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采购范文

2024-07-25

美国政府采购范文(精选12篇)

美国政府采购 第1篇

(一)美国政府采购成本控制的产生

政府采购在美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09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要求密封投标的法律。1861年,《联邦采购法》进一步确立了密封投标制作为政府授予合同基本方式的地位。由于该制度规定政府合同必须授予最低报价商,从而剥夺了政府官员对合同授予的自由裁量权,促进了政府采购在公开、公平、广泛的竞争中进行,因而在当时被认为是保证政府采购经济有效的最佳方式。

(二)美国政府采购成本控制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之后,为了摆脱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困境、复苏国内经济,美国政府利用政府采购作为干预经济的手段,政府采购规模和领域得到迅速扩大,其作用也由追求经济效率向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发展。然而,这同时也为采购主体在政府采购中偏离公共意志,渗入私人意图和利益提供了机会和借口。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实践中接连出现了在贯彻公共政策意图的政府采购中渗透采购人私意的案例。对此,美国再一次出现了规范政府采购的高潮,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成本控制的法案。比如,1934年的《文森——特拉默法案》限定了飞机和海军舰艇合同的利润范围。1949年的《武装部队采购条例》规定了成本确认和分配的一般原则,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采购合同的指南。1962年《谈判真实性法案》通过赋予政府和供应商平等的谈判地位以及给予政免受过度支付的风险做出了规定。

(三)美国政府采购成本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随着美国国防采购迅速转向向私营企业采购,《武装部队采购条例》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越战逐步升级后,美国国防预算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解决政府采购成本大量超支的问题。迅速摆脱财政危机,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采购合同的谈判、授予以及管理活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这种情况下,1968年Hyman G.Rickover中将向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提出了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的建议,目的是借助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来规范供应商的成本核算和定价活动,以及控制采购人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保证政府在采购活动中的利益。

二、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的建立和发展

(一)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初建

1968年,应Rickover中将的提议,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就是否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这一问题举行了听证会。随后,发表报告指出,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的缺位显著地增加了政府采购的成本,并且为供应商攫取超额利润提供了不恰当的保护,因此建议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

1970年,联邦会计总署(GAO)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CAS)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可以为政府采购带来以下潜在利益:1.促进供应商对成本信息的准备和报告,便于政府进行审计和评估;2.为确保在一贯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报告成本提供指导;3.改善政府、国会、产业界和公众之间的交流;4.促进对成本确定方法的普遍理解,化解合同管理中的争议和纠纷;5.减少政府内部在会计实务方面的差异。报告还建议将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的应用范围由国防合同拓展到更为广泛的政府合同范围内。

由此,促使国会于1970年8月15日通过了法案,成立了隶属于国会的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并且规定了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职能是为政府合同下的国防供应商提供统一的成本会计准则。此后的10年中,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共颁布了19条准则,内容涉及成本计量、会计期间的成本分配和成本对象的成本分配这三个方面。具体如下:1.估计、积累和报告成本时要沿用一贯性原则(CAS401);2.在分配由相同目的引起的成本时要沿用一贯性原则(CAS402);3.公司总部费用向各部门的分配(CAS403);4.有形资产的资本化(CAS404);5.对于不可列支成本(Unallowable Costs)的会计处理(CAS405);6.成本会计期间(CAS406);7.使用标准成本计算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CAS407);8.员工带薪休假成本的核算(CAS408);9.有形资本资产的折旧(CAS409);10.业务部门一般管理费用向最终成本对象的分配(CAS410);11.材料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CAS411);12.养老金成本的构成与计量(CAS412);13.养老金成本的调整和分配(CAS413);14.设备资本成本中的货币成本(CAS414);15.递延报酬成本的会计核算(CAS415);16.保险成本的会计核算(CAS416);17.在建工程资本资产成本中的货币成本(CAS417);18.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分配(CAS418);19.独立研发成本和投标成本的会计处理(CAS419)。

(二)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建

1980年,美国国会以使命完成为由解散了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虽然19条准则获得了保留,但是由于缺乏一个专司管理成本会计准则的权力机构,联邦政府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没有办法对由国防部采购事务变化所引起的许多的成本核算问题作出反应;导致了国防部与产业界、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总务署(GSA)和联邦会计总署一场关于管理成本会计准则的权属之争。

1988年,美国国会决定重建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并且明确规定,新的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是制定、颁布、修订和废除成本会计准则的唯一的权力机构。此外,美国国会还赋予新的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更为广泛的权威,确立了成本会计准则对于所有政府合同的指导地位。

三、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近年来的发展

(一)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初建时,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隶属于国会下的联邦会计总署,属于立法分支机构。由国会独立拨款支持其运作。重建后,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改为内置于管理预算办公室下的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直接接受总统的领导,由管理预算办公室拨款提供其运营资金。成员人数与初建时相同,均为5人。但是,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由主计审计长改换为由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主任担任,其余4名委员会成员的构成也从初建时的由1名产业界代表、2名会计职业界代表和1名联邦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组成改为现在的由1名产业界代表、1名会计职业界代表、1名国防部工作人员和1名总务署工作人员组成。委员会精简为由1名行政秘书和3名职员组成。

(二)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政府采购成本控制的新作用

90年代初以来,联邦政府开始进行政府采购改革,确定了政府采购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化政府采购过程,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最终实现成本节约。其具体目标包括:1.使政府采购实务更加接近商业市场中的采购实务;2.简化核算;3.减少政府特定产品采购,增加商业产品的采购,从而满足政府需要;4.提高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5.授予合同代理机构更多的自主权,促使其在进行采购决策时能够有效地行使商业判断。在这一背景下,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使命也开始转变为:在保留成本会计准则的同时,限制其对于政府合同的应用程度,从而为政府采购商业项目和服务提供便利。例如:1994年国会颁布的《联邦采购合理化法案》就旨在通过扩大商业项目的范围、合理化采购过程以及限制采购法律对于商业项目的应用程度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政府购买商业项目和服务。1996年的《克林格尔——科亨法案》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商业项目合同不需遵循成本会计准则的要求。

四、借鉴

美国政府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成本会计准则为依据,将供应商的成本核算活动纳人到了政府采购成本控制的范围之中,使得政府在对采购合同的谈判和标的价格的确定上拥有了一个更加充分的评价依据,在采购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拥有了据以分析、评价实际成本,对产生的不利偏差进行纠正的标准,与此同时,也使得政府能够易于实施政府采购审计,从而为政府采购的成本控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供应商而言,只要它遵循了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规定,那么它也可以保持其成本核算实务在得到政府认可的同时,又能保持其自身的一贯性。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行,对供应商的成本核算实务进行规范,对政府采购合同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很好地实现了控制政府采购成本、规范公共支出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益的目标。美国立法机构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做法,值得我国在今后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中借鉴。

美国政府部门特点 第2篇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联邦政府仅有14个部,然而,美总统通过这么个“小”政府,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国家,而且能对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个中秘密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美国政府的构成特点

美国政府乍看很小,其实并不尽然。因为除内阁各部外,美政府的行政部门还另设有一套庞大的总统办事机构及许多独立机构。从总体上看,美政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内阁部门少。美是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依法分权。由于宪法的限制和国民普遍反对建立大政府,美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建立起庞大的联邦政府。美建国之初,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仅设立陆军部(即国防部前身)、财政部和国务院三个部,其后经过200多年的演变,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4个部。美采取联邦制,实际上等于把中央管理国家的相当大部分职权下放到州,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联邦机构膨胀的压力,从根本上防止大政府的形成。

(二)独立机构多。美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经济职能部门统统划入“独立机构”之例,设立了许多独立于各部之外的管理机构。目前,这样的机构共有75个之多,如小企业管理局、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美进出口银行等。其高级官员均由总统任命,参院批准,其中一些较重要机构的主管享有内阁级官员地位,经常应邀参加内阁及有关决策班子会议。大量设立这类机构,一方面可避免设立相应的内阁经济部,另一方面可使这些机构独立地依法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而达到既精简了联邦政府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总统决策机构庞大。由于经济、法律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美不可能建立起强有力的集中内阁,促使总统不得不设法建立起另一套决策机制。随着总统办事机构的建立及其决策职能的不断增强,内阁各部的顾问职能逐渐趋于淡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行政部门”。实际上,美政府各方面的决策大权,目前已主要集中在由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内政策委员会等十大机构组成的这一决策系统中。

(四)内阁组成及地位均较独特。美宪法没规定要设立政府内阁,但几乎自立国伊始,便一直有内阁存在。实际上,美目前实行的是一种总统制与内阁制相结合的独特的领导体制。

在传统上,美国政府内阁是由总统、内阁部长和内阁级成员组成,其人数随政府机构的变革以及总统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目前,克林顿内阁共有26名

成员,即:(1)内阁会议主席:克林顿总统。(2)内阁14个部的部长。(3)内阁级成员11名:副总统戈尔、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美贸易代表、白宫办公厅主任、美驻联合国大使、环境保护局长、联邦紧急措施署长、小企业管理局长、全国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主任、总统高级顾问2名。

自1795年美开始使用内阁名称起,美内阁始终只是一个总统咨询、顾问机构。在历届总统中,由于总统的个性不同,有些总统经常定期举行内阁会议,有些则很少开会,有些更喜欢和个别阁员就某个问题开小会。内阁会议一般不作决定,也不负集体责任;总统只要求阁员提出意见,然后自己作出决定。与真正实行内阁制的国家相比,美内阁的作用很不稳定,并趋于下降。

美国政府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前提。美政府目前的决策机制,主要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目前,美政府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四“小内阁”分别代行“大内阁”部分职能的新领导体制。

(一)总统顾问办事班子。该班子主要由白宫办公厅和其他总统办事机构的100多名各类总统高级助手组成,是为总统出谋划策、协助总统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智囊。克林顿的这一班子共有各类总统顾问、助理115人,其中由27名高级谋士组成克的核心智囊。在这27人中,以白宫办公厅主任为首的4 名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主持该厅日常工作和安排白宫活动,其余23人分管国家安全、国内政策和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工作,或负责处理总统嘱办的某一重大问题。此外,在总统办公室还设有若干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直接协助总统办公。由于这班人马最接近总统、深得总统信任,往往在决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被称为“核心内阁”。

(二)外交安全政策班子。该班子即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四人组成,中央情报局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其法定顾问,财长、美驻联合国大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和总统首席顾问(白宫办公厅主任)应邀参加其所有会议,其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代表总统主持。该委员会成立伊始即被称为“国防内阁”,是总统赖以制定和掌管国家军事、外交政策的重要机构。该委员会下设有19个地区性或专门办公室,分别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担任主任,负责处理世界各地区的国家安全事务、全球性问题或主持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工作,还设有一战略计划委员会,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负责领导撰写战略计划及总统有关发言稿。从总体上看,总统外交班子的核心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三驾马车”组成。

(三)经济政策班子。1993年前,美经济主要由联储系统独立调控,总统着重通过经济顾问委员会和财政、劳工、商务等部门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及政

府各项经济政策、计划对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其建议相应调整经济政策。1993年克林顿任总统后,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遂决定建立与国安会相对应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作为其经济政策班子。该委员会由总统任主席,包括副总统、有关部长等18名委员和25名国内经济、国际经济顾问,其日常工作目前由总统经济政策助理斯珀林主持,并由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塔鲁洛负责国际经济政策研究。1997年克连任总统后进一步完善上述班子,宣布由以下7 人组成其经济班子的核心:财长、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商务部长、美贸易代表、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副财长、总统国际经济政策助理。

(四)国内政策班子。即国内政策委员会,原包括总统、副总统和有关部长等23名委员,以及22名国内政策顾问(大多为总统特别助理),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主持。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把国内政策班子与经济政策班子明确分开,建立更相对单一的国内政策班子。目前,该班子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兼国内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高级顾问、劳工部长、司法部长、内政部长等18人组成。该班子目前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里德任“队长”。

值得指出的是,除上述政策、办事班子外,由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媒体和驻外机构所组成的庞大的新闻、情报系统,以及由数千家思想库组成的强大的社会智囊系统,对美政府的决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上述三者的紧密结合,使美政府得以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决策系统。

美政府小而高效的秘密

综上所述,美之所以能建立一个较小而高效的联邦政府,主要是由于:

(一)在设立政府机构时,实行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联邦与州分权原则。美宪法规定,美实行联邦制,凡是应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行使的权力,对方均不能插手干预。由于联邦与州实行分级管理,因此无必要建立庞大的联邦政府。二是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经济的原则。美立国以来一直奉行经济自由主义,联邦政府一般无权过问企业如何投资经营,而只能通过宏观财政、金融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因而也无必要建立许多主管经济的内阁部。三是行政与决策部门职能相对分开的原则。由于实行这一原则,美政府内部逐渐形成以总统办事机构主管决策、内阁各部侧重行政两者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这不仅使总统的总体决策能力大为提高,而且使各部的行政职能随其顾问职能的相对淡化而相对增强,并进而为联邦政府不断精简机构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现代决策系统。如前所述,美自1939年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类似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决策机制。从决策过程来看,这一决策机制大致可分为“顾问→总统”、“小内阁→总统”和“思想库→小内阁→总统”三种决策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各类专家的智囊作用,在这方面,第三种

美国地区政府怎样发债? 第3篇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成熟,下面是美国芝加哥的一个详细的地方政府债券的案例,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Naperville是位于芝加哥西郊的一个小镇,风景优美。Naperville的学区是203学区,以Naperville北高(Naperville North HighSchool)著名。2007年因为入学人数的增加和校舍逐渐老旧,学区讨论将其翻建。总的翻建金额经过测算将达到1.149亿美元。

一次性的让Naperville到哪里募集这笔钱?募集成本高不高?又如何偿还呢?偿还方式是什么呢?这成为当地市政公共融资部门(Public Finance)的首要任务。该高中.每年的预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1,Naperville市政府收缴的当地每年的地税收入。这部分大约占到每年预算的83%。所有Naperville地区的房主每年要交给地方政府房屋价值的2%左右的地税。这个地税是政府部门每年作房价评估后每家每户来确定的。每年每户的地税会以书信方式通知到户。

2.伊州政府会提供9%左右的费用。

2008年,经过地方公民投票决定,以地方政府债权形式筹集$4300万美元建筑债权,来满足建筑物承建的资金需求。主要以地方政府每年收缴的地税来偿付。203学区于2008年5月1日首期发行$1000万美元债券。余下的$3300万美元计划在2009年1月发行。债券的销售收入被存入资金项目基金作为总额$1.149亿美元设施项目计划的一部分所需资金。

根据地方公民投票,需要的这$1.149亿美元,其中的$4300万美元的债券将以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 Obfigafion Bonds)的形式发行,以替代性收入债券(Alternate Revenue Bonds)形式发行$3600万美元(资金来源于增加的地税),另有$120万美元现金的土地基金(Land funds)、在6年内积累$3270万美元运营收入、以及$200万美元的利息收入。

一般责任债券是由发行方的税收能力来支持的。也被称为满信用债券(full faith and credit bonds)。一般责任债券的发行主要用来为不能产生营业收入的地方政府项目募资。比如公立学校或政府办公建筑。需要提到的是,因为一般责任债券是靠税收来支持的,也因此需要取得所有赋税人的同意。所以债券的募集书上会声明发行方有权征收税赋。

一般责任债券由于有收税偿还债务的能力,信用风险很低。但购买者还是应该在购买前分别作出偿还能力的分析评估。确定地方政府作为债务方,它的债务相对于地价,人口,收入,和其他经济数据,是否维持在可以控制的冰平。

而收入债券指的是用来为可以产生营业收入的项目来融资的债券。这些收入产生的主体‘是地方市政企业,收入是从具体一家这类企业的运营中产生的。产生的收入来自于运营中的用户收费。例如高速公路费,机场运营收入,上下水使用费,医院营业收入等。这种债券的发行基于使用者将最终支付项目费用。

收入债券不是由发行方税收的全信用来支撑的。仅仅由收入来支撑。比起以全信用来支撑的“一般责任债券”,收入债券的风险高一些,因此收益也比同一发行方发行的一般责任债券的收益高。

由于收入债券不占用税收资源,因而不需要公民投票通过,但收入债券在发行前还是要符合一套要求的流程。当考虑发行收入债券时,要由独立的专家团队来确定这样一个项目是否需要,建成的设施是否能在顾客愿意付出费用的情况下,提供服务。

收入债券附有收入债券契约。这是一份描述收入债券持有人权利和保护持有人利益的受托方职责的文件。这份文件描述了受托方如何将收入用于运营成本的方式——即基金的应用方式,所谓的基金流。

如上所述,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的应用很健全。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地方政府债券是非常好的一种投资工具。

从募资角度而言,政府债券给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而最重要的,这套流程和手续也要求地方政府的财税更透明,更市场化运作。这套流程对打破地方政府黑箱操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建议我国从试点出发,从收入债券做起,以具体项目为操作单元,操作相对可控,信息披露相对简单,财务公开化阻力小,容易形成突破。有利地区政府债券市场分步骤逐步走向成熟。

美国、加拿大政府会计一瞥 第4篇

美国联邦政府会计掠影

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有明确的权利划分, 保持相对独立, 这样的政治体制决定了美国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 而是具有联邦政府会计、州与地方政府会计两个层面的政府会计, 然而两个层面的政府会计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

(一) 政府会计及其与预算的关系

美国联邦政府传统上实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系统与预算系统高度整合, 预算会计系统记录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全过程, 预算执行报告中使用了预算概念和与预算编制相一致的计量基础 (即收付实现制) 。有关预算执行报告的编制规范由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管理部门——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以下简称OMB) 制定。在各联邦部门报告基础上, 财政部 (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按月编制并发布包括收入、支出和预算盈余或赤字的联邦政府预算执行报告, 还会同OMB编制联邦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报告, 经审计并经国会批准后对外披露。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 出于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运营成本情况、强化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加强政府成本和绩效管理、改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需要, 联邦政府在保留传统预算会计的基础上, 建立了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会计系统。权责发生制联邦政府财务会计标准由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 (FASAB) 制定, 该套标准独立于联邦政府预算, 即并不规定预算概念和标准, 而是独立规定政府财务会计的概念和标准。

联邦政府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系统包括收入、支出、预算盈余/赤字三大要素, 主要发挥预算控制、执行记录、执行结果报告等方面的功能;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系统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要素, 主要发挥全面核算、反映和报告联邦政府整体及其各组成主体资产负债、运营业绩的功能。两个会计系统各自拥有一套自相平衡的账户和报表体系, 联邦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或事项, 分别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在两个系统中进行记录, 两个会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 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二) 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机构

1990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首席财务官法案》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 Act) , 要求联邦部门根据所适用的准则编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众多的会计师、审计师以及国会议员都认为这一要求有助于减少联邦机构在财务管理上所存在的欺诈等问题, 产生更好的政府治理。根据这一法案, 作为行政机构代表的财政部和管理与预算办公室 (OMB) , 与作为立法机构代表的政府责任署 (GAO) 一道, 于1991年联合发起设立了独立于各机构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 (FASAB) 。FASAB自成立以来, 一方面致力于制定权责发生制联邦财务会计准则, 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其治理结构以增强独立性, 终于在1999年获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的认可, 成为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GAAP) 的制定机构之一。2002年, 为进一步增强FASAB的独立性以使其持续保持作为G A A P制定者的资格, 发起者们进行了两项重要改革:一是使非联邦机构的代表在F A S A B理事中占绝大多数 (目前9名理事中有6名为非联邦机构理事, 其余3名理事来自3家发起单位) ;二是作为执行会计准则编报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部门, 财政部放弃了反对FASAB发布准则或概念公告的权力, 这样, 在FASAB正式发布一项准则或概念公告前, 只有GAO和OMB有权反对。

FASAB制定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企业会计准则, 迄今已发布7项概念公告、45项准则公告以及若干项解释公告和技术公告。其中, 概念公告主要规定联邦财务报告目标、主体、信息质量特征、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标准、计量方法等基本概念, 为各项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准则公告主要规定具体会计要素、特殊业务和事项的确认计量,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等;解释公告和技术公告主要对准则进行解释与补充。FASAB准则已在联邦政府整体及其各个联邦政府部门得到广泛执行。

(三) 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制度

自1975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托为联邦政府编制首份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之后的20年里, 美国财政部一直试编联邦政府财务报告, 但一直不接受审计。直至FASAB创立并发布系列联邦政府会计准则, 联邦政府整体及其各组成部门才从1997年开始正式依据FASAB制定的准则编制年度财务报告, 并接受审计。基本程序是, 先由各联邦部门向财政部和OMB报送经各部门内审机构 (内审机构有时将审计工作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再由财政部会同OMB依据各部门提交的财务报告, 采用FASAB准则规定的合并方法编制联邦政府整体的年度财务报告, 联邦政府整体的年度财务报告经GAO审计后对外公布。

公开发布的联邦政府整体年度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 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国民指南、必要补充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的补充信息以及GAO审计报告等。其中, 财务报表接受GAO审计, 包括资产负债表、运营净成本表、运营活动和净资产变动表以及社会保险报表, 此外还包括运营净成本和统一预算赤字调节表、统一预算和其他活动现金余额变动表, 以全面反映联邦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等方面的信息, 并通过列示运营净成本与预算赤字的调节情况, 使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信息相互对比和衔接。各个联邦部门的合并财务报表通常包括在其绩效和责任报告中, 在构成上与联邦政府整体的财务报表构成相类似, 并侧重增加了预算资源表。

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已连续十几年正式编制权责发生制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断改进, 但GAO从1998年首次审计开始一直对联邦政府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其最主要原因是联邦部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影响了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审计性, 具体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防部自身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一直以来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二是联邦政府部门间存在大量、复杂的内部交易活动, 联邦政府还不能够对这些内部交易和事项进行充分的会计记录和抵销处理。三是联邦政府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程序上存在问题。此外, 联邦政府部门的财务报表能收到合格审计意见的也不多。因此, 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加拿大政府会计鸟瞰

(一) 政府会计及其与预算的关系

在加拿大, 政府会计称为公共部门会计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 是政府整体、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主体所适用的会计。加拿大公共部门会计传统上也与预算基础相一致而采用收付实现制, 由于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不能够满足全面反映资产负债信息、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业绩评价、衡量政府支付能力等方面的需要,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 加拿大公共部门会计逐步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 并经历了先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逐步过渡到现在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历程。在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过程中, 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 即是如何对公共部门以往在购置时直接列支而未予记录为资产的有形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

加拿大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一直以来采用现金制或修正的现金制, 各级公共部门均有内部预算系统记录预算收支, 因此, 加拿大公共部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与预算系统是适度分离的, 有些省政府对外公布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中会列示权责发生制盈余或赤字与预算执行盈余或赤字的比较。然而, 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和财务报告与现金制预算之间的矛盾也引起了相关方面的关注, 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要求公共部门将其预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列示在其财务报告中, 以统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披露预算信息和会计信息, 近年来加拿大政府也在进行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预算的改革, 但从实践情况看, 实现起来较为困难。

(二) 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机构

加拿大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由公共部门会计理事会 (P S A B) 制定。P S A B于1 9 8 1年由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 (The 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以下简称CICA) 成立, 为专司制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和其他财务报告指南的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CICA成立PSAB的动因在于, 随着加拿大政府财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国内诸多的政府利益相关者认为, 加拿大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全国统一的、可比的和一致的方法编报财务报告, 因此产生了由专门机构制定统一的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需求。PSAB目前由十二名理事构成, 理事均为兼职, 其中, 2/3的理事为从事各级政府财务报告编报和审计工作的负责人, 其余的理事来自学术界、政府财务报告使用部门等方面。PSAB的日常工作由包括技术总监在内的工作人员承担。PSAB制定和发布准则遵循严格的因循程序, 每一项准则的立项、发布征求意见稿、最终发布等, 都必须经过2/3的理事投票赞成方可通过。

自成立以来, PSAB已经发布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 当前的工作重点集中于研究制定公共部门非财务信息报告指南和考虑对概念框架、养老金计划会计等个别准则进行修订。加拿大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执行得到了各级财政部门、法定审计师以及地方政府立法的共同推动, 2009年前, 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主要在联邦政府、省及大区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范围内执行, 2009年后, 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执行范围扩大到政府机构 (即政府所控制的非营利机构, 如公立学校) , 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已经作为公认会计原则而成为加拿大公共部门主体编制财务报告的统一依据。

PSAB制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主要参考了加拿大企业会计准则,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不适用于公共部门的方面或不能满足公共部门核算需要的方面, 则会在对应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中做出不同的规定或单独制定公共部门特定事项的准则。例如, 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中使用了与企业会计基本一致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定义, 但对于资产减值事项, 则根据公共部门持有资产的特殊性质, 规定了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减值计算方法。再比如, 对于公共部门不同于企业的一些特殊资产 (如土地等) 和负债 (如社会福利义务等) , 也需要另行考虑会计处理方法。PSAB制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还会适当参考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IPSAS) , 但并不是完全加以采用, 而是要充分考虑加拿大政府活动的特点, 例如加拿大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准则就不同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三) 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制度

加拿大目前在联邦政府、省及大区政府层面都建立了权责发生制合并财务报告制度。由于加拿大实行联邦政体, 联邦政府在编制合并财务报告时并不合并各省及大区政府的财务报告, 但联邦政府、各省及大区政府均编制合并其自身各个部门以及其所控制的政府机构的合并财务报告。

从2005年个别省级政府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告起, 加拿大政府合并财务报告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理确定合并范围。合并范围从最初的所有权标准扩大到如今的控制权标准, 即现行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要求将政府能够控制的各个部门和其他机构 (如公立学校等) 都纳入政府财务报告合并范围。虽然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使用了企业会计中的“控制”概念, 但公共部门具体确定控制权时较企业更为困难, 更加需要对合并主体与被合并主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是统一合并主体和被合并主体的会计政策。按照财务报表合并原理, 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纳入合并范围的所有主体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而所有纳入合并的个别财务报表应当基于相同的会计政策。由于加拿大的公立大学、美术馆等政府机构原来执行的是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而非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政府部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做大量的调整, 给合并工作带来困难。这也是近年来PSAB和其他相关方面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执行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原因, 其目的是使纳入政府合并财务报告范围的主体 (包括政府部门、政府所控制的机构等) 都执行统一的会计标准。

三是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政府机构之间频繁发生大量内部往来或收支业务, 导致在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告时抵销内部交易的工作量相当大, 这也给合并工作带来挑战。

加拿大自开始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起就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鉴证制度, 各级政府均有被议会指定的法定审计师, 由法定审计师对政府及其部门的财务报告是否遵循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发表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美国全政府对华战略解析 第5篇

◆全政府对华战略意指美国政府试图统一步调,动员所有资源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 ◆该战略已获立法机构配合,也吸纳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将涉华事务作为部门资源优先配置方向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阳

目录

目录.................................................................................................................................................1 导语.................................................................................................................................................1 1.全政府对华战略的形成............................................................................................................1 2.全政府对华战略的考量............................................................................................................2 3.越来越多机构加入这一战略当中............................................................................................3

导语 自 2017 年 12 月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称“大国竞争的时代已重新来临”以来,美国确定了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的基调,“全政府对华战略”逐渐成为华盛顿热词。

全政府对华战略意指美国政府试图统一步调,动员所有资源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该战略已获立法机构配合,也吸纳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将涉华事务作为部门资源优先配置方向。开启对华调查、出台对华限制政策的节奏随之明显加快。

1.全政府对华战略的形成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2018 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是反映美国政府战略思维的两份重要文件,清晰表明美国将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责中国和俄罗斯“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并试图削弱美国的安全和繁荣”;《2018 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明确提出“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而并非恐怖主义)是现在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注点”,并沿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措辞,称中国和俄罗斯为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修正者和挑战者。

在上述两份文件从战略层面定义了华盛顿视角下的中美关系之后,美国国会接过接力棒,从法律层面将这一战略转化为操作方案。

2018 年 8 月由美国国会通过并生效的《2019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明确要求美国政府制定所谓“全政府对华战略”。该法案在文本中强调,美国国会声明,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是美国的“首要优先项”,需要融合包括外交、经济、情报、执法和军事等多重国家力量,以保护和加强国家安全。

时隔不到一年,今年 5 月 20 日,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系统阐述全政府对华战略,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形成。

2.全政府对华战略的考量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称中国对美国构成经济、价值观和安全三方面的挑战,表示美国认识到中美两国体制存在长期战略竞争,美国政府将采取“全政府”方式,包括国会、州和地方政府、私营部门、民间以及学术界。

方针声称为了更好应对中国,美国社会各界力量应与政府合作。此外,方针还称美国将积极与盟友合作,尤其是印太地区盟友,以寻求共同应对中国。显然,美国希望能够在国内进行反华动员,并在其盟友间建立一个反华联盟。

方针细化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的对华战略,表示对华策略要回归“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列举了美方将“坚持原则”的一些地方,包括“对冲中国叙事,抵制所谓中国削弱现有国际秩序的行为,根据中方实际行为进行回应,停止配合中国进行只有象征意义的活动”等。

这份文件回顾了美国政府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布以来在对抗中国方面的种种措施,并再次阐释美国对于美中关系的定性和认识。概括来说,就是从美国视角来看,中国过去几十年里没有按照美国设想发展,因此美国必须调整对华战略。

由此可见,中美矛盾冲突升级,背后存在着美国在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且面临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事实也表明,美国的不安情绪已转化为对抗行为,如经贸摩擦、打压中国驻美媒体,以及进行所谓科技脱钩等。可以预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相应激进措施。

3.越来越多机构加入这一战略当中 记者梳理发现,美国立法和行政分支内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加入到这一战略当中,涉华工作在各政府部门也吸引更多资源投入。

在立法分支,今年 5 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凯文·麦卡锡宣布成立众议院共和党“中国工作小组”,为众议院重要委员会中持对华相似态度的议员提供协调机制,但这一小组没有实际权力。麦卡锡在“中国工作小组”成立时说,这一小组“旨在加强国会应对来自中国的跨部门威胁的能力”。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美中委员会)是 2000 年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下创立的一个委员会,其目的是监控、调查美中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向国会进行报告。美中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在其 2019 年的报告中,美中委员会建议美国国会限制一些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股市,加强对大学研究工作的监管以防止学术间谍活动等。该委员会还建议美国国会采取措施确保从中国进口的药品和制药原料的安全。

在行政分支中,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会)历来在中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在国安会中主要负责对华政策的是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廷杰。波廷杰此前担任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对华态度相对强硬,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据称,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的不少强硬举措都与国安会有关。

美国国务院在中美摩擦中扮演十分显眼的角色,近年频频出台反华政策,包括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限制中国外交官、媒体记者在美正常工作,禁止部分中国学者、学生赴美,并威胁将中国企业从美国网络中清除等。

2018 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呼吁美国国防战略“紧急进行大幅度调整”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现任国防部长埃斯珀在 7 月 8 日的一次表态中列出国防部今年十大工作目标,其中 俄罗斯有关的计划”,第七项是“让中国成为国防部焦点”。埃斯珀还发表题为《美国防部已做好准备应对中国》的署名文章称,美需建设一支与中国全面抗衡的军事力量,还将加强与印太地区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

司法部 2018 年 11 月 1 日启动所谓“中国计划”,力主加大对涉华案件的调查力度,以体现司法部应对中国威胁的战略优先。隶属美国司法部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 7 月 7 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表示,联邦调查局“平均每 10 个小时就启动一项新的涉华反情报案件调查”,并且“在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的 5000 个案件中,有一半与中国有关”。

美国国土安全部 7 月 24 日宣布在部内成立“中国工作组”。此外,美国国务院出台的限制中方人员的签证政策,也由国土安全部负责执行。

美国政府关门影响几何 第6篇

10月1日,白宫下令联邦政府机构关闭。除国家安全等基本职能外,很多政府部门受到影响,约1/3的联邦政府雇员停工。

10月17日,美国联邦政府部门雇员返回工作岗位上班。至此美国政府停摆16天后重新开门。

【原因】

1、债务规模触上线。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美国当地时间9月18号,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曾给联邦政府一封备忘录,这封备忘录写道“联邦政府对许多项目与部门的资金支持会于9月30日晚11:59分到期。一旦国会无法在本月底以前批准避免政府关门的措施,政府就会从10月1日起关门。”

美国政府为什么总是被威胁“关门”?

选择一届政府,就象选择一样商品。每次大选,各总统候选人都提出不同的政纲,告诉选民自己领导的政府是一种什么“产品”,让选民像消费者一样进行选择。总统当选后,他的政府作为一个“产品”,其“定价”也要买卖双方合意才行。政府作为“产品”的制造者,估价出制造成本,据此向国会要预算。美国议员代表民众对“产品”评估,花钱过多选民可以选择“不买”。美国国会议员们则作为民选代表,对这个产品的“成本”估价进行核定,既要检查定价是否合理,又要衡量选民的支付能力。如果国会不批准预算,那就好象消费者向制造商说:“你的东西太贵,我不买了。”于是大家要在国会众讨价还价。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消减“产品”的若干性能而降低价格等等,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

现在,美国联邦债务总规模已逼近历史最高水平,奥巴马政府当然会再次遭遇关门威胁。

2、医改方案面临分歧。

其实早在5月,美国“国债”就突破了16.7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但政府想要继续借款运作,需国会提高“债务上限”。但众议院提出的临时拨款议案,附加了“推迟医改法案”等条件。两院未达成一致。

3、奥巴马拒绝退让。

奥巴马称不会因为关门迫在眉睫而做出让步,在当地时间1日凌晨,奥巴马曾向军队发表视频讲话,称美国部队仍将进行日常工作不变。他已签署法令,确保军队人员不会无薪上班。他指出,无论在阿富汗或其他地方,美军的行动不会停止。

【影响】

1、旅游航空公司损失数百万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显示,在1995~1996年政府关闭期间,每天约有2万~3万份外国签证申请未被处理,20万份美国人的护照申请未被处理。据报告,这些延迟令美国旅游行业和航空公司损失数百万美元。

而美国政府此次关门除了机场和飞机安全检查以外,空中交通管制也将会继续。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所有活动都将继续。

据美国运输部发布的应急计划,该部55,468名雇员将有18,481人暂时休假。

美铁公司列车将继续运营。

2、金价曾下跌创近两月新低

美国联邦政府因为没有及时获得国会的预算授权而正式关门,政府开支的缺席导致了通货紧缩市场预期的快速提高,黄金价格在没有获得避险需求支持的情况下大幅下跌至接近两个月以来的最低价位;有市场人士指出,基金的大规模抛售进一步加速了金价的下跌,主力黄金合约场内交易中大跌收于每盎司1286.10美元。

3、停摆会拖延QE退出

10月1日是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首日,外界紧张关注政府“停摆”对市场可能导致的冲击。但美国股市最终竟然不跌反涨,华尔街当天波澜不惊,一片“歌舞升平”。

政府“关门”本应是超级利空消息,此前各种分析认为该事件可能会造成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3个百分点;如果长达三至四周,经济增长率更会拉低1.4个百分点。

然而,为何华尔街当天未对政府“关门”产生的负面影响加以重视呢?三大股指为何以上涨报收呢?美国金融市场似乎有自己的逻辑,认为当前的政府“关门”尚难以对经济产生剧烈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关门”对金融市场甚至存在“利好”因素。

目前市场内普遍认为,联邦政府“停摆”的经济后果仍是有限和可控的。富国银行分析师塞瑞罗表示,政府“关门”既然已经成为现实,市场对此事件的不确定性就已大大降低。他觉得国会两党应有望在较快的时段内就预算和债务问题达成妥协。

美国会通过议案批准政府“开门” 第7篇

在政府“关门”进入第16天, 距美债违约只有1天的时候, 国会两院“加班加点”投票通过这份议案, 为明早政府“开门”铺路。在参议院先行通过该议案的基础上, 众议院当天以285票赞成、14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议案。议案将在总统奥巴马签署后生效。

该议案指示参众两院组建预算委员会, 就政府长期预算问题展开谈判, 最迟在今年12月达成协议。这意味着本轮财政危机刚刚化解, 国会山又将迎来新一轮预算之争。

议案没有包含“推迟”或“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核心内容的条款, 这表明医改法案在两党本轮博弈中得以“幸存”, 民主党成为“赢家”, 共和党沦为美国媒体眼中的“输家”。

政府“关门”后, 参众两院先后提出数份旨在化解财政僵局的方案, 但一直未能达成妥协。当天通过的这份议案出自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与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领衔的参议院14人谈判小组之手。自12日起, 这个小组就债务上限和政府“开门”问题展开谈判, 并最终于10月16日上午达成共识。由于众议院内部分歧严重, 拿不出自己版本的债务上限方案, 加上美债“大限”已经进入倒计时, 众议院只有“无奈”接受这一议案, 解除美债“定时炸弹”警报。

众议长博纳10月16日表示, 共和党一直试图削减政府预算规模, 坚决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 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战斗, 只是没有取得胜利”。

持续16天的政府“关门”虽然没有超越克林顿执政期间政府一次“关门”长达21天的纪录, 但因与美债上限问题相互交织, 产生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美国财长雅各布·卢援引经济学家的分析称, 政府“关门”最多拖累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1.5个百分点。“关门”期间, 联邦政府80万雇员被迫回家休假, 总统奥巴马取消对印尼、文莱的访问, 并爽约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峰会、美国—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债务上限问题一拖再拖, 引发全球多国接连数日表达关切,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将美国的“AAA”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揭秘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 第8篇

道德办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纽约大道1201号, 距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让记者稍感意外的是, 道德办并没有独立的办公楼, 而是租用了一座商业写字楼的办公室。与“道德办”一起租用这座办公楼的还有一些公司、基金会和产业联盟等。

整个5层都是政府道德办的办公室。上到5楼, 就是道德办的接待处。在接待厅的展示柜里, 有几件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 包括北京奥运会“福娃”纪念品。美国联邦政府道德办与中国的监察部和国家预防腐败局等部门有着经常的交流往来。

道德办公室十分简洁, 但气氛似乎比其他政府部门更显严肃。过道墙壁上一面醒目的徽章, “美国联邦政府道德办”字样内一只白头鹰眼光犀利, 寓意着所有行政部门官员和雇员的行为都在“鹰眼”的注视之下, 防止他们行为出格。道德办的核心任务即是标志中明确写的“防止行政部门的利益冲突”。所谓“利益冲突”, 是指官员或将被提名的官员在公共责任和其私人利益与活动之间的实际上或潜在的冲突。“美国联邦政府道德办2011财年报告”中明确写道, 道德办的使命是“防止并解决政府雇员的利益冲突, 培养雇员的高道德标准, 并加强公众对政府公正诚实行事的信心”。

美国联邦政府道德办的出现, 其实只是30多年前的事, 而且是在一系列腐败等丑闻的刺激下产生的。正是“水门事件”等一系列丑闻引发美国上下关于政府道德的大辩论, 最终通过国家立法健全国家廉政法律制度体系, 以规范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 并设立廉政监察机构监督查处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道德法》, 规定在联邦政府各部门内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 并对政府官员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出详细规定。道德办即是根据《政府道德法》而设立, 成为美国联邦政府廉政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机构。联邦政府道德办的级别与联邦调查局一样, 负责人由总统提名并经由参议院批准, 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

一、政府道德办“权力”有多大

美国联邦政府道德办主要是一个重在预防贪污的政府机构, 从事的制定准则、培训教育、审核财产申报报告均是着眼于防止腐败的发生。归道德办管辖的包括政府130多个部门的400多万政府雇员, 其中包括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等达官显贵。2011年版的《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 是行政部门入职雇员的“必读教材”。该准则最早颁布于1992年, 在利益冲突、礼物、滥用职权、兼职、职外活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并附有大量实例。该准则开宗明义地指出:“公共服务是一种公众的信任。每个雇员对美国政府和公民负责, 把对宪法、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忠诚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翻开该准则, 随处都可发现大量细致的、可操作的规定, 如官员可以每次从一个来源接受未曾索取的、总的市场价值不超过20美元的礼物, 但从任何一个来源获得的单项礼物总市场价值每年不得超过50美元。为了增强官员对条文的理解, 这些规定后还附上典型案例。在接受礼物这条规定后, 准则举例称, 国防部某官员受美国制图者协会的邀请发表演讲, 演讲结束后协会赠送其一幅装框的地图 (市场价值为18美元) 和一本书 (15美元) 。官员只能接受其中一样, 如果接受两样就违反了规定。

为了让所有官员了解和重视这些规定, 道德办对新录用政府公务员, 无论级别高低, 都开展培训。特别是对需要进行财产申报的官员, 每年还得进行一对一而且面对面的培训。

实际上, 对于各部门官员的违规违法行为, 政府道德办没有调查权, 发现问题后, 只报告给各行政部门监察长、司法部或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尽管如此, 道德办的“权力”没人敢忽视。道德办官员对记者说, 该办公室还负责监管和审查约35万名官员的财产申报报告。据称这些报告通过与否, 通常决定着官员的去留。另外, 许多涉及公私利益冲突的事, 官员事先也得通知道德办。比如一所大学希望给劳工部部长一个荣誉学位, 部长可以接受, 但需经道德办书面确认, 学位的授予不会使部长不公正地处理关于该大学的事务。

二、30万官员财产申报并未公开

在道德办的职责中, 最受人关注的无疑是其负责监管和审查的官员财产申报系统。实际上, 这套系统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应予以公开的2.8万名官员的财产申报, 其中包括总统、副总统等1200名美国行政部门最高级官员。民众可以在政府网站直接看到这些高级官员的具体财产申报内容。第二类是32.5万名“处于敏感位置”的官员的财产申报报告, 这些官员往往职务不高但涉及独立决策过程, 其报告并不公开, 但道德办会对此进行严格审查, 以预防可能的公私利益冲突。

所有需由总统提名、经参院批准的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向联邦政府道德办提交财产申报报告, 不提交财产申报, 就不能担任政府重要公职。道德办将审查决定在候选人可能承担的公共责任与私人利益之间是否存在实际上或潜在冲突。如果确定存在冲突, 候选人要么采取措施解决利益冲突, 要么放弃被提名。

财产申报如果发生隐瞒欺骗的情况, 当事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拒不申报、漏报、无故拖延申报财产者, 司法部可对其提起诉讼, 法院可判处1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官员, 可提起刑事诉讼, 判处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或5年监禁。

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 道德办处理的财产申报报告数量也进入高峰期, 因为有些官员于本届政府期满时离职, 离职前需提交财务报告;新一届政府开始时也产生大量新的任命, 候选人都要提交财务报告。

三、“硬腐败”与“软腐败”

美国可以说很幸运, 过去几十年间没有出现系统性腐败, 不过每个国家仍然不可避免都有些坏人做坏事。道德办在提高公务人员的反腐意识方面比较成功, 使其深刻了解政府工作要求的道德标准, 并明白如何处理各种利益冲突, 尽管明知故犯的情况仍无法避免。

美国公民尽管对政府道德办所知不多, 但都知道美国在反腐方面的事后追惩措施很严厉, 官员们腐败的成本很高。此外, 无孔不入的媒体所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也不可小觑。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反思 第9篇

近日, 笔者上了一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展示课。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说:这节课上的有味道、有想法﹑有深度, 是一节难得的好课。本文力图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谈几点体会, 也算是自己对历史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一、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

我们在教学中, 不仅要使学生高效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关注人文情感的培育, 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个理念要求教师既注重所教学科对应的学科能力培养, 也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要的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一提及美国, 往往都是两极分化式的评价。有的人说,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甚至是唯一的霸权主义国家。他们粗暴地干涉别国内政, 野蛮地进行价值观输出。自己问题多多, 却总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总之, 这部分学生对美国的了解仅限于报纸、电视, 因此对美国还有很深的神秘感。电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大多强调的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事例, 基本上是否定美国的东西, 政治色彩浓。也有的同学说,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 最民主, 最自由的国家。他是现代化的标杆和旗帜, 也是自由和民主的灯塔。对于这些观点。我们老师该如何引导?是贴标签式的盖棺定论, 还是渐进式的逐渐引导?正如金生鈜先生所言:“教育必须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 对人的生活世界、生活问题、生活关系、生活意义进行理解, 形成对现实的价值透视或意义洞察, 探询教育有效的引导方式, 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意义引导”。

为了让学生对美国有全面的了解, 既不能把美国想象成捍卫世界人权、自由与民主的“神圣使者”, 也不能一概否认美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我决定, 以这一课为出发点,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反思, 自己去判断, 自己去结论。在求真、求实的过程中, 历史的学科目标和教育的终极目标水乳交融。

在1787年费城会议上起草的《联邦宪法》, 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其中包含着一个精巧的设计。正是这个设计, 创造了一种既民主又共和的体制, 并充分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的精神, 从而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 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 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让学生了解制宪会议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更是我们的目标。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去经历历史, 感受历史, 思考历史, 感悟历史。在这种反复思考中, 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这, 就是我们构建这节课的出发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体制, 是英雄人物的灵光乍现, 还是人民群众的自发创造?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只是先入为主的强制输入, 学生也多是被动无奈的照单全收。思维缺少拓展, 观点缺少碰撞。课堂也就难言精彩。教育教学目标也就更是难以实现。而这节课, 笔者从引入环节, 就开始做了些不一样的处理和安排。

二、漫画引入, 激发兴趣

在“情境创设, 自学探究”环节, 要求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的导入,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探究欲望。从导入开始, 就必须贯彻高效的原则。情境创设应注意典型性、生活性、时代性、学科性要求, 具有学科特点和启发性。创设情境的各种方式, 要具有思维价值,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目的。在上课之前, 笔者为学生介绍了一幅漫画《联合还是死亡》。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或者查阅资料, 了解这幅漫画出现的背景和价值。学生们上网查资料, 买书找解释。一周后的课堂上, 对于邦联制的弊端, 也就是制宪会议的背景, 他们站起身来侃侃而谈:在这种体制之下, 各州俨然就是13个拥有主权的独立王国, 邦联议会看似大权在握, 实际形同傀儡, 美国在过度民主之下仿佛一盘散沙。笔者进而因势利导, 请学生们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经过反复对比之后, 他们才在比较中明确:联邦制是最好的选择。这一制度把主要权力如立法、征税、军事、外交等权力收归联邦政府。同时, 凡是没有明文列举给中央政府的权力则一律保留于各州和人民。这种中央集权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创新使得美国既建立了英法等国绝对君主极盛时期那样的高效政府, 又克服了过度集权带来的专制弊端, 既保证了地方的自治权, 又避免了过度自由导致的分裂割据。

三、设身处地, 互动研讨

在“梳理建构”课堂内容的时候, 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的引领者、组织者,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适度点拨, 达成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让学生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和建构。很多时候, 课堂上的讨论并非真正的讨论, 更像是老师控制下的木偶, 方向由老师把握, 结果由老师控制。学生既难以参与, 也很难真正想参与。而在本课的谈论分组中我反复强调, 同学们就是会议代表, 代表着本州的立意, 要表达本州的诉求。于是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大洲还是小州。南方州还是北方州。自由州还是蓄奴州, 在正式上课前, 我给他们出具书目, 让他们到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当当网、中国知网等去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站在一个角度, 代表一个群体。去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为争夺在国会中的席位和话语权, 大州代表主张以人口或者财富为基数, 按“比例制”分配席位, 而小州代表则坚决反对, 因为一旦这样安排, 人口少, 财富有限的小州必然是在国会中沦为陪衬。于是他们坚决主张坚持“平等制”, 不论人口财富, 每州一票。为什么大州小州观点相对, 互不相让?难道是一边更科学, 一边占正义?其实当我们处身期间, 我们就会发现, 他们争取的是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争, 不是丢脸的事情。在规则制定之前, 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争取自己在新规则中能有尽可能多的优势。这是各方代表都信守的信条。于是双方你来我往, 剑拔弩张, 各不相让。制宪会议由此产生分歧, 陷入困境。最终, 代表们通过妥协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参议员……每州一律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参议员议席的分配明显照顾了小州的利益, 而众议院议席的分配则明显照顾了大州的利益, 大州和小州都有妥协, 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又都得到了尊重。同学们在学习和讨论中发现, 美国宪法, 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妥协的艺术。可以说, 在每一个关键设计上都有争论, 在每一个节点上又都有妥协。既争论, 又妥协。这何尝不是当代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让他们在互动讨论中领会到这一点。教学中一再追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落实和体现。

再比如, 当提到宪法的局限性, 我们总喜欢去控诉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可当我们设身处地的走近制宪会议的现场, 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罪恶, 可一旦提到废除奴隶制度, 许多实力强大的州就会拼死反对。制宪目标就无法实现。当时的美国需要的是团结和联合, 而不是争论和分裂。于是代表们进行了“伟大的妥协”———最后定为:一个黑奴算五分之三个人;允许奴隶进口到1808年止, 每个进口奴隶, 收10美元的税;废奴州无权解放蓄奴州的逃奴。这样, 使得各方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和满足。在最好和最不坏之间, 美国制宪会议通过妥协选择了后者。两种看来是相互冲突或抵制的权力, 在理智的妥协后各得其所, 相互支撑。进而学生们明白了:这是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 是保持尊严又充满建设性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双方利益的对等出让, 而不是阴险的诈骗或出卖。这是不背离原则的明智机变, 而不是丧失灵魂的背叛。这是高瞻远瞩的综合, 而不是固执于自身利益的狭隘专断。

美国高校收费制度中政府作用探析 第10篇

1958年, 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 拨款10亿多美元以改善国民接受各级教育的机会。该法并且规定:如果贷款大专学生, 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至少五年, 该项贷款的一半可免于偿还。

1978 年的《中等收入学生助学法案》规定, 不论学生家庭收入状况和需求如何, 都可以申请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和其他贷学金进一步扩大了联邦资助学生的范围。1980 年的《高等教育发修正案》又设立两个贷学金项目:“本科学生父母贷学金”和“学生补偿贷学金”, 且都由政府担保资助。

1996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宣布大学头两年教育的学费可以抵 (退) 税, 这就是说, 美国把公民免费教育的年限从12年延长到14年, 也即完成大专教育。

2000年, 布什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合同制联邦主义”, 其实质就是联邦政府自己不设立研究机构, 而是通过签订研究合同的方式, 把科研任务交付给大学或私营公司, 以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科研奖学金, 从而减少大学的高昂学费对学生的影响。2000年, 国会通过了大幅提高“佩里资助 (Pell Grant) ”的法案, 资助金额从400美金到3700美金不等。

2 政府对高校收费进行管制与引导

政府之所以要对高校的收费进行管理, 主要是因为高校的收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高校的收费行为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其一, 超出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的学费, 会影响贫困家庭学生的入学意愿和入学机会, 影响社会公平;其二, 高校学费压力会长期影响公众的消费行为, 降低消费需求, 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针对高校收费行为带来的溢出效应, 政府有责任减少其影响。

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对大学收费的管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价格补贴。

美国各州政府对州立大学都有资助, 但资助是有条件的, 即大学必须遵守州政府各方面的规定, 其中之一就是对本州和州外居民入学的优惠和收费限制。州立大学对本州居民所收的学费之所以便宜, 是因为州政府每年从税收里都会有专门的经费拨给它们。由于经费来源的重要部份是本州居民——也就是州里的纳税人们, 因此在入学方面上当然受制不少——要对本州的申请学生要适当降低条件, 有所照顾。

(2) 法律规定。

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没有责任性拨款, 主要是通过科研合同支持大学的科研。这项制度的实施源于1887年通过的《海奇农业实验法》, 它要求联邦政府每年提供1500美元资助各州农工学院建立农业实验站, 进行与生产实际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

政府的科研合同和科研项目也推动了各大学科学研究的蓬勃开展。此外, 美国联邦政府还运用总统令、法院判案、政府优惠政策、增加学生贷金等种种方式, 支持并引导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 鼓励社会捐资助教, 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以联邦立法为保障, 以立法授权、政府直接拨款和政府科研合同拨款为经济手段, 辅以联邦政策、联邦法律判决等手段的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收费的宏观引导机制。

(3) 诉讼。

法律诉讼也是美国各级政府对高校收费的重要管制手段。

3 启示与借鉴

第一,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多资助、少制约, 主要利用经济手段, 而不是行政手段。这对我国高教体制逐步从计划指导向市场监管过渡中,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行政命令形式的淡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二, 制定一系列法规计划, 资助在校学生, 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近年来, 我国开始启动助学贷款制, 2000年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资助高校学生完成学业。虽然各国国情不同, 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落后, 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推进仍然意义重大。

第三, 美国联邦政府选择干预教育的时机紧扣国家经济和社会危机。美国联邦政府针对具体问题加强立法, 有的放矢。而我国教育立法都是长远的法律依据, 没有针对具体事项或具体时期发展的法律规范, 这应该引起立法者的关注。

摘要:美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 高校收费制度相当完善。其中政府对高校收费制度的健康发展给予的服务与援助, 对高校收费进行价格补贴、法律规定及诉讼等的相关管制与引导, 对美国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政府,高校,收费制度

参考文献

[1]高英兰.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引导机制及对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 2001, (3) .

[2]陈国良.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7.

[3]杨晓波.美国联邦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10) .

美国加州政府陷入破产危机 第11篇

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是美国经济第一大州,2007年GDP为1.8万亿美元,约是印度的2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排名仅次于意大利,相当于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产值。一个富可敌国的经济大州,如今却爆出要破产的消息,无不让人大感惊讶。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2009年6月18日在演讲中呼吁,如果再不及时采取行动,加州政府的现金将于7月24日告罄,加州将陷入破产境地。但加州议会却很不给面子,于6月24日否决了政府平衡24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的议案。随后,加州审计长江俊辉警告加州议会,加州库存现金只能用到7月28日,如果在此之前,加州立法者们不能通过包括平衡预算、削减开支、增加税收等措施议案筹集更多资金,加州将会陷入破产边缘。

7月底,真的会成为加州的“终结日”吗?明星州长施瓦辛格将在现实中再一次扮演“终结者”的角色?

财政赤字由来已久

2009年7月1日是加州2009~2010财年的开始,加州财政预算赤字高达240亿美元,震动了美国的债券市场。加州的信用评级在美国各州中降至倒数第一,而标准普尔再次将加州的信用评级列入观察名单。近几年,一直依靠美国发达的债券系统借贷度日的加州政府,已经举步维艰。如此低的信用级别,使财政继续借贷的空间大大缩减,财政风险大大增加。

“收入多,开销更多”是加州一贯的传统,这也是美国人理财风格的体现。因不能量入为出,平衡预算一直困扰着加州财政。目前加州有3700万人口,赤字240亿美元,人均约650美元,是全美人均赤字最高的联邦州。

入不敷出,是造成加州赤字膨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加州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由于加州税收绝大部分依靠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企业业绩大幅下滑影响了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也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009财年(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加州财政收入为820亿美元,同比下滑近40%。加州政府2009财年的支出为1023亿美元,如果与2008财年(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总支出1027亿美元相比,并没有多少削减,但是加州政府的债务却增长了200亿美元。施瓦辛格说:“加州的政府收入倒退到了十年前的水平,如果扣除通胀因素,更是倒退到20世纪90年代。”

长期以来,加州政府一直存在着财政赤字问题。加州负担着全美最好的社会福利,人均福利支出高出全美平均水平的70%,比其他州高出2倍。同时,加州庞大的低收入移民人口使社会服务负担加重。

早在2003年,加州选民梦幻般地选举施瓦辛格为州长时,加州就面临着120亿美元的预算空缺。施瓦辛格当选后,通过发行150亿美元、期限九年的市政债券解决了财政困境。但在目前,加州信用等级下降,继续发债困难重重。美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作为加州市政债券主要投资者的华尔街公司、对冲基金及其他金融机构,已经撤离了市政债市场。这无疑使加州本已存在的财政危机雪上加霜。

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博弈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危机是经常有的,但政府破产,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加州是美国经济第一大州,人均650美元的财政赤字与人均近5万美元的GDP值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采取适当的开源节流措施,财政危机就能缓解。关键在于执政者的理念、政府的运作效率以及宏观调控能力等。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法制相对完善的国家,面对危机反而有时缩手缩脚,很多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无处不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对“加州破产”话题的夸张与炒作,正是相关利益集团博弈的体现。

加州政府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缩减财政赤字。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减少财政赤字的办法无非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要增加政府收入,节流就是减少政府支出,包括削减社会福利、减少公共开支等。在美国这样一个私有化程度高、强市场、弱政府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不可能有多少依靠行政垄断和国有经济而产生的财政收入,增加税收可能是最有效的开源方法。如果不能做到增加税收,那么,平衡预算就只能依靠减少政府开支和发债了。

如今,在继续发债遇阻的情况下,共和党人、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在2009年6月推出大幅“打算削减教育、公务员工资、医疗和监狱等公共支出”的“财政瘦身”预算方案,旨在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但州议会民主党议员以“损害弱势群体利益”为由否决了这一方案。他们提出了“开源”方案,即通过提高烟草和燃油税收来解决赤字。如一包香烟征税1.5美元,燃油税上调9.9%,车辆登记费上调15美元,对独立承包商加税3%,等等。民主党议员的提议遭到了施瓦辛格否定,他已经多次表示,决不会签署任何带有加税条款的法案。他的理由是:加州1%的富人提供了50%的税收,这些富人的财富与华尔街的关系,要比与加州经济的联系紧密得多,金融危机爆发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如果采用民主党议员提出的增税计划,无疑会使这些人生活受到影响,是不公平的。

由此看来,对于如何缩减政府财政赤字,民主党与共和党有争议,这是两党在地方政权中博弈的一个体现。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加州政府的财政瘦身计划被否之后,加州破产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加州政府大力渲染,新闻界、经济界也推波助澜,让人感觉加州破产指日可待。甚至有人认为,加州破产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更多存在着财政赤字和危机的州地方政府破产。在这种破产喧嚣中,我们不难看到美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其实,在美国政府提出、并由国会通过的7000亿美元金融援助计划前夕,施瓦辛格曾向财政部长保尔森递交求助信,称加州政府需紧急贷款70亿美元来支付执法、医疗、消防等公共支出,但之后没了下文。今年,奥巴马政府还拒绝了为加州的55亿美元政府债融资提供担保,美国财政部也以“一旦救助加州,将意味着也需要救助其他财政不自律的州政府”为由,表示不会救助加州。但是,加州政府有理由相信,既然中央政府能够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果断地采取救市措施,干预市场,挽救经济,为什么不可以采取措施来挽救地方的财政危机?中国有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想必美国联邦政府不会坐视地方政府破产而置之不理,地方政府希望的就是中央政府的及时援助。这次抛出破产一说,想必联邦政府不会无动于衷。

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博弈

在鼓噪加州破产事件的背后,还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美国,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博弈。纵观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尽管三权分立制度号称是世界民主制度的楷模,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当矛盾出现时,在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交锋过程中,往往是行政权力占上风。

此次加州破产论,实际上也是行政权力对立法权力的一次侵逼与挑战。加州政府目的是向州议会施压,以通过州政府的方案。双方博弈的结果,必然是议会有条件的让步。其实,从2000财年开始,加州政府每一年的预算方案都是在拉锯战式的政府和议会的博弈中勉强通过。只不过,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使得这种博弈公开化和扩大化了,闹出一个政府破产危机。

加州破产危机事件说明,不顾收入的扩大开支,寅吃卯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个人如此,对政府亦是如此。美国人在他们的借贷消费、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下,经受了次贷危机的痛苦,美国地方政府也在这样的支出模式下,经受着财政危机的煎熬。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与政府扶持 第12篇

一、美国政府扶持影视产业的原因

(一) 电影产业为美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视产业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是美国税收收入、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据Mp AA公布的资料显示, 2011年, 美国影视产业通过缴纳销售税、收入所得税、保险、养老金等方式对美国公共财政的贡献高达167亿美元;同时, 影视产业为美国提供了190万个就业岗位, 提供的工资报酬高达1040亿美元。影视产业还是美国少数能够维持贸易顺差的行业之一, 2011年, 美国电影和电视出口达140亿美元, 影视产品出口与进口比例为7︰1, 巨额的贸易顺差极大地改善了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1)

(二) 电影产业有助于输出“美式价值观”

美国电影产业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 同时还能够推销美国的价值理念, 堪称美国的“文化大使”。美国电影利用其光影魅力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甚至思维方式。例如,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价值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重视个人成就、崇拜个人奋斗, 讲究个人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英雄主义也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精髓和灵魂, 在《超人》、《蜘蛛侠》、《007》、《钢铁侠》等好莱坞大片中, “救世主们”凭借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一次次地拯救世界。占世界生产总量的6%~7%的美国电影, 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2) , 电影成为美国对外宣传其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三) 应对电影产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鉴于电影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都出台了扶持本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作为美国近邻的加拿大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本国影视产业发展, 具体包括影视制作应纳税抵免、加拿大艺术品交易应税收入减免、艺术家捐赠享受等额收入豁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本甚至是国外公司来加拍摄影视作品, 加拿大影视产业从业者近5年来数量翻了一番。因为语言上无障碍,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人选择在澳洲拍摄影片, 《星球大战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恶灵骑士》和《金刚狼》这些知名的好莱坞大片都是在澳洲拍摄的, 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好莱坞的后花园和人才供给基地。澳大利亚也专门设置了澳大利亚电影金融公司、澳大利亚电影公司、澳大利亚银幕之声、电影研究所等专业机构, 以推动其影视业的发展。

二、美国政府支持电影产业的方式

(一) 版权立法保障

随着技术的进步, 盗版变得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 电影产业面临的侵权威胁和保护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保障电影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政府全面实施版权战略, 加强版权保护。自1790年第一部《版权法》问世以来, 美国国会发布了一系列版权保护法规, 主要包括《电子盗版禁止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为打击电影和音像盗版, 美国政府还不断修订《版权法》:盗版和假冒修正案 (1982年) 、国家电影保护法案 (1992年) 、音乐作品许可制度下的合理使用法案 (1998年) 、家庭电影法案 (2005年) , 详尽的法律系统使各大影视制片公司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

(二) 专业机构支持

除了国家层面的立法和行政保护, 美国电影业的发展得到了诸如美国电影协会、国家艺术捐赠基金会以及地方各州电影办公室等各级专业机构的鼎力支持。

1. 美国电影协会。

成立于1922年的美国电影协会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Mp AA) , 由美国最大的7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共同组成, 其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有分支机构。Mp AA一直致力于游说美国及各国政府保护版权和消除贸易壁垒, 达到保护会员商业利益的目的。除此之外, Mp AA长期以来打击盗版, 尤其是近年来通过点对点网络分享版权作品的行为有力打击了盗版活动。2011年, 美国电影协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处提交了一份盗版网站名单, 并且要推动美国国会立法通过一份关于打击盗版类网站的法案。

2. 国家艺术捐赠基金会。

国家艺术捐赠基金会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成立于1965年, 是美国为文化艺术活动提供资助的最大的非政府组织, 其主要经费来源是国会拨款, 负责向全美的影视、音乐、舞蹈、设计等艺术性事业提供资金资助。自成立以来, 该机构已经提供了近40亿美元的资助, 主要用于支持个人和组织的艺术创作、创意和创新。国家艺术捐赠基金设有传媒专项补助金用来支持电台、电影、电视等媒介行业的发展, 它还通过资助美国国际性电影节来扶持电影产业的发展, 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 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电影产业的同时也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片商洽谈生意。

3. 州立电影办公室。

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美国各州政府都设有专门管理电影产业的办公室, 用来支持本州影视产业的发展。电影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充当业界与政府之间的联络人, 传达和解读政府给予电影业的各种政策;制定电影行业的发展规划;与各种合作伙伴创建资源共享联盟, 并创造互惠互利的机会;对电影产业的生产提供支持性服务, 例如电影制片者可以直接在加利福尼亚电影委员会的网站上申请一些公共场所 (如海滩、公园、道路、大学和政府大楼) 进行拍摄。

(三) 税收优惠补贴

近年来, 受低成本的吸引, 越来越多的美国大片开始在海外拍摄和进行后期制作。为了挽留电影产业在国内制作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美国各州政府对电影业采取了诸多优惠的税收扶持政策, 涵盖了电影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现行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可转让税收抵免。

可转让税收抵免是以制片人在州内发生的生产费用的百分比为基础来计算抵免额, 其获得的抵免额度可以转卖给其他的纳税人。因电影拍摄大多为短期行为, 很多制片人在拍摄完电影后就会离开拍摄地, 其获得的税收抵免额需要及时套现, 可转让税收抵免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目前, 包括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路易斯安娜在内的15个州正在对电影产业实施可转让税收抵免政策。

2. 不可转让税收抵免。

不可转让税收抵免顾名思义是只能够由制片商本人使用, 而不能够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该政策在各州实际操作时主要包括直接返税和现金回扣等形式。

(1) 直接返税。美国电影产业主要是针对所得税实行税收返还。例如, 在美国的夏威夷, 电影生产者可以针对在夏威夷本地产生的公司和个人所得税申请一定比例的返还。

(2) 现金回扣。美国佛罗里达州在2007—2009年期间通过了一项以现金回扣形式向娱乐产业提供支持的激励政策, 电影和电视制片人可以以支票的形式得到该州的税收优惠和减免。

三、实证分析:美国纽约州电影产业激励政策的效果

早在2004年, 为了促进本州电影产业的发展, 纽约州就推出了针对该产业的税费抵免激励计划, 该计划最初的规定是:影视产品在纽约州内的生产制作费用 (包括支付给演员、导演等各种人员的工资成本以及剧本版权费等各项生产成本) 可以获得10%的税收抵免。2008年, 该税收抵免的比例提高到30%。2010年8月, 为了解决前几年税费抵免出现的资金不到位问题, 纽约州政府设立了电影业税费抵免专项资金, 自2011至2014年间, 每年分配42亿美元的专门支持影视行业的税收抵免项目。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 纽约州电影产业蓬勃发展。 (3)

(一) 项目量激增

自优惠政策实施以来, 参与的影视项目数量迅猛增加。2004年, 仅有18个项目申请税费抵免, 而到2011年项目数量猛增到135个, 增长了十几倍。同时, 项目涉及的生产投入也由2004年的6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5亿美元。 (4)

(二) 就业量上升

2004年, 纽约州影视行业的从业人数为32500, 到2011年就业人数上升到46100。特别是在2008至20011年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州内其他私营部门的就业率下降了1.6%, 而在此艰难时刻, 影视行业就业依然保持着25%的年度增长率。2011年, 纽约州的影视业税收激励项目共创造了28900个工作岗位。 (1)

(三) 税收贡献大

2011年该税收减免项目一共产生了69亿美元的支出和42亿美元的个人收入。税收贡献为36.6亿美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 该税收抵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2.23, 即政府投入1美元的税收减免可以得到2.23美元的综合税收收入。 (2)

四、结语

本文梳理了美国政府对其电影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帮助, 事实证明, 美国之所以能够主导全球的电影工业, 并不单纯是依靠电影产业自身的力量和电影产品本身的魅力, 同时也离不开美国各级政府在立法保障、专业机构、税收抵免等方面的各种政策扶持。

深入了解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经验, 对推动我国电影产业成长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我国的电影产业起步较晚, 与美国相比, 中国电影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 亟待发展完善。但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中国电影业必将迎接来自世界电影产业的竞争和挑战, “走出去”参与国际电影市场和文化竞争日益被提上日程。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影理论和制作技术, 努力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扶持, 认真研究外国政府帮助电影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各种政策, 尽可能地从制度、税收、机构等各方面创造有益于电影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中国电影的快速成长助一臂之力。

摘要:美国电影产业规模巨大, 一直在世界电影界中充当着霸主地位。美国电影产业取得的成绩取决于诸多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的扶持。本文主要剖析美国政府对电影产业进行扶持的原因, 并对具体的扶持方式和效果进行探讨和论证。

关键词:美国电影业,政府扶持,好莱坞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Currid and Sarah Williams.Two Cities, Five Industrie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inand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ies in New York and Los Angeles[J].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0 (3) .

[2]Richard V.Adkisson.Policy Convergence, State FilmProduction Incentives, and Employment:A Brief Case Study[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 Vol.XLVII No.2, 2013 (6) .

[3]Galina Gornostaeva and Johanne Brunet.Management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e US Film Industry:The Case of the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Vol.12, No.1 2009 (9) .

[4]Ronald Brownstein.The Power and the Glitter:the Hollywood-Washington Connection[M]. (New York:Pantheon Boo.

[5]张露.美国电影的文化霸权透视[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2 (3) .

上一篇:Node.js技术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