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残酷范文

2024-08-13

青春残酷范文(精选12篇)

青春残酷 第1篇

青春并不总是鲜花、美好、希望和梦想。处于青黄不接年龄的青少年,他们不够坚强却渴望长大,以尖锐的姿态闯入成人社会,冲击这个社会既有的规则;他们不成熟却憧憬爱情,以原始的冲动去宣泄、征服和占有;他们怀揣理想没有防备,往往在现实里摔疼了自己,以幻灭美好为代价蜕变成长。这就是残酷青春,现实的一种,充斥着躁动、叛逆、迷茫、焦虑和疼痛。由此,残酷青春成为青少年电影类型的经典主题。

什么是残酷青春电影?国内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 李瑞东、[1]王平、汪献平[2]所提出的定义是目前可以看到比较典型的观点。他们认为残酷青春电影是一种类型片,往往取材于社会边缘青少年非常态的生活和成长,侧重往往表现青少年的“迷惘、狂乱、激情、极端、叛逆”,甚至是“性、暴力、犯罪、毒品”等;电影风格偏于现实主义,强调使用“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等写实手法。定义的关键词有青少年、非常态、极端、叛逆、写实手法等。

本文对于这一定义有不同看法:第一,“残酷青春”并不构成电影类型,它只是一种创作的题材;第二,残酷青春电影也并非一定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第三,残酷青春表现的不仅仅是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残酷青春这一主题,在通过影片呈现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向观众传递成长的阵痛、喜悦、价值观等的同时,也直观地把成长时期经历的叛逆、反抗、焦虑、 躁动、性、暴力等铺陈在观众的眼前。因此每个地区、每个时代都有关于残酷青春的经典影片。远如 《四百下》、《筋疲力尽》、《发条橙》,近如《撒玛利亚女孩》、《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艋胛》等。

在华语电影中,《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堪称经典的残酷青春电影。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 righter Sum m er D ay)1991年上映,电影故事源自发生在台湾的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 上映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获得第2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大奖;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以及影评人费比西奖。影片为杨德昌自编自导。

《阳光灿烂的日子》(In the H eatof the Sun)同样由姜文自编自导,1995年一经上映就获得普遍掌声,被美国《时代》 周刊评选为当年“国际十大佳片”之首。影片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讲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京一群大院孩子充满激情和无聊的青春时光。作为姜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影片摘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银狮奖暨最佳男演员奖,荣获第33届台湾金马电影节的最佳剧情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男主角六项大奖。

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青少年,讲诉的都是在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个人的成长,但两者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冷静理智到近乎冷酷,以旁观者的姿态理性观照;《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挥霍激情浪漫,以强烈的个人体验开启内在叙述。两种不同的叙事模式,构成了华语电影中讲述残酷青春的不同风景。

二、外聚焦:《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叙事聚焦模式和视听特征

“聚焦”这一叙事学术语,由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1969年提出,意即故事由谁来进行叙述。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叙事聚焦的结构模式有三种:无聚焦(non-focalization) 或零聚焦(zero-focalization)模式———在这一聚焦类型中,事件被没有限制的全知叙述视角所叙述;内聚焦 (internalfocalization)模式———在这一聚焦类型中,事件通过聚焦人物呈现的视点、感觉、认知进行叙述;外聚焦(externalfocalization) 模式———在这一聚焦类型中,事件只能从外部视点及行为报告等角度出发进行叙述。[3]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叙事表现为典型的外聚焦模式。

(一)叙事聚焦模式:旁观写实理性的外聚焦模式

杨德昌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帜性人物之一,在1986年新电影运动没落之后,也并没有放弃电影创作的写实风格与人文关怀。他的电影延续着两大主题,关于青春成长,关于都市与人。他将电影视作清醒审视现实、反思现代都市与人关系的载体,影片深刻反映了他对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观照和关怀。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导演回顾自我和探索个体的成长[4]的电影,也是惟一的一部以他童年记忆为素材的作品。电影根据一起真实的少年杀人事件而改编,而这一杀人事件就发生在导演杨德昌少年时代就读的学校,电影中的主角中学生小四原型是导演中学时代的校友茅武。1961年6月15日晚间,茅武将已经移情别恋的女友约至牯岭街, 谈判破裂后,他连刺女友七刀,造成其女友当场毙命。当时, 杨德昌导演14岁。

30年以后的1991年,已经44岁的杨德昌,隔着30年的光阴,以理智冷静充满批判的目光回望和思考这段往事。 诚如其在后来谈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所说,重要的不是“杀人事件案”本身,不是茅武的生平和茅武为什么杀人, 而是发生了这样的杀人案件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促成杀人事件的是整个环境,凶手是整个环境”。[5]用声音和影像纪录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城市空间,借以唤起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台湾过去的关注,是杨德昌创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本意。同时,杨德昌本人深受欧洲新写实主义电影、新浪潮电影影响,旨在建立“真实”、“平淡”、“亲切”的电影世界,拒绝煽情和夸张的戏剧效果。[6]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长达四个小时的叙述,杨德昌完成的是对1960年代处于转型的台北都市的客观时代刻画。

基于以上,杨德昌既不可能选择做1960年代的建中的一个少年,也不可能以全知全能的上帝的方式去俯瞰整个时代,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冲突发表自己的观点,他选择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和记录者。作为影片惟一的叙述者,他以一种极其清醒克制的姿态,仿佛一个站在台北牯岭街街角的观察者,用摄影机默默纪录着这个时间这个空间所发生的一切, 只是纪录,不做任何主观的干涉、调配和改动。叙述者的所知并不大于影片中的人物,他只是将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人、 事、物、声音、光、空间以极其内敛、缓慢、克制、冷静的态度一点一点默写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正是外聚焦叙事模式的典型特征。

(二)固定镜头+中远全长镜头+场景造型还原+自然声光:外聚焦模式下的视听特征

外聚焦叙事模式要求叙事者保持客观,从第三者 / 旁观者角度进行叙事,不能涉及任何主观内容。如何运用镜头和声音达成外聚焦模式?通过分析《牯岭街少年事件》,我们可以归纳出外聚焦叙事的常规视听。

1.镜头形式上,大量使用固定镜头 + 中远全景别 + 平拍侧拍的方式。为达到外聚焦模式第三者叙事清醒旁观客观还原的效果,影片基本摒弃能唤起观众情绪和注意力的推拉摇移跟甩等镜头运动,避免使用大特写、俯仰角拍摄、正面拍摄等镜头方式,而是大量使用固定镜头 + 中远全景别 + 平拍侧拍的镜头语言来还原事件、人物、时空。摄影机经常隐藏道具后面,以隐蔽的方式冷眼旁观,捕捉镜头中的细节。这样的镜头使用,使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呈现出客观再现而又保持距离的旁观效果。

如影片开场的定镜平角拍摄的中远全景长镜头。从1分17秒开始,镜头就固定在一条笔直的两边有树的道路上,近景空,中景是一对聊天的男女固定在画面左侧,远景是来往的车与行人。这样的画面一直持续到2分32秒,慢慢从远景出现推着自行车的小四和父亲,两父子慢慢从远景走到中景再从前景走出镜头。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类似镜头使用得非常频繁。

固定拍摄机位,不轻易移动摄像机;拍摄时摄像机始终与被拍摄的人和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远处进行客观的观察、记录。这样做使得镜头画面中被拍摄的环境保持高度完整和真实,摄像机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创作者视角基本抽离。 同时摄像机与被拍摄者保持一定距离,形成空间的间离,也避免了叙事者对被拍摄对象的情绪带入。摄影角度平角拍摄,如同人平视望过去,营造出影片叙事平等客观的氛围。上述的镜头使用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始终处于观察者的位置,与故事中的人和物保持着疏离,而这种疏离让观众免于沉迷和宣泄,能进行理性的思考。

2.镜头内容上,体现为人物造型、动作、场景的生活化还原,多采用自然光效以及影像的冷色调。外聚焦叙事模式强调客观还原再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从人物的服装、造型到环境的空间建筑搭建都尽力还原真实的细节。为了拍摄该片, 剧组共重建了92个场景,筹备时间长达四年,只为还原1960年代台湾社会的实际面貌。人物的服装、造型方面,影片力求还原真实,不夸张,不戏剧化,力求呈现真实的生活。

灯光上,影片大量使用自然光效,借用环境光来满足画面需要。由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主人公小四就读夜校,影片有大量夜戏,但影片的光源常常藉助于路灯、台灯、手电筒、 蜡烛等环境道具,尽量减少戏剧性的打光。如影片149分35秒台风天袭击小山东一段,小山东被刺躺在地上,画面中惟一的光源是小四手中的手电筒。随着小四走出,画面自然切黑, 完成换场。与《四月物语》中榆野卯月脸上常常会有的光晕、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眼中明晃晃的大马路等相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外聚焦叙事。

同时,影片色调表现为冷色调。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概括影片给人的感觉,最恰当的颜色应该是灰色。影片当中极少出现大红、明黄等明度极高的颜色,大量使用沉郁灰暗的色调,暖色常常只使用于夜晚的台灯、路灯、蜡烛灯发出的光,而这样的光也常常熄灭。相较于热情的暖色,冷色调让人更加冷静和理性。

3.在声音使用上,基本不使用旁白和烘托气氛与情绪的配乐,多采用环境声、道具声完成声音叙事。旁白因其特性,[7]常常作为零聚焦叙事中全知全能的叙事手段。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没有使用旁白,一切都通过摄影机铺陈交代,避免了情绪的介入和泛滥,使影片保持客观。在音效方面,同为台湾新电影中坚分子的侯孝贤先生常常会以契合的配乐来搭配长镜空境抒发情绪和烘托气氛。但杨德昌基本不用专门的配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片长近四小时,没有特别的配乐,基本的音效都来自于环境,比如挪椅子的声响, 剧院人群的嘈杂,自行车的铃声,脚步声,剧中人物小猫王的歌声、广播声等等。一切都是生活化的,以还原真实的方式刻画一个时代。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通过上述极具特色的视听语言, 唤起观众对一个时代整体的深层记忆和细节的缅怀,从而完成了外聚焦模式的叙事。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则用完全不同的内聚焦模式叙述了同样的成长和青春。

三、内聚焦:《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叙事聚焦模式和视听特征

与侧重从旁观者角度客观叙事的外聚焦模式不同,内聚焦模式强调的是通过叙事聚焦者的视点、感知、认知来叙述事件。通俗的说,这种叙事模式的特点就是叙事者是事件中的内置的一个角色,通过叙事者主观的导引,将读者引入故事。

(一)叙事聚焦模式:内置主观感性的内聚焦模式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阳光灿烂的日子》为跨时代的中国电影,“这是一部能让大家找到共鸣的电影,对于大家来说,你可能没有当过兵,没有结过婚。你也可能是美国人,或者是法国人,或者是…… 但无论你是什么,你都经历过十七八岁,都有自己的恋爱……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每个人都将从影片中找到自己。电影是梦,他要从梦中找到自己。开始这仅仅是他自己的一个梦,后来是一群年轻人的梦。再后来,这个梦成了全世界已经和正在度过青春的人们的梦。青春、激情、泪水、梦想,这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得以艰难地诞生,并与世界最终相遇的全部理由和奥秘。”[8]诚如《时代》 周刊所言,“每个人都将从影片中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叙事者内置入故事角色的内聚焦叙事模式能唤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让观众进入故事。

影片的开端就出现主观性极强的第一人称画外音:“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功夫,她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掩饰心中的欲望……”[9]担任叙事者的中年的马小军,以第一人称 “我”开始叙事,将观众带入故事发生的时空“,我”所表达的就是创作者 / 叙事者所要表达的。在接下来的叙事中,故事通过马小军这个人物展开,马小军就是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观众通过马小军,看到马小军所看到的,听到马小军所听到的,想马小军所想的……观众所有的感知和觉受都来源于马小军这个内置的人物———深层次而言,来自于影片的创作者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所表达传递的全部是创作者的主观。

这种内聚焦叙事模式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一方面表现为影片完全充满创作者的个人风格,《阳光灿烂的日子》整部电影都散发着属于姜文的荷尔蒙气息,这点无人能够否认。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故事人物的成功塑造,最好的证据就是第一次演戏的夏雨凭借本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和金马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二)镜头运动+中近景特写+布光调色+主观配乐:内聚焦下的视听特征

姜文曾说“我所要拍的一定是我有激情想拍的题材”,“电影是个性化的东西。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方法拍电影。”[10]香港影评人纪陶讲:“此片最独特之处是彻底把个人情感投入创作。无论对人生的看法,对‘文革’时期的感受,都抛开教条, 纯粹从内心发掘。而且姜文对影像极为敏感,令每场都充满寓意。是大陆片中最自由奔放的电影。”[11]从这个角度而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甚至可以作为内聚焦叙事的教科书来进行分析,进而获得这种叙事模式的视听特征。

1.镜头形式上,大量使用运动镜头 + 中近景特写 + 俯仰角正拍的方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镜头的运动十分频繁,推拉摇移跟甩在影片中都能找到大量的范本。突出的例子如影片片名之后的的第一个镜头,画面首先停留在天空, 再从天空下降至毛主席雕像的手掌和头,再从头降至胳膊, 之后镜头前推沿着前伸的胳膊仰角摇拍至雕像下巴处止,镜头长20秒。没有生命力的雕像在摄影机的运动下具有了生命和情感。再比如非常著名的“扔书包”、“望远镜发现米兰照片”、“床底下窥视米兰小腿”、“屋顶游走”、“游泳池跳水”等镜头,镜头仿佛具有生命,随着影片叙事者马小军的情绪而动。大量运动镜头的使用,使得影片创作者的个人情感通过内置的人物准确传递给了观众,从而让观众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认同。

从景别而言,《阳光灿烂的日子》 频繁使用中近景和特写。中近景镜头、特写镜头能将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 喜怒情绪以及眼神清晰地播放在银幕上,拉近镜中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极易产生与人物的亲近感。尤其是大特写,让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了观众眼前。如马小军发现米兰照片时镜头给予米兰照片的大特写,将马小军对于女性怦然心动的情境刻画得栩栩如生,镜头中的米兰笑得有多美,马小军的内心就有多少少年的心动。观众面对这样的镜头,极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接受叙事者 / 创作者的叙事意图和主观情绪。

从镜头角度而言,相较于容易产生客观平等感觉的平角侧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大量使用了具有明显主观倾向的仰拍、俯拍和正拍。仰拍放大、强调被拍的对象,俯拍则缩小、 弱化被拍的对象,而正面拍摄使得人物的脸正对观众,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样的镜头角度运用,获得的效果同样是强化影片叙事者的主观情绪和意图。

2.镜头内容上,人物造型动作配合情绪,注重布光,强调色彩的象征性运用。片中人物米兰的每一次出现,都契合着马小军少年的心。如马小军终于在路上遇到米兰的那一场戏,米兰轻盈的脚步、飘逸的裙角、风轻云淡的笑、神秘的墨镜一再显示这是马小军心中眼中的女神,是异性神秘和美的化现;而在影片后段,马小军终于明白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女性的美与神秘在心中死亡,镜头给予的是米兰肥硕如动物般的穿着泳装的身躯,美感已经荡然无存,和马小军的理想一起死亡。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灯光使用非常考究。整部影片的画面映照了电影的片名:阳光灿烂,灯光灿烂,如同片中人马小军炽热躁动的少年心。外景通过特殊镜头、曝光过度、高反差、逆光等方式让画面始终出现明晃晃的阳光,在出现人物时,还会出现脸部追光,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灯光下一览无余。内景画面则通过高瓦数暖色调灯光的照明,使得即使是夜晚也呈现出灿烂的特点。同时,影片还成熟运用逆光、 侧光、曝光过度等方法塑造马小军心中的女神米兰,比如马小军为米兰洗头一幕,成束的光线从逆向斜打到米兰身上、 脸上产生剪影的效果,强光使得米兰的轮廓有光晕,皮肤、头发闪闪发光,再加曝光过度,在晕黄温暖的画面中,米兰美得如梦似幻,就如同马小军悸动的心,分不清是幻想还是真实。 灯光的使用已经达到完全为剧中人物情绪服务的效果。

影片的色彩运用也值得借鉴。色彩善于营造气氛,不同的运用轻易就能引发人生理、心理及情绪上不同的反应。电影中色彩的运用是表意性的,能直观反映片中人物的情绪、 意愿等心理。[12]影片前半部大量出现绿色,象征着青春和生命力。红色代表热情、欲望、诱惑、危险,让马小军爱上米兰的照片上,米兰穿着红色的泳装;于北蓓穿着红色的上衣,涂着鲜艳的口红。而到了影片最后,影像一片灰白色,象征着青春逝去,梦想破灭的现实。

3.声音作为影片的叙事元素使用,大量使用音乐烘托气氛和人物情绪。剧中马小军的内心独白起到了推动情节完成叙事的作用,也有力推动了情绪的累积和转折。比如马小军在屋顶乱串,配合画面的声音是“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的守侯着画中人的出现。 她像一个幽灵,来无影去无踪。 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她的存在。我延长了守侯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终究一无所获。”[13]这样的独白不仅仅表达了人物的情绪,同时也完成了情节上的叙事。马小军送米兰去农场后,“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晨风的抚摩使我一阵阵起了鸡皮疙瘩,周身发麻。 我还记得有股烧荒草的味道特别好闻,可是大夏天哪来的荒草呢? 但无论怎样,记忆中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总是伴着那么一股烧荒草的味。”[14]声音大大增强了情绪的传递和氛围的形成,透过画面带来强烈的主观感受。

除了内心独白和叙事的旁边,《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大量使用音乐烘托情绪。具有时代特征的领袖颂歌、苏联老歌、国际歌、《乡村骑士》间奏曲等都出现在影片中。音乐加强了影片的抒情性,拓宽了画面的时空,延缓了情绪弥漫的时间,结合影片的画面,形成了影片激情感性的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外聚焦叙事模式下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让我们看到的是1960年代台北的历史全景,以及在历史全景中求得生存的个体。而内聚焦叙事模式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则让我们触摸到鲜活的人物,时代只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在不一样的叙事聚焦模式下,同样的“残酷青春”主题表现为完全不同的效果。华语电影中这两部经典的“残酷青春”物语在带给我们迥然有别的观影感受的同时,也给后来的“残酷青春”带来了深刻的叙事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在梳理“残酷青春”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选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案例,以叙事聚焦作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残酷青春”题材电影的两种叙事聚焦模式:旁观者姿态下以写实理性的外聚焦模式和内置角色视角下以主观感性为视听特征的内聚焦模式;并分别提炼出完成外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的视听语言使用特征。

十大残酷青春小说排行榜 第2篇

第一名《北京娃娃》

进榜理由:

《北京娃娃》是中国80后知名作家春树的代表作品,被称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残酷青春小说”,是中国残酷青春小说的开山之作,所以入选第一名当之无愧。

评价:这部小说了作者春树从14岁到17岁之间坎坷的情感经历和令人心痛的生活历程,虽然是以小说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是一部作者省视自过去生命痕迹的“成长史”。作者以早熟而敏感的笔法描写了作为新人类的一代人在理想、情感、社会、家庭、欲望、成人世界之间奔突、呼号甚至绝望的历程。

作者:春树,1983年出生,顽主,现居北京东城,人称“叛逆春”“爱国春”等。2002年出版其处女作,从事自由写作至今,已出版多部小说及一本诗集。她不甘寂寞,被视为活跃在诗歌、小说、音乐、电影、时尚等领域的恐怖分子。其小说倾诉青少年的成长、渴望、梦想、友情以及爱避孕药。她的诗歌则敏锐、轻盈、富有想象力。家当:长篇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春树四年》、《2条命》、《红孩子》。写真—散文集:《抬头望见北斗星》、《她叫春树》。诗集:《激情万丈》,并主编《80后诗选》。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二名《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

郭氏残酷青春小说代表作,引领青春文学的一个时代。

简介:该小说24万字,讲述了少女易遥在17岁时爱上不良少年后怀孕,和她比邻而居的齐铭则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老师的宠儿,父母的掌中宝。两人之间产生了某种介于爱情和友谊之间的微妙情感,故事由此展开。

少女易遥在17岁时爱上不良少年后怀孕,和她比邻而居的齐铭则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老师的宠儿,父母的掌中宝。两人之间有种介于爱情和友谊之间的微妙情感。直到顾森湘和顾森西姐弟俩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齐铭和同样优秀的顾森湘恋爱,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顾森西对易遥产生了好感。当易遥与齐铭各自有了感情归属、彼此渐行渐远时,易遥却因无意中给顾森湘转发了一条短信,间接害死了她。结局呢?“在那个世界放弃我的时候,我也慢慢地松开了手。”易遥选择了以跳楼结束生命,而齐铭在目睹所有惨相后,拧开了煤气„„

评价:郭敬明称,这部作品系现实主义题材,可视作他的“转型之作”。

作者:郭敬明,1983年生。网络名:第四维。曾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就读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理工和艺术结合的奇怪专业。已出版个人作品《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春末夏初》等。喜欢看电影、睡觉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性格矛盾,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对待生活消极而叉充满希望,坚信人性中甜美的东西,可是依然沉溺于绝望之中。有着清亮的笑容,深黑的瞳仁以及看不见的忧伤,以前总喜欢叫自己孩子,喜欢彼德•潘,因为他可以不长大,而在时光的洪流中,还是一点一点地长大。

综合评定:★★★★★期望指数:★★★★☆

第三名《夜凝夕》

2009跨类型残酷青春小说巅峰之作,开创残酷青春小说新里程碑。

简介:十多年前的一场阴谋颠覆,令只有十二岁的荷兰黑道组织“赤宇”领袖轩辕启的私生女——轩辕凝夕,被秘密贩卖到一个恐怖血腥的杀手训练基地——往生岛。

在这个与世隔绝,堪称地狱的小岛上,她遇到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男人——旋司夜。年长八岁的旋司夜是岛上的教官,能力卓著,性情暴戾。却唯独对凝夕情有独钟,终于在凝夕十六岁那年于一场厮杀中将她强行占有。

两年后,十八岁的凝夕为了摆脱杀手基地的控制,利用旋司夜毁掉基地,并且在成事后将他一刀穿胸,绝望悲愤的旋坠入大海。之后,凝夕带着一起受训的伙伴元旭、滕俊等人离开往生岛,回到荷兰组建“影堂”,令轩辕世家重振雄风。

却不料四年后,“赤宇”受到一个来自亚洲的秘密组织连番打击,而此人行事的手法,竟与当年的旋司夜如出一辙。于是,一场爱与恨的搏杀,血与火的较量,阴谋与诡计的颠覆,救赎与毁灭的壮烈画卷就此张开„„

评价:为爱铺张,有多少种手段?《夜凝夕》这部爱情童话,笔法尖深,背景设置宏大,题材跨越言情、童话、悬疑、虐恋、惊悚等,堪称新生代罗曼史中的经典力作。

夜凝夕是一部爱情悲剧,两个超级情痴,在黑暗王国征伐拼杀,疆域、财富、一切的组织、设备都投入到对一个冷艳卓绝、背负“原罪”的女人的追求、征服和欲求中。两性间的伤害、折磨、欢爱、奉献、救赎在紧凑得让人窒息的情节中铺陈、发展,最后,只有死亡可以和爱的尊严、超然和绝望平等对话。

夜凝夕是一部丰满厚重的童话,作者把想得到,想不到的伦常、情境,实有虚构的疆界,神秘、暴烈的黑社会组织作为设定和道具,把圣洁的爱情摆上血腥残酷的祭坛,在主人公纠结、凌厉的爱恨情仇中把爱的疼痛和绝望写到极致。

夜凝夕是一场关于人性与救赎的拷问,即使在黑暗无边的生存法则面前,残忍的女杀手依然从容地扮演着母亲、姐妹、生死友爱、柔弱情人、复仇女神、坚强的救赎者等光彩永恒的女性形象。

王子公主的爱情遥远又奢侈,平凡人的爱情实在缠绵却不能飞翔,那么就让《夜凝夕》这飞翔的爱情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飞烟,东北人,天才的畅销作家 地狱的黑暗天使!孤独地行走在文字的丛林里,寂寞地跋涉在梦幻的废墟中。书写着最苍凉的人生,抒发着最悲怆的情感,却始终以最悲悯的心灵和最纯净的目光来探索这个世界,于颓废中寻觅希望,在暗黑中拯救光明。

著有长篇小说《夜凝夕》、《飞烟》、《让我们将悲伤流放》、《死亡日记》等。

综合评定:★★★★☆期望指数:★★★★★

第四名《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上世纪70年代的一群青年在事业、情感、婚姻之间的迷茫和挣扎的残酷青春。

简介:一个普通人陈重,一个沉沦着却不甘心沉沦的都市青年,一个在粪坑中寻找花朵的理想主义者。当身体在物欲横流的城市深深陷落,他的灵魂却不断仰望着堕落之前的纯真理想。他淫乱、放纵、醉生梦死,与同事勾心斗角、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与最好的朋友互相算计,友谊脆弱得不值一线,甚至勾引对方的未婚妻;他爱自己的妻子,却以和别的女人上床来表达这种爱„„最终,在平安夜的成都街头,陈重辗转着死去,他临死的目光在这城市的上空空梭逡巡,凝视着人间每一颗卑微的灵魂。

评价:生命不过是一场坟地里的盛宴,饮罢唱罢,死亡就微笑着翩翩飞临。当青春的容颜在镜中老去,还有谁会想起那些最初的温柔和疼痛?

本书更像一部“反爱情”的生活写真!爱情,在这里成为无处容身的流浪汉!除了日复一日的性冲动,剩下的只有破碎的青春记忆。

作者:慕容雪村,1974年生,东北人,著有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唐僧情史》、《伊甸樱桃》、《原谅我红尘颠倒》等。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被称为有史以来点击率最高的网络小说之一,慕容雪村被誉为王朔和石康之后描述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都市白领颓废青年的代言人。同名话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场场爆满。同名电视剧、电影正如火如荼上演。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五名《左耳》

残酷青春之青春互动。

简介:十七岁的女孩想变坏。左耳听力不好,如果站在左边说话就听不见,这样一个不起眼而内向的“我”某天突然就暗恋上了男生许弋,而同时许弋却被绿色眼影的长裙放浪女孩吧啦追求到手。心碎的“我”在偶然的机会和吧啦成为朋友,也认识了吧啦真正心爱的男生张漾。原来,张漾为了报复许弋一家而唆使吧啦引诱许弋,再抛弃了他。这个恶毒的阴谋连带出一连串的伤痛,纯洁的爱和年轻的心一一被残酷现实摧毁,当追悔之时,一切都不能回到从前。

评价:该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路线,讲述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但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后,饶雪漫创作的喷发期终于到来,《左耳》被各界一致认为是饶雪漫的巅峰之作。它生动地塑造了小耳朵,吧啦,张漾,许弋等一批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的形像,并用极富张力的文字完美展现了当下青年人成长时期的疼痛和美好。饶雪漫本人也对此书非常偏爱,认为是自己写作二十年来最“放纵”的最成功的一次写作。因为意犹末尽,她已经开始在创作该书的续集。饶雪漫是一个善于推出概念的作家,即将出版的新作《左耳》则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青春互动小说。为什么被定义为“青春互动小说”?饶雪漫解释,这就是一本从故事、封面、制作到出版后的阅读全程与读者互动的书。

作者:饶雪漫,自由作家,生于七十年代。已出版作品三十余部。作品语言优美,故事动人,风格多变。多次登上全国各地畅销书排行榜,享有“文字女巫”之称。代表作《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等。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六名《红X》

纪录残酷青春历程的小说。

简介:15年前,主人公沈生铁的父亲在杀死了情敌之后,潜逃西安。如今,被学校除名的沈生铁以学生的身份悄无声息地在城市里游走。在躁动和迷茫的情绪中,在纷乱和无常的人世间,沈生铁开始自己的青春体验。他不敢回家,也不愿长期接受女友的资助,于是去偷。偷来的钱用完后,他梦想靠自己的发明一举致富。梦想破灭后,他又不得不做苦力谋生。内心的愧疚和生活的失败,使他难以平静地看待任何的小事。最后,当他最珍爱的女孩被身边的人践踏后,他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怀疑,无法继续理智地生活下去,他想举刀杀人„„为了逃避内心的罪恶感,他搭上火车,沿着15年前父亲走过的铁路,去见最后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评价:李傻傻的长篇小说《红X》中所描写的一个叫沈生铁的少年的故事。这样的一个问题少年我们或许似曾相识,他因为过早地熟悉了周围的世界而沉入了对其的抵抗,抵抗之后的疲惫却又让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惟一的新鲜感。李傻傻努力想做到的就是给一段成长的经历打一个完美的折扣。他在叙述中时而尖锐,时而柔和,时而典雅,时而朋克,时而诗情画意,时而又焦头烂额。李傻傻没有像许多作家那样理所当然地在沈生铁的伤口上撒盐,而是给予了他无尽的同情与爱,正是爱才促成了这部小说的灼痛与伤感,由此我们也才能领会少年人内心深处那些脆弱的悲情。

作者:李傻傻,原名蒲荔子,生于1981年,湖南隆回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于“新浪”、“网易”、“天涯”三大网站同时发表作品专辑;《芙蓉》、《散文天地》、《上海文学》、《花城》等传统文学刊物相继推出他的小说、散文等作品。作为“80后”第一位受到广泛关注的纯文学创作者,他那成熟而自信的态度令许多人激赏。《红X》是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在“网易•文化频道”连载后,备受好评。《北京晚报》发表署名文章称李傻傻在《红X》中表现出了余华在写作《在细雨中呼喊》时的文学姿态。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七名《何以笙箫默》

依然青春校园,略悲,残酷青春物语。

简介: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纠缠。大学时代的赵默笙阳光灿烂,对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拔足倒追,终于使才气出众的他为她停留驻足。

然而,不善表达的他终于使她在一次伤心之下远走他乡。七年后,赵默笙回国,在超市在拥挤的人潮中,第一眼就看到他,他俊挺依旧,出众依然„„

评价: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他说,我不愿意将就。《何以笙箫默》的细腻,总会在不经意间拨动你最心底的那根弦,短短的11万字,却仿佛字字嵌入脑海,挥之不去。九阳踏天 http:///xs/381/文字看似朴实,而字里行间仿佛有醉人的酒香,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醉了。

作者:顾漫,晋江文学网上的驻站作家。出版热门小说《何以笙萧默》。已完结小说《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鹊桥相会》(短篇恶搞);未完结:《骄阳似我》、《小白与精英》、《有女好花采》、《非我倾城》、《可不可以只微笑》、《怀壁公主》、《小神仙》、《穿越民国情》、《笨蛋!你不是我妹》、《网游之少年绝色》、《穿越世界杯》、《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作品。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八名《迷失的病孩》

田禾残酷青春三部曲之一。

简介:摇滚青年田树、画家羊君、音乐DJ阳萌、鼓手樱子、自由写手苏娅、退学少女荀沫、妓女路辰以及清纯学生柯蓝等等都是有着特殊成长经历的社会边缘群体,是时代的病孩。

他们挣扎在每一个城市舞台的角落,寻求适合自己的呐喊方式。有的付出了身体,有的付出了尊严,有的付出了生命。理想、爱情、青春、生存、自由、性、毒品、离别、毁灭、破碎„„

评价:小说用四个季节,四次行走,四个城市,四场爱情记述一群生活在社会暗角的孩子对于精神家园和灵魂自由的探求。从武汉、北京、桂林再到广州。在每一个城市,都遇到一个命定的人,与她们开始一场关于爱情或是暧昧的故事,然后逃离。因为留在心里的始终只是一个人,也许是一段阴影,也许是童年存活的证据或是成长暗伤。

在成长的历程里,田禾用存在主义哲学来诠注了关于灵魂的自由表达。是对美国“垮掉派”精神最为精确的继承和诠释。

这是一本集思想性、艺术性、先验性于一体的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纯粹的、本质的、根源的人文精神。

作者:田禾,80后另类作家,乐评人。1982年生于鄂西南小镇,16岁离家。大四从华中师大退学,背弃家人寄居武汉玩乐队,写小说。做过记者、出版社编辑、酒吧老板、演出策划者、DV导演等。著有长篇小说《美丽的废墟》《迷失的病孩》,随感集《十字架上的火柴》(台湾版)。同时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主持个人独立文化厂牌“田禾文化工作室”。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九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记忆和感动式的残酷青春,昭示残酷青春小说的一种悲情回归。

简介: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几年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郑微感情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个呢?

评价:作者在书中所体现出的真诚,是打动读者的首要元素。之所以青春被怀念,是因为那时的单纯和勇敢,足球之王

http:///xs/215/以及不计后果的付出,是生命中一段珍贵的记忆。青春是一条河流,只需要沿着它的走向漂流,无需抓住什么,它自然会将你带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

作者:辛夷坞,女,广西南宁人。出版有青春言情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荣登各大畅销书榜,被媒体酷评为80后〔悲情青春〕写作代表。

综合评定:★★★☆☆

期望指数:★★★☆☆ 第十名《花开半夏》

2009年残酷青春小说开篇之作!

简介:海平市公安局刑侦警察叶向荣在一次蹲点行动中偶遇被拐卖的孤儿魏如风,叶向荣一心想帮助魏如风,向他承诺,一定会带他回家,但是却因为追捕罪犯而最终错过。

魏如风被沿海渔村的夏奶奶领养回家,认识了夏奶奶的孙女夏如画。不久夏奶奶去世,姐弟生活贫困,魏如风辍学打工供夏如画上学,两人一起相依为命,情深义重。

海平市因临海,走私犯罪十分猖獗,程豪借其儒商的外壳,钻发展经济的空子,从事违法活动。叶向荣派卧底深入虎穴侦查这起隐藏在海平繁荣之下的最大走私案。

同时,夏如画却被同和魏如风一起在码头打工的阿福强暴。魏如风为夏如画报仇,砍伤阿福。程豪巧妙的帮助姐弟两人度过难关,却暗暗将两人命运控制在股掌之间,使魏如风和夏如画一步步走向了黑暗的前路„„

评价:《花开半夏》通过精美的镜头式写作手法和冷艳的文笔,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以悲伤的触觉探讨了少年犯罪、上游犯罪和社会伦理价值。小说既有错综复杂的案件侦破,也有缠绵悱恻的姐弟恋情;既有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也有法律与社会的灰色地带;既有真挚情感的纯洁唯美,也有泯灭人性的残酷背叛。在跌宕的人物命运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作者挑战情法理的人性极限,刻画了一段颇具真实脚本、引发最深感动的故事。

作者:九夜茴,80后于北京。她的主要作品有,《匆匆那年》、及同名电影、电视剧等。典型的一夜成名的80后文学、影视双栖作家。《花开半夏》原名《弟弟,再爱我一次》。

综合评定:★★☆☆☆

青春就是残酷 第3篇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我不知道什么是新闻。我成长在内蒙古的一个边疆小城里,在我们那没有新闻,我也不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只知道广播学院考试容易过,逃课没人抓,课外书随便看。

现在考广院(中国传媒大学),恨不得北大、清华的分才能进热门专业。我说,我买的是原始股。因此,有很多不认为自己的学校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我经常给他们讲我的故事。北大很牛,不是现在在那里上学的学生造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学校从无名之辈变成名校。

要成为原始股的购买者。我夫人认识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对于爱情来说,这个就够了。但是现在要用房子、车子来衡量是否要跟他拥有爱情。

对于60后来说,连上大学都是懵懵懂懂。房子太贵,我们这一代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能买自己的房子。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漂流,是蚁族,但是我们这一代连漂流的机会都没有。你们的痛苦,是让我们羡慕的幸福。过了30岁之后,社会才给我们这样的人提供漂流的机会。1989年,我们的毕业空前绝后。我们唱着《大约在冬季》,一批一批人泪洒火车站,充满了绝望,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1949年出生的这一代,他们幸福死了,用一个诗人的话说,时间开始了。当他们十二三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遇到3年自然灾害;等他们开始上学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等他们要谈恋爱时,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男人能干的,女人也都要干;等他们二十七八,终于生活安定下来,想要结婚要小孩的时候,突然恢复高考了,有的回城,有的高考,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终于到三十多岁,想要多生几个时,计划生育了;等他们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下岗了……和这一代相比,你们幸福么?

再往上走,幸福更是难以想象。季羡林季老到德国学习的时候,哪知道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一待就是10年,想回都回不来。和那一代相比,你体会不到两国相隔。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幸运的你们,由于有了互联网,可以把你们的委屈和抱怨让世界看到,于是诞生了蚁族、北漂,这是痛苦中的幸福。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不是溺爱。身在青春期的人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那是铁饼。

关乎青春的回忆大多是美好浪漫的,但经历的时候很残酷。青春就是残酷,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都发生在青春期,你要抉择;不要以为每一代人都说青春好,你便产生了幻觉。我经常会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历的痛苦和挣扎。我们在实习的时候,集体口号是:装孙子。我们这一代人比你们更艰难,也比你们更会找艰难。我们那个时候要打水、拖地,你们不用了,有饮水机、有清洁工人。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那么怎么面对它?

第一,要强调的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当你离开校园往前走的时候,打击多了,没有过得硬的心理素质,将来想在这个社会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国,在美国也一样。我在招人的时候,经常会观察这个人心理素质如何。这就像一个拳击手,被别人不断打击都不倒才是重要的。

第二,要知道妥协。17年前,龙永图代表中国进行入关谈判。有一次,他问我什么叫谈判,我回答说不就是跟对手在争斗在吵架。他说,不,谈判是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我是在年到四十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任何单方面的谈判,不是谈判,是战争、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是一种获胜。你怎么能够完全让生命按照你认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谈判,那是你对生命发动的战争。爱情、婚姻也如此。离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协,或者双方都不妥协。关键时刻,伤人的那句话能够憋住,才会有传奇。

第三,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平淡。我们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要接受平淡的日子。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剩下都是平淡。那5%的幸福,就像是铁钳子上叉的肉,吸引我们跑完了全程。

第四,想赢不怕输。每个人都想赢,而你想过不怕输么?不怕输很关键。最逗的是,只有你不怕输的时候,你才能赢。每个运动员都想赢,但做到不怕输,太难了。想到最坏的结果,并且去做,往往事就成了。在学校也同样如此,你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么?那就去做吧。一个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想去讨别人的欢心,这没必要。有些词看着很敏感,但是还是要说,比如自由、民主。我从来不抱怨,因为抱怨没有用,在中国人内心深处,存在着很多对自己的束缚。你能解放你自己么?能把自己解放已经很不错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成为时代列车前进的推动者。但不是所有人都在后面推,还有人在前面拦着;最可气的是总有人坐在车顶上,不管你推到哪里,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我们是否能聆听别人不同的意见,甚至刺耳的声音?不要成为一个网络上宏大的自由主义者。

对于我来说,大学的四年,对于成为今天的我,是最重要的四年。刚入学的孩子是一样的,四年后,不一样了。没有任何杂质的友情,第一位;见证了你和这个国家的情感,第二位;学会了逆向思维;学会了如何用新闻眼光来看待自己;学会了如何学习。我是一个到现在依然是本科的大学毕业生。我就想知道一个本科生究竟能走多远。

残酷的诱惑 第4篇

在他快30岁时, 妻子生了一个儿子, 取名杜那多, 今年才10岁。

这年秋季的一天, 玛特渥和妻子到丛林中去看他的羊群, 只留下杜那多看家。

杜那多躺在家门前的草垛上, 晒着暖和的太阳。突然, “砰”的一声枪响, 惊得他从草垛上一下跳起来。枪声越来越近, 接着他看见一个大胡子一瘸一拐地奔过来。

这个受伤者是一个反政府组织的成员, 叫吉亚多。他一瘸一拐跑到杜那多面前说:“你是玛特渥的儿子吗?我被‘黄领子’咬住了, 你快把我藏起来吧。”

杜那多把屋前的干草扒了个洞, 让吉亚多钻到里面, 再用草盖上, 留下个透气的地方。他又用土把附近的血迹盖上。做了这一切后, 他又若无其事地重新躺下晒太阳。

几分钟后, 六个穿黄制服的士兵在一个队长的率领下, 来到门前。这个队长叫刚巴, 他走到杜那多面前, 很客气地说:“小朋友, 你看见一个人走过吗?”

杜那多装着傻乎乎地说:“今天一大早, 本堂神甫骑着一匹马, 经过我家门口。”

刚巴知道这是玛特渥的家, 更知道他是个不好惹的角色, 于是掏出一只银表轻声细语地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应该知道好孩子是不该说谎的。你要是对我说了真话, 我就把这银表奖给你。”

他见小孩那双发亮的眼睛盯着表一动不动, 就故意拎着表链把银闪闪的表在小孩眼前晃晃说:“这表挂在你的领子上, 然后到大街上遛一圈, 你就会像那孔雀一样地骄傲!”

孩子动摇了。他瞟了一眼表, 而后又别过头, 他想摆脱表的诱惑, 却摆脱不了, 最终他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接过表, 艰难地抬手指指那垛干草堆……

就在这时, 玛特渥和他的妻子回来了。玛特渥见士兵在他家门前, 端着枪就冲了进来。刚巴也看到了玛特渥, 忙解释说他们是来抓逃犯吉亚多的, 幸亏小杜那多帮忙。

当被捆绑着的吉亚多被拉走时, 他狠狠地吐了口唾 (tuò) 沫, 骂道:“叛徒!”

听到“叛徒”二字, 玛特渥就觉得心被锋利的匕首突然刺了一下, 连刚巴向他告辞, 他都没一点反应。

玛特渥足足有十分钟没有开口, 但他的脸却变得十分难看, 举起了枪。他的妻子惊恐地抓住丈夫的臂膀, 声音颤抖地说:“他是你的儿子啊!”“放开!叛徒是要付出代价的!”玛特渥甩开妻子。

孩子双膝跪下, 眼泪汪汪地哀求道:“爸爸, 饶了我吧, 我再也不敢了!”

可是, 玛特渥一面瞄准, 一面说:“愿上帝饶恕你!”枪响了, 孩子捂着伤腿倒下……

青春残酷 第5篇

故事梗概: 60岁的安伯和27岁的儿子健康在一起生活,(老伴已不在)为了儿子找到合适的女友尽快抱上孙子,安伯靠摆烧烤摊给儿子攒钱。安健康在一家货运公司做司机,交了个漂亮的女友楚梅梅,为她花了不少钱,楚梅梅说自己要当演员了,梦想是明星,这使安健康对漂亮的楚梅梅奉若天使。但楚梅梅对健康却并不好,在同伴女友的比较下,楚梅梅越发觉得自己吃亏。安伯不同意儿子和楚梅梅在一起,说养不起这样的女孩子。健康和父亲发生争吵。被梅梅伤害的健康有些心灰意冷。喜欢小孩的安伯失望于儿子的婚事没有着落,当然更谈不上抱孙子了。他和一个叫喜童的小男孩建立了感情,经常给喜童吃烤肉串,并且不要钱。但喜童的妈妈怀疑外地来的安伯有企图----因为小区曾发生过小孩失踪的案子。安伯被民警问询的时候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从公司赶到医院的健康从父亲口中得知民警怀疑父亲“有拐骗儿童”的嫌疑后禁不住和民警发飙,说父亲老实了一辈子,怎么可能去骗人家的小孩。安伯骂了健康,说是一场误会。不久,健康在乡下的大姨给健康介绍了个可心的女孩„„健康对父亲说:爸,这回亲孙子有着落了!楚梅梅却因傍上一老板被老板的老婆追的满街乱跑,狼狈不堪,健康看到了梅梅狼狈的一幕„„ 主要人物简介: 安伯----60岁,从老家河南到杭州做小生意,已经七八年了,善良,对人友好,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老安。他和儿子一起生活,相依为命。老伴多年前过世了。他希望儿子能找到好媳妇,自己尽快抱上孙子。安健康---28岁,安伯的儿子,在货运公司做司机工作。质朴而专情。他喜欢上有明星梦女孩楚梅梅,被楚梅梅的高消费折腾的狼狈不堪苦恼不已。楚梅梅---25岁,漂亮,时尚,高消费物质女,因不满平凡男友安健康的没钱(虽然健康对她奉若仙女,宠爱有加)而傍上一有钱男人。那个男人承诺帮她当明星,给她投资。李琴---女,23岁,大专毕业,是健康乡下大姨村里的女孩,大姨委托健康照顾李琴在城里找工作跑人才市场。其他人物: 喜童---6岁,小区住户的小男孩,可爱,喜欢吃烤肉串。喜童的妈妈---31岁,小区住户,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她和儿子在一起生活。喜童家的邻居张阿姨---50岁,普通住户,家庭妇女。两名民警---小区民警,二十多岁,男。钱老板---45岁,喜欢楚梅梅美色的老板,答应给楚梅梅投资圆她明星梦。钱老板的老婆---40岁,强势,对老公在外面“泡妞”不依不饶。邻居、群众若干„„ 主题:体现城市民间真实的生活,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我亲身看到的事,不是故事,是真实的生活,没有任何虚构。在这个充溢着欲望的时代,有些人的追求并没有错,但路子走的不对,比如楚梅梅。还有,爱的方向不对,谁也不是谁的菜,只有痴迷者受伤害,如执着苦恼的安健康。虽然没有老伴但热爱生活,最大愿望是看到儿子交上女朋友自己抱上孙子的安伯。包括喜童的妈妈和女邻居张阿姨,这些普通的百姓,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来谋生的人,都对向往的生活充满热爱。整个影片基调体现温情和亲情,期间的善恶美丑,也会带给人对生活的反思、回味„„------残酷青春系列微电影

春之末夏之初 编剧:陈金立

1.居民小区楼群之间街道的交汇点 外 晚上

(时间:正是春之末夏之初的好季节,风景如画。)

这里有一座桥,有流水,两边店铺林立,每到晚上颇热闹,都是小吃店,街头摆烧烤的,卖凉皮的,卖水果的,某家店里的音响飘出正流行的歌曲„„灯火辉煌的一条街。浓郁的生活气息„„ 1.安伯守着自己的烧烤摊,看着来往的行人„„ 有人和他打个招呼,他笑着回应。

有几个年轻人来买烤肉串了,安伯忙碌着„„

安健康(以下用“健康”人物名)骑着电动摩托经过这里„„ 安伯看见了健康,叫他:健康!健康停车,看着父亲。

安伯:你那工作稳定了吗?

健康:当然!---刚发工资了,我给你点钱吧,买酒喝。安伯连连摇头:我不要!---你那个朋友谈怎样啦? 健康:哪个朋友啊? 安伯:女朋友呗!

健康:我知道了!(驶去„„)安伯埋怨:不知道着急!

2.安伯家 内 晚上

并不算富裕的家,陈设老旧,室内光线有点暗。墙上有安伯老伴的黑白遗照。

安伯将饭菜摆到饭桌上„„ 另一间房,是健康住的单间。健康正玩电脑游戏„„ 安伯叫了一声:吃饭!

健康趿拉着鞋走过来,坐下来,拿筷子。安伯沉着脸:你就不知道着急!

健康夹菜吃着,回应:我怎么不知道着急了?是您老太着急了!孙子哪能那么容易就抱上啊!

安伯:你们不是好上了吗? 健康:这事急不来的!

安伯思索了一下:你钱够不够花?就你上的那个班,挣多少钱? 健康:反正够自己花的!爸,我给您点钱吧!安伯:我才不要!

安伯在腰间捣鼓一番,摸出一叠钱给儿子。

健康嚷嚷:我不要!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的钱?!我可不希望让人说我啃老族!安伯瞪眼:你以为给你?!这钱给你女朋友买点东西---我等着抱孙子哩!健康叹气。

安伯:怎么啦?

健康:您就等着吧,没日子!安伯愣住。

健康:讨老婆是要花钱的,但是,她还没同意嫁给我呢,就是抱孙子也得结婚后吧?领了结婚证才行啊!

安伯眨巴着眼睛,没了话说„„

3.桥头街边摊 外 晚上 安伯仍然在那里卖烧烤„„

旁边一卖水果的小贩和安伯聊着:你这么赚钱,为谁呀?打算再找个老伴? 2.安伯摇头:不对!我是为我儿子!

小贩: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安伯:你懂啥!我还要抱孙子哩!

4.商场 内 日

健康和女友楚梅梅在商场购物„„

楚梅梅是个高消费购物狂型的女孩,她将看上的货品从货架上一一拿下来。导购员问她:这些你都买了吗? 楚梅梅:是呀!导购员笑着:好的!

健康看的眼睛发直,头上冒汗。

两人到交款台,健康将刚发的工资掏出来付账。收银员:一共是两千五百元!健康将钱给收银员„„

收银员数钱:„„不够!还差五百!健康脸色发白。

楚梅梅看出健康的尴尬状,自然地一笑,自己拿出伍佰元给收银员。楚梅梅提着大包小包向外走。

健康尴尬地随后„„ 5.商场外 日

楚梅梅和健康从商场大门口出来„„

楚梅梅别有用心地:你是不是不喜欢我花钱啊? 安:没有啊!楚梅梅:我大手大脚惯了,再说,你也知道,我要做演员,自己太寒酸了,谁瞧得起呀!安:我知道„„

楚梅梅:要不,我把你花的钱还你吧!健康着急地:我真的没在意!

楚梅梅:我刚才自己也花了伍佰元呢!

健康:等回去了我补给你,不能让你花钱的。楚梅梅笑了笑,在他脸上吻了一下。安笑了„„

楚梅梅:真的喜欢我? 安:是呀!

楚梅梅:喜欢我什么呀? 安:喜欢你好看!楚梅梅:小色鬼!

她将几个袋子让安提着,两人喜滋滋地走了„„

6.安伯家 内 日 安伯和健康在一起吃中饭。健康:她不肯来咱家。

安伯:怎么了?

健康:她说咱两个都是男人。

安伯笑了:真是个孩子,她还想见婆婆呀?她是见不到啰!3.安伯看了一眼墙上老伴的遗像照片。

安伯:现在的女孩子有几个乐意见婆婆的?没有婆婆还不正好遂了她们的心愿。健康:爸,我,我没钱了„„ 安伯一愣:怎么了? 健康:都给她用上了。

安伯:不用急,你自己的工资再加上我卖烧烤,亏待不了她„„不过,说实话,咱家不希望找个大手大脚花钱的媳妇。要想大把花钱不如找有钱人!咱可养不起!

健康不高兴了:你说的这是什么呀?他还没进咱家门呢,就怕人家花钱了!

安伯:我是给你提个醒,不要找那种只知道吃穿,贪心太强的姑娘,咱养不起!健康:我知道了!

7.某咖啡屋 内 晚上 健康和楚梅梅在一起喝咖啡。健康将五百元钱给她。

楚梅梅接过钱,望着健康:会不会要回你花的钱啊? 健康:怎么可能!

楚梅梅:那好,你写个保证书!楚梅梅拿出纸和笔„„

健康:写什么保证书啊? 楚梅梅:就是保证你为我花的钱我不用还你的证明呀!

健康生气地: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喜欢你,爱你,怎么会还和你要钱呢? 楚梅梅可怜巴巴状态:我真的不相信你们男人„„所以才提出这样的要求„„ 健康望着她的脸,不禁怜惜。

楚梅梅:你要是让我相信,你就写吧!健康抓过笔在纸上写起来„„

楚梅梅颇有心计地看着健康写字的手„„

8.安伯的烧烤摊 外 晚上

安伯给几个年轻人烧烤肉串,那几个年轻人买了肉串后走开了。一个小男孩(6岁)望着安伯。

安伯笑眯眯对小孩:喜童,你又来啦?来!给你一个烤肠吃!安伯给喜童烤肠。

喜童接过烤肠咬着。

喜童被烫了一下,咧了下嘴。安伯给他吹着烤肠,然后又给他。安伯:好吃吗? 喜童点头。

安伯:叫我爷爷好吗? 喜童:爷爷!

安伯笑了。

一妇女过来,拉住喜童:你怎么在这呀?!

喜童:妈妈,我喜欢吃肠肠。

妇女看了一眼安伯,扔给他两块钱,拉着孩子走了„„

安伯有些失落的表情。4.有客人来了,安伯招呼着客人,忙起来„„

9.某酒吧 内 晚上

都是一些年轻人,在摇晃的灯光中喝酒、跳舞、有的唱歌„„ 楚梅梅和一女友(穿着暴露)边喝饮料边聊着。女友:我呀,只和喜欢我的男人在一起!楚梅梅:我也是呀!

女友:要不,做女人会很累的。告诉你,找一个男人,他必须喜欢你,让他舍得为你花钱,要不,你怎么体现你的价值呀?!楚梅梅:没错!

女友:咱们女孩就是要多赚钱,男人最不靠谱,不要完全相信他们,从他们那里赚钱是根本!万一哪天他嫌弃你了,我们也不吃亏!咱把青春给了他,不能白给,是不是?---你还和那个健康哥在一起吗? 楚梅梅:嗯„„

女友不屑地:你呀,尽快涮了他,他能满足你?!楚梅梅:前两天他还为我花了两千多元呢!

女友冷笑了一下:两千元也算多?你太不开眼了吧!就昨天,一爷们为我买了一个八千八百元的包,还让我骂了个狗血喷头呢!点头哈腰给我赔不是!

楚梅梅惊讶地:花那么多钱,你还骂他? 女友理直气壮地:骂他怎么了?我还亏大了呢!楚梅梅:怎么亏大了?

女友:夜里的事„„狗东西!让我用嘴,恶心死了!楚梅梅惊讶地看着她。

女友一笑,满不在乎地:你呀!太亏自己啦,就他给你花的那点钱,还不够我花的零头!楚梅梅咬着嘴唇,似乎受到巨大耻辱。

10.安伯家 内 晚上

父子俩一起吃晚饭„„

安伯:你光喜欢她没用的,人家喜欢你吗? 健康心虚地:当然!

安伯哼了一声:什么当然!他要真喜欢你,就不会让你为她老花钱!健康气恼地:你不就是怕花钱吗?!

安伯:我不是怕花钱,我是担心你找不到好女友!人哪,不能光看她长得好看!健康:您老总不能希望我找个农村姑娘吧?

安伯一瞪眼,十分不满地:农村姑娘怎么啦?我看就比城市姑娘好!你妈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也是,不也把你生出来了吗? 健康:反正我要长得好看的!

安伯用筷子使劲敲桌子,口里喷着大米粒,嚷嚷:农村姑娘就不好看了?!„„„

父子俩鸡一嘴鸭一嘴吵吵着,看上去既热闹又有趣„„

11.桥头烧烤摊 外 黄昏时分

安伯仍热情地给顾客烤着肉串„„

小男孩喜童正站在顾客后面眼巴巴看着安伯。5.顾客们走后安伯看到了喜童。

安伯向喜童招手。

喜童叫了一声:爷爷!安伯应了声:哎!(笑逐颜开地将烤肠给喜童吃)安伯:好吃吗?

喜童:好吃!

安伯:以后你天天来,我给你烤肠吃,好吗? 喜童:好!

安伯喜爱地摸着喜童的头发。旁边一小贩问:老安,这是你孙子? 安伯愣了一下,随即:嗯,我孙子!

小贩怀疑地:你儿子不是还没结婚吗?这么快就有孙子啦? 安伯白了他一眼:你呀,哪那么多问话!又有人来光顾烧烤了,安伯招呼着顾客„„

12.距离安伯的烧烤摊不远处的报摊 外 黄昏时分

几个人在买报纸。

其中一人念着报纸上的标题:《神秘人贩子拐卖儿童案》„„妈的,这人贩子太可恶了!买报人散去„„ 13.小区派出所门口 外 日

围了不少人,都是小区的居民。

一妇女向两个民警抹着眼泪:就昨天呀,我五岁的孙子就不见了呀!找了好多地方也没找到!民警:您别急,您来给我们做个笔录吧!在场的人议论纷纷„„

14.居民小区楼群之间的过道 外 晚上 安伯收摊了,推着工具往回走。

他路过一家的门口,正看见门口外面的喜童。喜童跑过来:爷爷!安伯笑了。

安伯给他一根烤肠。安伯:你妈妈呢? 喜童:我妈妈去夜校了。安伯:喜欢吃吧?

喜童:嗯!

安伯看看左右没人,对喜童:让爷爷抱抱好吗? 喜童:好。安伯抱起他。安伯:叫爷爷。

喜童:爷爷!

安伯很高兴:再叫一声。

喜童咯咯笑着,使劲叫着:爷爷,爷爷„„

这时,喜童家的邻居张阿姨在暗处看到了这一幕,不禁惊讶地窥视着„„ 6.15.货运公司外场地 日

健康正和一同事用湿布擦汽车玻璃。同事(男,三十多岁):经理给你涨工资了吗? 健康摇头:说我年限不够!

同事:不涨工资你那个漂亮女友跟别人跑了呀!你呀,还真得注意点!现在的女孩,只要长得漂亮,都要用大把钞票哄着哩!健康叹息:我真有点“哄”不起啦!

16.酒吧 内 晚上

楚梅梅的那个女友正向一老板---钱老板介绍着梅梅。女友:钱老板,这是我闺蜜梅梅。

钱老板色迷迷地:好呀,梅梅?好名字,我叫妹妹可不可以啊?

女友:钱总,你也不能太色了吧?

女友在梅梅耳边低语:这位钱老板肯花钱,你可要抓住了,别到时候说我没帮你!梅梅点点头。

梅梅望向钱老板,嫣然一笑,甜甜地叫了一声:钱总!

钱老板笑着„„(幕黑)

17.空境(城市外景)白天。18.小区派出所 内 日

喜童的妈妈正向民警说着:我要报案!

民警看着她:怎么回事?!

19.某商场外 日

楚梅梅手中提着大包小包,身上是高档女士服装,打扮的像个小富婆。旁边是钱老板陪着她。

楚梅梅:说好的,你为我投资电影的呀!钱老板:当然!

楚梅梅:我要和你签一个协议!

钱老板皱眉:还签什么协议?好麻烦啦!

健康出现了,他看见楚梅梅和钱老板。健康快步走过去,叫了一声:楚梅梅!楚梅梅惊讶地看着健康:你!你谁呀?

健康:我你都不认识了?你到底是不是楚梅梅呀? 钱总:怎么回事?

楚梅梅:钱总,这个人骚扰我!钱总推开健康:你算干什么的啊!健康:她是我女朋友!

钱总冷笑,上下打量一下健康:你女朋友?你也不看看你什么样?!你看错认了吧!健康不理钱老板,只对楚梅梅:你怎么和这种人在一起呀!钱总对走过来的两个保安:你们把他弄走!---真他妈扫兴!保安架住健康。

钱总上了车,又说了句:真晦气!

楚梅梅也坐到车上,对钱总:对不起„„

钱总在她脸上摸了一把,笑着:没事啦!7.小轿车驶去„„

健康使劲挣脱保安的手,愤然看着驶去的钱老板的车„„他脸上是绝望。

20.小区派出所 内 日 喜童的妈妈对民警:我这是防患于未然,到真出事就晚了。我希望民警同志还是调查一下„„ 正在记录的两个民警点点头:你放心。喜童妈妈: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民警:客气了!

21.安伯家 内 晚上 健康抱头抽泣„„

安伯愤然地:我早就说过,那种女孩不可信!

健康:可是,我是真心喜欢她呀!安伯恨铁不成钢地骂:有什么用!你呀,是色迷心窍,不能痴迷于这种长得漂亮的女孩!---哎,钱都打水漂了!健康:我和她要!

安伯:要个屁!花出去的钱能要回来?!算啦,就当买个教训吧!健康仍抽泣,不甘心的样子。

安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又骂:可怜我老头子辛辛苦苦赚点钱,都给狐狸精打了水漂!22.烧烤摊 外 晚上

安伯依然卖烤肠,但显得神情疲顿,憔悴了许多,也不爱说话了。他有些头晕,身体晃了晃。

旁边小贩看见了:老安,你怎么了? 安伯:没事。

小贩:您老为了儿子可别累坏了呀!安伯:没事„„(画面渐隐)

23.安伯家 内 日

安伯在找药,翻着抽屉,终于看见一瓶镇定药,正要吃,传来敲门声。安伯去开门。

门口站着那两个小区民警。民警:你是安长民吗?

安伯愣愣地:我是„„你们„„

民警:你不用紧张,我们只是问一问,有人怀疑你涉嫌儿童失踪案,请你配合我们„„ 安伯晕过去„„

民警惊讶地:哎!你„„(画外急救车的鸣笛声传来)

24.货运公司 外 日

健康和几个工友正在整理货物箱子。

一工友匆匆跑来:健康,你快去医院,你老爸晕过去了!健康大吃一惊,忙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出„„

8.25.快速行驶的出租车上 内 日

健康在车上泪流满面„„

(闪回)此刻,他眼前闪回因父亲不满楚梅梅而跟自己争吵的画面„„(闪回)孤苦伶仃的安伯一人守着烧烤摊为健康赚钱的场景„„ „„

出租车快速向前驶去„„

26.急救室 外 日

快步走来的健康在门口碰到医生,拉住他。健康:我爸他„„

医生:没事,你放心,就是休息不好,累的,吃的方面营养供不上,心血不足。你去看看吧。医生走了。健康进室内。

27.急救室 内 日

健康走到父亲病床旁望着父亲。

安伯睁开眼,望向儿子,嘴动了动,说:他们问我小区儿童失踪的事了„„ 健康惊讶地: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啊?!

安伯:有人举报我,说我有嫌疑„„ 健康气的嘴直哆嗦:就因这个你晕过去了,是不是?他们这是诬蔑嘛!安伯不知作何回答。

这时,那两个民警手捧着花带着水果进来。

健康此刻脾气火爆地:你们凭什么说我爸是嫌疑人!

民警内疚地:我们是来道歉的,兄弟你别激动,是个误会。我们只是打算问一问情况,没想到正赶上你爸头晕,所以„„

安伯听明白了,对儿子:健康,你不要难为民警啦,我都听明白了。

健康仍激动,不依不饶:我爸老实了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你们诬陷我爸!安伯气的欠起身子,骂儿子:你发什么威!人家不说是误会了吗?!(他又一阵头晕)健康忙上前:爸!

安伯稳定了一下,对健康:不许为难民警!人家不是来道歉了吗?!

健康点点头。

此时,喜童的妈妈惭愧地也来了,抱着喜童,对安伯:对不起,安伯伯,对不起„„ 那个邻居张阿姨也惭愧地站在一旁。

安伯:谁能保证一辈子不会误会别人一次啊,没事的,你们不要这样嘛!喜童的妈妈让喜童叫爷爷。

喜童亲热地叫着:爷爷!你怎么啦? 安伯笑着:我呀,打盹了,睡了一觉。

喜童偎依在安伯身边,用小手握着安伯的手„„ 28.货运公司外场地囤货处 日 货车上驾驶室内坐着健康。一些工人正往车上装货。

健康正接听手机:是大姨啊!什么?让我帮她找个工作?这个„„她是个女孩,我干的是男人的工作,她怎么能干呢?„„嗯,好的,我帮她找别的工作吧„„什么?她大专学历呀!呵呵,有文化的人嘛,好的,大姨我知道怎么做的,好的„„(收线)9.健康思索了一会,脸上竟洋溢起了神秘的笑意„„

健康从驾驶室出来,和工人们一起装车„„

工友奇怪地看着他:哎呦,健康干得这么起劲呀,有什么喜事吧? 健康笑了笑:那当然!

工友追问:快说什么喜事啊?

健康唱着: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儿童电视剧《小龙人》歌曲)工友笑骂:做梦娶老婆了吧?!

29.安伯家 内 日

安伯和健康各自忙自己的事。安伯在整理自己的烧烤工具„„ 健康玩电脑,不时笑两声。

安伯皱眉,不屑地:你笑什么呢?还笑得出来!健康:当然!

安伯:我这孙子计划泡汤了,我是乐不起来了。健康:你不是有个孙子吗?喜童呀!安伯:总不是亲生的啊!

健康:我大姨的电话你知道了吧?

安伯:知道啊,那又怎么啦?人家让你帮点小忙,有什么可兴奋的!健康:我大姨没和你说什么?

安伯一头雾水:没说什么呀?她和你说什么了吗?

健康:大姨说乡下找不到好工作,让咱帮着那姑娘在城里找个好工作。

安伯:这个我知道啊!怎么了? 健康:那是个姑娘啊!安伯:姑娘怎么了?

健康:爸,您是不是老糊涂啦!你以为我大姨只是让咱帮那个姑娘找个工作吗?你好好想一想!

安伯琢磨了老一会,终于恍然大悟,用手指着儿子:你没安好心!惦记上人家姑娘了!健康:就是啊!

安伯皱眉:会不会还和以前那个„„ 健康:不会的啦!大姨和我说了,人家姑娘很朴实,又是乡下来的,比城里女孩稳重,踏实!安伯笑了:这就好,这就好!

30.某高档住宅社区一户人家门口 外 日 门口停着钱老板的小轿车。

此时,门口外面却围观不少小区的居民,议论纷纷,发生了什么事。骑着电动车的健康路过这里,也停下来观看。

只见一中年妇女正和一年轻女子撕扯,中年女人挺强悍,将那年轻女子推了个踉跄,年轻女子披头散发遮住脸,疲于招架。中年妇女骂着:臭小三!你以为我老公真的要你,你做梦!老娘是和他从创业一起走过来的,你算老几?给你俩钱花就以为自己是正宫娘娘啦?!你给我滚!再纠缠我老公老娘我就报警!门口的钱老板叼着烟看着,竟然像是在看热闹。

老婆回过头,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钱老板,上前揪住老公的耳朵,钱老板叫起来:哎呦,轻一点呀!

旁边的人都“哄!”地笑着„„ 10.健康看向那小三,小三一转头,恰看见健康。小三原来是楚梅梅。健康惊讶的眼睛„„

楚梅梅内疚而屈辱的难堪状态„„

健康心慌意乱地骑上电动车“落荒而逃”„„(幕黑)

31.居民小区烧烤摊 外 晚上

安伯正在做烧烤,和顾客打招呼,健康在旁帮忙。不同的是,多了个漂亮的姑娘李琴,她也在旁边帮忙„„ 安伯笑着对健康:白天没去上班吧?

健康:我带小琴去人才市场了,人家有学历,是人才!李琴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安伯:找到工作了吗?

健康:找到啦,坐办公室,文员!

安伯笑了:这工作好呀,哪像你呀,干粗活的!李琴插话:安伯,他才不是干粗活呢,那是技术工种!安伯开心地笑着:对,对,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

喜童的妈妈抱着喜童来买烧烤食品了,安伯不收她的钱,但喜童的妈妈执意给他,安伯只好收下。安伯逗弄着喜童„„

喜童家的邻居张阿姨也来买烤肉串了„„

那两个民警也不知从哪冒出来,也来买安伯的烧烤食品了„„ 安伯和儿子、李琴忙的不亦乐乎„„ 安伯的生意十分火爆!

喜童在叫安伯“爷爷”的同时,安伯忍不住看着儿子和李琴„„ 李琴姑娘羞涩地转过身„„

喜童的妈妈笑着对安伯:安伯,您儿媳都有了,亲孙子亲孙女也有着落啦!安伯笑着:那才好!那才好!

传来一片欢声笑语„„

某个角落,一个人影一闪,是楚梅梅,她忧郁的眼睛在暗处看见了安伯一家和李琴姑娘喜乐的一幕。

(剧终)

陈金立创作于2012年9月杭州

11.《残酷青春系列微电影》

春之末夏之初

编剧:陈金立(森野雪夫)

我们的青春很残酷 第6篇

其实,我先前是在想晚饭怎么解决,过来过去就那几家小饭馆,过来过去就那几样吃的:麻辣烫,拉面,烤羊肉串。每次到了吃饭的点儿,我就有点儿想家。

我想起了老家厨房里烟雾缭绕的味道。

电话通了,我和父亲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吃了吗?”

然后,父亲说,还没呢,你妈正在做饭。

我说,我也没呢,想找点儿吃的,但实在不知道吃什么。

然后,我们的聊天从“吃”开始。我说,昨天晚上去见了一个老乡,我们两个人吃了300多。

父亲一听,火气冲天地吼道:“你现在有俩钱是不是?你就使劲花,花吧!一顿饭,怎么可能吃 300多?300多,这是一头猪的价格!你们俩能把一头半大不小的猪给吃了?”

话说出来,才觉得不应该告诉父亲这样的事情。我继续解释:“老乡是开公司的,这次是他请我,先吃饭,然后去KTV。哦,就是去唱歌了……"

父亲在电话的那头不无感慨地叹息:“年轻人啊,有两个钱,你们就把持不住自己。有什么好花的!半夜三更去唱什么歌啊,300多……我知道现在的钱不经花,可是,300多一顿饭,终究还是贵了点儿!那次你三叔赌博,骗了我200块,我就跟他黑了两年的脸,这心里的疙瘩到现在还没解开……你倒……你倒……”

父亲终于絮叨完了,停了一秒钟,猛地又加了一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赶紧说:“没有了,没有了……”

电话里传来忙音,等我回过神来,父亲早把电话挂了。坐在油腻的马扎上,我要的羊肉串烤好了。我暗暗算了一下,这10个串就是五块钱,我吃10次就吃掉了一只猪仔的价格。我在北京打工,一天平均消费在30~40元之间,我一个月就要吃掉超过30只猪仔。如果碰上像昨天晚上那种情况,一次就能吃掉一窝猪仔,而老家的很多人就是拿它们来赚钱的,孩子上学,娶媳妇,看病……而猪仔至少大半年才能有一窝。

还记得去高中报到那一天,我穿着妈妈特意在集上买的衬衣,粉色的,领口上还有小黄花的那种。我是男孩,穿着这样的衣服,很是难受。那几天,父亲一直阴着个脸,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他嫌那件20块钱的衬衣太贵。

我不是不省钱,虽然我只是个打工仔,但人在江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至于卡拉OK,我不知道该怎么跟父亲说,这一次老乡请我了,但下一次,肯定是我请他。我能拒绝吗?也许,这就是人情应酬吧。当然,我肯定可以拒绝昨天他所谓的请客,但也只有那样震耳欲聋的环境里,我才能感觉到混迹在这个这么大这么大的城市里,自己没有一丝一点的压力。那时的我,才是我自己,唱,吼,喊,很放开。

就着一个烧饼,吃完了羊肉串。肚子饱了,心里却很难受。在父亲挂电话的那一刻,我多想告诉他,以后,在花钱这方面,我一定会注意的。

耳边还在回响父亲的话:“300多,这是一头猪的价格!”

新疆:残酷的竞争物语 第7篇

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来讲,国家对于新疆未来的规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区域性契机,但是对于新疆工程机械同行来讲——同一个工程中的十个标段,新疆本地的施工企业只能中标一个标段,而这个中标,也被许多人理解为“被照顾”的结果——这些外来施工企业的设备采购多在其总部所在地进行。也就是说,新疆大发展所蓬发起来的蛋糕似乎被关内的同行竞争者瓜分得差不多了,留给他们的份额究竟有多少呢?

逐渐放大的本地市场

新疆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关于新疆大发展的论题一直沸沸扬扬,再做这方面的陈述实属重复之举。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却是机遇带来的挑战以及改变。

新疆几乎没有本地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甚至整个装备制造业也极其匮乏。新疆十月拖拉机厂、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等这些仅有的装备制造领域的亮点也已经泯灭在历史中。正是因此,新疆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虽然在新疆仍有一些工程机械企业,但大都属于在业界没有太大影响力的企业。

这也就是说,新疆工程机械市场的主角,几乎清一色是代理商,以及部分制造企业部分产品的直销机构。新疆当地的建筑企业实力与关内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在平等竞争的机会下往往占据下风。而新疆的工程机械代理商所面对的主要用户正是他们,以及新疆当地的散户。可是新疆当地的散户并不富裕,新疆巨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鹏就举出一个例子,他所知道的最多的合力购买一台挖掘机的人数是50人。

普遍观点认为,当地用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实力也不断提升。这从数据上可见一斑。2010年上半年,几乎所有企业的销售额增长都在200%以上。以新疆徐工伟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09年各类机型的总销量是584台,2010年截至8月份已经达到807台。

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已经使代理商无暇旁顾其他,业务重心全部放在专心开拓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上。此外,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外来用户的当地采购数量也逐渐增多起来,而这部分市场份额也将逐渐在新疆得到释放。

经销策略中的明战与暗战

新疆地区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认同,当前工程机械行业竞争的重点是服务。新疆的服务在整个中国地区可谓是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对于许多中、东部的经销商而言,动辄几百公里的路程闻所未闻。而这在新疆却是家常便饭,由于可能存在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想要把服务半径控制得和中、东部一样根本不可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销商采取的策略无一例外都是设立分公司及服务网点,并且在设备保有量大的项目上派驻专人。比如,神钢的代理商天光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就有1 3家分公司;柳工的2家代理商新疆巨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新疆工程机械配件供销公司的分公司合起来有19家之多;切入行业较晚的三一重机的经销商新疆京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个数也已经达到11家。

为了争夺市场,4S店与6S店的概念也在逐步进入新疆市场。徐工非常看重新疆市场,除了已经瞄准了乌鲁木齐准备设立生产基地,徐工联合当地代理商徐工伟业打造的该集团营销网络中第一个4S旗舰店已经于2010年7月15日正式开业,徐工对新疆市场的诉求可谓异常明显。然而,这并非宣告了行业的制高点,而是引得狼烟四起。徐工伟业总经理李立群说,他在乌昌辅道上的风光也不过再有个把月而已,就在咫尺相对的右边,中联重科的4S店正在紧张的施工中,规模显然要大于他的店面。

服务为明,营销为暗。为了达成更高的销售目标,代理商必须去尝试更多的营销手段。降低首付款比例、赠送配件、延长保修期等手段层出不穷,对于这些营销中的“小聪明”,代理商之间的看法出现了相左的情况。邱志江认为,各品牌给客户的让利,都是在其承受范围之内的,而且毕竟促销是少,正常销售是多,企业有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就可以去做。特别是新进入品牌在前期打市场阶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在张鹏看来,风险控制的意义最为重要,他们非但不会去做这些,而且对于用户的资质审查非常严格,企业设有专门的法律部和信誉管理部。

并不稳定的市场格局

在如此火热的新疆建设大潮中,工程机械产品迎来的不仅仅是发展机遇,更能反映出行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变化——特别是,行业洗牌的声音已经悄然临近。虽然各家的销售数据都大幅提升,但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并非保持一致;此外,加上有几家企业发力新疆,欲在疆投产建设主机制造厂,这也必将极大地提高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究竟谁主沉浮还须经受时间的考验。

高昂的服务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各家代理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记者在新疆听到最多的声音正是呼吁主机企业对他们给予更大的配件支持和政策支持。徐工、三一即将有主机制造厂落户新疆,其他主机企业的代理商则纷纷表达出希望自己所销售的品牌考虑落户新疆的意愿,比如,新疆工程机械配件供销公司就已经以自己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及现有厂房为诱惑,第二次向柳工提出了双方合力在新疆建厂的计划。

混凝土项目似乎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怪胎。乌鲁木齐新中联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自力说,他明显感觉到行业在透支未来市场。几乎每一个县都拥有一座以上的搅拌站,甚至一些贫困县也在争取极大的项目订单,而这与当下的市场需求并不吻合。

新疆工程机械市场上,上演最多的便是营销暗战。虽然彼此间表面上相安无事,甚至相敬如宾,但在以销售数据论英雄的市场上,彼此间的过招可谓真刀真枪。过去的10年,新疆培育出了一个完整的工程机械销售及服务业;未来10年,特别是随着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区域内人民的购买力逐步增强,诞生完整而完善的产业链指日可待。

新疆几乎没有本地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甚至整个装备制造业也极其匮乏

疯狂的快递残酷的洗牌 第8篇

在表象下的快递行业目前是何现状?我国快递业发展的轨迹有哪些特点?我国快递业面临怎样的行业终局呢?且听著名物流投资人,钟鼎创投董事总经理董中浪的麻辣点评。

“双十一”神话的背后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指出,对于2013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促销活动来说,快递企业不计代价购买了数百辆各式车辆,租赁了上千台专业运输车辆,新建集散中心150个左右;招聘临时工,组织“家庭团”应对“购物狂欢节”;同时,多数快递企业将原来在集散中心进行的“集包”作业改在了在加盟网点作业;还广泛采取了班车直发模式,减少了集散中转,大大地缓解了集散中心分拨的压力,最终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但是,由于存在资源过度浪费,同时快递价格杠杆没有起到调节需求的作用,多数快递企业在此期间出现亏损。

对此,董中浪认为,“双十一”这么大的单量,各个快递公司都没出现问题,这就说明这个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了。快递企业为了适应双十一,把自己的能力产能提升得特别高,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特别是现在国内的快递企业提供的大都是同质化的服务,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大打价格战,低价竞争,而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会死掉一批企业。

“都是给那几家电商送,我的产能高,你的产能也高,我要把你的订单拿来,我们要做的又都是标准化的服务,那我跟你有什么区别,只有是价格,因为产能得不到释放,投资也会赚不回来的。比如我具有每天处理110万单的能力,但实际上每天只有40万单,我很愿意把我的能力发挥出来,希望每天能达到七八十万单,那就只能降价,打价格战。但实际上,现在以通达系为代表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协同性不高,你愿意降价,但加盟商不愿意降,因为损害他的利益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场站控制力强,对加盟商控制力强的企业就占优势了,比如中通、韵达就占优势了,而申通就不占优势。现在很多加盟商不是只加盟在一家,有加盟韵达,又加盟申通,谁给我的配送费高,我就替谁揽货,这就是现在快递行业的乱象。”

对于2013年快递业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热点这一现象,董中浪坦言,就快递业的现状来看,他很难看出谁会在这样的红海大战中突围,但他认为对于二线的快递企业来说,比如全峰、天天等,在这种价格战中的处境会非常困难。“原来的价格下,每天处理30万单就是保险线了,但随着运费的降低,现在可能已经上升到需要更多的单量,你没有到了那个量级就不可能盈利,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大老在打价格战,老三及以下就死掉了。”

不一样的发展轨迹

董中浪坦言,中国的各个行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投资一窝蜂,简单模仿,产品同质单一,而这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中国的快递行业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与国外的快递行业完全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国外是在没有电子商务以前就有了快递,所以国外的快递企业都是从服务制造业、商业、流通业这个角度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快递业完全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下带动起来的。电商的大市场催生出了如今的快递行业。

“也正是因为是跟着电子商务起来,中国的快递公司才派生出通达系的这种加盟模式。订单量增长快而不要把成本降到更低,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果是自营,快速增长规模就要大量的培训,大量的购置设备,而且人工也很贵,因此加盟的模式则更适合于当今的现状,而且能够降低成本,不用规范化。”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也显示,2013年,“网购”快递占到快递业务量的70%,同比增长4%以上,它预示着我国消费类快件连续三年处于主导地位,与发达国家以商务快件为主的业务结构形成了较大差异。

对比中外快递企业的差异,董中浪认为,中国的快递企业提供的产品大都是标准化的,没有差异,而且定价权在电商手中,利润空间已经非常扁平化了,就需要以量取胜,而为了取得量的优势,又需要进一步降价。此外,为了应对双十一等活动,各个快递企业都进一步把自己的产能提高,“如果双十一那一天能处理1200万单,说明平时的处理能力在700、800万单,甚至900万单,但事实上平时只有300、400万单,那就有40~50%的能力是过剩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资产效率低,效益就不好,就需要更大的量来满足产能。而国外的快递企业不一样,他们是采用差异化的定价,可以不用看量,就靠自己的服务水平,把毛利空间拿到手。

四把交椅花落谁家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快递业市场加快向前六大快递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六家快递企业分别是申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递、中通快递、顺丰快递和邮政速递。六家企业占我国快件业务量市场份额的80%左右,与往年相比同比上涨了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前六大企业服务范围较广,网店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市场定位覆盖高中低,多数电商都首选这前六大快递企业。而《报告》还显示,2013年电商自建快递物流继续扩张,其中亮点频出。比如京东推出了“极速达”快递产品以提升客户购买商品后快递服务时效的体验,提高竞争门槛,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而易迅网自建物流团队以引为傲的“一日三送”服务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多个城市;2014年电商企业如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和易迅等将开放快递物流平台。

据董中浪的观察,目前的这种模式和机构,也就是在一个区域里有4、5个快递公司提供服务。“目前来看,邮政速递和顺丰肯定要各占一席,电商自建的快递可能要出现一席,可能是京东,也可能是别的,还有1席或者2席,应该会出自通达系。”

一如《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对我国快递行业的展望,董中浪也认为,快递行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据快递物流咨询网的推测,2014年将有50%以上的中小型快递企业亏损,如果没有资金注入,经营风险将进一步的加剧。今年年初,国强快递的倒闭就证实了这一预测。由于服务范围有限,缺乏经营特色,形成同质化竞争,仅仅靠降价难以提高市场份额,加剧亏损从而引发资金链断裂难免成为未来中小快递企业的覆辙。

日寇在哈埠实施残酷统治 第9篇

一、高压血腥式的军警宪特残酷政治统治

伪“满洲国”成立后, 1932年9月15日, 日本驻伪满“全权大使”迫不及待地与其签订了《日满议定书》, 不仅迫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利和利益”, 而且以“日满共同防卫”为借口, 确认关东军对“满洲”的长期驻扎。伪满洲国实际上沦为日军武装侵占下的殖民地。

1932年4月, 伪满政府开始拟建“大哈尔滨市政筹备所”, 并于7月11日公布《哈尔滨市政筹备所官制》, 设哈尔滨为“特别市”。1933年7月, 将原东省特别区哈尔滨特别市、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吉林省滨江市和黑龙江省松浦市政局的管辖地四合为一, 成立了由伪满中央直辖的哈尔滨特别市, 并设立市公署。规定由日本人任市公署总务处处长。1937年1月, 改哈尔滨为伪滨江省辖市, 规定日本人担任市次长。哈尔滨“市长”名义上由中国人担任, 而真正实权掌握在日本人担任的总务处长或市次长手中, 市长只是受操纵的傀儡。

日寇在哈埠除了掌握市政大权之外, 还建立了军、警、宪、特等暴力组织, 实施法西斯统治。日本关东军宪兵队是日伪军警镇压机关的首脑。1932年夏, 关东军在哈尔滨组建了宪兵队。其后又将特务机关总部设在哈尔滨, 称“关东军情报部”。关东军直接控制伪满军警机构。在哈尔滨设有第四军管区司令部、江上军司令部。1933年3月, 将哈尔滨各警察机构合并, 设立伪哈尔滨警察厅。1934年4月,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关于以后治安维持会机构注意事项》中规定, 哈尔滨是特殊地区, 其治安维持会工作由日军直接领导。

为了巩固殖民统治, 日伪当局于1932年11月9日出台了《暂行惩治叛徒法》, 1933年12月22日出台了《暂行保甲法》, 1941年12月27日公布了《治安维持法》及其施行令。用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 残酷镇压与破坏中共党团组织和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活动。1934年2月26日, 伪警察厅特务科举行所谓的“政治犯大检举”, 1937年4月, 实施“全满大检查”, 1938年3月, 组织“三一五”大逮捕;1943年3月7日, 又搞了“巴 (彦) 木 (兰) 东 (兴) 大检举”, 千余名爱国志士被捕入狱, 几百人惨遭杀害。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党团组织受到严重破坏, 抗日团体和平民百姓被野蛮屠杀、迫害。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地区划分“特别军事区域”, 用“特殊输送”办法把军警宪特在各地抓捕的反满抗日人员押送到七三一基地, 进行人体细菌试验。据日本战犯供认, 每年因受烈性传染病而死去的囚犯不下600人。

二、殖民化的奴役教育及文化专制

实施奴役教育。日寇入侵中国东北后, 极力摧残中国民族教育, 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1933年3月10日, 伪满当局公布训令, 强制在学校彻底普及日语。7月7日, 颁布了“新学制要纲”。到1937年, 重点是废除中国原有的教学秩序、教材, 强行用日伪的课程设置、教材取而代之。规定各个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 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不得使用中国教材。一律禁绝带有中华民族意识的书刊, 强行输入日本法西斯书刊。在中小学校历史、地理课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公然篡改史实。中小学开设“建国精神”、“日本亲邦”等课程, 实施奴化教育。小学1-4年级改称“国民学校”、5-6年级改称“国民优级学校”, 哈尔滨的9所中学中, 有4所分别改为工、农、商专科性质的“国民高等学校”。在各学校强制实行“日满共学制”, 为日本人敞开入学大门。还规定各级学校、学生都必须背熟伪满皇帝的所谓《诏书》, 每日要向“皇宫遥拜”, 要用日、满 (汉) 语背诵《国民训》等, 通过殖民地奴役性教育, 向学生、青年灌输顺从日满统治的思想。对反对日满统治的爱国师生实施血腥镇压。从1936年至1937年, 日伪当局每年都对教育界搞“大检举”, 进而实施大逮捕、大屠杀。哈尔滨有200多人被捕, 其中教师学生44人, 被处死43人。几乎所有公办学校都派日本人做“主事”, 控制学校的教务和学务。

实施文化专制。1932年5月10日, 日本在道里开办《哈尔滨新闻》社。7月23日, 日本关东军提出《对满洲国通讯政策》, 直接控制了伪满的通讯事业, 并于12月1日在哈设立支社。此后, 日伪政权相继颁布了《出版法》 (1932年10月2日) 、《通讯社法》和《新闻社法》 (1941年8月25日) 等, 实行文化专制。伪政府还强行接收了哈尔滨广播电台, 改为哈尔滨放送局。向城市居民发出禁令, 不准收听短波, 违者处以10年以下徒刑和5 000元罚金, 不准收听南京政府和苏联的广播。1934年6月, 日伪政府公布《电影片取缔规则》, 对影片实行检查制, 禁止苏联和中国关内的影片输入, 还严禁苏联和中国关内出版的36种报刊输入哈尔滨。在日伪政权的强压下, 许多中文报纸被迫停刊, 仅有的几家报纸也没逃脱日本人的迫害。日本人在哈开办的中文报纸《大北新报》于1937年9月, 以强行收买的方式, 将中文《午报》作为《大北新报》的子报出版;11月, 将中文《国际协报》、《滨江时报》和《哈尔滨公报》强行停刊, 三报人员合并, 建立了所谓“民间报纸”《滨江日报》, 由日本关东军派汉奸任报社社长。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前, 哈尔滨只有日本人办的中文《大北新报》、日文《哈尔滨日日新闻》和俄文《哈尔滨时报》三家伪官方报纸以及由日本人控制的所谓“民间报纸”《滨江日报》。对于不满日伪文化统治的进步文化人士, 日伪当局不惜动用军警宪特, 采取侦查、监视甚至捕杀手段。1936年6月, 逮捕了《大北新报画刊》编辑金剑啸, 罗列了其所谓8条“罪行”, 并于8月15日将其杀害;同年, 因《午报》刊登未经日伪当局审查的消息, 社长被逮捕;1937年4月, 进步社团哈尔滨口琴社因上演《大陆歌》、《伏尔加船夫曲》等曲目, 多人遭逮捕, 侯小古惨遭杀害;1939年, 因兴亚女子合唱团、新满乐团多次演出《渔光曲》、《新女性》等曲目而被勒令解散。

三、严酷的经济统制、掠夺和摧残

1932年8月5日, 日本关东军特务部拟定《满洲经济统制根本方策案》, 确定以关东军和满铁为统制伪满经济的领导机构。1933年3月1日, 伪满政府颁布了《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 规定:“对重要经济部门加以国家统制”, 开始了有计划、有目标地控制伪满洲国的铁路、交通、金融、通讯、煤电、海关等经济命脉, 使伪满经济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在交通、航运方面, 1932年4月5日, 伪满交通部令, 将中东铁路改称北满铁路。此后, 日本成立了“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满铁) 。1932年9月, 以满铁和住友株式会社资本为核心, 在伪满新京 (长春) 开办了满洲航空有限公司, 下设哈尔滨等三个管区。哈尔滨管区有“满航”的中心机场30多个, 与关东军共辖的军用机场40多个, 哈尔滨的空运几乎全由“满铁”管控。1933年2月9日, 满铁与伪满签署了《满洲国铁道借款及委托经营细目契约》、《松花江水运事业委托经营细目契约》, 从而对东北的铁路、水运经营权实施垄断;1935年3月, 与苏联达成了《让受中东铁路的协定》, 于年末接管了中东铁路的全部业务。1936年9月后, 哈尔滨的水运划归哈尔滨铁路局管辖。1939年4月1日, 满铁收买了哈尔滨航运联合会的全部民股, 设立北满航运局, 彻底垄断了哈尔滨的水运。

伪满洲国成立后, 于1932年6月通过伪中央银行组织法和货币法。7月1日设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 9月, 发行了新纸币。1933年1月1日, 将原有的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等“四行号”在哈的分支机构合并, 成立伪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 并设支行, 垄断货币发行、集中信贷管理、控制国民经济。

1932年4月, 伪满政权接收了东北邮政;8月10日, 设置“满电会社”, 控制东北电业;1933年3月26日, 成立了“满洲电信电话公司”, 其后在哈尔滨设立了管理局。还相继建立了哈尔滨中央电报局、中央电话局、广播电台等, 对邮电、通讯设施垄断。1934年11月29日, 伪满公布煤油专卖法施行法, 1935年4月10日, 实施石油专卖法。日本还控制了东北全部海关, 将滨江海关改称为哈尔滨税关, 下辖3个分关和3个分卡。

在日伪严酷的经济统制下, 一战期间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商业遭受严重摧残, 纷纷倒闭。作为民族资本支柱产业的制粉和制油业首当其冲。在制粉业方面, 1934年6月25日, 在哈尔滨成立了由日本人把持的日满制粉株式会社。1937年, 日伪政府制定了《重要产业统制法》, 对哈埠制粉业实行严格统制。1938年成立“满洲制粉业联合会”, 对小麦和面粉实行定价, 不准自由买卖。1939年11月2日, 伪满公布《主要粮谷统制法》, 对高粱、玉米、谷子等实行“统制”, 11月7日又相继发布了《小麦专卖法》、《小麦及制粉业统制法》, 强制由满洲粮谷株式会社统一收购、加工和配售, 将制粉业从供到销整个环节都纳入日伪的统制之下。1940年, 经过所谓的“工场整理”, 哈埠民族资本的制粉厂减到8家。1943年, 日伪当局废除小麦和面粉专卖法, 改由“农产公社”一手统制, 民族资本的制粉厂彻底变为日伪统制机构的加工厂。因物价飞涨, 有的工厂赔钱、有的工厂长期停工。连在全东北都著名的双合盛制粉厂也全年开工不到60天, 还不得不加工苞米面。在制油业方面, 由于日伪政权在大连建立了一批由日本支撑的大型制油厂, 大豆加工和交易中心转移, 使哈埠民族资本经营的制油业急剧衰落, 1934年7月10日, 因油坊业营业不振, 哈埠自即日起, 各油坊均行停业。至1945年, 哈埠民族资本经营的油坊仅残存10家。

按照《重要产业统制法》, 哈埠民族资本经营的铁工业和纺织业也受到严格控制。有的铁工厂被日伪当局强行收买, 有的被强行租占。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钢铁、水泥、酒、棉纱、棉布控制的更严, 不准业者经营买卖, 违者以“经济犯”论处。到1945年, 大部分民族铁工业处于瘫痪状态, 纺织业开工不足一半, 而且因原料缺乏, 有的不得不改产更生布。尤其是由于日商大量渗入, 日货充斥市场, 不平等经营, 加上名目繁多的债券, 民族商号大批破产。哈埠民族工商业陷入严重的危机当中。为达到对中国东北经济的独占, 在哈的外国经济也未幸免。欧美等在哈设立的银行纷纷被逼迫撤走。1937年7月, 秋林洋行被日伪接管, 更名为秋林株式会社。1944年9月1日, 日伪当局接收老巴夺烟草公司成立满洲中央烟草株式会社。

日伪政权除了实施严酷的统治, 还不顾市民死活, 强制劳役、横征暴敛、搜刮民财。日寇入侵东北之前, 中国地方政府征收的国内税13种。日寇统治东北后, 到1944年已多达44种。还推行“义务储蓄制”、“战时增税”、“国防献纳”等, 强制哈埠人民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捐献“飞机”, 连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器皿、物件, 白金首饰等全被搜刮一空, 甚至古钱币也不放过, 被没收铸造成兵器。日伪还强行实施“勤劳奉公”, 派劳工做苦役;实施“国军募兵”, 抓壮丁当炮灰。1942年4月11日颁布《国兵法》, 改为征兵制, 强行规定年满19岁的青年, 必须服役三年。日伪当局不断提高房租、抬高物价, 对市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实施“配给制”, 中国人只能配给高粱米和小米等, 而且数量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差, 连“杂合面”、“橡子面”都成为配给的粮食, 许多人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

浅谈“芭蕾舞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第10篇

一、“先天的条件”是芭蕾舞者在芭蕾舞发展上具备的首要前提

首先, “三长一小一个高”, 是古典芭蕾舞者身体条件应该达到的苛刻要求。“三长”指胳膊长、腿长、脖子长;“一小”指“小脑袋”, 为保持身体的平衡而提出的苛刻要求, 修长、纤细、重心很高的肢体上是个大的脑袋, 稳定性就会较差, 尤其是在旋转时容易找不到平衡点而转不起来, 可是在芭蕾舞中旋转是多种多样, 更谈不上“美”了;“一个高”指“高脚背”, 也就是高高的向前鼓出脚弓, 有人认为这是不好看的, 可在芭蕾舞中恰恰需要脚弓。在芭蕾舞中会频繁地使半脚尖和全脚尖的起落变换, 脚背高的舞者就容易完成, 芭蕾舞鞋前面就有一点小平头, 要能使整个身体的重心都能在那一点小平头上保持平衡, 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故芭蕾艺术对脚趾提出了苛刻要求: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长, 接触面多了一点, 疼痛感就减少了一点, 身体的重心就容易找到, 在不停的半脚尖和全脚尖的起落变换中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好多人初学者因为脚背的问题立不起来, 甚至而扭伤了。早期芭蕾被誉为“足尖舞”可见脚尖的作用, 这个要求能使整个重心的力量落在脚尖时减少困难度, 从容的、优美的完成高雅的具有贵族气质的芭蕾舞的表演。

其次, “20公分顶重要”, 要求芭蕾舞者的腿部要比躯干长20公分。腿部的长度是从踝足的后跟到臀部, 躯干的长度是从尾椎到胸椎的最上一节;腿部要长出20公分。芭蕾舞的许多动作都是靠腿部完成的, 修长美腿瞬间的出奇意外的抬起与打开, 会让观众为之惊叹。从“距离即美”的古典美学而言, 腿部若不够修长, VIP观众多是坐在楼下前排, 都是在仰视的角度上欣赏芭蕾舞, 就会感到“大腿如林”;而楼上观众是在俯视的角度上欣赏芭蕾舞, 则会看到成群的侏儒在表演, 何谈轻盈飘逸之美。

“开、绷、直、立爹妈给”, 这是芭蕾舞者的遗传基因给与的。“开”指踝、膝、胯、胸、肩, 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开度, 尤其是“胯”后天再练, 会让人在接受难以忍受的痛痛感后依然进步很小。“开”是其他条件的前提;“绷”指舞者的脚部动作是在绷起“脚背”基础上完成的, 要使舞蹈动作干净利索首先要“绷”脚背;“直”指舞者不要有大膝盖即膝盖不要突出, 使腿脚的线条流畅优美;“立”指舞者的身体无论是坐或立, 躯干都处于垂直状态, 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 给人以高雅的贵族气息。

由于芭蕾舞对先天的身体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有些喜爱芭蕾舞的身体条件不理想的, 就只能是喜爱, 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舞者, 就因为是所谓的“条件”把一些酷爱芭蕾舞的人拒之门外, 不能成为芭蕾舞演员而永久的遗憾。总之“芭蕾舞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二、“能力”和“技术”是芭蕾舞者后天发展具备的素质

“轻、高、快、稳师傅教”, 芭蕾舞者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 在通过科学和艰苦的训练后能完成各种技巧, 而形成的“后天的能力”。“轻”是舞者要以轻字为美, 不能为了跳得高而牺牲“轻”, 把“落地无声”变成了“落地有坑”, 破坏了芭蕾轻盈飘逸之美。体重是芭蕾舞者最忌讳、最提心吊胆的, 饮食是他们每天都关心的问题;“高”与“轻”是因果关系, 而这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便没有芭蕾舞者和芭蕾舞超凡脱俗的境界之美;“快”是舞者的动作要快, 速度越快, 难度则越大, 如:打击。“稳”是最重要的, 无论跳得多“高”、落地多“轻”、转得多“快”, 如果落地不“稳”, 舞蹈还何有美感之说。

总之, 芭蕾舞是通过艰苦的训练, 把人的自然身体条件改变成艺术化的形态。人的形体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 身体从不直到直, 从跳不起来到跳起来, 没有天长日久的刻苦训练是无法实现的。如幼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 进校时舞蹈条件具备, 舞蹈能力较差, 通过五年的刻苦训练, 每天练早、晚功, 还要上大量的舞蹈课, 如芭蕾舞、民间舞、外国代表性、舞蹈创编、爵士舞、当代舞等, 经常是带着一身的疼痛步履艰难的挪进宿舍休息。从跳不好舞蹈到跳得具有美感, 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演出获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奖, 真正体现了“台下三分钟台上十年功”, 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芭蕾舞何尝不是?

三、“先天的条件”与后天的“能力”和“技术”是珠联璧合的, 二者完美

的结合是芭蕾舞者走向鲜花簇拥的领奖台的垫脚石。“先天的条件”是芭蕾舞者发展必备的先决条件, 在具备“先天的条件”后, 再加上刻苦练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术”, 使自己全面发展, 用出神入化的表演和高超的技艺, 展示出自身的舞蹈魅力, 让芭蕾舞真正去打动观众、征服观众, 实现芭蕾舞的最高价值, 这才是芭蕾舞者最高的舞蹈使命。

只具有芭蕾舞的“先天的条件”而不愿意刻苦练习, 没有一定的“能力”和“技术”是不会成为真正的芭蕾舞者的。例如:有一位同学先天的芭蕾舞条件很好“三长一小一个高, 20公分顶重要, 开、绷、直、立爹妈给”, 可以说这些条件他都具有, 就是不喜欢练功, 学了几年的芭蕾舞后, 软开度依然很差, 基本能力都达不到何谈什么芭蕾的舞蹈感觉、芭蕾的舞蹈表现力了, 他怎么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芭蕾舞者!故在具备了先决的条件后, 汗水是芭蕾舞的养分, 泪水是芭蕾舞的催生剂, 加的越多芭蕾舞的花朵就会开的越绚丽。二者缺一不可。在二者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 芭蕾舞就会把舞者打造成优美的体形, 高雅的气质, 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造就敢于创新的人格魅力, 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芭蕾舞工作者。反之只有“能力”和“技术”“先天的条件”不具备, 那最后只能成为一个业余的爱好者, 在芭蕾舞的道路上不会走得太远。

摘要:芭蕾舞是舞蹈种类中的一种, 要具有很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故对芭蕾舞者的先天“条件”与后天“能力”、“技术”提出了苛刻的近似残酷的审美标准, 舞台上瞬间的美丽是用大量的汗水与泪水换来的, 故“芭蕾舞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关键词:舞蹈教学,芭蕾舞,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青春很残酷? 民谣很温柔 第11篇

十年之前,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1983-1993)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人们将这盒磁带的诞生视为校园民谣在大陆的真正开始。主创们与高校的紧密关系使得每一首作品都有诉说的底气,非常容易让同样有过校园经历的人感同身受并发出共鸣。制作人黄小茂写道:“这盘专辑中的歌,都是曾经是校门里的人和已经走出校门的人自己写的。每一首歌的后面,都有一个平凡美丽的小故事发生过,每一首歌都是他们自己的青春纪念。我有一种冲动,想告诉年轻的和已经不年轻的人们,生命无偿,而年轻美丽,它生于年轻的生命以及那些年轻的心灵中,它是我的,希望它也是你的。”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最亲爱的你,像是梦中的风景,说梦醒后你会去,我相信

……

这是高晓松创作,由老狼和叶蓓演唱的另一首作品《青春无悔》,诗一样的语言却不造作,易于传唱的旋律却不单调,整体上一以贯之的文艺气质和书卷气使得这样的旋律一响起,就让人想起夕阳下的校园,长发、长裙、格子衬衫和木吉他,想起“白发的女生和漂亮的先生”。所有的这一切,又都是只能属于校园民谣的记忆。如果从高晓松和老狼他们的这条线索向下追寻,大概就会找到后来的已经略有差别的创作型歌手。但随着网络免费下载使得原创歌曲的大环境愈加残酷,以及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陨落等种种原因,校园民谣再也难见到之前的流行,那些歌谣后来也就渐渐吹散在风中,成为了青春的怀念。

民谣流连光影中的校园

《毕业生》之《寂静之声》

(The Sound Of

Silence)

在任何一个说民谣的场合,都不可能绕过太经典的《寂静之声》。这首诞生于1967年的歌,是电影的点睛之笔,是二人组Paul Simon and Garfunkel的成名作。创作者是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历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写出了这样一首“以无声对抗乱声”的歌曲,却没想到那样一篇描述梦境的歌词和一段平实的曲子能得到人们这么强烈的共鸣——迷惘、躁动不安、无力与无奈等毕业生通常都会有的问题无论到何时都会适用。

Simon和Garfunkel的双人组合成立于1960年。首张专辑《Wednesday Morning,3A.M.》未有太大反响,其中包括后来的盖世名曲“The Sounds Of Silence”,1966年他们为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电影《毕业生》创作原声带,主题曲“Mrs.Robinson”与原声带双双夺冠,获得年度唱片和最佳流行唱片两座格莱美奖。

《曾经》之《缓慢降落》

(Falling Slowly)

很多乐评人对于这首《缓慢降落》赢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单曲奖都觉得有些意外,但就是这首至今中文译名还莫衷一是的民谣确实在2007年击败了迪士尼热门单曲和其他强劲对手。歌曲是典型的民谣曲风,优美简单轻盈,为电影加分不少。

爱尔兰电影《曾经》以跳芭蕾舞的汉萨德和艾尔格洛娃两个角色为主线,因为音乐结缘而互相鼓励,是一部音乐剧性质的电影。

《附注我爱你》之《拥你入怀》

(Hold You in my arms)

美国电影不像韩剧,动不动就拿生离死别说事,但要真的认真说起来,泪点却也可以不断。从歌词上看,这首同样是以睡梦开始的歌曲也用民谣一贯使用的娓娓道来的方式,歌曲中的“You”柔弱而需要保护。事实上,这部美国电影的主人公荷莉也确实是个需要保护的形象。在婚后不久,挚爱的丈夫也是倚重的重心就病逝。荷莉在独自一人适应新生活的同时,靠着丈夫在生前预写的十封信度日,每封信的署名位置都是P.S.我爱你。

《海狸》之《向前游,直到不见陆地》

(Swim Until You Can't See Land)

电影是朱迪·福斯特的导演处女作,比较出色的一部独立电影,从插曲的运用可见朱迪的品位不俗,出现的第一首插曲就来自一支苏格兰的独立民谣摇滚乐队“惊恐兔子”。

“惊恐兔子”做事总能带给人“惊恐”,在电子摇滚复兴,越来越凸显低音节奏的趋势下,他们反其道而行,不设专属贝斯手,表演时改以键盘代替。第二张专辑The Midnight Organ Fight由主唱Scott Hutchison手绘封面,无论专辑名称的指涉或果真于内页出现的“器官”图像,都给人掏心掏肺的写实感。

《离开拉斯维加斯》之《天使的眼睛》

(Angel Eyes)

看完电影就开始找这首曲子,是很多影迷都会去做的事情。影片一开始,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失意剧作家来到赌城,走在灯红酒绿的街头,身边是一片纸醉金迷,心中却是死灰一片,这时Sting落寞的歌声更像是作家的自言自语。音乐人出身的迈克·菲吉斯身兼编导和配乐,写了片中这首动听的插曲,并亲自操刀弹奏。

谁在唱:有没有听到那个声音,他来自我的心

抱着吉他唱,唱给自己也好,唱给姑娘也罢:“有没有听到那个声音,就像是我忽远忽近,告诉你他来自我的心,带来一首苍老的歌,对着你轻轻地说,我不在乎春夏秋冬,花开花落……”

老狼:在梦里你蔚蓝金黄

校园心,不毕业:1994年至今

“我多喜欢窗外,那个冬天的早上,喜欢看老槐树梢上,残留的月光,然后等着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你睡得像个婴儿,甜蜜而忧伤……”这首歌给S,老狼唱着别人的爱情,也唱着自己的,可大多数和爱情没关。在大学玩Band的人那么多,弹吉他给女生唱歌的人那么多,谁能毕业了就进录音棚,录了首歌轰动大江南北,坐着火车吃着涮肉,凭着兴趣唱着歌就把钱赚了,不用挤进拥堵的就业独木桥里。说回来,运气给了老狼更多时间看书、听音乐、旅行。这符合了许多爱校园民谣的人的价值取向,于是老狼成了一个被温和追捧的偶像,伴着他的水蛇腰、大长腿和他迷人的声音。

nlc202309020147

很难用文字描述老狼,一夸就容易显得做作了。反正他的唱腔能让人瞬间起鸡皮疙瘩,尤其是现场演出。在他玩票《稳稳的幸福》音乐剧的后台,他跟我说:“《校园民谣1》那些人好多都在美国,聚齐很难了。采访很难操作。”有好多没听过这张专辑的人,并不影响大家知晓校园民谣,仿佛有老狼在,有《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校园民谣就很稳扎稳打地存在。高晓松曾说过老狼“懒散”,的确,他们俩是两种性格的人,但完全不影响他们的友情。老狼在各个城市的小酒馆儿发现了不少民谣歌手,你会发现他和许多曾经无名的歌手合唱过:万晓利、李志、马条、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曹方等,让民谣展现无数生机,也许跟校园无关了。当大家八卦并向往着现实中王阳的爱情生活时,歌者老狼不置可否,坚持唱着现场、熬夜看球、间或跟几个老炮登山,过着丰满的日子。

谁在写:你听,月光洒满窗外

躲起来的郁冬

郁冬写的歌让空气都变得忧郁,无意中看网上有一个歌单叫做“那些知道你的人会找到我”,创立者说从1995年开始,就算听别人的歌,也能发现最喜欢的那几首是郁冬写的,唯一能接受的毛宁也是唱《欧洲特快车》的毛宁,每次只要回来听郁冬,就会重新再爱,不会变。老狼很爱郁冬的歌,记得那年老狼上电视节目,现场唱了一首未录制的歌,当时,无数人听了都毛孔张得厉害,次日大家就开始疯狂谈论,那首歌就是《在劫难逃》,后来等了数年,先被叶蓓唱了,后来终于出现在老狼的第三张个人专辑《北京的冬天》中,只是改叫《情人劫》很无感。“记得我们分手那年让你受了一点点委屈,今天我还不时琢磨那些点点滴滴,地铁列车街上所有的人匆匆驶过,霎时站台上就剩下我们两个。当你走后我终于知道,在你面前我在劫难逃,那些照片早已烧成了灰烬,可那些回忆怎么点也点不着……”就像他自己,多年来我们再没见过这个微胖子,也没再见他的新歌,但他留给我们的记忆在灰烬中也无比坚强,时常跳出来就让你感动、发抖。其实在老狼的微博里能看出他总是想让郁冬回来,但收效甚微。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命运。

高晓松式的诗

高晓松是个高手,不承认不行。他自己也曾说过,“拿古文写歌,就两个人可以,大陆有我,台湾有方文山。”一个倒背诗书的“喷子”,谁干得过他的词,脑袋大到爆,随便写写就够经典。高晓松的歌都贴着浓重的标签——四三拍(好吧,要么八六拍)。当谭维维大唱:“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就这样吧。”你完全能体会20年来,这个聪明的脑袋写出了让不少高手都能驾驭的歌,这些高手还包括刘欢、郑钧、萨顶顶。所有跟校园民谣挂钩的歌手都唱过高晓松的歌。每次听到高晓松,你就有了一副十足的自信:校园民谣会一直走下去的。当评委,捧电影《同桌的你》,带曾轶可、李宇春、胡夏,打动不少不知道校园民谣是什么的孩子们。高晓松有保存实力的妙招,有他,他添砖加瓦的校园民谣塔就不会坍塌。

讲故事的小柯

小柯的歌其实很能让人联想到郁冬,好吧,外表上看,同样是个微胖子。小柯给人的感觉更明朗一些,神秘还是神秘,但好像又很真实。他抽烟,他灵感迸发,他多产,每首都娓娓道来,他结婚,他过日子,他写主题曲,他演音乐剧,随便扒拉一下小柯的作品库,就有被林忆莲、萧亚轩唱过的。从《将爱情进行到底》《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前不久的《北京爱情故事》《咱们结婚吧》,小柯写红了无数人,包括黄绮珊。至今我还是觉得“黄大牙”最好听的一首歌是和小柯合唱的《我还能做什么》。在小柯的音乐剧《稳稳的幸福》中,同名主题曲虽然有淡淡的忧伤,可听了让人有了活着的方向,不是吗?“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末日的残酷,在不安的岁月,能有个归宿;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去碰触,每次伸手入怀中,有你的温度;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失落的痛楚,一个人的路途,也不会孤独;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生命做长度,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迷途。”当然老狼唱起来更有味儿。

优客李林:Why an I still alone

校园心,不毕业:1988年-1995年

在大学时期的李骥和林志炫在演出时翻唱了不少好听的国外歌曲,在当时歌唱比赛盛行的时期,频频获奖。林志炫是在大学时加入李骥所在的翻唱团体的主唱的,这个故事和老狼高晓松的很像,每个大学时代都有一种默契把爱音乐的人团聚在一起,写出理想,唱出青春。优客李林翻唱《Without you》《All out of love》。李骥用自己嘶哑的唱腔演绎给妈妈的情歌《借口而已》,林志炫唱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多年来无人能及。像所有演唱组合的命运一样,就像我们说的,友谊长存,但出路不同,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的爱唱胜过一切的林志炫背后是从没有放弃过支持他的身在上海的商人李骥,在林志炫演唱会时从台口走上来,哑哑地合唱《多情种》的时候,那种暖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用《That is about us》来形容他们吧:“如果风筝能形容朋友,我原化做云漂泊在天空,卷起吹向理想之地的清风,陪伴他调往美丽的梦。你就是我的朋友总在我左右,我想飞的理由你每次都懂……”

马格:你看起来比我想象还忧郁

校园心,不毕业:1994年

那个年代,第一次听《女孩与四重奏》特别惊讶,还能有这样的歌,当然歌是丁薇写的,但后来听丁薇的版本总是想念这个叫马格的小女生。话说这是与大地唱片《校园民谣1》最近距离的一个女生,那时候基本上专辑的文案都是她写的,可不,她长着一副文字编辑的样子,当时有机会和黄小茂、老狼、金立他们共事,还是很让人羡慕的。然后她加盟了沈庆的zoom,出了张只有三首歌的《女孩与四重奏》专辑,就回归人群,去做上班族了。远远地哼唱:“鸡叫的声,很远;清晨的风,很疼;要嫁的人,不在;烧着的水,太慢……”

丁薇:看一看,放风筝的少年

校园心,不毕业:1995年至今

大才女,科班出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她的作品绝对超越了校园民谣的范畴,更宽广更多元化。每首歌都独特,细品下来不能自拔,有磅礴的像《冬天来了》,有轻松的像《茶和咖啡》:“你的茶陪着我的咖啡,你的眼不知看着窗外的谁,哦,时间在浪费,这样对不对……”1994年的时候,她在《校园民谣1》中演绎了高晓松的早期作品《上班族》。后来先后出了个人创作专辑《断翅的蝴蝶》《开始》《亲爱的丁薇》等,作为幕后才女为刘德华、那英等歌手写过歌。

nlc202309020147

筠子:春天如此短暂,一去不再来

校园心,不毕业:2000年

好多人因为高晓松前阵子用恒大音乐签了一个叫做周子琰的90后网络红人,她重新演绎了高晓松曾写给筠子的《春分》,好多人才开始问筠子是谁?熟悉那段回忆的我们都觉得这是一段不愿提起的忧伤故事,一把好嗓子,一个好姑娘就那么放弃了自己正盛开的生命。 忧伤不必多提,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她高亢、无畏的嗓音让人忘不掉。“那些千山万水,欢笑眼泪,到头总要喝这一杯,去时高飞,归时疲惫,好在有你天涯相随。”

水木年华:她温柔善良抚慰我心伤

校园心,不毕业:2001年至今

听《校园民谣1》、姜昕的时候十四五岁的孩子上了大学其实都是被水木年华洗脑的,那会儿的成员还是卢庚戌和李健,这个组合前前后后的人长得都不大好看。他们去到各个大学的阶梯教室、食堂,所以能聚拢学生的唱歌,唱他们的《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曹方:住在春天,找发芽的草

校园心,不毕业:2003年至今

创作型,早期为金海心等歌手创作。签在小柯钛友文化之下。民谣之外还有别的曲风,但她的天赋和存在于骨子里的西双版纳自由血液,是喜欢她的人所追崇的,也是校园风该有的样子。要不怎么“班长”的称呼从何而来呢,所有歌都写给同学们:“二教楼门口的那片草场,我们曾经懵懂的展望,宿舍里夜聊的热闹开场,没有你今后我怎么办,那一年的我那么的倔犟,有你陪我并不孤单,这一刻的我已变得坚强,我知道你一直陪着我……”她的新歌断断续续,都在旅途中完成,不断有惊喜,不断有等待。

李志:谁的爱人走了

校园心,不毕业:2004年至今

盘踞南京,也曾是学霸吧,扔下一切开始了民谣创作生涯,一做就是10年,你看他的微博就知道他是个很能坚持的人,而且是个道地的诗人。老狼多次与其合作,也多次参与他的现场演出,是好哥们儿,两个人和万晓利一起演绎过一首《结婚》:“我想给你三万收买这婚姻,和那个陌生的女人虚度这时光,一个电话打出了我的眼泪,往事涌上心头青春就散场,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牛奶咖啡:越奔跑,越渺小

校园心,不毕业:2005年至今

新晋蹿红的组合,通过网络音乐被认识。好多歌曲都符合校园民谣的风格,又夹杂一些摇滚的元素,而且是男女组合,于是被大众接受。“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也突然间明白未来的路不平坦,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

宋冬野:谁会和你睡到天亮

校园心,不毕业:2010年至今

典型的校园民谣风格《董小姐》在“快男”上一传播,原唱大火,其实之前宋冬野的Live现场就很受欢迎。又是一微胖子,幸好是个细腻的胖子,他的歌确实不好唱,调不好拿,气不好呼,词却不停在你脑子里循环,除了“爱上一匹野马,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句,还有一首叫《莉莉安》的:“那女子推开门离去,她自言自语,在离这很远的地方,有一座海滩,孤独的人他就在海上,撑着船帆,如果你看到他回到海岸,就请你告诉他,你的名字,我的名字,莉莉安……”

好妹妹:送你一朵野菊花

校园心,不毕业:2012年至今

两个喜欢弹吉他翻唱老歌的大男孩,听起来有点儿像优客李林,只是他们翻唱中文经典,当然包括我们现在在纪念的20年前的校园民谣时代。组合名字来自孟庭苇的“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好妹妹的每首歌、每张专辑的名字都取得烂漫且幼稚,曲调许多来自台湾校园民谣,坚持打造暖心民谣,就像他俩永远不想长大的样子。

Tip:校园民谣的前世今生

罗大佑:民谣战士

台湾地区校园民谣比大陆的要早十几年,那张“文人开始做音乐”的运动,没了罗大佑,仿佛不成气候。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依旧在听罗大佑,听那个时代的台湾,他代表了太多,也通过歌词抒发了许多。台湾地区校园民谣的顶峰期,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罗大佑的《童年》。但罗大佑的歌更多的具有反叛符号,像他的造型一般。老狼那拨人上学的时候也听罗大佑、听齐秦。

李宗盛:校园先锋木吉他

巨蟹座的李宗盛,除了自己的感情读不懂,所有人的心思他都了,方大同曾唱“我希望像李宗盛一针挑中你心事”。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江学世、陈秀男、郑文魁、李宗盛、陈永裕、张炳辉几人组成的木吉他专辑都发散着民谣味道。创作型歌手陈珊妮、许哲佩、蔡健雅都曾是大哥为她们制作专辑。当年李宗盛代表滚石曾力捧组合“锦绣二重唱”,歌曲有着浓郁的台湾校园民谣的气息,又更具POP的元素。

朴树、叶蓓、尹吾:昙花一现在1999

1999年麦田音乐三原色系列,红色:尹吾《红色》、蓝色:叶蓓《纯真年代》、白色:朴树《我去200年》。其中朴树是大学期间开始创作,但曲风更近摇滚。叶蓓是科班出身歌手,小时候就和高晓松、老狼他们一起混录音棚,经常给高晓松唱小样儿,结果就顺水顺风出专辑了,凭借唱功迅速走红。尹吾的专辑比其他两人慢,迟迟没有消息,倒是2010年还听到他的新歌,算是半明半暗的歌者吧。

谁在听:你靠着我的肩,说会永远

因为这个特辑,做了三份问卷给今年将要进入大学、今年大学毕业和那些毕业多年的人,收到的答案让我时常落泪,比如在写这段导语的时候。校园民谣没有歌手、没有歌词、没有曲调,于每个人都是回忆,当然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知道20年前所谓的“校园民谣”是什么样了,但他们带着憧憬和恋爱记忆继续向前奔跑。

70后们说

nlc202309020147

关于校园民谣时代

“代表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那个时代的大学,以及对大学、自由的向往。”

“那时候人比较单纯,姑娘还没那么物质。”

“1993年年底上大学的时候,我认识老狼的弟弟,所以在磁带出来之前就听过了。现在偶尔还会听到。比如沈庆的《青春》,当时我自己在学校运动会唱过,印象还挺深刻。”

关于学吉他时的第一首歌

“张三的歌,现在还会唱,很喜欢。”

80后们说

关于校园民谣时代

“几乎和整个学生时代同步,印象中总是很简单的旋律容易传唱,经常是学校各种演出中出现。总和青葱岁月、白衣飘飘这类词汇相关。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夏天,放学总不想回家,于是就在学校和大家一起打球,疯跑,觉得比上课有意思多了,然后所有人一起去买汽水喝,耗到天快黑才回家。现在回忆起来,确实觉得那时候每天好像都比现在要长很多,也慢很多,当时的一年都能赶上现在两三年的长度。”

“歌词写得特別好,不做作,那个时候做音乐的人也有情怀。听很多歌都会有回忆,尤其是某个阶段很思念某个人的时候。”

“那会儿听红白蓝,白桦林,现在最爱听的就还是校园民谣。现在听到《青春无悔》这种会想到高中。记得《想把我唱给你听》是大学的班歌。现在还会找老狼、朴树、羽泉的第一张专辑来听。”

关于校园民谣与民谣的区别

“还是有差别吧,因为校园本身就是一个挺有治愈功能的地方,要不也不会所有人都再回忆学生时代的时候那么感慨怀念了,它本身就是一种类似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代这类代名词。民谣本身能让人觉得舒缓放松,可能治愈差点。”

“不一样,校园民谣会唤起对青春的记忆和思念,会让人暂时脱离放下的社会,再感受某种单纯干净的心情。”

“可能是我太怀旧了,现在的民谣我都听不下去,我觉得有些无病呻吟,没有那种感情。”

90后们说

大部分回答问卷的90后都表示是在“超女”“快男”等选秀、歌唱比赛节目里接触早期的校园民谣的。很多人都听胡夏版的《同桌的你》。说实话,连同桌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了,现在学生少得连同桌都没有了。

很多学生憧憬在大学校园里弹吉他唱歌的情景,同样憧憬着爱情。但真的不知道像高晓松、小柯那些在大学校园里写歌给自己、给女生听的人还会再有吗?

走过爱情

“时间原来就是这么简单,轻易的改变我们的笑脸,春去秋来飘落下的花瓣,重复在我们的身边;时间原来就是这么危险,轻易的改变我们的诺言,留下五颜六色爱情纪念,在每个夜晚和我缠绵……”

张惠妹有一首歌叫《他们》,“她随著他摇摆,没有安全带,就把他抱入怀,比承诺实在,她听到他心跳,越听越澎湃,没看到那跑车,扬起的尘埃,小情人,可能有很多事情不明白,只明白,玫瑰花买不起就不用买,不了解爱,只享受爱,爱的逍遥自在。”这是很多单纯的恋爱的状态,不要想太多。校园民谣也是如此,之所以动听,只因为环境里单纯的空气。

天天向上

就像郁冬和朴树的歌词里都有“红色天空”,都能找到“气球”,校园民谣是治愈系的,不像许多音乐类型,消化不了就变成了负能量池。现在校园民谣的形式越来越不明显了,就业压力大了,抱着吉他唱歌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了。

电影《白日梦想家》里当雪柔为沃尔特弹吉他唱起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时,“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Take your protein pills and put your helmet on.Ten,Ground Control to Major Nine,Eight,SevenTom,Commencing countdown, engines on Six,Five,Four,Check ligition and may God's love be with you,Three,Two,One,Liftoff……”你会忽然觉得,歌曲给你无穷的正能量,这正能量跟现在大家都喜欢五月天一样,校园民谣在当初比较符合这个需求,而形式上,只是那会儿没有太多的硬件支持,比较清新、简单罢了。

1979年

不得不提Sony Walkman(随身听)的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随身听成为当时潮人们眼中最炙手可热的宝贝。

1980年

女孩们不用再担心发型被笨重的头戴式耳机弄乱,这一年,耳塞式耳机正式上市。不过耳塞式耳机的巅峰是在几年后乔布斯推出iPod后才到来。

1997年

Sony后挂式耳机来了,耳塞式耳机不能很好地隔绝外界声音,但又不想被头戴式耳机弄坏发型,后挂式耳机有效解决这一困扰。

2000年

2000年,Bose面向普通大众推出的抗噪音耳机QuietComfort,使用户无论在轰鸣的飞机上或是吵闹的电视机前,仍可以尽情享受独自的音乐世界。

2001年

iPod的出现颠覆了整个音乐界,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已经有3亿副耳机随着iPod一起出售。

2008年

嬉哈教父Dr. Dre及唱片公司主席Jimmy Iovine,联手魔声耳机Monster推出了Beats by Dre耳机,很快便占领了耳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4年

苹果宣布收购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BeatsMusic和Beats耳机生产商BeatsElectronics。这项交易的总价为30亿美元,是苹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易。

青春残酷 第12篇

一、残酷下的温情

(一) 孙光林

兄长孙光平、父亲孙广才和祖父孙有元是小说所有人物中刻画得最为细致的形象。其中孙光平的性格发展和他对弟弟的态度一样, 经历了转变。开始的时候, 孙光平是以一种骄傲神气的姿态, 一种霸道的“孩子王”的形象展现给读者的。然而, 高中二年级的第一次恋爱, 却让哥哥的形象急转直下, 孙光平变成了一个有着美好理想但无法实现的可怜的农民。但小说对于兄长形象的刻画并不到此打住, 接下去的叙述为孙光平的形象添上了悲壮的一笔。孙光平的第一次婚事因为父亲的无赖行为而告吹, 他没有像村里人猜测的那样和父亲大打出手, 而是默默忍受了下来。直到后来无赖父亲孙广才猥亵了他的妻子英花, 孙光平再也无法忍受, 他提刀割掉了父亲的耳朵并换来了自己长达两年的监狱生活。当他刑满释放的时候, 他的母亲病魔缠身, 于是孙光平又肩负起了照顾母亲的使命。这些描述, 让孙光平的形象变得让人感叹和同情。

孙光平是小说中最典型也是最直接的“兄长”的形象。不管是写到他对于弟弟的态度, 还是他自身形象, 作者都是先让读者感受到他身上的冷漠和残酷, 然后描写他的转变和温情。这样的对比描写更容易感受到一种“残酷的温情”。

(二) 苏杭

对于苏宇、苏杭俩兄弟, 在第一章“南门”下有一段非常温馨的描写。然而, 等到第二章他们正式登场的时候, 他们的关系和上文却有了很大的反差。苏宇喜欢安静, 于是找到了同样性格孤僻的孙光林做朋友, 而苏杭却是一个十足的小流氓, 像前期的孙光平。兄弟之间几乎没有交集。这种状况到苏宇进了监狱之后才结束。听到其他人对于兄长的侮辱, 苏杭奋起反抗, 维护兄长的尊严。苏杭的这一转变, 让读者想起了孙光平对弟弟孙光明态度的转变。苏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孙光平的延伸和补充, 在隐性的层面也是一种“兄长”的形象。

二、温情中的残酷

(一) 苏宇

在小说的第二章, 作者花了三个标题来讲述苏宇与“我”, 也就是孙光林之间的感情。这三个标题分别是“友情”、“战栗”和“苏宇之死”。虽然孙光林称苏宇是朋友, 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文本就不难发现, 其实苏宇对于孙光林并不只是朋友那么简单, 很大程度上是充当了“兄长”角色。

首先, 在年龄上苏宇比孙光林大出许多。其次, 从孙光林和苏宇的交谈的内容, 交往的方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前者对于后者的依恋, 这一种依恋更像是一个弟弟对于兄长的依赖。联系孙光林此时在家中的境遇, 我们就不难想到他的这一种情感的投射。

所以, 苏宇在孙光林的心目中既是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兄长的身份。而他对于这位兄长的感激和依恋是溢于言表的。以至于在苏宇死去多年以后, 孙光林还时常想念他, 并在自己身上保留着他弓背在池塘边散步的习惯。但是偏偏这个依靠却因为脑血管破裂去世。小说特地用一个标题来描写苏宇的死。小说中平静的阐述让读者感到一种悲怆, 既是对于苏宇过早去世的悲伤, 也是对于孙光林即将面临的孤独生活的同情。小说对于苏宇命运的安排, 无疑是残酷的。

(二) 鲁鲁假想的兄长

在苏宇死后, 孙光林回复到了从前孤单的生活, 直到他遇到一个年幼的朋友——鲁鲁。而孙光林的出现以及他对于鲁鲁的关怀正像是当初苏宇对于年幼的孙光林的关怀。小说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鲁鲁使孙光林想到了自己。鲁鲁对于孙光林的依恋就像是孙光林对于苏宇的依恋。当鲁鲁受到欺负的时候, 他总是扬言要自己的哥哥来还击, 可是到后来, 孙光林才知道, 这个兄长是虚构的。

当孙光林帮助鲁鲁打退了那些人, 并慷慨激昂地让鲁鲁告诉他们自己就是鲁鲁的哥哥的时候, 他看到了鲁鲁惊恐不安的表情, 从此鲁鲁紧张地躲避着孙光林。这个时候, 孙光林才明白这个虚构的兄长在鲁鲁心目中的真正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鲁鲁虚构的“兄长”形象比孙光平、苏宇都完美, 他会在弟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 他成为了年幼弟弟的一种依靠。他的完美使得他成为了小说中最温情的兄长, 但是这位兄长偏偏又是虚构的, 这又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残酷。“残酷的温情”在小说中再次出现。

(三) 刘小青的兄长

小说的第三章和第四章重要描写了祖父孙有元的一生以及孙光林在孙荡的生活。这里对于“兄长”形象的涉及比较少。只出现了一位, 他就是孙光林幼年好友刘小青的兄长, 一个戴着鸭舌帽, 能吹出美妙的笛声的人。孙光林与刘小青的友情也是源自于孙光林对于他的这位兄长的崇拜。这个人在小说中着墨不多, 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提到, 他是个会玩恶作剧欺负人的混混。但就是这样一个人, 还是给了幼年的刘小青无限的依靠。而这些孩子想不到的是, 这个会吹笛子的哥哥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 仍旧将他们狠狠地耍了一把。刘小青为好友, 同时也为读者建立起来的关于兄长的美好形象在顷刻间崩塌, 温情在刹那间被残酷击得粉碎。

在韩文版自序中, 作者说道:“我现在努力回想, 十二年前写下这部《在细雨中呼喊》的时候, 我是不是时常枕在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脸庞上?遗憾的是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我倒是在记忆深处唤醒了很多幸福的感受, 也唤醒了很多心酸的感受。”[1]我想正是由于这是作者那种复杂的感受, 才有了《在细雨中呼喊》那些“兄长”形象中温情和残酷的交织。那些“兄长”的形象也正好传达了作者的感情, 唤起了读者心中同样矛盾的情感, 在那些形象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心酸。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下一篇:现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