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2024-07-06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精选12篇)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1篇

一、“化学反应速率”主题下的衔接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 本文选择的高中教科书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下简称“人教版”) 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下简称“鲁科版”) 。两版教科书在必修阶段内容的选材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都侧重于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初步建立。

人教版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在正文中选择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一些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得出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象规律, 从而总结出其一般规律, 讲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 同时又在其引言部分介绍了有关碰撞理论的内容。鲁科版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在正文中选择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一些简单计算,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了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从而得出了速率方程, 总结出一般规律;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讲解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催化剂影响反应的活化能, 从而得出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 在活动栏目中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可知, 两版教科书在选修阶段内容的选材上虽然大致相同, 但在编排的逻辑思路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鲁科版教科书以速率常数为核心选择教科书内容, 通过速率方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结合探究实验从定量角度解释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一般规律;人教版教科书则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进而定性的给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因此, 前者的教材编写思路更侧重于演绎, 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归纳。

在教科书内容的编排方面, 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 (必修) 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引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 具体说来, 教科书通过“联想·质疑”栏目创设“催化剂为什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为什么通常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的问题情境, 同时结合美丽的焰火、金属的腐蚀等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并通过活动探究中的实验现象,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因条件改变而发生改变的概念。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4) 在承接必修模块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 引入了速率常数这一核心概念, 使学生对反应速率的认识由定性上升为定量。具体说来, 教科书通过“联想·质疑”栏目创设“为什么化学反应会有快有慢?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条件的改变是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问题情境, 进而提供盐酸与镁条的几组不同的实验数据, 在阅读和计算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尝试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进行建立。再通过“交流·研讨”栏目创设“观察、分析双氧水与碘化氢在不同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的问题情境, 引伸到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化学反应速率”主题下的教学衔接建议

首先, 要注重知识的继承与衔接, 准确把握各阶段知识的深广度。在必修模块中, 学生只需从定性的角度建立“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从实验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在选修模块中, 化学反应速率的内涵得到了发展,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定量描述, 对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到大学无机化学阶段, 将涉及相关的定量计算。教材的逐级衔接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具有整体意识, 熟悉高中必修、选修模块乃至大学化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准确理解和把握各个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搭建良好的知识梯度。

其次,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教师在高中化学不同模块的教学中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在教学实施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将新知识与过去所学知识以及后期出现的知识进行总结性、导向性和预见性的教学处理, 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能从事物的整体上去思考, 从而使问题的解决简单化, 为知识的延伸铺平道路。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概念微观且抽象, 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 可以适当引入类比的方法。如, 可以将“活化能”相当于考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不同 (不同的化学反应其活化能也不相同) , 录取分数线越低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小) , 被录取的学生越多 (活化分子的总数越多) 。通过使用与宏观社会现象相近的类比,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还可以将讲授法、探究法、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对概念、理论、结论进行分析研究, 从不同角度质疑,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2篇

齐河实验中学李永春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对于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是 很重要的。今年我任高一的历史教学工作,在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首先应当对高一新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是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有人称他们为“新新人类”或“读不懂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并存,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同在;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共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封闭也在这个群体身上矛盾地统一着。他们的个性和表现欲异常强烈。一方面要求师长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给自己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又习以为常地继续着被呵护的“快乐宝贝”生涯,从而使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能同步,独立人格的形成受到阻碍。在初中特别是初三,由于升学的压力,进行了长时间的超负荷的,甚至是违背了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艰苦的学习。更使他们对人生产生了冷漠、扭曲的心理和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情绪。近年发生在中学生中的迷恋网吧、离家出走等问题和大学生中的用硫酸泼熊猫事件、马家爵事件,折射出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针对以上分析,在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上衔接的对策是:

探索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衔接 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衔接

面对我国当下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加强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实现教育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逐步的意识到了存在于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衔接中的问题,这也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材配套问题

由于国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制订上缺乏系统性的缺陷,在笔者经过了大量研究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之后又发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出版社成套出版的初、高中教材。就拿北京市某初、高中所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在笔者进行了大量搜集之后发现,在初、高中年级中,每个年级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都有其不同的出版社,大部分是出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以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在这六年的课程学习当中,就存在六个不同出版社发行的六本课程教材。暂且不说地域之间的差别会导致在撰写教材时的课程文化差别,就拿因人而异最简单的来说,不同出版社的不同撰写人,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不同也会体现在教材中的差异性。每个教材出版社都有其自己的出版体系、出版理念,因此像我国目前还没有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信息技术成套的教材来说,这是造成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材知识衔接问题

(一)初、高中教材衔接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材在初中的课程目标是出于学生刚接触到信息技术的考虑,因此为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理论与简单技能基本操作的学习,在慢慢由易向难的过程中与高中教材接轨。而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教材则应该更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减少理论知识的重复,完成与初中教材的完美衔接。

(二)初、高中教材衔接的内容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多是以理论知识的出现,鼓励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并且以主题式情境学习代替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到像office软件的基本应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降低知识难点,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则再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比如说熟练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绘制表格等等,将技能应用于实践,高中教材主要注重的就是实践操作,因此在这个阶段操作的内容可以相对增加难度,完成内容上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高中技术信息教材的衔接却没有达到这种完美的程度。通过笔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初、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重叠率非常高。这种结果在实际的课程当中就造成了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如何面对教材知识重叠的问题。由于初、高中老师都只对自己的教学领域熟悉,而不熟悉上一年级或者下一年级所学习的知识,因此在技术信息的课程中,往往会按照教材重复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二来,学生往往面对老师教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会觉得学习变的枯燥起来,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利用上机的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现象非常常见。

三、缺少教材与教材之间的研究

上文中也提到了,由于各个教材的出版社的不同,导致了在教材的内容上也存在着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对于信息技术教材方面提出诸多要求都会对教材的内容、教育方法的体现以及在教材衔接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显然,初中、高中的教材全部从零开始的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与教学的要求。在初中教材当中出现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不要再次出现在高中教材当中,因此,在各个出版社拟定教材的时候,除了要参考国家相关规定之外,还要加强各个出版社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果说无法完成统一出版社出版成套教材的建设,那么加强出版社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教材之间的差异,使教材与教材之间实现有效的衔接。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就是由于课程标准的系统性缺失,导致了在初、高中教材之间引起衔接的问题,由于衔接的问题又引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内容的重复教学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又浪费了学习的资源等问题。因此,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衔接问题上,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及时解决出现的情况,教材的源头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促进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如何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衔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9).

[2]陈霞.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有关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的探讨 第4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在机遇与挑战中稳步发展, 我国在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也同时增多。英语作为各国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通用的语言, 其重要性更加突出。英语作为中学生的基础课程, 其重要性对学生的成绩, 对学生的升学及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 初中与高中分离的办学体制使得初、高中英语教师难以进行教学交流, 高中英语教材起点过高, 课堂参与方式上和学习策略的调整,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不适应, 造成了现存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不畅。

二、初高中英语衔接不畅原因分析

人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目的都在试图帮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 选取的教学材料均是生动的富有实际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现代英语,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机会。现行人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能让学生置身在英语语境中领会和使用目标语言而不是停留在母语环境里。

但是, 人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也因学习阶段层次的不同,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 在心态上和学习方法在不能非常顺利的完成转变, 使得高中英语初始教学阶段的任务不能圆满完成。首先, 初中英语教学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偏重于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 因此英语教材都是一些简单的结构或句子, 单词量较少, 课文也较短, 单元结构简单;而高中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因此阅读课文较长, 大量地出现了原文节选和复杂长句, 词汇量大, 单元结构丰富。其次, 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大幅增加, 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对刚进入新环境的高中新生形成了挑战, 特别是来自普通初中的学生, 本来底子相对来说就差点, 要是没有顺利调节过来, 极有可能使学生丧失信心, 厌倦英语学习, 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三、初高中英语教材的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初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和培养重点上的差别致使这两个不同英语学习阶段的合理衔接成为英语教学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是老师教学最准确、最权威的参考, 因此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它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也要考虑到它的阶段性和各阶段之间的衔接性, 确保各个阶段自然过渡, 合理衔接, 保证初高中英语教学的顺畅衔接。

(一) 教材内容的衔接

英语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首要步骤, 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听说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质量, 而学生的语音质量又关系到他的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学好英语语音, 对于拼写单词、认识单词、听说、阅读、写作都有极大的好处。教材编委要在调查了解初中学生语音基础后, 要引导学生从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 系统地复习48个音素, 复习有关单词读音中的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单词的重音、双重音、次重音等规则。高中教材应配套相应的听力教材, 提供练习句子语音、语调、重读、连读的机会, 逐步培养朗读中划分意群, 断句的能力。

其次, 初中的听力练习多半是直接的信息获得式的听力单词填空, 初中毕业生一般都达不到听懂全英语授课的水平;但进入高中后便要求学生理解全句写下来, 有些甚至要求学生重新组织听力材料再回答问题。比如:在同时听到如下英语句子时, 如:“Tom is our former headmaster.”, 初中听力练习则为完全抄写该句子;而高中听力练习则会出现如下选项:“Tom is not our headmaster now.”。以笔者的经验, 大多数高一的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该变化, 认为难度太大。所以高中教材的编制应考虑增强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使之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尽快达到用全英语授课的要求。教材单元结构中可以考虑添加与英语口语有关的活动, 如用英语做值日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朗诵比赛等。

再者, 初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层次的差异导致高中英语要学习比初中更大量的词汇。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把握约1500生词, 200-300个短语识, 其中常用词语200个左右。而进入高中以后, 要求词汇量达到3500-4500。因此, 在词汇的教学衔接中, 人教版教材编制要考虑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比如按读音规则和英语构词法 (指词的转化、派生与合成) ;结合运用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等方法记忆单词;注意词根, 前缀, 后缀等对词义功能的影响等。

单元词汇教学中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首先, 指导学生预习, 独立拼读单词, 初步掌握词的结构。第二步, 听磁带, 模仿、纠正发音。第三步, 利用构词法知识, 进行词汇拓展。如:Slave奴隶→Slavery (n.) 奴隶制;第四步, 用简易的英语解释生词的意思。对于重点单词, 要求学生查词典, 以便准确地理解词义。第五步, 做填空练习, 设定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使用中掌握这些新的词汇。

最后, 英语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经过三年初中英语学习, 学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语法比较多, 有词性, 代词的分类, 句子的成分, 五大基本句型, 句子的种类, 动词的分类和动词的时态,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被动语态, 宾语从句等。但是一般掌握的不够扎实, 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法结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应先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内容, 例如分析词性, 句子成份, 归纳各个时态和被动语态的基本用法。通过对常用句型的反复操练, 如:用:look forward to造句:I look forward to visiting Beijing.He’s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使学生能写出正确的句子, 进而扩展成段, 具备初步写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 教授学生更高层次的语法知识, 如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定语重句, 强调句型等,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在阅读文章是能够做到抓住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用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欣赏浅易的文学作品等。

(二) 教学模式的衔接

初、高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在编写教材时也要加以充分考虑。初中生大多仅满足于表层的认知活动, 而高中生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知识。初中英语教学一般只是读书、练习、做题、考试等, 学生很少通过集体讨论、查找资料一等自主活动获得知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时应着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简单被动的学习方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 特别是自主、探究与协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和实际能力得到发展。具体来说应在每单元中设计一些交际性和创造性都比较强的教学活动, 如角色扮演、调查、讨论、辩论、采访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教版英语教材在编写时要充分考虑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和各阶段之间的衔接性, 确保各个阶段自然过渡, 合理衔接, 保证初高中英语教学的顺畅衔接。

摘要:文章以人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为例, 简单介绍了初中、高中英语教学的异同点, 重点介绍了英语教材编写时应重点考虑初高中学生不同的英语培养目标, 对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教材编写的衔接提出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新教材,初高中英语,合理衔接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础英语新课程英语教材评析—兼评外研社《英语》 (新标准) 初高中英语教材[J], 基础英语教育, 2006 (10) :3-9.

[2]王维.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几点做法[J].天津教育, 2002 (6) :46-48.

[3]陈秀梅.初高中英语衔接之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86-87.

[4]杨忠愿.高中英语新版教材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2008 (9) :234-235.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第5篇

09化教096607501046郑家栋

摘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本文主要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这一论题进行讨论分析。关键词 初中 高中 化学教学 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我在高要实习的时候,就听到很多来听课的化学老师说:现在的高一的化学不好教,很多明明初三已经讲过的基础知识,学生就是不会。到现在就是高三的化学老师怨高二的化学老师没教好,高二的化学老师就怨高一的化学老师没教好,高一的就怨初三的化学老师没教好,初三化学底下没了,没得怨。其实,学生不好教固然有基础太差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出在初高中化学的差异这一问题上。据对上海某区高一化学老师的调查显示:学生中87.6%认为高一化学比初三化学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进度快;35.7%感到学习中常有听得懂、记不住的情况;与高一其他学科相比,认为化学“很难学”的约占12.1%、“较难学”的约占21.0%、“容易学”的约占17.9%。教师中几乎100%认为,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例如物质的性质)习惯了依赖记忆背诵,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太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化学的差异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原因调整初高中化学的教学来改善学生这一状况就显得很重要了。那如何调整呢?下面我们便针对这一原因来进行分析:

二、分析与思考

仔细研究高、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部分不同类型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上述问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引起的必然结果。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差异较大

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起始年段,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化学教学处于启蒙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怀着对化学的喜爱步入新的科学殿堂。因此,初三化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学内容大多形象、生动。学生从模仿、记忆开始渐渐入门,较易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年段的化学进入了系统学习,学习内容涉足化学学科的核心领域,凸显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特征,理论性增强,综合性提高。从高一开始,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容量就大为增加,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学生不仅需要有对化学科学持续的兴趣,而且需要提高学习能力,逐步把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习要求也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就必然会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知识靠逐步积累,学习能力需循序渐进提升。如果高、初中年段化学教学没有依据其不同的特点做合理的调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学与教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

2.初中阶段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依赖过大的现象

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1﹞

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等。有不少理解型知识点,也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来理解掌握的。如:燃料、材料、食盐、金属的活动顺序等知识点。初三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进行学习。由此造成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课程编排中,初、高中的化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但是在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跨了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后不久,就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据观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2)高中阶段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3)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3.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应有的学习能力不强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进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化学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形形色色的实验现象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奥秘,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本应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可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我们看到,现在有太多的学生把化学仅仅看做是一门“必须学”的课程,把学习化学作为是应付升中考试。这除了与我国当前整个教育现状有关,也与当前化学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初三学生虽然初学化学,但是学习不满10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师生双方心理压力大,无形的弦绷得很紧,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情绪,以致教学中急功近利倾向比较严重。于是新授课时间被大大压缩,本就不多的学生实验更为减少,不少演示实验被课件所替代,复习课时数大大增加,仔细讲、反复练成了实际存在的主要教学模式。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成了忙碌的初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久而久之,十分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能力不强。

4.高一教师往往容易拔高教学要求,忽视初、高中的衔接

刚踏入高中大门的高一学生,学习压力不大,虽然思想活跃,但是比较松懈,原有学习习惯的惯性很大。高一任课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送完高三学生的教师,从工作心理来看,他们需要“喘口气”;从工作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了高三密度大、节奏快的课堂教学,习惯了面对知识基础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高三学生,最熟悉的是应试能力的培养。高考的内容和要求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很容易带入高一的教学活动中,自然拔高教学要求。如果疏忽了对自己教学对象的研究,就容易形成教与学之间的反差。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知道,高一的教学无疑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学的创新乃是关键的关键。我们采取研究领先、实践为本,强化交流,促进反思等手段,以用好高一化学新教材为抓手,采取四项对策,架好高、初中化学学习的桥梁。

三、对策与实践

1、要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

理念的更新离不开学习和研究,解决来自课堂实践真问题的研究始终对广大教师充满着吸引力,为此,我们把研究的起点放在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上。要做好初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初高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与初高中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

全体高一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读高一教材,明确高一学段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细读初中教材,对比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学特点、教材特色的区别和联系,寻找高一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2﹞的瓶颈所在。在对文本进行研读的同时,采用座谈会、谈心等方式,积极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及水平、知识技能储备、学习化学的情感以及学习困难所在等等。以教研组或区域小组的形式定期研读,定期交流。区化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作为核心成员,分组及时对研读成果进行归纳、梳理,提出教学建议。

2、要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教学大纲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教师要在通览初中教材的过程中,研究新课标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在讲授新课以前应该复习并加深的知识点,甚至找不同层次的高一新生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制定自己具体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3、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在高中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关系,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

因此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讲授和衔接等,找到必修一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生长点,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跟学生对比初高中概念的区别,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4]

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5]。

例如关于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一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才是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

4.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进行学习,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由此造成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高中化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高和拓展,这些学习方法已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和创新的要求,所以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①坚持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如: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②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将各专题内、各专题间的各个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联线结网,久而久之,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③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5.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运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在学生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主阵地。如: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下如何紧密联系初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是中学化学教师就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出新教材的特点,也尽量研讨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从初中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叶佩玉.架起初高中化学学习的桥梁新教材的关联分析.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2000

[2] 施寅和.初、高中化学相关知识点教学衔接的初探.北京:理大附中

[3] 王心琦,王晶,李文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7.P30-32.[4] 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衔接;地位;策略

G633.2

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昌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彼此獨立,毫无联系,各自为阵的独立体系。昌都的初中毕业生除部分进入内地西藏高中班继续深造学习外,绝大部分学生分别进入本地四所高中进行高中阶段学习。去内地西藏高中班学习的学生,因其学习基础与内地西藏高中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内地西藏班均采取预科或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然而,在昌都本地就读的学生因受到衔接教材开发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校并未进行预科或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昌都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辅助高中政治教学显得既迫切又重要。

一、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必要性。

经调查,目前区内各中学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编写、知识容量、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打差异。为转变高一新生学习方式,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有必要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1.现行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排上跨度很大,存在无衔接或衔接内容较少的情况。比如高中必须3的文化知识和必须4哲学生活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相关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中没有体现,不存在衔接;再比如:九年级教材中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宗教政策,政党制度等与高中必须1和必需2又有着联系。因此,为方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使新生迅速适应高中教学模式,有必要开发一种整合了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相同知识点的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2.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调整。衔接教材使用将迫使高中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标准,以利于新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使新生迅速从死记硬背的误区走出,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3. 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能为军训期间的学生提供自行学习的读本,舒缓紧张、忙碌的军训,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4.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运用能提高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衔接教材因其知识点在初中曾经接触,学生不但会有熟悉的感觉,也能增强对高中思想政治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昌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现状。

根据查相关阅资料,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和学校都非常重视编写带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特点的衔接教材。经走访成都西藏中学,该校每年从藏区招收的新生在入学后进行预科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均使用该校开发的思想政治衔接教材。昌都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远离内陆,交通、信息、网络等都不发达,社会闭塞,教育相对落后,故昌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三、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定义及其地位。

什么样的教材才是一本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呢?笔者结合众多有关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只要能将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中相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深化,能够尽快改变教法、学法的教材就是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因其侧重点在归纳、整合、深化初高中相同知识点,因此中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只能起到辅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

四、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策略。

1.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一定要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遵循高考大纲,落实中央和区党委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仍然是我国各种课程编写的依据,作为衔接教材毋庸置疑要遵循,否则失去存在基础。在昌都进行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开发也要贯彻和落实好中央、区党委、市委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否则开发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尤其在“三观”教育方面。

2.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要依托藏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只有在衔接教材中大量选取藏族历史、藏族文化等素材,衔接教材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编写中要大量使用学校历史,学校荣誉,学校发展宗旨、理念、目标,学校精神等素材。这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学校了解、认同,增强入读自豪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目标。

4.制定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教师编写衔接教材能力和水平。衔接教材开发需要相应制度和资金保障,这就要求各学校建章立制,确保教师对衔接教材拥有版权,对衔接教材开发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学校也应拨出一定经费对衔接教材进行统一出版。学校也应利用寒暑假选派优秀教师赴内地学校进行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编写衔接教材能力和水平。

5.在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加强初、高中思想政治相同知识点整合与编写。这样便于学生学习,使学生能迅速进入高中生角色,尽快转变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7篇

升入高一的学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把高中数学学好的强烈愿望,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不少同学便普遍感到高一数学是那么抽象和晦涩, 甚至难以听懂。在解题应用时又总是磕磕碰碰, 总不那么得心应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困难期”, 数学成绩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学习信心也逐渐消失了。不到一个学期, 班里就出现了一批学困生, 其中女生较多, 慢慢地成为班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留恋初中时代的辉煌, 埋怨现在老师上课节奏快, 容量大, 一个题目还没有听懂, 老师已讲解下一题了。种种现状究竟怎样产生的呢?据笔者分析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初高中教材内容存在落差

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 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删减和调整, 大幅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 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这样, 初中数学教材就出现了“浅、少、易”的特点。相比较而言, 高中数学具有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思维性强、空间想象力丰富、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明显凸现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

2. 初高中教师教法存在区别

初中教师多数采用“抱着走, 嚼着喂”的教学模式, 常常是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达到熟记题型的程度, 结果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 “重局部、轻整体”的不良倾向, 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扼制学生科学发现意识的形成。高中教师则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 通过创设陷阱、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等方法, 进行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比初中有了较大的飞跃, 但这种飞跃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这样学生听课的思维障碍总会增多, 思维速度跟教师的启发、点拔节奏存在一个时间差, 合拍更是困难。

3. 初高中学生思维存在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长期在同一种环境下观察和思考问题, 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教师那种“一看、二慢、三通过”的教学风格。进入高中后, 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提高, 而死记硬背显然不可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4. 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刚进高一的学生还没有感到高考的压力, 学习还是凭兴趣而学。没有预习的习惯, 上课没有认真地做笔记, 穷于应付作业, 对难题不深入钻研, 就问同学或老师。经不起成绩考差的打击, 课堂上注意力不太集中, 上课听得懂但课后题不会做。作为一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要什么、不喜欢什么等, 然后耐心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让他们主动学习,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体验。

二、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 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 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 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 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 小步子”的指导思想, 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 恰当地进行铺垫, 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 分散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 通过努力, 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一部分的学生近一个学期还没有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而教师如果不顾他们的具体情况, 一味地按照教学计划, 大容量, 高速度去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变化视而不见, 造成的后果就是班里出现了大批学困生。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第二, 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比较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特点,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学习的同时, 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办法多种多样。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 促使学生思索, 使学生思维经常保持活跃状态;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训练可采用题组训练、变式训练、一题多解训练、多题一解训练、纠错训练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品尝解题中的闪光点。

2. 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学生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 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讲话风趣幽默, 妙语连珠, 知识渊博, 有民主作风;希望老师多表扬自己, 最怕老师课堂上侮辱自己。平时希望老师多与自己交流, 哪怕不是学习的问题, 善意的批评都乐意。不喜欢老师上课从头讲到尾, 没有让他们丝毫的思考余地;作业不要太多, 能有自己独立完成的题目;老师讲例题时能有自己思考的时间, 重启发, 不要满堂灌。因此, 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加工新教材, 努力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严密的演绎体系, 我们对新教材必须进行较深的挖掘。具体来说, 对于新课引入, 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 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并予以迁移和转化, 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 即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使学生不感到陌生, 有思考的余地, 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 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 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其次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 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 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 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 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还有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 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明确探究方向, 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我们在使用了高中新教材后, 应该进一步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更加具体地深入研究, 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教师更快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3. 要重视男女生之间在学习数学中的差异表现

男女生之间在学习数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 (1) 在解题中, 男生注重逻辑思维, 空间想象能力好, 但容易丢三落四, 字迹较潦草, 步骤常常不规范;而女生更注重形象思维, 更多依赖老师讲过的例题, 作业往往比较认真仔细, 步骤显得比较严谨。 (2) 试卷与作业的批改, 男生注重结果, 而女生更注重过程及老师的评语;订正试卷与作业的错误时, 男生相当一部分懒于订正, 显得比较随便, 而女生比男生投入更多; (3) 在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养成方面, 男生普遍不如女生。 (4) 在承受压力方面, 男生普遍好于女生, 女生容易放不开, 包袱重等。作为教师应当充分重视, 把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去等待, 否则“弱势群体”不断扩大, 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了解了男女生之间在学习数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们对待班中的“弱势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第一, 多鼓励多表扬,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时常与他们谈心里话, 充分肯定他们能学得好, 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 就要鼓励和表扬,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绝不能随便地批评他们。不但在学习上要多关心, 在生活方面也要多了解、多关怀, 要让教师自己成为他们能信赖的人。第二, 在学习方面要多关心他们, 为他们的数学知识打下结实的基础。如作业、单元测试多给他们面批, 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及时订正。为他们指定学习程序, 引导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有问题不能不懂就问, 要多思考, 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钻研出来的才算真正掌握的知识。每周能抽出时间为他们辅导, 为他们解答疑点、难点。第三,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主动学习。他们会记起初中或小学时的一段辉煌历史, 很想能重现当年。很难想象一个很少有成功体验的学生能会喜欢数学, 我们认为成功不一定在于分数的高低, 而是应该丰富教育评价的体系, 多层次, 多角度去评价他们, 如在测验时可分AB卷, 作业可有选做题等方法。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8篇

一、数学教材衔接问题

初中课程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再加上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 老师更注重打好学生基础.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没有难度, 更容易掌握.例如, 在初中学习中, 有理数混合运算强调最多三步, 学生习惯使用计算器, 笔算、口算、心算能力弱.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 (平方差和完全平方) , 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但就代数式来说, 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方程问题就建立在列代数式的基础上.而因式分解等代数式常用计算方法在高中数学部分、函数等模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否很好地过渡代数式的学习, 对其升入高中的学习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主要在于代数式和函数的衔接上.在初中数学学习中, 学生都是进行实数集内的运算, 对于抽象的概念没有理解能力, 而且代数式和函数的概念规定得十分严格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

1. 代数式教材衔接现状与问题研究

初中的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 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在代数式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学生对于公式法中的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都能较好地掌握, 但对于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只是稍作了解.例如, 乘法公式中: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中学生对这两个公式不熟悉, 其原因主要在于教材、作业没有要求, 考试中也很少遇到.再加上高中的升学压力很大, 学生主要的学习解题都是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的.所以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代数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将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困难

2. 代数式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以往对待代数式教材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是有: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只有坚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课、做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度过衔接阶段.二是教给基本方法, 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与分析、综合和应用是重点所在.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 等等.总之是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 对于代数式教学的衔接方法应该做到:首先教师要研究教材, 抚平教材台阶.注重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和相关习题的探索证明.如代数方程的解法、对数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等等.要做好初中的旧知识和高中新内容的结合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立问题, 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举一反三.

二、函数教材衔接现状和问题研究

函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人形容:若把数学看成一串珍珠项链, 那么这串项链的链子就是函数.由此可见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函数概念又是函数的根本, 函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1. 初、高中函数概念的形式区别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 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 对数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死记硬背对数运算性质, 不容易记而且容易记错, 只有对对数概念深刻理解, 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才能准确掌握对数运算性质.函数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占据核心与主线的重要地位, 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函数教学中初中学习只对函数的基本概念作了一些了解, 但高中时对于基本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反函数、判断、证明、应用函数的三大特征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都有很大要求.

初中函数概念是以运动观点来描述的, 它直观、感性, 贴近生活, 学生易于理解、接受;高中函数概念是以集合观点来描述的, 它抽象、理性, 不贴近生活, 学生不易理解、接受.但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样的, 如何实施两个概念之间的自然过渡是学好函数概念的关键.例如, 人教版初二 (上) 是这样定义函数的:“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如果对于的x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 x叫做自变量.”在这个定义中只提及数值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 并没有说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其次是对x的取值没有说清楚, 按照这个定义是无法解释y=1 (x∈R) 这样一个函数的.

2. 函数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在众多研究函数教学衔接问题的说明上我们认识到在函数部分教学时, 应注重打好基础, 对概念定义等抽象的理念要多向学生讲授, 可以利用配合习题解答或证明等方式来让学生理解.不要堆积太多习题给学生, 要让他们充分吸收函数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函数学习中要注意经典例题的讲解, 通过经典例题, 带动学生举一反三, 摸清摸透知识点.而且通过例题的讲解, 学生也比较好理解函数抽象的概念.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每天布置适量习题, 帮助巩固知识点和加深理解.

通过上述论点, 我认为搞好入学教育, 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关注学生, 多与学生交流, 多鼓励表扬学生,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时间上, 向初中教学延伸, 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适时适当的复习;教学内容上, 适当打破模块之间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优化组合教材内容, 实现教材的过渡衔接,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教学方法上, 创设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类比的办法, 分散难点.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9篇

1. 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较大的改动,而很多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在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高一上学期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更多地注重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地过渡到高中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授新课,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教师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教师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函数奇偶性一节的教学,对于定义的引入,可采用初中代数中代数式赋值计算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引入,然后抽象概括出奇偶函数的特征,这样更切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实际。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教师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对于立体几何知识,应采取“实物—图形—规律”的方法加以揭示。在起始阶段,应确立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重视直观教学,重视画图教学。如在教学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天花板与各面墙的交线、相邻两面墙的交线,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再演示教具模型,画图总结出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抽象出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师应使学生学会画立体几何图,先模仿老师画,接着观察模型画,后不看模型画,能熟练地画出有关图形,这个过程应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空间的概念与模型,这样效果会更好。

2. 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的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在高中数学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3. 最优化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日常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是对于教材我们要合理使用,不能过于依赖教材,在必要的时候应大胆对教材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各班学生情况,对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对于过难的例题和习题作适当的替换或修改,跨学科知识较多的问题的也需要作适当的删减。整体考虑教学内容,对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作适当的调整。同时对教材中感觉不合适的内容及时作出整理和小结,这样可为将来教材的修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新课标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出发点,突出实际背景引入,知识讲解之后给出大量的实际应用题,要求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贯彻这种设计理念,有的内容,如集合的概念、指数函数、函数的基本性质等,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入时给出更加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背景。新增“思考、探究”等模块给学生以探索的空间和方向,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模块教学中,我也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提高教材使用率。我认为某些新课的引入案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年龄不符,过于理想化。如函数概念引入的三个实例,学生理解这三个实例较为困难,需要较多课时。我认为应更换为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并易于理解接受的实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引入的案例数据过于复杂,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不必要的困难,我更换为更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抽象出对数函数的概念。有些实际问题,由于涉及专业知识,我没有使用这些例题或者习题,比如涉及溶液酸碱度、地震等级等问题。必修一第三章中函数模型的应用,由于计算量大,我采用学生课下阅读教材,课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方式处理。

4. 注重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迁移与推广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新授课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教师应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从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第10篇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一、要找准差别, 摸清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1. 要吃透新课标和教材。

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同时要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搞一次摸底测验, 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衔接不太好的地方: (1) 高一教材里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鉴别, 粗盐的提纯、蒸馏等在初中都有介绍但不细致。 (2) 混合物的分离在初中时, 有的老师重点训练了, 但有的老师只是带过, 因此上了高中要注意总结和提高。 (3) 初中的计算要求特别简单, 和以往初中化学相比, 现在只限最基本的计算, 因此, 进入高中时, 在计算方法、能力和技巧上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性的引导。 (4) 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 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化学式量的概念;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关反应。在高中都需要先铺垫。

2. 教材内容设置的差别。

初中教材, 对化学知识的展现是“生活实际——化学——社会实际”的模式。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理解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价值, 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对化学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 对一些原理、定律没有较完整的论证, 知识坡度较小, 直观性较强。相对而言, 高中化学教材较初中知识量剧增, 知识难度加大, 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 注重抽象思维, 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 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 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 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 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则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其特点为:概念抽象, 定理严谨, 逻辑性强。例如高一化学教材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有关概念既抽象, 理论性又较强。化学符号多, 习题类型多, 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体现了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大、起点高”的特点。并由于所学内容多, 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 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3. 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别。

学生思维方式的过渡达不到认知程度提高的要求。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 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 并且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 学习偏重记忆, 对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及能力的迁移方面要求比较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 初中学生习惯了这种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方式。高中阶段, 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 化学实验要求明显提高, 从单一实验仪器连接到实验设计, 从简单定性叙述实验到定量分析实验, 从一般实验问题阐述到设计评价实验。由此带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有较大提高。高中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 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而使其能活学活用。

二、对症下药, 抓好衔接

1. 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应教学生如何学习, 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 但我试验下来发现还是生本理论下的有效教学法效果不错。课前的前置性作业正好可以让学生在总结学习高中内容的同时去联系和回顾初中的知识, 为知识的提高做准备。课堂中利用小组学习和汇报来初步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 再通过教师对新知识的精讲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坚持下来后发现学生喜欢上了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生本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 通过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一题多思, 一题多用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 多层次形成与深化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学科基本结构。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也要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决不能操之过急。

3. 关注心理衔接, 健康平稳过渡。

高一新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特殊阶段, 教师要抓住其学习心理, 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 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 稳定好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常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 增强学生自信心, 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化学反应;化学衔接

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也是以后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和中心点。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老师在讲解中仅就事论事,只是分析化学反应,只让学生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去理解,特别是关于金属和酸、碱、盐一类的题,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达到举一反三,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学生仍然会感觉到非常困难。我们不妨从微观粒子角度让学生去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的深层次原因,不但能解决学生在中考中遇到的有关化学反应的难点问题,还有助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下面通过几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中考题的分析,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认识。

一、多个化学反应是否有先后顺序

如:(2010年江西南昌[1])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摇)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摇

C.滤液中一定有Fe2+?摇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分析此题时,首先学生应该明白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NO3-、Cu2+、Ag+以及水分子等微粒,其中NO3-在化学反应中是旁观者。反应过程实际上是加入的铁粉失去电子转化成Fe2+进入溶液中,由于铁比铜和银活泼,Cu2+和Ag+都可以得到电子变成原子而从溶液中析出变成固体单质,但是铜比银活泼,生成的Cu原子又被Ag+变回Cu2+,所以,Ag+先得到电子完全转化为原子后,Cu2+才能得到电子,反应有先后顺序。结合题中另一个信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出的固体中Fe没有剩余,肯定有Ag,可能有Cu,而且,铁原子已经转化成Fe2+进入溶液中,溶液中只能肯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Fe2+。

又如:(2011年四川南充[2])向列选项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下曲线描述的是( ?摇)

A.甲:Cu、Zn混合粉末;乙:稀盐酸

B.甲: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氯化钡溶液

C.甲: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乙:碳酸钠溶液

?摇D.甲: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此题D答案,混合溶液的盐酸和氯化铜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实质是H+和Cu2+分别与OH-反应生成H2O和Cu(OH)2沉淀,但是,Cu(OH)2沉淀能被H+溶解又变回Cu2+。所以,只有溶液中没有H+时,才会产生Cu(OH)2沉淀,反应有先后顺序。所以D答案与曲线描述相符,而A、B、C都不符合题意。

以上两个例子似乎无任何联系,但是它们涉及到了同一个问题,即多个反应有先后顺序的问题。实际上,有类似原理的中考题还有很多。

二、溶液中离子共存

溶液中物质(或离子)共存的问题在学习时不注意方法,会感觉很困难,但是,如果从微观粒子去分析,“共存”实际上就是离子不会结合在一起生成沉淀、水或气体,问题就变得很简单。

如:(2011年四川广安[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摇)

A.K2SO4?摇Ba(OH)2?摇KCl B.Cu(NO3)2?摇NaCl?摇KNO3

C.Na2CO3?摇KNO3?摇NH4Cl D.MgSO4?摇NaNO3?摇KCl

此类题如果单从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去分析,会感觉比较复杂,如果对每一个选项从阴离子入手去判断阳离子,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给出了“pH=1”的条件,即都含有H+。先由“无色”排除选项B(Cu2+呈蓝色),仔细分析:选项A中SO42-只遇Ba2+产生沉淀,Cl-只遇Ag+产生沉淀,但是OH-遇H+结合生成水;选项C中NO3-全溶于水,Cl-没有遇到Ag+,但CO32-遇到H+会结合生成CO2和水;而选项D中SO42-没有遇到Ba2+,NO3-全溶于水,Cl-没有遇到Ag+。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再如:(2011年广东揭阳[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摇)

A.H+、Cl-、OH-?摇 B.H+、SO42-、CO32-?摇

C.Ba2+、H+、SO42-?摇 D.Cu2+、Na+、NO3-

在平常学习中经过长期训练而对离子结合知识很熟悉的学生,直接可以看出,A中OH-与H+结合生成水,B中CO32-与H+结合生成CO2和水,C中SO42与Ba2+结合生成沉淀,选项D符合题意。

三、物质推断

如:(2011年福建福州中考[5])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三种物质间能在溶液中相互发生反应。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A、B、C的化学式是:A B

C ;②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此题,从“B为纯碱”入手,关注B含有CO32-,A和C中的阳离子必能跟CO32-结合生成气体或沉淀,再注意到A与C可以相互反应,则A和C可以分别是HCl、AgNO3或H2SO4、BaCl2等等。

再如:(2010年上海市中考[6])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摇)

A.FeCl3?摇NaOH?摇HCl?摇H2SO4

B.HCl?摇KNO3?摇Na2CO3?摇Na2SO4

C.AgNO3?摇HCl?摇NaCl?摇HNO3

D.BaCl2?摇Na2SO4?摇Na2CO3?摇HCl

此类题难度较大,仅利用物质间的反应,很难分析清楚。但是,如果由阴离子去找阳离子连线,将能结合的离子连起来,很容易就能看出能否鉴别出来。请看右图对选项D的分析可以看出,四种物质各有物征:BaCl2产生两个沉淀,Na2SO4产生一个沉淀,Na2CO3产生一个沉淀和一个气体,HCl产生一个气体,选项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也可以如此分析(选项A可以从颜色入手),都不符合。

明显看出,有关酸、碱、盐的推断题本来很难,但是,在平常学习和练习中形成了离子反应的思维方式,从离子入手分析,就变得简单多了。

四、物质除杂

除杂类题目几乎在每一套中考题中都可见到,综合性较强,也有一定难度。

如:(2011年四川雅安中考[7])以下选项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摇)

A.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摇B.NaCl溶液(Na2CO3):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CO气体(CO2气体):通过灼热的Fe2O3?摇

D.H2SO4溶液(HCl):加入AgNO3溶液,过滤

分析此题:选项A中杂质为HCl气体,溶于水变成H+和Cl-,NaOH溶液提供的OH-与H+结合生成水,促进HCl气体吸收,而H2难溶于水,再通过有吸水性的浓硫酸除掉少量水分子,得到纯净的氢分子;选项B中所含的杂质实际上是CO32-,加入的稀硫酸提供H+可与CO32-结合转化成H2O和CO2,但引入了新杂质SO42-,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就可以;选项C中灼热的Fe2O3让CO分子得氧变成了CO2分子,不合理;选项D中加入AgNO3溶液提供的Ag+能将杂质Cl-沉淀,但是,Ag+遇量多的SO42-也会产生硫酸银微溶沉淀,同时还引入了杂质NO3-。所以,只有选项A合理。

以上仅列举四个方面供参考,在中考中呈现的相關问题还有很多,如证明无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证明加入试剂足量或过量、溶液质量变化、元素(原子团)守恒等等,此处不一一枚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新课教学到练习讲解,都从微粒角度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反应,尽量深入分析练习中遇到的有关化学反应的难点问题。经过长期由简到难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中考和竞赛中表现非常突出,进入高中后,也表现出了超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2010年江西南昌中考化学卷.

[2]2011年四川南充中考化学卷.

[3]2011年四川广安中考化学卷.

[4]2011年广东揭阳中考化学卷.

[5]2011年福建福州中考化学卷.

[6]2010年上海市中考化学卷.

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 第12篇

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 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 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从高一新教材看化学科中许多章节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所需知识除新学知识外, 不少来自初中, 有一些重点问题所需知识由于中考不作要求, 有的初中学校基本上不讲, 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只注重中考, 更要关注学生的后续教育, 为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那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研究初中教材, 也要研究高中教材, 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 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 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 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 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 这就需要利用适当的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好基础。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不仅要求初中教师备高中教材, 同时也要求高中教师熟悉初中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清楚学生具备了怎样的化学基础;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 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 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 要做到心中有数, 防止学生一知半解, 理解错误。建议高一化学教师在正式学习高一的新知识之前, 先拿出两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心从假期中收回来, 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不会错过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复习中穿插高中知识点, 学生也容易接受。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 一开始就参考当年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 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 编出一份试题, 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 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发现相似, 寻求规律, 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

综上所述, 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 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 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特点, 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必须熟悉, 清楚初高中化学教材间衔接的盲点。尤其是我校是初高中一体化学校, 做好这一点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教案学案一体化教与学整体设计[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上一篇:森林城市建设下一篇:英语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