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

2024-05-09

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精选6篇)

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 第1篇

1“互联网+”的基础支撑需要进一步夯实

1.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建设, 提升带宽速度, 扩大无限网络覆盖面积, 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网络的普及提速, 首先在硬件配置上确保阜新市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不落后于其他地区。

1.2 支持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深入挖掘公共数据价值

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长期积累大量的公共数据, 这些大数据都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对开放共享与协作考虑不足, 加上传统的管理体制, 造成大量数据壁垒, 使公共数据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数据价值无法得到挖掘。需要打破各个领域相分离的局面, 分类逐步向社会开放相关数据, 推动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同时建立好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建立可协作可融合的环境与条件。支持创业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深入挖掘公共数据价值, 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3 普及全社会对互联网服务终端的广泛应用, 促进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现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众多服务和APP应用都可以助力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 公共服务更加多元, 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 公众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但推广实践的瓶颈在于可以使用平台服务的人群有限。类似问题还有目前大力倡导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虽然在技术层面已经不是问题, 但苦于掌握终端操作的群体有限, 难以有效地融入和推广。还需要政府本着开放的原则与市场各方合作, 普及互联网平台和APP应用, 对样板工程发展要有扶植政策, 鼓励和推广广大市民使用服务平台, 让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能够找到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位置[1]。

2 为“互联网+”农业提供服务支撑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2.1 建立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体系

阜新市于2014年启动建设13.3万hm2现代农业示范带工程, 经过几年的规模化发展, 农业示范带很快进入结果期或丰产期, 如何在有效时间内为大批农产品找到销路是一个很现实又很严峻的问题。阜新市的农产品质量在全国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但在全产业链对接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将传统的蔬菜公司、批发市场、多级经销商环节全部舍去, 借助互联网行销, 中间的运营过程通过农电商企业来完成, 是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的重大变革。阜新市目前亟须培育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农电商企业和创业带头人, 要支持传统农企和经纪人往农业电商转型, 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借助电商龙头寻求支撑服务, 如可以在淘宝网平台的特色中国馆中开放阜新特色馆。而除了寻求平台电商以外, 还有专注农产品和水果的移动APP电商和微商模式, 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具有特色的原产地水果和农产品资源。阜新市应加大与这些知名专业电商的洽谈对接合作力度, 充分利用好这些销售渠道。同时, 积极探索“互联网+土特产”的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 帮助阜新市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为阜新市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2]。

2.2 完善信息服务、系统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引导农民发展互联网农业需要有一支对本地情况十分熟悉、有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专业信息工作者队伍, 进而建立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有很多一时兴盛的淘宝村都因为缺少中长期的运营指导和电商带头人而中途夭折。阜新市发展“互联网+”农业就需要总结前车之鉴, 及时探索农村、农业创业引导人的培养机制和扶植措施[3]。

3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 孵化培育本地创新性小微企业

阜新市应积极扶植创建众创空间、创业咖啡等创业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商贸企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现有条件, 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构建发展众创空间, 为其提供创业创新的绿色通道服务。对大学毕业生等年轻创业者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 为广大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不仅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 同时集聚式的创业创新也会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舒缓就业压力, 实现创业和创新、线上和线下、孵化和投资相结合, 迅速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性小微企业, 并从中培养出能引领创新型经济的龙头骨干企业, 形成新的经济产业[4]。

4 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

在当前各级地方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更需要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相关创新企业的投资, 实现在新常态下政府财政和社会金融力量两条腿走路。随着金融与互联网交叉渗透的深入, 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已经孕育出很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新金融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各级政府向民间资本进行直接融资, 对新常态下转型升级中的经济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经济大环境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把居民储蓄转化成直接投资, 并通过互联网的高效整合, 让百姓的民间资本直接投入政府的基础建设或者大项目建设中, 老百姓既可以通过P2G平台获得低风险、可持续的收入, 避免手中财富因通胀而贬值, 政府也可解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5]。

摘要:从4个方面详细介绍“互联网+”经济的政府服务模式, 以促进阜新市“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政府服务模式,辽宁阜新

参考文献

[1]李海舰, 田跃新, 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主导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135-146.

[2]罗珉, 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 :95-107.

[3]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 (10) :25-38.

[4]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 2015 (7) :72-81.

思想政治之经济生活讲义1 第2篇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的含义、·纸币的含义和优缺点、纸币发行量的计算方法; ·结算方式、信用卡的优缺点、支票的用途和种类 ·外汇的含义及汇率计算、保持汇率稳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 ·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的职能的能力

·正确判断认识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基于商品的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的情感

·增强爱护人民币辨别假钞的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增强法制意识 ·确立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以及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一)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产生、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它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

(二)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工具

2、外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商品及其属性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纸币

(二)教学难点

1、信用卡

2、外汇

3、汇率及其变动影响

4、正确对待货币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和探究

五、参考教材

1、人教版教材及教师用书,2008,5月第一版

2、名师伴你行,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6月第一版

六、教学程序

(一)教学导入

本教材从我们日常熟知的消费和基本的经济常识入手,带领我们来认识经济现象并探索经济规律,从而带领我们深入浅出的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开课之前,我们先简要提一下,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和本单元的基本逻辑结构,第一单元包括3课,分别是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和多彩的消费,从逻辑结构看,从学生日常熟知的消费入手,了解基本的经济现象,并达到以下目标:从知识方面看,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货币理论、价格价值理论和消费理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从能力看,知道作为一个消费者应该怎么样合理花钱;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知道怎么样正确对待金钱,学会理性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理性消费观念。

一说到经济、消费就跟商品和货币分不开,所以在第一单元里,先了解商品货币理论,然后是价值价格理论,最后探讨与消费有关的知识,这是本单元的逻辑结构。

在本课中,货币的本质?有哪些职能?都通过什么形式展现呢: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货币是用来做什么的?---交换,购买商品

(我们需要东西怎么可以得到?---花钱买,钱就是货币)·商品有哪些特点和属性? ·商品和货币有什么关系?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通常的货币以什么形式实现其功能?

(二)新课讲授

第一框: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属性 ·教材探究1-P4上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作用 ·教材探究2-P4下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探究3-P5)——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探究4-P6)—-现实的货币

货币在流通中如何实现“惊险的一跃”(探究5-P6)?商品生产者实现这一跳跃的要求是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获利是商品生产者的直接目的,但是商品生产者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才能获利,而要想卖出去就必须为购买者着想,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内在的包含着利他的因素。

2)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支付手段(赊销和延期支付)和世界货币 3)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计算P7 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

1)纸币出现的必然性:纸币的优缺点

2)纸币的含义P8:国家发行的强行使用的货币价值符号

3)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纸币发行量过大是原因之一,(通货膨胀的原因有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结构性需求过多、混合型等)。②通货紧缩: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下跌现象,伴随着经济衰退

备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包括纸币,包括银行存款,所以纸币发行量大大小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③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法:

·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努力增收节支,同时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迅速增长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制建设,减少流通环节,节省流通费用

④解决通货紧缩的政策:

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拉动增长,同时扩大内需。

4)爱护人民币,增强对扰乱金融秩序和伪造货币的违法犯罪分子的斗争 5)电子货币:转账、购买、支付

(三)指点迷津,辨析

1、有价值的东西是商品吗?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吗?不是

2、一般等价物:是一种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等价物,主要作用是充当交换的媒介和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等价物是不同的;只有贵重金属用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3、金银就是货币吗?

金银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合充当货币,但金银最初只是一般的产品或商品而非货币。

4、从货币的本质看,他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吗?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体现着一种社会关系。

5、货币不能同时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吗?能执行

6、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的区别: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过程;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的职能

7、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让渡如果是在同一时空内完成,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如果延期支付、赊账,这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8、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它?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他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四)链接高考,变式练习

1、(2010,四川)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要看是否出现 3

了()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 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 国家发行货币的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 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下降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08,重庆)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改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到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惊呼到“多么漂亮的房子啊”。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①房子的价格 ② 房子的价值 ③房子的交换价格 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课程导入

电子信息化时代,货币的形态和支付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下的信用工具以及日前被极度关注的外汇和汇率。

(二)新课讲授

1、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和转账 2)信用卡的含义和优点

3)支票: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还有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的标价方式:①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 ②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外国货币。2)汇率: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

一般以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外汇交易的汇率基准价。汇率中间价是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3)保持汇率稳定的意义

对于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指点迷津,辨析

1、人民币汇率升高的利弊对比:

利处 弊处 有利于中国进口、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

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出口减少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加剧市场投机行为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优势减弱 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单纯依赖价格优势的产业受到冲击

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可能出现暴富效应

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可能加剧低收入家庭支付负担 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2、影响外汇变动的影响因素:

·外汇的需求和供给 利率水平外汇投机行为 ·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国家的干预和管制 ·经济增长率 市场预期

3、我国的外汇制度

·国家规定人民币限额出入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国内外汇市场可以自由买卖。

·人民币是国家发行的,没有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主币单位为元,辅币为角、分,符号为“¥”。

·当前各国都实行纸币本位制,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制度

4、外币和外汇的区别

·外汇包括外币,但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会成为外汇,一种外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满足3个条件,即可自由兑换、普遍接受性和可偿还性。·外汇具有债权的内涵,我们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意味着大量本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

5、外汇储备:

·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货币资产。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还有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

·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是应对外来冲击,防范国家金融风险,满足外汇流动性的需要,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应该是满足偿还所有短期外债和3个月的进口所需。当前我们高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外汇储备越高,承受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外汇储备猛涨也会掣肘宏观调控,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以口实。

(四)链接高考,变式练习

1、(2009,北京)截止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源于(C)

①中美之间贸易额下降 ②美国超额发行货币 ③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 ④美国国债价格下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08,重庆)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每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14元每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B)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五)课堂小结

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 第3篇

调查发现,互联网人群的经济生活相比大众人群有明显的四大特征。

特点一:网民消费范围更广泛。

对受访家庭在2013年计划购买的消费品或消费性服务调查中发现,2013年旅游可能成为最多的消费选择,占57%,相较于2012年,排名第一的电脑等数码产品则与其互换了位置,屈居排名第二,占43%,紧随其后的依旧是家电产品,占41%,而汽车、保健养生、教育培训都有上升的消费趋势,由于互联网人群的特点为年轻化,他们更加倾向于购买时尚与自我享受的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

特点二:网民投资意愿强,偏向于风险高一些的投资。

在问及对2013的投资预期时,46%的受访者倾向理财产品的投资,34%的受访者则对股票投资感兴趣,另有31%的受访者准备对基金市场进行投资。与大众样本对比发现,互联网人群信息量大及前沿的特征特点决定他们在投资上更加倾向于理财产品、股票及基金等较高风险的产品,而大众人群则更加倾向于投资风险小一些的黄金、楼市、国债和做生意等较低风险产品。

特点三:网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信心高。

数字100调查显示,对于2013年家庭收入的预期,七成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家庭收入会增加,收入增幅的信心指数高于大众受访群体。无论是大众,还是互联网人群,大家都相信2013年的家庭会越来越好,对2013年经济充满希望。

对于2013年房价的走势,逾6成的受访者认为上涨幅度在10%以内,只有3成的受访者认为维持原状或下跌。由于互联网人群受信息量大的特征,对物价波动的感受也越明显,因此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信心也更高。

特点四:工作待遇好,生活质量更高。

在购车方面,无论是大众,还是网民,在2013年对30万以上的车型购买意愿最低,仅占3%-4%,而受访者购买意愿主要集中在10-15万之间的车型,占25%,其次是5-10万的车型,占21%,另有18%的受访者愿意购买15-30万的车型,而大众人群主要购车意愿集中在10万以下的车型。综合对比,互联网人群购买汽车的欲望高于大众群体,虽然互联网人群收入相较于大众人群收入略高,但他们更敢于花钱和炫耀。

在旅游方面,21%的受访者对东南沿海及欧洲旅游情有独钟,港澳台地区紧随其后,占20%。从数字100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东南沿海是大家的首选旅游区域,但与大众样本对比发现,互联网人群在2013年港澳台和欧洲游意愿明显超过大众人群。他们整体更加注重休闲旅游,因为工作待遇好,收入相对高一些,在选择旅游区域时,欧洲及港澳台的出行计划高于大众群体(大众群体欧洲游的出行计划为7%,港澳台游为11%)。他们的特征是崇尚民主自由,习惯享受生活。

互联网人群相对幸福感高,生活困难少

数字100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对幸福感表示一般的最高,占比42%,一般人群为40%;比较幸福占比41%,一般人群为32%;而互联网人群很不幸福的仅占2%,一般人群占5%。整体对比发现互联网人群的幸福程度略高于大众群体。

虽然互联网人群相对于大众群体基本生活困难少一些,但是无论大众人群还是互联网人群,收入、住房、医疗、养老、教育都是沉重的压力。数字100数据显示,收入、住房、医疗是受访者家庭困难度最高的三方面,比例高达49%、36%和33%,其次是子女教育、养老问题,占33%和28%,而就业问题也成为21%的受访家庭的困扰因素。

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 第4篇

1 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1 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 它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 人们对于“互联网经济”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 互联网经济属于工业经济的范畴, 实质就是互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高度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 以能源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组织模块化为主要标志, 呈现出工厂家庭化、消费个性化、发展生态化、人际和谐化等发展趋势。[1]实际上, 互联网经济就是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经济总和。互联网经济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 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交易, 对交易技术、交易结构和交易绩效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交易技术层面, 互联网解决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实现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赢。互联网降低了产品的搜寻成本和匹配成本, 提高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度。较低的交易成本使得长尾产品、冷门产品和小众产品得以盛行。在交易结构层面, 互联网使交易双方实现了地位平等, 解决了市场势力不对称、不均衡的问题, 使交易双方都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网络将无数个体团结起来, 把无数的散客集合成组织, 实现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在交易绩效层面, 消费者在交易谈判中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 并超过生产者获得支配地位, 提高了消费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话语权, 形成了消费者主权。消费者通过参与企业生产降低了商品供给价格, 有利于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帕累托改进[2]。

1.2 互联网经济的特征

互联网经济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它的出现改变了甚至颠覆了对传统经济的认识。在传统经济条件下, 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是土地、劳动、资本等物质资源;在互联网经济时代, 经济的主要资源是信息、知识等非物质资源。信息和知识具有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规模报酬递增和非排他性等特点。知识性、虚拟性和网络性是互联网经济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经济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 变革了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造就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而且改变人类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经济精神和理念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开放就是“互联互通”。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实现从有边界发展到无边界发展的突破。平等就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等级化”, 高层为中层服务, 中层为基层服务, 基层为用户服务。协作就是从“公司生产”转向“社会生产”, 每个公司面向外部经营自己的长板和优势, 一个产品你做一段我做一段, 然后大家集成。共享包括分享、免费, 在互联网背景下, 极低的边际成本使得分享成为可能“;虚拟资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免费成为可能。

用户至上、创新为王。互联网经济打通了虚拟与实体、打破了时空约束, 一切都极致化、一切都模块化, 主义。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各自的内部都互联互通, 在此基础上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相互之间也互联互通, 使用户至上和创新成为了可能。以用户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 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互联网经济重塑了企业与用户的关系, 使用户从产品使用者变成了产品的创造者, 从而将企业和用户融为一体。[3]用户是创新的源泉, 创新是互联网经济的首要原则。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 要想使产品让消费者感到惊喜和震撼, 必须针对消费者的“痛点”进行不断的创新。此外还有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经济模式的创新等。

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现状

2.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

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涵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服务, 是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 是指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 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开展的经常性、服务性活动。本文中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要指狭义的社会服务, 其主要形式有: (1) 培训服务。培训服务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 是高职院校对企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学历或非学历培训。 (2) 加工服务。高职院校依靠校内的设备承接企业委托的产品加工任务。 (3) 决策咨询服务。主要是高职院校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以及教师个人依靠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或事业单位提供市场策划、发展规划以及行业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4) 技术开发服务。一般是高职院校的技术中心或者教师个人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与企业达成合作, 并签订技术开发或产品开发合同。[4]此外还有“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口支援与交流、产学研合作等形式。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对政府而言, 除了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外, 同时希望高职院校能够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提供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研发等, 则是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主要形式。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主要内容有:面向市民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组织高职院校优秀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助学活动、面向市民开展政策咨询活动和文化活动等。

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形式和服务对象来看,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要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准确定位是关键:一是高职院校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长板是什么, 能凭借什么来为社会服务, 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二是高职院校要清楚怎样开展社会服务, 在了解用户需要的基础上如何对服务进行优化。

2.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状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或者几所中等学校合并而成, 办学历史不长, 社会服务的物质和人员基础薄弱, 教师对社会服务的热情不高, 科研总体实力较差, 成果转化率低, 使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首先, 一些高职院校认为社会服务只是学校的“副业”, 未能将社会服务纳入内涵建设和学校发展规划的范畴, 社会服务的管理组织与制度不完善, 管理机构不健全, 专职人员缺乏。其次,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积极服务意识, 他们习惯于在校内从事单纯的教学科研工作, 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企业沟通, 主动了解企业的需要并开展服务。再次, 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公益性较强社会服务项目, 比如为社区提供助学活动、对口支援与交流等, 由于其经济效益差, 甚至没有经济效益, 很少有高职院校主动承担或者承担的积极性不高。最后,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动性不够。一些高职院校原先隶属国家有关部委, 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 主动适应, 主动服务”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2.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较弱

首先表现为科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不强。一些教师的专业知识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了解, 科研和培训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缺乏系统性。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对社会服务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性规划;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和为地方服务中没有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缺乏连续性。第三, 高职院校服务的内容不丰富。许多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或者全部精力集中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上, 而在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决策咨询、文化传播等方面涉及很少。第四, 发展不够平衡。表现为服务行业强、服务区域经济弱;技术培训服务能力较强, 科研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2.2.3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效益不高

由于顶层设计不足, 社会服务基础薄弱, 且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诸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效益不高。首先表现在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当低, 研发能力缺乏创新, 研发成果不被认可。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往往停留在形式上, 未能真正深入企业, 了解企业的需求, 校企关系不紧密, 这些都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意识滞后, 服务成效不大。其次,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供需矛盾。一方面是总量上的供不应求。虽然这些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供给总量有所增加, 社会服务模式也向多样化发展, 但并未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结构上的供需矛盾。社会所需求的主要服务内容、形式与高职院校实际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形式存在错位现象;社会对高职院校所需求的主要是技能和实践方面的服务, 要求以工作为中心, 但作为服务供给主体的高职院校却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准确, 盲目跟本科院校攀比, 追求“小而全”, 在社会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方面做得不够[5]。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高职院校对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社会服务仅仅看作是学校一个方面的工作, 不能从内涵建设和长远规划的高度来认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其次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不完善。由于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缺乏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 社会服务往往被教师看作是份外之事, 教师对参与社会服务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如何开展好社会服务工作缺少研究。

3 互联网经济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启示

3.1 坚持合作共享, 树立开放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观

3.1.1 强化社会服务观念

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 也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根本。因此, 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以服务求生存的理念。一是要强化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观, 变被动服务、单一服务为主动服务、系统化服务;二是要强化协调发展的服务观, 高职院校应理顺与企业、政府的服务关系, 通过各种渠道将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要强化合作双赢的服务观, 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6]。

3.1.2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双方的合作意愿、合作内容及合作成效是影响校企合作关系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 可以将校企合作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的合作主要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某个环节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中级层次的合作, 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有合作意愿和合作需要。企业较全面地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同时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员工培训培养等方面的服务。校企合作的高级层次是校企互动、资源共享, 实现互惠双赢、产教深度融合。高职院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模式, 与企业相互渗透, 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层次, 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7]。

3.2 坚持极致理念, 打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和品牌

3.2.1 构建立体化服务平台

平台是做好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与根本保障。首先是建设并维护好各类服务基地。基地既是开门办学的重要体现, 也是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社会组织“攀亲结对”“、结姻联盟”, 建立一批实践实训基地、科研实验基地和调研基地, 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和学生依托基地开展各类社会服务, 实现高职院校、基地和社会的“多赢”。其次要加强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合建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建设好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 支撑地方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第三, 要发挥学术平台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学术沙龙, 充分发挥各类学术组织和学术平台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平台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整合服务资源、放大服务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力。[8]第四, 建设科技研发平台。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 与企业共同打造研发中心,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企业参与科技孵化园、产业孵化园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

3.2.2 打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品牌

首先要打造培训品牌。高职院校的培训要立足企业需求, 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性化”的培训能够使学员在知识更新、创新思维、技术和能力等方面学有所获, 从而赢得口碑和市场。在培训过程中, 高职院校要参照企业培训目标量身定制课程模块和授课大纲;要以学员为中心,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使学员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同时, 高职院校要针对培训学员的“痛点”, 设计细致完善的培训服务流程, 提高学员培训的满意度[9]。其次, 要突出办学特色, 建设专业品牌。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学科专业布局, 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科研主攻方向, 积极引导教学科研人员对区域社会经济问题、技术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 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打造专业品牌, 是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做好社会服务的基础。

3.3 坚持用户至上, 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效益

3.3.1 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首先, 高职院校要清楚自己的长板和优势是什么。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是“术”而非“学”, 因此,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和企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其次, 高职院校要对服务准确定位, 具体包括服务的范围、领域、形式、层次及服务对象等。除了高职院校所在的城市外, 周边城市及社区、县镇和广大农村都是高职院校的服务范围, 高职院校应通过不断地向基层、农村延伸, 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应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教师科研、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需要, 在技能培训、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等方面提供服务;服务层次应依据高职院校的科技实力来定, 一般以中间层次的技术服务为主;高职院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中小企业, 为大企业服务是高职院校应该努力的方向[10]。

3.3.2 增强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社会服务职能, 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互动、互“哺”机制。社会服务作为连结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的桥梁, 是高职院校师生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其次, 高职院校服务要以企业、社会需要为导向, 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急企业之所急, 真正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积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为企业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为企业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才能赢得企业的支持与信任。最后, 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让教师通过各类基地参与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 提升他们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政府有关部门也可通过搭建各类平台促进社会服务, 推动高职院校和社会服务对象之间的互惠、互补合作, 构建供需双方共赢的持续发展模式。

摘要:互联网经济是指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而形成的经济总和, 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用户至上、持续创新等特征。当前,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还存在意识不强、能力较弱、效益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的要求, 坚持合作共享, 树立开放的社会服务观;坚持极致理念, 打造社会服务的平台和品牌;坚持用户至上, 提高社会服务效益。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社会服务,平台,用户

参考文献

[1]周洪宇, 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 2013 (10) .

[2]李海舰, 田跃新, 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

[3]李海舰, 田跃新, 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

[4]章文君.运用系统集成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3) .

[5]陆妙燕.关于供需视角下的高职社会服务发展模式[J].职教论坛, 2012 (5) .

[6]莫志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5 (8下) .

[7]曹志平.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观念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9下) .

[8]章文君, 陈兰云.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五化”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 2014 (1) .

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 第5篇

这是江阴市第三家诺奖得主研究院,在周铁根看来,尽管江阴县域经济发展比全国其他地方“走的早了一些”,但也提早进入了转型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科技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而“诺奖得主集聚计划”就是江阴在转型升级中紧拥不放的一次战略性任务。

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这只是江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江阴进一步以产学研合作战略为抓手,强化人才引领、科技支撑,为企业转型牵线搭桥;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政府金融服务的巧手作用,带动一大批本土企业上市融资。而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产业趋势,江阴政府严守生态底线,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一个企业家的经验、阅历还毕竟有局限性,需要政府帮他们去拓宽思路,营造良好的转型创业环境,这时政府一定要有所为,而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政府就只需要做好他们的服务员。”周铁根接受《小康》专访时表示。

向江阴“智造”转型的产学研“推手”

在传统制造业日趋低迷的现实情形下,江阴积极主动应对,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逐步实现了从低成本优势向科技创新优势的转变,“江阴制造”正努力向“江阴智造”迈进。这其中,政府牵头的产学研联盟适逢其时且成效显著。

“我们给企业提供菜单,企业自己选择与未来发展适合的‘菜’,然后我们做红娘,为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江阴市科技局副局长俞均彦这样比喻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中的作用。

在江苏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看来,通过区域产学研联盟的牵线搭桥,企业走出了转型升级瓶颈。2003年南农高科刚起步时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缺乏研发能力,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时周成特别希望权威专家能参与到新产品研发中,但仅仅通过企业一己之力,很难与高校搭线合作。

不久后传来一个好消息,在江阴市政府牵头下,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南农高科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动物用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合作合同,由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平担任课题组领头人,南农高科分年度提供总金额300万元经费支持课题组进行兽医生物制品的研发,研发成果双方共享,并优先、优惠转让给南农高科。

2010年,由姜平团队研制的南农高科的圆环病毒灭活疫苗问世,这种新型有效疫苗很快得到了国内外畜牧业的关注。此后南农高科又分别与南京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南农高科与扬州大学合作研制的“新城疫重组病毒灭活疫苗(A-Ⅶ株)”作为新型禽苗产品,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提高了南农高科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达到了企业与高校双赢的目标。

在产学研战略联盟中获益的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一批同类企业都从中尝到了甜头。

江阴市华士镇的铝型材工业集中区,每年的生产规模超过50亿元,但生产自动化水平一直较低,在人力成本飙升的现实背景下,恒杨铝业公司作为铝型材生产企业的代表,于2013年6月率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常州装备制造研究院的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制造技术公司吴湘教授团队开展了铝型材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工作。这个项目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至少200万元的人力成本。其他企业随后纷纷效仿,为华士镇实现铝型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创造了条件。

目前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已拥有200家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以及1000家江阴重点企业的成员单位,在产学研平台上,企业都可以定期查看到工作人员推送的最新科研信息、科技成果合作项目,“可以说,江阴产学研活动真正步入了专业、智能、高效的信息化新时代。”俞均彦说。

不过,在俞均彦看来,简单的搭台只是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初始效用,如何从产业链全方位纵深切入,创导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才是扶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2013年6月,江苏省工业余热利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江阴正式成立,这是江阴成立的第3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当中不仅有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还有余热利用装备产业骨干企业,更有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政府精心整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并通过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俞均彦表示。

“巧手”服务“江阴板块”

江阴人流行一种说法:当企业家不牛,当 “资本家”(企业上市)才牛。

在这片有着资本运作基因,只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目前已诞生了35家上市公司,36只股票,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3家,境外12家,江阴已成为国内资本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江阴板块”使得资本运作成为当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模式,并不断被复制。

在“江阴板块”活跃的背后,江阴政府一直致力于充当“引导服务”角色,1996年江阴市就在江苏率先成立企业上市指导小组,2003年成立上市办公室,重点帮助企业解决产权、社保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对企業家进行资本运作的培训,江阴很多企业都对上市跃跃欲试。

“对于政府来讲,企业上市不仅能给地方带来稳定丰富的税源,也对地方经济结构转型有巨大拉动作用,利用优秀上市公司集群,构筑新兴产业集群,引领江阴向新型高科技产业集中发展”,江阴上市办徐天兵对《小康》记者表示。

为了鼓励企业上市,江阴市政府制定了IP0和新三板挂牌激励政策,详细规定了企业在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过程中应该享受的各类扶持政策,包括现金奖励、规费减免,审批绿色通道等。近年来江阴已将“新三板”挂牌的财政奖励从2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激发企业上市热情,让企业登陆“新三板”的“最后一公里”变得畅通有序。与此同时,上市办梳理100家上市后备企业、100家新三板后备企业,从而一手抓上市、一手抓后备培育,极大丰富了“江阴板块”的能动性。

江阴市新昶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7日正式挂牌“新三板”,这是江阴今年以来第四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目前,企业研发了8年的新型环氧丙烷产品已经进入千吨级中试阶段,而通过此轮募资预计可以获得4亿元资金,为其下一步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虽然企业上市融资方式众多,但企业主有时并不能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上市途径。徐天兵表示,尽管A股上市周期长、监管力度大,但募集资金量大且运作费用低,肯定是企业上市的主要路径,对于一些达不到国内上市要求但融资需求强烈的企业,上市办会组织他们到境外上市,直接从国际资本平台融资,使企业得以在更高起点继续发展。除此之外,上市办还深入研究“借壳”上市的途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买壳上市之路,学会借船出海。

引导企业上市是第一步,政府后续服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上市效率与质量,“我们是上市、挂牌企业的‘娘家人’,必须严把券商等各类中介结构的选择关,尽量向企业推荐实力强、信誉好、变数較小的机构,甚至亲自到中介机构总部和曾经成功上市的企业进行了解考察。在确定中介后,还要继续保持跟进服务,指导督促。”徐天兵说。

企业挂牌上市进程中常常问题不断,特别是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会碰到房产权属、土地权属、项目审批等难题,江阴市通过创新服务方式,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服务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尽量让企业不走错路、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节省成本。

污染“挡手” 绿色节能倒逼企业升级改造

一直领跑县域经济发展龙头的江阴,并非没有“后顾之忧”,长期以工业经济、传统加工制造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得江阴土地、环境、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而百姓感受最直接的是——那一抹蓝天渐行渐远。

“江阴特殊的经济结构,使得环境治理的使命比其他地区都要艰巨。”江阴市环保局副局长浦强对《小康》表示,仅2007年到2013年年末,江阴市就关停了435家化工企业,今年年底前还将关停化工企业20家。

任何企业污染环境之举,都逃不过环保工作人员的眼睛。在江阴市环保局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用鼠标轻轻一点,江阴市所有重点污染企业的废气和废水排放情况立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种被称为“电子眼”的现代科技手段,以污染源监管为核心,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科技监管手段,帮助一线执法人员和业务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监控中心,如果工作人员从视频监控图像或在线监测数据上发现企业存在异常排放情况,可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环境监察人员,并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和处理。”浦强介绍。

在江阴的每一个企业,都有环保部门评出的信用等级,并同时启用信用信息共享及失信联动惩戒机制,对于不同信用等级企业执行不同的信贷政策。对于黄色企业,环保部门将时刻“敲打”,银行将不再新增原有产品项目信贷资金,对于黑色等级,信访频繁的企业,则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连续两年“飘黑”的,企业将面临关停,对企业收回全部贷款,以此用经济制约手段,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环境改造。

但倒逼并不是一棍子打死,即便企业一次被打入“环保黑名单”,并不意味着不能翻身。

“如果红色或黑色企业能切实花大力气整改到位,在企业申请修复的前提下,根据动态管理程序,政府及时为企业变色,对上调过等级的企业又被评为黄色以下的,不受理等级修复,以此惩戒之举促使企业加快升级改造。”浦强表示。

尽管企业环保有严格的评价体系,但是政府并没有机械地着眼于数据——华士有一家化工企业,每年的产出3亿多元,净利润达到三四千万元。这家企业的各项指标都在国标规定范围内,但当地百姓的主观感受却很差,经常因难以忍受气味而投诉,环保部门实地调查后果断决定,关停这家企业。

江阴新建项目都要通过严格的新污染源防控关——有氮磷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10亿元以下新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新上燃煤锅炉项目一律不批,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

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江阴率先在江苏省内开展了污染物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核定后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今江阴共核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单位7300家,征收有偿使用费累计7728万元,“这些费用最终还是投入到江阴环境治理中去,通过这种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浦强对《小康》表示。

互联网经济之生活服务 第6篇

关键词:非公经济,金融服务,融资方式,融资渠道

近来, 内蒙古非公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全区非公有经济GDP实现11579.1亿元, 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4.2%, 成为全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力量。不仅能够提升县域经济增长、补充就业规模、拉动内需、加大社会闲置资金投资、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而且在提升区域形象、富民强区等方面作用明显。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提出, “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 “着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 对非公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指导。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 促进非公经济的快、好发展, 首要问题是要营造宽松的发展土壤, 特别是金融环境。内蒙古非公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发展瓶颈, 比如人才缺乏, 融资难, 税负不均、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 其中融资难、金融支持与金融服务滞后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 当前应抓住自治区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实现了自身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同时外界加大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推进非公经济的提升与活力。

一、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内涵与特点

非公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除此以外的所有的经济结构与发展形式都被称之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经济事业, 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非公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经济在发展中对经济的作用与日俱增。内蒙古的非公经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

1. 非公经济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资源性,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非公经济的产业结构的比例不合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可以用“羊、煤、土、气”来概括。内蒙古的非公经济多是资源消耗型行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多数处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第二产业结构中的企业多数是资源粗放利用、深加工能力差、高消耗、低产出、附加值高的产品少, 不具竞争力;处于第三产业的多数是资金规模小, 产能差, 盈利性低, 规模经济不明显。

2. 非公经济企业具有竞争性, 但市场竞争力差、管理水平偏低。

非公有经济企业多处于具有竞争性风险性的领域, 公共性领域行业涉及较少, 甚至空白。而且在非公企业涉及数量较多的第三产业中, 个别的领域比如社保、金融行业、教育培训等也较少涉及。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占多数, 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效益好的上市公司微乎其微。同时非公企业人才、技术、信息、投入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对外依存度高, 经营理念落后, 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同时外部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缺乏密切配合、互相协调的强大合力, 发展后劲不足。

3. 非公经济的区域发展互补性。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是指“呼市--包头--鄂尔多斯”。这一区域的在发展中, 发挥各自的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发展第三、第四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旅游管理、电商物流等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 构筑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资源优势, 提高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延长产业链, 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城镇化的进程、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全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 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征。

二、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上述的特性制约和影响着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随着非公经济的战略地位提升、作用凸显, 迫切要求形成对非公经济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中, 融资难、配套金融服务不足一直是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与突出问题。我区存在着融资难和资金缺口大的中小微企业达到85%以上, 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少量的自有资本, 95%以上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是通过银行贷款, 直接融资意识淡薄, 通过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较少。造成我区非公经济发展融资难的原因具体是:

1. 非公经济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

(1) 非公有制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差, 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

非公企业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资金的流动性较强。贷款补充流动性、临时性、季节性等周转资金需求。具有高频率、高成本、小额度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经营成本, 因此银行信贷支持不够。非公有制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 变数大, 生命周期短, 经营管理跟不上, 效益低, 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 难以吸引投资, 直接融资水平能力差。

(2) 多数非公经济企业主体达不到信用融资的条件。非公企业多数在成长周期的初级阶段, 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品牌意识薄弱、资产规模小、价值低, 市场占有率小、竞争力弱。信用融资方面主要靠私人关系等自身筹集, 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向银行提供足够的贷款担保和抵押品, 财务经营指标不健全不规范, 企业信息不透明等, 银行对其信用评价较难, 企业融资风险难以满足安全性需求, 导致部分小型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标准, 大大降低了银企融资效率和质量。另外, 有些中小企业的守信意识不强, 失信惩戒力度不大。

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部金融环境限制

(1) 非公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以机构筹集为主

金融市场的结构影响非公企业的融资难度及成本。当前国内金融机构以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为主, 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少和发展不规范, 适合的微型金融机构更少。所以机构体系不健全、信贷市场不充分。金融机构融资门槛高、程序繁、难度大、限制严格。银行与企业交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互信度低。直接融资体系不健全, 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民间融资尚未走向正轨, 限制了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市场融资。

(2) 信用环境亟待改善、融资平台未完善、缺乏有效的服务机制

长期有效的政府、银行、企业间的融资服务平台不完善, 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完善的对接机制。社会信征体系还不完善, 信用评价标准差异化严重, 中小企业与信用评级条件有差距、导致企业无法获取信用支持、限制发展。非融资类的金融服务水平不强, 力量、功能、灵活性相对薄弱。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 担保难、抵押难。政府相关的鼓励、扶持、服务等配套机制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利等影响信用环境。

三、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政策

破解非公经济企业融资难问题, 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是重要突破口。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发, 从提升金融支的服务水平、增加信贷资金、加大直接融资、创新保险、展担保业等方面, 提出解决对策, 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新形势新环境下, 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指导意见与实际情况结合, 提出促进非共经济发展的创新金融服务政策:

1. 加大对非公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功能

(1) 建立政府与非公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快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制定金融支持地方非公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大力宣传产业政策, 及时引导, 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搭建为非公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引导政府、企业、银行通过多种形式比如银企战略对接、企业推介、经验交流、专项促进会等进行深层次合作;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资金投放, 满足非公经济主体融资需求。逐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 完善非公经济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促进全区信用环境的改善。

(2) 建立多层次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功能。

培育和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外资性银行机构、发展地方银行、建设中、小微企业专营性质的服务新型银行机构;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作用, 大发展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 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典当行、担保机构, 优化我区金融机构体系, 扩大机构和服务覆盖面。金融机构应制定符合非公经济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 增加信贷品种, 放宽信贷在准入、审批、决策追责等方面的限制, 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多方提供信贷服务。运用网络银行等多种金融工具提供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建立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授信制度、完善社会的征信制度、信用评价体系。人民银行和银监局沟通协调、共同合作, 引导、鼓励和监督各级金融机构。全社会共同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为非公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2. 提升非公经济企业主体的内源融资能力、拓展直接融资的渠道

(1) 创造条件, 推动拓展融资渠道, 加大直接融力度。直接融资多数从股票和债券市场以及民间借贷等渠道获得资金。要进行金融改革、创新融资方式。要鼓励企业运用股权、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推动创办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 放宽风险资本运营的限制, 为非公企业提供高效的股权、债权转让与融资服务。多方面动员民间闲置资金, 创新民间融资管理, 扩大资金来源。

(2) 创新融资产品和融资业务的品种。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并建立私募债权转让市场;在继续开展房产、固定资产抵押、存单质押等传统业务的同时试点新的抵押担保贷款形式等;选择与综合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合作发展担保业务、创新融资租赁业务、创新保险和信托业务;积极试点产权交易市场, 建立知识技术产权、金融低碳技术等产权交易市场, 把空白的缺失的金融市场逐步培育成熟。只要政银企齐心合力, 加大金融服务支持, 非公经济就一定充满活力, 也将拉动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国.优化内蒙古非公经济金融服务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 (04) .

[2]蔡雨城.2015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贡献进一步加大[J].内蒙古统计, 2016 (02) .

上一篇:状态监控技术下一篇:特许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