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范文

2024-07-02

大学生物范文(精选11篇)

大学生物 第1篇

一、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概念

设计性实验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学, 它一反过去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 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各环节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完成, 即不仅要求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也要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答案, 有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原则

1.一般性原则。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必须遵循一般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即要依据大学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设计上符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而不能随意更改教学内容或者增加一些新奇的实验项目。

2.可行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实施生物设计性实验的时候, 应该在教学中体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所选用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应该主要是已学过的知识, 二是要求实行的实验必须切合实际, 且操作仪器、设备和材料及实验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安全因素。

3.实用性原则。教师指导大学生实施的生物设计实验必须符合实际, 可以以实验成果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如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改善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等, 而不能只是将实验成果停留于实验市内, 而无法将之转化为生态效益。

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步骤

基于上述要求, 笔者认为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开发设计实验的时候, 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设计性实验题目。恰当符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性题目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同时有助于将实验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因而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生物设计性实验题目的确定, 紧密结合生物专业的特点和实际, 使题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划定范围, 然后由学生自选。如鱼类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实验, 常选的实验对象是鲫鱼, 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他鱼类作为实验对象。

2.准备阶段。在题目确定之后, 要求教师尽快向学生阐述清楚本次实验的目的, 以及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各项要求, 以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尽快完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的学习, 必要的时候, 学生还要自行查阅各种资料, 以便为接下类拟订方案和设计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如设计性实验《蛔虫、常见人体寄生虫及寄生虫卵观察》一节, 需要学生对原腔动物门的动物特征有准确了解, 同时要求学生对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感染人类的途径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由于知识涵盖面较广, 因此, 对于某些知识点, 可能需要学生实验前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胸中有数。

3.拟订实验方案。大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 对实验内容有准确全面了解之后, 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并整理出一套或多套设计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选择的实验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设备等;实验过程中具体的步骤设计及注意事项, 等等。

4.审阅、评价学生实验方案。为保证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且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可靠,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仔细审阅, 从中可能影响实验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并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 直到学生的实验方案符合实验要求为止。在指导、审阅的时候, 为了保证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不应过多干涉, 提出的评价性意见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建议性的, 但对于可能引发事故的方案, 教师则应给予特别提示。

5.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切实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如在对鱼的设计性解剖实验过程中,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首先从何处下刀解剖, 然后按照实验要求分别观察鱼的内脏器官。由于实验脱离了教师的指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 如不小心将鱼的消化系统毁坏了怎么办? 解剖刀的下刀深度不够未能将鱼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清楚分离出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 而不要立即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解决办法, 以防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6.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后, 应要求学生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随后得出实验结论, 撰写出研究报告。

四、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与实验学时安排

为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 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标注上考核分数, 如方案制定30分、实验报告20分等, 对每次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并将之计入期末的总成绩。

为保证实验效果, 还应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实验学时, 如搜集资料可以安排一两个学时, 拟订实验方案可以安排两三个学时等。总之, 实验学时的安排必须基于学生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实验目的有了准确的了解并制订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之上才行。如果上述两个环节没有及时完成, 教师就应要求顺延学时, 而不能在未做好充分功课前就匆忙安排实验。

参考文献

[1]周鲜成.规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7) :103-105.

[2]高艳阳, 董培荣, 王金霞.对设计性实验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6) :125-127.

[3]罗建平, 周建芹, 姜绍通, 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4) :101-104.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 第2篇

生物传感器 与测试技术

课程名称 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姓 名 徐梦浙学 号 专 业 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 王建平/叶尊忠

一 热电偶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

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所需仪器

四、

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

注意事项

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

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

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 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

十一、实验步骤:

十二、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

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十三、打开nextpad,运行热电偶实验应用程序

十四、查看传感器介绍,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温差与热电势之间的关系。

十五、在特性曲线页面。选择不同型号的热电偶观察各型号热电偶的V-T,在测温曲线的

下方,手动模拟产生热电势的.值,观察测温曲线。

十六、在实验内容页面中了解实验的内容、操作方式和过程

十七、在仿真页面任意改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和运算放大倍数,记录E(T,T0)和

冷端温度仿真的输出值E(T0),将数据填写到热电偶温度手动测量表中,查表计算热电偶的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十八、在测量页面

十九、选择实际接入的电阻

二十、在nextsense01中,用杜邦线将R2 R4链接到运算放大器上。

二十一、调零。将A、B端用杜邦线短接,调节模块右侧下方的电位器,对放大器的输

出Vout进行调零。 二十二、测量。选择K型或者J型热电偶其中一个,连接到A、B两端,在自动测量页

面,点击页面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将热电偶放置到热水中记录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范围至少30度)。 二十三、在nextpad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上的数据保存按钮,选择保存的表格,进行数

据的保存。

二十四、数据及结论(绘制数据点散图,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误差)

冷场温度 热电偶输出电势(uV) 20.64 3543.21 20.65 3500.6 20.65 3731.66 20.65 3730.34 20.64 3797.56

测量点温度

87.59 86.81 91.08 91.06 92.3

温度差 66.95 66.16 70.43 70.41 71.66

20.64 20.65 20.65 20.65 20.64 20.65 20.65 20.66 20.66 20.65 20.66 20.65 20.66 20.64 20.66 3815.1 3561.15 3491.3 3509.37 3463.48 3472.74 3514.91 3535.65 3585.15 3601.62 3544.6 3443.76 3421.89 3410.39 3461.66 92.62 87.93 86.63 86.97 86.11 86.29 87.07 87.46 88.38 88.68 87.63 85.76 85.36 85.13 86.1

71.98 67.28 65.98 66.32 65.47 65.64 66.42 66.8 67.72 68.03 66.97 65.11 64.7 64.49 65.44

结论:

民办大学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 第3篇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科目,②是医学影像、临床等专业的必修课。由本教研室承担的医学微生物是长沙医学院院级精品课程,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笔者针对民办大学医学微生物的理论教学,谈一些改革意见。

1 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1)讲好绪论是前提 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来自绪论的讲解,所以这是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吸取多位老师的成功经验后,对李凡主编的《医学微生物》第七版绪论加以整理,形成了如下思路。首先阐述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由此引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内容,通过联系生活中熟知的病原微生物,让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随后提出微生物概念并分类,继而提出微生物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原核、真核细胞型,引出微生物的特点和人类的相互关系;最后介绍微生物的发展历史,先是经验期的发展,如酿酒、烧开水等,像历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学生充满浓厚的兴趣;再是实验期,主要讲述列文虎克、巴斯德、郭霍、琴纳和费来明5位科学家对微生物的巨大贡献,大大激起学生的斗志和兴趣;现代期则相对简略,举例介绍了新发现的部分病原微生物,以及全基因组的研究等成果,鼓励大家在新的时期,敢于突破和尝试,开创新的历史。

(2)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前后联系是基础。医学微生物内容较为庞杂,如果没有一条主线,容易给人混乱之感。医学微生物包括3大部分:细菌篇、病毒篇、真菌篇,每一篇采用总分模式编写,先是总的概括,然后介绍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学中,1~8章是总论,主要介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遗传变异、耐药性、感染与变异等知识,其实质就是对细菌做全方位概括;9~12章是各论,分别介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每一章分成若干节,每节介绍一个属,每个属主要介绍一种具体微生物,每种微生物则按照一条非常清晰的思路来介绍。如第8章第一节:葡萄球菌属,具体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从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五个方面来介绍。事实上,在细菌和病毒的各论中都按此顺序编排,所以明确这个思路,学生就很清晰明白地掌握了整本教材的内容架构和思维路线,不会产生杂乱无章、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3)提问式讨论,启发式解说是核心。如果一味地直接灌输,学生难免出现开小差、讲话、打瞌睡甚至逃课等现象。所以互动交流,循循善诱,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促进师生交流,增进感情。如33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首先明确HIV是艾滋病原体,简要介绍其发现,发展历史,指出现阶段全球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四个问题:一是HIV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二是其结构导致何种致病机制?三是HIV感染具有何种临床表现?最后是如何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每10个学生一组讨论一个问题,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其核心观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同时大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发言,简要评述其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完成对问题的完整阐述。发言中部分学生见解独到,不但增强了大家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从学生的反馈中可发现,此种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PBL教学基础上,探索以病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选择微生物学各论中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章节,如某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什么?该病原体结构有哪些特征?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如何控制感染?

通过学生讨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主动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

3 以教材为核心,不断更新知识

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异常迅速,李凡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部分内容已经有突破和更新。如绪论提到的“目前已有150种细菌完成测序,有180余种完成但为提交或正在测序”。③事实上,截止到2007年,已经完成测序的微生物就有303种,正在测序的有550种,并且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测序完成。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因而对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时查找文献资料,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学发展前沿,不仅让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基本原理,还能了解科学发展动态。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新的知识、技能、手段不断涌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紧随教材,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知识发展的需求。

4 學生自作教学课件,上台讲解

选择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让学生自制PPT并预讲。如选择36章—真菌学总论,由于缺乏经验,教师需要从字体、版面设置、字数要求、背景选择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通过PPT制作,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辛苦,更加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由于学生对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老师必须指出并纠正其预讲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同时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感觉。预讲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切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台讲课自然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严加把关,在学生讲完后要及时纠正错误,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医学微生物知识能够学有所用,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敢于发言、敢于创新。对于民办学校的学生,更要注意增强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加强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医学微生物理论、实验教学体系,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临床微生物专业人才。

注释

① 通讯作者:裴瑞青,长沙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② 文历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6):1-4.

③ 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

大学生物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 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当今社会的竞争究其实质就是创造力的竞争, 因此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高等学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但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存在明显滞后, 特别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

在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上课不认真、逃课等是普遍现象。从我院大学生上课情况调查的结果看, 我院生物专业学生上课积极性总体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了解,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 造成学生不想上课, 不愿上课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对专业了解不足, 对生物专业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因此, 缺课或上课不认真的情况比较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 除了学生本身对生物专业缺乏了解等原因外, 生物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 要提高我院生物专业大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把他们吸引到生物课堂上来, 让他们学好生物专业基础知识, 从而更深入的培养他们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 生物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院生物类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从本质上来讲, 大学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即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自我学习。所以, 大学课堂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 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在大学里,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的, 老师只起引导作用。但从调查情况看, 在我院生物课程教学中,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 几乎没有进行独立思维与自主学习训练过程。而且, 在上课过程中几乎没有师生互动过程, 学生没有发表个人想法、展示自我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对当代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压抑,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本身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大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种兴趣学习, 一种自我完善的学习。但在单向传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 对于上进心不强的学生而言, 课堂学习不再是他们提升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了, 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只要课程期末考试能通过就可以了。

另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老师一堂课将教材某一章节绝大部分内容都进行详细讲解, 很多学生感觉每堂课讲授的内容太多, 根本无法完全消化, 导致课堂听课很累、效率低下。特别是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分类的部分, 很多同学都反映内容枯燥, 而且太多, 全是记忆性的东西, 根本没有办法记住。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上课积极性, 进而导致学生不想上课, 缺课率高。

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激发培育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望。特别是生物类的课程, 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其实, 生物科学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它们多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当代最新科学研究息息相关。老师如果能引用最新科研动态, 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进行探讨,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引申出很多其他的专业知识点,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如微生物、遗传、分子等相关课程, 这些科学前沿的动态和成果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当老师讲到相关知识时, 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就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询问一些相关知识, 但是如果老师没有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那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打消了, 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及时得到培养和发挥。

2.授课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

当今社会,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生物科学更是一个日新月异、发展快速的学科, 新的生物技术成果层出不穷。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方面。但是,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我院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以课本知识为主, 相关的最新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的很少, 这也是学生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老师的授课内容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而且多年不变, 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 而且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也很多。这让学生感觉上课听老师讲课和自己看书是一样的效果, 自己看书还快些。所以, 很多学生感到上课是在浪费时间,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生物类课程的学习应该强调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活跃的思维可以给生物学研究带来无穷的动力。但目前教学中陈旧的知识结构模式除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外, 最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 所学知识不能及时与最新科研动态相关联。这种知识结构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 创新意识淡薄。

3.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有自身的很多优点, 如信息量大, 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逼真的学习材料,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等, 特别是对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生物学教学中涉及很多实物、模型和照片, 这些图片在课堂上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使老师摆脱了以前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图的劳动, 也使教学效果更加直接, 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 由于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基础知识。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 由于学校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没有足够的培训, 大部分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内容都很简单, 而且视觉效果也很一般, 比如字数太多, 图片很少或没有, 学生上课时感受不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另外, 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多媒体就是一个上课教材, 对多媒体过度依赖, 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现在已经是很多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 对着多媒体照本宣科的现象也很多。这种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学生反映多媒体上课教学效果不好, 一堂课看了太多的图片, 但是下课后感觉什么都没记住。

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院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对我院生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先进的教学观

大学的职能已不仅仅是教学, 在当今社会, 它包含的内容更多、责任更重。大学教育不应该像中学教育那样, 仅涉及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 大学生需要独立地去从事研究, 至于教授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大学的课堂教学和中学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大学老师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引导者, 带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 但更广阔的知识海洋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的。因为生物知识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 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所以, 大学学习应该以兴趣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 老师只作为引导者。但是, 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时难以进入这种状态, 加上老师教学观念陈旧, 引导方法不当, 导致很多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抱怨不断, 最主要的就是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太多, 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根本记不住, 积累多了导致最后就是听不懂, 这种学习障碍从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学习困扰不仅要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大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首先, 大学教师应把自己的教学地位定义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大学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 强化创新意识。比如,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等,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的可理解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生物学习不再枯燥, 同时学习兴趣也可转化为学习动力, 使学生更好的自学。

其次, 根据大学教材内容多, 课时少的特点, 大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 应该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有的放矢, 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 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 这样讲课时才能做到提纲挈领, 避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现象。

2.提高教师自身学术素养

俗话说得好: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不断学习, 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术修养, 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才能的培养。

在这方面, 我院为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校与中山大学为对口支援合作学校, 中山大学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图书资料共享、远程教育、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全方位的支援和合作。因此, 我院老师经常可以到中山大学进行进修学习, 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我院老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 老师自身要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高校教师只有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才能为学生做学习的好榜样, 同时, 也是提高自身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 我院各类平台与实验室的建设为教师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更新教学内容, 重视素质培养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 接收的信息量大。加上现代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 使他们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开始考虑毕业和就业的问题。所以, 当代大学生的在大学里的任务已不单纯是学习了, 他们肩上背负了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所以, 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不再只关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 他们更想了解课本知识以外的新鲜事物, 这样, 他们才能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考虑就业与考研的事情。所以, 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 只有不断更新, 加入最新的科研动态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 高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思想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备课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扩充课程资源, 除了书本之外, 还应从网络及自身的科研等实践活动中获取最新鲜的知识,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主要环节, 也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 创建校风、学风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出务实、严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研究, 2008, (1) :103-105.

[2]张良才, 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 2003, (11) :69-74.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第5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首先,我一定得提的,便是金卫华老师,还有金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实验要求。

独到的实验安排,让我听后为之一震,因为从初中开始,甚至是大学的前两年间,没有一位老师有提过,要求我们在学校安排好的实验课时间以外也能来实验室做实验,当然这大概也与我们的生物技术试验的内容安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直以来,我们都循规蹈矩的准确服从着课程表给我们定下的规则,而金老师却轻描淡写,扬手舞舞便打破了笼罩着我们多年的“囚笼”。有时,我甚至会暗想,伴随着这种思维限制的打破,是否也会激发出我们名为想象力的翅膀,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世界中翱翔呢?

好好,不能扯太远,还需要拉回我心得的主题——实验!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但按照金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金老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后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金老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金老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同学。

其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亮点就在于此,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是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这些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知道按照老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

说完对金老师和老师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谈谈,我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获得的收获。

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以前做实验,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动脑筋去思考实验的前因后果,对台上老师的讲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这次实验着实让我很费了一番脑子,有深入的去了解个中原理,实验操作的机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助我纠正和熟练许多操作,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迷糊与不负责任,也让我体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乐和满足,还得到了好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获得的知识。下面,具体说说看我的几件不小的收获。

有小到大来叙述,分有这样一些。第一件,混实验室久了,我有了可以“变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实验室里有的且我们熟知的物品(老师打包装起来的不算),无论是药品试剂,还是不同规格的量筒试管,我都可以摸出来,省去了四处找老师寻求帮助的时间和气力。第二件,学会了配置许多的试剂,于是知道了不同的试剂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了某些药品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多次配置时,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试剂配方,是拿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以后实验也不会因为试剂的问题而手忙脚乱。第三件,实验步骤需要仔细的`斟酌其中的奥秘,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毕竟这些实验都是过去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精华继承,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原由,做起实验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也不易遗忘或出错。第四件,这件是我的心得,也不全是从此次实验中得来,且也不是只能运用于做实验中,这份心得是:在决定要做的事情后,考虑清楚行动时会需要用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准备工作做好,为后续行动铺垫,按其规律列好清单,会使得实验或者任何别的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有条理,排除做过多无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还降低错误失误的出现概率,成功率也会增高。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里,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个学期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2

分子生物实验,这是在以往的实验训练中没有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等,所涉及的通常只是某个数据的测定或某种物质的提取,实验持续的时间通常也就两三个小时;而分子生物学实验,每次会持续一天时间。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整体大实验的概念。实验设计得与科研比较相似,毫不夸张的讲,每个实验都可以直接用于科研。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实验设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实验技术的堆砌,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机的将各种方法组合起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入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素质。而且我感觉分子生物学实验是我们所做的实验中一门设计到比较“高深”知识或新问题的实验,能激发出我们对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兴趣。

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亲身体会生物学研究的苦辣酸甜,得到正确实验结果时刻的畅快感,那是无法言明的。下面谈谈我的经验:

1、操作要求精确——严谨仔细是关键

分子实验所用的主要工具是移液枪,精度一般在微克级别有时甚至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试验时精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接下来的实验失败。而菌种转化接种操作更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菌操作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耐心与集中。要做好实验,我的经验是,先熟悉仪器的操作规范,在能够熟练的操纵仪器后,实验就简单多了,快、准、稳是分子实验操作的成功三要素。还有防污染是关键!

2、仪器使用自动化——了解原理

实验室的电子仪器主要有PCR仪,离心机,荧光照相仪等。操作这些仪器的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仪器按键设置及作用,说明书对仪器的使用有详细说明。而且这些电子仪器大多都是电脑编程的,具有自动化程序控制,因此在操作完成后,就不太需要操心了,但一些注意事项任然是需要留心的,否则也会有可能造成仪器损坏。

3、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做好防护

不可否认,分子实验是所有生物实验中危险程度最高的实验之一。主要原因是分子实验的试剂可以直接渗入皮肤并且嵌入细胞DNA链中造成DNA突变甚至是染色体畸变,因此在进行这些危险操作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带上防护手套,操作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洗工作。液氮的使用要做好防护,防冻伤。

老师把整个课程安排的十分合理,给我们许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我们一起讨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要求严格,待人和蔼可亲,实验要求严且对实验技术的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理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都很认真完成了每一次的实验,每个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每一个小实验的成功,对于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不过失误也是常有的,经历过失望、后悔、无奈,检讨分析,最后重新开始。一波三折的记忆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种深深的挫折感,再试一次的勇气,我会一生记取的。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3

物理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我们学习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法,包括一些典型的试验方法和物理思维,如实验“固体密度的测定”、“单摆侧重力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金属比热容的测定”、“碰撞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用惠更斯登电桥测电阻”、“示波器的使用”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当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操作以及后期的实验报告的写作,可以有助于我们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课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在实验之前做预习报告,以此让我们自主学习,自觉,创造性的获得知识,以便在做实验可以积极主动,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最后让我们写实验报告,以此培养我们书面形式分析、总结科学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接下来,我将从误差这个内容来谈谈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心得体会。

一、误差的定义、误差的分类和各个实验的误差分析及措施

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因为测量仪器、方法、环境及实验者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测量结果都存在误差,误差自始至终会存在一切实验和测量中。直接测量的结果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总和。它的估算值称为不确定度。精确度高表示比较集中在真值附近,及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比较小,因此,误差分析的主要原因是限制和消除系统误差,估算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误差的分类和各个实验的误差分析及措施:按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种。事实上再对这十个实验做实验报告时,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三种误差。

(1)系统误差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保持不变,而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由仪器的结构和标准不完美或使用不当产生的,例如: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要考虑到天平称物前的平衡与否、天平的完好性和灵敏度;欧姆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使用电表时要考虑到电表的示值与实际值符不符合;示波器实验中电压是否稳定等等。一种是由仪器设备安装调整不妥,不满足规定的使用状态产生的,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和碰撞实验使用到的其气垫导轨不调水平、单摆实验摆线不垂直、物理天平的零点不准确等等,但这种系统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就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该类系统误差。另一种是理论和方法的误差:这种误差是由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近似或实验条件达不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引起的,例如:单摆实验所使用的公式的近似性;伏安法测电阻不考虑电表内阻;透镜实验用不同方法所测出结果也要考虑方法不同带来的误差。还有一种是环境和人为误差:外部环境引起误差的原因有: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当然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造成的,例如: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米尺的读数的人为差异;单摆时,使用停表计时,超前和滞后等等。

措施:这类误差有些是可以消除的,如仪器设备安装不妥和使用不当这类系统误差,其余的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设备,提高其精确度和灵敏度,提高实验者的实验素质和掌握实验技巧或使用实验方法如对比法,仪器对比法,人员对比法,来减小误差。

(2)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测量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量,误差的绝对值符号的变化,以不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在做透镜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碰撞实验和固体密度的测定时特别要考虑偶然误差,在做电学实验时,也要考虑到电压的稳定与否,而仪器调平衡时,平衡点确定不准,一样带来偶然误差,在固体密度测定的实验,仪器显示数值跳动,带来计时的偶然误差等等。

措施:多次侧量,取平均值。

(3)过失误差(粗大误差):主要是实验者的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如看错刻度,读错数值,计算错误,这类误差与实验事实不符,应舍去不用。例如单摆实验中,画摆长与周期的平方的图像时,若有一个值偏离直线很远,可以舍去不用。

措施:尽量规范实验步骤,技巧和方法,避免过失误差,对于存在的过失误差在处理数据时可舍去不用。

二、心得体会

实验误差是实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会觉得十分的困难,因为它要考虑的东西很全面,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有时候考虑不全面就会卡在一个问题上,久久想不出来。后来发现,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学习,自己了解了误差的定义,误差的分类,误差的处理,会明确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实验中有疑问的现象,渐渐的也会发现自己考虑事情会比较全面,因此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学会了用分析的思维去解答。这是我在实验中学到的,感慨真的获益匪浅。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4

转眼间这学期就要结束了,和我们相伴将近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即将离我们而去了。而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感受颇多。

首先,教师比较认真负责,教的内容我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实验项目大都非常合理,且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根据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做实验,但却着实加深和巩固了我们对某些物理公式和概念的理解;其次,通过物理实验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新的实验仪器,拓宽了我的视野,老师们耐心认真地指导,使我了解许多新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改善了思维方式,同时实验也使我们更耐心、更细心了;最后,实验课使我对物理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有些实验需要两人配合,这加强了我们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总的来说,这是一门值得开展的科目。

到了大学里,几乎所有的科目我们都不需要预习。但是物理实验却是个例外,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一次实验,我们都要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基本上是通过看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把它们写在实验报告册上,每次总要几乎都写不下,都要加好几页纸。虽然有时候我们不情愿写,但是后来想想还是值得的,因为预习是这一步,很重要,它关系到实验的成败。我觉得我自己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所以很多时候我都能顺利地完成实验。

我们做实验是在单周的周二下午,上课之前,作为小组长的我总会收齐我们这组同学上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册,然后交到班长那,再由班长交到三楼老师办公室。每次实验我们总是提早去实验教室,尽早的熟悉实验仪器。上课后教实验的老师会对实验进行讲解,老师的讲解很重要,他会对一些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基本上老师讲完后我们就会做实验了。老师讲完了,我们就自己开始动手做实验,遇到难点,我们几个同学会互相讨论,经过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去问老师,老师总会很耐心的讲解,给出满意的答复。实验过程中我会把真实的实验数据数据记在草表中,这一点很好地锻炼了我边看边记的好习惯,同时也告诉我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有时候实验数据会发生错误,但是经过重新检查,我还是能做出正确的结果,经过实验我更有耐心了,也更细心了。实验做完后,给老师签字,最后整理好仪器我们就可以离开了。

回去之后,我一般都会第一时间把实验报告册写完,因为当天的实验印象更深些吧。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在草稿纸上处理好数据,然后填到报告册中,有时候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实验数据的变化,还可以通过作图法算出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实验报告最后,我会把实验书上的思考题回答在报告册的讨论部分中,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通常会把老师上课讲到的知识梳理一下,然后写上去,有些很难的、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会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去解决它。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相信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也不会手忙脚乱的了,我会通过物理实验课教给我们的东西,有条不紊地解决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用到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仪器,实验书上有那些仪器的介绍,实验之前我一般都会浏览一下,我发现很多仪器的注意事项都是相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举一反三、爱思考的好习惯了。

下周还有一次拓展实验课,这一次是完全让我们自己设计和完成整个实验,面对挑战,我会认真准备,争取顺利完成此次实验。

总之,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我收获颇丰,在学到知识、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让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扬长避短,不断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把在实验课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还要通过举一反三,将所学物理知识运用到其它领域。最后衷心的感谢老师和同学这一年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希望物理实验课能开展得越来越好!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5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但还是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学生兴趣浓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6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于3月2日上午,在西宁市师大附中参加了一周的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培训,来自各州县的初中生物教师及指导老师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由省教育厅举办,共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西宁市一中任教生物的李教师讲解了由代表性的生物实验操作理论培训。第二阶段由二位外校的学科专任教师、进行了创新实验教具操作展示。第三阶段由翟主任从各州县中学生物教学的高度出发,全面进行了学科业务指导培训,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通过本次培训,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更清楚了,今后的课堂实验教学操作会更规范化。生物课的直观形象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增强。特别是二位老师创新教具制作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同时迸发出创新的灵动。

我再次认识到生物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得越紧密越巧妙,学生感受亦越深,越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一直是生物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中学的生物课教师,我对当前生物教育的感受是:要真正地给孩子们上好生物课,还真不容易!要把生物书上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一一落实,那就更难了!

通过此次培训,也使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生物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生物课更加有信心了。这次实验技能培训,我学习了很多实验技能,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及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不透明的动植物标本、验证植物的导管运输水分和营养的作用等,懂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学习到了很多实验方法,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生物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科学性,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意识和态度,在实验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操作示范,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时要加强检查指导,即时给予帮助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生物课堂神秘重重,困难也重重。总之,只有作好生物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7

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前培训终于结束了,我校由于校舍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匮乏,在校领导大力支持和争取下,在初三所有教师支持下,鹿老师和我终于完成了对学生的培训。(可以轻松一下啦)根据一个多月以来学生做实验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简单的总结一下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不成正比。

并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就强,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很高,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想不是做,在实验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在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另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也很重要,比如学生在叶片横切装片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用镊子的一头挑取标本,很容易制作成装片,而用镊子夹住标本会破坏叶片横切面的结构,同时不容易放在水滴当中。

二、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我校的条件较差,但是我建议明年七年级生物教师在办公室准备一台显微镜,可以邀请学生在课下随时练习。避免学生在初三考试过程中突击。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生物实验操作中,教师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生物实验技能,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观察不仔细,不认真,导致错误操作,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显微镜观察中双眼观察,而不是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对光后,放入标本,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而不是目镜。

四、多找一些小助手

我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教师,所以实验准备的任务都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培养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老师的助手,帮助教师摆放实验器材,培训一些小助手,先教会他们,然后再让学生教会学生。

五、每年在实验基地中种植一些菠菜为生物实验留用。

一个月以来身心疲惫,好好休息一下啦。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8

探究性实验是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我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一定要我们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我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我们交流。一则我们有成功感;二则让我们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我们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三、科学训练

发展我们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9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10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如下: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在该实验中,还应该强调在撕取洋葱内表皮时要小块的,如果太大块,在盖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对每个实验,应首先把重点、难点提前告诉学生,同时围绕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的内容、有议论的话题。

并经常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导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既发挥了实验小骨干的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一些,更整齐一些,气孔较少,而且紧挨着栅栏组织(栅栏组织像一排栅栏),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针对性,便于观察,从而减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4.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

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5.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对待这种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讲清楚道理布局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对每个实验,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以防学生一错再错,偏离正确方向,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相关知识的错误定势.

此外,在实验完成后还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以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1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学好生物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搞好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我认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实验听课中,更能深刻的体会。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在观察时,①首先提出目的和任务;②拟定计划;③按计划认真仔细观察;④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物体上。例如:王晓英老师所讲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按照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一步一步逐层深入,并且在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在此前提下,学生就会多的是理性认识,而少了手忙脚乱。

三、力求实验创新

1、增设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例如:韩海老师在讲课中所提到的如果用洋葱的外表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这样在某些教学中一些激趣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改进实验形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教材中大量实验为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对实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把某些实验让学生演示,例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把菠菜或油菜放到黑塑料袋扎紧,学生演示时老师要诱导,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即时点评,我们也可以把某些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老师可以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既可以增加学生训练技能的机会,又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创新意识提高。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探究性实验中的实验仅仅是手段,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多为呈现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最多学会“是什么”,而根本不懂“为什么”,更谈不上“创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探究实验,不管结论是对与错,只要学生去做,我们就应当予以鼓励。

4、注重选材,这个材既指实验材料又指实验器材。初中生物实验特点是,大多数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选定。许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而告失败。在听课中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例如都是做Vc含量的测定,有的老师所选取的器材出汁率高,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还有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刘老师只用了一个酸石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合理分组,加强对学生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丢了门道,老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及分工,实验中老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指出问题所在,表扬与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在每次实验中体会到成功和自豪。同时老师还应伴随讲解,诱导学生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实验内容和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中学生物教学实验的总结和看法,这里本人所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的推动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12

在真正投入到创新探究实验计划当中之前,我以为不会很难。因为课内实验我们也做了很多,只要做好预习工作,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多动脑筋,几乎没遇上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实验完成起来也比较快。各种各样的实验加起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到了很多,让自己对于这样的研究与实验工作也更加感兴趣。

但是真正开始创新探究实验计划时,发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一切要从头学起,从最简单的做起。与高年级的学长比起来,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与专业知识少的可怜,面对那些精密的仪器与无数的文献资料,信心一下子被浇熄了大半。

有时真的懊恼的有些想泄气,但幸亏老师常常与我们开会讨论,开导鼓励我们,他还时常有意无意地启发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古语说的没错:耳濡目染。一天天下来,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实验技巧越来越熟练,对于一些仪器的基本操作也能单独上手,学长学姐很有耐心地一次次纠正我们犯下的或大或小的错误,并不厌其烦的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渐渐地我们可以单独完成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验工作。但错误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往往要犯错之后才能明白如何不犯错和为什么不要犯下这样的错误。比如因为我们某一步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最后的实验结果不尽入人意,无法纳入最后的总结分析中,也就是说我们白忙活一场。其实这样的失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它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实验步骤的原理、影响及具体细节。

重复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常做的一件事,面对规律性不强的实验结果,我们只有一次次反思,重新再来,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失败,我们就只得求助于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了,但是这样具体的操作细节中失误,非当事人又是无法完全了解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点的去摸索。

当然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困难的还要数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了,老师所能给的知识一个全面概括的指导意见,让我们不致发生方向性的失误。困难就是让人来解决的。我们摸索前进,自己跑到机房查资料,下载翻译软件,制定实验方案,阅读大量晦涩难懂的文献,失败了就再来一次,总结后再勇往直前。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就要毅然决然的走下去,不管后面的路是沼泽泥泞还是荆棘丛生。

终于我们的实验数据慢慢变得有规律起来,面对棘手的麻烦我们也能镇定自若,实验的因素探索一个个完成,一点点接近于目标。回望之前,发现与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知识相比,以前都算不了什么。

大学生物实验心得体会13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娶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大学生物 第6篇

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生物专业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都前所未有,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是亟待我们去正视,去调研,去思考,去解决的。

生物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与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更具有综合性、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校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的实验课程单独设课,提升了实验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入手,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素质。

一、课程改革

高校生物专业中学生对仪器的认知程度和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学新生对仪器认知程度不高,即使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但是从未接触过,不懂操作,不能熟练的使用。甚至到大学四年级,做毕业设计的阶段,学生的仪器使用和操作仍然问题百出。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仪器的使用是实验操作必须的能力,学生需要正确规范的使用仪器。正确使用仪器能够减小实验误差,取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且可以避免损坏仪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伤害。

在大学一年级设立仪器分析课程是必要的,很多高校是设立这门基础课的。例如,東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计划中仪器分析课程是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对大一学生设立仪器培训和专门指导有助于他们对仪器的掌握,为今后的实验课程做足准备。而且,仪器分析课程同时要有实验课程的配套,让学生及时进行仪器的实际操作,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进而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那么这门课程的设立就能尽大成度的发挥效果。

二、内容改革

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拥有创新意识,要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遇到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特别是设计实验过程中如何选择检测方法、试剂和仪器的选择、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如何进行验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实验课程的内容上面进行有效的调整,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首先,仪器分析的实验课程可以从让学生先了解实验室的规模、规则、仪器的摆放位置;掌握仪器的型号、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再实际操作到熟练使用。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实验细节,例如微量移液器的正确操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等,这些仪器的使用导师要示范规范的操作,并详细讲解。不同专业领域涉及到的仪器可以进行分类讲解,也有利于学生对某些专业兴趣的提高。

其次,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每个课程的实验课中设立1~2个综合性的大试验,在教学安排上综合多项实验内容或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的实验。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拟定方案完成,列出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这种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作精神,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安排这种综合性的大试验,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为三种,最好的那种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即教“学”,这里的“学”指的就应该是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独立设计实验,不仅是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在现今就业困难的形势下本科毕业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考试形式

单纯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并不能完全起到效果,需要配合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发展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传统实验课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形式来完成,没有正规的考试,不纳入期末成绩或者有些高校的实验课程的考核是作为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小部分。无论以上哪种考核形式,都导致学生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而往往单方面下大力气学习理论知识,放松实验课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因此,对实验教学必须实行更加完善、科学、适用的单独考核。考试内容可以选择课程中包含的实验,也可以建立新的实验题目,主要考察内容以下几个部分:(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能否独立查阅文献,明确实验的目的;(2)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规范,考察试验中的操作规范和仪器使用规范;(3)实验报告中对结果观察记录的细致及真实性;(4)讨论分析的合理正确性乃至最终能发现问题;(5)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可以综合平时的表现和期末的操作考试来评定。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体现在改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单纯接受式学习,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基本训练,规范化操作,培养好的实验习惯,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完成实验操作,在学生无须老师提示的最佳状态下学会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并把这些结果真实地记录下来,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强调实验中关键和容易疏漏的地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近几年学校深化实验室建设水平,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挑战杯”等系列竞赛为引导,以科普类讲座及学术交流为基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很多大学生早早地选择专业导师,进入实验室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较大提高,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科研论文,在研究中敢于尝试性地设计新的方案,开发新的产品,对专业方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信心。学校积极开展实验室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在2010年,在各级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共获得省级及其以上奖项近170余项,得到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

本文所推行的生物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当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配合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师生共同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并强化教师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大学生物 第7篇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依托于生物学、作物学和园艺学3个一级学科, 是山东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3个一级学科下设了15个二级学科, 其中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果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生物学、作物学和园艺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相应的3个博士后流动站。其相关研究机构有: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和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学科为实验中心提供了高水平的师资支撑和实验资源。

中心发展历程: (1) 组建启动阶段:学校于2002年3月聘请国内专家对我校实验教学机构的发展规划进行论证, 决定在原来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心的基础上, 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成立了以生物学、作物学和园艺学3个优势学科为依托的校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 即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 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 以组织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生物学实验室项目”为标志, 中心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更新并增加了一批仪器设备, 从数量上满足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全面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模式, 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 全面提高阶段:2006年, 在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的资助下, 中心进入了全面提高阶段。中心将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为开设创新型实验项目提供了物质保障。2007年, 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08年4月, 在第一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工作委员会上, 我中心被推选为联席会植物 (动物) 学科组组长单位, 中心主任张宪省教授被推举为该学科组组长。

经过多年的建设, 目前中心设有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基因工程等13个功能实验室, 实验用房使用面积达4216平方米, 拥有1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460000平方米的校内教学基地和22个校外实践基地, 拥有固定资产设备2411件, 固定资产设备总值达2911.9万元。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91人, 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高级职称75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2006年实验中心为农学、生物技术、园艺、动物科学等32个本科专业的5000多名本科生开设实验项目160个, 完成教学工作量34.8万人学时。该中心是山东农业大学覆盖专业最广、选课学生最多、利用率最高的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0项, 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山东省精品课程5门, 获各级教学奖励26项, 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6项。出版实验教材20种,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7篇。本科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获各类成果奖32项, 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项, 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1项。

大学生物 第8篇

1 开设口腔生物学的必要性

口腔生物学在我国是基于目前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口腔医学教育的需要而诞生的, 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以及口腔细胞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使得口腔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快速轨道, 对口腔疾病的认识进入到基因及蛋白水平[1]。特别是进入到本科后教育, 如研究生阶段以及基础科研领域时, 口腔生物学这门课程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较多的研究手段, 因此开设这门课程十分必要。全国八十多所口腔院系, 开设口腔生物学的院校逐步增多, 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将口腔生物学加入到精品课程资源中, 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立了口腔生物教研室, 并且出版了北大版的《口腔生物学》。作为省级的重点医科大学来说, 立足于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方向, 对于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是办学的基础, 《口腔生物学》的开设可以培养本科生掌握口腔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 提高他们进行科研活动的兴趣, 为将来的科研生涯做好准备, 为口腔科学的发展培养有科研潜能的后备人才。

2《口腔生物学》的教材特点

目前, 《口腔生物学》已经是第4版教材, 由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边专教授主编。从第1版到第4版内容的更迭与丰富就体现了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飞速进展, 作为一门桥梁课程, 该教材的内容与深度基本符合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材内容, 比如第三章口腔分子生物学、第四章口腔免疫学, 理论内容较为抽象, 对于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在第4版的教材中, 第七章口腔生物实验教程为新增内容, 与前几版相比较, 第四版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将以往分散的实验内容总结、独立成章, 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3 目前教学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在口腔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 目前国内各院校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大班课堂上说教的灌输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较快速、系统地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 但存在较多弊端:例如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再加上口腔生物学这门基础理论课程本身枯燥、乏味的特点, 和口腔临床专业课相比, 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不高, 如果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2]。

4 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 是学校的生命线;对于一个教师而言, 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往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变化实现的。如何实现口腔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4.1 培养口腔生物学的合格教师

口腔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发展极为迅速, 对于口腔生物专业师资的培养尤为重要, 方法包括:招收口腔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师资储备;口腔生物学教师进修培训微生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大力发展各院校的基础生物实验室, 鼓励教师科研活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近年来大力发展口腔基础实验室建设, 形成了基础实验体系, 包括口腔细胞培养、组织病理、免疫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条件, 可以提供口腔生物学的实验示教及操作, 有利于本科生提前了解科研活动, 更加生动的展示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另外, 口腔基础教研室承担了口腔生物学的教学内容, 并且带课教师深入到实验室当中进行科研项目及实验活动, 将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课堂当中。

4.2 精选教学内容

口腔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多, 知识更新快, 想要在课堂上做到“全讲、全重”有些不切合实际, 因此授课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学生来讲, 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 往往对临床充满向往,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基础课的兴趣。教师应注重积累平时的科研资料、照片, 将抽象枯燥的基础理论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音像, 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4]。各章节要围绕口腔生命活动来讲解, 强调与口腔临床有关的口腔生物知识, 根据所教授年级的认知层次适当调整难度。本科生, 特别是高年级本科生在有一定程度的大医学基础后, 学习此门课程更加容易理解。因此在适合本科生理解的层次, 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认真备好、讲好每一节课。

4.3 大力开展PBL教学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相比之下, 传统教学中, 学生往往不善于运用网络和图书馆中的资源, 不善于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过分依赖参考书和教师讲解, 缺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而PBL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 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运用具有交互优势特性的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对缺乏生动性的口腔基础教学课堂是大有裨益的[6]。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将教与学融合在一起, 使原本沉寂的生物学课堂生动起来。

4.4 适当加入实践课程, 以丰富理论教学

第四版新教材中增加了实验课的内容, 针对教材变化以及科研环境需要, 开展口腔生物实验教学都是必要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口腔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可以使学生在口腔医学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7]。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施,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 动态地表现《口腔生物学》课程中的各种概念, 使学生对口腔的各种理论知识有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口腔生物学实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摘要: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和口腔临床知识相连接的重要学科, 是从基础医学理论上理解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一门学科。《口腔生物学》的开设可以让大学本科生掌握口腔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 并且提高他们进行科研活动的兴趣, 本文从《口腔生物学》开设的必要性、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阐述, 探讨如何提高大学本科阶段口腔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生物学,大学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庆安.《口腔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 (10) :604-605.

[2]于维先, 林崇韬, 孙红晨, 等.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医学信息, 2013, 26 (4) :22.

[3]鲁大鹏, 杨圣辉, 李玉晶, 等.口腔生物学的教学思考及建议[J].北京口腔医学, 2008, 16 (3) :170-171.

[4]董蕊, 李玉晶, 汤晓飞, 等.提高口腔生物化学教学水平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4) :770-771.

[5]魏静波, 刘辉, 高俊玲.医学基础课实施PBL教学的困境与应对[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2013, 13 (4) :62-64.

[6]赵尔扬, 施磊, 徐欣, 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85-187.

大学生物 第9篇

YSBL的成员之一, 约克大学化学系研究委员会主席托尼.威尔金森教授将于3月份访问中国, 与清华大学的科学家们举行高层会谈。会谈将集中讨论双方在未来可能展开合作的领域, 例如结构生物学, 结构酶学, 结晶学和分子建模。在过去一年里, YSBL在两项重要科学研究中担任了关键的角色。其中一项研究的发现使人类对胰岛素的了解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外一项研究的发现将可能最终开启植物废料替代石油成为燃料来源的全部潜力。

作为重要成员之一, YSBL参与了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项目。研究首次获得了胰岛素激素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的三维结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其对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解析将有助于胰岛素改良, 继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激素疗法来治疗糖尿病。此研究成果也让科学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细胞成长和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YSBL参与的另外一项国际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克服纤维素在化学上难以处理的方法, 从而使其有效地转化为生物乙醇。YSBL的科学家与美国和丹麦等地的科学家及研究人员合作, 确定了存在于真菌中的一种酶的分子机理, 这种酶能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链, 从而使其转化生成单糖用于生产生物燃料。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因为纤维素是世界上最充足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全球生产出的纤维素总量相当于6700亿桶石油的能量-约是现在全球每年石油消费量的20倍。

浅谈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施工 第10篇

广州市生物岛-大学城隧道位于广州市东南部, 是连接仑头-生物岛-大学城主干道中的二期工程部分。线路呈近南北走向, 起点位于生物岛, 中间穿越191m宽的官洲河, 终点止于大学城。江中沉管段里程为SK0+603~SK0+817, 全长214m, 共分三节管段, 各管段名称及长度见下表。管段对接采用水力压接法, 从南端岸上段向北端依次沉放, 采用水下最终接头, 最终接头设在北端岸边。

注:其中E2与E3管段在干坞内预制场地拉合, 一起沉放;E3与北岸接头段主体结构之间为最终接头水下浇注段 (2.5m) 。

2 施工方法

2.1 坞内准备工作

2.1.1 安装“一次舾装件”

安装系缆桩、吊点、拉合座、导缆钳、滑车组等管面舾装件和垂直千斤顶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管内临时照明系统、管内临时通风系统等管内舾装件。

2.1.2 管段坞内系泊

管段在干坞预制完成后, 在干坞注水之前, 必须对管段进行系泊, 以防止管段起浮时发生漂移。在干坞周围预定位置设置地锚、卷扬机, 待管段缆桩安装完成后, 用钢丝绳连接到管段的缆桩上, 并收紧钢丝绳。

2.1.3 管段试漏

布置7台8吋电动水泵于坞口, 从官洲河泵水至坞内, 约每小时注水2000m3, 逐步注水, 检查管段渗漏情况, 注水时出水口位置应布置在干坞底部, 避免造成水流冲刷回填的砂袋。主要施工步骤:

⑴向坞内注水至管段侵入水中6m深, 停止时间不小于24小时, 检查端封门底部、水密门、沉管底部渗漏情况。

⑵向管段压载水箱间隔、均匀、对称逐级加水至水箱内水位2.5m, 检查水箱隔墙及两侧的水密性。

⑶再向管段剩余压载水箱均匀、对称逐级加水至水箱内水位3.15m, 检查水箱整体的水密性。

⑷水密性检查结束后, 各压载水箱排水至水箱内水位2.5m, 同时利用该过程检验进、排水系统的可操作性。

⑸继续向干坞内注水至水位超过管段顶面0.5m以上, 停止时间不小于24小时, 进行管段全面检漏。

2.2 支承垫块施工

支承垫块施工包括垫块基坑清淤、整平架安装、碎石基础整平、垫块安装、垫块位置及标高的测量验收等。

施工步骤及工艺:

⑴基坑水深检查:

碎石抛填前采用测深仪进行水深探测,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⑵潜水工作母船:

采用“重任103”工程船。

⑶基坑清淤:

在潜水工作母船上设置清淤装置, 采用气升式工艺, 将基坑的回淤清走。

⑷安装整平架:

利用起重船安装整平架, 在安装过程中, 利用测量工具确保整平架安装的轴线、里程偏差小于300mm;潜水员水下配合, 调节整平架面的标高, 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⑸垫块基础抛石、整平:

整平架安装完成后, 运石船进场, 通过设置在潜水工作母船首部的下石漏斗, 将碎石导引到垫块基坑内, 潜水员水下利用刮刀沿着整平架面进行碎石整平。

⑹安装垫块:

在测量控制下, 利用起重船安装支承垫块。

⑺验收:

支承垫块的轴线、里程及标高检测验收。

2.3 沉放区系泊系统设置

管段沉放安装时要能准确定位必须依靠可靠的定位系泊系统抵抗水流作用力。由于管段安装定位时主要承受横向水流力, 而纵向水流作用力相对较小, 因此采用四点系泊系统进行定位。锚块的抛设主要考虑抵抗横向水流作用力。

2.3.1 管段水流力计算

根据珠江水文资源勘测中心2004年3月对隧道断面的水文情况实地测量, 大潮时流速V=0.76m/s计算水流力。

2.3.2 系泊系统的设计及施工

⑴锚块设计:

采用吸附式重力锚块, 锚块为方形, 中间为空腔结构, 外形尺寸5.5m×5.5m×3.5m, 重量为150吨,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E2管段沉放时其尾部的系泊锚块设置在岸上坞口两侧, 采用埋设混凝土地锚的方式, 地锚外形尺寸2.6m×2.6m×2.2m。

⑵锚缆选型:

主锚缆 (横调) 用Φ72mm×65m, 金属绳芯钢丝绳, 破断负荷3000kN;副锚缆 (纵调) 用Φ42mm×80m, 金属绳芯钢丝绳, 破断负荷为1000kN;临时系泊锚缆用Φ64mm×70m, 金属绳芯钢丝绳, 破断负荷为2000kN。

⑶施工:

在管段浮运安装之前, 在管段沉放区的预定位置, 利用起重船进行重力锚块的设置, E1管段设置4个重力锚块, 其尾部的2个重力锚块作为E2管段首部系泊定位锚块。岸上地锚用挖掘机开挖, 然后现浇混凝土。

2.3.3 空腔式重力锚块抗拉力计算

锚块埋设后, 其用于抗拉力的力主要有:锚块的被动土压力、泥土对锚块侧压力产生的摩擦力、锚块因自重与河床产生的摩擦力、锚块内空腔土的抗剪力。设计时, 不考虑锚块内腔土的抗剪力及泥土对锚块侧压力产生的摩擦力, 其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2.4 管段浮运到沉放区

管段起浮后, 采用绞移方式浮运至沉放区, 管段浮运时的水流速度应<0.3m/s, 水位不小于5.25m, 且不小于4小时保证率。

2.4.1 准备工作

包括水文和气象条件的观测、绞移卷扬机和钢丝绳的配备、向海事部门申请警戒、封航等。

2.4.2 施工步骤

⑴各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到管段缆桩上并收紧。

⑵启动各卷扬机, 慢慢绞移管段至坞口, 同时调整管段位置, 使其纵轴线对准设计管段沉放轴线。

⑶绞移管段出坞。

⑷沿设计轴线绞移管段至沉放区, 距对接点约10m时停止, 准备临时系泊和二次舾装。

2.5 管段临时系泊

管段浮运到沉放区后, 为了在沉放前对管段进行二次舾装, 须临时系泊。临时系泊系统由预先设置的四个重力锚块及临时系泊缆组成。连接四个系泊锚块的四条临时系泊钢缆带上管段四个角的缆桩并收紧、固定。

2.6 管段二次舾装

管段的二次舾装工作在管段的临时系泊区进行, 于沉放前完成, 二次舾装的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⑴专用吊驳的安装就位。

管段沉放采用双吊驳骑吊沉放的施工方法, 吊驳的安装就位采用起重船吊装。吊驳是用于沉放管段的专用设施, 数量2只。

⑵测量控制塔及人孔的安装。

测量控制塔与人孔连接在一起安装, 用起重船进行测量塔及人孔的安装就位。每节管段设2个测量控制塔, 测量控制塔采用桁架结构形式, 塔顶主要布置管段纵横向调节绞车。测量控制塔的平面尺寸定为5.5m×4.5m, 高度为15m。每个测量控制塔上均配备3台100kN液压绞车, 其中2台用于管段横向调位, 1台用于管段纵向调位。管段首部的测量控制塔上还配备了1套供拉合千斤顶使用的液压站, 1个供指挥管段沉放对接用的控制室。

⑶拉合装置。

包括两个行程为1.2m的2000kN拉合千斤顶及配套设施。

其他舾装件。

2.7 管段沉放对接安装

管段在沉放区完成二次舾装工作后, 安装管段的系泊和纵、横调节系统至沉放安装状态, 并选择恰当时机, 进行管段沉放对接。管段沉放对接安装主要包括管段初步对接、安装拉合装置、管段拉合、水压接、管段检测验收、管段稳定压载等内容。

2.7.1 安装管段的系泊和纵、横调节系统

用锚艇将四条主系泊缆 (横向调节系统) 带上管段, 通过导缆钳后连接至管面的四个横向调节动滑车组;四条副系泊缆 (纵向调节系统) 带上管段, 连接至管面的两个纵向调节动滑车组, 通过测量控制塔上的绞车收紧各滑车组, 并将管段定位于设计安装轴线上。

2.7.2 初步对接

在测量定位系统的严格监控及潜水员水下检测配合下, 操作管段的两只专用吊驳及管段的纵、横调节系统, 将管段逐级进行沉放, 并适时地调整管段的纵坡, 当管段底部离设计标高为0.6m时, 进行管段的初步对接。具体操作如下:

⑴操作纵、横调节系统, 将管段绞前距对接面6m位置。

⑵加压载, 操作专用吊驳, 管底离设计标高2m后调整管段的纵坡。

⑶沉放管段至管底离设计标高0.6m, 将管段绞前距对接面0.7m位置。

⑷在测量系统的严格监控下, 调整管段的轴线偏差。

⑸潜水员检查GINA带状况, 清除杂物, 并详细检查测量两条管段的相对位置, 报告给控制室。

⑹沉放管段使首部剪切键进入已装管段尾部下鼻托上, 使尾部垂直千斤顶支承在临时支承垫块上, 并承受半负荷。

⑺测量系统及潜水员检查报告。

⑻管段初步对接完成。

2.7.3 安装拉合装置

为了减少水下工作量及缩短施工时间, 在管段浮运到沉放区系泊完成后, 即将2只行程为1.2m的2000kN拉合千斤顶安装到位, 并将油管接到管段首部测量控制塔绞车平台上的控制站。当管段完成了初步对接后, 安装拉合装置, 主要是潜水员水下将拉杆及拉合挡块安装在已装管段尾部拉合座上, 以便于管段拉合对接。

2.7.4 管段拉合

安装好拉合装置并经全面检查后, 操作拉合千斤顶的控制站, 进行管段拉合作业。

2.7.5 水压接

水压接是两条管段封门之间通过GINA带形成一个相对水密空间之后, 将封门之间的水排出去, 利用管段尾部的水压力将管段向已装管段方向压接。在拉合千斤顶拉合管段完成后, 潜水员全面检查GINA带的压接情况, 并测量两条管段之间的距离, 所有的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相符合时, 进行放水压接作业。在已装管段内, 打开封门上预先设置的排水阀门, 将封门之间的水排到已装管段的水箱内。在排水阀门上安装水压表, 通过表压的变化值, 判断放水压接情况。当封门之间的水位降低时, 打开上部的空气阀, 继续进行排水作业。

在整个放水压接过程中, 潜水员在水下不断测量两条管段之间的距离, 随着放水的进行, 距离越来越小, 当所测距离与设计大致符合时, 放水压接完成。

2.7.6 检测验收

管段沉放对接完成后, 先将管段封门上的水密门打开, 从已装管段内引线到沉放管段, 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测量, 主要是检测沉放管段的轴线偏差及调整管段尾部标高。

2.7.7 管段稳定压载

管段沉放对接经测量验收复核无误后, 在管内操作压载系统往压载水箱增加压载水, 进行管段稳定压载。按设计要求, 压载量至管节的抗浮力系数为1.05。

2.7.8 管面设施拆除

管段沉放对接完成后, 要进行管面设施的拆除工作, 在拆除人孔前, 要先进行人孔盖板的焊接工作, 并在人孔盖板上灌注无收缩浆料。

2.8 管段基础处理

管段基础处理主要包括管段基础灌砂及灌浆封孔。其施工工艺主要是利用一艘专用灌砂工作船, 通过管段布设的灌砂预留孔, 采用专用隧道灌砂泵, 由管外往预留孔进行压力灌砂。

2.9 管内作业

管内作业主要包括垂直千斤顶推杆回收、上下鼻托间支垫拆除。

2.9.1 垂直千斤顶推杆回收

在管段基础灌砂及灌浆封孔完成后, 可将管段的重量改由砂基础承托, 此时, 在管内将垂直千斤顶推杆回收到推杆底部平齐管底, 并将推杆进行固位焊接。

2.9.2 上下鼻托间钢结构拆除

当基础灌砂完成后, 要将上下鼻托间的临时钢结构拆除, 以使管段完全支承在砂基础上。

2.9.3 端封门拆除

端封门拆除采取传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即采用人工凿除钢筋砼端封门。凿除过程中应避免过大振动对管段稳定的影响。

2.9.4 压舱砼置换

压舱砼采用C30素砼, 比重为2.38t/m3。施工前先做配合比试验, 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压舱砼置换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步骤进行, 通过测量放线控制纵坡。由于管内空间限制, 砼浇筑施工采用地泵输送砼到管内, 然后按照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砼的施工作业。

3 施工安全措施

⑴起重作业严格按《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⑵潜水作业严格按《潜水安全规则》进行;

⑶严格遵守《施工机械保修制度》;

⑷施工前, 由项目经理或工程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⑸作业现场要统一指挥, 各相关人员要注意指挥人员的指令, 确保施工安全;

⑹管段浮运、沉放必须报海事部门, 实行封航;

大学生物 第11篇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实现了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 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2008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值已突破8000亿元, 各地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继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 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都给予了全面支持, 目前已培育了一大批新企业, 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起着龙头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 南通市凭借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 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扶持和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在其高新技术产业区迅速集聚了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赛奥生化有限公司、南通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北海 (南通) 生物技术工程公司、伊士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通贝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生物技术企业, 已成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一个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基地。

2 专业建设的社会需求

生物技术正处于一个爆炸式的开放时代, 而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起飞状态, 要使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换为生产力, 我国迫切需要大批既熟悉生物科技知识, 又熟悉产业化诸多环节的复合型“双料人才”。据悉, 目前很多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基本上是传统的教育模式, 以培养从事实验室研发的“上游学术人才”为主, 没有给具有营销、管理才能的学生以更好的知识支持, 造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操作“下游工程人才”培养的缺位。一些生物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在招聘过程中发现, 能够迅速进入企业岗位角色的毕业生很难找, “我们希望招聘到的毕业生, 不仅要有一定的生物技术知识与技能, 同时也要实实在在具有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意识, 而目前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下游工程人才”培养的缺位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技术经济发展的瓶颈。

3 专业建设的目标

目前, 生物技术产业奇缺的是既懂生物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双向兼通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人才能带动一批相关高科技产业的新兴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的目标应该将人才培养融入行业背景, 实现专业与企业、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为社会培养既熟悉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具有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下游工程人才”。

3.1 课程建设的目标

在课程体系开发中, 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广知识、强实践”的目标要求, 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 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 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主要思路是:注重生物技术科学与管理相结合, 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 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要改变传统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方式, 增设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上游应用技术为背景的模块化专业课程, 如生物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药物等, 让学生能以行业需要为主线, 将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 为技能的构建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另外, 课程设置还要反映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信息, 并添加相关法规、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 强调管理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到相关生物技术企业实践的机会。

3.2 实践教学建设的目标

实践教学建设要紧紧围绕生物技术产业对“双料人才”培养的要求, 按照认知实习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技能强化综合训练三个模块的特点, 构建由实验实习、专业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系列所组成的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可重点考虑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 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析、检测、应用性科学试验与技术推广工作, (2) 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 (3) 生物技术产品的营销, (4) 生物技术产品的物流管理, (5) 生物技术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信息与技术资源管理与质量管理。

4 南通职业大学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南通职业大学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自设立以来,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深化教学改革, 使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现已成为南通职业大学定位较准确、特色较鲜明的专业之一。然而, 以我校传统化工专业增设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4.1 经费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落后

以我校传统化工专业增设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实验实训设备极为短缺。目前, 学生生物技术技能的实验实训仍以传统化工仪器设备为主, 代表上游生物技术发展的基因工程领域学科的基础教学实验设备特别缺乏。另外, 拟与我校经济管理系建立关于生物技术产品下游产业化的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模拟实战实验室仍需投入相关电脑、交换机及教学软件等教学实验设备。

4.2 专业方向化不明确,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

通过近几年专业方向化和课程设置的实践, 结果显示该专业学生技能的定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即偏重了学生生物技术技能的培养, 轻视了“出口广”的“下游工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方向的错位, 给学生的就业方向造成了一定的模糊和不明确性, 在生物技能工作岗位我们竞争不过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岗位我们又没有明显优势, 就业岗位的针对性不强, 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缺乏“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近年来, 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 大多是从事实验室研发的“上游学术人才”, 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生物技术学术理论和实验技能, 但大多缺乏市场运作和经营管理的相关实践。目前尽管已经提出了“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但并未建立相应的培养培训制度。

4.4 校企合作岗位有限

虽然我们与江苏赛奥生物等生物技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但由于专业方向化不明确, 校企合作仅局限于生物技术操作、化学分析与检验等传统技能岗位, 没有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调研、营销、物流、客户服务、信息资源等产业链的各个具体环节。教师的下厂实践和学生的顶岗实习都偏重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中的生物技术, 而忽视了应用特色, 违背了职业教育就业才是硬道理的客观规律。

5 南通职业大学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整改思路

5.1 借助外部资源, 改善办学条件

现有办学体制下, 通过筹资方式解决专业经费不足问题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借助外部硬件或软件资源, 可有效改善办学条件, 例如, 借助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仪器设备可完善学生的生物技能实验;借助我校经济管理系企业管理模拟实战实验室和物流实训室可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意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 可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需求, 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促进招生就业,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从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5.2 加强加快专业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 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 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从而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结合职业培养目标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特点, 面向岗位需求, 从课程方案的制订、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方法、“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切合实际, 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适应企业的要求, 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5.3 进一步明确岗位定位

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化, 知识结构系统化,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5.4 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精神升华的历程下一篇:马克思经济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