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技术范文

2024-07-23

特种技术范文(精选11篇)

特种技术 第1篇

铸造是使液态金属成型的一种工业技术, 在我国传统铸造业中, 最常用的铸造技术是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将铸件在砂中生成, 砂型铸造可以生产出钢、铁等绝大多数常见金属铸件。砂型铸造有价格低廉, 材料容易获得, 制造铸件模型的方法简单便捷等优点, 而且无论生产单件铸件还是成批大量的生产, 都要很好的适应。自从铸造业兴起以来, 砂型铸造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的传统工艺。但是每个砂型磨具只能浇注一次, 铸件成型后模具随即损坏报废, 所以生产效率比较低, 需要不断的重新制作模具, 又因为砂的质地很软而且孔多, 所欲成型的铸件精度比较低, 而且表面光洁度比较差, 粗糙。而且对于航天、航空以及高端汽车工业的精密铸件难以加工。所以为了提高铸件质量、降低加工成本,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迎合航空、航天以及高端汽车工业对于铸件的高端需求, 铸造业需要新兴的铸造工艺, 所以特种铸造的新兴铸造技术应运而生。

2 现代工业对铸造业的新需求

现代工业对于铸件的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 铸造业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简单传统的铸件加工, 而是要求铸件无论是尺寸上还是表面光洁度上都更加贴合成品零件, 便以减少加工工序。对铸件的品质要求在不断的提高, 要求铸件力学性能高。传统的砂型铸造大量使用砂, 工人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 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产生了一系列的职业健康病, 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劳动准则。大机械化与自动化工业时代的到来也要求铸造业尽可能的使复杂的生产工艺简化, 以便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 充分的利用的生产资料已经生产资源, 减少能源的消耗, 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满足现代工业对于铸造业的需求, 铸造工业在不断地更新技术工艺, 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 人们创新出各种不同的铸造技术, 即为特种铸造。

3 特种铸造方法

特种铸造是特殊的铸造技术, 是相对传统的砂型铸造而言的。特种铸造在造型材料、造型方法、金属液充形式和在铸型的凝固条件等方面与普通砂型铸造有显著差别的。

常见的特种铸造的方法主要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与压差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以及连续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

在众多的特种铸造方法之中, 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有着最悠久的历史。现代工业史中, 特种铸造真正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 实用和完善是在20世纪下半叶。在20世纪80年代后特种铸造技术得到高速地发展。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步入一体化的体系,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 现代工业并不能止步于传统工业技术, 作为工业支柱的一维的铸造业也要投入技术更新换代的巨大浪潮之中, 并在逐浪之中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 不断地推陈出新, 不断地优化生产条件和生产模式, 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并且实现长远的发展。囿于限制, 本文着重介绍熔模铸造与金属模铸造两种铸造方法。

3.1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又被称作为失蜡法, 是发展于在古代失蜡铸造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特种铸造技术。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使用易熔的材料制成铸造模型, 然后用造型材料将模型包住, 在经过冷凝硬化之后, 再将模型加热、熔化、排出型外, 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 浇铸后获得铸件。其工艺过程可以简述为:蜡模制造、结壳、脱蜡、焙烧、浇注。由于易熔材料主要的成分是石蜡, 因此, 熔模铸造又被称作是失蜡法。

熔模铸造的最大的长处就是铸件有着很高的质量和尺寸精度和较好的表面光洁度。制造成型的铸件基本不需要再次切割加工, 可以直接用于机械部件之中, 减少了其他的不必要的工序, 可以大幅度的节省生产材料。

3.2 金属模铸造

金属模铸造是一种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中获得铸件的工艺过程。金属铸型的特点首先是铸型广泛地采用垂直分型的方法;其次, 型芯通常被做成组合式的形式, 以便于从铸型中抽出。金属模铸造有以下优点:首先, 由于铸型是金属制造的, 有不易变形, 重复使用的特点, 所以铸型可以多次浇铸, 从而提高了铸件的劳动生产率;其次, 金属型的冷却速度很快, 铸件的便面结晶十分细密, 从未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机械性能。再次, 铸件造型不用砂, 大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最后, 铸件尺寸具有较高的精度, 表面光洁度较高。但是金属模铸造方法也有着几点不足之处, 例如:金属型的模具制造过程比较复杂, 成本较高, 致使生产过程周期不足。况且铸造工艺要求比较严格, 金属模铸造容易出现浇不足、冷隔、裂纹、气孔等缺陷;铸件容易产生白孔。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应对新兴工业的要求层面, 特种铸造有着很大的优势, 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铸造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样, 我国铸造业以及工业制造业才会向着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制造业也会稳立于世界制造业的前端。

参考文献

[1]章木生.特种铸造发展史略[J].现代铸造, 1980:4-14.

[2]丁宏升, 郭景杰, 贾均.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铸造, 1999 (S1) :43-48.

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教学 第2篇

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是直接利用电能、光能、化学能、电化学能等进行加工,可以加工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脆性、耐高温等材料,主要有电火花成型加工、数控线切割加工等,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

模具特种加工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

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模具特种加工课程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和项目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于学生技能的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项目教学都似乎缺少点什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仍然不很乐观,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创造能力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让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并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成为技术能手,成为市场的抢手资源,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授业,即专业技能培养,是教师们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项目教学,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而解惑却似乎做的还不够。

对于学生来讲,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学生在学习前是否已经准备好,他们了解这门学科吗?都有哪些困惑?如果我们能深度剖析学生的困惑,研究学生的思想认识、认知规律、心理变化等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方向,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我们要的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能够自主自发地学习和创造,有兴趣、有动力、有方向。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把教学分成两大部分,解惑和授业。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

1.解惑。

面对一个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困惑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的太多了,所以对学习的课程没有原始的兴趣和动力,兴趣和动力对是否能学好课程起关键作用,产生兴趣和动力我们需要从解惑开始。

学生要知道这是一门什么课程,这门技术有什么应用,就业时能否用到,工作环境怎样,薪水如何,未来发展如何,这样的企业是如何运转的.,学习起来是否容易、有趣,学习前需要做好什么准备,学习中要怎样做,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解惑的内容。

我们先准备好这些困惑的答案,然后再以合适的方式来给学生们解惑,通过生动、有趣和直观的方式将各种丰富的信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门学科,并且有自己要学的冲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多媒体介绍。

设计多媒体课件,以PPT的形式播放;录制视频影像,记录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情况、工厂的环境以及加工的工件等丰富的内容,视频中增加背景讲解及现场采访,对电火花加工的技术、场地、维修、调整等进行多方面的介绍。

(2)实地参观。

到不同规模的工厂参观,进一步加深对电火花加工的认识,同时邀请工厂培训师讲解公司的运营模式,让学生提前体会企业的运作和未来可能的工作环境。

(3)模型、实物以及实习场地的参观与讲解。

同样是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前对这门技术有个整体的概念。

学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再进行课程学习就会更容易接受,并且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4)典型案例分享。

联系毕业后在企业中表现优秀的毕业生,请他们来分享职业发展过程,讲讲他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如何一步步成为技术能手和企业主管的,分享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以及他们对在校学生的建议和看法。

倡导积极向上的、自我约束和主动学习的思想,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指导。

好的方法再配上丰富的内容,解惑的工作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一些困惑找出了答案。

模具特种加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电火花成型加工和数控线切割加工,主要的应用是加工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脆性、耐高温等材料,比如凸凹模等,电火花及线切割技术的技术能手市场需求很大,薪水在基础加工行业中属中上水平,工作的环境有好也有坏,但劳动强度不高。

这门技术学精了在行业内会很抢手,同时未来容易成为企业的骨干。

教学方式会采用项目教学法,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达到掌握全面技术的目标。

学习中会采用很多形象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以及校内及企业实习的方式,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

为提高和扩展学习提供条件,学生可以申请课外机床操作等。

项目教学前的解惑课程安排十分必要,可以安排8到10个课时。

解惑课程的安排是各门技能学科都可以借鉴的好方法,为接下来的授业做足够的铺垫,促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

2.授业。

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和事件脱节,不容易让学生接受。

而项目教学却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引入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并按照工作过程分解成为若干个学习任务,从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逐步过渡到具有中等复杂程度的学习任务。

学生在刚开始不是很适应项目教学形式,角色的转变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但通过前面的解惑过程,学生们已经对新课程有了整体的认识,很快便进入了角色。

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教学,向学生推荐了《成功的项目管理》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两本书,作为学生课后自学书籍,增长学生的见识,并从“传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其中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也为项目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教学环节的设计坚持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获得经验。

在项目教学的教学改革中编制了校本教材,将教学内容分成了五个项目,分别为方孔冲模的加工任务、注塑模型腔的加工任务、冲裁模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任务、应用ISO及3B代码编程加工零件任务、CAXA数控线切割自动编程软件。

项目中又分配了多个任务,分别为电火花加工的基本知识任务、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知识、电火花成型加工任务、数控电火花加工方法、电火花线切割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任务、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工艺、采用补偿方式加工凸模零件任务、应用3B代码编程加工落料凹模。

三、结束语

在模具特种加工技术的教学中解惑过程的融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会更自信,为成为技术能手,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保障。

模具特种加工技术及应用 第3篇

模具的特种加工技术与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有本质的不同,它不要求工具材料比工件材料更硬,也不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施加明显的切削力,而是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和声能对工件进行加工,以达到一定的几何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是电火花成形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一、电火花成形加工

加工原理:基于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正极与负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对工件进行加工。

1.加工特点

(1)模具材料的选用范围宽。利用脉冲放电加工,可以加工任何硬、脆、韧及高溶点的导电材料。

(2)工具电极材料要求低。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不接触,二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宏观作用力,工具材料(紫铜、石墨)不必比工件硬。

(3)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高。脉冲放电持续时间短促,约为10-7~10-3s,放电所产生的热量来不及传散到材料的内部,使得工件表面的热影响区很小。同时,由于脉冲参数能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调节,可以在同一台机床上连续进行粗、中、精、精微加工,精加工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01mm,表面粗糙度为Ra0.63~1.25,精微加工时尺寸精度能达到0.002~0.004mm,表面粗糙度为Ra0.004~0.16。

(4)生产效率高。由于是利用电能进行加工,便于自动化生产和计算机智能生产。

2.常见应用

(1)冷冲模具是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一类模具,其凹模大多数难以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作,且在热处理时常因淬火变形或开裂导致模具报废,采用电火花成型加工工艺,模板可先行淬火,令其变形后加工凹模,避免了热处理变形的弊端。而且模板可制成整体,无需镶拼,既简化了模具结构又能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寿命。

(2)注塑模具和压胶模具,在机械铣削型腔后,用普通刀具难以加工,精铣时有些部位有普通加工方法也无法保证加工精度,这时我们可用电火花加工。

(3)大型模具常用电火花加工作为铣削加工后的补充加工手段。

(4)精微模具加工。如变速齿轮、专用锥齿轮,先采用机械切削加工模具外表及型腔,预留0.03~0.1mm加工余量, 然后采用电火花成型加工,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Ra1.25~2.5,无需钳工修型或抛光即可使用。

(5)现代塑料制品,特别是各种壳体装饰表面,如:照相机、计算器、手机等机壳表面,要求外壳表面呈均匀细小类似喷砂的效果,称为“亚光”处理,以达到视觉柔和不反光刺眼,手感舒适的效果。利用电火花加工,在保证型腔几何尺寸精度的前提下,在模具型腔表面得到均匀分布的电火花放电痕迹,其粗细可按产品的需要而决定,从而达到“亚光”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精微零部件的加工和有些刀具与工件发生干涉部位的加工,采用数控多轴联动电火花成型加工,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1.加工原理

基于电极间脉冲放电时的电火花腐蚀原理,采用不断移动的电极丝作为工具,工件则按预定的轨迹进行运动,极间金属瞬间熔化和汽化,而切割出所需要的零件。

2.加工特点

(1)只能加工以直线为母线的曲面。用电极丝作为加工工具,加工表面母线必须为直线。

(2)加工速度快,工件材料损耗少。国外慢走絲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达300mm/min,国产快走丝线切割加工效率可达150mm/min;切削丝直径很小,一般为0.2mm,工件材料被腐蚀的量很少,这也有助于提高加工速度,而且加工下来的材料还可以利用。

(3)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时细长的电极丝移动,使单位长度电极丝的直径损耗较小,有助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对于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来说,电极丝只使用一次,电极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更小,能够方便地加工各种复杂的精密零件,包含各种微槽和窄缝,并且采用精标准一次加工成型,在加工过程中不需要转换加工标准。

(4)生产效率。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在生产应用中,不断完善,具有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控制的特点,采用集中编程,专人管理,企业内部数据共享,方便CAD/CAM运行。车间控制微机可选择一控一或一控四的多控方式,采用无盘微机也不会感染电脑病毒。

3.应用

电火花线切割可以应用在于模具加工、刀具、量具加工、化工与化纤设备零件加工等多种场合。具体在机床上加工可采用专用附件组合,如精密坐标磨削与精密电火花磨削复合,高速电火花线切割作为粗加工工序,精密坐标磨削加工工作为精加工工序,可以达到速度快,精度高的目的。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部位,如0.04~0.06mm窄缝,R=0.02~0.03mm的内圆加工,可采用细电极丝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另外根据不同的制作需要,如切削功能、穿孔功能、雕铣功能,均能借助相应选配附件进行加工,从而扩大机床加工范围。为适应模具制造业的需要,我国快走丝线切割机床,自身的制造精度及加工精度也日趋完善,锥度切割范围已超过60°,最大实用生产率也达到100~150mm/min,最佳表面粗糙度也达到了Ra1.25。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多为进口设备,目前最佳加工精度达到±0.002 mm,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可加工出±0.001mm精度的模具。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模具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更新,对于不同的模具类型,不同的产品结构,不同的生产要求,只有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合理的制订工艺路线,借助现代先进的CAD、CAM技术,与模具制造的常规机加工、塑性加工、铸造甚至焊接相融洽,模具特种加工才能扬长避短,更高效率的发挥其特点,同时,在生产应用中,只有不断的更新完善其功能,提高制造精度与效率,与时俱进,才能在模具制造业中创造更多的成果。

(作者单位:聂俊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特种野猪高效养殖技术 第4篇

1“七化”高效养殖技术

1.1 设施设备标准化

1.1.1 场址选择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的选址要求,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距主要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动物屠宰加工厂和农贸市场1 km以上;地势高燥,通风、采光、排水良好;供电稳定,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1.1.2 布局

按照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含运动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进行布局,同时还要有放牧和发展的余地;各区之间界线分明;场区净道与污道分离、雨水沟与污水沟分离,互不交叉;场区周围筑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1.1.3圈舍建设

圈舍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双列式或单列式,要求舍内冬暖夏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空气干燥,猪舍内的粪便经污道进入沼气池。

猪舍种类及面积:无论饲养量大小,猪舍均要分种公猪舍、种母猪舍、仔猪舍、保育舍和育肥舍,每头种公猪占栏舍面积10 m2,后备及空怀猪占2 m2,妊娠母猪占4 m2,哺乳母猪占8 m2,保育仔猪占0.5 m2,育肥猪占1 m2。在圈舍外设运动场或放牧活动场,以便特种野猪每天能晒数小时太阳和运动。运动场护栏高度不能低于2 m。

猪舍墙壁:用砖砌成墙,高度为2.2~2.8 m,厚度为24 cm;屋顶用彩钢瓦或石棉瓦;窗、门宽度南面为1.2~1.5 m,高度为0.7~0.8 m,窗台距地面的距离为1.1~1.3 m。猪舍的门开在猪舍的两端,宽度与通道相等,高为2 m左右,不设门槛;猪栏地面为水泥地面要做到坚实、稍有倾斜、不透水、不潮湿、不过分平滑、无缝隙,便于清扫消毒。隔墙(隔栏)高度:公猪舍为1.2~1.4 m,母猪舍为1.0~1.1 m,幼猪和育肥猪舍为0.8~1.0 m。隔栏面应光滑,避免损伤猪体。一般条件下,隔栏宽为0.7~0.8 m,高为1.2~1.3 m。在栏内设置饲槽和铜制鸭嘴式饮水器,饲槽大多为长方形,多用砖砌,再用水泥砂浆抹光,槽底砌成U字形。单列式猪舍通道一般多设在靠北面墙的一边,宽度为1.2~1.5 m;双列式猪舍通道多设在猪舍中间,宽度为1.5 m,同时配套安装产床(保育箱)、通风、保温、降温等设施。通过完善相关设备、设施,推广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控制技术,改善特种野猪生长环境,实现设备、设施标准化,确保特种野猪群健康发展。

1.2 选育、繁殖规范化

1.2.1 种公猪标准

两眼有神,反应敏捷,食欲正常,背毛有光泽,四肢后高前低,睾丸对称整齐,附睾形态正常。

1.2.2 种母猪标准

多采用纯种野公猪(♂)与杜洛克猪(♀)级进杂交生产优良杂交母猪。种母猪标准:皮毛呈灰黄褐色或棕灰黑色,嘴尖脸长,耳小向前上方直立,颈略细长,颈与头、肩衔接良好,四肢结实,体质健壮,行动敏捷,护仔性强,乳头6对以上,排列整齐均匀。并且血缘清晰,祖先产仔7头以上,哺乳强,无产畸形、木乃伊和死胎。

1.2.3 配种适宜时间

野公猪初配年龄为12~13月龄,体重为60~70 kg,利用年限为5~6岁;种母猪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为60~70 kg。仔猪断奶后6~16 d发情配种,适时配种时间:出现发情症状后24 h进行第1次配种,第1次配种18~24 h后再进行第2次配种。

1.3 饲料调配合理化

1.3.1 营养需要

根据特种野猪耐粗饲,喜欢天然食料,同时保持特种野猪独特野味的原则;既能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又能降低饲养成本的原则,结合放牧运动场的建设,配制各个阶段野猪的日粮,满足其营养需要,见表1。

1.3.2 精饲料配方及日粮组成

种公猪精饲料配方:玉米50%,豆粕15%,麸皮17%,米糠10%,鱼粉3%,种公猪预混料5%;日粮组成:精饲料70%,青饲料(优质牧草、红薯、南瓜、菜类、胡萝卜等)30%。

母猪精饲料配方:玉米50%,豆粕18%,麸皮15%,米糠12%,母猪预混料5%;日粮组成:精饲料60%,青饲料40%。

仔猪精饲料配方:玉米53%,豆粕10%,麸皮15%,米糠12%,鱼粉5%,仔猪预混料5%;日粮组成:精饲料70%,青饲料30%。

育肥猪精饲料配方:玉米52%,豆粕16%,麸皮15%,米糠12%,育肥猪预混料5%;日粮组成:精饲料70%,青饲料30%。

1.4 饲养管理科学化

1.4.1 种公猪

单圈饲养,最适宜温度为17~21℃,圈舍临界温度为8~30℃,湿度为60%左右,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定期清洗消毒;成年公猪每天饲喂饲料2.2~2.8 kg,自由饮水,饲养标准为不肥不瘦,体质健壮,性欲旺盛。配种旺季,饲料中要加喂青绿饲料或胡萝卜,有条件的增喂1枚鸡蛋;每天配种1~2次,连续配种4~5 d后休息1 d;每周运动2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不能少于4 h,运动距离不能少于1.5 km;1~2 d擦拭猪体1次,保持猪体清洁。

1.4.2 种母猪

配种前15 d至配种结束,在原日粮基础上多喂一些能量饲料,如玉米、麦麸等,配种结束后恢复原基础日粮。过瘦的母猪在断奶后也实行短期优饲适时配种,对膘情好的母猪,断奶前3 d应逐渐减少饲喂量,以利于收奶,避免乳房炎的发生;要防止妊娠母猪过肥,做好保胎工作。一般每天给料量为2.5~3.0 kg,自动饮水;不喂冰冻、发霉饲料;哺乳和产后母猪切实加强保温、接产、哺乳等护理工作,产房的温度要控制在25~30℃,最低不能低于23℃。做到舍内空气流畅且新鲜,保持卫生,防止潮湿,保持干燥。

1.4.3 仔猪

保持初生仔猪产房干燥、清洁卫生,做好保温工作。1~7日龄舍内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8~30日龄舍内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40日龄以上舍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即可,湿度为55%~60%。仔猪适时补饲与断奶重点抓三食,即乳食、开食、旺食,过三关,即初生、补饲、断奶。仔猪出生后3~5 h内接产员帮助其吃上初乳,3日龄和15日龄注射2次牲血素补铁,2~3日龄帮助其固定乳头,弱前强后,过好初生乳食关。7~10 d后开始补料,每天进行3~5次;开食后,仔猪饲料采用乳猪专用料,每天饲喂5~6次,饲喂量为0.05 kg左右,供给充足饮水。30日龄断奶,断奶时留仔移母,控制好仔猪采食量,少吃多餐,逐渐适应,过好旺食断奶关,同时转大留小,在原圈舍饲养乳猪3~5 d,减少应激的发生,同窝转到保育舍,舍内温度保持在20~25℃,每天饲喂5~7次,每次不能吃得过饱,同时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有机酸等可使仔猪饲料更加完备,增强补饲效果。

1.4.4 生长肥育猪

为确保特种野猪独特的野味。一是“前敞后限,一料到底”,即按照猪的营养需要和随着猪体重的增加给料,其精料投喂标准为:体重为20~35 kg时,按照体重5%投料;体重为35~60 kg时,按照体重4.0%~4.5%投料;体重为60~90 kg时,按照体重3%~4%投料。二是“以质控饲,防止大小仔猪吃料不均”,即在育肥猪后期饲料中添加15%~20%稻草、玉米秸秆等粗饲料,以降低饲料的营养浓度,获得与“以量控饲”相同的效果。三是围栏放养,提高肉质品味,特种野猪建设围栏,在育肥后期开展围栏放养,既大大降低饲养成本,还能减少污染,提高瘦肉率,降低肉质水分,创天然绿色食品。

1.5 种草养殖生态化

为了满足特种野猪对天然饲料的需要,充分利用果园及空地种草、种菜,降低生产成本。种草要多样化,根据季节种植3~4种饲草,要错开各种饲草的种植期,保证饲草供应均衡。可积极推广种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菊苣、籽粒苋等优质牧草,牧草刈割后用牧草切碎机切成10 cm左右,直接饲喂,也可用打浆机将草打成草浆,拌料饲喂仔猪,1亩(1亩≈667 m2)草可供9~10头特种野猪食用,既节省大量的粮食,又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使特种野猪肉变得细腻鲜嫩,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养殖业发展同步建设。

1.6 疫病防治程序化

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每周用消毒灵、消毒威、异酸氰氨等消毒剂消毒3~4次,每周对周围环境消毒2次;定期驱虫,怀孕母猪于产前20~30 d用抗寄生虫药1次,配种前再用药1次。公猪每年至少用药2次,但感染严重的养殖场,每年应用药4~6次;仔猪20日龄用药1次,80~90日龄用药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用药1次,新买小猪驱虫2次,间隔10~14 d。加强疫病防治,通过疫病监测,规范制订免疫程序(见表2),可有效降低特种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7 粪便处理无害化

推行猪-沼-草(菜、果)生态养殖模式,种植高产优质牧草作为特种野猪的主要饲料,满足全年的饲草均衡供应。配套建设沼气池,沼气可烧水、煮饭、照明,减少养殖场用电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将猪粪收集起来,通过发酵处理,制作成有机肥,作为牧草地的肥料,为牧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猪舍的尿液和污水排入沼气池,生产沼气形成沼液、沼渣,用于养殖场种草及周边的蔬菜基地、果园基地施肥,为蔬菜、牧草、果树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并使污水得以处理,既减少农药残留,又保证蔬菜、牧草、果品的安全性,形成了种养相结合与粪便处理无害化的生态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2 养殖效果

2.1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

3个特种野猪规模养殖场运用“七化”高效养殖技术后,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利用了优质牧草、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育肥1头特种野猪比实施前减少生产投入45元,降低了饲养成本。受胎率达到96.8%,比实施前提高7.7%;年产胎数达2.04胎,比实施前提高2%;平均窝产仔数达9.4头,比实施前提高2.6头;仔猪成活率达96.7%,比实施前提高7.3%;出栏肥猪平均个体重为82.7 kg,比实施前提高13.9%;实现产值3 868.53万元,其中新增产值365.8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2 肉质优良

经过对特种野猪、江口萝卜猪和外三元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检测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特种野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高,分别为73.47%、67.00%;胆固醇、粗脂肪和脂率低,分别为420.80 mg/kg、1.47%、13.19%,分别是外三元猪肉的72.93%、62.82%、35.59%,分别是江口萝卜猪肉的74.28%、43.62%、66.38%。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每百克脂肪酸中分别含8.27 g、1.29 g,分别是外三元猪肉的2.35倍、5.86倍,分别是江口萝卜猪肉的2.58倍、3.39倍。

与传统养殖的特种野相比,其屠宰率、瘦肉率分别提高1.17%、2.40%。

3 小结

通过运用特种野猪圈舍建造、选育与繁殖、饲养管理、饲料调配、免疫程序等技术,规范了特种野猪生产技术,从试验结果看,各项生产指标均比原生产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集成的特种野猪“七化”养殖技术,初步形成了《贵州省特种野猪饲养技术规程》,得到贵州省有关专家高度评价,2013年贵州省质监局已立项(黔质技监标函[2013]158号)下达实施,将呈报贵州省质监局,送有关专家审定,形成贵州省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规程,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论文 第5篇

摘要:特种加工方法,是难切削材料、复杂型面、精细表面、低刚度零件及模具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方法。本文介绍了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类别,并分别较深入地介绍了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技术特点,原理和最新进展。并预测今后特种加工的发展方向,最后给予特种加工技术展望。

关键词: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

前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高度、高韧性、高强度和高脆性等难切削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制造精密细小、形状复杂和结构特殊工件的求也在日益增加。社会需求与技术进步的结合促使特种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所谓特种加工,是一种利用化学能、电能、声能、机械能以及光能和热能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切削方法,即加工过程中工件与所用工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切削力,工具材料的硬度也可低于工件材料的硬度。特种加工技术在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成效,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特殊材料或特殊结构工件的加工工艺性发生了根本变化,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和关键制造技术。[1]特种加工的特点

特种加工与一般机械切削加工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在某种场合上,它是一般机械切削加工的补充,扩大了机械加工的领域。它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1)不用机械能,与加工对象的机械性能无关,有些加工方法,如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电化学加工等,是利用热能、化学能、电化学能等,这些加工方法与工件的硬度强度等机械性能无关,故可加工各种硬、软、脆、热敏、耐腐蚀、高熔点、高强度、特殊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2)非接触加工,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虽使用工具,但与工件不接触,因此,工件不承受大的作用力,工具硬度可低于工件硬度,故使刚性极低元件及弹性元件得以加工。

(3)微细加工,工件表面质量高,有些特种加工,如超声、电化学、水喷射、磨料流等,加工余量都是微细进行,故不仅可加工尺寸微小的孔或狭缝,还能获得高精度、极低粗糙度的加工表面。

(4)不存在加工中的机械应变或大面积的热应变,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其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等均比较小,尺寸稳定性好。

(5)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能量可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复合加工,其综合加工效果明显,且便于推广使用。

(6)特种加工对简化加工工艺、变革新产品的设计及零件结构工艺性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特种加工的分类

与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一样,特种加工正在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之中,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依据加工能量的来源及作用形式列举各种常用的特种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按照所利用的能量形式来分类,具体如下:(1)电、热能 电火花加工、电子束加工、等离子加工。(2)电、机械能 离子束加工。

(3)电、化学能 电解加工、电解抛光。

(4)电、化学能、机械能 电解磨削、阳极机械磨削。(5)光、热能 激光加工。

(6)化学能 化学加工、化学抛光。(7)声、机械能 超声加工。

(8)机械能 磨料喷射加工、磨料流加工、液体喷射加工。

目前,生产实用中应用最广的是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和电化学加工技术。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英文简称EDM。1.电火花加工的工作原理

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

电火花加工

在放电的微细通道中瞬时集中大量的热能,温度可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压力也有急剧变化,从而使这一点工作表面局部微量的金属材料立刻熔化、气化,并爆炸式地飞溅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体的金属微粒,被工作液带走。这时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个微小的凹坑痕迹,放电短暂停歇,两电极间工作液恢复绝缘状态。

紧接着,下一个脉冲电压又在两电极相对接近的另一点处击穿,产生火花放电,重复上述过程。这样,虽然每个脉冲放电蚀除的金属量极少,但因每秒有成千上万次脉冲放电作用,就能蚀除较多的金属,具有一定的生产率。

电火花加工

在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恒定放电间隙的条件下,一边蚀除工件金属,一边使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最后便加工出与工具电极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来。因此,只要改变工具电极的形状和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就能加工出各种复杂的型面。

工具电极常用导电性良好、熔点较高、易加工的耐电蚀材料,如铜、石墨、铜钨合金和钼等。在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也有损耗,但小于工件金属的蚀除量,甚至接近于无损耗。

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在加工过程中还起着冷却、排屑等作用。常用的工作液是粘度较低、闪点较高、性能稳定的介质,如煤油、去离子水和乳化液等。

2.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特点

①能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方法难以切削的材料和复杂形状工件;

②加工时无切削力;

③不产生毛刺和刀痕沟纹等缺陷;

④工具电极材料无须比工件材料硬;

⑤直接使用电能加工,便于实现自动化;

⑥加工后表面产生变质层,在某些应用中须进一步去除;

⑦工作液的净化和加工中产生的烟雾污染处理比较麻烦。

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用途是:①加工具有复杂形状的型孔和型腔的模具和零件;②加工各种硬、脆材料如硬质合金和淬火钢等;③加工深细孔、异形孔、深槽、窄缝和切割薄片等;④加工各种成形刀具、样板和螺纹环规等工具和量具。

3.电火花加工的应用领域及最新进展

它包括电火花型腔加工和穿孔加工两种。电火花型腔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各类热锻模、压铸模、挤压模、塑料模和胶木膜的型腔。电火花穿孔加工主要用于型孔(圆孔、方孔、多边形孔、异形孔)、曲线孔(弯孔、螺旋孔)、小孔和微孔的加工。近年来,为了解决小孔加工中电极截面小、易变形、孔的深径比大、排屑困难等问题,在电火花穿孔加工中发展了高速小孔加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电火花加工机的各项工艺指标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机床具有了优越的性能与强大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呈现出新的特点。电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五化:精密微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绿色环保化和高效化[2]。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种金属材料,在电火花加工时,存在一个最佳脉冲参数组合。所谓最佳脉冲参数,是指在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和工具电极损耗的前提下能获得的最高生产率。即随着加工电流的改变,存在一个最佳的加工电流值,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最佳值,都会降低加工速度;在其它电规准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脉冲宽度的改变,也存在一个最佳的脉宽值,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最佳脉宽值,都会降低电火花加工的速度。脉间减小,脉宽系数增大,加工速度提高。当设定的极间距离比常用的加工条件窄时,放电产生的加工液沸腾、气化膨胀使得放电通道周围介质可获得较大的流速,有效地利用这种原理,将加工屑、析碳等从极间排出去。这样做可减小脉冲间隔时间,增加放电频率,促进放电生成物的排出,提高加工效率。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地研究了使用该方法的放电加工特性,在峰值电流为60A,脉冲宽度为200μs,脉宽系数为80%,平均极间距为47μm时,即使不采用定时抬刀,仍然可以将放电生成物顺利排极间,从而实现高效率放电加工[3]。

采用工作液中加入气体的方式,以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日本的M.Kunieda 等采用水作工作液,并向工作液中通入氧气,可以观察到更大的放电凹坑和更加频繁的放电,加工速度也相应提Kunieda 等又以氧气作工作介质,研究了气中放电三维铣削加工,最大加工效率达12.2mm3/min,是同样加工条件下普通电加工铣削效率的6倍[4]。此外,利用非燃性工作液或在工作液中加入添加剂的电火花加工可成倍提高加工速度。日本的三菱电机公司、Sodick 公司相继开发了利用水基工作液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在水基工作液中加工钢材,在相同的平均加工电流下,其加工速度比煤油工作液高出2~3 倍。

日本的国枝正典等人,在研究电火花加工放电位置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放电位置的可控性研究。其试验原理基于对放电等效回路的分析,可以在纳秒数量级内获得优先击穿的几率[5]。这一研究进展对于电火花加工 的过程控制可能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很有可能将过去被动的控制策略变成为主动控制策略,从而不必依赖延长放电停歇时间来保证间隙消电离,避免放电集中导致的拉弧等有害放电。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加工更加稳定,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

为实现高效电火花加工,全面推动电火花加工设备的技术进步,在采用先进控制系统的同时,机床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往直线电机主要用在加工中心上。目前,直线电机在沙迪克公司生产的EDM和WEDM机床上已广泛使用。直线电机的使用,满足了EDM加工高速响应的特别要求。最大驱动力高达3000N,速度可100m/min,最大加速度达1g 以上。能消除由于电蚀产物未排除而发生的集中放电,二次放电间隙不均匀等现象也得到极大的抑制,从而改善了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6]。在驱动方式上,过去常以滚珠丝杠驱动工作台。近年来,不断探索采用新型的驱动方式,如具有快速响应的电磁式线性驱动装置、压电元件和磁致伸缩振子驱动装置等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些都有利于电火花加工速度的提高[7]。

在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设计中,优化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液在加工过程中的辅助功能,以获得生产率最高的最佳加工效果。在这方面应敢于创新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尝试,不断改进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全面提高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性能。比如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叶军所长等人发明设计的一种高效放电铣削加工的高效冷却及排出蚀除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中将浸泡冷却、内冲液冷却及排出蚀除物、外包液冷却及排出蚀除物三种冷却方式有机组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效放电铣削加工中冷却和排除蚀除物的难题,对高效放电铣削加工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实际意义[8]。

综上所述,加工过程的高效化就是提高电火花加工的效率,它不仅体现在单位放电脉冲蚀除材料量的大小上,而且体现在采用新型高效的加工工艺和改进电火花加工控制系统、工作液循环系统、机床结构等对电火花加工放电效果的影响上。电火花加工中,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应提高粗、精加工效率,同时应减少辅助加工时间,包括编程时间、工件装夹时间、维修时间等。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WEDM),有时又称线切割。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连续移动的细金属丝(称为电极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金属、切割成型。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

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通常由X轴和Y 轴电动机驱动。工具电极(电极丝)为直径0.02~ 0.3毫米的金属丝,由走丝系统带动电极丝沿其轴向移动。走丝方式有两种:①高速走丝,速度为9~10米/秒,采用钼丝作电极丝,可循环反复使用;②低速走丝,速度小于10米/分,电极丝采用铜丝,只使用一次。脉冲电源加在工件与电极丝之间,一般工件接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工件与电极丝之间用喷嘴喷入工作液(乳化液、去离子水等)。控制系统根据预先输入的工作程序输出相应的信息,使工作台作相应的移动,工件与电极丝靠近。当两者接近到适当距离时(一般为0.01~0.04毫米)便产生火花放电,蚀除金属。金属被蚀除后工件与电极丝之间的距离加大,控制系统根据这一距离的大小和预先输入的程序,不断地发出进给信号,使加工过程持续进行。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主要特点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除具有电火花加工的基本特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 ①不需要制造形状复杂的工具电极,就能加工出以直线为母线的任何二维曲面。

②能切割0.05毫米左右的窄缝。

③加工中并不把全部多余材料加工成为废屑,提高了能量和材料的利用率。④在电极丝不循环使用的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由于电极丝不断更新,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⑤电火花线切割能达到的切割效率一般为20~60毫米2/分,最高可达300毫米2/分;加工精度一般为±0.01~±0.02毫米,最高可达±0.004毫米;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α2.5~1.25微米,最高可达Rα0.63微米;切割厚度一般为40~60毫米,最厚可达600毫米。

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主要用于模具制造,在样板、凸轮、成形刀具、精密细小零件和特殊材料的加工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此外,在试制电机、电器等产品时,可直接用线切割加工某些零件,省去制造冲压模具的时间,缩短试制周期。近年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无论在加工过程控制,还是改进加工工艺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突破了许多传统观念的束缚,产生了一些新的加工方法,以及一些新的控制和检测方式,这些进展既提高了加工质量,也提高了加工效率,不仅可在去离子水中加工,也可在其他混粉电介质溶液中加工,大大扩展了这一技术的应用领域。

对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别是加工阶梯状的工件,断丝和加工不稳定始终是降低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方法是针对工件最薄处来设置加工参数,然而,这样虽然降低了断丝的可能性并保持了

稳定的加工,却大大降低了加工速度。因为很难在线得到工件的厚度并设置合适的加工参数,因此发展了许多近似数学模型来估计工件的厚度。这些模型表示了放电能量和材料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模型系数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然而这样的静态数学模型只适用于加工厚度逐渐变化的工件,对于厚度突然增加或者减少的工件却不适用。为此,一个多输入的动态和随机模型被用来描述平均间隙电压,放电频率和机床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9-10 ]。对于iso 能量型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有研究者提出了特定放电能量的概念。电火花加工过程涉及许多因素,从放电能量的观点看,每一个放电都是一个能量输出,能量分布在工件、电极丝以及在材料去除中的有效能量消耗上。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件和电极丝之间的间隙、喷流压力、电介质的导电性以及放电持续时间等;对于典型波形的放电电压和电流,可计算出单次放电能量以及单位时间内的放电能量。考虑到放电过程中的非正常放电(电弧放电或短路)以及实际用于材料去除的能量所占总能量的比率,可得出有效放电功率;而被定义为去除单位体积材料的特定放电能量,不但与有效放电功率有关,还受到间隙宽度、工件高度以及电极丝进给速度的影响。因此,可得出材料去除量与放电频率之间关系的等式。其中的系数与文献[9]中不同,前者与放电持续时间、特定放电能量、放电效率、间隙宽度以及正常放电比率有关,而后者只是放电频率的函数,当工件高度改变时加工特性也发生改变,因此在估计到工件高度之前,很难得到正确的厚度辨识系数。由于影响高度辨识参数的值涉及许多变量且数量庞大,很难在线全部检测到,所以为了简化厚度辨识过程,首先用文献[9]中等式辨识出工件厚度,然后乘上一个修正因子,就得到了最终辨识工件厚度,而修正因子是初始辨识到的工件厚度的函数。实践证明[11] ,这种辨识工件厚度的方法是可行的、精确的,辨识误差小于1 mm ,并能很快完成。

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虽然电极丝被施加了特定的张力以尽量保持电极丝的直线性,但由于丝的柔韧性,不可避免地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延迟,特别是在丝的中部。文献[12]提出了一种结合摄像机和CCD 的技术来测量电极丝经过工件时的偏差,这样,就可建立电极丝的偏差模型,用合适的方法来控制拐角切割,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放电间隙状态对于伺服控制以及脉冲电源的自适应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目前广泛应用的固定阀值法很难用来测量非矩形间隙电压波形,文献[13]提出了浮动阀值法来检测间隙电流和测量与间隙峰值电流成比例变化的电压阀值,这样就可以在线实时地区分3 种不同的放电状态(开路、放电和短路)。

激光机工

激光加工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扩展了光为人类服务的领域,加深了人类对光的认识。激光加工在再制造业同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激光加工用于再制造业是由相变硬化发展到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熔覆,由激光合金涂层发展到复合涂层及陶瓷涂层,从而使得激光表面加工技术成为再制造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采用高功率激光器及其系统。但目前我国激光在此领域的应用技术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高档激光加工系统少; 主力激光器不过关;微细激光加工装备缺口较大;而这些领域我国的生产加工企业正在积蓄力量稳步进入,国内应用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国内各类制造业接受了激光加工技术,使他们的产品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

1.激光机工的基本原理

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 属)的原理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种加工新技术,涉 及到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门学科。

公认的激光加工原理是两种:分别为激光热加工和光化学加工(又称 冷加工)。激光热加工指当激光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引起快速加热,热力把对 象的特性改变或把物料熔解蒸发。热加工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它是集中的能量流),照射在被加工材料表面上,材料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在照射区域内产生热激发过程,从而使材料表面(或涂层)温度上升,产生变态、熔融、烧蚀、蒸发等现象

光化学加工指当激光束加于物体时,高密度能量光子引发或控制光化学反应的加工过程.冷加工具有很高负荷能量的(紫外)光子,能够打断材料(特别是有机材料)或周围介质内的化学键,至使材料发生非热过程破坏。这种冷加工在激光标记加工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不是热烧蚀,而是不产生“热损伤”副作用的、打断化学键的冷剥离,因而对被加工表面的里层和附近区域不产生加热或热变形等作用

2.激光加工的特点

①由于激光加工热影响区域小,光束方 向性好,其几乎可以加工任何材料。常用来进行选择性加工,精密加工。

②由于激光加工是无接触式加工,工具不会与工件的表面 直接磨察产生阻力,所以激光加工的速度极快、加工对象受热影响的范围较小而 且不会产生噪音。

③由于激光束的能量和光束的移动速度均可调节,因此激光加工 可应用到不同层面和范围上。

3.激光加工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

国内工业激光设备企业和研制生产概况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出现了许多从事研制、生产和经营激光器和激光加工设备的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的这些新兴公司(企业),经营理念完全定位于市场经济,在市场中找生机,发挥企业优势,择优而用,满足用户要求,通过融资,壮大财力,吸纳海内外技术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形成 自家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于用户的产品优势。激光加工的应用现状 激光加工的应用现状激光加工是激光应用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现在已开发出20 多种激光加工技术。激光 的空间控制性和时间控制性很好,对加工对象的材质、形状、尺寸和加工环境的自由度都很 大,特别适用于自动化加工。激光加工系统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相结合可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已成为企业实行适 时生产的关键技术,为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加工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成熟的激 光加工技术包括:激光切割技术、激光焊接技术、激光打标技术、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激光 打孔技术、激光去重平衡技术、激光蚀刻技术、激光微调技术、激光存储技术、激光划线技 术、激光清洗技术、激光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

由于激光可以通过聚焦而获得高密度能量(106~108 J / cm2),瞬间可使任何固体材料熔化甚至蒸发,因此从理论上说可以用来加工任何种类的固体材料。事实上,激光一经发明,人们首先想到用其来对宝石这类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加工的材料进行孔加工。目前,激光已经广泛用于各类材料的孔加工和切割,如进行木模板的激光切割和石油管道的激光切缝等。

激光焊接与常规焊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一系列优点[14]:利用激光的高密度能量,可对高熔点、难熔金属或两种不同金属材料进行焊接,也可对非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如玻璃的焊接);加热速度快,作用时间短,热影响区小,热变形可以忽略;属于非接触焊接,无机械应力和机械变形;激光焊接装置容易与计算机联机;可在大气中焊接,无污染等。因此,激光焊接在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包括:激光表面相变硬化、激光表面合金化与熔覆、激光表面非晶化与微晶和激光冲击强化等[15]。利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零件表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质,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例如经激光表面硬化的AISI1045 钢样品,其表面硬度HRC 为55 ,磨损10 h 后所产生的质量损耗为0.6~1.4 mg;而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未经处理的AISI1045 钢的硬度HRC 仅为35 ,质量损耗为4.18 mg ,经激光表面硬化后的样品耐磨性能提高3~6 倍。在我国,激光表面硬化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缸套、活塞环、曲轴、凸轮轴及锭杆等易损件的处理加工中,特别是对小汽车缸套的热处理已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经激光表面硬化的汽车缸套可提高使用寿命2~3 倍。

激光刻蚀在微电子行业可用于半导体器件和芯片的加工,也可用于精密光学器件的加工,如用激光刻蚀加工半导体芯片和三维光栅。利用激光的高密度能量,可对硬脆性难加工材料进行激光铣削加工(如利用脉冲激光铣削加工硬质合金和氧化铝陶瓷)。利用脉冲激光还可以对轧辊进行毛化,经过毛化的轧辊轧制的汽车簿板具有着油漆牢固的特点[16];另外还可以利用激光对钢套等零件进行毛化,大大提高其耐磨寿命。

自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3D Systems 公司开发出世界首台商品化的快速成形系统装置以来,快速成形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快速成形(Rapid Pro2totyoing ,简称RP)通过材料堆积,快速、精密地制造出实际零件,它体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激光加工、新材料等学科和技术的综合利用[17]。它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和工具,迅速和精确地制造出复杂的工模具、模型和工艺品。激光快速成形技术主要有激光层叠法、粉末烧结法、光固化法等。

早在1977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学家Haggerty 博士就发明了陶瓷粉末的激光合成法[18],现已发展到广泛利用激光来制造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纳米粉。激光清洗可使物体表面污垢通过吸收光能而蒸发去除,或在表面产生力学共振而使污垢凝结脱落。激光清洗可用来清洗微电子芯片、设备的剥漆,以及对古董、字画进行除垢等。

特种加工存在的问题

虽然特种加工已解决了传统切削加工难以加工的许多问题,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上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目前它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不少特种加工的机理(如超声、激光等加工)还不十分清楚,其工艺参数选择、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均需进一步提高。

(2)有些特种加工(如电化学加工)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气若排房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影响工人健康。

(3)有些特种加工(如快速成形、等离子弧加工等)的加工精度及生产率有待提高。

(4)有些特种加工(如激光加工)所需设备投资大、使用维修费高,亦有待进一步解决。

特种加工的发展趋势

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特种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的自动控制,建立特种加工的系统,这是当前特种加工的主要发展趋势,开发由不同特种加工技术复合而成的加工方法,如电解电火花加工、电解电弧加工等复合加工,以扬长避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率,另外还应着重于新的工艺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加工工艺水平。考虑到一些特种加工技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要着重解决废渣、废气、废液的“三废” 转化问题,向“绿色” 工业及可持续发展工业转化。

参考文献

特种香料蔬菜罗勒的栽培技术 第6篇

一、品种选择

罗勒品种繁多,有甜罗勒、紫罗勒、丁香罗勒、柠檬罗勒、疏柔毛罗勒等,其中甜罗勒最受消费者欢迎,需求量最大。甜罗勒叶片亮绿色,株高25~30厘米,叶长2.5~2.7厘米,株型紧凑,分层较多,有利于调节采收期。

二、整地施肥

罗勒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耐热、不耐寒、不耐旱涝,根系可人土0.5~1米,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根腐病,因此应选用轮作两年以上的大棚栽培。上海地区栽培宜选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保护地种植。夏季高温期间,每亩施畜肥3000~4000公斤、饼肥60~8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公斤,旋耕入土。按40厘米宽起垄,灌水,覆盖薄膜,密闭设施保温消毒10~15天,加速设施内前茬作物病残株腐烂分解,然后开棚排湿,旋耕,筑深沟高畦,畦宽130厘米。

三、播种

1.播种期与播种量

以上海地区为例,春播宜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一次种植可采收7~8茬,每茬生长期12~1 8天;秋播在8月初,一次种植可采收5~6茬。春秋季栽培宜小面积分批分期播种,以利小批量均衡上市。每克甜罗勒种子约有600粒,按苗间距7~10厘米播种,每亩播种量130~140克。用种量过多,增加间苗用工;播种量过少,则影响早期产量。

2.种子处理

选择发芽力强的新鲜饱满种子,经筛选、风选和水选去除杂质和瘪粒。水洗种子时,要反复漂洗,用力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随后放人纱布袋内晾干。晾干后的种子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包衣消毒(药剂每包10克加水20~30毫升,将1500~2000克种子倒入药液,拌至种子全部呈红色),防止种子霉变,预防苗期根腐病。

3.催芽

用清水浸种7~8小时,种子充分吸水后用湿毛巾或湿纱布盖好种子保湿,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催芽前期温度应略高,促进出芽,当少量种子露白时温度降低3~5℃,当70%~80%种子露白时适期播种。如遇连续阴雨或低温寒流天气,可将已催好芽的种子移至8~10℃条件下保存,待播种。

4.播种

可采用撒播(浅播,定量散播后用扫帚轻扫表土,使种子落人浅层土逢)、条直播(按行距20~30厘米开浅沟播种)、穴播(按穴距20~25厘米开浅穴,将种子均匀撒入穴里,覆薄土)、营养钵育苗移栽四种播种方式。以撒播最为省工且有利于早期高产,播种深0.3~0.6厘米,播后7~15天出苗。春季一般选晴天上午播种,播后闭棚提温;秋季宜在傍晚播种,防止白天高温损伤种芽。如种子直播应采用条播法,行距50~70厘米、株距20~35厘米。

四、田间管理

1.适时间苗、补苗

出苗后,幼苗4叶期间苗、补苗。春播,如采用育苗移栽的,应在定植前7~10天降温炼苗;撒播的,第一次间苗标准为株距8~10厘米;条播的,按株距7~8厘米间苗;穴播的,每穴留2~3株苗。第一、二次摘心后,植株会长出侧枝,可边采收边间苗,控制植株间叶片拥挤状况。

2.日照与温度管理

罗勒喜日照充足,最适生长条件为每天平均日照6小时以上,白天温度22~28℃、夜间13~18℃。当夜温低于12.7℃时叶片黄化,低于10℃易引起植株冻害;日均光照低于4小时,叶片薄、香味淡。在炎热季节,气温高于35℃时易引起叶片失水下垂,因此应注意遮阳降温与补水。春播,出苗前应保持较高温度,一般在25~28℃,有利于提早出苗,防止烂种;子叶出土到真叶期,植株组织幼嫩、向光性强、易蹿苗,应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5℃、夜间13~15℃;真叶期,白天温度25℃左右、夜间1 5℃左右。秋播,主要应用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和降低出苗温度,防止秧苗被强日光灼伤,保持一定的湿度,快速安全度过秧苗期,生长后期要加强保温、降湿和防病工作。

3.肥水管理

罗勒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幼苗期最怕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湿。出苗后10天左右开始定期适量浇水,宜采用滴灌技术。春播宜选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注意通风降湿,以免幼苗发病。出苗后可喷施500倍液肥。出苗后10~15天,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5~6公斤;以后每采收一次,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8~10公斤,采收前5天禁止追肥。

五、采收

直播田,当苗高6~7厘米时以间苗为主第一次采收,一般在主茎长有8~12片叶(或株高20厘米)时开始连续采摘嫩茎叶,间隔10~15天采收1次。在早上露水干后采收,便于伤口愈合。罗勒不耐储藏,采收后应立即上市,商品罗勒先清洗(水温13~15℃最佳),随后置于4.5~7℃下储藏。25℃以上的高温季节,采收后应立即入库,在5℃环境中预冷,转送过程要用冰袋(或冰块)加泡沫塑料箱密封在2~3℃冷链保温,以保持罗勒新鲜度和不失水。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沈斌 邮编:201702)

特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第7篇

关键词:特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所谓特种玉米, 即是在色、香、味、产量及成熟期上与普通玉米截然不同的玉米品种。例如甜玉米籽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0倍左右, 糯玉米味柔糯香甜, 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 油分含量也高于普通玉米, 富含维生素, 消化率高。

特种玉米在栽培技术上要求比较严格, 需要层层把关, 否则当代所结的籽粒可能会失去特种玉米的性质, 影响经济效益。

1 选用良种

1.1 高产性与优质性

与普通玉米不同, 特种玉米的价值体现在其特殊的品质上, 因此在选用杂交种时除产量外还应特别注意其品质指标, 生育期一般90~110天为宜。

1.2 抗病虫性

由于玉米杂交种是两个自交系杂交而成, 遗传构成比较简单, 因此更易发生毁灭性病害, 不同生态区域应选用抗该区主要病虫害的杂交种。

1.3 杂交种的纯度

选用籽粒均匀一致的种子, 且纯度要好。

2 选地与整地

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中性或微酸性的轻壤或中壤的地块种植。这样的土壤通透性好, 肥力高, 可满足作物对氧气及各种肥料的需要。在早春结合施肥深翻起垄, 做好镇压, 确保墒情。

3 隔离种植

由于特种玉米受隐性基因控制, 如与普通玉米串花杂交, 会降低品质, 特种玉米与普通玉米不能种植在同一生产区域利用村落、房屋、山岭、其他高秆作物等障碍物进行隔离。

4 田间管理

一是适时播种。早播早熟是提高特种玉米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上市越早, 效益越高。但特种玉米耐寒性较差, 气温需稳定在13℃以上才能正常发芽, 采用大棚营养块 (钵) 育苗或地膜覆盖育苗, 可以提前10~20天播种。播种深度要控制在2.5~5cm, 每667㎡留苗3000~3500株, 以防密度过大, 影响产品的商品性状。

直播的要及时查苗定苗, 每穴留一株, 在栽培上应注意苗期防涝排水, 抽穗扬花灌浆期要及时灌水和后期防渍。如甜玉米、糯玉米品种易产生分蘖, 田间管理上要注意及时打杈去分蘖, 每株上留1个棒, 有利产出合格的商品棒。

二是施足基肥, 及时追肥。施肥上一般是将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施足作基肥, 氮肥70%作追肥, 基肥每667㎡施过磷酸钙30~40㎏、氯化钾15~20㎏, 尿素10~15㎏, 或复合肥60㎏, 苗肥定苗时追施肥尿素5㎏, 拔节肥 (6~7片全展叶) 追放尿素10㎏;穗肥肥 (11~12片全展叶) 追施尿素10㎏。

三是病虫害防治。苗期害虫有地老虎、蝼蛄、蛴螬等, 要随时注意检查, 施用毒饵诱杀。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严格掌握农药配比浓度、施用方法和喷药时间。农药应交替使用, 并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收前30天禁用农药, 后期也可用人工捕捉, 同时注意苗期杂草清除, 及时中耕。

5 适期采收

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第8篇

关键词:特种加工,特点,应用,研究方向

1特种加工涵义

特种加工是相对传统切削加工而言, 本质上是直接或复合利用电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光能、物质动能等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总称。目前常用的有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 除此之外还有电化学加工、电子束加工等。它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具有:加工过程不再主要依靠机械能, 而是直接或复合利用其它能量完成工件的加工;加工所用工具材料的硬度可大大低于被加工材料硬度, 有时甚至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完成对工件的加工;加工过程工具与工件间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加工方法日新月异等特点。

2特种加工分类、方法及应用

电火花成形 (穿孔) 加工:该法可加工任何导电材料。它是利用火花放电腐蚀金属原理, 用工具电极 (纯铜或石墨) 对工件进行复制加工的工艺方法, 可用于加工型腔模 (锻模、压铸模、注塑模等) 和型腔零件;加工冲模、粉末冶金模、挤压模、型孔零件、小异型孔、小深孔等。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在YG8 (硬质合金) 工件上, 加工一个直径1mm深80mm的孔, 只需12分钟;电火花双轴回转展成法加工凹凸球面、球头;电火花共轭同步回转可加工精密螺纹、齿轮等复杂表面;目前已能加工出0.005mm的短微细轴和0.008mm的浅微细孔, 以及直径小于1mm的齿轮。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它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丝 (铜丝或钼丝) 作电极, 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腐蚀, 实现切割成形的加工方法。它同样可以加工任何导电材料;加工各种形状的冲模、切割电火花成形加工用的电极、切割零件等。典型的应用例如:试制切割特殊微电机硅钢片定转子铁心芯;切割斜度锥面、上下异形面工件;工件倾斜数控回转切割加工双曲面零件;数控三轴联动加分度切割加工扭转四方锥台。

超声波加工:它是利用加工工具的超声频振动, 通过磨料悬浮液加工硬脆材料的一种成形方法。超声波加工的尺寸精度可达0.05~0.01mm, 表面粗糟度Ra值可达0.8~0.1μm, 它适宜加工任何脆硬材料, 可加工各种孔和型腔, 也可进行套料、切割、开槽和雕刻等。由于超声波加工的生产效率比电火花加工低, 而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糟度相对较好, 所以常用于对工件的抛磨和光整加工。

激光加工:是利用经过透镜聚焦的能量密度极高的激光焦点 (高温和冲击波) , 使工件材料被熔化或蒸发去除的加工方法。合理选用激光参数, 可实现激光切割、打孔、焊接, 激光打标、激光表面处理, 还可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封装等。激光加工的尺寸精度可达0.01~0.001mm, 表面粗糟度Ra值可达0.4~0.1μm, 无需使用工具, 加工速度极高, 适于任何材料, 特别适于深径比大的 (深径比50~100) 小孔和微孔 (孔径φ0.01~0.1) 。激光表面处理是结合高功率激光技术及粉末冶金技术, 对工件进行表面加工处理, 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组织结构、成分及特性, 提高其物理性能, 使其恢复或超过原技术性能和应用价值的工艺技术,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激光法 (应用激光) 还是制造纳米材料的重要手段。

电化学加工:该法包括从工件去除金属的阳极电解蚀除加工和向工件上沉积金属的阴极电镀沉积加工两大类。它可以加工复杂成型模具和零件, 例如汽车、拖拉机连杆等各种型腔锻模, 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扭曲叶片等。电镀、电铸可以复制复杂、精细的表面。刷镀可修复磨损的零件, 改变原表面的物理性能, 有很大实用价值。

电子束加工:是利用高速电子冲击动能加工金属的。其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 用电流加热阴极发射电子束, 再用静电使电子束加速至光速的一半左右, 通过电磁透镜聚焦, 使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轰击在工件表面的微小面积上。电子束大部分能量都变成了热能, 能量密度高达109W/cm2, 被轰击表面将瞬时熔化和气化, 从而去除局部材料, 达到加工目的。电子束加工适于任何材料, 控制电子束能量密度的大小和能量注入时间, 便可实现打孔、切割等加工目的。典型应用例如:用于专用塑料打孔机, 将电子枪发射的片状电子束分成数百条小电子束同时打孔, 其速度可达每秒50000孔, 孔径0.04~0.12mm可调;用于加工人造纤维喷丝头的异型孔, 出丝口的窄缝宽度为0.03~0.07mm, 长度约为0.8mm, 喷丝板厚度为0.6mm;用于焊接铜和不锈钢、钢和硬质合金、铬、镍和钼等异种不相亲和的金属。

离子束加工:该法原理和电子束加工基本类似, 也是在真空条件下, 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经过加速聚焦, 使之打到工件表面。不同的是离子带正电荷, 其质量比电子大数千、数万倍。离子束加工适于任何材料, 用不同的加速电压, 可获得不同能量的离子束。若改变离子束相对于工件表面的入射方向, 就可实现离子注入、离子切削、溅射镀覆等离子束加工。

等离子弧加工:它是利用电弧放电使气体电离成过热的等离子高温气体流束, 靠局部熔化和气化来去除材料的。等离子体是指正负带电粒子数量大体相等的高温气体, 它能受电磁场的约束。等离子体加工可通过控制高温等离子流, 实现切割、熔化、焊接、喷镀以及粉末制造和材料精炼等。

水射流切割:该种类又称液体喷射加工, 是利用 (从孔径为0.1~0.5mm的人造蓝宝石喷嘴喷出的) 高压 (70~400Mpa) 高速 (300~900m/s) 的喷射水流对工件的冲击作用来去除材料的, 有时也称水切割或俗称水刀。水射流切割主要用于加工很薄很软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包括铜、铝、铅等材料及其制品, 可代替硬质合金切槽刀具, 而且切边的质量很好。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用于切割石棉刹车片等;还可切割19mm厚的吸音天花板、10 mm厚的有机玻璃;

化学加工:它是利用酸、碱、盐等化学溶液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 使金属腐蚀溶解, 改变工件尺寸和形状 (甚至表面性能) 的加工方法。其属于成形加工的化学加工法主要有化学铣切 (化学蚀刻) 、照相制版和光刻。

快速成型技术:该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或者三维数字测量仪, 将所需要的零件转化为计算机内的电子模型, 利用计算机, 根据用分层软件获得的零件的CAD模型某一截面的几何信息, 选择性地固化、粘结或熔结特定材料 (粉末、层片、熔丝等) 某一区域, 从而变为一个构成零件实体的水平方向层面, 后续的材料与已固化层黏结, 逐渐堆积成一个三维实体--零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快速成型工艺有: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型、选择性粉末烧结成型、薄片分层叠加成型和熔丝堆积成型。该技术主要用于模型制造, 模具加工以及单件小批量复杂零件制作。

电磁成形加工:它是利用磁场力使金属坯料变形的高效率成形方法。因为在成型过程中载荷是以脉冲的方式作用于毛坯的, 因此又称为磁脉冲成形。电磁成型可广泛应用于管材的胀形、缩径、冲孔、翻边和连接;板材冲裁、压印和成型;组装件的装配;粉末压实;电磁铆接及放射性物质的封存等, 对一些特殊零件是优先选用的方法。

液中放电成形加工:它是利用液电效应对金属进行冲压成形的工艺方法。当高压脉冲放电在液体中发生时, 液体内会产生强烈的爆炸, 其冲击压力可达102~104M Pa, 这就是所谓的液电效应, 也叫电水锤效应。该法具有成形速度高, 可用于高强高硬的金属材料;工件回弹小, 加工精度高;能同时完成拉伸、冲孔、剪切、压印、翻边等多种工序等优点。该法适合形状复杂及高强高硬金属工件的冲压成形。液电冲压成形法在国外的机械加工行业中已有应用, 并已有这种成形设备的系列产品面世。

爆炸加工:它是以炸药 (火药或可燃气体) 为能源把金属毛坯加工成型或焊接在一起的加工工艺。爆炸加工过程是炸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由于炸药爆炸是快速过程, 与常规加工方法 (液压、冲压) 相比, 爆炸加工具有压力大、变形速度快、加工时间短、功率大等特点。例如, 把直径一米的毛坯加工成为封头, 用水压机生产时, 作用于毛坯的平均压力为几十个大气压 (1大气压=101325帕) , 成型时间为十几秒;而在爆炸成型时, 作用于毛坯的平均压力为几千个大气压, 成型时间约为1/100秒。爆炸加工应用范围较广, 主要有爆炸成形、爆炸焊接、爆炸硬化、高速 (爆炸) 模锻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白基成, 郭永丰, 刘晋春.特种加工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指俊, 冯同建.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1996 (4)

[3]郑哲敏, 杨振声.爆炸加工[M].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1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探讨 第9篇

1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现状

特种设备分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的制造资料、安装资料、改造和重大维修资料、使用资料等。如锅炉档案资料包括锅炉设计总图、锅炉产品质量证明书、锅炉出厂监督检验证书、锅炉附件合格证书、安装技术资料、安装监督检验证书、锅炉使用登记证书、锅炉司炉工资格证书、锅炉房管理制度、锅炉清洗制度、锅炉维护保养制度、锅炉定期检验制度、锅炉使用记录、锅炉历次定期检验报告 (内部检验和外部检验) 、锅炉历次维修证明、锅炉历次维修监督检验证书等;压力容器的技术档案包括压力容器设计总图、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出厂监督检验证书、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检验证书、压力容器附件合格证书、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制度、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压力容器历次定期检验报告 (全面检验报告和年度检查报告) 、压力容器历次维修改造记录、压力容器历次维修改造监督检验报告、压力容器使用记录等;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包括压力管道设计文件、压力管道材质证明书、压力管道安装技术文件、压力管道监督检验证书、压力管道安全附件合格证书、压力管道使用管理制度、压力管道使用记录、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书、压力管道单线图、压力管道工艺图、压力管道空间布置图等;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包括制造资料:制造许可证明文件 (其范围能够覆盖所提供电梯的相应参数) 、电梯整机型试试验证书或报告书 (其范围能够覆盖所提供电梯的相应参数)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注有制造许可证文件编号、该电梯的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以及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轿厢上行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号和编号等内容、并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检验合格章和出厂日期) 、 (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轿厢上行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 型试实验合格证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机房或机器设备间及井道布置图、电气原理图、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 安装资料:安装许可证和告知书、施工方案、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变更设计证明文件、安装质量证明书、安装监督检验报告, 改造资料:改造告知书、改造方案、改造合格证书或重大维修质量证明书、改造监督检验报告, 使用资料:使用登记证书、日常检查与使用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电梯运行管理制度 (应急演练预案、电梯钥匙管理制度) 等;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产品设计文件 (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图)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使用维护说明书、型试试验合格证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安装维修改造告知书、安装改造维修自检报告、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和证书、历次定期检验报告、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日常使用记录、日常使用维护制度、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记录等。国家目前的安全技术规范是由使用者负责管理上述所有资料, 但由于使用单位中管理资料的人员流动大, 交接档案存在脱节的时候, 使用单位因为经营问题, 也存在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技术资料的丢失也成了目前特种设备管理的一大难题, 导致许多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时无法查证其原来的状况, 虽然有监察机构的使用登记证书, 但往往详细情况无法查实, 给使用单位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存在如下的问题: (1) 使用单位对技术档案管理的认识欠缺。我们在多年的检验工作中发现, 许多使用单位对技术档案的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 例如某个锅炉使用单位认为, 只要我的锅炉能够使用就行, 作不作记录、有无资料、锅炉照常使用, 一旦锅炉发生事故, 维修时就无法着手了, 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 因为结构和材料要在技术档案中才能查询清楚。 (2) 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不重视。有的企业不重视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只要设备能使用就行了, 根本不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 很多企业在接受检验检测时, 无法找到技术档案, 有的有技术档案, 但大多是残缺不全; (3) 人员变化导致档案丢失。一种情况是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变化时, 未将档案资料移交清楚或未移交完全, 另一种是由于使用单位欠薪或发生矛盾, 档案管理人员将资料扣下, 两种情况均会导致档案资料遗失; (4) 使用单位发生变化导致资料遗失。由于经营状况发生变化, 使用单位发生了变化, 在技术档案的移交过程中将技术资料遗失, 有的由于经济问题, 原来的使用单位刻意将资料扣下, 也导致了档案资料遗失; (5) 弥补技术资料困难重重。找原生产单位补资料, 有的单位不愿意弥补, 有的单位愿意弥补, 但费用非常高, 有的原制造单位已不存在, 无法弥补技术档案; (6) 改造设备困难重重。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不能出具出厂资料, 无法确认原制造者的特种设备, 如需使用, 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有证据证明确属资料灭失且一直在本单位使用; (2)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制造者进行改造或维修, 并补齐相关资料; (3) 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但是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使用单位成本, 给使用单位带来了经济负担; (7) 部分监察机构对法规理解出现偏差。有的监察机构做表面文章, 强调设备本身的安全因素, 忽视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 并要求无技术档案的设备检验合格, 带来了检验与监察机构的矛盾。

3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改革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研究了车辆管理的模式, 汽车管理比特种设备管理更为复杂, 因为汽车的流动性很大, 价格高低不等, 目前车辆的档案均保存在车辆管理所, 由车辆管理所发给车辆使用者使用登记证书、牌照和行驶证。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也可参照这个模式, 但也不一定完全相同, 为此, 笔者提出如下的设想:对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由特种设备所在地的安全监察机构统一管理, 一部分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个人自己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主要管理特种设备的出厂技术资料、安装维修改造的相关资料和检验资料, 发放使用登记证书, 使用登记证书上应有设备的相应的永久的标识, 特种设备本体上也应有相应的永久的标识, 检验机构检验时只对设备本体状况、安全附件进行检验, 只核查相关的登记证书和管理制度, 出厂原始资料由当地监察机构负责;另一部分资料由使用单位自己保管:如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应急救援方案和演练记录、操作证件等;也就是设备本身的、难于补正的资料由政府监察机构管理, 这就不因人员等的变化造成丢失, 使用单位管理的资料便于补正。如果该设备移出本管辖的区域, 设备和资料分开移动, 资料由移出地监察机构邮寄到接收地监察机构, 这样即使设备没有了, 但资料还在。这就要求使用单位严格保护好设备的永久性标识和设备的外观状况, 避免年检时不必要的麻烦。

4 改革后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分析

技术档案由检验机构存档带来如下优点: (1) 不因人员变化带来档案丢失。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对档案管理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化而丢失, 对档案资料的管理具备专业性; (2) 伪造技术档案无从下手。避免了有的使用者伪造假的技术档案, 埋下安全隐患; (3) 方便了相关人员查询档案信息。对用户的查阅更为简单, 到一个地方就可以办理; (4) 设备变换更易掌控。记录存档影像资料, 便于跟踪; (5) 设备信息传递更加畅通。特种设备的改造、维修、移装等技术档案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之间传递, 必要时附有电子信息传递, 不容易出现虚假技术资料。

改进后的管理更为简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只保存使用有关的资料, 对于制造资料、安装资料、改造维修资料就不会因为人员变化、体制改变等无法找到原有技术档案,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还可以建立电子档案, 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起到了跟踪作用, 因为需要移出、过户等手续在监察机构办理, 节约大量的成本, 减少用户的抱怨, 提高了用户的办事效率, 体现了政府机关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参考资料

我国防护特种网络攻击技术现状 第10篇

2010年发生的“震网”病毒对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离心机的攻击和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标志着信息安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型攻击者(国家组织的专业团队),采用全新的方式(APT[注1])攻击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APT攻击因其采用了各种组合隐遁技术,具有极强的隐蔽攻击能力, 传统的依赖攻击特征库比对模式的IDS/IPS无法检测到它的存在 ,APT攻击得手后并不马上进行破坏的特性更是难以发觉。它甚至能在重要基础网络中自由进出长时间潜伏进行侦察活动,一旦时机成熟即可通过在正常网络通道中构筑的隐蔽通道盗取机密资料或进行目标破坏活动,APT的出现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目前在西方先进国家,APT攻击已经成为国家网络安全防御战略的重要环节。例如,美国国防部的High Level网络作战原则中, 明确指出针对APT攻击行为的检测与防御是整个风险管理链条中至关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从资料中得知,国外有些著名的信息安全厂商和研究机构,例如美国电信公司Verizon Business的ICSA实验室,芬兰的Stonesoft公司几年前就开展了高级隐遁技术的研究;2013年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FireEye(FEYE) 受到市场追捧, 因为FireEye能够解决两大真正的安全难题———能够阻止那种许多公司此前无法阻止的网络攻击,即所谓的“零天(Zeroday)”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零天攻击是指利用软件厂商还未发现的软件漏洞来发动网络攻击,也就是说,黑客在发现漏洞的当天就发动攻击, 而不会有延迟到后几天再发动攻击, 软件厂商甚至都来不及修复这些漏洞。高级持续性威胁则是由那些想进入特殊网络的黑客所发动的一系列攻击。FireEye的安全应用整合了硬件和软件功能,可实时通过在一个保护区来运行可疑代码或打开可疑电子邮件的方式来查看这些可疑代码或可疑电子邮件的行为, 进而发现黑客的攻击行为。

APT攻击的方式和危害后果引起了我国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专业检测及应急支援队伍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信息安全专项通知中的“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项目中,首次明确指明“高级可持续威胁(APT)安全监测产品”是支持重点产品之一。我国的众多信息安全厂商到底有没有掌握检测和防护APT的技术手段?2013年底,带着这个疑问专门走访了几家对此有研究和技术积累的公司,听取了他们近年来在研究防护APT攻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介绍,并与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

2 高级隐遁技术(AET[注 2])

根据IMB X-force小组针对2011年典型攻击情况的采样分析调查,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有许多的攻击是未知(Unknown)原因的攻击。Gartner发布《Defining Next-Generation Network Intrusion Prevention》文章中也明确提出了利用先进技术逃避网络安全设备检查的事件越来越多。 同时,NSS Lab最新的IPS测试标准《NSS Labs ips group渗透测试工具t methodology v6.2》, 已经把layered evasion(也就是AET)作为必须的测试项。

结合近年情况,各国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最新和最大的信息安全问题,即APT攻击,我们相信高级隐遁技术有可能已经在APT中被黑客广泛采用。

目前, 各企事业单位为了应对网络外部攻击威胁, 均在网络边界部署了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和入侵防御系统(简称IPS),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保护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黑客们为了试图逃避IPS这类系统的检测,使用了大量的逃避技术。近年来,国外信息安全机构发现了一套新型逃避技术,即将以前的逃避技术进行各种新的组合,以增加IPS对入侵检测的难度。这些新型逃避技术,我们称之为高级隐遁技术(AET)。AET可利用协议的弱点以及网络通信的随意性,从而使逃避技术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这些技术的出现对信息安全而言无疑是个新的挑战。

使用畸形报头和数据流以及迷惑性代码调用的AET攻击的原理:包含AET攻击代码的非常规IP数据流首先躲避过IDS/IPS的检测, 悄悄渗透到企业网中; 之后,这些数据流被用规范方式重新组装成包并被发送至目标终端上。以上过程看似正常,但这样的IP包经目标终端翻译后,则会形成一个可攻击终端系统的漏洞利用程序,从而给企业的信息资源造成大规模破坏,只留下少量或根本不会留下任何审计数据痕迹,这类攻击就是所谓的隐遁攻击。

2.1 常见的高级隐遁技术攻击方法

常见的高级隐遁技术攻击方法有字符串混淆、加密和隧道、碎片技术和协议的违规。这些仅列举了TCP协议某层的几种隐遁攻击的技术,实际上高级隐遁技术千变万化,种类叠加后更是天文数字。

2.2 高级隐遁技术的测试

为了研究AET的特点,研发AET检测、防护工具, 国内有必要搭建自己的高级隐遁监测审计平台来对现有的网络安全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来改进或重新部署现有网络中的网络安全设备。

国内某信息安全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一款专门针对高级隐遁技术测试的工具CNGate-TES。CNGate-TES有针对CVE-2008-4250/CVE-2004-1315/CVE-2012-0002漏洞的各种组合、叠加隐遁模拟的测试工具,从IP、TCP、NetBios、SMB、MSRPC、HTTP等各层都有自己相应的隐遁技术。各个层之间的隐遁可以互相叠加组合,同一层内的隐遁技术也可以互相叠加组合。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网络中的IDS/IPS是否具备检测和防护AET的能力。

CNGate-TES测试环境部署如图2所示。

3 下一代威胁与 APT

下一代威胁主要是指攻击者采取了现有检测体系难以检测的方式(未知漏洞利用、已知漏洞变形、特种木马等),组合各种其他手段(社会工程、钓鱼、供应链植入等),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发起的攻击。这种攻击模式能有效穿透大多数公司的内网防御体系,攻击者成功控制了内网主机之后,再进行内部渗透或收集信息。

对信息系统的下一代威胁和特征有几点。

0DAY漏洞威胁:0DAY漏洞由于系统还未修补,而大多数用户、厂商也不知道漏洞的存在,因此是攻击者入侵系统的利器。也有很多利用已修复的漏洞,但由于补丁修复不普遍(如第三方软件),通过变形绕过现有基于签名的检测体系而发起攻击的案例。

多态病毒木马威胁:已有病毒木马通过修改变形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未知的病毒和木马,而恶意代码开发者也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病毒和木马,他们可以绕过现有基于签名的检测体系发起攻击。

混合性威胁:攻击者混合多种路径、手段和目标来发起攻击,如果防御体系中存在着一个薄弱点就会被攻破, 而现有安全防御体系之间缺乏关联而是独立防御, 即使一个路径上检测到威胁也无法将信息共享给其他的检测路径。

定向攻击威胁: 攻击者发起针对具体目标的攻击, 大多数情况下是从邮件、IM、SNS发起,因为这些系统账户背后标记的都是一个真实固定的人,而定向到人与他周边的关系,是可以在和攻击者目标相关的人与系统建立一个路径关系。定向攻击如果是小范围发起,并和多种渗透手段组合起来,就是一种APT攻击,不过定向攻击也有大范围发起的,这种情况下攻击者出于成本和曝光风险考虑,攻击者往往使用已知的安全漏洞来大规模发起,用于撒网和捞鱼(攻击一大片潜在受害者,再从成功攻击中查找有价值目标或作为APT攻击的渗透路径点)。

高级持续性威胁: APT是以上各种手段 (甚至包括传统间谍等非IT技术手段)的组合,是威胁中最可怕的威胁。APT是由黑客团队精心策划,为了达成即定的目标,长期持续的攻击行为。攻击者一旦攻入系统,会长期持续的控制、窃取系统信息,关键时也可能大范围破坏系统,会给受害者带来重大的损失 (但受害者可能浑然不知)。APT攻击,其实是一种网络情报、间谍和军事行为。很多时候,APT都具有国家和有政治目的组织的背景,但为了商业、知识产权和经济目的的APT攻击,也不少见。

3.1 APT 攻击过程和技术手段

APT攻击可以分为大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具体的工作内容,如图3所示。

在攻击前奏环节,攻击者主要是做入侵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信息:了解被攻击目标的IT环境、保护体系、人际关系、可能的重要资产等信息,用于指导制定入侵方案,开发特定的攻击工具。在收集信息时,攻击者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信息,主要有网络公开信息收集、钓鱼收集、人肉搜集、嗅探、扫描等,信息收集是贯穿全攻击生命周期的,攻击者在攻击计划中每获得一个新的控制点,就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指导后续的攻击。

技术准备:根据获取的信息,攻击者做相应的技术准备,主要有入侵路径设计并选定初始目标,寻找漏洞和可利用代码及木马(漏洞、利用代码和木马,我们统称为攻击负载),选择控制服务器和跳板。

周边渗透准备:入侵实际攻击目标可信的外部用户主机、外部用户的各种系统账户、外部服务器、外部基础设施等。

在入侵实施环节, 攻击者针对实际的攻击目标,展开攻击;主要内容有攻击者利用常规的手段,将恶意代码植入到系统中; 常见的做法有通过病毒传播感染目标、通过薄弱安全意识和薄弱的安全管理控制目标,利用缺陷入侵、漏洞入侵、通过社会工程入侵、通过供应链植入等。

SHELLCODE执行:大多数情况攻击者利用漏洞触发成功后,攻击者可以在漏洞触发的应用母体内执行一段特定的代码 (由于这段代码在受信应用空间内执行, 很难被检测),实现提权并植入木马。

木马植入:木马植入方式有远程下载植入、绑定文档植入、绑定程序植入、激活后门和冬眠木马。

渗透提权:攻击者控制了内网某个用户的一台主机控制权之后,还需要在内部继续进行渗透和提权,最终逐步渗透到目标资产存放主机或有特权访问攻击者目标资产的主机上,到此攻击者已经成功完成了入侵。

在后续攻击环节,攻击者窃取大量的信息资产或进行破坏,同时还在内部进行深度的渗透以保证发现后难以全部清除,主要环节有价值信息收集、传送与控制、等待与破坏;一些破坏性木马,不需要传送和控制,就可以进行长期潜伏和等待, 并按照事先确定的逻辑条件,触发破坏流程,如震网,探测到是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环境,就触发了修改离心机转速的破坏活动,导致1000台离心机瘫痪。

深度渗透:攻击者为了长期控制,保证被受害者发现后还能复活,攻击者会渗透周边的一些机器,然后植入木马。

痕迹抹除:为了避免被发现,攻击者需要做很多痕迹抹除的工作,主要是销毁一些日志,躲避一些常规的检测手段等。

3.2 APT 检测方法

随着APT攻击被各国重视以来, 一些国际安全厂商逐步提出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并用于产品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

虚拟执行分析检测:通过在虚拟机上执行检测对抗, 基于运行行为来判定攻击。这种检测技术原理和主动防御类似,但由于不影响用户使用,可以采用更深更强的防绕过技术和在虚拟机下层进行检测。另外,可疑性行为可以由对安全研究更深入的人员进行专业判定和验证。国外多家厂商APT检测的产品主要使用该技术。

内容无签名算法检测:针对内容深度分析发现可疑特征,再配合虚拟执行分析检测。该技术需要对各种内容格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攻击者负载内容的原理性特征。该技术可以帮助快速过滤检测样本,降低虚拟执行分析检测的性能压力,同时虚拟执行分析检测容易被对抗,而攻击原理性特征比较难绕过。国外几个最先进的APT检测厂商检测的产品里部分使用了该技术。

国内某公司总结了近年来对APT攻击特点的研究和检测实践,提出了建立新一代安全检测体系的设想。

3.2.1 基于攻击生命周期的纵深检测体系

从攻击者发起的攻击生命周期角度,可以建立一个纵深检测体系,覆盖攻击者攻击的主要环节。这样即使一点失效和被攻击者绕过, 也可以在后续的点进行补充,让攻击者很难整体逃逸检测。

信息收集环节的检测:攻击者在这个环节,会进行扫描、钓鱼邮件等类型的刺探活动,这些刺探活动的信息传递到受害者网络环境中,因此可以去识别这类的行为来发现攻击准备。

入侵实施环节的检测:攻击者在这个环节,会有基于漏洞利用的载体、木马病毒的载体传递到受害者网络环境中,因此可以去识别这类的行为和载体来发现攻击发起。

木马植入环节:攻击者在这个环节,会释放木马并突破防御体系植入木马。因此可以去识别这类的行为来发现入侵和入侵成功。

控制窃取与渗透环节:攻击者在这个环节,会收集敏感信息,传递敏感信息出去,与控制服务器通讯,在本地渗透等行为。因此可以去识别已经受害的主机和潜在被攻击的主机。

3.2.2 基于信息来源的多覆盖检测

从攻击者可能采用的攻击路径的角度,可以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检测体系, 覆盖攻击者攻击的主要路径。这样避免存在很大的空区让攻击者绕过,同时增加信息的来源度进行检测。

从攻击载体角度覆盖:攻击者发起攻击的内容载体主要包括:数据文件、可执行文件、URL、HTML、数据报文等, 主要发起来源的载体包括邮件、HTTP流量和下载、IM通讯、FTP下载、P2P通讯。

双向流量覆盖:攻击者在信息收集环节、入侵实施环节主要是外部进入内部的流量。但在木马植入环节、控制窃取与渗透环节,则包含了双向的流量。对内部到外部的流量的检测,可以发现入侵成功信息和潜在可疑已被入侵的主机等信息。

从攻击类型角度覆盖:覆盖主要的可以到达企业内容的攻击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数据文件应用的漏洞利用攻击、基于浏览器应用的漏洞利用攻击、基于系统逻辑的漏洞利用攻击、基于XSS、CSRF的漏洞利用攻击、进行信息收集的恶意程序的窃取、扫描、嗅探等。

从信息来源角度覆盖: 主要覆盖网络流来收集流量,但是考虑到加密流量、移动介质带入的攻击等方式, 还需要补充客户端检测机制。同时为了发现更多的可疑点,针对主机的日志挖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补充。

3.2.3 基于攻击载体的多维度检测

针对每个具体攻击载体点的检测,则需要考虑多维度的深度检测机制,保证攻击者难以逃过检测。

基于签名的检测:采用传统的签名技术,可以快速识别一些已知的威胁。

基于深度内容的检测: 通过对深度内容的分析,发现可能会导致危害的内容,或者与正常内容异常的可疑内容。基于深度内容的检测是一种广谱但无签名检测技术,让攻击者很难逃逸,但是又可以有效筛选样本,降低后续其他深度分析的工作量。

基于虚拟行为的检测:通过在沙箱中,虚拟执行漏洞触发、木马执行、行为判定的检测技术,可以分析和判定相关威胁。

基于事件关联的检测:可以从网络和主机异常行为事件角度,通过分析异常事件与发现的可疑内容事件的时间关联,辅助判定可疑内容事件与异常行为事件的威胁准确性和关联性。

基于全局数据分析的检测:通过全局收集攻击样本并分析,可以获得攻击者全局资源的信息,如攻击者控制服务器、协议特征、攻击发起方式,这些信息又可以用于对攻击者的检测。

对抗处理与检测: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攻击者可以采用的对抗手段有哪些,被动的对抗手段(条件触发) 可以通过哪些模拟环境手段仿真,主动的对抗手段(环境检测)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检测其对抗行为。

综上所述,新一代的威胁检测思想,就是由时间线 (攻击的生命周期)、内容线(信息来源覆盖)、深度线(多维度检测),构成一个立体的网状检测体系,攻击者可能会饶过一个点或一个面的检测, 但想全面地逃避掉检测,则非常困难。只有逐步实现了以上的检测体系,才是一个最终完备的可以应对下一代威胁(包括APT)的新一代安全检测体系。

4 结束语

结合目前我国防护特种网络攻击技术现状, 针对AET和APT的防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应将高级隐遁攻击和APT技术研究列入年度信息安全专项,引导国内信息安全厂商重点开展针对高级隐遁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的防御技术研发,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IDS和IPS产品产业化。

二是有条件的网络安全设备厂商应建设网络攻防实验室,搭建仿真实验环境,对网络IDS/IPS进行高级隐遁技术和APT的攻防测试,收集此类攻击的案例,积累检测和防御此类攻击的方法和经验。

油田特种车辆及其润滑技术研究 第11篇

1油田特种车辆的种类和特点

特种车辆在油田的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或缺, 一般油田要求的特种车辆主要用于大型施工作业、运输危险化学品、专用施工车辆等, 尤其大吨位载重和起重车辆较多。比如压裂车 (压裂机泵组) 、水泥车、井架车、压井管汇车以及油管作业车等都属于特种车辆。

由油田车辆的种类和使用环境可知, 特种车辆具有自己的工作特点: (1) 载荷大。因为特种车辆大多都是带着施工设备运行的, 而各种施工设备本身的质量就很大, 这就导致特种车辆的工作载荷比较大, 对润滑要求高; (2) 工作环境恶劣。特种车辆往往需要长期在野外工作, 而且工作地点也不固定, 风吹日晒, 暴风骤雨, 甚至一些泥泞路段等等, 导致没有良好的进行润滑的环境和条件。 (3) 工作要求高。特种车辆往往要面临一些突发的工作任务, 必须要保证出勤的准时, 并且在野外的工作时间往往都比较长, 自身的设备性能也要有保证 (。4) 润滑保养不够。因为上述的工作特点, 因此特种车辆的润滑保养往往不能及时进行, 只是定期由修理厂来完成, 对特种车辆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2特种车辆润滑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1存在问题

(1) 润滑知识欠缺 (。2) 缺乏相应的润滑知识。由于目前油田的实际状况不能对所有的特种车辆实现集中润滑管理, 因此, 大部分的润滑工作仍然要人工来完成, 而担负润滑工作的一线员工润滑知识匮乏, 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3) 对按期换油和按质换油界限不明确。将按期换油和按质换油完全对立, 太过绝对化, 执行僵化, 遇到问题不能融会贯通。 (4) 润滑油更新换代步伐缓慢。由于目前油田润换油采购的途径大多来自内部的三产企业, 由于体制和管理原因, 很难保证在源头和运输过程中润滑油不出现混装现象, 并且这些企业能够自主进行技术革新并对润滑油更新换代的可能性较小。此外, 目前的体制决定, 从外部购买大品牌、高质量的润滑油的数量有限, 不能保证全额供应。

2.2对策分析

(1) 选择合适换油周期、确保润滑油质量。通常情况下以3个月/次的换油周期最为适宜。润滑油的选择则要根据车型、使用环境、使用频率以及油品的API值、SAE值和TBN值, 选出适合所用特车的润滑油。 (2) 添加保护剂。现在有许多机油添加剂, 为了追求其单一的抗磨能力, 在油精中加入一定的固体抗磨剂。这种油精的抗磨能力较好, 但需要超强的悬浮剂支撑。 一旦基础油被氧化, 悬浮剂也会氧化, 固体粉末就会沉积下来, 严重时会堵塞润滑油道。因此, 为有效保护润滑系统, 不仅需要其润滑油有较强的抗磨能力, 更重要的是, 要提高其抗氧化、 抗酸化的能力。 (3) 确保机油的工作压力。机油的工作压力是用以建立它的流动速度, 并克服它在流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因此工作压力可以反映零件摩擦表面间获得润滑油的充分程度。压力过高过低都不好, 过高可能造成润滑油路被涨裂而损坏, 过低可能造成零件间的干摩擦。

3应用集中润滑, 改善润滑效果

按照相关的电脑程序设定, 通过泵的作用, 将润滑油定时的由供油源头输送到需要提供润滑的一个或者多个润滑点, 比如分配器、计量间以及分输管道等等, 这种润滑方式称为集中润滑。它的特点是实现了定时、定量、定点润滑, 避免了人工润滑出现的时间和用量的偏差, 使润滑工作实现定量化, 这与油田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的“五定原则”相契合。集中润滑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 实现了节能环保、降本提效的目标, 同时, 也很好的解决了润滑的缺失的现象, 避免了机械设备的过度磨损, 延长了设备部件的使用周期, 大大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集中润滑通过电脑的控制器来设定润滑周期和润滑油的供给量, 当到了设定的供油时间, 在泵的作用下, 将由分配器精确设定的定量润滑油输送到设定好的固定润滑点, 每一个润滑点直接的连接关系由润滑系统特定的设备来实现, 这样既避免了在需要润滑的时候不能及时供油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也避免了人工润滑主观因素影响对润滑油的浪费, 同时, 由于润滑系统的连接作用, 避免了人工润滑出现的润滑点遗留现象。集中润滑相对于人工润滑的突出优点是“动态润滑、逐点润滑、少量多次”, 同时, 因为集中润滑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整个系统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运行的, 这样避免了润滑油的喷溅和遗漏, 避免了润滑环境的脏乱差, 真正实现了润滑工作的清洁高效。

4结语

综上所述, 特种车辆的润滑工作关系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本, 只有做好对特种车辆的日常润滑保养工作, 精于管理, 不断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 才能延长特种车辆的使用寿命, 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 提高经济效益, 为油田稳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强明.车用发动机润滑油的选择与使用[J].汽车零部件, 2013, 1.

[2]王宇.浅议润滑油的作用及选购时常见问题[J].轻型汽车技术, 2013, 1.

上一篇:调整的语言输出下一篇:泰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