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建议范文

2024-07-19

案例:建议范文(精选12篇)

案例:建议 第1篇

今天冯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份教学案例。

首先,她介绍了这个案例形成的背景。而这个背景中突出了一个典型的问题,那就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在教学中大家都会比较重视运用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而常常忽视教学组织规律的运用。当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学生听不懂“人话”(教师的话)的现象时,我们怎样来关注和利用“细节”去设计与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呢?引出了下文“案例描述”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其次,在“案例的描述”中,她以“听信号跑”的教学为例,在介绍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一年级学生能听信号跑,按要求归队”的中心论题上。抓住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着教学组织规律中“有序才能有效”原则,突出这样一个主题,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述形式来叙述,把握住其教学过程的主线。注意表述过程力求具体、详实,以显示教学策略的运用得当。并且在案例中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详细过程,这也是一篇优秀教学案例写作的重点和表述技巧之一。

第三,“案例反思”实际是她教学后的感悟性总结,这种经验型的反思,不仅是留给自己的“得意”之处,还能给读者带来启迪性的思考。

而徐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案例,从发生两起事故前的背景介绍,到事故过程的描述,以及事故发生后的思考,表述的要素符合一个完整案例的框架结构,也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不注意教学安全,因教师自认为学生学练的动作简单(其实这类动作并不简单)而凭教师想当然,忽略教学安全细节的安排,就组织学生活动而出现的教学事故,是一个值得我们汲取教训的反面事例。这类反面的案例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思考与启示,是案例撰写众多素材中特别值得筛选的典型内容。

根据栏目组目前已经收到的“评审案例”和2014年老师们投稿参与第一次教学案例评比的情况分析,我们针对大家在投稿参与和撰写这类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明确案例与“教案”的区别,再投稿。课时计划(俗称:教案)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案例与“教案”的区别在于:教学案例指的是已经发生过的典型性真实故事或情景片段,有其必要的背景介绍和因教学后所产生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技巧方面的总结性反思。这类教学案例不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智慧介绍,还是因教学组织不当、教法错误而产生的惨痛教训记录,都要能给大家带来对今后体育教学有益、理性而正能量的思考;而“教案”一般是一种教学设计,没有本课的背景介绍。上过课的“教案”虽有“课后反思”,但一般仅是从任课教师自己的角度去总结或反思,个性特征明显,所以仅仅用“教案”来投稿参与本次案例评比,一定不会逃过评委们的眼睛,名落孙山那就非你莫属了。

当然,如果能在“教案”前,加上“背景介绍”的内容,说明是在什么特定背景下组织的教学;中间部分就是“教案”;再在“教案”后,写出你教学后的成功或失败之处,还能带给大家一些的感悟,具备了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体现了教学案例的特质,那就有了打动评委给你打高分的可能,拿到获奖证书、接到案例刊登通知也就有了希望。

第二,表述重点要突出,要有针对性。教学案例表述的主题要突出一个重点,是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教学组织的技巧;是教学方法运用的时机,还是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是经验总结性的教学智慧,还是惨痛教学教训带来的警醒与感悟……总之,围绕这样一个重点,去收集有针对性的素材和支持你想表达主题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这样的表述才能让读者看得懂,想得明,学得来,悟得出其中你想告诉大家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第三,真实才能说明问题。撰写的教学案例是否能说明问题,真实是最重要的,体育教学案例也不例外。原湖北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朱万银老师说过:“好文章是从‘做’开始的”。一语中的地道出了体育教师写出好文章的真谛。试想一下,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你不去实践,没有亲身感受,怎能写出我们大家欢迎、评委看重、对别人有启发的优秀体育教学案例!凭空想象,杜撰典型事例而写出来的教学案例既浪费自己的才能,又耽误大家的时间,于人于己都不利,也是我们栏目组特别不想看到的。以上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今年的12月20日,是我们“2016年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报名截止的时间,我们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案例评比”活动。

希望老师们能仔细看一看本刊第九期上刊登的“规程”,认真准备素材,撰写典型“案例”,积极投稿到一线话题77(yxht77@163.com)邮箱,利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这个我们大家共有的平台,用典型案例向全国的同行们展现你的教育教学才能,分享你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技巧,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向前发展,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夯实身心健康的基础。

盘点仓库管理建议案例参考 第2篇

仓库管理也叫仓储管理,指的是对仓储货物的批发、结存等活动的有效控制,其目的是为企业保证仓储货物的完好无损,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货物的活动状况进行分类记录,以明确的图表方式表达仓储货物在数量、品质方面的状况,以及目前所在的地理位置、部门、订单归属和仓储分散程度等情况的综合管理形式。仓库管理作为连锁药店的一个重要部门,合理进行建设。

为了加强管理,我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对仓库进行了一次全面盘点,为了保证本次盘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我们采取分组、分批次、重复统计兼抽查的方法,我首先在电脑系统查出库存,然后对仓库人员和参加盘点的人员进行了动员和简单培训,明确了本次盘点的主要目的,确保本次盘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过本次盘点,发现大部分还是好的,但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现结合本次盘点的具体情况,对今后仓库的管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破损药品的处理程序、制度

此次盘点发现了不少破损药品堆放在退货库,有的批号较新,有的接近效期,建议尽快拿出处理方案,由原采购人员和厂家联系退换货事宜,避免将来不必要的损失。如能尽快建立破损药品的处理程序、制度,对将来处理破损药品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标准。

二、药品放置的标准(分厂家?分类型)如同一个品种杜绝分两堆存放

现在仓库的药品存放,总体感觉到比较乱,以慢咽舒宁和邦迪为例,一个批号放在三个地方,容易发生清点数目不准确的情况,建议一个药品集中存放,并形成制度。

三、仓库盘点的周期和方法

仓库应经常盘点,建议为136模式,即仓库每个月自行盘点一次,每三个月财务和业务中心等部门联合盘点一次,6个月由公司审计等部门抽查盘点一次,在人员安排上,应该以其他部门人员为主,仓库人员只是协同。仓库定期盘点应该形成制度。

四、仓库样品的管理(不影响销售、清洁、卫生、秩序、拼装箱)

目前我公司仓库样品架上的样品多存在灰尘较多、摆放零散、无序,并且和原装箱批号对不上,建议出台样品管理制度。

五、仓库日常管理制度的建立

目前仓库日常管理的相关制度需要尽快更新和重新建立,对人员的约束和管理应该尽快加强,否则,目前出现的问题还会再次出现,如仓库人员违规处理破损的事情。

六、安全设施的管理、存放

仓库验收时出现的安全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消防设施没有明确到位,我随机问了几个工作人员,普遍反映不会使用灭火器,缺乏消防知识,建议尽快安排一次培训或者演练,杜绝安全隐患。

七、防盗防火的培训、员工保险、安全保卫工具的配备。

八、近效期药品的预警机制。采购人员的责任追究、创新处理办法(底价促销、厂家政策的争取、告客户处理破损药品函、厂家换货、内部认购等)

九、领导责任制的制定。

目前仓库人员管理混乱,责任心不强,和部门经理有一定的关系,领导者必须带头遵守公司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强调监督功能,奖惩分明,人性化管理等。建议执行领导责任制。

十、药检、手续、台帐的建立

在当前仓库不设电脑的情况下,尽快建立台帐,否则,管理将越来越乱,仓库人员只有验收货物、出库、装车的功能,没有系统的管理药品意识,因此建议尽快要求仓库建立台帐。

十一、退货库药品的处理方式、程序、时间、责任人、追踪人、账面处理退货库药品应集中存放(目前分两堆),过往药品不上架等。建议进行专门的培训。

十二、药品验收入库单的规范、工整书写和妥善保存以及信息的及时传递。

十三、药品销售出库的程序(出库、验货、放质检、装车)要求仓库主管人员分工明确,分工合理,定岗定编,定期轮换。强调安全意识,非本公司人员,绝对不能进入仓库,严禁非工作人员任意逗留仓库,并谢绝随意参观。

十四、药检的指定管理部门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个人认为暂时先放在业务中心,由发货人员

负责复印并装箱发货。

十五、仓库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议主管领导会同人力资源部定期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消防安全、工作效率、责任意识、考核等多方面。

十六、组织培训和参观学习

建议组织仓库主要人员到一些好的医药商业公司的仓库进行交流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加以改善。

十七、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的定岗定编、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工作热情如何提高、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忠诚度、责任心的培养)

我认为目前仓库的人员配置数量基本合理,质量有待于提高,表现在工作期间人员不在岗、个别人员工作懒散,没有明确定的绩效考核、工作没有热情,缺乏工作方法,员工种程度不高,个人情绪没有及时和领导沟通、安全意识淡薄等多方面。

在此次盘点之前和盘点之后,我分别对仓库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动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了解

“环保教育”教学建议与案例设计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大自然,感知周边环境、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7~9年级: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二)内容结构

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环保观念、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三方面,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1~9册,呈螺旋递进式。

(三)编写特点

1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问题,围绕“认识环境、感知环境、了解环境、改善环境”的主题开展研究活动,教给比较系统、全面的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按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形成系列化的安排。

2选用真实的事例、真实的图片和数据资料,采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景,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如人们对塑料袋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习以为常,但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教材用生动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现象入手。引发深入思考。努力认识和解决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

3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生活垃圾分类》《我当家庭绿化设计师》《拒绝白色污染》等主题活动,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教学建议

1贴近生活实际,交出自主活动。本模块强调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力求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各种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可开展社会小调查、我为家乡环保献计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2关注现实环境问题,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中的环境问题。例如,人们为美化居住环境,爱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但很少考虑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益,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3运用所学知识,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当代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关注身边的、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像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存在的浪费生活用水等问题,教师可以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参与改善环境行动的意识,

4关注学生的活动评价,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要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

5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拒用塑料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8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美丽的家乡风光)师: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鸟语花香、天蓝水清。你想对你的家乡说什么呢?师:老师还在江西的有些地方拍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演示:废弃塑料袋在草坪上随风飞舞、火车铁轨旁塑料盒成堆、废塑料在河边成片)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2揭示课题。

(二)主动探究。交流信息

1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认识什么是白色污染。

(课件出示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塑料薄膜等)议一议:什么是白色污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读一读“智慧泉”里介绍白色污染危害的内容,和同桌讨论交流白色污染对环境、人类、动物的危害。

2探究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讨论:废弃塑料袋何故四处纷飞呢?真的是塑料袋本身的罪过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有过乱扔乱丢的行为吗?

3共商治理方案。师:同学们,白色污染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离得开塑料制品吗?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治白色污染?(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三)知识拓展,提出建议

1提问: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你们知道塑料制品是用什么做的吗?

2计算:一年下来,全国仅生产塑。料购物袋就要消耗多少吨石油?要动用30万吨超级油轮跑多少次?

3交流:面对这么大的一笔资源浪费,你想提出什么建议呢?

4思考:在能源危机的时代,限制或不使用塑料购物袋意味着什么?

(四)应用深化,动手实践

1讨论:我们有很多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购买东西带自制的环保袋)

2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环保购物袋?(学生汇报)

3制作:我们一起设计图案美观的环保购物袋吧。(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五)了解社会,总结本课

1介绍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动态:美国为了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采用了立法的强硬措施:意大利是目前欧洲回收塑料垃圾做得最好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

2知识链接。读一读“瞭望塔”里的内容。

3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探究学习活动,对白色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想法,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拒绝白色污染。

(六)课外实践,走向社会

1收集“白色污染”危害性的资料及图片,制作宣传小报,让人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向人们发出倡议,拒绝白色污染,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请同学们课外到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调查形成污染的原因,设计一个环保方案。

关于初中法律常识案例教学的建议 第4篇

一、案例应贴近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也是知识的受体,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参与, 则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加之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 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点的确立事关依法治国的实现与否, 作为中学生对于权利义务存在理解和观念上的误区。对于自己享有权利和义务认识不够, 对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以及现实生活中对中学生合法权利的侵害采取的正确方法存在误区;同时, 对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认识模糊。甚至认为“法定义务同中学生无关”“年龄小, 不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在教学中, 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把有利于纠正其错误认识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感知的具体案例引入课堂, 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产生心里共鸣, 避免因陌生而使学生无法参与。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财产属于谁》一课中财产所有权的行使这一知识点时,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以及个别同学在行使财产权利时的错误做法 (为了上网打游戏, 把家里的贵重物品偷出去擅自低价转让。) , 设计了案例:“初中生小李, 将父亲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一部价值3600元的数码相机) 私自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小卖铺的老板老马, 并且立字据为证, 后被其父发现, 欲追回相机。问:相机能追回来吗?为什么?案例给你什么启示?”一看到案例, 同学们马上就开始讨论了, 中学生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应该怎么处理?于是, 每个人按照各自的思路认真地分析起来, 结果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追不回来, 因为这种买卖关系是自愿的, 应该受法律保护。有个别同学认为, 能追回来, 因为小李还未成年。在两种观点相持不下时, 教师再根据此进行归纳, 引出我国《民法通则》中的具体规定:“年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进而得出结论, 象这种出卖高档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孩子的行为能力, 所以, 这一买卖关系是无效的, 不受法律保护。同时也提醒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李明所做的事, 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 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 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尤其是为了满足自己上网的需求而从家中偷拿物品出去变卖的同学, 更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自觉抵制网络的诱惑。避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所以,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 使得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财产权的内容, 也明确了作为未成年人在行使财产权利时的要求, 懂得了自己享有哪些权利, 可以行使哪些权利, 如何行使权利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案例要有针对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需要他们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 并正确理解权利, 肃清不正确理解, 珍惜权利, 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鉴于近些年在校园周边中小学生遭受抢劫的案例层出不穷, 有关人士做过一项社会调查, “在校外遭受抢劫的少年儿童, 会找谁求助?”调查显示:61.45%的学生选择求助家人, 仅有22.61%的学生会找警察。这表明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法律意识, 加之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社会经验不足, 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不懂得借助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 在教学中我利用讲授“财产权利的维护”这一内容时,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设计案例, 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例如, “中学生小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被四个无业青年堵住, 强行搜去他身上仅有的5元钱, 临走还给了他一巴掌, 骂他穷鬼, 并威胁小强第二天同一时间在这里, 再带来100元, 否则就挨打。小朱害怕挨打, 从家里骗了100元, 第二天交给了无业青年。之后, 小朱又被反复多次打劫, 直到家长发现时, 已被抢去共计600多元。请问:小朱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学生对小强的遭遇深有同感, 所以大家都在悄声说:“谁敢不给, 我也被抢过。”我看到了学生心中的顾虑, 便引导同学们一起来分析, 如果身边的违法犯罪现象没有人检举揭发, 那么公安机关能不能及时掌握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呢?同学们摇头, 也就是说, 受害人的妥协退让, 只会给司法机关的工作带来不便, 而对于违法犯罪分子来说, 则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 这种做法不可取, 如果自己以前也有过类似错误的做法的话, 。从现在开始, 应该转变观念, 认清不法分子的本质, 不要心存幻想, 不要用自己的妥协来换取不法分子的同情, 而应该借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接着, 再引导同学们了解一些依法维权的途径, 例如及时拨打110报警, 或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 事后向公安机关及时报案, 或者通过家长和老师来寻求法律的帮助。总之,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 我们个人权益最有力的保障就是法律, 所以, 我们要树立起法律意识, 在实际生活当中, 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一堂政治课, 不仅教会了学生一些法律知识, 也教会了学生维权的实践经验。

三、案例应该具有思想教育性

虽然思想品德课程中法律常识板块的内容设置,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 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但是, 在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中, 不应该只注重法律规定的学习, 而忽略了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 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 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法律总是代表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追求, 如勿偷盗、勿杀人就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一个守法者首先应该是一个遵守道德的人。所以, 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 应该有效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例如, 在学习关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这一内容时, 设计案例:初二学生小明将自己坐的课桌桌面用小刀胡乱刻画, 老师要求其赔偿, 他还振振有词, 说自己的桌子, 凭什么要赔偿?请同学们分析, 小明该不该赔偿?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案例以后, 觉得小明很可笑,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当然是要赔偿的, 因为课桌是公共财产, 不是小明的个人财产。老师接着问:“那哪些财产应该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在此问题的引导下, 让学生学会区分辨别, 什么是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千万不能把财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混淆了, 对于公共财产, 每个人只有使用权, 而没有所有权, 应该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不要以为自己使用的课桌椅就是属于自己的, 想怎样就怎样, 而是要认识到, 学校里的教学设施, 不是个人所有的财产, 自己只是有权使用, 无权处分。所以, 我们每个同学在学校期间, 应该懂得爱护公物, 明白损坏公物要赔偿的道理。如果有同小明类似错误做法的同学, 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进而再进行扩展, 引导学生认识损坏公物的行为不仅在学校里存在, 在社会生活的公共场所中, 也有不少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 (例如偷下水井盖的、毁坏公用电话的、乱涂乱画的、打破路灯的、毁坏健身器材的、攀折树木花草的等) , 给我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同时也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 应该担负起爱护公物的社会责任。培养爱护公物的责任意识, 要从小做起, 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通过这一案例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将法制学习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回归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创业案例》课程总结及教学建议 第5篇

逯利军:大学生创业,你准备好了吗?——谈谈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赛特斯网络科技(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南大产业教授逯利军清华计算机毕业,在北大读研,并在北大当了一年教师,95年去美国学了很多专业知识,后来拿到绿卡,然后出来创业,2007年他的公司在美国成立,后来由于经济危机在08年搬至南京。课堂上主要与我们分享了他对创业的理解,以及他多年来总结的创业经验,很多东西对于我们都有很多实际的指导价值: 他认为创业者应具备激情(原始的冲动,拒绝平凡,选择不一样)、责任心(对自己,对集体)、执行力(能够在复杂项目或产品中完成指定目标的操作)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大学生创业的优缺点,如社会环境好(国家鼓励)、有激情,但无经验,容易准备不足盲目乐观等,针对此种现象,他与我们分享了学校里的第十名现象:从事创业的人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往往都在十名左右,而且都热衷于各种课外活动。以及美国与中国的教育方式的差异:play and learn;learn then play;(中国教育对创新的抹杀)。据此他建议我们真要创业的话,不挂科就行,要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口才、胆量等等。此外还可以曲线创业:毕业后先找一份工作,然后寻找机会,这样避免盲目;而且后来很多人创业都和其工作所在领域相关,如李彦宏的创业,他原来是在google工作过的,后来又到北大的天网搜索,看到了市场需求,迅速抓住了机会。最后他提醒我们在将来的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之间再好也不能有糊涂账,要有书面材料; 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尽量用足相关政策(如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等); 培养和人打交道的综合素质; 在美国创业的文化差异障碍; 风险评估很重要; 创业的最大困难:融资,先易后难; 整个团队的和谐很重要(对核心成员配置股权;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并建议我们要学有所用,理工科可以考虑技术创新(如google),文科则可以从理论上创新,如创新市场模式(如facebook)等。

史方:科技创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 镇江隆智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史方教授的讲课技巧最好,课堂上他坐在课桌上与我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在对话式的氛围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创业的内涵、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要点,并分析了腾讯、苹果、淘宝、麦当劳等企业的成功之道,内容充实而紧凑。

涂志云:金融创业新模式——以“我爱卡”网站/公司为例“我爱卡”网站/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涂志云博士的演讲充满激情,一直都记着他告诉我们的金融大秘密:

金融金融机构类型 产品 个人银行 消费汽车担保|小额P2P贷信贷产品 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 信托公司 贷款公司 款公司 1 1 1 1 小微企业经营贷款 1 房屋 2 购买贷款 1 1 1 汽车购买贷款 1 1 1 1 1 个人消费贷款 1 信用卡 以及他的经典语录:以后不要卖汽车,而要卖汽车贷款。他为我们介绍了消费金融的网络创新模式,并与我们分享他所创立的公司“我爱卡”的公司愿景:中国最领先个人与小微企业贷款;垂直门户与网络金融超市。他在黑板上还写下了他曾就读的斯坦福商学院的院训:change lives, change organizations, change world.这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恰好暗合,并在最后指出了我们共同的一个毛病:我们的潜力被我们自己所催眠,以鼓励我们能发挥潜力,勇敢创新。

李云初:大学生创业之我见 苏州云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立者李云初先生在课堂上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以及其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与思考:

1)有人是天生的创业者吗?(人是可以被训练的)2)从雇员变为创业者。雇员要的是安慰,创业者追求的是自由。3)生意的三个部分:找到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机会,找到钱;这三件事很少能同时完成,创业者要做的是当一项任务完成时,先紧紧抓住它,赶紧把另外两项补齐。4)创业团队的组件既要考虑专业分工,又要讲究气质搭配。创业成功需要的几个特质:赌徒、疯子、傻瓜。要有赌徒的心态,放手一搏;要像疯子一样投入,不断坚持;要像傻瓜一样付出,不计回报。5)要想吸引优秀的伙伴,你首先必须是个优秀的人 6)领域的选择。创业夹缝中求生存(国企做不了,外企不愿做,民企没能力做,而国家又迫切需要的领域)。7)信念与愿景的作用-——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短期的,共同的信念才是凝聚大家的关键。3

8)盘活人心,成为疯子 9)甘当傻子:拿得起放得下。10)商业模式:“免费”?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另类养猪法 以无私奉献的手段达到自私自利的目的:支付宝 11)创业的准备 首先,应该保证自己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像创业者那样去思考。做好家庭作业(研究市场、目标客户,竞争对手);研究自己的优势;整理商业计划;为企业打下合理的法律基础。余波:与自己的梦在跑——我20年的工作经历与投融资的经验教训 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南大校友余波博士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课上虽然不断地接电话,但其说的很多话都是对其20年工作经历的一种凝练,让我获益匪浅。他15岁时就规划的三个5年:百万、千万、亿万,实在是霸气十足,然而他确实也基本做到了,真让人叹服。他的创业之路并不是非常顺利,课堂上他重点与我们分享了他三次创业项目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泄气;你可以悲伤,但不要放弃”,最后他根据自己十年的投资经验与我们分享了投资三句话,指出了投资就是进股和退股的技术和艺术,投资比的是耐心,除了业务素质外还应具备包容之心、无私之心和全情投入之心,以及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张春林:天使投资人谈商业计划书 江苏华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张春林副总裁从天使投资人的视角为我们讲解了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规范与技巧,最后还与我们分享了“3招打动投资人”,即3招打动投资人 一。开局制胜。要足够有趣;要足够有洞察力;要足够吸引投资人 二。开门见山。电梯演讲;议程;模板(尽量不用文字)三。礼包轰炸。模式比较;定位;计划。想投资人所想。这些都为将来撰写商业计划书提供了宝贵意见。4

孙韬:羽毛球场谈职业规划 最后一讲是江苏中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产业教授孙韬为我们带来的,他很和蔼,也很会讲课,他类比自己的业余爱好羽毛球的学习过程,讲解了职业规划的注意点,深入浅出,指出了选择选择教练(人生职业的导师;职业发展的推手;最重要的职业资源)和选择球友(朋友决定你的人生;好的伙伴促进你提升;好的朋友可以帮助你坚持)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打球过程中的基本功(绝活,他人不可替代)、意识(前瞻性)和反应(身体素质)等等基本要素,其他的还有重视发球(微小、基础的工作是职业生涯必须走好的第一步)、战术调节(攻掉结合)、无招胜有招和阶段性评估与调节等等,最后他还提醒我们毕业后最容易放弃又受益终身的两件事:读书+运动(健康的心灵+健壮的体魄)我的感受 1)选择创业的人一般都有长远的追求,不甘平庸。2)创业成功的人开始都有一技之长,要么懂战略,要么懂技术,最后再谋求综合发展。3)创业成功人士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也曾遭遇一次次的失败,他们有的也不善言辞。4)创业成功人士一般都有出国经历,要么求学,要么工作。5)术业有专攻,好的创业家不一定是好的讲师,不得不承认有的创业成功人士在课堂上真的显得很蹩脚,不懂得活跃课堂气氛。6)各讲安排没有层次,结构混乱,各讲内容同质性严重,可见各讲的嘉宾之间并没有交流。

我的建议 关于教学方法:要想成功创业必须学会团队合作,最好的创业教学方法也必然是团队教学法;创业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冒险之旅,最好的创业课堂应当充满思想火花的碰撞,应当充满对话;传统的教育体制使得中国的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很少愿意主动争取,我们要探讨创业,不如先把我们的创业课堂文化来一次革新!基于上述的一些原则,我设想 5

了以下几条具体的教学方法建议,仅供老师参考: 团队学习根据此次上课体验,选修创业类课程的学生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实施团队式的教学完全可行。十讲的创业案例让我们了解了10个创业故事以及很多的创业忠告,积累有余,沉淀却不足,如何沉淀?那就是模拟创业流程,亲身体验。我们可以在案例开讲前,征集大家的拟创业领域和愿意公开的创业想法,然后在考虑领域覆盖面的基础上选择可行的创业想法5个左右,成立不同的项目组,并由想法提出者担任组长,选题不够时由校方提供选题,之后公布个项目基本信息,由学生自由加入,最后由校方整体协调人数,并推选校方选题的负责人。项目组成立之后,可以根据所邀请嘉宾的从事领域在资源原则基础上为每个项目组配备指导教师(如果请不到也没关系),另外在邀请嘉宾时最好能够尽量提前根据时间安排向嘉宾汇报我们的教学进度,如已经学了什么,希望他能够分享些什么等,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讲课内容的重复,嘉宾的安排顺序可以尽量结合我们项目进展情况,如前期可以分享创业故事,探讨创业意义,需要具备的创业素质等等,团队内可以充分讨论,分享观点,增进彼此熟悉度。到了后期,明确项目整体发展过程与方向之后,可以安排商业计划书撰写指导,具体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块,如行业分析、财务预期、融资需求等等。最终提交的作业应包括团队作业:商业计划书,以及个人作业:学期总结。

对话式教学 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模式?那就要打破我们一直以来的坐等接受的学习习惯。课堂开始时只要介绍一下演讲嘉宾的背景就可以了。然后就什么都不讲了,各个项目小组需要自己讨论(课堂五分钟,课前提前通知准备问题),如结合自己的项目进展情况、小组交流中的疑问等等,整理出想向嘉宾了解的问题,然后嘉宾根据我们的问题讲课,讲完之后嘉宾如果有特别想跟我们分享的东西可以再跟我们分享,中间有疑问可以充分交流探讨。就是说变教的课堂真正为学的课堂,虽然最终可能为讲的东西很无结构,但是我们收获的却都是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所以更有意义,这就是饥渴教学法,要鼓励学生自己去争取资源。资源整合 6

合同案例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6篇

一、案例综述

某事业单位甲因科研工作需要,需购买2008年当年使用的一批价值28万元的物品(第二代),经过公开招标,评标(对价格、售后服务等产品性能价格对比评议),确定供应商乙公司为中标单位。甲单位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乙公司如期提供了货物,甲单位接收货物时,经过与合同核对无误,出具“验收合格”的书面验收报告。甲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物品有诸多问题,经与乙公司协商无效后将乙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补偿因此造成的损失15万元,最后法庭判决却是甲单位败诉,结果出人意料。遂将合同、招标书、投标书等文字材料细细解读,发现存在问题若干:(1)合同虽与提供的货物一致,却与投标书不符;(2)原只采购一年的物品,在签订合同时成了两年;(3)代表乙公司签订合同的李某未得到公司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

二、案例分析

(一)合同与投标书的标的物质量不符 乙公司应标时,投标书中承诺提供第二代产品(性能比第一代更优);低价中标后,签订合同时却违背承诺,只提供第一代产品,甲单位签合同时未将合同与投标书相核对,未发现合同与投标书的标的物质量不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才知道原因何在。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本案例中,投标书作为乙公司的书面承诺,本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标的物的质量也应与投标书一致,但合同中双方并未就此作出如“投标书是合同的组部分”等的约定,乙公司趁机钻了个空子,在合同中只承诺提供第一代产品。甲单位签订合同时没有发现,验收时由于物品与合同是一致的,也没发现异常情况遂出现上述问题。

合同是记载双方约定的书面依据,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有实质性变更,那么招投标就形同虚设了,合同也成了对方合理欺骗的依据。

(二)合同与立项的有效期不符 本采购项目,立项的有效期是2008年,但签订的合同的有效期却是2008年和2009年,即两年。原因是甲单位签订合同时,未将合同与立项申请的采购时间相核对,乙公司在合同中将有效期从“一”年改作“二”年。

《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本案例中,由于甲单位的疏忽,本合同要到2009年才失效,一年的合同延伸至了两年。所以为减少争议或避免漏洞,在正式的合同文本中应规范使用数字。

在合同中指示时间的阿拉伯数字要写全数,不能简化、省略。例如:2006年12月31日等。本案例中,合同的有效期的表示形式只是简单以“一年”作表示,而不是表示为“一年,即从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根据数字使用的惯例,“二”在与量词连用时应当用“两”,例如:两年、两个月、两次”等,本合同就是不规范地使用了“二”年而不是“两”年,未能遵循惯例引发失误的。

(三)当事人未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乙

方签订合同的代表是李某,但他却不是受乙公司法人代表委托的代理人。

《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第五十六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本案例中,由于行为人李某没有代理权,所以由其代表乙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后甲单位将乙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补偿其经济损失15万元,法庭判决甲单位败诉的时候,甲单位错愕不已,本以为是胜券在握,谁知却是失败的结果。因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订立的合同,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后果由行为人(即李某)承担责任,与被代理人无关(即与乙公司无关)。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事前合同审核制度 合同审核是指在合同生效前,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的审核。在本案例中,如果有一个部门对合同进行审核,那么合同与投标书的标的物质量不符、与立项申请的有效期不符以及行为人未得到授权这些行为都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所以,应当建立合同审核制度,由业务部门根据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具体内容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最终使合同条款完整、清晰、准确,保障合同成立、生效及顺利履行,避免因合同质量指标没有量化、对违约处罚不具体而造成合同纠纷等现象,确保双方资财安全。

(二)建立事中合同跟踪制度 现实工作中习惯将签订的合同放起来,等到项目结束时再拿出来使用核对。但物资采购的过程以及基建修缮项目的施工阶段就是合同的实施阶段,合同一生效就是对双方当事人法律约束力的开始,所以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要派专人按照合同的条款进行跟踪实施。否则实施完毕后才发现问题就为时已晚,造成的损失也难以挽回了,特别是基建项目的隐蔽工程。因此对一些项目仅开展决算审核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合同的约定对项目全过程进行审核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防范合同风险。

(三)建立事后合同验收制度 这里所指的“验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点数目验收。主要是指质量验收与技术验收,当然也包括数量验收。质量与技术验收的工作应由专家组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使用之后,才能出具验收报告。在合同标的物交付时,必须有文字证据证明供应方已履行了义务,同时有证据证明采购方已经合法签收。在实际中,一些货物特别是分批交付的货物,更应有此手续。同时,验收应有双方人员在场,共同确认。如只有一方人员在场,单方出具验收意见,那么对另一方是不公平的,所作的意见是不公允的,验收也是无效的。

案例:建议 第7篇

关键词:财务造假,职业道德,商业伦理

一、案例简介

B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系A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以下简称IPO)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 韩某、 霍某系B证券A公司项目签字保荐代表人。B证券为A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出具了“关于A公司应收账款项目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陈述、A公司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的陈述、A公司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结论意见的保荐书。

A公司为了解决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影响上市的问题, 便向他人借款、股东垫资来弥补财务上的损失。 A公司在会计期末冲抵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初冲回。 2009 年底,A公司通过向他人借款的方式转入资金1 400万元用于冲减应收账款,后于第二年年初全额退款并转回应收账款;2010 年9月和12 月,A公司通过股东垫资和由他人转入资金的方式分别转入资金2 566 万元和8 754 万元用于冲减应收账款, 后于2011 年年初将他人资金全额退款并转回应收账款;2011 年第二季度末,又通过他人转入资金8 890 万元冲减应收账款,并于一个月后全额退款并转回应收账款。 截至2009 年末、2010 年末和2011 年中,A公司共虚构收回应收账款24 205 万元。 2010 年至2011 年上半年,A公司虚构合同十余份,虚增收入2 700 多万元。 而B证券对此却出具了 “关于A公司应收账款项目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A公司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保荐书。 并在A公司《招股意向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声明:“本公司已对招股意向书(招股说明书)进行了核查, 确认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反映的问题及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

在A公司事件中, 对应收账款的变动、主营业务收入2 700 万元,证监会查证的结论是会计造假,A公司对此也予以承认。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工作失职造成的。会计人员在记录会计事项时,未能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谨慎,未能对会计信息披露做到及时、准确、充分的披露。 从A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缺失,主要原因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薄弱、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和会计人员自律机制不完善三方面原因。就会计人员目前的工作环境看,会计人员工作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二者在地位上存在一种从属关系,这种从属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对会计人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会计人员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观念削弱了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扭曲了会计人员的内在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

(二)商业伦理分析

A公司公然违背一般会计原则,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和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虚构,以实现IPO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A公司的伦理模式是一种不道德的商业模式。 这种不道德的上市模式损害了A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经营行为也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 可见A公司更注重自身利益,即自利行为。 管理层选用股东垫资和向他人借款的方式, 再在会计期末冲抵,下年期初转回,为了企业或自己的私利,在面对市场环境的压力时,并未选用合法策略和途径来挽救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不利境遇, 而是公然违背会计准则进行操纵利润这种不道德的方式。 此外,B证券公司在推荐A公司IPO保荐业务流程中, 未按照审核程序对A公司应收账款的虚构收回和收入的虚增的事实、 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进行审慎核查, 便为此出具了保荐书。 本可以通过常规审核程序核查出A公司在会计期末销售款项的不正常流出和A公司销售情况的不正常的财务造假问题,但韩某、霍某作为保荐人却未查出, 因此为A公司出具的保荐书中关于A公司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结论意见也是虚假的。

上述做法公然违背了“社会人”和“道德人”的特性。 这是由于企业和社会性质的保荐机构行为决定了企业伦理的实际情况, 因此应该站在社会立场上考虑行事,换言之,我们必须放弃个人的感情, 从社会或公共的角度来做出选择。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对伦理道德做出决策时, 关键是要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所做出的决策将会导致一系列或好或坏的后果,所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做出决策的企业本身, 甚至会给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伦理决策必须体现道德管理模式,它对社会利益、 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 地方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企业。 为了能够突出企业的内在美德, 企业应该从道德行为的范围内寻求经济利益。

从案例A公司的情况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和资本市场存在的重大问题。 第一,诚信的缺失。 现在很多企业和社会机构在面对社会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受到利益的驱使,公然违背职业道德。 为了自身的短期发展,出具虚假报告、披露虚假信息、欺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第二,证券公司作为保荐机构独立性缺失。 B证券公司担任A公司上市事宜的审核机构, 在本应通过常规程序就能检查出A公司财务造假的情况下,却出具了A公司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结论意见的保荐书,可想而知,B证券公司对A公司虚假上市有着很大的责任。 从而可以说明,B证券公司对A公司的审核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 第三,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A公司的欺诈手段并不复杂, 审核人员只要根据相关业务的核查程序进行仔细核查,就不难发现A公司报告中虚假的财务线索。 B证券公司在审核之前就已提出A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2010 年1—9 月毛利率较往年有较大增长等问题,但B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却没有根据相关业务规则进行核实, 便出具了针对A公司上市的保荐书,由此可知B证券公司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并未起到监督的作用。 因此,可以得知B证券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甚至缺失。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通过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及其实施机制, 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以适应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和严谨。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对会计舞弊行为主体、管理者、会计人员的惩罚力度。 树立会计诚信的职业道德文化氛围, 提高会计队伍总体素质。 长期坚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包括会计诚信在内的继续教育并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 以便监督管理, 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真正贯彻和落实。 将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凸显出浓郁的文化舆论气氛, 对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起到督促作用。 会计诚信教育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基本职业道德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加强会计职业技能培训等, 使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熟悉职业道德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以提高会计诚信化建设水平。

(二)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提高监管效力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完善行业自律监管, 不断健全和积极借助广告媒体及社会公众的社会监督力量。 政府应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如积极主动地开展和加强各行业的自律监管工作、加强审计、税务、财政、监察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 检查监督各行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约束行业的不利行为,对不称职或违法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地惩罚,严重者应加大惩罚力度。 另外,还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进诚信教育与宣传,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营造浓厚的环境与氛围。 建立诚信评价机制, 对违背诚信道德规范的人或企业通过媒体等敏感介质进行公示, 使失信者不敢铤而走险。

(三)加强企业行业自律的自觉性

企业在商业伦理建设中起着主要作用, 加强企业遵守行业自律机制的自觉性, 能够使商业伦理建设立竿见影。 企业领导者应在管理活动中树立伦理意识和伦理精神, 自觉遵循和发展企业内部商业道德规范, 进行企业伦理决策, 加强企业内部经营道德规范,并对员工进行企业伦理教育。将伦理优势发展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 对内部人员工作的进展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质量检验,形成规范的工作报告制度。

(四)推进制度和企业伦理的融合

完善的公司内、 外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预防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而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是诚信的伦理道德, 因此预防和治理财务造假行为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方针,综合利用制度和伦理的管理手段,以此推进制度和伦理的有效融合。 一方面要以制度或法律作为载体和表现形式, 把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融入制度或法律,以此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强调伦理道德制度化, 主张道德法制化或道德立法。 另一方面要以实现制度建立的伦理观念为目标, 对现行制度进行伦理评估, 对不适合伦理要求的制度进行调整,提高制度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海霞.论企业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财会研究,2014,(11).

案例:建议 第8篇

一、中国税制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则注重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通过提供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材料, 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 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 通过情境分析, 学生亲身体会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实现知识的内化。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具有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更不用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了。因此, 开展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式活动,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 又要求熟悉相关财税业务的实际操作, 还要密切关注财税时事的变化, 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案例。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可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选取科研实践中的部分素材编写成案例用于教学, 能够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开拓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 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不断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的过程中, 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 最终可以通过课题或论文的形式升华到全新的理论高度。可见,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 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且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案例教学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精心进行准备

首先是教师要做的准备。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 我们知道, 确立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才能准确准备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 紧密结合教材,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时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的比例, 不能脱离教学大纲。二是认真选择教学案例。中国税制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 因此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地选择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的内容应以中国税制教学内容为基础, 依据教学的需要,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典型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 选择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让学生由初步认识典型案例, 扩展到分析和评价一般的案例。三是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现有的财经专业知识、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案例设计, 例如同样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案例,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增强信心。

其次是学生要做的准备。一是学生之间合理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的保障, 也是为学生课后评分的依据。在课堂教学开始前, 按照自愿组合和教师指派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性格等特点分成若干组, 目的是保证在案例教学中各组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或辩论。每组设组长一名, 负责小组学生的组织、管理、评分工作。二是要求学生尽量熟悉案例, 准备相关资料。学生准备可以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学习效益, 并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学生准备主要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需要课堂讨论或辩论的案例, 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提前阅读案例, 并要求根据角色, 阅读并熟悉案例提供的资料, 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为后续的讨论或辩论做好准备。

2.课堂上悉心组织教学

在课堂上如何组织教学是案例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所在。一般说来, 将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讲解中为了帮助学生对一些税收概念、税收原理的理解而使用的一些较为短小、典型的案例, 这种案例较多运用于教学的初始阶段, 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可以通过对我国2008年下半年来中国财税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税收的作用等相关内容, 通过日常生活与税收的关系分析税收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案例的课堂教学组织比较简单, 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 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举例并分析、说明, 进而得出结论, 也可以举例、提问,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无论哪一种, 教师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税收基本理论。二是在学生学习了部分理论知识后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使用的一些综合性、较为复杂的案例, 这种案例一般是在学习了部分章节的内容后才能进行分析, 用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例如可以结合全球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分析判断该如何调整财税政策走向, 并分析这么做的原因, 了解国家已经采取的财税政策, 分析政策的效用, 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案例的课堂教学相对复杂, 以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师生互动为主, 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学生课堂的讨论或辩论。可采取个人发言、小组讨论以及集体辩论等,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畅所欲言。讨论时应紧紧扣住案例展开, 尽量做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发言的代表性。经过激烈的讨论或辩论后, 教师有必要在案例课结束前做一个案例分析的小结, 小结不是评价某种观点或措施的优劣, 而是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方向性指导, 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3.课后认真做好整理和总结

课后的整理工作主要指对案例书面分析报告的整理。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后, 教师要求每一组学生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判断及方案设计成简要的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对部分优秀的书面总结, 教师可集结成册, 或供教师在教学中继续参考, 作为案例分析研究范本, 或供学生阅读使用。课后的辅导工作主要是针对给学生布置的课外思考案例进行的辅导。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 对一些专题的案例或综合性案例可作为课外的思考案例告知学生, 针对一部分对财税理论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后辅导, 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三、完善案例教学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第一, 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理论教学中, 传统教学法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而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税制课程本身是具有严密完整体系的财税理论, 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不能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纯案例教学。

第二,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有区别地进行案例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 因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 案例教学所占的时间比重及其难度和深度应有所区别, 使学生在各自的层级上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 通过不同形式弥补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游刃有余。长期以来, 高校教师大都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 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缺少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 在教学中他们采用的方法往往注重理论, 授课的内容也是“从课本到课本”, 涉及案例较少, 能够虚构案例的素材也少, 不利于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因此, 可采用以下两种途径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一是派教师到财税部门学习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亲身参与财税部门的实际工作;二是加强与财税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如参与它们的决策调研活动, 完成一些横向课题, 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总之, 案例教学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综合素质, 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同时也要正视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实现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英.大学新型教学模式的评价[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 (6) .

[3]廖吉林.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之我见[J].北方经贸, 2008 (9) .

案例:建议 第9篇

下面,本文就解决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教育建议进行了具体论述,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组织幼儿学习交往规则和方式,学习解决冲突的不同方法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合作性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遵守规则,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且学会相互协商、轮流工作、相互谦让、遵守规则等行为。同时,老师还应该根据活动规则创设较为常见的冲突情景,再指导幼儿使用多种方式进行解决。

例如,指导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讲话;当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向别人解释;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幼儿应该怎样相互帮助;当别人伤害了自己时,幼儿应该学会宽容。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处理上述冲突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培养亲社会行为,发展幼儿社会应变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幼儿教师通常可以采取榜样示范、正强化和合作性游戏等方式进行培养。其中,幼师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榜样,所以幼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我的玩具大家玩”“我们一起来造房子”,从而帮助幼儿养成亲社会行为,逐渐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幼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系列“怎么办”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象应对策略。例如,当迷了路应该怎么办?当有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办?当看到老人跌倒和昏倒时应该采取怎么的举措?当邻居家失火时应该怎么办?通过设置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应对事情的自觉性和灵活性。

三、引导幼儿独立解决冲突行为,让幼儿在感悟中成长

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切忌将教育的重点放在“避免”上,可严格划分游戏区域,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较多的游戏材料,当幼儿发生冲突便立马分开,将问题立即解决。对幼儿来讲,具体的体验活动比抽象的灌输式教学更能够发展其社交能力。其中,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老师不应该因为害怕麻烦,为减少幼儿间的矛盾便选取代替包办,而应该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去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四、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冲突行为

在现代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多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其中,一个家庭温馨和谐的氛围、家长温和民主的态度都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进行愉快交往,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幼儿老师还可以根据家长育儿的实际情况,提出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行为的建议,如通过“家教园地”橱窗,向家长介绍更多国内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以此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向家长分析典型的幼儿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处理策略,帮助家长在之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幼儿同伴间发生的冲突,让家长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养育观。

总而言之,正确解决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不仅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冲突行为,并且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同伴间的冲突,以此增长幼儿的成长经验,从而为幼儿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案例:建议 第10篇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发生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范美忠老师在地震发生之时, 只顾个人安危, 抛下全班学生, 独自一人跑出教学楼。事后, 他与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 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 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 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 老师, 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 只关心自己的生命, 你们不知道吗? 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 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 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 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 其他的人, 哪怕是我的母亲, 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 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 如果过于危险, 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 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 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此事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中引起强烈反响, 并引发一场关于自由和道德的讨论, 更有趣的是网友戏称范美忠为“范跑跑”。

二、案例分析

(一)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的阶段, 其特点是避免惩罚, 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 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不好的。在以相对功利主义为定向的阶段, 其特点是依据各自的利益行事, 认为对自己有利就好, 对自己不利就不好。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经过对“范跑跑”所言所行的深入分析, 可见他正是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因为在地震发生时, 他看重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不管不顾, 而对自己的这种自私、纯粹利己主义的行为却大放厥词, 认为他这样做正是珍视自己生命的表现, 可见其思想的狭隘性, 这恰恰证明了他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二) 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道德是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知情意行。 认知和行为 是主, 情感和意志为辅。

道德认知是基础。人们只有对某件事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才会愿意付诸行动。由此看来, “范跑跑”在地震中的表现是由他错误的意识造成的。在一般人眼里, “范跑跑”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生, 因为他所就读的大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学校, 他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名列前茅, 可是这种“好”只是局限在一个很狭隘的圈子里, 这个圈子只是告诉他如何考高分, 如何进重点, 告诉他只要上了名牌大学, 就是一个“好学生”, 而恰恰忽略了一点, 就是对他道德品格的塑造。在他的眼中, 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和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联系, 更别说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尊重生命等。说他的行为是由他错误的认识引起的,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问题, 是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的。

2.道德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 , 一般经过外部道德准则 不断内化和内在道德观念不断外显的变化。

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行成是很重要的, 不能说“范跑跑”所处的环境不好, 只能说那个环境没有使他形成正确的认识, 因为人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的, 一个风气好的环境会有很多优秀的范例出现, 可以给予其学习和重新认知的机会, 可是“范跑跑”仍是按其固有的思维模式生活着 , 这不能不说是集体教育的失败。地震以前, 在日常工作中, 如果他能够意识到外部的道德准则和自身的道德观念存在冲突, 那么诸多荒诞的言行就不会出现。

(三) 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

内尔·诺丁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关怀理论, 得到了教育理论界的响应, 学会关心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主题。她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组织: 关心自己, 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 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 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 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在关心自己的同时, 也要学会关心别人, 关心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告别自私。“范跑跑”正是由于存在道德的缺失, 对学生缺少最基本的关心, 才更应该使其明白“什么是关心”、“该关心什么”、“怎么去关心”。

三、换位综述及改善建议

如果我是“范跑跑”, 我就会首先组织学生安全撤离, 即使我个人像“范跑跑”一样先逃生, 也会怀着一种内疚羞愧的心情检讨自己的行为。不可否认,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尤其是在危及个人生命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的权利, 但是在危及时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肩负保护每一名学生安危的责任, 不能逃避, 应该坚守。换句话说, 在这个时代, 我们可以对人性的弱点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但绝不能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 把自私说成美德, 把怯懦说成高尚。

针对这一现象, 我认为应该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尽量减少这种在应试教育中产生的道德缺失, 在学生个人档案中建立道德评价这一选项, 从而体现出一名学生从入学到踏入社会工作之前的道德表现。老师可以在学生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 设计真实性道德冲突, 促成其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范跑跑”事件为例, 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强调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范跑跑”案例,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怀,理论,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案例: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动作示范;教学技能;案例分析

“动作示范技能”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给学生演示正确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行为方式。由于运动技术传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因此,动作示范可以认为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它也成为了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的重中之重。动作示范技能虽然不同于运动技能,但必须以娴熟的运动技能作为基础,同时更要掌握运动技能的示范技术与方法、规范与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不仅自己会做动作,而且能准确地演示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较为清晰的运动表象,这是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条件,缺失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依据和样板。因此,体育教师“会做”动作并不代表“会教”,“会做”是基础,“会教”是关键。本文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分析动作示范技能的水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供一线老师参考。

一、案例呈现(表1)

案例来源: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会课例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男女混合班

教学内容:排球扣球

体育课型:新授课

运动场地:室内球类馆,四副排球网

二、案例问题分析

1.从教材内容选择角度分析

对于排球扣球来说,初二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因为初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基础较差,从观看教学录像的实际教学来看,其效果也很差,特别是女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进行完整扣球的,掌握扣球技术动作的男生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并不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因此,反观教学效果,该教材内容不适宜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男女生混合班进行教学。

2.从教师动作示范质量的角度分析

这位教师基本掌握排球的扣球技术,但是动作的质量不高,没有达到漂亮与优美的层次。其次,该教师在进行完整动作示范时,排球网的高度并没有调整到教师所需的高度,因此,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得到了学生的掌声,但看起来像是作秀。

3.从动作示范的次数与类型角度分析

其动作示范的数量不算少,且种类多样,共有12次示范。完整示范1次,分解示范11次,其中慢速分解示范4次,原地分解示范4次,个别指导分解示范3次。但从具体情况来看,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该教师排球扣球的完整示范只有一次,其余的都是分解示范。教师的完整示范并不是一次二次就完事了,特别是新授课,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种类的完整示范,才能满足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清晰运动表象的需要,但整节课该教师只有1次完整示范,这显然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4.从教师示范时的学生站位的角度分析

关注教师的示范面问题,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看清动作的结构、过程、方向、细节等情况。但在班级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动作技术,其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不同的示范面从各个角度进行示范作以弥补,尽力使绝大部分的学生看清运动技术过程。由于排球扣球动作较为复杂,因此,应采用综合示范面进行示范。从教师完整示范时学生的站位来看,学生分四列纵队站在教师示范的后侧,如何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有的只能看到背影、有的看到了左侧面,有的看到了右侧面。较为准确的示范面为:学生分两排站(或四排,前两排下蹲)在一个排球场的两侧,教师至少进行2次不同方向的完整示范。从教师分解示范时学生的站位来看,学生四排对面站立,教师中间进行分解示范也是可以的,但教师应做正反两个方向的示范,才能使相对而立的学生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其次,由于分解示范的难度较小,因此还可以采用较为自由的圆圈型队伍进行示范,但也要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示范。

5.从教学内容安排时间与效果角度分析

这节课排球扣球时间安排了26分钟,其余时间则是利用排球进行一些游戏练习。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够合理,因为扣球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技术动作,一节课45分钟,本来时间就少,更应该集中与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与练习,没有充足的重复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是绝不可能的,其他的活动如课中的抛球准确性练习可有可无,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与价值。其次,从教学的效果看,排球扣球技术的学习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领会排球扣球的重点,没有准确把握起跳的时机,导致了起跳过早或过晚扣不到球的现象。女生掌握技术情况更差,没有一个女生的排球扣球动作能成型的。

6.从讲解与示范结合角度分析

一般情况下,运动技术较简单的、非动态的,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运动技术较简单的、动态的(不可能边示范边讲解),可以先示范后讲解;运动技术较复杂的,可先作非常简单的介绍,再进行示范,也可先示范后进行具体讲解。该课在完整动作示范时采用的是先示范后讲解,在分解示范时采用的是边示范边讲解或边示范边练习的方式,其效果还是不错的。

7.其他角度分析

没有利用其他的辅助直观手段,如图示、模型、媒体等;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师没有集中学生进行正确动作示范的强化;没有进行正误对比示范;没有让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动作演示示范等,以上这些缺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课的教学效果。

三、动作示范技能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课例与体育教师动作示范技能的一般要求,提出以下促进动作示范技能发展的建议。

1.示范技能规范法

动作示范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形成一种较为熟练的技能,因此,体育教师熟悉与了解动作示范技能的种类与要求是完善动作示范技能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经常观照自己,反思实践,不断提高。具体种类与要求详见表2。

2.运动技能巩固法

运动技能是动作示范技能的基础,如果没有娴熟的运动技能作为基础,那么要完善动作示范技能将成为一句空话。由于职前教育中所学的运动技能与职后教学需求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从要求看,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多专多能”的运动技能,在这种高标准的前提下,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对已掌握的运动技能,要继续发挥它们的功用;新开发的或有待开发的运动项目技术,则可以通过外出进修、网络视频学习、同行指导等途径实现不断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的目标。

3.观察学习法

职前学生可在认真观看术科老师或网络视频示范动作的同时,注重观察教师示范的位置、距离、方向、速度、节奏等情况,最主要的参考依据是“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否能让所有的学生看清楚”。职后教师可通过看优秀课例,学习他人经验,提高动作示范的技能。

4.自我模仿法

“镜子”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观察的手段,因此,有条件的学生或教师可在体操馆中面对镜子做各种动作示范,以达到自己观看、自我修正的目的。

5.活动竞赛法

职前学生可积极参加由班级、学院、学校、省市举办的各类师范教学技能比赛和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高师院校体育基本功大赛,其中动作示范技能是一项重要的比赛技能之一,比赛前期的锻炼与比赛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示范技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职后教师也可积极参与由学校、地区、省市、乃至全国的体育教师基本功、示范技能等方面的单项或综合性的竞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示范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案例:建议 第12篇

一、学生错误解答情况

(一)案例1

1.原题(第21 题)

如图1,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 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求:

1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

2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2.学生错误解答情况统计

第一问主要错误:一是向心力公式书写错误:(1)漏了重力mg;(2)正负号混乱;(3)表达式中R写成h或r. 二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对象:(1)表达式中m写成M,M写成m;(2)表达式中都写成m或M.

第二问第1 小问主要错误:(1)小车速度vm与滑块速度vM混淆,误求滑块速度vM;(2)书写滑块小车系统能量守恒的关系式时,漏了小车的速度vm;(3)不理解题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 倍”,不知小车vm什么意思,写出五花八门让人无法理解的功能关系式等.

第二问第2 小问主要错误:(1)常见错误是将滑块对地位移写为相对位移L;(2)不会书写系统和全过程的功能关系式;(3)利用木板木块模型,分析滑块和小车两个对象,根据动力学观点解题,不能正确写出滑块和小车的动力学方程.

(二)案例2

1.原题(第22 题)

如图2,绝缘粗糙的竖直平面MN左侧同时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MN下滑,到达C点时离开MN做曲线运动.A、C两点间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求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3)若D点为小滑块在电场力、洛伦兹力及重力作用下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当小滑块运动到D点时撤去磁场,此后小滑块继续运动到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小滑块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D,从D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求小滑块运动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vP.

2.学生错误解答情况统计

第一问主要错误:没有写出解题依据Bqv=q E,直接写出结果

第二问主要错误:(1) 动能定理表达式中漏掉带电小滑块重力做得的功,即mgh;(2)动能定理表达式中摩擦力做的功Wf的正负号错误.

第三问主要错误:(1) 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分解表达式错误,如:vpy=v0cosa-gt,vpx=v0cosa-q Et/m等;(2)等效加速度表达错误;(3)根据类平抛分析,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表达式错误,主要是t时间内在F方向的位移计算错误等.

二、学生解题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提取发生障碍,不能从试题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在试题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信息量超过短时记忆的最大容量7±2个,就会影响学生对有效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加工[2],从而产生错误.

案例1 是一道经典模型的重组题,以滑块从圆弧光滑轨道滑下到粗糙的小车上分两段滑行作为问题背景,考查了力学中的向心力公式、功能关系(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力和运动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相关知识,属于力学综合题.本题信息量很大,其中关键信息有两个:(1)涉及两个对象和两个运动过程,其关联的物理量是vB.(2)滑块滑入BC轨道过程中动量守恒,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 倍.

案例2 是带电小滑块在复合场(重力场、电场、磁场三种场叠加)的运动问题,是常规经典题目.考查了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动能定理、力的合成、类平抛运动等知识,属力电综合题.试题中对学生个体有意义的信息单元超过7±2 个,其中关键信息有三个:(1)带正电的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 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状态是恰好离开竖直平面MN,即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Bqv=q E);(3)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离开MN做曲线运动,到D点速度最大且同时撤去磁场,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是类平抛运动.

(二)信息加工顺序混乱,不能按序列加工要求,造成思维混乱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得出一个结论需要经历多个逻辑加工过程才能实现.[2]高考计算题一般是综合性问题,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要经历几个信息加工过程,前一信息加工结果会影响下一个信息逻辑加工过程.信息加工顺序混乱,不按序列加工信息,都会造成解题思维混乱.

案例1 的信息加工顺序是:首先,分析从A到B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在最低点的供需关系;其次是根据系统能量守恒分析滑块从A到B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最后根据功能关系分析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其中对“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信息加工结果,直接影响到“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信息加工.

案例2 的信息加工顺序是:首先是小滑块运动到C点状态和受力情况;其次是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接着分析D点的状态;最后分析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其中“D点的状态”信息加工结果直接影响“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信息加工处理.

(三)信息加工机制不力,造成分析障碍,不能形成信息间的相互联系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个体形成新联系的机制是逻辑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主要有归纳和演绎推理,其中演绎推理策略是由反映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得出有关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一种推理[2],高考试题更多的是演绎推理过程.

案例1 第二问第一小问演绎推理过程:大前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小前提———从A到B,根据能量守恒;得出结论

许多考生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大前提下,演绎推理从A到B过程中滑块和小车的功能关系时,信息加工机制不力,造成不能正确书写系统和全过程的功能关系式.

案例2 第三问演绎推理过程:平抛运动规律是大前提;从D到P,是类平抛运动,得出结论:

许多考生在“平抛运动规律”大前提下,演绎推理从D到P类平抛运动过程中,不能类比形成信息间的相互联系,造成等效重力加速度、运动的分解等错误表达式.

三、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教学启示

考生答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基础薄弱、能力不足.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是一种绝佳的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一“错误”的教学资源,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视角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

(一)夯实基础是教学之本

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再编码,不断拓展原有知识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增强认识结构的稳定性.物理总复习的重点仍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和基本技能,要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要深入挖掘基本概念的确切内涵,要清楚认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以及适用的条件[3],要认真领悟物理学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要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概念性强、方法灵活和构思新颖的例题或习题.夯实基础是物理教学之本.

(二)科学建模是教学之重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信息的提取与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痕迹有关,而记忆痕迹的强度与科学建模有直接关系.科学建模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模型化,是通过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科学建模是揭示原型特征和本质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对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原型,再现原型的规律本质,有助于按序列加工,进而降低思维难度,防止台阶过高而出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科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按序列加工信息,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培养意识是教学之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案例:建议】相关文章:

案例思考和建议08-07

环保建议书作文建议书02-06

保护环境建议书500:不乱扔垃圾建议书08-30

前景建议05-06

互动建议05-08

立法建议05-09

建议征集05-21

特点建议05-23

建议预案05-29

育种建议05-29

上一篇:外包商选择下一篇:静态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