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水平范文

2024-07-05

海洋科技水平范文(精选12篇)

海洋科技水平 第1篇

蔺海清:海域综合整治方面, 厦门市坚持海陆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 先后对西海域、东部海域和杏林湾、五缘湾、马銮湾、海沧湾等重点湾区进行综合整治, 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实施西海域和东部海域综合整治。分别从2002年和2006年开始, 先后对西、东海域进行综合整治。西海域整治面积达70平方千米, 调整了用海结构, 确保了港口航运和滨海旅游主导功能的长期发挥, 改善了海洋环境和生态景观;东部海域综合整治面积达91平方千米, 先后进行了养殖清退、退垦还海、滩涂清淤、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 将形成优美的滨海生活岸线和海洋生态景观。

开展湾区综合整治。开展杏林湾综合整治与园博苑建设, 通过养殖清退、退垦清淤、生态重构, 已建成国际知名的水上园博苑, 解决了杏林湾片区防洪、排涝、环保问题, 促进了集美新城经济发展;开展五缘湾综合整治与开发, 通过打开钟宅旧海堤、清淤、环湾岸线整治、生态小岛建设等, 使五缘湾周边发展成高新技术园区和商务营运中心;开展马銮湾综合整治与开发, 通过海堤开口改造、护岸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水面扩大等, 将增加海岸线14千米, 增加纳潮量3000多万立方米和海域面积7平方千米以上, 未来将建成集科教、研发、山海旅游、高档住宅和商贸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开展海沧湾海域综合整治与开发, 以海域清淤工程为突破口, 积极推进岸线利用、岛屿开发、红树林修复, 以提升海沧新城土地价值, 促进海沧新城建设, 促进游艇产业的发展。

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方面, 为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海洋生态系统, 厦门实施海堤开口清淤整治重大工程。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的开口改造和东、西海域清淤整治工程, 产生自东海域向西海域日净输水7100万立方米, 改善东、西海域的水动力条件, 维护厦门港的港口航道资源, 整体改善厦门海域环境。

积极开展沙滩保护与修复。2006年起, 投入2000多万元, 实施香山—长尾礁沙滩修复工程, 形成了长1.5千米、面积24万平方米的人工沙滩, 成功举办了国内沙滩排球赛, 并开辟成水质优良、风景优美的滨海浴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目前, 正组织对不同岸段约5千米的沙滩进行修复。

进行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2005年起, 实施无居民海岛猴屿、上屿岛生态景观修复工程, 规划今后每年修复1~2个岛屿, 让无居民海岛成为厦门海域上闪烁的翡翠珠链。

进行滨海滩涂生态修复。近年来已种植红树林400多亩, 今后几年规划人工种植恢复红树林1000多亩。

进行生物资源及珍稀物种的保护与恢复。实施海洋生物人工放流, 每年开展资源类鱼虾苗种和人工繁育文昌鱼、中国鲎等珍稀海洋物种的放流活动;加大中华白海豚保护及科研工作力度, 通过采取全面保护措施, 确保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 并已出现回升迹象。

记者:在海洋经济领域, 厦门市海洋产业众多且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应如何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 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蔺海清:近年来, 厦门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厦门市海洋经济包括了多种行业和多种产业, 内在关联度高, 协作性强, 发展各有特色。

做强港口运输业。港口经济是厦门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厦门港已成为国家一类港口, 200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096万吨, 同比增长14.37%, 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 进入世界集装箱港口前19强, 全年通航水深保证率达到95%以上。经过多年的探索, 厦门港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厦门特点的对台航运模式, 是目前经中央批准对台航运形式最丰富、实践时间最长的港口。

做大临海工业。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海陆经济联动战略, 突破海域较小、陆域资源紧张的制约以及海陆矛盾, 纵向拓展空间、横向延伸海洋产业链。大力推进以石化、船舶修造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区建设, 推进造船、修船、船舶配套制造、船舶分段制造、船舶物资流通、船舶设计等产业链开发, 2009年船舶制造业产值近30亿元。游艇业得到发展, 产品外向度高, 年产值五亿元以上, 出口占全国总额的27%, 成为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做实游艇经济业。厦门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临近台湾的地缘优势, 加快发展游艇经济。目前, 厦门游艇制造业产值增长迅速, 已建有五缘湾游艇帆船俱乐部、专业保税仓库、国际展销中心等项目, 游艇展销城初具规模。厦门市还积极策划和举办游艇帆船展览会及赛事。2009年10月, 厦门在五缘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 (厦门) 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 参展企业105家, 成交额达9600万人民币。今后, 厦门将加快五缘湾、香山、中澳、大嶝游艇俱乐部和翔安欧厝游艇制造基地、海沧排头游艇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完善上下游游艇产业链, 促进游艇生产与配套服务的协调发展。同时将借助地理区位优势, 建设成为海西承接台湾游艇制造业转移的最佳地区, 打造海西游艇制造中心。

做活滨海旅游业。厦门进一步挖掘海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同时大力开展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豪华邮轮码头、五缘湾海上休闲运动基地、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高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发海滨休闲度假产品, 开发对台特色游等。厦门市滨海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在全省均列第一, 2009年全市滨海旅游总产值为325.43亿元, 增加值为13.02亿元, 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24.85万人次,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36.01万人次。

做优海洋高新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高附加值产业, 促进将厦门市丰富的海洋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目前, 厦门在海洋生物制药和化学生物产业方面的科技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已建立了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 这是我国唯一的、国际上也少有的具备深海基因资源采集、研发能力的研究机构。此外, 厦门还将加快建立功能完善的海洋药物和海洋活性物质化学生物产业孵化器平台, 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 加强海洋生物技术与下游产业的衔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记者:新的形势下有新的要求, 请您介绍一下厦门市海洋工作在强化职能、创新体制方面,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蔺海清:为了适应海湾型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进一步强化海洋综合协调职能、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为促进海西建设、加快厦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及推进厦门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有力的海洋管理保障。

成立海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为解决涉海管理的职能交叉和冲突问题, 实现海陆一体化管理, 厦门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 成立厦门市海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 由市长担任组长, 各涉海部门领导任成员, 协调解决海洋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同时, 成立厦门市政府海洋管理办公室, 组织各涉海部门领导定期会议, 协调各涉海部门的工作配合, 研究解决海洋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构建海洋规划、海洋法规和科技支撑体系。规划先行, 确保海洋开发与保护规范有序。厦门市先后制定了《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等一系列涉海规划,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规划体系, 为海洋综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健全完善法规, 实现依法管海。制订出台《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十多部涉海法规, 使海洋管理步入“依法治海”轨道。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夯实海洋管理基础。厦门市专门成立了市海洋专家组, 对海洋规划、海域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进行咨询和论证, 为市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经常性地组织海洋专家对海洋管理与保护等开展专题研究, 极大地提高了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整合海洋综合执法队伍。2004年率先全国整合组建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其成为我国第一支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2007年把鱼市场管理处改制为事业编制的闽台渔轮避风港管理处。通过整合改制, 理顺了编制体制, 优化了执法资源, 形成了执法合力。

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 组织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等9家涉海执法部门, 形成强大海上执法打击力量。联合执法行动既降低了行政成本, 又增强了执法效力。

建立海上执法城市联盟机制。从2004年开始, 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 协同泉州、漳州两市海洋与渔业局建立了海上执法联盟机制, 从单纯的海洋执法向加强厦门湾海域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综合管理和维护海上治安多方面扩展。

建立海上联合治安巡逻大队。为满足环东海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建设执法任务的需要, 扩招协管员, 成立了由警民联合组成的治安巡逻大队, 对环东海域实施海上昼夜巡查, 有力地打击了施工乱倾废、违法采海砂行为。

记者: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必须要立足当地、放眼世界, 请您谈谈近期厦门市海洋工作在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重点项目?

蔺海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厦门市积极开展海洋国际合作, 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 不断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在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和推动下, 通过海洋综合管理的实践, 探索出一条“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海洋综合管理路子, 其经验被国际海事组织等有关国际组织总结为“厦门模式”并在国际加以推广。

以“厦门国际海洋周”为平台, 提升海洋国际合作空间。“厦门国际海洋周”作为联系全球海洋政策、技术、决策和行动的平台, 由国家海洋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厦门市人民政府和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共同主办, 于每年11月份的第一个周五在厦门市举办, 为期一周。2005年、2006年举办国际海洋城市论坛, 其主题分别为“加强陆源污染物防治, 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2007年起升格为“厦门国际海洋周”,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主题分别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厦门国际海洋周”基本得到了“海洋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抓手、市民海洋文化的节日”的预期效果, 具有“国际性较强, 规格较高、层面较全, 交流较广, 公众参与多和社会反响大”等特点。

以国际项目为抓手, 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为更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 在第一轮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项目的基础上, 2001年7月厦门市开始实施第二轮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项目合作协议, 制定完善和更新第二轮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 开展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工作, 探索跨行政区域海洋管理框架, 开展国内外海岸带管理人员培训。2009年6月, 启动东亚海计划第三期项目, 从开展海洋生态修复、落实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管理, 开展九龙江流域及河口区生态系统管理、编制九龙江河口流域及沿海地区管理战略计划, 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厦门在海岸带综合管理 (ICM) 平行点中的示范作用, 组织学习考察活动、编写经验案例和海岸带状况报告, 支持厦门大学ICM培训中心建设、PNLG秘书处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与此同时, 为扩大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打造厦门海洋综合管理品牌, 厦门市充分利用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合作计划 (PEMSEA) 将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 (PNLG) 秘书处设立在厦门的契机, 筹组PNLG秘书处, 担负PNLG地方政府网络会员日常管理工作;连续举办2007-2009年PNLG年会和PNLG第一、二次执行委员会;开发PNLG网站, 搭建了一个为东亚地区地方政府网络成员交流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的空间, 加强与东亚8个国家25个省市地方政府成员单位的联系, 致力于在地区内推广应用ICM理念, 为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努力。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海洋综合管理。今后, 厦门市将继续加强国内外在海洋管理上的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拓展海洋综合管理的视野和思路, 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推进厦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为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海洋科技水平 第2篇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农业兴则国家安,农民富则国家强。三农问题是国家最关心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八次锁定三农。2012年“一号文件”更是把农业科技作为基本精神,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空心化,农业兼职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

现代化农业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现代农业要求高产、优质、生态、安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从最初的第一步“丰收丰收”,到第二部“两高一优”,现在的目标是“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

主题多元化:个体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化(土地流转,合作发展,返租倒包,“家政”服务经营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专业化(良种、统供、水肥统筹、病虫统防、农机统一作业)。

技术轻简化:品种高产优质抗逆一体化,农资长效高效生态一体化、栽培节本降耗增效一体化、机械耕种田管收货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路在于推进科技进步,核心在于发展现代农资,重中之重在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发展经历着非常大的变化,未来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主题多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服务专业化、技术轻型化。我国农业发展进入高成本的年代,要发挥科研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方力量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水平。

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完全依靠水土资源,但资源有限,因此现代农业必须要求现代农资科学应用,农资产品必须具有长效、高效、生态的特点。生产过程中,耕种、收货、管理必须达到机械化水平。农资行业的发展方式要求效益与效率并重,经营方式要求产品与品牌并重。

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将技术与产品一起推广,服务与产品并行,重视品牌的发展。产品必须有品牌,没有品牌是不行的。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提升科技水平,彰显品牌优势,才能发展现代农资。

北京绿禾宝一直以现代农业为标准,重视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先后与中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紧密合作,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水平和素质,加强现代农资的推广,在三农领域树立了“京绿禾宝”的诚信品牌。

其中“拌有益”就体现出了以上各个观点,拌有益是北京绿禾宝联合瑞士先正达公司及国内外知名农药专家潜心研制的国内最先进的高效缓释悬浮种衣剂,是在一定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将吡虫啉原药及助剂等包裹在天然高分子缓释材料载体膜中,然后制成产品。具有长效,高效,对环境安全的的特点。

浅谈如何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第3篇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注重提高科技转化率,强化科技管理,将多项科技成果应用于日常生产,取得较好效果。

一、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夯实科技基础管理

近两年,天然气公司健全了科技管理网络,在完善科技项目程序文件的基础上,天然气公司制定了《天然气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制度》、《天然气公司科技网员工作职责》等,修改完善了G版《科技发展管理程序》文件,明确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职责、科技网员职责和科技管理程序,为规范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委会和科技网员职能,实现科技增产创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创新创效

天然气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坚持从公司生产实际出发,对立项、检查、验收各环节严格把关。

1.加强立项管理。本着“贴近生产,逐步攻克瓶颈技术难题、实现科技增产创新”的原则,立足生产实际开展两级项目科技攻关。严细科技立项环节,组织科委会对上报的立项建议进行认真论证、评审,确保所立项目能真正解决生产难题和瓶颈问题。近几年,扎实推进《废脱硫剂处理技术研究与高效环保型天然气脱硫剂优选》、《零散天然气回收撬装式一体机研制与应用》等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及时解决项目立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课题负责人出谋划策,确保立项合理、能切实解决生产难题,为公司安全平稳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储备。

2.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效益的最终体现,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公司紧紧围绕经营指标和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强化科技创效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共取得局级科技成果11项,公司级技术成果27项,均应用到了生产实际,不仅为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创效500万元以上,保证了公司生产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公司竞争软实力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護就显的格外重要。

近几年,天然气公司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加强各类创新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针对科研人员的需求,相应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管理培训和实务辅导,大力培养既要懂技术的同时又要懂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水平。同时还通过发放专利书籍、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进行专利申报等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工作。近几年取得了5项知识产权成果,其中:《膨胀机密封气加热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天然气公司GPS巡检系统》获国家计算机著作权登记,其他正在申报过程中。

四、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打造梯级高效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公司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是科技成果水平的基本保证。天然气公司立足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1.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为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科技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例如,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科技进步奖励、深造培训及评先创优优先考虑等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同时,成立技术专家小组对创新技术进行认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成果奖励额度,并在薪酬分配中根据在项目中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避免“平均主义”等。“十二五”期间,奖励获奖技术人员100人次,发放奖金、奖品15万元左右。

2.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队伍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分配科研任务等多种方式逐步打造了一支“油田公司技术专家+公司技术骨干+工程师”的阶梯式创新队伍,建立导师带徒机制,并签订技术帮服协议,年终考核兑现、奖惩等,利用“传、帮、带”模式,不断培养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从参与项目研究到独立承担项目研究的转变。

3.建立完善的科技业务培训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科技攻关能力,积极组织了各种培训。“十二五”期间,先后组织50人次参加了油田公司专利知识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技术人员近200人次参加交流学习,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提升了理论水平和攻关能力;安排工程师及班组长技术进厂培训20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阀门保养,调压器、压缩机工作原理基础维修等;在公司内部组织开展了科技管理业务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技信息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第4篇

科技信息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信息。科技信息能使科研设计工作少走弯路,节约人力物力,加快工作进程,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科技信息管理要走在科研设计工作的前面,要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科研设计中的作用。随着科研设计工作的不断开展,科技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想要广泛、迅速、准确地提供所需的科技信息,传统的手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图书、标准管理软件的应用,使科技信息实现了现代化管理,科技信息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二、科技信息管理的作用

1 能及时准确的提供科技信息。

任何一项科研设计工作都不是凭空进行的,都需要参考和借鉴已有的科技成果,当科研设计人员接受一项任务后,首先要查阅单位内是否有相关项目及具体数据。进入档案室面对近千个项目,几十万张图纸,近万卷案卷,会感到束手无策。手工编制的检索工具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满足检索需求,现在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2 能减轻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科技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旨在利用计算机实现对科技信息的各个门类,各种载体加以管理,提高科技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减少科技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使科技信息更好的为领导决策,为科研设计服务。科技信息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科技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信息,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为了使科技信息能更好的被开发利用,需要制作必要的检索工具,如总目录、分类目录、案卷目录、案卷分类目录、案卷文件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目录等。这些检索工具的编制耗费了信息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又是重复劳动。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信息人员的工作量。

3 科技信息管理水平提升措施

更新观念,增强科技信息意识。

发挥科技信息资源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科技信息的认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信息资源成为争夺的重点,谁能掌握和利用更多有用的信息,谁就能取得主动权,谁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为此,要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对科技信息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信息管理的投入,切实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科技信息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培养造就科技信息人才,提高他们的素质,信息人员的素质是发挥科技信息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信息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服务意思,处理好信息利用与保密的关系,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本专业只是和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高科技信息服务质量。

4 广泛收集科技信息,丰富和优化库藏信息。

发挥科技信息的作用,必须以一定的库藏信息量为保证,库藏信息量应当同科研设计人员的信息需求量相一致,不能因库藏信息量不足而影响信息利用需求的实现。应广泛收集科技信息,不仅要收集本单位产生的科技信息,还要收集外单位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不仅要收集纸质材料,还要收集电子文件。通过归档、订购、交换、复制、购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广泛地收集科技信息,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丰富的科技信息。同时,还要注意科技信息的有序管理,收集到的科技信息必须进行鉴定,以保证库藏信息的质量。去粗取精,及时提出无价值的科技信息,使库藏信息保持最佳的可利用状态。

5 完善科技信息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是做好科技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科技信息的种类,分别制定有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科技图书管理制度、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会议资料收集制度等,使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技信息,有效的满足了科研设计、经营决策对科技信息的需要,实现了科技信息为科研设计、经营决策服务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技信息管理软件将逐渐完善,科技信息在科研设计、经营决策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摘要:科技信息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信息。本文在介绍科技信息管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科技信息管理的措施,以为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科技信息,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庆:《深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架构及阶段性成果》.中国档案,2003(3)

海洋科技水平 第5篇

隆化县始终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通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创新示范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构筑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支持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海洋科技水平 第6篇

关键词:学术交流 实效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exchanges actual effect to enhance profe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rizontal

Shuai QifuLiu Junling Lian Zhili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has summarized Qianjiang Water conservation Academic society for many years to carry out the academic exchanges practice,analyzes the academic exchanges actual effect with to raise the wate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e inner link,proposed the enhancement academic exchanges effective three measures or the suggestion,namely innovate unceasingly the exchange mechanism,improve the exchange quality unceasingly,transform the exchange achievement unceasingly.

Keywords:Academic exchanges Actu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09-02

多年来,潜江市水利学会始终坚持狠抓水利科技学术交流不放松,始终注重学术交流的实效性,为繁荣和发展全市水利事业,提高水利行业科技水平,促进水利战线出成果、出人才,取得显著成效。为科技兴水、振兴地方经济、加速实现和谐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1.开展水利科技学术交流的实践

潜江市水利学会自1990年成立初期就制定了以学术交流为宗旨的学会章程,在这个章程的指导下,结合水利战线的中心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水利科技学术交流实践活动。

1.1 开展专题调研与论证。

针对水利技术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调研和分析论证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技术难题。例如,通过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关于潜江通南排区的调查研究》,该报告在总结通南排区近30年调度运行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排涝调度方案的利弊,提出了更加经济合理的排涝调度控制水位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由原来的单纯高低分排改为抗旱排涝相结合,不仅能够缩短主渠抢排时间,有利各支渠抢排,而且每年节省运行费用达21万元。

1.2 不定期进行会议交流。

进行会议交流是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既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小范围的会议交流,又大规模地组织全市性的集中交流。在集中交流时,首先确定交流主题,再选择有代表性的论文在大会上宣读,并适当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讨论,澄清模糊认识,形成互补的统一观点,再以此指导实际工作。仅最近5年,参加全市性交流的论文已累计达到100多篇,这些论文的交流,对全市水利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编印水利科技论文集。

根据会员提交的学术论文,分阶段性地汇总编印出《潜江市水利科技论文集》,再发送至全市水利系统各个单位、水利学会每位会员,进行书面交流。这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交流方式,其效果也是相当好的。因此,水利局做出规定,全系统所有单位和所有技术人员,都必须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并将发表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如果哪个单位连续两年没有文章在论文集上发表,就要考虑对其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1.4 选送论文参加对外交流。

除了在本市水利系统开展学术交流外,学会每年都选送有价值的论文参加全省和全国性乃至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例如选送的论文《关于水资源保护调水实践与发展区域经济的探讨》,参加了中国科协2007年学术年会交流,选送的《关于尼日利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研究》,参加了中国水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交流。通过选送论文参加这些大型交流活动,既争取了学习机会,又展示了潜江水利战线的科技发展水平。

2.从实效出发提高学术交流质量

为确保学术交流的实效,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学术交流质量。

2.1 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无论是专题调研,还是学术论文,我们都特别要求参加者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切实针对本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探讨解决的办法。例如,近两年完成的一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老新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就是经过多次学术讨论后,申报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如果不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学术交流,这个工程就不可能上马。

2.2 狠抓职工业务学习考核。

我们根据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狠抓全市水利系统在职职工的业务学习与考核,通过“上挂下派、内训督学”,开展“三抓三结合”的培训学习,即结合规划抓学习、结合行业抓学习、结合岗位抓学习,探索出了“针对学、工作学、竞技学、鼓励学”的四学方法,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办法,将职工业务学习的成绩与评先、晋级、工资、奖金等待遇挂钩,促进了全系统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3 评选奖励优秀学术论文。

为鼓励全体会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我们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和奖励活动。在评选时,既按民主集中制的办法成立评审委员会,把握评选工作的公正性,又按行业规范制定相应的评审规则,把握评选工作的严肃性。在奖励方面,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项设置一般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通过学术论文的评选和奖励活动,大大地推动了学术交流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2.4 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是我们促使学术交流提高质量、增强学术交流实效的重要措施。技术委员会人才济济,信息通畅,是我们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力量。为此,我们特别注意了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一是根据工作要求,及时地调整技术委员会的组成人选。二是制定可操作的工作章程。三是明确各位委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出台对每位委员进行年度考核、过硬结帐的办法。

3.学术交流实效与水利工作成效

由于我们注重了学术交流实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水利行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由此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光荣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光荣称号,中国水利网曾以“潜江三大举措推进水利科技工作”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我们水利工作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1 建设项目接踵而至。

通过学术交流,为水利建设项目申报提供了依据,使得近年来潜江争取的国家投资项目接踵而至。例如兴隆二闸新建工程、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泽口灌区(潜江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兴隆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老新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园林袁桥节水灌溉示范、通顺河流域水利血防工程、下东干渠流域水利血防工程、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系列项目等,总投资已达到3亿多元。

3.2 工程施工如火如荼。

在建设项目确定之后,全市不断掀起大施工热潮。譬如去年通过组织人力、投入机械、周密部署,展开了幸福泵站更新改造、畅通保安、水毁修复、小农水示范、灌区建设、涵闸年度维修、生态修复、村级“一事一议”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九大重点项目施工。其中灌区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尤其是“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被评为省优良工程。鉴于这些显著的成绩,省政府授予潜江市“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3.3 调水实现“四大转变”。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属于平原湖区。过去一直是把“以排为主,排灌结合”作为本地的治水方略。随着学术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治水思路,以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用水要求。在实际调水工作中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单一季节性突击调水向全年按需调水转变;二是由单一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统一调度转变;三是由单一种植业生产用水调度向种植业、养殖业及特养业综合用水调度转变;四是由保障生产和生活需求调水向保障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三大需求调水转变。

3.4 水利信息化加速发展。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为此,我们在开展学术交流的同时,也着手建立水利技术数据库,内容包括: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技术数据中心,水资源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和综合管理系统,水利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等。

3.5 行业技术走出国门。

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硕果累累。不仅使我们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了,而且还派出专家去援助非洲的水利建设。由我们所派专家主持完成的“关于尼日利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研究”项目,首次将中国的水利技术在尼日利亚推广应用并获得成功,填补了该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多项技术空白。该项研究既是中尼南南合作驻尼日利亚技援组的工作成果,也是中国先进技术在非洲推广应用的成功典范。经过评审鉴定,已被认定为湖北省2006年度重大科技成果。

4.提高学术交流实效的措施或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多年坚持注重学术交流的实效,促进了水利行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取得了水利建设与发展的丰硕成果。为更好地搞好今后的学术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经验和体会,特提出如下关键性措施或建议。

4.1 不断创新交流机制。

我们以往的学术交流活动,虽然采取了开展专题调研与论证、不定期进行会议交流、编印水利科技论文集、选送论文参加对外交流等几种形式,但这仍然是较为传统的方式,机制还不够灵活。要真正不断地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先进工具和手段,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多样地灵活性地开展活动,以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自觉积极参与。

4.2 不断提高交流质量。

学术交流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依靠周密的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有高素质的参与者,而且后者尤其关键。尽管我们在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狠抓职工业务学习考核、评选奖励优秀学术论文、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交流的质量还是很低的。今后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本行业广大职工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同时,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多参加国家级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4.3 不断转化交流成果。

学术交流的成果必须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交流活动才具有真正意义。由于我们注重到了这一点,才使得我们的建设项目接踵而至、工程施工如火如荼、调水工作实现了“四大转变”、水利信息化加速发展,直至行业技术走出了国门。如果我们不将交流成果进行迅速转化,就不可能使我们的水利工作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目前我们已经实施的诸多工程,譬如兴隆二闸新建项目、老新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园林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等,就不可能及时立项并成功建设,更谈不上得到省政府和国务院的奖励。

总之,我们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交流机制、不断提高交流质量、不断转化交流成果,才能使我们的学术交流活动更具生命力,更能显示出它的崇高价值。

参考文献

[1] 康秋月等.基层水管组织改革模式初探,《中国水利》2006年第15期第26~27页

[2] 帅启富等.尼日利亚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中国农村水利改革的启示,《水利发展研究》2007年第10期第49~53页

[3] 刘明耀等.潜江市抗御2000年特大干旱综合分析与未来对策,《中国跨世纪管理论坛》知识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第122~125页

俄罗斯科技水平现状分析 第7篇

俄科技水平的总体情况

俄罗斯是原苏联的继承国, 拥有原苏联60%~70%的科技实力, 素有“科教兴国”和“专家治国”的历史传统。主要表现在:

1 科研总体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目前, 全俄分布在科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科研院和工程院“四大系统”的科研机构组织达4 089个, 其中科研院所2 603家, 占63.6%;设计局360个, 占8.8%;勘探设计研究院97个, 占2.4%;试验工厂30家, 占0.7%;高校387所, 占9.5%;科研企业289家, 占7.1%;其他科研机构323家, 占7.9%。它们共有研究开发人员87.2万名。阿穆尔州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科研系统也相当发达。阿穆尔州现有科研机构14家、远东军事学院1所、国立高等学院9所、非国立分院6所、中等专业教育学院23所, 普通教育学校491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有全俄大豆研究所、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工艺设计研究所、全俄化学土壤改良工艺设计研究所、远东区域兽医研究所、呼吸生理病理研究所和国立阿穆尔大学、国立远东农业大学、国立医学院、国立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所几十家, 在俄国内外均享有声誉。

2 科研和国民素质当属上乘

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 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俄受过高等教育且从事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达96万, 其中自然科学

(上接173页) 研究人员42万, 科研技术人员9.4万, 分布在工程技术、医学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研究领域。同时, 俄罗斯也是一个高等教育较发达、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 高等教育普及率世界最高。目前, 全俄有高等院校560所、分校110所, 有教师14.5万多人, 在校学生总数3500万人左右, 占人口总数的1/4, 其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50万余人。在城市就业人口中, 每1 000人中有938人具有高等和中等文化水平。与黑河市隔江相对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阿穆尔州的科学文化中心, 市内有俄科学院远东分院和农业大学、医学院与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 (包括高级军校) , 还有23所中等专业学校, 每5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 被誉为“远东大学城”, 现有在校学生2.3万人。

3 科研项目储备位居先进行列

据俄科技评估资料, 在当今世界102项尖端科学技术中, 俄有52项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 俄有20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25项接近世界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 俄有12~17项可以与西方国家一决雌雄。其中在农业方面有科研单位310家、高等院校64所、良种繁育中心63个、生物技术中心8个、试验和教学农场528个;储备优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3000余个, 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物种质基因库, 每年约有250~300个品种投入区域性试验;有抗逆性强、生长快、材质高的大果沙棘、花楸、榛子、白杨等经济林木和药用、观赏、水生等植物样本1.5万多种;有防治病虫害、草害等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50多种;同时, 在农机研究、疾病防治等方面, 俄罗斯也有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如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第8篇

一、客观总结成就,理性分析问题

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喜人,部分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或者达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推进了13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科技特派员队伍约73万人。

另一方面,形势仍不容乐观。客观地讲,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农业科技体制滞后。农业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科研方向应当反映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宏观管理条块分割、组织布局分散、研发层次重叠、管理效率底下、学科设置陈旧、专业单一、跨专业综合性的项目较少、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僵化落后等弊端的沿袭,却使现行的农业科技体制与我国农业转型的现实需要形成了较大落差。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 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科研成果与农业需求的脱节,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

二、立足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路径

(一)强化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意识,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既具有科技工作的共性,又具有公益性、区域性、稳定性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农业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功能完善、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创新和转化应用体系。这并不是说要把现有的体系推倒重来,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重点是要解决能力和效率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稳定支持、适度竞争”的投入机制、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的立项机制、“资源共享共用、权益合理分享”的协作机制和同行认可与实际检验相结合的科技评价机制。社会资源要在从源头到田间的大系统中合理配置、优化整合。

(二)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1.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由于农业的社会公益性和自然风险性,以及农业科研成果本身的特点,现实中需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业推广体系。

2.完善农业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和转化的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利用与转化的监督与仲裁机构,协调和解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矛盾,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顺利进行。实践中要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效果。

(三)培育新型农民,激活农业科技推广的后备潜力

农民是农业的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科技成果的终端转化,但是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民情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终端转化率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制,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持之以恒地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整合区域内职业学院、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农校、农函大、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资源,对广大农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要积极推进农科教相结合,广泛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学科技用科技等各类活动使每个农民都能掌握一到两门实用农业技术。三要持续不断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队伍。按照干什么就培训什么,推广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为新农村建设培训一支能够承担和推广实用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四要切实加强农民道德素质建设。要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等,从而使农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创新农业科技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

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自我保护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本性,使彼此间互相封锁信息、不合作,极大地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也使各投资主体的利益严重受损。建立完善、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科技成果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各利益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蒋和平,刘学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评述〔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4).

[2]白天志.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问题的研究〔J〕.草业科学,2016(6).

科技提升外汇非现场检查分析水平 第9篇

一、科技手段提升外汇非现场检查水平

(一) 准确提取外汇业务数据

一是商业银行都有各自的外汇业务系统, 在非现场分析阶段要先熟悉其外汇业务流程、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等, 从银行提取外汇业务数据。根据银行提供的数据结构, 在本地建立数据库, 将银行数据导入数据库。最后根据检查业务的需求, 编写数据库脚本, 提取可利用数据加以分析。二是从外汇局业务系统提取数据, 部分业务可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或Excel进行比对分析。

(二) 国际收支申报数据分析

国际收支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外汇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因此加强国际收支申报数据准确性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项目的非现场检查有2方面:一是检查漏报。通过银行外汇汇款数据和系统的对公收付汇表, 将含机构主体、日期、币种、原币金额字段的数据列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 并将系统数据对应字段数据导入数据库, 比对银行汇出表和对公付汇表, 以及银行汇入表和对公收汇表。通过SQL语句select*from汇出表minus select*from付汇表, 及select*from汇入表minus select*from收汇表, 可以获取到汇出表和汇入表中没有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数据。二是检查迟报。提取外汇局国际收支申报数据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 通过SQL语句select*from对公付汇表 (对公收汇表) where (申报单状态<>"00") and (删除状态="0") and (申报日期>逾期日期) , 可以获取申报单状态是已申报且申报日期大于规定的逾期日期的申报单。

(三) 个人外汇业务数据分析

1. 超年度结汇和购汇额度。

将银行提供的个人结售汇数据导入SQL Sever。通过SQL语句select身份证号, sum (金额) from结汇表 (售汇表) group by身份证号having sum (金额) >50 000, 可以获取年度超额度的记录, 再进行现场凭证审核。

2. 个人分拆。

在年度总额度的管理下, 为了达到资金转移目的, 会采取分拆形式, 即境外同一收款人在连续多日收到境内不同汇款人的汇款, 或境外同一汇款人将资金连续多日汇给境内不同的人。将银行提供的个人汇入汇出数据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 select*from汇出表where收款人in (select收款人from汇出表group by收款人having count (*) ≥5) and (付款金额≥49 000and付款金额≤51000) order by收款人。或者select*from汇入表where付款人in (select付款人from汇入表group by付款人having count (*) ≥5) and (收款金额≥49 000and收款金额≤51 000) order by付款人, 获取数据后根据法规规定开展分析核查。

3. 个人结售汇数据是否漏录入。

将银行提供的个人结售汇明细数据与从个人结售汇系统导出的个人结售汇明细数据分别保存于同一Excel的Sheet 1和Sheet 2中, 采用VLOOKUP和if ({1, 0}) 结合, 对办理日期 (A列) 、办理人身份证 (B列) 、办理金额 (C列) 进行比较, 将两张表不一致的地方筛选出来, 即在Sheet 1中添加一辅助列D, 在Sheet 2加一列全为0的D辅助列, 假设有1 000行数据, 在Sheet 1的D列用公式=VLOOKUP (A2&B2&C2, if ({1, 0}, Sheet 2!$A$2∶$A$1000&$B$2∶$B$1000&$C$2∶$C$1000, $D$2∶$D$1000) , 2, 0) , 即Sheet 2与Sheet 1数据相同时, Sheet 1的D列为0, 将Sheet1的D列非0的数据筛选出来, 可初步确定为未录入, 最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核实。

(四) 为不在名录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收付汇分析

根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 金融机构不得为不在名录的企业直接办理货物外汇收支业务。将银行的汇入汇出明细数据或者系统收付汇数据明细, 导入Excel或者在SQL Server建立数据表, 将数据导入, 通过交易编码筛查货物贸易项下的收付汇数据, 将收付汇数据的企业代码和外汇局的企业名录表在Excel表中用VLOOKUP函数即可筛选出有收付汇数据、无企业名录表的交易记录。

(五) 提取银行会计科目流水明细开展分析

银行会计科目流水明细记录着所有资金交易, 数据全面完整, 非现场分析每项业务时, 都可以时间为索引查询对应的会计流水, 明确资金交易情况。

上述探讨了几种常用的非现场数据分析方法, 其他可疑线索的分析可以比照对应的方法开展分析。

二、外汇非现场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 对外汇业务系统的使用不够熟练

近年来在外汇改革过程中, 新的外汇业务系统不断上线, 系统较为复杂, 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对其操作还不够熟练, 思维还没完全从旧系统的架构中转变过来。

(二) 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涉外经济的发展, 银行外汇业务不断创新, 违规行为日趋隐蔽, 银行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通过对非现场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已是外汇检查的重要手段。经济的发展对外汇检查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全面掌握外汇政策法规和拥有丰富的检查经验外, 熟练掌握数据库及Excel等分析软件是必要的。目前部分外汇检查人员使用科技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三) 对银行的外汇业务系统不熟悉

各银行的IT系统进行了更新, 业务流程的关联性较大, 检查人员还未能深入掌握系统的架构、业务流程以及数据结构等。

(四) 非现场数据分析经验未能固化

因岗位人员的变化, 非现场数据分析的经验未能在检查岗位上固化, 新到岗人员需重新学习, 工作效率不高。

(五) 银行业务系统数据不规范

在从银行提取数据过程中存在数据不规范, 包括分隔符、换行符、非法字符、非空值等。

三、对外汇非现场数据分析的建议

(一) 掌握业务系统数据结构是基础

近期, 外汇局对业务系统进行了整合和运行的新系统, 科技人员要加强对新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的学习, 梳理数据结构的变化, 以便设计非现场分析指标和准确编写SQL语句。

(二) 要积累对各银行外汇业务系统的理解

每个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系统都不一样, 分析和比对银行的数据首先需要掌握其外汇业务办理的流程、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 因此科技人员和外汇检查人员在日常检查分析中要对银行的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归纳。

(三) 建立非现场数据分析知识库

外汇管理改革从事前审批覆盖到事后监管, 各部门都把事后监测分析作为主要工作, 因此建立非现场数据分析知识库显得十分必要, 能让各部门的经验得以共享。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 以非现场数据分析知识库为平台, 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四) 全面提升外汇检查人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科技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政府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第10篇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致力于公共科技的大量投入, 和政府职能对公共科技产生的干预作用, 发挥了积极的聚集效应, 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法制环境, 持续的推动了整个科技发展不断前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使得西方国家和地区政府渐渐的发现:“科技管理中不但存在着市场失灵, 同时也存在着政府失灵”。因此, 政府不应过多的介入科技的管理, 而应把科技的管理还位于市场经济体制, 以期能形成一种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 统筹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共识。但关键的问题是, 如何在实现减少效率损失的同时, 统筹兼顾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干预这两种调控手段。

(二) 国内研究的现状

通过文献查阅可以发现, 国内有关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研究, 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即宏观和微观。

从宏观的视角而言, 从理论上全面的探讨了政府科技管理的定位、职能界定和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管理的绩效评估等一系列问题。有学者认为政府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对社会科学技术活动的有效调节和控制应建立在: (1) 政府对科技活动自身规律的掌握和对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软环境的发展变化的不断认识上; (2) 政府对科技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必要时的重建。而就政府对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能力而言, 应包括: (1) 科技综合管理的能力; (2) 制定科技管理法规及科技管理政策的能力; (3) 选拔和培养科技管理人才的能力; (4) 借鉴国外先进科技管理经验的能力。

从微观的视角而言, 政府科技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政府对科技政策的制定; (2) 政府在科技方面的经费投入; (3) 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 (4) 政府科技项目的管理; (5) 政府科技成果的推广; (6) 政府在跨学科研究事业等管理中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科技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是指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进行的宏观层面的管理。主要包括: (1) 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方针和战略; (2) 出台和贯彻执行科技政策法规; (3) 实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 (4) 科技经费的筹措及分配; (5) 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配置等。

二、政府科技管理水平现状分析

(一) 科技发展战略初步形成

目前, 中央已出台了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各省、直辖市以及大部分的地级市也都相继出台符合本省发展需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如:《北京市“十二五”科技规划》、《深圳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甚至一些较发达的县级市也都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 如《晋江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所涉及的点多, 所涵盖的面广, 为政府在未来的科技管理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二)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往往涵盖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税收激励、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载体建设、产业扶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创业、政府采购以及企业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政府科技政策种类繁多、辐射面广、针对性较强, 形成了一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如:晋江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意见》, 就是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重要举措, 资助强度大, 吸引力强, 尤其是在协助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引进人才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三) 注重科技投融资环境建设

近几年, 政府通过创业投资参股以及资本市场联合支持,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等方式, 陆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以信用贷款、创新基金、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天使投资、“新三板”等多种融资方式。除此之外, 政府还通过持续推进、促进科技和经济、金融相结合的试点工作, 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金融政策环境和运行体系, 并初步形成了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创立及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整个创新链的科技金融政策布局。

(四)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 各级政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保障”, 通过增加对外开放力度, 致力于构建地区科技创新的体系, 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大成效。如扶持辖区内的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

三、政府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科技发展战略还不够科学

虽然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提出了科技发展战略, 但很多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重提出, 轻评估”、“重口号, 轻执行”的现象。经常是文件的下发流于形式, 各个职能部门仍然是各自发挥自身作用, 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即便是下发了任务分解目标, 也常常因为目标的设置没有科学性、目标的分解不合理、措施的实施没有阶段性的督查以及相应奖惩措施不配套, 所以经常存在“目标期限到, 任务未完成”的不正常现象, 严重的影响了科技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 科技政策支撑力度仍不够强

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和施行原有科技政策时经常产生问题。首先是在执行上级政策时缺乏平衡性。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的定位目标不同,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企业对政策的解读和贯彻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是各地区制定的政策差异悬殊。由于各个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区域经济基础存在差异, 使得在政府对科技投入等科技政策的制定时标准不同。最后是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 很多地方政府科技政策大多零散分置, 科技政策没有覆盖创新和产业化全过程。

(三) 科技人才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很多地方的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仍未完善, 缺乏多种行之有效的支持方式。目前, 大多数地方政府实行的仍然是给予安家费和补助费等政策, 存在严重的“重引进, 轻使用, 轻培养”现象, 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政策的制定没有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其他政策紧密相结合。

(四) 知识产权工作面临一定压力

各省市政府部门长期以来都是各自制定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政策, 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战略性协调发展, 特别是对专利资助的政策有较大悬殊, 甚至在相当多领域支持力度严重不足。专利中介和服务机构力量严重乏力, 没有办法提供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配套服务。

四、政府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一) 政府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

政府必须通过科技管理手段的创新, 提升科技管理质量水平, 增强政府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各项科技指标加速前进, 努力在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形成具有承上启下功效的科技发展体系, 进一步凸显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带动作用, 使政府所管辖的区域成为自主创新的高地、高端产业的高地、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的高地。

(二) 科技管理的原则

第一,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支撑“十大战役”相结合;第二, 坚持突出产业创新特色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第三, 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第四, 坚持加强统筹协调与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积极性相结合。

(三) 科技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1. 加强技术预见研究, 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的预见研究可以有效的帮助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准确的制定近期、长期和远期科技研究计划, 通过对各种科技资源在制定过程中的有效整合, 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高效利用。地方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时, 应注意与国家及省科技发展战略相匹配, 注重地方特色, 选好本地区优先发展产业和领域, 实现区域“优势产业常抓不懈、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2. 创新科技政策体系, 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应加大对原有政策的调整及补充, 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使之与市场错位、最大幅度的弥补市场不足。科技政策的制定不能只有政府部门参与, 应邀请中介服务机构、行业的权威专家、重点的科技企业和有关的社会组织等群体积极参与, 广泛征求相关利益者的意见, 集群智, 策群力, 使制定的科技政策能最大幅度的贴近地方实际、使政策的执行更具可操作性。除此之外, 科技数据的统计也不应忽视, 研究方法应适时更新, 要注意定性、定量分析的结合, 及时反馈科技政策落实的情况, 并结合环境的发展及时调整科技政策, 使科技政策更公平、公正、科学、民主、有效。

3. 加大政府的投融资力度, 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的力度, 通过对科技资金的管理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需要, 使资源合理趋于配置并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益。

4. 加强科技人才管理, 充实科技创新力量

政府应重视科技人才管理, 努力实现科技人才的管理与科技发展目标相匹配, 进一步优化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 要深入贯彻实施人才战略, 把科技人力资源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位置, 要统筹规划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要完善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等机制, 努力形成“外地引进、本地培养、留学归国”三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谭文华.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林样.不同战略导向对深圳自主创新的影响[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0, (01) .

[3]陈广仁.完善科技决策咨询机制,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作用[J].科技导报, 2009, (04) .

[4]王焕样, 段学民.公共科技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06) .

海洋科技水平 第11篇

【关键词】多环芳烃(PAHs);来源;内陆环境;大气

海洋环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活空间。但由于人们对海洋的不合理开发和频繁的经济活动以及陆地各种污染物的倾倒,使海洋环境遭受破坏。其中海上运输工具的使用、海底石油的开采等,使海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大大增加,它们通过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海洋生态环境,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健康。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有机污染物,中国、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均将PAHs定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加以监测和防控。本文调查了海洋环境中PAHs的浓度水平,重点分析了PAHs及来源,试图为海洋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海洋环境中PAHs浓度水平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西班牙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重视海洋石油污染问题,并要求对石油污染进行研究和对污染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监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将石油污染同海洋生物体内PAHs的积累结合起来,至今环境工作者对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PAHs的污染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评价。

1.1海水中PAHs的浓度水平

PAHs具有难溶于水的特性,在海水中的浓度较低,Ross等分析了1993~2001年间旧金山入海口18个不同地点水柱中25种PAHs的来源及时空变化,发现水中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为7~120ng/L。Pandit等研究了印度的Creek港口的空气和海水中PAHs的质量浓度,发现海水中PAHs的质量浓度为84.3~377.5ng/L。Tell-iKarakoc等[6]研究发现马尔马拉海的Izmit海湾环境中PAHs的质量浓度为11.6~13.68Lg/L。PAHs在海水中的分布与其化学性质一致,低分子量的PAHs通过挥发作用进入大气环境,高分子量难挥发的PAHs由于沉积作用从大气进入表层水体中。小于3环的PAHs几乎能在2d内从水中消失,而4环以上PAHs则在水体中的最长存留时间达9d之久,最后有10%~94%的PAHs沉于水底并被沉积物所吸附,但分散剂的存在使其在水体中的滞留时间增长。

1.2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状况

PAHs以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大气气溶胶为主要载体,进入海洋环境并在生物体和沉积物中富集,PAHs一旦结合在沉积物上,很难发生光化学降解或微生物氧化分解,因而累积于沉积物中。Booij等研究发现,95%的PAHs在海洋沉积物中能稳定2个月之久,且以大于4环的PAHs居多。海洋沉积物对PAHs的富集能力极强,有的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积累量是其背景值的1000倍,是同一环境中贝类富集量的5~10倍,Nakata等研究证实,海洋沉积物中的PAHs的积累量占沉积物中难降解污染物总量的97%以上。

1.3海洋生物体内PAHs的污染状况

由于PAHs具有高的脂溶性,所以易被水体中的生物吸收,海洋沉积物中的PAHs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生物体中,在海洋生物体各组织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对海岸居民及海产品食用者造成威胁。不同生活习性的海洋生物对PAHs的富集能力不同,与底泥直接接触的底栖动物对PAHs的富集能力往往强于与水体直接接触的水生生物,低营养级的生物积累PAHs的能力更强,如海蚯蚓和蟹中PAHs的富集量远远高于同一环境中生长的鱼类、乌贼和海豚体内的积累量,蚌体内PAHs的质量比是蟹体内PAHs的3~5倍,这是由于这些生物体与受PAHs污染的沉积物的接触程度不同造成的。

2.PAHs的来源分析

PAHs主要来源于天然源和人为源。人为源是海洋环境中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开采,油轮和机动船舶正常和不正常的废物排放;沿海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等。不同污染源产生PAHs的类型和浓度不同,对海洋环境的贡献率也不一样。因此,正确判断PAHs的来源,可以有效控制PAHs的污染,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1源解析方法

目前,海洋环境中的PAHs源识别技术主要有比值法、特征化合物法、多元统计法等。比值法是目前PAHs源识别的最主要方法,该方法利用PAHs中各成分如菲/蒽、荧蒽/芘[57]、荧蒽/(荧蒽+芘)[FluA/(FluA+Pyr)]、茚并[1,2,3Ocd]芘/(茚并[1,2,3Ocd]芘+苯并[ghi])In/(In+BghiP)、晕苯(Cor)/苯并[ghi](B[ghi]P)等来推断环境中PAHs的来源。Budzinski等认为石油中菲的含量比蒽高,成岩作用输入的PAHs具有菲/蒽比值高的特点,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输入的PAHs菲/蒽比值较低,菲/蒽比值小于15(或小于10)和荧蒽/芘比值大于1提示PAHs污染可能来自燃烧过程,反之则提示PAHs污染可能是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输入的。Sicre等\提出当荧蒽/芘的质量浓度比值大于1时,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而比值小于1则指示污染来源于石油类产品的输入。芘/BaP是用以区分汽油燃烧(尾气)的,通常认为该比值小于1可归结为燃煤排放,比值介于1~6属于尾气排放。FluA/(FluA+Pyr)比值小于0.4则意味着污染来源于石油,大于0.5表明污染来源主要木柴、煤的燃烧,位于0.4与0.5之间则意味着污染源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In/(In+BghiP)之比小于0.2表明主要是油类排放污染,大于0.5则主要是木柴、煤燃烧污染,此间为化石燃料燃烧污染。Greenberg等提出BghiP/Cor是车辆的较好标志物,汽油、柴油燃烧后,其比值分别为1.5、2.5,而一般燃煤排放的BghiP/Cor大于1,汽车尾气中的BghiP/Cor小于1。另外,也可根据低分子量(178~202)母体PAHs/高分子量(226~302)母体PAHs之比,与烷基化PAHs/母体PAHs比值(Alky-lPAHs/Paren-tPAHs)来识别样品中PAHs的组成及有关来源的信息,如受油类排放PAHs污染的样品,具有高lky-lPAHs/Paren-tPAHs比值。

2.2污染源研究

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内陆环境污染源的输入以及大气中PAHs的干湿沉降是决定海洋环境中PAHs的种类、含量及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2.2.1海洋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源输入

石油烃类污染主要来源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使用和加工过程,海洋石油污染物主要是由沿岸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航道排污以及船舶油漏等造成的。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200万~1000万t,由于航运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万~200万t,其中1/3左右是油轮在海上发生事故导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有些沿海地区海水含油量已超过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的2~8倍。石油类污染对水质和水生生物危害很大,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类可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类不仅含有低环的PAHs,还能通过各种环境因素转变为PAHs等致癌物质。生物体内PAHs的积累程度及在体内的蓄积时间与海域环境的石油污染程度有关,油船在海上作业的活动程度也对该海域环境PAHs的成分、含量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油类污染的PAHs往往以烷基化PAHs及低分子量PAHs为主。

2.2.2内陆环境污染源的输入

随着沿海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通过降水和径流作用进入沿海水域,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居高不下,造成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升高。海洋环境中的PAHs除了石油类物质的输入外,交通、养殖等行业产生的PAHs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据研究资料显示,靠近交通要道、城市和工业区的近海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均比较高;工业发达地区、靠近油田和其他污染源的PAHs质量浓度可高达50Lg/L,而大洋和未污染湖水中PAHs含量往往低于1Lg/L。炼钢厂、炼铝厂、船只修理场附近,沉积物中、近海海洋养殖区环境中PAHs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环境。Paine等的研究也发现,靠近冶炼厂的沉积物中BaP的质量比高达110Lg/g,而远离冶炼厂的只有0.135Lg/g。

2.2.3大气中的PAHs通过干湿沉降输入

人类活动所进行的燃煤等过程使PAHs首先在大气中积累,进入大气环境中的PAHs经过较长距离的空间迁移后,通过雨雪的淋溶和冲刷作用进入地表或水体环境,PAHs的沉降作用存在很大的时空可变性,其中风速和风向影响其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空阔的海面环境为PAHs的远距离迁移提供有利条件,这一方面能降低PAHs的局部浓度,但又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危害。大气颗粒物的干湿沉降是大气中3~6环PAHs的主要迁移过程,也是表层水体中PAHs的重要来源。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突出,一般冬季大于夏季,决定了表层水体中PAHs的含量冬天较高的现象。

3.结论

综上所述,海洋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洋污染会直接影响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而PAHs是海洋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海洋环境中PAHs浓度水平及来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日益深入,针对PAHs的研究必将更深、更广,这样才能为海洋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先国,虢新运,周晓.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测定与来源解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加强协同创新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 第12篇

一、农机化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协同”?《新华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各方互相配合或一方协助另一方做某件事。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学认为:在整个系统环境中, 各个子系统间存在相关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 借助外部指令或者子系统自身的能力对整个系统进行协调, 实现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 实现协同效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最早给协同创新给出定义, 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 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 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将以上理论应用到农业机械化领域, 可以认为, 其科技协同创新就是围绕创新的目标, 农业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农机化管理部门、农机化服务组织等多个主体自愿或者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进行知识互惠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创新发展的过程。

二、加强农机化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推进农机产业化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机产业化快速发展、促进产业优化的动力之源。但农机化科技创新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 具有周期长、投入大、实践难的特征, 涉及的不同群体间层次、素质差异极大。农机企业、服务组织和农机用户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比较弱, 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不足, 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但是这些组织对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又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 加强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 通过协同效应来提高农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可以提高科技团队的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

2. 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农机化科技综合实力

当前, 在我国农机化科技发展过程中, 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科技力量自成体系, 独立运行, 造成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分散重复, 利用率低;也存在资金重复资助等现象;另外, 由于条块分割, 产学研脱节, 技术推进步伐缓慢,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导致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加强协同创新, 有利于知识、设备、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 解决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 促进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 使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

3. 有利于凝聚力量, 促进农机化科技团队建设

长期以来, 农机化科技人员习惯了封闭孤立的科研方式, 这严重阻碍了科研创新。而人才是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协同创新, 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地域的科技人员通过深入合作、资源共享等途径, 可以增进不同部门科技人员的团队意识, 促进创新组织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的方向转变, 推进农机化科技人才培养从单一的专业化向多样化、系统化方面发展, 从而促进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成长。

三、促进农机化科技协同创新的措施

如何发挥协同创新的积极作用, 实现“1+1>2”的效果, 推进农机化科技水平的提升?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相关政策, 营造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

推进农机化科技协同创新, 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 营造一个尊重知识产权和鼓励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要对农机化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政策扶持, 通过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的倾斜, 支持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农机企业、服务组织等行为主体开展合作研究, 同时引导各协作成员之间建立合理的领导和管理模式, 明确资源共享方式、成果归属、风险承担模式等问题, 减少科技人员的顾虑, 激发协同创新积极性。

2. 发挥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 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面对传统的条块分割、专业单一, 跨专业综合型项目较少、分配激励机制相对落后的状况, 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能力。要坚持平台互通、优势互补和目标统一、利益共赢的原则, 通过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 (技术) 中心、检测 (检验) 中心、科研试验 (示范) 基地、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措施, 建立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推进跨地区、跨单位、跨学科的产、学、研, 加强协作与交流, 促进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和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机企业就业创业,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推广农机科学技术, 进行科技服务, 实现农机化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要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立项和评价机制, 在选题和立项方面, 实行公开招标、竞争立项、人员自主结合, 同时抓好项目实施的跟踪检查, 把生产实践和市场应用的实际效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做到课题和生产的紧密结合。

3. 加强宣传, 建立协同创新文化格局

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使不同利益追求、不同背景的科技人员形成合力, 打造一个能使大家都认同的文化价值基础。要积极宣传团队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引导科技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合作意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科研考核方式, 鼓励科技人员解放思想,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寻找横向合作科研课题, 加强各协作主体间的高效互动和交流, 提高科技创新成效。

上一篇:策划原则下一篇:合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