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24-05-09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精选9篇)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1篇

一、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

1、开展志愿服务是高职院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第一,志愿服务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所体现的助人和自助精神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调查发现,相比校内的志愿服务,大学生更愿意参加校外的志愿服务,志愿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了解社会的平台,拓宽了他们的知识和视野。志愿活动是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更在实践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2、开展志愿服务是高职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景晓娟(2010)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78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利他动机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指出,青年志愿者的利他动机主要有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两大方面,二者并存并序。 内源性动机主要包括实现自我价值、享受兴趣、助人为乐等,外源性动机主要包括提升知识技能、荣誉感、责任感、结交朋友、 感恩回报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职学生需要志愿服务。

二、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促进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推广与发展,同时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构建提供切实的现实依据。笔者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为以后高职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为了能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的突出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本人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资料查询、电话访谈、座谈会、 个案交流等方式进行了相关调研。

1、全员参与,激发志愿服务热情

2015年起,无锡城职院形成了每个学生都是志愿者的局面,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提高社会责任感,对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志愿服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使得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发现社会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充满朝气的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的宗旨,逐步实现自己价值观与社会的期望趋于统一。

2、心得分享,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

在95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志愿服务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为大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式。以无锡城职院“彩虹桥”志愿服务项目为例,项目的服务基地是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服务群体为80多名智障儿童,每次的学生志愿者在20人左右,活动结束以后,由指导老师带领志愿者进行心得分享,每个人分享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最触动自己的一个细节(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神态、一个动作等等), 借此机会,指导老师会引导志愿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引导更多的学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加到社会实践中来。很多志愿者因为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别人的分享,激发了自己的思考,由“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充分调动了他们内在的积极性。

3、借助新媒体,提高志愿服务效果

伴随互联网长大的现代大学生思维、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电脑成为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强行灌输和机械说教以期达到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很容易让学生反感而适得其反。无锡城职院新媒体助力志愿服务方面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第一,学院借助自行开发的志愿服务系统和团省委推广的志愿者打卡器,将志愿服务的需求方、提供方以及服务内容、 要求等信息展示在网络和APP上,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服务项目。同时在APP上,学生可以看到其他报名的志愿者信息,这样可以更大程度激发其投入志愿服务的热情;第二,在院团委微信公众号上还开辟了志愿者日志一栏,将志愿者的活动日记、心得感悟放在微信上,很多同学受到鼓舞,加入到志愿者的大队伍中来。

4、以项目建设带动基地建设

截止至2015年3月,无锡城职院有44个志愿服务基地,一些服务基地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为了激活志愿服务和服务基地的活力,院里采取“以项目带动基地建设”的思路,每个二级学院联系服务基地成立一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有的学院结合实习基地,有的学院结合党建,有的学院结合专业建设,有的学院专注于环境保护,有的学院关注残疾人,如师范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童梦家园”、“大手牵小手”项目,会计学院响应团中央号召针对环保主题开展“保护母亲河”项目,旅游学院志愿者利用专业特色服务各种大型旅游会议,贸易金融学院将部分志愿服务基地也设为党建基地等。以项目建设带动基地建设有效得促进了各二级学院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

5、创新活动载体,志愿服务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早在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就要求各地各校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中安排适当课时讲授志愿服务相关内容,同时为使志愿服务深入更多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无锡城职院创新活动载体,将志愿服务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 《活动策划》等专业课程相结合,并将班级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 这种做法一方面解决了专业课局限在教室里上课,在提高课程趣味的同时,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亲身体验中领悟到课程的精髓; 另一方面由于整个班级同学都参与到一个志愿活动中,从活动策划、活动演练、活动开展到活动总结,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配合, 尽管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冲突和矛盾,但为了达成最终的目标,所有同学一起面对冲突、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三、构建长效机制,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1、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志愿者普遍存在志愿服务理念、专业知识欠缺,建议实行长期的素质培训和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二元培训模式。 把素质培训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培训内容可采取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互换等形式进行,培训的师资队伍可以是团委干部、二级学院志愿服务团队指导老师,也可以是聘请服务基地的专业老师或工作人员。此外,志愿者团队要积极编写培训教材,以规范培训内容,方便志愿者自学。

2、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团队普遍存在成员更替频繁,成员组织观念弱化,所学专业与服务领域无交叉,或跨度大,因此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要为志愿服务组织营造公共空间,为志愿者提供相应场地和设备,赋予其家的意义,可通过组织志愿团队内部活动,让志愿者们产生归属感。同时可以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普通同学参加志愿服务。

要提高高职院校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养也需要情感激励和荣誉激励并驾齐驱。志愿者的情感激励,是指志愿者能在付出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志愿者只有从志愿服务活动中感到有所收获,如被服务群体对志愿者的感激、肯定之情,收获同伴之间的友情等,他们才能长期坚持进行志愿工作,这个一方面需要团队共同协作,同时也需要指导老师的提点、引导。荣誉激励是把平时的表现与选模范、评先进等联系起来,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具体到高职院校,一般通过各种等级的“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表现出来。

3、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领导层应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志愿组织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金,对志愿活动经费实行项目化、 制度化管理。可参考做法是: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二级学院自主开发和组织特色显著的志愿服务,学校根据情况予以进行评选并给以资金支持,志愿服务团队可将所获资助金纳入项目管理,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志愿者培训、活动组织、团队建设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经费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规范财务管理,也可以培养志愿骨干, 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要特别重视加强志愿者的心理辅导。在实际的志愿服务中,各种意外心理状况时有发生,比如志愿者热情的减退,遇到来自被服务群体的无理指责而产生的心理危机等,因此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老师个别辅导等方式,加强志愿者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危机处理能力和抗逆力训练,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志愿者施以帮助,可以让志愿者感到受到支持,增强了其志愿服务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4、培育志愿服务品牌

品牌化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方式。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需要长期的经营,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综合体现,推动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项目,是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高职院校要么还没开始品牌化之路,要么才刚刚开始,同时一些志愿服务团队的品牌战略意识不强,同质化、重复化现象严重,缺少独创性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志愿服务的品牌策略和品牌运作还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志愿服务事业的整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指出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是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1.建设内容

1.1.总体目标

校友服务平台不仅仅基于传统的PC终端和互联网,还将借助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基于手机、PAD等智能移动终端,实现校友信息的采集、维护,实现校友和校友、校友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增强校友和母校的感情,从而,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使校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同时借助服务系统扩展实现校友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的管理,实现全方位的校友关系分析和挖掘。

1.2.功能需求

校友服务平台是一个全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各类校友服务、校友信息收集与管理有机结合为一体。校友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工作人员和校友的在线管理与服务系统,旨在整合校友资源、完善校友服务、管理各类分会、引导校友活动、沟通校友情感。借助网络信息化及新媒体,将校友关心及需要的服务根植于系统,为校友提供快捷便利的线上服务,同时借助系统获取校友信息。校友服务平台分为校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校友平台(含PC端、移动端)和校友服务大厅(移动端)、捐赠平台(含PC端、移动端)等模块。1.2.1.校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1.2.1.1.校友注册审核

校友注册审核:根据系统配置,支持“智能审核”和“人工审核”,注册校友填写的信息在数据库中匹配,同时提供了正确的同学姓名,即可自动通过审核。自动匹配失败的信息,进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的校友拥有正常的校友社区功能,未通过审核的注册校友只拥有部分社区功能,包括个人信息完善等。校友信息变更审核:对己注册校友的信息变化情况进行审核。1.2.1.2.校友信息管理

校友信息管理:管理校友基本信息、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

校友交往信息管理:跟踪校友和学校的交往历史情况,包括返校、活动和捐赠等多种交往方式,其中校友活动和校友社区的活动打通,社区里创建的活动可以自动进入系统,系统可以管理社区创建的活动。

校友综合查询:基于校友字段和交往汇总信息,实现自定义校友字段组合查询,查询条件支持“并且”和“或者”功能。

校友信息导出:依据查询条件的校友可以导出为 xls或xlsx文件,导出的校友信息字段可以选择。

统计信息管理:可按从事行业、校友属性、地区统计校友信息。

操作日志管理: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更改的校友信息字段,包括更改前值和更改后值的记录。1.2.1.3.校友会机构

校友会机构管理包括:校友总会管理、院系分会、地方分会、行业分会管理、社群或圈子管理。机构名单导出、社区成员管理。1.2.1.4.校友活动管理

活动管理:在社区中创建的活动信息、签到信息可以自动记录在系统。1.2.1.5.校友服务管理

校友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校友综合服务管理,校友综合服务管理内容可以配置,如预约返校、事务代办、寻找同学等。1.2.1.6.校友联络管理

通过短信群发和邮件群发两种方式开展校友联络工作,方便校友会更便捷地联络校友,减轻校友联络工作的负担。

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从校友数据库中自定义新建用户组,方便校友会管理员联络校友。1.2.1.7.校友交往管理

电话联系管理:校友电话联系管理。

来访管理:校友来访管理,自动和相关校友关联。活动管理:校友活动管理,自动和相关校友关联。校友活动管理和“校友平台”、“校友微平台”紧密关联,在社区中创建的活动信息可以自动记录在系统

1.2.2.校友捐赠管理(含PC端、移动端)

校友捐赠项目管理:实现校友捐赠项目的管理。

捐赠信息管理:实现捐赠明细管理,自动和相关校友关联。捐赠证书管理:自动生成捐赠证书,可下载打印

校友总会管理员可以自定义添加和修改校友捐赠项目。支持校友捐赠信息、捐赠名单的导出功能。

捐赠图片新闻:利用大图片显示捐赠新闻。捐赠项目:图文列表的方式显示捐赠项目。

捐赠项目详情:显示捐赠项目已筹金额和参与人数,项目详情等内容。在线支付: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种方式。捐赠鸣谢:显示捐赠人基本信息和捐赠的项目和金额。

1.2.2.1.权限管理

菜单权限管理:按用户(组)配置可见菜单。

校友信息权限管理:按用户(组)配置可见校友信息字段和可见校友。用户(组)管理:配置用户及用户组。1.2.2.2.配置管理

属性管理:实现系统数据字典,包括系统主要的下拉框的内容,数据字典的次序决定下拉框显示次序。

用户管理:实现系统用户的管理,包括用户可访问校友密级和范围。权限管理:显示用户的权限管理,包括可访问系统菜单,校友字段和用户。日志管理:实现登录、保存、删除等系统操作日志管理。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更改的校友信息字段,包括更改前值和更改后值的记录。1.2.3.校友平台(含PC端、移动端)1.2.3.1.校友身份认证 校友身份认证:校友提供基础信息、学习信息和有效的手机、邮箱等信息进行校友身份认证。

忘记密码:忘记校友社区密码的校友可以通过“忘记密码”功能找回校友,校友需要提交注册邮箱和姓名,匹配成功后,系统自动往校友邮箱发送密码邮件。

1.2.3.2.社群管理

实现社区分类管理,实现校友间的联系与交流 1.2.3.3.个性头像

本地照片:基于本地照片实现个性头像功能,个性头像支持大、中、小三种大小规格。

拍照上传:基于本地计算机的摄像头,实现个性头像拍照上传功能。支持拍照的左右旋转和框选图像功能。1.2.3.4.个人资料

基本信息.•实现个人基本信息、学习信息、工作信息等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1.2.3.5.社群动态

通知公告:和“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集成,实现“通知公告”管理功能。最新动态:和“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集成,实现“最新动态”管理功能。1.2.3.6.我的社群

我的社群包括各地校友会、行业、班级、年级、社群活动等。

1.2.3.7.校友服务

提供校友团体返校预约和个人返校预约、事务代办、寻找班级同学等服务,校友可线上填写相关信息提交申请,总会管理员审核后为校友提供相关服务。

1.2.3.8.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校友平台(网页端、移动端)权限管理和“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集成。1.2.3.9.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校友平台(网页端)配置管理和“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集成。

1.2.4.校友微平台(移动端)1.2.4.1.系统平台

平台构成:校友微平台基于“微信服务号”或“微信小程序”。

数据集成:校友微平台的数据和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共建共享核心数据。

1.2.4.2.微信平台

提供微信菜单:利用微信提供的公共接口,可以实现微信底部菜单个性化定义功能。点击底部菜单即可进入移动校友社区提供的各类功能菜单。

关于我们:向点击该功能的校友推送“关于我们”的文字和图片信息。母校动态:向点击该功能的校友推送“母校动态”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信息交动:利用微信服务号提供的公共接口,实现校友和系统之间的互动。如发送“?”,系统提供简单操作帮助等。1.2.4.3.分享

发送给朋友或朋友圈。1.2.4.4.活动

方便实现活动管理:活动发起,加入活动,近期活动全部活动和活动详情等 1.2.4.5.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校友可以完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常用联系方式等,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再次审核”提醒管理员后台更新校友信息。

我要绑定:实现校友ID和微信号绑定功能。解除绑定:解除校友ID和微信号的绑定。1.2.4.6.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校友微平台权限管理和“校友平台”、“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集成。

1.2.4.7.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校友微平台配置管理和“校友平台”、“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集成。1.2.5.校友服务大厅(移动端)

在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校友平台、校友微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基于微信移动端平台。搭建移动端平台将方便校友实时获取相关的校友服务,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多渠道收集校友信息。1.2.5.1.校友身份认证

可根据需要设计校友身份认证的表单样式。将校友填写的信息与数据库自动匹配进行审核,无法匹配的由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审核。可向审核通过的校友发送信息,提示校友成功认证校友身份。1.2.5.2.校友信息

“校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用户可以依据权限查看校友信息数据,即校友的姓名、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1.2.5.3.校友卡申请审核

建设校友卡申请模块,认证通过的校友电子版自动生成,实物卡可以预约申请。

1.2.5.4.热门活动

显示所有在平台发起的活动,包括活动基本信息、活动报名信息、活动掠影等信息,活动可以置顶设置。活动签到支持电子票签到和扫描活动“二维码”签到两种方式。1.2.5.5.校友社群

校友社区的功能包括创建社群、加入社群、发起活动和参与活动。根据校友总会、地方校友会、院系校友会、专业分会的类别创建各个社群;成功认证身份的校友可以申请加入社群;发起活动中可自定义设计活动介绍页面的表单样式;支持表单导出功能。1.2.5.6.联系我们

介绍校友总会的组织机构、联系方式和办公地址,以及各个校友分会及其负责人、QQ群号。1.2.5.7.回馈母校

显示校友捐赠项目,支持在线支付功能,自动生成电子捐赠证书,可查询捐赠信息、统计捐赠数据。支持校友捐赠信息、捐赠名单的导出功能。1.2.5.8.返校指南

介绍学校周边的酒店及其协议价钱,以及酒店地址、联系方式、预订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介绍昌大周边的交通和前往新校区的路线。1.2.5.9.个人中心

校友可以完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常用联系方式等,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再次审核“提醒管理员后台更新校友信息。查看和管理我所有报名和发起的活动、捐赠信息和电子证书、加入和管理的社群等。

1.3.技术要求

系统基于J2EE等成熟框架,面向业务目标,妥善解决各类业务需要和业务困难,并为后续业务需求和变更,预留方便、对第三方开放的业务、数据、服务等接口和有效指南。1.3.1.开发平台J2EE 本次应用开发应基于J2EE平台,主体代码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开发。

1.3.2.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结构

为支持数据导入/导出、客户个性化报表、业务部门特殊转换用查询界面的自定义开发和维护,必须提供基于B/S架构的Web业务开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要提供组件层、核心调度层及集成层多层架构。1.3.3.主要接口

已有接口可以为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准备。

1)、系统接口要求:要求系统对接到学校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系统要求对IE9+、Firefox、Chrome、360、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兼容。

2)、数据接口要求:要求业务数据遵循学校数据编码规范,并根据业务需要集成到学校数据中心,对于学校数据中心已有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杜绝二次数据采集,实现数据集成共享。

1.3.4.响应时间

各模块数据交互及服务流程响应时间单位应为毫秒级,数据同步时间不超过1分钟。业务流程应采用事件触发机制。

2.安全保障

系统的安全性是综合的,主要涉及系统部署安全性、系统开发框架的安全性和系统权限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系统部署安全性

系统需部署在校内。在部署时,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和系统分离部署。应用服务器在前端,数据服务器在后端,万一受到恶意攻击,要先通过前端应用服务器,才能到达后端的数据服务器。

二、系统开发框架安全性

系统统一采用JAVA开发,动态接受各种安全软件扫描,一旦发现系统开发框架漏洞可以及时处理。

三、系统权限管理安全性

系统权限管理由菜单使用权限、密级设置、字段访问权限设定等多重结构组成。在系统应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不同使用环境提供分权限的访问功能,以满足数据安全需求,多层次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四、以学校标准,加强安全性设计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3篇

一、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过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教育部备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2007年12月顺利通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水平工作评估。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旅游系、经济贸易管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和实验中心、基础课部等五系一中心一部。学院构建了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围绕无锡构筑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形成国际信息技术外包、国际业务流程外包、国际动漫创意外包和国际知识流程外包等四个服务外包专业群;围绕无锡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形成建筑工程和路桥工程技术专业群;围绕无锡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专业群。不过进入2007年,由于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张,其财务管理也存在了以下问题。

(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处于低水平。高等教育虽有大的改革,但体制改革力度不够,所有制形势仍以国有为主。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规定,高职院校办学合格的主要指标有:生均教学及行政用房9m2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4000元以上,文史财经管类3000元以上。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两项指标生均分别为:9.56m2、3162元,与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院校合格办学评价指标相比,其中理工农医类生均占用教学仪器设备值未达标,虽然生均教学及行政用房达标了,但由于纯粹教学用房面积有限,各种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数量又少,致使部分班级学生没有固定教室、学生技能实训有限,这样就影响了高职教育正常、有序开展。

(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主要表现在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由于我院为五校合并重组,原各校体制不同、拨款方式不同、内部机构设置不同,导致合并重组后行政、后勤人员比例过大,而专任教师比例较小,平均生师比很低,致使大量的经费不是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而是用在开销职工的工资及日常经费运转上。

(三)没有严格执行年度预算

2009年市财政局年度预算为4247.05万元,实际支出4303.22万元(剔除虚增收支部分),超出预算56.17万元。虽然超出额并不算太大,但毕竟是客观事实。再则去年根据无锡市财政局统一要求各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样就对各基层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计划提出更高的要求,各收支项目、内容、科目的编制都须做到精确、合理。

(四)固定资产管理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主要物质保障,是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使用。但是当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资产流失和损失严重,主要表现为重使用轻管理,财产使用寿命缩短;一校多区型产生的校区间资产调配,无任何转移手续;学校设备个人使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国有资产损失严重,使用效益不高。

(五)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低

这些人员虽然是少数,但影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形象,也阻碍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创新和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准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之更好的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培养人才服务。

(一)多方面广泛筹措资金

学院要广开财源,依法筹措教育经费,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和完善教育投入的体制,为加快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保障,这是加强学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办学、投资教育的积极性,积极通过联合办学、搞好校园周边开发、对学院捐资等投资方式,获得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教育事业。二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潜能,通过委培学生、科技开发、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等方式积极筹措教育资金。三是善于利用金融手段吸引社会的资金为高职院校所用,充分利用融资、信贷手段筹措资金,要大胆利用融资机构的资金加快学院的发展。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学院应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精神,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增收节支和加强支出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根据学院需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地设置学院内部机构,认真地按需定编设岗,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编制管理,努力压缩行政、后勤编制,减少非教学科研人员,提高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增强办学效益。当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首先要抓紧做好清理教职工超编工作,逐步清退超编人员,减员增效,把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发展上去。

(三)加强对预算工作的指导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实施二级预算管理,充分调动学院内部各方面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将预算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这样既可以提高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又可以促进信息更广泛的传递、交流和反馈,使预算编制更具科学性、预算项目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的会计业务培训,强化其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其预算管理技能,使其既能自觉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预算管理水平,为整个学院的预算编制和管理夯实基础。为此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要有详细统一的定额标准,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来测算,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

(四)合理设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学院办学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高等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学院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如资产管理办公室,以统一协调管理学院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学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除代表学院统一协调管理全院国有资产外,同时还应接受各级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应建立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作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应建全出资人责任制度并承担对所属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责任。因此,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建立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校长负责制,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各类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目标的内容中。

(五)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首先,要转变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要从核算型向管理效益型转变,从负责“要钱、算钱”狭小的职能范围里和繁忙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执行预测、计划、管理、控制、分析等多种生财、聚财、理财和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其次,要加强财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服务热心、审核细心、解释耐心、管理精心”为宗旨,增强为全院师生服务的意识,做到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敬业爱岗。还要加强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业务进修,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学习、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使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迈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足球训练计划 第4篇

一、指导目的:

为大力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培养足球人才,为以后足球赛选拔人才,力争取得好比赛成绩,实现我校办特色学校的办学宗旨。

二、指导目标:

通过指导,增强队员的体能,提高技战术意识与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能适应足球比赛。

三、实施办法:

1、组队

以老队员为基础,由体育部发动,队员推荐或自荐加入俱乐部。

2、指导时间:

每周二、周四下午4:30-5:30.3、指导训练地点:

校足球场

4、指导老师:尚延峰

5、指导员职责:

(1)、制定指导具体内容计划。

(2)、执行指导事宜。(包含体力、技术、规则等)

6、指导训练内容:

(1)、精神训练及心理辅导。

(2)、体能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3)、技术训练:基本个人技术训练、守门员训练。

(4)、战术训练:个人攻防战术、小组攻防战术、全队攻防战术及定

位球攻防战术训练。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足球队训练计划

(一)体能训练: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6:50操场五圈)

(二)技能训练:

星期

二、星期四

下午4:30——5:30 技能训练(指导)

(三)自由训练:

星期三下午2:00——6:00 自由训练

院体育部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5篇

关键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思路,体系框架,体系运行,重点建设任务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成效的主要方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制度,并形成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建设与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院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

一、建设基础

2003年6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高职教育领域借鉴ISO9000管理理念,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设置质量监督与控制部,由院长直接分管。同时,正式实施了以素质教育和全方位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效服务为基点、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V1.0),并按运行机制类文件、评价机制类文件和激励机制类文件的总体框架,对学校教学文件与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2009年,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了基于PDCA质量循环的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三权分立”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以本级为保证、上级为监控,层层管理、步步落实,以保证质量为主的部门(或个人)自我评价系统和高一层次的以质量监控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V2.0(如图1所示)。多年来,根据实际形势,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奖”评选、编写出版《质量管理手册》、发布质量月报,建立教学检查制度、质量信息员制度、督导制度等,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文化、质量氛围。学校自2011年开始,开展校内专业、课程评估,通过各种措施,使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质量管理体系中学生中心地位体现不够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教育过程控制为重点,突出表现在对“教”的过程管理,对学生“学”的过程体现不足,学生的质量责任主体重视不够,质量保证主体单一。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面对不同来源地、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质量目标“一刀切”的管理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质量体系中兼顾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个性需求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质量目标与标准、评价指标的体系性与量化程度不够

教育质量的生成包括了“规划与目标制定、资源与服务保障、过程实施管理、评价与反馈改进”的全过程,按照这个逻辑制订成体系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质量“目标、标准、制度、评价指标”仍需不断完善。另外,从质量的生成过程来看,不仅与教学业务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有关,还涉及全校的方方面面,怎样在全校范围内调动全体师生的潜能、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确保教学质量,需要逐项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这将是质量体系建设中需要补充与完善的方面。

(三)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相对滞后,缺乏实时监控与反馈功能

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平台,教学、师资、科研等模块的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已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为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打下了基础,但是数据的有效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好大数据分析,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教育教学的诊断与改进过程中的作用,需要探索与挖掘。目前用于质量分析的数据多为阶段性静态数据,缺乏过程控制中动态、实时信息,无法实现及时诊改,因此,实现质量信息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实时反馈与改进,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四)质量分析工作开展不够,对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的指导作用体现不足

学校从2003年建立质量监督与控制部,长期以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质量监控,通过听课、评教与评学、日常教学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发现质量问题,并通过定向信息反馈单、质量月报等形式反馈质量信息,在学校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质量改进的跟踪与分析工作不够,凡事有因必有果,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排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对质量问题有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浅层面,没有从计划、制度、管理等方面查找深层次的原因,对学校的管理及决策的影响有限,导致许多问题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三、建设思路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新形势。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体制改革、招生规模大扩张、基础设施大建设,在取得了规模与基础发展成就的背景下,办学质量与内涵建设已日益突出,成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相继出台的文件精神表明,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将之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成效的主要方面。第二,回顾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阶段质量评价活动,质量观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1)以教育教学保障资源为核心的“基础性质量观”,由于保障资源仅作为质量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质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以系统性内部质量体系为保证的“一致性质量观”,通过质量体系的组织机制、制度、标准等来约束质量行为。(3)以校园质量文化的形成为依托的“必然性质量观”,在质量文化氛围中,人人认同了质量的价值,自觉融入了质量主体的行为中。第三,随着教育领域的开放性逐步增强,第三方评估的需求日益凸显,管、办、评分离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学校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以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新理念。

第一,建立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完善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基本规律、体现学校特色的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第二,建立以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OBE)的过程理念,OBE是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这一理念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目前,权威国际教育认证机构的教育质量认证普遍遵循这一核心理念(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在日益开放的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与国际质量认证接轨、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体现以学生的学习“目标、需求、过程、评价、改进”为目标导向的过程理念。

3. 新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DCA质量循环模型必须注入新的内涵,教学信息化管理必将通过计算机记录大量数据,通过动态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质量保证体系提供许多量化的指标,使教育质量指标的测量、评价、诊断、改进工作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可行性。

4. 对策。

组织学校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经验的人员,组建研究团队,争取科研立项,以课题形式研发具有学校特色,并具有一定传承意义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按照质量生成的过程,分“目标与计划、资源与服务保障、过程管理、检查与改进”四个模块,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为依据,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落实“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以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构建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质量方针体现的是学校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不同的学校可以有不同的质量方针,一般要求具有高度概括性、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对于内部指导活动而言,还必须加以具体化。质量目标的确立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提供质量关注的焦点,可以帮助学校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可以引导教职员工自发地为学校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质量目标应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之上,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性(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从质量方针引出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提供制定和评审的框架。高职院校质量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学校的发展水平等。

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框架

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下,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开展研究,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服务支持、质量生成、监督控制”的工作思路,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下,对每个层面的建设规划、质量制度与标准、质量控制点、质量评价指标、过程监控等进行系统性建设,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体系。理顺五个层面之间的工作机制、责任任务、内在关系,突破以往教学质量由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孤立运行的状况,制定相关指导运行制度,工作规范,保障质量保证体系顺利有序运行。借助于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建立校内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采集与分析质量形成全程的状态数据,通过实时质量分析、反馈,形成网络化、立体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运行框架(如图4所示),据此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方案,为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提供依据。

五、重点建设任务

(一)理顺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架构

继续实行立法(教学工作委员会)、行政(教务处)、司法(质控部)“三权分立”,以保证质量组织体系,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与公正性。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体制机制。重点建设与健全分院与其他教学部门的二级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发挥其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处、教务处、质量监督与控制部等教学管理与服务部门做好服务、引导、协调、监控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岗位职责,将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主要质控指标列入部门绩效考核与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

(二)构建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制度与标准体系

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下,以学校、师资、专业、课程、学生五个层面为诊断项目,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服务支持、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五个环节的工作主线,系统寻找各层面的质控点、评价指标,使“诊改”项目清晰化、明朗化,真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通过校内、校外调研,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以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并加强质量标准的宣传推广工作,使质量标准深入人心,做到质量保证活动有标准可参照、有制度可保障。

通过理顺五个层面责任主体间的工作机制、责任任务、内在关系、工作衔接,从而形成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制度与标准体系。

(三)分步实施、建设“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

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下,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明确质量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数据采集人、数据内涵、质量标准、诊断结果反馈、改进措施、改进成效”等内涵,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平台需求报告,为“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平台”提供建设依据。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学校信息化实施的程度,分步实施:

第一步,建设健全业务应用系统,为质量评价提供即时分析源数据,业务应用系统是数据的主要来源地。构建信息化应用、数据积累、大数据查询与分析的生态系统,消除信息化应用盲区、消除信息孤岛,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和统一门户信息平台,为“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平台”提供原始数据。同时,要发挥数据管理与应用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建设健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二步,建立学校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标准,逐步建设“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日常工作中的最原始数据,学校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平台,为挖掘提取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提供了可能,也为大数据分析,实现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时性、多样性、科学性提供了可能。建设“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健全预警和统计分析功能,最终目的是在学校决策、管理、运行中发挥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打下技术层面的基础。

(四)树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建立现代校园质量文化

建立校园质量文化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的愿景目标,也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础。通过三个层次的校园质量文化建立,保证教育质量的一致性与必然性:一是质量的知晓,即知晓质量的概念、质量标准(如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学生发展标准);二是质量的认同,即认同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标准的正确性,从而自觉参与质量维护及提高;三是质量建构,即建构创造质量、维护质量的能力,达到人人主动参与质量的创建、维护、提升,从而建构与贯彻质量标准,并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落实营造质量文化的措施,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发布质量内涵,进行质量文化的普及;通过定向宣讲质量意识、培训质量行为,针对不同责任主体,针对不同工作内容,开展本岗位质量内涵研讨及培训,将质量文化从操作层面深入具体工作及个人;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生成、维护的途径。以质量标准为中心,细化工作目标,确定每位主体的作用,使全员清楚明白自己在质量生成中的作用,因此发挥全员的主动性,以正确的质量文化指引自身行为,培养全员质量生成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年等主题活动,普及增强质量文化,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引导正确行为规范,真正将文化引导行为落到实处。

(五)创新教学管理与运行制度、建立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定期进行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行专业自诊、课程自诊工作,并积极联系与配合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第三方评价工作。通过学校自诊、外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做法,排查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倒逼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的螺旋提升。

加强质量监督考评。按照学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在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组织进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情况检查,将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与质量目标与标准进行对比,进行偏差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个层面的自我诊改报告,形成各部门的自我诊改报告,督促各层面、各部门的质量改进工作,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质量标准进行调整,确保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岩.构建中国特色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6篇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目标

1.1 总体目标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在资源功能上,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在资源内容上,采用标准架构,实现资源的持续更新;在资源运营上,采用开放式维护,实现动态运营;在学习模式上,体现智能个性,达到自主交互。最终成为信息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先进,运行机制优良,开放、共享、智能、动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成为自主学习的平台、企业宣传的窗口、社会培训的园地、技术交流的社区、供需互通的桥梁。

1.2 具体目标

1)建设模块齐全、功能完善的资源库管理与运行平台。包含模块:教师备课平台、学生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课程展示平台、精品课程制作平台、社会行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平台等。

2)建设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专业资源、行业资源、课程资源、项目综合开发案例资源、素材资源、培训资源等。

3)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门户。使用对象包括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等,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2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推进。资源库运行与管理平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好整体规划,避免无序建设,要循序渐进,有目标、按计划、分步骤进行建设。做到建设一个、应用一个、成熟一个、完善一个。

科学定位,服务师生。服务于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突出教学资源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既照顾当前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商科人才培养特色,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标准规范,结构合理。教育标准与职业准入标准相衔接,网上平台建设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教学资源结构、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服务平台结构合理。

动态演化,持续更新。保持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技术支撑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与维护。

3 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提高资源质量、加强交流与培训,实现共建共享

经过一段时间日积月累,每个学校都会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即使在校内,共享资源的程度也较低。有些教学资源已被载入资源库并在校内网上共享,但由于缺乏宣传,师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存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不熟悉平台的流程而放弃利用已建好的资源库平台。很多学校在组织教学资源库建设时,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导致优质的教学资源匮乏[2]。由于校际间的竞争,各个学校之间各自为阵,忽视与外界的交流,使得资源不共享,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以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加强培训、提高资源质量。

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共建”是途径,就是使得课程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库平台制作、管理、维护和更新自己的课程网站。课程教师在上传教学资源时,一定要要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保证教学资源的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反馈性、可用性和智能性[3]。同时,为了避免资源库建设中的混乱局面,学校应对资源库建设中的资源进行标准化,如资源的分类以及资源的属性等。管理要对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资源,管理员要及时的删除,只有这样才能从某种程度上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共享”是目的,这就要求教学资源库平台所有的课程均对外开放,通过开放,使得课程能过接受同行专家的评阅,不断提高质量。

加强交流与培训。资源建设依靠集体力量。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在建设之前,平台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要多沟通,多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信息共享,从而才尽可能地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节约成本,建成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资源库。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资源规划时,把培训纳入统筹考虑的范畴,加大对相关教师培训,培训工作要常规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聘请校外行业内专家,举行短期班进行培训,分批次为教师讲解与教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此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技能。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应将制作课件、熟悉课程网页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此外,应加大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宣传力度,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3.2 加强技术规范、标准统一

技术标准在“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支持,不仅影响平台中的资源共享,而且容易出现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增大成本。同时对于平台后期的数据库维护和更新也带了很多麻烦,导致平台的通用性差,各系统彼此之间很难实现相互协作。

“资源库建设,标准化先行。”所谓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化就是使不同的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标准和办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通过对资源库建设进行标准化,形成一定的模式后,这样平台中的资源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兼容、复制、扩张、交流和移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4]。为了减少系统建设的复杂度和成本开销,无论是在平台建设阶段、保障阶段还是服务提升阶段,都需要标准与规范的建设内容,只是在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有所侧重。因此教学资源库的规范性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标准化工作贯穿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整个过程,是资源库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标准化的支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会举步维艰,因此在平台建设和执行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小觑标准化工作。统一的标准在资源库平台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缺乏统一的标准,平台中将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后期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数据编码及标准不一致,给资源共享造成困难;(2)开发性和可扩充性差;(3)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部门间信息互换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设计方案时就考虑到了信息标准的制定,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唯一性、可扩性、规范性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身份认证标准、数据访问标准等。学校必须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各类管理信息编码规范。并依据可识性、实用性、唯一性等原则,参照国标、市标、行标等编码进行制定,以上标准没有涉及的以学校制定的校标补充。制定范围要适应校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对一些需要共享和权威的数据制定编码规格说明书。为此,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让教师根据要求进行资源库的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库的规范性和保准化。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近年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为学生找到好工作,为公司找到好员工,校企合作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沟通不畅,缺乏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因此为了方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发布,在教学资源库平台中融合校企合作是有助于校企合作的最优途径。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在专家的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开发团队,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国家职业标准的规范下,在“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紧密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积极调动企业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不断融合行业企业的先进资源,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资源信息,确保学校、公司和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5]。

3.4 做好保障工作

在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保障是关键,且贯穿整个过程。必须做好以下几个保障。

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是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重要法宝,学校组织了强有力的资源库建设领导机构和组织实施机构,从组织体制上保障信息化建设。设立资源库工作小组,资源库小组按照“根据岗位需求,参照行业规范,引进企业资源,开发教学资源”的原则,负责项目实施。项目主持单位成立资源库建设小组,跨空间成立开发团队,组织协调整个资源库的开发、前期管理与运营。

制度保障:将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水平纳入到学院内部的考评体制中,建立教职工激励制度,从制度层面创造一股促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资源库建设在全校范围内的重视程度.

资金保障:资金的投入是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资金保障主要包含资源库平台建设资金和运营维护费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在此基础上的应用都离不开初期的资金投入和过程中的运营维护等服务费用的投入。资金投入的能力决定了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宽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张鹏高,谢笑宇.开展视频互动教学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8(4):4-6.

[2]姜孝军,韩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21):132-133.

[3]李晓峰.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平台构建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15(8):13-14.

[4]邢俊升.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建设问题浅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24(12):64-66.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7篇

一、实行成人教育电子注册制度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 部分在职职工为了迅速晋升, 部分应届毕业生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 把目光瞄准了假学历假文凭。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 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学历证书注册政策不完善的地方, 开始伪造、贩卖假学历假文凭, 一些成人高校为了经济利益, 降低标准乱发毕业证书。以上种种行为, 损害了国家学历证书制度的声誉, 扰乱了市场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

1.实行成人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 维护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 规范了从招生到学生毕业的管理, 对于伪造、贩卖假学历、个别人利用权力非法办学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实行成人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有效制止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乱招生、乱发文凭的行为。有些毕业文凭发放主管部门, 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导致一些不能颁发的证书流向社会。实行成人高等教育学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规范从进口到出口的资格审核、规范学历证书管理, 对于维护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好的作用。

3.实行成人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有效提高了成人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水平, 使学籍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发展为电子化管理模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人高校应当主动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 加强学校学籍管理的内涵建设, 运用好教育部研制的学籍学历管理平台,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籍管理工作中, 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二、我院在成人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方面的实践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学籍学历相关方面的文件,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成人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制度, 从管理和技术层面进行了改进, 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实践:

1.做好新生入学学籍电子注册

2007年3月, 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教学[2007]3】, 该办法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相衔接, 要求从2007级新生开始实施学籍电子注册。为防止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 省招办在每年录取结束后会将本年度录取的情况上报给教育部, 教育部经过审核后在学信网平台上公布各学校录取的名单。

学籍电子注册的前提是做好新生数据库的核对工作。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我院根据教育部平台上对学籍电子注册的要求, 对本年度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查, 严格核对学生的准考证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专业、层次等录取信息, 并要求学生签字确认, 最后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教育部学籍管理平台, 将核对无误的学生信息进行学籍电子注册, 电子注册的学籍数据作为最后学生毕业学历注册的基本依据。

2.做好在校生学籍异动处理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 是对学生从入学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和全程性的管理, 加强日常学籍工作是做好毕业生电子注册工作的基础。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在校生的学籍异动不断增加, 所以必须规范学籍异动处理工作。我院的工作实践是, 严格控制学籍异动的人数、明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异动的同学, 必须做好本人申请, 家长签字, 分管院长批准的一整套流程, 做到学籍异动处理必须有齐全的相关原始材料, 这样在学历电子注册时才能做到有据可查, 确保万无一失。

3.做好毕业生学历证书即时电子注册

为使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 在取得毕业证书后即可上网查询到学历证书的电子注册信息, 2010年4月,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即时电子注册的通知》【教学司[2010]8号】, 要求从2010年起,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施在线即时电子注册。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在线即时电子注册每年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 分别是春季的1月份和秋季的6月份,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围绕着这个时间段, 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 熟练掌握平台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历即时电子注册参考的基本数据为学信网平台上的录取数据, 我院组织班主任老师再次对每一条信息详细对照审核, 初步形成学生毕业数据, 在省教育厅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学信网平台, 如果形成的数据与系统不一致, 系统自动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筛选出来。我们对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书面形式上报省教育厅, 由省教育厅组织进行人工审核、审批, 最后将审批通过的学生形成最终的毕业数据上报学信网平台。

三、完善成人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的措施

1.领导重视, 落实电子注册工作

为了加大对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的重视, 教育部从2001年至2010年先后下发了五个关于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方面的文件。近十年来, 随着电子注册制度的不断完善, 高校的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也越来越规范和高效。学校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在人力物力上进行大力支持。应采取多种措施, 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把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作为学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细化学籍注册、学历注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职责, 理顺学籍管理运行机制, 确保学籍学历注册的内容全面、规范、准确。一方面, 要明确分工, 推进二级化管理, 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和各教学点的管理职能, 通过层层把关层层负责的机制保证每位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 及时解决学籍学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反映的错误信息, 确保学生信息的严肃性, 确保失误率为零。

2.树立服务理念, 提高业务水平

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是对学历证书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每一条数据的背后都代表着每一位学生, 只要某个学生的一个字段信息出现错误, 就有可能影响这个学生的毕业证书的有效性, 乃至影响到用人单位对这个学生的录用。加强学历证书管理, 自觉维护学历证书的权威性、严肃性, 是每个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的使命, 是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2010年起实行的学历证书即时电子注册制度, 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容不得有丝毫的错误。

学籍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认真做好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 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维护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声誉。在工作中, 要做到与时俱进, 摒弃守旧的思维方式和经验主义, 不断调整工作计划和进度, 制定适合管理工作特点的方案, 以研究和解决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 有效提升自身管理智慧, 促进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

3.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管理实践经验, 还要有对学籍管理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同时更需要对于新出现问题、棘手问题的探究精神, 将管理实践与管理研究结合起来。电子注册工作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的习惯和能力。电子注册制度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整理学生数据时要快速、精确、数据格式正确, 还能娴熟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学籍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的运行, 因此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重要。

学校要非常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 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国家及各个部门的政策、规章制度及要求, 掌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工作程序, 还应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知识的学习, 同时注重和兄弟院校学籍管理人员的交流和学习, 取长补短。鼓励学籍管理人员参加教育厅、成人教育协会组织的研讨会, 经验交流会, 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的特点, 拓展新的工作思路, 确保成人学籍管理工作得到稳步的提高。

4.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管理时代, 信息的共享,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实际上是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 纵向的包括教育部、教育厅和成人高校, 横向的包括各二级学院和各教学站点。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就要做好纵横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 加强沟通, 使信息及时的传输, 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者, 要广泛地接收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 自觉加强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学习, 采取开放的管理模式。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在现行的条件下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注册工作的需要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积极利用教育部构筑的学籍学历管理平台, 将新生录取名单核对、新生学籍注册、在校生异动管理、学历证书即时电子注册通过这一平台将纵横联系起来, 从而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有个全面的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 从而有效推动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通过近几年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的实践证明, 实施电子注册制度有效的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的严肃性, 突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 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 规范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 有力地推动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摘要: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叙述了学籍电子注册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 根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在校成人教育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和学历即时电子注册工作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的措施, 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 更好地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服务于成人教育的学生。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

参考文献

[1]哈清.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41) 182-183.

[2]谢景权.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1) .138-139.

[3]曾超.电子注册在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9) .75.

[4]李冰洁.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和保障[J].才智, 2008, (20) .261-262.

[5]翁煜.完善高校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6) .16.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代码:9530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招聘毕业生流程

第一步:用人单位来人或来函确定招聘事宜

1、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公司简介:包含公司介绍、岗位介绍、招聘专业、薪酬待遇等;

3、用人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

4、若选择到校招聘, 请用人单位确定拟招聘时间段。

第二步:协商确定招聘方式

1、远程招聘:电话招聘、电子邮件招聘;公布用人单位联系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等信息

学生应聘邮件主题包含“湖北建院+专业名称+姓名+应聘”;

2、到司应聘

公布用人单位详细地址, 以及具体到司时间、乘车路线、联系人、联系电话;

3、到校招聘

商谈并确定具体到校招聘时间、招聘地点;确定是否需要笔试、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等招聘要求;建议招聘时间不要超过一天;周六、日暂不安排校内招聘会 (周六、日一般是学生出校参加校外大型招聘会时间) 。

第三步:、用人单位开展招聘工作

笔试、面试等招聘方式

第四步:确定录取名单

用人单位将最终录用学生名单 (含专业、姓名等信息) 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送至我办。

电子邮件:jyzdzx6966@sina.com;

自动传真号码:027-81327681

第五步:签订就业协议书

1、用人单位当场签订就业协议书;

2、未当场签订, 我办将收集录用名单中相关学生就业协议书、成绩单、推荐表原件等材料, 用EMS快递至用人单位。

联系人:丁老师027-81326909曾老师027-81326967肖老师027-81327681 1394115875@qq.com

学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区藏龙大道28号

办公电话:027-81326966 81327681 就业网:http://jyw.ucvc.net

就业新浪官方微博:@湖北城建就业 就业邮箱:jyzdzx6966@sina.com

2015年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简章

背靠建筑业 规模过万人 就业质量高

根据鄂教职成[2013]10号文《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我院2015年继续面向湖北省内应、往届中职毕业生开展单独招生。

一、招生专业及暂定计划

1.建筑设计技术100名

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100名

3.物业管理50名

4.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50名

5.城市燃气工程技术50名

二、报名条件

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湖北省应届、往届中等职业学校 (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相近专业毕业生 (男女不限) 均可报名。

近三年来获得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家级、省级相同或相关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往届中职学校毕业生技能测试免试。

三、考试及录取

单招考试分文化综合考试和技能测试, 由我院自主命题, 自行组织考试、评分及录取。

考生录取后, 纳入我院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范畴, 享受高考普招新生完全同等待遇;已经被我院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 不再参加普通高考及录取。

四、报名时间及方法

请关注我院网站 (zhaosheng.ucvc.net) 相关通知。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民政府主办,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属的湖北省惟⼀独⽴设置的建筑类全⽇制 (公办) 普通⾼等学校。是湖北省⽰范性⾼职院校,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湖北建筑⼯程职教品牌牵头院校。学院地处武汉“中国光⾕”核⼼地带,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湿地公园汤逊湖畔, 校园环境幽美。学院占地⾯积60.84万平⽅⽶, 总建筑⾯积32.47万平⽅⽶, 在校⽣12000⼈。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拥有1个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2个中央财政⽀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4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9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72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有2.6万平⽅⽶的图书信息⼤楼, 馆藏图书46.58万册。建有⾼标准的⽥径运动场, 篮球、排球、乒乓球、⽻⽑球等场馆。

学院专业特⾊鲜明。设有建筑⼯程系、环境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信息设备系、物流管理系等10个教学部门, 开设有建筑⼯程技术、建筑装饰⼯程技术、⼯程造价等38个⾼职专业, 其中省级重点专业6个, 央财⽀持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2个, 湖北建筑⼯程职教品牌专业 (群) 5个, 省级品牌、特⾊专业2个, 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省部级精品课程9门。

学院师资⼒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55⼈, 其中, 正⾼职称13⼈, 副⾼职称148⼈;教师中有湖北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 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2⼈, 湖北省省级名师1⼈, 湖北省省级⾻⼲教师1⼈, 楚天技能名师14⼈;有40余⼈在国家级 (省级) 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会长、主任委员、理事等职务。建筑⼯程技术和建筑装饰⼯程技术两个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不断完善“⼯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全⾯提⾼⼈才培养质量。先后学院先后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河集团等34家单位组建校企合作董事会;学院依托建设⾏业, 牵头成⽴了有60余家院校、企业、⾏业协会组成的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与200多家⼤中型企业建⽴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并实施“订单”培养, 开办有“中建装饰班”、“武建班”、“天衡班”、“九州通班”、“京东班”等订单班, 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长期与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学合作开办“国际⼯程管理”班, 与加拿⼤菲沙河⾕⼤学、加拿⼤⽊业协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学院近⼏年新⽣报到率名列全省⾼职院校前茅。学院重视就业⼯作, ⼴泛开辟就业渠道, 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毕业⽣职业资格证持证率和毕业⽣就业率均稳定在96%以上。形成了“出⼝畅”、“进⼝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学院是国家建设⾏业技能型紧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是教育部⼟建施⼯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职与成教专业委员会中南分会会长单位、湖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教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明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帼⽂明岗、省级⽂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就业⼯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先锋号”等各种荣誉称号。

上一篇:水平流动下一篇:三年制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