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

2024-07-31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精选4篇)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 第1篇

一.近世日本人的中国观

自幕府实行锁国政策至对外开放的1854 年, 在这期间, 除了朝鲜以外, 日本只于中国和荷兰进行贸易。并且这两国能进入的港口也只有长崎一地。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因海上风暴而漂流至中国的日本人是有相当的数量的。另一方面, 乘坐贸易船来到长崎的中国商人也是有的, 但他们一般都仅限于祭礼和参拜寺院等为数不多的机会和日本人接触, 到日本国内自由旅行等都是不允许的。可以说, 这一时期, 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交流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

自古以来, 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日本人都不断地从中国汲取了很多东西。可以说近代以前, 日本人对中国普遍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最为明显的时期就是江户时期。一方面, 由于当时的中国扩大了疆土, 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组织。这使得日本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强盛大国。另一方面, 江户幕府也同中国一样重视儒教。这样的风潮以儒学者荻生徂徠最为典型。不仅是儒学者, 在普通民众间也对中国产生了一种崇敬和向往的情感。

二.中国观变化的契机——“千岁丸”的上海之行

上海是近代以来, 中国第一批对西方列强开放的门户, 日本由此也把上海看作是距离西方最近的地方。当时锁国体制瓦解的日本面临着统治的危机, 因此“开国”急切的日本幕府派遣了商船“千岁丸”。打着“商船”旗号的“千岁丸”必然要考察日清贸易的诸多细节, 以及清朝与西洋人贸易的诸多问题, 然后再进行买卖。但事实上, 以高杉晋作为代表的一群聪敏慧颖的优秀藩士, 正在竭尽全力地了解中国实情。

1. 上海的繁荣景象

在千岁丸刚刚进入上海港口的时候, 他们就位上海的繁华景象所感叹。千岁丸进入上海港之时, 上海自南京条约缔结已建设了十七年, 此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新兴商业城市, 外国商行在街道随处可见, 外国商船在黄浦江来来往往。这一景象震惊了包括高杉晋作在内的日本藩士们。高杉晋作在《航海日录》中就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午前渐抵上海港。此乃中国第一繁盛海港, 欧罗巴诸邦商船军舰数千艘停泊于江上, 桅樯林立, 填满津口。陆上则有诸邦商馆, 粉壁千尺, 殆如城郭, 其雄大壮伟, 笔纸难以表述。” (高杉晋作《航海日录》)

实际上, 使他们惊讶的不仅是上海港众多的船舶数量。高耸林立的新建的西洋式建筑更为人所惊叹, 高杉晋作不觉暗自感慨, 刚刚进入上海时候看到的道路两边的普通民房看起来和日本的建筑物并无多大区别, 可是位于租界中各国风格迥异的银行好似大厦一般, 令人叹为观止。

2. 上海的杂乱与不堪

如果是刚踏入上海的高杉晋作一行人感受到的是上海的繁荣与热闹, 那么当他们真正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时他们感受到的便是与那繁荣热闹背道而驰的脏乱与悲惨。这更令他们感到惊愕。他们对中国的幻想也由此而幻灭。他们对上海如此的脏乱无序和人文丧失感到焦虑, 另一方面, 当时清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毫无作为感到出无比绝望。高杉晋作这样描述到:

“上海市坊通路之污秽难以言说。小衢间径尤甚, 尘粪堆积, 无处插足, 亦无人清扫。或曰, 出市街即为旷野, 荒草没路, 唯棺椁纵横, 或将死尸以草席包裹, 四处乱扔。炎暑之时, 臭气熏鼻。清国之乱象, 由此可知。”

“上海中, 粪芥满路, 泥土埋足, 臭气冲鼻, 其污秽难以言状。”

上海旧街狭巷也许是原本就有的, 但如此混乱不堪的景象, 应当与当时潜入上海的难民有关。街市的杂乱与民生的凋敝, 被“千岁丸”一行的日本人所亲眼遇见, 再加之中国人吸食鸦片现象, 使得幕末的日本人对中国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印象。见到了如此情景, 想必千岁丸一行人应当产生许多杂感。

三.对近代中国认识的形成

当高杉晋作看到当西方列强的军队在上海肆意流动而不受任何制约, 反而中国人则要避开他们绕道而行的画面时, 他在表示惊讶的同时也暗生了对未来日本的前途的担忧:“经过对上海的情况详细考察以后, 我们发现中国人到处被外国人牵制着。英国人、法国人在街上行走的时候, 中国人都躲到道路两旁为他们让行。事实上, 与其说上海是属于中国的土地, 还不如说是英法两国的殖民地。在距上海1200 公里的北京, 中国的威风可能仍然存在。但是, 提起我们所在地的上海简直是惨不忍睹。这让我想起吕蒙向宋太宗进谏时所说的‘以亲近, 不及远, 岂不宜也’的名言。虽然说我们是日本人, 但是对于如此的局面也应该关心留意。因为这并不仅是中国一国之事。”

与高杉晋作一样, 在众多的见闻录里可以看到的就是当时一行日本人对外国统治的一种危机感和戒感。并且感觉到了中国人的容忍态度。

纳富介次郎问中国人为什么要容忍外国人在上海如此嚣张时, 居然没人能够回答:“为什么中国人制止不了外国人如此专横呢?反而言之, 为什么清朝会被外国人统治呢?最终都没有找到答案。”

在上海的外国军队把中国的孔子庙 ( 旧县城里的文庙) 当作他们的营地。那些被破坏了的寺庙的殿堂, 也可以说是中华思想被西洋人蹂躏的写照。这令许多日本人都为其感叹。

“英国人手持短枪守卫着圣庙。……如此神圣的孔子庙竟然成了英国人驻军的地方。学校 ( 孔子庙) 里应有的学习之声消失了, 回荡着的是喇叭兵的操练声。唉, 世上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李鸿章率领数万的大兵在郊外阻挡太平军。这才叫赶走了狐狸养起了虎。简直是太失策了。” (日比野辉宽《赘胧录》)

高杉晋作也曾毫不遮掩地指出中国的如今备受侵略的根源是国策的失误。“中国的衰微状况如上所述。但是形成如此衰败的理由是什么呢? 左思右想, 结果是清朝不知道防止外敌入侵的海防策略。其证据是, 清朝没有制造不把万里波涛放在眼里的强大军舰和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中国的爱国志士翻译的《海国图志》如今已经绝版。当权者只知道守旧, 没有丝毫的进取, 空虚地度过了年华岁月。因为没有改变太平无事的旧思想, 没有制造军舰大炮在战区里抵御敌人的战略, 才造成了如此颓废衰败的结果。因为我们日本也有赶前人旧辙的征兆,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制造象蒸汽船那样的东西。”因此, 高杉晋作在仔细考察中国的同时, 也看到了日本的影子。他思考中国衰微的原因也是在极力寻求本国的对策和出路。

通过两个月的考察访问, 高杉晋作在《外情探索录》的“上海总论”里, 阐述了自己对上海的认识:“上海位于支那南部海隅僻地, 为英夷所掠夺, 津港虽繁盛, 皆因缘于众多之外国人商馆, 城外城里亦多外国人商馆, 由此繁盛。”, 以上文字基本上就是此次“千岁丸”一行的日本人对上海的基本认识。由此说明他们对一直视为发达文明的中国的极度失望。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 当一些日本人发现往日的“天朝上国”在西方列强的衬托下显得十分落败不堪时, 就产生了一种鄙夷的心理和内心想要征服的欲望。

冯天瑜 (2001) 曾指出:“清国内政外交的衰败, 引发了来访日本藩士对往昔尊崇的中国产生藐视心理, 这使深蕴于武士文化之中的对外扩张性得以发酵。”关于对外扩张性发酵这一说法目前还有待探讨和证实。但从此次日本人上海视察之行可以明确看出的是:其一, 加深了对日本未来存亡的危机感和警戒感;其二, 对一直视为发达文明的中国的极度失望的感情。笔者认为得出两个结果是较为妥当的。

四.千岁丸之行对高杉晋作的影响

高杉晋作师从知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吉田松阴, 虽然在其门下学习时间不长, 但受吉田的影响颇大。和以才华著称的久坂玄瑞并称“松门双璧”。在吉田松阴由于“安政大狱”被谋害以后, 不仅没有打击到其门下的热血青年人才, 反而引燃了以高杉晋作等为中心的人才继承先师吉田松阴的遗志踏上打倒幕府之路的决心。

1863 年, 西方舰船炮击下关, 经过各国的报复性攻击, 高杉晋作深知与其压倒性军力之间实力的悬殊, 吸收西洋军备编制成奇兵队。在下关事件与各国联合舰队和议期间, 晋作担当起了交涉职务。他摆出坚决不动摇的姿态, 强硬拒绝各国提出的一切有关赔偿、租借土地等等要求, 成功谈成对双方公平的和议。吉田松阴著有《西洋步兵论》, 其中说道“孙子言‘以正合, 以奇胜’, 西洋人将井然有序的步兵作为军队的核心。要与之对抗, 拥有相匹敌的正兵固然重要, 然而要与外国军队作战, 以我国固有的短兵作战优势, 集合能应敌的精悍刚毅之士组成奇兵也至关重要”, 晋作受其启发创设了奇兵队。奇兵队人数为30 人到300 人, 在与幕府决战的第二次征长战役中, 民兵部队的人数突破200 人。1868年以后的戊辰战争中, 这些奇兵队作为官军王牌部队在战场上都大展身手。

在这次“千岁丸”上海之行中, 始终怀有忧患存亡意识的高杉晋作详细地考察走访了上海的各个地方, 深入了解当时真实的社会状态和人民的生活, 探访各国的军事部署, 打探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潜入状况等, 回到日本后将这些经历和了解到的情况编成《航海日录》《长崎淹留杂录》《上海淹留日录》《内情探索录》《外情探索录》, 最终合为《游清五录》, 这便成为幕府末期派遣至上海等一行人中留下文字最全面、所做思考最深远, 最有谋略眼光的一位。高杉晋作作为一名受过传统儒学思想文化熏陶, 汉学功底深厚的人无疑是支持日本接受中国文化教育的, 但他也算是亲眼目睹了清政府落败无能的一面, 所以在这些日记中, 他多是对他一直以来都仰慕无比的中华的腐败现象予以无情抨击, 对当时清政府的落败无比失望。他亲眼见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 并知晓清国当时的衰败及其原因。此次之“千岁丸”上海之行, 不仅令他拓宽了国际视野, 加深了国家危机意识, 也使他的富国强兵目标渐渐趋于展露框架, 为之后他决心开国倒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这次上海之行, 高杉晋作本人后来也谈到过:“支那之行, 在支那见闻国外之事情, 预料无论如何必须发展海军, 回到长崎, 便独断地签订了购买一艘蒸汽船的条约。”可以说这次上海之行对他的开国思想无疑产生了推动作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中低级武士为中心力量的倒幕势力在经历许多周折之后, 终于出现转机。在武士们的坚持和努力下, 终于推翻统治日本长达100年之久的德川幕府, 重新建立了明治新政府。在历史上这个举足轻重的政局转换中, 倒幕派的形成成为了整个历史事件的核心环节。而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人在目睹了当时清政府的落败景象, 深感危机意识的同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之后, 中国人民的不断的反抗斗争以及由此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 都成为促使他们走上武力倒幕道路的原因。可以看出在这一方面, 武力倒幕派最核心的代表人物高杉晋作在认识和思路上的转变与成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他身上显示出了一代武士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影响。

“千岁丸”上海之行中, 高杉晋作看到地大物博、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清正负确乎已经大势已去、国民贫困潦倒。而这个曾经无比繁荣的国家如今败落到如此地步, 甚至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 这些都是因为闭关锁国、政府腐败无能。从清国制度中看到的是衰败低颓、无力应对世变, 到科举对中国士人的制约和束缚。种种观察得出的结论对此后日本的未来去向产生着影响。曾经被日本视为“文化母国”的中国的败落, 给日本大大地敲响了警钟。在上海, 他看到的是中国正在成为各国列强的殖民地。为了镇压当时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清朝政府竟然利用了各国列强的军队。种种经历让他对西方势力在中国的猖獗和太平天国革命的亲身感触, 成为日后产生倒幕维新思想的埋下了种子。

高杉晋作在上海除了收集一些有关于太平天国的资料之外, 同时还亲自访问、处处探察, 感受到太平天国革命对上海的影响的他也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为了避免发生像太平天国那样全国大规模性的人民革命和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创新, 实行维新, 才能守住国民并加强抵御外敌的力量, 正是这样的见识推动了以后明治维新运动的发展和成功。

参考文献

[1]徐静波.幕末与明治时期日本人的上海意识——从高杉晋作的《游清五录》到远山景直的《上海》[J].外国问题研究.2011-08-15.

[2]横山宏章.1862年日本人眼中的上海——长崎派遣船《千岁丸》随员们的中国观[J].档案与史学.2004-12-25.

[3]冯天瑜.“千岁丸”──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J].清史研究.2000-08-30.

[4]冯天瑜.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J].近代史研究.1999-05-25.

[5]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M].商务印书馆.2001.

[6]田野.论高杉晋作倒幕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实践[J].外国问题研究.1998-06-30.

[7]李进国;李虎.论高杉晋作的近代“倒幕”思想及其成因[J].世纪桥.2007-04-10.

[8]罗立东.日本近代化的中国因素:以高杉晋作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6-10-30.

[9]马约生.论明治维新前夕中国在日本对外部世界认识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28.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 第2篇

2004年2月16~26日,印美两国在印度瓜廖尔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为“对抗印度04”的联合空战演习。演习的内容主要是空战识别训练(DACT),包括超视距导弹攻击、远程目标锁定、无线电干扰、空中格斗等复杂科目。演习原定于2月14日开始,但由于受邀的130名美方人员直到14日当天才抵达空军基地,因此演习被推迟到16号开始。印方派出“米格—21”、“米格-27ML"、“米格-29”、“幻影2000C”、“美洲虎”、“苏-30MK”战斗机以及“伊尔-78”空中加油机参与这次演习。原计划“苏-30MKI”飞机也将参加这次演习,但由于美方原计划派出的F-16战斗机因故取消,印方拒绝展示苏-30MKI,只同意让未装备矢量推力发动机系统的“苏-30MK”参演。美国空军派出了6架单座F-15C战斗机和一架KS—135运输-加油机。编号从84-0023到84-0028的F-15C及其机组人员来自驻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的美空军第3飞行联队第19飞行中队。

2003年,印度空军参谋长克里希纳斯瓦米上将访问美国期间与美国空军参谋长最后确定了此次大演习的具体内容。当时美军正在研究俄罗斯的新型战机,即具有超机动能力的重型战机“苏-30MKI”。此次演习结果显示“苏-30MK”的确占有很大优势。

在这次演习之前,印美两国也曾进行过类似的联合演习。2002年10月,两国举行了代号为“对抗印度02”空军运输演习。同年,两国空军开始实施教官交流计划。“对抗[口度04”演习前,印度空军选派一个精英飞行小组赴美国熟悉美空军的作战程序。3名印度飞行员与他们的美国同行共同驾驶了F-15D双座战斗机,亲身体验了美国空军战机的全套作战程序。

2004年7月,印度还参加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协作对抗雷”国际联合空战演习。新近从俄罗斯购置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参加了前往阿拉斯加的不间断飞行,这在印度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国际上至今认为美军飞机的先进航空电子设备能够克制“苏-27”系列战机的优异机动性。理论上F-15C装备的预警系统(AN/APG-63机载雷达,AN/ALR-56雷达照射预警系统,REB AN/ALQ-128多模式系统)能够更早地探测到敌方,为F-15C的决策、瞄准和发射导弹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使F—15C占据空战优势。不过印度的飞行员并不像美国人那样认可F-15C的作战性能。印度空军副参谋长麦马恩中将表示:“美军以为我们会按照西方的教条来实施战斗,但是我们选用的是俄罗斯模式,结果在对抗中取得胜利。”当然这次的胜利还属于俄罗斯的苏霍伊飞机制造厂,“苏-27”系列飞机在参加的3场空战演习中,获胜2场。

印度飞行员彻底颠覆了美军的空战战术构想:他们根本就没有开启机载雷达,而使用“苏-30MK”的机载光电系统,这一点使得他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美军飞机,实施近距离攻击;在空中缠斗中,机动性较差的F-15C很难有机会逃脱。所以根据印度指挥部的报告,美机被“击落”不下20架次。此次演习也表明印度“苏-30MK”的雷达系统优于美方的雷达系统:印方雷达能够先敌捕获F-15C战斗机,即便它在60千米外并处于山幕背景的掩护之下;而美方的雷达在同等的情况下是“看不见”对手的,这是由于山体造成的多次反射,从而使美方雷达根本无从辨识山体前的目标。

美方就演习数据做了一个详细报告,该报告至今仍未解密。不过从美国政府透露出来的一些迹象来看,它将对美国政府2005财年的国防拨款产生影响,美国空军希望为购买F/A-22战机争取更多的经费,以便未来能够用F/A-22取代F-15装备部队。

F-15C的AN/APG-63机载雷达将由拥有更远探测距离的全新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AESA)——AN/APG-63(V)2系统代替,换装新型雷达的F,15C战机已参加了美国国内的演习。该雷达系统特别为在战术区域内捕获小型、低可观测度目标而设计。2002年年末,第3飞行联队的18架F-15C/D战斗机已装备了新的雷达系统。此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F-15C战机的雷达反射区较大,这一缺陷增加了其被苏制空对空导弹击中的几率。而一位战术研究专家还认为F—15C的红外信号是绝大多数战机的3倍以上,也因此,印度的“苏-30MK”飞行员愿意在被动模式下(不开启雷达)执行任务。另一方面,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印方和美方的飞行员在各自雷达系统的辅助下,几乎是同时发现对方,然而印方多半能够率先开火,赢得战斗。

印度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也使美国飞行员大惊失色。印度飞行员认为,如果美国飞行员每年的飞行时间为250小时,那么印度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则不少于300小时。在大部分空战演习中,美空军简单的认定假想敌装备的技术性能,人员的训练水平都远低于己方。而作为演习对抗方的印度空军却相反,他们认为自己的对手拥有最好的战机和飞行员。

“对抗印度04”的演习结果还显示出,过时的机型通过大幅度改进和装备全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及新型空对空导弹后,其威力不可忽视。印方的“米格—21”战斗机经大幅度改进后,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也使美机不再能轻易躲避了。

美空军官方代表声称,直到最近,美空军第三联队的飞行员在历次演习中的都拥有2:1的胜负优势。根据美国空军司令部的观点,这个比例反映了大多数战场态势,或者说代表着美国空军的实力情况。总的来说,演习中美方有多种不利因素:印度人拥有的装备更先进,有着超强的机动性,更好的飞行员训练,更长的飞行时间,完全不同的战术……简而言之,一切都和美国的惯用规程、事先设想不同,这样最终出现了预想不到的结果,但从政治角度来说,这一切是应该预先设想到的。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出人意料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美国飞行员说,要想获得针对印度飞行员的空中优势,就要装备具有低可观测度的隐身战斗机,通过先进的,作用距离更远的雷达系统获得率先于对手开火的优势;能够得到其他探测平台的支持,获得相关情报数据的能力等等。要具备这些性能,恐怕也只有F/A-22战斗机了,但这种战斗机还在缓慢地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得出这样的结论时,美国人还没有在空中真正面对“苏-30MKI”战斗机,上帝仁慈,没有让F-15彻底的失败。不

过怀疑论者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客观的疑问:如何保证既昂贵又复杂,发展极为拖沓艰难的F/A-22就不会输给“苏-30MKI”这样的战斗机?下一个问题也自然而然的产生:在美国空军飞行员的训练中,他们还要在多长时间内把对手当作“白痴”,轻视他们的作战能力?

“对抗印度04”的演习结果使美国空军司令部大吃一惊。空军决定在2004年发起一次军事演习,F-16作为西方国家的主战飞机将参与这次在印度境内举行的演习。计划中,F-16将与印度空军的“米格-29”一同进行飞行训练。由于印度的潜在对手——巴基斯坦空军也装备了F-16,所以虽说美军提供的是较老F-16A/B机型,但印方仍对该演习充满期待。为了避免在西方盟国面前颜面尽失,(这些国家正准备用在JSF计划下发展的F-16未来型多用途战斗机代替本国的陈旧战机),美军决定派出2架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ACS)飞机,即E—3C,这2架飞机将为美国的战斗机提供空战的控制和目标识别。对印度来说,在购买具有类似能力的俄罗斯A—50预警机前,有机会通过E-3C检验该类系统的作战效能是再好不过的了。

很久以来,美国人就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狡猾的手段了解“苏-30MKI”战斗机的飞行性能、探其威力。F-15战斗机曾在空战训练中输给基本型的“苏-27”系列战机,而“苏-30MKI”多功能飞机是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国际航空展中,“苏-27”一再显示出其非凡的飞行性能。然而航展、飞行表演和刷新的40多项世界纪录也还不能代表“苏-27”真实的作战能力。

1987年国际航空界首次目睹了标准型“苏-27”战斗机的超强机动性能,该型战斗机也即将交付苏联国土防空军。同年9月13日,挪威空军驻扎在安德内斯空军基地的第333联队的一架P-3B“猎户座”反潜巡逻机(据挪威国防部的消息“当时是在巴伦支海面做常规侦察飞行”),为了更准确地观察一支在巴伦支海公海区域航行的苏联舰队,一时疏忽,越过了国际海域,距离苏联最东边的摩尔曼斯克港仅48英里。

苏联第10防空军第941飞行团的飞行员瓦斯里·坦西姆贝尔接到命令,驾驶“苏-27”拦截挪威飞机,阻止其放置回音探测浮标。这是年轻的坦西姆贝尔第一次拦截真实目标。逼近“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后,坦西姆贝尔试图迫使其改变航线,但对方没有理睬,顽固的“猎户座”继续执行自己的使命。根据挪威国防部的陈述,当时“苏-27”逼近P-3B的左侧,距离不足1.8米。紧接着,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猎户座”的飞行员决定摆脱“苏-27”,他做了一项标准技术动作——突然降低飞行速度。

按照预想,对方的飞机,即“苏-27”不可能在如此低的速度下继续贴近自己的飞机飞行,必将进入失速状态。然而“苏-27”仍在“猎户座”机身下方保持稳定的飞行,只是“猎户座”的飞行员看不到“苏-27”。自以为得势的挪威飞行员遂开始进行空中机动,结果其右外侧的螺旋桨撞上了“苏-27”的左侧垂直尾翼。也许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苏-27”的飞行员在空中机动时,垂直尾翼撞上“猎户座”的螺旋桨。P-3B的螺旋桨轰然破碎,碎片高速四散,击穿了“猎户座”的机身,机舱气压急剧下降,而“苏-27”垂直尾翼尖部的无线电透射天线也被撞毁。此后“猎户座”被迫撤离,而“苏-27”则安全返回基地。双方飞行员的行为并没有被特别的评判,挪威空军坚持其飞机是在苏联的领海附近进行回声探测,以监视苏联潜艇的行动。不过此次事件后,挪威空军的侦察行动明显做了后撤。“苏-27”的超强机动能力使其能够在巡逻机近侧作机动,对巡逻机构成了威胁。

这次事件促使美国空军司令部开始认真考虑:如果F-15与“苏-27”在实战中遭遇,情形将对F-15不利。美军的许多幻想破灭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当时F-15C战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阻止伊拉克的飞机进入伊朗。整个行动中美方损失148架飞机,其中战斗机为115架。

除了同挪威的P-3B“猎户座”巡逻机发生的这次:中突外,“苏-27”飞机一直没有适宜的时机,在对手面前展示自己。“苏-27”没有参加过作战行动。当然,“苏-27”一直不断在各个国际航空展上表演其卓越的机动性,但这些都不过是在人口稠密的狭小空域内进行的有限度的表演。不过很快,“苏-27”得到一个机会同F-15“鹰”式战机一道参加一次飞行演习。

1992年8月,俄空军接受美方邀请,由俄空军利佩茨克飞行训练中心主任哈尔切夫斯基少将亲自率队,前往美兰利空军基地进行友好访问,2架双座“苏-27UB”和“伊尔-76”运输机也随团来到美国。在代表团访美期间,俄罗斯方面提议同美方进行空战演练。在全世界的目光汇集下,美国以该地区人口稠密,处于多条航线上为理由,婉拒了俄罗斯的提议。事实上作为美空军基地必然会有其专属训练区域或临时训练区域,民航飞机和私人飞机是不得入内的。

末了,美国在大西洋海面上空组织了所谓的“联合机动”空战演练。兰利基地的第1飞行联队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航空部队。其飞行员的选拔有严格的条件限定。飞行员经过优良的战术训练,驾驶的是最先进的战机。

美国人率先进行了F-15单机飞行,因而俄罗斯的飞行员可以有针对地指出该型号飞机的优缺点。俄罗斯飞行员考彻维斯基后来回忆:“我们看到了它做种种飞行动作,我们对F-15的性能的了解变得清晰。”

“联合机动”演习的地点位于距美国大西洋海岸200千米,2500~8500米的空中。1架双座的“苏-27UB”(俄罗斯飞行员坐在前舱,一名美空军基地的指挥员坐在后舱)和1架F-15D(美国飞行员坐在前舱,1名俄罗斯教官坐在后舱,他也是飞行员,协助进行拦截操作)参加了对抗演习。另有1架双座F-15D飞机作为护卫和观察飞机参加演习,该机后舱中乘坐的是负责影像记录的摄影师。对抗演习的内容场景为典型的空中格斗:攻击从“敌机”的后半球(AHS)一侧发起,咬住其“尾巴”;而另一方则要全力挫败这次进攻,既而发起一次同样的进攻。

对抗演练中,根据事先制订的演练预案,第一轮较量是“苏-27”战机尾追美军F-15进行攻击,然后交换角色,进行第二次较量。结果,在两次较量中,“苏-27”都轻松胜出。美国“鹰”根本无法摆脱“苏-27UB”的跟踪,而“苏-27UB”则不必费大力就可紧紧咬住F-15D。在交换位置的第二回合,结果更加令人震惊,F-15D由“苏-27UB”的后半球一侧发起攻击,“苏-27UB”启动加力燃烧高速爬升,迅速摆脱了F-15D的跟踪,接着“苏-27UB”通过一个1周半的机身翻转,飞行至美国“鹰”后侧,将其“击落”,但获胜的“苏-27UB”发现,它锁定跟踪的是另一架负责护卫和观察的F-15D战斗机。此后“苏-27UB”重新投入“战场”,找到了它真正的对手——另一架F-15D双座战斗机,那架飞机已经完全把“苏-27UB”丢失,当它正要求另外的护卫观察飞机为其指示对手方位时,“苏-27UB”已经迅速占据了F-15D后半球的攻击位置,F-15D丝毫没有察觉,而当护卫观察飞机通知它目前的处境时,F-15D开始做出各种机动,企图摆脱“苏-27UB”,但是它的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

此后双方都更换了飞行员,进行新一轮的空战演练,结果依然如此,俄罗斯飞行员仍然击败了美国飞行员,倍受褒奖的美国“鹰”在俄罗斯的“苏-27”面前栽了个大眼斗。美国的众多媒体没有公开这次2个潜在竞争对手的友好较量结果,以免纳税人提出尖锐的批评。

参加对抗演练的俄空军王牌飞行员认为,俄战机获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苏-27”具有超强的机动性能和更高推重比,F-15无法像“苏-27”那样在爬升飞行时还能急剧加速,它必须在某一时刻平飞一段时间后才能增速,而这一弱点被俄飞行员充分利用。

美洲人眼中的圣诞“中国造”  第3篇

西方的圣诞节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圣诞节消费带给经济的好处有目共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圣诞节逐步演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消费主义者的狂欢节。

据美国全国零售联盟公布的一系列数字表明,美国零售商无须像他们愁眉苦脸的欧洲同行那样,想方设法地招揽捂紧口袋的消费者,美国经济在2006年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上升。2006年11月,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4.5%,美国全国零售联盟在网站发布的消息中,冠以“节日销售比上年更强劲”这样振奋人心的标题。

商品偏低端制约出口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8月,我国圣诞商品出口总额为6.6亿美元,同比增长仅3%。美国是中国造圣诞商品的第一大市场,而2006年1~8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圣诞商品3.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其中以填充玩具等传统玩具出口数量下降最为显著。填充玩具动物、玩偶和玩具动物(不包括填充玩具)单价分别上升10.24%、36.5%和49.2%,数量分别下降11.33%、15.54%和33.16%。异军突起的建筑玩具出口数量是2005年同期的5倍,但是单价下降了将近50%。

这里面除了汇率变动、原材料上涨、油价飙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外,中国产圣诞商品的“低端瓶颈”是最大的制约。市场上对于中国产圣诞商品的普遍看法是价格低廉、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工艺粗糙,而目前新的消费动向是高端商品更能挣钱。调查显示:仅以美国消费市场为例,越来越多百万富翁的诞生使圣诞期间的主要消费品格局发生变化。低廉的价格并不能吸引这些人群的眼球,高端商品才是他们的诉求。

墨西哥圣诞商品风行“中国造”

近几年,随着圣诞节的日益临近,墨西哥人的购物欲望就空前膨胀,从平安夜的火鸡、圣诞树和彩灯,到三王节的儿童玩具,数百种圣诞商品已经齐刷刷地罗列在超市商店中,等待人们的疯狂大采购,而来自中国的数千个装有圣诞礼品和彩灯的集装箱也在数月前抵达曼萨尼约港,早已成为上至如利物浦高档购物中心下至街头小摊的主打货。墨西哥的媒体惊恐地称,墨西哥的圣诞节几乎都成了“中国造”。

据墨西哥礼品和装饰品制造业联合会统计,在墨西哥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圣诞节礼品和装饰品,每10件中有7件来自中国。该联合会主席指出,中国圣诞商品在2001年大量“侵入”墨西哥市场导致该国同行业出现大幅滑坡,2005年为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墨西哥礼品和装饰品制造商早在5月份便开始采用预约订单的生产方式抢占市场,销量预计比2004年同期增长40%,尽管如此,中国圣诞商品在墨西哥市场上的占有率依然很高。他指出,往常绝大多数中国商品通过非正规经济途径销售,但是2006年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正规零售连锁店如家乐福、利物浦、沃尔玛等相继加入中国商品销售商行列;二是中国圣诞商品由以往的彩灯、小礼品和小玩具等低端商品开始向高级礼品和家电转移。

据墨西哥一家购物中心介绍,中国的圣诞節礼品在墨西哥很受欢迎,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价格低廉、款式新颖。每年8月份,来自中国的圣诞节礼品相继抵达墨西哥市场,一些相框、树脂雕塑、彩灯、玩具等圣诞礼品是在4个月前从中国商人处批发的,每年圣诞节前这些商品的销路很好。

墨西哥玩具缺乏市场竞争力

2006年墨西哥玩具企业经济增长12%,这对于跨国企业占据墨西哥90%的玩具市场而言,已经很不错了。目前墨西哥市场上有95%的玩具来自进口,其中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口的,因为中国玩具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墨西哥。2006年墨西哥玩具生产成本提高了30%~35%,这主要是因为电力和石油的涨价。

墨西哥玩具企业之所以能生存,主要靠墨西哥对进口玩具的高进口关税,目前是350%。墨西哥国内的玩具市场规模约为18亿美元,近20年间,墨西哥有玩具生产企业约800家,其中有140家左右倒闭关门,而中国有玩具生产企业1000多家。

巴西严控进口廉价玩具

据巴西媒体报道,2006年11月约有2000万件单价在10雷亚尔(约合4.5美元)以内的廉价玩具被扣押在巴西港口,接受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外贸局的评估。巴西大众商品进口企业协会主席表示,巴西企业根本无法为本国消费者生产同等质量、价格在5~10雷亚尔之间的商品,政府将进口玩具的最低限价从每公斤1.6美元提高到6.6美元,虽然损害了低消费群体的利益,但保护了巴西国内产业。巴西政府严格控制中国玩具进口的压力来自巴西玩具工业协会。该协会主席科斯塔表示,每进口3万美元的玩具,就意味着巴西国内玩具行业要失去5个就业机会。

据统计,2006年1~10月,巴西进口中国玩具2.7万吨,价值1.21亿美元,超过了2005年全年的9600万美元。巴西外贸局表示,为防止中国产品以低开发票和仿冒的形式进入巴西市场,在对中国大众商品采取进口监测措施的同时,将严格按照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可以把发放进口许可证的期限延长最多至60天。

走出低端瓶颈促出口

由此看来,美洲人还是很难抵挡中国商品的低价格,而本地商人也不愿意放弃承销中国商品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因此就目前来看,中国圣诞商品在美洲市场是稳固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商品唯有提高商品档次,创自主品牌,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充分利用好这块市场。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式送礼” 第4篇

有一年,我去貴州出差,当地政府送我一个大石头乌龟作为纪念品。礼物很有特色,可是太重,我一只手都拿不动。更惨的是,跟我一起出差的中国老师是一位退休官员,也拿不动,就把他那份乌龟也给了我。作为客人,把主人的礼物留在酒店房间是很不礼貌的,于是当时还是年轻瘦弱小姑娘的我只好硬扛着两只大石头乌龟回家了。

我明白中国人的心思——送礼必须“高大上”,越大越重,越表示有心意。我的感觉是,中国和美国都比较追求大,大就是美,而日本人追求精致,小而精才是好东西——日本有个说法叫“花椒虽小,而味道尽到”。送礼如果数量太多、体积太大,可能反倒给别人添了麻烦。但这一点常常被中国人误解,认为日本人“小气”。

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日本媳妇,最不习惯的是婆婆送成箱的鸡蛋。对中国人来说这或许是代表巨大的关爱和幸福。对我来说,这却意味着要赶紧吃完的巨大压力,因为在日本吃鸡蛋讲究新鲜,一般主妇只会买6个或12个。

此外,在中国,送礼常常是因为“同伴压力”,似有半强迫的性质,令我感觉不是那么自然。

最好的例子是,现在的教师节,孩子们几乎都带着大捧鲜花上学送给老师。之所以都送花,是因为这两年,学校明确规定不让孩子送礼物给老师(这是一种进步),但不少家长还是教育孩子,如果你希望老师喜欢你,就要送礼物。于是,鲜花并非心意所至的礼物,而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不送就显得对老师不尊重,自己也丢面子。

当下中国人送礼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忽视心意,重视礼物的价值(其实是价格),好像送礼必须送名牌。

据统计,世界顶级名牌货三分之一是在中国销售,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社交礼物——礼物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物,而变成了一种“社交交易品”。高档礼物的“日常化”和“大规模化”,可算是一种中国特色,一个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物质化和利益化。

上一篇:电力绽放文明花下一篇:财务风险控制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