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心理压力范文

2024-06-07

医生心理压力范文(精选3篇)

医生心理压力 第1篇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是普遍存在的, 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注意力, 提高忍受力, 增强机体活力, 并减少工作中错误的发生, 它也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需要, 而过度的工作压力, 除了对身体的伤害以外, 对工作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 工作压力过大, 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消极, 对工作不负责任, 甚至离职、缺勤等问题。

一、压力形成的原因

当工作需求超过个体能力时将导致压力的产生, 职业的特殊性使医生承载着多重压力, 医生的廉价劳动, 辛苦工作得到的回报往往很少, 造成医生心理的不平衡, 工作很辛苦, 但不能出错, 一次出错就会造成不可估料的损失。有的医生一个人要同时管20多个病人, 工作完不成就需要加班, 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小时。除了任务重、时间紧、长时间加班等原因给医生造成压力之外, 还有来自人际关系、竞争及来自生活方面如对住房改善的期望, 子女成长、学习、就业, 与配偶的关系, 疾病, 经济问题等方面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医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失眠、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其他问题。

二、正确认识压力

来自心理的压力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 之后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入生理层面, 它是由一部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 当这些生活事件超出我们所能承受的氛围, 就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压力, 构成压力的事件没有好坏之分, 即便是我们认为的好事, 一样可以变成巨大的压力。但是, 另一方面适度的压力反而会成为人们前行的一种动力。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 人的工作效率反而是最高的。

三、压力管理方法和对策

了解了压力的本质, 在面临压力时, 就不会慌了方寸、乱了手脚, 只有想不开的人才会被压力压垮。

个人纾解压力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应以平常心看待压力, 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现象, 并非一种负面的状况, 在生活、工作之中无所不在。另一方面, 压力过大时要寻求他人的协助, 不要意图一个人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

(一) 认识自己, 学会沟通, 自我减压

新的医疗管理模式要求每一位医生重新认识环境、认识自己, 学会沟通, 逐渐改善与病人的关系, 开展“人性化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模式, 同时也要求医生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减压。

过大的压力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而情绪不稳定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身体健康的损害, 情绪是我们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情绪管理对我们来同样非常重要。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 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 善于合理调节情绪, 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适可而止的排解, 能以乐观的态度、莫大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二) 多种形式, 不断学习, 自我调节

能够不断学习解决生活、工作和人际活动问题的人, 他们的压力少, 情绪也比较稳定、成熟。承认消极情绪的存在, 分析引起消极情绪的原因, 寻求克服那些危险东西的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或设法避开他。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调试情绪。如早上起床时暗示自己:今天我心情很好!或将类似的话写在墙上, 不断的给自己暗示, 让自己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借其他活动把紧张情绪所积聚起的能量排遣出来。当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时, 可以到操场上猛打一通篮球, 在空地上以高速度冲刺几百米, 直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心态也就自然平静下来。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以调试情绪。借助于情绪色彩鲜明的音乐来控制情绪状态, 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有时通过一种方式不能解决, 可以试着采用多种方法, 尽量将不良情绪排遣出来。生闷气、郁结于心都是不可取的。

(三) 换位思考, 增进理解, 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是现阶段医生的主要压力之一, 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 增进相互理解。作为在医患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医生, 应当善于识别患者的情绪, 即能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立场, 为患者着想, 善于调节与控制患者情绪反应, 并能使之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在处理医患关系过程中, 能否正确地向患者展示自己的情绪情感是很重要的。因为医生的情绪表现会对接受者即刻产生影响, 如果你发出的情绪信息能够感染和影响对方的话, 那么医患交往就会顺利进行并且深入发展。

结束语:对于医院来说, 每年都有新医生入职, 那么作为新上岗医生应具备怎样的职工素养?每天面临病人痛苦的表情, 面对工作生活等不同的压力等等这些现象,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 应该怎样加强本院医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另一方面, 又该怎样激励员工认真、用心为患者服务等等这些问题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关注医院培训, 关注医生心态与心理健康, 加强员工职业化素养, 加强医生压力与情绪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负有救死扶伤职责的医生如何在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自我减压、调整情绪、保证自身健康, 成为广大医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了解压力的来源, 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过大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排遣不良情绪, 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都是医生压力与情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调查 第2篇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党伟

【摘要】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情况,为医院决策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家三甲医院80名急诊科医生和120名普通内科医生,问卷调查法对80名急诊科医生和120名普通内科医生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做现况调查。结果:三甲医院急诊科与普通内科医生在工作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专业信心和患者治疗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生工作总压力平均水平为2.85±0.49分,高于普通内科医生(P<0.05)。结论: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大,建议医院护理管理者采用有效的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维护急诊科医生的健康。

【关键词】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op thre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practitioners working pressure of the situation, provide the basis for hospital decision-makers.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4 of 80 top thre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hysicians and 120 general physician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80 emergency department doctors and 120 general physicians work stressor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do.Results: The top thre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general physicians in the workload, work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three dimensions significantly(P<0.05), while pati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dimension of confidence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emergency department physicians work an average level of total pressure 2.85±0.49 points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physician(P<0.05).Conclusion: The top thre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practitioners working pressure, the proposed use of hospital care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relationships, to maintain the health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doctors.[Key words] the top three hospitals;emergency department;doctors;working pressure

急诊科是紧急救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工作场所。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与普通病房的医生和护士相比,其工作环境更加特殊,工作节奏更快,工作风险更高,因而承受了更大的身心和工作压力。国内外研究表明,医生,特别是急诊科医生更易存在不良的情绪[1-3]。引起医生的不良情绪较多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以外,工作因素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探讨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压力情况,本研究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80名及普通内科病房120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急诊科医生与普通内科病房医生之问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探讨急诊科医生压力现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4所三级甲等医院中,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急诊科医生80名,随机抽样抽取普通内科病区医生120名,共20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年龄l7~45岁,平均(22.5±8.4)岁;工龄1~23年,平均(8.5±5.8)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57名,占58.5%,本科117名,占58.5%,研究生26名,占13.0%。婚姻状况:未婚119名,已婚64名,离异9名,再婚8名。正式在编医生135名,合同制医生65名。急诊科医生与普通内科医生在以上各个方面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国内常用的工作压力源量表,本量表共35个条目、5个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急诊科80份,普通内科120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2结果

4所三甲医院80名急诊科与120名普通内科共200名医生压力源得分情况及比较见表1。在专业信心、工作量、工作环境、患者治疗和人际关系5个维度中,急诊科与普通内科医生在工作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专业信心和患者治疗2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生压力总得分情况也高于普通内科医生(P<0.05)。

表1 三甲医院急诊科与普通内科医生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比较

科室 急诊科 普通内科

P 专业信心 2.13±0.64 2.02±0.77 >0.05

工作量 2.86±0.34 1.53±0.79 <0.05

工作环境 2.94±0.52 1.78±0.75 <0.05

患者治疗 2.67±0.43 2.73±0.55 >0.05

人际关系 3.06±0.33 2.79±0.26 <0.05

总分 2.85±0.49 2.27±0.63 <0.05

另外对200名受调查医生一般情况和得分高低进行单因素分析,低年龄、低工龄、未婚和正式编制为压力得分的保护因素(P均>0.05),高年龄、高工龄、已婚或再婚和非正式编制者压力得分较高(P均<0.05)。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的最前沿,急诊科医生在长期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承受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乃至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对医生、医院、病人及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本次研究发现,急诊科医生比普通内科医生压力得分更高,其中在工作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200名受调查医生一般情况和得分高低进行单因素分析,低年龄、低工龄、未婚和正式编制为压力得分的保护因素,而高年龄、高工龄、已婚或再婚和非正式编制者压力得分较高。出现以上结果可能是由于刚工作的医生业务不熟悉,处理具体情况和与病人相处时方法不得当,容易产生各种专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压力[5]。而未婚医生由于年纪轻,正处于需处理情感问题的年龄,急诊科工作繁忙,压力大,加上刚工作多方面需要适应和学习,难免出现工作生活相冲突的情况[6]。而编制不同,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的产生,也是近几年很多学者呼吁亟需改善的社会学问题[7]。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急诊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压力源,本调查发现,急诊科医生工作总压力平均水平为2.85±0.49分,属于重度压力水平,略高于国内相关文献关于各科医生压力的调查结果[8-11]。

参考文献

[1]Ruggiero, Jeanne S.PhD, RN, CNS-C.Health, Work Variable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J], JONA, 2005, 35(5): 254-263.[2]郎艳霞.我国医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83-84.

[3]徐习.对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17(4):37-381. [4]李小妹,刘彦君.医生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0,35(11):645-649.

[5]李永鑫,李艺敏.医生倦怠与自尊、健康和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42(5):392-395.

[6]席淑华,周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2,37(10):755-757.

[7]汤姿英,黄学军,龚梅恩,等.急诊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广州医药,2007,38(2):67-68.

[8]李小妹,刘彦君.医生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0,35,(11):645-649. [9]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室医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37,(7):488-490.

[10]谢文,张振路,林细吟,等.医生长工作疲溃感与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5,40,(5):339-341.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 第3篇

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学生们也渐渐的感受到了不同方面不同大小的压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正确面对解决这些压力,成为我们最关注的事情,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直接有着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更应该多关注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压力的方法。

大学阶段面临着目标的选择,社会角色与个性意志,理想与现实,自我成熟感与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应对得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能力发挥和身心健康的障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我觉得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进行了多一点的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通过对在在校大学生于不同年龄(17-24)不同性别不同系别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普遍都存在过多过少的压力男生压力较女生过大些

(二)主要压力来自于平日的学习和对前途的担忧

(三)内向的同学更倾向于人际关系的压力

(四)学生在有压力的时候很少能够去找心理辅导老师倾诉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以便能辨正确的减轻学生们的压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人生,要拥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目标才能前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让他们充分了解社会需要,专业发展以及自身特长,从而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个体,帮助其树立适度的学习标准,制定恰当的学习措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会利用图书资料,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还应培养良好的学风,形成团结、凝聚的学习氛围浓厚的集体。

(二)、提高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人活在社会当中,不可避免要和其他人接触,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应适时发现学生交往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就矛盾和问题的出现要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和集体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重培养豁达大度的气量,要求学生从个人行为的点点滴滴做起。另外适度提高学生的社交意识,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来进一步增强他们将来的就业能力,有效完成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三)、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五)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普及心理知识 让学生自己调节心理来缓解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调节自身压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给自己定位准确 扬长避短。尤其在刚入学的大学生身上 他们在中学阶段 一般有心理优越感 而入学后仅只是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对此 大学生们首先要逐步接受自己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 接纳自我。

(2)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时 要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 使其回归到现实中 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压力。并且要常问自己“来大学干什么”“今后要成为怎样的人”等 有利于角色定位 适应新环境。

(3)确立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大学生入学后 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 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状 看到别人有条不紊地学习工作 便会产生压力。所以大学生必须给自己确立学习奋斗的目标 从心理等角度来讲 有一个明确目标 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 无形中会转移留意力 削弱心理压力的不利影响。有了明确目标 就有了内在驱动力 使人变得积极向上 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压力。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如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网络文化研究和控制,决不让腐败没落的东西污染学生的身心,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铸就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

上一篇:物理衔接下一篇:会计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