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2024-08-19

春季仔猪的饲养与管理(精选8篇)

春季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第1篇

(1)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体内能源贮备有限。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全, 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的传导结构的机能较低,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适应环境应激的能力差。初生仔猪体能贮备有限, 在环境温度低时, 血糖水平下降快, 导致仔猪体弱、活力差, 不能吃乳, 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 (2) 消化器官不发达, 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消化器官发育的晚熟, 导致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 消化机制不完善。20日龄哺乳仔猪的胃液中仅有足够的凝乳酶, 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 为成年猪的1/4~1/3。食物通过仔猪消化道的速度较快, 以15日龄仔猪为例, 食物从进入胃到完全排空的时间约为1.5小时。 (3) 缺乏先天免疫力, 抵抗疾病能力差。仔猪只有吃到初乳后, 通过初乳获得母体的免疫抗体, 并逐渐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4) 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仔猪初生时体重相对较小, 还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 但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 一般仔猪初生重约1公斤, 10日龄时体重达初生重的2倍以上, 30日龄达5~6倍。仔猪出生后的快速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 仔猪生长发育快, 新陈代谢旺盛, 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高, 对营养不全面的反应非常敏感。

2. 春季仔猪的饲养技术

由于春季温差大, 细菌和病毒繁殖快, 仔猪容易发病, 需要养殖户注意以下几点, 以增强仔猪抵抗力, 避免疫病发生。 (1) 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是初生仔猪获得抵抗各种传染病的惟一有效途径。 (2)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很少, 而母乳中提供的铁只是仔猪需要量的1/10, 在3~4日龄就需补充铁。缺铁会造成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生长受阻, 出现营养性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仔猪注射铁制剂, 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等, 一般在仔猪2日龄时每头注射100~150毫升。 (3) 提早开食补料。哺乳仔猪对营养需要量大, 光靠母乳是不够的, 必须补喂饲料。早期补料可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与机能的完善, 减轻断奶后营养性应激导致的腹泄。建议仔猪生后5~7天即开始补料, 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 即将特制的诱食料投放到补料槽中, 让仔猪自由采食。开始的几天可将仔猪赶入补料槽边, 上下午各1次。每次少投料, 每天可多次投料, 颗粒料为佳。 (4) 哺乳仔猪生长快, 代谢旺盛, 母猪料和仔猪教槽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在给仔猪开食的同时注意补水。

3. 春季仔猪的管理技术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养猪;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现代化养猪要求自繁自养,即使是中小规模的养猪场也要从养猪的经济效益出发,饲养母猪产仔自用,而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的饲养是整个生猪生产中十分关键且较为困难环节,为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在生产中应掌握仔豬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来处理好仔猪的这些应激,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分析与措施

仔猪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仔猪的死亡。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因各种疾病而导致仔猪的死亡,如腹泻、肺炎病、缺铁性贫血和其他遗传疾病等;其二是非疾病死亡,如被母猪压死、踩死、冻死、咬死以及后天营养不良等而引起的死亡。究其原因,主要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初生仔猪反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很易被压死和踩死;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保温能力差,易冻死;另外,有的弱仔吃奶和料都较少,易出现后天营养不良而死亡。

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以8日龄内最多,所以,加强出生后仔猪8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的生长发育却在迅速上升,需乳量增加,如不及时喂料补充母乳之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仔猪营养不足或患病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1月龄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2 哺乳仔猪的饲养

2.1 仔猪补饲

初生仔猪完全靠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要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日增加,到产后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则逐渐下降,因此,仔猪在3周龄后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一般仔猪补饲的时间是在7~10日龄,补料的目的除补充母母乳之不足、促进胃肠道发育外,还有解消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下痢的作用。

2.1.1 补饲

给仔猪补可分为调教期和适应期2个阶段。调教期从开始训练到仔猪认料,一般约需1周,即仔猪出生后7~15d;适应期是指从仔猪认料到能正式吃料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d,即仔猪出生后15~25d,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补料一方面可以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消化器官适应植物性饲料。

仔猪诱食的方法主要有自由诱食和强制诱食2种。强制诱食是定时将哺乳仔猪关入补饲间中进行强制采食,这在大型猪场中经常采用;自由诱食是指在仔猪5~7日龄开始自由活动时,在补饲间的墙边撒放一些炒焦的高粱、玉米、大麦等让仔猪拱、咬,或放在一个周身打洞的圆铁筒(或罐头盒)内(两端封住),作为玩具让猪拱着滚动,使其拣食从筒中落到地上的谷粒。哺乳仔猪补料应是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保证补料具有香、甜、脆等良好的适口性。

2.1.2 补饲有机酸

初生仔猪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底腺发育不全,盐酸的分泌量少,因此,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其消化能力,同时还有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生长和减少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1.3 添加抗生素

仔猪补料中还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菌素,因为初生仔猪的抗体含量缺乏,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患各种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

2.2 补充矿物质

哺乳仔猪最易缺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铁和硒,而断奶仔猪对铁的需要量则相对较高。

2.2.1 补铁

一般在生后2~3d补铁。初生仔猪体内含铁量少,约50mg,每天生长约需7mg,母乳中铁的含量较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mg铁,而给母猪补铁也不能提高乳中的铁含量。因此,若不及时补铁,仔猪体内储存的铁在几天内就会被用完,一般在10日龄前后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生长停滞和白痢等,有的甚至夭亡。

2.2.2 补硒

硒是仔猪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防止脂类过氧化和保护细胞膜。此外,硒-维生素E具有协同抗氧化的作用。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表现为白肌病、心肌坏死和拉稀等症状。补硒的方法:在3~5日龄时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ml,断奶时再注射0.1%亚硒酸钠液1ml;对已吃料的仔猪,每千克补料添加65~125mg的铁和0.1mg的硒,即可防止铁硒缺乏症。

3 哺乳仔猪的管理

3.1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为了使全窝仔猪生长均匀、健壮,在仔猪出生后2~3d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其吃好初乳,即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再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将强壮的放在后边的乳头上。如仔猪少而乳头多,可让弱小仔猪吮吸2个乳头,这样既可满足其对乳量的需要,又可不留空乳头,还能促进母猪乳腺发育。

3.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母猪冬春季节分娩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尤其是出生后5d内,仔猪受冻变的呆笨、行动不灵活、不会吸乳、好钻草堆,尤其容易被母猪压死或引发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病。因此,加强护理,做好保温防冻和防压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保证。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成年猪为15~18℃。实际上,仔猪总是群居的,可以挤堆供暖,室温还可以略低一些。

3.3 去势与防病

哺乳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第3篇

1 哺乳仔猪生长的环境条件

1.1 温度与湿度

温度对于哺乳仔猪的健康影响最大, 如果温度过低容易导致仔猪的体重增长缓慢, 还可能造成死亡, 温度过高则容易出现各种病症, 如心脏病、厌食症等, 同时, 猪圈内温度过高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对仔猪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笔者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认为, 最佳的猪圈饲养温度应该控制在33℃左右。另一方面, 哺乳仔猪的保温箱最好采用木板材质, 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绝热作用, 必要时还可以安装红外线灯泡, 适当的调节仔猪的环境温度, 还可以使用电热毯来起到抑制细菌滋生的作用, 提升仔猪的身体健康水平。猪舍的湿度能够衡量空气中水分的含量, 温度与湿度之间是互相制约、共同控制的, 哺乳仔猪的空气湿度最好控制在65%左右。

1.2 光照与噪声

哺乳期的仔猪需要充足的阳光, 猪舍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或者让太阳光照射进入, 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使用白炽灯或荧光灯来代替太阳光, 光照产生的紫外线可以有效的预防佝偻病,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哺乳期的仔猪要每隔2~3d就接受一次阳光消毒, 也便于将其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 促进骨骼生长, 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 如果猪舍周围经常出现噪音也会对仔猪的成长十分不利, 不仅会引起猪群的恐慌, 还会因为猪群的骚乱造成仔猪被踩踏事件, 因此, 注重猪舍周围环境的管理至关重要。

1.3 空气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猪舍的设立位置要尽可能的远离繁华都市, 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对仔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不仅影响肉质与口感, 还会增加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因此, 猪舍应经常通风, 并且及时的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杂物, 确保仔猪的生长环境干净、整洁。

2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哺乳仔猪的饲养与管理方面,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在母猪的接产阶段应当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接产与照看, 将母猪生殖部位清洗干净, 脐带剪断后脐带血应压回腹部, 并用碘酒消毒, 当仔猪出生后做好防护舌头与牙齿等相关工作; (2) 做好防冻与防压工作, 最好将哺乳期的仔猪放置于保温箱中饲养, 尽可能创造适合其生产的环境条件; (3) 早期吸吮母乳的时候应该将乳头固定一下, 确保每只仔猪都能够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抵抗力。母乳的作用非常关键, 能够激发仔猪体内的免疫抗体, 帮助仔猪更快、更好的成长。因此, 饲养人员应尽快让仔猪吃到初乳, 将乳头固定就能防止争抢, 在不提高饲养成本的情况下, 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与健康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吃乳过程中饲养员要及时调整乳头的位置, 确保固定牢固, 不出现浪费; (4) 哺乳期的仔猪食物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如钙、铁、锌、锡、维生素等, 不仅能够增强仔猪的体质, 还可以促进消化, 让仔猪更快的成长, 实际上, 哺乳期的仔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腹泻, 引发腹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自身抵抗力较低或食物营养不够, 另一方面, 就是饲养与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合理。猪舍的卫生环境不达标、消毒不到位、没有及时进行疾病的检测与预防, 这些都会导致猪腹泻, 甚至是仔猪的死亡。因此, 饲养人员一定要提升饲养环境的管理意识, 定期为仔猪注射疫苗, 并进行大肠杆菌的检查, 同时饮水要清洁、饲料的补给要及时, 增强仔猪胃肠道的功能, 只有仔猪少生病、多长肉, 养猪事业才能取得更高的利润。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哺乳期仔猪的生长条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并对仔猪的饲养与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仔猪的哺乳阶段是生猪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不仅追求猪的数量, 还对于成活率与猪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与管理方式才能够实现我国养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润贵, 等, 规模养猪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J].养殖与饲料, 2011 (10) :10-11.

[2]方谷明, 等.浅述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9) :113-119.

断奶仔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第4篇

1仔猪断奶时机体的变化

仔猪断奶后在代谢、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在生产实际中往往出现生长受阻等一系列问题, 向养猪生产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仔猪断奶时机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适应过程

在商业生产中, 断奶常会在14~28 d进行。母乳时, 仔猪每45~60 min吸吮1次, 母乳除了提供必要的营养素外, 还含有80%的水。断奶后, 仔猪必须迅速地学习分别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固体饲料。事实上, 仔猪必须学会辨别饥饿或口渴的生理需要的不同。

1.2消化酶的变化

仔猪断奶后营养物质的来源发生了变化, 仔猪的消化能力也发生了变化, 从主要消化脂肪获得能量变成了主要消化淀粉来获得能量。蛋白质来源也有一些变化。胰腺是机体酶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器官。仔猪断奶后分泌的酶活性很低。从本质上讲很有可能是由于拒食或采食量较低的结果, 而不是断奶过程造成的。原因是采食量低会减少合成酶所需的底物。因而, 保证断奶后足够的采食量可以增加胰酶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提高增重。从仔猪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模式分析, 营养来源从母乳转换成固态饲料以后, 仔猪需要一定时间来充分发挥酶活性以消化食物。这时乳糖酶的分泌要下降, 而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分泌会增加。如果消化不完全, 大量的未消化饲料会进入大肠, 会导致腹泻。因而,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外源酶来帮助断奶后仔猪营养物质的消化将是必要的。

1.3小肠的完整性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断奶后, 小肠的结构、功能和完整性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微绒毛会缩短, 从细长、指状的形状到矮宽的舌状。同时, 细胞增生 (扩大) 会增加隐窝深度。其结果是降低了微绒毛表面积和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 也导致消化功能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降低, 从而可能引起断奶后仔猪的腹泻。

1.4免疫系统的发育

刚出生时, 仔猪主要依靠母源或通过摄入初乳和母乳获得被动免疫。母乳中含有重要的保护性母源抗体, 如ig A, 断奶后就没有了。3~4周龄的仔猪每天能通过吸乳获得1.6 g的ig A。初乳和母乳的免疫活性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它们改善断奶前仔猪的免疫性状, 供给仔猪一些‘防御性物质’以应对断奶后的应激和挑战。

1.5胃酸分泌的变化

断奶后, 没有母乳中的乳糖来刺激乳酸产生。同时仔猪又不能分泌足够的盐酸来维持低p H。结果胃内p H值太高, 酶的分泌不够, 营养物质不能充分的消化。大量的未消化营养物质进入大肠, 在这里它们成了病原微生物适宜的作用底物, 从而使病原菌大量繁殖, 引起仔猪腹泻。

2影响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

仔猪断奶后会面临许多应激, 影响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 (1) 商业条件下, 仔猪断奶日龄缩短、断奶体重小, 使断奶仔猪更难饲养; (2) 转群、分群、并群应激大, 同时, 也带来猪群等级次序的变化; (3) 高密度的免疫预防也使仔猪生长受阻; (4) 母猪仔猪分离后, 仔猪来到陌生的环境, 会有不安全感; (5) 温度和环境的变化; (6) 饲料形态的变化, 从液态母奶到固体饲料使采食量下降; (7) 饲喂方式的变化及饮水要求仔猪尽快适应。

3控制仔猪断奶综合征的措施

3.1提高断奶仔猪的体重

影响断奶仔猪的体重的因素主要有初生重、哺乳期管理、断奶日龄三方面。因此, 注重母猪怀孕后期营养可提高初生重, 仔猪初生重1.3~1.8 kg/头, 同时要较好的均匀度;母猪哺乳期提供优质、充足奶水, 如满足10头日增重240 g的乳猪需要母猪泌乳9.6 kg/d, 则一头重150 kg的母猪, 每天需要摄入7.6 kg消化能为13 807 KJ的日粮, 因此, 尽量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适当延迟断奶日龄对提高仔猪断奶体重有帮助。断奶时体重对整个生长期体重有重大影响, 有研究表明, 断奶后第一周的体重增速为0 g/d和115 g/d的比较, 断奶后第一周增速115 g/d的仔猪体重比增速为0 g/d多0.9 kg/头, 而屠宰时多12 kg/头。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 仔猪达到30 kg体重日龄决定了100 kg体重日龄。

3.2重视仔猪断奶方法

仔猪断奶期间会经历营养变化、母仔分离、环境改变、疾病侵袭等多方面应激。因此, 采取如下方法可以尽量避免应激的产生: (1) 仔猪断奶前去势, 首免疫苗提前注射, 避免断奶、去势、防疫同时进行; (2) 断奶前尽早接触固体饲料, 让肠道提前适应饲料中抗原, 尽量提高采食量; (3) 仔猪断奶后, 使仔猪在原来环境继续饲养7 d左右, 此方法可以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 (4) 断奶当日可以将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 预防肠道细菌感染, 同时使用电解多维、小苏打和葡萄糖饮水, 减少应激。

3.3提前补饲、科学教槽、分段营养、挖掘仔猪生长潜能

乳猪在7日龄开始教槽, 使用固体饲料, 适口性好的教槽料在断奶前每头乳猪可累计采食200~500 g, 有效提高断奶重。断奶后继续教槽7~10 d, 0~5 d可以采取干湿二槽法, 逐步过渡到干料, 教槽料累计每头采食4~5 kg, 保证教槽结束体重有9~11 kg。保育期由一段法改为二段法, 分为保育前期和保育后期, 使饲料衔接更顺畅、避免二次应激, 营养更精准, 充分挖掘仔猪的生长潜能。

3.4改善仔猪的饲养环境

断奶仔猪采用高床培育, 是集约化养猪场实行的一项科学的仔猪培育技术。与地面培养相比, 高床培育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粪尿、污水可随时通过漏缝网络漏到网下, 减少仔猪接触污染源的机会、床面既可保持清洁、干燥, 又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其次是仔猪离开地面, 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损失, 提高了饲养温度。保育舍温度一定要够, 仔猪在30~40日龄时的适宜温度为23~25℃;41~60日龄时为22~25℃;61~90日龄为20℃;猪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舍内防止贼风或穿堂风。猪舍内含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使仔猪生长减缓, 抗病力下降, 还会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因此, 要注意通风和清洁, 使舍内空气清新, 为仔猪生长创造一个良好、清洁的环境条件。除了供给合理营养外, 饮水也很重要, 仔猪此时的采食量由它的饮水量决定, 而不是采食量决定引水量。

3.5制定疾病预防和治疗制度

要建立防重于治的观念, 建立疾病预防和治疗制度并严格实施。

外调仔猪的选购与饲养管理 第5篇

1 做好购猪前准备

1.1 栏舍修缮 (保证冬暖夏凉) 、备齐用具并做好周边环境、栏舍、用具等的消毒工作。进猪前应根据养殖规模准备好相应的栏舍、用具。如是冬季或初春较冷的季节, 还应准备红外线灯或150 W以上的白炽灯, 以备保温用。2007年12月, 上犹县一养殖户, 因进栏前未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栏舍还是半敞开式, 而且也没有其它保温设施, 加之又是购入刚断奶的小仔猪。结果进栏后小猪因受凉和长途运输等出现拉稀应激反应, 使用抗菌素等药物均无效, 死亡了40%的仔猪, 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 用过的栏舍应彻底清扫干净后, 用消毒药进行不留死角的消毒, 并要按要求配好合适的浓度, 喷洒以滴水为度。必要时, 栏舍内1 m以下的墙面用20%的生石灰浆粉刷一下。

1.2 准备好优质全价的饲料。日粮中营养物质不但为动物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所必需, 而且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并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表达的决定性因素。例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可引起机体淋巴组织广泛萎缩, 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导致营养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维生素较少时只能预防临床缺乏症的出现, 不能满足动物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和维持最佳免疫状态的需求。

1.3 准备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葡萄糖粉等抗应急药物。

2 了解外购仔猪的主要生理特点

2.1 外购仔猪一般刚经过断奶这个严重的应激过程, 本身比较脆弱。

2.2 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 30~60d仔猪增重2.6倍。

2.3 由于数奶失去母源抗体保护, 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 抗病能力差, 对许多传染病很易感。

2.4 消化机能不全, 消化器官体积重量约为成年猪的60%。

2.5 体温调节能力差,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皮薄毛稀、脂肪少, 且正常体温较成年猪高, 温差大。

3 外购仔猪的选择

3.1 不能到疫区调入。随着畜禽及其产品的大流通, 生猪疫病存在传播速度快、旧病新颜、混合感染等特点, 总结过去上犹县几次出现的重大动物疫情均为输入型疫情的经验, 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严格执行生猪准调制度。外调生猪前应到当地动物防疫检疫站进行申请, 再到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开具生猪准调证。

3.2 挑猪时不是从群里挑好猪, 如果发现猪群里有一只有问题的猪就应当放弃对全群猪的选择, 否则一旦引入外观正常而染有疫病的猪只就会殃及全群。2008年元月上犹县有几户养猪户因不慎购入已脱蹄甲的仔猪, 认为是因长途运输造成的脱甲, 实际是处于患口蹄疫潜伏期的病猪。结果不到6 d, 从该批调入仔猪的养猪户, 原来栏里健康的仔猪也全部感染了口蹄疫, 最后不得全部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3 要选择精神饱满、眼睛明亮有神、体型好、四肢强健、皮毛光亮的仔猪。不要购买高温猪 (用手摸仔猪的耳根, 烫手的多为高温猪) 和腹泻猪 (这种猪肛门周围和两后肢上部粘有稀粪) 。

3.4 查证验物。检查仔猪有无免疫耳标、免疫证、产地检疫证等相关免疫标识。

4 外购仔猪隔离期 (15 d) 的饲养管理

调入仔猪后应以当天向当地动物防疫检疫站报告。进行为期15 d的隔离饲养, 以防出现疫情造成扩散。

4.1 提供良好的环境

猪体受到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时会发生生理状态的改变, 会引起动物神经系统的内分泌系统、免疫应答等一系列应答反应, 造成猪只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所以我们应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 提供相应栏舍环境, 只有为猪只创造舒适的环境, 才能保证使猪只的优良的遗传特性充分显现, 饲养效果有效发挥。

4.1.1 卫生清洁、干燥无尘:

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累加性。对舍栏内粪尿等到有机物及时清除处理, 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控制通风换气量, 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 保持空气清新, 最大限度地抑制细菌的滋生。如尘土飞扬, 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4.1.2 温湿度适宜:

温度15~25℃、湿度65%~75%。过高的温湿度对猪只生长发育都不利, 严重者会引起猪只死亡。如高温应激就能引起直接死亡;低温能引起猪只生长变慢甚至停止;高湿能引起霉菌繁殖, 仔猪下痢增多;低湿则能引起空气干燥, 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在炎热的夏季则要防暑降温, 可采取喷雾、淋浴、通风降温方法, 但同时要注意不能高温高湿。

4.1.3 密度适中:

一般3头/m2, 过度拥挤会引起猪只抵抗力下降, 从而诱发疾病。

4.1.4 通风良好、光照充足:

良好的通风对封闭式饲养犹为重要, 在冬季养猪户很容易只顾保温而忽视了通风, 引发很多猪病。猪只对光照要求并不严格, 但是充足的光照能杀灭一些病原体, 并能便于观察猪群, 了解猪只外观变化, 及时发现一些问题。

4.2 供给充足的饮水

休息2 h后, 首先供给饮水。要保证水质清洁, 并要限量, 防止猪只因为长途运输口渴造成见水后暴饮出现应激性腹泻。为补充猪只运输过程中脱水而损失的盐份和恢复体力, 可在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 (3 d) 和电解多维、葡萄糖粉 (7 d) 。

4.3 合理供料

进栏当天不要喂料, 第二天再喂。一开始最好保持和原来猪只相同的饲料。饲喂时要少喂勤添, 不能让猪一次吃太饱, 防止消化不良发生腹泻。

4.4 做好仔猪的调教

因仔猪换了新环境, 从一开始就要耐心引导仔猪, 做好调教工作, 让猪只养成良好的排粪, 采食, 卧地三点定位的习惯。当合群进圈后, 我们必须来回在猪舍走动观察, 防止仔猪相互咬架, 并且在早晚和每次吃食前后, 驱赶仔猪到规定地点排粪尿, 一般经过4~5d的训练便能合群, 养成习惯。

4.5 做好防疫工作

进栏1星期后, 要结合当地近几年来常见多发的一些传染病, 补注相关疫苗。商品肉猪主要做好猪瘟、口蹄疫、兰耳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必要时在4月龄前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有条件的平时要做好抗体检测工作, 及时对抗体水平低的猪只进行补免。

4.6 做好驱虫健胃等保健工作

重点是预防应激和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在每吨料中加阿莫西林300g, 黄芪多糖300 g, 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

5 外购仔猪正常饲养管理

5.1 在经过15 d的隔离饲养之后, 猪群正常没有疫病即可转入育肥舍进行正常饲养管理。转移时要保持原圈舍一起移走, 不能再打乱混群。移群前3d在水中加电解多维以减缓应急。也可在饲料中加入肠道消炎药物, 可以有效预防拉稀现象的发生。如是仔猪贩运户, 应在隔离期满后, 报当地动物防疫检疫站检疫后, 才可销售。

5.2 定时定量饲喂。此阶段仔猪采食量逐日增加, 日增重也快, 饲料报酬高, 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乳猪配合饲料, 促进仔猪多采食, 是提高仔猪个体重, 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在饲喂上, 采用糊状或湿料饲喂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在饲喂次数上, 实行日喂4次, 在夜间9—10点增喂1次。待40 kg后用全价料任其自由采食。

5.3 日粮的平衡对猪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配制合理的日粮有两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提供食物;二是可提高健康水平。要考虑营养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主要考虑不能添加任何违禁药品和饲料不能有霉变等。

5.4 供给清洁饮水。使用储水箱 (池) 的养殖户平时要定期清理储水箱 (池) , 特别是炎热的夏时季, 因气温高, 很容易兹生细菌, 诱发消化道疾病。有条件的应采用自动饮水的办法, 使猪需要水的时候, 即能随时饮到清洁水。如没有应在圈中添加专门的水槽, 每天一要给水4~5次, 至少要与饲喂次数同, 并做到先饲喂后饮水。以减少猪因口渴而喝脏水。

5.5 做好去势工作。进栏后, 待稳定后小公猪要及时去势, 以免影响生长速度。小母猪因饲养周期短, 可不考虑去势。

5.6 日常消毒工作。消毒是防止外来的病原体传入猪场内, 消灭病猪可带毒 (菌) 猪排泄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以防止猪场疫病的发生或传染病的扩大蔓延, 确保安生产。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疫病源头的好办法。

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一般每周消毒2次即可。过于频繁的消毒会破坏环境中大部分的微生物, 也使很多益生菌群被杀死, 严重坏正常的微生物循环; (2) 必须按说明书配置适当的浓度。浓度过低, 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虽然浓度越大对病原微生物杀灭作用越强, 但是浓度增大的范围是有限度的, 有些消毒药浓度过大时, 反而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不利消毒 (3) 同时消毒剂不能随意混合, 防止彼此发生拮抗作用; (4) 消毒时必须彻底清除舍内有机物, 如粪便、分泌物、污物、饲料残渣, 因为环境中的有机物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5) 平时要不断更换不同性质的消毒药, 以免产生抗药性; (6) 夏天做好杀灭蚊蝇, 定期用敌百虫溶液对栏舍周围进行喷洒, 猪粪要及时处理可减少蚊蝇的产生。

5.7 日常观察。平时要注意观察猪群, 特别是早上起来, 首先在栏舍外听声音, 如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容易听出;进栏对全体猪群进行循视一遍, 主要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另外观察粪尿的颜色、形状、量等;投料时注意猪只的采食情况, 对不向前采食和刚食几口的猪只要特别观察, 可用手摸摸耳尖和耳根有无发热。

6 注意事项

6.1 严格按准调证的地址调入, 切忌私自改变地点。

6.2 做好运输车辆和笼具的消毒。消毒前要将车辆和用具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后, 再行消毒, 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6.3 最好到正规的规模猪场或母猪户家中调猪, 而不要到市场上购买, 因为市场上疫情较复杂, 容易染疫。

6.4 如猪只吃得过饱, 要待其稍事休息后装车起运。

6.5 运输途中注意观察猪群, 冬天不能因为怕冷, 而不注意透气以至闷死仔猪。途中不要与他人的畜禽运输车辆一起停靠, 以免染疫。另外, 夏天宜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运输。

6.6 进隔离舍时要求严格的进行消毒, 运输车辆不能进舍, 装卸仔猪要轻拿轻放。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控制 第6篇

1 饲养管理

1.1 饲喂方式

根据仔猪的实际情况优化配置合理的饲喂方式。饲喂方式主要的注意事项是逐渐过渡。先在原有环境饲养1周, 而且饲料不变, 以流食为主, 再进行转舍圈养, 转舍完成后从第2周开始换料, 换料要注意控制一个合理的过渡期, 最少为5d, 在这5d之中, 新料配合旧料使用, 按天逐渐增加新料的使用量。还可以从断奶初期起适当限饲, 少食多餐, 以减少仔猪腹泻的可能, 这样限饲1周左右, 无腹泻情况再进行正常喂食。

1.2 温度与湿度的调控

(1) 断奶仔猪的正常体温为38~39℃, 比哺乳期仔猪的体温下降了0.5℃左右。而本身仔猪较小, 脂肪储存不足, 突然的体温下降容易导致部分仔猪着凉感冒, 肠道系统的疾病也多有发生。因此, 要做好初期的保温工作。仔猪断奶初期的1周左右, 猪舍的温度不能低于28℃, 后期温度则可以控制在22℃左右。 (2) 湿度过低, 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 湿度过高, 又容易诱发皮肤病关节炎。因此, 湿度应该控制在65%~75%, 最适合仔猪的发育与生长。

1.3 饮水

仔猪的饮水水源要做到清洁充足。清洁方面, 切不可直接饮用河水, 可用自来水或水井取水。断奶的15d内, 用温开水最好, 可以降低腹泻率。可以在饮水桶内加入消毒药物, 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另外饮水器的高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过高, 仔猪喝不到, 过低, 又容易使流速过快,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 营养管理

2.1 选用优质饲料

由于仔猪突然断奶, 从液体母乳突然转入固体饲料, 加之仔猪的适应性差, 所以要使用优质的易消化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例如乳清粉, 血浆蛋白, 优质鱼粉等, 会提高仔猪的消化效率, 抑制肠道内细菌的感染, 为仔猪提供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提高其抗病能力, 促进仔猪的健康发育。

2.2 注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豆粕是仔猪饲料中主要的蛋白来源, 但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 容易导致仔猪肠道过敏, 造成腹泻。因此, 在断奶初期, 可以对大豆进行处理, 膨化豆粕, 或者将其炒至8分熟再加入饲料中。另外, 应该控制豆粕的用量, 尝试从其他途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2.3 玉米质量要过关

玉米作为仔猪饲料中的最主要的份额,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 在玉米的选用上一定要严格再严格, 坚决不能用霉变的玉米作为仔猪的饲料。霉变的玉米很容易诱发仔猪的免疫疾病和肠道类疾病。可以选用膨化或烘干的玉米, 严格把关玉米质量。

2.4 在饲料中加入酶制剂

断奶初期仔猪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全, 消化机制不健全, 应激反应明显。哺乳时期, 母乳为仔猪的肠道保持了良好的酸性, 而此时的仔猪并不能分泌胃酸激活酶, 因此其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弱, 胃也不能保持酸性。因此, 在饲料中加入酶制剂和酸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酶制剂主要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酸制剂可以加入柠檬酸、甲酸、延胡索酸等, 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3 疾病控制

3.1 清洁卫生的环境

猪舍要进行严格的按规定的环境清理与消毒, 上午下午各清扫一次, 每周定期消毒1~2次, 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尽量减少用水冲洗, 以免导致温度湿度的变化。

3.2 定期接种

哺乳期的仔猪主要靠母乳的抗体来抵御病菌的侵入, 而断奶的仔猪则失去了抗体来源, 加之自身的免疫机能尚未健全, 因此必须对仔猪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 并且要做到定期体检, 对于疾病的发生要做到防重于治。

3.3 合理的驱虫方法

害虫主要包括球虫、肺丝虫和蛔虫。不仅要用药物对害虫进行防治, 还要注意药物对仔猪肠胃功能的影响, 可以选择外服药物, 在仔猪度过关键时期后再进行口服药物的摄入。

4 总结

春季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第7篇

母猪生长期日粮同母猪怀孕期日粮一样, 都会对初生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必须给后备母猪饲以营养均衡的日粮, 以保证其繁殖系统发育良好和产仔性能优异。怀孕母猪一定要饲喂优质日粮, 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然而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 只要在母猪分娩前3~4周开始饲喂优质饲料就可以了, 因为他们听说这个阶段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 (事实确实如此) , 所以就仅仅从这时候才开始换料, 在此之前, 则饲以较差的饲料以节省饲养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母猪得不到必需的营养成分, 生出的小猪体质虚弱且死亡率高, 断奶时仔猪体重小、外观差。已有的研究表明, 在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诸因素中, 初生体重的作用最为显著。仔猪初生体重越大, 则其断奶体重也越大, 平均而言, 初生体重每相差1磅, 断奶体重就可以相差7.78磅。而断奶体重较大的仔猪, 其后期生产性能表现也较好。母猪早期的营养状况影响胚盘大小, 胚盘越大, 则仔猪的发育越好。因此, 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母猪怀孕91~110天时, 饲喂高能日粮有助于增加仔猪体内的糖原水平, 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因为初生仔猪缺乏褐色脂肪, 主要依靠肝脏中储存的糖原来提供能量。而出生时由于皮肤潮湿和本身皮下脂肪减少会使仔猪感到寒冷, 需要依靠燃烧糖原来维持体温。所以此项措施有助于减少仔猪寒冷应激, 提高仔猪成活率, 促进仔猪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2 哺乳仔猪的饲养

2.1 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

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 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 无法完全适应主要由谷物和油粕组成的日粮。为了使仔猪由断奶前吮乳为主, 平稳地过渡到断奶后采食不易消化的以谷物为基础的固态饲料, 就必须尽早提供优质的过渡日粮, 任何能够缩短断奶前后这一适应期的日粮, 都会给仔猪生长和仔猪生产者带来益处。使用开食料有利于仔猪断奶时日粮从母乳迅速转变为固体日粮, 哺乳仔猪采食较多的开食料不仅体重更大, 而且胃肠道发育更成熟, 更容易适应断奶时日粮的改变, 在断奶后生长更迅速。

哺乳仔猪使用开食料是必要的, 但开食料的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正确地使用开食料,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有时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 影响仔猪断奶以后的生长性能和健康。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开食料的营养质量、开食料的采食量和开食料的抗原性。高营养质量、易消化、饲料抗原性低以及保证一定的总摄入量是使用开食料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 开食料的使用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开食料应该是仔猪喜欢采食并且容易消化的日粮;

(2) 开食料的物理特性要适合仔猪的采食 (片状、小颗粒状或碎屑状比粉状饲料更适合仔猪的采食) ;

(3) 所使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便于仔猪接近和采食;

(4) 开食料饲槽应该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和碰撞的地方;

(5) 开食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6) 饲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保证开食料新鲜, 没有发酵的味道以及其它异味。经常彻底清理饲槽, 剩料要及时清除掉 (可以投喂给母猪) ;

(7) 为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 每天应该适当地把母猪和仔猪分隔一定时间 (如8小时) 。

2.2 哺乳仔猪疾病的防治

仔猪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接触到各种微生物, 包括环境中的和藏匿于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一些常规管理措施, 如断齿、阉割和断尾等, 都会造成创口而给细菌感染敞开大门。

有效预防仔猪早期患病的措施包括:

(1) 确保仔猪的生活力;

(2) 出生时控制好温度, 避免过度寒冷;

(3) 确保仔猪吃到初乳, 尤其是出生后的最初6小时;

(4) 维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避免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5) 采取谨慎的寄养措施;

(6) 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先锋霉素预防和有效治疗疾病。

以下主要从初乳的营养功能和先锋霉素使用的角度概述哺乳仔猪疾病防治方面的一些研究发现。

新生仔猪吃不到初乳是活不长的。初乳是一种高脂肪食物, 它能帮助仔猪存活并使仔猪在断奶前迅速在体内积聚起脂肪。初乳还含有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 从而能帮助新生仔猪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战胜肠道病原微生物。仔猪肠道的成熟过程主要受营养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 初乳和常乳都含有高水平的可促进肠道发育和成熟的生长因子。从目前看来, 初乳在预防仔猪发生严重肠道疾病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以前认为的更为复杂。将牛奶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再将各个成分与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菌毛 (这些菌毛是突出于大肠杆菌表面的线状物, 它能通过受体粘附于肠道上皮) 在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牛奶的各种成分中, 有一种成分特别能预防菌毛的粘附作用。这种物质事实上并不是碳水化合物, 而是K-酪蛋白, 这是一种分子很大的蛋白质。将其提纯后灌入肠道, 如果灌入的时间正好是仔猪对大肠杆菌感染最严重的阶段, 则有可能预防K-88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疾病。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球虫病越来越被认为是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 (Isosporu suis) 引起的, 主要侵害幼猪。受害猪通常在8~15日龄发生腹泻, 所以此病也被称为“10日下痢”。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母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球虫病是否发生, 从而提醒我们, 母猪尤其是妊娠母猪的营养不容忽视。

由于对母猪的有效免疫, 新生仔猪的大肠杆菌性腹泻已经不太常见, 因此仔猪尽快吃到充足的初乳即可得到保护。然而不能忽视各种致病因子对存活仔猪的影响。近期研究结果证明, 有计划地在断奶前的保健方案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先锋霉素, 不仅可以使仔猪保持一个健康的体态, 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仔猪日增重, 而且有助于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 降低仔猪死亡率。这种抗生素对于造成仔猪断奶前死亡的所有病原菌都有效, 并且使用10年以来尚未出现抗药性。在高发病地区进行预防投药, 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 而且其使用量比出现临床症状后治疗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要少得多。先锋霉素的使用方法很简单, 第1次在出生时使用, 第2次的注射时间和防治支原体感染的时间相同, 第3次在断奶时使用, 不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虽然抗生素保健方案作为一种保健管理工具能够增强优良管理措施的效果, 然而这样的方案绝对不能够取代优良的管理和兽医措施。养猪者应该意识到, 无论在断奶前是否实施抗生素添加方案, 都绝对不能忽视关键的管理措施, 如全进全出制、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猪群免疫接种以及早期隔离断奶等。

3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

3.1 仔猪早期断奶日龄的确定

目前关于仔猪早期断奶理想日龄的争论颇大, 众说纷纭。研究表明, 仔猪任何日龄断奶都会存在应激反应, 但是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提高分娩猪舍的利用率、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和有效控制疾病, 养猪者还是希望仔猪尽早断奶。近几十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仔猪断奶日龄已经从7~8周龄缩短到了3~4周龄, 而在北美养猪业中, 14天或更短的日龄断奶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确定仔猪适宜断奶日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主要包括仔猪本身消化系统的成熟程度和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母猪的利用效率和年生产能力的提高程度, 猪场的配套设施质量及完备程度等。仔猪消化系统成熟程度的衡量指标是胃肠道的吸收能力、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能力。

(1) 在仔猪生长阶段, 胃肠道组织的生长发育快于其它组织, 整个消化道发育在20~70日龄速度最快;消化道的迅速生长表明其吸收能力在逐渐增强, 从这一点上来看, 仔猪的断奶应该在20日龄以后。

(2) 一般而言, 仔猪消化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强, 0~25日龄仔猪的乳糖酶活性很高;21日龄后淀粉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开始上升;未断奶仔猪0~5周龄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逐周几乎成倍增长, 但3周龄至5周龄断奶则其活性不增长, 经1~2周后才恢复;28日龄断奶时, 胰脂肪酶、小肠胰蛋白酶、空肠糜蛋白酶在断奶后活性不降低或降低后更容易恢复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但是17日龄或者21日龄断奶似乎更有利于促使胰淀粉酶向空肠释放。因此, 从消化酶活性的角度上看, 3周龄断奶似乎更有利一些。

(3) 仔猪一般到8周龄以后才会有较为完整的胃酸分泌能力, 这严重影响了8周龄以前断奶仔猪对日粮蛋白质的充分消化, 然而这一限制因素对仔猪断奶日龄的限制可以通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制剂或对饲料原料进行酸化处理来解决, 因此胃酸分泌能力对仔猪断奶日龄的影响不是那么显著。

仔猪免疫系统, 特别是来自母源的被动免疫, 在仔猪早期抵抗外来病原的侵害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3周龄以后, 仔猪获得的被动免疫处于最低水平, 到4~5周龄时自身免疫系统才开始发挥作用。从此意义上讲, 仔猪断奶日龄似乎至少应该控制在4周龄以后。然而近年来北美兴起的仔猪早期隔离断奶则采用了早期母仔分养而阻断疾病循环的方法。从预防的角度讲, 10日龄内断奶可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12日龄内断奶可预防沙门氏菌病;14日龄内断奶可预防巴氏杆菌病和支原体病;21日龄断奶可预防伪狂犬病和放线杆菌病。然而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 英国猪场仔猪在19~32日龄断奶的占92%, 而19日龄前断奶的所占比例很少, 2周龄内断奶更不切合实际。欲使母猪一年内尽可能多地提供仔猪, 撇开遗传因素, 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缩短母猪的泌乳期而增加其年产胎数来实现。然而, 通过缩短母猪的泌乳期来增加年产仔数的措施并不是绝对的, 它也有一定的限度。实践证明, 泌乳期为28~45天, 对断奶后母猪的发情、配种时间和受胎率无明显影响。如断奶过早, 母猪的繁殖性能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此外, 超早期断奶还会缩短母猪的繁殖寿命。

优良配套设施不仅包括合理的猪舍设计和养猪设备及完善的饲养管理, 还包括断奶前的适时补料和断奶后饲喂体系的正确选择。断奶前的适时补料可以促进仔猪的发育, 早日达到断奶要求, 从而达到提前断奶的目的。而目前由于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和喷雾干燥血粉等血液制品的开发和利用, 断奶仔猪的阶段饲喂已经从二阶段转变到了三阶段, 最近有人甚至提出了四阶段饲喂方法。这些新喂法可以接受仔猪的更小体重断奶, 即可以将仔猪的断奶日龄随之适当提前。

综上所述, 只要具备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育肥的各项饲养管理条件, 就可以尽早进行断奶 (18~23日龄) 。而根据我国目前大多数猪场的情况, 我们建议28日龄左右断奶。

3.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 消化器官功能不发达;

(2) 消化酶活性降低;

(3) 免疫功能不健全;

(4) 断奶应激;

(5)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这里将主要介绍如何通过日粮调控有效防治腹泻病的发生。

3.2.1 调节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及组成

饲粮蛋白质水平及组成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密切相关。一般而言, 断奶仔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在18%左右, 但蛋白质来源不同, 日粮适宜的粗蛋白水平也不同。选择早期断奶仔猪的蛋白质来源时, 不但要考虑蛋白质的消化率、适口性, 还要考虑氨基酸的平衡性和能否为仔猪提供最佳免疫力等方面。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不健全, 因此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日粮, 但可较好地利用乳蛋白和高消化性动物蛋白质。所以, 应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如鱼粉、蚕蛹粉、奶粉等) 并通过平衡氨基酸来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 而且还可以改善饲料的利用率, 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此外, 由于蛋白质是日粮主要抗原物质的来源之一, 因此还应注意饲粮蛋白质的品质, 减少饲料中的抗原因子和过敏性物质, 防止异常性免疫反应的发生。

饲喂早期断奶仔猪的大多数日粮包括脱脂粉、乳清蛋白精料、鱼粉、喷雾干燥猪血粉、豆粕以及进一步加工的豆制品。其中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粉被认为是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唯一的必需蛋白质饲料。喷雾干燥猪血浆粉一方面可以作为仔猪的免疫球蛋白来源, 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香味剂的作用。然而猪血浆蛋白粉中的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较低, 因此在日粮中使用时必须注意使这两种氨基酸含量达到正常水平。

3.2.2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糖类产品

最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 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中需要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如乳糖;而像淀粉这样的碳水化合物则很少会被仔猪利用。乳糖适宜断奶仔猪在于其甜度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 而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其发酵产酸能够维持仔猪的肠道健康。乳糖与其它的糖类不同, 乳糖是肠道乳酸杆菌的最佳营养来源, 而其它菌类则不能利用乳糖。这一特性表明, 乳糖在有效防止断奶仔猪腹泻发生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乳糖通常的推荐量是:在2.2~5.0kg仔猪的日粮中占18%~25%, 在5.0~7.0kg仔猪的日粮中占15%~20%, 在7.0~11.0kg仔猪的日粮中占10%。

由乳糖使用得到的启发是, 可以将能够合成的并能被肠道内益生菌利用的糖类添加到饲料中, 可能是维持仔猪肠道健康的良好方法。非淀粉多糖即为其中之一。非淀粉多糖不易直接被仔猪消化利用, 但可作为肠道内益生菌株的能量来源, 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防止消化功能紊乱。另有报道证实, 给仔猪饲喂植物多糖或甜菜渣纤维可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此外, 最近的研究表明, 寡糖类如甘露糖、果聚糖和β-葡聚糖等具有抵抗仔猪特殊病原体的能力, 对于断奶仔猪腹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报道的作用效果并不总是一致, 尚需深入研究来评估它们的使用潜力。

3.2.3 调控仔猪日粮的酸度

仔猪断奶时的消化器官不够发达, 消化机能不够完善, 胃酸分泌量降低, 直到断奶3~4周后, 胃酸分泌才达到正常水平, 严重影响仔猪对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而断奶仔猪日粮中含有的鱼粉、豆粕及矿物质混合物等具有较高酸结合力的成分, 也会中和胃内的酸度, 使胃内p H值升高, 这不仅会影响胃蛋白酶消化作用的有效发挥, 而且还会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因此, 应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适当添加酸化剂。添加酸化剂对仔猪日增重的影响随酸化剂的种类及仔猪的日龄而有所不同。复合酸化剂比单一酸化剂效果好而稳定, 且用量小;酸化剂在仔猪4周龄前使用效果不明显, 4~5周龄效果最好, 6周龄以后效果减弱。对于泌乳力差的母猪, 应该促使仔猪早采食、多采食, 以增强酸化剂的使用效果。目前市场上酸化剂种类较多, 如磷酸、盐酸、柠檬酸及延胡索酸等, 对于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以及减轻仔猪断奶应激都有一定的作用。实际生产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柠檬酸, 其在仔猪日粮中的添加量可达到1.5%, 使用效果显著。

从理论上来讲,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可以提高日粮的酸度, 降低仔猪胃内的p H值, 增强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和健康状况, 从而减轻仔猪的腹泻, 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但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酸化剂使用者的基础日粮成分、酸化剂的种类和添加剂量、酸化剂使用对象的年龄、体重以及酸化剂和其它营养素可能存在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酸化剂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3.2.4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添加剂

中草药添加剂和益生素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腹泻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作为饲料添加剂, 具有增强动物营养, 改善动物机体代谢的功能。中草药可以同时提高仔猪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而且以提高体液免疫为主。中草药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确有较好防治效果, 虽然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和中草药疗效慢以及使用剂量大等限制了中草药添加剂的使用, 但中草药添加剂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益生素是猪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具有在胃肠道内产生有机酸或其它物质来抑制致病性细菌的能力, 进而可以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病发生。目前使用较多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链球菌和酵母菌, 其使用效果与使用时间、动物应激程度、动物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 一般在饲养环境较差时使用效果较好。

3.3 早期断奶仔猪营养研究新发现

3.3.1 谷氨酰氨在仔猪日粮中的使用

L-谷氨酰胺 (Glutamine, Gln) 是动物血液和母猪乳汁中一种含量非常丰富的氨基酸。L-谷氨酰氨是谷氨酸的衍生物, 一般情况下并不被认为是仔猪日粮中的必需成分。然而无论是在动物还是在人体上的研究都表明, L-谷氨酰氨在应激时可以保护肠黏膜免受损伤, 并且它也可能是免疫系统抗体分泌细胞的能量来源。最近, 莫斯科的研究者用L-谷氨酰氨作了一系列的试验, 结果表明, L-谷氨酰氨对于仔猪疾病抵抗力具有提高作用。

3.3.2 利用糖类的协同作用可提高仔猪生产性能

早期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与饲料配方 第8篇

1 保障猪舍合理温湿度

仔猪出生时适宜的温度在31~33℃, 以后每天降2℃, 直到保持在21℃以上。4周龄断奶的早期断奶仔猪适宜温度宜控制在24℃以上, 与母猪分离后, 继续停留在产床上7 d。母猪转走当天, 产房内温度比断奶前提高3℃, 达到27℃左右, 通过增大保温灯功率或增加恒温电热板实现。以防止仔猪腹泻, 保障仔猪顺利实现断奶。以后每周以2℃下降直到2l℃, 否则, 断奶仔猪就会因温差过大而导致拉稀, 特别是刚断奶后l周内。

保障猪舍适宜的湿度, 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飘浮灰尘, 对猪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 湿度过高又会使病原体易于滋生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对断奶猪舍应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 为60%~70%。

2 合理分群

以仔猪体重为标准进行合理分群, 并伴随仔猪的成长不断调整群体, 保证同一群猪群内, 猪只体重差距不大于5 kg。分群时遵循“留小分大”原则。

3 提供优质的早期断奶仔猪饲料

凉山州会理县研究并推广应用的早期断奶仔猪饲料配方及营养指标如表1所示。

%、MJ/kg、meq/kg

早期断奶仔猪需要提供平衡的营养, 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能值一般要求较高, DE最好不低于13.50 MJ/kg, 本次项目配方中加入大豆油, 一方面可提供仔猪必需脂肪酸的摄入, 另一方面可确保仔猪对能量的满足。

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粗蛋白水平宜控制在18%~20%, 过低的粗蛋白水平不能满足仔猪体增长所需;早期断奶仔猪蛋白酶的活性不高, 过高的粗蛋白宜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本次推广配方中粗蛋白水平为18.52.%, 且要保证粗蛋白的品质。添加氨基酸平衡性较高且易于消化的动物蛋白性饲料鱼粉, 配方中使用膨化豆粕, 用膨化法加工大豆粕可除去大豆粕中的抗原, 明显缓解过敏和腹泻过程, 同时加入适量的人工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以平衡氨基酸。配方中还加入了0.5%的复合酸化剂以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提高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率, 降低仔猪腹泻。

应用调味剂:调味剂可改变饲料中的滋味, 促进唾液、胰液和胃液分泌, 提高采食量, 对克服早期断奶后仔猪生长抑制极为有利。生产上目前猪常用调味剂糖精钠为主的复合型的甜味剂, 然而早期断奶仔猪更嗜好蔗糖或葡萄糖类的甜味剂, 早期断奶仔猪对蔗糖的消化能力较差, 因此本次推广配方中选用葡萄糖做为甜味剂, 一方面葡萄糖无需消化酶可以直接吸收, 且葡萄糖做为甜味剂的同时也是优良的能量物质。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中不宜用蔗糖做为甜味剂, 蔗糖虽甜度高, 对仔猪的适口性非常好, 但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内二糖酶的活性不高, 因此补充葡萄糖效果更佳。

应用高质量的乳清粉:乳清粉主要含乳糖 (60%~70%) , 含蛋白质不高, 低蛋白乳清粉含蛋白质7%左右, 高蛋白乳清粉蛋白含量也只有13%左右, 钙磷和B族维生素。其中乳糖甜度很高, 早期断奶仔猪其消化道中乳糖酶的活性很高, 淀粉酶的活性相对较低,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 能量饲料部分要考虑一定量的乳清粉为宜。乳清粉易被早期断奶仔猪所消化, 有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的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10%~30%的乳清粉, 可收到良好的促生长效果。综合使用效果和生产成本考虑, 本次推广配方中乳清粉的配比为8%。

适宜的饲粮粗纤维水平:饲粮粗纤维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 降低饲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 同时本身可吸收大量水分使粪便成形, 从而促进大肠杆菌及毒素的排出。但过高的粗纤维水平亦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本次配方中粗纤维水平为1.72%, 有益于早期断奶仔猪胃肠道的正常发育, 又充分考虑了粗纤维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4 总结

在凉山州会理县大力推广28日龄早期断奶饲养管理技术, 实现了母猪年产仔2.4胎, 每胎平均缩短母猪空怀期17 d, 每年缩短母猪空怀期38 d, 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4年中, 通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推广应用, 成功在192 681头母猪上实现仔猪早期断奶, 多产活仔猪195 744头。

摘要:凉山州会理县通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实现母猪年产子2.4胎, 每胎平均缩短母猪空怀期17d, 每年缩短母猪空怀期38d, 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文章将主要的饲养管理措施做了总结, 并详细介绍了实现早期断奶仔期饲料配方。

上一篇:复合引发体系下一篇: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