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2024-09-21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精选10篇)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 年2 月~2013 年11月收治的120 例重症哮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 例。对照组男35 例, 女25 例, 年龄25~74 岁, 平均年龄 (48.4±10.5) 岁, 病程9 个月~4 年, 平均病程 (2.8±1.0) 年;观察组男38 例, 女22 例, 年龄27~75 岁, 病程10 个月~4 年, 平均病程 (2.8±1.1)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吸氧、祛痰、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思迈全自动无创双水平呼吸机 ( 澳大利亚瑞思迈公司生产, VPAP Ⅲ型) 行通气治疗, 采用S-T模式, 设置呼吸频率25 次/min, 呼气压起始值从2~3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逐渐升高为5~6 cm H2O, 吸气压从5~8 cm H2O逐渐升高为12~20 cm H2O, 潮气量6~8 ml/kg, 通气量6~10 L/min, 呼吸比1 :2~1 :3, 呼吸频率15~20 次/min, 4~6 h/ 次, 2~4 次/d, 连续治疗7 d。

1. 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PEF% 占预测值的百分比。② 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头晕、烦躁、腹胀等不良反应, 计算不良反应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肺通气功能FEV1%、PEF% 比较治疗前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肺通气功能FEV1、PEF% 相较对照组显著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哮喘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发病因素较多且复杂, 患者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气流阻塞和气道慢性炎症两方面, 重症哮喘患者由于气道炎症持续存在, 当遇到诱发因素时炎症细胞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分子, 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和黏膜水肿进而加重病情[3]。目前医学上治疗急性哮喘病的原则主要是及时稳定病情、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改善肺通气功能, 常规治疗方法虽能取得一定疗效, 但重症哮喘患者由于呼吸肌疲劳导致 β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常规鼻导管治疗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4]。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 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预后的影响。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具有无创伤、见效快的优点, 治疗原理主要是其通气方式为压力支持和吸气末正压, 重症哮喘患者在吸气时能帮助患者较好的克服呼吸肌疲劳、降低气道阻力并增加气道压力进而引起机械性支气管扩张, 有效保证患者顺利呼吸, 降低组织耗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产生, 对改善患者因为缺氧产生的胸闷、呼吸困难、烦躁等临床症状具有直接疗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肺通气功能FEV1%、PEF% 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观察组肺通气功能FEV1% 和PEF% 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帮助患者改善肺通气功能效果更佳, 这和李晓玲[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帮组患者恢复呼吸顺畅、改善呼吸肌疲劳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

综上所述,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治疗重症哮喘性疾病效果显著,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辉斌, 李伟杰, 苏伟强, 等.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广东医学, 2012, 33 (11) :1599-1601.

[2]梁志华, 马展成.Bi PAP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发作的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6) :998-999.

[3]周衍菊, 周衍慧, 刘伟静.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硫酸镁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24) :3808-3810.

[4]孙伟, 黄永刚, 许玺, 等.重度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及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江苏医药, 2014, 40 (5) :562-564.

[5]于文清.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支气管哮喘和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2) :331-333.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2篇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发生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是引发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主要原因,常因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患所致[ 1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儿科较为少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机械通气辅助患儿呼吸,近年来无创通气治疗方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2]。为了探讨适宜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技术,提高该类患儿的治愈率,我科自2011年1月开始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我科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婴25例,女婴35例,胎龄31~42周,平均胎龄为39.41±1.95周;I型呼吸衰竭患儿数量为37例,Ⅱ型呼吸衰竭患儿数量为23例。所有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日龄、出生体质以及Apgar评分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光(PVS)+呼气末正压(PEEP)通氣模式,选择吸气压力自8~10cmH20开始,呼气压力自4~5cmH20开始。使用过程中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作出适当调整。连接方式为呼吸机-管道-鼻塞方式将呼吸机与鼻塞相连。待患儿病情出现好转时,适当调整呼吸机各参数指标,改为鼻导管给氧方式。

1.3 评价标准

1.3.1 治愈评价指标:经治疗后新生儿病情获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抽血化验显示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较前改善,顺利撤机后不需要再行机械辅助通气。

1.3.2 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生的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例数占总新生儿例数的比例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所得的各项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新生儿治疗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疾病中的一类罕见病种,多数是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未完全发育,新生儿不能摄入充足氧气,或者无法完成二氧化碳正常排出所导致,属于新生儿疾病中的危重症类型,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严重后果[3]。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方式通常为利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来改善发生于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症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是一种新型的呼吸衰竭治疗技术,其作用机制是为患者提供压力支持通气,该技术相当于一种简单的机械通气方式,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在自主呼吸的同时借助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所提供的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使患者的吸气能力得以增强,从而增加呼吸衰竭病人的肺部通气量,有利于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于新生儿呼气时提供较低的PEEP,于新生儿吸气时则提供较高的PIP,如此可以有效增加患儿肺泡通气量以及功能残气量,进而使患儿的通气血流比例得到改善,纠正该类患儿的低氧血症,帮助患儿对其肺泡内的CO2实施有效排出。与传统的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模式相比,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低,可减少镇静类药物的使用量,治疗期间对新生儿呼吸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更小,因而患儿及其家属对该模式的接受度更高,治疗依从性更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在取得更为显著临床效果的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提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清清,苏卫东.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3(6) : 478-450.

[2]董力杰,宋晓燕,王丹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8):451-452.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3篇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急性左心力衰竭

急性左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急危症, 国内许多医院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即墨市人民医院ICU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使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Bi PAP) 治疗36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左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41~78岁, 平均57.6岁, 其中冠心病15例, 急性心肌梗死11例, 高血压心脏病3例, 风湿性心脏病5例, 扩张性心肌病2例。

1.2 方法

要求所有患者神志清楚, 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体位、吸氧、利尿剂、吗啡、血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治疗30min后, 呼吸困难等症状仍无法改善,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 给予使用美国伟康公司Bi PAP (S/T2D30型) 呼吸机, 经鼻面罩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 设置S/T模式, 呼吸参数:呼气压力 (EPAP) 为4~8cm H2O, 吸气压力 (IPAP) 8~1 6 c m H2O。压力水平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调整。起始吸氧浓度为80%~100%, 以后随着病情缓解、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 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逐渐降低氧浓度。观察无创通气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通气前和通气后0.5h、1.5h、3h的氧分压 (Pa O2) 、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数据以表示, 治疗前后差别用自身对照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注:*P<0.05

2.1 Bi PAP通气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

通气前患者均有明显呼吸困难, 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后33例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发绀消失, 咳嗽减轻, 粉红色泡沫样痰逐渐消失, 两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均消失或显著减轻, 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另外有3例患者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后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 剧烈咳嗽未见缓解, 粉红色泡沫样痰较多, 给予经口气管插管, 行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3d后撤机拔管成功。

2.2 Bi PAP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治疗后Pa O2较治疗前迅速增加, Pa CO2、HR、RR较治疗前减少 (P<0.05) , 说明患者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困难情况明显改善。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灌流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1]。常见病因有:与冠心病有关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心脏病等, 以急性左心力衰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 强迫体位, 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 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严重者可因脑缺氧而导致神志模糊。如果缺氧不能及时改善, 可造成机体各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 病情会迅速进展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尽快保持患者正常的血氧浓度有非常重要意义。大部分患者可以提高吸氧浓度和药物治疗迅速缓解, 但也有部分重症患者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治疗, 其中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 由于该方法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如喉头水肿、气管黏膜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增加患者痛苦等, 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另外有创机械通气可减少回心血量, 抑制心肌收缩, 降低心输出量, 因此, 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常作为有创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证。而无创正压通气则避免了经口气管插管所致的缺点,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可提供两个正压, IPAP和EPAP, IPAP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 (PSV) , 能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 增大患者通气量, 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 改善V/Q比值。EPAP相当于呼气末正压 (PEEP) , 来对抗内源性PEEP (PEEPi) , 避免呼气末气道陷闭, 而减少吸气功耗。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优点在于[2]: (1) 增加胸内压, 降低左室后负荷。胸内压的增加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减轻左心前负荷, 缓解肺淤血。 (2) 正压通气可增加肺泡内压, 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减轻肺水肿。 (3) 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使抗心力衰竭药物得以发挥疗效, 防止因缺氧引发的心跳呼吸停止。 (4) 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能及时上机, 随时撤机, 不容易发生气压伤。正压通气的不足之处是: (1) 湿化效果差, 容易发生口干、呼吸道干燥, 不能有效辅助痰液引流。 (2) 少数患者可出现腹胀、耳内不适, 系压缩空气提高食管、咽鼓管进入胃肠道、压迫鼓膜所致。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要求必须神志清楚, 有咳痰能力。患者在首次应用无创呼吸机过程时, 常表现出焦虑、恐惧、拒绝等不良反应, 我们在操作前都要给予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 消除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恐惧感, 增强其信心。在患者身边, 指导患者与呼吸机做好配合, 随时调整无创面罩的舒适度、调整呼吸机吸气及呼气压力、调整吸氧浓度, 严密监测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心率、自主呼吸与呼吸机的同步情况。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 不能自主咳痰, 应立即给予行经口气管插管, 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既方便又安全, 避免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 降低了病死率,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和家属更容易接受[3]。

综上所述, 即墨市人民医院ICU所治疗的36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 有33例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 低氧血症迅速得到缓解, 临床症状改善, 总有效率为91.7%。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75-176.

[2]徐志军, 祝震, 林文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1例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 2004, 11 (3) :124.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4篇

【关键词】高龄;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45-02

急性呼吸衰竭是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症状,是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常见急性发作表现。急性呼吸衰竭常伴随严重的呼吸障碍、氧气摄入不足,时间略长即可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发休克和死亡。尤其是高龄患者,本身的体质较弱,突发急性呼吸衰竭之后更容易引发严重后果。传统的急性呼吸衰竭救治策略对高龄患者并不适用,往往延误治疗时机,不能为抢救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本文研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诊的76例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38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22人,年龄为52~78岁,平均为67.5±3.5岁。实验组38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20人,年龄为55~81岁,平均为68.5±2.7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缺氧、呼吸障碍、心慌、心率加快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對于造成休克或神志不清晰或存在消化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进行排除。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行抗感染、平喘止咳、解除痉挛,进行支气管扩张,促进呼吸兴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1]。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仪器为美国伟康公司的BIPAP30型呼吸机,采取经口鼻正压通气治疗,呼吸频率设定为12~16次/分,氧气浓度为35%。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设定起始压力为5~8cmH2O,逐渐增加至10~25cmH2O,保持潮气量400~500ml。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2小时之后若各种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则改变治疗策略[2]。连续治疗3天后改为每日上机8小时。具体时间可跟随患者病情反应进行灵活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24小时的呼吸情况和血气指标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气指标分析 实验组的Ph值、PaO2、PaCO2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详见表1.

3讨论

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病变引发气管阻力增大,导致肺部过度充气,造成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障碍等不良反应。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往往伴随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发低氧血症和肺性脑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3]。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常规思路是扩充支气管、消除肺部通气阻力,同时进行抗感染、消毒、消除痉挛、缓解低氧血症中毒状况等。由于高龄患者本身肺功能退化、体质较弱[4],常规治疗往往难以短期快速起效,这就造成高龄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后期康复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辅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性强、生理舒适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且可以通过正压通气快速增加肺泡通气量[5]。此外呼吸机还可以降低呼吸肌的功力损耗,对于缓解呼吸肌疲劳,促进肺泡内的氧气扩散,改善肺部氧气分布不均衡,提高PaO2水平,改善心肺功能都有积极效果。

以无创正压通气配合常规疗法治疗高龄急性呼吸衰竭,能够有效缩短治疗周期,达到迅速起效、降低急性发作风险的效果。鉴于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排泄物,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及时进行排痰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排泄物等。

4结论

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少,康复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温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患者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0年,第11期.

[2] 华文山.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60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第6期.

[3] 李正兴 蒋国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年,第5期.

[4] 江忠芳 杜先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第5期.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 年3 月‐2014 年3 月于本院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共60 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 例, 男19 例, 女11 例;年龄48~89 岁, 平均 (63.7±6.4) 岁;病程1~72 h, 平均 (19.6±4.0) h。对照组患者30 例, 男17 例, 女13 例;年龄49~87 岁, 平均 (64.1±8.0) 岁;病程1~70 h, 平均 (20.1±4.4)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左心衰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及2 型糖尿病等;③以过渡劳累、高血压等为主要诱因;④患者具有自主意识, 未出现因缺氧或其它症状引发的休克;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示同意参与并坚持完成本次研究相关内容。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供养治疗,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 遵医嘱给予患者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抗心力衰竭, 同时控制诱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Bi PAP,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Bi PAPS/T型无创呼吸机呼吸机, 口鼻面罩连接, 氧流量为6 L/min, 采用S/T模式, 呼吸频率14~20 次/min, 吸气压力8~20 cm H2O, 呼气末压力4~8 cm H2O, 氧浓度40%~80%, 流量触发。根据血气分析指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耐受情况等调整吸/ 呼气压及氧浓度。

1.4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 h时临床表现、生命体征 (心率、呼吸)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 H、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心功能不全血清指标和B型脑钠肽前体测定 (NT-pro BNP) 。

1.5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血气分析等指标测定基本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治疗后发生明显改善, 血气分析等指标测定出现好转但未恢复正常;③无效: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甚至发生死亡。有效率=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采用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 例中显效22 例, 有效7 例, 无效1 例97。对照组30 例中显效16 例, 有效6 例, 无效8 例。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05)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8 h后与对照组患者治疗8 h后心率 (RR) 、 呼吸 (HR) 、Pa CO2、Pa O2和Sa 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注:† 与对照组治疗8 h后比较, P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8 h后的血浆NT-pro 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8 h后血浆NT-pro BNP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治疗8 h后下降的更为明显, 两组患者治疗8 h后NT-pro 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0.63, P =0.009) 。见表3。

注:1) 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t =8.86, P =0.030;2) 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 t =18.33, P =0.009;3) 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t =0.50, P =0.310。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由于心脏排血量降低而导致部分器官血流骤减且发生淤血的急性症状, 患者发病后常因非静脉以及非毛细血管局部血压升高而发生肺水肿。急性左心衰发生后易发生低氧血症而导致休克, 进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3]。所以迅速有效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的重要措施。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并不是都能迅速和有效完全缓解。因此迅速缓解呼吸困难, 纠正低氧血症, 提高救治率是急性左心衰治疗的目标[4,5]。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成为重要治疗措施, 合理的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 改善Sa O2水平, 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在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治成功起重要作用[6]。

本研究在常规抗心衰竭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 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在8 h内提高患者Pa O2、Sa O2, 降低HR、RR和Pa CO2, 使用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 BNP) 明显下降。因此无创正压通气在心衰治疗早期则有显著优势, 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改善低氧血症、心功能, 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的机制主要包括:①改善CHF患者气体交换, 扩张其萎陷的肺泡, 增加呼气末肺容量, 改善肺顺应性;扩张气道, 降低呼吸道阻力, 减少呼吸肌做功;减少肺毛细血管血浆渗出, 促进肺泡和肺间质水中吸收。②通过降低胸腔负压来降低左室跨壁压, 实质是降低了心室后负荷, 改善左室功能[7]。另降低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 同时改善冠脉血流, 增加心肌氧供达到改善心功能作用。③无创正压通气通过纠正低氧症及降低心室充盈压, 降低心脏跨壁压, 导致容量感受器的传人刺激减小, 使交感神经经释放激素减少, 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④ 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 BNP) 是pro BNP的裂解物, 其产生和脑钠肽的分泌密切相关。其产生部位主要是心房和心室。国内研究表明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越高, 患者的心功能越差, 患者的预后越差, 随着心力衰竭好转, 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相应下降。B型脑钠肽前体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预后和疗效判断的指标[8]。

早期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以迅速改善缺氧, 纠正患者低氧血症, 减轻肺水肿、肺淤血, 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在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治成功率起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Bi PAP) 对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心功能不全改善情况。方法选择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以常规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应用,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Bi PAP呼吸机。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及临床症状, 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B型脑钠肽前体测定。结果治疗8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命体征 (心率、呼吸)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动脉血气分析、NT-pro BNP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应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Bi PAP) 可以迅速改善缺氧, 纠正患者低氧血症, 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在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治成功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低氧血症,心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淑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6 (21) :121-121.

[2]訾春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7) :46-47.

[3]张巨荣.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 2009, 40 (1) :48-50.

[4]李尤传.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3, (5) :291-292.

[5]陈悦, 宋涛, 霍阳, 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水肿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4) :673-674.

[6]赵淑灿, 吴苏武, 余天峰, 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07, 14 (1) :11-12.

[7]李俊, 匡隽.36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 2012, 02 (12) :74-75.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6篇

A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 在我国居死亡原因的第3位, 居农村死因的首位。据对我国7个地区成年患者调查数据显示, AECOPD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1]。由于AECOPD可引起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若并发呼吸衰竭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 所有患者Pa CO2均>50 mm Hg, Pa O2均<60 mm Hg, 动脉呼吸频率>25次/min, p H<7.35, 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 治疗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45岁~87岁;病程9年~26年。对照组男22例, 女21例;年龄47岁~89岁;病程8年~27年。排除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无明显的呼吸机使用禁忌证, 无严重的意识障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氧气低流量吸入、抗炎、解痉、平喘、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使用呼吸机前检查相关配置是否完善, 呼吸机的衔接部位是否紧密, 氧气是否充足, 湿化瓶内灭菌用水是否符合要求。选择与患者面型合适的面罩, 并用头带固定面罩与面部完整贴合不漏气为准;必须先戴好面罩然后再接呼吸机, 呼吸机的位置稍低于患者头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接上呼吸机后必须守护在病床旁, 观察各管道衔接是否紧密, 患者有无不适。指导患者正确应用呼吸机, 以及改变体位时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及接头的脱落。

1.2.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异物。 (2)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和咳痰, 同时轻叩患者背部, 协助其咳嗽、咳痰。 (3) 保证患者每日1 500 m L的饮水量。 (4) 保持病房相对湿度在60%~70%, 保持患者气道的湿润, 促进其将痰咳出。

1.2.3 病情及疗效观察

(1) 如患者意识障碍有所减轻, 心率恢复正常, 血压、呼吸节律趋于平稳;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90%以上, Pa CO2下降, 证明治疗有效[3]。 (2) 如患者意识加重、皮肤发绀, 且治疗中Pa CO2进行性上升, 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充分氧疗后仍Pa O2<50 mm Hg则证明治疗无效, 立即汇报医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2.4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 胃肠胀气。不宜张口呼吸同时减少吞咽动作以免发生胃肠胀气, 指导患者闭紧嘴, 用鼻呼吸。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 (2) 局部皮肤受损。在受损部位垫一块薄海绵垫以减轻压迫, 每隔2 h放松头带1次, 并按摩受压部位。 (3) 鼻腔和眼部干燥。如出现结膜炎可用抗生素滴眼;鼻腔干燥者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签轻轻擦拭;保证湿化液的充足与无菌。 (4)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3]。在使用前应对鼻面罩、湿化瓶、接头、螺纹管等彻底消毒, 2次/周, 使用完毕后连同呼吸机一起消毒。鼻面罩、螺纹管尽量一次性使用, 防止致病菌的吸入。

2 结果

2 组治疗48 h后, 根据患者意识、心率、血压、呼吸速率、节律以及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示治疗组病情均明显好转, 而对照组中有5例病情加重, 2例转为有创机械通气。

3 总结

A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是导致临床呼吸衰竭的原因之一, 已成为呼吸内科的危重症,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目前, 临床上常规治疗难以达到要求。机械通气是一种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措施, 而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则由其存在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的弊端, 在临床上使用受限。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操作简单, 护理人员可独立操作, 并发症少;能够显著减低患者气管插管频率, 给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较佳的选择,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4]。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完善的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适当的护理, 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 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76、120-124。

[2]刘旭春, 陈浩, 朱文忠, 等.Bi PAP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2) :1893-1894.

[3]陶小秀, 孔国英, 夏秀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4) :595-596.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7篇

关键词: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效果

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 在持续吸氧、扩血管、利尿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上, 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并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等, 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120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及无创通气治疗》临床诊断标准[1], 同时排除合并肺部疾患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及疾病诱因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包括持续吸氧、扩血管、利尿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选择BiPAP呼吸机S/T模式, 经鼻面罩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行心率及PaCO2、PaO2等血气指标检测, 并记录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临床症状, 体征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4.0为统计学处理软件,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为α=0.05,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血气指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及血气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23.5±2.7min、肺部湿啰音35.8±3.4min、粉红色泡沫样痰32.1±3.2min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作为临床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 主要因左心功能障碍引起肺部淤血, 肺间质及肺泡内水分进入[2,3], 导致呼吸困难、窒息, 严重者呼吸衰竭、死亡。临床扩血管、利尿及强心等传统治疗效果欠佳, 部分需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不行气管切开插管, 通过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持续氧气支持, 有效增加胸内压, 降低气道阻力及左心负荷, 缓解肺部淤血状态, 恢复正常肺功能。本次研究显示,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及血气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23.5±2.7min、肺部湿罗音35.8±3.4min、粉红色泡沫样痰32.1±3.2min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综上所述,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确切, 能够显著纠正肺部通气功能, 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促进病情好转, 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詹庆元.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适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吗-正方:当用则用, 物尽其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 (2) :123-125.

[2]戎雪冰, 王竞军, 牛瑞虹, 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1) :146-150.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60mm Hg (1mm Hg=0.133 k Pa) 和 (或)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50mm Hg。排除意识障碍、气胸、不能主动配合者, 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和肿瘤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患者,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和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无效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52.7±13.2岁;对照组中,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52.5±13.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别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进行补液、止咳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有创通气改善缺氧状态, 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的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 使用Bi PAP Synchrony呼吸机 (美国伟康公司) , 吸氧选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患者保持半卧位, S/T模式, 呼吸机的频率暂时设定为15次/min, 吸气相压力从10cm H2O渐渐过渡到15cm H2O然后再过渡到22cm H2O;呼气相压力从4cm H2O渐渐过渡到5cm H2O然后再过渡到7cm H2O;调节吸氧浓度后是Pa O2≥60mm Hg, 连续治疗3d, 患者病情有起色后换成间歇治疗, 治疗过程为1w。

1.3 观察指标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指标变化。 (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 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50%, 和对照组10.00%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重症肺炎时肺组织发生水肿, 炎症渗出、肺泡发生凹陷和实变, 这时由于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发生作用, 患者的肺部受到严重损伤, 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最终呼吸衰竭[3]。患者往往产生低氧血症, 血气分析指标下降, 呼吸频率加快, 对心肌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纠正酸碱不平衡和水电解质功能紊乱是治疗的关键[4]。一些临床研究也证明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组实验中, 观察组患者经过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 呼吸频率、心率、p 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50%, 对照组为10.00%, 两组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的治疗较为安全, 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起来比较放心。呼吸支持是治疗的核心部分, 传统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主要是有创的机械通气, 采用气管内插管的形式, 而有创机械通气创伤较大、费用也很高、一旦使用很难再脱离呼吸机, 患者和家属都不能接受;而且在通气的时候没有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 治疗效果并不明显[5,6]。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是通过口鼻面罩或者鼻面罩进行通气治疗的, 为无创的机械通气[7]。通过管道、鼻面罩与患者相连, 患者在吸气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 使患者吸气时可以节省一部分力气;呼气的时候也给予一定的正压, 压力较小, 防止肺泡壁凹陷, 改善肺泡的通气, 使动脉血氧分压升高, 体内积聚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 改善酸中毒的情况[8]。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时, 气道压力作用在P-V曲线的陡直段, 使气道支持的压力不用很大就能带来较大的通气。

总之,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维, 黄锡坤, 郭伟洪.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0例[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4) :235-236.

[2]许传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4) :150-151.

[3]林鸣, 庞胜, 詹述德.有创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4, 20 (3) :468-471.

[4]谈燕聪, 武淑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 32 (3) :228-229, 235.

[5]杜玉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4) :515-517.

[6]巫翠华, 宋冰, 蔡绍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4) :20-22.

[7]任绍新, 任英莉, 崔月红, 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9) :52-53.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9篇

014040内蒙古包头铁路医院

摘 要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9月对30例COPD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袪痰、解痉治疗的同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30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主要用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近10年来该技术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痰液引流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劳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此时予以NIPPV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003年10月~2006年9月,我院呼吸科对30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NIPPV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符合下列入选标准者则入组。①呼吸频率>25次/分,并伴有辅助呼吸肌运动。②非吸氧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了8kPa(60mmHg)。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7kPa(50mmHg)。④pH<7.35。⑤患者清醒能够耐受鼻面罩者。符合上述标准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46~78岁,COPD病史平均12年,8~30年。入院查体:神态清醒,均有不同程度紫绀,双肺可闻干湿啰音,心率90~120次/分,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压和高碳酸血症,肺功能测定:中度以上气道阻塞,FEV1/FVC降低<70%,入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袪痰、解痉治疗同时,应用瑞思迈S7便携式呼吸机,以CPAP模式间断通气治疗。

方法:瑞思迈S7便携式呼吸机为患者提供CPAP模式通气治疗,鼻罩通过单面活瓣螺旋管连接呼吸机,压力设定:开始为6cmH2O,医务人员在患者床边观察20~40分钟。主要观察:①鼻罩与患者面部接触部位的漏气量,及时调整鼻罩及固定带;②人机协调性;③观察通气效果;④与患者交流,予以指导和鼓励,根据患者依从性,压力可调节为8~12cmH2O,每2小时为1个治疗单位,每天使用4~20小时。吸氧浓度(FiO2)则根据动脉氧值而调整,保证血氧饱和度(SaO2)≥92%。

结 果

根据NIPPV后2小时内呼吸困难症状有无缓解,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有无改善等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结果24例好转出院,6例无效,需进行有创通气治疗。

两组患者实施鼻罩NIPPV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见表1、2。

实施NIPPV通气2小时末,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已经显示出明显差异,有效组PaCO2明显降低并伴随着呼吸性酸中毒的纠正,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

讨 论

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气道阻力增高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影响,使呼吸功耗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1,2]。NIPPV一方面通过正压通气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外加的PEEP来对抗PEEPI而减少吸气做功,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因此当COPD患者在呼吸肌疲劳问题突出,而痰液引流问题相对次要时,是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本组30例有效组24例,有效率为80%,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本报道结果也表明,NIPPV治疗有效组患者PaCO2及PH改善程度均较无效组显著(P<0.05)。然而由于影响NIPPV最终效果的因素并非仅为呼吸功能状态,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也会影响NIPPV的疗效。本组6例患者在CPAP通气后紫绀、水肿加重、少尿、血压下降,所以NIPPV对COPD并呼衰的治疗中应注意其适应证。即NIPPV对轻中度的慢阻肺心衰效果好,对Ⅱ以上心衰病人应首先清除气道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纠正心衰与循环障碍,以减少正压通气对循环的影响,再考虑用NIPPV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辰,等.改进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69-370.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10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140例, 并行肺部CT以及相关生理、病理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和优质组, 各70例。一般组中男35例, 女35例;年龄40~68岁, 平均 (54.2±14.1) 岁。优质组中男39例, 女31例;年龄47~75岁, 平均 (61.1±13.6)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其中, 一般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 用于消炎、止咳、扩张气道、化痰等。优质组患者在一般组基础上, 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罩通气治疗:呼吸模式S/T;吸气压从0.381 k Pa调整为0.96~1.94 k Pa, 呼气末压在0.45 k Pa。优质组3次/d, 3.5 h/次。两组患者均按时按量治疗, 以10 d为一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Pa O2、Pa CO2及总有效率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 心率正常, 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2) 有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心率趋于正常, 生化指标基本正常; (3) 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消失或加重, 心率异常, 生化指标异常, 甚至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优质组症状缓解时间 (7.0±5.5) d, Pa O2 (10.36±1.22) k Pa, Pa CO2 (8.09±1.22) k Pa, 一般组症状缓解时间 (12.0±3.6) d, Pa O2 (9.10±1.03) k Pa, Pa CO2 (9.03±1.42) k Pa。两组症状缓解时间、Pa O2、Pa CO2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优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一般组 (P<0.05) , 详见表1。

例 (%)

*与一般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人口呈逐渐老龄化趋势[2]。尽管许多老年人开始学习养生理论, 保持健康, 但随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 老年人总体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诸多心、肺系统疾病仍然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 由于护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 甚至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具有发病骤然、致死率较高的临床特点。从中医角度分析其原因, 主要可能是年老体衰, 肺脏作为娇脏, 功能减弱, 不能有效维持“肺主行气”的功能, 同时, 肺又为“贮痰之器”, 肺部功能障碍, 不能有效地将水液传输到各个脏腑器官或排出体外, 潴留于肺中, 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或憋闷发绀。从西医方面来看, 多是由于括约肌劳损, 气道损伤或感染所致。由于考虑到许多患者的年龄限制和身体状况, 口服药物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临床开始运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罩通气治疗本病。其优势在于, 能够有效扩张支气管, 提高通气量。同时, 促进CO2迅速排出, 提高Pa O2, 降低Pa CO2。由于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利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呼气困难, 减少氧气消耗[4], 具有扩张气管, 增加O2, 防止肺泡萎缩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的改善微循环, 防止其他病变的发生。本研究分别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罩通气治疗和一般常规药物治疗本病, 结果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优质组疗效显著优于一般组。

综上所述,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罩通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 能够起到扩张气道的作用, 而对于发生病变的器官组织可起到针对性作用, 可改善肺部组织及气管症状。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罩通气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短, 疗效显著, 恢复时间快, 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 更好地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以及心理上的压力。临床上只要是条件符合的病例, 应于早期或超早期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型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1 (8) :453.

[2]Khilnani G C, Saikia N, Banga A, 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with very high PaCO2:a ra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ung India, 2010, 27 (3) :125-130.

[3]耿东言, 于思凡.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估[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8 (4) :31-33.

上一篇:安装焊接阀门下一篇:胆囊炎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