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教学方法范文

2024-09-03

导入教学方法范文(精选12篇)

导入教学方法 第1篇

一、小小问题来引导——问题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课堂导入方式,其所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说适用于各类教学科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应用问题导入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趣味性的融入,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解答能够让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进行高二上学期模块5 Unit 2 The environment教学的时候,便运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进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我在上课之初,让同学们对着窗口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向同学们抛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environment?”同学们有的故意大声咳嗽,说道:“Terrible”我则继续问道:“So,what is the cause of our environment is so bad it?”有的同学略作沉吟,说道:“Automobile exhaust is very serious.”有的同学小声讨论之后,说道:“A lot of Peopl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我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既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说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中对于环境的现状和原因是如何描述的吧,看看教材所述是不是和大家说的一样呢?”

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不一定需要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可以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

二、精巧视频来架桥——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的应用在高中教学中并不少见,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教学的时候,同样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应用。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引起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意念更加强烈。同时,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深入的英语学习搭建桥梁。

比如,我在进行高一下学期模块4 Unit 1 Advertising教学的时候,便结合了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导入教学。学生生活中所接触的很多广告都具有极佳的创意,我选取了其中十分具有温情感的“百事可乐”的广告内容给同学们进行多媒体播放。广告中浓浓的“回家情”感染着同学们的情绪,让同学们对于家的概念和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之后,我则对同学们说道:“All through the video to watch,we have to feel the emotion in the advertisement.So,what is the advertising?What is the effect of advertising?Let us through the textbook to know about it.”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的观看已经被广告的力量所吸引,对于进一步的学习也产生了渴望。

多媒体可以调动图像、声音、文字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法的时候,要注重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方法的结合,让其带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为后续课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情景内容显奇效——情境导入法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情境导入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方式。其将学生置身于或者熟悉、或者新奇、或者有趣、或者浓情的氛围中,为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情景的体验快速过渡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对情境导入方法的应用进行设计,一方面保证其应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坚持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后续的学习做好过渡。

比如,我在进行高三上学期模块11 Unit 2 Getting a job教学的时候,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课下的了解,演绎一段“找工作”的历程。同学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内心都十分兴奋,很多同学很想体验一下“步入社会”的感受,在进行演绎的时候也都非常用心。有的同学演绎了“Find job opening advertised in newspaper”,有的同学演绎了“Discover the career benefits of a gap year”……其形式的多样性开动了学生的大脑,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之后我再进行教材教学的时候,学生因为有了之前情境导入的铺垫,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法应用的时候,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堂导入教学的铺垫,需要导入法自然过渡作用的发挥。虽然课堂导入环节的时间短暂,但是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可低估。教师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对导入方法进行不断研究,让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世明.高中英语课导入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101-102.

作文教学导入方法 第2篇

正如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国外早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呈正相关的,特别是幽默的艺术语言,则更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记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师”第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

我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写作就是从幽默开始,力求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唤醒学生作文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小学课本中要求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是这样的说的:“同学们,你们觉得跟老师很熟悉,可以写老师,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看,老师只是一个普通人[一边说一边比画],你们可不要把老师写成一个头顶生角身长六腿的怪物呀。同学们听我讲都笑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的效率奇高。课堂与教材是交往的媒介与渠道,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课堂上找到二者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师生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老师从学生眼里走进学生心里,再由老师带着学生进入作文世界。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

魅力语言导入,让孩子回味生活:曾经上六年级时,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父母的爱,在习作开头我是这样导入的:你曾无数次的享受过父爱、母爱、师爱和友爱,但是当你尽情沐浴在这流淌的大爱中时,你有真切的感受过、体验过这是怎样的爱吗?大爱无声、真爱无痕,让我们从平时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去找回这真正的爱,去感悟、去咀嚼、去品味这饱含真情的爱吧!(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渲染,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记忆、点燃孩子情感的火花,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当我从妈妈手中接过那张崭新的五元人民币时,我没有了往日的欣喜与激动,眼中莫名的蒙上了一层水雾。泪眼中妈妈拿钱的那只手愈发的清晰——那只手硕大无比,手指粗短,手背上的纹路纵横交错,真像一只男人的大手!此时此刻妈妈挥动着厚重的大刀剁看猪肉的情景充斥着我的脑海,无论严寒还酷暑妈妈总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为给我和弟弟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学习生活。这是怎样厚重的一份哎呀?想起我以往的任性、对妈妈的顶撞,我后悔不已!忍不住抱着妈妈哭了起来!图片导入法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甘肃省环县车道初级中学 张俊杰

写作是要有动机的,学生之所以头疼作文,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写作动机,不明白为什么写?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加大力度深入引导,力求让学生融入到“写”的这个境界中。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题目、范围、要求等,都要有不同程度、深度或尺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的情景之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兴趣导入,情景导入,悬念导入,时事导入,材料导入等。

一、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最终来源于需要,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写作动机。”(余文寿 郑金洲主编.《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13页。)这句话就指出了兴趣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广泛采纳意见,调查和研究学生想写的东西,进而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有些话题或题目,可以尽量开放,尽量引导学生从自己想说的方面深入。

同样是“诚信”,有些学生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写,有些学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写,有些还可以从交际的角度去写……其实,“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写作,产生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愿望,让他们感到写作是自己的息息相关的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注释同上)这样的话,他们的写作就能有的放矢,就能在不经意之间与生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前,应顺藤摸瓜,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出发,教学效果自然明显。

2.情景导入

写作前,学生都应该有思想准备,应该提前融入要搞的活动当中,比如,要训练学生观察、刻画人物的能力,可先放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这场生死搏斗之中,去体味人物的内心,观察和了解各层人物的生活,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因空于想象而无法描绘出真实的人物,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将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

另外,写关于父亲的文章时,先放一段MTV让学生看看片断中的父亲形象,再和日常生活中的爸爸作对比,这样写起来信中是否更有底呢?实际上无论从肖像上还是神态都有了明确的参考依据,这比教师的喋喋不休强许多倍,同时学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创设情景的妙处。

3.悬念式导入

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搭建学生心灵与写作教学相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写作,对于一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给学生先讲其前半部分的故事内容,让学生融入整个小说的情景后,通过发挥联想、想象、推理等各种手段来写出该小说的下半部分,学生们都能不同程度地写出来。

无论是电视连续剧,还是章回体小说,悬念总是存在于其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这样的结尾使我们的想象空间能得到无限地延伸。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何不将这种吸引力较强的方法利用于写作教学当中呢,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爱看连续剧?就因为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很感兴趣,他们关心剧中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抓住这种好奇心,我们在进行扩写、续写等写作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若能让学生怀着看电视连续剧的心态去写作,何愁作文水平提不高呢?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我们为何不利用电视剧的上集来做下集的文章呢?说不准学生的推测比电视剧中演的更精彩。

4.时事导入

时事已经成了中考的热点,为此,多让学生接触时事,多让学生评论时事,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反腐倡廉”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我们不能让学生因无素材而干巴巴地空发议论,若能看看陈水扁之流的贪污闹剧,何愁没有感慨之言呢?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重要的时事热点,进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实将学生引入写作的境界。

5.材料导入

针对不同话题或主题的作文,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材料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捕捉材料的信息后,大脑中先产生一个写作的表象,这对于确立主题,明确写作范围和体裁都非常有益。有这样一个漫画材料,一封信的开头写着“爹”,信的正文部分都写着“钱”,结尾部分是“儿”。面对这样的一封信,你会产生哪些想法呢?这些想法或思考,就是写作的依据,是吸引学生进入写作活动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总之,无论怎样的导入方法,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融入写作的境界中,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为他们灵感的产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只要对我们有用,就不必过于迁就某些理论。无论怎样,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的收获和享受的乐趣。

讲故事引想象

设情景展思维

做游戏促观察

勤动手发深思

物理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第3篇

一、新旧联系。水到渠成

这种导人方式是一种常规化的方法。教师要运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运用新颖别致和具有引导性的语言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此引入新课程。该导入法,不但要温习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应涉及与学生思维相吻合的引导衔接语,最终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譬如在讲述“力的分解”这一内容时我就采取了上述导入法,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我和学生一起回忆了“力的合成”这一知识点,并着重强调得到的效果,即几个力的效果与一个力的效果往往是一样的,那么这一个力就可以称为那几个力的合力。而反过来这几个力也可称为这一个力的分力。从本质上而言,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必须遵守“平行四边形”的法则。力的合成是指求几个合力的过程。然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按照逆向思维的法则,倘若几个力根据“效果”,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法则进行合成;那么根据“效果”就完全可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法则对一个力分解。过渡语不但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而且也鲜明地指出了力分解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法则。再如在教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导入语:首先我给学生复习了初中阶段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两头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是成正比的,导体中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在这一基础上自然过渡:通过以上复习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在全电路中,电源中的电动势、回路的内外电阻与回路中的电流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此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又如何呢?应用类比分析法我们可以知晓:电源中的电动势和闭合回路中的电流是成正比的,而内外电路中的总电阻与闭合回路中的电流成反比。那么我们应怎样运用富有逻辑性的方法证明此点呢?众所周知,能的转化与守恒,不但能攻克力学中的很多问题,而且也能解决电磁学中的疑难问题。因此大家可以尝试运用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电流、电动势、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这种新旧联系、水到渠成的导入法能有效将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能通过设计的过渡语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的主要教学思路:“能的转化与守恒”,从而获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二、列举事例。联系实践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源于生活,并能在实践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学以致用的表现,并能有效避免抽象化的理论讲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的导人中可充分结合实践生活中的事例,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譬如在教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这一内容时,我以现实生活中的磁悬浮列车为例设计了导入语:“同学都知道我国已生产出磁悬浮列车,这种列车的设计以及运行涉及到高科技,那么磁悬浮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是采取怎样的方式减少车轮与列车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呢?倘若没有地面的摩擦力,磁悬浮列车又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前进呢?大家如果想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这一内容吧!”这一导入语的设计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磁悬浮列车,将物理知识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实用价值,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告诉我们,单车与轿车在弯道急转弯时经常发生侧翻的事故,在湿润的路面更容易发生以上事故。列车转弯处轨道的设计总是坚持外侧轨道高于内侧轨道的原则。轿车在过凸形桥时,为了让轿车对桥的压力减至最低,那么轿车在过凸形桥时是应该行驶快一些?还是慢一些?……这些问题在学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内容后定能找到答案。这一导入方式也是充分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缩短了物理与实践生活的距离,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并增加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入故事。趣味导入

导入教学方法 第4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23课

(二) 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以及艄公在黄河中沉着驾驶羊皮筏子, 大胆破浪前行情形的描述, 赞扬了艄公勇敢、智慧、机敏, 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课文意蕴深刻,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词汇丰富, 语言流畅, 富有激情, 是一篇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感悟事理的好材料。

(三)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文的特点, 本课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采用倡导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营造情境,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在综合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 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 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词语,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 读懂课文内容。

(2) 以学定教,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评价能力。通过看录像, 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 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 以读为主, 整体感悟的学习过程。巩固运用通过查字典、联系课文内容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并运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读中想象、以读促悟等理解课文的方法。

3. 情感与态度。

通过与文本对话,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 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探究, 学会合作、主动积累、积极运用的良好阅读习惯, 在阅读感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导入过程: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23课《黄河的主人》。这儿有一组词组, 看看你会读吗?

浊浪排空的气势汹涌的激流湍急的黄河

波浪滔滔的黄水险恶的风浪滚滚的黄河

(生读词组, 语调平淡。)

师:读词语时正确是第一位的。你读得完全正确, 说明你预习得不错。读正确之后, 试试能不能读出一种感觉来。想想这些词组的意思, 再来读读。

(生重读词组, 读出了黄河的气势。)

师:很好, 有感觉了。请你再读一次, 大家静静地听, 细细地想。

(生读得更有感觉)

师:太好了!听了他的朗读, 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像看到了黄河波涛汹涌, 一泻千里的样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气势磅礴的黄河滚滚向东流去。

生:我好像看到了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 真让人胆战心惊哪!

生:我仿佛听到了黄河雷霆万钧的吼声, 真令人心颤啊!

师:读词语, 或者读词组, 就要把词语或词组的意思表现出来。发现这些词组有什么特点吗?

生:这些词组都是描写黄河的。

师:你了解黄河吗?看看这些词组, 再联系你查阅的资料, 说说你心中的黄河。

生: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 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她在我心中气势磅礴, 每年携带泥沙高达16亿吨, 是一条真正的沙河。

生:黄河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十分豪迈!

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师:讲得好极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哺育了中华民族, 养育了华夏儿女。她像一条黄龙横贯祖国大地。当我们看到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 不由胆战心惊。今天,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黄河的主人。

师:一看到这个题目, 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黄河汹涌澎湃, 令人胆寒。谁会是黄河的主人?他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这样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拿起书, 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启示与思考:

一般的导入, 大多从读题入手。“读文先读题”, 这已是广大教师遵循的教学规律。但在教学实践中, 却出现了简单化、程式化的情形。一些教师板书课题后,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就此一次性使用, 以下便开始学习课文。这样的导入, 虽说简洁明快, 但缺乏读文的兴趣和情感的铺垫。

本课导入, 教师从课文中描写黄河的词组入手。首先, 把文中的词组巧妙地进行归类, 这样, 词组就不是单个出现, 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词组都和黄河有关,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先读正确, 再到读出感觉。学生在读词组时就自然会展开联想和想象, 让书面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 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黄河那波浪滔天、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鲜活图景。这样, 他们对词组所要表现的事物外部表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一下子拉近了与生词的距离。当词组成为鲜活的画面, 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 以它们独特的意象进入到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中。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第5篇

摘要: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这门课程严格来说是在初中的时候,初中历史是日后学生时代学好历史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新鲜的课程会感到很好奇从而产生兴趣,但由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老师的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小问题,不能充分唤起开学时学生对历史的那一份兴趣,直接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成绩提不上来。就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关键词:

初中历史;导入式;教学策略

导入式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把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导入,它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心,从而具有坚持学习的动力,在改进教学策略的另一方面,把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提高与巩固。在初中历史课上的导入式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比如:欣赏歌曲导入、轶闻趣事导入、视频导入、图片导入。在不同科目的课堂上,老师所使用的导入式教学不尽相同。据研究表明,老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灵活运用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笔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课教学为切入点,对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实行导入式教学的必要性 1.稳定学生的心情

每次上课前,学生都会经过十分钟的下课休息时间,有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把心思放在课间休息所进行的活动上,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每次上课时学生都必须经过一定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这样的状况就说明学生在刚刚上课的时候学习状态并不是非常好。而历史老师灵活运用课堂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在刚刚上课的时候就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让历史课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集中学生注意力

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历史综合能力,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恰当的导入式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便会被老师的课堂导入所吸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能够集中自己所有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全部兴趣与好奇心。3.老师制定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导入式教学法对明确教学目标而言有着不可言明的重要作用。在初中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可以通过PPT等课件的展示,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欣赏PPT的同时,能够知道并且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还可以有目的地跟随老师的脚步,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加强对历史课上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导入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目的性,不再是无头苍蝇乱撞般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二、导入式教学策略

适合于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式教学方法数不胜数,下面介绍几种适合现在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

从字面意思来看,所谓的故事导入法,就是在讲故事的情况下老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导入,与单纯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故事导入法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刚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内容上,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飞速提高。所以,老师在进行故事导入的时候,必须切合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喜爱,因地制宜,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老师在进行《辛亥革命》该课的教学活动时,利用故事导入,给学生详细介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以及生平事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对课堂内容听得也就越认真,课堂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2.歌曲导入法

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歌曲导入法,能够充分释放学生的情感,在课间给学生放一段和本节课有联系的歌曲,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老师在开始《三国鼎立》的讲授前,给学生放《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主题曲,来完成本节课的导入过程,学生听到此歌的同时不免会联想到三国中的经典人物和故事情节。在进行想象的同时,加重了学生对本届历史课的期待,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游戏导入法

除了故事导入法和歌曲导入法之外,游戏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奇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初中历史老师灵活运用游戏导入式教学,以游戏为诱因,让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好奇心大幅度增长,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进行三大改造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提前对三大改造之类的词语进行整理,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团队来玩你画我猜的游戏,每个团队猜到一个词汇就能收获一分,而其他团队的成员也能够进行抢答,游戏结束后进行最终统计。以这样巧妙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认识,加深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还能够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艺术导入,灵活教学 第6篇

一、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导入教学。直观的手段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3B Unit1 My schoolbag的单词教学时,因为crayon,copybook等这些学习用品学生都非常熟悉,运用实物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由于导入得当,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歌曲导入法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如:在1A Unit5 On the farm 这一课时中,我先让学生欣赏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一首歌,歌曲中那“duck”quack-quack-quack.”“cat”miaow-miaow-miaow等动物的叫声映衬着优美轻快的节奏,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伴随着这美妙那音乐,学生轻松地步入新课。

3.设疑导入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的开始,设计一些疑问,让他们去猜测,能够激发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这课时,教师先呈现了一个女孩的图片,问:“She is my friend. You can ask something about her.” 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提问:“Who is she?” “How old is she?”教师设计的一个悬念,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猜、去发现、去询问,引出本课所学单词,可以使学生在悬念开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4.多媒体导入法

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进入,使课堂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如果直接把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往往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例如:在教“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中的交通工具的单词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出现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来猜“What is it?” 然后,依次出现各种交通工具的画面。老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要说的交通工具说出英文名称来,视听结合,学生完全被画面、音响吸引住了。

总之,课堂导入是开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金钥匙。如何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关键在于教师针对所授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从而让小学英语课堂真正灵动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导入教学方法 第7篇

1. 实验导入

化学上许多基本概念、原理都是源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利用化学实验的这一优势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

案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即使按照教材的要求安排了演示实验, 但实验现象不明显, 于是我们直接在课堂上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让学生直接动手实验。

实验1: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 分别取出20mL加入A、B两只烧杯中, 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g硝酸钾晶体, 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实验2:在A烧杯中再加入5mL水, 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在酒精灯上加热B烧杯, 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通过分组实验,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认识到在一定温度下, 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限的。通过组员间的交流、教师的讲评, 对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以及相互间的转化有了直观的认识,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温故知新

人们对事物认识, 总是遵循从低级到高级, 从已知到未知这一客观规律。学生学习化学也有这样的规律, 化学学科的许多新知识是在已学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样的导入, 常常能使学生感到新知识的出现并不陌生, 是旧知识的延续, 使得新知识的学习难度降低。

案例:在上教版“7.2常见的酸和碱”中常见的碱的部分, 教材和很多教学设计上, 通常是通过“复习常见的酸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又是什么?”来导入“生活中又有哪些常见的碱呢?它们有何性质?”, 从而引出新课。这种思路比较老套, 并不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常见的碱”的教学情景, 我们可以这样构思:通过投影让学生吟诵于谦的《石灰吟》, “千凿万锤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不仅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而且包含了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氢氧化钙, 这样的导入无形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了教育, 又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氢氧化钙的生成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在“5.4石灰石的利用”中已经学过, 又起到了知识以旧带新的作用。

3. 化学史导入

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知识都有名人轶事或趣味故事。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史的知识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能够追溯到知识的来源和动态演变, 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这样把化学理论的逻辑推演与人们认识化学运动的过程相联系。

案例: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 酸碱性检测是如何发现的过程非常有趣, 在教学中从化学史“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中引出新课: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 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 他把花浸泡在水中, 一会儿后, 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红色。他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 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他敏锐地觉察到, 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中, 就能判断这种溶液是否显酸性。他又从许多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了汁液, 并用它制成了试纸, 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许多次试验, 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这样的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时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态度, 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一次好机会。化学史的导入, 教师要控制好时间, 讲解要生动, 切合主题, 避免学生单纯听故事的情况发生。

4. 生活实际

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如果能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则会对学生学习新课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每个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 在讲新课时,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 导入新课,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讲燃烧与灭火时, 可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的方法, 如油锅着火时应盖锅盖, 森林着火时应设置隔离带, 家庭电器电路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讲解灭火的原理,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可以从简单的生活经验入手, 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及规律,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导入教学方法 第8篇

1. 开门见山式导入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 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 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 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 比如:92600000, 12亿.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 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 以旧引新式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 难又不十分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 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 如“一桶汽油倒出25, 刚好12升, 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 让学生计算, 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 创设情境式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 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在课堂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例如,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先让学生读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谣:“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看着学生趣味盎然的样子, 我声情并茂地说道:“听到这首童谣, 仿佛有一幅生动的鸭子戏水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让同学们也画一幅鸭子戏水图, 你准备画几只鸭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3只、5只、6只、15只……”我紧接着提出:“大家的想法多种多样, 谁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 精练地表示出鸭子的只数呢?”学生经过思考后, 得出结论:要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 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鸭子的只数……在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被牢牢地吸引, 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并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 讲故事式导入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在故事导入中, 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 帮助儿童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一上课, 他结合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1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故事讲到这里时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些?”这一问后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 积极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5. 设悬念式导入

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 不但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 过了12个生日, 可小华也是12岁, 他只过了3个生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疑问产生了好奇, 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以后就知道了,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 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又如,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我出示些算式:7+7+7+7+7, 5+5+5+5+5, 9+9+9+9+9+9, 让学生很快口算出来.学生面有难色, 而我很快地说出正确的结果, 让学生佩服不已.我激励学生道:“老师用了一个法宝———‘乘法口诀’来帮助计算, 你们想学会‘乘法口诀’这个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迫切地回答:“想!”此时, 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这样学生记忆深刻, 学习效果也很好.

导入教学方法 第9篇

一、故事导入, 幽默生动

爱听故事、讲故事, 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幽默生动的故事, 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那些抽象、枯燥而静止的教学内容富有了生命的活力, 让它们在学生脑海里跳跃起来, 转换成可爱的人物、生动的情景与逼真的画面, 这样所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单一而枯燥的感受, 而是新鲜、生动、富有极强的趣味性, 学生置身于故事所描绘的情景中, 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积极性更高, 更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导入, 妙趣横生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喜爱游戏, 将游戏机制引入教学, 与教学结合起来, 正好可以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掩盖学习的枯燥性,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天性, 大胆引入游戏机制, 将之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为学生设计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英语游戏活动, 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活动,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享受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运用水平。

如猜谜语:It’s lovely.It has a long tail.It can climb the trees.It’s naughty.It likes bananas.What is it?打一动物。这样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谜面可以由教师出示,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 带动学生一起来收集与创编谜语, 这样既可以顺利地引入新知,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如单词接龙, 指定一个单词, 将这个单词的末字母作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 依此类推, 要求学生在说出这个单词的同时, 拼读出来。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头脑中那些看似零乱的单词串联起来, 通过学生的听与说, 可以达到对这些单词音形义的结合, 从而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三、问题导入, 悬念重重

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巧设疑问, 制造悬念, 以疑问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当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 就会在好奇心的强烈驱动下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实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多种方式来呈现, 如多媒体、图片等, 这样才能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如果问题单一而枯燥, 那么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反还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问题要具有贴近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问题过于复杂, 学生通过探究难以解决, 那么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让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问题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我探究达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问题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使得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说问题要具有科学性, 准确无误;要具有针对性, 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要具有目的性, 目标指向明确。

四、歌曲导入, 渲染氛围

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与生命力, 将歌曲引入英语教学中, 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紧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从而真正爱上英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与魅力为课堂教学谱写华美的乐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巨大的互联网资源库中来收集与整理学生所喜爱的一些经典影视剧歌曲、童谣等, 以此来导入新知的学习, 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26个英文字母时, 如果只是一味地教读, 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且还会让学生的厌学情绪滋生。通过字母歌的导入, 可以为原本枯燥的字母谱上乐谱, 教学氛围活跃轻松, 学生兴趣浓厚, 参与热情高涨, 会将饱满的学习热情集中在新知的学习, 这样就可以很快地记住26个字母的拼写方法,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为学生今后更主动地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入教学方法 第10篇

一、导入的原则

1.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无意注意时间多于有意注意时间, 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事物越新颖有趣, 他们越喜爱, 参与的动机越强。因此在设计导入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导入, 以幽默的语言、多样的形式来增强数学导入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赢得学生的喜爱,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2. 探索性。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导入平铺直叙, 没有丝毫的悬念, 没有思考的价值, 就无法引发学生的关注。因此导入要有探索性、启发性, 要“导而弗牵, 开而弗达”,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

3. 目的性。

导入是一种教学手段,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明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怎样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化, 而要注重导入的目的性, 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通过导入, 教师要让学生明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4. 全体性。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入的设计, 要面向全体学生,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入, 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导入的类型

1. 游戏导入。

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 更符合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将趣味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设计趣味游戏导入, 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 同时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好玩的游戏中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游戏式的导入更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 上课伊始, 我首先提出, 我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看看谁的本领大。我先让学生来出题, 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数, 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答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一听说要和教师比本领,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给出了许多数, 我都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接下来由我来考学生, 学生发现自己给出答案的时间比我的速度要慢许多, 而且我的准确率也非常高。这样学生自然就很想和我来学学这个本领, 这样在愉悦的游戏中便顺其自然地导入了新知的学习。

2. 故事导入。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我积极收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 并进行自主创编, 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动听的故事中,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状态下进入新知的学习, 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转接, 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分数大小”这一内容时, 我创编了悟空分西瓜的故事, 孙悟空是小学生喜爱的经典人物, 与它相关的故事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以此来导入避免直接讲述的枯燥性与数学的抽象性, 可以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对分数如何比较大小这一知识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意识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地投入教学中来。

3. 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相比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多媒体有着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斑斓的文字、动态的效果、精彩的画面, 将单调的黑板变成了多彩的屏幕, 把枯燥的语言讲述变成了以图文声像来传递, 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表现出来。融入多媒体的导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多媒体, 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如在学习“认识基本图形”时, 我将教材上的静止的图形在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以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知的学习, 既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特点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又可以将知识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出来,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4. 问题导入。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的驱动下, 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善于为学生的主动发问创造条件, 要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样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5. 操作导入。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让学生在一堂课上老实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 这很难办到, 但是让学生亲自动手, 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座位, 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而且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 以实际的操作来导入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大量感性材料, 从而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61-0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一定要敲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多下功夫,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导入的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入应当是课堂教学流程中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怎样导入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一、趣味性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形式,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新课。

二、介绍性导入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虽然在小学阶段用的比较少,但了解作者却也是一种课文解读的切入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生命生命》时,教师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然后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再总结:“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 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 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品味她的这篇文章《生命生命》,感悟作者的心灵。”

三、看图导入

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故事导入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故事的感染力来导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先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然后我再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通过简短有趣的故事引入、生动且富有童趣的语言的描绘来表现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融入其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富有情趣、充满吸引力。

五、“直述式”导入

就是教师以直接讲述的形式,给学生以引导。这大多用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信息量很大,给学生的自读活动作直接的铺垫。这种直叙不等于是“灌输”,关键在于直述的效果能否引导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临近结束,教师问学生:“周瑜与诸葛亮谁的年龄大?”大家一致认为诸葛亮年龄大。有的说:“我在电视上看到诸葛亮胡子老长老长”;有的认为:“诸葛亮足智多谋,如果年龄不大哪来那么多经验。”这时教师可直述史实:“周瑜生于公元175年,死于210年;诸葛亮生于181年,死于234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周瑜34岁,诸葛亮28岁,比周瑜小6岁。这么说吧,当周瑜在孙权帐下威风凛凛当元帅的时候,诸葛亮还只是个农村‘待业青年’呢,他可是自学成才的。”教师亦庄亦谐的一席话,是直述其事,但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原来诸葛亮比周瑜还小6岁”这一史实,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读书兴趣,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学生的思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妒忌”,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音乐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了。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当然,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这些,究竟选择何种导入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切忌生搬硬套。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认真研究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严飞虹.发挥语文优势 关注以情育人[J].成才之路,2010,05.

[2] 张上荣.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05.

导入教学方法 第12篇

一、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处于求知的最佳阶段。在导入阶段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新知之间制造悬念,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巧妙设问,制造悬念,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而成为导入的主要方式。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带着手电筒与地球仪进入教室,进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地球仪上,但地球仪本身不转动与地球仪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仪上分别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我还让学生试着来说说白天与黑夜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

二、运用音乐,渲染氛围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与语言相比,音乐更加富有节奏感,更能吸引欣赏者,打动欣赏者,能够营造一种愉悦而轻松的氛围。将音乐引入地理教学中,无疑为原本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以达到烘托与渲染氛围的效果,为学生营造愉悦、宽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样的教学是愉悦而高效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精心制作课件,并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以达到烘托效果,从而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由旧知学新知的渐进过程。任何新知的掌握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这是学生的内在认知规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承上启下,通过旧知的复习来达到学习新知的效果。温故而知新,这样既可以避免单刀直入的突兀性,避免学生的知识断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巧妙提问,以达到以旧知学新知的效果。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概况”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提出关于前面所学过的关于世界地理中地形的知识点,如地形的概念与基本类型,论述中国地形概况,并由此来引入中国地形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突出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认知活动的开展,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中承载着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这正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与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地图以及相关的图片等来导入新知,将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正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如在学习日本时,我们就可以展示一些关于和服、樱花、富士山等的图片。这样既可以图片的直观性来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图片中对日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的导入直观而形象,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认知活动。

五、引入生活,增添亮点

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脱离生活的地理教学只能陷入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的误区,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自然是低效的。而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无疑会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富生机,更有活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与生产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联系生活来引入新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更加利于学生持久兴趣的培养。

六、故事导入,妙趣横生

故事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此,我们可以生动的故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完全融入故事之中时,正是展开学习的最佳时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于地理教材,而是要深入挖掘,收集更多的趣味故事,以此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学生学得主动而积极,不仅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施工质量问题论文下一篇:初中物理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