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民族文化范文

2024-06-20

优秀民族文化范文(精选12篇)

优秀民族文化 第1篇

当前,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在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和碰撞中, 部分媒体、学者、民众及大学生存在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虚无”和排斥思想, 可谓“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泛滥。而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的缺失及其对民族文化的不认同, 会肆虐地冲击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取向与判断。若对此听之任之, 则国家堪忧, 民族堪忧。

一、厘清高等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如果说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物 , 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的就是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则是综合二者的全面发展目标。其终极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所用的, 全面发展的, 人格健全的人才。所以, 高等教育是综合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等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

“没有民族的, 就没有世界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世界的文化与文明, 是由不同种族文化与文明共同构建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应当传承与弘扬其自身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所以, 高等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其实, 发端于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孔子、孟子的我国传统教育是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课程的, 所谓“六艺”的教育模式。因其基于“礼乐兴邦”的理念, 所以“礼”、“乐”教育居于“六艺”之首。《孝经》里孔子曾经说到“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传统教育中, “礼教”近似于现今的“思政教育”和德育;“乐教”类似于现今的美育教育。所谓美育, 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不通一艺莫谈艺, 时间、实践是真凭” (美学家朱光潜语) 。艺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启迪人们内心的“艺术通感”。有了“艺术通感”的领悟, 人们就会在多个领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 艺术教育在美育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是行使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性质及意义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嗟哦抒胸禁”等方式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陶冶人的情操, 美化人的心灵。与其他教育相比, 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磨炼。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本身的教育, 在于培养和塑造美的人格。它承担着实施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责任, 主要社会功能是培养能够传承人类文明的人才。若是高屋建瓴地审视艺术教育, 其价值还在于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自豪感, 继而促进人类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象征, 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凝聚了华夏各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 成为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我们民族的发展、复兴, 必然包含着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 它将为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高校艺术教育在此项任务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全面培养教育中艺术教育要传递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规范, 思想观念, 在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保持我们民族的独立性凸显中华民族精神, 高校艺术教育超越了单纯的文化知识和技艺传授的局限, 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强国之梦的重任。

三、建立地域民族民间艺术课程体系

由56个民族共同形成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戏剧、舞蹈等等都闪烁着民族文化智慧的光芒, 加之56个民族各自具有其文化特性, 造就民族民间文化的绚丽多彩, 这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总合, 是中华文化之瑰宝。综观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受“知识中心”观的影响, 仍然注重“主流”文化的传教, 过于注重艺术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 忽略了艺术深层次, 认识美的事物和判断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认识、研究和挖掘。我们知道教育由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等要素组成, 内容决定了形式。内容影响结果, 内容也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为当今的艺术教育应密切关注, 了解所在区域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积极建立区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作为培养艺术专业高等人才和对全校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主要办学机构, 应该十分注重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活动中, 力求当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由此, 笔者有如下思考:

其一、将区域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融入艺术课堂教学之中。大张旗鼓地开设区域民族民间艺术类的课程:《中国民族音乐史 / 美术史》《中国民族民间风格建筑》, 《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史》以及《中外著名音乐 / 美术作品赏析》特别是区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极为重要。如在四川的高校中, 针对所在区域与民族的特征、特性, 将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艺术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如将川剧、四川曲艺、花灯、羌族、彝族、藏族等民族歌舞以及南坪民歌等等一并纳入, 拓宽各专业大学生的视野, 促进大学生了解不同民族艺术的风格特点, 进而认识到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成因及形式特征, 使学生认识、理解和尊重民族间的文化、习俗差异, 同时, 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巩固民族认同意识;启迪学生自觉担当起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其二、以音乐教学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注重技术技巧的传授, 而且将优秀民族文化音乐文化的实质、核心以及不同特征等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自古以来中国的民间文化尊重自然, 热爱生命, 祈求和平和谐, 兼容并包, 美善相乐。高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坚守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精髓, 因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音乐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其三、如果说学校课程教学是关在校园内“闭门造车”的话, 那么将学校教育有机地与社会文化生活相结合, 则是非常明智的“出门试辙”——“时间、实践是真凭”。传承需“固本溯源”。在学校教学中, 课堂教学固然是一个方面, 而深入民间考察, 采风, 记录, 保存及分析民族民间艺术的沿革, 了解各个区域民族的生活方式, 生活态度及观念, 情感取向, 价值观, 思想观等等民俗的“田间作业”更是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与社会生活与实践相结合, 则更为生动。

四、刍议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方法

(一) 吸收:不断地学习继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自信, 热爱的态度, 通过各种形式 ; 理论, 教材的学习研究、“走出去”到田间, 陋巷收集, 记录, 整理第一手资料, 感受民族民间文化产生的环境, 历史、.“请进来”将民间大师、艺人请进课堂, 传授民族民间文化。

(二) 培养“艺术创新能力”:艺术沟通审美法则与科学规律, 赋予人更敏锐的直觉, 丰富人的想象力, 充分利用艺术这一特有的属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改编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征的作品, 创造别于传统文化的新文化, 使之符合当代人精神需要, 真正让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世代相传,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优秀作品将流传万世, 影响深远, 如广西的《刘三姐》、云南的《阿诗玛》、《五朵金花》、新疆的《冰山上的来客》、空军政治部的根据四川地方音乐, 戏曲创作的歌剧《江姐》、湖北的歌剧《洪湖赤卫队》等作品, 几十年后带给人的心灵震憾如同之初。特别是“梁祝文化”通过音乐, 舞蹈, 戏曲, 器乐, 电影, 美术等艺术形式深入人心, 在中国, 在国外“梁祝文化”的渗透力, 辐射力, 感染力已超过作品本身。传承是基础, 创新是生命。

(三) 扬弃:“人文求善, 艺术求美, 科学求真”高校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了解“美”的历史, “美”的发展, 以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掌握“美”的判断标准, 对经济信息全球化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击, 碰撞中, 学会坚守本土优秀民族文化价值, 凸现民族精神, 学会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学会对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历史, 文化, 价值, 审美进行分析, 去其糟, 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此为扬弃。

(四) 实践:进一步发挥音乐的功能, 特别是社会功能, 加强艺术实践, 加强校园艺术社团建设,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 坚持丰富多彩, 多元共生的理念, 将各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引进校园, 使其影响学生的审美观, 价值观、人生观。特别是在当前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风行, 很大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情况下, 显得尤其重要。要主动通过优秀的音乐来占领这一部分阵地, 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 正确的审美观, 文明的言行。

(五) 科学研究:, 在高校建立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基地, 鼓励教师的科学研究, 以科学的态度, 新颖的手法和工具, 研究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特性与它生活的形态, 方式, 文化背景, 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的发展,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 带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消退与衰退, 如何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使之能得以传承传播, 是高校的责任。

(六) 加强艺术选修课程建设: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 而培养人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学阶段缺乏音乐修养, 大学如果不补一补, 那么对他一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对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音乐、美术的欣赏对人的成长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更加重视大学生艺术类选修课的建设, 提高艺术素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选修一至二门艺术类课程。鼓励学生勤于学习, 勤于思考,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与国家, 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发展高度。指出“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 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重要职能之一, 提高到了与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同样重要的地位。他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要培养“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之源, 它承载历史的流变, 记录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 是民族灵魂与精神的显现,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生产力。高校艺术教育要特别关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努力为社会培养能挑重任的, 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美育观念的更新,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高校艺术教育所承担的实施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功能日趋显著。它是传承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高等学校培养“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这一责任的任重道远。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必须承担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立足本土民间文化优势, 构建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研究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是当今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水琴.国学知识一本全[Z].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

[2]贺志朴, 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3]滕守尧.艺术与创作—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99.

[4]田建国, 文化与创新.大学的重要使命[M].人民日报, 2011.

[5]李立国, 文化自塑与文化自信—我国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使命[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年 (3) .

[6]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第2篇

弘扬民族精神

热点扫描一 传承优秀文化 加强文化交流

材料一: 2015年7月4日(当地时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成功,表明“土司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权威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材料二: 2015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省泉州市开幕。本届亚艺节以“情系亚洲、逐梦海丝”为主题,设置了6个板块数十项活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余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名代表参会。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实现亚洲人民的幸福梦插上翅膀。

材料三:2015年 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李克强在贺信中勉励与会代表们携手并进,打造好、利用好文化论坛平台,坦诚对话、开拓创新。促进各国优秀文化互学互鉴、交相辉映,让世代友好的种子在各国民众心中生根发芽,为深化16+1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会议要求加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挖掘双方文化贸易发展潜力,扩大文化贸易规模,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考点链接一 传承优秀文化 加强文化交流

1.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有利于使中华文化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有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

⑤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中华文化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①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③凡是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可以借鉴、吸收。

3.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如何做文化交往的友好使者?

①保护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己文化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②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长。③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与长处。

④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外来文化,又要宣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的举办说明了什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等。

③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将作出更大的贡献,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

④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对外交往水平全面提升。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有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5.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活动的开展,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中国和亚欧国家的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向亚欧内陆甚至欧洲地区的开放。(2)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向亚欧国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亚欧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3)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促进各国文化相互学习与交流合作,推动各国文化多样性发展。(4)有利于促使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等。

6.针对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举办,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1)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2)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凡是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借鉴和吸收。

材料二相关设问

7.我国为什么注重文化遗产的申遗保护工作?

(1)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遏止破坏文化遗产的非法行为。(2)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3)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8.为进一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1)国家: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②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公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社会:全社会要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对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性,批评和谴责肆意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3)青少年:①学习和了解文化保护的相关知识,积极宣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②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文化保护意识,自觉担起保护文化的责任;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如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自觉保护文物,不随手乱写乱画、污损文物等.热点扫描二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为文字摘录:

★摘录一: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摘录二: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摘录三: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 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这是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秋风轻拂着他们满头的白发,秋阳辉映着他们胸前的勋章。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的掌声,潮水般汹涌……

材料三:2015年9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5年中小学开学有关工作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俞伟跃向大家介绍道: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使广大学生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并时刻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对广大青少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考点链接二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1.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醒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维护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2.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②参加升国旗仪式时严肃庄重,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④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繁荣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⑤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⑥做好本职工作,不说破坏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3.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悼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2)警醒人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3)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4)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别是什么?(1)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2)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习近平主席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说明了什么? ①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任何非正义行为都必然遭到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同谴责和一致反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抗战老战士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7.首设老兵方列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表彰老兵对抗日战争所作的巨大贡献;②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激发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④激励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8.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④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捍卫主权、保家卫国的壮志;

⑤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⑥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在学习了“开学第一课”后,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这一主题?

①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③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10.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抗战精神?

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③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④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危害祖国利益和尊严的言行作斗争。

热点扫描三 替考入刑与诚信建设

材料一: 2015年7月7日,江西省教育厅通报了“6.7”南昌高考替考舞弊案调查结果。通报称,此次替考案件已基本调查清楚,目前共处理各类人员42人。对7名被替考考生,根据教育部第33号令有关规定,作出其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同时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决定,违规事实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处理结果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并向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通报。材料二:2015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的情况,并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新解释于7月21日正式施行。根据新解释,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考点链接三 替考入刑与诚信建设

1.为什么要倡导诚实守信,抨击不诚信行为?(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2)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4)倡导诚实守信,抨击不诚信行为是和谐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构建诚信社会,各方面应该怎样做?

(1)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诚信惩戒机制。

(2)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治各种不诚信行为,让不诚信者得不偿失。(3)社会: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学校: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诚信做人。

(5)家庭:父母及长辈要加强对晚辈的诚信教育,以身作则,做晚辈的诚信榜样。

(6)青少年:恪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对事负责,真诚待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勇于同各种不讲诚信的行为作斗争等。3.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惩戒老赖,倡导诚实守信有何必要性?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2)不诚信行为影响社会公正,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妨碍社会文明进步。

(3)倡导诚实守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4)倡导诚实守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5)倡导诚实守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4.对考试作弊行为加快立法步伐,对老赖实施惩戒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

(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

5.针对解决考试作弊、老赖频现问题,请你提几条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运用法律和正义制度的力量制约不诚信行为;建立完善诚信体系,加强诚信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杜绝不诚信行为。

(2)个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严格自律,讲信用、重承诺。

中考预测 本专题主要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探究题等形式进行命题,涉及多个知识点且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在复习中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责任、心理道德品质、诚信等内容,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模范人物评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和“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等热点信息,进一步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拟训练

1.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出访美国,颇具“中国风”的装扮尽显典雅、隆重,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材料表明 A.民族精神是对民族文化的提炼

B.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C.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D.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

2.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下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 ④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3.2015年7月2日,“龙脉相传 青春中华——全国台联2015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正式开营。以“龙脉相传 青春中华”为主题的夏令营旨在()①为台湾广大青年提供认识大陆、拓宽视野的机会 ②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加强两岸青年同胞的沟通与交流 ④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2015年7月13日人民日报“点赞中国”栏目以《激流中那最后一刻》为题目,刊发了生前任新疆昭苏县公安局喀夏加尔真派出所副所长邬建杰,为救援被困大水中的群众的羊群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32岁生命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防范 B、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5.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召开。全国道德模范山东再增2人,房泽秋、朱彦夫当选,另外还有8人获得本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6.2015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某市中小学校相继开展了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纪念活动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对此,你认为

A.错误,参加纪念活动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B.错误,参加纪念活动主要是让我们了解我国抗日的成就 C.正确,我们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D.正确,我们还小,是否参加纪念活动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7.2015年8月24日,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全面阐释了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为此,我们应坚持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制度

②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民族团结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民族团结、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8.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截止2015年9月25日,全球共有134个国家建立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学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传播中华文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关于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是

A.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来源:学§科§网Z§X§X§K] C.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D.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9.2015年9月3日,我国政府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抗战阅兵式。为顺利完成本次阅兵任务,参阅部队在日常训练中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以 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A.爱国主义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爱好和平10.2015年8月24日,四川省达州曾扶老人被讹的三名男孩获某网站的“搀扶老人委屈奖”,奖金5000元。假摔、碰瓷、索赔……长期以来,扶人被讹的新闻频见各大报端,“扶与不扶”俨然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纠结”。“扶人委屈奖”的社会价值表现在 ①以奖励表彰的方式来实现社会道德的自我救赎

②倡导扶助行为的正确性与不容置疑性,加大对假摔现象的惩罚力度

③体现救死扶伤不仅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追求,也是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④还三名孩子一个清白与公道,勉励孩子今后继续做好事、行善事 A.①③ 8.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说:“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了我灵感”,“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B.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C.古代文献和传统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D.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2.教育部正探索建设涵盖学业、学术、经济、就业等内容的学生诚信档案,作为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 A.诚信的核心是善

B.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C.诚信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D.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 13、2015年8月27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强调要在2015年秋季利用新生教育、入学教育的契机,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2015年9月4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在大中小学校组织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2)学习了《开学第一课》后,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3)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秉承先烈遗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4、材料:2015年9月6日人民网新疆频道讯: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合力引导广场舞健康开展。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为广场舞活动创造良好条件。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盘活现有场地存量等多种方式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要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广场舞的认识。

(2)请你就引导广场舞健康开展向当地政府提三条建设性意见。

(3)参与广场舞活动,你会怎么做?

15、阅读下列故事,按要求回答问题:

(1)莫言的三个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

(2)“油条哥”的行为保障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他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5 BCCCD 6—10 ABAAA 11—12 DB

13、(1)①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④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奋发图强、捍卫主权、保家卫国的壮志;⑤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⑥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①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②树立忧患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③树立开放的胸怀和全球意识,积极了解、关心时事等。

14(1)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在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广场舞活动场地和设施结构性欠缺、噪声扰民,引发了不少矛盾,不利于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发展。对其引导、扶持和加强管理很有必要。

(2)①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既要方便群众参与,又要注意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②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制定人性化、针对性强的广场舞活动准则或文明公约;③因势利导,鼓励群众自我管理,摒弃不文明行为等。

(3)①遵法守纪,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②选择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其他居民生活的场地;③不选择功率太大的音响,减少噪音污染;④广泛接受活动周边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尽力减少活动的副作用等。

15(1)故事一:挫折总是难免的,我们要乐观面对挫折;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故事二: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或者回答,不必为自己的生理特点而烦恼,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或回答,学会欣赏“自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故事三:与人相处,要学会宽容,要有包容之心。

跨文化教育中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 第3篇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 文化

置身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已成定局,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流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世界,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为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为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文化发展沿着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轨迹前进。世界各国越来越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下,跨国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将会空前增加。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利于真正融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体系,较快地学习、掌握和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2001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跨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文献。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等方式强化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受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化习俗等。但是,只有目的语文化比较受到重视。中国和国际外语教学的主流研究还大多停留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分析上,很少考虑其中的文化优势问题。任何跨文化交流都是发生在双方(尤其是心理)平等的基础上,无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既不利于语言对比与文化对比研究,也不利于树立文化平等的意识。只有对本国文化有了充分的认知,并不断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方可更全面了解他国的文化,进而拓展自己的跨文化心理空间。作为双向的跨文化传播与获取知识过程,英语教学既要重视目的语文化,更要重视本国文化。实践证明,语言与文化教学结合得越密切,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越深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越强。

跨文化,意为参与者不仅是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其发展而发展。在跨文化的交往中,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了解、和睦共处,只有充分了解双方文化的内核,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行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跨文化教育重点提出了要求,强调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跨文化知识传播,以及开放、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培养,是跨文化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对我国而言,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如何学习和面对外来文化,还应考虑如何参照、借鉴外来文化来丰富和提升本土文化。更系统地研究基于中国的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可或缺。

跨文化教育与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及其对于交际的影响;2.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3.跨文化接触及场合;4.语言及文化,双语教育及翻译问题;5.特殊的文化模式及其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6.非语言交际;7.内圈和外圈的组成以及民族中心主义;8.文化体克和文化适应;9.民族、种族和亚文化;10.对不同种族、民族和国家的成见;11.融合理论。

在国际交往中,熟悉某种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一种语言亦即学习一种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敦促现代的英语教学应加快从早期的纯语言技能教育,向思想和文化教育的转变。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旨在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既要重视语言内部的形成与结构,更要重视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跨文化教育。要把语言基本知识放在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传授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差异方面的比较,注意词语的文化内涵、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的异同是了解中西思维的差异在文化及语言中的体现的有效途径。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自觉培养一种文化洞察力,既是实施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也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讲,交际能力是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一种尺度。

发达国家文化和价值观洪流挟风带雨,滋生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中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怀疑与自卑情结,造成本土文化的身份与认同危机。面对网络时代的文化渗透,要保持文化的封闭状态是不可能的。跨文化教育应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平等的对话、交流的资格和权力。

跨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向,有助于我们学习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理性地看待中国高等文化和教育,既考虑具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又考虑中国本土性的问题。将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相交融,必将极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

[2]胡文仲.跨文化教育在美国[J].外语研究,1994,(1).

[3]史贵全,徐炳亭.跨文化教育一迎接国际经济竞争挑战不容忽视的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95,(3).

传播优秀企业文化建构先进城市文化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 文化、城市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概念梳理

文化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首次对文化进行了定义, 他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 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随后的100多年, 学者们进行了不断完善和补充, 形成了庞大的文化学体系, 对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较为公认的看法: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文化学研究的基础上, 城市文化和企业文化研究也蓬勃兴起。所谓城市文化, 就是指一个城市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形象、特殊的精神, 是城市居民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指出: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 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与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它是自然的产物, 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帕克提出的“人类属性的产物”, 实际上就是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徐恽在分析了传统的文化概念后, 提出了现代城市文化概念:是一种以市民性为其核心, 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为其结构底蕴, 以成熟的市场交换为其生存法则, 并以一套与之相应的组织制度和人文观念为其社会体系和价值系统的现代文化形态。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由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美国掀起了对日本管理的研究热潮, 企业文化研究由此诞生。威廉·大内提出, “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 企业文化能够表明企业的风格, 如激进、保守、迅猛等, 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黎永泰认为,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以全体员工为中心, 以培育具有管理功能的、系统的、完善的, 具有适应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 以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经营理念为目标, 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法”。4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一种价值观念, 一种集体无意识。

梳理三者概念, 城市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构成体系, 与文化的根本属性都在于一种超文本的集体价值理念, 是集体精神、价值、意志长期积淀的产物, 是集体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体现, 这些共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共同规律, 二者可有机结合, 整合发展。

2. 城市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联系

现代城市文化以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市场经济理念为基础。徐晖认为, 城市化作为一种催生新的生活方式、人格心理、机制观念, 以及人文系统等新的精神文化机制的媒介, 其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城市化过程中, 文化作为内隐的理念系统,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精神架构, 与社会文化传统联系密切。传统农业社会, 家族本位主义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很强的农业文化色彩。现代工业社会, 企业的生产是广义的生产, 不仅是物质产品的生产, 还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现代城市文化以市民性为核心, 以工业化、市场化为理念依托, 以成熟的市场交换为生存法则。这些正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产物, 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人员、广告等各种手段, 向社会传递现代企业文化理念, 对城市文化发生直接的作用。

城市文化构建需要优秀企业文化。十六大以来, 加快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化水平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心。经过长期艰苦努力, 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调查表明, 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的程度和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发达省市。中西部为了克服城市化起步晚、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带来的滞后效应, 采取了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 采取鼓励措施等多种办法加快城市化进程, 但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在于, 地方政府只重视了外在物质浅层次的城市化, 而忽视了内在价值观念深层次的城市化。关于城市化, 《世界城市》将其定义为:“都市化是一个过程, 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其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 并在都市中从事非农业工作。其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 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在当前的研究和实践中, 我们集中于如何实现乡村的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如何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人口, 而忽视了乡村人口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本质上, 城市化就是用现代工业文明改进传统的农业文明, 用市场经济开放进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取代乡村落后守成的小农意识。如果不能解决乡村人口的思维观念问题, 即使建立了外在的市场环境, 组建了形式上的现代企业, 设立了类似“公司+农户”的市场机制, 也只能是浅层次的、表面的市场化, 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城市化。政府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 成立企业, 修建工厂;另一方面贷款筹资, 改造城市, 新建房屋。表面上农村变成了城市, 农民变成了市民。但是这些外在力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自然经济意识, 他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仍然遵循原有的方式, 这就注定城市化会走向一个尴尬境地。因此, 必须通过构建先进的城市文化, 将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主体性、理性意识渗透到人们内心, 去改变落后的农耕文化意识, 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自觉依照先进的市场机制采取行动。企业作为社会最大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制造者, 必然是城市文化构建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传播优秀企业文化构建先进城市文化

1. 企业主动传播文化, 推动城市文化转变

企业这一现代生产组织形式, 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历史赋予了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文化使命。企业有责任将自身的先进文化向社会广泛传播推广, 用现代化的科学价值观去塑造城市和谐的文化面貌。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企业, 首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构建先进城市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主动进行企业文化传播。由于城市竞争激烈, 市场日趋饱和, 许多企业将目标转移到二三级市场, 积极开拓农村这片潜在的无限资源。但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输出, 而忽视了文化输出。企业应该主动进行企业文化传播, 用优秀的价值观去塑造先进的城市文化, 改变人们保守的小农观念, 学会市场化的思维方式, 由“准市民”变为“市民”, 走上商品化道路, 在实现城市化的同时, 也为企业培育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这无疑是一种双赢行为。如四川三旭公司, 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公司“人和”的核心理念。公司在生产经营中, 处处从“人和”理念出发, 创新现代经营模式, 改变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 建立“协会+公司+农户”模式, 由公司独担风险, 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公司坚持向农户灌输“人和”思想以及现代经营理念, 以活动宣传为主导, 以经济奖惩为杠杆, 确保农户不仅接受理解公司的先进文化, 而且在行动中遵循落实先进文化, 积极转变为“市场人”, 加快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2. 企业多形式传播文化,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优秀企业文化要发挥对先进城市文化的塑造作用, 企业就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传播。城市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凝聚过程。人们要改变原有的小农文化意识, 形成新的先进市场价值观念, 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面对新的市场理念和行为模式, 人们要完成从认识接受, 到行为模仿, 到行为同化, 再到真正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 进而形成行为习惯, 演变为集体无意识, 成为优良的城市文化传统, 这更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因此, 企业必须坚持长期多形式、多渠道传播企业文化, 结合城市实际, 灵活采用各种方式推广宣贯优秀企业文化, 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体系, 利用各种渠道, 不断给予人们强烈而持久的思维冲击, 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推动先进城市文化的构建。

3. 党政引导整合企业文化传播, 加快城市文化构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传播活动, 推动先进城市文化建设。比如德阳市委、市政府就成功举办了大规模的“德阳企业文化成果展”, 由市委宣传部和国资委, 组织40余家成功的国有和民营企业, 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企业文化展。这些成功企业以图片、文字、实物等为载体, 将自身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等向社会进行了充分展示。展览期间共有20余万人参观浏览, 除市民外, 许多德阳市周边的农民也问讯自发赶来参观学习, 这些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震动,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事实表明, 展览对德阳城市文化, 以及周边城市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按照十七大的部署, 党和政府还要大力弘扬企业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积极构建和谐先进的城市文化。

4. 社会营造文化氛围, 扩大城市文化影响

传播优秀企业文化, 构建先进城市文化, 不仅是企业、政府的责任, 社会各界公众也有义务参与。先进企业文化要真正发挥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作用, 就必须从企业客体文化转变为城市主体文化, 社会文化氛围是能否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通过全社会的主动参与传播, 在城市形成强烈的、持续的先进文化场, 借助浓厚文化氛围的感染、塑造功能, 利用氛围中的文化力去影响、指令城市化范围内的人们, 促使他们产生与先进文化趋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达到优秀文化理念的内化, 转变为城市客体文化, 构建先进城市文化, 最终实现城市化的顺利完成。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 不断提高公众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 积极参与企业的文化传播活动, 大力支持党政部门宣传优秀企业文化的相关政策行为,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加快先进城市文化的塑造。

城市化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构建先进城市文化, 用先进市场价值观念重塑人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是确保城市化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 可以有效促进先进城市文化的构建。企业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作者, 担负着重大的文化使命, 在经营中应该主动进行多形式的文化传播。只有企业、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 才能有效传播优秀企业文化, 积极构建先进城市文化, 快速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 第78页

[2]帕克: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 1987年, 第2页

[3]徐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0年第3期, 第83、90页

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演讲 第5篇

大家好!

伟大的民族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薪火相传。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精神,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风貌,培育出了红色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等。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一部伟大的诗史,那么红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 篇章。红色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恢宏深邃的精神文化意义。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对红色精神的美学性质进行研究和理论建设,彰显其美学价值。

红色精神属于社会美类型。美不是艺术的专利,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是美的存在形式。社会美离不开社会的审美标准,承载着人类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对人的行为评价,必然会涉及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真善美的关系是美学理论的重要问题。真是客体尺度,肯定了人对真理的追求。善是主体功利性的尺度,即真理为我所用;美是主体内在的尺度,它体现着主体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这是人类至善至美的社会理想。它并非唯美空想,而是具体的、科学的,具有真的价值。如果没有将真理付诸实践的行为和勇气,真理无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种善的追求,体现着真的价值。还需指出,善不但具有价值尺度含义,也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道德尺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样追求崇高的道德,“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即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红色精神之美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容的,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实践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新中国的诞生,彰显了理想的胜利,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价值,这其中即有合规律性的真、合目的性的善,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美的规律。

红色精神的审美范畴是崇高。美学上以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等界定审美范畴。崇高美集中体现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内在联系,许多美学家都致力于美与道德关系的研究。有的学者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概括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开拓创新的无畏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尊重群众的人本意识,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这都具有积极肯定的社会意义。红色精神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他们能够超越生活的平庸、狭隘的私利,甚至能够超越生死而为信仰献身。在这里,牺牲不是毁灭,而是通往永恒的崇高方式,是英雄的自由意志,有强烈的主体合目的性,更充满了实现自由意志的胜利和欢愉,使人生价值得以彰显。这就是崇高对优美在形式上的突破。红色精神肯定和张扬了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道德感、使命感,而这正是崇高美的特征。

红色精神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崇高审美往往必须经历“痛感”,审美主体在对象中直观自身,随之在震惊、觉醒中唤起主体内在力量或人类的本质力量,从而将自己提高到对象的高度。这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人类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种解放使主体获得自由,产生美感。红色精神则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唤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对自身进行道德审视和理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人的道德的培养和重建。

语文教学中如何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第6篇

一、诵读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这就是所谓的“底子”。现今的人文教育常常提及的“一辈子”的概念,也许正是先人在有意无意间落实了的教学原则。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一辈子有用。

我们可以把黑板的一角开辟为“古诗词天地”,周一到周四每天早读让学生背一首。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加上古读词朗朗上口,一首古诗一般不到五分钟学生就会背了,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我也只需要用一两句稍加点拨就足矣。到了周五早读时,我再把这周出现的四首诗词让学生回忆、复习、巩固、检查,借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这样每周四首,每月十六首,只需不到一学年的时间,学生便可把《古诗文诵读》整本书上的近一百二十首诗词全部背诵出来。

另外,在學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注意开展一些活动来促进学生记忆古诗词。如开展“赛诗会”、“我是一个小诗人”等活动。当学生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又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诗句是描写山的,哪些是描写水的;哪些是描绘春景的,哪些是描绘秋色的;哪些是写花草的,哪些是写树木的,哪些是写动物的……学生在整理诗句的过程中,既回忆复习了诗句,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熟记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成的短句。每个成语基本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催人奋进,或讴歌人生,或警世诫告,或发人深省,或洞窥事理,或指点迷津等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理解中记住成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荡起学生思维的创新火花。

课内熟记成语。小学课本中每一个练习题中都有“熟记成语”一栏,这些成语大多两个一组,安排合理,或意义相近,或结构相同,或意思相反,或有所关联。我总是让学生把这些成语记熟,要他们了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做到真正地掌握。除此之外,对于每一篇课文中的成语,我也不放过,同样要求学生把它们掌握好。

课外摘录成语。课外阅读中,学生常常接触到不少成语,我让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要求他们能理解这此成语的大概含义,能运用好这些成语。为了加强学生的积累,在课外活动中,为了配合学生摘录、积累成语,我也开展了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

生活中留心成语。只要处处留心,记住成语就不难。除了课本、课外阅读中有成语外,广播、电影、电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也数不胜数。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积月累,那么他们成语仓库里的成语就越来越多了。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留心记忆成语,懂得怎样运用成语。

三、搜集春联对联

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采,民间文化更是五彩缤纷。我接到一个新班后,第一个寒假里,总会有一道特殊的作业:每人至少搜集5副春联。到开学后,我总能惊喜地发现学生对这项作业的热情非常高,有的搜集了一二十副春联。于是,我便在班队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交流。可按字数来,有两字的,三字的……十几个字的;按贴的地点来分,有贴在正门的、旁门的,有贴在厨房的、灶边的,有百货商店贴的、五金商店贴的;按内容讲,有赞扬美德的,有歌颂领袖伟人的,有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还有以商品名开头的……这样归类后,学生对春联有了新鲜感,没想到小小的春联中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觉得有收获,不少学生主动地去读背春联。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了语言、记忆了语言、积累了语言。我班的一名学生还利用此事写了篇名叫《小小春联》的作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除了搜集、整理春联这项活动外,我还让学生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顺口溜、歇后语、俗语以及过年过时的传统习俗,适当搜集,加强积累,以便运用。

课程标准中强调:“母语的学习时间不限,空间不限,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熟记成语、搜集春联对联等方法,了解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也正是很好地执行了这一观点。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第7篇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鲜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二) 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用一种文化, 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的方向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 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也就很难在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有了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 就能对企业整体和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 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价值观念, 使得每一个企业成员的言行和思想都能够符合公司所确定的标准, 不仅过程自然, 而且由此形成的竞争力也能持久。如日本松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原因是它有七种精神: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戴德。松下的这种精神, 给每一个松下成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全球第一大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亚洲人力资源部副总裁谭少熙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它通过向员工宣传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而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这些价值观影响着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信念, 促使他们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又如, 华为公司用文化来洗脑, 以华为文化为企业的灵魂, 以华为文化为导向。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最自信的企业最自信的是改造人的力量, 用一种思想聚集一群人迈向一个目标。这个思想就是灵魂, 目标就是导向。”

3、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是企业文化功能中最重要的核心功能, 是指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激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在员工行为中持久地发挥作用, 避免了传统激励方法引起的企业各种行为短期化和非集体主义的恶果, 使企业行为趋向合理。

4、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是没有固定的条文来进行约束,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是企业内部上下员工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准绳。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 强调尊重每一个人, 相信每一个人, 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 而不是单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识为尺度。

5、辐射功能。

它为外界传递企业的精神风貌、经营状况、管理风格、服务态度、产品竞争力等信息, 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 反过来又对社会产生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 (简称HRM)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目标,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利用和保持方面进行的管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 主要表现在:

(一) 两者的结合点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 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主张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作为管理的核心。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不断获取人力资源。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 强调以人为本。

(二)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手段。

企业文化的特征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它不可能脱离企业的正式制度而自发形成。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种可以脱离物质条件而独立存在的纯粹精神, 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或精神鼓励, 它是一种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为基础, 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人际关系氛围。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其精神激励等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更为务实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贯彻企业文化。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要运用好造就人才的“七种武器”, 即重才、育才、聚才、掘才、引才、用才、留才, 把造就人才真正当作关系到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首先, 要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人力资源招聘的准则结合起来;其次, 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当中;最后,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企业的人际沟通机制相结合, 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推广与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 企业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作为当今新型的管理文化,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企业文化能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使命认同感, 使员工与企业步调一致, 追求一致, 目标一致。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追求的理想目标。

(四) 人力资源管理传承和表现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选拔和聘用、培训、考评、晋升等无不刻上企业文化的烙印。在企业中,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主体, 是企业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人的管理上下工夫, 只要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就会贯穿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去, 由其进行传承具体的企业文化的思想和内容, 而且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在管理层更换或在企业人员调整后, 继续传承正确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和持续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企业应该着力于建设一整套与自己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三、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才能使员工理解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一)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企业在制定每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时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 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 他们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 更需要被尊重和公平对待, 能够参与决策, 促进全体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从而实现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希望。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就是要求企业对员工个人发展权利的尊重。企业要关心员工, 认识到员工的重要性, 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使员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 像为自己工作一样为企业工作。比如, 日本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 一个员工长期在一个公司里工作, 不可能从事一种工作或一种工种, 往往要经过多次工作调换。为了员工能适应多种工作的需要, 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通过在整个工作中职务轮换的方法, 促使员工得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 并且不断得以提升, 从而扩展员工们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

(二) 加强企业精神的培养, 注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民主、奉献的企业精神。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是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企业精神对企业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鼓舞士气。企业精神的塑造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确认阶段、倡导阶段和深化阶段。三个阶段密切关联, 层层递进。通过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招聘中、培训中、考评中、晋升中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 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 在招聘中进行企业文化的引导, 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导向性传播。

企业在招聘和挑选员工时就应当注意执行符合企业价值观为标准的招聘政策, “道不同不相为谋”, 企业要通过有目的的公关活动和广告宣传, 让潜在员工了解企业文化, 特别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 基本的原则和宗旨, 从而吸引那些认同企业价值观念的应聘者。企业要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分析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倾向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否一致。现实中很多招聘失败不是因为员工技术、技能或经验不足, 而是他们和企业的文化不相适应。只有当个人和企业文化相融合, 个人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相契合时, 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四) 通过培训灌输企业文化。

培训是向员工传播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指导员工的道德和行为, 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培训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不仅是技术和专业层面, 更要加强精神层面, 体现人文关怀, 更加贴近员工的需求, 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文化。对于新招的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培训, 帮助新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对现有员工, 也应定期加强他们对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以不断深化员工对新的企业价值观的理解, 强化对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的认识。IBM这个蓝色巨人能够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它有着极其出色的员工培训。IBM新员工在培训中, 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发生激烈的碰撞, 对企业会有鲜明强烈的感受和印象, 不仅会使新的员工加快对企业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会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素, 保持企业组织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

(五) 企业文化要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

将员工是否遵守体现企业文化的原则和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评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意愿和态度, 因此客观、公正的考评制度对一个组织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考评, 表扬奖励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员工, 鞭策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的员工, 并引导其向着企业文化所认同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员工是否遵守企业原则和价值观的考评, 可以督促员工用正确的方式去获得业绩, 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利益。

摘要: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将引起社会剧烈的变革, 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单单是硬性指标的竞争, 更在于软实力的竞争, 特别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 它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过程中, 能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并能正确处理企业、员工、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管理知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

[2]白莉.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北京: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优秀民族文化 第8篇

葫芦丝, 我国云南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 其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 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每次听到葫芦丝吹奏的音乐, 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月光下凤尾竹的斑驳剪影, 大山里傣家姑娘跳孔雀舞的媚人身姿。但谁也不曾想到, 离云南千里之外的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校的千余名师生也能用葫芦丝演奏出动人的旋律。

渝北区龙兴中心校始建于1825 年, 与中国近代教育史一同成长的它, 见证了北洋、民国、新中国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教育模式。由于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地域优势, 赋予学校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校秉承着“中和平正和谐共生”管理理念, 笃信“视每一位学生为人才”的办学宗旨;依托当地文化特色, 广大学生和教师一道通过编、写、唱、绘、演等形式传承和延伸古镇龙文化, 撑开弘扬素质教育之帆, 为打造龙文化现代特色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数千年的艺术、宗教、民俗教育潜移默化渗透于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如今, 龙兴中心校有800多名学生, 人人都会吹奏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周末走到村子里, 听到悠扬的葫芦丝声, 就知道孩子们练到‘家’了。这时, 我会觉得, 我们老师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全面发展, 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能学到一门高雅的艺术, “孩子在学校读书六年, 我们得为孩子着想一辈子。”

多年来, 龙兴中心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 强化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学习和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重庆市教委“体育、艺术2+2”活动的深入开展, 加快了龙兴中心校创建素质教育金品牌的步伐, 更提高了学生素质, 激发了学生热情, 激活了校园生活。本学期开学之初, 为推进器乐进课堂, 我校将葫芦丝艺术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小小葫芦丝, 轻柔细腻、圆润质朴, 不仅奏响了天籁乐音, 更奏响了龙兴中心校的素质教育金品牌。

自从2013年9月以来, 龙兴中心校坚持以“人人喜欢葫芦丝, 人人会吹葫芦丝”为目标, 并将葫芦丝教学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 以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去年启动特色教育葫芦丝课程以来, 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校800多名学生和70余名教师, 人人都能奏出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开出了一朵朵娇嫩的小花。

链接

优秀民族文化 第9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省教育厅决定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报刊社共同举办云南省首届“古滇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大赛。一、活动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组织单位1.主办单位:云南省教育厅2.承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报刊社三、征文对象全省小学教师四、征文内容及要求1.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 以教育部《完善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 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围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 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做好教育工作, 以达到真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 2.征文体裁不限 (理论文章、短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可) , 题目自拟。3.本次征文大赛的参赛作品, 必须为参加选手原创, 不得抄袭, 不得侵犯他人著作隐私权等, 因此类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由参赛者自行承担。五、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6年3月3 1日六、投稿方式请将稿件以WORD文档发至邮箱ynjy2014@126xom。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等。七、征文评选及使用1.由大赛组委会专家组统一评审, 评出^二、奖及优秀奖若, 发放获奖证书和奖品。2.优秀作品除在《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上选登外, 还将推荐至人民教育出版社下属刊或其他中央级期刊发表。

用优秀文化锻造“星海”品牌 第10篇

星海文化的特色

星海钢琴集团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较高的文化自觉, 初步建立了企业标识和文化理念系统。2003年, 为了树立星海在21世纪的新形象, 增强凝聚力, 星海钢琴集团公司启动了新一轮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层面明确提出, 要塑造“优秀、独特的星海钢琴集团企业文化”, 成立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和党群工作部, 开展了企业标识和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的提升设计和落地工作, 开始有目标、有组织的系统建设。经过群策群力, 不断修改, 集团公司确立了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发展观等理念, 形成了更加顺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星海集团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企业的年度工作目标, 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2010年星海集团紧扣“十二五”发展战略, 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总方向、总目标、实施步骤, 进一步系统、规范、详细地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规划。

星海公司党委把发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作为一项长期工作, 并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特色、不同工作不断地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理念, 以此推动企业全面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中, 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把握。

首先, 星海集团产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满。产品品质、特色、式样、品牌、包装、售后服务等方面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信任感, 使星海产品从形象、声誉方面都彰显出独有的个性和特色。

其次, 星海集团的行为文化源自企业经营管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中不断提炼的“星海精神”。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的动态体现, 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缩影。

其三, 星海集团的制度文化从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不断地发展、变化和完善。它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企业文化不断进步的表现。

其四, 星海集团的精神文化是受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LO G O、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价值观念和企业风貌等, 这些在2003年编制的《星海理念行为手册》中都可以看到。

现行的星海理念识别系统包括:

企业目标:以精品理念、精致服务、精细管理的“三精”战略, 倡导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建设创新的“五新”思想, 争创国际名牌, 进入世界五强。简称“三精五新”。

企业使命:星海乐器——伴您步入美好人生。

企业精神: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企业哲学: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企业理念: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

企业价值观:诚信为本, 求真务实。

星海文化与经营管理相融合

星海集团公司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 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的专题讲座、全体管理人员的辅导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升中高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对中、高层技术管理干部展开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培训, 提高了全员的创新能力;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 建构“品牌战略和质量是根本的生产观”, 牢固树立“星海乐器——伴您步入美好人生”的企业使命;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和开展技术练兵、技术竞赛, 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与锻炼, 努力为年轻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企业目前已建立起一支以技师为核心、高级技工为主体、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充足的技术工人队伍;一支精通技术、作风顽强、勇于攻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德才兼备、富有改革创新意识、认真负责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星海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星海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讲求潜心致力于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和一种能够让人的生活变得更有品味、更舒适的“品质生活”。努力使品牌与文化结合, 打造品牌永恒的生命力和卓越的文化品质。经过多年的发展, 集团公司知名度不断提高, 已成为我国乐器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和领导品牌。

星海钢琴是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它的形象以精致、优雅、品味、舒适、时尚、愉悦、健康、个性为特征。其实, 星海钢琴最初就不是一味地埋头于乐器的设计制造, 而是潜心致力于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和一种能够让人的生活变得更有品味、更舒适的“品质生活”。星海几代人通过自身的努力, 延续和演绎着带有中国人文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品质精神”, 借星海品质、星海工艺、星海服务的“星海组合”, 尽情渲染着高档、气质、品味、优雅的“星海品质”。

在多年的文化建设过程中, “星海”已经深刻地感悟到, 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量, 把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与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汇集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职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着, 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离不开这个集体, 愿意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几十年来, 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 星海集团公司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社会效益屡创佳绩, 不断获得各种荣誉。“星海”之所以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除了把握机遇, 抓住市场, 超越自我以外, 还得益于创建了以“星海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智力支持、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的推动下, 星海公司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业绩。

提升了企业形象和行业地位。几十年来, 通过“星海”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使企业上下焕然一新, 不仅树立了全新的企业形象, 而且还改变员工的精神风貌, 赢得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3年, 星海牌钢琴摘取了“中国名牌”的桂冠, 2006年星海牌钢琴再次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同年, “星海”商标被确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星海”商标成为了“中华老字号”的一员, 由此巩固了星海作为一流钢琴品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 凭借“应用酯类溶剂”技术、新型击弦机替代材料的研发等领先技术奠定了技术先驱企业的地位。

提高了员工素质。几十年来, 通过“星海”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使广大员工进一步转变了思想观念, 强化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安全意识等, 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 增强了努力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自觉性, 提高了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增强了企业实力。几十年来, 通过“星海”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近10倍;钢琴产量从年产几千台增至年产五万台;企业资产总额达到7亿元人民币, 自2003年以来, “星海”连续被确认为全国大型工业企业。

以文化建设促人才交替。人才问题始终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 星海集团公司在人才文化建设上敢动“三个真格”:一是在解放思想上动真格, 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二是在业绩考核上动真格, 创业动力得到激发;三是在竞争选拔上动真格, 干部队伍得到优化。2013年8月, 星海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薪酬改革工作。通过此次薪酬改革要达到人员精干、薪酬合理、成本可控和业务增强的目的。进一步加强激励功能, 创建员工晋升通道, 理顺内部竞争秩序, 制度公开, 考核细化透明, 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让员工分享改革的利益, 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星海”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有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和途径,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 星海集团公司连续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十连贯”、北京市先进基层党委、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北京市质量效益型企业、北京国有知名企业、北京企业100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乐器行业强势企业、中国轻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守信企业、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全国文明单位、北京知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称号。

推动了企业制度创新。通过“星海”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逐步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了有序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 把企业文化的基本思想和建设成果及时融入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 推动了收入分配、劳动人事、经营管理等制度的创新。

优秀民族文化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疆少数民族;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67-02

新疆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特殊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民间文俗丰富多彩,新疆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但是,作为一种亚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正如阿尔蒙德所言,“有些亚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性,人们对此是难以漠然置之的,尤其是涉及语言、阶级、宗教和等级长期分裂的情况时……政治亚文化的差别给任何一个政权都带来许多问题……”[1]当下,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也成为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助推力量。因此,如何有效地传承、汲取和发挥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兼容并蓄,相互交融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多种族、多部落都在新疆繁衍生息。“在新疆大地,古代居民的种族特色是很不一致的,不仅存在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的差异;而且,即使同为白种人或黄种人,其中也存在不同支系、地区的特色”[2]。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层次多元、中华一体的文化格局。一方面,在新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性格心理和禁忌传统,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成为彼此区别的重要标志。在历史长河中,印度文化、波斯文化、中原文化、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化、古希腊及罗马文化都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交汇碰撞。另一方面,新疆“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生活格局,使得各民族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和丰富的民族交往形式,各民族以开放的心态相互学习、广采博纳,形成相互交融的民族关系,并参与到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新疆封闭的绿洲与外部世界连在一起,成为世界上几大文明发源地文化的交汇处。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新疆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许多国家的文化,包括世界上几个文化发源地的文化,都在这里汇流,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新疆。尽管有许多古代民族,今天已经不再存在,然而他们留下的文化痕迹一直到今天还到处可见。”“谈及中国文化融合,最为显赫的当属新疆,四大文明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这四大文明体系)唯一回流的地方就是西域,几千年以来,它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成了全人类文化的结晶”[3]。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多方位、多层面、开放的文化体系中,因而呈现出开放性的鲜明特质。所以说。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具有特色鲜明的差异性,也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二)宗教性与民族性交织

据统计,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者(亦称穆斯林)约有11.8亿左右,占世界总人口的19.7%。我国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及部分汉族约四千万人信仰伊斯兰教,遍布全国各地[4]。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新疆现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10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人口达1 130多万。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不仅深深影响着每一个穆斯林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而且深深影响着穆斯林群众的社会生活[5]。审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宗教性已经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伊斯兰文化已深深融入新疆众多少数民族同胞的传统文化中,伊斯兰教的一些宗教禁忌、规范、礼仪,在漫长的传教过程中,已逐渐融入信教各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伊斯兰教教义逐渐成为信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宗教信仰的虔诚强化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审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考虑宗教的因素,这是其宗教性所决定的。

审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民族性成为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世代沿袭、传承至今,往往与民族的发展兴衰紧密相伴,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新疆各民族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并在本民族文化的框架内对外来文化进行修正、改造,使之与本民族的文化协调统一,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获得了本民族的高度认同,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成为族群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范式和价值体系,更是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的凝结,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基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地缘上,新疆与中亚、西亚等国毗邻,历史原因造成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跨境生存的现实状态,使得在某些地区,文化、宗教层面的特性与比邻国家存在许多共性或相似性,境内外的“三股势力”和“东突”分子常常打着极端民族主义或者极端宗教的旗号歪曲历史,宣传极端主义思想,蒙骗新疆各族群众,企图从事分裂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因此,在新疆大力弘扬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在思想上发挥正本清源、弘正抑邪的作用,而且使得新疆各族群众能够明辨是非、和谐相处,推动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深化民族交往的重要前提

文化是民族间差异性最集中的体现[6]。独具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特性。“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本民族的人自身不能敬畏,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就会失去自身的文化之根”[7]。各民族在其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中培养了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这种源自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使得本民族的全体成员结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为该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内在力量。历史证明,由民族整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力、民族个体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以及个体成员对民族的向心力交汇而成的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文化的差异性成为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必要,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在客观上吸引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不同语言、风俗、宗教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三)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促进新疆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推动力量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不是一座静止的山.而是一条流动的河,需要发展,需要交流,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加以弘扬”[7]。新疆各少数民族不仅继承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禁忌心理,保留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内核,而且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不断地吸收异质文化。新疆少数民族对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尊重、接纳、借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是民族间的认同,各民族在相互吸纳、包容的过程中增进了平等、团结、互信、互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因此,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应当甄别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并赋予其时代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建立起新疆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民族关系。

三、展望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8]。既为新疆的文化建设确立了目标,也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出了要求。在新疆,积极传承和发挥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一是必须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立足各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新疆本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出发,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二是应当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使用和保护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和保护他们保持或变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三是应当增进新疆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相互间的族际交流,消除因历史原因、交流不畅等原因造成的隔阂、偏见,增强新疆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和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四是要积极引导各民族群众正确对待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增进各民族群众彼此间的亲切感,真正使各民族团结在一起,促进新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5,35—36.

[2]何星亮.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

[3]季羡林.新疆与比较文学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1981.

[4]丁明仁.伊斯兰文化在中国[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0-144.

[5]秦惠彬.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290-298.

[6]李大钊.史学要论.史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5.

[7]周和平.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期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J].中华文化,2004,(6).

优秀民族文化 第12篇

五、为行业实现中国梦潜心服务, 是行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是协会的分支机构, 是协会的工作平台, 通过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更好地体现协会为企业服务, 为学生文具行业实现中国梦潜心服务。

25年前, 上海、天津、北京三家国内主要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企业, 为了开展行业协作, 共同发展我国塑料文具盒事业, 携手赶超国际水平, 在上海自发筹建自己的行业组织——全国文具盒行业协作组。1988年9月9日, 获轻工业部行业管理指导司批准, 这是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的前身。至今, 专业委员会经过五次换届, 三次名称变更。

25年来, 在协会领导下,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不断探索行业工作新思路、创新服务理念。紧紧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会员参与行业工作的积极性, 努力把专业委员会办成企业家之家。把潜心为行业实现中国梦潜心服务, 视为行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1、加强行业自律, 增强行业凝聚力

根据行业组织的特性和实际, 坚持倡导行业自律, 规范行业活动。为了规范行业活动,

使专业委员会活动制度化、长效化;为维护会员利益, 加强企业团结, 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发挥积极作用。先后建立九项规章制度、倡议书, 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在执行在中加强协调, 增强行业凝聚力: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专用文具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

《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议》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专用文具专业委员会行业规章》 (《行规》)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学生专用文具专业委员会<行业产品联合销售规章>》

《首期<中国文具连锁经营研讨会>倡议书》

《创自主品牌, 维护知识产权公约》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专用文具专业委员会企业诚心经营自律守则》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倡议书》

《开展绿色学生文具行动倡议书》

2、加强标准化管理, 规范行业生产经营

行业坚持实施行业标准化管理, 先后制修订19项学生文具行业标准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GB21027-2007) , 管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标准化工作对于规范行业经营和健康发展, 发挥积极作用。

3、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

⑴在年会上交流经验

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成立以来已经召开24次年会。年会审议一年来的工作, 商议、决定行业发展规划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秘书处根据各单位的特点, 从各个不同角度, 组织企业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⑵《学生文具通讯》及时提供信息

《学生文具通讯》是专委会的内部刊物, 2002年1月4日创刊, 已出版121期。《学生文具通讯》由专委会秘书处编辑, 其宗旨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宣传行业、宣传品牌、宣传产品。主要反映行业发展情况;会员单位实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创新等各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 改变行业劳动密集型;通过创新塑造自主品牌;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反映各类展会、市场信息。并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出版专刊。

电子版《学生文具通讯》时效性强, 及时反映行业信息, 排版新颖、色彩漂亮。反映本行业活动, 从中可以获取一定量的行业发展经验和市场信息。会议单位积极支持、纷纷关心这朵宣传行业的“小花”, 给予热情的浇灌和呵护, 提供稿件和报料。有的打印每期《学生文具通讯》发给公司各部门, 交流行业信息。有的在申报项目时, 将有报道他们单位内容的《学生文具通讯》作为报告附件。为了加强宣传行业, 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学生文具行业, 每期《学生文具通讯》用电子邮件, 发送300份左右给协会、政府有关部门、会员单位和部分内外贸经销商。

⑶总结经验, 出版专著, 交流经验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创新服务理念, 潜心为会员服务的方法之一, 是坚持调查总结, 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 促进行业发展。笔者深入企业调研, 总结各单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 先后出版《应对》、《转型》和《创新》三本书。对于行业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学生文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对行业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历年来, 已经在相关报刊、网络上发表346篇文章。

⑷召开专题研讨会, 探讨行业发展思路

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 举办多种内容的专题会议, 邀请行业骨干企业参加, 共同研讨、交流。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将研讨会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思路整理成文, 通过《学生文具通讯》等报刊、网站供企业参考。历年来, 行业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以及会员的需要, 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

1991年12月08日, 在浙江萧山召开文具盒行业新产品研讨会。

1992年09月27日, 在江苏无锡召开文具盒行业产品联销研讨会。

1992年05月10日, 在四川成都召开行业产品联合销售 (联销) 研讨会。

2004年07月13日, 在上海召开“学生用品行业知识产权座谈会”。

2004年12月15日, 在广东中山召开“学生用品行业应对市场研讨会”。

2005年06月04日, 在福建福州召开“学生用品行业创建和谐环境研讨会”。

2005年09月02日, 在浙江宁海召开“学生用品行业新产品开发研讨会”。

2006年01月09日, 在江苏太仓召开“首届中国文具连锁经营研讨会”。

2006年09月16日, 在福建福州召开“学生用品行业“中国创造”品牌研讨会”。

2009年01月16日, 在宁海召开“中国学生文具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研讨会”。

2011年03月01日, 在宁海召开《学生文具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座谈会》。

2012年08月21日, 在广州召开《学生文具行业实施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座谈会》。

中国梦, 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伟大传承, 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升华。

每个人都有梦想, 你的梦, 我的梦, 构筑成中国梦。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 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 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兽医站管理下一篇:陕西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