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2024-09-21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精选12篇)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第1篇

数据库是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是综合各用户数据形成的数据集合, 是存放数据的仓库。计算机网络是用通讯设备和线路, 将处在不同地方和空间位置、操作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 再配置一定的系统和应用软件, 在原本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即成为今天广泛使用的网络数据库, 它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 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 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

网络数据库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完成这个请求的服务。例如, 当某用户查询信息时, 客户机将用户的要求转换成一个或多个标准的信息查询请求, 通过计算机网络发给服务器, 服务器接到客户机的查询请求后, 完成相应操作, 并将查出的结果通过网络回送给客户机。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非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安全性控制是指要尽可能的杜绝任何形式的数据库非法。

对网络数据库系统运行环境的分析, 网络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的管理包括:硬件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管理、日常工作中制度和人的管理。它的安全性问题相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运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硬件安全性, 即物理安全。包括服务器、交换机、网线、电源等设备故障;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

(2) 运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网络安全性。主要指网络数据库系统自身安全性以及网络数据库所处的网络环境面临的安全风险。

(3) 运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安全性。主要包括管理不善、人员操作失误、制度不健全, 造成日常管理中出现安全风险。

通过分析网络数据库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针对不同因素, 给出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的主要防范技术和措施。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应统筹考虑, 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1.物理安全防护策略

物理安全保证重要数据免受破坏或受到灾难性破坏时及时得到恢复, 防止系统信息空间的扩散。在物理安全方面主要采用如下措施:

(1)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规定

(2) 建立良好的电磁兼容环境, 安装防电磁辐射产品。

(3) 产品采购、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4) 对重要设备和系统设置备份系统。

(5) 网络数据库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防范, 主要包括防水火、防静电等。

2.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网络系统是网络数据库应用的基础, 网络数据库系统要发挥其强大作用, 离不开网络系统的支持。网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外部入侵首先就是从入侵网络系统开始。

(1) 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主要表现在对数据的存取控制上, 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 限制一些用户的访问和操作, 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

(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系统,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 能根据企业单位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在逻辑上, 防火墙可以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一个分析器, 它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外网之间的任何活动, 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主要功能体现在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等方面。

(3) 网络防病毒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等三个方面。管理上加强对工作站和服务器操作的要求, 防止病毒从工作站侵入;技术上可以采取带防毒芯片的网卡, 安装网络防病毒软件, 配备专用病毒免疫程序来进行预防, 采用多重技术, 互为补充。

(4) 入侵检测。入侵监测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检测。许多情况下, 由于可以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 可以说入侵监测系统是防火墙的延续。它们可以和防火墙、路由器配合工作。

(5) 网络加密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安全也就成为当今网络社会的焦点, 病毒、黑客程序、邮件炸弹、远程侦听等这一切都无不让人胆战心惊。采用网络加密技术, 可实现数据传输入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 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网络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安全运行, 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 所以要时刻加强对操作人员管理与培训。

(1) 根据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 结合实际机房、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等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2)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对系统进行及时的升级并利用最新的软件工具制定、分配、实施和审核安全策略。

(3)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审计和跟踪体系,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4) 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对操作人员结合实际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教育, 严格执行操作规章, 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

随着因特网的扩大, 数据库技术的成熟, 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在保证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的将网络数据库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介绍网络数据库的概念和常用工作模式, 通过分析网络数据库一般存在的安全问题, 介绍常用的主要防范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网络数据库》作者:李陶深重庆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 第2篇

1、引言

由于当下的时代发展要求,计算机技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处理是时代的发展趋势。由于当下的信息化时代需求,大量的信息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如果无法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得到保障,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现如今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保护信息安全成为信息安全的发展必然。只有加强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才能使得计算机发展更加高效有效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2、数据库及其安全管理的意义

2.1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是按一定结构和规律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的结合。网络数据库是普通后台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基础之上通过利用浏览器等应用实现的数据存储及数据查询功能,能够作为存储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使数据完整统一。

2.2数据库安全管理

由于建立在浏览器之上的数据库,其具有高度开放的特点,因此也就导致了数据库的安全风险颇高。在网络环境下,十分复杂,难免有非法入侵数据丢失数据篡改等安全性问题的发生。在这些威胁面前,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需要安全管理人员提起高度的重视。同时,网络数据库中由于其用户信息广泛,其中难免出现敏感资源,这也就使得网络数据库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2.3网络数据库存在的安全威胁

由于网络数据库的用户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导致了数据库处于复杂,多样化的网络环境下,用户种类的繁多,给准确定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漏洞中不少非法分子利用管理上的疏忽,对网络数据安全带来威胁。其中主要包括,对网络数据库的网站进行非法攻击,导致网站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是网站系统出现瘫痪现象。用户利用数据管理上的漏洞跨越本身权限,窃取资源,数据信息出现大面积的盗取现象。同时也存在不法用户对网站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篡改,导致信息的.错误,误导其他用户,影响正常的数据的使用。当然也要包括个别用户因对系统掌握不完全导致的操作不当进而引发的数据库中数据信息出现错误。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3、网络数据库安全措施

由于互联网中数据库遭遇的威胁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是危害。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首先需要确保数据信息的主框架一定,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保证主信息无法进行修改,有效避免了数据被不法用户进行非法篡改,谋取私利的行为。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避免信息被有心之人利用。其次在数据库的网站中每一个用户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由于互联网面向的用户范围极广,其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难免混入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利用获取非法利益。因此需要每一个用户在对网络数据库访问的时候进行认证,有效的对非法用户进行阻拦。通过每一个用户对个人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用户拥有的相关权限进行分配从而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对数据库进行严格加密工作,通过数据库的加密设置来确保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安全与稳定。对敏感数据加密储存,访问增强等功能。在对数据库访问的网络传输中进行加密的同时,也保证了多级钥匙的利用,有效的阻止了非法用户跨越自身权限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备份,加强备份与恢复功能,使得整个数据库信息能够快速进行备份,在需要时进行恢复,安全备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备份,进行数据的保留,避免了数据遗失,使得数据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证,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对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篡改这一行为进行了阻挡。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护,用户可以通过鉴别和标记等方法对数据据库进行访问,当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时,后台工作人员可以对用户进行的网络操作进行自动的跟踪和检测,与此同时用户的操作内容将会被记录在相应的文本中,后台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对用户的工作进行监控,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只有保证数据库的稳定与安全才能使得用户能够正确的使用,能够使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高效的利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后台的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整个网络平台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数据处理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对敏感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析与判断。

4、结语

网络时代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任何系统的后台的所有重要的数据都是存放在数据库进行统一储存及管理,只有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才能给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可观的前景,这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对整个网络数据安全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管理,使得网络平台健康有效,对用户进行最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黎.我国网络数据库发展现状[J].中国信息导报,.

浅谈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机制策略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数据库安全;安全机制

对于任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企业来说,安全性尤为重要。正如去年大肆宣传的从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中盗窃信用卡号码的事件所表明的,安全性缺口的确引人瞩目。因此,本文介绍网络数据库所面临的典型威胁,然后从网络和操作系统防护、数据库注入防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

网络数据库是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前台程序提供访问控制,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信息集合。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共享大量数据信息,同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最小冗余度和访问控制。

B/S模式和C/S模式是两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库模式。C/S模式采用“客户机一应用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B/S模式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两种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很多共同点:均涉及到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了使整个安全机制概念清晰,针对两种模式的特点和共性,得到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分层结构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式与WWW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演化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该模型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结构表示为:浏览器(Browser)、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

2.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2.1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防范技术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防火墙、入侵检测、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

(1)防火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防范技术。作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可在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拦截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并阻止内部信息的外泄,但它无法阻拦来自网络内部的非法操作。

(2)入侵检测(IDS—Ins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防范技术,综合采用了统计技术、规则方法、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密码学、推理等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监控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是否出现被入侵或滥用的征兆。1987年,Derothy Denning首次提出了一种检测入侵的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监控和识别攻击的标准解决方案,IDS系统已经成为安全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协作式入侵监测技术弥补了独立的入侵监测系统的不足。在协作式入侵监测系统中,IDS基于一种统一的规范,入侵监测组件之间自动地交换信息,并且通过信息的交换得到了对入侵的有效监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

2.2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用于配置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加密数据的恢复代理以及其它安全选项。具体可以体现在用户账户、口令、访问权限、审计等方面。

(2)安全管理策略是指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实施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及策略。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网络环境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一般也不尽相同,其核心是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和分配好各类用户的权限。

(3)数据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可以采用的技术很多,主要有Kerberos认证、IPSec、SSL、TLS、VPN(PPTP、L2TP)等技术。

2.3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由于数据库系统在操作系统下都是以文件形式进行管理的,因此入侵者可以直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窃取数据库文件,或者直接利用OS工具来非法伪造、篡改数据库文件内容。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安全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当前面两个层次已经被突破的情况下仍能保障数据库数据的安全,这就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安全机制。

视图机制把需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这些数据的用户隐藏起来,可以对数据库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用户存取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的有效手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就是保证在数据库系统出故障时,能够将数据库系统还原到正常状态;审计追踪机制是指系统设置相应的日志记录,特别是对数据更新、删除、修改的记录,以便日后查证。

2.4客户端应用程序安全机制

客户端应用程序是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它的特点是独立性强,而且实现较为方便,尤其易于根据需求变化而作出相应更改。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控制用户的合法登陆、身份验证等,还可以直接设置数据。从应用程序上加强控制,能更好的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另外客户应用程序的编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多技巧,可实现用户端灵活安全有效的管理。基于COM+组件应用程序实现的用户身份鉴定技术可大大提高客户端的安全控制管理。

3.使用DBMS安全機制防范网络攻击

3.1认证和授权

认证是验证系统中请求服务的人或应用程序身份的过程;授权是将一个通过身份认证的身份映射已经授予数据库用户的许可的过程,该过程限制用户在数据库内部允许发生的行为。通过SQLServer数据库的认证机制,可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通过授权机制,可以解决“我可以干什么”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用户标志和鉴别、存取控制等。

3.2备份与恢复

通过数据库备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管理员就能迅速把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一般来说,数据库备份常用的方法有:静态备份、动态备份和逻辑备份等;而数据库恢复则可以通过磁盘镜像、数据库备份文件和数据库在线日志等方式来完成。

3.3审计是指监视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所施加的各种操作的机制

通过审计,可以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这样数据库系统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以便于追查有关责任同时审计也有助于发现系统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

4.结语

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不再是单纯的信使,而是一个交互的平台,而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永远发展的问题,随着入侵者的手段的不断提高,采用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研究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继续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安全防范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安全手段,才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陶深.网络数据库.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8.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

1 当前计算机数据库开发和管理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两者深入交流、深度融合,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给数据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 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以快递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大批量数据记载, 传统意义上依靠硬件数据的方式, 越来越多给记账的实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物质空间, 同时也给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障碍。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加大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大力发展网络数据库, 应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重点。

2 当前进行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变化, 加上经济社会的持续变迁, 当前我国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具体表现为,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频率逐渐提高, 市场对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这就意味着有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所学习的知识, 能够非常简单容易地划归为他们今后工作当中的生产力, 为他们的工作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改变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 随着计算机网络产业不断发展, 各家公司对于实用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学生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无法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在计算机能力和知识方面的短板, 就会造成很多问题, 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这个角度来看, 在新时期, 计算机应用过程当中的整体趋势是更加强调与时俱进、更加强调实践、更加强调应用性。

3 新时期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应采取的路径

3.1 着眼于安全性, 重视实用性

新时期, 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应着眼于安全性, 重视实用性。新时期数据库安全管理应遵循的一个路径是实用化与简洁化并重。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今天, 产品要想赢得更多的用户, 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更加实用、更加简洁。在新时期开发数据库、进行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深入普及, 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并且需要移动互联网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 同时考虑到有越来越多的较少知识储备的用户正在深入接触并使用互联网和移动存储设备, 当前在开发与管理语音数据库的过程当中, 应更加注意操作的简便化, 不要给客户设置更多使用上的障碍, 力求使每个用户都能通过自主独立的使用和操作互联网云数据存储系统, 来达到他们最初的使用目标。

从软件数据开发的角度来看, 着眼于与数据库编程的特殊性, 应认识到在开发与管理数据库的过程当中, 实用与简洁事实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两者在操作层面不可能被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兼顾。但是, 着眼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从当前的角度来看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一方面是用户在使用语音数据库的过程当中, 能够及时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时务必使操作动作相对简单, 防止由于相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操作系统将更多的普通用户挡在门外。

与此同时, 着眼于开发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当前由互联网公司牵头的网络数据库的开发还应重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 对一线的开发者提出效率层面的要求。在互联网经济深度发展的今天, 更多的竞争来自互联网公司之间工作效率的比拼。一个互联网公司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 这意味着只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 永远着眼于互联网行业的长远发展, 做出有效的准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方向是民用化、简洁化。以此路径为指引, 最大限度保证互联网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后劲。

3.2 采取简洁化的开发路径, 重视效率

新时期与数据库安全管理还应着眼于简洁化路径, 重视提高效率。当前市场对于数据库的管理缺乏需求, 这导致了我国的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呈现停滞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在办公的过程当中, 逐渐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很多单位在实际工作当中越来越重视将单位已有的资料以文档的形式存储在电脑当中, 这一深刻变革给我国当前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 针对当前我国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特别是考虑到当前, 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化办公已成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系统, 在变化发展当中的应用主流。在软件开发过程当中, 不同领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协同合作, 是完成上述目标的必经之路。尽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的管理是为个人用户工作和生活更加快捷提供服务, 但是由于与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合作是完成相关工作的必经途径。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到, 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防止计算机网络工程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相关工作不到位所导致的情况的产生, 最大限度保障新时期云数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当前应着眼于数据库的存储管理, 在拓展存储空间、提高存储效率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为此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注意未来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在存储效率提升上做一些准备。在软硬件开发的过程当中, 一定要给未来的存储可能产生的需求留有空间, 在具体做法上, 应首先强化硬件设施的建设。

3.3 重视文件备份, 使得安全问题有据可查

在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过程当中, 还应拓展文件存储空间, 力求安全问题有据可查。应认识到, 本质上高效率的云存储是依托于硬件设施的强化和软件设备的完善两个方面。实际工作当中, 主办方要加大投入, 一方面强化硬件系统对于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的支撑, 同时也要从软件方面着手, 为提高云数据库存储系统的存储效率和信息调取效率做应有的准备。事实上,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情况, 加上人类文明演进的现实情况, 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 需要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存储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供后人学习和调取, 而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记载方式有天然的缺陷, 一方面其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在信息的调取过程当中, 由于缺乏有效高效率的检索系统, 信息的调取存在很大障碍, 因此, 在新时期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 一定要着眼于拓展存储空间, 提高存储效率。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涉及的问题相对复杂, 牵扯的利益方多种多样, 在技术的难度和实际操作层面也有诸多的困难。着眼于当前的问题, 秉持正确的理念, 采取正确的方法, 在统筹兼顾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问题, 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沐士光.虚拟化技术探讨[J].大学教育, 2014 (7) :78-79.

[2]秋燕.浅谈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与实验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 (11) :12-13.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第5篇

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数据库管理关系到信息化系统运行是否高效稳定。在数据库中,存在很多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安全性的因素,并且关系到系统内功能的实现,最初数据库只是将计算机系统中一些常规的运行数据进行保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能够实现将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控技术应用在其中,在数据中能够形成预测体系,达到更高效运行的使用标准,并避免在工作任务开展中出现质量隐患,计算机的运行环节也是基于数据库基础上来进行的,管理系统构建需要体现出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并根据常见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运行过程中发现数据库中存在不合理的信息,能够快速实现对系统的设计完善,调节数据中所存在的误差,数据库管理需要定期将其中的信息更新处理,确保所反馈得到的数据能够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避免产生严重的质量隐患,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更新时间得到可明显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病毒威胁,要做好调节系统的设计。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关系数据库的辅助功能

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探讨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数据库安全;安全机制

1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

网络数据库是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前台程序提供访问控制,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信息集合。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共享大量数据信息,同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最小冗余度和访问控制。

B/S模式和C/S模式是两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库模式。C/S模式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B/S模式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两种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很多共同点:均涉及到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了使整个安全机制概念清晰,针对两种模式的特点和共性,得到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分层结构模型。

2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2.1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网络系统的安全是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外部入侵首先就是从入侵网络系统开始的。网络入侵试图破坏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或可信任的任何网络活动的集合。从技术角度讲,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防范技术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防火墙、入侵检测、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

2.1.1防火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防范技术。作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可在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拦截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并阻止内部信息的外泄,但它无法阻拦来自网络内部的非法操作。

2.1.2入侵检测(IDS-Ins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防范技术,综合采用了统计技术、规则方法、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密码学、推理等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监控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是否出现被入侵或滥用的征兆。

2.2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目前操作系统平台大多数集中在Windows NT和Unix,安全级别通常为C1、C2级。主要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数据安全等方面。

2.2.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用于配置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加密数据的恢复代理以及其他安全选项。具体可以体现在用户账户、口令、访问权限、审计等方面。

2.2.2安全管理策略是指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实施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及策略。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网络环境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一般也不尽相同,其核心是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和分配好各类用户的权限。

2.3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由于数据库系统在操作系统下都是以文件形式进行管理的,因此入侵者可以直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窃取数据库文件,或者直接利用OS工具来非法伪造、篡改数据库文件内容。这种隐患一般数据库用户难以察觉,分析和堵塞这种漏洞被认為是B2级的安全技术措施。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安全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当前面两个层次已经被突破的情况下仍能保障数据库数据的安全,这就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安全机制。主要安全技术有触发器、视图、存取权限、数据加密、审计跟踪、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3使用DBMS安全机制防范网络攻击

许多大型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3.1认证和授权

认证是验证系统中请求服务的人或应用程序身份的过程;授权是将一个通过身份认证的身份映射已经授予数据库用户的许可的过程,该过程限制用户在数据库内部允许发生的行为。通过SQLServer数据库的认证机制,可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通过授权机制,可以解决“我可以干什么”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用户标志和鉴别、存取控制等。

3.2备份与恢复

通过数据库备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管理员就能迅速把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一般来说,数据库备份常用的方法有:静态备份、动态备份和逻辑备份等;而数据库恢复则可以通过磁盘镜像、数据库备份文件和数据库在线日志等方式来完成。

3.3审计

审计是指监视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所施加的各种操作的机制。通过审计,可以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这样数据库系统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以便于追查有关责任的同时,也有助于发现系统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

4结语

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不再是单纯的信使,而是一个交互的平台,而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永远发展的问题。随着入侵者的手段的不断提高,采用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研究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继续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安全防范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安全手段,才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陶深.网络数据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网络数据库的性能和安全优化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优化性能,技术

1 当前网络数据库相关的安全问题

随着,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发猛进, 带动了网络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但是, 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时也显现出了较多的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应明确应对不良安全问题的策略原则, 即首先应对数据库相应连接字符串进行安全存储, 对于应用SQL身份通过验证进行数据库连接的应用程序或与明确需要凭据登录的非微软数据库进行连接时, 字符串应包含明确密码与用户名。同时在访问数据库阶段需相应应用具体标识, 可应用具有调用进程功能的服务标识、进程标识, 或原始调用方标识实现数据访问目标。对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输的各类数据, 例如凭据登录信息与机密数据, 我们应完善保护, 强化信息完整性并通过签名与加密确保数据安全。另外在数据库中我们应进行调用者身份的验证, 倘若采用SQL进行身份验证, 我们应对应用程序所在服务器、用户凭据与连接字符串进行保护。当数据库授权调用者时, 其单独数据库对象同权限相关联, 而权限则可关联于组、用户及角色, 因此我们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宜选择具体授权方式。

从安全攻击方式层面来讲, 当前针对Web类别数据的攻击主要为基于身份验证窗体网络程序漏洞截获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类用户凭证, 而对于SQL的攻击原理是由客户端进行特殊代码提交, 收集服务器与程序信息进而实现非法获取资料数据目标。解决该类攻击方式主体为基于SQL字符进行用户输入筛选。而解决Web攻击方式为对单向密码包含salt随机值进行相应哈希值的存储, 或者验证相关用户凭据阶段避免注入式SQL攻击。基于以上科学原理及原则我们进行网络数据库优化性能技术策略深入探讨。

2 网络数据库优化性能技术策略

基于削弱平台科学开展行之有效、优势明显的丰富电子商务活动, 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完善改进网络大型数据库访问性能, 进而便于使用信息的简化操作及优化修改, 降低查询大量数据时间, 充分满足各类较为复杂、多环节交互要求, 由此可见科学应用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策略尤为重要。

2.l优化完善数据库连接性能技术策略

为有效优化网络数据库性能, 我们应基于集成思想设计网络数据库集成策略, 对数据库连接进行合理优化。为提升SQL应用程序综合性能, 我们可位于注册表令ADO组件由原有现成模式合理转变成both, 同时对应用程序连接于数据库等待时间进行限制。数据库丰富活动令数据库产生不良积压现象, 导致其总体等待时间有所加长, 而延迟过多则会继续增加用户得知不能令请求得到处理的总体等待时间。因此我们应科学设置超时连接功能, 在设计应用程序阶段采用该类技术对不再需要的无用连接进行关闭, 进而降低针对数据库各类资源的应用需求, 令节省下来的资源能够满足其他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 切实提升网络数据库应用服务效能。同时我们应设计应用程序尽量为共享连接技术模式, 进而有效增加用于记录的缓存大小, 令其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记录请求, 有效提升连接吞吐量。对于大容量站点我们应采用连接池, 对其进行适时配置进而有效提升响应速度。

2.2应用两层系统技术提升网络数据库综合性能

为有效提升网络数据库运行服务速度与综合性能我们应采用行之有效综合Web数据库、服务器两层系统取代原有三层系统数据库与客户端之间的中间层, 令所有请求设置为同一数据库使用连接, 进而显著提升综合性能。对于想要查询的操作近乎全面相同仅仅是查询数值有所不同时, 我们可采用绑定语句预处理技术令变量存放绑定于某一特定位置。这是由于相比干执行前期的优化解析语句, 预处理语句具有高水平综合性能, 虽然其包含较高的存储代价, 然而只要不将其应用于循环状态, 仅进行一次性使用便可。游标创建需要耗费较大代价, 因此我们在优化策略中应尽量避免创建游标于循环内部, 应采用良好查询机制降低简化数据库整体查询工作量, 对较为常用结果查询我们应将其缓存, 而对于更多限制部分则进行更新查询操作, 进而简化第二部分数据处理量, 有效提升数据库运行速度, 实现少量执行较大查询目标, 有效避免用大量资源进行较小规模的数据查询。对网络ASP编码, 我们应尽可能采用其提供相应的脚本类编码。基于位于数据库之上连接ADO的ASP技术我们可引入ASP.net连接数据库断开方式干算法中, 采用脚本类ASP进行类似dataset功能对象数据基类编写, 进而对页面问包含的每一数据进行断开式删除、读取与更改。位于服务器端我们可采用ASP进行编码编写, 并采用JAVA进行浏览器端编码编写, 进而令两类编码分别负责相关任务, 前者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 而后者编码则进行数据的操作, 进而有效弥补ASP模板中弱于PHP及JSP的相应缺点, 令整体网络数据库综合性能完善提升。

3 结语

总之, 基于网络数据库现行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问题、访问量提升问题我们只有明晰其安全相关机制、原理, 深入探析如何有效优化网络数据库性能科学策略, 与时俱进更新优化思路、完善优化技能, 才能令行之有效的更新完善技术真正提升网络数据库综合服务性能, 令其长效发挥功能优势, 实现可靠、稳步、安全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志高, 易胜秋.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库安全专家系统的实昂邮[J].通信技术, 2009 (2) .

[2]瑚益洪.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技术分析[J].通信技术, 2008 (6) .

[3]张璞.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4, (11) :42-43.

提升网络数据库安全水平的策略 第8篇

1 网络数据库简介

网络数据库指的是以普通后台为基础的数据库借助浏览器等工具来进一步存储和查询数据信息等。

它的关键特征在于网络数据库作为存储载体, 存在着海量数据信息, 它也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和统一。与此同时, 网络数据库最为常见的形式包括了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及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这些模式的操作非常简单, 也很便捷。

2 网络数据库安全威胁

在互联网环境下, 互联网的自由开放特征以及多种多样特征使得它需要水平很高的自我管理。所以, 在网络数据库, 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 如数据丢失、非法入侵、数据篡改等。网络数据库的用户较多、可靠性很强、更新速度快以及大文件存储等, 与此同时, 数据库内容的资源、资料以及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敏感度较高的。所以, 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环境下,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网络数据库安全。

通常情况下, 为了攻击网络数据库, 网络非法用户都是直接在网络系统上入侵网络数据库。因此, 网络系统的安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安全水平。

通常情况下, 网络数据库存在以下若干安全隐患:用户操作不当而造成了数据错误;非法访问权限以外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数据库的正常访问受到攻击;数据资源信息遭到了非法窃取或者是被篡改连接。

3 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

通常情况下, 可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划分为两类:对象存取权的合法性以及数据库内容的安全性。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论述安全技术措施:

3.1 用户身份认证

计算机网络是开放性的, 它是面向多用户的, 因此要统一访问者的身份认证。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网络数据库用户必须合法地访问数据库, 所以, 在如今数据库管理过程中, 用户身份认证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用户要进行系统登录、数据库连接以及对象使用等三关, 这样就实现了身份认证。

在这里, 系统登录是验证访问者用户名和密码的准确性;数据库连接使管理系统检验用户的身份;数据库对象则为用户安排了不同的权限和路径, 这样用户就能够根据用户的权限来设定对应的数据库对象, 也可以确保数据库内的数据安全。

3.2 数据库加密

它指的是要加密设置数据库, 这样就能够确保数据安全。加密指的是以系统要设定某些特定算法, 这样就能够将既定数据信息变形。如果非法访问的用户获取了加密信息, 但是不知道解密方式, 仍然不能知道信息数据的准确内容。所以, 数据库加密系统很好地处理了加密解密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了可辨数。

3.3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它可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这种方案也非常常见。在这种机制中, 在数据库系统有了障碍后, 管理者要根据既定的数据备份数据和信息, 尽可能快速地恢复数据, 这样就能够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状态。眼下, 静态、、动态以及逻辑备份是数据备份机制中较为常见的方式, 磁盘镜像、备份文件, 以及在线日志是数据恢复技术中常用的方式。

3.4 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

在操作网络数据库的过程中, 用户要开展审计追踪, 这样就能够自动监测全部操作流程, 而且还将相关的操作内容都记在相关的审计日志文件内。这样一来, 管理员就能够查找发现有关的参考根据。

管理员可以按照日志文件, 重复网络数据库中的任何操作程序。假如出现安全隐患, 则能够较快地发现非法存取网络数据库的操作证和相关信息。

这样就能进一步追查有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 管理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通过审查、监测和攻击检测等手段, 进一步弥补网络数据库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且效果十分明显。

4 结语

从上述分析来看, 在行之有效地建立和完善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体系方面, 可以借助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数据加密和备份、身份认证、数据恢复等手段来确保数据库安全, 从而保证网络数据库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随着数据库受到了较大范围的安全威胁, 且安全威胁的原因也日益复杂, 因此要不断更新改进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臧劲松.数据库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安全, 2008 (07) .[1]臧劲松.数据库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安全, 2008 (07) .

[2]范秋生.数据库安全保护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9 (09) .[2]范秋生.数据库安全保护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9 (09) .

[3]吴巍, 廖珂.网络数据库安全策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3]吴巍, 廖珂.网络数据库安全策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的优化 第9篇

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1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我们知道, 外部因素对计算机的入侵首先就是从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开始的, 因此网络系统必定是数据库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的关键环节。外部入侵不但能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带来威胁, 也将严重的破坏可信任网络活动的集合。以技术的角度来说, 针对于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方案技术有许多, 诸如入侵检测技术、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2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服务器操作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 它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数据库系统提供安全保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操作系统平台主要集中在“Unix”与“Windows NT”上, 通常情况下, 安全的级别都处于C1级或C2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安全的技术上主要包括了数据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众所周知, 数据库系统在操作系统下对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以文件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 入侵者可以十分容易的对其进行攻击, 比如:一是直接通过“OS”工具, 便可非法的篡改与伪造数据库文件;二是由于操作系统通常会出现一定的漏洞, 入侵者可以通过这些漏洞来进行数据库内容的盗取。因此, 需要建立起一套针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机制。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层次安全技术环境下, 就算前两个层次遭受到了破坏, 但其整个数据库数据安全却并没有得到威胁。这种层次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了触发器、数据加密、存取权限、数据的背负与恢复、审计的跟踪等。

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的优化

1认证和授权

目前, 很多用户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时, 都会存在着“对自身权限不明确”的问题, 而如果通过“SQLServer”数据库的认证机制, 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 通过授权机制, 能够有效的解决“用户不明自身权限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而用户标志与鉴别以及存取的控制等则是这方面的主要技术。在进行“SQL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权限设置过程中, 针对Web程序, 我们应该单独的设立出一个受限的登陆, 以此来让Web程序只能够对特定的数据库进行访问。同时, 还需要在每一个特定数据库之中添加一个用户, 让这些特定的数据库能够与受限的登陆相连。另外, 对于所添加的用户而言, 必须严格的设定其数据库权限。

2备份与恢复

如果实现了数据库的备份, 那么一旦系统发生了故障的时候, 相应的管理员就会立即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良好状态, 从而有效的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与完整性。数据库的备份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动态与静态备份以及逻辑备份等。而要想数据库得到恢复, 则需要通过数据库备份文件、磁盘镜像、数据库在线日志等方式来实现。

3数据库加密

在保护网络数据库的问题上, 数据库的加密是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数据库加密程序的应用来让数据库内部数据的实效性、安全性得到提高。同时, 在模块的加密过程中可以应用特殊的算法, 以此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改变, 从而提供能够加密的应用信息给用户。另外, 作为使用者, 应该正确的掌握数据库加密模块中的解密方法, 从而能够有效的对信息数据的原始内容进行全面的获取。而要想其模块能够顺利的开展, 对数据库加密系统的内部模块进行优化处理必定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对加密与解密环节进行优化, 以此来增强可辨数据的信息、让非可变信息能够更加规范的进行转化。

结语

总之, Intenet的飞速发展让曾经扮演着“单纯信使”角色的网络逐渐的成为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 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势必将是一个永远发展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网络入侵者的入侵手段将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先进。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只有对相应的安全手段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才能够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试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10篇

1 网络数据库的概述

顾名思义, 网络数据库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创建并运行的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资料, 能够使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数据库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操作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分析[1]。因此, 要想准确找到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找到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加以完善,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网络数据库。为网络数据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具体的安全防护时, 首先必须确保网络数据库内部的逻辑完整性和物理完整性, 可用性、审计性以及元素安全性等等。与其他系统相比较, 网络数据库存在明显的区别, 其具有数据完整统一性和信息资源共享性, 这主要是由于网络数据库拥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库作为支撑, 再加之前台的程序控制, 使其能够实现存储功能和查询功能。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两种典型类型, 即B/S模式和C/S模式, 这种类型的网络数据库在结构上大体相似, 均涉及到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以及网络。

2 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数据库资料下载。凡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安全性能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发现, 当采用ASP方式编写链接文件时, 通常会出现 (conn.asp) :<%.db=“/admin/database/bxzcvmqhjwkry21ahfq weir.mdb”的语句, 然后会将数据库文件的具体位置准确地显示出来。单从语句方面进行判断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而且由于名字比较长, 因而能够起到较为有效地保护作用, 不容易遭受一次性破坏[2]。但是, 黑客技术在日趋提高, 一旦采用暴库技术或相关手段, 便能够将文件在网络数据库中的具体位置精确地找出来, 能够做到准确定位, 快速获取文件地址, 然后通过IE进行录入, 获取网络数据库的密码, 从而导致网络数据库的资料被破坏或窃取, 对个人和企业甚至是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

(2) 注入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注入能够高效快速地将网络数据库中的信息盗取出来, 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盗取手段, 主要用于80端口的访问。通常情况下, 网络用户为了确保自身信息的安全性, 避免信息发生泄露, 往往会在使用互联网之前设置防火墙, 而且只开放80端口, 这一举动给网络数据库的入侵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他们要想入侵网络数据库, 将其中的信息窃取出来, 就必须能够准确破解端口密码[3]。而SQL注入方式的出现使得该端口密码的破解概率得到大大提高。当程序员在进行相关编码的输入时, 网络客户端会对编码进行及时的传送, 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和处理, 从而成功窃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一旦网络黑客运用这种侵入网络数据库, 防火墙便会失去功效, 无法及时对其进行预警, 从而导致大量的数据信息丢失。

(3) 其他常见安全威胁。众所周知, 网络数据库内部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机密, 属于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要想使其内部资源的隐蔽性的得到保障, 有效避免发生信息资料被窃取的现象, 确保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目前, 网络黑客的技术越来越高, 信息很容易被窃取, 再加之网络自身存在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导致我国的网络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 常见的安全威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邮件泛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社会垃圾邮件越来越泛滥, 这些垃圾邮件的传送不仅给广大的网络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随着垃圾文件的不断增多, 会导致用户的邮箱被大量占用, 侵犯到用户的个人隐私, 使网络系统的运行速度大大降低。2病毒侵袭。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功能, 是一种被植入的指令或程序代码, 对网络数据库的数据信息构成严重供的安全威胁, 进而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计算机病毒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种类繁多, 传播速度快, 且很难被发现, 是网路所面临的最大安全风险。3网络用户操作不当或不按正确程序进行访问, 导致网络数据库的信息出现错误。4缺乏对网络进行安全有效地管理。

3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措施

3.1 阻止注入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注入是通过前端页面来实现的, 阻止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注入是确保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第一道防线。阻止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注入是网络程序远的主要责任, 这就要求网络程序员在进行网络系统的开发工作时, 必须对网路用户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 并对其进行严格检查, 尽可能避免出现有恶意居心的输入[4]。通常情况下, 网络程序员可以通过对用户输入的字符长度进行合理地限制, 采用正则表达式检查输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 网络程序员还应该注意尽可能减少对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动态拼装, 可以多使用存储过程。另外, 网络程序员除了对用户输入进行仔细过滤之外, 还可以充分将其他类型的辅助平台和辅助软件引入进来, 以此来协助阻止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注入, 使网络获得更高的安全系数, 使黑客无可乘之机, 从而使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的得到保障。

3.2 加强权限控制和身份验证

要想确保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能, 为其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 必须加强权限控制和身份验证。通常情况下, 为了使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数据库往往会提供远程登陆功能, 这一功能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 是一项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功能, 但这一功能给数据库管理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 网络黑客也因此而获得了入侵网络数据库的机会。一般来说, 网络数据库的管理人和用户可以借助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检测这一平台进行身份验证, 比如登陆操作系统的用户被Oracle视为合法用户, 被了该数据库的充分信任[5]。但是,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仅仅依靠计算机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安全检测平台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防止成功入侵网络数据库的黑客。因此, 还应该充分利用网上银行的身份验证方式, 通过短信密码或动态密码等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 还必须对网络数据库的全体用户进行权限限定和控制, 严格控制网络数据库的用户不能增加、删减、修改以及查询与其没有关联的网络数据库表, 并且尽可能是采用视图的方式来响应用户的各种请求, 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数据信息的流动, 同时确保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

3.3 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备份与加密保护

对数据进行备份与恢复是网络数据库常用的一种安全防范措施, 这种安全保护方式能够在网络数据库或计算机系统出现某些故障时, 仍然可以确保其内部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 该方式的应用, 有助于网络数据库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 根据以往的备份信息资料实现网络数据库内部数据的有效恢复。目前, 网络数据库的备份机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即逻辑备份、动态备份以及静态备份, 如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出现某种故障, 相关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数据的备份方法, 使网络数据库的内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安全性得到保障[6]。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加密保护指的是通过设置密码的方式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安全保护, 使其安全性能得到提高。该加密方式与以往数据密码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密码设置时引入了一些特殊公式的运用, 是以原有的加密方式为指导,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变, 具有较高的安全保护性能, 能够使即便黑客入侵者获取到了加密信息, 但由于并不能的获得解码方法而仍然无法获得有效的数据信息。因此, 该加密方式是有机结合了加密过程和解码过程, 实现了双重保护的目的, 使黑客侵入网络数据库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降低, 从而确保了网络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 提高网络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性和防病毒技术

众所周知, 暴库技术在网络数据库资料下载过程中会给数据信息带来严重的损害, 它能够利用IIS服务器存在的各种的局限性, 将正在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切断。但是, 暴库技术也尤其优点所在, 它能够通过服务器的默认设置向网络数据库用户及时反馈错误的信息内容。因此,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对IIS服务器的默认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 以此来防止网络黑客利用暴库技术的现象, 避免网络数据库遭受黑客的侵入和破坏。从具体方面而言, 可以对网络数据库中文件名的格式进行更改, 将其更改为ASA格式, 从而起到有效地加密保护作用。同时, 还可以通过MD5的方式对网络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不断提高网络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性[7]。由于计算机病毒难以被发现, 而且入侵方式比较多, 因此, 首先必须不断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来防止电脑病毒的入侵。同时, 计算机使用人员应该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更新或升级, 以此方式来降低病毒入侵网络数据库的机会。针对网络病毒的防范, 是对计算进行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此, 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人员和用户都应该掌握各种杀毒软件的使用, 定期进行病毒的检测, 一旦发现有病毒产生, 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确保网络数据库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保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 数据库资料下载、注入结构化查询语言、垃圾邮件泛滥、病毒侵袭、网络用户操作不当或不按正确程序进行访问以及缺乏对网络进行安全有效地管理均是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因素, 我们认为, 必须阻止注入结构化查询语言、加强权限控制和身份验证、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备份与加密保护以及提高网络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性和防病毒技术, 才能够使网络数据库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保护, 确保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但人们在享受这种便捷式服务的同时, 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本文首先对网络数据库进行了一番概念性的描述, 然后分析了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着重针对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安全防范措施,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李俊, 邓宏钟, 谭跃进.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1, 02:77-79.

[2]李蔚, 陈特放.基于通信网络机车分布式系统实时控制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 56 (10) :56-57.

[3]熊小萍, 谭建成, 林湘宁.基于改进饱和割集算法的广域测量系统通信网络架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77 (09) :97-99.

[4]王慧, 方明, 李仁根.网络数据库安全性问题的分析与模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86 (01) :79-80.

[5]王江海, 武林仙, 吴扬扬.基于刻面的数据空间数据源管理子系统[J].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55 (02) :79-82.

[6]王慧, 方明, 李仁根.网络数据库安全性问题的分析与模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86 (01) :75-76.

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问题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 数据库安全 安全机制

1.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

B/S模式和C/s模式是两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库模式。C/s模式采用“客户机一应用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B/s模式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两种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很多共同点:均涉及到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了使整个安全机制概念清晰,针对两种模式的特点和共性,得到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分层结构模型。

2、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2.1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网络系统的安全是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外部入侵首先就是从入侵网络系统开始的。网络入侵试图破坏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或可信任的任何网络活动的集合。从技术角度讲,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防范技术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防火墙、入侵检测、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

(1)防火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防范技术。作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可在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拦截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并阻止内部信息的外泄,但它无法阻拦来自网络内部的非法操作。

(2)入侵检测(IDS-Instrusion DetectionSyste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防范技术,综合采用了统计技术、规则方法、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密码学、推理等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监控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是否出现被入侵或滥用的征兆。1987年,Demthy Denning首次提出了一种检测入侵的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监控和识别攻击的标准解决方案,IDS系统已经成为安全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目前操作系统平台大多数集中在Windows NT和Unix,安全级别通常为C1、C2级。主要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数据安全等方面。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用于配置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加密数据的恢复代理以及其它安全选项。具体可以体现在用户账户、口令、访问权限、审计等方面。

(2)安全管理策略是指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实施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及策略。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网络环境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一般也不尽相同,其核心是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和分配好各类用户的权限。

(3)数据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可以采用的技术很多,主要有Kerberos认证、IPSec,SSL、TLS、VPN(PPTP、L2TP)等技术。

2.3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由于数据库系统在操作系统下都是以文件形式进行管理的,因此入侵者可以直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窃取数据库文件,或者直接利用Os工具来非法伪造、篡改数据库文件内容。这种隐患一般数据库用户难以察觉,分析和堵塞这种漏洞被认为是B2级的安全技术措施。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安全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当前面两个层次已经被突破的情况下仍能保障数据库数据的安全,这就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安全机制。

主要安全技术有触发器、视图、存取权限、数据加密、审计跟踪、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视图机制把需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这些数据的用户隐藏起来,可以对数据库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用户存取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的有效手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就是保证在数据库系统出故障时,能够将数据库系统还原到正常状态;审计追踪机制是指系统设置相应的日志记录,特别是对数据更新、删除、修改的记录,以便日后查证。

3,使用DBMS安全机制防范网络攻击

许多大型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3.1认证和授权

认证是验证系统中请求服务的人或应用程序身份的过程;授权是将一个通过身份认证的身份映射已经授予数据库用户的许可的过程,该过程限制用户在数据库内部允许发生的行为。通过SQLServer数据库的认证机制,可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通过授权机制,可以解决“我可以干什么”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用户标志和鉴别、存取控制等。Y4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权限设置时,应该为Web程序单独设立一个受限的登录,指定其只能访问特定的数据库,并为该特定数据库添加一个用户,使之与该受限的登录相连,并严格设定该用户的数据库权限。

3.2备份与恢复

通过数据库备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管理员就能迅速把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一般来说,数据库备份常用的方法有:静态备份、动态备份和逻辑备份等;而数据库恢复则可以通过磁盘镜像、数据库备份文件和数据库在线日志等方式来完成。

3.3审计是指监视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所施加的各种操作的机制。

通过审计,可以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人审计日志中,这样数据库系统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以便于追查有關责任同时审计也有助于发现系统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

4,结语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第12篇

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这种结合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网络功能,同时也将数据库应用延伸到网络上,发挥数据库强大的数据管理作用。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社会各方面。在国外,数据库生产已形成规模,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这就使得网络数据库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数据量大,增长迅速,更新速度快;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数据标准、规范、多元;检索功能强;检索结果的显示与输出灵活、多样;数据库系统有扩展整合功能等。因此网络数据库访问的查询速度、安全控制及其可靠性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和难题。

1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

目前,一般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安全地存储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当应用程序使用SQL身身份验证来连接到SQL Server,或者是连接到需要明确登录凭据的非Microsoft数据库,这种情况下连接字符串包括明文用户名和密码。使用相应的标识来访问数据库。可以通过使用调用进程的进程标识、一个或多个服务标识,或者原始调用者的标识进行数据访问(使用模拟/委托)。保护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括保护来回传输于SQL Server的登录凭据信息和机密数据。在有些应用程序方案中,需要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保护,这就要保证消息完整性和消息机密性,数据必须被加密和签名。

在数据库对调用者进行验证。SQL Server支持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身份验证。虽然Windows身份验证比SQL身份验证更安全,但以下应用程序方案中不允许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1)数据库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由一个防火墙隔开,从而导致无法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2)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多个标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库;(3)连接到的数据库不是SQLServer等。若是使用SQL身份验证就需要保护应用程序服务器上的用户凭据、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的用户凭据及SQL连接字符串。在数据库对调用者授权时,权限和单独的数据库对象相关联。权限可以与用户、组或角色相关联。SQL Server提供了几种基于角色的授权方式。SQLServer支持用户定义的数据库角色、应用程序角色和固定的数据库角色。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授权方式。

另外,目前对Web数据库最常见的攻击方式是利用窗体身份验证网络应用程序的漏洞获取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用户凭据。对此通常的应对方法是存储具有随机salt值的单向密码哈希值或是在对用户的凭据进行验证时避免SQL注入式攻击。使用保存带有salt值的单向密码哈希值是避免用户凭据密码在数据库中以明文形式或以加密的形式存储的办法。如此一来可以减轻字典攻击带来的威胁。

而SQL注入(SQL Injection)的原理是从客户端提交特殊的代码,收集程序及服务器的信息,从而非法获取数据资料。目前主要的解决办法是针对SQL字符筛选用户输入。例如:在关口处(前端应用程序)通过限制输入内容的长度和类型来防止非法输入;使用最低权限的账户来运行SQL代码。当SQL代码发生异常时避免将数据库生成的SQL错误暴露给终端用户等方法也可以降低受攻击的机会并限制攻击损害。根据以上原则,在基于ASP+SQL Server的产品销售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做好用户安全。简单地,只允许SQL的用户访问SQL(防止利用administrator组用户访问)。选择“SQL Server和Windows”身份验证并设置sa密码,其他用户也设置密码。删除用户:<机器名>Ad2ministrator,这样可以防止用Windows身份登录SQL。设置进入企业管理器需要输入密码。在企业管理器中编辑SQL Server注册属性选择“使用SQL Server身份验证”并勾选“总是提示输入登录名和密码”。经过以上的设置,SQL Server基本上算是安全了。其次,改默认端口,隐藏服务器,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管好SQL的用户,防止访问他不该访问的数据库(总控制,明细还可以控制他对于某个数据库的具体对象具有的权限)。例如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时服务器角色项不选择任何东西,指定创建的用户需要访问的数据库名,数据库角色中允许,勾选“p u b l i c”“dbownew”。最后一步,给Windows和SQL Server打上最新的补丁。另外,使用存储过程也是一个为数据库提供安全的有方法。可以在不提供对基本视图和基本表的直接访问的情况下,在存储过程上授予用户和应用程序执行权限,这样除了应用程序前端,通过使用查询工具将不能访问数据。为了防范SQL注入攻击,通过调用toNum和toSql两个小函数过滤特殊字符堵住漏洞。

2 性能优化

在网络上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其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要改善大型网络数据库的访问性能,即减少对大量数据的查询时间、满足复杂交互要求。因此,为了满足用户交互性和应用程序复杂性的需要,必须使用使信息变得易于操作和修改的优化方式访问数据库。

基于以上要求,设计一个数据库网络集成策略应该考虑以下事项:

首先,优化数据库连接。为了提高SQL Server上应用程序性能,在注册表中,将主要的ADO组件的线程模式从Apartment改变为Both。其次,限制应用程序的等待连接到数据库的时间。数据库活动中的浪涌能导致数据库的积压,从而导致等候时间的增加。过多的延迟增加了用户得知请求不能得到处理前的等待时间。所以要设置连接超时。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中及时关闭不再需要的连接。这样可以减少对数据库资源的需求,并且使省下的数据库资源能为其他用户所用。尽可能将应用程序设计为共享连接,并且不使用那些不需要的连接。增加记录缓存的大小,同时请求多个记录,以增加连接吞吐量。大容量的站点需要使用连接池,适当配置连接池可以提高响应速度。使用存储过程管理数据,由它控制要执行哪一个操作,及要访问哪一个数据库字段。使用存储过程可以简化开发,并加快复杂查询速度。创建数据库时合理配置数据库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避免自动增大的数据库文件的输入/输出高强度操作而使数据库性能降低。通过使用数据分区、故障转移群集及日志转移三种技术对数据库进行扩展为网络应用程序提供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产品销售系统中,为了提高ASP+SQLServer运行速度,主要采用了以下技巧优化其性能:

使用综合的Web服务器/数据库的两层系统,取消了三层系统位于客户端和数据库之间的一层。设置对所有的请求使用同一个数据库连接,极大地提高了性能。当要进行的查询几乎完全一样且仅查询的值不同时,可以使用预处理语句绑定变量存放在某个特定的位置。预处理语句与那些在执行之前解析和优化的语句相比,其性能要高出许多。虽然预处理语句的存储代价相对较高,但只要不用于循环中,一次性使用是完全适用的。创建游标的代价不菲,所以应尽量避免在循环内部创建游标。使用好的查询机制减少查询数据库的工作量:将最常用的查询结果缓存起来;对限制更多的部分进行查询/更新操作,这样第二部分要处理的数据将会少些,从而加快运行速度;执行少量的较大查询避免大量的较小查询;对查询进行预编译。不断地建立和更新索引会浪费时间以及用于存储它的磁盘空间,所以只对希望进行查询的部分建立相关的索引。合理建表,一般一个表的容量在20万条就应该建新表。

对于ASP编码,尽量用ASP提供的脚本类编码。考虑到ASP连接ADO在数据库上的技术,在算法上引进ASP.net的断开式连接数据库方法。用ASP脚本类编写类似于DATASET对象功能的数据基类,目的是为了达到对页面间的每一个数据实现断开式的读取、删除、更改。服务器端用ASP编码写,浏览器端用Javascript编码写。这样ASP编码只负责处理数据,Javascript编码对数据进行操作,弥补了ASP在模板上不如jsp、php的缺点。

3 结束语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考虑开发的“产品销售系统”目前运行良好。如今网络数据库已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安全机制和性能优化的研究也随着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对具体工程,依据系统需求,采取具体解决方案可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参考文献

[1]张璞.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4,(11):42-43.

[2]陈峰祺.ASP与SQL网站数据库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美]微软公司.ASP.NET安全应用程序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系统化健康教育下一篇:大陆、香港、台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