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2024-05-05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精选12篇)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1篇

1、多元智能理论

1.1、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多元智能 (MI) 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风靡全球的智商 (IQ) 理论的缺陷与不足, 历经三十多年的实验研究, 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全新智能观。多元智能理论一经问世, 迅速风靡全球, 首先在欧美各个国家受到普遍欢迎, 很快传到世界其它各国, 对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世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 人的智力不只是传统智力测验中所测得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而是多元的, 至少包括言语、逻辑、音乐、空间、运动、自省、人际和自然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地存在于每一个大脑健全的正常人身上, 但它们在不同人身上的组合方式却不尽相同, 这一特点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 各有所长。

1.3、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就是要求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在承认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最优势智能, 进而通过为学生创设最适合其展示和发挥自己优势智能的教育方案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和解决问题并创新出社会所需要的发明创造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通用能力。

2、目前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的弊端

排球运动因其独特的竞技、健体、教育和娱乐功能成为深受我国群众喜爱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之一, 是所有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必须要开设的课程。经过多年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目前普通高校的排球选项课教学仍有如下弊端:

2.1、课程目标笼统狭窄 , 不 利于全体学生潜能的全面开发与发展

目前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目标较为笼统、狭窄, 只适合少数学生却忽视大多数学生健身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偏重技能教学、考核, 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健身意识和排球文化知识的教学与考核。

2.2、课程内容固定统一, 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以统一的发球、垫球、扣球、传球等为教学内容, 并且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难免流于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只注重运动知识尤其是技能方面的知识性和技能性教学, 却忽略了对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言语、人际、自省、观察自然等多元智能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2.3、教学方法简单僵化, 不利于因材施教

排球选项课教学是以示范、讲授和练习等简单、重复的教学方法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 僵化呆板又缺少灵活性。完全忽视甚至抹杀了“学生身体运动、视觉空间、观察自然等多元智能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特色的优势智能”这一现代多元智能观, 结果致使身体运动智能占优势智能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重复无法提高失去兴趣, 其它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却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失去学习的信心。

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改革

3.1、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改革需要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全面贯彻与实施,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便于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传授知识成功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为此, 教育变革的重点之一就是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真正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而且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其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与发展的平台, 进而使他们充满自信的得到愉快、全面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变革中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现代教育理念。

3.2、多元智能理论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笔者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 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创新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不仅可以弥补现有的排球选项课教学的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 而且能够通过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组织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活动, 构建一套适合每一个学生潜能充分开发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旨在实现传统体育教学目的的基础上, 达到更加有效地通过开发学生的多项智能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目的。与此同时, 在为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持的基础上, 探索我国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的研究方向。

摘要:排球运动是深受我国群众喜爱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和所有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必须要开设的课程之一。文章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 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普通高校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性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排球选项课教学,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 沈致隆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2篇

随着我国高校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使排球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教学教育思想;如何将排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和排球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实践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是我国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高校排球教学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使高校排球教学摆脱传统不利的因素,实现高校排球教学的改革,提高排球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一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突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或四大属性。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是整个活动过程的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支持学生的“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体育新课程的三大支撑理论之一.它的提出对于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较大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不再是教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化了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主义师生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教学观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高校大学生已趋于成熟,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世界观也已形成。在此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进行学习,更容易使其进入学习状态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排球教学存在不利因素

长期以来,高校排球教学还没有完全从早期苏联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在排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健身性与竞技性两种对立统一的、并存的基本形态中.忽视了学校排球“普及”与“健身性”的教学特征:忽视了教学主体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忽视了排球教学的育人功能及其排球文化的丰富内涵。排球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而且.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又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长期以来.排球教学中一直沿用“技能教学法”。把排球教学的重点紧紧盯在排球技术的传授上,以致于每一堂课学生们都在简单模仿,盲目生硬地完成教学运动。例如在教给学生传、垫球的技术时。常常是讲授完动作技术要领与示范后把学生分成几组对练或自由练习,让学生们存一遍又一遍简单枯燥的模仿练习中消耗掉宝贵的时问。这种用技术教技术、为技术教技术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它需要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结合,需要个人熟练的技巧、灵活的思维.也需要整个集体积极的配合。因此.排球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排球运动的规律和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应用

5.1转移了教与学的“重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认知、分析、比较、理解和解释学习内容的过程就是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教育的重心在于引导式、启发式的教,但更在于学习者自主性的学。我国长期以来的排球教学与之恰好持相反观点,教学模式拘泥于早期苏联教学学习方法。人们往往认为,看一个排球练习者的技术好与坏.主要看教师的水准。这样,就把人为的因素加了进来,而把教学模式和方法置于末端.导致排球课教学侧重点错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重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也就是说重视学习的环境,重视学习的交流与协作,所以如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排球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5.2明确了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则没有主动选择项目、运动时间、教学方法的权利,教师教什么技能,学生跟着学什么技能,这种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束缚了学生自由活泼的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既非直接来自主体,也非直接来自客体。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来代替。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学习者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肯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无可替代作用的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习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护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活动中的高级合作者。我们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如何摆正教师自身位置,清醒地认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让排球教师或教练放下权威的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习排球知识与技能,这首先需要向其明晰认知学习心理过程.让其了解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并非盲目、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只有当教师或教练明白了知识建构原理.才能真正从以往的至高无上的教学权威的高位上走下来,走进学生,切切实实地为习学习者营造适宜的学习空间,做协助建构学生排球知识技能体系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才能从根本上完成排球课教师和学生在角色上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3建构了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高校学生而言,不仅仅只是书本上那些一成不变的文字或教师生硬的讲解示范.更应是能解决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工具。知识的建构需要其利用原有的经验和知识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布鲁纳曾强调指出.唯有凭借解决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这种实践越积累.就越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对他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有效的。我们不能把排球学习者视作为对排球概念、规律的一无所知,没有一点想法的学生。实际上,由于学生年龄和经历的不同,在从前或现在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已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排球相关知识和经验.产生个人富有个性的排球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去学习排球技法和知识,排球教师和教练不能无视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存在,应该在清晰把握所教学生排球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加以利用。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和认识新知识。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排球的理解,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排球教学模式中的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排球教学要求学生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按照这一要求努力促进排球教学的有效改革。

5.4.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

创设情境,即在教师教授之前向学生出示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给予学生对将要教授内容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达到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4.2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

在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将在对讲授的内容的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指导其对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把老师讲解指导后对技术的新感受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进行交互活动,同化所讲授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

5.4.3教学过程中小组的合作式学习

继在创设情境之后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了一定感受,就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一般以“5人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示范指导性讲解后,由各小组长带领练习,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其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再认识和巩固。

5.4.4教学过程中个人自主练习

在教师或各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再以个体为单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地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消化、吸收、巩固、掌握,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

5.4.5在变换练习条件中尝试实践创新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项群性思考。而且有效的学习应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知识也是具体的环境下掌握的,学生能按一定要求完成某个练习之后,要增其难度,变换项目、场地背景条件,让学生在新情境之下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也是目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源泉之一。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有效教学 排球训练

【分类号】G842

1 前言

目前,笔者所在顺德区每年都进行区级的中学生排球比赛,组队训练迎战比赛迫在眉睫,如何在短时间内组队参赛并取得成绩呢?这取决于如何“有效教学”。根据笔者五年组队排球训练的经验,这里谈谈“有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排球训练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2 “有效教学”与排球训练

2.1 何谓“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不同的时期,对于有效教学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谈的有效教学理论是指广义理解的“有效教学”,指的是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2.2 中学排球专项训练

首先谈训练的对象。这里所谈的中等职业学校排球训练不是广义的课堂教学排球训练,它所面对的学生不是广义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全体学生,而是从中精选的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这群学生既有一般中职生的特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来自各个班级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在弹跳、抓举、速度、耐力等方面较之一般的学生有优势,最主要是对排球运动有热情,能坚持艰苦训练。

其次是训练的时间。中学排球训练不是停课训练,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训练,须在不影响正常课程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因此训练时间十分有限。一般坚持早训和晚训,课前1.5小时,课后1.5小时,每天保持3小时。

最后谈训练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四种能力的训练。

3 “有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排球训练中的迫切性

3.1 实际训练目的的需要

每年五、六月是区级中学生比赛的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组队并获得成绩,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排球训练的主要目的。顺德区职业学校的学生无排球运动的基础,体育特长生一般选择到普中就读,所以在选择排球苗子的范围较窄。 训练时间有限,训练人才局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教学”在排球训练中就凸显出极其重要的位置。

3.2 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決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目前,中学体育教育面临改革,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热爱、真正喜欢排球,并把它作为一种长期锻炼的体育项目?必须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体育课需要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3.3 促进学生爱好排球运动的需要

笔者所在的地区排球没有群众基础,篮球场在学生生活的社区随处可见,但是要找个排球场,那就难了。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不懂得如何打排球,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从未接触过排球,他们对排球的了解仅从电视上的得到的一点经验。

从排球的特点来看,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和相互的碰撞和冲突,很适合中学生锻炼。面对一群对排球无知的学生,如何尽快培养他们对排球的兴趣呢?

4 “有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排球训练中的应用与实际探索

4.1 注重全面发展,综合规划排球训练的教学。

在排球训练的计划中,基本技术的训练占60%、战术训练占15%、实战训练占10%、其它理论学习占15%。通过对排球队学生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希望在课中进行实战对抗,在对抗中展现自己,提高技战术水平。然而在教学计划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基本技术,学生长时间停留在基础能力的训练,这些训练比较枯燥。由于教学内容以基本技术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这一现象说明,学生通过排球课的学习,希望自己在技术的运用上得到提高,以充分体验乐趣,发展自我。所以,笔者在排球训练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多对抗比赛的训练,先在实战对抗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单项训练,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4.2 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教学任务。

注重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优点,给他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既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爱好。

4.3 优选教学内容,抓重点教学。

不同的训练时期、不同的训练阶段,技术训练周期的安排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发球的基本功练习是为了提高发球技术的协调性,其练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抛球练习抛击结合练习。抛球稳,挥臂轨迹正确,击球准是发球的要点。在诸多种发球技术中应根据个人特点,熟练掌握一、二种攻击性强的发球技术,在比赛中就可以发挥作用。青少年接受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学习掌握发球技术阶段,教练要经常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而且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良好的发球技术。

4.4 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教学方法。

青少年是运动员全面打基础阶段,必须根据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身心特点,做到训练方法、手段的多元化,因人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手段和方法。

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爱好,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利用分组游戏结合基本姿势进行移动教学,学生的爱好一下子就提高起来。其次,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

4.5 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在下肢力量训练中,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身心特点,采用的跳跃练习:原地高跳、单腿连续跨栏、收腿跨低栏、连续双腿跨栏、双腿左右连续摆跳、立定三级跳、立定五级跳、立定十级跳、浅蹲连续蛙跳等。对于一些学生下肢力量欠缺的,要展开针对专项能力加强训练。

4.6 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教学速度。

改革传统教学中单纯重视技术动作的偏向,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上。教学中减少单个动作的反复练习,增加组合技术的练习及对抗练习。实践证明多种手段和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从中体会到排球运动的魅力。

在排球训练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固定的队形、同一个教材等。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每次训练后,反思采取的训练方法是否是“有效”的教学?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最优的教学速度。

4.7 注重教练的主导作用。

在进行排球训练时,必须注重教练在训练中的主导作用。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过程,教练是运动训练计划制定者、实施者和监督者。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必须因人制宜、因环境制宜。而且,并非运动负荷量度越大越能提高运动成绩,这就需要教练员在安排计劃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善于发现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使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论(第一部分 什么是“有效教学”) http://www.wxyzedu.net/ReadNews.asp?NewsID=536

2.有效教学理论之一:最优化教学理论http://218.4.50.147/ReadNews.asp?NewsID=773

3.刘良华 《校本教学研究》[M]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4.顾伟农,丁世聪.“个案”教学法在体院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88-89.

5.排球项目中如何体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http://www.fyssport.com/Article/kylw/jxgl/200904/55699.html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4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教学过程当中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试图通过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情感领域和创造性思维的束缚,旨在为深化排球教学模式的改革做探索性的尝试,以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发和比较分析法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随之抽取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对比教学,实验班采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从表1、2、3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理论基础和排球原始的技术水平、基本社会性情感水平等几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差异性无显著性意义。

三、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1、“非模”对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P<0.05,实验后两班测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人本教育者罗杰斯认为“非模”通过签定学习合约,自发地产生对知识的兴趣与热爱,自己选择目标和方向,亲身体验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做出判断,然后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对知识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非模”所针对的研究对象已在身体和心理日渐成熟,适合了罗杰斯进行意义学习的条件,因此,“非模”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评成绩。

2、“非模”对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对比结果,t=1.91, P接近0.05,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结果接近显著性意义。这是因为,排球这个项目的特点是技术水平和达标成绩是有直接的关系,如击球手型的好坏直接对学生的传球的准确性和发球的成功率是有直接影响的。因此“非模”虽然对达标成绩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无显著性意义。但具有较大的提高辐度。

3、“非模”对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

从表6中可以看出,P<0.05,实验后两班理论知识的测试结果差异性具有显著性意义。“非模”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发散思维,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非模”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影响

由表7可以看出,通过“非模”的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情感状况差异性达到显著性意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在“非模”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基本社会性需要的满足,这就为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就是实验后学生情感状态的测试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

5、“非模”对学生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学生学习后的记忆保持量是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结束1个月后,进行了补测,补测的内容为理论知识的笔试。可以看出P<0.05,两班学生理论知识的补测结果的差异性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8)

小结

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评和达标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的社会性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保持量。建议教师不仅要掌握体育的有关技能和教学方法手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术科教学中推广“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证明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可行性, 为其它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非指导,教学模式,体育教育,情感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体育排球理论考试 第5篇

教 学 内 容:

1. 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2. 排球运动基本技战术的理论知识 3. 介绍排球场地 4. 讲解比赛规则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

排球运动于1895年由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市春田体育专科学校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设计发明,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这项运动隔网用手推击的技术特点,称为“Volleyball”,意为推击球而不使球落地。这项运动产生之初,就以其适宜的运动量、新颖的运动形式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排球运动1905年传入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三个阶段。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攻防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展开的,每当一项新的进攻技战术的出现,就势必会有另一种新的防守战术与之相抗衡。因此,进攻与防守之间的突破与反突破,限制与反限制,是构成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女排连续获得五次世界冠军,为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中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现代排球改进为每球得分制的最大的优点是使比赛变的可控性强。

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1、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规则要求,排球运动规律和比赛双方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技术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个人和集体配合行动。

全面、准确、熟练和实用的技术是组织战术的基础,而合理地运用战术又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技术的力量。

2、排球基本战术: 是在比赛中进攻和防守的斗争过程中,根据排球运动的规律,以及比赛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通过场上队员灵活机动的运动、有意识地发挥本队的防守特长,运用本队掌握的各种技术和组成各种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的配合。其目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狠、准、活的攻击对方的弱点,造成对主的失误及被动局面,为本队的胜利而尊定基础。

3、技、战术的关系: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先有技术,后有战术。所以说“技术决定战术”。技术掌握越全面,战术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整个训练要以技术练习为主,有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有组成与技术相适应的战术。战术对技术也有作用,战术配合的不好,直接影响技术的发挥。先进的战友术,也可以积极促进技术的提高,推动技术发展,技术只有通过战术,才能充分发挥和合理运用。技、战术不能脱节,在任何的技术训练中,都应有意识、有目的培养距离术意识,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掌握技术的全部过程,也是学会合理运用这种战术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样一种关系,才能在技术训练中把技术统一起来,使技、战术意识的培养为脱节,并为有效地发挥技、战术的配合奠定基础。

4、集体与个人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在比赛中,通过几个队员之间的配合,来突破对方的防守或克制对方的进攻。个人战术:是指比赛中,靠个人技术动作的变化和灵活运用,达到上述攻防的,目的,而发球利用个人战术就是其中之一。基本技术及教学。

1、准备姿势:准备姿势与移动,深蹲,半蹲准备姿势,主要移动步法:(1)跨步移动,(一步移动)(2)交叉步移动,(两步移动),(3)横移动,(4)跑步,(5)后退步。

2、发球:(1)正面上手飘球勾手(大力)飘球,(2)正面上手飘球(大力)发球,(3)下手发球,(4)跳发球。

3、传球:(1)正面双手传球,(2)背传球.传球技术的运用:一般二传,调整二传。

4、垫球:(1)正面双手垫球,(2)体侧垫球.垫球技术的运用:接发球垫球,接扣球垫球。

5、扣球:正面扣球.扣球技术的运用:4号位扣球,2号位扣球,扣调整球,扣半快。

6、拦网:(1)单人拦网,(2)双人拦网。

7、排球战术基本理论战术的概念。(1)阵容配备:“四二”配备,“五一”配备。(2)位置交换。

(3)进攻战术中一二”进攻阵形及其变化,“边一二”进攻阵形。(4)防守战术接发球及其阵形,接扣球防守阵形及其变化。三.介绍排球场地(1)场地与设备 ①比赛场地

包括比赛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正式国际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5米,端线外至少8米,比赛场地上空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高。所有的界线宽5厘米,界线颜色应是与地面和其它线不同的浅色,边线或端线包括在比赛场区面积之内。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②球网

球网长9.5-10米,宽1米,成年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24米。标志杆长1.8米,直径10毫米,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两侧,标志杆高出球网80厘米。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③比赛用球

球是由皮革制成,一色的浅色或彩色,内装橡皮胆。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30~0.325千克/平方厘米。(以前是0.48-0.50,0.40-0.45)四.讲解比赛规则(1)比赛方法

排球比赛是两队在用球网分开的场地上进行比赛,它可以有多种比赛方式,以适应各种不同性质比赛的需求,如适合少年开展的4人排球,沙滩上开展的2人排球,以及通常所见的6人排球等。

(2)比赛的目的,是各队遵照规则,将球击过球网,使其落在对方场区的地面上或造成对方失误,而防止球落在本方场区的地面上或避免本方失误。

(3)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一方先胜三局就取得了比赛的胜利。采用每球得分制,前四局,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分时为胜一局。如比分是25比24时,比赛双方继续进行至某一队领先2分为胜一局。比赛双方局数打到2比2平时,应采用第五局决胜局。决胜局的比分为15分,同时胜出对方2分时为获胜。当比分为16:16时,一方先得17分,则为胜队。决胜局中,任何一方打到8分双方应交换场地,位置不变比赛继续进行,直至决出胜负。

(4)队员的场上位置和轮转 队员的场上位置

①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3名队员。前排位置为4、3、2号位,后排位置为5、6、1号位。在发球队员击球瞬间,双方队员场上的站位必须与填写的上场队员站位表相符。球发出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②轮转

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2号位队员转至1号位发球)。(5)换人

每局每队最多可替换一人或多人。场上队员在同一局中可以退出比赛和再次上场各一次,只能回到原阵容的位置上。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他只能由补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6)比赛中的击球

1、每队最多击球三次(拦网除外)

2、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

3、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

4、击球的犯规有“四次击球”、“持球”、“连击”。

5、第一次击球,同一动作不判连击.球必须被击出。

6、不得将球接住或抛出,击出的球可以飞向任何方向.(裁判员必须清楚击球与持球之间的区别,)击球是单一动作,而持球犯规先使球停滞.再将球抛出。

7、进攻性击球时,吊球是允许的,但击球必须清晰,并且不得用手改变球的方向。(7)发球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后的8秒钟内将球击出。发出的球落在对方场区内(包括球触击球网)视为好球。(8)拦网

没有触及球的拦网行动称为拦网试图,触及球的拦网行动被认为完成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拦网的触球不算作本队的一次击球。(9)触网

队员不得在进攻时触及球网的任何部分或标志杆(除在非进攻时轻微触及球网)。(10)过中线

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一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除脚以外,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允许触及对方场区。自由防守队员

1、确定后排防守队员:各队在最后确认的十二名队员中,可选择一名队员为后排防守队员。

2、服装: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必须穿着区别与其他对员颜色的服装,式样可以不同,但是必须有同全队一样的号。

3、可以替换后排任何一名队员。

4、作为一名特殊队员,他不可在任何位置上(包括场区和无障碍区)对于高于球网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

5、不允许发球、拦网和拦网试图。

6、如果他在前场区运用上手进行传球, 其同伴不允许在高于球网处完成对该球的进攻性击球,但他可以在后场区自由传球。

7、替换:他的替换不计在该队的换人次数之内,且没有次数限制。但两次替换之间必须经过比赛过程.替换必须在比赛成死球后,第一裁判员鸣哨发球前进行。比赛开始前,第二裁判员检查完位置后,才允许后排自由防守人进入比赛场地。替换只能在进攻线于端线之间。替补席前的边线进行。触网不算犯规

1、击球动作除外。

2、不妨碍对方队员和裁判员判断的情况下。持球

标准是击出就行,不得抛、推、掷。

球过网(在非过网区过网)允许救球。在过网区过网不允许。判罚

1、行为上的管理,(指个人)黄牌一分,红牌取消该局比赛,红黄牌出局。

排球教学探索 第6篇

关键词:排球教学?发球?女生?半握拳

根据当前职业高中女生的身体状况,笔者探索出一种过渡性发球技术,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于教学比赛和校排球运动会上。随着发球技术的创新,学生的接发球技术水平也相应得以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随之增长,学校排球运动也得以推动和发展。

一、适应职业高中女生的抡臂半握拳发球技术解析

这种发球技术,介于上手飘球和大力勾手发球之间,属于一种过渡性发球技术。它的产生是由当前职业高中女生的身体条件决定的,其攻击远不如上手飘球和大力勾手发球。发球的手型相似于上手飘球的手型,但不等于发飘球的手型,要求手指一、二道指关节尽量握紧靠拢,拇指紧靠食指伸直,使第二节手指与掌根形成一个平面,用这个平面去击球(这种握法也称之为半握拳)。这样使击球的手型面积加大,容易击准球。手臂的挥臂运动,采用抡臂动作,但不是大力勾手发球的抡臂轨迹。以右手发球为例,右手于腰低于头尽力后摆,身体不改变方向,手臂运行轨迹从体后运行至右侧前,不低于肩在右前方与头一般高击球。这种发球技术的优点,力臂长,手臂运行的轨迹距离长,从而获得加速度的时间就多,就能得到足够的击球力量,对于职业高中女生和部分体质差的男生来讲,她们的身体条件能够接受。其次,用这种发球技术发的球,攻击力超过下手发球,特点是击球点高,球的飞行轨迹弧度小,飞行速度快。如果发球技术熟练,还会使发出的球产生一定飘移。众所周知,球速快,必然加大接发球的难度,飘球进一步加大了接发球的难度。

二、抡臂半握拳发球技术的教学步骤

1.抛球

抛球质量直接影响着发球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抛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抛球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抛起的球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位置,也有一定的难度。抛起的球必须保证球的高度,高于头两个半球的距离,力求一个稳字。球抛得过高,球体本身产生的重力加速加大,击球点不容易掌握;球抛得低,击球手臂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加速运动,也不能做到准确的击球。

2.抡臂

在发球的整个过程中,抡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使手臂的运行轨迹基本固定,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因此,在练习抡臂的过程中,从易到难,先做击固定点的抡臂练习,将练习球固定在一定的高度。学生依次做抡臂练习,或根据本校实际,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一人持球站在台阶上,使球处于练习者右上方,并与头高或稍高于头的位置。每人做抡臂击球数次,一是体会抡臂的动作,二是找准击球点,体会击球的部位和手的击球部位,使抡臂轨迹基本固定,击球部位和手的击球部位基本固定,切实做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击球

在整个发球过程中,击球是继抛球、抡臂之后的关键一环。要使发球成功,必须确保击球点的正确,击准球的中下部;必须确保在右前上方位置击球;击球的手的部位必须是掌根和手指触球,并且掌根、手指、手臂形成一个平面(即半握拳)。

4.练习方法

两端线站立,先做击固定球练习,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一人持球,用三手指托球,拇指、食指,中指,使球的位置于练习者的右前上方,体会击球点和手的击球部位,掌握手臂的抡臂速度。经过一定的练习,学生可自己抛球练习。

三、抡臂半握拳发球的可行性

在排球比赛中,排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用来准备处理球时间就多,这样的球就容易处理得理想,失误率就减小。反之,球的飞行轨迹线越短,处理的难度就加大,球的飞行轨迹路线短,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移动和准备,接发球的失误率就会大大上升。

因此,下手发球与抡臂半握拳发球的区别在于前者球飞行的速度慢,在空中飞行时间长,相当于把“炮弹”送给对方,让对方来攻击自己,然而抡臂半握拳发球具备了飞行速度快,飞行路线短,飞行时间少等优点,给接发球的一方带来了威胁,使接发球到位率降低,把主动权掌握在发球的一方。另一方面,随着发球技术的提高,发球质量的变化,迫使接发球技术相应提高,要求接发球的一方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移动或准备,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抡臂半握拳发球技术在班组教学比赛和学校排球运动会上,体现出了它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女生排球比赛比以前更有可观性,攻防节奏加快,争夺更加激烈。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7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体育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走入体育课堂,成为体育教学得力、新颖的教学手段,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至今,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学生对体育教学中CAI课件中的媒体形式偏好调查研究尚不多见,而媒体形式是CAI课件中表现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非常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该课件最为创新的地方是能够结合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平面动画、立体动画、比赛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对排球战术进行循序渐进、全方位的模拟和讲解,着重从学生对于该课件中典型媒体形式如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录像视频等的偏好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得出相应结论。

1 基本概念介绍

媒体:指的是信息的载体,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电视、广播、广告、杂志等[1]。媒体形式:也叫媒体元素,包括声音、图片、视频、影像、动画、文字等[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西安体院07级体育系学生对于CAI教学中各种媒体形式的偏好特征研究。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根据研究目的、内容的需要,查阅1990-2010年公开在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有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及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相关书籍,并选择目标素材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参考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设计学生使用课件效果的问卷调查表,适时对实验对象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07级普修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前,对问卷内容进行必要的效度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问卷设计符合研究需要。(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于课件中的平面动画和立体动画偏好比较

平面动画和立体动画相比较,学生更喜欢立体动画的生动形象(喜欢立体动画的学生占66%),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占17%)选择两者都喜欢,说明,平面动画结合立体动画的演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2 学生对于课件中的动画和视频偏好比较

动画和视频相比较,学生对于课件中的动画和视频都很喜欢(占学生总人数的66%),说明排球战术教学课件中的动画和视频结合很有必要,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排球战术。

3.3 学生对于课件中的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及录像视频的偏好比较

由图1可见,多数学生认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录像视频三者结合最有助于其学习和理解排球战术(占学生总数的61%),由此可见,三者结合的媒体组织形式是排球战术教学课件的最佳媒体组织形式;但是也有三分之一(占学生总数的33%)选择了立体动画最能帮助其学习理解排球战术,可见,学生对于立体动画的喜爱程度;而选择录像视频的学生不足立体动画的五分之一(占学生总数的6%),说明同学对单纯的录像视频并不感兴趣。

4 结论及建议

4.1 立体动画结合视频演示的媒体组合形式,对其它体育项目的课件制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逻辑分析可得出,学生喜欢动画结合视频演示的媒体组合形式来辅助其学习、理解排球战术,但学生更喜欢立体动画结合视频演示的媒体组合形式。根据田麦久的项群理论可得知,同项群体育项目具有很多相似性,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本研究中得出的学生更喜欢课件中立体动画和视频相结合的媒体形式来学习和理解战术的结论,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及同场对抗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战术模拟和讲解中,如篮球、足球等。

4.2 学生对于先进媒体形式的偏好显而易见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动画,但学生更喜欢生动形象的立体动画,同时认为立体动画结合视频的媒体形式对其学习最有效,而立体动画技术引入体育科研是最近两年才有的事情。调查中发现:一直被体育多媒体教学广为赞许的平面动画,此前也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竟然没有学生认为它是最有效的学习排球战术的辅助方式,这一点很出乎本研究的预料。可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于体育课件中媒体的先进性很在意,如有了生动形象的立体动画,就对简洁明了的平面动画不屑一顾,这对我们新时期体育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 体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和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制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愿意接受先进的媒体形式辅助其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应加强其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学生乐意接受、使用的高效课件,这样的课件应用到体育科研中才有典型性,前沿性。

综上,体育院校学生更喜欢体育课件中能够应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立体动画)辅助其学习,所以体育院校教师如想制作出高效典型的多媒体课件,需提高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 第8篇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 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 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1 讨论与分析

1.1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网上争夺是排球比赛中攻防对抗的焦点, 扣球和拦网是制胜的关键。排球运动员在身材大型化的前提下, 不仅要跳的高、冲的远, 而且还要跳的快、能持久。

(2) 接发球和接扣球能力是排球比赛取胜的基础, 低、中、高重心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变方向的移动能力, 是提高防守起球效率的关键。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反应快、身体重心变方向控制能力强, 而且还要具备快速移动能力。

(3) 扣球是排球比赛进攻和得分的最主要的手段, 比赛中扣球效果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跳跃能力, 另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击球的挥臂能力。运动员的击球挥臂, 即要挥的快、又要力量大, 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变向挥臂能力。

1.2 排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

现代排球运动的对抗日趋激烈, 大强度的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要求运动员有极优秀的弹跳, 而且要有敏捷的反应, 良好的协调性和灵巧性。因此, 运动员体能的水平越来越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体能训练要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 采用专门的训练手段来发展与排球运动水平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身体素质、机体机能能力和身体形态。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力量——腰、腹力量, 腿、踝部力量, 手臂、手指、手腕力量等。

速度——反应速度、移动速度、起跳速度、挥臂速度等。

弹跳力——原地弹跳力、助跑弹跳力、连续弹跳力等。

耐力——移动耐力、弹跳耐力、速度耐力、比赛耐力等。

灵活性——腿、手、腰、腹的协调配合能力及场上的灵活应变能力等。

柔韧性——肩、腕、腰、膝、踝等关节的活动范围等。

1.3 排球专项体能训练的依据

为使体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在选择方法和手段时必须考虑排球比赛对身体素质和机体机能的要求, 而这种要求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原理。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 人体工作时的能量来自于三个供能系统:一是无氧非乳酸供能系统, 它可使肌肉活动在较高的水平上支持5s~10s, 如100m短跑;二是无氧乳酸供能系统, 工作时间在20s~30s有时持续1min~2min, 如400m跑项目;三是有氧供能系统, 即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提供能量, 工作时间往往在2min~3min或更长时间, 如长距离的运动项目有氧供能是基础。

排球比赛属间歇运动形式, 即短时间爆发式的身体运动被短暂的间歇体息分隔开。短时间、爆发式的扣球、拦网主要是无氧非乳酸系统供能。而短促的动作重复, 或连续的多回合争夺, 则是无氧乳酸系统供能居主要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 排球比赛主要取决于无氧供能系统, 但从势均力敌的排球比赛时间可达1个多小时这点看, 提高有氧供能能力同样不能忽视。

决定运动员的供能系统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 无氧耐力为主导的, “所需要的耐力是在适当间歇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强度能力”表现为频繁移动、防守和攻拦跳跃的耐力, 以保持移动速度和弹跳高度的稳定性。所以, 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抗缺氧能力和抗酸性的耐受力, 有助于长时间技、战术训练和长时间比赛时正常地发挥水平。

1.4 排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原则

(1) 在力量训练中应突出速度因素, 不要片面追求负荷量和难度, 关键是在动作正确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 重点突出速度。

(2) 身体训练一定要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 与所采用的技战术特点相适应。

(3) 身体训练应循序渐进, 训练负荷逐渐递增, 使运动员始终处于不适应状态, 不断打破旧的循环, 建立新的循环。

(4) 力量训练一定要全面, 上下肢、前后肌群要平衡发展, 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要成比例, 主动肌、协同肌与对抗肌的放松训练要纳入力量训练计划中。

(5) 在一节力量训练课中, 其安排应遵循从大肌群训练至小肌群的训练。在常年或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小肌群训练的不间断。

(6) 力量训练要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年龄、形态、场上位置、个体特征等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发展力量素质有明显的年龄特征。13~14岁之后发展最大力量会更有效果, 在此年龄以前发展爆发力较好。因此, 发展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 先从克服自身体重开始。2.4.7.速度训练可遵循“超负荷”原则, 在负重力量训练后, 利用肌肉剩余兴奋的惯性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 既可发展力量, 又可发展速度, 使神经始终处于灵活控制中, 防止产生动作僵硬和不协调。

(7) 身体训练要防止产生不良影响的积累, 如做完速度较慢的练习后要安排速度较快的练习, 形成训练的良性转移。

2 结语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 国内外赛场日益火爆, 运动员所面临的比赛越来越多, 赛期越来越长, 每场比赛的间隔也越来越短。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各项竞技能力, 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去积累, 在这特定环境中去磨砺, 特别是与强手的激烈对抗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知和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据统计, 世界优秀运动员每年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的平均达到15场左右, 其中相当多的运动员超过20次, 甚至30次。

“体能”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各类体育报刊和文献上开始出现的一个词汇, 也是当前我国运动训练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近些年来, 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陆续开始强调“体能”训练。但对运动员体能的概念认识, 运动训练界和理论界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现代竞技排球运动的高速发展, 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 加强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研究, 遵循排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依据、原则、内容、方法, 全面地、系统地、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将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产生深远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体能训练的创新问题探析[J].体育学刊, 2005, 15:2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376~377.

[3]黄汉升.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63.

[4]梁瑞林, 李久德.论新规则执行后排球运动训练的改进[J].济宁师专学报, 2001, 22 (3) .

[5]庞明, 黄大华.刍议排球训练的体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2) :68.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微 第9篇

1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是在竞技排球和群众排球及排球产业方面实现在数量质量和时间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我国排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排球运动能够长期的, 健康的, 稳定的进行发展。其涵义是: (1) 我国的排球运动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并在质量, 数量和时间上能够和谐的发展, 进而满足大家对排球这项运动的需要。 (2) 我国的排球运动发展要有其独特的特点即在逻辑层次, 组成上及系统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 并不受到人们意志的影响。 (3) 综合调控我国的排球运动发展中质量, 数量和时间上问题。

2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特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即一是从社会活动方面, 这时将排球运动作为了一项社会文化活动, 将其的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二是从排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方面, 将其与其他的体育运动进行运动。其主要特点是: (1) 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为基础进行的, 主要是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运动的需要。 (2) 运动的持续发展与其他的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是其并不是以资源为基础进行的, 而是以当时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关的, 并且排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符。 (3) 相对于篮球和足球, 我国的排球在世界水平上还是比较靠前的, 但是目前排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情况并不如前两者, 这也就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3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时需要遵循三条原则: (1) 坚持我国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 我国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水平, 进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排球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大家, 因此排球运动需要坚持这项原则。 (2) 跟随我国体育的改革的方向, 随着我国相应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发展, 这也就需要排球运动对自身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样才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3) 要遵循排球运动自身的发展的形式在过去的排球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发展经验, 国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对当前的排球运动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因此需要严格遵循排球自身的发展趋势。

4 影响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4.1 竞技排球运动受到影响

我国的竞技排球运动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和职业的文化水平, 训练和管理方面, 运动员和教官, 后备力量, 科研情况, 经费和后勤等这些因素构成的。上述的这些因素在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来看其中的职业文化水平和竞赛的制度在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中占得比重在逐渐加大, 而经费的投入及后勤的影响在减少。目前我国在排球竞技方面还是处于比较低的阶段, 要想实现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在人力, 物力及财力方面加大投入, 这样更能促进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到以后还是需要对排球运动采取集约式的方式, 这就需要在扩展规模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效益这样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也只有这样有效地促进竞技排球高效和持续的发展。

4.2 群众排球活动受到影响

在群众排球活动中其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排球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 排球方面的师资投入, 排球场地及器材, 制度的完善, 媒体的宣传工作, 费用的投入, 此外还有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活动组织情况等这些都会对群众排球活动造成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 竞赛体制和当地排球协会及基层群众排球组织的建设相对而言对群众排球的发展影响的比重较大, 这两项之所以在其中占得比重比较大, 一方面是可以积极的组织大家参与到群众排球活动中;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群众排球运动的发展, 当群众的排球活动开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将会使群众排球更为的规范化, 因此为了群众排球运动的发展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排球相关制度, 促进各地区排球组织的开展。

4.3 排球产业的开发受到影响

在我国排球产业的开发方面, 影响其的因素有排球活动受到人们的欢迎程度, 还有排球俱乐部的建设, 排球产业开发人员的职业水平, 项目竞技水平等这些都将会严重影响着我国排球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地发展职业俱乐部的相应建设和排球明星的培养这两项在排球产业的发展发面的影响作用比较大, 因此要想在排球的产业方面进行好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在排球俱乐部方面的建设和加强对排球明星的培养工作。

5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针对排球运动的本质特点, 为了实现排球运动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将排球竞技和群众排球及排球产业三面加强之间的联系和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以往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是针对竞技排球方面加强了投资和重视, 此段时间内竞技排球在我国的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并且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 休闲和娱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 此时就需要刺激群众排球的发展和排球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群众的排球活动和排球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容。

6 结语

为了实现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考虑好影响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并找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排球运动发展因素有职业化的程度, 训练及管理的水平, 运动员和教练的能力水平及在排球方面的经费的投入等, 这些都将对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些因素在排球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要有很好地了解, 并要加强在竞技排球运动方面, 群众排球运动方面的发展, 及排球产业方面的发展这些都将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在以后的发展中, 制度和体制对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产生的影响更为的大, 而基础的保障性的因素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起其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并且在有后的排球发展中针对竞技排球, 群众排球, 排球产业经没有主次, 应该是同时发展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排球运功的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在排球运动方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在上述方面的重视程度, 这样才能实现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及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从中吸收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成果, 这样才能很好地探究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运动员及教练的水平, 训练和管理的情况, 后勤的投入及后备力量, 此外还有科研力量, 竞赛的制度等, 这些对我国的排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体系还没有成熟, 因此现在我们还要对建设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基本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指标进行重点的研究这样才能建立比较健全的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关键词: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学刊, 2001 (2) .

[2]刘天俊.平顶山市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2 (12) .

[3]符壮.我国竞技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 .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10篇

沙滩排球是一项在广阔沙滩上进行的体育运动,四名队员隔网对抗,头顶蓝天,面朝碧海,耳听涛声,脚踩柔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观赏性及趣味性,被誉为“21世纪最杰出的运动”。这种新颖的运动项目具有娱乐、时尚、观赏以及健身等特点,非常适合大学生健身需求。沙滩排球课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率先开展起来,它顺应了课程体系指标要“丰满”的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师资等体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的不利冲击与负面影响。[1]中医药院校具有典型的医学特色,传统医学与体育运动同根同源,本文从中医学视角探寻沙滩排球的健身价值,以丰富沙滩排球的文化内涵,并推动沙滩排球课程在中医药院校的开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100人以及国内中医药院校负责体育教学管理的专家1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黄帝内经》等中医理论专著,阅读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教材,搜集国内外高校开设沙滩排球课程的相关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

分别与国内中医药院校负责体育教学管理的专家就开设沙滩排球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完善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2.3 问卷调查法

制定学生和专家《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程问卷》2种,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95%;发放专家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有效回收率90%。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符合统计学要求。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和EXCELL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滩排球健身功效的中医学基础

3.1.1 沙滩排球天人合一,吸纳天地之精华

中国古代奇书《黄帝内经》中记载:“天有精,地有形,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2]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人得天气而生,禀地气而长”,意思是:人既离不开天气,也离不开地气,离开天气,数分钟即会死亡,离开地气,也仅能存活数天。因为天有六气,化为风寒暑湿燥火;地有五行,化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人自出生之后,虽然说吃五味而长大,但亦必需要禀天之六气始能成人。因此人们应该经常在海边、山林、河畔、树林里锻炼身体,多做深呼吸,以吸入大量的天气;或者经常赤足行走,这样地气可以从足心的涌泉穴上升入体,维持身体健康。沙滩排球就是一项身在蓝天白云下,立于空旷沙滩上的健身运动,天高气爽,阳光明媚,天气轻易可采,地气随意而得,天人合一,吸纳天地之精华。

3.1.2 沙滩排球维系人体生命要素

中医学认为,维持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分别是“气、血、水”,所谓“气”是指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及通过饮食、呼吸获得的能量;“血”是指动脉血,在全身循环,输送养分;“水”是指除血液以外体内的所有水分。人体全身十二条经络之中有六条经过腿部,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这些经络就是运送“气、血、水”的通道,把五脏六腑与体表连接起来,从脚尖一直到头部,左右对称分布,可以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病邪、保卫机体。经络上共有365个穴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分布在脚上,穴位是经脉上容易受阻的地方,但也是调节“气、血、水”流动的场所。沙滩排球是一项赤脚在沙滩上进行的体育运动,双脚与沙粒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即对脚部穴位进行刺激和按摩,可以调节负责扩张和收缩血管的植物神经的机能,进而改善血液循环。

3.1.3 沙滩排球尽享阳光魅力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不例外。太阳光,是大自然恩赐给地球人类的“三宝”——日光、空气和水中之首宝,乃人类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养生健身之必需。人体通过适当地晒太阳可让肌肤吸收太阳光的热能,抗御冬春的寒冷,防治皮肤细菌与霉菌感染、关节炎、哮喘病、失眠、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散发出来的红外线可渗透人体肌肤,使人感知温暖,并能使皮肤、肌肉、骨骼及深层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还能起镇静、减轻疼痛的作用,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状态,提高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的微循环功能。而紫外线的适量照射,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刺激骨髓的造血机能,改善贫血症状,使人面色红润,容光焕发。此外,还能使皮肤里麦角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日光还能刺激皮肤黑色素增加,摆脱肤色的苍白,增强皮肤组织对外界机械、化学或冷热刺激的屏障作用,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常在温和的日光下进行沙滩排球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3.2 中医药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的意义

3.2.1 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

新时期的中医药院校学生热情豪放、兴趣广泛,对喜欢的体育活动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要求较高学习自主权和较大自由度的学习环境。由于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所以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更爱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在大自然中领悟中医内涵,能够将中医知识与体育健身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沙滩排球作为一项在广阔沙滩上开展的体育运动,突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在大自然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我国著名学校体育专家曲宗湖教授倡导学校体育要“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活动”[3]的理念相一致。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一方面符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满足其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符合中医药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3.2.2 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大多只在大一、大二开设公共体育课,大三、大四只针对少数学生开设少量选修课,而学生在这个时期的闲暇时间却是最多的,特别是在周末。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经常盲目的从事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引导,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就沉迷于网络,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保持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据调查,有多数学生非常渴望能够在大三、大四期间选修体育课,并且都非常愿意尝试选修和学习沙滩排球课,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满足其运动锻炼和技能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阳光、海水和沙滩带来的健康和乐趣,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3 改善学生亚健康状态

中医药院校的课程学习和就业压力非常大,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意识非常淡薄,对公共必修课也缺乏兴趣,导致精神状态较差,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出现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不集中,经常感到头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起立时眼前发黑,喉咙异物感,饥饿但吃什么都无味,经常失眠,出汗,早晨恋床,坐卧不宁,心烦意乱,心慌气短,对生活无兴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等亚健康状态。沙滩排球是一项新颖的体育运动形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和健身性,深受大学生喜爱,所以沙滩排球选修课能够满足多数学生的体育需求,有效改善亚健康的身体状态。

3.2.4 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既要兼顾传统保健体育的继承与发扬,还要注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打破传统课程的局限,增设一些娱乐型、趣味型、拓展型的体育项目。[4]沙滩排球始终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运动的基本出发点,结合众多体育项目优点于一身,时尚、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展个性,既增强了学生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起全面发展的身心统一的体育观,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保证了高校教育总目标的实现。[5]中医药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身心锻炼的平台,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运动当中,既锻炼了学生身体又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也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探索的方向,为今后中医药院校体育教育的深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3 专家对中医药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程的态度

随着沙滩排球运动风靡世界,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开展也如火如荼,海滨城市正逐步开展以沙滩排球为主体的沙滩文化节,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休闲体育生活,而且带动了沙滩体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沙滩排球运动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竞技水平发展迅速,短短十几年就位居世界前列,获得世界大赛的奖项越来越多,一时激起了国内沙滩排球运动的浪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表2),几乎全部专家一致认为我国中医药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程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可行的。

3.4 沙滩排球选修课程的设置方案

3.4.1 教学目标

3.4.1. 1 通过沙排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沙排运动的特点和锻炼身体的价值,了解沙排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我锻炼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和沙排比赛欣赏水平。

3.4.1. 2 通过沙排技术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4.1. 3 通过各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使技术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相结合,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达到健身、健心、娱乐的目的。

3.4.2 教学内容

3.4.2. 1 理论部分

沙排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沙排基本技术及战术知识,沙排规则及裁判法等。

3.4.2. 2 实践部分

3.4.2. 2. 1 基本技术:

准备姿势与脚步移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

3.4.2. 2. 2 基本战术:

进攻战术、防守战术。

3.4.2. 2. 3 身体素质训练:

一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

3.4.3 考核办法

3.4.3. 1 考核内容:

发球、扣球、专项理论。

3.4.3. 2 评价方法及标准

3.4.3. 2. 1 教师评价:

专项达标(占50%)、专项技评(占20%)、专项理论(占10%)。

3.4.3. 2. 2 学生互评:

课堂表现(占5%)、情意交往(占5%)。

3.4.3. 2. 3 学生自评:

课外锻炼(占5%)、学习效果(占5%)。

4 小结

沙滩排球是一项在广阔沙滩上进行的体育运动,双脚与细沙、海水直接接触,身体置于阳光空气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充分吸纳宇宙之精华,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相当高的医学价值和健身功效。在中医药院校开展沙滩排球选修课程,对丰富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对中医药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进行研究,发现沙滩排球具有天人合一、俱得天气与地气、维系人体生命要素以及尽享阳光魅力等独特优势,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健身功效,非常适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身心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沙滩排球,中医,课程,设置方案

参考文献

[1]付哲敏,张萍.沈阳体育学院开设沙滩排球课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56-59

[2]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研究班编著.皇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7:27-41

[3]崔健.沿海城市高校在天然海滩开设沙滩运动选项课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3-4

[4]路俊艳.我国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思考[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55-57

[5]韩建阳.普通高校开设沙滩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146-147

[6]福建中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2007.3

[7]陈群,江兆文.我省高校开展沙滩排球的可行性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J],2002,55(2):79-82

软式排球技术教学初探 第11篇

1. 基本技术

软式排球技术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这些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是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符合个人特点和比赛要求的。在完成动作时,应当协调、轻松、省力,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技能和特长。

软式排球常用的基本技术有双手垫球、单手掌击球、单臂垫球、双手传球、扣球、双手挡球;单手挡球、双手捧球、脚击球、上手发球、下手发球、拦网等。

2. 教学特点

①针对青少年下肢力量较弱,蹬地力量较小,重心低时移动较慢的情况,教学应强调身体重心不宜过低;以健身、娱乐为目的;规则宽松、灵活;击球方法多种多样。

②软式排球球体软、易变形且球体轻,练习时要控制好击球的力量。

③单手臂击球技术运用较多。

④能掌握捧球(托球)、弹球(点球)、非正式击球等软式排球的特色击球技术。

二、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软式排球动作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和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的实践,击球动作是软式排球技术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动作,它包括击球手型、击球点、击球部位和击球用力四个环节。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是练习者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其次是击球点和击球部位。从微观上看,抛球是发球技术的重点,击球臂三个环节依次发力的弧形挥击动作是发球技术的难点;击球点的保持既是垫球技术的重点,又是垫球技术的难点;击球手型是传球技术的重点,击球用力和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则是传球技术的难点;起跳和空中击球是扣球技术的重点,空中击球的时机和手对球的控制则是扣球技术的难点。

三、教学顺序

根据软式排球基本技术与教学特点,教学的顺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进行地滚球、环绕球的单个动作,逐步过渡到多人的滚球、环绕球组合动作教学,再进行原地——移动——变方向——来球性能(高度、弧度、速度)发生变化的双手接抛球动作教学。先进行简单条件下各种接抛球技术教学,再大量地进行难度逐步加大的各种接抛球(如移动中变方向的接抛球)动作教学。在垫球技术教学的二至三次课以后,进行下手发球技术教学;在传球教学的三至四次课以后,进行发——垫——传技术组合教学,并组织较简单的教学比赛。最后进行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教学,组织发——垫——传——扣——拦等技术串连教学和复杂条件下的教学比赛。

四、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软式排球教学改革有关在活动中求知识、学本领,要给练习者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引导练习者发展自我与超越自我,培养练习者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改革创新意识的基本思路,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摒弃传统的自然分组教学形式,而应采用:①“自助式”。即将一次课的基本内容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学内容,即大纲中规定的内容。第二部分为选学内容,即教学大纲的扩展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技、战术考核的办法,使一部分业已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学生学习难度适当的介绍性的教材,给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②动态水平分组。即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高底,将其分为“发展组”和“基础组”。“基础组”以基本教材为主,适当放慢进度,增加练习次数,注重错误动作的纠正;而“发展组”则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学习难度较大、坡度较高的技术组合练习和一些介绍性教材,然后定时进行动作技术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重新分组。实行动态升降的教学训练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自我与超越自我。③互惠分组。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相容程度,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相互观察、相互评价。在协作与竞争的过程中,为了使动作更正确、更完整,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互动式的互助互利的教学训练组织形式无疑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教学方法

1. 问题、创新意识培养法。①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以趣生疑。使用游戏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地反问一些问题。②在教学的中期阶段,以疑激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知识或已有的运动经验去分析与探讨动作技术的重点与难点,使其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③在教学的末期阶段,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对涉及技、战原理的问题,有意识地创设暂时性的知识“盲点”,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利用增同、求异、共变思维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问题与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安排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教师”,将他们的优势技能传授给其他同学,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比赛法。比赛法是一种以竞赛的形式为核心进行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方法。①将教学训练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融入比赛中去。不论在教学的哪个阶段,都应该采用以比赛带训练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抛接球和耍球以后,就可以采用启蒙型教学比赛。在初步学习了发、垫、传等某一个动作技术以后,就可以使用诱导型比赛。②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当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运用非规格化技术击球或战术组成不合理的现象或某一个队失分太快时,教师应在死球时中止比赛。③针对临场出现的典型错误或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解决的若干种可能性供学生选择,或当输球时,要求分析其失分太快的原因。将对解决典型错误方案选择得最完满的学生替换上场或对失分原因分析得最合理的队替换上场。④对被替换下场的学生或队安排专门性的练习或业务讨论,改进其基本技术和技术运用的合理性,解决诸如默契配合、相互保护等问题。⑤继续比赛。在“温旧而知新”的教学训练中,实现个人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控制、调整、再控制,这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排球理论教学论文 第12篇

众所周知, 排球运动是世界一项重要的运动, 而山西女子排球队是全国的一只优秀的排球队, 近几年山西女子排球队在全国沙滩排球赛和地区排球赛等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而如何让其成为国内最优秀的队伍还有待更为科学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国内先进打法的女排球队大多重视自身的战术素养以及科学的训练方式与方法。如国内领先的恒大女排和天津女排她们在注重外援的引进同时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这就要求有一个好的训练计划与专业的教练员团队作为支撑。而山西女排作为近几年中国女排界的新生力量, 如何与传统强队进行抗衡是山西队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以山西女排的整体战略提升能力为研究背景通过“板块”理论的建筑模型来建立新的训练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山西女排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1 小周期, 中周期和训练阶段

小周期是指包括若干训练的课程训练且持续若干天 ( 一般持续一周) 的训练周期, 是最短的训练周期, 中周期是指包含一系列小周期的中等规模的训练周期[1]。目前山西女排在训练中所采用小周期的训练模式多以最大力量以及无氧和有氧训练为主, 目的是增加队员的体能储备, 在比赛中提高自身的身体持续作战的能力为长时间的体能与力量做储备。

1. 1 小周期训练

小周期训练通常持续时间在1—2 个星期, 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使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达到一定的最佳状态, 山西省女子排球队, 作为目前中国女排的一只优秀的排球队, 每年都会向省队、国家队输送很多的优秀人才, 可见她们日常的训练很关键。

通过表1 可以看出, 短时间小周期的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最大力量和无氧耐力及有氧耐力上, 这样的目的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短时间内的身体机能能够达到比赛的要求, 增加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对抗性, 提高多回合的进攻能力, 最终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2]。

1. 2 中周期训练

中期训练模式最为初期和短期训练的衔接对运动员的个人能力的提高过程也十分关键。由于在这一阶段, 运动员经历了短时间的身体素质能力的提高过程, 要求教练员在这一训练阶段加强基本技术或基本战术配合, 使运动员能够迅速的熟悉和了解所学习的锻炼价值。特别是针对女子排球运动, 由于我国女排的整体水平较高, 这就要求山西女排的中期训练要做到因地制宜。

1. 2. 1 积累中周期

与其他中周期相比, 该类型中周期的主要特征为, 在相对小的强度下的相对高的训练负荷量。正因为积累中周期是专为提升基础运动能力而设计的, 所以它的持续时间、内容和监测都值得特别地关注。

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 两个主要因素影响着中周期的长度:

( 1) 要有充足的时间获得靶目标运动能力所期望的训练积累效应;

( 2) 赛程决定了时间的限制;

人们已经注意到, 大多数运动项目发展的基础能力是有氧耐力和肌肉最大力量, 这两种能力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形态和器官变化, 所以我们需要有使这种生理适应发生的充分时间。然而, 对于那些一般体能已经得到很好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 他们只需要相对较短时间的重点负荷训练就可以使这些能力产生实质性地改善。为此, 非常重要的是要确定中周期的最佳持续时间, 这一时间既要充分获得期望的能力变化, 又不能过长, 影响到下一个中周期的按时开始。这一问题将由一个相关案例研究作进一步的讨论。

积累比赛经验要从日常训练中出发, 模拟对手的比赛能力, 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通过模拟对手来达到提升滋生能力的过程, 保证训练的质量, 突出专项训练的能力。

比赛日程的局限性对中周期计划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赛季的前期, 比赛日程对运动员训练的影响较小, 中周期的持续时间完全取决于教练员的想法, 在赛季的中期, 训练阶段的顺序和持续时间就会受到重大比赛时间的影响。因此, 在赛季的末期, 积累中周期可缩短到3 ~ 4 周, 此时重要赛事会以短的间隔接踵而至, 积累中周期的时间也可被减少到10 ~14 天。

内容: 适宜中周期的顺序和选择实质上决定了中周期负荷变化的内容。

1. 3 训练的阶段

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 训练阶段又再次构成了一个完整地微型年周期, 这需要基础能力 ( 准备阶段) 、专门能力 ( 比赛阶段) 和专项能力的综合准备依次发展, 而最令人满意的训练痕迹效应的延续, 使运动员能够获得比赛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专门能力和专项能力的最佳的组合。然而, 如果训练的设计仅仅根据训练痕迹效应的长短, 那么就会显得比较死板, 当然, 也有一些其它影响训练痕迹效应的因素和延长训练痕迹效应的方法。

1. 3. 1 训练阶段的比赛

众所周知, 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是为竞技能力高峰而设计的。其中, 一些比赛是极高的训练负荷, 它用来突破常规训练和增加训练过程中情绪的多样性, 如果是这个目的, 那么比赛则应包含在积累中周期和转换中周期内同时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4]。

此外, 尤其是比赛中出现的高强度无氧糖酵解代谢过程, 会抑制线粒体内有氧酶活性和氧化过程。有时, 优秀教练员能直觉地感到这种有氧能力的破坏, 他们会增加专门的有氧训练负荷, 从而促进赛后的恢复, 最近有研究表明, 训练痕迹效应的缩短会对比赛产生负面的影响。

2 实战中的应用

良好的比赛结果是对训练过程和训练质量的检验, 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洞察出对手的比赛意图和自身比赛的不足之处, 但这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做好相应的方案。特别是近几年山西女排队无法成为最强队, 这就要求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相互配合, 做好各个阶段的训练工作过, 为实战中的应用做好基础[4]。

3 结论

山西女排在形成自身独特的技战术打法特点上必然有一套与自身队员特点相一致的优秀的训练团队和训练方法, 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严格按照教练员的布置安排来进行训练, 特别是在小周期[5]。中周期等训练储备过程中, 每一名队员和教练员都应该了解这一时期对于比赛的储备是十分重要的, 要求运动员严格执行教练员布置的任务。另外, 在比赛的间歇期中, 应多留意同层次对手和高水平对手的训练与比赛, 多与她们交流比赛, 找出自身的不足, 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严格要求自己, 为山西女排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钟丽.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板块训练特征[D].广州体育学院, 2012, 6:5-8.

[2]孙玲娜.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征与原则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307-308.

[3]张广林.周期训练理论新探索[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5 (2) :117-120.

[4]孙波, 种静萍.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进展[J].体育与科学, 2005, 26 (4) :66-68.

上一篇: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下一篇:游戏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