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体育范文

2024-06-17

中专体育范文(精选12篇)

中专体育 第1篇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体育技术和体育理论知识, 让学生学会运动, 科学运动, 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以及对体育的认知[1]。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 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生理、心理机能能力, 还可以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 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然而在中专体育教学阶段, 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体育课堂的安排比例极不协调, 而在有限的体育技术课的教学上, 也只是采取粗枝大叶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内容肤浅内容单一。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平时新闻报道, 阅览图书, 体育教学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2. 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目前, 体育中专不同于初等教育的地方在于, 他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过程中, 把技术学习放在首要的位置, 而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有的专业学校就是为单位和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 而再对学校体育教学上突入的力度不够, 使得体育教学的很难开展, 就算能开展起来, 但是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也会存在严重的分歧和矛盾。

体育课程是中专学生最为喜欢的一个课程, 他们升学的压力, 没有很多文化课程负担, 体育课程可以认为是他们愉悦身心, 放松心情, 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他们许多人将来直接面向企业和工厂, 有个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现在的中专的教育状况来看:体育设施的配置不够;体育投入的力度不够;学生得到的体育知识的内容不足等问题。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存在的问题

体育中专的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都错误的认为, 学生的过多的劳动实习和操作课, 学生过于疲劳, 足够的劳动可以替代学校的体育课, 尤其是体育理论课没有学习的必要了。在调查中显示, 有85%被调查的学生是非常愿意上体育课, 有65%的学生愿意上体育理论课的, 但是有23%对于学校是否安排体育课不太关心, 他们说已经习惯了没有体育课的教学。从另一方面来看, 有的学校缺少相应的体育设施和上课的材料,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场地收到限制, 使得体育课程很难有效的开展。这正是导致体育中专忽视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育中专的应试教育以及重视智育、忽视德育、放弃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体育锻炼的缺乏最直接的后果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 养成不好动的坏习惯, 学生健康状况较差, 学生的肥胖比例和身体过轻的比例较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学生的身体体重异常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其中有45%的学生不愿运动, 也不会任何运动项目, 其课余时间就是玩网络游戏, 其中有60%的学生的视力水平较差或者佩戴眼睛。

3.2 教师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育运动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往往让体育教练员兼职或者从外边请来的兼职老师。通过对走访、调查, 发现体育教练员和外聘人员, 由于本职工作的影响, 使得在体育课的教学上的精力投入和专注度不够, 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同时, 兼职教师的没有严格的筛选, 其文化素质偏低、业务能力素质不高、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较弱、身体素质一般。

3.3.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在体育中专的体育教学上, 很难谈得上体育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的统一和吻合, 往往脱离与教育之外, 教学内容单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方法老套, 教学手段滞后等一些列问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教师会忽略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发展不均衡性, 时常盲目制定教学方案, 没有区别对待, 最终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差较大, 不利于以后系统的开展教学, 更不利于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充实。同时, 在教材的选取上忽略了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却偏重于对学生身体素质和选项专项动作技能的培养和教学, 虽然部分学生技能得以提高, 但是是以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降低为代价的。

4. 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体育教学改革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更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2,3]。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来看, 学校及教育部门需要对中专的学校体育教学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现在的现状。

4.1 教育教学手段需要革新

学校作为教育改革实施的对象, 首先学校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 加大体育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 更新办学观念, 力求把教学治疗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教师首先必须正确看待自己的职责, 要富有责任心和坚持体育道德底线, 把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 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任课教师必须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不断地学习、实践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 并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2 选择好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施教的主要凭证, 体育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教学内容, 但是始终要围绕教学大纲的需要,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内容, 并且要精当。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 课程需要, 着眼于知识体系, 拓展整合教学内容, 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 一定要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最低限度, 坚持适量适度原则[4]。所选择的教学内容, 要具有体育课程的针对性, 课程内容一定要安排适度, 要把握好教学内容难易深浅的程度。教学内容的呈现程序也很重要。程序要有一定的先后次序, 做到循序渐进, 可能使教学具有条理清晰, 井然有序的特点。

结论

中专体育教学具有其特定教育阶段的特殊性, 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的各个环节, 从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要给予体育教学多一份关注和支持, 中专的学校体育才可以健康发展。

摘要:体育中专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已有的专项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运动项目的规律和运动技术技巧。体育中专的体育教学具有其特殊性,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要更加贴近专项技术, 但由于专项训练的影响, 教学课程的完整性以及教育的连贯性遭到破坏。

关键词:中专,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英武.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DB/OL].http://www.zxty.net/product4.htm, 2002-12-02.

浅析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 第2篇

一、论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形成

(一)加强宣传与教育终身体育意识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树立起其体育意识开始,加大宣传体育意识,强化体育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并有利于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了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其一是有效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网站等媒介,拓宽学生认知体育的途径,开阔学生体育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欲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二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讲座,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同时为了扩大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可邀请家长或社会及企业中知名人士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其三是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加强体育创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并重视体育教育。

(二)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

中专生的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受其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及体育运动能力薄弱者,在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目标要注重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基本运动量,促进其身体各机能的正常发展;对于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一般者,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为准则来确定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最少要达到及格及以上;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且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只不过缺少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的中专生时,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的优秀级别来要求其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体质和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者,则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对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除了要达到国家级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标准还要在各项校内外体育竞赛中斩获佳绩。

(三)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

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准确把握好学生心理,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在设计体育竞赛活动时,首先要避免活动对象的局限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大竞赛活动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其次要避免体育项目的传统性及乏味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目的。为此体育竞赛的内容及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得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其体育技能,并逐步确立起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要避免体育竞赛活动过于正规化,学校体育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体魄,并非真正的国家级体育运动者的培养场地,如果以国家级、世界级标准来要求学生,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达不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标。因此要合理设计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终身提议意识的养成。

(四)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要培养中专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其生理上的动力定型和生物钟节奏,促进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养成。在校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一旦学生毕业之后其进行有益体育锻炼活动会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在学校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后,体育锻炼才能在以后学生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体育素养,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谓体育素养其实际就是体育水平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从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身体娱乐及欣赏体育赛事能力等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在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下,逐步树立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养成体育习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实际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结语

中专体育 第3篇

一、阳光体育运动及其理念下的中专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所谓阳光体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的中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成材意识、职业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和谐健康的身心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会改善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状态,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目前,各学校的传统体育课往往一周安排一节或两节课,这无论是从时间安排还是内容设置上来说都存在严重缺陷;加之学生时间紧张,还有一些学生怕苦怕累等原因,很多学生并不是每天都进行有目的的身体锻炼。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由于从快乐体育、实用体育的角度设计活动方式与内容,又从运动时间上做了明确规定,这样就会逐步唤起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使人人参与运动、个个以运动为乐成为一种氛围,进而会极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的职业中专生课外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培养学生成材意识,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激情,激发学生追求卓越。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通常表现为团体活动,而参与这个团体活动的成员又是来自各地学生,在以协作和竞争为基础的体育活动中,“友谊第一”的宗旨使学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使他们真正地懂得了协作的意义,彼此相互尊重,能够很好地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在被称为半个社会的校园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人际交往的缩影,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前奏工作。这样,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的交往和技术的切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学生和谐身心,为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快节奏奠定基础。

(二)加强体育教学,促进新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阳光体育运动及其理念下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与强化。由于阳光课外体育运动更具有明确性,有时间限制,有量化标准,它就更关注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更重视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而且为了搞好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都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保障,要确保学校体育安全等等,这些都会对学校的体育教学给予有力的促进。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可以与体育课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喜爱的体育技能去参加体育课,让学生更能独立锻炼,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课,从而让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互相促进和丰富,使新课程标准得以更好的实施。

(三)带动社会的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作为一个地区教育文化的中心,理应发挥引领社会意识形态、规范风俗习惯的作用。特别是在刚刚发起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学校更应该成为首先做好的那一小部分,并为促进整个社会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才会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地广泛的开展,使这项运动真正发挥其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指导下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渠道

阳光体育运动既然具有如此多的功能与作用,学校及体育教师就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适于学生需要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渠道。

(一)争取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支持

主管体育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应该把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让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得到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支持,才能同心协力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高度重视校园体育环境和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在政策、制度上给予倾斜,将体育环境融入校园的整体建设之中,确保学生能有充分的校内场地,扶持课外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

(二)要建立环环相扣的运动体系

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周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一贯制的包括教学——锻炼(训练)——竞赛于一体的完整体系,把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使活动的开展获得教学理论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解决长久以来课外锻炼时间被挤占,而校内外竞赛成为仅有少数学生参与的尴尬现状。只有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到日常的课程中形成模式,才能使活动的开展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长远效应,并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和能力产生根本的影响。建立一以贯之的运动体系,应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点和解决各种矛盾的突破点。

1. 要全员覆盖,全体受益,彰显特色。学校搭建平台,让师生全员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让体育锻炼成为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强身健体成为师生的共同目标。

2. 把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内教学联系起来。应把学科性课程与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课内教学应涉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对课外体育活动做出规划与指导。同时,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来巩固、检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3. 精心设置活动,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外体育活动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成材意识;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职业意识;与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活动引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师生走出户外,如开展竞赛、培训、游戏、表演、舞会、自由活动、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群体活动,使师生在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和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形成运动技能。另外,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应与师生的技能水平、身体条件相匹配,并应适当地改变活动规则,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

4. 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在组织管理上由体育教师全面负责,形成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班主任和学生会体育部与班干部及体育尖子组织、管理和担任裁判等工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体育实践的重要环节。

5. 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和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状况,积极探索活动内容及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组织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内外群体竞赛,使学生在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和多样化的竞赛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获得竞技的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并对达到合格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6. 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挖掘校内外人才资源和素材资源,建立课外活动人才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以便查阅和调用;强化教师质量意识,不断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具备更丰富更强的技能;与校学生工作处和班主任配合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常规管理,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有序运行;建立主管校长机制,实现课外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使体育课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统一

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指导下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要有体育课的支持。为此,必须从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指导下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个角度审视体育课,体育课程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之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如:创设多种课程模式,满足学生个体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使阳光体育运动在健身与竞技、普及与提高方面获得平行的发展。在遵循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学校体育课程应形成必修与选修、专项与选项、基础、保健与提高等层次鲜明、内容广泛、设置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平行开设的课程类型,学生可根据个体的生理条件、技术基础、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如对健康体质测试不能达标的学生开设的体育基础课;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针对高水平运动队、具有专项特长或希望继续提高技能水平的学生开设专项训练课;体育选项课则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并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一两项运动的基本技能及方法;康复保健课主要对体弱、残障、处于病后恢复期的学生开设的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指导性的特殊体育课程。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及技能掌握的规律分专项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的时数和课程的模式。选项分层教学时选项设置的顺序还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设置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体育在促进课外体育活动普及与提高校园竞技水平方面获得共同的发展。

中专体育 第4篇

一、响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爱的, 都有的参与体育活动的要求, 教学效果不好, 说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这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关。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伍, 教学方法单一, 活动内容又缺乏趣味性, 会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大限度地受到限制, 从而影响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就无法得到形成。

1. 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

中专的体育教学模式, 延续了多年以来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往往忽略了中专自身的发展特点, 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不统一。总得来说, 不利于对中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缺乏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不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制约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综合效的发挥。

2. 教学评价方法单一影响。

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在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缺乏一个客观的合理的评价标准, 没有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是为评价而进行学习。如今中专体育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内容有着许多缺陷, 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以及时的反馈, 不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他人评价的做法很多, 而主体评价则没有。而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情况没有一个主体性认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不能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主体评价应当引我们平时的体育课评价中去。不应该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按照统一的标准, 有些学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好多学生由于先天原因的因素, 却达不到标准要求, 被视为“不及格者”, 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消失而有些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较好, 索然不认真上体育课, 却能取得优异成绩, 积极性也同样不能充分发挥。不能够真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也就没有办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 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 体育教学重点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培养体育意识, 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体育思维能力的培。而目前体育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 领导和体育教师自己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也就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思的形成。

二、养中专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

1. 思想, 更新观念。

体育课是一门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是一种教、学, 练合一的课。体育课中学生要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 是一种需要消耗相当体力的课。体育课在遵循人体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 它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机体活动, 增进健康, 提高身体活动能力。而各项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习才能掌握的。所以教会中专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就又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使学生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 指导终身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自觉锻炼身体的过程, 因为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己从事体育活动的。这就要求中专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中专学生毕业后将会走上工作岗位, 所以中专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科学的掌握健身知识和自觉的锻炼身体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自我锻炼能力、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从而培养中专生良好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 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中专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中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 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模式上, 应采用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的练习, 培养中专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中专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 同时还要通过丰富的训练方法让中专生学会思考, 学会自己科学锻炼的方法。

3. 大纲, 努力创新。

中专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 根据是中专生学生的特点, 内容很丰富, 各方面也有很大的灵活性。中专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钻研教材, 在体育课上要以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 养成体育锻炼和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重点, 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对大纲规定的教材进行科学安排, 可根据所在学校场地器材等特点加入一些操作性和趣味性强的、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 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爱好, 从而使桌子上科学锻炼身体,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4. 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 主动去支配自己体育行为的观念, 是个体行动指南, 主导个体的体育行为。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前提, 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爱好,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区别对待原则, 积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教学内容, 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确定的指引下,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根据不用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要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下功夫。

5. 评价方法。

了国家和学校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达标外, 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主体评价, 要及时表扬和肯定中专生所取得的进步, 注重对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要调整体育课体育考核办法的结构, 使身体素质不突出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 也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所要求的水平, 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锻炼水, 平明确自己的锻炼目标, 自觉的养成体育习惯。

6. 组织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体育教学中, 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是从对体育活动和竞赛的体验开始的。体育活动和竞赛的参与对个体体育意思的形成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 学生通过锻炼和比赛, 发挥了自己的技术, 体会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 能够形成很好的体育活动的行为取向, 对以后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和竞赛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通过体育竞赛让学生多了解体育, 多参加体育活动, 努力创造各种条件, 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获得体育乐趣, 培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体育活动和竞赛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氛围, 从而全面提高中专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最终达到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总而言之, 要想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必须明确思想、更新观念、研究大纲、努力创新, 努力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评价方法, 更新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组织好体育活动和竞赛形成体育锻炼氛围, 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耀凯.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终身意思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11, (18) .

[2]余翠霞.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终身意思的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界, 2012, (1) .

[3]孙随平.探索教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陕西教育, 2012, (5) .

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第5篇

澧县职业中专董志忠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中等专业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着重阐述中等专业学校中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转变

1 问题提出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2 分析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让学生主动发展”。总之,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体育教学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2.1 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躁。

2.2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对机车乘务员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上下机车的灵活性方面内容和抗大强度、抗疲劳、超强耐力的练习内容;又如对铁路车辆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腰腹肌、手臂力量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2.3 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分具体对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2.3.1 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探索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2 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2.3.3 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毕竞时间有限,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4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2.5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3 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德、智、体相互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4 建议

4.1 从事教育工作的各级单位,要认真学习和研讨国家有关法规和文献,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化。

4.2 作为一名学校从事身体素质教育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同时,采用宣传栏、黑板报等,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推广“一二一”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第6篇

国家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场地器材、师资、经费等都得到了极大地完善与提高,但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反而减少。特别是部分女同学经常出现逃课现象,从而出现课堂无精打采,课外生龙活虎的尴尬局面。反思原因,主要是传统体育教法、模式制约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厌倦体育课。当前是追求“个性”的时代,特别是独生子女,这要求体育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个性”,而要从人格发展角度去分析。随着教改的实施,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上体育课。

一、优化更新教学观念和意识

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从思想上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扭转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去创新,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加强中专学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高中专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使中专体育向“三维体育观”(生理、心理、社会体育观)不断发展,中专学校体育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授,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中专学校体育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优化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人才的总要求,它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订,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运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由于中专学校对所培养的人才的特殊要求,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层次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优化教学目标,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在制订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运动参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学阶段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优化课堂氛围

兴趣来自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个性因素多会制约表现方式。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可能感兴趣;而好静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就会较弱。对于特别好动,上体育课集体意识单薄的学生,可以根据其活动兴趣,培养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适应后,这些学生组织纪律性与活动能力都会有明显提高。现在的初中生好奇心与求知欲都较强,因此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样化。多选择竞争性强、富有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运用不同教法并注重引导,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并着重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四、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当然是教师。而新课程理念却改变了这一观念,把学生当作活动主体,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尊重他们主体感受,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逐步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其导向,用整体活动来促进其个性发展,不再由学生随意放纵。优秀体育教师应该首先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发掘上,对教法的合理运用上,而不是一味利用教学舞台进行自我表现。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模式束缚,课堂上要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从增进健康目标出发,做到认真分析教材,细致研究教法,尽量适应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并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启发式、创造性学习。

五、将德育渗透到中专体育教学中

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教师应以“育人”的目标为出发点,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和学生身体的心理素质,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优化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测评是体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要求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成长历程;主张全方位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从静态评价结果转向动态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

刍议当前中专学校体育理论教学 第7篇

一、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及传统高校体育教育考核模式的影响,当前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理论知识繁杂枯燥。

中专学校体育理论的内容有体育的目的、任务、作用、要求,体育与德育、美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知识,以及竞技运动项目技术分析、裁判法等,比较全面,内容繁多,这些内容必须在有限的16个学时中讲完,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只能浅尝辄止,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把学生想了解的知识讲解深透,学生听得也不尽兴,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此外,一些课程理论性太强,教师很难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解。有的教师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缺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因此讲的课平淡无奇,缺乏直观性,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课逐渐缺乏兴趣。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当今中专学校普遍存在体育理论课课时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反映由于理论教学时数不足,而要想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只能泛泛而谈,课堂教学宽泛乏味,而且许多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也无法满足体育教师对理论教学室内条件的要求。一些教师把理论教学安排在风雨天上,表面上看这一安排较为合理,实质上是一种淡化理论课的表现。理论课与风雨天紧密联系一起,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风雨天上理论课,晴天则不上理论课,或理论课可有可无的意识。同时,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上理论课的随机性大,教师备课仓促,教学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更严重的是如此排课,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 理论课教学水平较低,教学形式单调。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只注重活动实践课,忽视理论课教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研究技术与技术教学方法,很少接受讲授理论课的专门训练,也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及理论课教学研究。另外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虽然有部分中专学校开始试行主讲老师上大课,配合任课老师上小课两者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并采用电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大多数中专学校的教学形式、手段还是与过去传统的并无多大差别,比较枯燥、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多数教师上课有较大的随意性,理论课的教授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都不利于理论课的开展。

4. 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闭卷、开卷、完成作业和课堂提问这4种方法。组织形式主要有年级统考和任课老师自行组织考查两种形式,考试内容则由各校或任课老师自行命题。然而各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的难度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难度最小的是课下写总结、体会,难度最大的是统一闭卷考试。考试的难度可大可小,考试的方法也可严可松,从而导致考核评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反映出教师理论课教学的质量。

二、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改进对策

1. 结合现实需要,以“终身体育”的理念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理论教学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对体育的要求,增设有关未来的课程,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意识。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保持现有教学内容形式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进行积极的调整和适度的补充,以解决现有理论教学内容与整个体育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最好选择后者,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灵活地选择和扩展符合本校和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利于他们扩大知识面,又要强调身体锻炼的原理、原则、方法等,为终身体育的培养奠定基础,还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加强体育的科学性和多功能效应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此外,运动项目的理论内容应以球类和健美运动的训练方法、竞技战术理论、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和娱乐项目的基本常识介绍,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理论学习的主体作用。

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充分发挥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协调合作、多向交流的师生互动关系。体育理论课教学也应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受启发、感兴趣,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改进教学方式。

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活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人体形态结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制作直观生动、操作方便、信息含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编写要内容丰富、言简意洁、图文并茂,还要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把最佳的媒体手段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课与技术实践课在关系上是辩证统一的,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就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要安排恰当,同时又要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例如在传授球类技术和战术的动作要领的同时,可以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赛事的组织方法与裁判规则。在实践课中,理论讲解仅仅让学生听讲是不够的,要让他们带上笔记本记录下来,以便温习、巩固。在练习中再对技术提出新问题,发展深化理论,使学生实现认识的二次飞跃,同时也便于教师以后随时提问,为理论考核打下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完成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有利于体育理论课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按摩课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活体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与按摩相关的穴位、解剖内容,在活体上演示并直接进行练习,学生会亲身体验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喜悦,在活体直接进行基本手法的演示和练习,更直观,更显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基本手法分解进行讲解和示范,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以及学习要点的掌握和领会,使学生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按摩基本手法的操作规范及实际应用。

4. 注重师资培训。

中专学校要搞好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升教师的体育理论教学整体水平,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理论专业课教师也有必要从事适当的专项技术课教学,这样才不致因脱离实践使理论课过于抽象。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多介绍本学科领域里的前沿发展动态。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拓展专业知识的宽度,利用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研究式等互动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

5. 确立有效的体育理论课考核模式。

以往体育理论课局限于体育的目的、任务、保健、测试及评价等内容,因为学习范围狭窄、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根本作用。这些内容,死记硬背的多,主观理解的少,很难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考核时就不能仅仅流于表面,而要深刻挖掘,检测学生的真正能力。而且评价考核要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除考试外,还要激发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及所学体育知识撰写论文,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考核形式。以上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达到检验教学,促进教学发展的效果。

三、结语

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中专学校当前的体育理论教学环节还很薄弱,亟待加强。为此,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理论课教学,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揭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体育运动的规律,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当前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吴明智.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05) .

[3]吴明.普通高校体育理论基础课教学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3) .

[4]范旭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5, (06) .

中专女生体育课心理对策研究 第8篇

综上所述, 懒惰的成分居多。鉴于此, 可加强体育科学知识的教育, 告诉学生体育活动对增强进他们的健康非常有益。运动可以使身体的心肺、血管、消化、内分泌系统得到锻炼, 并对外界的反映更加灵敏, 使人全身肌肉、骨骼强壮, 陶冶情操, 回归自然。体育锻炼要坚持不懈效果才明显,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只能事倍功半。外国有句名言:“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 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运动、阳光、空气与水, 是生命的四大基石。

畏惧、厌倦产生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体育教材简单重复, 内容单一, 让人提不起兴趣;或者一些学生先天素质不够好, 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标准对他们来说很不容易;或者是在一些运动项目练习过程中受过伤;再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部分老师及家长认为体育无关紧要, 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 这种思想无疑误导了学生, 上体育课还不如多看几本书, 多做几道题。主观上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 就是该放松放松, 对一些比较正规的技术教学产生厌恶、惧怕的心理, 这对体育课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对策:首先, 从课堂常规要求开始, 严格课堂制度做到勤点名、常督促, 搞好平时考核。加强对体育理论的灌输, 让学生明白: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使她们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懂得参加体育锻炼与自身健康、形体、学习、工作的关系;从而激发女生参加锻炼的热忱。如:在教健美操过程中有一拍手的动作, 学生做时声音不够响亮, 于是我告诉他们:手上有许多穴位直通内脏, 拍手可增进内脏器官的功能, 自然疗法大师杨奕就提倡饭前饭后一小时拍手, 36次以上保健康, 1000次以上增健康。此话一出, 可听到如雷贯耳的拍手声, 并且看到学生精神饱满、面带笑容。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要灵活多变, 适当运用游戏、竞赛、模拟考试等激励学生。教态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感染力;动作示范优美准确, 让学生看后跃跃欲试;还要多表扬、少批评, 多正面教育为主, 出现问题, 先用眼神制止, 随后个别谈心, 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少当众指责、批评, 多引导鼓励,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提高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在进行排球垫球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能连续垫球5个以上, 练十几分钟后, 学生渐渐失去热情, 有的停下休息、有的开始闲谈、有的丧失信心;这时我把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点评。鼓励她们垫给我看, 次数够的, 先肯定她们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随后从技术上提出严格的要求, 告诉她们考试时技术及次数兼顾, 正确技术是第一位的, 得到指点后完成好的学生高兴的去改进技术了。对于还没完成任务的学生, 我先肯定她做得好的地方, 分析技术不到位的地方, 给予鼓励信心, 让她们感到作为后进生自己也得到老师的重视了, 于是也高高兴兴地去练球了。

再次, 多开展一些女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 甚至象太极拳、保健体操、武术也有学生喜爱, 只要达到一定的人数均可开展。当然, 这些项目的开展, 都要结合场地气候及季节特点。如羽毛球和乒乓球就不适合在容易起风的季节进行, 太极拳也不适合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进行。

还要注意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预计到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损伤, 做好预防, 运用保护与帮助, 尽量避免损伤发生。如在进行武术课的教学中, 一定要充分活动好颈、腰、臂、膝、腿等部位, 以免在甩头、冲拳、踢腿时造成损伤。

另外, 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去, 倾听她们的呼声, 了解她们的需求, 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跟学生交朋友, 随时解决其思想问题, 帮助她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对学生、尤其怕羞胆小者, 只要有点滴进步, 就要及时鼓励,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 都可以让学生向着正确的道路上迈进。对于不爱活动的学生, 可主动去询问原因:怕羞者, 要从长远着手告诉学生要敢于在大厅广众面前展示自己, 刚学的新技术, 大家都不太会, 谁连得多谁就先掌握;如果怕羞不练, 别人都会了, 自己还不会那才丢人呢!有的学生较胖, 怕自己拙笨的动作会引来同学的嘲笑;我就告诉她, 锻炼是减肥的最佳妙招, 既减了肥又练了技术收获是双份的。经过工作, 胖生也会丢掉包袱投入练习的。

运用赏识教育, 教师要用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去温暖每个学生, 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她们、爱护他们、引导她们、鼓励她们, 激发她们的自信心, 促使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朝着目标永远前进、永不言弃。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的成功者, 都是敢于进取对事业坚持不懈者, 当你遇到了困难, 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离成功不远了。

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充电, 勤思多学, 为增强自身魅力不断积累知识技能,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可以想象, 一个具有美好气质、技术全面、充满智慧、幽默和活力的教师, 会对学生产生多么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教师的仪表、风度、形体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令她们以教师为榜样, 积极进取、刻苦锻炼;进而“亲其师而效其行”。对体育课将会发生由畏怯到喜欢的转变。

总之, 目标教育和课堂监督结合起来, 兴趣爱好与赏识、激励统一起来;言传身教与为人师表协调起来就能很好地组织好教学, 上好女生体育课,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中专卫校的特点是:女生多, 男生少。体育课上, 女生不愿意活动, 男生又活动不起来;这为体育课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女生心理, 才能对症下药把体育课上好。

如何提高中专体育课教学质量 第9篇

目前很多中专学校的体育内容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项目很单一, 由于教师本身的局限, 以及学生人数众多, 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受好、活动方式也是各有不同, 导致体育教学缺乏指导和广泛性、多样性。另外, 还有一些学校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认识不高, 学校体育经费缩减, 体育器材减少, 这些都影响了中专体育教学。那么如何提高中专的体育教学质量呢?

一、解放思想, 提高认识

目前中专学校体系已相对成熟, 在教学方面也在做着不断的努力, 在体育教学中, 要按《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体育活动, 提倡终身体育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根据各中专学校的具体情况, 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 促进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放开手脚, 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 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根本目标, 形成各个学校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使体育逐渐生活化, 使学生身心及心理进行自我完善,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从而最终成为有能力参与和享受社会体育文化的乐趣、发展社会、建设社会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 如果在一开始教学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必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课堂导入同样如此, 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体育课导入可以从教学场地布置、学生活动队形、活动组织形式等方面来进行,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 选择恰当的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 为学生创造情境。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可以成功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可以减少不少无效的劳动时间。由此可见, 在教学时, 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学生的认知规律, 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将更透彻。尤其是当学生一次次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奥妙时, 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信心倍增。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争取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勇于寻根究底, 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 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

2. 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 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机会。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 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四、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教是手段, 学是目的, 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才能自己获取知识。教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应将快乐教学、尝试教学、情境教学等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适应社会需要, 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 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建立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的教学, 重视教学与其他诸要素的协调, 使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 使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确保全体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成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如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操、街舞等, 使学生培养多种兴趣, 获得多样化发展。另外, 除了体育的专业知识外, 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创新能力, 都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力争使学生在自学、自练、自评中, 在互教、互学、互评中, 在友爱团结的多向交流中, 在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 提高学习积极性, 增强自我意识, 找到自我的价值, 发挥主体作用,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从而获得身体和心理全面健康向上的发展。

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差异, 并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 分类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显其能, 对于优等生, 要使其继续提高, 做深层次的要求, 促进其多样化、全面发展;对于差等生, 则要制定特殊的要求, 在尊重他们前提下, 耐心指导, 多鼓励、多表扬, 促使他们自觉上进, 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 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总之, 教师要分层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特点, 保证每个人都能健康成才。

五、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 这就使得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不同之处。因此, 体育教学必须认识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 要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和发展来进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身体和活动规律,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首先, 要重视人的生理负荷和活动量, 体育教学是以人的身体活动为主的, 同时还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 因此进行体育教学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量的多少, 合理地展开, 如运动负荷、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其次, 进行体育教学还应按照学生身体素质, 逐渐增加所学技术难度和知识的深度, 不断使学生递进发展。同时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再次, 由于体育教学相对于文化知识, 更加注重身体因素, 如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等, 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 因此体育教学应给学生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上自由选择的权利,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任, 中专学校也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 开拓创新, 真正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 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 增强体质, 锻练体能,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是贯彻教学方针, 培养建设合格人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学校体育

浅谈如何上好中专体育课 第10篇

体育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应该把激发和保持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别差异,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给了我们指导性的意见, 为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通过教学操作设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学习兴趣与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 也和支持学生进行体育练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直接相关, 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只有当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自觉的态度, 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时, 才能高效、全面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也才能高效、全面地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自我反思, 躬身实践

在技能和速度的课程教学我往往注重的动作要领的教学还有就是结果的评价。体育教师既不能是简单的领操员、测量员和监督员, 也不能是竞技训练的教练员。例如在中长跑教学课中, 我改变以往只是充当一名测量员和监督员的形象, 和同学们同场竞赛, 既拉近了师生距离, 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达到了用体育愉悦身心的目的, 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在广播操课时改变只是竞技训练员和教练员的身份, 和学生一同学习, 在练习过程中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练习方法, 满足学生的个人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安排丰富多彩、难度不一的练习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不同数量的内容, 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使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 亲自体验, 从自己信任、友好的同学中相互学到好的经验和方法。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 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共同合作、公平竞争、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质的课堂练习安排, 多样化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断改善运动气氛, 调动运动节奏,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趣”, 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欢愉的气氛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三、了解学生, 引导实践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体育、享受体育的乐趣, 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表达个人的情感。”不同的人在体育活动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笔者深入了解学生, 承认差异, 正确对待差异,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用这种方法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兴趣和要求,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笔者还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育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创造, 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他们终身热爱体育、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 笔者还在课堂上引用了音乐、游戏、故事, 进行授课以确实提高课堂实效, 给以往那些不愿上体育和没积极性的同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体育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立而不练”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观念, 原来体育课也可以这样愉悦的上, 使他们喜欢上了体育老师, 喜欢上了体育课。

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素养,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理论上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并非彻底抛弃以往教学中教师为主体, 教师唱主角的观念, 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是, 教师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

1.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首要

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领会、吃透教材, 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 每节课的运动量要适度, 练习密度要合理。只有这样, 体育课上教师才能用规范、标准、协调、优美的动作示范, 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生动风趣的讲解使学生精神振奋, 积极学习、认真模仿练习。

2. 加强文明修养是必要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当学生有优点或缺点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提出, 多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无论对学生进步给予表扬还是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给予批评, 教师的用语都要恰当, 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 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 而是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 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 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中专体育教学之合作学习探究 第11篇

一、合作教学与中专体育新课程标准

合作体育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运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合作教学的特点是尊重学生个性和发挥师生共同潜能,是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并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新的中专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教育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合作教学的特点恰好与中专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具有天然的联系和众多相似一致之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为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它有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为核心,小组活动的成立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讲解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们的相互合作过程。小组通过创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形式来改变原有班级教学形式,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帮助与合作,以此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学生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根据。合作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主要,以学生个人成绩为奖励的做法,以此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合作活动中尽已所能,最终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

三、合作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关于中专体育合作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可以根据体育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涵义,防止走入教学误区。合作学习作为现行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中专体育教师来说是个新事物,导致很多中专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到位,出现很多误区。比如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肤浅,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设计过于简单,目标不明确,不能构成完整的合作学习模式;有的教师进行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觉得由于内容过于简单,没必要采用此方式;还有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与老师基本无关,忽略了教师必要的辅导;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不了解。进行盲目的合作学习。基于此,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理论知识与操作过程,方能进行实践。

(二)要营造民主的教学合作氛围

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对学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具备对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的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创造出有利于合作认知与活动的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具备对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来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条件,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形成宽松民主的师生合作气氛。中专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普遍喜欢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而不喜欢800米、跳远、跳高、立定跳远等运动项目。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纳大多敷女同学的建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营造了师生之间民主的教学合作氛围,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问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三)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动作技能的迁移,要尽量多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图表模型、录音录像等等,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合作兴趣。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开展一些体育小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这样不仅能营造和谐的教学合作氛围,而且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让学生不仅在新技术讲授环节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在教学实施环节也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效果非常好。

(四)要重视整体奖励与评价

改变传统班级教学中仅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主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促使学生都投入到一种追求互利的竞赛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基于体育运动项目集体性强的特点。项目本身也要求学生具有协作意识。

四、结语

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 第12篇

一般来说, 素质教育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教师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三是“教师让学生主动发展”。经过了义务阶段的学校对田径、体操、球类各项目、武术等项目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 通过在个别项目上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浓厚的兴趣。为此在计划和内容的编排上要有针对性, 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

二、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提高素质教育

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和分析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比如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 要求学生养成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 要求学生养成克服困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思维能力、迅速判断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比如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 教师如先让学生回顾前滚翻的动作, 接着把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逐步进行演示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 分析得出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困难, 尤其是在训练结束时, 站不起来, 如果站起来也是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 让学生了解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 认识到完成这两个动作的难易关键所在。我再借助学生的动作图解, 使学生找出在做这两个动作过程中, 他们身体重心的变化。这样可让学生发现:前滚翻时, 感觉到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 而前滚翻分腿过程中, 感到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 特别是在结束姿势瞬间, 重心有较显著的提高。然后教师可问学生, 我们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现象。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 教师在此基础上, 因势利导地给学生指出两点:一是怎样增加—个动力, 有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怎样在动作结束过程中保持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得出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动作开始瞬间, 加重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瞬间, 通过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让学生明白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 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 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 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 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 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 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这样, 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 解决教学困难时, 又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三、重视自主式的体育课,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 教师应重视自主式的体育课,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行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 亲身体验, 解决问题, 这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这样可使学生开动脑筋, 单独思考或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主动、自觉地去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德育功能的设计

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 比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奥运竞赛, 来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通过在班级之间开展多种体育项目, 可以锻炼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 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道德风尚;通过一些项目练习, 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道德风貌;通过高强度、高运动量的耐力练习, 可以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通过武术、体操项目的练习, 可以锻炼学生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 促进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五、重视素质教育的评价科学化和考核机制的规范化

上一篇:活动单教学模式下一篇:大学舞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