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传奇范文

2024-06-29

设计师传奇范文(精选12篇)

设计师传奇 第1篇

尹克定,1987年7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高级会计师,现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1987年7月进入中建上海分公司(上海建工)工作,1990年2月-2003年6月,曾先后在上海建工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地热管道项目部、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海外事业部、上海建工朝鲜英皇娱乐城酒店项目总承包部、上海建工北京国家大剧院项目总承包部、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2003年6月-2005年1月担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资产财务部财务处副处长,2005年1月-2009年12月担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南方分公司总会计师,2009年12月-2011年8月担任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总会计师,2011年8月-2012年12月担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资产财务部总经理、财务管理处长,2012年12月开始担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上海迪士尼“梦幻乐园”,前不久向世人展示了她的迷幻色彩。梦之旖旎,翩若云兮,皎皎兮如月,澹澹兮若雨。——迪士尼,上海建工的又一力作,震撼世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集团)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半个世纪以来,集团始终坚持埋头苦干、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在短时期内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业内传奇。

上海建工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作为总会计师的尹克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为此,本刊就上海建工集团经营运作的成功经验,采访了尹克定总会计师。

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中国总会计师》:上海建工集团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尹克定:好的。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53年,前身为上海建筑工程局;1994年整体改制为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为资产母公司的集团型企业。1998年6月,发起设立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2010年和2011年,经过两次重大资产重组,集团顺利完成整体上市。

截至2015年底,集团拥有总资产1422亿元,净资产238亿元;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254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集团在2015年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排名第12位;在2015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中国500强”中排名第46位;在2015年中企协评出的“中国企业五百强”中排名第124位。

集团是国内极少数具有“设计双甲级、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拥有市政行业、建筑工程专业两项甲级工程设计资质以及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两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在建筑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咨询、预拌混凝土及预制构件、建筑机械、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业务领域享有较高的品牌声誉。

集团工程研究总院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2个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属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两级研发体系,工程装备、建筑构件、钢结构三大产业化基地进入了实体化运作阶段。集团拥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和15位上海市领军人物,53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211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林元培院士获小行星永久性命名。在近3万名员工中,已拥有百名博士、千名硕士和万名本科生,己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企业。

上海建工已不是单一的施工企业,而是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市建设投资、建材工业五大事业群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建设集团,具有从前期的投资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包、专业施工,再到设备采购、维护运营等可参与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集团。集团瞄准“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领跑者”的战略定位,推进“全国化”战略实施和全产业链联动协同的发展方式,正在为加快建设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而努力!

科学发展,优化升级商业模式

《中国总会计师》: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您作为上海建工集团的CFO,请您谈一谈贵集团转型发展和稳增长的措施。

尹克定:在转型发展方面,集团“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创新转型的总体方向。“十三五”期间,集团确立了“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发展愿景;明确了“全国布局、深耕区域”的城市建设生力军,“精准策划、精益管理”的最佳建筑服务商,“绿色建造、智能营造”的科技创新先行者,“品牌卓越、成熟稳健”的建筑类上市公司这四个发展目标。2016年将起步推进相关战略措施。

一是推进研发应用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通过技术创新体系的打造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打造“以设计为先导、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企业为骨干、以劳务分包为依托”的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进一步通过资本运作,探索产融结合,促进商业模式优化升级。

二是推进电商平台建设。上海建工创立的名为“营造商”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今年1月20日上线。目前,已经有458家供应商、分包商在平台上注册开展业务,累计合同交易额目前已达到100亿元以上。今年我们重点做的是建筑材料和产品的线上业务拓展。

三是大力拓展城市更新业务。包括建筑整体改建、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建筑结构优化、装饰及幕墙更新改造、水电风及管网系统升级更新、建筑智能化改造、绿化维护、地下室加建等。率先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探索以装配式、信息化为引领的城市更新业务模式,提高“施工+维护”模式比例,力求培育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商业模式。

而在集团稳增长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业务创新: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继续强化建筑全产业链联动协同发展的同时,紧紧抓住建筑业现代化的重要契机,大力培育发展建筑服务业等新型业务。要特别注重拓展城市更新领域业务,在既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运维、改建中,拓展建筑工程增值服务的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不失时机地推进以工业化、信息化为引领的装配式建筑业务;加快拓展机电物业服务市场,深化集团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不断提高用户数和交易流量,提升线上交易用户体验。

科技创新:建三大基地,促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总体框架,全力推进国家级多元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两级研发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要深化科技创新联动机制和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快建筑装备产业化基地、建筑构件产业化基地和建工钢构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着力推进集团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工程建设:强总包管理,树精品形象。保持强大建造能力,是集团转型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基础。要全力推进上海迪士尼、上科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虹杨变电站、浦东机场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增强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系统服务的能力;要着力推进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总承包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同步加强管控的有效方式,精心培育工程总承包团队。

制度建设:增强创新力,突破瓶颈口。要按照“增强核心能力、改善发展模式、深耕区域市场、健全权责体系”要求,深化企业集团功能建设;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培育工程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生产管控能力、经济管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集团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资本运作平台作用,加大市场化、多元化融资创新力度;要大胆探索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方式,发挥资金的资源优势和聚合效应,助推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推进“全国化”战略。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借助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在全国形成的影响力,依托和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1+5+X”国内市场布局;全力推进“目标定位清晰、权责体系科学、激励约束有效、有利持续发展”的区域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属地化和生产资源当地化,增强经营城市的活力和动力,力争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比例提高到40%。

提高重点区域市场集中度。保持集团在上海市场主力军地位,巩固提升重大工程、标志性项目、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占有率;在城市更新、装配式建筑、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等领域确立先发优势;国内市场要在战略性、标志性等高端项目上持续发力、着重突破;海外市场要保持积极稳妥,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政策落地,重点推进柬埔寨、特多、厄特等国家市场深耕发展。

多措并举,持续提高竞争实力

《中国总会计师》:我们知道,上海建工集团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财务管控是其一大特色,那么请您分享一下贵集团公司在财务管控方面的一些好的举措。

尹克定:关于集团的财务管控,我们主要从全面预算、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以及风险管理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全面预算工作开展情况。集团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为了推进集团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集团全面预算指引,集团要求各单位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工作,逐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及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根据集团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按照“上下结合、职能归口、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工作程序,以“效益优先、速度稳健、质量优化”为指导思想,科学制定年度预算目标。

预算的执行过程是对企业经济运行实施控制的过程。集团非常重视预算执行这一环节,将预算的执行情况纳入季度、年度的经济责任考核,对预算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集团经济运行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资金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的国际信用和形象是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发展重要基础,为做好集团国际信用评级工作,集团邀请了穆迪、惠誉、标普三家国际评级机构进行评级,集团开展了评级资料整理收集、构建财务模型、实施评级路演等工作,进行了近三年的财务分析及财务预测,组织各部门进行与三大评估机构的答疑沟通工作,组织评级公司参观重大工程并进行领导层访谈,让评级公司对我集团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评级打好了基础。经过三家公司的评价,集团目前取得了建筑业BBB国际信用等级,这等级已经是省市级的建筑集团最高等级。

第三,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集团自2012年开始建设内控体系,按照集团内控工作的部署要求每年组织各单位实施两轮内控自评工作,全面评价各条线的管理工作合规情况,同时满足作为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需要。

随着集团内控体系的初步建成,如何良性运行、不断完善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15年下半年审计处与企业管理部相互配合,抽调了一批基层单位的内控专员组成联合审计组,以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集团内控手册的内控自评工作要求为依据,采用“听、问、查、评”方法进行检查和调研,对集团所属20家事业部和子集团子公司进行了内控自评质量审计及调研。随着企业发展,要做好内控工作就要与时俱进,保证内控体系的及时性和适应性,不断完善,才能良好运行。

第四,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集团所属子集团、公司多达230余家,级次多达5级次,分支机构也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核算单位更是数不胜数。以往由于信息收集手段落后,难以对集团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支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支持决策的能力,集团制定了财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2012年集团开展了会计核算系统的建设工作。经过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按照先设计再实施、先试点再推广、先培训再上线的工作流程,稳步推进该项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克服了种种困难,细致落实各项工作,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核算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大凭证导入制证,离线制证、离线缓存、银行对账、自动取数等核算工具,努力满足各现场单位核算管理要求,经过3年努力,2015年实现集团整体正式运行。从建成的效果来看,通过系统汇总生成集团月报、分析等各类报表,实现系统从汇总表单户表→余额表→明细账→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实现穿透查询,大大提升了集团财务的管控能力、工作效率和核算水平。

第五,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及时发现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对潜在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预防,提升集团管控能力,集团积极开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工作,以市国资委相关要求为基础,结合建筑业集团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围绕建立以关键财务风险为起点,以信息系统为平台,以量化的预警指标和区间为抓手,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实现对企业重大财务风险的预警管理的目标,积极开展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从识别企业综合风险出发,进而识别重点风险领域,再列出具体风险指标,通俗地讲,就是按照“有哪些风险”、“哪里有风险”、“具体有哪些风险点”的思路来层层深入,从而形成三层指标体系,层层深入量化衡量财务风险。从风险测评结果来看,我集团在现金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上处于较好水平,但在盈利能力、负债能力等方面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了集团整体是稳健较快发展,但在精益管理、科技研发、内部资源整合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为集团下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指明了方向。要使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高效持久的运作,依靠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集团资产财务部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化平台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并运用风险预警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目前风险情况,帮助调整战略和规划及采取行动,使其远离财务风险,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的竞争力。

设计师传奇 第2篇

编辑:湖湘文印联盟

大学刚毕业2年的屌丝男士,一直在图文快印做打工一族,负责简单的平面设计!2年后居然逆袭了,摇身一变成了三家图文快印店的老板。屌丝男士称,这得感谢他前老板的“知遇之恩”。

开始做平面设计一年以后,屌丝男士就跟老板提出离职,但是老板没批准,答复是快印店在10月份的DM单会很多,国庆促销很多店已经提前预定了,屌丝男士必须要着手开始准备,并主动提出给我加薪,但是,薪资的诱惑力依然留不住屌丝男士欲走的心。但是看在老板对自己的挽留的情面上,我答应了,再留半年。

正当屌丝男士忙得晕头转向时,老板接到一个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免费赠送他们一个DIY设计网站,当时老板连问都没问就直接说真免费的话就发给设计师吧,就把屌丝男士的QQ给了电话那边的人,就这样屌丝男士与这家DIY在线设计系统公司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了。

DIY公司的确提供了免费的在线DIY设计网站,解决了老板的当务之急。由于DIY设计网站异常简单的操作,老板直接给客户提供了设计后台,由客户自行设计促销的DM单,然后屌丝男士再在他们的基础上修饰润色,再打印即可,大大的缩短了设计的周期,而客户的满意度也很不错。

后来屌丝男士再次向老板提出离职,这次,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老板也不愿为屌丝男士付出那么多的设计成本了!

传奇设计师,给了法拉利一张脸 第3篇

除法拉利之外,塞尔吉奥?宾尼法利纳还为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凯迪拉克、沃尔沃等许多知名品牌设计过汽车,堪称汽车设计界的一代宗师。

26岁开始负责法拉利的设计

1926年,塞尔吉奥?宾尼法利纳出生在都灵的一个汽车家庭。他的父亲巴蒂斯塔?法利纳在家中排行第十,绰号“宾尼”,在当地方言中是“老小”的意思。巴蒂斯塔从小在哥哥的汽车制造厂当学徒,193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二战中,工厂被盟军炸毁,战后,巴蒂斯塔不得不白手起家重新来过。

1946年,巴蒂斯塔设计制造了一个有长坡度车顶的车身,即现在所说的“溜背车”。这一革命性设计开启了汽车设计的新时代,这款车日后作为“杰出设计的典范”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巴蒂斯塔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人都把他设计的汽车称为“宾尼的汽车”。

塞尔吉奥?宾尼法利纳可以说是和父亲的公司一起成长的。“当我还是小孩子时,就经常听到父亲对员工大喊:‘越简单越好!’”因此,简洁成为塞尔吉奥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为了子承父业,塞尔吉奥进入都灵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1950年毕业后就来到父亲的公司。在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宾尼法利纳与法拉利结缘始于1952年。当时恩佐?法拉利创办的法拉利公司已经是賽车界的老大。虽然汽车性能卓越,但恩佐总是觉得它们缺点儿什么——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又能与其性能相匹配的外表。于是恩佐找到了宾尼法利纳公司。

巴蒂斯塔与恩佐会面时,带上了26岁的塞尔吉奥。经过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恩佐决定让宾尼法利纳作为法拉利车身的主要设计者。在回家的路上,巴蒂斯塔对儿子说:“我想让你来负责法拉利的设计。”这让刚刚入行还欠缺经验的塞尔吉奥大吃了一惊,但是,在父亲的建议和指导下,塞尔吉奥很快担负起了为法拉利塑造品牌的重任。

塞尔吉奥既有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觉,又有设计天赋。1960年,他设计出具有传奇色彩的法拉利250 GTO。它外形华丽,性能卓越,赢得过众多国际赛事,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赛车车型之一。这款车只在60年代初生产了39辆,主要客户是中东的巨富和电影明星。现在它已经是全球顶级收藏家最渴望的车型之一,最近一辆曾以3500万美元(约合 2.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此后塞尔吉奥又为法拉利设计了多种车型,件件都堪称经典。其中以法拉利创始人名字命名的“恩佐”(2002)原计划全球限量399辆,最后又追加生产了一辆送给罗马教皇。想要成为“恩佐”的车主并非有钱就可以,前提是你得是法拉利的会员;或者必须拥有两辆以上的法拉利,而且其中一辆必须超过10年。

虽然塞尔吉奥也为别的汽车制造商设计车身,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宾尼法利纳公司被视为“法拉利的设计部”。恩佐?法拉利也曾表示,“塞尔吉奥给了法拉利一张脸”。

“一辆漂亮的车子就跟一个美丽的女人一样”

在宾尼法利纳公司设计的汽车上,都能看到公司的LOGO,那是一个顶着皇冠的字母F。除了法拉利以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汽车有幸贴上了这个标志,它们包括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玛莎拉蒂、劳斯莱斯、雪佛兰、宾利、沃尔沃和标致等品牌。在1968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毕业生》中,达斯汀?霍夫曼就驾驶了一辆由宾尼法利纳公司设计的阿尔法?罗密欧“二重奏”敞篷车,随后,这款车迅速风靡整个欧洲和北美地区。

塞尔吉奥的设计风格并不张扬,魅力却很持久。他说:“好的设计,等于长寿;设计越好,车子就越长寿。一辆漂亮的车子就跟一个美丽的女人一样,它的美丽应当是永久的。”他也曾骄傲地宣称:“我所设计的法拉利12缸跑车就像座教堂。你带着虔诚的心,欠身进去祷告。唯一不同的是,你听到的不是勃拉姆斯的圣乐,而是叫人血脉贲张的轰隆!轰隆!”

虽然才华横溢,但塞尔吉奥始终保持着谦卑的作派。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领导者,其过人之处就是让被领导者没有被领导的感觉。塞尔吉奥经常说自己并不设计法拉利,而是领导设计法拉利。虽然公司培养了多位首席设计师,但塞尔吉奥的个性始终体现在法拉利赛车上:诚实、优雅、真诚。

上世纪70年代,塞尔吉奥曾在母校都灵理工大学兼任过车身设计专业的教授。有学生问他“哪些因素能够成就一个好的设计”。他提出了一大串标准,包括和谐、经典的风格,恰当的比例,优雅和诚实等,“但是如果你有好的品位,就必胜无疑了”,他微笑着补充道。

1991年在底特律,塞尔吉奥被授予了世界上最好的汽车设计师大奖“终身成就设计师奖”。2005年,他被意大利总统任命为终身参议员,这是意大利公民的最高荣誉头衔,授予那些“在社会、科学、艺术与文学领域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人”。

只为少数人设计

塞尔吉奥从1961年起担任宾尼法利纳公司首席执行官;1966年,在父亲巴蒂斯塔去世后,他出任公司董事长,开始带领公司从一个家族作坊式工厂向现代化企业转型;1986年宾尼法利纳公司上市。

2006年,塞尔吉奥将宾尼法利纳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交给了儿子安德烈。作为第三代掌门人,安德烈在1981年大学毕业之后,先到美国工作了两年,随后返回意大利,经过20余年的历练才从父亲手中接掌大权。安德烈无疑是塞尔吉奥最为倚重的儿子,但当安德烈执掌宾尼法利纳之际,由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公司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亏损严重。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更是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公司和年过八旬的塞尔吉奥感到雪上加霜——2008年8月7日,安德烈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目前,宾尼法利纳家族只控制公司很小的一部分股份,但家族成员仍然在管理公司。近年来,世界汽车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顾客们开始青睐经济节油的汽车,宾尼法利纳的客户群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将业务重点转向了亚洲,奇瑞A3、 中华骏捷、别克凯越这些中国人熟悉的车型也都出自宾尼法利纳。

塞尔吉奥1981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只为少数人设计。我通常只设计自己喜欢的,当然,它们也只会卖给那些识货的。”然而如今,他不得不无奈地表示:“以前我们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做产品,现在则关注大众消费者的兴趣。”

塞尔吉奥?宾尼法利纳离去了,象征着意大利跑车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汽车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汽车设计大师,但能与塞尔吉奥比肩的,寥寥无几。他创造的汽车传奇将永远留在车迷的记忆里。

编辑:刘心印 美编:黄浩 编审:张勉

泰隆:“草根银行”传奇 第4篇

成长轨迹

1993年, 王钧创办泰隆时, 私营小企业作为当地经济的主体, 国有大银行一道道高门槛将其阻挡在外。当年泰隆城市信用社存款、贷款和利润等各项指标都远远超出了预期。此后, 虽然关于民间金融机构的争议不断, 泰隆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着。

2002年, 台州主要的一些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成“台州商业银行”。而泰隆城市信用社被单独保留了下来。彼时,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检查组对泰隆进行现场全面检查。结果在产权结构、信贷管理、内部治理、内控制度建设、财务收支管理, 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他们全部打了“优”。检查组对泰隆内部稽核制度的评价是——“严格程度堪与美国花旗银行媲美”。

然而, 创业的过程总是会伴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2001年9月14日, 一句流言带来的挤兑风潮, 王钧指挥所有客户经理逐个拜访客户。诚意和信用最终打动了对方。也正是这场风波, 使王钧和他的团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信用的脆弱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性。

2006年8月15日, 泰隆城市信用社成功改建为泰隆商业银行。次年10月, 泰隆丽水分行开业, 泰隆迈出了走出台州的第一步。这年年末, 泰隆不良贷款率仅为0.60%, 远远低于同类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专注服务小企业

“一直以来, 泰隆贷款做的就是小额业务, 其中100万以下的占到90%以上。员工去做那种大业务, 就偏离了泰隆的定位。”王钧认为, 精准、专注的市场定位是任何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1998年以后各家银行竞相追逐房地产信贷等高利润行业时, 泰隆经受住了诱惑, 专注于小企业客户, 致力于完善风险控制手段。此后的四年间, 利用国有银行从县域及农村市场退出的有利时机, 泰隆加大营销力度, 实现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迅速增长。

控制风险的“高招”

记者曾问过一个小客户, 贷款通常是二三十万元, 为什么不一次性多贷点款时, 这位客户说:“借多了, 人都会抖。”

“人不讲信誉, 不仅被看不起, 还会找不到合作伙伴, 什么事也做不成。这是对失信最大的惩罚。我们敢不要抵押, 靠的就是这个。”泰隆风险总监金轩宇曾这样说。

除此之外, 泰隆还实行贷款“笔笔清”制度。2006年9月, 一个有50万元授信额度的老客户在泰隆贷了一笔25万元的款。一个月后, 他要求再贷25万时, 被坚决拒绝了, 因为他前一笔25万还没有还清。

而对于钉子户和已核销贷款, 泰隆的态度是“骨头再硬也要啃, 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 在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泰隆的钱是好用的, 泰隆的钱也是不好用的”。

泰隆严格的内控制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一个信贷员向申贷人借了车出游, 结果被泰隆除名。“泰隆的贷款利率都是高度市场化的, 不允许员工欠客户的人情。即便是对方请客, 也是泰隆人买单。”有人将这一内部控制制度称为“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处罚措施严厉, 另一方面, 在存款、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直接与员工效益工资、职务级别挂钩, 还有提高福利、股权激励、员工住房激励等方式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只做自己擅长的”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工商户, 他们晚上9点收摊, 我们就营业到9点。我们的贷款实行‘短、频、快’, 大部分贷款不需要抵押, 只需要提供保证人, 贷款审批程序也简单, 新客户两三天, 老客户只需要半天, 有的甚至能够做到20分钟内贷款打入账户。”王钧说。

让外界难以想象的, 泰隆99%以上的小企业贷款实现正常收回依靠的是第一还款来源, 即使在极少数的问题贷款中, 依靠借款人自身偿还的也占90%以上。

2008年8月, 泰隆商业银行杭州分行隆重开业。接下来, 泰隆还将在宁波开设自己的第三家分行, 而坚守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没有改变。

泰隆相关人士称, “我们只做自己擅长的”。 (摘自:《观察与思考》2008年第23期编辑:周南)

设计师传奇 第5篇

信州传奇--读《信美之州.经典传奇》后感作文

。”这本《信美之州.经典传奇》的书有八个部分,其中,民间故事和信州方言我很感兴趣。

在民间故事中,“鸳鸯宝钟”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它主要内容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有很多人不听大人的话,擅做主张。如:班上的同学,有一次没有听妈妈的话,擅自到同学家玩,晚上也不回家,大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注: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最后还在

郑老师的帮助下,找了同学。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一时的贪玩忘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下面的故事也很有趣:《黄大先舍命救百姓》述说江西上饶东门村有一对黄姓兄弟,两人都臂力过人。有年秋后,邻县三岗出现了一伙强盗,真是厉害。在一夜晚,天黑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注: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这伙强盗趁着夜晚, 偷偷窜进村里, 他们的行动早被这兄弟俩发觉。二人商量,决定弟弟掩护,哥哥报信。结果,恶人死了,大哥牺牲了。

设计师传奇 第6篇

拥有百年历史的claridge's精品酒店是英国Mayfair装饰派的艺术瑰宝,在悠远的历史年烟里,它一直都是身份与品位的象征。过去30年中,戴安·冯·芙丝汀宝与该酒店一直保持着宾客兼朋友的亲密关系,她的很多服装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该酒店。同时,古老的Claridge's也期待着能由这位理解、尊重井喜爱它的设计师来为自己打造全新的形象。对于戴安来说,Claridge's是世上最迷人的酒店,因此她在设计上会尊重其传统,使其原有特色得以保留。但你也不必担心它会过于保守,因为属于这位传奇设计师的个人风格一定会无处不在地流溢出来,悄无声息地占据客人的心。就冲着这些理由,热爱历史、崇尚地位、痴迷时装或为设计本身疯狂的人们都得慕名前去住上一晚!

戴安的跨界奇迹

生于比利时,在瑞士念书,20岁出头便奉子成婚嫁给了德同贵旅,从经济学专业琏行到时尚设计师,戴安似平从年少时就不惮于变动,所以如果以为时尚设计就可以填满戴安的内心那真是大错特错,戴安不仅在世界各个时尚之都开设了属于自己的DVF (Diane Vnn Furstenbeng)精品店,在法国经营一家出版社,就算是做设计,她也常常转战多个领域。

伦敦的精品酒店CIaridge's是戴安在这个世界上停留次数最多的酒店。30年来,酷爱旅行的她每次到伦敦都住在这家酒店,因此它几乎见证了戴安的每一个瞬间。戴安第一次去Claridge's,是为了签一个转让部分生意的合同。那时候她还是个年轻姑娘,Claridge's的历史感和大气端庄让她觉得自己一夜长大。自此之后,这家酒店就开始见证她从草创事业到如今叱咤风云的全过程。现在的戴安,已经从时尚界的菜鸟变成了权威,更被选为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的主席。于是现在,这家充满历史感的酒店反而要请她来为自己换上新装。过去的一年,她就为这家酒店设计了20间套房及房间,每一间都别有洞天。

之前也有很多设计师与酒店跨界合作过,阿玛尼、范思哲更多的是把房间个性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阿玛尼的房间”或“范思哲的房间”。但是戴安的立足点与他们都不同,作为第五大道女孩的宠儿,戴安做连衣裙的时候会体贴地想到如何让人更易搭配、穿着舒服,而在做酒店设计时,她则更专注细节上的“DVF化”。戴安说自己在旅行过程中,常常遇到酒店房间里放着一些永远都用不上的东西,她每次进房间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然后第二天又被服务员摆出来。所以,她在设计时,会充分考虑每一样用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戴安会亲自选择每一条床单、每一个靠枕的布料,甚至沐浴液的香味。另一个让她感到自豪的是,酒店老板非常喜欢她的摄影作品,每一个房间都会用她在世界各地拍摄的作品来作为装饰。

是的,除了时尚设计,戴安绝对是一个酒店专家,她不喜欢定居,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旅行上,所以她熟悉世界各地的酒店。旅行带给了她大量设计的灵感,也带给了她更重要的时尚哲学——简便。这也是她早在1973年就设计出的“围裹裙”的最大特质——简单到不需要任何拉链和搭扣,只需要一裹便能美丽出街。在极简主义风靡于建筑、绘画和时尚界的今天,戴安的设计总是具有准确的前瞻性,这也是她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时尚圈中独领风骚几十年的原因。

然而,她又绝对没有时尚人士的矫情姿态。她不仅会在T台上大出风头,还会乘兴而至地去把自己头脑中的奇怪小念头都一一实现。设计病号服,可能再找不出第二个设计师会这样“调皮”了吧?戴安今年跟“克利夫兰诊所”合作,为他们的病人设计了一系列“可以让病人心情愉悦”的病号服。在美国待过的人都知道,美国的病号服是很不人性的,用极厚的棉布,在背后系带,似乎铁了心不让人轻松。所以戴安的病号服首先就在布料上大费周折,最重要的是,她把病号服的系带改到了侧面,病人们从此再也不怕走光了。这批病号服在克利夫兰诊所一层住院部试穿之后,病人们都兴奋不已,不过根据男病人的反馈意见,戴安还打算在第二批设计中加强男性化的图案元素。

流淌在血液中的不安稳

出生于1946年战火刚刚平息的比利时你很难让一个有这样生活背景的摩羯座女人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很难让她对爱情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除了握在她手中

为她所掌握的东西之外,别的,她都很难相信。

看起来,戴安的所有灵感与成功都源自她不安于室的天性。生于二战之后的比利时,戴安身上有着动乱年代出生的人特有的现实与野心。其实,她这样不安分的性格,早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入了她的血液——父亲是战前到比利时的俄罗斯移民,母亲是逃过大屠杀的希腊犹太人,而她自己则出生于1946年战火刚刚平息的比利时。你很难让一个有这样生活背景的摩羯座女人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很难让她对爱情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除了握在她手中,为她所掌握的东西之外,别的,她都很难相信。

早在18岁刚到日内瓦学习经济学时,戴安就认识了当时已经结婚的伊根冯·芙丝汀宝(Egon von Und Zu Furstenberg)——一个被称为“芙丝汀宝王子”的德国贵族兼设计师。然后她用了4年时间,排除万难嫁给了他。真的是万难啊,哪怕战后德国已经是民主共和国,但芙丝汀宝家族依然有偌大一个贵族架子。戴安所取代的伊根王子的前妻,是意大利菲亚特家族的千金,而她自己却只是一个落魄的信犹太教的俄罗斯裔比利时小姑娘。直到1969年。戴安奉子成婚,才被冠上了“芙丝汀宝公主”的头衔。这段只维持了3年的婚姻,给了戴安两个孩子、芙丝汀宝的姓氏和她此生事业的开端。伊根王子是带她进入时尚业的领路人,他让戴安发现了自己在时尚方面的天分,也让她得以在30年后成为CFDA的主席。

没有人知道这段婚姻对她意味着什么,或许,婚姻与感情对戴安来说原本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她直到2001年才与美国的传媒大亨巴里迪勒再婚。这一年,戴安已经55岁,4年之后,她顺利成为了CFDA的主席。往日被人瞧不起的犹太小丫头,这时已经是纽约上东区的权势女人。她与巴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最后结婚,分分合合了30年。她在这个美国FOX和USA电视台创始人之一的男人身边来来去去,其他的男人都因为对巴里的嫉妒而离她远去,最终还是这个战斗了30年的老绅士赢得了这个热爱漂泊多过于安定的女人的心。

令人惊讶的是,在戴安和巴里结婚9年后的现在,他们一直都没有住在一起,在纽约城内,他们拥有各自的公寓。“这是我自己的决定。”63岁的戴安干脆地说,略想一想,她觉得好像又有点不妥,于是笑着补充道:“当然,我们最终会住在一起。”可是这个最终在哪里,永远都是要由戴安来决定的。

编辑:陈思蒙

冷链是一个传奇 第7篇

去年以来, 中国冷链物流的传奇翻开了新的一页:天津、上海、武汉、重庆、南宁、海南等地陆续上马万吨级以上的冷库建设工程。在冷链市场体系中最容易体现政绩、最能显示行管部门重视程度的设施建设中, 各地纷纷上马的冷库工程似乎给人们发出一个信号:冷链物流真的升温了!

冷链趋热, 既不是“两会”提案喊出来的, 也不是外资觊觎中国市场逼出来的, 更不是冷链企业和相关政府监管机构在标准、政策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其升温由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催生, 由城乡居民饮食消费习惯改变、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拉动。

作为现代物流业中的特殊服务环节, 冷链物流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资本时代, 每个被冠为“朝阳产业”的行当都会吸引投资者极大的兴趣。但兴趣是一回事, 能不能下海去搏一把是另一回事, 毕竟冷链物流是一条“链”, 牵涉到方方面面, 不像有人买块地盖房子炮炒疯赚那么简单。

表面上看, 进入这条“链”的门槛不高:早几年, 进入这个传奇行业的车主也就是把自己的厢式车改装成冷藏车就混进去了;市场确实也很诱人:因为冷库太少, 有的超市甚至在开门店时还不得不把周围冷库的距离作为选址的重要依据。

深层来看, 此“链”的高门槛隐匿在人们视线之外, 就是当你准备绞入这条“链”前, 得充分掂量自己有没有能力把前后环节整合起来, 这些环节不仅包括资本运作能力、企业管理水平, 还包括行业专业知识积累的厚度、学习能力 (涉及食品的冷冻、冷藏技术, 涉及冷库和运输的大量管理环节, 涉及包括信息化在内的诸多技术) , 对不断出台的政策的理解水平和对标准的执行能力 (至少有10来个政府部门与这个行业有管理关系) , 作为营运个体在行业内外的诚信度 (一旦介入就意味着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控制了服务对象的部分商品甚至财产) 。

这还仅仅是对进入者自身的要求, 在宏观层面上, 这个行业还有太多需要协调需要研究需要强制执行的环节:独立封闭的冷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市场有待细分, 技术与管理缺乏标准, 质量监管有待强化, 真正能起到示范和领导作用的龙头企业极度缺乏, 这些充满变数的“宏观”局面对于那些跃跃欲试的投资者来说, 无疑是一道又一道很难跨过去的硬门槛。

冷链是一条“链”, 食品从生产加工到冷藏运输到销售, 直至到人们的餐桌, 这个过程不允许腐败, 不允许变质, 但为什么有的环节总会出现“断点”?

冷链是一条“链”, 这条链总是处在不断裂变的状态中, 冷冻、冷藏、冷库、运输、配送、商超是这条“链”上的基本环节, 农产品、医药、水产品、速冻肉类、乳制品等等是不断从这条“链”上细分出来的细分环节,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但是为什么像“山西疫苗门”之类的恶性事件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冷链是一条“链”, 这条链上的官产学研都荷载着把“朝阳产业”推向健康发展轨道的责任, 但是企业总是在抱怨标准不健全, 行管部门却抱怨企业有标准不执行, 上下“链”企业间互相抱怨对方没按标准保证食品安全……标准问题难道成了冷链物流最扯皮的问题?

国航:“凤凰”传奇 第8篇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吉祥鸟。据《山海经》中记述:凤凰出于东方君子国, 飞跃巍峨的昆仑山, 翱翔于四海, 飞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吉祥和安宁。神话中说, 凤凰每次死后, 会周身燃起大火, 而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 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 称之为“凤凰涅槃”。

国航作为中国民用航空巨舰, 也经历了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其品牌被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联合评定为中国十大国际品牌之一, 是国内航空公司第一的品牌, 其发展轨迹恰似凤凰给我们的感觉:既光彩炫目又扑朔迷离。

定位:做行业的领跑者

1987年, 中国民航业开始进行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分设改革。在接收原来民航北京管理局剥离的产业之后, 1988年7月, 国航宣告成立。成立之初的国航是中国资产最多、运输量最大的航空运输企业, 长期担负着专机任务, 是关乎中国对外形象的一面旗帜。

重组后的国航并没有走出预想的步伐, 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95%以上, 国航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2000年11月11日, 兰州军区空军驻西安某部少将政委李家祥被任命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党委书记, 与时任民航总局副局长的王开元 (调任国航总裁) 一起, 接过了国航的指挥权。

从2001年开始, 国航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连续保持盈利且盈利规模连年大幅提升的航空公司。2004年国航的盈利规模占全国同行业盈利规模的57.6%, 2005年, 这一数字达到124.8%, 到2006年, 这一数字则达到186%。

2006年8月18日, 中国国航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 上午9点25分, 交易大厅内巨大的显示屏上瞬时跳出开盘价:2.78元, 现场一片欢腾。之后的半年内, 国航的股票价格翻了5倍多, 国航的业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09年6月, 国航以317.23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也是中国民航唯一一家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企业。

“做行业的领跑者”是国航对自身的定位。然而, 站在世纪之交打量新世纪, 国航未必有这样的豪气和勇气。彼时的国航, 刚刚走出亏损的阴影, 满怀期待但又目光迷离地寻找着新的出路。

2001年11月, 中国成功加入WTO。国航的当家人李家祥的案头, 摆满了世界航空公司的经营案例。因为国航论坛上一位网友的帖子, 点到了国航的痛处:这位网友的一个朋友从东京返回北京, 选择乘坐了机票价格相对较低的PIA (巴基斯坦航空公司) 的航班。和另一家公司IRAN AIR (伊朗航空公司) 相同, 往返才需要3600元人民币 (含税) 。好奇之余, 这位网友又跑到网上查询了一下, 结果令他感到惊讶, 北京到东京的航线上, 居然有国航、东航、日航、全日空、巴基斯坦航空、伊朗航空、美联航、美西北航共8家公司在运营。

李家祥陷入了思索:是一窝蜂式地去和其他航空公司不计成本地拼抢国际航线, 还是在国内、国际航线之间寻求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 成为一个关乎国航未来的战略方向问题。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有一句名言:“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 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索, 李家祥开始寻找他目力范围所及的“失败者”。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破产案例, 引起了李家祥的注意。

泛美航空曾是美国航线最长、历史最久的航空企业巨头。在鼎盛时期, 拥有员工7万余人, 各种型号飞机770多架, 航线遍布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要知道, 21世纪之初, 中国民航所有飞机的总和也不过才262架, 这曾经是一个3倍于中国民航的巨无霸。然而, 这个具有政府支持背景、独家垄断大量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 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轰然倒塌, 令世人震惊。

1978年, 随着美国《航空业解除管制条例》的颁布, 各家航空公司获准在任何航线上以市场能够承受的任何市场价格进行竞争。仅有国际航线而无国内航线做支撑的反美航空的根基被动摇了, 最终陷入破产境地。

历史是多么相似, 国航的发家史与泛美航空如出一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航被定位为“国际性公司”, 承担国际航线的客货运输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航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国航的高层开始意识到:有泛美航空的前车之鉴, 国航必须未雨绸缪。

事实上, 如果没有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和国内航线网络作支撑, 就不能通过建立航空枢纽方式, 由国内航线向国际航线输送旅客。这样, 国航要成为国际化品牌的企业, 成为“国际性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之后, 国航决定改变自己的航线布局和资源配置结构, 走内外并举的路子, 国航“国际、国内并举”和“以国内支撑国际”的战略框架最终得以出台。

当一个企业开始以战略眼光考量自己未来的发展走向, 往往意味着它前行的步伐充满理性思考的力量。“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确定后, 国航开始筹划建立一个枢纽基地, 以便以点带面, 把国航较为散乱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组织起来, 形成竞争优势和聚集效应。这一战略举措, 同样得益于国航对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发展轨迹的摸索:面前, 排在全球前20名的机场, 无一例外都是航空枢纽港, 诸如法兰克福机场之于汉莎航空,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之于美联航等。这都充分说明, 21世纪的航空业将是以枢纽机场为基础, 枢纽航线为中心的行业, 枢纽发展战略将成为航空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

2000年1月, 首都机场在香港发行H股上市, 筹集大量资本用于机场的升级改造。同年, 民航总局颁布了民航业发展的“十五”规划, 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新白云三大枢纽机场, 国航北京枢纽基地的建设因此驶入了快车道。国航以此为契机, 强化北京为枢纽的航班网络设计, 扩大联程产品的销售。

如何提升国航的规模实力是一个新的战略问题。2002年3月, 《民航体制改革方案》出台, 确定了民航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方案》要求, 民航总局按照“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 对直属的航空运输企业和服务保障企业进行过又一轮的重组。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 国航、中国航空总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最终走到了一起。重组而成的新国航, 承接了三家公司全部的航空运输权益和业务, 当时堪称“巨无霸”。国航发展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2004年2月28日, 国航与山东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山东航空集团公司就山航股权转让事宜达成协议。中行集团通过收购山航B22.8%的股权, 并受让、增资持有山航集团48%的股权, 最终成为山航的实际控股人。

国航的内外并举、枢纽建设、航空资源整合, “三招做活一盘棋”, 至今仍为人称道。对此, 李家祥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个企业亏损, 好比一支军队打了败仗。仗打败了怎么办?不能马上接着打, 先要收拢部队, 重新编组, 确立行动方向。企业亏损后, 同样面临一个收拢重组, 确立行动方向的问题, 也就是定位问题。”

品牌:“中国之翼”的美丽梦想

2004年, 国航承担了从北京飞台北的春节包机。这是五十多年来国内首次开通北京到台北的包机。国航总裁李家祥亲自带队。当李家祥登机后, 机舱内第一排的一位女士站起身来向他鞠躬致意, 泪流满面。这位女士正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刘海若。一年前, 刘海若在英国出车祸, 需要回国就医, 英国的几大航空公司都因为刘海若全身瘫痪拒绝她登机。急切之间, 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与国航取得了联系。李家祥随即要求国航有关部门, 必须在11小时的飞行中保证刘海若的安全, 为此, 国航方面特意拆掉了飞机上的部分座椅, 并把机舱改造成空中治疗室。最终, 刘海若顺利搭乘国航班机回到北京接受治疗。

这个小插曲很好地反映了国航“四心”的服务标准, 即:放心、顺心、舒心、动心。“四心”工程既反映了旅客和货主的需求, 也体现了航空运输服务的整体内容。

国航真正实施品牌战略已经有数年的时间, 在实践中, 国航对品牌的人事也有一个不断提升和深化的过程, 并逐步由重形式向精心打造国航内在品质的方向努力。

国航当家人李家祥这样解读品牌:“品”和“牌”这两个要素间的关系, 是哲学上两个重要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孙悟空七十二变, 虽然令人眼花缭乱, 但无论怎样变, 内容和实质却是一回事。就品牌来说, 其外在表现如商标、广告、CI设计等, 尽管缤纷复杂, 但根本上反映的都是一个产品乃至企业的品质。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企业从长期的实践中对企业的精神内核进行提炼和升华, 并进而将这一核心精神内化到每个员工的认知体系之中, 成为其行动的指南。国航在完成日常航空客货运输业务的同时, 一直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专机任务, 同时也承担外国首脑来访期间的专、包机任务, 在承担特殊任务和维护国家形象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这对丰富国航品牌的内涵和外延都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国航以此为契机, 对其品质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改进。

在航班晚点成为国内民航业的顽疾之时, 国航采取了从各“生产链”环节系统解决问题的办法, 开展由各部门联动参与的专项治理工程。国航的目标是:国航航班因自身原因晚点要降低到10%以下。为此, 国航在配套设施、服务质量方面不惜重金投入, 在国内民航业首屈一指。国航专门建立了基地备机制度, 通过运力备份降低因飞机故障造成的延误。

飞行安全问题多发生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为强化机长在起飞、落地阶段的技术基础, 国航在天津专门建立起机长复训基地, 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 拨出两架波音飞机专用于机长的起飞、降落技术培训。两架飞机一年将近4个亿的营运投入, 加上耗油、折旧, 国航每年要为此付出1个亿的成本, 这在全球航空公司都是罕见的举措。

此外, 国航对其波音747-400、空客A340-300等15架宽体远程飞机的头等舱、公务舱进行了全面升级, 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硬件设备, 改变了对国外航空公司的竞争态势。在“新两舱”中, 仅一把头等舱的高级航空座椅就价值60万元, 公务舱一把座椅40万元, 相当于宝马汽车的售价。头等舱座椅轻触按钮就可以完全放平, 变成一张空中睡床;紧靠座椅的工作台摆放笔记本电脑绰绰有余;灯光系统的18种模式可营造出日出、日落、夜晚、黎明等不同场景……“舒心”工程在旅客心目中树立起高端、尊贵的品牌形象, 同时也有效助推了国航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经过几年的贯彻和发展, “四心”已经成为国航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同时, 伴随着国航业务的扩展, “爱心服务世界, 创新导航未来”“中国之翼, 爱在蓝天”等承载着国航企业文化理念的广告语开始唱响大江南北, 为众多乘客所认知。李家祥一直坚信:一个企业, 也许技术、设备、具体管理举措都能模仿, 唯独文化很难模仿、移植。它正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未来:打造“国际超级承运人”

时下, “天空开放”成为热衷经济全球化的人士嘴边的一个时髦词汇。而对于中国民航界的人士, 则是喜忧参半。

2007年5月, 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战略对话。双方在金融服务、能源与环境、民航等领域达成了共识。根据中美新的航空协议, 2011年, 两国航空货运市场将过渡到全面开放阶段, 中美航空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开放曙光。

这次中美之间的“天空开放”, 折射出全球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大背景。实际上, 全球航空运输自由化所标榜的三个宗旨和原则:公平竞争、自由对等、利益平衡是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 在中美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航空公司规模、实力不均衡的情况下, 难以真正实现“公平、自由和平衡”。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在整个中美航线市场中, 中国人去美国的数字与美国人来中国的比例约为1:4, 这意味着美国籍旅客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因为美国人出行首选美国航空公司。

针对一系列挑战, 国航提出了应对世界性竞争和挑战的“竞合”理念。所谓“竞合”, 是指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伙伴, 通过合作的力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实现共赢。

然而, 竞合的一个大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与别人“竞”与“合”的资本。20世纪80年代, 国航曾希望与美国联合航空 (UA) 结成代码共享关系, 被UA拒绝。2003年, 国航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之后, UA主动来到北京与国航签订了代码共享合作协议。如今, 两家已经发展成为关系良好的航空伙伴。

借助竞合, 国航正改变着自身在世界范围内博弈的地位, 国航实施和香港国泰航空联合的“星辰计划”, 就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2006年5月22日, 又一颗“新星”在国航发展史上冉冉升起。国航与国际上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在北京签署了国航加入“星空联盟”的谅解备忘录。

目前, 国航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航空业的领军者, 打造出能够与国际巨头相抗衡的超级承运人。实际上, 按照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我国是最有条件迅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代表中国的世界级超级承运人的。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 提出打造具有国有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以此为指导, 国航正加紧以重组、兼并、整合等方式, 让中国“超级承运人”横空出世, 也唯有如此, 才能让世界航空舞台上真正崛起“中国力量”。

正如西方财经学者薛佛所说,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从王开元到李家祥, 再到现在的当家人蔡剑江, 国航的发展历程, 浸透着几代国航人的心血和对未来的深层思索。一个企业的成功, 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促成, 但归根到底, 离不开思维的高度和科学的管理。

心外传奇 第9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元

内容简介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区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存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在线试读

1896年9月7日凌晨三点半,警察送来一名重患:一名22岁的小伙子被刺中心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则,衣服被血浸透,伤口位于胸骨左缘三指第四肋间处,出血似乎已经停止。也许雷恩正是顾忌到了心脏手术的危险性,也许是病人自身的情况暂不允许做手术,总之,直到9月9日,病人已近濒死状态,雷恩才下决心冒险一搏。此时,假如雷恩仍旧遵循大师的训诫,为不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不予施救,这个年轻人当然必死无疑。

永远的传奇 第10篇

曾经年少爱追梦

刘德华出生在香港新界大埔的一个偏僻小渔村———泰亨村, 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刘德华排行老四, 家人和街坊亲切地称呼他“华仔”。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华仔5岁时, 父亲带着全家老小八口人搬进了热闹的城市。

进城后, 爸妈开了一家小吃杂货店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早上卖稀饭、豆浆、油条, 中午卖咖啡、奶茶、饭菜。年幼的华仔也就和姐姐们在自家的小吃店里充当起了小帮工。六七岁时, 华仔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起来帮忙准备店里的早餐生意, 放学后又要到店里帮忙, 等晚上店里打烊收拾完毕后, 华仔才能开始做功课, 常常要做到晚上十二点钟才能睡觉。华仔每天要帮店里洗三百到四百个碗, 店里没有打印的菜单, 华仔每天要在店里的小黑板上写当天的菜名, 这也为华仔日后的一手好毛笔字打下了基础。

消防员出身的刘爸爸是个和蔼宽容的父亲, 很少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可是有一次, 华仔犯了错, 惹得爸爸勃然大怒, 被爸爸吊在家里的电风扇下狠狠地揍了一顿。事情的起因是, 华仔一时忍不住诱惑, 在夜市上闲逛时, 把家里给的饭钱拿去街边的赌博摊上输光了。从这次被揍以后, 华仔再也没有去赌过钱。时至今日, 刘德华在演艺圈内以严于律己著称, 他形象正面, 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得不说, 这和他小时候受到的严格管教不无关系。

花自然会开

作为小帮工, 华仔最爱干的一件活就是给附近的坚城片场送外卖。经常有在片场拍片的演员打电话过来点外卖, 一碰到这种机会, 华仔就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外卖飞奔而去, 在片场抓紧时间欣赏冯宝宝、曹达华、石坚等大明星的风采。片场里一幕幕的戏剧人生竟让华仔对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时起, 他的心里就长出了梦想的翅膀, 平时, 他积极参加学校戏剧社团的活动。中学毕业后, 17岁的刘德华顺利考入了无线第十期艺人培训班, 正式走上了演艺之路。开始时, 他只是跑龙套。后来, 他抓住了机会, 幸运地参演了《猎鹰》《神雕侠侣》等口碑极好的电视剧, 一跃成为无线的当红小生。此后, 华仔一路走来, 风雨兼程、跌宕起伏。曾经, 因为合约问题, 他被无线电视台全面雪藏, 一年多无戏可拍, 只好去给群众演员理发;也曾因为开公司投资电影而赔尽了全部家当, 只能不停地接戏挣钱还债。历经波折的他没有意志消沉, 而是积极面对, 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 在风云变幻的娱乐圈里掌控着自己的命运。

刘德华的勤奋从小就深入骨髓, 从出道以来, 他曾无数次被质疑演技差、唱功差, 但从来没人会质疑他的勤奋和付出。现在的他已是娱乐圈著名的“劳模”。曾经有记者问他:“以你现今的名望和地位, 完全可以不用这么拼, 每年拍一两部电影, 其他时间完全可以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啊。”华仔的回答是:“对啊。但我就是想工作, 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要是乌龟, 就可以慢一点, 一辈子就这样吧。如果是蚂蚁, 每天早晨起来就要搬东西。我也不是‘蚂蚁王’, 是‘工蚂蚁’, 工作的‘工’, 负责搬东西。”虽然, 现在已经是公认的大明星, 但在片场里, 刘德华依然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正是这份流在血液里的勤奋, 让华仔在娱乐圈里有了极好的口碑。

事实证明———成功, 是坚持开出的花朵。在拼命奔跑中, 他的背影留在了很多年轻人的心中, 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传奇人生造就人生传奇 第11篇

王火说,我当年的职业理想不是当作家,而是要像萧乾、恩尼·派尔那样,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为公平正义鼓与呼。

王火说,凌起凤既有学问,又有教养,既可执教,也可为文,她是我每部作品的第一读者,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

王老说,写作对我来说,是活着的最好形式。

因为关注茅盾文学奖,知道了长篇三部曲《战争和人》这部作品,进而想了解它的作者王火。通过著名作家、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的引荐,记者才有机会近距离地与王火见面,在与王火的交谈中,更进一步领悟了作品与人生的关系。

不凡身世

王火,原名王洪溥,1924年7月生于上海一个名人家庭。在《民国人物大辞典》里有他父亲王开疆的辞条:

王开疆(1890—1940)字启黄,江苏如皋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1912年夏,考入上海公学习政法,毕业后赴北京考取法官。1916年回上海,任《民国日报》律师,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深造,1920年毕业后回上海,开设律师事务所,并担任《民国日报》律师,又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等校开课讲授法律,与徐谦等人创办法政大学。南京政府建立后,任国民政府司法部惩戒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注:此处有误,王开疆先任“国民政府法官惩戒委员会秘书长,后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专任委员”)。1939年拒任汪伪中央委员、伪司法部长等职后,被汪软禁。1940年2月9日挈子出走香港,中途被汉奸跟踪,激于义愤,投海自尽,年50岁。”

因为有这样一个有名的父亲,王火的邻居都是名人,如著名学者章太炎,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音乐家黎锦晖。而且,黎锦晖还是王火哥哥的干爹。1944年,王火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战地记者、翻译家萧乾是他的老师。他回忆,“萧乾先生教了我两年,他讲授英文新闻写作。他曾作为随军战地记者,亲历过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国际事件。他是真正的大记者。”他从恩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萧乾曾说,一般的新闻,生命力总是很短暂,优秀的记者,要努力将原本只具有短期生命力的新闻,变成价值持久的历史记录。他说,“我当年的职业理想并不是当一名作家,而是要像萧乾、‘大兵记者’恩尼·派尔那样,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为公平正义鼓与呼。”值得一提的是,王火是第一批报道南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案的新闻记者之一,当时,他率先采访报道了因抗拒被侵犯、而被日军刺了37刀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等。

1946年2月,他奉命前往南京采访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审判现场。那天,有不少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出庭作证,王火回忆,“一位满脸刀伤的少妇,用围巾半遮着自己的脸,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法庭,对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作证,她就是李秀英。”王火说,“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站出来。李秀英能主动出庭作证,引起了我的注意。庭后,我主动约访李秀英。”随后,王火在上海的《大公报》和重庆的《时事新报》上,以笔名“王公亮”发表了长篇通讯《被污辱与被损害的……》,报道了李秀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幸遭遇。在《战争和人》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里塑造的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宁死不屈的妇女形象庄嫂,其原型就是李秀英。

《战争和人》以主人公童霜威、童家霆父子在抗战过程中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到1946年3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人物行踪遍布大半个中国,具有突出的史诗结构和鲜明的史诗风格。王火说,“小说中确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如果我没有那些真实的经历,是肯定写不出这部作品的。”

忠贞爱情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战争和人》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扉页上,印着王火与爱人凌起凤的合影。这是他俩1990年5月同游四川眉山“三苏祠”,摄于苏东坡塑像前的合影。照片下面有王火写的意味深长的文字:“熟人都知道我有值得羡慕的‘大后方’。几十年来我和凌起凤在生活和创作上始终是最好的‘合作者’。”

王火的爱人凌起凤原名凌庶华,与王火同龄,其父是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凌铁庵。1942年他们在抗战初期的大后方四川江津相识、相爱,1948年订婚。解放前夕,凌起凤随家人去了台湾。分别4年,热恋中的他们只能通过香港中转秘密通信。这在解放初期,的确不是件小事。好心的朋友劝王火和凌起凤一刀两断,但王火坚定地说:“我做不到。”一位“左”得可怕的领导拍桌子要王火回答:“要革命,还是要爱情?”王火发自内心而冷静地回答:“我都要!”幸好当时的主要领导人通情达理,答应王火“要想法让她回来。”1952年,凌起凤为了与王火团聚,毅然告别台湾的家人,先在香港制造了自杀假象,改名后回到上海,只花了五毛钱与王火在上海公证结婚。在以后的近六十年中,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养育了一双女儿。

王火说,凌起凤既有学问,又有教养,既可执教,也可为文,“然而她为了全身心地协助我,放弃了很多,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写每一部作品,她都是我的第一读者,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他说,“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有妻子的名字”。王火为此创作了一个电影剧本《明月天涯》,内容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这个电影剧本是王火献给自己亲爱的妻子,也是献给他们之间爱情的最美好的礼物。

2011年10月,失去老伴的王火神情憔悴,沉浸在悲痛之中。王火说:“她住院,我也陪住,基本三年都在医院里生活,很少回家,所以书桌什么的,都几乎没怎么动过。而且,我闭门谢客,推掉了所有的邀请,没有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全身心地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凌起凤去世后,王火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几乎到了抑郁症的边缘。他说,“她的去世,让我感觉好像自己生命的很大一部分也随她而去了。我甚至想让时间变快,尽早跟她到另外一个世界团聚。”

nlc202309041236

2012年8月11日是王火和凌起凤结婚60周年纪念日,但这个事情他连女儿都没有告诉,因为他想在心里默默地怀念她。

扛鼎力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王火正在上海市总工会三楼的文教部办公室里。那时他正在与几个同事一起收听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上海市总工会机关的特点是地下党转过来的同志多,他们在白色恐怖下同敌人斗争,热切盼望着新中国的成立,所以当大家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声音时,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那时,王火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他忙得非常有劲。他似乎有着无限的精力,一到节假日,他总想写作,反映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于是,王火开始以业余时间,写作《战争和人》的前身《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1953年春天,王火由上海市总工会调至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先是在工人出版社当编辑组长,后在总工会机关刊物《中国工人》任编委兼主编助理。在那段日子里,王火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坚持创作。可是,当时搞写作被视为“追求个人成名成家”。他只能在一种无奈的心态下,偷偷地写。

1961年初,北京城里已闹饥荒,干部浮肿的极多。《中国工人》停刊,编辑部人员统统下放。王火被暂时留下负责善后工作。他写了告别读者的文字,处理完稿件等未尽事宜。他觉得应该趁此机会写完这部长篇小说。于是,他以拼搏的精神,早起晚睡,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不完成不离案,总算突击完成了120多万字的“抗日三部曲”初稿。6月底得到通知,要他下放去山东沂蒙山区支农。走前,王火将厚重的书稿送到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7月1日,他带中组部介绍信率队启程离京,绕道徐州去山东老根据地临沂。到达临沂后,被地委安排到省属重点中学做行政领导工作。几个月后,接到出版社通知,让他回京修改长篇小说。于是,王火兴高采烈地从北京抱回原稿,在临沂花了几个月时间修改后又寄回北京。谁知,这时各地出版社都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停止出版长篇小说。 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火的这部长篇小说竟成了“文艺黑线”的产物,成了“为国民党树碑立传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120多万字的稿子被红卫兵拿去展览,后来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王火在山东突然收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封挂号信,信上热情地索要当年他的那个长篇。王火只得去信说明情况,表示感谢和遗憾。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于砚章又来信询问这部长篇并鼓励王火重新把它写出来。编辑和作者的至诚交流与合作,使王火下决心于1980年动笔重写《战争和人》三部曲。1983年完成了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后,王火由山东调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总编辑。

正当王火开始写作《战争和人》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早上下着瓢泼大雨,他去上班时途经出版大楼建筑工地时,见到一个小女孩跌进工地的一个深坑里,正哭着呼救。王火毫不迟疑地跳下去,把小女孩托出了深坑;可当他跃出深坑时由于用力过猛,头部撞到了脚手架上一根钢管底部,导致脑外伤、脑震荡、颅内出血,波及左眼,导致左眼外伤型视网膜脱落。在成都某医院第一次手术失败,立即转送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第二次手术,但还是没有回天之力,使他痛苦地失去了左眼。医生警告他:今后少干耗视力的事。

从上海回到成都,稍事休养后,他决定用剩下的一只右眼坚持写作,完成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和第三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写作。终于,第一部在1987年出版,第二部在1989年出版,第三部在1992年出版。最后,又将这三部合并以《战争和人》为总名于1993年7月结成套书出版。

160余万字的《战争和人》三部曲先后获得了四项大奖:炎黄杯1986-1994年人民文学奖(1995年);第二届国家图书奖(1996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7年);“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1998年),还被选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及“中国新文学大系”、“共和国作家文库”,至今已有七个版本。

笔耕不辍

虽然已91岁高龄了,但王老的精神状态很好,他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说话时,脸上总会泛着温暖的笑意。那种状态,总会不觉间感染周围的人。也正如他的笔名一样,他对人生总是充满如火的激情。

1997年10月,王火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欧,在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十四届国际作家会议时,结识了一位瑞典诗人约翰·米洛斯。这位诗人比王火年轻得多,却已出版过67部诗集。而王火虽然勤奋刻苦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21部以及散文5部、电影剧本4个等,共600多万字,可说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了,但与国外同时代的作家、诗人相比,他认为写得太少了。所以,从那以后,他一年四季笔耕不辍,舍不得抽出专门的时间去锻炼,连外出散步也怕耽误时间,总是钻进斗室,埋头写作。他的写作完全是有感而发,随兴之所至,无冲动决不动笔。兴致来了,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忘记吃饭,甚或通宵达旦,最多时一个晚上可写上万字。由于视力不好,不用电脑,他仍然习惯用传统的手写法进行创作,以为这样才不会中断连贯的思维。

王火曾应香港一家杂志的约稿,撰写回忆文章《香港回忆录》。连载三期后,因凌起凤病重停笔。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将《香港回忆录》写完,在《山花》杂志2012年全文刊出。2014年4月,王火将自己的手稿、信札、字画、著作等4000多件珍贵文献资料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文学馆同时建立了王火文库,以供研究之用。

王火透露,曾写过《艾芜传》的作家廉正祥已写完一部他与凌起凤的传记。这部书由散文家杨闻宇写了序,题为《情爱千古事》,已于2013年1月28日在《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发表了,书稿已在出版社审处中。

2014年10月,王火新作《九十回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中国现代史上那些人和事”为题,涵盖了作家数十年的自我经历和见闻。书中有作者接触过的中外百余个人物的事迹,是一本有关中国现代史的珍贵回忆录。

王老说,写作对我来说,是活着的最好形式。这使笔者联想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但用在王老身上应该换过来,变成“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香蕉、菠萝写传奇 第12篇

更出奇的是, 这米色的民族传统服装是由香蕉和菠萝纤维手工编织制成的, 制作人员花费数天时间刺绣乡村生活画面到服装上, 这象征着当年峰会主题“一个关怀与分享的共同体”。这就是后来成为受很多环保人士追捧“水果服装”。

人们不禁要问:人们喜爱的水果又怎么成为穿衣打扮的服饰呢?

新型环保的香蕉纤维

所谓水果服装并不是用香蕉或菠箩的水果肉作面料制成的衣服, 而是利用香蕉、菠萝茎杆为原料, 经过生物酶和化学氧化联合处理工艺处理, 经过干燥、精练、解纤而制成的纤维, 用于棉纺制成的服装。香蕉纤维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其纤维素含量相对亚麻和黄麻较低, 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较高, 具有质量轻、光泽好、吸水性高、抗菌性强、易降解且环保等功能。

目前世界上的香蕉纤维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 全球约有129个国家种植香蕉, 香蕉茎皮每年废弃量巨大。日本对香蕉纤维的研究开发走在了前列, 因为日本对麻纤维制品, 包括苎麻、罗布麻、红麻、菠萝麻等一直很有兴趣。而印度、菲律宾等具有丰富香蕉资源的东南亚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开发了香蕉纤维手工制品, 相当于中国的苎麻夏布, 但是真正规模化的生产还没有。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加伯莱镇有人用香蕉纤维制成服装。采摘香蕉后的香蕉杆和茎经过漂洗、提炼和脱胶等工序后, 香蕉纤维一根根提取出来, 再经过染色后就可以用来织布了。

日本的日清纺织公司与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所展开合作, 成功实现香蕉纤维的产品化。他们的一种做法是用香蕉纤维制成面料。其香蕉纤维的加工过程为: (1) 剥下香蕉茎上的皮, 取出柔软的纤维内皮; (2) 经过脱水、干燥处理; (3) 精练、解纤; (4) 纺纱、织造。日清公司还开发出了香蕉纤维 (占30%) 与棉 (70%) 混纺纱, 但混纺纱较粗, 香蕉纤维的混纺率也不高, 因此今后的目标是开发高支纱以及100%的香蕉纤维。香蕉纤维具备质量轻、吸水性高且环保的特点。混纺纱光泽好、自然蓬松, 经过织造, 可以制成牛仔服及网球服、外套等休闲衣物。由于香蕉纤维轻且有光泽、吸水性高, 也能制成窗帘、毛巾、床单。

另一种做法是用香蕉纤维制成包装袋。名古屋市立大学院已经开发出应用制纸 (一种日本纸) 技术, 以香蕉废弃物制造一种强度较高的纸。香蕉纤维非常硬, 能否将其纤维处理成像棉纤维那样光滑的细纤维是技术的关键。方法是剥下香蕉茎上的皮, 用制蔗糖用的压榨机使其脱水。然后把脱水后的茎在水中发酵, 或者在碱水中浸泡发酵。把通常生产棉、麻等纤维用的“开松机”进行改造, 在上面装上几个可以旋转的刀。用这样改造的开松机, 可以制得100%的香蕉纤维。这样制成的香蕉布手感如麻, 可以用于制作出口咖啡的包装袋。

在我国香蕉纤维应用起步不久, 生产企业较少, 并且均处于开发、试生产阶段, 已生产出21S纯纺纱, 以及与棉、粘胶和绢丝混纺生产出了40S香蕉纤维混纺纱。该纱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天然材料, 织物可制作服装、窗帘、毛巾、床单、帽子等。

香蕉纤维及制品的开发生产极大的扩展了香蕉茎杆的应用, 为纺织行业增添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天然纤维材料, 其具有的一系列其它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 使之成为一种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春夏季服装面料和高透气性纺织用料, 业内专家将香蕉纤维服装面料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纺织健康面料”。

杀菌防臭的菠萝纤维

比起香蕉纤维来, 菠萝纤维又有一番风采。

2005年10月17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人头攒动, 2号高新技术展览馆的展台引得人们纷纷驻脚, 展台上最左边是一盆菠萝叶, 依次是略带黄色的纤维丝、纯白的纤维丝、布、衣服和袜子。“哇, 菠萝叶子竟能制成衣服、袜子。太神奇啦!”

原来, 展台上的这些东西展示的是一个菠萝叶提取物生产成纤维混纺、纯纺织品的一个流程。科技人员先从菠萝叶中提取出菠萝叶原纤维, 通过技术再提取出纤维麻条;大家用手感原纤维:粗糙比较硬, 而提取的纤维麻条已经很细也很柔软, 韧性也非常好;再对纤维麻条进行加工, 就制成了混纺布或纯纺布, 用这些混纺布或者纯纺布就可以制成衣服、袜子等不同的织品了。

其实, 早在20世纪初, 我国台湾就已有采用菠萝叶上的纤维制成纱线, 织成衣料的技术。由于材质优良、柔软、且耐水性强, 织成的面料略带黄色光泽, 可作为蚕丝的代用品, 当时菠萝纤维被当成衣料纤维不足时, 应急之用。后来, 由于织布所得可比拟公务员的工资, 当时的农夫就大量栽种菠萝来取纤, 一些地区家家户户, 不论男女皆从事取纤织造的工作。有的地方的老人家尤其爱穿以菠萝布制成的大褂。

菠萝纤维是从菠萝叶片中提取的纤维, 属于叶脉纤维, 菠萝叶脉 (俗称菠萝刈) 去其两侧锐刺及胶质后, 取出之纤维每根长度约为80~100厘米, 直径仅为真丝直径的四分之一, 纤维质软, 强度较低, 无法满足纺纱的要求, 因此以往只能将菠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 可制成鱼网、面料、纸张等。

目前取纤的方法可分为人工取纤法、机械取纤法与化学取纤法三种。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机械提取纤维技术。因菠萝叶中的纤维强度低, 加上纤维与叶肉组织结合紧密, 提取加工时极易断纤, 提取难度大。经多年的研究, 我国已研制成一整套相关的技术工艺和配套设备, 保留了纤维天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避免传统提取方法对纤维内在品质的破坏, 有较高的生产量, 并确保了产品品质。同时, 提取加工过程中获得的新鲜叶渣可以废物利用, 比如加工成青贮饲料, 也可作有机肥和沼气原料。

菠萝叶中富含叶脉纤维, 俗称菠萝麻, 菠萝叶纤维是一种纯天然的优质热带植物纤维, 是一种新的麻种。据科学实验研究表明, 菠萝纤维含有天然杀菌、抑菌物质, 可有效杀灭细菌、抑制真菌和微生物的生长,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纤维组织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 具有较一般麻更快速吸收和蒸发水分性能, 其织物穿着透气, 感觉干爽。现在, 菠萝纤维麻经过深加工处理后, 其强度比棉花高, 外观洁白、柔软爽滑, 手感如蚕丝, 又称菠萝丝, 不仅可纺100%菠萝麻纱, 还可与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 所织成的织物可以做成衬衫、西服、休闲服装等, 是一种新型、优异的天然保健纺织材料。

目前我国批量开发的产品主要是天然抗菌防臭袜, 柔软、透气、吸湿放湿、爽滑, 穿着非常舒适, 连穿几天都不会臭, 对脚气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可防止脚痒, 减轻脱皮和烂脚流水症状。从纤维的杀菌性来看, 菠萝叶纤维较适宜开发天然抗菌保健类纺织用品, 如内衣、内裤等贴身产品和床上抗菌用品。

可造汽车的水果纤维

人们总会将营养丰富的水果与美食、美容和健康联系在一起, 可未曾想过美味的水果也能造汽车吧?

的确, 数百年来, 植物纤维大多用于制造纸张或制做衣裳。就在两年多前, 科学家们发现, 植物可释放出一种超纤细纳米纤维, 而把5万根这种超纤细纳米纤维聚集在一起的宽度, 才仅相当于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巴西科学家就利用从水果中提取的这种超纤细纳米纤维, 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强力纤维塑料, 这种塑料已经通过了汽车制造商的测试, 有望用于汽车制造业。从而, 用水果纤维来制造汽车不再是天方夜谭。

在巴西, 领导此项研究的是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博士, 叫阿尔喀德斯·雷奥。他表示, 从菠萝和香蕉等美味水果中提取的超纤细纳米纤维坚硬十足, 用它制成的强力纤维塑料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质, 它非常轻, 且非常坚硬, 比普通塑料轻30%, 而强度却高3~4倍。可与据称是世界上最强的抗刃、防火纤维凯芙拉相媲美。凯芙拉是一种芳纶复合材料, 军事上常用于制造防弹衣和轻重量盔甲。

了不起吧?水果纤维制做的强力塑料材料竟有这样轻盈而坚固的本领。因此可以相信, 将来使用纳米级水果纤维可制造大量的汽车部件, 其中包括仪表盘、保险杠和侧板等, 不但有助于减少汽车重量, 还可以节省燃料。雷奥博士的研究团队希望将强力纤维塑料作为新一代汽车的主要车身材料, 并坚信在不远的将来, 这种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

这种水果纤维非常坚硬, 它还可用于制造防弹衣和轻重量盔甲。纤维加固塑料不像普通汽车塑料材料, 它不受热量、溢出汽油、水和氧气的影响。

雷奥博士的研究团队正在尝试从不同的水果中提取超纤细纳米纤维, 有从南美洲菠萝的叶片和根茎提取纤维, 还有从香蕉和椰子壳提取纤维, 从龙舌兰植物中提取剑麻纤维等。试图对各类超纤细纳米纤维的材质进行比较, 希望能够研究出更加坚硬、质轻和环保的强化纤维塑料。科学家认为, 这些超纤细植物纤维还可像玻璃纤维那样用于加固其他材料, 这样得到的与众不同的纤维复合塑料更加坚硬, 质轻, 与普通塑料相比具有隔热、不怕油水外渗和抗氧化的特点, 且更加环保。

上一篇:信息服务业的劳动论文下一篇:内涵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