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

2024-09-06

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精选11篇)

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 第1篇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漏洞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 发出的商品、开出的销售发票、货款不能同步回收, 而销售已经成立, 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 势必带来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交, 这必然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 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的完成, 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目前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以下漏洞:

1. 由于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 盲目扩大商

业信用, 实现销售以后, 对应收账款的追收力度较小, 长时间无人过问, 使资金长期被购货方占用, 以致形成坏账、呆账、死账, 这将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更有甚者, 使得企业资金枯竭, 从量变发展到质变, 导致企业因此陷入破产的境地。

2. 盲目夸大企业经营成果。

赊销产品的结果是, 当期产品销售收入增加, 同时应收账款增加。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 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一般为3%~5%, 如果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损失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盲目地扩大了收入, 形成营业收入的虚增。

3. 应收账款的增加, 使企业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资金垫支, 增加企业财务成本。

例如, 企业各种流转税的上交, 势必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 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并占用大量的现金, 增加资金成本。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用制度去管理。

1. 制定和选择正确的信用政策。

赊销的效果好坏, 依赖于企业实行的信用政策。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政策。

信用标准主要包括:品质、偿债能力、资本、抵押、条件。即对客户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 是否具有可靠的财务实力, 具备偿债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掌握客户的基本资料后, 来确定该客户是否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再研究赊销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率, 同时还要考虑其信用的额度, 来相应确定其信用等级。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严格, 只对信用好有偿债能力的客户给予赊销, 就会减少坏账损失, 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但这不利于扩大销售量, 也会减少企业的经营利润;但信用标准较差, 销售量虽然增加了, 相应的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大付款期限。信用期过短, 不足以吸引客户, 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 对提高销售额固然有利, 但将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坏账风险增加。因此, 不能盲目放宽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是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 主要目的是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 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通过现金折扣可扩大销售量。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及现金折扣政策结合起来, 综合考虑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 看能否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2. 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 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 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 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 使企业遭受损失。应收账款的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编制账龄分析表。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 可以了解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是否在信用期内, 应及时对回收情况进行监督, 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 估算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 如有较大部分超期, 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是否合理, 应否调整, 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 以判断对应收账款的调控能力, 力求企业资金周转维持在恰当的水平。

二是正确运用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坏账准备”。按期估计坏账损失, 对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及时计入费用, 避免企业虚增利润, 有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是明确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 建立赊销责任制。建立内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即谁经手的业务发生了应收账款, 谁就负责款项的收回, 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 把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作为业绩考评依据, 工资、奖金同赊销款的回收率挂钩, 以激励业务人员的责任心, 避免造成赊销款项无人过问, 久而久之, 形成坏账, 使企业遭受损失。

四是建立合理的收账政策。对于账款过期较短的客户, 不予过多地打扰, 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于过期较长的客户, 可以措词婉转地发出信函通知, 通过电报电话催款;而对过期很长的客户, 可在催款时措词严厉, 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催收账款要发生收账费用, 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 企业如果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 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 减少坏账损失, 但可能增加收账成本。因此, 在制定收账政策时, 应考虑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关系。

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制度 第2篇

应收账款的催收措施和方法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信用管理部门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为成员。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管理客户信用档案、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负责清收应收账款等。

对客户信用调查。企业应对自己的客户信用状况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分析,便盲目的赊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向客户销售商品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提供信用的客户,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收账政策三方面。①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商业信用应达到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②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这个期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必须谨慎确定。③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政策与措施。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将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企业除了信用管理外,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多下工夫。在产品质量上,应采取先进的生产设备,聘用先进技术人员,生产出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应收账款就会大幅下降。同时,在服务上,企业应形成售前、售中、售后一整套服务体系。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考核机制相应扣减工资。

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货款。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客户目的非常明确,愿意迅速付清货款,享受现金折扣。因此,企业对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一般不用过问。而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按其拖欠的账龄、金额进行排队分析,因为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不回来的可能性越大,产生坏帐的可能性越大。通过分析,确定优先收账的对象,尽量在发生欠款的初期,就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同时应分清债务人是故意拖欠,还是愿意付款却没有付款的能力。对故意拖欠的债务人,采取通常的催收办法只能是延误时间,对此类欠款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追讨,或迅速通过法律途径采取诉讼保全等措施加以追讨。而对于愿意付款,但目前没有付款能力的企业,看是债务人暂时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还是由于其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甚至达到资不抵债所致。如果是债务人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无力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转变为故意拖欠,对此类欠款必须从一开始就采取强有力的追收措施或相应的债权保障措施,切不能碍于情面而坐失收款良机。

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

我们应该销售人员培养成良好的习惯:货款回收期限前一周,电话通知或拜访负责人,预知其结款日期;期限前三天确定结款日期,如自己不能如约应通知对方自己的某一位同事会前往处理,如对方不能如约应建议对方授权其他人跟进此款;在结款日一定按时前往拜访。

1、因为时间是欠款者的保护伞,时间越长,追收成功率越低:

2、最后收款期限

a、客户拖欠之日数,不应超过回款期限的1/3;如超过,应马上采取行动追讨;

b、如期限是30天,最后收款期限不能超过40天;

c、如期限是60天,最后收款期限不能超过80天;

d、如果不马上追讨,相当于将回款的机会让给别的公司,同时本公司的经营风险就相应的提高。

已被拖欠款项的处理方法

1.文件:检查被拖欠款项的销售文件是否齐备

2.收集资料:要求客户提供拖欠款项的原因,并收集资料以证明其正确性;

3.追讨文件:建立账款催收制度。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

4.最后期限:要求客户了解最后的期限以及其后果,让客户了解最后期限的含义;

5.行动升级:将欠款交予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处理,将压力提升;

6.假起诉:成立公司内部的法律部,以法律部的名义发出追讨函件,警告容忍已经到最后期限;

7.调节:使用分期付款、罚息、停止数期等手段分期收回欠款;

财务主管岗位职务说明书

1.主持公司财务预决算、财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财务部日常管理工作,监督执行财务计划,完成公司财务目标 5.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对款项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经费收支进行核算

6.对公司税收进行整体筹划与管理,按时完成税务申报以及审计工作

7.比较精确地监控和预测现金流量,确定和监控公司负债和资本的合理结构,统筹管理和运作公司资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10.向总经办汇报公司经营状况、经营成果、财务收支及计划的具体情况,提出有益的建议。制定本企业会计制度

11.负责定期财产清查。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13.正确计算收入、费用、成本,正确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具体负责编制公司月度、财务报表

14.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发生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

15、及时做好会计凭证、财册、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6、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科目明细账和使用对应的账簿,认真准确地登录各类明细账,要求做到账目清楚,数字准确,登记及时,帐证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17、按照公司财会制度和核算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各种核算和其他业务往来账工作。

18、及时了解、审核公司材料、设备、产品的进出情况,并建立明细账和明细核算,了解经济合同履约情况,催促经办人员及时结算和出入库手续,进行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算

19、负责公司的各项债权债务的清理结算工作

20、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明细核算工作,固定资产辅助明细账,及时办理记账登记手续。

20.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速度和准确性 岗位权限

1. 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监督权;对厂内所有物资有清核权

2. 对本部门人员的人事任免建议权,奖惩决定权和工作绩效考评权;对本部的所有资源有调配权

3.对本部的管理制度的制订、修改权;公司战略制定参与权,公司运营决策建议权和参与权,公司资本运作监控权,财务报表审核权,资金违规运作拒绝和举报权

会计职位说明书

1.工作概要

会计核算;费用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计划编制;会计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纳录申报。工作内容 1.全权

根据核对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凭证;

根据会计凭证逐笔按时地登记银行日记账、有价证券、财务的增减,债权债务资本、收入费用、成本、财务成果等明细账及总分类账;

对账。根据会计核算要求,经常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实物、货币资金、往来单位和个人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根据银行对账单核对日记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本公司资金财产的完整无缺; 结账。月末对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结账;

编制财务报告。按时编制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资金的增减情况,税金的缴纳、各项财产物资的变动情况等;

每季进行一次财务活动分析。为领导提供合法、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全部报表报送本公司领导及财政税务等部门; 每月初按时向税务申请报税,缴纳各种税款(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税、车船税等);

每月按期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编号、装订成册,并归入会计档案;

负责对会计档案(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专业材料)的保管; 负责财务印章的保管。工作绩效评估; 2.承办

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工作绩效评估。3.报审后承办 4.配合

配合其他部门有关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合作的记录是否良好。

出纳岗位说明书工作任务:

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政策、法规和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工作职责:

1. 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2. 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及银行日记账,编制资金收支日报表,3. 协助编制月度资金计划汇总表和月度资金结算表; 4. 按时发放工资、奖金,并填制有关的记账凭证;

5. 严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和支票使用规定,现金要做到日清月结; 6. 负责库存现金、空白结算凭证、有价票据、印章的安全管理工作; 7. 负责公司收据的开制和公司取得的发票收据的审核工作; 8. 负责融资过程中的相关单证填制。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第3篇

摘要: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只有主动出击方可防患于未然。为此,对应收账款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关键词:应收帐款管理

0引言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属于企业债权资产,是企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为防止呆账、死账的发生,保证企业债权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十分必要。应收账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道德和社会信用问题的存在,许多企业经营者存有一种心态:即“能不还的债尽量拖着不还,反正都是公家的”。因此,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只有主动出击方可防患于未然。为此,对应收账款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1源头控制,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额度与频率

当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机制发生作用,迫使企业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销售或承揽工程。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推销产品或承揽工程的目的,不收款或只收一部分款项,往往凭印象或经营经历、情谊,擅自发出约定的货物或垫资开工,等到有关部门核对库存商品或结算时,应收账款已经发生了。对方企业在经营中一旦发生变故,陷入困境或故意拖欠,或当事人发生变更,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将增大,企业资金风险随之上升。因此,从“源头”上减少往来结算资金的发生、占用,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环节。

1.1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正确决策,管理科学,是降低和杜绝企业资金风险的核心。作为企业领导来说,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在具备其他必备素质的前提下,必须懂得财务知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降低企业资金风险。企业在购销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赊销业务。一般可采取宁降低价格,也要使对方付足货款的方案:购赁方承兑汇票支付方案:货款回收担保方案;新老业务单位、本地与外地业务单位、系统内与系统外单位等涉及应收账款风险比较选择方案,尽量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频率与额度,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1.3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科学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应重视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的评估,并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主要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在进行内部资信评估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信用判别标准。对长期积压的滞销品,可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对资信状况差的企业,信用标准从严,同时采取正确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即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以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与此同时,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变化,对其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以有效地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损失。

1.4建立合同谈判内控机制与监督执行程序标准,严格审批手续与及时报账制度。企业为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预防工程项目管理的随意性与营销人员随意赊销,就要建立合同谈判内控机制与监督执行程序标准,严格审批手续。领导审批必须是基于经过资信内部评估确认为信誉良好以上的单位,且有关法定手续完备。当应收账款发生后,必须及时报送财务部门入账,对每一赊欠客户的基本情况、赊销金额、已还金额、尚欠金额做出逐笔详细的记录,随时为企业应收账款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要确定责任经办人、责任审批人,并将赊销合同、审批文件、对方单位其他另行合法承诺资料文件,备齐归档,以做日后催收、甚至诉讼之用。对于合法产生的应收账款双方合署文件必须要严格保管,另外业务部门还要建立应收账款备查台账,以便随时与财务部门核对,一旦发现偏差,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可靠。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算上应建立坏账准备制度,按期估计坏账损失,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动态跟踪、分析,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后,不能消极地等待对方付款,要经常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加强日常监督,以便随时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情况,作出科学决策。

2.1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状况的传递与报送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财务部门应每间隔一定时间,以文书、表格形式向有关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和企业领导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最好是一月一次(甚至更短),督促和提醒上述有关人员及部门催收。对逾期未结清的应收账款通报的时间则应更短,这样既可使企业领导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也可时常提醒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杜绝由于互不通气导致应收账款到期不付、逾期不收的情况发生,以保证资金及时回笼。

2.2关注往来客户的经营情况,加强日常询证企业要随时注意了解业务往来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由于对方单位的突然变故或经营失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的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财务部门要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定时发送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这样可以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的发生,堵塞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如发函不回应,要予以充分关注和重视。

2.3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动态跟踪,果断决策企业要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客户比较多的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每日打印出会计账上的全部接近到期的应收账款记录,并至少每周将逾期应收账款记录分析一次,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应要求客户还清前欠款项后,才允许有新的赊欠,以防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如果发现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应断然采取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货。

3及时清对,严格催收

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后,业务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回收款项,避免因为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为此,企业应制定出合理的清对、催收方法,以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1建立责任中心,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考核绩效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采取灵活的催收政策对远期、近期应收账款清理回收缓慢或陈账清理未动的区域,限制发货或拒绝发货,加大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人为发生的赖账,在诉讼有效期内(2年)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以避免丧失追诉权,造成坏账损失;对欠款对方确实无力支付的,企业可以在了解其抵债物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的情况下,采取物资抵款,也可以要求客户开出等价值的商业承兑汇票,以抵消应收账款,并早日变现,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对能在约定期限内偿还货款的客户,要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鼓励客户及早偿还货款,同时还可吸引一批视折扣为减价销售的新客户前来购货。此外,企业还应与银行密切合作,并且积极依靠银行帮助清欠,防止企业的货款被拖欠及应收账款的继续攀升,以降低和控制企业的风险。

4健全内控制度,严格监控往来账目

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 第4篇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通过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应收账款本质上是一种转化资产,意味着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变现为企业实际的现金利益的流入。我们可以对这个定义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第一,会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是由商品或劳务转化而来,代表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企业应通过相应的会计科目予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同时延伸性地涉及“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等内容。第二,财务管理意义上的“应收账款”,代表企业被占用的流动资金,意味着被占用的经济资源不能投入经济活动循环以产生效益,从而成为需要强化管理的重要对象。第三,法律意义上讲的“债权”,存在着债权人以及与之对应债务人这两个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主体,企业可以依法行使主权收回账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应收账款管理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负担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在控制应收账款成本和风险最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提高竞争能力,扩大销售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管理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收益。更具体地说,应收账款管理是要按时足额收回账款,最小化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最大化应收账款的净收益,让客户重新启动还款计划,并鼓励客户尽快结清款项以及节约费用。应收账款管理的最低目标是有足够的现金流,不影响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应收账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按期足额收回账款。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一)降低应收账款管理成本

降低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尽量减少管理费用和坏账损失。收款的同时要控制费用。这里的费用指日常管理需要的费用,包括电话费、邮寄费、法律费用、收账机构佣金和手续费以及人员工资等。账单拖欠的时间越长,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如不对欠款客户进行连续追讨,时间愈长,收款产生的费用越高。因为必然要采取更周全、复杂的收款措施。应收账款产生的最贵的费用就是坏账,但记入坏账并不等于停止追收,有时企业还需继续调查追踪客户情况,看是否有还款能力。

(二)降低存货变现周期

降低存货变现周期,加快流动资金周转。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应收账款来刺激销售,减少存货,但是,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存货的价值增值仍然不能实现,因此,只有应收账款迅速转换成现金,企业才能获得更多利润,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职责就是有效减少存货,减少应收账款,将销售变现天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减少应收账款对资金的占用,减少利息成本,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

(三)尽量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持续增长的销售需建立在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上。收款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涉,有人性化的一面,因此要尽量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保护客户的声誉。实际上,有时客户不能及时付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失误引起的,比如原始发票的丢失,客户可能还不知道拖欠。一旦失误引起的问题解决后,许多客户能够恢复正常付款。正如贷款人如期偿还贷款是为了更多地贷款,客户也愿意及时付款,以获得更大额度的信用支持。在应收账款收账中,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收款工作,以促进销售。如果对收款处理不当,会引起客户的不愉快,影响企业的销售,导致客户转向其他销售商。因此,收款人员不应该太急躁,应该根据拖欠情况而定,维护客户关系,促进销售,提高企业的声誉。帮助客户恢复还款计划,有的客户的确拖欠账款,没有及时结清债务,有时需要一起和客户分析拖欠原因,帮助客户提高信用。如果客户延滞付款可能是负债过高,对债务持不在乎的态度或者是过度扩张,可以帮助客户确定总债务,分析收入来源,制定实际的还款计划。这种努力往往使受益客户和企业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四、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日常性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1. 建立动态客户资料卡。

广泛收集赊销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建立顾客资料卡,掌握客户的付款动向,进行科学化的收款活动。

2. 科学划分应收账款管理职能。

为了保证应收账款业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3. 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

应收账款业务要明确各岗位审批人对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业务人员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4. 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

可以与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共同合作,提高收款效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策略

信用策略(政策)又称赊销策略,它是企业经营策略的组成部分,更是企业财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用策略一般包括信用标准策略和信用条件策略。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所谓“五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

“五C”信息主要可通过下列渠道取得:一是商业代理机构或资信调查机构;二是委托往来银行向客户关联银行索取信用资料;三是其他企业;四是客户的财务报告;五是企业的经验或其他渠道。

信用评级是指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对客户进行量化打分的过程,基于打分结果决定是否提供信用。例如,利用获取的所有有关该客户的信息按照信用的5C逐项进行从1 (很差)到10(很好)的打分,然后根据各项加总求出总的信用评分。根据经验,公司可选择某个分数(如30分)以上的客户提供信用。

(三)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对那些有钱不还,故意拖欠,在几经催收仍然无效的情况下,企业应寻求法律帮助,采用以下法律手段以规避自身的财务风险。

1. 申请财产保全。

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规定,债权人在向人民法院提出债务诉讼的同时,递交一份财产保全申请,并提供有关债务人的财产情况,以使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造成债权人经济损失。

2. 申请支付令。

《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务人在法律规定期限内不提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债权人在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之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理顺债权债务关系,提出书面债权债务文书;二是没有债务凭据的,要向债务人出具表明拖欠金额或有价证券数额的书面凭证;三是核实清楚债务人名称、所在地等情况,以便支付令能送达债务人。

3. 申请破产还债。

按法律规定,破产财产依次清偿: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所欠税款、还债,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程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可见申请破产还债是债务人资不抵债、无法偿还时,债权人采取的迫不得已的行动。

4. 申请法院执行。

当法律做出有效的民事判决后,债务人却拒绝履行,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有权向银行等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而债权人则应收集债务人的有关存款、收入、财产的证据,为法院提出并实施执行提供可靠依据。

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第5篇

一、目的:

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最大限度的缩短应收账款挂账的时间,提高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根据公司的情况,特制定本规则。

二、程序:

1、审核:

对所有转入应账款范围的款项,首先必须审核其是否属于挂账范围,如不在挂账范围之内的一般不予转入,对应收账款已作不可逆转处理的,需补足手续或协助做好向其他会计科目结转的处理。

2、确认:

(1)每一笔应收帐的账单,都开列《旅行团(者)费用结算单》,并进行审核,其内容包括:

①、酒店、车队、景点、其他协作旅行社等公司的名称。

②、协作公司的编号。

③、公司名称与电脑记录确定的名称是否一致。

④、各项费用消费账单的内容、金额与附件是否一致,与合同签订的条款是否相一致。

(2)对需要作调整的账单填写更正凭单,作为附件并在电脑中作出同步的调整。

(3)将经调整后额正确的应收单位、金额转入应收账款账户。

3、催收:

(1)催收的对象分为:

①、信用等级A级------正常催收

②、信用等级B级------重点催收

③、信用等级C级------专项催收

(2)催收办法:

①、电话催收。这是最快捷便利的方法,费用相对较低,缺点是双方有争议的款项,很难通过电话对账目,且对一些信用差的单位很难以电话催收奏效,②、信函传真催收。发送催款通知单,对账联系传真件,并与电话联系交替使用,如得到付账款承诺一般要求对方将汇单传真过来。

浅析应收账款的管理 第6篇

(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

确认应收账款的条件:(1)应收账款是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2)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3)应收账款是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债权,应按未来可得现金的现值入账,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企业确认坏账时,应遵循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各应收账款的特性、金额的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情况等因素。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二)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

1.市场竞争的因素。市场竞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市场日益丰富,从而带动商业信用的发展。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使用各种营销策略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并开展各种优惠促销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此同时,企业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使用分期付款、赊销等方式来增加销售数量,由此产生了应收账款。

2.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与货款到位的时间差。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财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企业销售行为的实现,是从产品转移了所有权开始,而不是以收款时间来确认。所以,凡是企业由于产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没有及时收回的货款,都会产生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产品,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使用分期付款、赊销等方式来增加产品的销售数量,通过提供商业信用来吸引顾客,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这样,可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能使企业尽快地销售产品,减少库存积压。同时,也可以降低为管理库存商品所发生的费用。而顾客也能够因先使用产品、后付款或分期付款而减轻付款压力,达到提前消费的目的。这种销售方式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负面影响

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尽快销售产品,必须辅之以多种营销手段,而商业信用的发展,会增加应收账款的账面数额。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没有及时清理各种应收款项,导致企业现金流入量下降。为了催要货款、企业管理应收账款和调查客户的信用程度等工作增加了费用,甚至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造成扯不清的三角债,给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带来混乱因素。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及其管理现状

(一)应收账款问题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应收账款问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而是以三角债、多角债的形式渗透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加以整顿和解决,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1.应收账款分类不准确。有的单位财务人员违反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多个单位往来应收款列入同一个明细科目内,也有的把一个单位的大额往来应收账款分成几个明细科目挂账,以期减轻催收不及时的责任。

2.明细科目设置不合理。一些企业将应收账款挂账时,按经办人员设置明细科目,而不是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这就给对方单位和一些业务人员造成可乘之机,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3.过户手续不规范。应收账款年初结转上年余额时,有的财务人员为了省事,只简单地写上金额、盖上"上年结转"章了事,给以后的查账、催款工作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4.只顾挂账不管清理。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只要发现发货单上的金额与实收款金额不符,不管金额大小,也不查明情况,一律挂账处理。可挂了账之后又不及时核对清理,积少成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利用往来账调节企业利润

企业的各种应收账款是企业的债权,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得到的收款权利。因此,每一项应收账款都应该有明确的债务人和确定的金额,以保证应收到的款项准确无误。而有些企业在需要增加利润的时候,有意虚增应收账款的数额;在需要减少利润时,将已收回的款项不做应收款减少的账务处理,以达到调节利润水平的目的,结果只能是自受其乱。

四、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计划经济遗留问题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全都归国家所有,企业需要的设备、资金由国家拨给,企业的亏损由国家弥补,企业的盈利全部上缴,所以,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依赖于国家管理。进入了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债务意识不强,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形成三角债、多角债。国家曾下大力清理这些债务,企业也为这些债务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二)产品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日渐丰富,产品供大于求,逐步形成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企业本应加大管理力度、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而有些企业由于管理环节薄弱,相关制度不健全,只顾眼前有活干,见生意就抢,见标就投,盲目生产,货发出去而款收不回,造成赊销期限越来越长,致使应收账款余额越积越多,从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责任不明,催收不力

有些应收账款是企业领导责成下属人员办理的,一些经办人员认为既然是领导交办的,就应当由领导催收,与己无关,并且认为领导交办的事不便多过问。而领导则认为具体业务是下属工作人员份内的事,因此也不予重视。由于办理业务时没有明确的责任人,造成应收款长期挂账。许多经办人调离后,挂账更是无人过问,应收账款很难收回,导致企业的财产损失。

(四)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急于削减库存,把销售商品的大权全部交与业务人员,从销售策划、谈判、签订销售合同、开出库单、发货直至收回货款,没有监督、审核和内部牵制,领导认为只要能把货物发出去的业务人员就是好样的。这样做虽然表面上为企业减少了库存,但是由于大部分货款不能及时收回,其本质仍是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费用,甚至导致呆账、坏账损失。

2.营销水平不高,管理手段滞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制订了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全面、严格地执行。有的企业只顾低头核算而疏于管理;一些企业的业务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在实际工作中也不积极充实业务知识,只凭想当然或自我感觉办事,如没签合同就发货,事后又不采取补救措施;有的没开发货单就发货,事后也不及时补单;有的企业只规定发货数量指标,致使某些业务人员为了抢客户不惜压低价格。既损坏了企业的形象和利益,又破坏了市场的有序竞争。

3.业务员水平偏低。有些企业在招聘业务员时,只注重外在形象、口才和社交能力,而忽视了对业务员综合素质的考察。

(五)企业领导不重视对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

由于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旋涡之中,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企业管理优劣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单位负责人有变动时,接任的负责人不对前任的债务负责,不愿意消化处理企业以前遗留的债务,从而造成应收账款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也是形成企业潜亏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对“应收账款”科目的审查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应收账款在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若不及时清理、审核应收账款,不仅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还会导致呆账、死账和坏账的大量发生,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使企业因此而破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企业在审查应收账款科目时,应该严把管理关,对每一项已挂账的应收账款都要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进行审核,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有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各种应收账款应有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以便于及时反映各个往来单位的欠款情况。所有的往来账户一律按不同的往来单位设置明细账,不得以本单位经办人、业务员或其他人员设置明细账,办理代销、赊销手续需要经办人、业务员亲自到财务部门办理;企业收到的应收票据应按发生日期或兑现日期做好备查账,由专人负责票据的兑现和贴现工作;编制应收账款记账凭证必须以审核无误的销货发票、商品购销合同、商品出库单和运费单等有关原始凭证为依据,防止虚挂、重挂、错挂应收账款。

2.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对账制度。即采取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对账与外部应收账款往来单位对账相结合的形式。财务部门要先做好对账准备,各种应收账款先按部门分类整理好,并与总账核对无误,再与各部门经手人、业务员逐项核对,督促各有关人员及时收款、报账。还要定期给往来单位的财务部门寄送欠款对账单,并取得书面回函。对账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核对结果,形成书面文字材料,同各种函证材料一起装订成册,及时归档,方便日后查证。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管理控制等。从内部会计控制上讲,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往来款项应由专人负责,统一核算、定期清理,以便及时有效地反映各往来单位的欠款情况。从内部牵制制度上讲,签订销货合同必须要有法人授权书,发货要有出库清单,收款要有专人核对清单后开具的发票,赊销、分期付款要经财务人员审核后挂账;从内部审计制度来讲,内审人员应定期审计往来账目,以实现对应收款的事中、事后监督。

4.建立健全应收账款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经营销售特点,建立健全应收账款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催收货款、清理欠款有成绩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对因催收货款、清理欠款不力而造成呆账、坏账损失的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三)严格销售合同管理

销售合同是明确贸易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企业应该严格销售合同的管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应把好合同签订关,企业可将合同按照"标的"的金额分成几个等级,分别授权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合同谈判的相关人员应该熟悉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认真研究、仔细分析、严格把关。还应建立合同签订的会审和监督机制,以保证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其次,要加强合同履行中的管理力度,所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施监督管理。

(四)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

赊销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一种营销手段,对于买方市场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销售,占领市场,使企业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以此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应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对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进行详细的登记,说明各项赊销业务产生的原因、金额、合同登记号、付款期限、具体经办人、批准人、客户的联系方式等详细资料,定期与对方核对赊销或应收账款的余额,对于已到付款期限的应当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提醒客户尽快付款。对于暂时无法支付和无力支付款项的客户,可适当延期或协商解决,对于那些无意支付货款或恶意拖欠货款的客户,应及时上报主管领导,确定处理办法。

(五)控制账外应收账款,改进核算办法

企业在进行正常的销售业务时,还必须注意两种情况的存在:(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商家而不是最终的消费者时,一般情况下,商家不会当时把全部的货款付给企业。经常是不付款先提货,或者只付少量的定金(垄断产品或行业除外),如果商家不能将商品及时推销给消费者,就可能把货物全部或部分退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制订严格的代销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将代销合同、发货清单、对方资信调查证明、批准文件等有关材料送交财务部门审核后方可发货。财务部门应当在见到商家签收货物的单据后,及时将此笔代销业务详细记录在应收账款备查账中。没有经过财务部门审核和备案的,不得代销或赊销;(2)在财务核算方面,企业应该严格执行财务核算制度,改进应收账款的核算办法。对于一个进行长期经营的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往来明细账在年初结转上年余额时,一定要将每笔账款发生的具体时间、金额、经手业务员、批准人、合同号、所购货物名称和数量以及收款期限同时登记在新账该明细科目的首页上,随时备查。

(六)优化营销策略,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

1.制订灵活的营销策略。由于很多产品的销售要受季节,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在销售旺季时,代销商经常催要货物但不能及时结清货款。此时,企业可以将工作重点暂时侧重于产品的销售环节,但是不能忽视对代销商的资信调查。对于积极配合结清货款的代销商以及在销售淡季定货的代销商,企业应给予优先发货和选择货物的权利,并对其正当的换货要求予以满足,还可在销售折扣上给以优惠。

2.制订货款回收期限制度。企业在制订回收货款政策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销售情况,制订不同的收款政策。如客户有拖欠行为,企业应在次日向客户发出催款函,告知最后的付款期限,如若客户在最后付款期限内仍未结清该款项,企业应派专人带着有关材料和发票上门收取。

3.严格责任制。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坚持"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当业务人员申请调离本岗位或另有工作安排时,应责成该业务员限期清理本人经手的各项应收账款,并到财务部门结清本人经办的应收账款笔数、金额。对于当时不能结清的应收账款,经单位领导同意后办理移交手续,由接任业务员负责催收。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第7篇

韩立凤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一种债权。不少企业从账面来看尚可保持盈利状态, 但实质上流动资金却颇为紧张, 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变现, 其中更有一些长期的拖欠成为事实上的死账, 这是因为在收取款项时, 债务人比债权人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不易控制的应收账款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管好、用好、盘活应收账款, 对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产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1. 企业风险与现实意识观念存在的差距。

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 经营者为了促销、扩销、盲目地采取赊销策略去挤占市场, 只注重账面上的高额利润, 没有对应收账款的回笼和存货占用资金的情况进行考核, 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回收的问题。而且, 大量的赊销收入直接列入经营成果后, 企业为此需缴纳17%的增值税和加25%的所得税, 使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

2. 企业短期行为及内部控制不严的结果。

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 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既不考虑赊销资金的时间价值, 也不估计应收账款可能带来机会成本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有些企业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 不加选择地扩大商业信用, 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当发现有问题的赊销款后, 担心催款过急会影响业务关系, 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沉积下来, 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

3. 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溥。

客户不按合同、协议规定归还到期债务, 是负债方的一种违法违章行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诉讼的高成本, 使企业尝够了讨债难的苦头, 宁愿看着部分应收账款沦为呆滞账, 也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债不愁、欠债有理的畸形经济观念, 使有些企业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纷纷仿效拖欠的办法, 因而三角债越积越多, 沉重债务链严重阻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甚至有的企业被迫停产、倒闭。

二、应收账款管理操作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是节约企业在应收账款上垫支的流动资金, 提高成本费用利用率。应收账款的发生同企业的营销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经营者制定销售方针时, 若赊销额度过小、信用期过短, 不足以吸引顾客;而赊销额度过大、信用期过长, 又将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过慢, 坏账风险增加。为此, 企业应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操作程序:

1. 制定和选择信用标准、信用条件。

首先, 对客户进行评估, 再根据赊销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率, 相应确定其信用等级和最大信用额度。然后, 制定信用条件, 一般包括信用期限、付现折扣和折扣期限。决定信用期限长短, 应当考虑信用期限增加的收益、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比较改变信用期限前后的净收益来确定。在此基础上规定客户提前偿付货款的折扣率和折扣期限要确定信用期限。

2. 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

首先, 通过及时对账, 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 所欠货款是否超过期限, 到期应收账款的增减情况等。其次, 赊销对业务较多的企业如果单独管理有困难, 可侧重于总额控制。再次, 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 来决断现有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力求企业资金周转维持在恰当的水平上。

3. 根据客户欠款时间的长短编制账龄分析表, 按账龄计

算应收账款价值。

三、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是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脱节、缺乏沟通。销售部门注重业绩, 不关注账款回收情况, 而财务部门由于不了解交易细节和客户背景, 无法控制应收账款的收回;清欠手段单一, 办法不多, 力度不够。首先, 没有定期对账, 造成时效中断;其次, 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最后是有关责任人责任心不强, 收回收不回不关自己的事, 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经济合同和相关的档案数据保管不完善, 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大缺陷之一。

2. 是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 管理职责不清, 缺少健全、规

范的风险防范机制, 缺乏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技术。由于缺少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 企业不能及时调整对客户的信用条件和信用政策。进行业务来往时, 采用先交货后收款的方法来盲目地追求市场占有率, 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带来了风险。

四、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且对财务状况影响较大。只有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规避, 才能有效发挥应收账款的积极作用。

1. 建立先款后货、现款销售或适当的赊销制度。

一般采用先收款后发货制度, 同时企业应对销售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针对不同客户坏账风险的大小, 分别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而不能一律回避赊销, 同时, 严格划分销售岗位职责, 并按规定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和业务结算, 形成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的销售、结算制度。

2. 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肓销, 企业应建立营销责任制, 引入激励机制, 实施奖惩措施, 建立应收账款责任赔偿制度。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 以实际收到的货款金额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根据指标完成情况与营销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 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从而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序。

3. 严格执行应收账款日常记账、核对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 财会人员要按照合法的原始凭证及时、准确地登记入账。做到明细账与总账核对一致。这样, 才能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可靠性,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每月编制详细列清各项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金额及其欠款时间的余额明细表, 及时向企业领导、销售部门反映。对清理应收账款做出必要的准备。财会部门要定期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定时发送询证函, 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 对于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 应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供货。

4. 建立健全客户档案和评价客户信用制度。

引入客户信用管理机制, 对拟赊销的客户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 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信誉等级差别, 结合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需求状况及趋势变化等, 合理确定每一个客户的销售政策。既加强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的能力, 又提高了企业风险意识, 降低了坏账损失。

5. 实施积极风险转移机制。

一是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和索取权更强的应收票据,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二是将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 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 也可以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 这样就将应收账款回收中存在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了金融机构, 从而避免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

6. 企业各个部门密切合作, 建立责任和激励相结合的制度。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只限于财务与销售部门, 要解放思想, 扩大应收账款管理的外延。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及纪律检查部门等等, 都应参与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 做到密切合作、责任到人。不仅可以避免客户因质量、计量、售后服务等原因在付款方面出现拖欠情况, 更重要的是使本企业产品占领市场, 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信誉。

7. 成立清欠专门机构, 制定奖惩制度和办法。

企业要成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清欠小组, 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可以通过法律清欠、抹账等多种方式进行清欠。一旦发现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而发生坏账损失, 要追究其责任。同时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还要定期对应收账款清理工作做出总结、分析, 并做出以后清欠工作的计划。

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第8篇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 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属于企业债权资产, 是企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 为防止呆账、死账的发生, 保证企业债权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十分必要。应收账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道德和社会信用问题的存在, 许多企业经营者存有一种心态:即“能不还的债尽量拖着不还, 反正都是公家的”。因此, 企业为了降低风险, 减少损失, 只有主动出击方可防患于未然。为此, 对应收账款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1 源头控制, 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额度与频率

当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后, 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机制发生作用, 迫使企业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销售或承揽工程。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推销产品或承揽工程的目的, 不收款或只收一部分款项, 往往凭印象或经营经历、情谊, 擅自发出约定的货物或垫资开工, 等到有关部门核对库存商品或结算时, 应收账款已经发生了。对方企业在经营中一旦发生变故, 陷入困境或故意拖欠, 或当事人发生变更, 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将增大, 企业资金风险随之上升。因此, 从“源头”上减少往来结算资金的发生、占用, 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环节。

1.1 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 正确决策, 管理科学, 是降低和杜绝

企业资金风险的核心。作为企业领导来说, 尤其是企业一把手, 在具备其他必备素质的前提下, 必须懂得财务知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 降低企业资金风险。企业在购销活

动中, 要尽可能地减少赊销业务。一般可采取宁降低价格, 也要使对方付足货款的方案;购货方承兑汇票支付方案;货款回收担保方案;新老业务单位、本地与外地业务单位、系统内与系统外单位等涉及应收账款风险比较选择方案, 尽量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频率与额度, 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1.3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科学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

企业应重视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的评估, 并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 主要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在进行内部资信评估时, 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信用判别标准。对长期积压的滞销品, 可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对资信状况差的企业, 信用标准从严, 同时采取正确的信用条件, 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 即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 以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与此同时, 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变化, 对其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 使其始终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 以有效地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损失。

1.4 建立合同谈判内控机制与监督执行程序标准, 严格审批手

续与及时报账制度。企业为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 预防工程项目管理的随意性与营销人员随意赊销, 就要建立合同谈判内控机制与监督执行程序标准, 严格审批手续。领导审批必须是基于经过资信内部评估确认为信誉良好以上的单位, 且有关法定手续完备。当应收账款发生后, 必须及时报送财务部门入账, 对每一赊欠客户的基本情况、赊销金额、已还金额、尚欠金额做出逐笔详细的记录, 随时为企业应收账款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要确定责任经办人、责任审批人, 并将赊销合同、审批文件、对方单位其他另行合法承诺资料文件, 备齐归档, 以做日后催收、甚至诉讼之用。对于合法产生的应收账款双方合署文件必须要严格保管, 另外业务部门还要建立应收账款备查台账, 以便随时与财务部门核对, 一旦发现偏差, 应查明原因, 及时调整, 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可靠。根据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算上应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按期估计坏账损失, 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 动态跟踪、分析, 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后, 不能消极地等待对方付款, 要经常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 加强日常监督, 以便随时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情况, 作出科学决策。

2.1 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状况的传递与报送应收账款发生

后, 企业财务部门应每间隔一定时间, 以文书、表格形式向有关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和企业领导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 最好是一月一次 (甚至更短) , 督促和提醒上述有关人员及部门催收。对逾期未结清的应收账款通报的时间则应更短, 这样既可使企业领导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 也可时常提醒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 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 杜绝由于互不通气导致应收账款到期不付、逾期不收的情况发生, 以保证资金及时回笼。

2.2 关注往来客户的经营情况, 加强日常询证企业要随时注

意了解业务往来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防止由于对方单位的突然变故或经营失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的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财务部门要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定时发送询证函, 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 这样可以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的发生, 堵塞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如发函不回应, 要予以充分关注和重视。

2.3 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 动态跟踪, 果断决策企业要建

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分析, 对于客户比较多的企业, 管理部门应该每日打印出会计账上的全部接近到期的应收账款记录, 并至少每周将逾期应收账款记录分析一次, 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 应要求客户还清前欠款项后, 才允许有新的赊欠, 以防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如果发现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 应断然采取措施, 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货。

3 及时清对, 严格催收

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后, 业务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 尽量争取按期回收款项, 避免因为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为此, 企业应制定出合理的清对、催收方法, 以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1 建立责任中心, 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

员为主, 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 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考核绩效标准, 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 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 采取灵活的催收政策对远期、近期

应收账款清理回收缓慢或陈账清理未动的区域, 限制发货或拒绝发货, 加大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 人为发生的赖账, 在诉讼有效期内 (2年) 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以避免丧失追诉权, 造成坏账损失;对欠款对方确实无力支付的, 企业可以在了解其抵债物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的情况下, 采取物资抵款, 也可以要求

简析经济发展与养老保险问题

马建 (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经济资金困难问题, 并指出了产生困难的原因, 必须认真对待。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经济困难原因分析

0引言

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面临着经济资金困难, 必须认真分析对待。

1基金缺口成为影响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最突出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是制度建设的基础, 目前这个基础在我国十分脆弱。近几年, 基金收不抵支陷入危机的省市有逐渐蔓延和加剧的趋势。1997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个, 1998年扩大到21个, 1999年又增至25个。基金缺口, 1998年缺口53亿元, 1999年缺口猛增至187亿元, 2000年基金缺口预计357亿元。由于养老基金缺口情况日趋严重, 原先的基金积累迅速减少, 按照目前的速度将会在短期内全部用完。这样, 不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部分积累“将名存实亡, 而且政府将会长期背上沉重的财政支付负担。由于基金积累主要来自个人帐户, 积累的耗尽, 意味着职工个人帐户上只有计帐金额而无实资金, 形成“空帐”。值得关注的是, 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日趋严重。

2养老保险基金步入困境的原因

2.1统帐结合制度本质仍是现收现付模式从理论上讲社会统筹以现收现付为主要特征, 个人帐户以“自我保障”为核心, 那么统帐结合制度既能通过统筹机制照顾到退休人员的现实利益, 又能通过设立个人帐户来保证在职人员的长远利益;既能发挥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模式的长处,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者的缺陷。然而, 对我国来说,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模式过渡到部分积累模式, 必然要为此付出一定的过渡成本, 其中旧制度下积累起来的养老金债务是主要过渡成本之一。由于现收现付制度下没有养老金的积累, 过渡到统帐结合制度, 就必须解决老职工的养老金融资问题, 实际承担着部分成本的要么是国家, 要么是后代人。而国家在设计统帐结合模式时, 回避了对老职工养老金权益的偿还问题, 只是笼统地指出“通过社会统筹来解决”。由于老职工的养老金权益没有明确, 只好用社会统筹基金来偿还旧制度对老职工的欠债。从近几年的实践看, 旧制度下的养老金负债已经超过了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 为了弥补不足, 只好挪用个人帐户上的资金, 使个人帐户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帐”。综上所述, 我国统帐结合制度虽然借用了部分积累模式, 但由于在制度设计上回避了转制成本问题, 实际管理和运行积累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实质仍然是现收现付模式。

现收现付模式强调的是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 它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是长期稳定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的状况、收入增长、年均增长5.5%, 而养老金的增幅却达到10%,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跟不上养老金支付增长步伐, 形成养老金缺口, 各地比较多地采用了提高缴费比例的方法。统帐结合制度规定企业缴费比例不得超过20%, 而据统计, 1998年时全国企业平均缴费比例达到了23.6%, 若加上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公积金等项支出, 企业负担达到了45%左右。高费率是导致收缴率的降低的直接且重要的原因。据统计, 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1992年为95.7%, 1993年为92.4%, 1994年为90.5%, 1995年为90%, 1996年为87%, 2000年为90%。应收的养老保险费不能及时到位, 使原本脆弱的养老保险基金雪上加霜。总的来看, 统帐结合制度近几年的实践基本上处于收不抵支———费率上升———收缴率下降———费率再上调———仍然收不抵支的恶性循环状态。

2.2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的标志, 较高的统筹层次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负担不均衡。基金统筹层次越高, 政府可以进行调剂等转移支付的空间就越大。我国目前只有13个省 (市、区) 是省级统筹外, 其余省区的统筹范围则在地市级或县市级, 省里只负责政策与方案。统筹层次低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主要表现:一是地区间基金积累不均矛盾突出。据统计, 到1998年5月底,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约积累700亿元, 但其中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等沿海6省 (市) 达到200亿元, 占全国总积累的1/3。各省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养老保险积累差别也大。二是缴费比例不统一。由于统筹层次低, 各个统筹单位可以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负担系数及养老金支付等情况, 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缴费率, 因此全国各地的缴费率出现了较大差异。据统计, 在13个实行省级统筹的省 (市、区) 中, 缴费比例最高的是吉林省, 1998年为26.6%;最低的是北京市, 为19%, 相差7.6个百分点。缴费比例的不统一, 不仅影响了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和职工的流动, 而且造成了不同地区企业负担的差异, 有些缴费比例高的地区的企业因此拒不参加养老保险, 或少报、漏报、瞒报缴费工资总额, 或拖欠养老保险费, 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三是不利于养老基金管理。

2.3工资制度的不完善按照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 职工工资总额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这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一个重要变量。按照统计口径, 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由于劳动报酬工资化、工资货币化程度高, 统计规范完善, 作为养老保险费基数的工资总额在数量上基本上等于劳动报酬, 且鲜有少报工资总额现象, 因而缴费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收入相差不大。

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第9篇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一) 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均没有设立资信管理部门。在少数设立资信管理部门的企业中, 也并未把资信管理部门独立出来, 资信管理部门往往是在销售部门内部或财务部门内部中存在着, 受这些部门的管辖, 资信部分的独立性未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因此, 资信部门对客户信用评价和审核作用就会被相应的削弱, 资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资信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 既需要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又着重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保持则直接关系到赊销管理的有效性。

(二) 应收账款分析随意性大

我国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缺乏及时的分析, 这样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较大。对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计提不同比例的坏账损失比例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因此, 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是应收账款的分析中最为基础的环节。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上普遍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分析, 只是对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坏账准备这些基础的方面进行分析, 并没有将其形成、催收等形成链条管理, 应收账款分析的随意性较大, 管理差。

(三) 法律维权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市场主体已经逐渐意识到法律在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对账务的催收方面, 许多业务人员采取的方式仍为电话催收, 真正建立催收制度的企业少之又少。而由于业务以及人情的考虑, 对于应收账款的违约行为, 企业常用的是加强催收的频率并适当宽限期限的方法, 对于违约的账款采用法律诉讼的方式进行讨还的企业则几乎没有。所以, 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时候, 企业未能采用法律手段, 甚至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未能抓住收回账款时间的最佳时间, 最终使得应收账款成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影响

(一) 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地收回, 影响了企业现金流的正常周转, 使得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的运行不同步。应收账款延期收回就意味着延长了企业的商业周期, 减缓了流动资金的流通, 使大量的资金留存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非增值过程, 导致企业现金严重短缺, 企业缺乏可供使用的资金去购买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以及支付工人的工资,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循环周期。

(二) 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如今, 企业在进行核算的时候采用的均是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 即只要一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 不管其现金是否收回, 均应当作为企业的一项收入, 但是企业当年度由于赊销在账面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实际现金已流入。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企业应当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方面, 给了企业很大的空间, 对于坏账准备的具体计提比例一般都由企业根据自身所销售产品特点、周转周期等实际情况确定。这就导致, 一旦企业确认了大额的坏账, 这种未能预见的风险就会大量的减少企业的利润。同时, 由于前期坏账未能正确的计提, 导致本期计提数量巨大, 就使得前期的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夸大收入, 虚增利润, 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 增加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任何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客户, 有客户就必然会有应收账款的存在, 这就决定了企业也因此面临着大量的应收账款账户,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计算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应收账款的合同, 审批手续资料的散落、遗失, 致使企业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货物已经发出, 但应收账款漏记;计提坏账准备时候账龄计算错误, 导致坏账多计或者少计等。

(四) 影响企业的经营周期

企业的经营周期是指企业用现金购买产品或服务, 然后再将商品或服务出售给顾客获得现金的过程。企业经营周期主要受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影响。一旦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 就相应的延长了企业的经营周期, 使大量的资金留存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非增值过程, 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周期。

三、商贸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设立专门的资信管理部门

针对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 应当专门设立资信管理部门, 负责对客户的信用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合理地作出赊销决定。资信管理部门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的时候, 可以自己深入调查, 也可以从社会征信机构取得企业评级信息。其评估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客户基本资料、行业动向、经营素质、财务状况、市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综合多渠道得来的数据和信息, 将赊销客户的信用评级信息的汇集、整理和重大事项调整, 合理地对赊购客户的信用水平进行估值, 形成最终的客户信用分析评级报告, 以此来确定赊销客户的信用额度付款期限。

(二)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工作, 不只是销售部门或财务部门的责任, 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一方面, 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 从源头上控制客户的应收账款。比如, 在应收账款生成的时候, 销售部门应当编制一式四联连续编号的“赊销申请单”, 赊销申请单上必须详细的记录赊销单位的相关公司信息, 其中包括发出交易发生时间, 赊销货物的品名、编号、数量、金额以及赊销金额, 赊销期限, 担保方式等, 并交由财务部门作为原始凭证并且编制最终的记账凭证, 将由赊销客户、经办人、相关财务责任人签字确认后的单据留存。资信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赊销单位检查和核对, 防止欺诈行为, 杜绝体外循环资金。另一方面, 严格执行延期付款制度。当客户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按期付款, 需要延期付款时, 应当由销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员填制“延期付款申请单”, 上报销售经理、财务部门及资信管理部门联合批准, 资信管理部门在对客户信誉情况调查和评估后, 作出是否同意延期付款的决定并签署书面意见, 财务部门对延期付款做相应的记录工作。

(三) 严格坏账核销制度

坏账的核销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最容易出错的环节。现阶段, 我国应收账款的核销方式主要有两种, 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相当数量的企业经常采用的是备抵核销的方法。为了严格坏账的核销制度, 企业在核销坏账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对应收账款进行核销的时候必须至少经过两人之手, 防止一人通过应收账款的计提以及核销随意操纵企业的利润, 有效防止财务舞弊发生, 加强应收账款的内控机制。第二, 在对坏账进行注销的时候, 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明确的记录。对于已经确认的坏账, 需要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 实时监控, 同时还要继续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加速坏账尽可能的收回, 减少企业的损失。第三, 做好坏账收回的确认工作。核销的应收账款在相关人员的不懈追要下又重新收回的, 需要进行严格的流程审批并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及时收集并记录客户的回款情况, 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评级状况进行更新和调整。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仍不完善, 信用体系严重缺失。在保证商贸型企业的赊销策略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 加强控制, 防止坏账的产生, 不断探索出适合企业的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及方法、流程,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如今, 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出总体不足的状况, 大部分的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乐意采取赊销的方式。但是我国应收账款管理体制尚未成熟, 拖欠货款的现象极为普遍。改进措施是:设立专门的资信管理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严格坏账核销制度。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秋蕾.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商贸, 2014 (11) .

[2]施家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管理, 2012 (1) .

浅析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一、应收账款产生原因

应收账款指的是企业在发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时,应向购买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货款、税金和代垫的运杂费等款项。实质上,它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形成的索取权。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1、商业竞争的需要。商业竞争目前是导致应收账款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也正因如此,企业不断寻求各种方法来扩大销售规模、维持客户关系。除了产品自身的质量、价格、品质等外,赊销也是企业积极销售所采取的方法之一。 为了扩大销售规模,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或其它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从而产生了应收账款。2、企业管理的自身问题。从主观上,大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而忽视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制度;而客观上企业管理者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上都十分缺乏,从而产生了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1、增大企业经营风险。理论上,形成应收账款必须要求其往来业务满足企业的信用政策,而信用政策的管理与实施往往与销售收入成正相关,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势必引起应收账款规模加大。所以,如果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加之该企业的信用政策的事实没有十分有效的监管,必然会导致应收账款的规模扩大,企业货款不能如期收回,企业将虚增经营成果,陷入虚假繁荣的窘境,不仅会计利润失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信息误导,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2、降低企业效益。如前所述,企业扩大销售收入,意味企业产品销售畅销,企业出现账面利润。那么企业就会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销售税款并且还需要向投资者分红。如此,企业一方面要拆补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赊销政策过于宽松,表面看增加了销售收入,实际大量的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收回,则加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3、降低企业信誉。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大,一方面会占用大量资金,如果不能到期收回,必将导致企业不能如期偿付其债务,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使应收账款的利好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因此无法从供应商得到商业折扣,无形中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一)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内部管理,对销售及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度不严密,销售与收款行为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沟通,销售部门只管销售产品,对年度及月度计划安排、计划落实没和财务部门及时沟通,造成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收货单位的具体情况,不能建立健全客户资信档案及对客户信用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加大应收账款额度;财务部门也应及时和销售部门沟通,以便销售人员及时掌握客户资金状态。

(二)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包括建立客户档案、制定信用标准、进行账龄分析、定期核对账目、定期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落实追讨欠款责任人、及时追讨欠款等。但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并不规范,或者是随让制定了比较详尽的的应收账款工作规程但却没有在日常工作中很好地实施。企业领导和财务主管领导对于此的重视也远远不够。这就使得一些相关人员得以利用工作工作之便和企业管理上的一些漏洞为自己谋取私利,侵害公司利益。

(三)企业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信用管理的意思淡薄。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对应收账款按照收回的风险承受度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对客户进行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管理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按时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如何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一)正视应收账款的风险。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财会部门的管理者还是具体业务和工作的执行者都应正视应收账款对于企业经营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都应充分意识到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财务风险和信誉风险。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赊销政策,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准确客观地计算出各种赊销策略给企业增加的收益和由此所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工作规程,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减少由于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不够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时现代财务管理中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成果的有效途径,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企业线管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核算、监管人员,用以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管理。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的定期对账制度。定期对账能够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账现象。只有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才能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

(三)逐步形成客户追踪记录,定期测评客户信誉。企业应逐步形成客户追踪记录,定期测评客户信誉,对客户信用进行动态管理,设专人进行日常登记,并不断关注各类客户的重大资金事项,结合与企业的业务类型利用专业模型及时测评客户的资金债务能力,进而及时调整企业的资金管理政策,真正实现动态管理。结合信用档案,企业财务部门可定期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帮助销售部门作出正确决定,及时收回货款。

综上所述,在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经营活动中必然会形成应收账款,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加强和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适合本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收账款管理的十大方略 第11篇

一、目标明确

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行为产生的诱因,在企业财务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在准确把握市场机会、有效组织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管理目标和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在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销售目标、回款目标、赊销额度、风险控制方针等定性、定量目标,并根据目标编制预算和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才能合理管控企业的销售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前提要件。

二、完善制度

不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发生坏账损失,除领导决策失误、麻痹大意之外,制度不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相关责任人缺乏责任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规范销售业务流程。具体规定从合同订立、赊销的决策程序、审批权限、额度控制到应收账款的核对、催收、呆死账的处理等。在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各岗位的权限和责任,以及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并建立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一起研究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流程化管理、跨部门控制应收账款的时间和质量,将大大提高管理效能。

三、授信管理

对所有的赊销客户应订立销售合同,并实行授信管理。按信誉情况对客户进行划分,实行授信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第二,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第三,制定信用政策;第四,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在资信评估选择客户的基础上,应对中选客户随时检查每次赊销与所欠账款之和是否超过了确定的信用额度,记录不能按时收款的次数,随时向有关业务责任人发出通报,以控制赊销规模,及时收回货款,避免出现坏账,并为今后修订客户信用等级及信用额奠定基础。

三、加强拜访

拜访客户既是销售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对赊购者今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作为拜访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拜访可采取亲自上门拜访和电话拜访、短信拜访等多种形式。一般货款回收期限前三天与客户确定结款日期和结算金额;结款日当天一定按时通知或前往拜访;货款到账后也应进行信息反馈。

四、及时递票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收到供应商的货物是一般先向客户出具一个“收货单”,每月月初双方根据“收货单”进行账务核对,债权、债务金额确定后由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据并递交发票作为双方确认债权、债务以及货款结算的依据。如果供应商没有或没有及时递交发票和其他结算票据,这些客户的账务结算系统可能就不会显示结算信息,货款结算就无从谈及。因此针对这些对票据传递有明确要求的客户,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他们所规定的递票时间和递票程序及时传递相关票据,否则,会影响应收账款的回收。

五、按期对账

要形成按期对账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必须同客户核对一次账目,对那些业务频繁的客户可随时进行账务核对。对账时必须取得正式的对账函,对账函应包括截止日期、金额、公章(财务专用章)、核对签名等要件。按期对账不但可以对因产品品种、质量、退还货等原因可能导致的单据、金额等方面出现的误差进行核实,也是企业行使债权追索权利的一个有力证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债权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两年内进行追索的,一旦客户拖欠不还,法律诉讼时企业将很难主张自己的债权。当然通过对账也可以发现企业员工有没有私结货款、随意折让等不当行为。因此,按期对账对企业来讲意义重大。

六、动态管理

应收账款受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在各种因素下不断变化的,因此应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原则,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为了确保既定目标,就要时刻关注动态变化信息,把握变化趋势,随时采取应对措施。特别要注意客户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应收账款实行跟踪管理,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催收工作,及时了解其信息,发现风险及时查证结算款项,出现偏差及时解决。营销部门应将赊销客户的经营动态信息,财务部门应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拖欠动态信息主动交流,共同分析和判断。财务部门还应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周转率、平均收账期、坏账损失率等进行分析后将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各职能部门如发现风险征兆,应及时发出预警。

七、积极督导

督导是对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工作开展督导,既包括对企业内部各相关人员的督导,也包括对客户的督导。内部督导主要是对各岗位人员贯彻、执行公司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制度以及各项决策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同时也要加强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使每笔应收账款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外部督导主要是加强随机督导和跟踪督导工作,对欠款客户进行深入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可将赊销客户分为有偿还能力并愿意协商的、有偿还能力不愿意进行协商的、无偿还能力但愿意协商的、无偿还能力又不愿意进行协商的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加强货款回收。

八、强化考核

对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应按照“谁形成,谁清欠”的原则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要落在各业务部门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身上,杜绝出现无人负责的管理真空;并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奖金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回款额、回款率、坏账损失率指标等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业务部门经理、业务员要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责任。另外对考核的结果必须做到奖罚分明,让优秀的员工得到奖励,让落后的员工感到压力,这样才能让员工信服,保证和促进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九、催收得力

要针对不同的欠款客户选择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催收方案并专人负责落实催收方案的执行。这几种手段各有利弊,企业在选择的时候要以效益、效率、时间作为权衡的依据和标准。经济手段主要是针对那些有还款愿望但暂时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的客户,可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债权转股权、折扣优惠、以物抵债、债权转让等方式合理解决欠款;针对那些具有偿还能力但长期恶意拖欠的客户以及处于破产边缘的客户可诉诸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但是企业不应轻易采用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有时候存在代价大、周期长、执行难等诸多弊端,而且往往会影响双方关系。其他手段主要是指企业采取的一些不违法但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手段,有时候针对那些特殊客户这些手段往往非常有效。

十、总结完善

上一篇:《大鱼》下一篇:矿山法隧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