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4-09-11

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精选8篇)

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1篇

一、生态控制措施

生态控制措施, 是指通过加强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 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 影响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 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 形成可持续控制的生态林业。

森林鼠害防治必须从营造林工作开始, 要在营造林阶段实施各种防治措施, 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

1. 造林设计时, 首先考虑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 要加植害鼠厌食树种 (如西北地区的沙棘、柠条等) 、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 (东北在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占优势的地区, 营造落叶松;在东方田鼠和东北鼢鼠占优势的地区, 多营造樟子松) , 并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

2. 造林前, 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 破坏鼠群栖境;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清理干净, 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

3. 造林时, 要对幼苗用树木保护剂进行预防性处理 (可以用防啃剂、驱避剂浸蘸根、茎) ;对于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地区, 要实行深坑栽植, 挖掘防鼠阻隔沟。

4. 造林后, 在抚育时及时清除林内灌木和藤蔓植物, 搞好林内环境卫生, 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控制抚育伐及修枝的强度, 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 (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 , 让害鼠取食。在害鼠数量高峰年, 可采用代替性食物防止鼠类危害, 如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 以减轻对林木的危害。

对于新植幼林, 营林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 发现鼠害, 要立即对害鼠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二、天敌控制措施

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大力保护利用鼠类天敌, 对控制害鼠数量增长和鼠害的发生, 具有积极作用。

1. 林区内要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实行封山育林, 严格实行禁猎、禁捕等项措施, 保护鼠类的一切天敌动物,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活条件。

2. 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 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 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 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3. 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人工饲养繁殖黄鼬、伶鼬、白鼬、苍鹰等鼠类天敌进行灭鼠。

三、物理防治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 可以使用鼠铗、地箭、弓形铗等物理器械, 开展群众性的人工灭鼠。也可以采取挖防鼠阻隔沟, 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防护材料的方式, 保护树体。

四、化学灭鼠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一定危害的治理区, 应使用化学灭鼠剂进行防治。

化学杀鼠剂包括急性和慢性的两种, 含一些植物, 甚至微生物灭鼠剂。急性杀鼠剂 (如磷化锌一类) 严重危害非靶动物, 破坏生态平衡, 对人畜有害, 应尽量限制其在生产防治中的使用。

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2篇

【关键词】森林抚育;鼠害;影响

鼠害自古以来就是农林业整治重点,在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鼠害因素的制约。在鼠害严重的林区,甚至会导致森林消亡,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也给林业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鼠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国已经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鼠害防治技术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就通过分析鼠害发生的原因,为大家介绍防治森林鼠害的技术要点。

1.鼠害成因

1.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1.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2.开展森林抚育对森林鼠害生境的影响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指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围绕培育目标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和,它包括抚育间伐、人工整枝、林地管理,目的是为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

森林抚育在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林地卫生状况等方面效果较为明显。森林抚育对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鼠害发生是否有影响值得研究。

为了了解森林抚育对森林鼠害生境的影响,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2009 年开始进行森林抚育试点时就分别在各个林场所开展了作业区与对照区的监测样地的建立与观测工作。3 年来,在 54 个林班 55 个小班 10096 亩内共设监测样地 110 块。

2.1监测样地的建立

(1)在作业区与对照区同时设置同样大小的固定样地。

(2)样地的形状为正菱形 ( 按照正南正北进行布设) 对角线长 34. 64m,面积为 600m2。

(3)样地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并留有GPS 坐标值四角桩标明方位号。

2.2监测样地的调查

分别在每块已经建立的样地内对立地条件、害鼠的组成、捕获率、林木被害率、天敌种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2.3监测结果

2009 年的第一次监测时对照区鼠的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均较高。2010 年的第二次监测时对照区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与 2009 年差异不大,在 2012 年的第三次监测对照区时鼠的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略加升高。

2009 年的第一次监测时作业区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较对照区低。2010 年的第二次监测时作业区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与 2009年差异不明显。在 2012 年的第三次监测作业区时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较前两年和对照区都低。而且从天敌调查情况看增加了种类。

3.森林抚育对森林鼠害发生机率的影响

监测结果对比统计表

(1)监测结果对比表可以看出,没有经过森林抚育的对照区,在林分内乔灌木种间斗争没有解决,由于没有伐除病腐木,林内卫生状况、通风状况不良等原因,林地环境适合鼠类生存,导致森林害鼠猖獗,林木害鼠的捕获率不高,以致有林木受害。

(2)经过实施森林抚育的作业区内,以上问题均得到解决,改善了林地环境,破坏了害鼠原来的生存空间环境,环境的改变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发生机率相应下降,林木受害机率也随着下降,林木得到保护。

采取森林抚育措施不仅对促进林木正常生长、改善林地卫生状况、提高森林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态建设上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森林鼠害的预防上起到了明显作用。

4.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项目,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科]

【参考文献】

[1]李玉秋,张富.森林鼠害的有效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胡会学,张宝宁,郑秀堂.浅议大山门林区森林鼠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6).

浅论人工营林防治森林鼠害的技术 第3篇

1 森林鼠害概述

1.1 主要原因

在森林生物圈当中, 森林鼠类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环节, 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 生物圈中各个生物种类都会互相控制, 从而保持平衡的状态, 这样才能保证森林植被在控制的范围内生长, 并且不会受到鼠害的威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鼠类繁殖极快, 要是营林工作者没有对其及时的遏制, 那么森林就会发生鼠害现象, 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 鼠类破坏森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1.1 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在生物圈稳定运转时, 鼠类一般会以森林中某种为食, 然而由于长期食用, 植物生长也较为缓慢, 因此鼠类不得不将其转向树木或者树根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这种现象愈加明显, 这就导致了森林资源越来越短缺, 给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1.2 食物供给发生变化

营林工作者为了使鼠类不危害到其他植被的生长, 于是在某一地区大面积栽种鼠类喜食的植物, 然而这一地区往往会遭到一定的危害不仅使林业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损害, 还促进了鼠类的繁殖, 破坏了生物圈的稳定运转。

1.1.3 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人们大量捕捉鼠类的天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物圈的遭到破坏, 鼠类在没有天敌或者天敌减少的条件下繁殖越来越快, 这就引起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需要营林工作者及时控制鼠类的繁殖, 保证森林资源稳定的生长。

1.2 森林鼠害规律

通常情况下, 森林中的植被大多属于人工林以及天然次森林, 所以在森林生长的过程中, 发生鼠害最严重的时期一般都是每年的8月~次年4月。我们根据鼠害繁殖以及啃食植物的规律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1) 其啃食的树木大多是幼树, 而大树往往不会被鼠类啃食; (2) 在鼠类啃食的树木中可以看出, 林缘地区相对于中心地区而言更受到鼠类的喜爱; (3) 在密集的树木当中, 鼠害极为严重, 而在相对稀疏的森林当中, 受到鼠害的影响就很小。

1.3 鼠害危害以及种类

我们对森林中的鼠类进行分析, 其主要分为地上鼠和地下鼠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 地上鼠往往会啃食树杆、树叶或者树枝等, 而地下鼠主要是在地下活动, 往往以树根为主要食物。

2 人工营林与鼠害防治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工业仍旧占据主导地位, 在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三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造成温室效应, 使外界气候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就造成了生物圈失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我国营林工作者就已参与了预防与控制鼠类防止的研究当中, 营林工作者这要从环境保护、鼠类的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出发, 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 总结出了多种鼠害防治措施, 在生态环境中合理的运用这些鼠害防治措施有效的遏制了鼠类的繁殖, 使生物圈保持平衡的状态, 并且使得森林、社会、资源和谐统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人工营林工作中的抗鼠害工作思想

在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中, 我们通常都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理论为基础, 以生物多样化的观点入手, 就保持生态系统生物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的工作目的来进行鼠害的预防和处理。

在目前的鼠害预防和处理工作中, 通常都是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模式。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做好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及早报告的工作方针与应用对策。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我们通过营林工作的研究对于其综合认识和处理技术形成了较多的模式, 也提出了完善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2.2 主要的防鼠害方法

2.2.1 选择适宜且能够拒食的树种

在目前的人工营林工作中, 最佳、最合理的预防鼠害措施和方法主要是选择能够适宜本地环境和气候要求的树种, 且这些树种由不易被鼠害食用的种类来进行造林。如在东北地区的营林工作中, 人们常常都是采用油松、红松等植物, 这些植物一般不被鼠类所喜欢, 因此在种植中其种植地点较高, 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长速度和效率, 同时对于避免树木鼠害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

2.2.2 营造驱鼠林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营林工作中选择一些能够驱逐鼠类的植物进行混交, 使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发出一些独特的气味, 这些气味对于鼠类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植物生长中对于鼠类的驱除十分有效, 一般都是在人工林的株行间适当栽种这些被称为“植物猫”的植物, 可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

2.2.3 改善林地卫生环境

要加强人工林、次生林的抚育管理。改变林地卫生状况, 逐步改变或创造不利于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和栖息的场所, 使之难以繁衍和生存。

2.2.4 利用抚育“剩余物”做替代食物防御鼠害

利用幼龄林抚育采伐下来的树头、枝桠、灌木等剩余物, 作为替代食物, 根据害鼠的生活习性, 在害鼠发生4、5周前, 将替代食物平铺或堆放存害鼠聚集地点, 供害鼠啃食, 以取代林术受害, 防鼠效果达100%。随着害鼠替代食物的充足, 以鼠类为主要食物的天敌的食科也丰富了, 刺激了天敌的增殖, 从而遏制了鼠害的发生。此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鼠措施。

结束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系着国计民生。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在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我们必须首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充分利用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根据现代生态学理论, 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 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重要手段, 以生物治理为重点,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有害生物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因素,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王春强, 姜乃亮, 孙秀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黑河科技, 2000 (01) .[1]王春强, 姜乃亮, 孙秀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黑河科技, 2000 (01) .

森林鼠害的具体防治对策 第4篇

1 我省森林害鼠基本概况

森林害鼠主要危害10年生以下树木, 尤其是新造林地幼苗, 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茎、嫩芽、树根、盗食林木果实及直播种子, 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 致使林木因营养、水分输送中断而死亡, 经常造成幼林大面积死亡和林木种子的欠收, 成为林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森林害鼠在本辖区内主要有红背平、棕背平、田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仓鼠等, 它们能栖息于林区针阔混交林、杨桦林、红松林、云杉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等各类生境。危害的时间是冬季落雪后至翌年开春雪融青草发芽之前。

2 防治森林鼠害的对策及措施

2.1 生态学灭鼠

生态学防治主要是通过破坏鼠类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 从而控制鼠类数量的增长。生态学灭鼠并不能直接杀灭鼠类, 见效往往很慢。但是, 这种防治技术措施可以使不适于鼠类的外界因子更好地发挥作用, 减少其繁殖, 增加其死亡, 从而达到降低鼠密度乃至绝迹的目的。

2.1.1 因地造林

生产实践证明, 造林时树种的选择, 除了根据天气和土壤特点、树种生物学特性外, 还必须考虑森林病、虫、鼠害方面的因素。对于有些树种, 尽管其生长速度、材质等方面具有优点, 但是如果易发生危害, 生长存活率较低, 而且又需要较高的防治成本, 也不应该作为首选树种。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不同鼠类种群数量因地势坡度不同而不同。造林时, 易被鼠类危害的树种应避开主要害鼠比例较大、种群数量较高的地块。如樟子松林内较易发生鼠害, 主要害鼠种类为棕背平和东方田鼠等, 其分别在平缓地和低湿草甸中数量最多, 因此在这类地块造林时, 不营造樟子松, 而应选择其他树种或营造混交林, 可以减轻鼠害的发生。

按区域选择树种。害鼠群落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在非害鼠分布区营造易受害树种人工林, 在害鼠为优势种地区少造易受害的树种。

营造混交林。实践证明, 营造多树种的混交人工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的危害轻。营造不同目的树种的混交林时, 林分组成以目的树种为主, 同时混造非目的树种, 非目的树种应起到易被害鼠啃食, 为害鼠提供食物, 从而避免主要树种被害的作用。

2.1.2 改变采伐作业方式

皆伐方式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和地表植被, 改变了鼠类的栖息环境, 加重了人工林的鼠害危害。因此, 在森林采伐时, 要改变皆伐的作业方式, 采取间伐、抚育伐等方式, 这样既可以破坏害鼠的生存环境, 也为林木的永续利用创造了条件。

2.1.3 适当增加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大, 人为地提高了郁闭度, 使阳光射入减少, 害鼠赖以生存的喜光性植物数量减少, 草本植物覆盖率低, 害鼠隐蔽条件差, 不利于栖息。

2.1.4 加强抚育管理

通过抚育, 搞好林内环境卫生, 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加强幼林抚育, 促进苗木生长, 提前郁闭。

2.2 生物灭鼠

生物防治技术属于新开发的防治技术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应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并需长期使用, 才能达到对森林害鼠的可持续控制作用。

2.2.1 利用天敌捕杀

利用鼠类天敌, 如狐、鼬、貂、雕、蛇等, 可以起到控制鼠类数量的作用。可以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 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 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这些措施要长期坚持, 才能达到一定效果。

2.2.2 利用林木保护剂灭鼠

使用现有的林木保护剂包括防啃剂、拒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 使用方法包括树干涂抹、树根浸蘸及拌种、浇灌、喷施等。通过实验, 使用P-1拒避剂最佳使用浓度在5.5倍时浸苗, 药物损害苗木株率和害鼠危害苗木株率均达到零, 既保证了苗木不遭受药害, 又达到防治鼠害的效果。对于新植林及幼林, 药剂涂抹树干时, 原药与水以1∶1.5倍稀释, 涂高40cm时, 对林木安全。

2.2.3 利用鼠不育剂灭鼠

该种药剂通过强烈破坏害鼠的生殖能力, 达到降低出生率, 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避免或减少害鼠危害的目的。通过实验, 该不育剂宜在每年的4月上中旬, 林地积雪融化, 鼠类进入繁殖期前及时投药。投掷前将袋口撕开, 按10×8 m的距离投一袋, 每公顷用药2.5~3.5 kg为宜。该种药剂适口性强, 鼠类不拒食, 不产生抗药性。具有无污染, 无毒害、对人畜安全、保护天敌, 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特点。

2.3 物理灭鼠

物理防治适用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或不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具体做法是:取容量为2.5 L的大饮料瓶, 在瓶上部约1/5处削去瓶盖部分, 按照瓶大小挖坑后, 将饮料瓶瓶口朝上置于坑内, 即所谓的“捕鼠井”, 按照20 m×10 m的行间距放置两行。在“井”内放入饵料, 要将“井”附近的松软土层踩实压紧, 让“井”口稍微高于土层约1 cm。同时, 将坑缘的枯枝落叶清理干净, 以免掉入“井”内, 影响防治效果, 经24小时后, 调查捕捉数量, 将捕捉到的害鼠分种类记入调查表, 同时补齐饵料, 并将饮料瓶用清水进行冲洗。

2.4 化学灭鼠

化学防治适用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已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地。桦南县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森林鼠害时, 主要应用的是溴敌隆毒饵, 该药剂能有效地杀灭对第一代抗凝血剂产生抗性的害鼠, 施药时, 按5~10 m网状投放, 根据调查的害鼠种群密度确定用药量, 一般用量为2250~3000 g/hm2。

摘要:本文就造成森林鼠害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做简单论述。

浅议森林病虫鼠害的综合防治 第5篇

1 当前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 病虫危害逐渐加剧。而且由于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 防治难度逐渐加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80年代末以来, 已有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杨圆蚧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 由于我省各林区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 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其中杨扇舟蛾、白杨透翅蛾、杨干象甲等危害表现相当顽固, 且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

2 制约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个别地方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造林的只管造, 育苗的只管育, 引种的只管引, 预防机制差, 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 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 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 调运检疫严重失控, 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 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综合防治

3.1 积极开展检疫测报

实施林木检疫, 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和有害生物认为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一是采用定期和随即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苗木、花卉、果晶等生产基地进行检疫, 防治带病或带虫的苗木流入市场。二是抓好调运检疫工作, 杜绝有害生物入侵。三是要严格引种审批, 对可能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引种植物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同事要加强引种植物的监测管理, 防治有害的生物入侵。

3.2 合力落实好林业措施

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 要从育苗抓起, 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 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 进行合力搭配, 营造混交林, 避免应在纯林, 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 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 及时加强抚育管理, 以增强树势, 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3 树立生态观念

运用生态理论知道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工作。生态理论不仅符合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省林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更是实现森林病虫害持续有效控制的基本途径。为此, 要学习和宣传生态理论, 使之逐步成为广大森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识。在今后的森防工作中, 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必须使用农药时, 尽量不用或少用高毒、广谱化学农药, 应使用生物农药, 以减少环境污染, 维持生态平衡, 受到持久的治理效果,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4 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

认真调查森林病虫鼠害, 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 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 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事, 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3.5 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

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把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为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 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的稳定, 充实和加强森防检疫专业技术力量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落实森防检疫站检疫人员编制, 保证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防范与除治工作有人做。通过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确保各项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防范危险性病虫害的能力。

3.6 物理防治法

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防治, 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 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功效低、费工、局限大, 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同事, 结合其他防治措施, 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 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 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 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7 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

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 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物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防治, 是实现森林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8 营林措施

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6篇

1鼠害发生的原因

1.1 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

如进行皆伐时, 采伐迹地的生态环境突然发生巨大变化, 原有的生物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断裂。造成害鼠的食物短缺时, 就会以树木为食, 发生鼠害。

1.2 大面积的人工林纯林如杨树、樟子松等, 由于食物充足而使害鼠的数量增多产生鼠

1.3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如人为的大量的捕捉林鼠的天敌黄鼬、隼形目猛禽、蛇类等动物, 使其失去控制而数量大增, 造成鼠害发生。

2建立监测点进行适时动态预测

建立监测点是及时发现鼠害发生情况的重要手段, 分不同树种、不同地类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建立监测点, 设定固定标准地, 定期对树木被害情况及害鼠的数量进行调查, 一般在春季雪化后及秋季降雪前, 得用鼠夹进行一次“百夹日法” (就是一次布设100个去鼠夹子) 调查, 布夹要在有代表性而且均匀、等距布设, 预测鼠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有可能发生即可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

对监测点建立档案, 对每年每次测定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存档, 适时进行数据分析对照, 摸清本地区鼠害发生的规律。以便更好的预测发生的情况, 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

3掌握灭鼠的最佳时机, 分区施策进行综合防治

因为春季树液流动, 刚刚开始新的一年的生长, 所以树木的韧皮部发甜, 加之初春害鼠的食源少, 只好以树木为它赖以生存的食物, 所以对树木被危害的可能性大。抓住此时时机进行灭鼠为佳。

对轻度发生的以预防为主, 诱导天敌对鼠害的控制作用;中度发生的林分加大生物防治比例, 通过人工捕捉、生物、生态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重度发生的, 要采取人工捕捉、下鼠药的办法迅速压低鼠口密度, 同时结合生态、生物技术措施进行全面防治。

4具体防治措施

4.1 不提倡皆伐

林木到主伐年龄的也尽可能的采取择伐的采伐方式, 并且保留阔叶树种, 防止采伐迹地的生态环境突然发生巨大变化, 原有的生物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断裂。引起鼠害的发生。

4.2 以营林为基础进行生物控制

在造林设计上尽可避免造人工纯林, 以造针阔混交、针针混交为主并适当密植, 提高林分质量, 提高树木抗性;造林前进行深翻整地加强造林地的管理, 及时进行抚育破坏鼠类栖息和生存环境;提高林分长势, 促进幼树的生长并能及早郁闭成林。并加强珍贵树种的培育, 建立稳定和谐森林生态系统, 营造生物多种共生的、平衡的食物链, 增强森林的自我调解平衡能力。

4.3 利用天敌控制害鼠的数量

害鼠的天敌主要有黄鼬、隼形目猛禽、蛇类、猫等, 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禁止对林中野生动物的捕杀。在林中建立小石屋或石堆招引黄鼬、蛇供其栖息;在采伐作业时就预留一定密度的高大枝繁叶茂的树供隼形目猛禽栖息;猛禽由于能高飞可以在大范围的森林内捕食害鼠, 黄鼬等兽类四只行走类动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害鼠, 蛇类爬行动物只能控制较小面积内的害鼠。要对多种害鼠的天敌采取禁猎、招引等措施进行保护增加天敌种群的数量, 压制害鼠的数理达到平衡协调, 并可以期、有效控制森林害鼠的作用, 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4.4 利用器械捕杀害鼠

此法受器械的数量和人力的限制, 多适用于交通便利、面积相对较小的林地。下鼠夹、放灭鼠笼、套扣等, 诱饵选用害鼠喜欢的炒熟有香味的瓜子或用香油泡好的玉米, 这样捕获率高。

4.5 用化学药品防鼠害

在重度发生时, 集中人力物力统一安排施药, 并作好通知工作让周边的百姓了解管理好自家家禽、生畜, 防止误食造成损失。毒饵要严格管理。坚持每天对死亡的害鼠进行收集, 并统一集中处理, 防止造成二次中毒。

4.6 利用害鼠不孕剂防治鼠害

在春秋季害鼠繁殖的旺季施撒不孕剂, 不孕剂是能够引起鼠类一性或两性不孕或者通过改变其他生理机能或改变后代生育能力从而减少后代数量。达到降低害鼠数量的目的。

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7篇

森林鼠 (兔) 害是指由啮齿动物引起的一类森林灾害。阿勒泰地区山区和平原森林均发生, 全地区鼠 (兔) 灾害发生面积达到333.3万hm2。近年来, 鼠害不但毁灭草, 而且深入农田、林带、果园、苗圃基地、居民点等, 每年阿勒泰地区农、林、牧业遭受的鼠害面积达67万hm2, 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根据调查统计, 阿勒泰地区2013年鼠害发生面积80万hm2, 严重危害面积33.3万hm2, 其中, 森林鼠害发生面积每年约6666.67~13333.33hm2, 严重危害面积每年约533.33~666.67hm2以上。主要危害荒漠灌木林、人工林、天然河谷林、经济林和苗圃等林种, 全地区分布的鼠类约66种以上。主要鼠害种类有:大沙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红尾沙鼠、根田鼠、蒙古鼠兔、小家鼠、灰仓鼠、河狸、黄鼠、旱獭和草兔等。这些鼠害基本严重危害杨树、柳树、白柳、梭梭、胡杨、柽柳、苹果、李子、葡萄、黑加伦、枸杞子、沙棘、沙枣、铃当刺、花棒、云杉和樟子松等树种, 并严重破坏夏牧场、草场、林地、耕地等。

2 森林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 森林鼠害自身特点易对林木造成危害。鼠类动物个体小, 食性杂, 绝大多数林地下生活, 在洞穴内繁殖、冬眠和储藏食物, 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 再加上很强的繁殖能力, 成为哺乳动物中最大的类群, 分布很分散。鼠类活动范围很窄, 只是固定在离洞穴200m之内, 因此, 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增殖, 暴发成灾, 使大面积的森林毁坏, 枯死。所以, 阿勒泰地区鼠害种类较多, 自身繁殖能力较强, 这是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 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等影响失去平衡, 引起森林害鼠大暴发。20世纪70年代以来, 对山区天然林和平原河谷次层林大量采伐后, 林地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改变, 鼠害天敌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捕杀等原因迅速减少, 失去天敌制约的森林害鼠就会大量繁殖。长期以来, 持续的气候高温变化, 为鼠害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导致害鼠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第三, 阿勒泰地区大量发展畜牧业以来, 草原和林地内由于发生食物短缺情况, 尤其是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时, 森林害鼠也会大量地啃食林木, 危害树木, 截止2001年来, 退耕还林面积3.3万hm2, 单层杨树纯林, 森林生物类型趋于简单化, 害鼠的食物种类单一化, 成为危害逐年加重的又一原因。

第四, 国家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和封山禁牧, 人工捕杀, 人畜干扰活动减少, 为野兔种群迅速扩大提供了条件, 因此, 野兔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加。进入冬季时雪大, 发生食物短缺情况下, 啃食树皮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封河育林和封山育林的地点) 。

第五, 退耕还林地以前是农田, 食物充足, 鼠类很多, 耕地转为种树后, 当地食物相对减少, 鼠类被迫以树木为食, 危害新植林。

第六, 鼠害的治理应采取监测、预防、减灾、救灾统管齐抓, 但就目前而言, 仍然存在着重防治轻预防, 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多, 直到成灾或严重成灾才进行防治。近几年来, 阿勒泰地区草原部门对草原鼠害防治的方法不科学, 药剂使用不当, 大量杀伤鸟类和兽类等各种天敌, 出现生态不平衡的问题, 后果也会加重害鼠危害。

第七, 由于长期以来, 单一地使用化学灭鼠剂, 森林害鼠产生了抗药性和拒食性而使防治失效, 种群数量迅速上升。目前对害鼠的防治, 尚无有效的药剂药械和在生产上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减灾和控灾的能力相对薄弱。

第八, 在退耕还林区, 由于林地为农民自己经营, 在经验、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受到限制, 很难对森林鼠害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理, 问题日益突出。

第九, 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对森林鼠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不足, 没有及时开展防治和预防, 防治力度不够和防治措施不科学等原因, 致使发生面积年年增加, 逐步形成现在的危害程度。

3 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 大力加强保护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营林措施和林业生产来破坏鼠类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 以影响鼠种群数量增长, 减少害鼠来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主要有调整林种结构, 搞好林内卫生, 实现提早郁闭, 提高林分的生长势, 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 创造害鼠天敌良好的栖息环境条件等, 以形成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生态林分等自然条件。

第二, 保护各类天敌, 利用鼠类天敌自然抑制害鼠种群密度。阿勒泰地区主要鼠类天敌包括猫头鹰、蛇、狐狸、黄鼬、狼、隼类、喜鹊、家猫、白鼬、鸱鸮等食肉类动物, 它们对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措施如实行封河育林、封山育林、禁捕、禁猎等天敌保护措施;在人工林内悬挂鸟巢等措施, 人工招引鸟类和大力保护天敌动物类, 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殖的生活条件。

第三, 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 对害鼠少量发生的林地, 可以使用鼠夹铗、地箭、弓形铗、粘鼠板等物理机械, 开展群众性的人工灭鼠, 大力减少害鼠数量, 发生较集中地块可投放毒饵等人工防治来杀灭, 减轻林地内受害程度。

第四, 在树干茎部捆扎塑料, 边隔带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 同时树干部位涂白和用防啃剂等保护措施, 也可以预防鼠和野兔的啃食。

第五, 害鼠种群密度较大, 已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地和造林地,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杀灭, 主要用溴敌隆类慢型灭鼠剂对非靶动物安全, 二次中毒现象较少, 不易产生耐药性, 可以推广使用。造林地的防治时间应在造林前7~10天进行, 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的鼠害防治应在早春雪化后或秋季下雪前2个期间进行。

第六, 森林害鼠较严重和集中的发生区 (如土层较软沙漠林区) 内采用《诱捕井》方法可以防治鼠害, 主要方法有:先挖深度60~80cm、宽度50~60cm、长度1m的坑, 然后在坑内垫塑料布, 周围垂直埋入地下, 选每100m一块标准地饵料选择鼠类喜食的瓜子、向日葵、花生等, 把饵料放在准备好的诱捕井内, 每5~8天清理一次集中掩埋死老鼠。

第七, 使用熏杀剂防治害鼠, 主要有磷化铝片、磷化钙 (固体) 、绿化苦 (液体) 、溴甲烷等。每个鼠洞内放1~2片, 用土把洞堵实, 遇到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解。

第八, 利用驱鼠植物预防鼠害:如紫苏:在林地以合适的密度套种间位, 对鼠类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

第九, 利用人工圈套, 可以控制野兔的危害和数量。

第十, 使用生物药剂可以防治害鼠危害。C-型肉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性麻痹毒素, 为高分子蛋白质, 杀灭效果好, 在生产防治中可以推广应用, 使用量为1~2m L/hm2。

参考文献

[1]韩崇选.林区鼠害综合治理技术[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 英胜.林业有害生物防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3] 马爱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4] 英胜.新疆特色林果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林地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第8篇

在玛纳斯地区生境进行布夹调查, 明确当地害鼠的优势种、常见种、少见种比例, 同时确定当地主要危害的鼠种、数量及分布情况, 确定当地受害作物、受害程度、受害面积及已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 掌握鼠情发生动态。

2 抓住灭鼠关键时期

坚持春季灭鼠为主, 秋季灭鼠为辅的原则。经调查表明, 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和秋季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害鼠活动猖獗, 是化学灭鼠和生物灭鼠的最佳时机。春季灭鼠则能迅速压低害鼠密度和控制害鼠密度回升。

3 分区施策, 综合防治

一般在轻度发生区, 春季林木受害株3%~10%或秋季鼠种捕获在1%~4%, 以预防为主, 重视天敌对害鼠的控制作用。在中度发生区, 春季林木受害11%~20%或秋季鼠种捕获在5%~9%,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加大生态防治比例, 通过各种人工、生物、生态防治措施, 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在重度发生区, 春季林木受害株21%以上或秋季鼠种捕获在10%以上, 以压低鼠口密度为主, 采用化学、生态、生物等技术措施, 进行全面防治, 把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应用C-型肉毒素、溴敌隆和多功能防啃剂等进行防治。对林木的根基部位树皮韧皮部未被老鼠完全环剥的, 及时用土掩埋裸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并进行追肥, 以增强树势, 促进伤口尽快愈合;完全环剥的要及时用土掩埋裸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进行高植栽培, 并进行灌水, 成活率可达95%。

4 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4.1 生态控制措施

合理搭配树种, 营造针阔混交林, 加植害鼠厌食的树种 (如沙棘、柠条等) , 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未达到防治的造林地, 必须做到先灭鼠后造林。苗木要实行深坑栽植, 并对树苗采取一些防范性的保护措施, 如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和p-1拒抗剂进行预防性涂干处理。加大对中幼林的监管, 特别是加强秋冬季田间管理, 对林地进行冬灌淹鼠, 水要漫过林地中的垄地, 且清除杂草。控制抚育伐及修枝的强度, 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 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 (树头、树枝丫及灌木枝条等) , 让害鼠取食。

4.2 天敌控制措施

4.2.1 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宣传教育。

要使广大农牧民树立环保意识, 禁止非法猎杀野生动物, 保护生物链的完整性。严格执行禁猎、禁捕等项措施, 保护鼠类的一切天敌动物, 如黄鼠狼、猫、狐、鹰、毛头鹰、蛇类等。

4.2.2 人工招引天敌。

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支柴草堆, 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 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 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提倡农户多养猫养狗。

4.2.3 科学选用杀鼠剂, 避免伤害天敌。

选用第2代新型抗凝血剂的化学杀鼠剂, 严格控制使用有二次中毒的毒饵、毒剂, 保护好天敌, 促进生态平衡。

4.3 物理防治

对于老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 可以使用鼠夹类、笼类、套扣类、压板类等物理器械。秋季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树体, 防止鼠啃咬, 如在树干上涂白或捆扎塑料套、金属网、芦苇等防护材料。

4.4 化学灭鼠

4.4.1 化学杀鼠剂。

该类药剂包括一些属于国家推荐使用的第2代新型抗凝血剂。它们毒杀作用很强, 适口性较好, 兼有第1代抗凝血剂的优点, 可以一次性投药。在使用中要注意适口性及对天敌的保护措施。

4.4.2 科学投饵。

在鼠害密度较高的情况下, 实行统一行动, 大面积连片防治。鼠类流动性大、群体庞大、繁殖速度快, 灭鼠活动中, 必须做到“五统一”、“五不漏”和“速减法”, 才能达到较好效果。生活点的灭鼠毒饵坚持晚投晨收, 防止家禽误食, 并要求农民管理好自己的家禽家畜, 同时毒饵要有专人管理。第1次投饵后的4~6d为害鼠死亡高峰期, 每天坚持检查, 收集死鼠深埋, 防止畜禽误食和污染环境。

4.5 生物防治

4.5.1 涂刷林木防啃剂。

每年10月底以前涂在根茎处20cm, 刷环即可。该药剂可保护林木不受啃咬, 属于林木保护技术的一种, 且无毒杀作用, 可以保护多种林木免受害兔、害鼠啃咬, 防护效能显著, 持效期长, 操作简便易行。

4.5.2 C-型肉毒素灭鼠。

C-型肉毒素是一种生物制剂, 适口性好, 无二次中毒, 不污染环境。C-型肉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性麻痹毒素, 对鼠类具有很强的专一杀灭性, 是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维一一种生物杀鼠剂。配制2%C-型肉毒素毒饵如油葵、干玉米、小麦等, 投放在鼠洞内或林地外围, 一般投药7.5~15.0kg/hm2。

摘要:鼠害是影响新疆北方区林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为了能够有效消灭鼠害、巩固植树造林的成果, 提高林木成活率、保存率, 针对林地鼠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地,鼠害,防治措施,新疆玛纳斯

参考文献

[1]韩占德.互助县退耕还林地鼠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0) :119-120.

上一篇:大数据与出版业下一篇:方便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