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2024-07-21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精选11篇)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1篇

1 柔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

1.1 膝关节损伤。

柔道运动膝关节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膝髌韧带损伤以及损伤引起的膝关节血肿。膝关节是在全身各关节中最大的负重关节, 其稳定性依靠关节面的几何形状、半月板韧带、关节囊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与肌腱来维持, 故受伤后膝关节最易发生功能紊乱。在其受到侧面的暴力作用或当关节屈曲时, 大、小腿间猛然的回旋运动, 都极易造成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在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要靠双腿的灵活运动侵入对方重心, 并将其摔倒, 这样双膝不但要承受自身体重, 还要承受对方体重的大部分。而且, 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 膝关节长时间做半屈位的内、外旋动作, 这样使半月板损伤几率大大增加, 也容易造成脂肪垫损伤。

1.2 足踝损伤。

足踝损伤中以踝和拇趾关节韧带的急性损伤最多。在一场剧烈的柔道比赛中, 不仅要求运动员有灵活而又稳重的步法, 还需要不时用脚钩住对方发起进攻, 由于踝、足部的关节结构复杂, 韧带较薄弱, 在间接暴力的作用下容易受伤。造成足踝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较低, 取法基本功训练, 比赛或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1.3 手腕和手指损伤。

常见有拇指、食指的指掌关节、指关节挫伤和扭伤, 腕关节扭伤, 指骨骨折, 掌指关节脱位等。产生这些损伤的重要原因是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 双方队员用手指扣住对方的道服或道带并突然发力将对方摔倒, 在此同时手指、腕关节周围韧带没有保持紧张或突然遭到外力冲击 (如对方身体将手压在地上) , 用以保护该关节稳定的周围韧带就难免遭到损伤。

1.4 腰部损伤。

在柔道比赛中, 柔道运动员为了增加对对方动作的抑制及对自己动作的控制, 腰部肌肉发力较多, 在肌肉猛烈收缩下或肌肉筋膜的突然被动牵拉下, 对横突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因此, 在腰背筋膜、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腹内斜肌的拉力下, 造成腰三横突末端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 反复的牵拉又累及附近的血管、神经, 形成综合征, 产生局部和下腰段的疼痛。在脊柱侧屈弯腰、转身的同时, 腰椎之间发生强烈的旋转甚至相对位移, 容易形成腰间盘突出。

2 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2.1 按摩疗法。

膝关节结构比较复杂, 损伤也相对较多, 因此针对膝关节应采取更多的治疗手段。膝关节损伤的手法治疗用揉、滚、推、拿等软组织松解手法, 放松膝关节附近的肌肉, 接着挤推、铲、刮、弹拨髌骨, 从而松解髌骨周围痉挛的腱性组织, 缓解髌骨间的压力。最后用被动加力过伸膝关节的镇定手法, 以恢复其屈伸功能。治疗期间及治疗后, 应嘱咐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

2.2 取穴疗法。

这是软组织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 推拿只在创伤的周围进行48天后即在创伤局部直接进行。在推拿的过程中, 可借用介质, 常介质有正骨水、舒活灵, 介质本身亦有良好的药用效果。取受伤局部周围穴位, 或取痛点 (阿是穴) 。每次取2~4穴 (其中局部1~3穴, 远处1穴) , 针具采用普通28号毫针。通电10~15分钟, 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5次为一个疗程。未愈者, 休息1~2日, 开始第二疗程。本疗法一般应在运动创伤发生48小时后进行, 过早会引起局部损伤加剧。

2.3 适度运动疗法。

一般认为, 在伤后3天即可进行适当的活动, 活动能使膜腔中的血流及淋巴液的回流加速, 还能保持肌肉的紧张力与力量, 利于创伤组织的修复。同时, 当身体某一部分受伤后, 其他部分只要与伤处无关, 则应进行体育活动, 以保持过去所获得的肌肉及心脏血管系统等的条件反射。

3 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合理安排训练, 做好预防措施。

随着柔道技术的不断提高, 引起损伤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或减少受伤的发生率, 合理安排训练项目极为重要。柔道训练的安排要注意节奏性, 大、中、小运动量要有机配合, 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预防疲劳过度。对初学者, 尤其是少年运动员的训练, 应注意使其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训练相结合, 避免训练中某一动作的练习次数太频繁造成机体局部负重过度而引起运动创伤。

3.2 掌握正确动作, 提高防范意识。

柔道运动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要求队员具有较强的对抗能力和规范的动作, 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软组织挫伤及关节的扭伤一半以上是因技术动作不正确造成的。有些运动员因技术生疏、不全面, 在实战训练中盲目进攻, 而没有注意自我保护, 很容易被对方攻击而造成损伤。所以在平常训练中, 一应加强腰部及下肢力量的练习, 尤其是支撑腿力量的练习。

3.3 准备活动要充分, 加强局部训练。

实践证明, 柔道运动紧张、激烈, 对身体各部位, 尤其运动器官要求很高, 很多柔道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针对现代柔道比赛更加勇猛快速, 更加激烈、紧张的特点, 就更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最重要的是要使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活动, 可以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以提高人的兴奋性, 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处于最佳的状态。这就更需要认真地做好准备活动, 提高兴奋性, 使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得到充分发展, 才能在剧烈的运动中预防损伤。在训练内容上安排适当的拍打、抗击训练, 增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 加强该关节的稳定性, 可以预防或减轻运动损伤。

3.4 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

在柔道运动中, 手肘经常触及对手方手。两人对抗, 膝关节有接近对方和离开对方的活动, 并且屈、伸转动频繁, 这些就使手、肘、膝受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 手、肘、膝关节周围附着肌肉少, 单薄, 承受撞击的能力小。当外力超出它所承担的极限时便会发生损伤。避免手、肘、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有:充分发展指、腕、肘、膝的灵活性, 多做专门练习;提高应变能力;发展柔韧性, 增强肌力;比赛和训练时, 要使各关节稍屈, 不要完全伸直, 以便有缓冲的余地。

4 结论

柔道训练的方法要科学合理, 大、中、小运动量要相互配合, 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训练时适当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和柔韧性的练习。运动员需正确掌握柔道运动的基本技能、技巧, 按照正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 这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柔道是一项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项目, 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现象。本人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训练实践, 对柔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进行系统论述, 为基层柔道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柔道,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分析

参考文献

[1]潘静娴.论柔道运动创伤的预防[J].体育科学研究, 1999, 12.[1]潘静娴.论柔道运动创伤的预防[J].体育科学研究, 1999, 12.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2篇

柔道运动员赛前控制体重的科学方法及营养安排

在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中,运动员的体重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柔道运动员赛前减体重的方法及减重后比赛期间营养的`补充进行了研究,以求提出赛前合理减体重的实用方法及减重后合理的营养补充的方法,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以便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降体重和降体重后合理营养的补充提供好的借鉴,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作 者:殷松茂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广东,深圳,518101刊 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5(5)分类号:G808.15关键词:

柔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 第3篇

1、运动员在完成难、新、程度更高的动作时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情绪,这就要求运动员善于调整心理机能和身体条件,从心理上和身体上对即将完成的动作做最适宜的准备。

2、比赛激烈程度加剧,争夺更为紧张,这也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将经受极大的成功失败压力。因此,运动员应从这种压力下解脱出来,这就得采取各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3、年龄年轻化(特别是女子柔道运动员)已成为柔道运动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年轻!手的比赛经验较少,心理状态也不稳定,特别是临赛前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急躁、胆怯、焦虑等情绪;或者相反,产生盲目自大、轻敌、麻痹、无所谓等情绪。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归根到底,可以说在他们身上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比赛愿望。因此,对他们应该激发斗志,使之产生积极的行为态度投入比赛。

二、赛前心理状态及其调控

1、运动员表现出情绪过早兴奋,而到临赛前兴奋达到最高程度的情况

这是由于柔道是技能主导性对抗项目,神经能量消耗大,容易引起神经过早或过度兴奋。当运动员呈现这种状态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烦燥不安,在准备活动上会表现出过分积极,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面部发红、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容易发生创伤性的疾病,如旧伤病加剧,在行动上会表现出忙乱急躁等情况。

这种兴奋状态会造成身体能量和神经能量的大量耗损,导致赛前精力疲惫和比赛失常。当柔道运动员出现这种状态时,可采取以下对策:采取减感练习,如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语言诱导放松,参加游戏活动,减少赛前热身赛,减少训练量,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不看兴奋性过强的电影,减少记者采访,努力减少有关比赛信息的输入;对于极端过度兴奋的!手来说,采用渐进放松法或自律训练,或者做一些轻缓舒适而又有富于韵律的身体练习。同时,还可采取意识转移法,因为当意识转达移到另一个客体上时,在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另一个新的兴奋中心,而原有的优势兴奋灶就会减弱,从而使兴奋情绪得以缓解。当柔道运动员处在这样的过度兴奋状态时,教练员和同伴应当表现出宽容忍耐,避免提出要求。

2、兴奋不足状态

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出现萎靡不振、精力不足、情绪低沉、心情忧郁、反应迟钝、肌肉发紧、动作笨滞、对比赛淡漠、缺乏必胜信念等情况。同时,对周围的人,甚至对对手都显得平静,表现出与人无争的神态,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比赛上。同时,他的动作往往是迟缓无力、不太协调,以这种状态参加比赛,动作必然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动作速度、力度、合理性不足,进攻效果差,并给对手以反攻机会。

兴奋不足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抑制过程加强有关,同时也与过度疲劳、长期伤病、意志力差、害怕比赛失败等因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可做一些增感性练习。同时,可用语言激励动员,对运动员多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并让其听听节奏感强的音乐,振奋精神。此外还可进行表象模拟训练,让运动员回忆感觉。也可进行赛前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采取物理的和医学的方法,如冷水浴、按摩、针刺等,帮助运动员提高兴奋状态水平,增强比赛信心。

3、由于过度兴奋而发生的抑制状态

当大脑过度兴奋后,由于神经疲劳,会很快转入抑制状态。从外表看,运动员的这种状态与兴奋不足时的反应相似,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情绪消极、精神萎靡、不想参加比赛。虽然运动员也理解没有必要存在各种纠缠不休的思想,但就是排除不了这种干扰。

过度兴奋后的抑制状态和兴奋不足状态,从外表上看表现尽管相似,但却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调整。当运动员处于兴奋后的抑制状态时,应对其采取心理调节活动和热水浴等。

4、适宜的兴奋状态

心理学专家指出,赛前最佳心理状态是镇静的、竞技性的、有信心的状态。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感到自己对比赛做好了准备,有强烈的比赛愿望。能够从自己的比赛行为中得到满足。对比赛具有稳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发挥出水平,有坚定的获胜意向,有良好的抗干扰、自我控制、集中注意的能力,这时他的情绪状态,神经过程激活水平适中,能灵活处理各种信息。这样的状态是充分实现机能能力,获得优异成绩的最适宜的状态。

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 第4篇

一、对柔道专项力量训练的理解

柔道专项力量训练与提高柔道专项技术、发展柔道专项能力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讲, 力量素质训练在练习项目的安排上、在组合形式上必须尽量遵遁以下原则:与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极其相似;与专项技术动作的发力特点极其相似;与专项运动的供能特点极其相似。因此对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应加以重新认识, 对于过去的主要训练手段, 不适用于专项训练要求的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柔道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在范围和手段上应是相对广泛不断发展的, 在某些方面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实践中必须随时带着“专项意识去练”, 要特别重视那些暂时还无具体衡量标准的练习, 还要学习利用一些辅助训练器械追求专项力量训练效果。

二、技术与力量可以互补

竞技能力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初级阶段, 力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在低水平的竞技中, 因为运动员技术动作少, 结构简单, 所以往往是力量型的占优势。竞技能力发展到了中等水平, 技术动作多了, 结构复杂化了, 运动员就会在技术与力量之间, 寻求一个基本平衡。所谓“力量型”的运动员, 会加强技术的学习与提高;所谓“技术型”的运动员, 会加强力量训练, 目的都是向“全面型”发展而避免“水桶效应”的产生。当竞技能力发展到高水平阶段时, 则技术可以弥补力量的不足。到了中期阶段运动员随年龄的增长, 其认知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也随之发展, 为技术的合理运用提供了保障。到了高水平时期, 运动员通过多年来大量的技术磨练, 通过对极其丰富的感性知识的理性加工, 形成了个体所特有的一种本体感觉——专门化知觉,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跤感”。这种知觉的重要作用, 集中表现在它能提高运动员对对手动作预判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了把握进攻时机的能力。而所谓的进攻时机, 实质上也就是运动员发力的最佳时机——技术弥补力量不足的机制。

三、力量训练要有针对性

力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从事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能不断提高, 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找出阻碍成绩提高在力量方面的薄弱环节,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同时从事力量训练还应该紧密结合柔道专项的特点, 绝对力量, 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必须全面发展, 并突出速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力量训练一般来说有两种, 即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 静力性练习是肌肉等长收缩, 身体各部位基本不发生位移, 不产生运动, 这种形式对提高力量十分有效, 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 容易产生疲劳。动力性练习是肌肉收缩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因而导致全身或部分发生运动。这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 在训练中, 必须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

四、力量训练的几种方法

1、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最大力量是人的神经-肌肉系统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表现出最高力值的能力, 一般以人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标准。最大能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以及肌肉间协调用力的能力。一般来讲, 发展最大力量, 首先是要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待肌肉体积增大后再进行改善肌肉协调性的练习。

2、快速力量的练习方法

快速力量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快速力量具有力量与速度的综合特征, 它的提高受力量和速度两种素质的影响。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 一是通过发展最大力量进行, 通过最大力量的提高使力量和速度曲线发生偏移。另外, 通过肌肉收缩速度的提高, 也可以发展快速力量;实践证明, 单纯通过提高速度来提高快速力量能力难以作到, 因为肌肉收缩速度的提高非常困难, 而且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3、力的练习方法

力量耐力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保证肌肉耗氧和运输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肌肉有效利用氧的能力、糖酵解机制产生能量的能力、人体克服疲劳的意志力等。发展力量耐力应以动力性的练习为主, 同时, 也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静力性练习。采用静力性的练习时, 收缩的肌肉附近的动脉血管壁会因肌肉压缩而减小, 限制了氧的供应和酶的作用。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时, 肌肉随动作的变化可以节律地紧张和放松, 这样就能保证氧和其它营养物的供应, 从而可以长时间地进行练习。

结语

总之, 力量训练在柔道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力量训练搞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得到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一致认同, 这一点无容置疑, 但如何如进行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以及力量训练怎样才能更好地为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服务, 这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从我们多年的柔道训练, 比赛教练学和观察来看, 在各个级别中, 特别是相同级别中, 谁的专项力量大谁就占优势。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 专项力量强往往就决定了胜负。虽然也有偶然反常现象, 但只不过是少数。

参考文献

[1]田麦久:《柔道运动训练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论柔道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素质 第5篇

摘 要 柔道是一项高强度对抗运动,柔道比赛中的运动员要想获得好成绩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身体条件,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柔道赛场瞬息万变,只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调节、应变力才能使运动员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除了要加强体能和技战术训练外,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为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最佳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 柔道 比赛 心理素质 培养

一、柔道运动员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一)紧张过度

面对比赛,运动员有紧张感是很正常的,并且适度的紧张对运动员是有利的,但是有些运动员由于求胜心过重引发过度紧张的情绪,这就会增加他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缺乏自信

这一问题多出现在比赛经验不足、有比赛失利阴影和训练不到位的运动员身上。自信心的缺乏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畏惧心理和悲观情绪,从而束缚手脚,不能将自己已有的水平发挥出来,甚至会不战而败。

(三)盲目自信

这一问题多出现在比赛经验丰富、以往成绩较好的运动员身上。盲目自信会使运动员无法进行正确的赛前自我评价,带着浮躁的心理上场,上场后由于情况的多变产生不稳定心理,最终乱了阵脚,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四)缺乏意志

意志力对于赛场上的运动员而言非常重要,它会在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受到极限挑战时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缺乏意志表现在拼劲不足、韧性不够、顶不住压力,在关键的赛点功亏一篑。

二、培养柔道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长远措施

(一)培养运动兴趣

对于刚接触柔道的新运动员,要特别注重对他们兴趣的培养。教练要用多样的方法来帮助运动员建立持久的、以兴趣为中心的运动观念,这样能帮助运动员克服在训练中的困难和比赛中的压力。对于初学者而言,与其让他将柔道视为一项比赛不如将其把柔道视为一个爱好,教练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训练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教练尤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以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学生,经常和队员谈心,建立良好的感情,形成和谐的訓练氛围。

(二)树立正确动机

动机培养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首要任务,它对于运动员训练态度的形成,意志力的强化有重要意义。因此,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不断地对其进行理想教育,使其树立为集体争荣誉、为国争光的远大目标,在训练和比赛中使运动员不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培养注意能力

由于柔道比赛的技战术的千变万化,要使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中以不变应万变就要加强对其注意力的训练。尤其是针对年纪较轻的小运动员,他们的注意力大多不持性差、注意范围小、调节能力低的特点,所以注意力的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教练要注意提高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指向和集中,提高他们的优势兴奋中心,以收获较好的效果。

(四)形成坚强意志

意志对于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实力、取得好成绩有重要作用,教练要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训练需要教练的严格要求,例如要求运动员严格遵守纪律,不缺席、不迟到,再苦、再累的训练和比赛也要坚持到底。教练要注意多激励和表扬队员,这样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柔道运动员比赛前强化心理训练的措施

(一)强化独立作战能力训练

教练在赛前可以通过让运动员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来激励其积极主动的训练。运动员要在赛前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在比赛中独立思考、独立作战。教练可以采用比赛的教学形式,按照比赛的规则,将训练放在比赛的环境下,提高运动员运用战术独立作战的能力,丰富运动员的赛场经验。

(二)强化自信心培养

赛前要强化运动员的自信心,多让其体验成功感。教练要注意对运动员的进步进行表扬,对他们的失误和问题要正确引导,不可过多批评指责。教练可以让运动员多看有成功技术动作的录像,给他们一种自信的心理暗示,带着信心去争取比赛的胜利。

(三)强化意志品质训练

由于柔道比赛对体力的要求很高,运动员比赛到最后往往有技战术较量转变为心理较量,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作支撑。在赛前,要强化对意志的训练,不可因为大赛将之就放松神经,要像平时一样严格训练。此外,要训练运动员在恶劣条件下的心理调节能力,通过时间和阻力训练增强运动员解决困难的毅力。

(四)开展模拟比赛

赛前的模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心理增强有重要作用,教练要采取多种手段帮助运动员增强克服不良心理干扰的能力。模拟比赛有利于降低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兴奋水平,使其在正常的心态下走上赛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竞赛水平快速提高的现状下,对柔道运动员的要求不再简单得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柔道比赛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且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教练员通过针对性训练和平时生活中的细节,帮助运动员在提高柔道技术水平的同时,强化心理素质,以帮助运动员将技战术发挥到最大水平并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

参考文献:

[1] 陆昕.对我国柔道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的探讨[M].西安体育学院.

[2] 邱宜均.运动心理学诊断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6篇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控降体重,影响

柔道属于常见竞技项目,也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从近几届奥运会柔道比赛来看,其成为我国重要夺金点之一,必须加强重视。相关文献、报告及研究与实践表明,柔道运动员若能很好地控降体重,对于比赛获胜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往控降体重采用的方法有速降法、缓慢速降法等,其中前者主要针对运动员的饮食与饮水进行控制,并给予蒸气浴、桑拿浴、高温浴及大量运动训练等处理,这样可以减轻运动员体重,但短期内降低体重时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则会引发运动员体重热量不足,从而造成肌肉的耐力与力量衰退;后者常采取长期内热量的消耗大于摄入来降低体重,可以达到很好的减脂效果,但是对于减体重的运动员而言,每日的训练需保证在4~5次才行,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运动员疲劳,从而引发爆发力下降。基于此,必须对柔道运动员控降体重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近几年采取赛前训练节奏进行体重控降,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赛前训练节奏对柔道运动员控降体重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研究对象

选取本市某柔道队参与城运会预赛的4名男运动员与4名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8名柔道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皆大于6年,并且全部为优秀运动员。

2 研究方法

(1)指标观察:选取合适的指标作为研究监测指标,对8名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进行安排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控与记录并进行统计,综合评定训练结果。其中测试的指标应包括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睾酮等,并且采样应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而采血的时间为每天晨6:00采血,采血的部位统一为运动员左/右耳(每周轮换一次),采样顺序则随机选择。此外,每次测试的结果应在每周周日上午统一进行反馈,交给教练员,并根据该结果进行以后赛前训练节奏的依据。

(2)专家访谈:通过对本市体育局柔道专业相关专家进行访谈,选取适合柔道运动员的机能评定指标,同时获取有关于赛前训练节奏的安排与改进相关建议与意见。

3 赛前训练节奏训练内容

8名柔道运动员比赛前8周进行了赛前训练节奏控降体重 ,训练内容以个人得意技、耐力长跑、力量训练及实战为主,并综合采取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具体如下所示。

3 . 1 个人得意技

个人得意技指的是运动员最为擅长的而又能经常得分的技能或技术,也就是俗称的绝招,该技术属于柔道比赛中得分的主要基础与手段,在关键时刻应用,可以让对手防不胜防,从而制服对手而获胜,通常情况下每个高水平的柔道运动员起码拥有1~2个绝招。为此,赛前8周要加强个人得意技的训练,练习强度必须突出,可选择高于参赛选手体重级别的运动员进行陪练,将1min作为1组,组间间歇1min,完成后心率要求控制在每10s30次以上。

3 . 2 耐力长跑

赛前耐力长跑,对于柔道运动员而言有双重意义。第一,可发展与提高他们的有氧代谢:高水平的柔道比赛中,对手的实力相差无几,基本上可打满全场5min,甚至几十分钟的加时赛,最后拼的往往是体力与毅力,若有氧耐力不足,加上毅力不够,那么可能出现领先几分的情况下最终而输掉比赛。第二,可帮助他们赛前降重:柔道运动员若赛前能降重,则能减少他们的体脂肪,而去脂体重不变或增加,体重则能满足参赛级别体重需求,使得竞技状态更佳。基于此,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时,可进行45min以上的长距离跑,距离控制在5000~10000m,除了可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同时还能在赛前控制体重,降体脂,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达到最佳竞技水平。

3 . 3 力量训练

柔道属于对手力量的对抗,其中男子柔道比赛中往往打满5min,甚至会加时而进入持久战,故而对于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而言,其个人的绝对力量就显得是十分重要,其实获胜的基础之一,因为良好的力量耐力能保障运动员在后半程中保持优势。从近几年相关实践来看,赛前的力量训练,多以卧推、深蹲、平推、高翻等大力量练习为主,并且突出个体重点技术的专项力量;同时可采取中小力量循环组合的力量耐力训练,一般为运动员该项力量练习最大重量的35%~45%,确保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项目训练。

3 . 4 实战训练

赛前应根据运动员的主要对手得意技进行重点实战模拟训练,从而根据不同技术特点制定出不同作战方案。一般而言,重点运动员可选择4个左右的主要对手,从而制定出4套不同的作战方案。实战时间除了打满规定的时间外,还应额外进行8min、10min及12min等的实战练习,这样可以为以后出现加时赛而做好准备。此外,赛前的实战训练除了要模拟对手技术特点,还应突出大强度,选择的陪练对手应实力相当或者体重稍大,而实战中要做好有效动作使用率的控制,尽量提高实战成功率。

4 结果

(1)个人得意技与体重:8名运动员在8周的训练中,统计显示第4、6周训练的次数较多,将该训练结果与他们两年前的均值对比明显提高,最终显示一次得意技训练能降低运动员体重0.3~0.9kg。

(2)耐力训练与体重:8名运动员在耐力训练中,统计显示他们的体重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两年前的均值,此次降幅在0.5~0.9kg。此外,对采取负重练习者进行研究可知,虽然会影响速度,但是体重降幅最高可达到1.5kg。

(3)力量训练与体重:力量训练主要围绕的是个人重点技术专项力量而言,为此每次冲击最高重量时,要求每组尽量保持最多次数,同时增加每项组数,甚至可穿降重服进行负重练习,最终结果显示体重降幅在0.7~1.9kg。

(4)实战练习与体重:针对8名运动员两年前的实战训练而言 ,此次赛前训练节奏所得平均值明显高于之前,最终结果显示负荷量大时能在一次训练时降重1.5kg左右,降幅在0.6~1.8kg。

(5)监测指标与体重:通过对相关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可知 ,4名男运动员与4名女运动员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等基本上在正常范围,仅有少数运动员血清肌酸酶高于正常值,但是皆无任何不良反应,在自我感觉评价中比较良好。其中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在11~19g/L,血尿素正常范围在8~10mmol/L以下,血清肌酸激酶正常范围在10~250IU/L,血睾酮男性正常范围为400~900ng/dl、女性则为10~100ng/dl。可见,在赛前训练节奏前后8名运动员相关身体机能状态比较稳定 ,并无任何不良影响。

5 结语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7篇

1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

通过对运动员意志品质、赛前心情、状态及赛后成绩的调查和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的比赛时心态研究分析, 这项调查研究表明,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赛场发挥有很大的影响。运动员意志, 比赛心情调控能力技巧是柔道运动员赛场完美发挥的关键。柔道, 这一项目是两人对决技巧类比赛, 需要运动员在心理方面处理有很强过硬的能力, 在比赛中能够根据对手的发挥迅速敏捷地作出正确反应, 在比赛上绝不松懈, 并很快调整自己, 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快速排解疑难, 攻破阻碍。比赛场上最忌讳的是采取回避措施, 这样只会让对手感到自信, 感到你的懦弱, 从而为对手赢得信心。对手会愈战愈勇, 让你感到更加慌乱, 失去阵脚, 消极情绪遍布全身, 很快输掉一场比赛。

1.1 赛前心情对运动员比赛发挥的影响

经研究调查发现, 运动员赛前紧张, 焦虑困惑, 比赛前没有信心, 过度的压力不能自我排解, 对比赛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 过度的焦虑也会影响柔道运动员前一晚的睡眠质量, 比赛时处于疲劳状态, 萎靡不振, 赛前心情对运动员有很大的冲击力, 因此, 对运动员心理机能的培训是必要的。

1.2 运动员意志品质对比赛发挥的影响

研究调查表明, 顽强的意志是柔道运动员登向世界最高领奖台的必备条件。顽强的意志能激起运动员的斗志, 即使在与对手之间实力悬殊过大时也能产生奇迹。顽强的意志是建立在自信上的, 只有通过心理技能培训, 运动员才能掌握好的心理技巧, 充分调整自己, 把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有很好的自制力。

1.3 不同等级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比较

通过对不同等级的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测试, 发现国家级一线运动员具有很高的心理素质,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呈现出很好的心理状态, 能对突发的困难及时解决, 及时地调整好心理状态, 心理素质过硬。而较差级别的运动员赛前持续焦虑、心跳加速、晚上失眠, 赛场上焦虑、犹豫不定、在困难面前退缩、打退堂鼓、士气衰弱, 比赛成绩发挥超级不稳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疏导和心理技巧培训, 实现运动员赛场上的稳定发挥, 不轻易受外界条件影响。

2 心理坚韧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心理坚韧性很强的运动员来说, 她们有很强的斗志, 对胜利有很强的意念, 困难时更加斗志昂扬, 不轻易被困难所打败, 不到比赛的最后一刻绝不言弃, 有着很强的信念。心理坚韧性越强, 在困难面前越能发挥出优势, 有着很强的野心, 抗压抗挫能力很强。坚韧性强的选手会将工作与个人生活问题很好地分开处理, 不会将生活的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有能力自我减压, 不会拖团队的后腿, 在训练中能全身心投入, 能够克服生理痛苦, 不以个人的理由拖累集体。坚韧性选手善于并敢于做些有挑战, 工作难度比较高的工作, 在困难中激发自己的潜质, 每天都保持乐观的态度。坚韧性选手, 不会让自己过多的沉浸在悲痛之中, 能够自我排解疼痛, 很快地回归训练, 为下个赛事奋斗, 愈挫愈勇, 有着很强的拼劲儿。然而, 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始终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水平, 与奖牌失之交臂, 他们只会一味地抱怨, 不能在挫折中反思, 从自己的失误中着手找出解决对策, 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带着情绪工作, 难有很好的发展。

3 心理技能培训能很好地提高运动员自控能力

心理技能培训能很好地疏导运动员训练时的情绪, 提高运动员的自控能力, 不至于在赛场上情绪用事, 引发悲剧。特别是柔道运动员, 柔道是竞技类比赛项目, 通过两个人对打, 看双方谁能胜出, 有时不注意对方的出手可能会不经意间伤害到你, 使你受伤, 但是你要很好地调整情绪, 不能破坏比赛规矩, 大打出手, 在该项目的规则之内比赛。要知道, 情绪失常的运动员, 比赛破坏规矩是会被禁赛的, 这样就会使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告终, 因此, 赛前心理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避免很多的失误与麻烦。

教练在对运动员柔道训练时, 要善于观察运动员训练时情绪的细微变化, 及时发现运动员的问题, 请心理医生一起对运动员训练时的心情进行疏导, 培养运动员的抗压能力, 教导运动员梳理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 用正确的渠道去排解情绪。经过多项心理技能培训, 让运动员习惯这种挫折, 培养挫折精神, 明白两虎相遇, 勇者胜。

4 提高心理技能的建议

如今, 在柔道运动这么受欢迎, 竞争这么激烈的条件下, 柔道运动员更要培养自己的心理抗压技能。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光在柔道技术含量上过硬, 同时, 不能疏忽心理素质的培养, 过强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 柔道运动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1 在训练中反思自己

在训练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训练, 应该反思自己的失误。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犹豫的地方以及和对手交手过程中有何失误的地方, 注意在比赛中自己的心态变化, 反思自己, 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对策与方法。

4.2 找心理医生分析自己的问题

及时向心理医生反映自己的问题及最近的困惑, 心理医生会根据你的问题给出锻炼方法, 长期按照心理医生的方法去做, 你就会慢慢适应困难, 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心理技能, 适应比赛时的心理变化, 提高自信。

4.3 找优秀的队员交流问题

优秀的队员心理素质肯定过硬, 有一定的比赛经验, 对提高你的心理技能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 他也会指导分析你的问题、困惑, 并提醒你注意大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给出对策, 让你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5 结语

注意心理技能培训, 长期的坚持, 会让你在比赛场上无所畏惧, 同时, 培养你顽强的意志力, 在赛场上愈战愈勇。有个好的心理素质, 能减少赛场上的失误, 针对对手的反应, 轻而易举地作出决策, 不会犹豫不决。总之,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成功的柔道运动员的必备条件。

摘要:据统计现在有很多柔道运动员深受心理因素的困惑, 常常被心理障碍所困扰, 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 导致运动训练时不能全身心投入, 水平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对运动员心理水平的锻炼与提高有多么重要。对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主要体现在:心理技能训练与心理坚韧性训练, 通过每天反复训练能很好地让运动员从心理阴影中快速走出来, 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 并提高心理技能, 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健康, 为运动员将来比赛的正常发挥提供较好的基础。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心理坚韧性能激起运动员的斗志与强烈的好胜心, 这将在比赛场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技能训练,心理坚韧性,技能,柔道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周保辉, 陈宜蓁.心理技能训练对柔道运动员技能表现和心理坚韧性影响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13, 34 (1) :107-111.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8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队运动员12名,平均年龄13.67±2.31年,运动年限3.17±1.39年。所有运动员自愿参加本实验,均无代谢及免疫系统疾病,受试前一月内未患病,未服用任何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的药物。

(二)实验方法。

1. 运动训练安排。

本研究采用月训练方法,在一个月(4周)的训练中,再以周为一个训练周期。在强度训练周里,每周安排11个大强度训练课,即周四、五安排大强度运动。而周一、三和周六强度稍减,周二视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机动安排。

2. 测试时间。

月训练第1周末及月训练第4周末清晨静脉采血5ml。

(三)各项测试指标及方法。

一是应激蛋白(Hsp72):流式细胞术检测法。二是应激激素皮质醇(Cor):放射免疫检测法。三是肌酸激酶(CK):干式生化分析法。

(四)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月训练第1周及第4周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取医学生物学通常采用的а=0.05、а=0.01。

二、实验结果

(一)应激蛋白72水平。

月训练第1周末,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2平均荧光强度为14.8275±1.8718,训练第4周末,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2平均荧光强度降为13.6908±1.8776,与月训练第1周末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测试结果见表1。

(二)应激激素Cor水平。

月训练第1周末,血清Cor浓度为18.3777±2.3115ng/dl,月训练第4周末,血清Cor浓度降为16.2627±1.5629ng/dl,与月训练第1周末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测试结果见表2。

(三)肌酸激酶(CK)水平。

月训练第1周末,血清CK浓度为136.0833±6.5845 U/L,月训练第4周末,血清CK浓度降为128.1667±13.3473 U/L,与月训练第1周末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测试结果见表3。

三、分析讨论

运动训练促进运动能力提高是一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在运动训练中,只有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能够承受和处于最大应激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由激烈运动而产生的应激及随后的适应和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动员阶段、适应阶段和衰竭阶段。

(一)应激蛋白72与长期运动应激。

应激蛋白是一组在结构上高度保守的多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时,应激蛋白对损伤细胞进行修复,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确保细胞存活。所以应激蛋白合成增加被认为是一种自身保护性的反应。机体受损程度越高,应激反应越激烈,应激蛋白合成就越多。运动训练使机体发生很多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都可能成为应激原,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本实验结果显示月训练第4周末应激蛋白72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月训练第1周末的水平,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机体对运动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弱,原有的运动负荷对机体来说已不足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说明此阶段的训练安排使机体机能得到提高。

(二)应激激素Cor与长期运动应激。

运动应激的核心是通过激素调节,由激素影响酶活性从而改善机能贮备和机能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皮质醇是应激激素中反应最敏感的激素之一。皮质醇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能提高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抵抗能力。应激时Cor升高,通过糖异生作用来提高或维持血糖浓度,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应激时血清皮质醇的高低,体现了应激反应的强度。本实验结果显示,月训练第4周末Cor浓度低于训练第1周末,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在大强度运动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皮质醇释放加快,通过对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调节作用,以提高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适应和抵抗能力。随着训练时间的推进,同样强度的负荷对机体已不产生激烈的应激反应,机体不需要分泌更多的Cor来对抗运动应激的不良刺激,机体已处于对运动应激的适应阶段。

(三)肌酸激酶CK与长期运动应激。

作为与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酶,肌酸激酶参与糖酵解的控制、线粒体呼吸和肌肉收缩供能,并且大量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视网膜及精液等处。CK是机体磷酸能供能系统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可逆催化ATP生成反应,以保证激烈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供应和运动后ATP和CP的再合成。正常情况下肌细胞结构完整、功能正常,使CK极少透出细胞膜,所以血清CK活性很低,而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由于足够大的运动刺激构成机械的或肌细胞内环境改变的因素,致使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时,CK便释放到循环血液中,使血清酶活性升高,因此,血清中CK活性的变化能反应肌细胞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程度。本实验结果表明,月训练第4周末CK活性比月训练第1周末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月训练第1周末时,机体处于对运动负荷应激的动员阶段,经过一个月的大强度训练,运动员机体对运动负荷应激已适应。

四、结语

运动训练促进运动能力提高是一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恢复和适应过程的规律与应激学说一致。随着训练时间的推进,机体对同样负荷的运动应激已适应,运动应激反应也愈减弱。机体不用合成大量应激蛋白72,释放大量应激激素Cor和释放大量肌酸激酶CK就能使机体对抗负荷应激的不良刺激,处于适应阶段。

摘要:本文以少儿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时间运动应激对运动员应激蛋白72、应激激素Cor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旨在为运动应激反应的机制和促进运动能力提高训练安排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运动后应激蛋白72(p<0.05)、应激激素Cor(p<0.01)和肌酸激酶CK(p<0.05)明显降低,提示机体经过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运动应激不良刺激的反应减弱,机体处于对应激负荷的适应阶段。

关键词:运动应激,应激蛋白72,应激激素Cor,肌酸激酶CK

参考文献

[1].曲锦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

[2].赵学军.大运动量训练期散打运动员血清指标变化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8(4):89

[3].张漓.中国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2):200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9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柔道运动员, 男女各4人, 共8人。平均年龄为20.3±3.3岁, 平均专项训练年限为7.0±2.1年, 平均身高为1.71±0.04m。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名, 一级运动员2名, 二级运动员1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的要求, 查阅了近20年来的多种体育期刊 (包括英文资料、摘要等) , 以及国内外有关柔道、肌电、运动生物力学、训练学等文献资料百余篇, 并加以了详细的分类和研究, 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可行性分析。

1.2.2 数理统计法

将获取的资料和数据利用SPSS11.5、Excel2003等软件进行归纳统计。

1.2.3 三维运动学测试法

采用三维定点摄像的方法, 用两部常速摄影机, 一部置于运动员的后侧, 一部置于运动员的左侧, 两部摄像机主光轴约成90º。拍摄频率为50Hz。通过模拟比赛动作, 让8名运动员在同一对手的对抗下进行一本背负投技术2次, 对运动员一本背负投技术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开发研制的视迅图像解析系统对所拍摄录像进行分析, 用QTOOLS软件包进行变量计算, 变量包含位移、速度、角度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一本背负投技术过程的阶段划分

根据动作结构原理, 任何复杂技术动作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简单动作组合而成。为了便于分析, 根据一本背负投技术动作的特征将整个过程分为:T1准备、T2右腿上步、T3左腿背步、T4重心下移和T5摔倒对方5个阶段。

2.2 一本背负投技术中运动员重心参数

2.2.1 重心高度

右腿上步阶段重心降低, 但变化不大, 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迅速的接近对方。在这一阶段, 运动员重心平均下降了0.03m。左腿背部阶段, 身体重心快速减低, 运动员重心平均下降了0.2m, 并且身体呈躯体半团身姿势, 同时把对手背在身上。下蹲阶段重心继续下降, 身体团身, 一是为了使对手的腹部更加紧密的靠紧自己的背部, 二是使对手重心前移, 为下一阶段摔倒对方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下蹲阶段里运动员重心平均下降了0.26m。最后摔倒对方阶段运动员重心高度先略微身高然后下降。

2.2.2 重心速度

在右腿上步阶段, 运动员通过上步将身体的重心前移, 同时前移速度逐渐增大, 该阶段重心速度平均值为0.57m/s, 其中丁娟、蔺珂珂、李泽楠三人的平均速度 (0.40 m/s) 明显小于其余5人 (0.68 m/s) , 说明他们三人上步速度较慢于其他运动员。

同时除了李泽楠、陈超超外其余6名运动员在左腿背步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并不是一直都在增长, 而是在之间有个明显的减速阶段, 从动作分析看, 此减速阶段发生在右脚已经完全着地后, 身体绕右腿旋转, 左腿向后摆动这个过程中。这一点说明这5名运动员在这一阶段中动作衔接不够好。但是在这一阶段结束时刻8名运动员重心速度基本上都达到了整个动作的最大值, 平均1.95 m/s。

在后两个阶段, 8名运动员的重心速度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并在摔倒阶段初期达到最低值, 平均0.27 m/s, 在下蹲阶段和摔倒阶段8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分别是1.83m/s、0.87m/s。

2.3 一本背负投技术中运动员角度参数

2.3.1 躯干前倾角度

在左腿上步阶段, 8名运动员的躯干前倾角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并在上步结束时刻运动员基本上达到了相近的躯干前倾角度, 平均为70.95°。在下蹲阶段运动员迅速下蹲、躯干前屈, 因此在这一阶段运动员躯干前倾角度逐渐下降, 下降幅度平均为29.32°, 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大。在最后摔倒阶段, 从表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躯干前倾角度先逐渐下降至最低值, 然后在逐渐增大, 在动作结束时刻运动员基本上达到了相近的躯干前倾角度, 平均为37.22°, 运动员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男运动员躯干前倾角的最低值明显大于女运动员, 分别是18.48°和9.78°。

2.3.2 右髋关节、膝关节角度

(单位:°)

在右腿上步阶段, 右腿前迈, 髋关节角度下降, 8名运动员平均下降19.75, 运动员之间差异不大。而右膝在右腿前迈的过程中先屈膝然后在右脚着地之前膝关节又伸开, 所以右膝在该阶段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在上步结束时刻8名运动员右膝角度平均为151.58, 其中张粉红和陈静的右膝角度 (平均143.05) 要明显小于其他6名运动员 (平均154.42) 。

在左腿背步阶段, 重心下移, 右腿迅速屈膝, 因此右膝关节角度大幅度降低, 8名运动员平均下降78.13°, 其中陈静右膝角度的降幅 (平均64.5) 要明显小于其他7名运动员。而除张粉红和丁娟外髋关节在该阶段呈升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刚转体后躯干并不是前屈而是稍微后仰, 而且在左脚着地之前右髋并没有前屈。但张粉红和丁娟在左脚着地之前右髋就开始前屈, 所以两人的右髋关节角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进入下蹲阶段后身体重心迅速下移, 身体前屈团身, 右髋、右膝关节角度降低, 以为后一阶段的后蹬摔倒对方做充足的准备, 在该阶段8名运动员右髋关节下降的幅度平均是79.26°, 运动员之间无明显差异。而由于右膝在上一阶段就已经开始屈膝, 因此其下降值要远远小于右髋, 平均是34.78°。但张粉红和蔺珂珂的右膝角度降幅 (平均26.70) 要明显小于其他6名运动员 (平均37.48) 。在该阶段结束时刻右髋、右膝关节角度达到最低值, 分别是72.93°和38.66°。

2.4 一本背负投技术中运动员速度参数

2.4.1 左肘关节速度参数

(单位:m/s)

在上步阶段中运动员在上步的同时左手要抓住对方的右袖向左后侧拉, 左肩关节水平伸, 使得对方的身体重心向自己的方向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左肘关节速度逐渐增大但数值较小, 8名运动员平均速度是0.43 m/s。其中张粉红、陈超超的左肘角平均速度 (0.30 m/s) 要稍小于其他6名运动员 (平均0.48 m/s) 。

在左腿背步阶段, 运动员左手抓住对方的右袖向前下拉, 同时左肩下沉。在这一阶段运动员左肘角速度大幅度升高, 在背步结束时刻达到最大值 (平均4.59 m/s, 运动员之间无明显差异) 。下蹲阶段, 身体重心迅速下移, 身体前屈团身, 左手要继续抓住对方的右袖向自己的左腋下拉, 但是在由于对方的整个身体的重量都施加在了运动员的身上, 此时左肘的速度开始下降。在下蹲阶段运动员左肘关节速度平均值是3.85 m/s, 其中程呈的速度平均值 (3.12 m/s) 要稍小于其他运动员。

2.4.2 右踝关节速度参数

(单位:m/s)

在右腿上步阶段, 右腿前迈, 右踝速度增大, 在期间达到最大值, 平均3.55 m/s, 在脚尖着地后速度开始降低。从录像中可以看出, 在左腿背步的同时, 右腿并不是固定不动, 而是速度逐渐增加, 并且在左脚尖即将落地时右脚离开了地面, 向后外侧移动了一步, 在移动中达到第二个峰值, 平均3.30 m/s。在下蹲阶段, 两脚从脚尖着地到全脚掌着地, 两踝关节的速度快速下降至较小数值。在最后阶段, 两脚后蹬、转体, 在后期右脚会蹬离地面并达到第三次峰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右腿上步、左腿背步、下蹲、倒地4个阶段是一本背负投动作技术的主要阶段。影响完成整个动作过程时间的因素主要是肌肉爆发力, 其次是运动员的技术。

3.1.2 一本背负投技术具有重心低, 稳定性好, 速度快、突然性高、不易失分和被反攻的特点, 依靠上肢的提拉、躯体的转动和下肢的蹬伸协同配合的复合运动。

3.1.3 在完成一本背负投技术过程中肢体转动的幅度和速度是影响技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3.2 建议

3.2.1 在一本背负投技术训练中要求身体各环节配合, 应当加强运动员协调性练习。

3.2.2 一本背负投技术训练中要尽可能的加强肢体转动的幅度和速度。

3.2.3 根据膝髋关节在技术中的用力特点, 一本背负投技术训练要加强腿部腰部肌肉力量训练。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柔道运动员的柔道投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教练员对技术特点认识不够深入、运动员对技术核心要领的掌握不够以及运动员专项力量的不足上。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8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运动学录像解析的方法并结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对运动员背负投技术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 研究和剖析背负投技术动作的运动原理和动作结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1) 右腿上步、左腿背步、下蹲、倒地4个阶段是一本背负投动作技术的主要阶段。影响完成整个动作过程时间的因素主要是肌肉爆发力, 其次是运动员的技术。 (2) 一本背负投技术具有重心低, 稳定性好, 速度快、突然性高、不易失分和被反攻的特点, 依靠上肢的提拉、躯体的转动和下肢的蹬伸协同配合的复合运动。 (3) 在完成一本背负投技术过程中肢体转动的幅度和速度是影响技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柔道,一本背负投,三维运动学,运动解剖学

参考文献

[1]邹静, 李文寿.吊环十字支撑动作的力学和肌电研究.中国体育科技, 1999, 35 (9) :36-39.

[2]王贵彬.跆拳道横踢技术动作特征的三维图像分析及其探讨:[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体育大学, 2007.

[3]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

[4]刘卉, 三维摄影 (摄像) 解析中人体关节角度计算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6) :767-768.

[5]李金山.对我国少年男子柔道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0 (3) .

[6]郝新艳.我国优秀女子柔道选手比赛中技术特点的调查与分析.体育科技, 2001, 22 (4) .

[7]冷春慧, 张永红.女子柔道“吊袖背负投”技术及其运用.辽宁体育科技, 2004, 26 (4) :91-94.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10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各地市柔道运动员的损伤特点、损伤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为我省柔道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使柔道运动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四川省 柔道专业学生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柔道自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传入我国,并得到深入的开展,目前在各省地市都设有柔道专业队。柔道是一项身体对抗激烈、运动强度大、专项技术性强且具有不可预测的接触性竞技项目。在柔道运动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之间的相互搂抱、摔打、扭转等动作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损伤后常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给运动员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不但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柔道运动员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在探讨、分析四川省省体育运动学校、各地市柔道队柔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措施,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柔道运动中损伤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四川省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对象:以四川省省体育运动学校、省运动技术学院、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奥林匹克学校的柔道专业学生共107人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7±2.62岁,训练年限1~5年。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需要,查阅相关柔道、运动损伤方面的相关文献和书籍若干。

2.问卷调查法。为了系统了解和掌握四川省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损伤特点、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笔者制作并发放两份问卷,一是柔道专业学生问卷,二是柔道教练员问卷。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31份,回收128份,回收率97.8%,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1.4%;发放教练员问卷11份,其有效问卷11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3.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柔道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损伤发生率是指损伤在运动中发生的概率。通过调查发现,在117名学生中,有95名学生过运动损伤,发生率为80.3%。另外,在损伤的95名学生中,损伤人次(同一体位多次受伤只计一例)总计为303人次,3.19次/人。这说明我省柔道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十分普遍,值得重视,对柔道正常教学、训练和比赛造成较大影响。

(二)柔道运动损伤的部位

调查显示,我省柔道学生的主要运动损伤部位是:膝部81人次,占总选择人次的26.7%;,腰部69人次,占22.8%;踝部47人次,占15.5%;肩部34人次,占11.2%;肘部28人次,占9.2%;指部23人次,占7.6%。其他部位的损伤有21人次,共占6.9%。

(三)柔道运动损伤的类型和性质

柔道运动损伤类型表现在软组织损伤和关节、韧带损伤方面。其中发生软组织损伤的有129人次,占总损伤数的42.6%;发生关节、韧带损伤的有134人次,占44.2%;发生骨折的有40人次,占13.2%。损伤种类的相对集中与柔道运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等运动特点有关。另外,由调查结果得知,我省柔道学生的损伤多以急性损伤为主,这方面损伤有199人次,占65.6%,其余104人次为慢性损伤,占34.4%。

(四)柔道运动损伤的程度

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训练的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

通过对我省柔道学生的运动损伤程度发现,发生“轻度损伤”的有153人次,占总选择人次50.5%;发生“中度损伤”的有111人次,占36.6%;发生“重度损伤”的有39人次,占12.9%,这表明我省柔道运动损伤多以轻中度为主。

(五)柔道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1 四川省柔道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统计表(n=95)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选择人数(n)所占总人次比例(%)

准备活动不充分3511.5

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不正确7123.4

身体素质差或运动负荷过大7324.1

注意力不集中3812.5

自我保护意识、措施缺乏3912.9

带伤训练或旧病复发175.6

对损伤知识和重视度不够124

其他 185.9

总选择人次303

除与其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有关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致因。由表1的统计得知,我省柔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不充分,这部分占总选择人次的11.5%。这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对准备活动部重视,认为准备活动只会消耗自身体力,他们在做准备活动不认真,或只是简单做一些动作应付一下,或根本不去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通过调查得知,教师在安全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很少强调和示范容易发生损伤的相关技术动作。这都有可能成为损伤发生的诱因。

2.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或不正确,这方面占23.4%。在柔道运动中,经常看到由于学生技术动作不正确,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完善、熟练,或动作粗野,或出现一些犯规动作等都会加大损伤的发生率;

3.身体素质差、运动负荷过大,这部分占24.1%。如运动员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或运动负荷过大就会导致运动员“疲劳运动”,从而使损伤“有机可乘”;

4.注意力不集中,这部分占12.5%。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运动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从而技术动作的质量就会有所下降,保护动作或措施部及时;

5.自我保护意识、措施缺乏,这部分占12.9%。运动过程中,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够、在思想上不重视,不能积极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至于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调查走访发现,柔道场地、服装或气候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损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得知,柔道运动损伤发病率也比较高,损伤多发生在膝、腰、踝和肩等部位,损伤以软组织损伤、关节和韧带损伤为主,且多半为急性损伤,以轻中度为主,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足、技术动作不正确、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和损伤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措施缺乏等几方面。

因此,针对我省柔道运动损伤目前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柔道是对抗性激烈的一项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各部位都有一定的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应做到有效、适量和有针对性等,使关节、韧带等部位的弹性和伸展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应加强学生易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的练习,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坚固性和应激能力。

(三)柔道教练员在教学或指导的过程中,加强柔道正确技术动作的指导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分析并及时纠正柔道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或错误动作,加深学生对柔道规则和体育道德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柔道素养,从而预防损伤的发生。

(四)培养学生预防损伤的意识和预防损伤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和伤后紧急处理方法的传授,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损伤方面的教育,提高其预防伤病的能力和意识,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五)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运动量,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各自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况,教学中区别对待。学生自身也应“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另外,学生自身也应选择符合要求的着装,佩戴相应的护具等,尽量减少或减轻柔道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毛景广,王跃.体育锻炼与欣赏——武术?柔道?摔跤?散打[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8.

[2] 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常见运动伤病防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153-154.

[3] 史清钊,王廉.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调查与治疗方法分析[J].2006(01).

[4]曹彦彬,陈家贵.我国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2009(04).

[5] 吴国伟,金萍,邹月红.在教育过程中对柔道运动员损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4).

[6] 梁洪洲,李萍.柔道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防治[J].辽宁体育科技.2004(03).

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 第11篇

1 受身技术在柔道练习中的重要性

1.1 掌握好受身技术能使身体不会被摔疼和摔伤

受身法是一种倒地自我保护的方法, 同时训练身体结实和内脏器官经得起振动。柔道运动员初级阶段首先要学会受身技术, 才能学习和提高投技的各种摔法。学会和掌握受身之后, 若被对手摔倒, 也不会摔痛和摔伤身体。每次投入练习之前, 不论是柔道初学者还是柔道高手, 都会先要练习向前、向后、向侧倒地的各种受身方法, 一可当准备活动暖身;二可使身体经得起摔扑;三在心理上敢于大胆施技摔对手。

1.2 学会并熟练的运用受身技术有利于掌握别的技术

学会并熟练的运用受身技术有利于掌握别的技术动作, 在柔道训练中要求配合练习的技术很多。只有在配合中练习好了, 才能在实战中形成条件反射, 把熟练的投技变成得意技, 再升华成绝招。在学习柔道投技时, 首先得用身体去感受它的结构, 发力点和发力方向, 这就对受身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在配合队友技术投入时, 才是学习新的技术的开始。武术界一直有句名言“要想打别人, 首先得学会挨打”。只有用身体真正的感受了这个技术动作, 才能真正的学会并使用它。

2 受身技术在柔道实战中的重要性

2.1 在实战中熟练的运用受身技术有助于提高竞技水平

受身动作练习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训练和倒地自我保护技巧能力训练, 使身体内脏器官经受得住震动。只有学会受身动作, 才能在技术训练和实战训练过程中消除怕摔伤的心理恐惧, 快速提高竞技水平。柔道运动员中受身技术做的好的人, 其投技必精湛。

2.2 在实战中熟练的运用受身技术有利于摆脱对手的控制

在被对手控制的情况下, 主动的做技术, 在技术不能成功的情况下, 主动的采用前受身技术来摆脱对手的控制, 然后迅速进入固技的防守状态, 以达到战略防守的目的。在实战中熟练的运用受身技术有利于摆脱对手的控制。

2.3 在实战中熟练的运用受身技术有利于使对手的得分技术变为无效技术

在实战中, 对手在做抠腿、抱腿、穿腿等动作时, 熟练的使用前倒地技术有利于使对手的得分技术变为无效技术。

3 重视受身技术的练习

在柔道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训练中, 应该重视受身技术的练习。重视受身技术不仅能帮助运动员掌握别的技术, 还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使柔道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训练中损伤率大大的降低, 增加了柔道运动的安全性, 增强了柔道运动员在基础阶段的训练中的安全意识, 保障了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运动寿命。在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 损伤一般都发生在受身技术不合理的情况下, 受身技术的不正确使用能减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受身技术在柔道基础训练阶段中非常重要, 在柔道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训练中, 应该重视受身技术的练习。

3.1 受身技术的特点

初学柔道, 首先要求掌握好“受身技术”。所谓“受身技术”就是指运动员无论是主动倒地或是被动倒地时, 为减轻自身所受到的冲击力所采取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很多柔道前辈认为, 提高柔道投技的秘诀就在于掌握“受身技术”, 如果没有掌握好这种技术, 不仅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而且往往因为怕挨摔或怕摔痛而消极防守, 使技术不能提高。柔道中受身技术做的好的人, 其投技必精湛。所在基础训练阶段, 应注重“受身技术”的练习。

3.2 受身技术的种类

3.2.1 后受身

也叫后倒地, 顾名思义就是向后的倒地动作。它分为坐垫势后倒、半蹲势后倒、站立势后倒等。练习重点在于身体向后倒时, 两手臂伸直开掌排击垫子, 目视腰带, 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对应技术有抠腿、小内刈、大内刈等。

3.2.2 横受身

也叫侧受身, 就是以身体的侧面为受力点而进行的受身, 它分为半蹲势侧受身、站立势侧受身、侧翻势受身。练习重点在于 (以右侧为例) 身体向右侧倒地时, 用右手先排击垫子, 以减轻倒地时的冲击力。一般练习时以侧翻式受身为主, 对应技术有大内刈、背负投、内股等。

3.2.3 前受身

也叫前倒地, 是向前做的倒地动作, 以扑地为主。它分为半蹲势前受身、站立势前受身。练习重点在于身体向前倒地时, 两手着地的同时曲肘, 抬头勿使头着垫子。基本用于逃脱对手使技时而进入寝技的防守姿态。

4 受身技术的练习方法

4.1 后受身练习方法

(1) 坐在垫上两手两腿并拢伸直, 然后举腿上体, 同时后倒下, 两手臂伸直开掌拍击垫子, 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 目视腰带。

(2) 蹲在垫上, 两脚跟踮起, 两臂伸直, 两手开掌, 然后, 向后坐倒下, 臀部、腰、背依次着垫, 两臂伸直, 两手开掌拍击垫子, 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 目视腰带。

(3) 立正, 两手臂前平举, 屈腿向后坐倒下时, 臀、腰、背依次着垫, 两臂伸直, 开掌拍击垫子, 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 目视腰带。

4.2 前受身练习法

前受身为缓冲身体向前倒下重力和免使身体正面撞击垫子, 其练法如下:跪立垫子, 上体向前扑倒下时两手开掌, 手指略向内, 两手掌着垫的同时屈肘, 抬头勿使头面着垫。

4.3 侧受身练习法

在柔道练习中, 身体侧面倒地机会是较多的, 为缓冲身体侧面倒下重力, 免受身体摔痛或摔伤, 柔道运动员必须学会和掌握侧受身方法。其练习方法如下。

蹲低侧受身, 右足出立半步, 右足向右上一步, 身体同时向右侧倒下, 倒下时用右手掌拍击垫子, 目视腰带。然后, 站起来向左边做同样的动作。

直立侧受身, 左足出立一步, 右足向左上方踢去, 屈左腿, 身体同时向右侧倒下, 并手掌和手臂拍击垫子。

4.4 侧翻受身练习法

侧翻受身先要学会团身前滚翻动作。侧翻受身实际上是前滚翻加侧身手足拍击垫子, 使其身体着地重力分散在身体各个部分, 而不是集中在身体某个部分上。其练习方法如下。

足在前, 屈膝蹲下,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两手掌撑地, 两手指略向内, 伸直左腿的同时, 从右肩背向左侧滚翻过渡到左体侧着地, 左手掌和左足背拍击垫子, 右足掌着地, 右肘臂护体侧腰部, 目视腰带。

助跑侧翻受身, 屈膝蹲下侧翻受身熟练后, 就可进一步练助跑侧翻受身。

越过障碍物侧翻受身, 助跑侧翻受身熟练后, 就可练越过障碍物侧受身, 可请同伴跪扑在垫上当作障碍物, 开始一人, 随着熟练程度, 可以逐个增加二三人。

5 影响受身技术练习的因素

5.1 场地器材的老化

有一些柔道运动场馆因经费不够, 使场地器材不能即时的修补更新, 一些柔道运动专用垫子老化或因质量差而变硬, 致使练习受身技术时的疼痛及损伤几率增加, 让运动员无法放心的练习。调查显示, 90%运动员认为场地器材的老化非常影响受身技术的练习。

5.2 心理恐惧原因

基础训练阶段, 运动员刚接触到受身技术, 难免会因为心理惧怕疼痛而不敢练习受身技术。调查显示, 80%运动员认为在基础阶段练习受身技术时因为心理恐惧而不敢练习。

5.3 身体不协调导致的原因

柔道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刚开始时肯定会因为身体不协调, 在练习受身技术时身体感觉很疼痛, 所以不敢大胆的练习。调查显示, 90%运动员认为身体不协调非常影响受身技术的练习。

5.4 生理周期的来临

女运动员正常例假期间, 运动员通常只做些小幅度的站立技术的练习或上肢力量的练习, 以避免因身体的过度震荡而出现的例假异常现象。有特殊情况的将根据情况再进行安排:如赛前训练、比赛中等。

6 结语

受身法是一种倒地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一定要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教育, 一定要加强和重视受身技术的练习。教练员在教授技术的同时加大受身技术的练习次数, 加强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安全意识, 以避免损伤的发生。每个柔道运动员都应该了解到受身技术的重要性, 重视受身技术的练习, 珍惜自己的训练成果, 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力为, 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3-48.

[2]孙波.柔道术[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5:30-45.

[3]刘卫军.奥林匹克柔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25-50.

上一篇:化学与社会发展下一篇:高职数学教学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