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2024-08-10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2篇)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

毕业典礼上进行了学位授予及各项证书的颁发仪式。马健霄、王亚玲分别为获得学位证书人员颁发证书并拨穗, 张宏滨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随后, 沈慧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表达了对江南公司为生产骨干、后备管理人员提供学历提升平台的感激之情, 对林业大学全体校领导及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恩之情, 对3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互助、团结的同窗之情, 并表示要坚持学习, 报效企业。

马健霄讲话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参加典礼的人员介绍了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60余年的发展史, 从过去汽运专业更名为现在交通运输专业, 以及近年来学校在全国获得的殊荣和开发校企合作的成果, 总结了江南公交“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班40名同学近3年来在校学习情况;二是感谢江南公交领导重视和相互配合, 希望毕业学员们能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将所学专业技能知识发挥到工作岗位上, 为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第2篇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系统地巩固与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3.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学生的查阅文献、设计、计算、绘图、编制说明书、与进行科学试验等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锻炼。

4.对本专业某些技术性或理论性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5.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设计(论文)题目的面不宜太窄,并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锻炼的机会。

2.设计(论文)内容应以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开发(新工艺、技术革新等),技术管理(检测诊断技术、维修组织、运输系统规划等),保修设备及场站设计为主,也可以对汽车合理使用中的安全、节能、排放控制及技术使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尽量与学生就业从事的职业相结合,以达到岗前培训的目的。

3.毕业设计(论文)的份量、深度和广度,应从指导力量、学生程度、物质准备等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加以确定,使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毕业设计(论文)在可能条件下应该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现实的设计(论文)题目,同时应尽量与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一般不要求做出实物。

5.原则上毕业设计(论文)实行一人一题,指导教师应对每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制定出明确的任务书,提出对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完成工作量和大致进程。

6.要求学生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问题,完成的项目中都应有经济效果分析内容。

7.要求学生参阅外文资料,并翻译5000字的外文资料。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1.指导教师应该对所指导学生承担的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负责;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式以个别指导为主,结合辅导答辩进行,着重启发诱导,不宜拒回直答,影响学生独立思考。

2.指导教师的职责

(1)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设计任务书,编写有关指导文件,试作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准备主要材料;

(2)指导学生制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提出分阶段的工作要求;

(3)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资料,进行有关试验;

(4)掌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检查设计(论文)质量,把握原则性问题的技术关键,启发学生解决设计(论文)中具体问题;

(5)审阅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并对设计(论文)成果提出审查意见;

(6)总结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经验,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质量的意见。

3.每一名教师应指导6~8名学生,初次独立指导者可减半。

4.毕业设计内容应包括设计的总体部分,计算部分,图纸部分和技术经济分析部分;研究论文性题目要有充分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处理和相应的结论。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和答辩

1.毕业设计(论文)成果,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详细审阅,写出设计(论文)审阅评语。

2.请校内外与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相应的学术水平较高和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评阅,并写出评语。

3.最后经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考评委员会组织答辩,并评定成绩。毕业

设计(论文)答辩应根据所规定的议程,采取分组逐个答辩的方法进行。

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答辩考评委员会参考指导教师及评阅人的意见结合学生答辩情况,举行会议研究决定,并在答辩工作全部结束后,由答辩考评委员会统一宣布。

5.审查、评定与答辩的主要内容为:

(1)设计(论文)与任务书的符合程度,设计(论文)文件的完整性;

(2)设计(论文)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3)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的图纸和计算说明书的质量,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先进性。

(5)答辩与提问的内容应在设计题目涉及的范围之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6.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五级评分制。评分标准为:

优秀:设计原则与方案选定能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主导思想正确,考虑全面,论述充分;设计、计算正确细致,图面整洁,说明书文理通顺,简明扼要。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处理方法先进,论文的结论明确。

答辩时所做报告主次分明,说明正确,并能正确地回答评阅人及其他答辩委员所提出的问题。

在设计(论文)文件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基本概念清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

良好:设计原则与方案选定基本正确且有根据,设计思想比较正确,能注意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设计及计算比较精确。无明显错误,图纸绘制合乎要求,说明书文理通顺。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比较先进。

答辩时所作报告及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在设计(论文)文件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学得较好,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设计原则与方案选定基本正确,设计与计算有一定的精确度,无原则性错误,图纸绘制基本符合要求,说明书文理基本通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完整。

答辩时所做报告能说明问题,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在设计(论文)文件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分析问题能力一般。

及格:设计原则与方案选定基本正确,设计与计算不够精确,原则性问题无严重错误,图纸绘制尚合乎要求,但质量较差,说明书文理尚通顺。论文论点基本正确,论据能说明问题,实验数据处理无大问题。

答辩报告时大体能说明问题,回答问题时必须经过提示与启发。

在设计(论文)文件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尚能掌握。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不及格:设计原则与方案选定缺乏足够根据,且有重大错误,设计思想不正确,设计与计算错误较多,显示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图纸、说明书不合乎要求。论文论点论据不明确,试验与数据处理有误。

报告和答辩时不能说明基本内容,回答问题有原则性错误。

五、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的要求

1.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坚持独立思考,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做,若有抄袭或请人代做,一经发现,成绩按零分计。

2.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行情况,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与意见,争取教师指导及时指正,避免原则性错误。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第3篇

据记者了解,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是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的特色专业,设立于2008年,是在学院传统冷作钣金加工专业和汽修专业的基础上融合汽车售后服务产业和汽车改装行业发展而来的专业,属于汽车维修的细分专业,目前拥有实训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备300多台套。“学院在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上投入很大,除了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还有设备后期保养以及各种耗材的投入。该专业每年招收3个班的学生,在校生大约有500人,每年的耗材费不能说不大。”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教师梁华介绍道。

比赛对专业建设大有帮助

当记者问及参加技能比赛是否有助于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建设,梁华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比赛对专业建设大有帮助!”

2016年11月初,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赛“金源诗琴杯”职业院校汽车车身修复与整形技术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9所高等职业院校(含高职高专、技师学院等)的48名汽车类专业在籍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比拼,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学生黄河沛荣获得总成绩全国第二名(一等奖)的佳绩,指导老師梁华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据记者了解,此次大赛不设理论试题,实操性任务共分为车身损伤评估、车身损伤件替换(超高强度钢)、车身外板件整形(铝)、车身维修检测四个子项目。参赛选手需要在180分钟的时间内独立操作完成全部四个比赛项目,复杂的连续操作对选手的技能水平和竞技心态都有很高要求,长时间的高强度操作对选手的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获得比赛一等奖的黄河沛同学告诉记者,当时,他完完全全地沉浸在比赛中,世界仿佛只剩下脚下那一片小小的工位。黄河沛握紧手中的钣金锤,宇宙神秘的核心颤动于电光火石之间,好像有什么东西骤然生出又骤然消逝一一那是一名合格工匠在万分专注时才能获得的奇妙感受。比赛结束后,黄河沛成了个湿漉漉的“水人”,从里面的衣服到外面的工作服全都浸透了辛勤的汗水,这次比赛仿佛给未满20的他洗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澡,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就是比赛的效果。一场比赛下来,选手的技术很难说有多大的提高,但那种内在的对技能、对专业的体悟的升华,于一个青年工匠的成长至关重要。

梁华老师告诉记者:“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有那么多不同的板块和内容,比赛相应地也就有那么多项目。通过比赛可以使它的流程更加具体化和标准化,今后我们在课程开发、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就可以实施更为明细的方案。”

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毕业生为何有100%的就业率?学生技能出众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学院与各大企业的深度合作及订单培养模式更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记者问及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特色时,梁华老师铿锵有力地说:“校企合作!”记者听后,颇觉疑惑:现如今,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多了去了,“校企合作”怎么能算是特色呢?

梁华老师解释道:“和汽车企业有合作的学校或许很多,但和汽车企业有合作的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却未必有。很多学校的汽车系搞校企合作是有专业偏向的,他们的关注点大多落在汽车技术——也就是机电维修项目,或者是非技术类的售后服务上,汽车钣金与涂装往往被忽视了,因此没有做到面面俱到。这就是一般校企合作和我们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的差距。”

“贵校的深度校企合作是怎么做的?”记者追问道。

“我们的校企合作覆盖整个产业——销售、机电、售后服务顾问、钣金与涂装等方面,准确地说就是把4S店的模式搬到学校。除此以外,我们还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成立了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雪铁龙、宝马、北京现代等定向班,进行订单式培养,走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好评!”

据了解,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先后与东风标致雪铁龙、宝马、北京现代、东风本田、奥迪等企业合作,施行订单培养模式,并建立满足企业和行业要求的实训场地,共有宝马钣喷实训中心、东风本田钣金实训中心、美国宣伟涂装实训中心、汽车改装大师工作室、汽车焊接实训中心、汽车钣金实训中心等。

师生说法,拨开行业迷云

2016年11月初,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共同发布《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技能供需错配,高技能劳动力供求缺口日益增加,带来劳动力市场技能回报不断上升。

梁华老师透露的专业行情印证了报告内容。他说:“我们的老师每年都要走访经销商,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现在汽车钣金与涂装的市场缺口很大,出现了新老年龄层断层的情况,所以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才会受到汽车企业的‘追捧。”

原来,现如今汽车行业内较有资历、技术娴熟的钣金师傅和涂装师傅年龄多集中在30岁~40岁,而20岁~30岁的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且大部分在技术上并不扎实。青黄不接的行业现状造成了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日益增大的供求缺口,于是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讲到的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一抢而光,招聘会后还有没招到人的企业抱着一线希望打电话来咨询情况。

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状对于钣金行业、涂装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未必是一件好事,但从个人利益出发,在靠谱的技工院校里学好汽车钣金与涂装技术确实能保障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但是,当记者建议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教师梁华面向广大家长学生推荐一下该专业时,他却先泼了一盆“冷水”。他说:“汽车钣金与涂装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术,说实话,学起来并不容易。从教师的角度,我自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具备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可不是一个轻松的词。”

梁华老师告诉记者,汽车钣金与涂装是技术活,也接近于体力活,需要反复练习和长时间工作。只有不断思考、不断锤炼技术、不断调整技术思路和身体状态,才有可能学好这门手艺。“汽车钣金维修中力度的把控很精细,维修后车身尺寸上差一两毫米,就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应的螺栓就有可能无法装配上去;汽车涂装中颜色的配比非常讲究,一个色母加的重量相差一克,整个颜色就会有偏差,分布到车身上面,颜色就会和原来的颜色产生色差。总而言之,熟能生巧。懒惰、吃不了苦的学生学不好这门技术。”

的确,我们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也同样能够得出:一门能够让各个企业抢着要你的技术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能学好?

作为该专业在校生中的佼佼者,黄河沛同学向记者简单分享了他的求学历程。最初,他是在网上了解到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的有关情况,随后到学院实地参观,相中了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他的父母也对该专业十分满意,于是他在2014年顺利入学,至今已学习两年多。由于立场、角度不同,黄河沛同学对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看法和梁华老师并不一致。他认为,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学习虽然辛苦,但比外界的惯性认识已经要好得多,而且它的工作环境并不差,外界对这一行业显然存在误解。

梁华老师也就汽车钣金与涂装工作环境的问题作出了解释,他说:“现如今,有不少人都认为汽车钣金与涂装——尤其是涂装的工作环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真正的业内人士和详细了解了情况的人知道,现在的汽车4S店和正规的维修厂都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安全防护,并为此形成了一整个可信赖的安全防护系统,工作中的噪音和化工原料对身体的伤害系数已经降低了很多。所以,如果你想靠一门技术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汽车钣金与涂装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第4篇

1.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后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课本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设计中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缩短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周期, 从而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 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设计成果看来, 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

(2) 创新意识薄弱。在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考虑到经费和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设计题目很难实现真题真做, 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重复性过多, 难度低, 无法体现创新。对于部分可以实现真题真做的设计课题, 往往是学生直接参与设计单位课题来做毕业设计, 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在学校提前接触工程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 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被沦为画图的工具, 设计单位可能会认为工程设计就是在以往类似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对相关参数进行更改, 认为工程经验可以取代书本上那些复杂的算法和深奥的理论, 完全不重视新知识、新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相联系, 这样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工程设计。

(3) 毕业设计题目太大且模式单一。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一直是沿用多年来的传统模式, 即教师选定设计题目, 并将毕业设计的整个工作安排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进行, 选题内容基本不变。

2.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1) 引入毕业论文选项, 培养创新型人才。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较广, 指导老师所擅长的领域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应适当地提供毕业论文选项。在召开选题动员会时, 指导老师应详细介绍各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等, 合理地促进学生进行选题。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 由于毕业论文的完成往往要运用交通模型、算法和专业仿真软件, 实现成果创新的空间较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努力开展校企联合指导的模式。根据我校的情况进行分析, 毕业设计 (论文) 一般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进行, 而大多数学生在第七个学期期末就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边进行工程实践, 一边完成毕业设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如质如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校外指导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实现双重指导老师制度;其次是必须规范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范围, 在设计院、规划部门和施工企业中建立高质量的校外毕业设计基地, 设立完善的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选题体系。然后还应将校内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之间的联系制度化, 校外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设计的内容, 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性, 并规定双方检查设计成果的次数和内容, 以确保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进度和质量。

(3) 指导教师复合化。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伴随着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现已派生出交通仿真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技术和交通土地科学等研究课题, 其知识体系日益庞大, 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将突出, 呈现在教师面前的首先任务是培养一批能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 要求教师除了应有较强的理论功底, 还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的设计课题来源于实际, 而又真正应用于实际。

(4)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来,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交通工程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需要指导老师“手把手”教, 否则不能熟悉地查阅规范和使用专业软件, 所以应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实行全方位监控和指导。在选定设计题目后,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各自题目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设计进度, 从时间上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并严格控制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从事设计和科学研究任务的开端, 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本文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 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措施。但是, 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而言, 毕业论文仅仅是对毕业设计的补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还应结合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本专业的特色, 针对部分毕业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选项, 并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比例范围内。

摘要: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本文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 结合我校的具体办学情况, 探讨了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毕业论文、校企联合指导、指导老师复合化等改革措施, 可以为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意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立烜, 龙科军.关于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2009, 7.

[2]张瑞芳.工科类毕业设计现状及多途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5.

交通运输专业应届毕业生自荐书 第5篇

您好!我叫xiexiebang,是xx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物流方向的本科好范文。

在校期间,主修物流工程、现代物流概论、物流实务、物流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经济分析、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等课程,较好的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阅读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采购管理等与物流有关的书籍。掌握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photoshop等办公软件操作。通过省高校计算机二级考试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及英语六级考试。参加了物流师资格认证的培训和考试,已经获得物流师资格证书。

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并荣获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及三等奖学金和国家一级助学金,也获得了校优秀团员的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演讲比赛中获最佳稿件奖、书法比赛获第三名,校“丹青杯”书画大赛获优秀奖,寝室优化设计获院第一名、校优秀奖,“英语短剧”首届获优秀奖、第二届获第二名。

此外,曾在学生会担任纪检部委员(大一)、楼委会副主任(大二)、毕业生就业助理(大四)等职务,踏实肯干、积极认真是大伙予以我的评价。曾去大东区聋哑学校献爱心,也多次献血。在暑假去鸡场打工,在学校送外卖、当家教,虽然隶属不同行业,但我知道这可以锻炼一个人,并开拓视野。在日常生活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待人诚挚热情,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注重团队合作。我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做事认真负责,脚踏实地。

我深知四年的时间是短暂的,所学的知识更是有限的,大学培养的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所以我期望贵公司能提供给我一个学习新知识并将从课本上学来的知识融于实践中的平台。我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若我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全力与贵公司同事一起用我的智慧和热情奉献自己、共创辉煌。

再次感谢您拨冗阅读我的自荐材料,期待您的反馈!并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 第6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2-02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实现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否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最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质量目标,必须逐步建立以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教学条件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和社会声誉评价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交通服务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

1.专业设置科学性评价

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是重要的一环。

2.课程开发科学性评价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它是职业教学的核心,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是由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组成。

(二)教学条件质量评价

1.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有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实验实训条件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教学管理制度

它是规范教学工作,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保证教学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学校建立并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23个程序文件及71个作业指导文件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质量的教学过程评价

所有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公平、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听课制度

一方面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参加的听课小组,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3次。

2.督导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2001年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建立了校、科、组三级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方面,学校对各教学部门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检查,实行三查两控制。

4.学生信息反馈制度

每周收集《学生学习信息记录表》,注重学生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5.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制度

实行教师两年两个月到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业参观学习、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汇报会等活动,使教师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了解行业人才新需求,市场发展新方向。

6.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比较客观,但有时会出现主观偏差,通过数理统计并借助微机处理以达到学生评价的公正性。

(四)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结果评价

这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核心是看学生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的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职业岗位的意志品质;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应变的能力,如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2.必备知识与理论

必备知识与理论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应该看到,胜任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的职业岗位工作,是本学生毕业的最基本标准;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进行的必备条件;而一定的文化基础既是培养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3.职业技能水平与“双证”率

作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对应的某一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是用职业资格证书来衡量的,所以用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来进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标准是较为客观的。本专业要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第三方评价。

4.获奖情况和成才典型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在校生的校内外获奖情况和毕业生的成才典型,反映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力,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外在指标。

(五)社会声誉的评价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以反映本专业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短期培训、技术开发与推广五部分内容。

1.就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吸引生源的最大优势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能直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可比性。

2.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就业率的一个延伸的指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工作称职率、岗位晋升率、平均工资水平及自主创业及对口升学等。

3.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

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以及学生在不同学期(学年)的流失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是学校社会声誉的表现形式之一。

4.短期培训

本专业设置的功能除了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应该包含为社会主动、积极地举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相关工种短期培训的功能。短期培训既有相对灵活、变化较快的特点,同时也有各种实践性教育占突出地位的特色。社会选择短训时,讲求“实用”、“时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行业地位。

5.教科研与成果推广

本专业要发挥本专业教师教科研优势,联合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进行交通行业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服务交通,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深入调研、科学设置专业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调研就难以遵循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适合生产需求、不服务“市场”,也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浪费,专业招生的困难。所以,专业设置前一定要了解国家《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设置专业,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精神。

(二)科学开发课程和教材

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所以本专业课程开发务必根据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岗位工作的技能操作要求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时数、考试考查、实验实训等,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发技能型实用教材等的总和。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与广东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下铁道总公司等交通服务行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巩固和完善“2+1”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特点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交通客运高峰周期的生产规律特点,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运”等客运繁忙阶段,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和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四)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从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看,要保持合理的生师比例、职称结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专业课教师数量要充足;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来看,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五)建设和完善教学设施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必须设有工位充足轨道交通实训室,包括轨道交通模拟沙盘,供电系统和行车组织基本操作和展示,以及行车组织实训室等到校内实训条件,培养学生岗位技能。

(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根据城市轨道运输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务必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实践,目前,在城市轨道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当推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研究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能力培养为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的。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及其实践,http://www.12edu.cn.2010-7-15

交通运输专业建设的研究 第7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建设,研究

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 现已招生五届学生, 已有两届毕业生, 纵观招生, 就业形势不够理想, 现就如何办好交通运输专业进行探究。

1 专业方向定位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学校的产品是学生, 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就业,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来定位专业方向。

1.1 现在汽车后市场急缺的人才有:

1.1.1 省、市、县各级交通运输、公安交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汽车使用、维修、检测、交通事故处理专业人才;

1.1.2汽车运输、维修企业 (4S店) 的售后经理, 技术管理人员、汽车医生;1.1.3交通、公安、环保系统的汽车检测站的技术、质量负责人;1.1.4技校、中专、高专 (职) 、大学汽车专业教师 (特别是双师型急缺) 。

1.2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急需的人才有:

1.2.1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1.2.2轨道交通工程;1.2.3轨道交通通信信号;1.2.4轨道交通技术 (机电设备) ;1.2.5轨道交通技术 (车辆技术) ;1.2.6供电工程与接触网。鉴于上述两大方向人才的需求, 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方向应该首先定位汽车运用工程, 其次应该定位在城市轨道交通方向。

2 教学计划和教材

2.1 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计划应根据专业方向制定, 专业需要哪些学科的知识就开设哪些课程。2.1.1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方向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几何量公差测量与检测, CAD/CAE/CAM/PDM软件的应用、汽车专业课, 应该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发动机与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器设备与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专用汽车、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运输和 (4S店) 维修企业管理等。2.1.2城市轨道交通应该开设专业主要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操作、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各种人才应掌握知识开设不同的课程。

2.2 教材的精选

目前汽车专业课教材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不系统, 内容陈旧, 脱离行业发展实际, 还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因此必须精选教材, 同时还要补充许多前沿的最新技术, 必须和企业的科研生产实际接轨。

另外好多课程教材的内容重复, 如汽车维修工程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理论与汽车运用工程, 重复的内容应该以一门课为主, 这就需要教研室活动和集体备课来解决。

现在还没有适合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教材, 应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集体编写。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3.1.1 现在我们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是讲授法。

这种方法对于汽车专业课是非常不适用的, 老师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汽车构造、汽车维修、汽车检测很难讲明白, 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根本理解不了, 更谈不上学会了、掌握了。3.1.2教学方法应该融教、学、做为一体。应该大力推广演示法。a.最好是现场实物教学, 直观好理解更容易记忆, 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边看书, 边看实物, 反复几次学生就学会了, 掌握了, 会运用了。这需要把常见厂牌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奥迪等汽车的典型结构, 如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双离合器变速器, 液力自动变速器、CVT无级自动变速器、AMT机械自动变速器、ABS/EBD制动防抱死系统/制动力分配、电动 (液压) 转向助力、TFSI缸内直喷, 废气涡轮增压器, 电控系统的各种传感器, 执行器、电控单元ECU都备齐, 剖开让学生看清内部结构, 掌握工作原理,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练习。b.同时结合图片、挂图、动画、视频和仿真教学软件等。c.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3.2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 现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实训的

内容不一致, 应根据理论课讲的内容来安排实训的内容, 应该理论课讲什么, 就实训什么。讲完理论课马上进行实训, 这样对于学生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非常有好处。3.2.2实训不系统, 不规范, 供学生实训的实物少, 只有报废的不完整的发动机总成和变速器总成, 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总成没有, 各种传感器, 执行器, 电控单元很少, 根本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解决的办法有三条:a.多购进汽车的各种典型结构总成, 应该涵盖现在市场上的主导车型, 尤其是电控系统的各种传感器, 执行器, 电控单元;b.利用实习厂房的设备、场地, 开办汽车维修厂, 首先为学校有车的老师服务, 其次可以对外维修既可以创收,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接触更多新车型, 培养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非常有好处的。c.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3.2.3建立校企联合。应该借鉴医科大学的教学模式, 医科大学有教学医院, 供学生实习, 我们应该有汽车教学的教学工厂。因为学校汽车实习厂房现有的硬件条件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差太远, 可以和汽车制造厂, 汽车4S店建立校企联合办学, 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先进的技术, 将来一出校门就是合格的人才。3.2.4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进行, 即做真题, 将来准备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就做哪方面的题, 既学到了知识又为就业打下了基础, 工科类的学生毕业设计不应该写论文。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太差, 全是从网上抄袭来的大拼盘, 自己的东西没有, 论点、论据、论证都不符合要求, 毕业设计做完了什么也没学着。

汽车专业课最好的教学方法一是思维导图, 一门课可以用一张思维导图画出来, 把知识整体展现出来, 即把书变薄了, 好理解, 好记忆。二是实物教学, 对照实物讲授, 演示, 学生有感性认知, 在大脑中形成图像, 记忆牢固, 便于以后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建设途径探析 第8篇

当前,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模式陈旧, 缺乏特色优势。各高校都在探索自己的培养模式, 但很难形成特色优势, 与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相比, 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灵活性很差。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 有急功近利之嫌, 且只是注重专业理论的灌输,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学好眼前、考试过关”的门槛, 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实问题, 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发挥, 在工作岗位上激发潜质的机会较小。

2.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不足。本科教育的重头在理论, 这与传统应试教育和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内容, 然而高等工科教育已经越来越需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式上, 对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方面分为生产实习、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类, 在教学方面以课程实验为主, 但这些实习的内容还很难与实际工作需求结合, 而且由于经费、师资、设备、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长期滞后和欠账过多, 实践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

3.市场意识淡薄, 缺乏沟通协调。人才培养离不开市场需求, 以行业发展为背景, 及时跟踪市场需求, 培养目标性、订单式人才应该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与市场最近的是就业指导部门, 他们与一线教师的联系极少, 况且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审核程序严格, 所以其执行时间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显然存在的。

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重视教学实践环节,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积极调整课程体系,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渠道, 多管齐下,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应当是形成特色的可行途径。

课堂教学中, 要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创新”的复合型交通运输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贯彻“大工程”教育理念, 合理设置理论教学课程, 同时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推行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启发教学、现场教学等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中, 应用网络、多媒体、仿真模拟等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采取引导、指导、讨论、探索交流等形式, 探索“以生为本”的实验教学模式, 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实验学习方式。

引入学科技术前沿信息, 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案例, 更新专业教学内容, 课程开设的方式可以是讲座形式、专题形式, 课程考核的方式也不再只是停留在试卷上。将实验教学项目分为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3个递进层次, 使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分析能力, 增加反映现代交通科技成果的研究型、自主式实验内容,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将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分为专业基础模块、汽车运用模块、综合运输模块、物流工程模块、智能运输模块, 按模块整合配置实验资源, 逐步建立系统化实验教学平台, 增设开放实验项目, 增强学生自主实验兴趣, 重视模仿, 突出创新;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基础上, 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交通科技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 与校外合作企业紧密协作, 积极探索“3+1”、“订单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校外教学”有机补充的“三位一体育人系统”, 探索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增强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性、创新性, 推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改革, 即学生结合工程实际选题, 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使教师站在市场角度开展人才培养, 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 切实提高综合专业素质, 完成新世纪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充分利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各类研究所, 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事业单位高级工程管理人员为兼职教授, 组建科技创新团队, 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

严格教学过程管理, 创新适应新时期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 对教学各环节实施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一体”的专业教学与建设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教授治学、专家治学的主体作用, 形成学科、科研、教学有机融合与协调运行, 构建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 将科研项目、科研条件、科研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 探索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 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难点, 培养有创新思维、有动手能力、有探索精神、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专业化、技术性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追求。本文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交通运输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也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特色形成的途径, 才有利于高校人才教育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进步。

摘要:开设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超过百所,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形成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特色优势形成的可行途径, 旨在推动高校加强人才创新思维培养和专业特色凝炼。

关键词:交通运输,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彦凤.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0, (27) .

[2]左付山, 姜新国, 解梅.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1) .

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外语教学探讨 第9篇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高层次专人才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也对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运输类专业外语教学也应以需求为导向,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把握“应用性”这一大方向, 探讨如何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 以学生为本位, 使学生更好地具备一定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迎合运输类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从而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

一、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1、专业英语的内容基本覆盖本专业的大部分领域, 而且所学内容多是介绍性的文献。为了减少专业英语学习的难度, 需要学生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有着系统而全面的掌握。

2、专业英语是以基础英语为前提的, 所以在专业英语学习之前, 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 英语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能力仍需不断地加强。

3、与基础英语相比, 专业英语不仅在词汇、结构、语法、文体等方面引入更多的专业特征, 其内容也形式多样。因此专业英语学习应以分析和理解科技英语特点为主, 熟悉并了解描述专业知识的复杂语言现象, 以扩充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为主, 同时辅以专业论文写作与英语专业英语学习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区别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 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 学生可以学习、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语句在英文中的表述方法, 扩展学生的词汇量、知识视野。一定程度上,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英文资料、文献的能力, 为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难易适度且系统的运输类专业英语教材较少

针对交通运输的特点, 难易适度、系统、全面并且实用性强的教材较少。比如, 大部分航空运输类专业英语教材都是从票务、地面服务和空中服务等方面深入浅出的以口语的形式进行阐述, 而针对地面服务的专业性介绍 (比如飞行区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等) 较少。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单一

专业英语的教学多是教师讲解新词与短语, 然后逐句解释翻译课文句子, 或是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忽略专业英语的应用性。即使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也仅是将课文翻译用多媒体讲解, 虽然能加快上课的进度, 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2]。

3、学生英语基础差, 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较差, 个别学生对学习英语带有排斥和惧怕心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公共英语的学习方式上, 不能领会到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学习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 学习过程中不能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听课、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乏思考。

三、几点建议

1、合理制定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交通运输类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对学生提出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 能通过专业词典查阅该领域的专业文章, 较快地理解文章内容等基本技能外, 还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的改进

(1) 加强教材改进

针对现有教材专业词汇和专业阅读内容不多的现状, 多选针对地面交通的专业文献加入教材中, 选择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面相互衔接。

(2) 拓宽教学内容[3]

专业英语除了必须包含的专业交通运输知识外, 应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 重视学生基础内容的学习

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英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增加专业词汇和提高专业阅读能力, 并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口语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采用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交通运输类专业外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4]。可以采用课前讨论、情景对话、语言操练和交际活动等多种互动形式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增加课外阅读量

高校运输类专业外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课堂供学生阅读的时间有限。因此, 在专业外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四、总结

高校运输类专业英语在专业和英语方面都要求很高, 作为专业教师应平衡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学习英语教学的方法, 并且拓宽专业知识面。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方法, 总结交流经验, 改革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 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符合现代高校教育的特点, 满足社会的需求。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文在分析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从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蔡香梅.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 (6) :155-156

[2]章绍东.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12:81~82, 89

[3]立胜, 张文霞.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基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J].外语界.2003, (1)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对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1998年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国内具有交通运输专业的高校均对各自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了调整, 在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上形成了不同模式, 分化明显, 趋向多元化。这里针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历程, 来研究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成立于2002年, 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等不断地进行调整, 总结出了适合社会需求的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展模式。

一、社会对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需求

交通运输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于一体的交叉综合学科, 其学科涉及面广。而且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 实践性强, 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同时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具备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实验方法与原理。因此, 社会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 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认识观念陈旧[2]。目前设置有交通运输专业的高校也在依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力求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培养目标, 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研究。但是目前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分散、综合性与创新性不足[3], 培养的人才后劲不足、专业面向过窄、培养模式单一、个性化教育不足等缺点, 致使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4]。

三、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 改革的整体思路

要抓住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考虑其原因, 明确实践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学好基础理论课的同时,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建依托理论课教育为基础, 由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多层次、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 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1. 明确实践教学的理念,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在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主要实现途径和方式,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5]。

要想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和高级管理型人才, 首先必须明确实践教学的理念,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 以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2. 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制约我国大众化教育的瓶颈之一就是优质实践教师资源缺乏。为此, 教师的创新意识、实践性意识需要提高[6]。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条件。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意识,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让教师首先走入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从而指导和带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学院要求实践教师定期到实验室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处理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使教师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融入实际工作过程中。经过几年的建设, 现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已拥有一支良好的实践教师队伍。

3. 优化实践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既要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重的基本框架[7], 又要考虑各层次学生能力培养的时序性, 同时还要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特点, 注重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8]。

在改革研究实践过程中, 我们通过对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分析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 不断优化实践环节设置, 构建了性能良好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 基础实践环节:该环节采用金工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交通认识实习、基础课验证性实验等实践项目,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实验的设计思想以及基本实践技能。

(2) 专业实践环节:在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基础实践环节的培训,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实践技能。在该环节首先通过专业课虚拟平台实验, 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环节涉及的实践内容, 为下一步动手实践作准备。通过专业虚拟平台实验可以大大降低硬件设备的损坏,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思维。然后通过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生产、装配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 创新实践环节:进行完专业实践环节后, 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理念,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型实验与创新型实验。大多数院校在进行专业实践环节后进行的是综合实践环节, 然后才是创新实践环节。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总结, 发现在专业实践环节后进行创新实践环节, 学生可首先针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进行创新实验, 培养其自身的创新意识与理念, 再通过一些专业的科技竞赛与综合实践中的创新实验环节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4) 综合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型设计实验、综合型创新实验、综合型课程设计, 以及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各门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在学会综合各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 把设计与创新的理念融入综合实践环节,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明确实践教学理念为先导, 注重创新培养为关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 优化实践环节设置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连续几年的学生就业率、科技活动奖项、用人单位评价反馈统计中, 该专业学生均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3]马驷, 彭其渊, 王琳, 朱志国.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 (6) .

[2]徐时清, 张健.材料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 (11) .

[4]骆勇.交通运输专业实习模式及探讨[J].教改纵横, 2007, (10) .

[5]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2) .

[6]朱志勇.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及实践教学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 (7/8) .

[7]王志伟, 张田梅.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5)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 创新 教学方法 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社会实践和产业界的参与等。我国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教育还未能自觉地将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交通运输专业的特点

交通运输专业就其本质内涵而言,覆盖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大现代运输方式,具有很强的行业性,这五大运输方式各有特长,相互补充,彼此协调,共同构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该专业毕业学生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等教育既是通识教育,也是专业教育。通识教育重在素质培养,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专业教育重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强调专业与社会职业的接轨。各个高校针对的行业背景不一样,对应专业的行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就学科性质而言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既有一般工科特性,又有管理学科特性,还有系统工程学科特性,表现出很强的交叉学科( 或边缘学科) 特色。

2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来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创新能力主要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形成物质产品或非物质产品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发现或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新见解、新方法,通过创新活动解决新问题,以及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素质等要素构成。具体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持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3 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全国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专业不同,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向上有所侧重,有的高校注重培养公路运输管理,有的高校注重培养水路运输管理,有的高校注重铁路运输管理等,但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看,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1开展创造性教学方法探讨

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鼓励大学生的创造表现,激发其创造动机,促进其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不是独立于一般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 ,而是存在于一般教学活动之中,同一般教学活动相辅相成。

3.2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

考虑到运输安全问题以及学生无现场操作经验,通常到企业实习的学生无法像企业工人那样实际动手操作。作为学校,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来进行弥补。例如,开展专业课程实践训练( 简称“ 实训”) ,在学校通过购置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设备来营造现场的工作环境 ,由学生充当现场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模拟现场作业并不断进行演练,以企业的实际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标准进行考核,已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3.3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实习

为了迎合学生多样化的就业趋势 ,学校提倡以学生为主导展开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或岗位自行联系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生产一线并参与生产管理,学到毕业后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切实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同时,学生自主练习实习单位,还能减轻学校的压力 , 在实习过程中,单位也可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单位选拔真正优秀的专业人才。

3 .4 加强对教师的实践培训

针对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应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例如,对于已建立的实习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的同时还应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对高校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学校应充分利用运输企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由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方法,使教师参与到生产实践中,了解运输生产管理过程。

4结论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交通运输专业需要培养的是懂科技、会动手、善管理、重效益、有素质、能竞争的创新性人才。高校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构建先进完善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勇,邵毅明,饶惠. 于就业态势分析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调整方案[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2]赵池航,何杰.以培养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6)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第12篇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

铁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高校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求, 尤其应该以培养紧缺型的人才为主。目前高校对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地方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为主, 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服务于一线的、掌握系统的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的具有较强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可以从事铁路交通运输的组织与指挥等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培养方案, 比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具备实际的应用能力, 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1当前对铁路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与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技能所结合的, 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第一, 具备专业化的技能是当今社会发展所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必然规律, 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分工之后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第二, 大学生作为高级的受教育者, 必须为将来的谋生掌握必须的技能, 专业化的工作是当今社会一个高级人才事业的主要部分, 如果没有掌握专业的技能, 大学生就很难立足于社会。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铁路交通运输发展也将进入高速与智能化发展的时代, 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也将在高速与智能的背景下发展运输系统, 建立一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在铁路交通运输领域的普遍运用, 使得铁路的运输信息以及运输工具、安全系统等都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可以说一种全新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将形成, 而这种铁路交通运输所带来的生产力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结构及其运输的理论方法使得对改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铁路运输理论知识和方法, 还要具备极强的工程运用能力, 可以担当铁路运输中各个岗位的工作, 对新的技术和设备操作与运用原理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 还需要掌握铁路交通运输的专业知识, 熟悉和懂得基本的管理学与工程学、控制理论等课程的基本理论与主流思想, 主动调节自己的思想适应经济的发展和铁路交通运输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的能力。

由于铁路交通运输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 尤其是关系到旅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安全送达, 因此, 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的行业, 当前, 铁路交通运输行业跨越式的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能力人才加盟。这就要求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 让学生在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知识,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适应性。

2铁路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2.1确立铁路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目标应该是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且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 可以在铁路和各种交通运输岗位中从事设计、运行与管理开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人文科学和基本的技能作为基础, 同时涉及到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工程类等知识, 在高素质与宽口径的基础上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 比如, 精英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分级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提出铁路交通优势的专业课程体系。

2.2铁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由于与工程密切联系, 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教学中重视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我国高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实践内容虽然在不断更新,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 传统的铁路交通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 对铁路交通运输的应用认识不够;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缺乏明确的实践目标和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内容零散, 没有形成和体现铁路交通运输生产活动要求的关联性与综合性。针对这些问题, 应该重新定位和改革新的铁路交通运输教学体系:一是重新定位铁路交通运输的实践教学目标, 以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技能、基础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境为不同的板块, 实现对学生从横向的专业基本技能到创新能力培养、再到实践教学的递进式的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 (02)

[2]顾天鸿.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06)

[3]石晶, 魏丹, 陈学文.交通运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4)

上一篇:教学管理和监控下一篇:释放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