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原则范文

2024-06-05

运动训练原则范文(精选12篇)

运动训练原则 第1篇

力量训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训练原则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殊的原则。

一、超负荷原则

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 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逐渐增大, 阻力应接近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提出此原则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肌肉或肌群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的阻力练习时, 足够大的负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 能使运动中枢发出更强的信号, 从而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同步收缩, 肌肉表现出更大的肌张力;二是在负重训练的过程中, 肌肉由于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 这时, 再使用原来的负荷进行练习, 就不能使力量继续增加了, 因此应根据运动员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 调整训练计划, 逐渐加大运动负荷。以加强绝对力量和爆发力为主的力量训练课, 大重量的负荷要占主导地位, 为此, 必须定期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监督, 以便在安排时做到心中有数。运用此原则在增加负荷时, 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增加负荷重量, 二是增加练习手段的重复次数。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负荷重量的安排, 起点要低于成年, 重量的增加要考虑到身体发育的程度, 并且总负荷量的增加, 要优先增加重复次数。

二、专门性原则

指所有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肌肉力量发展的针对性。

即力量练习中应含有直接用来完成专项动作的肌肉或肌群。还要有意识地发展相关的薄弱肌群力量。

2. 运动形式的一致性。

即负重抗阻训练要表现出专项技术的特性, 也就是尽可能模拟专项技术的实际运动样式。如负重高抬腿跑, 大腿尽可能抬高, 手持哑铃要求前后摆臂。再如, 同样进行杠铃练习, 对投掷运动员来说, 以抓举、挺举比较合适;跳跃运动员以负杠铃蹲起为宜;而摔跤运动员则以慢动作的推举为宜。

3. 发力特点的相似性。

运动技术的掌握过程也就是建立运动性动力定型的过程, 而运动性动力定型的形成至少部分地可归因于所从事专项所要求的一种专门力量———速度关系。因此, 在力量训练中, 所采用的手段不仅要在结构上与专项一致, 而且要采用适宜的练习速度和节拍。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和练习节拍是其运动性动力定型的重要成分。因此, 用接近于比赛时的动作节拍来进行练习, 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专项力量素质, 而且能帮助改进技术。

三、负荷强度的目的性原则

根据一般力量的外部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类型, 通常负荷手段及强度的选用取决于力量训练课的类型和目的。

1. 发展动力性最大力量必须采用次极限或极限负荷强度 (85%—100%) 进行练习, 如此力量素质提高的效果才显著。

因为重量越大, 传入中枢系统的冲动就越强越快, 中枢系统作应答性反应传出的冲动也就越强越快, 从而能同时动员起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收缩, 使更多的肌肉同时得到锻炼, 还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协调能力。但由于负荷重量大, 所重复的次数就少, 能量消耗少, 且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 故对循环呼吸机能影响不大, 对增大肌肉体积也不明显。

2. 发展速度力量或爆发力, 单用40%—60%的负荷强度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是提高速度很困难。

在实践中, 往往采用综合力量训练办法, 所采用的负荷手段大致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大重量负荷 (85%以上) 来提高绝对力量, 这在水平比较高、有一定接受能力的运动员训练中比重较大;一类采用中、小负荷快速练习的方法来提高动作速度;此类手段对于低水平或处于初级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比较好, 因为它有利于提高肌肉的质量;一类是采用比赛的动作, 实际的负荷 (与器械重量相当或采用器械本身) 来练习, 这有利于在大重量负荷之后将获得的力量能迅速地向专项转移。

3. 生理学的研究认为, 慢速的练习对红肌影响较大, 并使白肌、中间型肌具有红肌的特点。

所以在负荷较小时, 控制好练习速度, 对发展力量耐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常, 发展力量耐力, 采用的负荷低于最大力量的50%。对于初级运动员, 这个负荷还要小, 练习时不注意速度, 单要求次数或坚持时间。这样, 负荷不大, 运动细胞就不易疲劳, 工作的持续时间就可以延长。肌肉活动的次数多, 就可以使肌肉代谢过程加强, 更有效地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含量, 如线粒体蛋白与肌红蛋白含量, 从而提高肌肉的有氧氧化能力。尤其是对处于初级训练阶段的运动员, 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肌肉的结构, 因此, 小负荷的多次重复训练应占相当的比重。

四、安排练习的顺序原则

1. 从总体来看, 重量的安排应遵循由重到轻的顺序。

在安排力量训练时, 应考虑如何首先提高绝对力量, 然后才考虑怎样把获得的绝对力量转移到专项上去。通常, 在大负荷力量练习之后, 接着安排一些中小负荷的快速练习或各种跳跃练习, 或专项练习, 这样既有利于机体恢复, 又能促进所获得的力量向专项转移。

2. 在开始做大重量的练习前, 也可以适当安排几次略轻

的重量作适应性练习, 使其起准备活动的作用, 但不要引起机体疲劳。

3. 在从事各种不同的重量练习之后, 要有合理的间歇时间。

当采用极限用力的50%以上重量作负荷时, 重复练习之间的休息间歇通常为2—3分钟以上, 极限用力需10—15分钟, 在进行同等重量的多次练习时, 可把多次练习分组进行, 延长组间休息时间。

4. 针对各肌群, 在负重抗阻训练中, 练习的安排必须是大

肌群的练习在前, 小肌群的练习在后, 因为小肌群比大肌群较早和较容易疲劳。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 故大肌群必须先于小肌群疲劳之前练习。

5. 不同项目, 力量练习在小周期中安排的时机也不同。

对速度力量性项目来说, 力量练习最好安排在小周期的第一天;对力量耐力项目来说, 力量练习一般安排在小周期的最后。

五、均衡发展原则

不同的运动专项对身体各部位有不同的力量比例要求, 在进行力量训练计划的设计时, 应包括全部大肌群的练习, 按比例均衡地发展肌群系统。如果不按本专项所需的比例来发展肌肉力量, 则某一部位力量过大, 力量增长会不起作用。因为, 除去其它因素 (技术、耐力、协调等) , 单从力量素质来衡量, 专项成绩是平衡于力量最差部位的。

事实上, 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存在肌肉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 而影响专项成绩。如果短跑运动员和跳远运动员只对他们的股四头肌肉进行增强训练, 而很少对他们的股后屈肌群和肩带肌群进行练习, 这些发展薄弱的肌群在练习与比赛中不但容易损伤, 而且往往影响专项成绩。

其它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比例如上肢与下肢、前部与后部、大肌群与小肌群、主动肌与被动肌、伸肌与屈肌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如举重对运动员的胸肌与背部肌群、上肢与下肢肌肉力量有比例要求, 这个比例是多少, 需要教练员通过细致的分析找出, 再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使运动员肌肉具有强大力量的同时, 也有个合理的发展, 达到各肌肉群力量适合于专项要求的动力平衡。为了达到平衡, 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手段, 提高薄弱肌群的负荷强度来提高它们力量的绝对值, 另一方面如果薄弱肌群力量未赶上来, 暂不发展已增强的肌肉群。

均衡发展原则对于专门性训练原则是个重要的补充。专门性训练含有人们应当训练所要增强的特定的肌肉群的意思, 所获得的力量为专项力量。但过度的专门性训练, 是造成肌肉损伤的原因之一。所以, 使用综合的全面的方法成比例地发展肌肉力量, 不仅可以提高专项成绩, 而且可以预防损伤。因此, 不管专门性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 都应包括全部大肌肉群的练习, 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训练, 全面的力量训练是贯彻全面身体训练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杨锡让等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2]体育学院函授教材.人体生理学.上海,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5.

[3]张镜如等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第四版.

听力训练的五大原则 第2篇

一、精泛结合的原则

听力的提高是指考生英语耳听意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是考生考出好成绩的基础。在听力教学中贯彻“精泛结合的原则”就是要“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就是要做到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不仅听清、听懂,还要模仿、跟读,直到能够背诵听力材料。“泛听”就是要“多听”,正所谓“劳有所获”。“泛听”的材料要宽泛,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进行选择,如电视的英语频道、英文电影、广播、故事、甚至英语歌曲都是很好的泛听材料。

二、持之以恒的原则

我们知道,我们每天学到的新东西,实际上都是贮存在我们大脑的临时记忆里。临时记忆的东西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只能保留几秒钟,最长的也难以超过三天。假如你对贮存在临时记忆里的东西不进行再利用,把它们从临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大脑就会把它们自动清除掉。而要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最有效的办法只有重复,重复地刺激大脑。所以,一定要有不断地、不厌其烦地听一段材料、看一部电影、模仿一个演讲的精神。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持续尤其显得重要。这里说的持续,有两重意思:一是每次的听力练习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段,这是指单次的练习时间,比如每次30分钟;二是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上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如一年、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英语学习成为习惯,直到彻底掌握,或者能够运用为止。这个道理,有点象树木的成长过程。大树在树苗的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给它浇水,让它吸收和成长。终会有一天,你不用给它浇水,它也可以通过大自然吸取它需要的养分了,到这个阶段它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模仿复述的原则

模仿是英语学习的必要手段。模仿的关键是感觉。可以将精听的材料作为模仿的对象。也可以将名人的演讲材料、广播讲话、新闻片段等作为模仿的材料。模仿时要尽量感觉说话者的语气、语调、用词,可能的话,对模仿对象的背景材料做一些了解,以加深对模仿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模仿一定要出声,模仿是要花一定时间的。

四、分级量化的原则

“分级”就是对听力材料进行筛选。英语是一门高频率的声音语言,而汉语则以“象”、“形”为特色。两种语言的不同,给中国人的外语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突破这个障碍的唯一方法就只有“多听”,我们称之为“熏听”。但“多听”也不是盲目的“瞎听”,而是要“分级”,根据自己的情况,从易到难,逐步过渡到听懂各种程度的语音资料。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哲理性名言:“Jump and get an apple”(跳一跳,摘到一个苹果)。每次作一点小小的努力,就有一点小小的收获。如果苹果太高,再拼命跳也无法摘到,只是浪费体力。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gotsgy)认为学习内容主体应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在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手臂所及表示你原有的知识领域,扩展部分就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现在有好多学生听英语,盲目地玩酷,捧着一台收音机拼命听特别深奥的BBC、VOA标准英语,表面上是在听,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离自己的水平太远,够不着。若改为先听懂VOA的慢速英语,不仅不觉得难,标准英语自然也慢慢就能听懂了。其实这个理论和阅读从简易读物开始是一样的。将容易的部分夯实了,然后再逐步扩大战果,反而学得快。所以,听力资料的原则一定要分级,从易到难,逐步过渡,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量化”是在听力分级的基础上进行的“量”的训练。所谓“量”,就是数量,具体到听力,就是“tape hours”,也就是你到底听了多少盘磁带,或者多少小时的语音资料。如听磁带、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听各种讲座等等。尽量地抓住机会进行听的训练。每个不同的级别,都需要一定量的支持来获得学习的积累和突破。这个量因人而异,难易系数也因人而异。但基本的原则是,当听这个级别的内容基本没有问题,并且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时,就要适时地过渡到下一级别。而在下一级别的听力材料训练过程中感觉困难时,又可以回到上一级别进行巩固提高。有时甚至要两个级别的内容一起听,逐步过渡,以听起来不感觉非常困难为原则,以有兴趣听、能听下去为基本出发点,通过量的积累来达到巩固的效果。

五、集中突破的原则

这个原则与持之以恒的原则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里主要体现在“集中”两个字上。听力是可以集中突破的,而当听力被集中突破以后,对其他语言的技能,如口语、阅读、写作也有直接的影响。我的经验是,当定下听力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后,就集中一段时间,拼命地听具有相同主题和相同程度的有声资料,直到耳朵听出了“茧子”,才换另一个程度的主题或更高程度的材料来突破,这样通过一个一个“主题”的突破,以及一个一个不同程度的听力材料的集中突击,可以起到对大脑、耳力的重复和不断刺激,从而对声音逐步形成一种“定势”,并为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这种集中突破的方法由于精力集中、内容的范围也相对集中,容易形成重复不断循环反复锻炼的效果,在英语听力养成过程中非常有效,但一定要牢记一个原则,那就是目标明确。

总之,听应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情况下,听力试题的难度不会很大,只要平时打好词汇基础,坚持多听,加强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考试中就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满意效果。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3篇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不是某一个人制定的某项规定,而是集体智慧在长期实践中的结晶,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科学提炼与智慧体现,它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了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一些规律,是体育运动训练有序进行的保障。

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来源于客观实践,基本规律也是如此。如同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一样,它经由实践得来,总结出一定的训练规律后形成训练的原则,进而使这一原则去指导训练活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循环往复式发展,有力推动着体育运动训练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对体育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式地彻底揭示它。同时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的,正是这种变化和发展,更需要我们去不断丰富和发展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训练实际,更具指导性,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运动训练的要求。

基本原则体系的确立

研究和确立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要求 研究和确定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要注意把握普遍性、简明性和完整性。普遍性就是能指导体育运动训练的全过程,与训练实际密切结合,是普遍适用的科学原则;简明性就是要高度概括,不能太具体繁琐,能简单明了地阐述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指导规律;完整性就是要全面客观地阐明体育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统一的内在逻辑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内容。

确立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论服务于实践,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要在实践中利于运用,易于贯彻,符合客观实际所需;在适应性方面,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内容要与军事体能训练的相关方面相适应;在可实施性方面,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实施性强,可具体操作,易于指导;在变通性方面,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变化也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要确定起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体系。确定这一体系,既不能完全脱离前人总结的训练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也不能是原先的训练原则体系的翻版和已有的训练原则的堆砌,必须是在保留其合理成分基础上的发展,并对体育运动训练规律的重新认识,必须保证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概括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确立,应从体育运动训练实际和基本原理出发,从实践中求取真理,借鉴同类训练的相关经验而不是全盘照搬,力求形成自身的特色。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活学活用,注重实效,以提高训练质量为最终目的。

把握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与基本规律的关系 体育运动训练基本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训练基本原则是人们依据对训练规律的认知,结合体育运动训练的客观实际而制定出来的,渗透了某些主观因素。由此可见,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正确性在表述方面是需要商榷的。显然,体育运动训练原则与训练规律不是等同的,我们在对规律获得认知中努力去将其提升为操作性较强的原则。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是抽象的,需要人们不断在实践中产生认知,进而不断深化这种认知并形成具有实践意识的可操作性指导思想,所以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在训练基本规律和训练实践之间起一个纽带作用。也就是说,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就是将抽象的基本规律用语言表达出来。

基本原则的内容

健康性原则 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以健康为前提去发展体能,训练措施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并且通过增进健康来提高学生体能,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通俗地说也就是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健康状况决定了可利用的体能。所以,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发展体能的前提是拥有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正常的生活和身心全面发展。

贯彻运用健康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从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目标上来说,我们所进行的体育运动训练是为了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我们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活动必须要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第二,思想上要把健康性原则放在首位,以健康为训练的前提和目的,虽然在训练中我们提倡咬紧牙关、克服困难的优秀意志品质,但是依然要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训练的进行要在维护和建立体能健康的范畴之内。所以,要让健康性原则深入人心。第三,健康性原则要贯穿于体育运动训练的始终,思想上要永远崩紧这根弦,在活动项目的选取、训练过程的进行中,都不要放松对健康的关注,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融入体育运动训练之中形成一个分支,永远伴随体育运动训练过程。第四,贯彻运用健康性原则不仅要在思想意识方面引起重视,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中也要表现出来,如在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要考虑周全,关注设施的安全性能问题,做到提前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训练是在安全、健康、卫生的环境中进行。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活动力求多样化,使受训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多加训练才可能向着更强发展,但只有全面训练,才可以使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都得以提升,所以,发展体能应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力求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有效训练。endprint

贯彻运用全面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强弱兼顾,全面发展是前提,强化薄弱环节是关键。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性、运动喜好不尽相同,所以身体状况也相去甚远,据对一些刚入学新生的体能检测统计,他们的体能发展是不平衡的,为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还是要先顾及突破弱项,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全面发展与发展弱项兼顾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受训者的全面发展。第二,认清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二者的关系。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会使运动能力增强;同样,运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若要全面发展须对二者协调训练。第三,选择合理的训练内容。训练的内容在整体规划中还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实现的目标。第四,运动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遵循科学原理,要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和拔苗助长都是不足取的,它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这样反而影响了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日积月累之事,一天一个台阶地科学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讲科学、讲实际。

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 第一,个体化训练原则。体能训练是针对个体的训练,其目的是有效发展个体的体能。每名受训者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等条件是不同的,我们要因人制宜,确立适合于受训者自身实际情况的训练模式与方法。群体模式(如按建制施训)是大方向,对每个个体进行的个体化训练是实现群体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针对性训练原则。针对性训练是指平时的体育运动训练必须与作战要求、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等相结合,提升受训者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性训练是体能准备的一个重要措施和必经环节。

结束语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施训者只有掌握和运用好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促进训练发展,达到既定目标。笔者以上就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作用、要求进行了全面论述,创造性地增加了“健康性原则”和“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并指出: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施训者与受训者素质的提高、训练场地外部环境的改善而不断完善,向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更高高度去发展。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我们要在不断尝试中阔步向前。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出版社.1995,8

[2]徐本力等.运动训练学 [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浅析运动训练原则在武术中的运用 第4篇

1运动训练原则在武术中的合理运用

运动训练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动训练原则的运用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训练原则的合理运用有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训练原则运用不当不仅会使运动成绩不好,更严重的是可能会较早结束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所以说,合理运用运动训练原则在武术运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1竞技需要原则

1.1.1竞技需要原则的定义

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1.2竞技需要原则在武术中的体现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2]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结构上和竞技体育有的很大的差异。但是,随着武术的体育化,竞技化,武术也向着竞技体育高、难、美、新发展。传统武术偏重于健身与观赏,竞技武术则将竞技作为自身本质的属性,武术在竞技体育中的体线具体表现在武术动作和武术的竞赛规则上,传统武术注重武术动作的技击性,竞技武术更注重动作的难度,武术在随着竞技体育的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比如说,旋子转体720,旋子转体1080等难度动作,而且国家制定了《武术竞赛规则》,以适应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1.2动机激励原则

1.2.1动机激励原则的定义

动机激励原则是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2.2动机激励原则在武术中的体现

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金牌效应”应该是竞技体育的动机。在竞技体育中精神、物质和信息这三种动力相互扬长避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往往会为了得到冠军,获得高额的奖金而冒险做一些高难度动作,比如说,腾空飞脚+ 旋子转体720,这些现实因素也创造了不同运动项目的记录和可看点,激发运动员不断的创新,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创新,包括训练理念的创新、难度动作的创新、动作教法的创新、套路编排的创新、对练形式的创新、伴奏音乐的创新、比赛服装的创新等等,[3]增强运动项目的可观赏性。

1.3系统训练原则

1.3.1系统训练原则的定义

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的、循序渐进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3.2系统训练原则在武术中的体现

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应的必要条件。武术训练过程中,教练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制定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是长期的, 为了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总是力求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安排,使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武术的训练有一句老话:拳打万遍, 其技自现。这就要我们在训练中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不停的练习,已达到其技自现的效果。

1.4适宜负荷原则

1.4.1适宜负荷原则的定义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4.2适宜负荷原则在武术中的体现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数量等。[4]在武术的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安排不同强度的动作。比如说,今天安排男生100组抡臂拍地,女生90组;长拳分段练习,每段3遍,整套练习3遍等,分段练习可以更好地抓住动作细节,促进整套的动作的完成。

1.5区别对待原则

1.5.1区别对待原则的定义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5.2区别对待原则在武术中的体现

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拳种129种,分南拳北腿,各种拳种各有其特点。中国武术的套路不仅有单练,还有对练、集体演练,不仅有徒手,还有持械,徒手的还有刚、柔、快、慢之别, 持械的还有长、短、软、硬之分。形形色色的套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功法、拆招、递手、散手、实战等构成了中国武术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5]不同的拳种不同的特点,不同人的身体条件适合不同的拳种,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促进武术的学习。

2结语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向竞技化发展的过程中,区别与其他体育项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变化性很大,在武术训练中,科学的运用运动训练原则,促进武术的竞技化发展正确认识人体运动竞技能力的变化与表现的规律,促进武术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创造优异的武术成绩,从而促进武术向规范化发展。

摘要:运动训练原则是人们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科学合理的训练原则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运动训练原则在武术中的运用体现进行分析,得出运动训练的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学原则、适时恢复原则等原则,在武术运动的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原则,武术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马志明.现代竞技武术运动的特点与制胜规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1.

脑瘫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第5篇

主讲人:张则广

郑昌萍

一、早发现、早干预

早起发现孩子的残疾并及早进行康复,可以减少及避免继发障碍,减轻残疾,如挛缩、畸形等。另外有些技能,例如语言和交流能力是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而语言发育正好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最为重要。

二、以儿童为中心

无论进行任何种类的康复活动,康复工作人员必须谨记儿童是我们的康复对象。康复活动必须要以儿童喜爱及友好的形式来进行。

三、全面的康复

全面的康复包括:感觉、运动、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交技能;教育和康复互相结合。

四、遵循生长发育规律

五、儿童主动参与

六、家长参与

脑瘫康复训练器材与辅助器具

主讲人:韩誉功

张莉

在康复训练及治疗中,脑瘫患儿,特别是幼儿,常需要一些训练器材,如巴氏球、楔形垫、滚筒、站立架等,以增强训练效果。要求训练器材要结构牢固,实用安全、方便、灵活,易于清洁,便于移动,搬运。

一、滚筒

二、充气球

三、楔形垫

四、训练垫

五、平衡板

六、斜板

七、姿势矫正椅

八、站立架

九、平衡杠

脑瘫儿童发展特点

主讲人:杜颖

张则广

脑瘫发生时,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孩子只是具备了最基本的原始功能。脑瘫发生后,大脑只能在受损的情况下继续发育和成熟,孩子也开始在某些机能缺损的情况下逐步学习各种技能。因此,脑瘫儿童的发展有其独特之处,康复训练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运动发展缓慢和异常

2、全面发展可能受影响

3、对环境的依赖增加

4、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增加

5、融入社会有障碍

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

主讲人: 郑昌萍 张莉

一、粗大运动功能训练

粗大运动包括头的控制、翻身、坐、爬行、走、上下台阶、跑跳等活动;脑瘫孩子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但仍然遵循和普通孩子一样的发展规律,即从上到下、从近到远,先有头和躯干的控制,然后才有四肢的控制和协调运动,训练时我们也应该按照这个发展规律,逐步提高。

二、翻身训练

三、坐位训练

四、爬行训练

五、站立训练

六、转移训练

七、步行训练

八、上下台阶训练

脑瘫个别康复训练计划

主讲人:杜颖 韩誉功

(一)个别康复计划的含义

智力残疾儿童的致残原因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各不相同,康复训练的需要亦不同,智力残疾儿童不仅个体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个体内部发展也不平衡,这就需要康复训练必须具有针对性。从致残儿童个体差异出发,以满足其康复训练需要为目的的康复训练计划就是个别康复训练计划。

(二)个别康复训练计划的内容

内容有个案基础资料,个案综述,个案初期评估结果及长、短期训练目标。还应当有该儿童的安置形式和训练建议。制定个别康复训练计划的程序

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

主讲人:张则广 杜颖

一、社区康复的提出

社区康复作为相对于传统的机构康复,于197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得到重视和推行。

二、社区康复的目的意义

1、广大残疾人迫切需要社区康复服务

2、有利于残疾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

4、符合国情,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工作

5、顺应各项服务“社区化”发展趋势

6、是实现残疾’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残疾儿童基本状况

主讲人:韩誉功 杜颖

一、残疾儿童的鉴定

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标准,14周岁以下

的少年儿童: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定为视力残疾儿

童;双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1分贝或失语失音构音不清,定

位听力语言残疾儿童;智商低于70,适应行为低于同龄儿童

一般水平,定为智力残疾儿童;上、下肢或脊椎中枢神经残

缺截除畸形或功能障碍,定为肢体残疾儿童;患精神病一年

以上,社会功能紊乱,定为精神残疾儿童;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为综合残疾儿童。

二、分布特征

1、农村残疾儿童显著多于城市

2、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儿童占最多数

3、轻度残疾儿童所占比例高于重度残疾儿童

4、残疾儿童高年龄多于低年龄

脑瘫的基本概念

主讲人:张则广

张莉 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据统计,我国0~6岁脑瘫儿童有30多万,而且每年以4.6万例的速度递增。因此,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摆在了儿童康复的重要位置。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发生原因

1、遗传因素

2、妊娠时因素

3、分娩时因素

4、出生后因素

脑瘫的分型和分级

主讲人:郑昌萍

韩誉功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

1、痉挛型

最常见,约占60%~70%,表现肌肉张力增高、肢体僵硬、活动困难、活动范围减小、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增大,上下肢或头常处于某种特殊姿势。

2、手足徐动型

约占20%,主要问题是肌肉张力变化不定。

3、共济失调型

较少见

4、软瘫型

5、混合型

同时具备2种或以上类型的特点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

以生活自理能力为标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级

1】轻度

生活完全自理

2】中度

生活部分自理

3】重度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脑瘫儿童的评定

主讲人:张则广

郑昌萍

脑瘫康复评定就是指利用一定的评定工具,评价和了解脑瘫儿童在不同的阶段的功能状态,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初次评定

评定的重点是向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历史和发育情况,了解孩子日常的生活和功能状态,了解孩子和家长的主要困难,全面评价,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

中期评定

在康复过程中进行的评定,根据康复时间长短,中期评定不止一次。主要针对目标,看是否需要调整或制定新的目标,意义在于观察孩子的进步,为下一步提供依据。

末期评定

康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伴有脑瘫孩子至成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末期的。这里的末期评定是一个比较集中和强化的康复阶段结束时进行的评定。也需要有针对性,看是否达到预期,为将来的生活提供建议。

康复训练目标及计划制定

主讲人:杜颖

张莉

脑瘫儿童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回归社会,享受生活,但由于脑瘫的严重程度在个体间差异很大,每个孩子能够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不能期望都能够得到一样的康复结果。

少数较轻的孩子,康复目标就是使它们完全独立地在主流社会中生活。

大部分脑瘫孩子可以具有相当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康复的目标就是利用多方面的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生活的大环境,使他们融入社会,享受教育、工作、家庭生活的权利。

少数比较严重的孩子,目标就是尽可能减少孩子对他人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因此,康复的总体目标不是使每个孩子达到正常,而是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长短期目标,逐步提高孩子的能力。

脑瘫的中医治疗

主讲人:杜颖

韩誉功 脑瘫的常规治疗方法:

1、脑瘫的理疗:作为综合康复的手段之一,通过各种物理治疗仪,根据生物电子动态平衡理论结合中医阴阳平衡理论采取多种物理疗法,选择相应的经络配穴,通过电疗、光疗、磁疗、激光及温热疗法,促使经络通畅,达到活血化淤,康复萎缩肌肉,松驰痉挛肌群,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对患儿的肢体障碍关节畸形等症 状予以有效的改善和缓解。

2、脑瘫的心理疗法:脑瘫患儿除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外,合并智力低下和心理障碍者较多,患儿多有情绪障碍,行为异常,认知损害。针对脑瘫患儿的心理障碍,在综合治疗中尊重患者,认真倾听和理解、安慰、鼓励患儿,在矫治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激发患儿的积极参与性,提高治疗训练效果,改善患儿 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积极与患儿交流,逐渐克服患儿的偏执,依赖心理,建立独立、自信、坚强、向上的信心,培养其自理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3、应用针刺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患儿的不良姿势,矫正肢体畸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肢体神经发育。还应用头针与穴位注射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的方法,促进脑发育,营养脑细胞,促进智力发育。体针选择主穴百会、大椎、肾俞、足三里、关元。头针主取运动区,可配取语言二区、三区,视区,平衡区等。

有氧运动的“1357原则” 第6篇

值得注意的是,有氧运动也可以转化为无氧运动。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北京同仁医院骨科主任张建中告诉您:其实一项运动是否是有氧运动,除了运动形式本身,更重要的是运动的度的把握。如果运动过度也会变成无氧运动。

到底什么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运动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一旦运动量进一步增加,体内对氧气的需求就会大于氧气的摄入,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地运动,这样体内就出现无氧代谢,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短时间内进行剧烈的短跑后,人总会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要持续几天才能消失。这种无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并无好处。而有氧运动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专家提倡的主要运动方式。有氧运动的标准包括:

1)接近而不超过“靶心率”;一般来说,靶心率为170减去年龄的数值。比如如果你60岁,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运动时可随时数一下脉搏,心率控制在110次份以下,运动强度就是合适的,当然这是指健康的运动者。如果运动时的心率只有70-80次,分,离靶心率相差甚远,就说明还没有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标准。

2)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略出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

3)具体来说,慢跑、自行车、游泳、踢毽子、跳绳等都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示例:跳绳

如果每周能进行5次、每次10~30分钟的跳绳运动,是非常好的。跳绳是近年来国外一些健身运动专家格外推崇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还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跳绳是全身性活动,需要多个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尤其对于下肢,明显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加强了机体的协调性。

跳绳需要多个关节的参与。在跳绳的动作中,需要身体的足部和小腿能吸收地面的冲击力,又需要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锁定,使其推动身体向上弹起。因此,足部33个关节需要联合协调,才能完成这个动作。除此而外,还需要膝和髋关节的联动。

运动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

心动过缓: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性练习可使心率减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心跳越慢越好,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心跳慢,出现乏力、头晕甚至晕倒的情况,这是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需要到医院就诊。

运动性心肌肥厚: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心肌肥厚。心肌肥厚后,心脏收缩增强,心脏射出的血量也随之增加,运动性心脏肥厚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心脏的储备功能增加:从事运动时,一般人和运动员两者的心率都可达到同样的水平,但运动员的心脏由于心肌肥厚,收缩力增强,每次射出的血量都明显增加,因此心脏输出的总体血量就明显增加了,相应的,这个人可以从事的运动强度就会明显增加。

以上这些良性的改变,专家强调是长期、科学、慢性运动的结果。相反,如果是平时没有太多活动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突然从事剧烈的体力运动,心脏的耗氧量会急剧增高,如果本来就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这时就有可能出现意外。所以之前没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应该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跳绳是不是适合每一个人?专家认为:一般适合健康人。如果足部有病变,如有症状的平足、跟痛症、跖痛症等就不适合。

有氧运动的“1357护心锻炼原则”

应该注意的是,其实一项运动是否是有氧运动,除了运动形式本身,更重要的是运动的度的把握,例如踢毽子,如果过度地运动,心率远远超过靶心率的时候也会变成无氧运动。

如何掌握运动的度呢?专家提出“1357护心锻炼原则”,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那就是:

每天至少运动1次:

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

运动时最大心率接近但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

相关链接

燃脂有氧运动排行榜

N01.跆拳道

有利于减少脂肪、增加肌肉,使身体变得轻盈敏捷;对抗性运动,增加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瘦腰的效果最为明显。运动周期为每周2~3次,每次1~2个小时。热量消耗大约700千卡/小时。

N02.游泳

游泳能有效保护膝关节;冷水环境下运动,热量消耗大。适宜膝关节受损,体重严重超标者,需减肥、增强体质的族群。运动周期为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热量消耗大约650千卡/小时。

N03.慢跑

提高睡眠质量: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会随着升高:慢跑可以解压、让人轻松。适宜想瘦身、需要缓解压力和亚健康以及预防心血管痰病的族群。运动周期为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热量消耗大约650千卡/小时。

N04.网球

对增加腰腹力量很有效果。运动周期为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热量消耗大约560千卡/小时。

N05.自行车

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还可以瘦身。适宜膝关节受损、体重严重超标、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的族群。运动周期为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热量消耗大约420千卡/小时。

有氧运动的健身观点

1.适度锻炼

大运动量的健身运动有可能会慢慢损伤身体,比如,每周跑步超过15英里就有些过量了。建议每周锻炼4至5次,每次30分钟。只要适量运动,就可以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危险。

2.疾走健身

疾走(每英里12分钟)是一项不错的健身方式,它的效果不比慢跑(每英里9分钟)差,而且还免除了跑步对膝关节的损伤。

3.见缝插针

零散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每天遛狗10分钟,洗车10分钟,做家务10分钟,一样有效果。

4.交替锻炼

比如今天骑自行车,明天慢跑;或者跑步时速度时快时慢,增强对心脏的锻炼。

5.不以体重论健康

勤于健身的胖子比坐着不动的瘦子要健康得多。

美声唱法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7篇

一、声乐初学者的耐心与配合

有耐心、能坚持是声乐学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任何一个不去努力就想成功的人都是异想天开。所以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耐心便尤为重要了,每一个站在舞台上成功的歌唱家,都是在台下付出了多倍的努力。例如,被称为三大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之所以如此被人瞩目,除了他自身的嗓子好之外,同时也经过了长期的努力及坚持。

声乐学习除了坚持和有耐心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声乐初学者的心态是各不相同的,历来聪明的学生都是非常配合专业老师的授课及指导。也可以说,专业的教师都会因材施教,如果在这期间,学生有任何对于老师的怀疑,那配合上就自然会出现问题,更何谈学习上的进步及成绩呢?声乐学习的过程如同登山,登的越高困难越多。对于有志于献身声乐艺术的学习者来说,不仅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异于常人的毅力及耐心,同时要与专业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期、细致、刻苦、有效的学习才有可能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中越走越远。

二、初学声乐者基础性训练中最重要的原则

初学声乐者尽量避免大量的练习。刚开始学习声乐时,技巧知识非常重要,所以应减少课堂以外的练习,最好不要乱琢磨乱发声,虽是这样,但却不代表不练习,可以从基础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音准、歌词等方面进行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练习知识,并且对声音也有了审美的标准,可以正确掌控自我练声的状态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增加自我练习的时间。如何对声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首先应该反复聆听自己上课时的录音,细致揣摩老师强调的、指导过的地方。另外,将外国优秀歌唱家的作品作为学习资料,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声乐作品,以此培养良好的美声审美情趣。

三、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规范”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的学生一定要从规规矩矩的简单发声训练开始学习,并重视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入地明确练声曲对于声乐教学的存在意义及目的,以此规范声乐教学,真正地让练习曲成为声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练习曲可以有效地控制声音,因此它可以在不同时期影响着学生的乐感。练声曲之所以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发声技巧和增强学生的乐感,是因为其中有专门的声乐技巧练习。而且乐句的练习都有着非常固定的换气点,可以控制声音的流动,加强演唱者的旋律意识,带动演唱者的乐感记忆。

初学声乐的学习者都存在着不足或者问题,为了更好的控制或者是引导,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训练时,还可以让他们学习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著名声乐家宋一教授在课堂上也曾强调:“学生在初学阶段,由于声乐技术上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所以应当减少训练和演唱风格性强和较难的作品,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涉及中外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所以说,如何提高完善自身的演唱水平,首先要有正确的声乐练习方法。

摘要: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又称“柔声唱法”。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对于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水平。

运动训练原则 第8篇

如今世界篮球水平飞速发展, 攻守对抗日益激烈, 身体素质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 力量素质在现代篮球比赛的激烈对抗中更显其重要性和优越性。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将沿着“智、高、壮、快、准、悍、巧、变”和“积极主动拼搏、攻守全面兼顾、高度与速度结合、个体与群体统一”的方向发展, 其发展趋势进一步证明篮球运动本质就是“对抗”。

青少年时期的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之前运动员早期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男子优秀篮球运动员在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 (14~18岁) 时, 力量素质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而我国男子优秀篮球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和体重与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差距较大, 这是我国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主要问题。这说明了我国篮球运动员在专项力量训练方面, 没有打造出适应篮球比赛大强度“对抗”所需要的“强壮体魄”, 这就不能适应“攻守对抗的凶悍和拼斗激烈”的比赛。

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和力量训练方法、特点, 结合篮球比赛对抗性特点以及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发展规律, 对篮球运动专项力量训练进行以下探讨和分析。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点

1、青少年篮球运动专项特点

篮球运动员所需的是快速力量和爆发力, 篮球运动从“不允许接触”到“身体接触不可避免”, 这就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最大限度的肌肉力量, 并善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在场上形势迅速变化的情况下, 加以发挥, 这对训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 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篮球下肢专项力量练习时, 应多采用原地肌支撑点在下肢远端的练习方法, 以克服阻力的向心收缩和对抗力的离心收缩进行力量训练。训练时采用不同组次、不同重量、不同重复次数和时间间隔以及较大、较小力量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 从而适应篮球运动员下肢不同动作对肌肉力量的需求。而那些属于近固定的下肢力量练习, 虽也可以发展屈髋、伸膝和屈膝肌群的力量, 但由于篮球运动中大多数下肢运作均为远侧支撑条件下肌肉工作, 所以此类练习可作为发展全面素质练习时选用, 发展专项下肢力量练习时则不宜采用。所以说针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专项训练, 应选择那些下肢关节屈曲角度和蹬地发力方向和篮球动作较为接近的练习方式。

(2) 篮球技术中的上肢动作, 肌肉均以近侧支撑条件下完成向心收缩。选择专项上肢练习手段时应采用近侧支撑条件下的肌力训练, 使其练习更加接近于篮球专项上肢动作形式。另外, 肩胛骨的运动与肩关节的运动是密切相关的, 运动肩胛的原地肌肌力大小, 直接影响上肢动作完成的质量, 故发展运动上肢三大关节的肌肉力量时, 不能忽略发展上肢带肢的力量。这是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薄弱环节, 应从少年篮球运动员抓起, 以增强篮球运动在日趋激烈的篮球比赛中的对抗能力。

(3) 腰、腹力量也是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所必须提高的肌肉力量。在篮球比赛中, 运动员跳起后的“滞空能力”、空中完成动作质量的好坏、篮下的对抗能力、抢篮板球的凶狠程度与运动员的腰、腹、背肌力量直接相关。运动员腰、腹动作发力主要用于空中控制, 身体平衡以及协调衔接上、下肢动作, 所以, 训练中应注意全面发展腰、腹部各肌肉的力量, 多采用近端支撑条件下的克服身体自身体重的训练方法。

2、青少年时期力量增长的规律和特点

青少年在15岁之前肌肉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为9%左右, 15岁到18岁年平均增长为12%左右, 14岁到17岁之间肌肉力量增长最快, 如能科学训练便可迅速得到我们所需的力量素质。10岁到13岁时青少年的脚部自然增长的弹跳力有明显的提高, 14岁时握力具有明显的提高。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第二高峰, 肌肉主要是适应骨的增长而向细长增长, 肌肉力量增长缓慢。15岁以后肌纤维才向增粗方面生长。在青春前期9至11岁期间, 力量训练工作, 首先应把着眼点放在补充自然生长状态下生长不足的部位, 就是生活中使用较少的肌肉群体, 像上肢的伸肌群, 下肢的屈肌群。其次改造肌肉的性质, 提高现有肌肉的速度力量, 以适应速度敏感期达到速度素质提高, 加强肌肉的协调性和集中用力的爆发性能。女孩10至12岁, 男孩12至14岁期间力量训练最好以小负荷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和各式各样克服自身重力的跳跃练习, 以适应骨骼的快速增长。14至17岁期, 应采用60%的重量以提高速度为主, 并遵照循序渐进原则。18至20岁以后, 可以集中采用85%~90%的重量, 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应少于8次, 每次练习不能少于8组, 其主要目的是在提高速度力量的同时, 打造运动员“强壮体魄”。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的方法要根据青少年时期的各种生理特定生长发育时期, 其力量训练的方法要根据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特点制定特殊的训练手段和方法。除此之外, 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结合敏感期原则

少年时期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一个不明显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在运动训练理论中, 我们有某种素质在某年龄阶段发展较快的现象称之为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目前, 国内外学者较为一致的意见认为, 在某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内, 如果训练等外因和遗传、自然生长发育内因配合得好, 就可获得该运动素质良好、迅速发展的效果, 并可为青少年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因此, 青少年运动训练中, 充分考虑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 才能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据资料显示, 绝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0~13岁, 相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4~17岁, 速度力量的敏感期在7~13岁。

2、结合遗传因素原则

遗传因素是各运动项目在选材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遗传和后天训练所起的作用, 前者占2/3, 后者占1/3, 这种说法是否科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至少说明了遗传因素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的重要地位。现有研究显示, 动力性肌肉力量的遗传度为中等水平。另有资料显示, 力量的总体遗传度为60%, 具体来看, 青少年运动员的相对力量遗传度为64.3%, 绝对力量的遗传度为35%, 背肌力的遗传度为25%。

了解运动素质的遗传度, 这样可使教练员掌握到哪些肌肉力量训练后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从而在制定训练内容与训练计划时, 有的放矢, 使训练方案更有针对性, 更科学。

综合掌握好上述问题, 合理、科学地去制定青少年篮球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案, 可促使教练员们能较正确地评价自己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变化, 只有充分认识篮球的本质和遵守体能 (力量) 训练适应比赛“对抗”的规律, 才能提高我国篮球项目的整体水平。

摘要:篮球运动紧张激烈的比赛、频繁的身体对抗, 是建立在运动员较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之上, 而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区别于成年运动员, 文章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点和训练原则进行探讨和研究, 为教练员把握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敏感期和进一步丰富、整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训练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姜丽.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足球训练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1]姜丽.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足球训练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

[2]朱浩, 黄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0) .[2]朱浩, 黄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0) .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9篇

一、选用何种训练方法, 首先要弄清其性质和用途

每种刀工训练方法, 都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手段。在刀工训练中, 达到某种目的。因此, 只有弄通某项练习的用途和性质, 才能正确合理的选择施用。否则, 非但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影响训练效果。例如, 采用持续训练方法训练某种刀法或某个单项技术动作,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刀法或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 强调行刀操作时左右两手的协调配合, 控制好刀距和行刀动作的速率。其目的是巩固刀工综合技能, 以及全面提高刀工技术动作的质量, 因而, 持续训练方法, 一般应安排在学生基本掌握刀工技术之后进行。不适宜安排在初学刀工技术的阶段, 否则, 过早地运用极易导致刀工技术动作变形, 难以形成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 持续训练时间一长, 甚至导致错误技术动作的巩固, 也容易使学生疲劳, 容易产生消极态度, 兴趣越减退, 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 烹饪刀工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这点。

二、选择何种教学与训练方法, 应以教学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前提

在侧重于传授刀工知识以及刀工技术动作演示的教学课上, 主要以学习某种新刀工知识或刀工技术, 这就需要运用一些有关的帮助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方法, 如讲解法、直观法、分解动作法、预防和纠正法、模拟法、正误对比法等。

在刀工技能训练课上, 如果主要以改进和提高刀法或刀工技术动作, 这就需要选择一些有关的, 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 如反馈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方法, 以及组合性的训练方法等。

三、选择何种训练方法, 要从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际情况是指:学生整体掌握刀工技术的实际水平和个体掌握刀工技术水平的差异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情况, 是整体训练, 还是个别指导训练;选择练习的难度或强度, 是大还是小, 大了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小了又达不到教学需要的要求, 课的质量就无法提高。同样, 实习场地, 学生人数, 训练时间, 工具质量 (如刀具快慢、菜墩质量) 、原料性质、包括代用“原料”等因素, 也是选择训练方法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选择那些比较合适的、适度的训练方法, 才能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选择何种训练方法, 要依据刀工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 掌握好运用时机

谈谈武术教学与训练原则的运用 第10篇

首先, 教师要抓好教学与训练中的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明确习武的目的和意义。向学生们介绍我国武术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当今武术运动的发展趋势, 武术运动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刻苦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在训练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 科学、合理的向学生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任务及努力方向,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如经常组织竞赛和测验表演, 来调动学生的习武积极性。

2 直观性原则

武术套路不仅是身体的形体运动, 而且还讲究内在的精神、意念以及呼吸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以上这些活动, 首先应该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 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的概貌。还可以通过图片、录相、电影等使学生观察动作的全部过程和一些细节, 以及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另外, 还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训练, 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对比, 通过竞赛和表演方式来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技术状况, 培养和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别人的动作正误, 吸收别人的长处, 从中学到新技术和新内容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3 从实际出发与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不同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 如:对少年儿童要精讲多练, 练习内容以动为主, 对静止性动作时间不能太长, 最好高低动作结合练,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骨骼增长, 相对来说柔韧性好的学生, 力量和速度等素质就相对较差。力量、速度较好的学生相对柔韧性差。对不同的对象要制订相应的教学与训练内容, 如:对柔韧性好的学生, 多做一些力量、速度的练习, 对力量、速度好的学生多练柔韧性的动作。对男学生要强调动作放松、舒展, 防止出现僵硬。对女学生要强调练习动作时用劲, 防止松散。特别对女学生在例假期间的训练要合理安排。对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要求他们精益求精, 防止他们当学习内容得不到满足时, 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 对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 要多加鼓励, 热情帮助, 抽出一定的时间加以辅导, 不要冷落他们。对身体较矮, 但力量、速度较好的学生, 做动作较猛烈的学生, 选择刀、棍套路为训练的重点, 对身体较高, 柔韧性和协调较好的学生, 选择枪、剑套路, 较能表现出飘洒风格, 这样就更能便于发挥学生们的风格和特点, 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4 系统性的原则

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系统性, 充分体现在教学的内容和步骤上, 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 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未知到已知, 从易到难。如对初学者来说, 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学习单个基本动作, 首先学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把这些连贯起来, 练习“五步拳”, 然后再学习跳跃和平衡动作, 掌握了基本动作, 就可以练习简单的和较难套路了。如初级长拳、规定拳等。

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强化复习, 在拳术套路上有了较好的基础, 再练武术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 在教学训练中, 必须认识到,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套路的基础, 而拳术套路又是器械套路的基础, 单练套路又是对练套路的基础, 这种相互联系, 建立起来的基础, 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与训练来实现的。

5 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首先要求学生巩固已学会的各种动作和所学的套路, 使动作的技术规格能形成“动力定型”, 拳谚说到“拳到百遍, 身法自然”, 经过反复的练习, 才能使动作巩固定型, 不变形。但在反复练习中,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 不能只求练习的数量, 不求质量, 要强调动作的要点、重点。对每一次的练习, 都要认真对待, 有效果, 发现错误动作要及时的纠正, 不马虎, 这样才能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 不应中要求套路顺序熟练, 更重要使动作规格正确, 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的协调配合, 合理运用到套路的演练中去。这就是一个不断巩固, 不断提高的过程。

6 长期性与周期性原则

要提高业余体校的武术运动水平, 科学的、合理的制订一套完整的训练总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以年度为多年训练的基本周期, 全年又分为准备、基本、过渡三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任务、内容, 运动量安排和训练方法都不一样。而且每年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这样逐步来实现多年的系统性训练, 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如:业余体校武术班多年规划为六年, 这六年划分是1-2年打基础, 2-3年运动专门化, 4-6年提高技术水平, 争取创造优异成绩。

多年规划要通过年度计划来实施。年度计划要根据总体规划和上级上达的任务, 如参加上级竞赛和表演任务, 并根据本队的技术状况来制订。年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目的任务、训练内容和指标, 周期和阶段主要划分为具体的实施和医务监督等内容。一年为一个训练周期, 一般把12月-4月划分为准备期, 5月-10月划分基本期, 11月划分为过渡期。根据每个时期的任务和训练内容有所侧重。

1) 准备时期:以身体训练和基本技术训练为主, 套路技术训练为辅;

2) 基本时期:以套路技术训练为主, 基本技术训练要以提高套路技术水平为重点的训练, 争取创造优异成绩;

3) 过渡期:进行队伍休整, 主要对现有的武术套路进行修改和调整, 新编各种套路。进行全年总结、评比, 提出明年的训练计划和要求、任务。

周训练计划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和训练内容来安排。在安排每周训练运动量时, 一定要鸽是, 以保证训练后能得到及时恢复, 使之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目前, 运动量安排有两种方法:

1) 把运动量稍加大一些, 运动员出现暂时的不适应, 感觉十分疲劳, 提不起精神。坚持训练一段时期后使其适应, 然后再加大一些, 再坚持训练一段时间, 使其再适应, 运动量不断的有所增加。

2) 一种是大、中、小有节奏的安排运动量。

7 全面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因武术运动对人体的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如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提高武术运动水平是很难的, 为了提高运动水平, 必须全面提高身体素质。除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外, 要加强早期的身体素质训练、武术基本功是训练专项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其中的腰、腿、臂、桩四功对身体素质训练起着一定作用。通过田径的训练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 可安排变速跑、冲刺跑、后蹬跑、高抬腿跑、长跑、蛙跳、单脚跳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弹跳等素质。通过爬山、跑台阶、负重下蹲来发展下肢力量和耐力等。

8 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原则

在教学与训练中, 为提高运动成绩。采取“三从一大”的训练手段, 实践证明是很有效的。

8.1 从难: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要注意训练手估的实效性, 如在训练柔韧性方面, 是十分艰苦的, 有时疼痛难忍, 但效果较好。只有通过如此的艰苦训练, 才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 根想办法改变各种条件进行从难训练。如增加器械的重量和长度进行严格的辅助训练, 把队伍拉到野外去, 从地毯到泥地、草地, 进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训练, 还要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断创新高难动作, 进行训练。同时加强保护措施, 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8.2 从严:

在教学与训练中, 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情绪, 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训练, 对学生的武德、训练作风, 课堂纪律必须要严格要求。此外, 对技术规格及计划任务的完成都要提出严格要求, 不得马虎, 要强调训练质量和效果。从实践出发, 为参加上级竞赛和表演必须进行大强度为主的。

8.3 训练和强化套路演练技术的严格训练。

如对套路动作规格精益求精。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紧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如安排一些测验赛、邀请赛、表演等内容,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另外, 比赛一般时间安排的比较紧, 一天三节, 上午、下午和晚上, 所以在赛前把训练的时间和比赛的时间安排相同, 能使学生有个适应过程, 这样在比赛中较容易出好成绩。

8.4 大运动量训练:

要以加大强度和密度为主, 以适应比赛和表演的要求。如:套路训练要安排超套数量的训练, 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同时要强调动作规格。另外, 必须注意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运动量, 要因人施教, 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

发展高校武术运动, 必须取得更多大学生对武术的共识, 做到家喻户晓, 进而实现人人参与。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工作, 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各自特点的武术项目进行锻炼。

摘要: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 介绍一些教学经验, 总结并归类了在武术教学中的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培养自觉积极性、直观性原则、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系统训练、复习巩固与提高相结合、长期性与周期性、全面与专项训练结合、实际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

关键词:教学,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徐澍.刘浩注译.道德经[M].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66.

[2]周丽娟.关于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89-91.

[4]勾庆华, 毛瑞秋.试析武术服饰在武术国际传播中的作用[J].武术研究[C], 2005:629-632.

[5]赵铃.武术的民族性与民族文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6:21-22.

训练孩子自律的四大原则 第11篇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就在我们帮助孩子逃脱痛苦的时候,也同时逃避了责任。而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这里,我们谈谈训练孩子自律习惯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关键词:承担责任

洋洋得到了一辆小汽车,下午带到院子里和小朋友玩。热闹了一会儿,洋洋玩腻了,把小汽车放到了一边,自己和小朋友到小区的池塘玩起水来。玩过之后,回过神来,想起自己的小汽车,跑去一看,小汽车不见了,洋洋大哭起来。回到家,他伤心地对奶奶说:“车车不见了,车车不见了。”

这个时候,家长们通常可能会生气地说:“太不爱惜东西了,叫你不要拿出去给别人玩的。”其实,在这时,家长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让孩子承担责任——小汽车丢失是由于自己粗心造成的,不能谴责别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失去小汽车很伤心吧?”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好好地伤心一会儿。

关键词:延迟满足

嘟嘟得到了非常好看的一个棒棒糖,突然,不小心把糖掉在地上了,嘟嘟嚎啕大哭起来,奶奶安慰他说:“奶奶再去给你买一个。别哭了啊!”

其实,大多数长辈都会安慰孩子,失去之后本能的反应是——再来一个,替代失去的,以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伤痛。但是,没有经历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今天只能吃一个,糖掉在地上已经没有了,明天才能有。

关键词:面对真相

“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当明明被板凳绊倒之后,妈妈对明明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明明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都会伸手去打。

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关键词:平衡自己

小胖拿纸牌在小区的凳子上玩,孩子们围过去拿纸牌,小胖把牌分给其他小朋友玩。其中一个小孩子把牌扔进了水池里,大家都觉得这个游戏好玩,一张一张地把牌扔了进去。小胖见牌一张张少了,放声大哭起来。

小胖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放弃拥有的愿望:把牌拿回来是不可能的;接受现实:牌没有了。接受这样的事实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他就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如家长可以让孩子伤心一会儿,告诉他事实:“牌已经没有了,但你还有很多玩具啊。”慢慢地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浅谈少儿体校速滑训练安排原则 第12篇

1、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结合

即在触及训练阶段, 运动量和训练强度, 都应适合少年运动员发育成长的特点;要特别注意一般训不应有明显的专项性, 即不应大量的使用专项性和专门性训练手段 (在这个阶段应注意培养少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科学的确实一般训练和抓向训练的比重) ;一般认为, 运动员年龄越小, 训练水平越低, 一边训练的比重应越大。

2、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

首先, 在多年训练过程中, 要坚持全年、多年训练, 保证运动员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能够获得长期的积累, 应使训练过程中的每次课、每个训练阶段、训练时期及至训练周期, 都与相应的上次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二是在训练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及训练手段的彩上, 都应考虑他们的内在联系。三是在制定训练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到训练和比赛安排的有机联系, 保证训练的不同间断性。

3、周期性训练

为了有目的地控制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 各种周期性训练的目的, 都是为了竞技状态的出现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在安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周期时, 首先, 应根据重大比赛的任务和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 来划分全年的训练周期,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多年训练, 应根据训练大纲来安排训练周期, 不应把一般比赛作为周期安排的依据, 以免影响长期训练目标的实现, 其次, 对每个周期中各个时期的训练内容, 比重, 运动负荷, 安排, 方法, 手段采用的都要根据其主要任务和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 同时, 应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的生物适应性的规律, 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负荷, 要经由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 逐步提高机能水平的过程, 在负荷的安排上, 应按照大中小相结合的节奏逐步增加、循序渐进达到运动相对“最大限度”的负荷量。

二、少年速滑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安排的原则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年度训练计划, 是在多年训练大纲的基础上指定的;训练员要根据前一年的训练工作总结、运动在上一年度训练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多年训练计划的总目标来制定、安排年度计划。

1、年度计划的安排依据

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训练年限, 训练的实际水平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合理科学的预测, 因人而宜的安排每个运动员所能达到的训练指标.

2、根据每名运动员上一年度训练和竞赛的成绩及完成指标情况, 及过去几年成绩提高和负荷量完成指标情况, 来安排本年度的训练计划。还应考虑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的拼搏精神、心理品质。对速滑事业的敬业态度等。

3、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步骤

总结上一年度训练工作经验, 包括:对原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训练分期的时间、运动负荷的安排及所选择的方法、手段如何, 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解决等, 都要作出具体分析;把握关键, 做到有的放矢, 安排好本年度训练计划。

确定本年度训练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对每一项任务的提出, 都要有针对性, 明确而又具体;为实现训练任务, 对所有运动员提出的要求, 应当是确切可行、经过努力可达到的。

分配训练时间、安排运动负荷。确定各个训练分期的时间和安排运动负荷。主要根据本周期内的赛程, 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训练水平的发展, 可能达到的指标而定;注意:训练分期的时间和运动负荷的安排, 不能单纯满足本周期比赛的需要。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 应当更多地考虑长期训练规律性的要求。

选择手段、方法和内容。对于运动等级较高的运动员, 可以考虑在训练内容、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逐步渗透, 即在全年训练不同时期、阶段的训练安排上, 将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负荷量和强度, 同步进行。总之, 要紧紧抓住主要的训练任务的质量这个关键, 有效地达到训练目的。

参考文献

[1]施抗美、王诚民:《应重视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 《冰雪运动》, 2003年04期。

[2]陈阿娟、刘勇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基础训练的理性认识》, 《冰雪运动》, 2007年01期。

上一篇:高师英语写作下一篇:电沉积Cu2O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