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素养范文

2024-07-05

技能素养范文(精选12篇)

技能素养 第1篇

关键词:技术推动学习,语言技能,信息素养技能,英语教学

电脑、互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每个人都影响深远,使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教育也不例外,可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可选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多样,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到后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再到今天流行的信息技术推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可以说,现代教育呈现了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平等化等发展态势。本文首先探讨技术推动学习框架下英语教学的定义和特色,然后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不同的阶段举例展示此框架下的英语教学模式。

1. TEL综述

TEL的全称是技术推动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发展的第三阶段。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重点在于语法及大量的强化练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逐渐进入课堂,很多教学活动开始在计算机的辅导下进行,正式拉开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序幕。CAI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而采用崭新的方式展示学习内容,增加了人机互动环节,强化了英语教学的效果。最初的二三十年可以说是CAI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计算机主要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帮助老师传授上课内容,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教,而不是学。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可称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的出现也让CAI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多媒体辅助学习(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简单说,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图形进行综合处理,可以模仿人的感觉器官将信息细化及形象化,在教育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用多媒体及超文本结构制作成课件或者更高级的课程软件,用来传递、处理和存储的教学信息越来越多样。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吸引了学生,更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强化了学习的综合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教学变得可存储、可模拟,远程教学成为了教学的新形式,让教学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为更多的人服务。

进入21世纪,网络化又进一步推动了CAI的发展,这一阶段可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信息技术推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无机不联”是当今计算机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除了传统的计算机外,各种新型电脑及手机都可联网,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率。在教育领域,网络不但拥有从幼儿教育到当前最前沿科学的所有知识资源,还跨越了国家等传统界限,让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让学习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平等。老师可以就某些问题和大洋彼岸的同行一起探讨和学习。学生、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教学科研中可以平等地交流和分享,我们的学习模式因此受到了颠覆,在这个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里,开放式学习、终身式学习让任何人都变成了学习者,教师的传统优势不再,也不再是以前教学中的权威者,教育的重点和目标从“教”转移到了“学”。

2. TEL模式的新思考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迅猛发展,这些新技术不断被我们所认识,所接受,并很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用技术推进学习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即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分析、评价及整合利用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空间里,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里,拥有一席之地。

英语教育在TEL模式下,也接受了信息技术的洗礼,教育的信息化、科技化、数字化及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随着外语资源的日益多元化,师生知识差距不断缩小,教师如何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力图让外语教学更有效呢?除此之外,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TEL模式下信息技术也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它们除了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外,实际上正在改变、重组和推动着语言的更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育者,高校英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如何将外语的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培养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3. TEL框架下的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成为大部分信息的媒介语言,因此英语的语言能力与信息素养技能经常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现代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更多元化,英语课堂不仅要展现更形象更地道的外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评价及整合利用能力。

TEL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可以用下图展示。语言的学习与信息的处理有效整合到一起,体现了现代教育信息化、平等化和数字化的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一般来说,第一阶段课前导入部分的重点是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让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有所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可用的资源既包括相关的文章及作者的背景介绍,又包括相关的多媒体信息,从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不同角度开启学习之路。此外,教育的信息化还体现在不同国度学习资源的整合,这样真实地道的语言信息更有助于英语教学。

第二阶段文章主体部分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育平等化。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处于较高级的权威地位,学生处于较低级的接受者地位。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任何人都可以更快更广泛地接触到国外的信息,并能够在各种技术的支持下模仿并搭建类似的环境,促进学习。在这样的平等化进程中,教师的资源优势不断被缩减,大大缩短了师学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角色也从教学的权威者逐渐转变为学习旅途上的同行者。因此TEL模式下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优势和力量,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摸索甚至搭建更加真实可靠的语言环境,并由此学习英语相关的语言技能及文化内涵。

第三阶段的课后作业及展示部分着重体现教育的数字化。传统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在信息时代也被多元化及数字化了。比如现代的阅读不仅包括文字的阅读,而且包括读图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现代的写作包括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短信等,甚至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制作短片表达思想,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也要更新,适当增加数字语言能力(digital literacy)的作业,并鼓励学生利用好网络平台多分享多交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语言要求。

技能素养 第2篇

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通过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探讨了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实践方法.

作 者:刘明敏 张丽 李志强 傅晓玉  作者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 关键词:人文素养   专业技能   综合素养   融合  

战术素养是一种特殊技能 第3篇

战略思维,有高低之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伐谋为上,与将不胜其愤而蚁附之的强攻硬打,是不同的战略思维与境界。但是,战争游戏规则里的胜战之道,并不是仅凭没有实力支撑的“伐谋战略”就可以成功。因为没有实力保障的战略只是一相情愿的空想,战略的有效达成必须有相匹配的战术手段的支撑。

战略与战术这种一以贯之的匹配性(或曰战略配称),比将战略与战术割裂甚至对立的错误认识前进了一大步。然而,战略目的的达成、战术手段的遂行,还必须具备关键一环——战术素养。

战术素养不是被中国式培训变成忽悠员工的所谓“执行力”,包括心态、勤奋、4R流程等。这种执行力实际上是一种入门级的职业化素养,不是与公司战略相匹配而特殊训练(甚至研发)的战术所形成的专业化战术素养。也就是说,战术素养不是表决心、喊口号、自我激励、勇于行动、不怕挫折等一般性行为能力,而是需要特别研究、特别训练的一种特殊技能。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里有一项关键战术,也是日本为偷袭专门研发并训练的战术:为了炸毁停泊在珍珠港里的美军舰艇,日本飞机在投放鱼雷时,必须尽量降低飞行高度,减少鱼雷落水的深度,保证鱼雷有效命中目标。为此,日本空军专门研制了三个战术:改造鱼雷,在鱼雷尾部安放导向阀;降低飞机投放高度;根据夏威夷军港的地形,让执行任务的鱼雷飞行员训练越过山峰后快速降低飞行高度的俯冲轰炸技术。这三项战术的研发与战术素养的训练,让偷袭珍珠港取得了日本在战略推演时都没有预料的战果。

营销的战术素养是一种保障公司战略目标达成并落地的战术及其相关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如拜访八步骤、沟通话术、异议处理、陈列规范、生动化维护、客情沟通、店头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兑奖品发放、账款结算、拜访计划、拜访报告、品相销售数据分析、新品卖入、竞品动态、消费者意见与市场商机捕捉等,这一系列围绕终端的铺货与动销技法,就是消费品公司营销团队必须掌握的战术素养。

所谓销售团队的执行力或素质,从终端战术素养里可见一斑。在中国企业里,终端战术素养最好的公司有康师傅(饮料及糕饼事业部)、加多宝凉茶、雀巢咖啡等。在中国四级市场的广大范围内,上述公司的各类店头展示、促销、赠饮品尝等活动,几乎从不缺席每一个周末、节假日、人流密集场所(公园、小区等)。

营销的战术素养至少还包括产品的消费者利益点(产品话术)、媒介与公关传播(热门活动赞助、媒体关系、软文发布、新媒体技术等)、经销商沟通(培训会、观摩会、产品发布会等)、销售计划与监控(精细化的销售执行计划、预算、过程控制)。

企业的营销,不仅需要具备高明的战略、独特的战术,更需要培养独具个性的战术素养,这种融会了战略、战术,经过训练并在销售实践中变成习惯的实操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战术素养。这才是营销执行力的真正核心与难点。

(史贤龙: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核心素养要形成技能体能同促进 第4篇

一、四个亮点

亮点1:教学设计新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并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增强体能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站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上,深入浅出。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逐一感染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在课堂上自评、互评、鼓励、协作、展示就是最好的证明。

亮点2: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在学生技能形成上颇费心思,通过挂图展示、模仿练习、自垫他垫、选优展示等九个环节从理性认识—感官协同—练习对比—拓展提升—以赛代教的角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所获,玩得爽、学得快、吃得“饱”。

亮点3:技能形成与体能提升紧密结合,水到渠成。在体能练习上,透过核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结合本课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器材,对学生体能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在狭小空间也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技能和终身体育学习的习惯。

亮点4:热身游戏和专项练习与主教材紧密结合、遥相呼应,让学生在整个学练过程中身心发展与技能递进逐级提高、自然而成。

二、三种感悟

感悟1:朱老师在水平四(七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及体能发展》的教学设计上,无处不站在体育本质上渗透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感悟2:体育教师的使命感与职业感还需怎样提升?很多场合,笔者对体育教师做过这样的问答调查。你们的困惑是什么?体育教师们抱怨的最为集中的就是领导不重视。“有为才有位”,但要让很多体育教师身体力行、甘于奉献、追求卓越又何曾艰难。试想,领导重视了,诸多教师能像该教学设计中朱丹老师这样力行垂范,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体育学科知识、运动技能、体育情怀来书写体育人生吗?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重视的问题。

感悟3:国家顶层与不同层面的政策理念如何落地?从2007年至今十年中,中央7号文件、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国家三令五申,不断地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青少年学习与终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连续二十多年学生体质的下滑,“重智轻体”现象时有发生,国家也看到了民族的“危机”和未来的使命。但是始终没有改变万千社会民众和学校教育对中考、高考分数和名牌大学的追逐。不难发现,国家到省、市、区县、学校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真空。像朱老师这样的很多体育教育人,没有浑浑噩噩,而是想尽办法、力求更新,在努力中静候体育的真正春天。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三、两点建议

建议1:目标引领与目标达成出现了差异。在学习目标描述中,“使100%的学生了解垫球在组织战术时的作用”,显得略为空洞,可能估计过高,值得商榷。垫球技术在战术中既有组织作用,也有“救急”作用。这个救急就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和训练中,学生能先接到球、垫起来、再考虑垫给谁去组织,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通过几次课的学习和实战能形成对战术的理解和运用。至于后面的描述“使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该技术动作,50%的学生能在比赛中运用”,暂不去思考其他的学生掌握和学习情况,就如何体现引导学生在进入体能训练前进行具体自我监测和评价,建议给不同层面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技能掌握目标,例如,不同大小的筐或圆、不同次数的设置都是很好的选择。

建议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朱老师虽然采用了九个环节,层层递进,力求让学生掌握想要突出的教学重点“击球点和手臂触球的部位”和突破的难点“两臂伸直夹紧,提肩压腕、前送”。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还是显得略为单调,在教学环节上过于频繁地转换,很难有时间和练习的保证,让本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建议学生在找到击球点和手臂触球的部位时,可以采用水彩笔或标志物标记击球部位和击球点,尝试不同的击球部位会产生什么样的飞行,通过多次练习,相信学生更能完成本课重难点,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技能素养 第5篇

庄 伟 民

[摘要]

在网络环境的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网上课程导学,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作用。他们所具备的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熟练使用基本工具的能力,具有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开展法学教学实践等多种技能素养就成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必备条件。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法学教师 技能素养

在当今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教学环境中,法学教师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网络教学资源,组织丰富的网络教学活动,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等法学专业人才。仅仅依靠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基本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一专多能将成为网络环境下法学教师基本技能素养要求。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法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合理选择、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快速适应网络传输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变化

网络环境下法学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特色,广泛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助学服务,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以导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导学功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不同教学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别,运用到教学活动时的成本也不同。另外,教学媒体应用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教学媒体种类累积时所表现出功能上的非替代性。那么,在法学教师应用教学媒体于日常的教学活动时,就出现了互相矛盾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的媒体种类、强大的信息传输功能实实在在地为教学带来有力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在法学教师选择和使用时的技术难度、应用成本等无形的增加,而后者可能是现代教学媒体未能很快进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的根本原因。然而,作为实施网络教学的法学教师来说,由于教学信息的传输必须依靠各种通信手段,这样,法学教师对于多种媒体的熟练使用、合理选择便成为有效提高网络教学效率的最基本技能要求。在网络教学中,传统有形的学校和课堂常常被虚拟的、不可视的学校和课堂所取代;传统教学中面对面的信息传输,改变为借助网络线路,结合传送协议和处理机制的非面对面教学信息传输方式。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信息传输通道的改变,影响到学习者感知信息的效果,导致学生认知方式、学习行为、动机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效率。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在熟知这种全新学习环境对学习过程带来正面和负面诸多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信息传输技术的优势,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所以,法学教师对包括Internet、交互式电视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了解和使用,挖掘通信技术教学功能,也就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技能素质之一。

此外,法学教师还必须熟知不同的教学媒体所隐含教学方式的改变,正像路斯·考文·克拉克所言:“表面上,学习是接触媒体的结果,实质上,学习是由媒体中包含的教学方法引起的„„媒体只影响学习的费用和速度(效率),方法才是引起学习的原因。”所以,法学教师不能只强调哪种媒体更好或者哪些媒体更先进,而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各种媒体中所隐含的教学方法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因素的。

二、熟练使用基本工具,并将其有效组合应用于网络教学中 由于网络教学中,不论是哪种教学模式、不论是哪类教学活动、也不管是以资源为主的教与学形式还是以网络教学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信息的传输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教学信息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最为有效、最为可信、最为直接的教学信息主要还是依靠法学教师来生成(包括直接生成、间接生成)。法学教师在研究、设计、开发教学媒体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适于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加以优化组合。依此而言,法学教师就必须具备生成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集成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更为经济地将所掌握功能各异的工具有效组合,运用于网络教学实践之中。

三、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法学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角色,在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同时,应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1、对信息敏感并有效获取信息。具有随时、随地关注信息和搜寻信息的意识,能有效地获取信息,包括快速找出显性信息并能够通过这些显性寻找出隐含其中的隐性信息、优化信息获取策略而快速地获取信息。

2、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种类和与关注目标的关联度。如不同形态(文本、动画、视频、多媒体程序等)、不同资源类别(网站、FTP、各种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等)。

3、能判断信息真伪并进行分类、过滤和遴选,具有准确、高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在为人类提供了海量信息资源的同时,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不规范和高度自由的特性,使得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所以,法学教师具备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就正确而真实的有益信息而言,由于种类繁杂、信息交叠、关注主题差异,也要求法学教师必须具备对信息分类、过滤和遴选的能力,才能达到准确而高效的利用信息目的。

4、分析、评价、组合信息,并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创造信息的能力。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无异,都是在一定的目标驱使下有目的的活动,不论是采取哪种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不管是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不管是用何种途径获取教学信息,都难免为完成个性化的教学需要,而设计和创造个性化信息的可能,也就是说,不可能有百分之百完全符合、随时可供每位特定的学习者(或法学教师教学需要)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特定的教学模式下,原封不动的使用所获得的信息,这样,法学教师在充分利用已有网络信息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信息将成为不可避免。为此,对已有信息的分析、评价、组合,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之中,而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也成为法学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5、信息交流能力和协作意识,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信息共享和高时效信息交换,法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协作的意识,信息协作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与他人的信息交流与协作,而达到共享信息、提高信息利用功效之目的;其二是,与他人合作,共同挖掘信息、生产信息,达到更高层面上的信息开发和共享。同时,明了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德和网络安全,是每一个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义务,同样也是法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四、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步伐加快,法学知识更新频度的加速。今日之所学已难保他日之所需、今日之所有更难免明日之所缺。因此,无理由将知识传授当作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将传播知识的多与寡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永恒标准。另外,信息技术发展使知识从传播、积累、分析、组合、传输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而然地改变着人类的认识行为。所以,人们不得不对传统教育功能和理念重新审视,“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涵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像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术发挥的方向”。

网络教学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的诸多行为方式。学校教育任务不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而培养学生“学习做事”、“学习协作”、“学习生活”,以增强在信息社会生活和生存能力更为重要;教育目标除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已有知识外,更应向学生传授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必然具备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素养,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网络教学实践。特别强调的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处于一个极度丰富的资源场中,法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网络资源场中的认识负载显然尤为重要。另外,法学教师还需具备科学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分解,运用系统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能力;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结合对象因素和教学内容特点,依据不同的教学理论组织实施不同形式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通晓信息传播途径,高效传播教学信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转变为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个要素。

五、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网络环境下法学教学的实践

在网络教学活动中,法学教师更多承担着研究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具备开展本学科网络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素养,为此,法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要求:发现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选择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的能力;设计和评价研究方案的能力;正确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切入点,并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与学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的基本能力等。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法学教师实现从教学向导学,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控制者向学习设计组织者、学习帮助者的角色转变,这实际上对法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又要学会有效指导;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和精通现代教育技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法学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多种技能素养的具备正是上述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法学专业学生评价[J].教育评论, 2002,(6).[2]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技能与素养同修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6篇

【关键词】技能 素养 同修 “7S”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06-02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引下,中职学校一直侧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素养的培育落后于前者,学生在素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1)有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2)纪律观念淡薄,平时自由散漫;(3)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4)卫生习惯差,不愿意打扫教室和寝室的卫生等;(5)走上工作岗位后,跳槽频繁,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要改变这些现状,改变现行的教育方式,中职学校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等。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重点实施“技能与素养同修”教育措施,立足于培养德技并举、知识与素养并重的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

一、从细节着眼,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上课所要用到的学习用品,包括纸、笔、绘图工具等。因为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课堂上经常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笔,为了应付作业东借西借,扰乱了课堂秩序,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其次,统一服装。例如,学校专门为电类专业的学生配备了一套电类工作服和绝缘鞋,仅仅是服装上的改变就能使学生体会到这项作业的组织性和严谨性,体现出安全的重要性。最后,在上课之前进行列队。列队,就是上课铃响时学生在实训楼前排队集合,自行整理队形。列队完毕后全体师生再整齐、安静地到达实验室。平时学生自由散漫惯了,出操列队的速度不是很理想,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也是这样,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学生不拖到最后不交,往往是老师催促了才交。列队,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加强了纪律观念和组织观念,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通过建立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具体见图1。

任课教师把学习目标、评价制度、行为规范等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划自身的学业,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阶段性成果,评选出“一周之星”和优秀学生,不断激励学生。

同时,注重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暗示。在每次集会时,学生都要喊口号:“我会端正态度,我能学好技能;我会努力向前,我能创造未来。”通过学生的自我暗示,学生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此举不仅能够达到学生自我激励的效果,而且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融入、贯穿德育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有技术,更有道德、有责任、有信心的德技双修的人才。

三、落实“7S”管理,提高职业素养

“7S”管理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和节约(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目前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显著增强,在技能上缩短了与企业的距离,但在企业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上与正式环境尚有一定差距。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正是从这一现状入手,积极打造懂技能、高素养的劳动力品牌,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即技能与素养同修。

学校积极探索将“7S”模式引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前感受企业管理理念,“学规矩”、“守规矩”,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成为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实训基地和日常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全面推行“7S”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尽早适应企业文化,缩短与企业的距离,将来就业无需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同时,通过规范现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遵守规定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

四、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提高技能教学效率

学校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组织方式。电子、机电专业4个班级共150人,被分成7组,每组人数为20-25人,并各配备1名专业教师和1个实训室。实训课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1)集合列队。上课铃声一响,所有的学生和专业课教师在实训楼前排队集合,自行整理队形。(2)布置任务。由专业组长讲话,对前阶段的学习状况和行为操守进行评价与反馈,并提出本星期的相关要求。(3)励志口号。学生齐喊:“我会端正态度,我能学好技能;我会努力向前,我能创造未来。”(4)列队行走。要求学生能够整齐、安静地到达相应的实验室。(5)实训操作。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操作。通过集合列队这样一种军事化作风的上课方式,让学生体验军事作风、纪律,并尽可能快地静下心来,进入到教学状态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实行小组化教学,加强技能培养

为了构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气质、学习成绩和技能等,把学生分成在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异质小组,以自主操作和协助合作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竞争为评价机制,系统地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作用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使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在小组组合作中,学生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又可以在合作探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由于人数少,在进行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的状态,并进行及时点拨,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使小组化课堂真正做到服务于每一名学生,提高学生技能。

六、改革的成效

(一)培养了一批技能与素养同修的人才。第一,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习习惯上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自从实行“技能与素养同修”后,学生能带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每次上课前整理好自己的课桌,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等,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变化,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每天进步一小点,一年就能进步一大步。另一方面是学生逐渐重视起自己的学业,重视技能培养,重视考试和比赛。第二,形成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参与企业创新管理——“7S”管理,培养了学生企业主人翁和职工本位精神,形成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第三,提高了技能,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2015年学校有5位同学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均获得了二等奖。

(二)打造了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本次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上课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不仅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而且融入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2名教师晋升为高级讲师,2名教师晋升为讲师;1名教师被聘请为自治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术委员,2人获自治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1名教师获贵港市中职学校优质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主编或参编校本教材3本,获自治区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立项6项,结题2项;发表论文18篇,市级以上论文评比获奖13篇;9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级技能竞赛获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9人次,学生参加自治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获奖7人次。

七、思考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也并非是仅仅依靠一个外在的规章制度就能改变的,而是要通过外在力量的刺激,把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自身素养,使客观转化为主观,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养。在养成教育方法上,应增设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展国学熏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塑造学生形象,形成人人争做文明学生的风尚。二是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即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学生学会感恩,即友爱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作者简介】李绍文(1978— ),男,广西贵港人,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

浅谈学校网管应该具备的素养与技能 第7篇

1 基本要求

1)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学校网管主要为学校内部服务,需要经常和各个处室的领导进行交流,良好的协调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要有吃苦精神

网管是一个7×24小时艰苦的职业,要让校园网正常运转,就要随时准备解决故障,工作时间无规律性。目前,我承担着全校所有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网站的制作及日常维护,还要指导全校老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并承担部分计算机课的教学任务。凡跟计算机沾点边的事情,大到解决电脑死机、系统崩溃的问题,小到某个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去解决,经常白天黑夜、上班下班连轴干,在家加班到半夜是常事。

3)要有创新意识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网管具有创新意识。唯有创新,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

4)不断充电是“根本”

网管必须经常为自己充电,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根据摩尔(Moore)定律:硬件方面,每18个月,相同价格的集成电路的处理能力就会加倍。这就意味着网管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吸取和学习新的网络管理知识和技能。

2 必备知识

根据我校校园网的实际,再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一个网管应掌握以下网络必备知识。

1)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包括计算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硬件的组装、各种零配件的性能参数及主流品牌、CMOS设置、硬盘的分区、格式化、Windows982000/XP/2003的安装、硬件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安装、Windows注册表的结构,备份及应用、Windows的内核:CPU、内存、硬盘等分配、软硬件系统的优化设置、整机性能评测、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及防治、常见软硬件故障的原因,现象及解决策略。

2)熟悉网络的基本构成、发展和拓扑设计

包括网络的基本构成,发展和拓扑设计、10BASE-T局域网的构建与实现、各种服务器的结构与特征、以太网对等网的连接;如何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区分子网和网段及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RJ45网线制作和校园网的组建及维护,NT、WIN2000server、WIN2003server、Linux服务器的搭建和代理服务器的设置等。

3)能够进行Win2000/2003服务器的配置

包括Win2000/2003配置,用户及权限、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活动目录的管理,组策略;网络资源的监控、系统环境的设置、磁盘系统的管理;Web、Ftp、DNS、DHCP、WINS等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及管理;利用Exchange邮件服务器软件实现企业内部个人邮件信箱服务器、公告栏服务器、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服务器、聊天服务器的建立和管理;SQL Server中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及发布、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表的导入及导出等一系列维护和管理方法;代理服务器基本原理;利用Sygate实现代理服务器的设置及管理。

4)掌握代理服务器的基本原理

能利用sygate实现代理服务器的设置及管理;熟悉某一网管软件的配置、使用和管理技巧,在一台监控计算机上管理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网络问题;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原理。

5)对系统能进行手工定制、系统性能检测管理、内核设置与编译

包括设置FTP服务、DHCP、NFS服务、Web网络服务、Apache服务,以及其它Web服务软件、Mail网络服务、DNS技术及应用、一些简单的路由技术和一些简单的负载均衡技术。

6)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包括网络安全、网络协议、常规加密、公钥密钥加密的基本知识;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用PGP及数字证书进行邮件加密实验;Windows各版本下各种漏洞、攻击类型和防御方法、安全配置的方案;实施的网络安全对策、Windows系统的日志安全、WEB安全、软件防火墙的实施等等。

3 必备工具

3.1 常用的工具

1)IPCONFIG命令

查看本机IP地址信息,显示所有TCP/IP网络配置信息、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和域名系统(DNS)设置。在DOS命令行下输入ipconfig指令,使用不带参数时可以显示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2)PING命令

测试IP网络连通性,验证和对方计算机的连通性。语法是“ping user/IP”。

3)TRACERT命令

测试路由路径,网管利用ping命令测试远程主机的连通性时,若不通,则返回【request time out】。但远程主机确实在正常工作且没有防火墙将ICMP数据包拦截,那网管所处的网络位置到该远程主机之间的网络出现了故障,由于二者之间经过了多个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转发,为了快速的定位故障点,网管可这一命令进行路由跟踪。

4)ARP命令

分析MAC地址,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这时可通过ARP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有时候,网络突然掉线或不通,可能是受病毒等的侵入而导致无法找到正确的MAC地址,这时通过命令ARP-a可找到正确的MAC地址,便可解决网络的连通性。

5)ROUTE命令

查看本机路由表,用来显示、手动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的。大多数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路由协议来交换和动态更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表。但有时必须手动将项目添加到路由器和主机上的路由表中时就用该命令。

6)Netstar指令

连接TCP/UDP信息的命令,显示活动的连接、计算机监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IPv4统计信息(IP、ICMP、TCP和UDP协议)。另外,使用“netstat-an”命令可查看目前活动的连接和开放的端口,能判断网络是否被入侵。

7)net指令

进行网络操作,如利用“net user用户名密码”给某用户修改密码;只要拥有某主机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用“IPC$(Interne Protocol Control)”建立信任连接,建立完信任连接后,可以在命令行下完全控制对方计算机。比如得到IP为179.10.68.9计算机的管理员密码为666666,可以利用指令“net user179.10.68.9ipc$666666/user:administrator”。

8)at指令

进行定时器操作,如网络犯罪里的逻辑炸弹:at179.10.68.9 19:45 calc.exe。

3.2 常用的维护工具

在网络维护与管理中,按照网络组建-网络设置-网络维护的思路来进行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在组建好相关网络并完成网络的设置后,需要进一步了解网络维护的常用工具。

1)IP地址查看器

查看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IP地址的工具,可通过计算机名查看IP地址和MAC地址、通过IP地址查看计算机名和MAC地址以及向局域网内计算机发送消息等。

2)局域网查看工具

对局域网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包括搜索计算机、搜索共享资源、查找文件、文件复制与分发、发送消息、对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包括远程开、关机)等。

3)IP管理专家

查看对方的IP地址、已绑定IP的主机、未绑定IP的主机、IP-MAC绑定变动的主机以及IP使用冲突主机的数量,并附有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另外在日志文件中可查看局域网中任何一台计算机的开/关机、上网、IP冲突和IP地址的更改事件等,并且会有详细的记录和不同方式的提示警告。

4)远程控制软件

Symantec PcAnywhere是一款由赛门铁克公司出品的远程控制软件,既集成了功能强大的文件传输工具、安全工具和远程管理工具,又增强了可访问性和安全性,轻松地解决服务器和工作站问题。

4 必备台帐

1)建立硬件资料库

网管中心统一完整保存了网管中心机房内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校园网内所有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并做好登记,分类存放;还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网络设计总体思路和方案、网路拓扑结构的规划、网络设备和网线的选择、网络的布线、网络的IP分配、用户上网端口表、交换机端口配置表等。

2)建立网络维护记录

为了将网管工作做得更快、更好、更方便,我校还建了《校园网维护记录》,其内容包括机器名、IP地址、MAC地址、故障现象、处理情况等等,每次都作详细的记载,尤其对发生概率低但危害大的故障和一些概率高的故障,方便日后故障的排查

3)建立上网监控记录

我校利用“网路岗校园版”来记录师生上网行为,对每台电脑在网上的活动进行记录,以便及时杜绝发表非法言论。

5 结论

网管工作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保证,我校在这方面的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先进的兄弟学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仅仅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个体会或小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迪。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学校越来越多地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教学、学习等等,师生员工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网管理,校园网维护,网管人员

参考文献

[1]杨传军.网络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尚晓航.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技能素养 第8篇

一、素描教学的主要问题

素描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就是观察与表现。观察决定表现, 观察什么, 如何去观察, 用什么观察, 成为素描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 决定着他对艺术的领悟能力, 也决定了素描水准。观察是一种视觉活动, 是一切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开始。

“观察”, 是指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和探索活动, 人的视觉并不是机械的复制所看见的事物, 观察是一种高度的提炼和选择活动。观察不仅是对事物的肉眼观看, 而是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感受和体会事物的起伏变化。什么地方凸起, 什么地方凹陷;什么地方柔软, 什么地方坚硬。经过了这个被心灵抚摸的过程之后, 事物也变得有一定情感了。观察是主动的, 而看见则是被动的,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画家之所以能画出经典的作品, 主要在于他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可以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奇特的地方, 感受到常人感觉不到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且将这些细微的联系通过画面揭示出来, 使原本平凡的事物更加光彩夺目, 使单调的东西更加令人激动。

素描教学中, 很多学生的作品大都显得比较“软”。虽然形体、虚实没有错误, 但是作品中往往缺少一种内在力度, 缺乏张力。学生们经过训练能够观察和把握住事物的形状、体积、明暗和质感等特征, 能够正确描绘出形体的轮廓, 但是却感受不到形体之中固有力的存在, 丧失了对形体内在“力”的感受和反应。对形体外在特征的捕捉和对形体本身形态特征的感知, 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和视觉状态。

二、素描的核心问题

素描的核心问题就是造型。在画面上创造、构造图形的能力称为造型能力。造型意识, 是人脑创造图形并运用图形自觉思维的能力。当我们面对大自然时, 如何运用造型意识去感受对象, 并且处理好画面上形与形之间的关系, 提高画面的感染力, 这是衡量造型意识的标准。

绘画的过程, 是意识物化的过程。很多学生认为, 素描就是把实物搬到画面上, 但其实绘画是要用心去“看”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形”的创造和理解, 教给学生感受、理解、运用和创造“形”。

形, 是指物象平面的、抽象的比例关系以及黑白量的关系。大自然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完整性。要让他们变成画面的一部分就要去掉其特殊性, 使它们能服从整个画面的秩序, 从而构成画面的美感。素描只是一种造型手段, 不能忽略物体的本身特征。造型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点、线、面、黑、白、灰来表现形体结构以及所具有的内在意义。

体, 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 并由此形成的关系。光影、透视线、虚实等都可以形成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如果着重强调造型意识和造型能力, 那么空间就会被画者有意识的增强或者减弱。形象与非形象之间此消彼长, 都是为画面的和谐服务, 这也是画面造型的要求。

结构, 指立体的形之间的结合关系。形的内部关系形成了形体的转折和起伏等关系。形的张力及冲击力是由形的外部结构决定的, 简洁的形往往比繁复的形更具有张力。在实际的素描过程中, 学生们往往对结构不理解, 使画面整体上缺乏必要的联系, 使形也显得单薄。因此, 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细致观察和体会, 分析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素描教学, 就要从研究物象关系转向研究画面的结构关系。只有建立在对各种语言要素的节奏、韵律的把握基础上, 才能认识到造型的意义。

现代素描教学应符合时代的特点, 与时俱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 艺术也是百花齐放, 各种艺术观念的形态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更要以不同的艺术观念探索素描艺术的多元化。巨象、写实的素描仅仅是素描艺术的一个分支, 却被长期视为素描教学的全部。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写实素描处于一种有待创新的局面, 其表现领域必须要得到扩展, 风格也应更加多样化。素描在造型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 老师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让学生建立起绘画特有的思维方式。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抓住重要环节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使认识一步一步提高, 艺术涵养得以深化。老师只是传授素描的知识和技术,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则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老师不能要求学生按自己的风格进行绘画, 更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综上所述, 素描教学作为美术类的基础学科, 既有美术基础学科的特点, 也有自身的独特规律。素描教学通过对形体结构、空间体积、明暗虚实等多种造型因素的认识, 教给学生如何观察世界、感悟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律,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从而提高艺术素养和绘画技能。

摘要:中学生素描教学极为重要, 因为这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从素描教学的主要问题、素描的核心问题两个方面, 就中学生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展开探讨, 颇具借鉴价值。

关键词:素描教学,核心问题,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曾钢.对美术学院素描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7.

[2]梁宁.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J].美术大观, 2009.

[3]张海波.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美术大观, 2009.

浅谈二胡演奏员的乐队技能及素养 第9篇

一、民乐系学生的学习目标

民乐系学生的学习目标会随着民乐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民乐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喜好。以二胡为例,民乐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尚未十分明确,主要分歧在于究竟是培养独奏人才还是以乐队形式为主来引导学生发展。根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意在独奏,对乐队的演奏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都有敷衍应付的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学生本人和学院都有关系。我认为,学生应注重自己的独奏能力,同时不能脱离集体,要顾此及彼,切不可一意孤行。

二、二胡演奏员的乐队技能及素养

(一)明确自身的责任。作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乐队队员,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要服从乐队的安排,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演奏之前,要不断向老师同学等寻求帮助,共同进步,不可自私自利,要真正融入集体,排练时态度要认真端正,要在不断磨合中找到最佳的状态;演奏时,注意跟上节奏,不可溜号,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做到为集体的荣誉感到骄傲。

(二)尊重大家,守时守纪。合奏是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在排练时,要做到积极主动,尊重大家,遵守时间,以集体为重。而二胡是弦乐队中最多的一个群体,因此,在演奏过程中,不仅在步调上要相辅相成,还要保证动作的统一规范。作为专业的学习者,要时刻以学习为主,认真听取指挥的讲解和重要提示,有意见或建议时,也要及时与老师同学沟通,只有团结的队伍才能创造出最优的战绩。

(三)学会与指挥互动交流。在进入排练的实施阶段时, 要做到服从指挥,融入集体,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必须做到与指挥保持高度的一致。在排练过程中,要注意谱台外, 还要随时注意指挥的动作起伏,在演奏重要段落时,甚至要完全关注指挥。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所以在平日的排练中要时刻充满正能量,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上台演奏时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四)与各个声部协调进行。合奏的标准简单来说,要做到四个字:“倾听,调整”,倾听,顾名思义,是要求演奏者在表演时,注意周围的声部的变化,关注指挥,跟上节奏;调整,即根据集体的节奏,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演奏韵律以应对集体的变化,同样是服从指挥,不断调整自己, 善于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去带动别人,不被错误的节奏误导。

(五)根据二胡声部的位置调整自己。二胡声部的位置分为两种情况,一为主奏旋律,此时,演奏者需要将自己的全部激情融入到整个声部中,这种情况多为独奏和几人的二胡演奏,独奏需要有一定的技能以带动后面的演奏,动作、表情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反复练习,几人的二胡合奏,在跟上集体音准的同时,几人的着装、动作需要尽量一致,一出场就争取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当二胡的声部处于陪衬音型时,在节奏上把握准确度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音量不可过大而掩盖其他乐器的演奏,也不可或缺,关键时刻需要产生声音的共鸣,做不到这几点,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声部的和谐共振性就会很差。

(六)注意二胡声部与其他声部的交错对答。当二胡声部与其他声部进行交错对答时,不要机械地去记住拍数,要仔细听什么乐器会先出现,乐器的排列顺序是什么,这种情况,往往是作曲者在配器上采取的一种对比的手法来表现整个乐队的气势。这时,需要听从指挥,时刻关注指挥和其他乐器的演奏,看出指挥手势的意义,否则会破坏指挥对整个音乐的控制和处理。

(七)多加练习才能应对重点段落和难点段落。一直强调配合、协调,但是一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吸取教训,才能保证在表演时发挥出自身最佳的水平。遇到调性转换多、变化音多等情况时,要单独拿出来多多练习,力求打造最佳战队。

三、小结

一个人只有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保持着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二胡的演奏亦是如此,首先要热爱和保护乐器,其次要细心整理乐谱,最后要向大众展示自己以及团队的精神。

摘要:二胡是我国民间传统乐器之一,早已成为音乐学院民乐系学生的课程。音乐学院民乐系学生应该具备单独演奏民乐以及以乐队形式的集体演奏的能力。根据大多数音乐表演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以乐队形式集体演奏将成为民乐系学生的重点培养目标。本文将以二胡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谈谈二胡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演奏标准以及二胡演奏员的乐队技能及素养,还有民乐演奏员对待乐器和民乐的态度。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数学素养 第10篇

从2012年起,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全新的定位,即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重点强调了高职人才培养要为产业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培养目标的转变既体现了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又体现了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回归.

(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界定

在高职教育领域,我们这样界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人文科技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并拥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人才.他们是生产分工中的重要阶层,是联系研发技术和产品生产的纽带,是技术骨干和生产现场的灵魂.

(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职场应变能力,它是指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三是专业创新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研发.

二、对数学素养的探讨

(一)数学素养的定义

根据对业内学者对数学素养研究的梳理、分析和筛选,我们认为,数学素养是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数学方面的品格和能力,是数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

(二)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华南师范大学的何小亚教授在《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一文中认为,数学素养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数学运算;2.数学推理;3.数学意识;4.数学思想方法;5.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运算是指,根据算理和算法对数与式进行的运算,它要求运算要正确、迅速、合理,并对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验算,它包括数值计算和代数运算.

数学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一个新的数学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

数学意识是个体思考问题时在数学方面的自觉意识与思维习惯,它包括数的意识、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

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个体对数学学科、数学活动、数学对象的喜好、立场观念等.心理倾向包括对数学有自信心,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能感受数学的精确性、应用性、和谐性、统一性等独特之美,等等.

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数学素养分析

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公共课程,高等数学所处的地位比较尴尬.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高数知识的支撑;另一方面,数学教学中遇到学生厌学、没兴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学效果低下.

客观地讲,何小亚教授提及的数学素养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专业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一些基本的数学素养不只特定地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体现,在中学甚至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一些素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在教学之中.有关高职教改的研究和探索已进行多年,学界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包含高等数学在内的公共课程课时与难度的掌控以“必须、够用”作为准绳.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结合高等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以下数学素养:

(一)一定的数学运算与数学推理素养

运算与推理素养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这两种素养的培养不是高职数学教育的终极目的,而是工具手段.一定的运算与推理能力的掌握,是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问题的解决服务的.

(二)侧重于应用意识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核心数学素养.其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养成是高职数学教师的直接也是终极教学目的.高职教改中提及的“必须”原则反应在公共课教学上实质就是学生所学知识能运用到职业岗位上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胜任相关的职业岗位.

(三)掌握作为创新动力和能力提升动力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高层次数学素养.比如化归思想、RMI原则、数学建模、统计思想、随机思想等等.这一数学素养的养成,并不仅仅着眼于目前岗位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1.能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持续发展,形成更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2.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创造性地、有预见性地发现并解决问题;3.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这三类数学素养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应必备的,它们处于何教授所提数学素养层级结构的前两层.

需要提及的是,数学素养的养成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需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精巧课堂设计的配合,这样,我们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改上来.在国家呼唤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本篇文章在介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涵、数学素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数学素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1)一定的数学运算与数学推理素养;(2)侧重于应用意识的数学意识;(3)使用作为创新动力和能力提升动力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高素质技能型,数学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邱黎.高职英语服务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张燕艳.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J].高教论坛,2015(3).

技能素养 第11篇

一、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今社会,许多人对高职教育都存有偏见,职业教育被社会看作是差生群体的无奈之选。学生在接受该种教育时被动、无积极性,但是许多学生其实都想有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而技能大赛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他们的愿望的机会,为他们展现自我搭建了平台。高职院校学生很重视参加技能大赛,他们把这一机会看作是一种荣誉,把在比赛中所得的好成绩作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动力。技能比赛有很多类别,可以说是对选手们的一次全面检验。通过大赛选手可以接触到社會上一些东西,接触到以后工作中的问题,从而锻炼自身,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技能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并且通过技能大赛,不管是在自己想学还是荣誉的推动下,学生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从而使学生们对职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更有兴致去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当他们与其他院校的学生,或同院校的其他同学一起比赛,成为竞争对手时,他们就能看见自身的不足,看见自己在日后应该加强和努力地方向,经过经验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相互学习,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对社会、对各个企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能提前明确以后可以发展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

二、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有比赛就有奖项,职业技能大赛也不例外,奖项一般分为个人奖和团体奖,但个人奖一般比较少,通常只对特别突出的极少数学生个人颁奖,而更多的是对参赛院校学生团队团体进行颁奖。这种对团体奖的颁奖可以加强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许多专业技能竞赛都是分组进行的,所以,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仅靠个人肯定是不行的,所有组员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参与竞赛,因此非常强调组员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竞赛的过程中,合理的分工可以有利于提高小组的竞争力,而对于组员的分工要从他们各自的擅长点出发,而不能单从各自喜好出发,要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优势,使团队力量实现最大化。并且,在比赛时,各参赛团队的队员都是面对着同一目标和荣誉,这就会深化他们对集体荣誉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增强集体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就有所体现,上了赛场后就越发显现出来,团队中的选手都相互将其经验和遇到的情况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出谋划策。另外,在参赛场上如果有某个选手情绪低落的话,其他选手都会去安慰他。赛场上时刻有这样的场景出现,这充分显现出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由此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增强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正是许多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三、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类问题,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教相关人员,如本专业老师或其他专业老师等,学生在请教过程中就锻炼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例如在结构设计竞赛中,就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仅包括结构模型的制作,还包括计算书的编制,甚至还涵盖了力学、计算机模拟计算以及绘图等一系列内容,面对着这么多的内容仅凭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显然不能完成任务,因此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咨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看,专业技能竞赛可以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很多大型职业技能大赛都是跨校级的,在比赛中,学生们可能要去往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参赛,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的裁判,紧张和压力对每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完全避免出现意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比赛中出现突发状况也是很正常的,学生们头次遇到突发状况往往都会很紧张,甚至会慌了手脚,但是经历过一次后,就能保持坦然自若、淡然处之的态度去处理突发事件了。经过技能大赛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学生们将会遇到更多的状况,经过技能大赛的锻炼,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通过专业技能竞赛通常都会形成成果性的东西,而每一份成果都是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的,该成果从无到有包含了小组成员辛勤的汗水与智慧,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另外,对于在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来说,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奋进,而即使没有获得奖项的同学,也能通过比赛有所收获。因此,这对所有参赛的同学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有利于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

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比赛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钻研技术业务,从而使其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参赛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职业技能大赛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在平时的教育之中也加入技能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具备较高水平的技能,让所有学生的职业素养都得到提高。

技能素养 第12篇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一般而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主要就是希望新时期的学生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一方面为社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结合我国高中生物课的学生而言,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能够持之以恒的终生学习,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中生物探究技能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 教学联系生活,增强时代感

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的知识点紧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生物知识的理解。通过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适当引入现代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工具,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时候,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的手段,将过程具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了这样直观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就能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2.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探究技能

实验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必不可少,通过实验不仅可以解释很多生物现象,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多鼓励学生对于各种问题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进行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在操作中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该实验的原理是: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就可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从而可以发生渗透作用。渗透系统建立的条件为∶具有半透膜,且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教师可以创设两个研究性学习情景:(1)比较2种溶液的浓度大小;(2)要求学生测定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两个实验情景作为问题提出后,学生设计的方法必然涉及渗透作用原理,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程度来估测细胞液的浓度。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每一个小组,具体掌握学生的操作细节,了解整体情况,收集小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具有代表性问题,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同时,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和自然,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书本。这样通过一些列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 加强学科间联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为了提升生物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探究技能上下功夫,而且还需要加强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这样比较有利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讲到基因工程的问题时,就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政治、道德、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的角度入手,进行全局的把握,这样更加有利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因此,通过与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探究技能中的核心素养。

4. 以史为鉴,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很多时候,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太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生物科学史的讲解,通过那些著名生物学家的研究经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不惧困难、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例如达尔文先后花费二十多年时间完成《物种起源》,而且多次处于险境,但是依然不为外界限制,完成巨著。通过这些比较著名案例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而且也可以激励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获得勇往直前的动力,自然也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探究技能中核心素养的提倡,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生物学习。因此,在重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强化学生对于社会的贡献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就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整建.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85-86

[2]穆玉芳,何英姿.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途径探索[J].亚太教育,2016年第14期:136

上一篇:有线电视媒体下一篇:大型进口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