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活范文

2024-05-06

高效生活范文(精选12篇)

高效生活 第1篇

一、在情境教学中体验生活

小学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 一旦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 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 我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 运用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青蛙看海》一课时, 我先配乐范读, 然后展示幻灯片, 再通过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故事的大体意思,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青蛙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其实在这不知不觉中, 我已把学生领进了文本。学完课文之后, 我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 在学生理解故事意思的基础上, 进行配乐作画,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青蛙, 你遇到这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把它画下来, 并介绍自己画的内容。有的学生说:“遇到困难我会想办法克服。”有的学生说:“我会像青蛙一样坚持不懈。”有的学生说:“我会寻求帮助。”……既享受学习过程带来的乐趣, 又弄懂文本的意思, 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搭建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的平台, 让学生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吮吸人文思想的乳汁, 享受表达与聆听的愉悦。比如, 在教学《识字1》这一课认识“水乡”这个词时, 对于苏北的孩子来说, 确实陌生。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 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到这里水很多, 房子都没有地方盖了, 只能建在水里。独特的房屋建筑与周围美景浑然一体, 让人陶醉其中。最后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水乡, 再上台描述自己的杰作。就这样, 学生带着兴趣、好奇, 快乐地学习课文。

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动机, 提供语言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乐于交际, 善于交流, 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造交际环境, 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地进行口语交流,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 里面有许多知识等待我们获取。教师既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感兴趣的事物, 身边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活动的话题。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 目的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比如, 在教学《家》这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一个关于家庭生活的小品。这样, 孩子们就都成了小导演, 专心致志地编起节目。上台表演时, 一张张生动活泼的脸, 一个个新颖而精彩的节目, 令我眼前一亮。语文无处不在, 教师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 就能激发活力, 构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

三、在语文世界里享受生活乐趣

作为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主要学科———语文, 应该如何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才能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呢? 在语文教学中不妨根据生活需要, 引领学生进行现场解说、课堂辩论、实地采访、即兴讲演等, 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最大限度地缩小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差距。课本只给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一些范例, 提供了一些视角, 搭建了一座平台。创设情境, 课堂才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生的迁移、运用才会无拘无束、生动逼真、洋溢真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老师起主导作用, 所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 将学生带入课堂之后, 应该想方设法地铺路搭桥、激疑问难、引导学生讨论学习,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荷花》一课时, 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也变成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愿意和你打招呼? 它们会和你说什么悄悄话呢? 学生很快就说出“蜜蜂飞过来, 告诉我花粉的美味”。“小蝴蝶飘过来, 告诉我这里风景很独特。”“小青蛙从脚下游过, 告诉我沐浴的欢畅……”还可现场采访“小蜜蜂”, “小蝴蝶”:你来到这么美的池塘里, 想说些什么? 想做些什么? 通过精巧的引导, 孩子思路大开, 一吐为快。

职场 慢生活 高效率 第2篇

告别black time

工作要有计划性

你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时间?你在干某事时,却被其他事情干扰,

这样的时间就叫black time。一旦你进入black time,你就会浪费掉你的闲余时间,甚至连做正事的时间都不够了。这就是为什么你要减少black time。

在互联网时代,black time重要成因就是没有计划性的浏览网页。找一个资料时,总不自觉的点开不相关的东西。不知不觉就浪费几个。类似的还有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等,这样我们大部分时间就浪费在这些事情上面了,其实告别black time提高工作效率也并非难事,只要你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坚持下去就好。

解决方案

首先要意识到black time:要将你可能的black time活动写下来,你就越有可能知道它存在,并且时刻反问自己,现在是black time时间吗?

列出你今天的任务清单:时刻提醒自己今天都要干什么,可能一开始还是不自觉地进入black time,可以先从一个小时、一天、一周做起,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清单,久而久之你也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回归生活,打造高效课堂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时事热点

《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选取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展开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充分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上述理念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指,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或者感兴趣的社会生活话题出发,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切入要点,从而确保学生实现对所学初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更深刻认识与了解。综合实践来看,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促使学生更加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不断丰富自身生活感知体验的基础之上真正领略到所学政治知识点的深刻内涵。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二、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落实途径

1.初中思想政治内容应确保与社会生活形成紧密联系

以往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单纯照抄、照搬教材,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理论教育,其结果只能是激发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并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育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即,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同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形成紧密结合,实施教学资源开放化的生活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积极关注周围社会生活行为的同时,实现对于所学初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夯实与巩固。

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部分内容时,我为学生设置了同他们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案例供他们在课堂上参与、分析与研究:

小明上初二时,还没有明确、端正的学习目标,不仅课堂上时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完不成,考试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寒假假期到了,在某名牌高中就读的堂哥来小明家帮他辅导功课,堂哥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让小明叹为观止,他甚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像表哥一样考上该名牌高中。在怀揣对名牌高中无限向往的同时,小明开始发愤图强、用功学习。每天早上,小明是背着书包第一个进入教室早读的学生,傍晚,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就连周末,其他学生结伴游玩的时候,他还坚持在家复习或者预习功课。等到初三时,小明的成绩已经稳定在班级前三名了。最终,小明如愿以偿成功考取了该名牌高中。

(1)如果小明像以前那样懒散不堪,在学习上不务正业,整天除了玩还是玩,结果会如何?

(2)请结合材料谈谈,小明理想的实现对你们有哪些启示?

如此,上述與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案例设置就帮助教师将“理想与现实”这一原本理论、抽象的初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认知体验,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探索、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更是帮助他们借助自身已有的体验实现对于“理想与现实”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充分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改善。

2.思想政治内容应确保与时事热点形成紧密联系

时事热点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活关注度最高、讨论范围最广的新闻话题总称,有着较强的流行性与话题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对某些事物也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看法与认识,这就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实现所教学内容同时事热点形成紧密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只需要将符合初中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适当地嵌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分析与讨论,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知识范围的有效延伸,相信,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所讨论初中思想政治知识更好的认识与掌握的同时,极大地扩宽他们的文化视野范围以及认知深度与广度,最终促进其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及思维素质的更好发展。

如,在学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向学生补充、扩展了当下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与讨论的“全面放开两孩”这一时事热点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全面二孩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要求班上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在自身所理解的范围内同小组成员一起对如下问题尝试进行分析与讨论: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全面两孩政策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否意味着要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增长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此,借助“全面放开两孩”这一时事热点话题就帮助学生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背景、原因、成就以及当今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都形成了更为直观与立体的认知,而这些都为他们实现对于“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多方位、深角度认知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当节教学效果的大大提升。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恰当而灵活地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如此,即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初中思想政治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内涵,此外,更是可以在有效调动他们学习兴趣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对所学初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强化、巩固与扩充。

参考文献:

赖琼,邱际绿.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

重视生活数学, 打造高效课堂 第4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 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

例如, 创设新奇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导入新课时, 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 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 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 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他们从4 月1 日起开始打鱼, 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连续打3 天要休息1 天。年轻的渔夫连续打5 天要休息1 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可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 同学们, 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 这样创境入课, 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吸引其注意力, 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 激起一片涟漪, 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务实的新授内容, 以联系促进思维

1. 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 专家们都一致认为: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 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 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 更高超的组织艺术, 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 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做到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2. 充分预设并注重课堂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 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 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 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 宽容地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 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 恰如其分地灵活引导, 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 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 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 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 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 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 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精简的数学练习, 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1. 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 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 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40 分钟要效率呢? 要解决这一矛盾, 提高课堂效率, 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 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 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 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 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 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 增加练习的开放性, 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 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 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 假设每生准备5 元钱, 4 个学生为一组, 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 一要算好总价, 二要注意数量, 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 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 ( 模拟商店) , 学生心情激动, 思维活跃, 又有群体合作, 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 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

四、开放或质疑的总结, 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 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 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 或设置悬念, 或开拓延伸, 或活动游戏, 力求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 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总之, 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创设生动的情境, 以展现知识背景, 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 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 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 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一方面, 因为它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 它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追求。那么, 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高效与工作相连,快乐和生活并肩 第5篇

“致力于工作效率与效益的提高,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华峰的人本理念,而高效工作,快乐生活更诠释了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时代,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实现起来却是如此地艰难,让我们疲于应付。也许有人会问: 每天上班身心疲惫,那还会有快乐?”有句话说的很好:“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身旁培养快乐。”人的一生离不开工作而且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工作中度过。

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人生真的就失去了很多。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活动看作一种自我满足一种艺术创作全身心的投入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得快乐。

一个企业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最基层员工如果大家都带着阳光般的心情工作,那么每个人的智力、能力、潜力和综合创造力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其主动性、积极性的一面也会发挥到极致.这样可以创造出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干劲十足、高效率的工作氛围。

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们不但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同时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因此可以看出生活的快乐与高效地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情

对待工作能否快乐取决于心态。我不能改变世界,我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能改变事件,我却可以改变心态。激情是高效工作的不竭动力,是心灵的兴奋剂,这种激情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的主人翁精神。不妨问问自己,我的工作激情在哪里?兴趣?新鲜?还是价值的体现?激情是灿烂的花,工作中充满激情,效果也会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激情是迅猛的箭,工作中充满激情,效率也必定会百步穿杨,势不可挡。

二、有计划

有条理做事情要重视计划,有条不紊,如果你每天被各种各样的繁琐事情所困惑,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纠结啊,崩溃啊,何不在接班后几分钟,理顺当天要做的事情,分清哪些是轻重缓急,紧急重要的事情马上完成,哪些琐碎随时都可以办的事情,有时间再完成,有了这个逻辑,就不会忙得团团转。

三、自信乐观

实验研究表明:坏情绪是影响工作低效的最大杀手。大家都会有这个的感觉,心情好的时候做啥啥顺利,有时候平时两个小时的活一个小时就能干完。所以说,与其苦行僧般地愁眉苦脸工作,不如让心情穿上色彩的外衣,偶尔逛逛微博,看看精短的笑话,跟同事空闲时开开玩笑,人嘛,何必太认真呢?何必为一些小事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乱七八糟?

四、细心与沟通

化工产业工作危险且琐碎,如果发现方案进行中有不妥之处时应向直接上司反应,核实之后,然后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在原定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样就能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性格内向、喜欢单独做事的同事需要多点主动沟通,这不仅帮你节省时间,同时还能有效展现你的个人能力,给上级主管和同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五、学习精神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水瓶座的这句至理名言用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同样适用。新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坐吃山空只会落后。时刻保持一种空杯状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往往在职场上会飞得越高越远。无论是远程学习,还是职业培训,抑或者业余充电,这些学习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

80/20法则高效工作 慵懒生活 第6篇

Erica曾是上海滩出了名的“黑里俏”——一头红色短发加上黝黑的肤色,总能让她在任何一个party中吸引别人的目光。从上海MINT市场部的负责人,到如今创办BoutiqueTrips定制精品旅游,Erica总有办法边玩边交朋友边赚钱。“感受各种不同的新东西,可以让我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情。”Erica如是说。变爱好为工作

爱笑爱折腾的Erica选择以精品定制游创业,源于儿时的记忆。“从有记忆开始,每逢假期,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去各地旅游,慢慢养成习惯,一有时间就到处跑,但又不喜欢跟团的行程,总喜欢钻角落找好玩的地方,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样,于是就慢慢形成了这个想法。”

2014年,Erica辞职全心投/NBoutique Trips的筹备中,为了让客户体验到当地的特色,他们在产品定位和内容上花了不少心思。Boutique Trips的目的地覆盖意大利、摩纳哥、欧洲三大时装周,以及电影节、F1、帆船、劳力士大师赛等。Erica的目标客户群60%是45

65岁的爸爸妈妈们。“年轻人出国不是大问题,但我们的父母去欧洲、美洲就会有更多考量。他们这一辈人可能刚退休,时间和金钱方面都相对宽裕,未必想跟团跑行程、购物,因此我们更注重细节,将行程安排得更舒适、完整。”另外40%则以年轻人为主,以季节性和热门性开发快销型产品,比如小周末韩国婚纱照项目,一对夫妻5天行程花费1.5万-2万元,性价比不可谓不高。Erica说,之前大家听到精品游就会认为是天价,其实只要策划得当,就可以拥有超高性价比的难忘旅行。

Boutique Trips最特别的项目之一是“意大利极速体验驾驶游”:8天行程中,客户可以开着法拉利、兰博基尼等顶级跑车欣赏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并体验极速驾驶的刺激。Erica根据客户的喜好,特别设置了参观跑车工厂的行程,除了解生产过程外,还可以到测试赛道体验—下最新款跑车“飞一般的刺激”。Boutique Trips让爱好旅游的Erica更全情投入寻找当地特色、开发新玩法。“以前可能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交世界各地的朋友,寻找更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停不下来是我的节奏

创业令Erica的生活不规律了许多,和欧洲沟通的时差问题,甚至周末也远不如以前那样能肆意玩耍,但坚信细节决定一切的Erica依然以热情和责任心对待客户的每一次反馈。

如今,为自己打工的Erica享受努力工作、放松生活的状态。她喜欢以运动开始一天的生活,“健康是我们享受生活最基本的条件,1-1.5小时的运动和新鲜果汁可以给我带来满满的能量和肾上腺素迎接繁忙的一天”,而有计划的她也会按照to-do-list完成当天的工作。

问起“边玩边交朋友边赚钱”的秘诀,Erica笑言交朋友是她最喜欢的事,与朋友们分享她的旅行经验,邀约旅行既是爱好,更是天赋。“大学时起,身边同学们都期待我安排假期旅行,而我也不亦乐乎地为大家规划,把我发掘的好东西真心诚意分享给大家,就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工作之余,Erica常会邀朋友小聚,参加新活动,或一起运动。她享受这种停不下来的生活节奏,因为“这些习惯让我能随时获知身边的信息,对工作产生新的刺激和火花,也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健康的状态迎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鱼和熊掌不难兼得

Jenny是全球最大中文学习网站ChinesePod的合伙人,也是颇受白领欢迎的在线语言学习媒体Open Language的创始人。她是互联网上的明星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能够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高效,能够快速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花更少的时间在重要的事情上。要获得成功,就要找到自己的定位,集中精力做喜欢和擅长的事。

术业有专攻,事半功倍

Jenny高中留学新加坡,大学留学澳洲,2005年硕士毕业后加入一家初创公司。“我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的工作、喜欢帮助别人,一旦别人从我这里收获到什么,我就特别开心。”Jenny说。当时有家公司要找个英语好、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人做Podcast。教外国人说中文,对Jenny来说,这份工作再适合不过。

“想在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成就,寻找意义很重要。所以,尽量做自己喜欢及擅长的工作,让自己觉得这份工作为人生带来了意义,那么过程和结果就会比较好。工作的8小时看似不短,但并非大家都能花得有质量。”Jenny笑着说。一旦你发现了自己工作状态比较好的时间段,就可以聪明地加以利用了。尽量避免在这些时间段内放空,而是要积极去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

事业和生活从不矛盾

在繁忙工作下,相信每个人都恨不得每天能有25个小时才好。其实时间是否够用完全取决于安排是否得当。“我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Jenny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投入、有目标,然后才能自如地转换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否则心中时常会有所顾虑,那么也就不能更合理地分配时间。”

Jenny的丈夫是加拿大人,他们有两个可爱的混血宝宝。Jenny每天都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甚至接送孩子、烹饪晚餐她都可以办到。她说:“反倒因为自己是创业者,所以时间上更自由,能够多分配点时间给家庭。我从来不觉得工作和家庭会矛盾,可能我是一个比较乐观、会调节的人吧!我觉得现在家庭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动力,每当我感到压力的时候,想到孩子,就会觉得特别幸福。”

所以,寻找生活的调节剂对于高效工作也非常重要。给自己的工作设立一个截止日期,完成以后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去逛街、看电影、购物,都会减少工作时间,从而提升效率。“对我来说工作间隙喝杯咖啡,跟同事或员工聊聊近况或者好点子,都会提升工作效率。”适时“懒惰”是为了多花时间在有创造性的思考上,把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务上。“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nlc202309032240

“很多女人既要忙于事业,又要兼顾家庭,真的不容易,”Jenny说,“我从来没有觉得女性创业有什么优势劣势,其实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方向并不断努力,这样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才会过得轻松又有效率。”

纵观最终成功的创业者们,他们对于目标、理想、信念都很坚定,“他们做事高效敏捷,他们擅于发挥所长,勇于挑战自我,最终,才有了成功的光环。”

针线的疏密有致同样适用于生活

和做旗袍的手艺Xvanessa聊天,很容易被她的真诚和热情所感染,这个富有创意又执行力一流的上海女人,和她所创立的品牌婉珺玺一样,介于设计师品牌和商业品牌之间,浑身散发着优雅。

走进婉珺玺位于江苏路上的3层小洋房,阳光充沛,耳边不时传来轻曼的老上海音乐,一件件旗袍、成衣看似普通,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非凡细节,就连角落里的矮凳、展示架,细看都别有一番意味。很难想象,身材娇小的Vanessa曾是野心满满的外企高管,也是与丈夫并肩创业的女强人。

服装设计是命中注定

回顾自己从事服装设计的旅程,Vanessa思绪万千,与华衣美服结缘,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带着几分天注定的味道。

摩羯座的Vanessa,毕业后顺利进A500强公司,并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最年轻的财务高管。让外人艳羡不已的生活在Vanessa看来却并非如此,“拥有一间独立办公室,眺望身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内心却充满空虚。”

2008年,Vanessa辞职,追随丈夫的脚步开始创业。为协助丈夫,Vanessa专门学习了心理学、管理学、教练体系课程,甚至拿到了“大脑语言神经学”这样冷门课程的讲师执照。在一次商业教练课上,导师让大家想象—下成功的画面,而反映在Vanessa脑海中的场景是她和一群优秀女性聚在一起聊各自的梦想与生活,老师指引她将画面与职业进行链接,一位同学随口说道:“你不是很喜欢设计衣服吗?”这无心之问却意外让服装设计与Vanessa的梦想产生了共鸣。

80%VS20%

被同学一句无心之话提醒后,VanessaT定决心做“婉珺玺”。而此前学习的课程带给她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它们不仅让我在能力上获得提升,更让我明确了自己到底要什么,让我调整到最真实的状态。”

创业前Vanessa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惯于精打细算的Vanessa既是设计师,又是搬运工、销售,事事亲力亲为,起初她招揽客户只是告知全天下她在做这件事,然而亲朋好友给她的反馈也惊人一致——你做对了!就这样,“婉珺玺”自创立至今没有一个月的销售吃过“零汤团”。

为了系统学习服装设计,2013年Vanessa赴意大利马兰戈尼国际设计学院研修买手、服装设计课程,读书时便被老师夸赞是具有商业头脑的设计师,她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很多服装专业的学生。在Vanessa看来,服装设计的梦想能够实现,靠的正是这些,ON层面的创业准备。她的工作和生活都遵循着“20%是技巧、是执行,而80%是源于生活的积累”的准则。

80/20法则少即是多!

80/20法则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告诉我们不必等待,应当意识到未来之路就在脚下。不要再迟疑,也不必悲观。

在生活中要用到的80/20法则:

虽然帕累托最初的法则为“80%的财富来自20%的人”,但是这条法则也常常在生活被使用:

1.工作任务——把你手边的工作任务分为不同的类别,将它们列成条目。可以做一个to-do-list来安排你在每个类别中所花费的时间(比如1小时查看E-mail、1小时联系客户等),然后对每个类别进行价值评估(贡献多少百分比到你的生产中),最后将那些低价值的放弃或者委派他人,集中于高价值的工作任务。

2.饮食习惯——在一周内记录你的饮食习惯,然后计算每种食物的卡路里。你将得到那些虽然只提供了小部分卡路里,但都是高营养的食物。

3.时间日志——记录一天内你参与的事情,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把这些事情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并列成条目。从条目中找出那些没有对你的工作、生活目标、个人幸福产生任何贡献的类别,然后删除它们。

4.阅读习惯——找到你最近读完的12本书,根据它们对你的帮助大小(有用的知识、快乐感等)进行评估。从中找出自己的阅读趋势,从而把那些类似的没必要阅读的书从阅读清单中删除。

5.社会关系——审视你的朋友圈。大概估算一你与每个朋友的交流所花费的时间和精神,并梳理他们给你带来的压力或快乐。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些朋友关系事实上都在给你添麻烦或带来恶意影响,而有一些可贵的朋友关系却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去加强交流。

6.电子邮件——把你已经回复的E-mail进行分组,将它们归纳到几个最基本的类别中。然后对那些缺少实际价值的邮件,尝试制定一份通用的邮件回复模板,以此节约时间。

7.上网记录——记录你的上网习惯,包括经常浏览的网站、在线游戏等,统计那些花费时间最多却没什么价值的网站。你甚至会惊讶地发现这些网站总是在重复一些无价值的相同内容。

8.大扫除——检查你所有的文件,清理那些堆积已久的垃圾文件。不要因为你有一个专门的储存库就可以不用大扫除,清除已废弃的文件除了能节约空间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以后更快地找到需要的文件。

9.桌面文件——同清理硬盘资料一样,每周,每两周清理一次电脑桌面。把没必要的快捷方式和近两周都未使用的文件从上面清除。你不需要把整个桌面清理得干干净净,但是要让桌面成为一个有效率的环境。

10.记账——记录你所有的经济支出(除了税收、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外),权衡支出以及支出带来的好处。如果要比较经济预算中不同的项目,可以通过它们分别带来的好处来区分,而比较不同的投资就需要看它们带来利润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

挖掘生活经验打造高效课堂 第7篇

一、结合生活实际, 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去捕捉“生活现象”,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为课堂教学服务。小学阶段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

如教学“交换律”引入新课时, 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 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 结果不变;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 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教师利用“交换位置, 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 引出“交换律”学习, 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 给学生创设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学习环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 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

二、结合生活实际,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新的数学教材增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画面, 但仍有不少题材的情节内容缺乏生活色彩, 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还是较少, 教师要有意识的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进课堂, 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小棒、火柴、铅笔、纸条等等。在学生量数学书的长边长度时, 有的学生量出1根半铅笔长, 有的量出的是3根小棒长, 也有量出2个硬纸条长的, 甚至于还有调皮的学生自己创造, 寻找到度量工具———手指, 量出有3根半食指长。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 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刚刚测量的过程, 可以发现这些用来测量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看来得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 学生马上想到了尺子。尺子在学生的生活中天天看到, 也经常用它画等于号, 但对学生来说, 还并不了解它, 一下子便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结合生活实际,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等同, 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研究生活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能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真正感悟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知识, 运用数学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时、分、秒”的教学是个难点, 因为时间单位比较抽象, 它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对此, 教师可以设计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 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听音乐等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亲身感受到、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 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接着,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 (1) 今天, 明明午睡时用了1 () ; (2) 同学们做1节眼保健操用了1 () ; (3) 晚上, 红红写作业用了30 () ; (4) 小丽跑100米用了25 () ;等等。

四、结合生活实际, 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利用数学方法服务、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 课末,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生活中的测量。学生测量自己身上的或别人身上的手指、手掌、腿、头、裤子的长度。孩子们在生活的课堂里解决了身边的问题, 体验了身上藏着的神秘的尺子, 既巩固了知识, 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如, 学生学习了“认识方向”之后, 让学生以学校小主人的身份为到我校参观的人员设计一张参观学校的路线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既提高了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生活中用。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生活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第8篇

一、利用生活情境做好课前铺垫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特点,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 一般要以有关生活实例作为教学准备, 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提出有关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我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分果果”导入新课。课前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个苹果问孩子们: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2个)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到几个? (1个) 边说边让几个孩子上来演示分苹果的过程。最后我说: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人能分到多少呢?孩子们都说是半个, 用刀子把苹果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就行了。我说:你们分得很公平, 但是这半个苹果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在孩子们冥思苦想的同时我导入今天的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利用生活情境图引入新课, 体会意义

“情境图”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我认为情境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 充分挖掘“情境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因素, 而不能让“情境图”变成“看图说话”, 从而失去“情境图”的应有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堂好课是由一串好问题构建而成的。教师只有对“情境图”做了认真分析, 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 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教学二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就匹配了一幅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图,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通过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容纳多少人,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做准备。教学时, 可将情境图制成课件或幻灯片,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正发生什么事情, 然后让他们思考并说一说根据画面上的内容想到哪些问题, 引导时要充分注意画面上“聪聪”提出的问题, 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准备。另外, 教学时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中的插图也是紧密结合现实情境的, 密切了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南京长江大桥图及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 589米, 铁路桥长6 772米。这些插图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体现了“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中理解和认识数”的思想, 其目的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利用生活情境突出重点, 突破重点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去捕捉“生活现象”,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为课堂教学服务。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恰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理解、掌握新知。教学“相遇问题”时, 我先让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后,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是什么意思, 然后将此情境表演给大家看。表演时还要注意两人行走的速度快慢不一样, 相遇地点在中点的左边还是右边, 为什么,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充分明白题意后再将生活化的东西以数学形式表现出来———根据题意用线段图表示。然后根据线段图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求出结果。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越直观的东西孩子们越容易理解。此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借助生活原型, 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并使其掌握相关知识点, 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 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 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答方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 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 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主动去探索。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 悟中创。

巧用生活资源促进课堂高效 第9篇

一、借助生活,引入新知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学习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受学习数学的有用与有趣,知道数学并不神秘,进而激起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例如,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我故意搬来一条破凳子,放在显眼处,学生顿时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不需要任何语言,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激起。这时我故意做坐下状,学生立刻大声喊道:“老师,不能坐。”我便说:“老师忘记了,这是坐不了的破凳子,如果给你们一根木条和一些钉子,你们能把这破凳子变牢固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每位同学都想上台大显身手一番,这就达到了激趣引入的效果,这时我顺水推舟地导出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动画,动画中的动物,有的坐着正方形轮子的小车,有的坐着椭圆形轮子的小车,有的坐着圆形轮子的小车在赛场比赛,欢乐滑稽的场面,让学生知道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其他两种轮子的汽车又慢又颠簸,为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处处相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依托生活,学习新知

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数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托生活,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例如,教学《比和比例》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上,指着操场上的其中一棵千年柏树问:“你们猜猜这棵树有多高,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这棵树的高度?”问题抛出后,我并不急于知道答案,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经过一段时间讨论后,勇敢的同学站起来估测:10米、20米、50米、80米、100米、150米……大多数同学都摇摇头。有的同学提出:“让一架直升飞机飞到树的顶上,抛下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拉直,就可以求出这棵树的高度。”有同学建议:“请一个爬树高手,让他带根绳子爬到树顶上就可以求出树的高度。”还有的同学说:“干脆把这棵树锯倒测量。”……反对的同学一浪高过一浪说:“我们这里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这么厉害的爬树高手。”“千年柏树是保护植物,哪里可以砍倒。”那怎么办呢?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这时有一位同学说:“同一时间,树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正比例,我们可以先量出树的影长,再求树的高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候,我让全体同学自学课本新知,再来帮助老师求学校千年柏树的高度,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地探究起新课知识。通过学校操场的柏树,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三、挖掘生活,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是数学价值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后,我先问学生:做一个圆柱形油桶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什么?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油桶,他们自然想到求油桶要多少铁皮就是求两个底面加一个侧面。接着我说:“我家有一个圆柱形水池,我要给这个圆柱形水池表面贴上瓷砖,要求贴瓷砖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水池的什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然想到水池只有一个底面,所以贴瓷砖的面积就是一个底面加一个侧面。然后我又问:我家有一根铁皮做的水管,要求这根铁管要用多少铁皮又是求什么?学生知道水管是没有底面的,要求铁管的铁皮只要求铁管的侧面积。最后,我分别给出油桶的底面半径和高、水池的底面直径和高、水管的底面周长和高,让学生求出这三个生活中常见实物的表面积。这样的生活化练习题,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现实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深入生活,拓展新知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课后经常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依托地理生活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第10篇

一、聚焦“地理生活场”,寻找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否则展现出的将是枯燥的、乏味的、抽象的地理课堂,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是怨声载道。地理教学应依托地理生活场,把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地理课堂有了生活场的支撑,地理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活力,地理课堂就会变得生动而有魅力。

“生活场”可以有多种理解,既可以指实体的空间场所,即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又可以理解为虚拟的一个场,即气场、人场等。本文的“生活场”指的是生活的条件和生活的环境。地理生活场是指和地理相关的生活现象、生活条件和环境等。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真正走进地理生活场,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解释生活,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实现地理知识的真正价值。

二、善用“地理生活场”,体现地理教学的魅力

(1)“巧”用地理生活场,有利于知识的理解。生活处处有地理,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原本抽象的知识会变得简单易懂,原本空而泛的知识会变得充实有用,原本枯燥的课本会变得博大精深。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的有关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借助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如房屋影子长短变化、日出时间的变化、夏秋季节的台风、冬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差异等,抽象原理运用生动的生活案例直观呈现,化繁为简,这对于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理解非常有利,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勤”用地理生活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及时运用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可运用鲜活易懂的生活实例生动地解释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课堂中灵活应用生活案例,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生活走进课堂,还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生活场带进课堂,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例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充分提升思维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地理课堂勤用生活场,可以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开放的思维境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不仅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3)“活”用地理生活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并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地理课堂灵活运用生活场可将原来固化的知识直接接受的过程转变为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当学生处于高度投入状态时,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事实证明,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鲜活的生活案例,可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地理学习的快乐和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实现地理教育的价值。

三、探寻“地理生活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借助生活案例,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不少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会显得非常枯燥,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能巧妙借助生活案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内容,教师可借助“天气预报”这个典型的生活场导入学习,因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气温、气压、天气、风向、风力等天气信息,如无锡2013年10月13日至10月16日天气预报(见下表),在表格中找出气温变化、天气变化特征,根据信息学生可以容易地分析其原因,探究其原理,理解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借助身边的天气预报,观察现象,分析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利用生活素材,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课如果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会使课堂离我们很远,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也变得很艰涩。地理生活场有许多地理素材,如时事热点、地方地理趣闻、地方生产活动、环境问题、天气变化等。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内容,联系生活,寻找素材。教师提出问题:“无锡的水很美,美在哪些方面?无锡的水令人担忧,忧在哪些方面?”收集身边的素材,课堂分享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所做谈方法和措施,这样的课堂师生显得特别的轻松和愉悦,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因此,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地理学科蕴藏的趣味性。走进地理生活场,将地理生活场的素材带入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也能达成。

(3)联系乡土知识,让地理更加生活化。利用乡土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节内容,教师让学生收集学校周边工业生产的有关信息,然后学生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质疑、释疑、分析,从而达到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勤收集、多观察,善留意校园周边环境,把乡土地理变为真正的地理生活场,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就用于我们生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土教学资源,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我们身边丰富的地理。

抓住生活体验,让习作教学高效 第11篇

【关键词】人版语文教材;习作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回忆场景 提取经典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元旦联欢。还记得吗?能用几个关键词来说说你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吗?

生:有趣;快乐,难忘;别开生面;激动人心;令人兴奋

师:你们对哪些场景记得特别清楚呢?

生1:我记得郑越、张嵩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同学们都想试一试。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常记忆得又快又牢。有了兴趣的引导,学记活动才能更加灵活更加有趣。我想先让学生来说说他所记得的场景,这也就是他感兴趣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一定是他发自内心所想写的内容。)

二、随机引导 发表观点

师:郑越、张嵩是怎么充气球的?其他同学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1:老师拿来了两个充气筒,郑越、张嵩自告奋勇。老师看他们应该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就让他两来充气球了。他两用手拿着充气筒将气球口子套在上面,然后用脚使劲踩充气筒,最终气球充饱了。同学们都围了过来,觉得特别有意思,也想来踩:“让我试试”。但是他两正起劲儿呢!于是大家都只能在讲台边围观了。

师: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生1:因为我当时也在讲台边围观,我也想要充气,只是没争取到。

师:哦,原来如此。看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常我们能记得很清楚,这个片段可以放在布置教室的版块,体现出大家争先恐后为班级服务,你觉得怎么样?为了体现争先恐后,当时的场面能不能更丰富一些?谁还记得呢?

生:我来说。充好气球,我们没有细绳子将它们扎好。这是个问题。不过老师想到了直接打结的办法并做了示范。于是围观的同学接过气球学着老师的样子打结。怎样才能把它装饰在教室里呢?同学们纷纷寻找透明胶。詹瑜拿来了透明胶,郑欣雨拿来了剪刀。张乐英马上伸出是个手指:“贴在这里我去拿给布置教室的同学。于是用气球布置教室的任务顺利地展开了。

师:说得真好。一个片段需要一定的完整性。这更体现出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一种态度。这样的场面特别的和谐、动人。把这样令你印象深刻场面写下来是很不错的选择。其他同学也是一样。

生:嗯。

(设计意图:一篇记叙文最怕的就是记流水账。什么都写,什么都写不细致。而如何把文章写细致写具体。就是要抓住自己参与的事,将体验最深的部分写下来。这样学生肯定有话说,有话写。而在布置教室这个版块,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了,他们需要好好回想一下这一经历。然后写下来。)

三、灌输方法 具体描写

师:对于充气球这个环节,还有没有同学记得呀?

生2:我也记得!

师:你除了刚刚同学们说的按照时间顺序出现的充气球、打结、贴气球,你能说说其中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吗?

生2:我记得当时郑一航一定要抢过去帮忙,他嫌郑越用脚踩太慢了,直接用双手按,结果确实快了许多。看他蹲在地上,鼓着腮帮子,双手手掌用力按着,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在充气筒上,惹的围观的人也不自主地握起拳头跟着使劲。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写作时将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写进去,并把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写具体,内容就更丰富,更能让人身临其境了。我想在给气球打结,将气球贴到窗户上、墙上的过程中一定也特别有故事吧!

生:老师我来说,其实当时我在打结,心里是很紧张的。就怕它会破。心想:我的指甲长不长啊,会不会刮破气球。打气的同学不要充的太大,很容易爆的。

师:嗯,你还说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瞧,同学们,抓住活动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细节进行描写,文章才会有重点!心理活动是将文章写生动的好办法。其他同学如果有也可以借鉴。

生:好的。

……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的主题“走近毛泽东”系列中《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作者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和一些细节进行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那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也应该从中学到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就是习作方法的迁移。)

四、学习模仿,展开描写

作文要求

1.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学习例子:

①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点)②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③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④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⑤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⑥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⑦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⑧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面)

①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②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点)③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④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⑤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面)⑥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点)endprint

2.了解写作效果:

·场面描写 写作特点

·会场布置 有点有面,突出会场气氛和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

·大会盛况 点面结合,突出群众对毛主席、新中国的热爱

·阅兵仪式 点面结合,突出群众对新中国人民军队的热爱、赞美

·群众游行 点面结合,突出群众对毛主席、新中国的热爱

3.展开习作:

我来帮助你:

主题“ 的元旦联欢”,请模仿《开国大典》这样写:第一部分交代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第二部分介绍教室布置,至少有一句话、几个词写出节日气氛;第三部分节目,要求抓住1-2个印象深刻的活动节目重点展开描写(点),表现出表演的精彩有趣,不精彩不有趣的忽略不计,同学们看节目的样子(面),与看节目无关的样子不写,注意详略,突出重点,表达感受。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本次活动中的环节:班级布置(打扫卫生,贴窗花、贴气球),操场上全校围坐,校长致词,校社团的节目表演(讲故事、萨克斯、葫芦丝、排舞、老师的节目)、班级联欢(小主持、班主任致辞、合唱《新年好》、小品《公交车上趣事多》、竖笛表演、舞蹈、抽奖、全班兔子舞等)】选取你印象深刻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

(设计意图:有了具体内容和细节,也需要将文章的布局进行思考。引导方法让孩子少走弯路,让习作能力较弱的孩子敢写想写,让习作能力一般的孩子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很重要。)

五、教学反思

(一)抓住生活中的体验,有话可说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老师,习作可谓是难事、大事。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说得出,写得好的过程中需要策略。而适时地抓住生活中的事写,就能减轻孩子习作的负担,让他有话可说,通过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样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单元习作、随文练笔、周记中。如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军训体验活动,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少年军校参加体验,这样的第一次一定印象深刻,把它写下来一定是一篇精彩的周记。如班级中的一次午餐,有同学忘记带饭盒了,同学把自己的饭盒借给他,就是一篇不错的小练笔。比如单元一习作《一次辩论赛》就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辩论活动,将其变成习作。抓住身边的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习作就能有话说。

(二)分层指导,力求进步

面对有一定独立构思能力的孩子,要鼓励其创新。在小范围竞争,让习作能力强的孩子每次习作都赛一赛。

面对中等水平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是比较容易跟风,但是他们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在要求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同时,可借鉴式阅读《优秀学生作文选 》,这些文章与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接近,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模仿。

面对怕写习作的孩子则需要给他一点压力、一点信心,让他知道在本次习作中该达成什么样的任务,并实施督促。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让其套用,时间久了,习作的概念也会慢慢形成。

(三)激发阅读兴趣,集中阅读,多方引导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习作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浸润在书海中,对于语言的表达一定会与日俱增。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学校提供给我们的书籍,有孩子自己带来的书,我们会在阅读课中让学生好好地静下心来看看书,让自己充实。而集中阅读一本书,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则会很好地激发兴趣,梳理思路,以后借鉴。学习就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定能促成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效生活 第12篇

1.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1 运用实验的优势

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教学控制平台, 教学控制平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 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控制台, 教师就能够直接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 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还能够通过教师机来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种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形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1.2 具体操作

例如, 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时, 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向学生讲解几何图形的画法, 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操作, 掌握几何图形的画法, 并进行思考。随后, 教师可题目发送到学生机中, 并对学生的现场操作考察, 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 在遇到困难时就能够及时的通过电子系统进行提问, 教师及时的给予学生帮助。当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通过现场操作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踊跃的参与到日常教学中, 且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现高效教学。

2.从实际出发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

2.1 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才能够集中精神, 发散思维, 假如在紧张沉闷的环境下学习,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分散,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来说较为重要。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才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选择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气氛, 例如游戏以及合作学习等,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 且能够再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长此以往, 学生便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中的表现也会更加活跃。

2.2 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活动结束后, 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的运用知识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且教育部也指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实际生活, 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充分的体会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此外, 还需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行评价, 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考试取得的分数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学生能不能熟练的将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联系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中, 可提出问题, 邻居杨叔叔想用24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如此便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数学知识, 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3.创立探究学习情景能够使学生喜爱数学

3.1 改变自我定位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者, 在创设高效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面对很多问题, 主要教师能够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一切以学生为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加教学培训, 改变自我定位, 就能够有效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3.2 创建探究情景

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通常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的规律, 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 运用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 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教师还应当与学生进行沟通, 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并按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而判断课堂是不是高效的标准就是看经过教育后, 学生是否有进步, 是否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数学属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 探究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此外, 由于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教师开展探究活动时应当先观察学生的实际水平, 有针对性的创设探究性情景。例如在讲解到“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特征”时, 教师可与学生的角色调换,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学生随便说数字, 由老师判断该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 如此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最终解决问题, 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并深刻的记忆这些知识。

4.结语

上一篇:企业经营与劳动就业下一篇:男子篮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