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2024-07-31

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精选11篇)

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第1篇

1 画面语言

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传媒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视觉形象传递有效信息。作为新闻编制人员,如何去运用新闻语言才能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呢?一是要把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形象化,二是抓住形象细节。一位同行谈到这一点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年11月,解放军某部官兵在沿海进行拉练演习,当时天气已经很冷,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早晨起来洗脸,脸盆里的水都结冰了,用筷子戳都戳不破。拍摄记者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细节,抓拍了一组长镜头,形象地表现演习的艰苦和战士们的顽强。这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同时抓住细节的一个很好例证。

电视拍摄手法中的长镜头和跟、抓、抢拍的纪实画面,是最具电视语言特点的,所以要使用好画面语言,首先要重视长镜头及跟、抓、抢拍的拍摄技巧。

2 解说语言

解说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解说词、旁白、画外音等。解说词是画面的补充,是为画面服务的。

解说词不是对图像的重复解释,而是对画面语言的高度补充和延伸。画面语言直观,但是对于某些抽象的、没有明显外部特征的事物,就要靠解说词来介绍。

解说词能补充画面的内容,但如果镜头语言不到位,而仅靠解说词来说明,就成了所谓的“声画两张皮”。我们在写作新闻稿时,要尽量地采用口语化表达方式,让文字通顺,让人听得懂。尤其是表现以人为主的节目,主人公的想法、情感,要通过情节、细节、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而不能由非当事人(解说)说出,那样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距离感。

3 现场语言

现场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期声。同期声的恰当运用,可以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加吸引观众。

中国石化沧州炼化电视台的《现场目击》《共同关注》栏目,是公司的两个名牌节目。它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拍摄,客观反映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基层单位的好经验,成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助手。这两个栏目无论是拍摄过程还是后期制作,始终坚持客观的原则,不过多评价,只是从客观事实中引导观众得出结论。片中大量使用了人物同期声,更加客观、真实。这些栏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欢迎,首要原因就是它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事件本身的真实,而且事情就发生在观众身边,可感、可信。

近年来,国内电视新闻同期声的使用越来越多。老百姓看电视,希望看到领导人的形象,更希望听到他们的声音。

在以前的很多报道中,观众可以看到新闻人物的风采,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还有一些企业工作的报道,明明是在工厂采访,镜头中出现一排排的设备、机泵,但却一点背景声都没有,这样的新闻,观众又怎么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呢?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央视的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传递出来,这无疑会给各省级媒体很好的引导。希望各级电视工作者,都能用好同期声,提高观众的收看兴趣,为电视新闻增色。

4 字幕语言

字幕语言是对画面语言、现场语言起补充作用的语言方式,有时也可以作为解说员的补充。

常见的字幕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解说词用字幕形式出现,一般见于数字较多或较为复杂的解说;第二种是对画面的解释,如用字幕打出被采访者讲话的内容,或用简洁的文字提示画面中的重点部位,第三种字幕语言不属于解说和画面,它告诉了人们新闻之外的事情。

字幕除了说明画面信息事件的时间和地点之外,还能通过简单的几个字,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当今的电视新闻中,尤其在阶段性工作报道中,还经常使用图表,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字幕语言,目的是直观地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字幕,都要围绕新闻主题和形式服务,要避免过多过滥。另外,要努力避免那种长篇大论的字幕,它会使一条电视新闻变成“报纸式新闻”。

5 结语

电视语言的运用千变万化,在实践中,关键是要协调好画面语言、解说语言、现场语言和字幕语言之间的关系,根据新闻内容有意识地调整主次,合理调度安排,精巧组接,使它们形成“共振”,创作出有独特魅力的电视新闻。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艺术美学[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谢选浩.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5).

突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2篇

——访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王蔷教授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实验过程中一线教师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

课标修订的立足点

记者:本次课标修订有哪些重点?

王蔷:本次课标修订有四大重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二是充分体现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三是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记者: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体现了哪些课程新理念?

王蔷: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以上6条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

记者:修订后的新课标将怎样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王蔷:修订后的新课标更加突出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此,修订后的标准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建议中从8个方面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既具有指导意义、又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改革方向。

记者: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表示以往的课标在中小学衔接和初高中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作了怎样的调整?

王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是从实验稿开始的指导思想。这个体系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5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总目标采用多维方式描述课程目标,实现了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现出更加清晰的3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分级目标则是在整体目标的框架下,按级别从5个方面整体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分级标准是对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此次修订还在文字和图表上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区分与衔接,体现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富有针对性的调整

记者:在具体内容的修订上,课标如何体现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王蔷:首先,此次修订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同时也考虑小学英语的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的现状,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了更科学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其次,在对词汇学习的认识和词汇表的调整上,进一步突出了对词汇学习本质的认识。强调词汇并不只是单个的单词,学生应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强调词汇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词汇本身的含义。用“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更加突出了语言的运用。

同时,新课标还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并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作出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记者:词汇表中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的理由是什么?

王蔷:词汇表中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再其次,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最后,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记者:在实验稿课标的10年实验过程中,有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其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二级标准描述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不够清晰等问题。新课标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

王蔷: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指导,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新课标在总结10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主要修订:

一是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更突出强调了语境、语意和语用的重要性。二是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删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学习策略。三是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对语言知识部分中的话题和功能中属于小学阶段所应涉及的学习内容,也在二级的语言知识标准中分别进行了描述。四是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记者:在实验稿课标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呼吁课标应提出比较具体和可操作的教学建议。新课标是否对此进行了回应?

王蔷:在对原教学建议进行逐条整合和文字修订的基础上,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指导性,可操作,新课标提出了8条教学建议,分别为: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从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修订后的标准还在附录中提供了教学实例,希望通过这些实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和落实。

记者:在对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叙述中,为什么将“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为“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

王蔷:在实验稿课标中,任务型教学途径得到了倡导。从近10年实验情况看,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表现出积极了热情,但对于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一些教师误以为标准只倡导任务型教学,因而忽视使用其他多种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此外,在外语教学界,对于任务型教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有争议,所以进行了调整。

修订后英语课标的具体变化 课程内容和容量的调整

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如删除了五级文化意识标准中的“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将原来的“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调整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

小学一级二级的目标中作出以下调整: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对词汇学习的认识和词汇表的调整

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和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1500-1600个词),提供了1500个词汇的词汇表。对小学阶段的词汇(二级)也提出了弹性的要求。总量要求为600-700个词,词表列出423个的核心词汇,其余由教材编者和教师按话题需要选定。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作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

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例如,对语法知识标准,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4个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以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再如,对语言功能知识,标准强调要“恰当理解和表达”。

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义”。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

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增强实施建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共8条,是对原教学建议进行了逐条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指导性、可操作。同时,语言简洁、逻辑合理。还在附录中提供了教学实例。

修订提出了9条评价建议,同时对案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特别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修订后的课标对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提出4项具体建议: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修订后的课标还调整了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电视专题片语言的运用 第3篇

1 电视专题片的采访语言

采访语言是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语言形式。最初的电视专题中, 很少有采访语言, 大多都是用解说词和画面组合而成, 随着专题片的不断发展, 这样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节目的要求。采访语言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观众对于问答形式表述的渴望, 也可以解决解说词的单调性的问题。专题片的拍摄通常是在主题确定了之后进行的, 因此都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采访, 而且与解说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是专题片中语言叙事的重要部分。纪录片中的采访语言大多都是随机的, 而专题片的采访是在背景选好的情况下, 或在演播厅内, 或者是选择能够反映事实的采访对象和地点。采访者所提出的问题是设计好了的, 被采访者只能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回答问题, 无法发散思维。因此, 采访语言的运用,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会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带入色彩。

一般情况下, 采访语言的运用比解说词占用专题片的时间更多一些, 因为与解说词相比, 采访语言的运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让受众更加相信专题片中所报道的内容。采访的对象大多数人都是贴近生活的观众, 他们所谈论涉及到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受众的亲身体会, 对此有着深入的了解, 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甚至有的地方的被采访者是当地的群众用方言陈述, 让观众感到真实、亲切、可信, 这些都非常直观地表现出采访语言的独特性。例如, 有关封闭的农村的专题, 有的人是用解说词来说这里的风土民情, 有的人则通过采访那里的人, 用当地人的语言来介绍, 二者表达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可能会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 后者给人感觉很真实, 而这只有经过实地采访后才能体现出来。

采访语言的运用大多是反映电视专题片中需要表现的一个部分, 为了受众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专题片的主题思想, 在采访语言的前后通常会有解说词, 这样整个专题片的内容会比较的完整。所以, 在运用采访语言的时候要组织安排对应的解说词, 而且当采访语言的内容过长的时候, 需要通过语言的转化, 让这段话里既有解说词也有采访语言, 还有丰富的画面, 使内容更加的生动具体。

2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

解说词, 是作用于观众听觉的语言形态, 也是专题片中的重要叙事因素。与单纯的文字创作不同, 它需要的是解说词要与电视画面的完美结合, 能够让观众理解专题片的主题内容的同时, 还可以加深受众对专题片的认知和感受。

2.1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相辅相成

电视专题片中的语言向来都不是独立的, 它需要与画面结合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是, 在一个作品中是画面重要还是声音重要, 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断的话题。画面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冲击性, 可以调动受众的情绪, 但是光靠画面无法完整的将电视专题片的主题表达出来, 这就必须依靠解说词来补充。同样的, 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很难吸引受众。所以, 在电视专题片中,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解说词作为电视画面的说明与补充, 是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画面进行了解释说明, 通过解说词让观众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予以说明, 对观众不了解的新闻背景加以补充等。另外, 当直观的电视画面无法传达一些深刻的哲理或揭示深层次的内涵时, 解说词可以直接且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为普通的镜头增加说服力, 使整个节目的主题得以深化、升华。所以,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需要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的统一。像晋中广播电视台《廉政聚焦》栏目组制作的《责任》节目就因其声画的完美流畅结合而获得了国家级电视专题节目类二等奖。

2.2 解说词是对画面的补充

解说词不是画面的解释与说明, 它是对画面的主题思想的补充, 通过解说进一步说明专题片的中心思想。专题片的制作是从设计构思到整理素材再到拍摄最后到编辑都是有明确分工的:哪些内容是需要通过画面来表现, 哪些内容是需要由解说词来说明的, 同时还要考虑到解说词与画面之间的配合与补充。能看见的现场直接用画面来直观的传达, 当画面转述出现了难点时, 就要充分的运用解说词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车祸, 画面通常只能展现出事后现场, 而车祸的具体过程只能通过用解说词来述说。这个时候解说词就补充了画面的不足, 交代了画面难以表达的内容, 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

2.3 解说词要少而精

一个好的解说词不仅要承上启下、生动优美, 最主要的是言简意赅。在既能充分表达主题思想的同时, 更要含义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 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因为电视不具备报纸的复读性和版面的时间性, 它更强调印象。所以, 在电视节目中, 解说词中无关紧要的细节部分要省去, 解说应该要围绕核心事实来说明。值得注意的是, 解说词只能占画面时间长度的90%, 解说词要有留白。通常一条一分钟的新闻, 最多需要用55 秒解说。对于有些比较精彩的画面, 更多应用镜头画面来说话, 有时解说的长度不到一半也是可能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专题片的制作离不开语言的运用, 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离不开言简意赅的解说词, 也离不开质朴的采访语言, 两者的结合再运用到画面中去, 使专题的内容生动, 让人看了之后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所以,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不能只注重图像、画面, 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 要深入采访、融入真情、锤炼文字功夫, 做好电视专题片。

摘要: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式就是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的特点是声画结合。这就意味着, 电视专题片的语言运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电视专题片的语言与画面是相辅相成的, 声音配合画面做到最完美的阐释。结合实践经验, 阐述电视专题片中语言的运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语言,运用

参考文献

[1]刘雅华.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J].新闻传播, 2011 (2) :143.

[2]赵斌.浅谈电视专题片的语言风格[J].青春岁月, 2013 (13) :186.

[3]丁卿.电视专题片的语言[J].视听纵横, 2008 (6) :78-79.

[4]潘博.浅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4 (9) :146.

七年级语言综合运用A 第4篇

姓名得分

1.这一年中,你一定读过一些课外书,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笔记。

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书给你的启示: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

②西部是雄性的,戈壁滩茫茫一片,一直()到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着实令人生畏,但我们却能够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壮阔。

③一段时间以来,“超级女声”选拔赛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A理念漫延关注B理想蔓延关心

C 理想蔓延关注D 理念漫延关心

3.改正病句

①当外国友人来到浙江时,受到了浙江人民的热烈欢迎。

②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③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④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山西黑砖窑事件。

5.阅读下面一段话,筛选重要信息,用一句话表示。

科学家们提醒爱看电视的人注意,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今后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几率要比不爱看电视的人高出1.3们,根据研究结果,看电视时,人的心智活动减少,如果大脑长期处于不运动状态,那患老年性痴呆症的风险将会明显增加,加上不喜欢运动以及患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患病的几率就更高。

6.改正下面使用错误的一处标点。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7.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事,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你认为大师答话的意思是什么?

1. 下面语段有几处语病,请找出来,在原文中画上横线,标上序号,并加以修改。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诸多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机动地宣称: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雄壮的美,浩瀚的沙漠是恢弘的美。的确,生活中处处皆有美。

3.改正下面句子中用错的标点。

随着城北地块的开发,海宁北部房地产也不断升温。《新城市花园》、《玫瑰园》等一批城北商品房的价格好像一直在涨。

4.假如郁圣杰前不久从同学查锋那里借了一本《追忆似水年华》,已超过了原来说好的借阅期限,查锋自己想去要回来,可是犹豫不决,不知该怎么对郁圣杰说起,又害怕因此影响了朋友之间的感情。请为查锋同学拟写几句话。

5.星期六,你要去图书馆听一个著名作家的讲座,可是忘记了路该怎么走,对以下不同的人你该怎么问?

①问小学生:

②问三四十岁的中年人:

③问六七十岁的老人:

6.下面是某电视台表扬外地民工的一篇报道,但播出后却引起了民工强烈不满。你认为应怎样修改才妥当。

一群外地民工在建筑施工时,发现一条被主人遗弃的即将产崽的母狗,他们不忍心看着这条将要做母亲的狗和它马上就要出世的孩子受到施工的伤害,就把它安置在一个安全的工棚里。就连外地民工都知道爱护小动物,狗的遗弃者难道就丧失了善良之心吗?关爱生命、善待动物是每个人应有的良知!

1.这一年中,你一定读过一些课外书,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笔记。

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印象最深的人物:保尔•柯察金该书给你的启示:每个人都应该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献出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

②西部是雄性的,戈壁滩茫茫一片,一直()到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着实令人生畏,但我们却能够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壮阔。

③一段时间以来,“超级女声”选拔赛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A理念漫延关注B理想蔓延关心

C 理想蔓延关注D 理念漫延关心

3.改正病句

①当(删)外国友人来到浙江时,受到了浙江人民的热烈欢迎。②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这两个词只有取其一)地放慢了速度。

③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非常受学生欢迎)④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删)大量地报道了山西黑砖窑事件。

4.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5.阅读下面一段话,筛选重要信息,用一句话表示。

科学家们提醒爱看电视的人注意,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今后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几率要比不爱看电视的人高出1.3们,根据研究结果,看电视时,人的心智活动减少,如果大脑长期处于不运动状态,那患老年性痴呆症的风险将会明显增加,加上不喜欢运动以及患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患病的几率就更高。多看电视易得老年性痴呆症

6.改正下面使用错误的一处标点。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7.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事,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你认为大师答话的意思是什么?

委婉地批评这位作曲家的创作有照搬抄袭的成分,个人创作的内容太少。

1. 下面语段有几处语病,请找出来,在原文中画上横线,标上序号,并加以修改。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诸多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机动地宣称: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1.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

2.他在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

3.爱因斯坦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4.爱因斯坦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汹涌的波涛是雄壮的美,浩瀚的沙漠是恢弘的美,柔和的月色是宁静的美,五彩的焰火是祥和的美。的确,生活中处处皆有美。

3.改正下面句子中用错的标点。

随着城北地块的开发,海宁北部房地产也不断升温。《新城市花园》、《玫瑰园》(《》改成“”)等一批城北商品房的价格好像一直在涨。

4.假如郁圣杰前不久从同学查锋那里借了一本《追忆似水年华》,已超过了原来说好的借阅期限,查锋自己想去要回来,可是犹豫不决,不知该怎么对郁圣杰说起,又害怕因此影响了朋友之间的感情。请为查锋同学拟写几句话。

郁圣杰,前一段时间我借给你的那本《追忆似水年华》,不知你看完没有?这几天我对其中的人物的命运想不通,想再看一看,你是否能在这两天顺便带给我?

5.星期六,你要去图书馆听一个著名作家的讲座,可是忘记了路该怎么走,对以下不同的人你该怎么问? ①问小学生:小朋友,你知道到图书馆怎么走吗?

②问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叔叔(阿姨),请问您知道到图书馆的路怎么走吗? ③问六七十岁的老人:请问您知道到图书馆的路怎么走吗?

6.下面是某电视台表扬外地民工的一篇报道,但播出后却引起了民工强烈不满。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语言教育:综合能力

一、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开发思维潜力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针对幼儿的特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运用语言教育,通过情景的设置,给幼儿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广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可以有效地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中鼓励幼儿多问多思考。当前的研究发现,幼儿在提问和质疑方面的行为不足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发展。因此,幼儿园阶段对培养幼儿,多问多思考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教学中,增强幼儿质疑和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机会比较多,没有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主动对语言学习进行探究。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幼儿在交流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运用。

1、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对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充满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仔细观看图画,并用自己的话把画中的内容说出来,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描述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兴趣。在幼儿细心观察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幼儿边思考,边组织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让幼儿进行看图说话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说出来,使幼儿喜欢上表达。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2、运用故事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调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来进行讲述,通过幼儿认真倾听,让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和发展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幼儿对故事进行复述,给幼儿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由于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幼儿很容易被教师的讲述所吸引。在幼儿进行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边听边思考,为接下来的复述做好准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使他们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故事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语言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把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语言教学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在让幼儿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让幼儿在熟悉的事物中有话可说,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4、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开展探索主题活动,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教师要加强语言的交流谈话能力。个别幼儿还需要个别交流,来达到共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敢于表达,并善于表达。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幼儿语言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为知识灌输者的教学模式,把幼儿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兴。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的特点,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幼儿创设活跃和谐的语言环境。在活跃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常模仿身边人在表达时的语言、语速、语气等,在生活中,幼儿把通过模仿学到的语言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對幼儿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时,在他们出现错误时不能对幼儿进行指责和批评,而是要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幼儿掌握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使他们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总之,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结合幼儿的语言能力来进行教学。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并通过大胆地说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大他们的词汇量,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多对幼儿进行表扬和激励。让幼儿树立起运用语言的信心。使幼儿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喜欢上表达,并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第6篇

1 在电视新闻栏目中电视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的的运用和体现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制作中,电视画面应力求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仅要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过程,还要以现实的细节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为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为求新闻的真实,应在新闻的现场用挑、等、抢的采访拍摄手法去捕捉和抓取形象。由于新闻事件现场的突发性和多变性,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除了要熟练的掌握在各种环境与光线下的拍摄技术与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事件的发展和进程要有敏锐的分析和洞察能力,无论是思想还是动作上都尽可能的有个“提前量”。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获奖新闻作品,都是新闻工作者亲临抗震救援一线,冒着生命危险,用抢拍、和抓拍的摄像手法,记录下一幅幅抗震官兵英勇奋战真实场面。拍摄的画面虽然不够华丽,拍摄角度和构图也不近完美,但感人的画面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传达着人物的精神世界,诠释着生命的可贵和真谛。

在拍摄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时,要掌握好记者出镜和现场画面的有机衔接,通过“长镜头”的运用,让观众看到、听到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全过程。记者应当在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到更加亲切、真实、可信,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就像写文章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和修辞一样,电视新闻的画面组接也要连贯流畅。它关系到新闻结构的连贯性,信息传递的逻辑性和视觉上的可信性它是电视语言的语法和修辞。

2 在电视专题栏目中电视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的运用和体现

电视专题片以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反映真实的人和事,它和新闻的共性是都追求真实,但它不追求时效性,常以平民的视角来观察、分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创作者对整个事件的真实重现。整个创作过程应如同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进展和结果等诸多因素缺一不可。

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不同于普通的电视新闻,也不同于电视娱乐和教学节目,它制作精细,画面讲究。在整个电视专题叙述的语言中无论是电视情节的构思还是画面语言的设计都应合理安排高潮或“兴奋点”,注重细节刻画的把控,人物专题片中可以没有情节,但是不可以没有细节。在画面语言中“长镜头”正是刻画细节的不二选择,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段落,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在拍摄长镜头时,通过摄象机的运动,形成多角度、多机位的效果,造成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和一气呵成的整体感。长镜头最根本的在于镜头内纵深的场面调度产生的纪实性和整个影片节奏的起承转合所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当然,相对而言,讲求景深内的场面调度会使镜头的时间变长、节奏变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镜头的叙事手法。创作者根据整体构思的需要合理运用“长镜头”可以使人物显得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

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中,空镜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创作者寄托思想、抒发情感、发挥想象有效载体。空镜头是指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通过移动拍摄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镜头与有人物出现的镜头组接出多种意义关系,如表达思想感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时空转换、控制叙事节奏等。而使用较多的是用于抒发感情、创造意境,具有隐喻、联想、升华的艺术效果。在电视专题片中巧妙的使用空镜头,能够起到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

空镜头的一个典型功能是交代环境。这一点,在电视专题片的开头是十分常见的。因此,空镜头就起到了序幕的作用,用于吸引观众的眼球,酝酿观众的情绪。通过空镜头来表现被摄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背景和季节等特点,可以使电视专题片更具有空间感和概括力。专题片《不离不弃》,一开始出现的是一组群山、贫瘠的土地、群山环抱中的小镇、小镇中的一条小河、小河旁一幢简陋的教学楼,配上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连串的空镜头,把观众很快带进了大别山偏僻的山村,让观众联想到即将发生的故事是与这个山区、学校、学生和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

3 在电视广告片中电视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的的运用和体现

众所周知,电视广告的制作要求,是在追求视觉美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来展现最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电视广告中的画面语言,应当如同我们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和对联那样短小精悍、精雕细琢、言简意深。无论是画面构图还是影调色彩在创作和运用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力求电视广告所用电视画面的每一个镜头,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彩的,不允许有一个“滥竽充数”的镜头。一个平凡的画面会使整条广告流于平淡,一个失败的镜头则会断送整条广告,所以广告片的每一个镜头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拍摄,力求智慧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如CCTV--3《我要上春晚》广告宣传片中,从片子开始出现老百姓用自行车推着电视机前往,到百姓自己动手焊接、搬运、搭建电视墙,再到他们用老式的发电机供电,直到舞台灯亮起,《我要上春晚》字幕的出现。如此大的信息量,通过镜头的快速转接,短短几秒便一气呵成,每组镜头都有自己特定的寓意。看到这里,人们就已经清楚地了解到《我要上春晚》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节目,自己的舞台。接下来,片子用比拟的手法,制作了玉米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和农民们由衷喜悦的场景,这自然而然的就会使人们联想到庄稼茁壮成长,粮食大丰收正是我们全中国十亿农民美好的梦想,进而交代了《我要上春晚》这个栏目是全国百姓期待和向往的舞台。

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和驾驭探讨 第7篇

1. 提高深层信息传播的明晰性

所谓明晰性主要是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清晰性。语言的明晰性不仅仅需要文字表达流畅, 还要求条理清晰, 同时还要求意位层、词位层、语音音位层准确、清晰。对于有声语言而言, 普通话吐字清晰、语音纯正是确保语言明晰性的基本, 同时应该更多的反映在词位层以及音位层方面, 其中意位层清晰性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传播者“还原”语言内容意义的程度及其表现水平。

语句是完整语言构成的最小单位, 有声语言语句表达的清晰性、准确性对于观众是否可以清楚的了解、体会语句本质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语句主次关系比较明晰, 同时语句表达不能让人产生误解以及歧义, 其次, 语句表达应该给人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句群是介于段落和句子之间的一个语言表达单位, 主要是由一群句子组成, 这群句子语法应该存在结构关系, 语义应该存在逻辑关系, 语流也应该能够衔接连贯。句群内部语句可以是主次、转折、并列、总括、递进等逻辑关系, 句群和句群之间也应该具有逻辑关系, 这样才可以使语言表达明晰, 将语言链条中的一些逻辑关系充分揭示出来, 让别人听起来有条理、有推进感。

需要强调的是, 有声语言明晰性是存在层级的, 不仅仅是局部的字词、语句, 还是整个篇章的语篇、语段都要求具有明晰性。同时, 往往需要多方面表达技巧以及表达方法体现有声语言的明晰性。运用重音技巧的话有利于更加明晰的表达语句的目的, 运用停连技巧有利于清晰的显现出语句外部关系以及内部结构, 运用节奏以及语气可以在整体角度以及感情色彩上将有声语言想要表达的深层次信息体现出来。

2. 增强思想情感传递艺术性

有声语言可以最全面、细腻、生动、直接的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识, 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人们通过有声语言也可以敏锐、准确、迅捷的明确别人的意图。在会议、讲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很多有声有色的谈话吸引, 有的条分缕析的侃侃而谈也经常会令人折服。银幕上那些动人心魄的台词, 舞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都会令人感动。电视传媒的职业传播者, 出境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应该具备超强的感染力以及语言表现力, 同时由于大众传播具有特殊的语境, 还有广大观众对于节目的特别审美要求, 这更应该要求电视传媒传播者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语体自身特点以及节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传播样态, 可以是半脱稿式的播讲, 可以是不脱稿式的播报, 也可以是脱稿式的讲说, 或者采用即兴的交谈也可以, 有必要的话可能采用朗诵等其他的语言表达形态, 但是这些语言表达都应该经过一定的“加工”后才形成的精粹口语。

部分主持人、播音员可能并没有很好的语境适应性, 在语言传播形式上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 比如“即兴”和“有稿”之间存在较大跳跃, “说”和“播”严重分离, 在采访对话的过程中语言表达非常自然, 但是个人独白的语言交流缺失, 感觉非常不和谐。有的记者在采访时的口头报道或者提问感觉像是在背台词, 并无一点交流意义。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应该适当调整语言心理以及声音表达形式, 使整体的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和谐。

3. 注意“超音段”声韵传情的趋同性

新闻语言并没有国界, 虽然俄国、法国、美国、中国记者在语言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但是新闻报道要求基本相同, 在新闻语言表达要求方面也基本一致。在电视新闻语言中, 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无声画面有时候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无声画面不仅仅可以将人们的思想清晰的传递给其他人, 同时也可以形象、生动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 不同方言, 不同语种人群中存在很多相同的因素, 内在存在共通性规律。根据相关报道研究表明, 一位中国老人刚到美国不久, 一天过马路的时候遇到抢劫, 在一时情急之下本能的用中国话大喊“抓贼!”结果真的有人听懂了。在那样的情境下, 运用恰当的姿势可以辅助表达语言想要传达的意思。其次, 手指和人体其他的部位以及官能也可以很好的配合, 比如手指指头的话代表在盘算、思考;手指指肩膀的话代表责任和使命;握指成拳代表报复、使坏、坚决、警告等, 也可以是代表团结有力、激动的意义。

总而言之, 语言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要素之一, 语言的合理运用对于新闻价值的体现有很大影响, 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注意信息传播的明晰性, 不断增强思想情感传递的艺术性, 还应该注意语言和其他语言表达方式的有效配合, 从而不断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摘要:电视新闻语言在电视新闻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在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背景形势下, 为了使广大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尽快了解近期发生的事件, 进一步锤炼、优化新闻传播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运用和驾驭电视新闻语言的心得。

关键词:电视新闻,语言运用,驾驭

参考文献

[1]闻闸.播音主持话语技巧训练[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

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运用 第8篇

关键词:镜头语言,电视新闻摄像,新闻主题

在各大媒体竞相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背景下, 如何巧用技术来丰富镜头语言下的电视新闻画面, 提高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准, 并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已成为当前各大电视台在改革的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一、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运用的技巧

本着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的原则, 镜头语言主要针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还原, 但是单纯地以此为基准所进行的还原可能会导致电视新闻摄像画面的平淡无奇, 受众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 必须提高运用技巧。

1. 以抓拍增加真实, 用长镜头提高连贯性

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应努力表现出直观、真实的现实生活, 真实客观作为镜头语言存在的基本原则。还可以借助抓拍和长镜头的方式来取得真实画面中对细节的表达, 当然这必须要求摄像师要有娴熟的技巧和专业性以及职业敏感性, 当抓拍可以记录下特定场景下的真情实感时, 所拍摄到的画面往往比新闻的语言描述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从该角度而言, 镜头语言除可以有效地反映社会现实以外, 还可以以自身的技巧来丰富新闻内容。相对于抓拍带来的真实感, 长镜头的使用更可以在保障镜头内容连贯性的同时, 以其与人眼最为接近的镜头语言的身份来不间断地为受众揭示新闻内容中事件发生的始末。尽管对摄影师的摄影技巧要求比较严格, 但是对于电视新闻摄像的质量而言, 更具有使用价值。

2. 用对比镜头突出新闻主题, 以辅助其他造型创新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 去发现并挖掘出主题, 借助具有创造性和逻辑感的思路对新闻表达方式进行重新构建, 并使用对比镜头来突出主题, 更利于对新闻信息内容进行丰富。

以镜头语言为主导的电视新闻的创新同样也需要与其他造型语言如字幕、音效、主持人的行为表情等, 在共同配合紧密协调的基础上, 尽量使用自身的镜头语言来创造出符合新闻节目整体协调性的表达方式。镜头语言对其他造型语言的辅助有助于电视新闻的创新和对人文主义的多元化融入。

3. 突破常规, 勇于创新, 借助多种渠道, 丰富新闻报道中的镜头语言

在全媒体时代, 每个有手机的人都可以是摄像师。一名走在潮流前沿的摄像师, 应该掌握使用手机、照相机 (很多高清照相机都可以拍视频) 、飞行拍摄器去扑捉画面。作为电视新闻, 多渠道取材, 会让一篇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和真实。

二、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运用的误区

1. 夸大镜头画面, 导致声画两层皮

由于缺乏对声画逻辑的对应, 缺乏精品意识, 很多记者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并没有深入到一线采集, 后期处理时过度注重以镜头画面来体现现实感和真实感, 而忽略了镜头语言的特性以及与其他造型语言的融合点, 导致镜头画面与新闻人物、新闻的主题等相分离, 与解说相脱节。比如一些电视新闻报道某领导上山下乡带领群众致富, 但是画面仅仅表现该领导办公室的摆设装潢等, 并没有任何其做出业绩的过程的描述, 声画的脱节, 导致整个新闻的说服力和真实性不高。

2. 忽视镜头语言, 导致新闻缺乏感染力

忽视镜头语言主要源自记者缺乏现场采编的职业责任感, 后期补救则以文字和声音为主, 即便进行镜头画面的构建, 画面的背景比较空洞, 构图缺乏美感, 在忽视镜头语言的作用下, 一些在镜头表现中出现画面偏色、无法正常还原, 画面过度偏蓝或者偏绿以及画面过明或者过暗等, 这主要源自对滤色片的使用不当, 白平衡在拍摄时缺乏客观矫正, 对色温和环境光线对镜头造成的影响重视度不足, 拍摄时缺乏对闪光灯强弱的调节, 此类技术性问题的发生必然会导致镜头语言缺乏说服力、感染力和客观性。一些受到客观影响的如缺乏拍摄时的机位、抢镜头导致画面偏移、盲目推位摇移、对画面的筛选不够严格等, 都会对新闻的可看性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重要会议时一些参与人员的打瞌睡, 被访者的衣冠不整、话语粗暴等, 在缺乏精品意识的前提下, 拍摄和剪辑画面的不够专业以及对镜头语言的忽视都会造成镜头语言不能传递原本的传递目标, 新闻缺乏感染力。在会议新闻中, 使用领导同期声, 有些记者会专注到领导的讲话稿内容, 而忽略领导形象。使用一些领导低头读稿的同期声, 然后在后期编辑时用相关镜头来弥补。这样虽然不会遗漏重要信息, 但是会让观众感觉到领导水平有限。如此一来还不如选择一些领导脱稿, 带有手势, 表情丰富, 有具体例子的讲话内容, 或者在会议后再采访。

综上, 应该从镜头语言与电视新闻摄像效果之间的关系入手, 逐本溯源地逐层解决影响两者配合的各项因素, 为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良好应用和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琦.电视新闻摄像“镜头语言”的运用.中国传媒科技.2013 (05)

[2]张馨月.试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03)

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第9篇

1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应用镜头语言的基本原则

1.1 明确逻辑性和主线性原则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 恰到好处的运用镜头语言, 有利于丰富画面内容, 同时也更能推动电视节目表达情感的展现。镜头语言本身是具有明确逻辑性的, 所以严格遵循其逻辑性可以使得镜头语言表现出新闻内容之间的合理衔接, 更容易衬托出新闻背景, 使得新闻事件更为丰富、具体、真实, 同时也使得更多的观众易于接受新闻内容本身。

1.2 突出节目主题的原则

电视新闻内容是新闻信息进行传递的载体, 而在电视新闻当中运用镜头语言, 可以使得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新闻事件的主体表现更为明确。观众通过看到画面中的内容, 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线索本身以及信息资源中主要反映出的内容。而镜头语言也通过其自身的策略性、技巧性, 更为突出地将内容呈现给观众, 从而让观众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主题精神。

1.3 突出真实性原则

新闻讲求客观性、真实性与时效性, 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能放弃这一原则。故而在电视节目创作中, 必须要遵循的底线以及标准就是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 要尽可能通过真实的方式与手法还原新闻事件本身, 并且尽可能提升新闻事件的公信力, 维护电视台的权威性。

2 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夸张的镜头画面使得声画分离

许多电视媒体在进行电视新闻拍摄的过程中, 为了想要营造真实感与画面效果, 过多的使用镜头画面, 这就很容易导致后期处理的过程中造型语言与镜头语言出现相违背的现象。试图利用较多的画面来营造真实感, 实则却造成画面内容与新闻解说的相背离。

例如新闻讲述与播报某一地区领导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闻时, 本应该将农民现在的生活状况进行展示, 这才是体现领导具体工作业绩的内容。但实则一些电视媒体却将镜头停留于对该领导的办公室以及生活环境拍摄上。这会使得新闻拍摄内容与新闻解说相脱节, 一方面对其真实性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也使得声画分离, 不利于新闻内容的体现。

2.2 忽视镜头语言使得画面感染力不强

除了有部分电视媒体过分夸张镜头画面之外, 还有一些新闻媒体会忽视镜头语言的运用, 进而造成画面的感染力不强, 从而新闻的影响力不足。有一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注重前期拍摄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往往喜欢在之后的节目制作过程中以声音或者文字进行补救。当发现后期制作素材不够时, 甚至选择构建相似的镜头画面内容, 但这往往会造成画面美感较差, 不利于画面的整体效果营造。还有一些记者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过分注重机位的调整, 盲目的应用摄像机的运动形式, 甚至拍摄完成的画面也不进行筛选, 当后期发现素材出现问题时也无法进行补救, 这就会导致新闻画面整体的观赏性降低, 从而也会造成电视新闻拍摄内容不能满足观众的信息获取要求。

3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运用镜头语言的策略与方法

3.1 灵活适度的摄像技巧

镜头语言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镜头语言会使得受众不愿意接受新闻内容, 对其的注意力以及关注度都会明显降低。而过于丰富的镜头画面很容易导致画面和声音的脱节, 过于浮夸则不符合电视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若想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并且在其余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 首先就应该合理地运用镜头语言, 而其第一个技巧则是灵活适度地运用摄像技巧。

在进行拍摄的时候, 应该尽可能使得新闻事件靠近新闻事实, 通过对观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引导, 尽可能使得画面更加丰富且具有说服力。比如摄像记者可以通过对场景的描述, 为观众呈现出身临其境之感。利用镜头拍摄许多关于环境的大全景, 让观众看到环境的同时就可以有一种自身置入其中之感。或者通过采用较多的叙事镜头, 提高新闻事件内容的丰富性, 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体现出电视新闻自身的表现力。

3.2“无技巧”的技巧策略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 所谓“无技巧”的技巧, 就是指电视新闻拍摄过程可以是直观平和的视角, 节奏也可以相对平缓, 只是为了力求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还原新闻发生地的真实场景。一般来看,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无技巧拍摄方式就是长镜头, 长镜头是指连续停留和保持的画面在30s以上的画面镜头,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叙事方面。连续性的展现客观场景, 或者描述一件事情发生的整体过程, 这其实也是与人眼最为相近的一种镜头语言。

此外, 还有一种镜头表现技巧, 叫做抓拍。所谓抓拍实际上就是考验摄像师新闻敏感性以及敏锐观察能力的时刻。抓拍需要摄像师在第一时间还原新闻场景, 将最为扣人心弦的镜头捕捉到, 以此与观众引起共鸣, 故而这一技巧的运用实际上非常考验摄像师熟练的摄像技巧以及对特定画面的重要捕捉能力。

3.3 与其他造型语言彼此相互配合

镜头语言的运用不是单一且独立的, 在实际的电视新闻拍摄过程当中, 镜头语言应该学会与其他造型语言共同配合, 这样才能使得镜头语言的表现力不断提升, 为电视新闻节目自身的创作带来更多积极地影响。在电视新闻拍摄与制作过程中, 常见的造型语言还包括音效、字幕等, 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其可以帮助新闻事件叙述更为完善, 且新闻创作人员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 不能单纯依靠镜头语言进行思考, 还需要考虑镜头语言之间彼此的配合, 尽可能实现造型语言之间的和谐。

4 结论

在当前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电视新闻媒体若想实现长久发展, 必须对其电视新闻制作水平有所提升。在实际的新闻拍摄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 可以实现电视节目整体水平的提高, 也可以丰富电视新闻内容。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电视新闻工作者更应该重视镜头语言在新闻拍摄中的运用, 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观赏性与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智凯.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运用[J].新闻传播, 2014, 8.

语言运用综合训练 第10篇

答:

2.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3.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央纪委1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件4238起,处理5340人。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作,但不少艺术在获奖之后往往被束之高阁,难以真正走进大众。

D.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B.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571亿多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我省教育系统将在新学期实施了小升初“整班移交”,劝返复学等措施,力求不让义务教育阶段一名学生辍学。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相关政策简要情况》,提出了14条“降费提速”的举措,引起广大网民的广泛讨论与极大关注。

B.春节前夕,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及时为农民工发放执行款,为农民工兄弟解燃眉之急,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C.新华水泥厂投入大量财力对厂区所有存在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排查,控制避免了任何细微的安全盲点在厂区任何一个角落里出现。

D.海港城周边区域环境及配套设施提升立足于绿色、舒适、便捷的生活圈的打造来规划,主要包括绿化景观提升、交通设施提升等方面。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属医院的26名医师联合签名倡议,弘扬白求恩精神,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拒收药品回扣和红包,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B.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

C.光明中学公告:兹定于2008年国庆节的第五天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活动。

D.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第11篇

在电视播音主持中, 主持人对副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效果以及观众对新闻资讯的理解。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主持技能和丰富的主持经验, 还需要熟悉掌握如何恰当地运用副语言来增强节目效果, 从而使节目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易被群众接受, 同时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要做到这些, 我们首先需要对播音主持的概念及作用进行了解, 如此才能懂得如何对其运用。

二、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概念

电视播音主持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语言方式来向观众提供其所需要传达的信息。这里的无声语言就是我们所说的副语言, 副语言主要是通过播音主持人的衣着、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进行表达。在大多数情况下, 主持人对于副语言运用的好坏甚至决定着节目效果的好坏。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追求个性化与创造性的时代, 如果播音主持人永远穿着一套黑色正装、白色衬衫, 那么观众便会失去对其的兴趣, 最终降低节目的收视率。因此, 中央电视台也就逐步开放了对央视主持人在服装上的统一要求。本文将电视播音主持的副语言定义为主持人在电视荧幕前所展示出来的发型、妆容、服装、体态、表情、眼神及动作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 副语言涉及的内容体现在各个方面。因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 就需要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养,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修养征服观众, 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以及新闻资讯。

三、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作用

电视播音主持人对于副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给节目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因而其在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有利于向观众传达更丰富的信息

电视播音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就是因为其与广播播音相比能够传达出更丰富的内容和信息。因此, 电视播音主持人需要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来为观众服务。在提供这种优质的服务时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副语言, 但是对于副语言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因为副语言运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主持人的自身修养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播音主持人, 就必须要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个人魅力着手, 如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做到博学广闻。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运用副语言, 从而提升节目的档次, 增加节目的收视率。

(二) 有利于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 大众传媒时代已经到来。因而作为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人来说, 其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也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因此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传播者大多会受到自己情感因素的影响。仅仅依靠有声语言来进行情感的流露及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时就需要通过运用副语言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如我们可以通过表情的转换、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从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例如, 在对奥运会的胜利进行播报时, 主持人可以通过穿着靓丽的服饰以及活泼的妆容来进行播报, 让观众感受到喜悦, 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四、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运用

通过之前对于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概念的阐述, 我们可以知道其包括表情、妆容、体态及手势等提升。

(一) 对于表情的运用

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 因而在人际交往时,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是这个人最直观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而作为播音主持人, 其在面对摄像镜头时需要将镜头看作是无数的观众, 因而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面部表情及眼神的作用, 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能够感受到主持人是在与自己进行交流, 这样才能提升整个电视节目的效果。比如我们在观看一些访谈类的节目时可以发现, 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细微表情的变化, 这不仅带动了被访谈者的情绪, 而且使荧幕前的观众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得观众对节目产生一种亲近感的和喜爱之情, 最终也就达到了增强节目效果的目的。

(二) 对于手势的运用

在做一些演讲时, 我们通常会通过运用手势来增强我们想要表达内容的效果, 但是在电视播音主持时要充分注意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 如果手势语言的运用过于随意反而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播出效果。所以在进行电视播音主持时, 主持人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手势, 做到自然恰当, 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手势语言的作用。通常应该注意两点:第一就是对于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要借助手势语言进行表达;第二则是要尽量避免手势的单一化和模式化。

(三) 对于体态的运用

电视播音主持的体态主要有坐姿、站姿和走姿三种。在面对镜头时, 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保持大方得体的体态, 不能过于拘谨, 这样才能让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且我们可以发现, 电视播音主持人对于坐姿、站姿及走姿都有相应的规定, 但是要将其自然地表露出来还需要长期的积累。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媒体也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人们不再依靠以往传统的看报纸或者是听收音机来获取资讯, 而主要依靠电视这一媒介来了解新闻资讯。新闻主持人作为新闻资讯的传播者, 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 还必须通过其眼神、表情、肢体语言来进行信息传达, 同时其衣着、妆容、发型等也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将这些统称为电视播音主持的副语言。主持人对于副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及理解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概念及作用的阐述, 进一步提出主持人在电视播音主持中应当如何运用副语言来增强节目的效果。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

参考文献

[1]董雪梅.浅谈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01) :105-106.

[2]金重建.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4 (09) :85-89.

[3]罗佳.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以中央电视台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上一篇:吴文化校园传承下一篇:矿山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