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农机化范文

2024-06-07

云县农机化范文(精选3篇)

云县农机化 第1篇

祥云县龙平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9月, 位于祥云县祥城镇芮家村委会伍家村, 设有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理事长杨龙辉, 有社员24人, 社员分布在祥云县的祥城、云南驿镇、下庄镇、沙龙镇、禾甸镇等坝区乡镇。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台、久保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台、秸秆还田机4台、深耕犁24台、旋耕机32台、微灌设备35台套、开沟机1台、自走式喷雾喷杆机2台等各类农机具, 固定资产达400多万元。为本村及周边村、乡镇、跨区提供机耕、机耙、机收、机械植保等农机作业服务。

2 龙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1) 联系政府和农业部门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农机部门传达广大农民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使农机部门切实掌握了市场的需求;而农民机手也了解了党和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与法规, 获取了市场信息;近几年通过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热情, 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 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增强发展后劲。仅仅三年, 辐射带动祥城镇芮家村委会拥有320多台套大众小型农机具, 使更多农民减轻了劳动力, 节省了大量时间, 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到周边及县城经营和务工, 尤其在烟草、养殖、特色农业发展中有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增强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3 存在的问题

1) 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高。虽然制订了农机合作社章程, 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 建立了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但在实际农机作业中, 农机合作社却存在规模小, 管理松散, 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由于合作社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农机户缺少必要的学习和培训, 合作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淡薄, 把握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能力较低。农机户以自有的农机具入股, 对农机具有自主, 入社农机户大都采取各自为战, 自主作业, 使农机合作社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的方式运作。

2) 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农机作业季节性强, 农业机械利用率低, 每年大规模作业只有春耕、秋更两个季节, 农机作业时间相对较短, 一般每年的作业时间为1至2个月, 多数农机处于长期没活干状态。另外, 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攀升, 农机作业成本逐年增加, 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影响农机作业组织的发展壮大。在整体的农机作业服务中, 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 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状态, 且多数农机具逐渐退化, 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 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 作业质量参差不齐, 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在作业淡季农机户绝大多数为分散经营, 相互间缺乏协作, 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 难以发挥整体功效。

3) 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 (主要是购置大中型农机装备及配套设施) 和经营性流动资金投入, 而农业原本是个低收益的行业, 合作社成员都是农民, 收入偏低, 投入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 金融部门放贷资金额度有限, 而且周期短、利息高, 难以体现金融政策的扶持。

4 发展建议

1) 积极帮扶引导, 搞好帮扶指导。引导、组织农机大户联合开展作业服务, 整合资源, 形成利益共同体, 逐步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建设合作社办公场所, 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 让社员找到自己的家。同时, 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形式, 定期进行走访、座谈、调研, 及时了解发展经营情况, 总结推广经验, 发现并解决问题, 真正让农机合作社得到发展、农民得实惠。

2) 加快科技推广, 提升综合素质, 强化培训, 提高合作社支撑力。一是要加强人才培养。采取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短期进修、参观考察、思想道德讲座等多种方式, 广泛开展经营管理人才、理财能手、操作技术能人培训, 努力打造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为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作业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全面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质量水平, 不断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三要加强品牌化建设。充分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打造培育品牌, 发挥品牌效应, 提高市场占有率;引导、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成员作业评优活动, 确保农机作业生产基地和产品等相关活动得到认证。

3) 完善扶持政策, 创新服务模式。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机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 要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优先考虑、重点倾斜。发挥农机服务组织技术过硬, 机械设备多, 科技意识强的优势, 搞好农机化的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服务, 大力推广全程式、土地托管式、承包服务式、菜单式、自助式、网络化等服务模式, 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有序发展, 确保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有力推动祥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摘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发展的新型载体, 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 提升了农机作业质量和水平, 有力促进了祥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易馨.农机服务社会化将步入发展新途[J].现代农业装备, 2009, (7) :4-8.

云县开展退役士兵培训 第2篇

2011年12月19日上午举行2012年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开班典礼。县人武部、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成教育中心等部门领导和62位退伍军人参加。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机构部门领导作了发言。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政委郑本桥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要求:一是广大退役士兵学员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主动学习技能知识,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牢固树立“知识就是财富”、“技能就是金钱”的意识,尽快实现从训练场到市场,从合格士兵到合格建设者的转变。二是要在培训学习期间,大家要时时处处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自觉服从老师的教育教学安排,自觉遵守培训机构的一切规章制度,把部队的好传统和好作风带到培训中来,充分展示新时期军人的良好形象。三是要用好培训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份作业,打牢专业技能基础,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四是要严格遵守培训班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学员们表示要由“最可爱的人”发展为“最有用的人”,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早日实现自身价值,切实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价值、有贡献的人,为退役士兵这个光荣称号增光添彩,为家乡的经济腾飞,为建设文明、富强、和谐新云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典礼结束后,召开了云县2012退伍军人招聘会,云县人寿保险公司、茅良集团等五家单位为16名退伍军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云县农机化 第3篇

看准市场实现人生大转变

现年54岁的陈向阳, 18岁那年从农技校毕业, 被分配到密云县河南寨镇拖拉机站当拖拉机手, 一干就是20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农机使用、修理和管理经验, 对农机也积累了深厚的感情。1998年, 由于经营不善, 河南寨镇拖拉机站举步维艰, 不得不进行体制改革, 对拖拉机站进行拍卖。熟悉农机使用和管理的陈向阳, 一方面为自己工作了20多年的农机站被卖感到心疼;一方面也看到了机会, 千方百计筹集了十几万元资金, 毅然买断了拖拉机站的全部农机设备, 成立了北京市陈向阳农机服务队。成立之初, 只有5台拖拉机及配套机具, 主要为本乡镇一些无农业机械的村队进行粮、油、菜田的耕、播、铺膜和收获等作业, 年作业面积107 hm2, 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为他今后的发展掘得了第1桶金。

抓住机会服务队向前迈了一大步

2001年, 随着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密云县政府把建设畜牧强县、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 为保证首都市民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安全, 实施了首都风沙源治理即密云水库周边种草保水工程, 结合奶牛养殖需要, 将发展牧草生产作为重要项目, 引进了紫花苜蓿种植。但当时牧草生产所必须的割草、打捆等作业机械尚属空白。陈向阳瞅准了这个机会, 及时转变了传统的农机单一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思路, 大力调整服务队的机械配套结构,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密云县农机服务中心的引导和扶持下, 投资近90万元, 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购进了割草压扁机2台、搂草机1台、方捆打捆机2台、国产苜蓿专用播种机1台、大型植保机1台、654型和804型大型拖拉机各1台, 具备了为大面积紫花苜蓿提供从耕整、播种, 到1年3茬收获提供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能力, 毫无悬念地得到了全县紫花苜蓿的农机作业订单。不但为全县2 000多hm2紫花苜蓿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而且牧草每年3茬收获近0.67万hm2的作业量, 为他掘得了第2桶金。

乘势发展农机服务队初显规模

吃到了牧草作业的甜头, 看准了奶牛养殖业需要大量青贮饲料, 从2003年开始, 陈向阳又先后投资146.3万元, 购买了5台青饲玉米收获机、20台拖拉机、14台青饲运输机械和1台装池压实机, 形成了年收获青饲玉米近667 hm2, 收获“黄贮”玉米秸秆近1 333 hm2, 为奶牛养殖户配送饲料7万多t的能力。2004年一个作业季就收获青饲玉米421 hm2, 收获量达到2.5万t, 为7个奶牛养殖场提供青饲料配送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 陈向阳服务队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大田作业服务, 不仅占领了本镇的大田作业市场, 而且从2007年开始, 又购置了小麦免耕播种机、农作物秸秆粉碎机、重耙和轻耙等配套机械, 承担起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段内近667 hm2治裸工程面积, 农机服务队得到了全面发展。

共同发展牵头成立农机合作社

看到陈向阳农机服务队的发展, 许多当地农机户心里痒痒, 主动找到陈向阳“联姻”。陈向阳也正有意扩大服务规模, 在河南寨镇政府领导的支持下, 2005年4月, 经密云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以陈向阳农机服务队为主体, 吸收了17个小规模农机户、106名社员, 注册登记成立了河南寨农机合作社。一举解决了个体农机户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和农民需求不方便等问题, 有效扩大了合作社的农机服务作业能力。到目前, 河南寨农机合作社占地面积6 700 m2, 拥有各种农业机械140余台 (套) , 其中各种拖拉机32台、牧草机械5台、青贮饲料收获机5台、青贮饲料运输机械14台、玉米收获机2台和其他配套机械82台 (套) , 办公、库棚等房屋36间, 长期雇佣人员6人 (农忙时雇佣人员超过40人) , 农机总动力2 700 kW, 固定资产总值1 000余万元, 成为北京市首屈一指的农机合作组织。

机制灵活合作社健康发展

河南寨合作社在几年的经营实践过程中, 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

首先是产权明确。对17户带机入社的社员, 机械所有权不变, 仍归原机主所有。由于农机作业的季节性强, 在大忙季节, 合作社规定社员必须统一参加社内作业服务, 在此期间合作社统一与用户结算, 并将作业所得全额返回给社员, 合作社不从中扣取任何费用。在合作社没有作业任务时, 社员可以自己安排作业活动, 自主经营。

其次是“松紧”结合, 实行人性化管理。合作社从自身实际与所承担的为农户服务的特点出发, 制定了各项章程制度, 并上墙明示, 内对员工、外对用户做到了明确告知, 便于执行。对在合作社常年就业的员工, 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好具体的服务工作;同时, 也把全体员工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遇事群策群力, 人人关心合作社的经营效益, 既有统一意志和决策, 又有充分的民主和职工参管意识。职工感慨地说:“我们社长没把我们当成职工, 始终把我们当成合作社的主人对待”。在职工待遇和福利方面, 不论资金运转如何困难, 合作社从未拖欠过职工的工资和劳保用品。为方便职工上班, 合作社给每个职工补贴1 000元购买了电动车;在冬季取暖季节, 合作社为每个职工发放了1t取暖用煤送到家里。职工家里遇有各种困难, 合作社总是及时帮助解决。如职工刘宝柱因伤需要手术治疗, 陈向阳知道后, 立即派人带上1万元现金送到家里帮助安排。因此, 不但就业员工本人在合作社安于职守, 职工家属也能全力支持社里的各项工作, 极大方便了合作社的管理。

善于创新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长期坚持诚信优质服务, 不但为陈向阳赢得了作业市场, 而且农机服务组织、种植户和养殖户3者的关系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由开始阶段的上门寻找服务, 发展到订单服务, 再过渡到目前种植户、农机合作社和养殖户3者之间形成了供应、服务、需求的新型产业模式, 即合作社与养殖企业签订青贮饲料供应合同, 与种植户签订青贮饲料收购和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化供需链条。目前, 青饲玉米种植户都会提前与合作社约好来年的农机服务工作, 季节一到, 合作社及时安排机械上门服务, 种植户再也不用发愁找不到机器作业, 产品销不出去;而养殖户也在当年收购青饲料时, 就与合作社预定了来年的青贮饲料需求量, 不需在采购上浪费人力物力。合作社有效地将种植户和养殖户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 成了种植户与养殖户进行生产的可靠保障, 3者的效益都得到了提升。

在此基础上, 随着一些土地经营户不断步入新的二、三产业, 在长期的服务与合作中, 他们对陈向阳非常信任, 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直接租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为建立稳定的牧草和青饲料生产基地, 抓住这一机会, 从农民手中将土地承包过来, 直接进行牧草和青饲料生产。到目前, 合作社自身拥有牧草种植基地213 hm2, 青饲玉米种植基地200 hm2, 不但为稳定牧草、青饲料供应市场起到保证作用, 而且还将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促进新型产业模式的形成, 起到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如今, 河南寨农机合作社的作业能力不仅在密云县的众多农机服务组织中堪称翘楚, 而且在周边几个区县中也负有盛名。合作社目前承担着密云水库周边的牧草全过程机械化作业任务, 每年作业面积达1万多hm2;每年完成青饲玉米种植收获约667 hm2, 收割玉米秸秆“黄贮”1 333 hm2, 秸秆利用量达7万多t, 年配送青贮饲料量近10万t;承担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段走廊机械化治裸面积1 080 hm2, 年作业量1 333 hm2;首都机场区域内作为绿化项目的533 hm2紫花苜蓿, 每年收获3茬;密云县2 667 hm2粮食、油料和蔬菜等农田作业项目。全社年总作业面积达1.53万hm2, 社员平均每台农机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展望未来陈向阳充满信心

上一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篇:陶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