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网络范文

2024-07-20

多层网络范文(精选12篇)

多层网络 第1篇

随着卫星网络进入以业务多样化、骨干传输可靠化、覆盖全球化为特征的天基综合信息传输网时代,单层卫星网络已难以满足系统设计需求,而多层卫星网络则逐渐成为一种合理的拓扑结构形式。近年来,具有层内星际链路和层间星际链路的立体化多层卫星网络已成为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多层卫星网络概述

多层卫星网络是指在双层或多层轨道平面内同时布星,利用层间星际链路建立的立体交叉卫星网络,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多层卫星网络的特点:与单层卫星网络相比,多层卫星网络具有空间频谱利用率高、组网灵活、抗毁性强、功能多样性(融合天基通信、导航、定位等多种功能)等优点,能够实现各种轨道高度卫星星座的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卫星网发展的一种理想组网模式。

路由技术一直是网络通信中的研究重点,要使用卫星组网,首先必须解决卫星间的路由问题。多层卫星网络路由算法主要针对的是由GEO、MEO、LEO卫星构成的系统,算法采用主从模式,以GEO、MEO为主干,LEO为接入卫星。在多层卫星网络中,需要在源端卫星和目的端卫星之间的多条可达路径中按照给定的链路代价度量选择最优路径。尽管点到点路由问题在地面网络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由大量卫星组成的卫星网络中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 路由协议分析

本文按照路由的触发方式,将路由协议分为三类:先验式路由、反应式路由、混合式路由。先验式路由协议中的所有路由都是预先计算的,然后根据需要选用;反应式路由协议只在需要时才按需计算路由;混合式路由协议为两种方法的组合。按照路由的设计需求,将其分为两类:Qo S路由、安全路由。Qo S路由主要考虑保证服务质量问题,安全路由则更侧重于保证路由消息的安全性和网络的抗毁性。

2.1 先验式路由协议

先验式路由协议又称为表驱动路由协议,主要利用卫星星座运行的周期性和可预知性,将卫星运行周期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内的星座拓扑可视为固定不变。由系统提前生成路由表,并存储在卫星中,当到达更新周期时更新路由表。当层间覆盖关系改变时,由高层卫星为低层卫星计算路由表,并分发给低层卫星。相关研究有典型的协议TLSR,MLSR,SGRP。

TLSR(Two-Layered Satellite Routing)是一种适用于具有星际链路的LEO/MEO双层卫星网络的路由算法,该算法采用离线方式和星座周期划分的方法,把系统运行周期按照星际链路通断变化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提前为MEO层ISL子网生成路由表。其特点是:采用ATM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实现分层的数据传输,以MEO卫星作为网络交换节点,组成骨干网络,以LEO卫星作为接入节点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提供信息传送。

MLSR(Multi-Layered Satellite Routing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IP的多层卫星路由算法,该算法适用于由GEO、MEO和LEO卫星组成的三层卫星网络。该算法能在卫星网络的不同卫星和地面通路之间,使用延时度量集合,高效地计算出最短延时路径。为反映卫星移动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该算法会有规律地更新卫星路由表。由于算法将路由计算负担分给了多颗卫星,因此计算路由表的通信开销较小。其特点是:基于分层路由思想,依据高层卫星的覆盖域对低层卫星进行分组,实现分层的网络拓扑信息收集,并在组成员关系改变时周期性地由高层卫星为低层卫星计算路由表;路由计算度量仅为链路传输时延,只在组成员关系改变(即层间覆盖关系改变)及到达更新周期时更新路由表;缺乏对网络中流量突发性变化的适应能力。

SGRP(Satellite Grouping and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一种适用于LEO/MEO双层IP卫星网络的路由分组协议,该协议的主要思想是在MLSR的基础上,采用快照和分组决策的策略,根据时延报告计算最小路径。数据包在最小时延路径上传输,LEO卫星路由表的计算被分配给MEO卫星,由MEO卫星中的组管理员计算,并传送和保存在各LEO卫星上。该协议通过让各卫星监测队列缓冲占用状态实现拥塞发现机制,增强了避免网络拥塞的路由重计算能力。

先验式路由协议不需要在选择路由上耗费任何额外的计算和传输开销,寻路速度快,效率很高。但是先验式路由是以卫星运行的周期性为前提的,不具备动态路由的自主运行能力,无法适应网络突发情况。当卫星毁坏、星际链路中断时,这些路由算法仍按照预先计算的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而转发数据,会造成大量数据丢失,可靠性和抗毁性差。从而导致网络性能显著下降,甚至使整个网络瘫痪。而这种情况先验式路由协议本身无法解决,必须通过人工进行干预。先验式路由协议在卫星网络上的应用会增加网络对地面系统的依赖,降低网络的自治能力。

2.2 反应式路由协议

反应式路由协议又称为按需路由协议,其设计思想是只在需要时才进行路由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周期性交换信息带来的开销问题,节省了网络资源,能够适应网络的突发情况。反应式路由协议在需要路由信息时,都经过一个路由查找阶段。当节点要发送数据包时,先以洪泛方式广播路由请求,当找到路径后或者所有可能的路径都查找完后这个阶段结束。典型的协议有:DRP-BM、SDRP。

DRP-BM(Dynamic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MANETtechnology)协议是一种运用自组网思想的动态路由算法,适用于LEO/MEO双层卫星网络。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具有星际链路的LEO/MEO双层卫星网络的特点,借鉴了自组网路由协议中适用于卫星网络的部分。该算法具有以下特点:当卫星链路出现故障时,可以动态调整,绕开故障链路,系统的健壮性和容错性大大增强;采用链路反转算法,支持多路路由,可以在不同的链路之间均衡负载;与传统的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小的路由信令开销。

SDRP(Satellite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具有自主运行能力的卫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适用于具有星际链路的LEO/MEO双层卫星网络。该协议一方面利用卫星网络拓扑呈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时间离散化的链路状态增量更新的虚拟拓扑路由算法,降低了网络开销。一方面当卫星网络拓扑发生异常变化时,设计了一种自主运行路由协议,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抗毁性。

反应式路由协议较先验式路由协议有其优越性,但仍存在缺点:获取路由会有相对较高的延时,所以不太适合于实时应用。由于路由是临时建立起来的,很难进行资源预留以提供QoS服务。另外,由于卫星网络拓扑是动态变化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在不断变化,所以反应式路由协议并不适合高速移动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此外,反应式路由协议依靠周期性地广播报文来获取路由信息,会消耗一定的网络带宽和资源,甚至导致“广播风暴”的出现。

2.3 混合式路由协议

混合式路由协议是前面两种协议的结合,其设计思想是同时采用先验式和反应式路由协议,结合两者各自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各自的不足。利用先验式路由协议可以减小路由查找的延时,利用反应式路由协议则可以减少路由控制信息的开销。这类协议目前还不多,典型的协议有THRA。

THRA(Traffic-adaptive Hybrid Routing Algorithm)是一种流量自适应的结构化混合路由算法。该算法在MLSR算法分级分组计算路由和自治域路由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LEO/MEO双层卫星网络的特点及通信流量分布规律,能够满足业务的Qo S要求和优化网络资源的总体使用率两方面的要求。

2.4 Qo S路由协议

Qo S是指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要求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请求。这些服务请求具体可以量化为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失率、吞吐量等指标。随着卫星通信中多媒体业务的增加,在卫星网络中提供QoS保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Qo S路由的主要目标是为每个接受的Qo S业务流提供服务质量保证,达到网络全局资源的最佳利用。相关研究典型的协议有TDRP,HQRP。

TDRP(Time-Division QoS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基于LEO/MEO/GEO三层卫星网络体系结构和时空分割思想的QoS路由协议,利用时空分割思想解决了卫星移动性造成的网络拓扑快速变化问题,利用基于带宽和时延的QoS路由模型为卫星网络多媒体业务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HQRP(Hierarchical Qo S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多层卫星网络体系结构SoS(Satellite over Satellite)的分层Qo S路由协议。其核心思想是高层卫星实现对低层卫星路由信息的汇聚并为低层卫星提供路由计算支持。低层卫星节点按照QoS指标要求和节点跳数限制选择最优路径。协议首先根据用户等级确定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其QoS性能主要体现在支持的用户等级数以及端到端的通信时延。其特点是:通过卫星网络的现有状态信息推算下个时刻的卫星网络的状态、拓扑和信息的可达性,并自动适应卫星网络的变化;协议选择的路由能满足QoS各参数的要求,如带宽、时延和时延抖动等;协议采用一系列机制使卫星网络能自行升级、扩容,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容量需求。

2.5 安全路由协议

卫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无线网络,卫星节点暴露在公共的空间环境中,很容易遭受窃听、伪造、拒绝服务等攻击。另外,卫星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覆盖范围广,这些特点使得卫星网络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也使得传统地面网络的安全路由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卫星网络。目前对多层卫星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信任机制及认证机制的路由协议;另一种是抗毁路由协议。

T-ARP(Trust-based authentication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一种适用于高空通信平台/低轨道(HAP/LEO)结构的层次式安全路由协议。该协议运用基于椭圆曲线的签名方案保证路由报文的合法性,通过改进的信任评估机制排除内部恶意节点参加选路,利用证书机制对节点进行逐跳认证。该协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常见的路由攻击,提高了卫星网络路由消息的安全性,但安全机制的引入(如信任的评估和加解密操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路由开销。

T-ODSR(Trusted On-Demand Satellite Routing)协议适用于LEO/MEO双层卫星网络,通过引入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提出一个基于卫星节点的节点信任评估模型,解决了不同证据间的不确定性以及证据融合等问题。基于该证据信任评估模型,提出一种用来计算双层卫星网中节点信任值的机制,同时,利用该机制给出一种可信的按需路由协议,该协议根据节点的信任值选择可信节点建立可信路由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健壮性以及安全性,在网络中存在大量恶意节点的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DRRA(Destruction-Resistant Routing Algorithm)是一种基于GEO/MEO卫星组网的抗毁路由算法。该算法结合卫星网络结构特点,采用卫星分群管理和群首备份机制,减少了网络中冗余信息的流动和对特定中心节点的依赖。在充分考虑卫星网络运行环境复杂与恶劣的基础上,采用星间链路冗余、星间链路修补方案,降低了网络中星间链路失效和卫星节点失效对整个卫星网络通信性能的影响。

3 总结与展望

由于多层卫星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关于它的研究非常多。目前关于多层卫星网络已经提出了一些路由协议,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路由协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说明如下。

(1)在安全性方面,现有文献更多的是对抗毁路由的研究,设计满足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的路由协议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已有的安全路由协议引进信任机制和认证机制的同时,增加了路由开销,如何提高协议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

(2)多层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高度动态变化带来的切换给QoS保证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结合卫星运行的周期性和可预知性减少切换对QoS的影响有待于继续研究。

(3)将移动Agent技术引入到卫星网路由算法的设计中,利用移动Agent的主动性、自治性和移动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多层网络 第2篇

多层实木地板的优点

多层实木地板是介于实木地板与强化地板之间的新型地板,是地板选购的新潮流。多层实木地板保留了天然实木地板的全部优点,既有实木地板的自然纹理质感与弹性,又克服了天然实木地板易胀缩变形的通病,具有强化地板抗变形、耐腐蚀和易清理的特点。

多层实木地板为夹板式结构,它的表层选用名贵木材旋切成薄木精制,表层下面的基材是将普通木材切刨成薄片,使其纵横交错,多层组合,再用环保防水胶粘合多层薄片经高温高压复合而成,其木材纤维呈网状叠压排列,互相牵批使结构非常紧密,性能特定稳定,彻底克服了天然材质容易变形的缺点。

由于多层加胶复合,多层实木地板防水性能好,可以用于较潮湿的楼层及地区。多层实木地板都经过防虫处理,加上采用的是环保型胶水,能有效防止虫害侵蚀且对人体无毒。

多层实木地板的缺点

环保性较差,多层实木地板的结构也使得它在生产过程中比可避免地要用到大量的胶水,实木复合地板的每一层就是用胶水粘合的。目前市场上实木复合地板分3层跟多层(5层或7层)的。层数越多,所用到胶水的量就更大。

多层实木地板安装办法:

一种即是像单层实木地板相同打地垄。

第二种最简略的铺法即是在找平的地上铺上防潮垫,然后直接铺上多层实木地板。

最后一种也是最佳的铺装办法是:在地上上先铺上2.5cm厚的铺垫宝,然后再铺防潮垫,最终再铺上多层实木地板。

多层实木地板的保养

1、一些比较尖锐的脚的,特别重的物体,禁止直接安置在木地板表面,以免划伤,损坏木地板的表层,导致木地板的寿命缩短。重物摆放时,应尽量放在一边,因为这样能让另外一边地板自由运动,才不会导致地板起拱。铺垫垫板进行保护也是很必要的。

2、腐蚀性的液体,强酸性和强碱性物质,比如洁厕灵,厨房去油剂都是不行的,高温的液体或者是物体,禁止直接安置在木地板表面,以免损伤表层。在实木地板保养过程当中,遇到药剂撒出来要记得及时处理干净。

多层评价 强化运用 第3篇

亮点一:量化考核标准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年终考核的时候,就是凭印象。谈到考核,多数公务员是说不清的感叹。玉林市从2010年起实行了新的公务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定量、定性结合,量化考核标准,以“量”定性,用分数说话,把考核变成了说得清的叫好。

玉林市采用“普遍考”和“职位考”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定量指标、减少定性指标,较好地实现了考核量身定做。“普遍考”以德、能、勤、廉为主线和普遍要求,以德才素质为基础,明确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四大项内容,根据职务不同分为8-13 个小项。“职位考”以职位要求为核心,按照绩效考评被考核者所在单位、岗位所承担的职责工作,考核6个小项,实现了对公务员职业共性要求与职位工作个性的有机结合。

在考核打分环节上,玉林市对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考核结果等次规定了不同的分值:优秀95分,称职80分,基本称职60分,不称职50分。个人考核成绩为所有考核等次分值累加。这样一来,所有考核结果都对个人最终成绩产生作用,改变了定性考核时谁优秀票多谁就是优秀、其他票基本不起作用的片面性。

亮点二:双层评价打分

玉林市过去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某县副职领导到分管的所谓强势部门调研,没有大事急事需要处理的该单位主要领导避而不见,安排副职接待和汇报。个别所谓强势部门的领导和机关资深中层公务员只看上面主要领导眼色,对分管领导不够尊重的情形,恐怕不只是玉林市有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分管领导对分管部属没有适当的话语权是其主因。

玉林市把以往公务员个人年度考核由单位内部考核的方式调整为:单位民主测评量化评价和分管领导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双层量化评价”打分。其中,单位民主测评量化评价占80分,分管领导量化评价占20分。

这种考评方式实施一年来,上下级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分管领导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对自己分管的各部门都会花精力去了解和掌握情况。正如某领导同志说的“如果平时不去了解分管部门的工作,年终打分乱打一通,给真正干得好的打了低分,干得不怎么样的反而得了高分,那自己还怎么让部属信服?”部属主动向分管领导反映工作、争取支持的情形多起來了,密切了上下沟通联系,推进工作落实的合力更强了。

亮点三:县处级公务员单列考核

“一把手不得优秀,我得?真不敢想!”在年度考核结果公布后,玉林市公务员考核委员会对部门“一把手”未被评为优秀而副职被评为优秀者进行访谈时,有好几个被评为优秀的副职领导不约而同地说。

为了解决公务员年度考核中出现的权力化倾向、优秀等次向主要领导倾斜、向强势部门倾斜的不良现象,玉林市对县处级公务员实行优秀等次总体计划单列,按照考核产生优秀等次推荐人选、联评联选确定优秀等次报批名单、会议讨论决定的程序产生县处级公务员优秀等次的考核办法。由过去的单位自评自报,改为市公务员考核委员会组织专门考核组考核。县处级优秀等次人选的构成比例中,正处级公务员所占比例不超过40%。在产生的程序上,除了要述职、接受群众测评、领导评价外,还要进行“比”,看谁更优秀。为了提高可比性,玉林市把93个市直机关分为党政综合管理类、群团协调管理类、经济调节与经济管理类、社会管理与政务管理类和执法管理类等相互间可比性较强的五个类别。先是在各行业中比,产生各行业推荐的优秀等次人选,然后分五大类别联评,产生各类别向市公务员考核委员会推荐的人选,最后由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为了确保真实性和可比性,被推荐为优秀等次的县处级公务员要填写《年度创新性突出工作汇总表》,成绩桌面摆、透明化。

实行县处级公务员单列考核,由于各大类别之间工作差异性不大,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处级正职与正职比、副职与副职比,也易于对照比较,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在2010年年度考核的93个市直机关中,有21个单位处级公务员没有评为优秀等次,有11个单位副职领导被评为优秀等次,有个别单位调研员也评上了优秀等次,真正实现了考有依据、比得信服,得者高兴、失者服气。

亮点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玉林市新的考核办法规定:公务员基本称职以上才能享受年度考核奖金、具备晋升职务资格;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具备破格提拔的基本资格;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予以辞退。上一年被评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下年度工作性津贴分别按70%、50%计发。同时,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2周以上的离岗培训。

该市在2010年年度考核中有41人被评为基本称职,有3人被确定为不称职,在年度考核结束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督促扬长补缺,跟踪问效抓落实。

在褒“优秀”的同时鞭“后进”,使年度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务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2011年,玉林市在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的随机调查中,公众对公务员的满意度比上一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行政效能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政务中心受理服务事项18.79万件,2010年增加到55.47万件,2011年为85.79万件, 2011年办结率达到99.8%,群众满意率100%。2010年公众对全市服务窗口的投诉为101件,2011年减少到65件。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玉林市被评为全区先进集体和集体记二等功35个,有65名公务员被自治区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及获记二等功,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多层网络 第4篇

新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了原城镇职工医保的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大病保险制度, 改变了过去新农合按病种享受大病保险的做法, 城乡全体参保人不分病种, 统一按费用额度实施保障, 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可达到60万元。主要有两方面的保障内容:一是超限保障。对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且符合统筹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职工医保参保人按90%报销;居民医保参保人, 一档缴费的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大学生按80%报销, 二档缴费的成年居民按70%报销。二是大额保障。对参保人一个年度内个人范围内负担费用累计超过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 职工医保参保人按75%报销, 比原来提高5个百分点;一档缴费的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大学生按60%报销;二档缴费的成年居民按50%报销。其中, 尿毒症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参保人的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更低, 报销比例更高。

大病医疗救助主要解决参保人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外费用个人负担过重问题。救助资金来源于市、区 (市) 两级财政, 个人不用缴费, 城乡统一待遇标准。大病医疗救助的保障内容也是两个方面:一是特药特材救助。城乡全体参保人使用特药特材发生的医疗费用统一按70%报销, 不设定最高支付限额。二是大额救助。参保人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保统筹范围外医疗费用, 一个年度内累计超过5万元以上部分, 城乡全体参保人员统一按60%报销。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10万元。

多层建筑灭火作战方案 第5篇

多层建筑灭火作战方案提要:1.2如是火灾应立即用手动报警器二次报警或击碎消防栓报警玻璃报警,并立即用业户家中灭火器或走道中消火栓灭火,争取在5分钟内扑灭火灾。期间消防中心立即按消防警铃,并启动消防泵和楼层正压风机,并用电话通知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到位。

本小区是属高层的建筑物,防火工作是一级重点,为保证小区及业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火警、火灾应急方案。

1.0火警应急方案:

小区现有烟感探测器

个,分别装于每户客厅及楼层走道中,温感探测器

个,集中与地下车库。无论烟感、温感只要有报警,信息都集中反馈到小区消防中心报警器上,由消防值班人员立即确定位置,用对讲机或内线电话通知巡逻护卫员前去查看,巡逻护卫员去报警点查看。

1.1如是业户做饭或烧香引起报警,可用对讲机反馈给消防值班人员是误报,并消信号,向住户说明防火情况,提醒注意防火。

1.2如是火灾应立即用手动报警器二次报警或击碎消防栓报警玻璃报警,并立即用业户家中灭火器或走道中消火栓灭火,争取在5分钟内扑灭火灾。期间消防中心立即按消防警铃,并启动消防泵和楼层正压风机,并用电话通知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到位。

2.0火灾应急方案:

2.1消防中心值班人员在做完报警、启动水泵和风机、切断火灾区域的电源和中央空调,通知领导后,坚守岗位,听从领导统一指挥灭火。

2.2在家义务消防队员听到消防警铃后,立即赶往消防中心集合,听从灭火统一指挥,维护火场秩序,抢救、疏散受灾人员及物资。

3.0在火灾中各级人员所做的工作:

3.1管理处负责人负责灭火救人工作:

3.1.1接到火灾信息后,立即到消防控制中心或到着火现场组织指挥灭火救人工作。

3.1.2组织火情侦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确定火场的主要方面,及时召集力量。

3.1.3根据救人、灭火的需要,确定通报人员疏散和报告公安消防部门。

3.1.4向各部门、班组明确下达救人、灭火、疏散物资、供水任务,并检察执行情况。

3.1.5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时,要及时向火场总指挥报告情况,服从统一指挥,按照部署,带领员工执行。

3.2管理处安全管理部主管

在扑救火灾工作中,要当好管理处负责人的参谋,根据管理处负责人的指示,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3.2.1组织力量严密监视火势的发展,及时向管理处负责人报告火场变化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3.2.2按照管理处负责人的指示,向各部门、各班组传达战斗任务,并跟踪检查执行情况。

3.2.3组织火场警戒工作。

3.2.4 组织现场医护工作。

3.3消防中心值班人员

3.3.1根据负责人的指示,执行通报程序、消防设备使用程序,向各部门、班组和有关人员通报和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3.3.2组织现场与消防控制中心之间,火场指挥员与各班组长之间的通讯联络工作,传达命令,反映情况。

3.3.3检查通讯设备,保持联络畅通。

3.3.4做好火场记录。

3.4维修班长

负责火场灭火战斗保障工作:

3.4.1 保证供水不间断。

3.4.2保证防、排烟机械设备能正常启动运行。

3.4.3根据火场需要,及时组织、供应消防器材装备、灭火剂。

3.4.4组织重要设备的保护、疏散工作。

3.5 义务消防队员的职责:

3.5.1坚守岗位、服从指挥,明确自己和本班组战斗任务,坚决执行班组负责人的命令。

3.5.2 当接到火灾信号后,班组长不在,应自动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着火房间观察,及时扑救火灾。

3.5.3 组织人员疏散,出按警铃通知外,还必须逐房检查。

3.5.4 组织群众自救,稳定自救人员的情绪,做好保护工作,为自救人员准备好救生工具, 防止轻生自伤事故的发生。

3.5.5在使用水枪时要利用掩蔽物体,尽量接近火源,充分发挥水枪的作用,禁止盲目射水,避免水源损失。

3.5.6 在灭火战斗中,要正确的使用和爱护消防器材工具,注意安全。

4.0灭火应急中应做到:

4.1当火势不能在初期扑救时,主任应立即报火警“119”,报警时做到镇定拨号,将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报警后到路口迎接消防队。

4.2向业户发出火灾通报的次序是: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通报时,一般先用语言通报(利用广播器、可视对讲系统、室内电话等),说明疏散路线,稳定情绪,然后发出警铃。或采取其它措施,将业户叫醒后,在进行通报。报警通报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4.3疏散秩序:先从着火间、着火层以上各层开始,着火层以下的业户,要做好安抚工作,青壮年业户通过安全消防楼梯疏散,行动不便的业户,则护送他们从消防电梯疏散。

4.4查明火情和火势发展蔓延的途径,方法是:三查三看八定。一查火场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烧什么物质,三查从那里到火场最近。一看火烟定方向、定火势、定性质,二看建筑定结构、定通路,三看环境定重点、定战力、定路线。

4.5战力分配上要做到:灭火救人同步进行,灭火部分要把主力用于直接灭火上,同时以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的地方,防止火势乘隙扩大,当火势已经扩大,就应以主力用于蔓延火势或可能造成更大灾害的方面。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4.6积极抢救受火灾威胁的业户群众,是灭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有业户受到火势威胁时,应根据救人任务的大小和现有的灭火力量,首先组织参战人员救人,同时部署一定力量扑救火灾,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将主要力量投入救人工作。

4.7在灭火中应切断电源,煤气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以及能够助长火势蔓延的物质,要予以疏散和保护。

4.8为保证扑救火灾与疏散抢救人员工作有秩序的顺利地进行,必须对大楼内外采取安全警戒的部位,包括在大楼外围、大楼首层出入口、着火层分别设置警戒区,设置警卫人员。

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6篇

北交所紧紧围绕四条业务主线开展工作:一是北京市属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二是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三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投融资服务业务;四是金融创新业务,包括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

北交所把服务作为首要职能,以规范交易为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为国有产权及其他各类产权交易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交所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制定了规范的交易制度和操作流程,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与国际国内投资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北交所实行经纪机构代理交易制度,即会员制。目前,北交所共有各类会员200多家,其中,经纪类会员25家,审计、评估、拍卖等服务类会员16家,信息类会员150多家。

北交所通过互设办事处的方式,与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家产权交易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了全国市场服务网络,有效地推动各类产权的跨地区有序流转。

2004年,北交所累计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涉及资产额1207.94亿元,实际成交额214.29亿元,实现了交易规模翻一番,并树立起北交所“规范、服务”的市场形象,确立了北交所在同业机构中的领先地位。

产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境外资本高度关注着中国的产权市场。我们将以北交所平台巨大的项目集约能力为境内外的投资者提供高效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各类专业化服务。

案例一:风险投资资本通过北交所平台成功退出

北京新火燎原技术有限公司由中关村百校信息园、北京赛文思达科技有限公司与3个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300万元,百校信息园投资123万元,占总股本41%,为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单位。

百校信息园作为专业的科技型投资公司,投资并控股新火燎原公司以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退出机会。百校信息园委托北交所经纪会员——中海源产权经纪公司,在北交所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新火燎原全部股权。北交所通过门户网站、各种媒体、会员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此信息。经过北交所和经纪会员的撮合,最终以原投资额2倍价格成功转让给某软件公司,顺利实现资本的增值退出。

案例二:科技企业管理层通过市场化运作取得控股权

北京经发投医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科贸)是一家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公司具有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年销售额达8500万元。公司总股本300万元,其中北京首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占80%的股份;北京经投物业管理公司投资60万元,占20%的股份。

北京首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北交所经纪会员,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接受北京经投物业管理公司的委托,代理经投物业持有的医科贸20%的股权,连同自身持有的医科贸公司70%的股权,在北交所公开挂牌,寻求投资退出、战略调整的机会。北交所受理该项目后,通过多渠道发布此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考虑,在坚持“三公”原则的前提下,最终医科贸管理层成功收购,收购价格为经评估后的每股净资产。

基于多层次的虚拟网络创建技术 第7篇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必备的基础设施,广泛用于科学和企业计算,以及视频会议等等。通常我们会建立一条高速、稳定、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VPN)来进行上述的科学应用。

虚拟专用网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但是怎样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并提供QoS保证的广域虚拟网,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同时现在还要求我们必须提供一条具有可扩展性的虚拟网路经,并要使该路径避免网络拥塞,这同样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并能够监测到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状态。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利用虚拟网分层创建协议,实现可以满足扩展性和提供QoS路径要求的虚拟网的创建。

2 相关概念和结构

2.1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概念

为了加强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性能,提出了一个两层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图1)。在两层虚拟网络的体系结构中,物理节点处于第一层,被组织成多个相互连接的子网。这些子网就称为域(domain),即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

在这些域的上一层,我们可以为每一个域架设一个带宽代理(BB,Bandwidth Broker),用来管理这些域和域内的物理节点,如带宽代理1管理域1,带宽代理2管理域2。带宽代理收集网络的拓扑和节点及链路状态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并且结合策略服务器规定的策略进行接纳控制。同时,带宽管理还负责管理域之间的通信,他们通过与相邻的域中的带宽代理进行通信,来实现跨域之间的QoS。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扩展,即铺设第三层网络,并在第三层上也架设一些带宽代理来分别管理第二层中的域。同理,根据网络的实际大小,可以一直向上做域的划分和网络的铺设,直到某个带宽代理包含所有的物理节点信息为止。该网络体系的存在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分层创建虚拟网的前提条件。

2.2 分层网络的拓扑结构

分层路由通常都用于解决网络的扩展性问题。图2显示了分层网络的一个例子。

该图显示在分层创建虚拟网后得到的一个分层网络。最终在第一层的所要求节点(黑点所示)之间建立了一个虚拟网(黑色粗线所示)。

虚拟网包括了一组端到端的路径,每条路径都连接了一个源端(入口)和目的端(出口),并且每条路径都有相应的QoS要求。分层结构中第一层虚拟网的物理路径和高层的各个抽象虚拟网的拓扑结构都是相对应的。一个虚拟网可以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比如,星型,环行和网状结构。整个分层结构就是由第一层的虚拟网和高层的抽象虚拟网所构成。抽象虚拟网可以看作分层网络中高层对其下一层虚拟网的一个抽象,它由高层网络中的一组抽象路径所构成。

在图2中,分为四层网络,第一层虚拟网络的拓扑结构为星型,它含有3条主干路径,中心节点为2.4.2,它和节点4.2.2所组成的路径在第二层所对应的,就是分别管理他们所在域的带宽代理2.4和4.2所连接组成的抽象路径。同理,其他的第一层路径也分别对应第二层的抽象路径,而所有这些抽象路径连接起来,就构成了第二层的抽象虚拟网。

第二层的带宽代理也根据所需都被分成各个不同的域,每个域也分别都被它第三层的带宽代理所管理,第三层的这些带宽代理就构成了该层的所有节点,如图2所示,他们之间的连通性也是与第二层虚拟网络相对应的。这个不断分组带宽代理成为逻辑域,以及将这些域交由上层带宽代理管理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某个带宽代理包含我们所要创建虚拟网的所有节点信息为止,即找到根带宽代理(图2中的BB*)。BB*也被用于指示该网络体系的最高层带宽代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带宽代理的分层体系结构,再加上最底层的所有物理节点,便形成了整个网络的一个物理拓扑结构。

3 虚拟网的分层创建

3.1 分层进行虚拟网的创建

通过协议进行分层虚拟网创建时,先发送创建信息到源节点,然后由源节点向上层父亲带宽代理节点发送一个寻找网络根节点的信息Find_root,一直到找到最高层带宽代理为止,然后采用从上往下的方法,一层层的创建对应的虚拟网络,一直到最底层的所需物理虚拟网络创建好为止,每一层的带宽代理都用于规划和引导下一层的路由计算,计算路由时只考虑被这些带宽代理所直接管理的下层域,也就是说当第n层带宽代理计算第n-1层的路由时,只考虑第n-1层中的域,不考虑n-1层以下的域。

现在我们要在图3中第一层物理节点的基础上创建一个虚拟网,即在第一层中的7个物理节点(黑点所示)之间创建虚拟网,其中源节点为4.2.2,目的节点为2.2.1和2.3.1。

具体创建过程如图3所示(实线箭头表示寻找根节点,虚线箭头表示通知)。

首先向第一层的一个源节点4.2.2发送一个创建虚拟网的请求信息,这条信息包含了源、目的节点之间的连通性和带宽要求,即QoS要求。该节点于是向它的父亲带宽代理4.2发送一条Find_root消息,用于寻找最高层带宽代理节点BB*,这条Find_root消息也包含了所要创建的虚拟网的所有相关节点的信息。父亲节点4.2对Find_root消息进行匹配后,发现自己并不包含所有的节点信息,于是它再向其父亲带宽代理节点4发送Find_root信息,按同理进行匹配,不相符则继续向上传送,一直到在第4层找到那个包含所有信息的最高层BB*为止,BB*将自己标记为RootBB。

根节点BB*首先根据所有创建虚拟网所需要的底层物理节点信息,识别出它的下层,也就是第三层中所需要的所有带宽代理节点2和4,并计算出该层的一个抽象虚拟网路径,根椐这些路径将节点2和4连接起来构成第三层的抽象虚拟网络。随后它向节点2和4发送一个通知信息(虚箭头),通知节点2和4进行第二层网络的路由计算。通知信息有2个作用:第一,通知该层的带宽代理节点检查他们所管理的下层域的域内资源可用性;第二,通知该层抽象路径中所有相邻的2个带宽代理节点协商由它们所管理的下层域的域间链路的资源分配。于是2号节点识别出它所管理的域2的域内带宽代理节点2.2,2.3,2.4;4号节点识别出它所管理的域4的域内带宽代理节点4.1,4.2。接着,2号与4号带宽代理协商出一条域2到域4的域间路由,并根据此路由将2个域相连接。随后,它们又分别开始通过域内路由算法计算域2和域4的域内路由。最后,将所有的路径相连接,组成了第二层的抽象虚拟网络。然后第三层的带宽代理节点再向第二层的带宽代理节点发送通知,进行第一层的路由计算。同理,各个带宽代理节点依次协商出最优的域间和域内路由,并根据路由连接各个节点后便得到了所需要的第一层物理虚拟网络。

分层创建好后,进行信息的更新操作。每层的带宽代理节点必须根据新链路的利用率信息进行更新操作。第一层的每一个节点都向它的上层父亲带宽代理节点发送一个更新消息,更新各个域的域间和域内的链接情况和节点的状态信息,同理,第二层的这些带宽代理也向它们的父亲带宽代理节点发送更新消息,只到更新到最高层的BB*为止。BB*更新完之后,将向发起创建虚拟网消息的第一层节点4.2.2发送一个成功创建虚拟网的消息,自此,整个虚拟网络的创建过程就全部完成了。

以上的创建过程是在最好的情况下进行的,即假定创建没有任何错误,并且具有足够的可用网络资源。但是,当发生例外情况时,协议可能会使用一个重路由程序来控制操作。重路由消息会发送到层次结构中的高层节点,从而造成这些节点重新应用虚拟网分层创建算法来计算出新的可用路由。同时,在创建路由选择上,选择利用率低的路径,避免使用利用率高的路径,不选择利用率较高的域中的路径。

3.2 路由算法和协议

在创建过程中,有2种路由计算。其中,使用Dijkstra算法进行域内的QoS路由计算;而域间路由计算则通过带宽代理之间的协商来进行,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选择高利用率的域间链路。每对相互进行协商的带宽代理根椐对应的底层结构确定出一条指定链路来输送流量,并保证满足QoS要求。底层的任务是分配物理网络资源以计算路径。我们假设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带宽代理之间进行的状态信息的交换采用的是标准的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OSPF),并且假设高层的层与层之间的信息交换也是采用相同的方法。

分层网络具有2个分层路由协议,私有网间接口协议和分层的分布式路由算法。

私有网间接口协议(ATM PNNI)主要用于扩展大型网络,它将端到端的路由计算分布于域内的边界节点,每个边界节点都具备详细的域内状态信息和该域与其他域之间抽象的连通性信息,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域内计算出一条路由段,在域外能计算出到任一目的节点的抽象路由,将这些路由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端到端的所需路由。

分层的分布式路由算法(H-DRA)则结合了分布式路由和分层路由的优点。它使用消息泛洪方法来选择整条所需路径要经过的域。探测消息只发往事先被选择好的各个域,从而减少了信息的开销,这也是分布式的一个特点。由于这个算法没有集中式路由计算,所以它和PNNI相比,消除了边界路由器的性能瓶颈,但这些优点也是以增加消息开销为代价的。H-DRA更适合创建大数据流量的高带宽路径。

4 结论

从虚拟网分层创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是通过对网络资源和资源管理节点进行分层组织管理来实现的。虚拟网分层结构可以在它的网络高层对其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广域监控,通过网络的域和资源之间通过工作流量的负载平衡来实现流量工程,并且增强了整个网络范围内的管理策略,这使得网络资源具有统一的利用率并能更好的提供集中式的QoS。同时该技术也在重新配置和失效恢复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动态的管理策略,并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分布式的管理,从而能够有效的管理所创建的每一个虚拟网络。与标准的虚拟网络创建方法相比,虚拟网分层创建的这些优点都是以更多的虚拟网创建时间、更大的通信开销和信息存储开销为代价的。所以它更适合于创建长期使用的高带宽虚拟网络,比如ESNet(能源科学网)所要求的虚拟网或者其他的复杂虚拟网。因为对于长时间使用的虚拟网来说,虚拟网分层创建的时间相对于它的生命周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摘要:该文分析了基于多层次的虚拟网络创建技术。该技术对网络资源和资源管理节点进行分层组织管理,实现所需虚拟网的创建,从而可以统一利用网络资源并能更集中地提供QoS服务质量。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分层网络,服务质量保证,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Orda A.Routing with end to end QoS guarantees in broadband networks[J].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 working,1999(7):365-374.

[2]El-Darieby M,Rolia J.Hierarchical Creation of Virtual Networks[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6:220-229.

[3]贾永兴,陈鸣.带宽代理-实现区分服务中服务质量保证的关键技术[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1,2(1):22-25.

[4]Smith M.虚拟局域网[M].黄锡伟,王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多层网络 第8篇

具有误差反向传播学习功能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具有结构严谨、工作状态稳定、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隐层结点的引入, 使得一个三层非线性网络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 因而在模式识别、非线性映射、预测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 神经网络结构优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网络的输入节点数和输出节点数可由实际问题决定, 网络结构优化的重点与难点在于隐层结构的设计, 具体是指隐层的数目和各隐层的神经元数目。确定隐层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的记忆容量、泛化能力、训练速度和输出响应的质量。隐层节点数过少, 学习可能不收敛, 网络的识别能力和泛化能力降低;隐层结点数过多, 往往偏向于冗余, 训练长时间不收敛, 网络的容错性能下降。如何以较少的隐层节点数实现较优的网络性能, 成为了网络结构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是采用全连接的方式进行计算的。这种全连接中, 上层节点与下层的每一个节点均有连接通路, 但不存在跨层连接;因此, 所谓的全连接是相邻层节点之间的全连接, 是一种非完全的全连接。在实际问题中, 系统的内部机理十分复杂, 各种因素 (节点) 错综复杂, 相互制约, 采用传统的非完全全连接神经网络建模, 难以准确描述事物相互关联的本质, 因此, 往往建立结构异常复杂的网络也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本文在借鉴传统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算法基础上, 提出了完全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概念, 给出了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误差函数的分析, 从理论上证明了:相对于无跨层连接网络, 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能以更加简洁的结构逼近理想状态。最后, 用一个隐层神经元解决了XOR问题。

1 神经网络的连接方式

神经网络的连接方式包括前馈、跨层、侧向、反馈等四种[1], 如图1。

其中, 前馈连接是最基本的连接方式, 它普遍存在于其余三种连接方式中。而有侧向连接的网络总可以转化为有跨层连接和反馈连接的网络 (图2) ;反馈连接网络可以理解为连接权值为负的前馈连接和跨层连接网络。因此, 任何连接方式的神经网络总可以归结为跨层连接网络。

显然, 跨层连接神经网络不仅是相邻层节点之间的全连接, 也是非相邻层节点之间的全连接, 因此, 是一种完全的全连接神经网络。

2 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算法

设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有S个隐层。输入层为I, 有I个输入信号, 其中任一输入信号用i表示;第s个隐层为Ms, 有Ms个神经元, 其中任一神经元用ms表示;输出层为O, 有O个输出神经元, 其中任一神经元用o表示。层P (P∈{I, M1, …, MS}) 与任一后续层Q (Q∈{M1, …, MS, O}) 的连接权值为wpq。神经元的输出用u表示, 激励输出用v表示, u和v的上标表示层, 下标表示层中某个神经元。输入的学习样本集为X=[X1, X2, …, Xk, …, XN], 对应任一学习样本为Xk=[xk1, xk2, …, xkI] (k=1, 2, …, N) , 与Xk相对应的网络实际输出为Yk=[yk1, yk2, …, ykO], 期望输出为dk=[dk1, dk2, …, dkO], n为迭代次数, 则权值和实际输出是n的函数。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2.1 工作信号正向传播

输入信号从输入层经隐层单元, 传向输出层, 在输出端产生输出信号, 这是工作信号的正向传播。在信号向前传递的过程中网络的权值是固定不变的, 与传统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算法不同, 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不仅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 还影响与其有跨层连接的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不能得到期望的输出, 则转入误差信号反向传播。正向传播的工作信号为:

第1个隐层M1的输入和输出为:

第s个隐层Ms的输入和输出为 (s=2, 3, …,

输出层O的输入和网络输出为:

输出层第o个神经元的误差信号为eko (n) =dko (n) -yko (n) 。定义神经元p的误差能量为, 则输出层所有神经元的误差能量总和为

2.2 误差信号反向传播

网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值eko (n) 即为误差信号, 误差信号由输出端开始逐渐向回传播, 这是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在误差信号反向传播过程中, 网络的权值由误差反馈进行调节。通过权值的不断修正使网络的实际输出更接近期望输出。反向传播中每一层神经元的局部梯度为:

输出层O的局部梯度为:

第S个 (即最后一个) 隐层MS的局部梯度为:

第s个隐层Ms的局部梯度为 (s=1, 2, …, S-1) :

通过局部梯度调整网络权值为:

第S个 (即最后一个) 隐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wmSo调整为:

第s个隐层与第s+1个隐层的连接权值wmsms+1调整为 (s=1, 2, …, S-1) :

输入层与第一隐层的连接权值wim 1调整为:

3 结构分析

刘耦耕[2]提出由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误差函数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的独立方程个数和网络待求未知变量的个数应该相等, 由此导出了无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隐层层数判别式为:

在有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中, 假定输入层神经元个数为I, 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J, 隐层层数为N1;第n个隐层神经元个数为Mn;n=1, 2, …, N1;标准样本个数为K, 第k个样本为xk, 期望输出为dk, 实际输出为yk;k=1, 2, …, K。于是, 输入向量写为Xk={xki};i=1, 2, …, I;期望输出向量写为Dk={dkj}, 实际输出向量为Yk={ykj};j=1, 2, …, J。

设待求的神经元权值和阀值为未知量, 则网络第1隐层对应未知量个数为 (I+1) M1, 网络第2隐层对应未知量个数为 (I+1+M1) M2, 网络第n隐层对应未知量个数为 (I+1+M1+…+Mn-1) Mn, 网络输出层对应未知量个数为。因此, 总的未知量个数L可表示为:

L个未知量z1, z2, …, zL构成待求向量, 则实际输出是未知向量Z=[z1, z2, …, zL]T的函数, Yk={ykj (Z) }。因此, 总的平均误差函数为:

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算法中, 误差函数对权值的梯度方向修正权值, 最终找到一组待求向量Z值, 通过网络学习训练, 使实际输出逼近期望输出, 误差函数E (Z) 逼近于零。换句话说, 按照理想状态有:

展开可得KJ个非线性方程构成的非线性超越代数方程组, 其方程总个数S记为: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误差函数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的独立方程个数和网络待求未知变量的个数应该相等, 导出有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方程式:

进而导出隐层层数判别式:

令N1≤N2, 则可导出一个输入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与样本个数的关系式:

一般情况下, (16) 式均成立。因此, 可以认为, 相对于无跨层连接网络, 跨层连接网络能以更加简洁的结构逼近神经网络的理想状态。

4 仿真实验

XOR (异或) 问题在神经网络研究中经常用来作为检验网络性能的例子。众所周知, 只有一个隐元的传统S-型网络不能解决XOR问题[3]。但是, 如果采用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那么只用一个隐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图3是这种网络的结构。式 (17) 是网络达到收敛时的一组权值数据:

传统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至少需要两个隐层神经元才能解决XOR问题。设训练精度为1×10-10, 隐层和输出层激活函数为常规的S-型激活函数, 则两种网络的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尽管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只采用一个隐元, 但收敛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网络, 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通过对连接方式的改进, 摈弃了基于非完全全连接的传统神经网络结构模式, 有助于降低网络的结构复杂性, 为神经网络结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仿真实验表明, 该网络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较传统网络有较大提高。当然, 本文仅以经典的XOR问题说明了上述性能的改善, 在进一步地研究中, 我们将试图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及其他经典测试函数, 拓展基于跨层连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摘要:通过将传统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构改造为具有跨层连接的网络, 提出了相应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改进算法。通过分析网络误差函数, 从理论上证明了:相对于无跨层连接网络, 有跨层连接网络能以更加简洁的结构逼近理想状态。最后, 用一个隐层神经元解决了传统网络必须用两个隐元才能解决的异或问题。

关键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跨层连接,隐层结构

参考文献

[1][俄]加卢什金, 神经网络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耦耕, 李圣清, 肖强晖.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27 (1) :26—30

多层网络 第9篇

对网络安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以下五大安全特征,只有从其内容出发分析,才能制定出相应应对措施。(1)保密性:利用防辐射、防窃听、隔离、加密等技术,防范信息泄露。(2)完整性:利用各种手段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修改和丢失。(3)可用性:网络可供用户无故障使用时间的百分比。(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5)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1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解决方案

1.1 物理层安全技术

物理安全在整个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其他安全措施得以发挥正常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物理安全涉及环境设备安全和传输介质安全等内容。做好这些方面的防护,可有效防范基础设备的损坏、丢失、敏感信息泄露以及业务的非正常中断。

(1)环境和设备安全

电子设备受粉尘、有害气体、震动冲击、电磁场干扰等因素影响时,将造成运算差错、误动作、机械部件磨损、缩短使用寿命等现象,因此我们在安放设备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干扰源。对于机房等重要设备的安放,还应注意防火、防盗、防雷、防静电等方面措施;同时设备用电和照明用电要分开、配备独立UPS系统,关键部件做冗余备份。

(2)传输介质安全

传输介质安全主要是防范数据在线路的传输中,因电磁波而造成的信息泄露。主要措施有采用信号干扰仪、电磁泄露防护插座、屏蔽缆线和屏蔽接线模块等。在传输介质方面,尽量选择光纤接入,因其传输频带宽,速度高,损耗小,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以及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网络传输。但应注意光缆中的加强芯一般采用钢丝,在光缆进入波导管之前应去掉钢丝,以保证电磁屏蔽效果。

1.2 网络安全技术

(1)划分安全域,防火墙+IPS联动构建网络边界堡垒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往往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增加改造,如果在网络规划初期就能对安全域进行规划,即可避免以后安全防护的叠加或冗余。网络安全域是指组织内具有相同的安全保护要求,相互信任,并具有相同的安全访问控制和边界控制策略的子网或网络,且同级别的安全域共享相同的安全控制策略。利用防火墙在不同安全域之间进行隔离,使用ACL规则,制定不同安全策略,实施不同域之间的访问控制。一般我们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外网区、DMZ区、内部办公区、数据中心区、网络管理区等。

由于防火墙一般是对外部流量进行过滤和审查,无法阻止内部用户恶意攻击,且提供的是2-4 层的安全防护,对于应用层的威胁,难以防御。为此我们需要在防火墙后配合入侵防御系统(IPS),IPS可对网络数据进行2-7 层的深度分析,能够即时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行为。如病毒、蠕虫、攻击、间谍软件等。防火墙与IPS互为联动,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边界安全。

(2)VLAN+网络准入控制,严防网络非法外联

防火墙+IPS的部署虽然保证了边界安全,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网络的接入,依然是开放式的网络架构。任何人都可以连入企业内部局域网,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便可窃取、篡改重要的业务数据,并且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也难以追查。控制“非法外联”必须从根源下手,对终端行为、访问信息特征进行监管,“准入控制系统”能够在用户访问网络之前确保用户的身份是信任关系,有效防止单位外部终端非法接入内网,以及内网涉密终端非法外联非法网络,杜绝机密资料通过非法网络连接外泄。

解决方案:采用旁路部署,VLAN隔离,用户采用本地帐户管理,来访者采用邮件申请注册。可将VLAN划分成:员工VLAN(可按照部门再细分)、网络设备VLAN、移动VLAN(只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隔离VLAN、来访者VLAN。在终端接入正常网络之前,准入系统首先检查它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安全防护策略(如系统是否安装杀毒软件、是否升级补丁等),可疑主机或有问题的主机将被隔离或限制网络接入范围,直到它经过修补或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为止,这样不但可以防止这些主机成为蠕虫和病毒攻击的目标,还可以防止这些主机成为传播病毒的源头。每台外联的设备,都会经过管理员严格审查后,方可接入相应VLAN区。

(3)IPsec VPN+SSL VPN打造信息安全传输通道

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使得我们在公用网上传输交换数据具有一定风险性。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对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加密访问,相当于在公网上建立了一段私有传输通道,形成逻辑上的专用网,可将分支机构和移动办公人员连接起来。

解决方案:企业可利用IPsec VPN+SSL VPN的连接方式,构建全面的信息安全传输网络。利用IPsec VPN可提供各下属分支机构的网络接入和传送保密,利用SSL VPN提供远程移动办公人员通过浏览器实现的安全应用。

(4)行为管理+桌面监控护卫内网安全

在所有信息安全事件中,发生在内网的事件超过70%。有调查显示:超85%的安全威胁来自组织内部,有16%来自内部未授权的存取。在各种安全漏洞造成的损失中,30%-40%是由内部文件的泄露造成的。由此可见,内网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解决方案:在网关处部署上网行为管理,可针对内网环境制定一系列应用策略、如流量管控、应用程序管控、网页管控、非法热点管控、行为分析、无线网络管理等,有效防止员工进行与工作无关的网络行为,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配合桌面监控系统可详细记录内网人员上网轨迹,作为追查依据。二者配合工作,可有效规范员工上网行为、保障内网数据安全。

1.3 健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队伍建设

从实际工作上看,企业内网安全防护光靠在软硬件上部署安全策略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例如制定《计算机分类管理办法》,《移动存储介质统一管理办法》、《员工上网行为准则》等一系列制度来规范员工的使用行为,成立网络监控小组,制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2 结束语

建立综合的网络防护体系,应采取“分层防护、纵深防御”的思路。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工作,没有哪一种方案能够保证绝对的安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领域,挖掘新技术,总结经验教训,利用“攻,防,测,检、审”等手段,全面保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常军.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经营管理者,2012.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2008-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2013.

[3]杨宏宁.涉密信息系统测评实践中有关难点问题的探讨.保密科学技术,2011.

[4]张浩.园区网接入控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攻击树在多层网络攻击模型中的应用 第10篇

本文利用攻击树模型不但提供了一种在多层网络攻击中研究安全问题的一种方法, 而且把该种模型作为一个整体, 用一个与其它分布式系统风险分析技术相似的方法回答了基本的攻击场景问题。

1 攻击树

攻击树的概念是Schneier于1999年提出的, 它描述了一种攻击模型的树型结构。攻击树模型重点考虑系统的安全破坏, 描述可导致系统安全故障的事件的集合。因此人们可以模型一个系统可能受到的所有攻击。

在攻击树模型中, 树状结构描述系统受到的安全攻击, 根节点是攻击目标, 达到目标的不同方法则用叶节点表示, 非叶节点表示攻击的子目标。包括“与”“或”、“顺序与” (图1所示, 所示图是一种典型的多层网络攻击模型) 三种类型。分别表示要达到攻击目标所需要满足的子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使用攻击树模型分析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针对特定网络系统和攻击类型生成攻击树;为图中各节点赋值;推导计算得到定性或定量的安全指标。

特征 (metric) 、模型 (model) 和匹配方法 (method) 是入侵检测的三个核心要素。入侵检测收集到的信息是大量的, 最能反映系统和用户活动的信息就是特征。攻击树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攻击, 能够准确反映各种攻击特征, 具有良好的结构性。

在上述攻击树模型中, 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些相关联的值, 这些值是我们在系统中用来描述安全概念的重要指标。例如:

Probability of success:它是一个介于 (0, 1]的数值;

Cost of attack:它反映了攻击者在执行攻击时所设定的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它的值介于 (0, ∞) 之间;

Risk:在每一个节点上, risk都会被解释且会用相关的规则 (表1) 进行计算。它的值介于 (0, 1) 之间;

Impact of the system:根据不同的定义, impact在[1, 10]之间取不同的整数值。

当对系统的影响较小, 破坏易被消除和恢复时, impact取[1, 3];当对系统有中等影响, 消除和恢复需付出较大精力时, impact取[4, 6];当对系统有严重影响, 消除和恢复需集中精力时, impact取[7, 9]。系统被完全破坏, 无法修复时, impact取10。表1是树型结构中有关节点安全指标的相关联规则。

2 具有权值的多层网络攻击树模型

图2表明了在一棵树中叶子节点的设置值以及通过简单的逻辑和数学计算得到的中间节点和根节点的权值 (叶子节点的各个数值是由领域专家或实际工作者通过经验或统计而获得的。本文叶子节点的数值是作者为说明问题根据工作经验估值而得) 。

从该模型图可知, 具有“或”关系的节点的父亲节点总比其子节点具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 具有“与”关系的节点的父亲节点总比其子节点具有更低的成功可能性, 其他的节点值特征可类似得到。

我们知道, 要得到性能良好的IDS, 必须精确地建立ID模型 (包括攻击模型和正常行为模型) 。精确的ID模型, 能够准确描述攻击行为和正常行为, 从而在检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获得良好的检测性能奠定基础。入侵检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分析过程, 在此过程中:如何进行特征选择以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分类准确性以及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和攻击场景如何确定等都是入侵检测的基本问题。

在攻击树模型中, 以本文前文中多层网络攻击模型中的风险分析为例, 可以把从系统或网络中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初步处理以后表示为n维向量 (x1, x2, ……, xn) 和函数F (x1, x2, ……, xn) 1≤i≤n, n∈N (N为自然数集合, 本文中xi被定义为反应网络主要安全威胁的{P、C、I、R}, 即xi∈{P、C、I、R}, 则通过

的计算来确定不同网络节点和攻击路径的风险大小。

3 多层网络攻击模型中攻击场景的确定

所谓攻击场景, 就是指攻击者会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步骤尝试攻击系统。

由图2, 各个节点在获得安全风险等的主要数值以后, 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的主要以R isk等为安全指标的攻击场景。

在表2中, 每一行都表示一种可能的攻击及每种攻击的主要安全指标值。

我们知道, 攻击者常常需要实施多个不同性质的攻击步骤, 这些攻击步骤形成了攻击场景。攻击者可以通过变异、重排、替换、分布、循环等手段产生几乎无穷的不同种攻击场景以达到攻击目的。

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确定攻击场景, 不但考虑了攻击的层次性和攻击组合的多样性, 而且满足了多层网络攻击中的安全需求。结合已经确定的攻击场景及其特征值, 确定主要的攻击方向和攻击源, 从而达到防范攻击和有效节约网络资源的目的。

4 结论

基于攻击树的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 stem) 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而IDS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攻击模型 (风险分析和攻击场景的确立为建立攻击树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 本文为攻击树在多层网络攻击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而具实践性, 能有效地节约有限的网络资源。本文虽然不是一种形式化的分析方法, 但攻击场景的有效确定对于有效维护网络安全仍然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Schneier, B.Modeling security threats.Dr.Dobb's Journal.http://www.schneier.com/paper-attacktrees-ddjft.html.1999.

[2]Bruce Schneier.Secrets&Lies:Digital Security in a Networked World.Wiley.2000.

[3]Kristopher Daley.Ryan Larson.Jerald Dawkins.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Modeling Multi-Stage Network Attack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 Work-shops (ICPPW'02) .2002IEEE.

多重渠道 多层策略 多维讨论 第11篇

一、利用多重渠道,开掘民主思想

实行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就必须要在学生中激发起学生的民主思想,否则民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纸上谈兵。

1、民主思想来源于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取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有效联系班级的科任教师,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利用学科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学科内容向学生宣传民主思想,从而为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2、民主思想来源于班会阵地。班队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主要时空阵地,同时也是传授民主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应该适当放弃学科教学的时间,结合社会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宣传民主教育的优势,并发动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最终形成班级管理办法。通过这样的民主探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

3、民主思想来源于角色定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师生关系一直将“师道尊严”放置在师生关系的首席,严重制约了民主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践行。教师要放下身段,蹲下身子与学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关系之中。教师更要亲近学生,悉心与学生交流,洞悉学生的思想与想法,才能真正知道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运用民主理念提升学生在班级中的民主意识,贯彻学生的民主执行力。

二、践行多层策略,践行民主管理

1、民主选举助手队伍,实行自主化管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者和践行者,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的得力助手。很多时候,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处于不作为状态,或者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状态具有鲜明的逆反心理,这主要在于班干部的选举没有在民主理念下体现学生的意志,班干部无法真正树立自身的威信。

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提议和自我推荐的方式,让预选人员进行竞选的演讲,由全体学生根据预选人员在班级中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经过民主投票选举出自身心目中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将民主教育的理念贯穿在班级管理模式之中。

2、民主构建管理机制,实行阶梯化管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提出过“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则是民主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民主理念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真实情况和优势,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将班级管理的事务和学校布置的相关任务合理地分配至每个班干部上,实现任务的分工的责任化,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富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从而使得班级内部每个成员中都有任务可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民主举行民意测评,实行督促化管理。对班级小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是实施民主式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体现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监测,将一些人浮于事、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班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制,提升其工作责任心,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更换。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测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将班级管理的民主挂念落实到每个细节之中。

4、民主开展师生监督,实行规范化管理。实现师生全方位的监控与督促,可以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看到工作中的成功和不足。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自身纽带的作用,积极引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对班级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帮助学生班主任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发挥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出建议,使得民主化管理迈向新的台阶。

三、开展多维讨论,制定民主制度

1、管理制度自行设计,体现个人意志。民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权利和资格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来。因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这一关涉到班级集体所有成员的制度就不能成为某些代表的产物,而要想方设法地帮助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和班级探讨的方式向全体学生征求意见和创意,提出符合集体意愿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优化民主意识的践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益。

2、管理制度集中讨论,彰显集体意志。民主意识的践行更需要集中意志的体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自我意愿中设计的管理制度,不能仅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否则人人一套,班级制度也就名存实亡。此时,需要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探讨。可以先通过小组内的探讨,形成小组意见,从而在班级中形成在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整合下,形成符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经过全体学生的民主裁定最终形成班级管理制度。这种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制度既来源于学生实际,同时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为集体出力、为集体贡献的决心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以上民主式教学管理的践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从而使得班级成为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多层网络 第12篇

无线网络由于是通过无线信号来传送数据的,无线信号在发射出去之后就无法控制其在空间中的扩散。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器件性能的提高,无线网络有能力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1]。目前的802.11a/b/g均支持多速率数据传送[2,3,4]。只要在因而容易被接收拦截。因此,无线网络技术在提供了使用网络的便捷性和移动性的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风险[5,6]。这给无线网络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研究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影响安全的因素,并通过加密、认证等手段以及应用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做到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防护。只要访问者及设备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足够健全,任何具有兼容的无线网卡的用户都可以访问该网络。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数据加密,无线数据就以明文方式发送,这样在某个无线访问点的信号有效距离之内的任何人都可以检测和接收往来于该无线访问点的所有数据。不速之客不需要攻进内部的有线网络就能轻而易举地在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的范围内通过无线客户端设备接入网络。只要能破解无线网络不安全的相关安全机制就能彻底攻陷整个网络。所以说无线局域网由于通过无线信号来传送数据而天生固有不确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层防护的安全无线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layered Security protection of Wireless Network,简称MSWN)。MSWN网络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通用性等特点,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高安全支持,对于大多数学校的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必要帮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 需求分析

现在大多数校园无线网络设计都是设计为一种简单的出口认证的层次化无线网络结构(Hierarchical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简称HWNA)。HW-NA结构的无线网络分别由内部网(或者校园网)、出口认证和外部网络组成。这种设计方案是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案,广泛的使用在现有的校园无线网络中,如图1所示。

2 多层防护的安全无线网络设计

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结构,并不能满足校园网络对安全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新的应用的不断发展,这种形式更加严峻。这就更加需要新的安全的网络设计来弥补一些原来的设计缺陷,营造更加安全的校园无线网络。

在图1中,虽然,防火墙能够抵御部分外部对校园网的攻击,弱化内部的保护,但是,在有线网络的环境下,可以构建比较安全的校园网。但是,在无线网络的环境下,其内部用户是否合法是很难判断的。因此,HWNA结构,其对校园内部的攻击是没有抵御能力的,不适合在现在的无线校园网络中使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MSWN结构,如图2所示。2.1 MSWN结构无线网络

对于一个合法的校园网用户,无论是HWNA结构的无线网络,还是MSWN结构的无线网络,对不会对用户的使用产生影响。因此,MSWN结构的无线网络,体现一般无线网络的共同优点。

对于不合法的校园网用户,在是HWNA结构的无线网络中,该不合法的用户,可以获得相关的网络信息(如可以获得IP地址),可以正常的访问校园网内的服务器,进行相关的一些操作,比如,攻击校内用户,校园网服务等。但是,如果在MSWN结构下,可以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

当合法用户既可以正常访问校外资源,也可以访问校内资源,不会出现资源受限的情况。

对于不合法的校园网用户,在是MSWN结构的无线网络中,该不合法的用户,就会出现访问受限。比如,不合法的用户接入无线网络,首先会是获得IP地址,但是,从MSWN结构中,可以看出,如果其获得IP地址,就必须访问DHCP服务器。但是,访问DHCP服务器就必须先认证。因此,不是合法用户,就不可能得到IP,更不可能进行破坏操作。因此,MSWN结构是一种较安全的无线网络。

3 MSWN网络实现

从图2中,可知核心C1的设计是MSWN网络实现的关键环节。

核心C1

4 结论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与测试,MSWN网络可以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同时使用两套认证账号,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卓农,王建新,黄家玮.无线网络中的多速率调整机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4):43-47.

[2]代亚非.P2P存储在云计算时代的新的机遇[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6(5):54-56.

[3]Adamic L A,Lukose R M.Eearch in Power–law Networks[J].Physicasl Review,2001,E64.

[4]Qin L,Pei C,Edith C,et al.Search and replication in unstructured peer-to-peer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ercomputing.New York:ACM press,2002:84-95.

[5]陈杨柳.浅析无线局域网安全隐患之七大“罩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61-16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多层网络】相关文章:

多层检测05-10

多层厂房06-12

多层体系06-27

多层探究06-29

多层框架07-03

多层砌体结构06-01

多层复合结构06-02

多层框架设计06-21

多层线性分析08-23

多层感知器09-06

上一篇:节能建筑的质量监督下一篇:叠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