 敢于创新。

综上所述, 培养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不仅是一般的体育过程, 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 及时更新观念, 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的更高认识。

参考文献

[1]季成叶, 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中国生育健康, 2003, 14 (5) :271-275.

[2]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学校体育, 2003.

[3]国庆.浅谈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福建教育, 2006, (6) .

[4]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5]谭华.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探讨.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 (4) .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 第11篇

摘 要: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因此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先,增强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美育,以游戏、竞赛和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爱上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新鲜感;美育游戏;竞赛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19

一、兴趣为先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几乎是所有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体育教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就会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始课教学的兴趣激发,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抓住每个起始课(入校第一课,新学期第一课,各教学内容的第一课等),形成极富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氛围,给学生良好的印象,达到兴趣为先,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目的。

二、赋新鲜感

摸清了兴趣所在,就要想办法保持这种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强,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期,因此教学时通过讲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讲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每天都存在对体育的新鲜感。不能一上体育课就是“一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态,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保持体育课的新鲜感很重要,它使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无限的期待和好奇,这种好奇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渗透美育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美育者,应用美育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者也。”体育课上渗透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技能教育的同时,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样在美的教育和熏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体育课上也是可以进行美育教育渗透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健身也可以让学生接受审美的价值观教育,它可以使学生体格和谐匀称,肌肉发达有力,肌肤滋润有光泽,身手矫健,工作敏捷,而且也能塑造学生形体美、心灵美,举止潇洒大方,线条流畅优美,作风果敢刚毅,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他们浑身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和向上的昂扬精神风貌。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动作要领都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美的教育。比如:排队、做操要注意队形整齐,感受其中透露出来的明快、有力、刚强、振奋的审美愉悦。这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佳契机。学生体态姿势正确、优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形式美、风度美,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才有利。只有健才有美,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再如体操的每个节拍的动作示范、篮球三步篮的动作要领示范分解等,教师矫健的身段,舒展灵巧的动作及潇洒自如的姿态都会给学生以美的示范和美的享受。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加入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他们对于体育的学习主要是依赖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保护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所以体育课上适时穿插体育游戏,就能使课堂不至于枯燥无味。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游戏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融入到课堂,融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鉴于此,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式,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如在小足球的教学中,首先强化学生的“足球意识”和游戏概念,如边路战术,通常采用画板战术图、石子摆战术阵型或是利用班班通的资源,来进行讲解,把他们跑动的路线、位置、任务定下来,再按图解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有球训练。从讲解示范,到战术路线、跑位等,教师都亲自示范操作,并与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就立即停止,并及时进行示范。学生通过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得以充分释放。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丰富了体育课,同时也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学生获得了学习体育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引领下得以激发。

五、竞赛引领

体育课在游戏的基础上,可以用体育竞赛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热情。因此,每节课我都会采用竞赛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如在教学100米跑时,为了达到竞赛的目的,首先强调友谊第一,竞赛第二。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组员每人一个五角星,以此来激励他们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竞赛带来的乐趣,我对于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进行了分组,把他们合理地分在每个小组里,同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比赛中他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热情分外高涨。学生在比赛中不仅掌握了体育知识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呐喊着,欢呼着,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六、课外活动

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体育的“小篮球”“乒乓球”“舞蹈”“田径”“体操”“游戏”等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开展活动,学校在市、区级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被输送到高一级的体校深造。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 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然成为必然趋势, 学校也将更全面地贯彻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在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 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 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运动习惯与兴趣是促进学生终身坚持锻炼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那么, 要想使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和自觉进行锻炼的习惯, 首先我们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而且,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

一、明确体育学习目的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理解能力也比较差, 所以,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都很难完全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等, 也尚且不能实现有目的的学习。对于体育学习, 小学生也是如此。所以, 小学体育教师就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体育教学计划,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体育学习目的, 将小学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明确体育学习目的。小学体育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要将体育学习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释, 要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好是学习好的基础, 只有身体好才能够保证学习好, 而要想身体好就要坚持体育锻炼、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要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主动积极参与锻炼, 打好身体基础。此外, 小学体育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且加以指导, 防止学生只参与有兴趣的体育项目, 而忽视其他。对于学生不喜爱而对身体全面发展又十分重要的运动项目, 体育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 要将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意义和价值讲清楚,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自发参与这些运动项目。

二、营造教学氛围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教学氛围的营造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所以, 体育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在教学氛围上下功夫, 要力求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亲和力, 要和颜悦色, 不管是表情还是语言, 都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 要多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不清楚的动作要领或者活动规则, 教师要给予耐心的讲解, 要启发引导, 循循善诱。教师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建议或者意见, 对于学生的优秀见解要给予肯定和赞许,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鼓励。教师要关注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要注意体育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有受冷落的感觉。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传统的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趣味性, 让学生感觉到很被动, 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 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 根据体育教学客观规律对于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要灵活采用体育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 力求有新意, 这样的体育课才会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越上越想上。

(一) 创设体验情景

小学生年龄小, 大都喜欢听故事, 而且好奇心强、爱表现。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结合适合的故事情节和内容来设置教学情景, 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小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而且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动作、锻炼身体, 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例如, 在学习“单、双脚跳”时, 教师可以结合“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教学, 以音乐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身体感觉, 使其能够自觉、自主、能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体验到乐趣。

(二) 设置游戏

小学生爱玩儿, 而且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为了更好地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儿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游戏, 利用游戏的竞争性、趣味性、情节性、挑战性、益智性、教育性等特点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例如, 对于立定跳远的教学,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排队依次练习, 不但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而且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采用游戏教学法, 让学生在练习中模仿小兔子的跳跃动作, 同时让学生思考和揣摩小兔子的跳跃动作, 并且鼓励学生多做尝试, 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跳得最远、动作做得最好的学生设立奖品, 这样, 学生们会为了取得好成绩更积极踊跃地反复练习和揣摩动作, 教学效果自然会好。教师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竞争增强他们的好胜心和积极性,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大量的实践证明, 体育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总而言之, 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让兴趣成为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催化剂, 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更加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丁春霞.略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46) .

[2]王翠芝.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2012 (36) .

[3]刘令.浅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4 (1) .

[4]李平.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2) .

上一篇:俄罗斯留学生下一篇:企业外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