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教育当以情感人

2024-09-01

高中生教育当以情感人(精选12篇)

高中生教育当以情感人 第1篇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兴趣和阅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很难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如果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并热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对其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淡化师生界线,一般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物理本来就是一门枯燥的理科,有众多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需要灵活掌握,所以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物理,认为它太难了。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耐下心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多换位想一想学生的难处,运用各种方面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为其学习高中物理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兴趣和成绩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数子之过,不如赞子之功”,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学生用心交流,用赏识性教育来看待他们的点滴进步,就有可能让其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大幅度提高成绩。尤其是一些物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兴趣较弱,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差,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对这一类学生进行信心的激发,及时发现其在物理学习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之心,让其产生被尊重感,从而了解到“我是学习物理的主人,我要为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而努力学习。”最后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学困生的转变

笔者认为,情感教育要发挥作用,一定要教师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与沟通工作,首先一点是一定要尊重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并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人格的活水来滋润其幼小的心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后进心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可以用一些伟人的故事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只要方法得当,学困生就会像被点燃的干柴,爆发出青春的动力和华彩。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并关心后,学生一定会在教师的善意关怀和真诚爱护下敞开心扉,乐于接授教师的教诲。当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程度以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更浓,其积极性也会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务实态度的养成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让其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还可以亲自去做小实验,体会探索的刺激与艰辛,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并培养科学的态度,最终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务实态度,真正担负起“科技兴国”的重任。

五、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形势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教师激情高涨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一定会兴趣高昂地来学习本学科。而如果物理教师没有进取心,没有激情时,其表情就会出现麻木冷漠,平淡无奇,课堂氛围就会压抑,学生既不认真听讲,更不愿意回答教师的提问,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不感兴趣,教学质量自然高不到哪儿去。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课程的感染力,这样教师也会对其的课堂充满了期待,喜欢上物理这门课,只有这样,才能教出高素质的人才。曾经有一家报社作过实验,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就是物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高,学科专业知识的加深,他们渐渐对此失去了兴趣,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因为物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所以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就失去了信心。

六、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化解学生的情感困惑

高中生的年龄段是其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的阶段,教师一定要在熟知学生情感困惑的基础之下,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要想改变当前学生对高中物理“学而无趣”的现状,除了对其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两者合力,才会让学生产生“学乐俱得”的效果。在学习状态中,内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激活状态,达到“学用兼收”的效果。很多高中生自尊心极强,性格也显得孤僻,还经常抱怨同学不了解自己,父母不了解自己,教师也不了解自己,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教师就应该多与之沟通,打动其封闭的心灵,鼓励他们多学习新知,多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取向。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被理解、被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中,让学生认为学习物理是一种精神享受,探究物理问题是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一定会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就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了详细解析, 分别从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成绩, 有利于学生和谐的发展和学困生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的学习态度、有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作了阐述。

初中生情感教育调研报告 第2篇

——初中生情感调研报告

摘要

现今社会,随着多元文化的介入,以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初中生的情感是处于半成熟却不稳定的矛盾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有着鲜明的独立的想法,虽然这种想法不尽完善,却也是对社会的一大冲击。另外,经济时代、媒体时代使得初中生与他们沟通甚少,长此以往,将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即便如此,初中生却也开始在同龄人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相同的兴趣,会有共同的话题与理想,甚至同辈之间的压力促使他们在各方面完善自己,以求在同辈之间获得尊重。对于诸如此类的初中生情感发展特点给我们教育者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给我们对如何进行初中生情感教育许多启示。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沟通,理解,同辈效应,情感教育

现今社会,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因而他们的情感也和以前的学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对即将踏上德育岗位、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新一代老师来说,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将成为尤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本次调查,我发现现在的初中生的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电子时代的来临,电视、电话已不再新鲜,网络的普及不仅局限于计算机,手机网络因其方便、快捷而成为初中生上网的新宠。正因为初中生接收社会信息渠道很多,也使他们对社会热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思考。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初中生对小区的环境、设施、安全状况以及居民素质都有过了解,甚至还表示满意;同时也有78%的初中生与邻居相处愉悦。多数学生会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有损国家尊严的事件感到愤慨,尤其是对上海开世博会内心感到由衷的自豪,他们也想成为世博会志愿者的一员,为上海这个城市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65.9%的初中生希望自己的学校发展得好,42.9%的初中生认为他们会尽力保护学校财产,47.4%的初中生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己任。在最讨厌的社会现象中,“见死不救”、“坑蒙拐骗”、“贪污腐败”、“吸毒贩毒”是初中生最厌恶的。可以想见,现在的初中生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思考的,而我相信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二)与别人缺乏实质性的沟通与理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是双职工家庭,这也造成许多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不能相互理解。调查显示,72.4%和74.1%的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体,却很少关心他们的心理与人际交往。61.1%的孩子非常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却对父母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心理、需要所知甚少。这组数据充分表明父母与子女间关于心理、人际交往方面沟通太少,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总是逼他们读书,而不在乎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许多父母感叹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不懂自己的一片苦心。双方的相互不理解给我们教育者敲响了警钟,该如何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另外,数据表明,许多初中生感到孤独时,宁愿选择睡觉或上网聊天,甚至闷在心里也不会与父母家长诉说自己的想法,甚至跟朋友或同学诉说的比例也不是很高。这些都是今后教育者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系统化、多样化,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缓解初中生与别人沟通的矛盾。

(三)同辈效应较明显

现在的初中生与过去相比,跟父母的沟通少了,自然就会与同辈的交流增多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受同辈的影响去做一些事。76%的初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他们当中许多喜欢“飞轮海”组合,这就是同辈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典型。初中生觉得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除了生他养他的父母外,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和朋友,占到20.9%的比例。当初中生碰到烦恼事的时候,他们第一感觉就是找朋友和同学的几率是相当高的,占到35.7%。有时候,初中生接受同辈的建议甚至超过父母,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总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独立的一面。

综合以上几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突然觉得这些特点对初中生情感发展起着起着双刃剑的作用。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初中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三观,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

首先,针对初中生对社会充满期待、却又不能很好地理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访问社会名家、参与到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或者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大讨论来亲身感受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从而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而使学生对社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对于初中生与他们交流甚少这方面来看,如何让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同样是德育教育者当前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之一。初中生与父母交流甚少,一般源于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的关心也就局限在学习与身体健康,很少有家长关心他们的兴趣真正的理想,这导致孩子反感父母的话,想要脱离父母做自己喜欢的事。另外,现在媒体、网络的盛行使得初中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有了网络,学生可以对不认识的人倾诉现实生活的不满,可以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快感。近几年,上海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感恩教育,算是对初中生与父母间沟通问题而采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可以让学生跟父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后,我想说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初中生的同辈效应,在不影响学生的友情关系的前提下,让学生间在学习、实践等方面形成“你追我赶、共同

进步”的局面。在学习上,初中生要多和同学探讨,有新的方法了,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在活动上,大家一起想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且学生自主想出的活动方案或许比老师直接下达的活动方案要好很多。

农村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案例分析 第3篇

【关键词】留守高中生 案例分析 亲情弥补 引导浸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67-02

近年来,由于大中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农村主要劳动力大批进城务工,长期居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但他们无法承受与支付高额的城市房价及教育经费,其适龄子女只能送回农村读书,这些孩子因此成了留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留守儿童到留守青少年,他们与父母每年只见面两三次。当前,这个宠大而又弱小的特殊群体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政府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经济扶贫越来越深得民心。从物质上来讲,这些留守学生已吃得饱穿得暖,也上得起学,但是教育质量却不容乐观,各种教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留守高中生的情况更糟。某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留守学生占全校学生的70%左右,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监督与关爱,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情出现问题,表现为性格孤僻,待人冷漠,自卑拘谨,交往困难,无视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如果学校不能给这些学生足够的关心,在德育中没有将这个情况考虑周全,德育效果将大打折扣。相关专家认为,留守高中生问题解决不好,将埋下深层次的隐患。

一、留守高中生案例

2015年9月1日,开学第一周,某学校政教处通知各年级各班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笔者班级55人中有38人是“留守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69%。在这些“留守学生”中有8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监管,20%由亲戚代管,还有10%的学生处于无人看管状态。那么,这群“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情感又怎样呢?通过一学年的相处与交流,笔者逐渐发现这些留守学生的问题确实比非留守学生更多些。下面是班上的三名留守学生案例:

案例1

学生王××,男,16岁,4-5岁时,父母就去广东打工,每年与父母见两次面,暑假一次,春节一次。平时由爷爷看管。进入高中不到一个月,早上起床出宿舍大门迟到3次,宿舍内务值日2次不合格;晚就寝玩手机被值日老师发现2次;课堂上睡觉4次,自习课常常讲话或睡觉或擅自上厕所,纪律涣散。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欠交作业,物理作业1次都没写。有一次,物理老师批评他:“你再不写作业,我就叫你家长来。”他却顶嘴说:“我父母在广东,你叫不来。”引起全班哄笑。学校开家长会,笔者多次提醒该学生通知家长来开会,他却说:“我爸妈在广东,电话打不通,他们也不会来。我爷爷在家干农活,没有空。”高中第一次月考,除了语文,其他学科都要补考。第二次月考,语文考了115分,笔者鼓励他继续努力,把其他学科也赶上来,而他表现出紧张、恐慌、极其自卑的表情。

案例2

学生韦××,女,16岁,父母在广东打工,4年前父母因感情破裂而分开,无人看管,内心孤独,有早恋现象,成绩中等。该学生是在上学期末文理分班时进入笔者所教班级。上课经常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笔者向其宿友了解到,该同学经常与男朋友网上QQ聊天,有时周六晚上很晚才回宿舍。之前,笔者听她原班主任提起该同学有早恋现象。本学期4月14日,笔者突然接到她父亲打来的电话,说平南县法院的干警来找她谈话,是有关她父母离婚一事。笔者当时正在外地出差,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请求学校妥善安排与接待。一个月后,她母亲打电话来,了解女儿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但她拒接电话,且警告母亲,以后再不要打电话过来,她恨母亲。

案例3

学生廖××,女,17岁,父亲早亡。6岁那年,母亲去福建打工,一直没有回家。该同学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老多病,没有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救济补贴,生活非常拮据。该同学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与同学关系不是很融洽,朋友较少。思想有些偏激,认为学习好其他都不重要。劳动不积极,多次忘记劳动职责。有一次大扫除,由于她问老师作业问题而忘记自己的劳动任务,劳动委员告诉她,班长替她做了,希望她能向班长说声“谢谢!”也希望她以后要及时劳动。但她不但不说声感激的话,反而还说“做个劳动有什么了不起”,态度冷漠,无感恩之心。她的课桌面及地下相当脏乱,值日班干多次督促其整理她都不理睬。

二、留守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透析

以上三则案例反映出的留守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典型: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缺乏亲情关爱,陷入情感饥荒;孤独无助,沉湎青春早恋;性格孤僻乖张,逆反心理强。导致这些不良的习惯和性格的形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留守高中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家庭教育缺失

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只想着挣钱而忽视了家庭教育。他们简单地认为,养孩子只需提供物质条件,而孩子能否成才则是学校老师的事。更有甚者,认为在情感上有欠于孩子,就用金钱来弥补,尽量多给孩子钱,给孩子买智能手机等高档消费品。案例1王××的家长一个学期给孩子买了两台智能手机:孩子以方便与父母沟通交流为理由让父母为其购买手机,第一台手机被学校收缴,不到一个星期又买了一台。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沉迷网络游戏或刷微信,在宿舍里通宵达旦玩手机,无视学校纪律,严重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成长。

(二)家庭失去有效监护,是留守高中生行为习惯差的主要原因

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朋好友,但不管是谁,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不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使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案例1王××的爷爷只管给钱,至于孩子在学校学习怎样就不闻不问了。所以,他纪律涣散,周末下午去网吧,经常迟到;案例2韦××,父母在外务工,且感情不合,母亲多年没有回家,每次放假回家,家空荡荡的,无人陪伴,孤独凄冷。这是她早恋的主要原因。

(三)亲情缺失造成留守高中生在心理发育上的“营养”不良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他们同那些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少了活泼和开朗。感情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世界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出现性格缺陷,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案例2与案例3的现象。她们不愿与同学多交流说话,性格越来越孤僻,对亲情的感觉也越来越淡漠。

三、对留守高中生情感关怀与亲情弥补的思考

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学会副会长李凤祥认为,教育新常态下的德育要“把‘学生当作有生命力的‘人来教育,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教育者要充满爱心和人格魅力,让受教育者充满心灵感应,德育过程要生动形象,充满灵动和温情,倡导有情德育。”学校是留守学生的第二个温暖的家,班主任就是留守学生的父母,义不容辞地要肩负着教育和关爱学生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这些留守高中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呢?一年来,笔者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开展主题班会或趣味活动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雅认为,学校德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对“亲人”的依恋之心,在与“亲人”的交往中,引起学生对他人的兴趣,逐渐形成学生对他人的亲和性,培养学生对他人的美好情感。我们知道,如果学校拥有温情的环境,那么学生情感发展就会更阳光。温馨的主题班会,快乐的趣味活动,让留守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3月8日母亲节,笔者所教的班举办了“祝福母亲,爸爸妈妈我爱你”的主题班会,有小品表演,有歌曲演唱,有感恩视频等,用“情境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营造温馨氛围让留守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得到关爱,在活动互动中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的集体生活。在活动中,班长特别安排案例2中韦××独唱《烛光里的妈妈》,歌声委婉动听,演唱声情并茂,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二)师生结对子,进行爱心弥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高中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爱,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当笔者理解教育的这层涵义后,笔者对班里留守学生进行统计归档,安排班里所有科任课老师“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关爱与指导,让留守学生感受的关爱更实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监护人的负担。教师从小事上、从细节上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付出真情。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准扶“贫”,这些留守学生由从前的冷漠、自私、自闭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他们开始能做到自觉遵守纪律,专注听课,学习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并能主动为班级或老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三)专题讲座,或参与大型的励志活动,激励自信

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缺位而造成心理软骨病,往往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从而在行为上则表现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基于这个情况,某学校高一年级部每单周五晚7:30开展汉语演讲活动,笔者利用这样的活动鼓励留守学生自己积极参与,感受生命的意义,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对远方父母的情感依赖,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此外,笔者还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加高三学长学姐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并写大会感想。同时,组织学生建设团结奋进的班级文化,创设各类评奖方式,树立先进榜样,整个班级充满活泼快乐、自信自强的学习氛围。

开展主题班会、精确扶“贫”、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等,以各种类型的活动关爱留守学生,增加了留守高中生与同学及老师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留守学生的性格养成上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扶正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实践性思考,笔者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应对方法,使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无锡市妇联.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R].无锡:江南大学行知教育调研团,2006

[2]彭祥杰.如何关爱留守儿童[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九卷,2015

【基金项目】柳州市德育工作提升年专项科研课题“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农村留守学生情感教育实践研究”

以情感入手强化高中生思想教育 第4篇

一、生活之中真情关怀,走进学生内心开展教育

在高中阶段,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使学生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更应当成为教师高度关注的对象。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处处以真情关怀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开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有学生家庭困难,但是受自尊心的影响绝不向学校和老师开口。越是这样教师越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信息,并从侧面进行了解, 最终对班级家庭贫困学生的状况有了全面掌握。在学校发放困难补助的时候,采取背对背的方式,不在班级公众场合进行发放,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对一领取,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困难,又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笔者这样的工作路径有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支持。笔者在生活中还关心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亲,乐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建立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入耳入心入脑, 更加容易接受教师教育引导。

二、鼓励珍惜同窗之情,相互之间团结友爱互助

有幸同窗是学生人生成长中不可多得的缘分,而学生学习压力紧张,许多学生自顾自学习无暇顾及他人,这样班级的集体氛围就会更加淡漠,这样的成长环境不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笔者利用班会课、团支部活动等契机,向学生渗透同窗情谊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生求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生最不可多得的就是亲如兄弟姐妹一般的情谊,让学生既要认真学习,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特别是与同学之间相处要保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在笔者的潜移默化教育引导下,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一人有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大家宛如一个大家庭成员般相处,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效。而且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生活,所培养出来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包容态度,对学生未来走上社会走上岗位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都具有非常好的奠基作用。

三、引导建立兄妹情谊,端正心态走出早恋误区

高中阶段正是早恋的高发期,懵懂的少男少女在花样年华很容易被对方所吸引。其实这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任其发展,向着背离的方向远去,则会误了学生学业,耽误人生前程。笔者在这一方面以情感人,通过真实的情感和学生开展真诚的沟通,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端正心态走出心理的误区。笔者将早恋现象光明正大摆上桌面,让学生明白这一年龄段之间就应该出现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相互间的喜欢爱慕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过爱情的种子在高中阶段萌芽缺乏必要的阳光雨露,还没有足够的成长条件,高中阶段应当是学业成长的阶段。笔者首先让学生消除早恋的神秘感,从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让学生明白相互之间的吸引并不等于爱情,这是人生特定阶段的心理活动而已。笔者接下来引导学生就同学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自主讨论,学生经过这样的引导,在笔者充满真情的开导下明白了高中阶段是宝贵的学习阶段,同学之间更应当是亲如兄弟姊妹般的关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心理豁然开朗,从堵到疏的转变不仅是方式的转换,更体现了成效的变化。

四、运用负面典型案例,激荡内心情感警示教育

高中生虽然年龄上与成人相差不大,但是他们容易冲动,对社会认识不够全面,在一些负面思潮的影响下容易做出一些令人生蒙羞、自毁前程的事情。笔者在这一环节着重于给学生揭示活生生的负面案例,充满情感地进行叙述引导,让学生对照自身进行反思,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笔者向学生播放了少管所在押人员的忏悔录,大家发现原来花样青春美好人生与身陷囹圄、遭受牢狱之灾,原来只是一步之隔。 学生对于身上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小毛病提高了警觉,并自觉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克服。笔者充满情感的叙述和启发引导,在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样的负面典型案例成为了学生成长中自我对照的一面镜子,正是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不断进行反省,不断的纠正自我。

五、倡导感恩家庭父母,激发学习上进强大动力

笔者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基层农村,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或者自甘落后、缺乏上进心。 笔者以情感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回顾自己的父母是怎样辛勤付出,为自己创造良好学习生活条件的,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工厂做工,都是点点滴滴的汗水才创造了自己求学生活的良好条件。笔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牢记父母长辈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接下来将感恩的心转移到如何认真学习回报父母这一方面来,使学生恍然顿悟,对自己学习中不够上进、 生活中不够严谨的行为产生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进而对学生端正心态积极学习、好好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5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陈朝南

摘要:情感是人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感受,良好的情感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人们端正态度,产生良好的动机。可以说,在高中时期,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显得非常关键。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创设情境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讲,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心灵。

一、因文制宜,挖掘文本情感要素

高中教材文本的选文文质兼美,蕴涵丰富的情感因素,担负着读者和作者进行双重情感交流的任务。但传统意义上的高中语文教学侧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对文本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师要摆脱陈旧、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要素,以此感染与启迪学生。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各种情感要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跟作者进行深入的心灵对话与情感上的交流,进而使学生在感受中获得快乐,健全人格,培养美好心灵和陶冶情操。

比如,在教学《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思考和讨论小说通过哪些要素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梳理出了如下情感载体:夏瑜的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无知和悲惨命运;康大叔之流的凶狠残暴和贪婪狡诈;茶客们的麻木不仁和无知落后;社会环境的晦暗和压抑;坟头花环孤独和希望……进而,学生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而感动,因反动者而愤懑,为麻木者而忧叹,为过去而深思,为未来而憧憬。课文的深刻内涵在教师引导之下深入揭示,内含的情感要素逐步呈现,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激发。

尤其在富含情感要素的诗词文本中,教师对情感要素的挖掘角度更加丰富。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品读“独立寒秋”,感悟伟岸形象;遐想“万类霜天竞自由”,领略勃勃生机;追问“谁主沉浮”,激发豪迈情怀;赏读“浪遏飞舟”,升腾舍我其谁的壮志。诗人自身形象,美好的自然景观,深刻的人文哲理等等,无不饱含充沛的情感,在教学中恰当挖掘,均有激发学生青春激情的巨大作用。

高中选修教材篇幅长、容量大,所具备的诸多情感因素更加全面。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所选的人物传记,有革命家、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人物类型全面,经历丰富,作品本身内涵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极佳素材。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情感,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情感与品质。这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比如,教师在教学《蜀道难》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一些关于蜀道和巴蜀地区的影视资料、图片,创设浓郁的视听情境,让学生在欣赏影视资料与图片的过程中,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开展诵读活动,在反复品读中,创设强烈的语感情景,在语言文字中感受作品的磅礴气势、豪迈情感和深沉感叹。当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基本感情有所领会之后,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蜀道的来历,作者如何想象?蜀道的危险通过哪些景象体现出来?诗人劝诫友人的意图是什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要指导学生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

中去,以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教师在引导赏析《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学生表演朗诵文中人物对话:“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阵秋雨一阵凉啦”。读出富有京韵的平平仄仄的声调,将全班同学带到了富有韵味的北方的秋天,传达出文中蕴含的“清静、悲凉”的情感,让学生心领神会。学生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将自身融入了课文当中,在课文当中去领悟和感受北平的秋天,学生将文本情境和生活情境统一起来,在文本情感当中融入了生活情感,在文本世界当中结合自身的现

实世界,文本所描述的景物变得鲜活,从而使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在这种情境当中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命力,学生良好的情感自然得以有效地培养。

三、迁移引申,内化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价值指向是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后,还需通过各种迁移引申,把他人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陶冶性情。如,在《荷塘月色》课文中,朱自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通过荷塘、月色、树影等朦胧淡雅景象得到了含蓄深沉地表达。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课文情景的体验,较充分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临末,教师提出问题:朱自清坦诚而勇敢地表达了面对现实,内心的哀愁和无奈,真实袒露自己难为外人道说的心理,假设你遇见今夜的朱自清,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思维被激活后,结合自身经验,谈出对朱自清的理解,有的赞成、有的劝告、有的质疑,借对作者的情感体验,升华自身的情感境界,内化为自身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想,也能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和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是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这种教学思想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其实,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情感教育。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实施情感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 情感教育教学 思想性 情感性 主体性

1 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数学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生活的经验以及所学的知识出发,创建一个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还需要从自身出发,首先是要认清教学的意义在哪里,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把知识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1]。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知识的枯燥乏味,由于数学的本身是数字化教学,如果不添加情感教育在里面,那么数学教学就真的显得枯燥了。有了情感教育的参与教学,会让学生处在一种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这种亢奋状态无疑是最好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审美是情感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并把其利用到数学教学中,审美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2.1 思想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坚持的原则就是思想性原则。万事开头难,思想教育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且,要结合数学教材知识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是学生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自身良好的品质来影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形成良好品质;其次,就要依据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相关内容进行教育;再次,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3]。

2.2 愉悦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坚持愉悦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枯燥知识点的讲解,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会让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习,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4]。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外在乐转化为内在乐,促进学生学习上的更大进步。

2.3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围绕着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高品质高素质的优秀人才[5]。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志在必行的,而且,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利用情感教育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3.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教师应从这点出发,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自己的理想,为了远大的理想而积极的学习。当然,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高中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为学生介绍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样能让学生对数学更了解,更能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对事物认识的渴望以及了解事物的动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情感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这关乎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有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数学,去了解数学,去学习数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数字计算的枯燥科目,教师应培养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6]。另外,在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数学课本进行紧密的联系,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教师如何更改和创新教学模式,都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3.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中,数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备受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而且,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定义以及概念等没有具体的表达事物,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数学中的相关概念与其他科目需要熟练背诵的定义和理论不一样,数学中的概念是需要学生对其有着灵活的理解,只有对相关概念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也正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灵活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直接增加了学生在数学道路上学习的压力,也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心生恐惧之意,这种不良的心理是困扰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改变,从不同的角度来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导学生不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到,眼前的成败不能决定一生的成败,总的来说就是要利用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除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外,还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积极向上,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玲. 浅谈情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1(Z1).

[2]张艳.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

[3]吴小平. 寓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中[J]. 中国校外教育,2010(23) .

[4]陆中彪. 浅谈数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运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8).

[5]胡和庭,胡雅玲.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1) .

高中物理教学之情感教育 第7篇

一、情感教育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 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行为影响因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比知识更重要, 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科学培养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 是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责任。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养成教育的科学实践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认知过程中习得良好态度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 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组成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应根据学生的外显行为判断学生呈现态度的内在阶段水平与发展趋势, 有的放矢做好培养工作。

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兴趣和阅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很难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如果热爱教育事业, 尊重并热爱每一个学生, 真正对其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情感交流, 从而淡化师生界线, 一般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物理本来就是一门枯燥的理科, 有众多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需要灵活掌握, 所以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物理, 认为它太难了。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耐下心来, 与学生平等交流, 多换位想一想学生的难处, 运用各种方面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 为其学习高中物理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

2.有利于学生兴趣和成绩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 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与学生用心交流, 用赏识性教育来看待他们的点滴进步, 就有可能让其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大幅度提高成绩。尤其是一些物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 他们的兴趣较弱, 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差, 成绩不理想, 教师要对这一类学生进行信心的激发, 及时发现其在物理学习中一点一滴的进步, 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之心, 让其产生被尊重感。

3.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学困生的转变。笔者认为, 情感教育要发挥作用, 教师要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与沟通工作, 首先一点是一定要尊重他们,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并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人格的活水来滋润其幼小的心田。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情感, 可以用一些伟人的故事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只要方法得当, 学困生就会像被点燃的干柴, 爆发出青春的动力和华彩。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当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并关心后, 学生一定会在教师的善意关怀和真诚爱护下敞开心扉, 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当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程度以后,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更浓, 其积极性也会增加,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渗透在学习的每一次活动中, 不能抛开学科教育的内容, 游离于学科之外进行纯粹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 应深度剖析态度形成的过程, 明确影响态度的三个因素, 通过调节学生内心活动, 形成态度内外特征的积极性、一致性与科学性。

1.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培养学习自信。认知因素是个体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通过赞成或反对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积极评价, 转变观念, 提升信心, 信服于教师的引领与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 叹息物理是“一学就会, 一做就错, 一放就忘”, 由于感到学习物理很困难, 有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将释疑、解惑、排难融于课程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信心, 转变学生观念, 养成学生积极的认知态度。教师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失重的感知体验, 通过视频提高学生对失重现象的整体表象, 通过讨论与延伸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 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认知态度, 相应地,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高中数学情感教育问题的思考 第8篇

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高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并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入手,使学生变机械、被动为创造、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乐学、爱学,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注重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讲清楚,只注意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而很少想到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已为中小学教师所熟悉,但是在问卷调查中,中学数学教师认为,“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还很困难。由于教学方式可分为“接受式”和“活动式”两种,因此,并非只有通过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式的教学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要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精神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的学习,即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很重要。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又认为,“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体会、理解和创造数学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当学生欣赏了数学的美,就会产生情感、热爱数学;当他们了解了数学创新的历史,就会产生激情、钻研数学;当他们知道了数学的价值,就会获得动力、学好数学。”

三、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

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无情”的、枯燥的、难懂的,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具有许多引发情感的因素。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和谐和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学因素,学生无疑就受到审美价值的熏陶,为陶冶学生高尚的理智情操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如牛顿二项展开式:

该展开式的多项系数具有对称性,并能列成一个美丽的杨辉三角。在数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就能从这些数学文化和情感因素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数学,重视数学的学习和应用。

过去的数学教学是结论性的教学,只重视定理、公式、结论的讲解和应用,忽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总是“烧中段”。经过几十年这样的教育,发现“烧中段”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基于此,国际国内数学课程改革都开始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把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调查、实验、猜测、计算、验证、交流等多种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自信心、成就感等情感。在这整个过程中,立足于数学活动过程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每个步骤中都能进行探索、经历、体验、交流等体现情感教育的活动,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情感不仅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高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何贵周.数学同样呼唤情感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08,(8).

[2]陈长虹.浅谈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4).

高中政治情感教育的新尝试 第9篇

一、寓教于乐, 把快乐贯穿于教学中———“乐”

学习本来就是件苦差事, 高中生的学业非常繁重, 尤其是对政治的学习, 他们不太感兴趣, 作为老师如果在整天枯燥无味地抠书本、念书本的话, 政治课堂将更加的难组织。所以我认为每位老师都应该配合教学,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 还先后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 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这些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趣味性, 尽量做到以情动人———“活”

我的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政治都学些什么啊?我感觉没什么好学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 我们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知识的欲望, 灵活多样地教学, 教学绝不能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 教学中要充分投入, 始终保持高度热情, 以此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情绪, 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 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比如说在讲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时候举“白马非马说”的典故, 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两者的关系, 简单易懂, 也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谈到真相和假象的时候, 可以引用古语中的成语如“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声东击西”“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等,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清楚地掌握两者的含义和关系。这样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 会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 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了, 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 情感共鸣就能产生。

三、注重科学性, 坚持以理服人———“透”

高中政治说好学就好学, 说难学也难学, 要看你自己如何去教, 孩子们如何去学。虽然高中是常识课, 但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 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层次水平上考虑, 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增加知识的可信度, 使学生不仅口服, 而且心服,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只要学生意识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 从心理上想学好, 教与学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

四、理论联系实际, 和生活紧密相连———“用”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 比如在讲到当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时, 我就让学生讨论:金融危机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如何才能解决危机?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 并应用所学知识具体、全面地分析了这个问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 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 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 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 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

由于我在教学中注意了情感教育, 使得学生的厌学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他们普遍反映喜欢上政治课, 成绩也有明显提高。我相信, 在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 政治教学一定会发展到新的高度。

让情感教育引导高中化学课堂 第10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教学中, 实验是最有魅力的环节, 一个成功的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实验”这一环节的作用, 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 我在讲述“过氧化钠”时, 通过一些魔术实验, 如“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等精彩且能让学生感到惊心动魄的实验引学生入境, 学生在实验中能深刻地认识到过氧化钠的性质很活泼, 既可以与CO2反应, 也可以与水反应, 且能根据现象推测其反应产物。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同时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热情, 因为他们知道学好化学, 不仅可以掌握知识, 成为科学家、化学家, 还有可能成为魔术师。又如在“氯气”的教学中, 针对“氯气是否有漂白性”的问题, 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制得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浓硫酸、干燥的红色布条、湿润的红色布条的三个容器中并置于学生面前, 先让学生自己推断它们的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 却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这是为什么?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有什么不同?谁才是真正的“漂白使者”?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刺激学生的求知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的分解, 利用曾经学过的相似的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 并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 既找相同点, 又找不同点,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 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向往,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做到深入浅出, 让学生易学、易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但不感到艰难, 而且还能够饱尝学习的快乐, 同时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 我将其与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做对比,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要有氧参加, 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 利用氧化与还原这一对矛盾体的对立、统一,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为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 再通过引导、设问等方法, 使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等诸多概念和规律清晰明了, 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也让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又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 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 通过启发、讨论、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深入探索醋酸钠的水解过程,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 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过程, 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其他盐溶液水解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 利用化学科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 化学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每天的吃、喝、拉、撒离不开化学,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如1965年的人工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 “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等等都离不开化学, 以此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在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用真情打动学生, 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有时是师生关系, 有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有时又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有时还可是朋友关系等等, 不论是哪种关系, 只要能够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 就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用真诚与学生共处, 同样学生也会以爱心和真诚来对待教师,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 多给学生发言、讨论、提问、动手的机会, 尽量做到不指责、不打击学生, 多鼓励和引导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这样,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使师生关系不断融洽, 学习气氛也越来越轻松、愉快。

论高中音乐课堂的情感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81-01

高中音乐教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课程。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了多种情感,并能将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换句话说,音乐就是情感展现的载体。音乐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并主宰歌曲的方向。高中音乐教育只有抓住了音乐的特点,并对其作出全面而生动的诠释,才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的美妙和魅力。另外,教师的全身投入以及懂得渲染氛围,也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师如果继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情景创设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人们心灵情感的碰撞受视觉、听觉的影响很大。例如:一个性格内向、悲观的人,如果身边的朋友都是性格开朗的人,久而久之,这个人的心态也会变得积极乐观。因此,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原有性格和态度的。同样道理,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创设一种情境,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很大影响。

音乐注重听觉感受,是一场听觉盛宴,在音乐教学中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创设不同的情境,有助于触动学生的情感。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观看视频、聆听音乐作品、课堂表演、营造周围环境等。例如,有“西方音乐之父”之称的德国音乐家巴赫,创作了名曲《马太受难曲》,这是一部宗教音乐,抒发了对人类痛苦、灾难的同情以及对幸福与和平的向往。因为是宗教题材的音乐,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宗教信仰或缺乏宗教知识,听音乐的时候很难感受到音乐传达出来的意境。

一些学生反映听《马太受难曲》就像听《结婚进行曲》一样,只是格调截然相反,一个深沉,一个欢快,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别的感受。这时教师可以放映相关的宗教视频,讲解有关的宗教知识。在视频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中,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以这种形式创设出宗教信徒悲恸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其中的悲伤、激动、落魄、沉静和平和等情感。

另外,新课标提出学生不能仅局限于掌握课堂学到的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只停留课本,而应开拓课堂以外的视界。课堂知识的延伸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音乐课堂教育使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而且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当然,在课堂上创设音乐情境需要从实际出发,如考虑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情境教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绪教学

情绪与情感不同,情感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感觉,而情绪的表达更多是外在的,直接的形式。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如果教师带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教学,这也会带动学生怀着一种高昂、积极的情绪进入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绪变化,尽量将正面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个道理,关注自身的情绪带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教师将正面的情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接收到这种正能量后,怀着一颗热情的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情绪,如脸部表情、肢体语言、话语、动作等,这些情绪会直接反馈进入学生的大脑,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音乐课时,很多时候是通过示范唱歌的形式来传授音乐知识的,示范唱歌是课堂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可利用好这个环节,在唱歌授课时,注重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节奏的高低舒缓,这些情绪的表达和变化,其实就是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表现。教师的这些情绪表达,直接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

三、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也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音乐通过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来传达真挚的情感,达到影响人们情绪和洗涤心灵的作用。生活也正因有了音乐而变得丰富多彩。音乐的节奏对人们的情绪起伏有很大影响。缓慢的节奏能够平复心情,使人安静平和;鲜明快捷的节奏则使人心情激动、情绪高涨。不同的节奏,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音乐,可以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的音乐基础知识外,还能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深刻了解音乐作品的实质,如创作背景、作品意义、价值等,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意义。

总之,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起伏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音乐情境,以正面的情绪引导学生、创建情感体验的平台等,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享受音乐时,能够充分融入音乐创设的氛围。总之,高中音乐课堂的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享受音乐,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舟.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08(05).

[2]龚红伟.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情感体验[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1).

[3]石剑侠.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大众文艺,2011(09).

[4]黄佳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12篇

一、教师必须将情感投入到教学中

试想如果教师不关爱学生、不尊重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只有欺骗、侮辱和打骂, 这样学生还会敬重教师、佩服教师、配合教师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只有将情感投入到教学中,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理解、尊重、关爱学生, 这样才会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政治教学才会更有效。作为政治教师, 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要做到这点, 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常识、强烈的敬业精神, 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情感, 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不仅要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成长经历、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 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思维特征、思想动态等。总之, “只有爱学生的人, 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调节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根据课程的安排, 将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展现出来, 变枯燥、抽象、难懂为有趣、直观、容易。通过多媒体的使用,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太多, 学生们往往会认为, 它是一门较枯燥乏味的课。倘若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解, 那么, 这门课确实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然而, 如果教师用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 将原本相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诙谐话语, 用绘声绘色的、激情的、艺术性的、煽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用教师的激情带动、点燃学生的激情, 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看来, 要想将思想政治课上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1.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 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管学生的成绩好与差、家境富裕或贫困、行为习惯好与坏等, 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 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出生环境、生长经历、知识储备有差异, 但所有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 教师不但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甚至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那些成长过程中吃更多苦的学生和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 这样的教师才值得学生们尊敬和爱戴。

2.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民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许多教师重知识讲授, 把各种要素参与的课堂教学搞成了独台戏、一言堂。这样最多只能让学生记住一个结论, 难以形成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享有民主,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保证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 对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样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在课内外建立良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

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 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要用新理论、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改变一些落后、过时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陈旧思想。不断地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 教师依然是主导, 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全方位、多层面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上, 营造一种最佳的学习氛围。

摘要:高中学生仍然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 实践证明,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积极鼓励比消极批评、惩罚效果要好得多, 消极心态往往使人失败, 积极心态往往使人成功。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经常性地激励学生, 这样才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时刻有积极的心态。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小鹏.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J].新疆教育, 2012 (8) :168.

上一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一篇: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