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从课堂导入开始

2024-05-25

兴趣从课堂导入开始(精选7篇)

兴趣从课堂导入开始 第1篇

一、披情入文, 创设氛围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作品是作者感情的载体, 教学是师生双边情感的交流。可以说,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磁场。教者倾注感情, 披情以入文, 情动而辞发, 学生方能情动于衷, 热情澎湃, 整个课堂才能情味浓郁。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精神战士, 他的文章沉郁凝重, 含蓄隽永, 因时代久远, 生活背景不同, 理解他的作品有一定难度。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时, 我竭力创造悲愤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设计了以下开头:“今天, 我们在这优雅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而七十多年前的学生, 他们又在做什么呢?历史倒退70年, 让我们回到那个特定年代。刘和珍作为20年代的一位女学生, 要在动荡、艰难的生活中坚持学习, 要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抽出资金购买先进杂志, 还要担任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而就是这样一位追求进步、和蔼可亲的女青年竟然遭到屠杀!”这样的开头点燃了学生的感情火花, 学生推己及人, 深切体会革命青年可贵的品质, 由爱生恨, 心中也郁积对反动派的一腔怒火, 这为后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哲理启示, 点燃理性火花

哲理, 是人类对自然、社会的理性思考。古老的中华文化, 积淀了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警句, 如甘甜的橄榄令人回味无穷。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同是教学《纪念刘和珍君》, 学生理解“浓黑的悲凉”和“出离愤怒”的时候, 我以顾城的名言开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而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使学生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深入理解鲁迅先生面对沉沉黑夜, 将悲愤淤埋心底, 在漫漫长夜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从而认识鲁迅这位伟大的精神战士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三、学科渗透, 引人入胜

各门学科不是一座孤岛, 各科之间互相渗透。我结合相关学科, 促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晓各学科之间互融相通。教学《景泰蓝的制作》时, 我引入了英文字典对china一词的解释, 指出西方人认识中国就是从陶瓷开始, 我国的陶瓷工艺品名扬海外, 特别是景泰蓝, 更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学生听到这儿, 兴趣甚浓, 我于是转入正题:“这些陶瓷工艺品是我国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出来的吗?”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急于了解制作工艺流程, 导语为这堂课添色不少。

四、绘声绘色, 再现情境

绘声绘色要求教师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把不闻不见的或是一些较为抽象的东西描绘得生动形象。教师的用语应力求传神, 再现栩栩如生的画面, 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鸿门宴》时, 我先向学生朗读了《垓下歌》, 接着描绘霸王别姬的场面, 幽幽哀愁的楚声从四面飘来。项羽在昏灯下, 两条疲倦的皱纹掩饰不住无奈。那驰名天下的霸王, 此时此刻也只能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叹嘘不已, “虞姬, 虞姬, 奈若何”。见学生渐入情境, 我引入正题:“曾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西楚霸王, 何以走到穷途末路, 连自己的宝马和爱人都保不住, 是天时不利还是人性弱点造成的悲剧?鸿门宴是项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我们从中可窥探项羽失败的根源。”学生听后兴致浓郁, 都想探索项羽悲剧的根源, 导课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机应变, 引入话题

教师走入课堂, 随时会遇到突发事件。教师要因时制宜, 将学生的情绪调整到学习中。一次, 我穿了一件时髦的新衣走进教室, 刚到门口, 整个教室沸腾了,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的衣服上, 还有的学生小声议论, “真美啊!”这样学生怎能进入学习状态呢?我的大脑迅速搜索可能引起学习的话题。正好上新课《恰到好处》, 于是我微笑着说道:“谢谢同学们!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登徒子欣羡东家之子的美, 说她的美‘增之一分则长, 减之一分则短, 若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古代的人是这样看待美的, 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当今的流行趋势来, 想要做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真不容易, 美, 要美得恰到好处。”板书课题,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课本上。

良好的课堂从导入开始 第2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优化导课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

中国分类号:G633.2

正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而精彩的导课就像桥梁一样联结着旧课和新课;像序幕一样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像路标一样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像鼓槌一样重重地敲击学生的心灵;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反之,教师平铺直叙,学生兴味素然、精力涣散,教师也难以得心应手,费力不讨好,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重视新课导入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现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一个粗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举一反三之效。

一、扣人心弦的设疑导入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想的火花。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的开头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设疑,能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只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激起学生兴趣,又可启迪学生思维。如,我在讲“实施科教興国的发展战略”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我的谜语是“60年代看天上,70年代看墙上,80年代看手上,90年代看腰上”同学了纷纷踊跃回答,这是20世纪中国老百姓看时间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写照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样为我下面讲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兴越也被激发了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二、耐人寻味的故事导入

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吸引力,能感染人。上课时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到人生哲理。

三、心旷神怡的歌曲导入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音乐。主题鲜明的歌曲不光能陶治学生的情操,更能通过歌曲主题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所以,在讲授新课前播放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健康、情调高雅的歌曲,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时,我播放了歌曲《大中国》,那优美、流畅、豪气十足的旋律深深地激荡着每位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我及时发问:“听了这首歌的第一段有何感想?”学生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我及时导入新课:“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真是多,景色也不错。这些歌词讲得多好呀!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共同劳动、生息,为祖国的统一与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那么,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状况是怎样?他们怎样共同创建我们伟大祖国这一美好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四、启迪心智的漫画导入

漫画以其机智幽默、形象诙谐而为学生喜闻乐见。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并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积极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加深认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母亲的哀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出示课堂讨论题:“这幅漫画反映了目前人类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利用漫画设疑,学生兴趣盎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以事喻理的案例导入

课堂教学结构的波动性法则要求教学过程不应是一个直线式过程,它应当有起有落,呈曲线状。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适当的矛盾冲突,增添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活跃性。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设置矛盾和认知冲突,创设悱愤情境,激发学生思索的欲望。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雅雀无声,教室银幕上放映着南方某游览区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惨不忍睹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借鉴电视台主持人的某些风格,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蕴含着老师的教学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激发兴趣、诱发思考、展示目标的作用,而且,可以在“无声”中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去,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加探索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强 主编

2、《政治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董操 主编

3、《课堂教学理论读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淡振华 主编

4、《中小学教学手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 钱新 主编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年9、10期 2001年第1、7、8期

优化课堂教学从导入开始 第3篇

一、好的导入能创设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

语文课堂心境就是语文课上师生双方特有的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这种课堂心境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始终,会影响、感染课堂里的每个人。好的导入就能产生这种心境,使教师精神振奋、乐观豁达,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热烈。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的《早春》,课一开始,教师便导入:“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意浓浓、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学生迅速回忆作答,有的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的背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师问“杜甫有一首《绝句》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师又问:“贺知章的《咏柳》呢?”学生又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如一股浓浓的春意伴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令学生耳目一新、精神一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使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为下面体会作者情感和诗的意境美作好了铺垫。紧接着,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韩愈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与作者一道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良好的课堂心境开始形成,并贯穿始终,整堂课充满活力与魅力。

二、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发展智力,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很多教师都明白这一点,但是光靠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从宜宾到重庆》时,我先放了一段录像,展示了长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学生兴趣盎然。然后又用挂图,分别展示了宜宾、重庆,以及宜宾到重庆一段长江的自然风光。这样,既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了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又如教学《晨读》一课,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早晨的时间是宝贵的,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很多人都抓紧早晨的大好时光。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抓紧早晨的时间读书的?”当教师看到学生都说起来以后,再适时点拨,告诉学生“在边远的山村,许多山村的孩子也认真晨读,那情景非常感动人。一位画家把它画下来了,题目就是《晨读》,请你们看课文插图。”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是什么情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好的导入能造成悬念,挑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

如在讲授《这不是一颗流星》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板书),然后我问:课题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孩子念念不忘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孩子纯朴天真的念头绝不是一颗流星?从作品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这一串串的设问,造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着一个个问号,细心研读课文。这种方法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以悬念作为挑起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让学生产生了强列的欲望,引起学生的思考。

四、好的导入还能促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在讲授《桃花源记》之前,先请学生自己查找一个成语“世外桃源”。很快学生在自己的词典中找到了答案,接着又问:“这个成语出自哪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桃花源记》一课。”这样的导入,可以促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导入精彩,好课堂从序幕开始 第4篇

启示。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启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精彩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序幕”。好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彩的导入,为学生创设情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课堂导入的重

要性。

营造课堂氛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能找准学生的最爱、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净水投石”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兴趣导入,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播放歌曲,渲染气氛

历史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但它不是干瘪枯燥的文字,它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性、生动性,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自然把学生带入事件发生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曲将学生带入抗美援朝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观看图片,形象导入

历史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历史课堂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就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出示《德国妇女清理废墟》《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漫画《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实力变化》请学生仔细观察,前两幅图片和漫画内容形成巨大反差,学生自然想知道其中原因,自然便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导入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又符合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

三、生动讲述,故事导入

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精力比较分散。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能恰当讲述故事便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课堂情境中。讲述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课前搜集了林肯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林肯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起来知识来更加兴致勃勃。

四、设置悬念,问题导入

正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课堂教学教师如能精心构思,巧设问题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将学生带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以便学习新知。教学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它席卷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这场大世界战因何而起?交战双方到底是谁?大战的结果怎样?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呢?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心里充满了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尽快知道究竟,从而形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

课程导入方法很多,重在精益求精。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效课堂令人心驰神往,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便可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新知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坚持做一名“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进步,赢得

成功。

参考文献:

[1]逯彩霞.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5).

[2]刘思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籍文华.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兴趣从课堂导入开始 第5篇

一、精心设问导入, 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尤其是初中生,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设置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关的问题, 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产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 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学习, 以解释心中的疑问。如在学习《元朝的统治》中“文天祥抗元”这一内容时, 我提问: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气节呢?学生回答道:“这是文天祥被俘后所写的, 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然后, 我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在与元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的品格与崇高的气节, 能不能因此而否定元统一战争呢?”这一问题并不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书本知识, 而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深度, 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元朝统一战争。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深层次的认知, 激起了学生强烈参与意识与讨论意识, 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此课的学习中来, 并积极运用历史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 既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对江南经济的破坏, 又要认识到元朝统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历史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各知识点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时, 我们要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以旧知为基础和铺垫, 将旧知进行延伸与扩展, 从而引出新知。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 同时又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 我围绕“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个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展开复习, 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论述。秦一统六国, 结束了战乱局面, 集中政权, 修筑长城, 抵御外侮, 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与货币等, 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王朝却只有两代, 只存在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呢?是什么导致秦的灭亡, 秦又是怎样灭亡的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楚汉战争的讲述。将新授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来导入学习, 加强了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 避免了直接讲解新课过于突兀, 而且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的情况。初中生尚处于认知活动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采用复习导入能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 诱发兴趣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教学手段更灵活, 教学氛围更生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图有像的教学情境, 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来传递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果;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 将久远的历史史实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化解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强烈学习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化》这一内容时, 我从网上收集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的图片, 并制作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然后课上播放给学生, 让学生对青铜文化的辉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9学内容, 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与认知,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故事导入, 寓教于乐

初中生对故事情有独钟。历史上下五千年, 其中有着许多的神话、故事、传说。在教学中, 我们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故事来导入新课, 就能把学生无意识的注意转为有意识的注意, 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讲授寓于充满趣味的故事情景中, 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就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活动中学习知识, 对当时经济、政治、人文等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 我为学生讲述了“陈桥兵变”的故事来引入北宋的建立。又如, 学习《人类历史的起源》时, 我讲述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 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导入的方法有许多, 上面只是讲了其中的几种, 除此之外还有:1.直接导入。即开宗明义, 不用其他繁琐的环节, 而是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 其优势在于直奔主题, 重点突出, 不足在于单调枯燥, 学生刚由课下娱乐时间直接进入学习, 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 因此应慎重选用。2.成语导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成语典故, 这些成语学生较为熟悉, 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 我们以此导入, 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影视导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与电影, 我们可以截取部分让学生观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 教师可截取电影《林则徐》的片断让学生观看。但是要注意的是电视剧并不等于史实, 要注重甄别。

兴趣从课堂导入开始 第6篇

一、对话导入,尊重主体

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积极的对话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英语课上,对话往往不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形式,但是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On the Farm”前,我出示自己的QQ农场让学生欣赏,并问学生:“Do you have your QQ farm?Do you like your QQ farm?What can you do on your QQ farm?...”学生异常兴奋,个个积极举手要求发言,就连平时从不发言的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在学生对农场这个话题着迷之时出示本课课题“On the Farm”,并让他们带着问题“What did Helen do on the farm last week?”去学习对话,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效果自然很好。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绪的力量往往是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二、歌曲导入,创造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放松、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唱歌这种形式导入,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旋律优美、内容与课文联系密切的歌曲。教学时,根据内容需要,用演唱歌曲等形式进行导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3“Hobbies”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学唱Hobbies这首歌,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歌曲的演唱既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6“A PE Lesson”之前,我先让学生唱Do some exercise这首歌,既复习了有关的动词、身体部位方面的单词,又让学生动起来,做了很好的热身操,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本课的学习,课堂气氛也因此显得和谐自然。

三、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而英语课既要让学生玩,还得让他们在玩中有所获,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准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小学生好奇心强,巧用Guessing game导入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球类单词前,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圆,然后问:“What am I drawing now?”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An apple?An orange?A head?...;最后引出ball, football, basketball, volleyball等单词。通过Guessing game,学生很好地复习了已学的知识,还对新知识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动物”类单词前,我根据动物特征设计了一些谜语: (1) I am very strong, I have a long nose. (2) I have two long ears, a short tail, two red eyes. (3) I am very fat, I have black and white hair, I like to eat bamboo.让学生根据描述猜猜各是什么动物,从而引出要学的动物类单词,使英语课堂妙趣横生。

四、直观导入,引生入胜

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使用图画或实物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东西,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来。如在教There be句型时,随着老师的讲述、拼贴,一幅优美的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导入式不但容易将全班的精神集中在一起,而且学生从中也受到美的熏陶。

又如教学水果类单词时,我利用实物创设情景导入,教师和学生事先准备了几种水果,如banana, apple, peach, pear。在引入对话时,可叫一位学生到讲台前,遮住眼睛,用手摸摸东西猜一猜,师生对话:“What’s this?”“Touch it and guess.”“Wha colour is it?”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让学生进入了角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快乐地理课堂从兴趣开始 第7篇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去学, 有兴趣地学呢?这关系到这堂课的每一个小细节。务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堂课, 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标准。让学生从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地理教学中,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新颖导入, 引人入胜

导入, 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根据教材的一些特质, 精心设计一个与教材相关的引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从松散的课间活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 不同的教师上课, 导入的方法会有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上课,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导入也会有所不同。好的导入应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提高学习效率。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想这句话在我们课堂中也同样适用。导语是地理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新颖、形象、幽默、生动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处于一种有利于教师调控的状态, 为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比如,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印度》这一课时, 我就采取了视听导入法导入新课, 在课间我就提早两分钟的时间进课堂, 事先把下载好的《西游记》的主题曲公放出来, 由于学生大多数看过《西游记》, 对音乐比较熟悉, 大多数学生听到音乐就进课堂跟着哼唱起来, 等到上课铃声一响, 我马上就说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大家猜一猜老师要讲什么故事啊?大家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是《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那大家知道“西天”指的是我们现在的哪里?大家马上一起回答是印度……自然而然通过这个导入方法, 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带着兴趣来研究印度。

二、小组合作, 事半功倍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互相启发, 分析归纳, 共同探究, 以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分工、协调、合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被动接受知识、容易走神、开小差的状态转变为动口、动脑、动眼、动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 由一个个成功带给学生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快乐, 从而使学生变得爱学、要学。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这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去备教材, 准备内容, 对教材精心挑选, 从而因材施教, 这也相对来说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 我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 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基本按照找图—析图—归纳—展示—评价这个流程来走, 特别是讲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个环节时, 学生讨论热烈, 发言展示踊跃, 点评客观, 恰当好处。课堂内不时传出阵阵笑声、掌声。这就调动了每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摆脱了学习上薄弱的学生一言不发、开小差等扰乱课堂的不良行为。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不再是老师逼着学生学, 既节省了时间, 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彩游戏, 寓教于乐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地理游戏法就应运而生了, 它主要是指教师在以活动促教学的理念下,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 设计一个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的欢乐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的教学形式。

例如, 在教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二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中, 我就穿插了猜谜活动。如, 利用谜语猜中国城市名称:“氮钾磷” (合肥) 、“四季如春” (昆明) 、“永保平安” (长安) 、“日落山头” (洛阳) 、“船出长江口” (上海) 、“空中码头” (连云港) 、“用圆规画图” (太原) 、“大言不惭” (海口) 、“银河渡口” (天津) 等。在讲述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中, 我组织学生进行天气符号的男女争霸赛, 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 学习效果很明显, 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角色扮演、地理模型制作活动等, 这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智慧评价, 深受激励

1.课堂评价语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 使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和谐、充满情趣, 从而使整个地理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让学生和老师获得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一般在课堂上学生不可能每一题都回答准确, 有时学生回答错误时, 我会说:“没关系, 再好好想想, 老师期待你接下来的表现哦!”轻松化解了学生的尴尬, 再比如说学生回答得非常精彩时, 我会说:“你太棒了, 简直是个小地理学家了, 再接再厉哦!”然后带领全班一起鼓掌祝贺他,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遇到问题, 积极举手回答, 争先发言, 营造了热烈的地理课堂氛围。

2.课后作业评语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地理课由于其课程地位的特殊性, 一般布置随堂作业, 或者少量的课后作业, 但很多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敷衍了事, 拖欠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态, 让学生从被老师布置作业转变到学生带着兴趣去主动做作业。我试着对课后评语做了较大调整, 把本来惯性的打“优”“良”等第, 变成与学生进行语言情感上的交流。比如, 在《气候》作业的结尾我给学生留言:“最近天气变凉了, 希望你在注重学习的同时, 及时加件衣服, 不要受凉哦!”“今天的作业你的字迹整洁, 言语精练, 老师看好你哦, 加油!”“你是最棒的, 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从这些简单的拉家常的话语中,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感觉写作业也是件有趣的事, 从而不把作业当成任务, 而把它当成是一种快乐。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的学习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以及学习的快感, 变苦为乐。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学好地理, 在其中发现无数的乐趣。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环节每一课时,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轻松愉快, 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地理课堂就会充满快乐。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

[2]孙从义.地理游戏与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3 (12) .

上一篇:循环数据库下一篇:税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