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瓶颈范文

2024-07-27

营销瓶颈范文(精选7篇)

营销瓶颈 第1篇

1 消费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少

医疗美容行业的客户大都为中高收入者和年轻人, 这部分人群在当下时代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消费习惯已经开始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移动互联网信息高度“碎片化”、“不对称”的情况。如何找到“靠谱”的整形医院, 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避免医疗风险, 正是消费者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对网络广告信任度的持续降低, 也催生了将一批服务于消费者的医疗美容查询平台, 如早期的悦美网;现在随着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移, “真优美”等整形手机应用迅速崛起, 短时间内用户增长以数十万计。但作为服务提供方的整形医院, 依旧面临着营销管理上的困境。

2 民营整形医院:难以摆脱营销瓶颈

几乎所有的民营整形医院都依赖百度竞价。往往一个获客成本都是都是上千元, 到店面诊的成本更高, 一线城市的竞价成都更为激烈。一个月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入, 不仅仅在推广自己的手术项目和专业的医生团队, 同时还在比拼价格。而竞价带给医院的空间又有多少呢?

其次, 民营整形医院的另一大营销方式——整形优惠活动也面临着推广上的困难。传统的营销推广思路和单一的竞价渠道使低价的活动, 往往需要高昂的成本去推广,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整形医院望洋兴叹。

再次, 最终的面诊转化严重依赖于咨询师, 甚至是医生, 金牌的咨询师或经验丰富的医生, 往往需要高昂的佣金, 咨询环节的管理漏洞造成的“飞单”和“转单”现象无法避免。传统的电视、杂志、平面媒体广告, 追踪不到效果不说, 还需要各种环节审批打擦边球, 而且单价极高。

可以说, 这种传统营销方式所带来的转换率是相当低的, 而多数医疗结构有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境, 只能继续啃食这种营销鸡肋。

3 医商通:搭建整形医院直面消费者的平台

观察市场我们不难发现, 相较于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消费者服务工具, 能够满足整形医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显得少之又少。那么, 市场化竞争中的民营整形医院如何才能够持续的、低成本的、精准的获取目标客户呢?——专业为整形医院提供服务的“医商通手机应用”认为, 解决方法在于将服务于客户、医院两端的工具无缝的对接起来。

目前, 这种尝试已经取得了令市场瞩目的成果。在消费者端已经实现“查、问、约、诊”完整流程的“真优美手机应用”已经成功对接“医商通手机应用”, 为超过20万消费者提供全国逾4000家整形医院的查询服务, 近百家医院已经开始通过“医商通手机应用”进行求美者在线咨询接待和预约、客户分类管理等服务, 让客户接待得以随时随地进行, 对于节省冗余开支、考核医师业务、增加客户黏性有极大帮助。

中国式营销瓶颈 第2篇

那些大起大落的企业为什么会失败那。没有人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就连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家本人也不清楚为何一夜之间绿洲变沧海。根据市场营销多因素理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企业好高骛远的单纯销量追求;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企业体制对膨胀中的企业的驾驭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企业营销系统的不完善。这种企业被残食的现象在中国市场上是屡见不鲜,营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大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研究企业健康基因,要双管齐下,即要规避中国式营销中的一个个陷阱,也要积极开发确保企业安全发展的解决方案。中国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着以下误区并因为这些瓶颈导致了企业的短命与没落。

1. 陷入营销陷阱。尽管中国的营销历程不同与西方,但是同样经历了从渠道到终端的转变,也经历了单纯营销向整合营销的转变。历史是不动的,脚步是前进的,如果我们的企业领导人还是一成不变的看营销,就会进入成功营销陷阱。我们的企业家们要用一个变化的眼光、动态的心来看中国式的营销。

2. 中国企业发展方向跟着椅子走,即第一把交椅是谁方向就指着谁,一切都是“交椅”说得算。当然了,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成就企业一时辉煌的多数也是因为这点。从这点来讲我瞧不起史玉柱,史玉柱太缺少营销常识,一个企业在成熟阶段还是一个人说了算巨人大厦不倒才怪。

3. 中国企业在经营中,浮躁的心态往往过分追求短期效果,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及消费者行为,使企业有可能利用营销手段在市场上获得短期的巨大成功,其他企业的辉煌业绩更成为模仿的对象。

本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同时又富有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营销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础“软件”,

必须建立起适合我国本土企业特点的营销文化,本土企业才可以取得长远的成就,防止因营销瓶颈使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全面崩溃。那么什么样的营销才是好营销那。消费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只有赢得消费者认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只有赢得消费者认同的营销才是好营销。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基业常青,只有在营销消费者化的基础上在能实现。所谓营销消费者化就是你的广告要吸引消费者;你的促销要易于接近消费者;你的产品要满足消费者需要;你的战术目光要紧盯消费者;你的战略计划要符合市场规律。而我们的多数中国企业的营销往往是“三拍”营销,即领导一拍脑袋想出个营销目标,下属一拍胸脯保证完成目标,年终大家都拍大腿后悔营销失误。

产生这些营销瓶颈的原因是我国本土企业在营销战略上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和定固型营销阶段,其“营销”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的暂时成功当做“营销圣经”。也有的本土企业把“市场营销”仅仅体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宣传标语上面,或促销手段及企业公关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市场营销所体现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上,没有真正挖掘出营销所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营销多数是自发产生的,在人们积极追求成功经营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最后形成、建立了自己特有的营销文化。把在其他企业成功的营销案例拿过来不一定适合你的企业,第一要看所属行业是否相同,第二要看营销环境是否相容,第三要看你公司的营销执行力是否允许,第四要看你照搬的营销方案是否具有在本公司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国本土企业重视企业营销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企业文化、中外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土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使本土企业在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使之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把中国企业做大做强。

营销瓶颈 第3篇

根据统计和相关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失败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这类企业普遍遭遇人才瓶颈。因为创业企业不同于有充裕资金实力和充足时间的大公司,可以通过高额的经济报酬,以及长时间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来获取人才。那么,对创业型企业而言,何不尝试内部营销的方式,提升经营绩效,克服人才瓶颈?

把公司“推销”给内部员工

很多创业企业其实很重视营销且依赖营销手段,许多案例显示:“过度营销”正是造成创业型企业,特别是具有创新性的创业型企业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详见本刊2011年第12期《如何防范创业期过度营销》)但创业者目前所重视的营销,主要是面向外部顾客的“外部营销”。与此相反,面向内部员工的“内部营销”并未受到创业者应有的重视。

内部营销是一种将员工当作顾客,并从营销的角度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创新方式,其实质就是把员工视为销售体系中的内部顾客,在团队内部营造一种市场气氛,通过员工的感同身受与换位思考,提高员工服务质量,进而赢得外部客户满意,增加企业收益。正如日本学者金井正明所说,内部顾客导向和外部顾客导向本质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了内部顾客满意才能真正并且长久达到外部顾客满意。内部营销“把公司推销给作为‘内部消费者’的员工”,通过不断增强内部员工的满足感来吸引、发展、刺激、保留能够胜任的员工。

对于创业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的创业企业而言,树立内部营销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创新创意氛围。根据美国学者罗杰斯的观点,创新创意氛围应予以员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因此,一方面,创业企业的内部营销应鼓励企业员工有质疑精神,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并勇于在实践中检验新设想。例如苹果公司曾斥资上亿美元投放“Think Different”系列广告,给员工开创另类思维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意潜能。

另一方面,创新具有风险,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创作努力,容忍失败,保护员工的创新精神,让员工意识到真正的失败是畏难不前,只要员工在创新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他们就不会因创意失败而受到过分的惩罚。当然,企业还是要设法帮助创新人才降低失败的概率,给予他们真正的保护。对于缺乏高额经济报酬的创业企业而言,一个思想开放、包容性强的创新氛围,可以让员工获得一个成就自我的想象空间。

例如,海尔提出的“源头论”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头,并把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其实就是内部营销的充分体现。康师傅公司创业伊始,曾采取了一种“职业安全”的内部营销观念,他们对所有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从个人技能到组织设计的各个方面,员工可以在企业内部市场上进行岗位轮换和职务升迁,还可以辞职自办企业。这种将大门敞开,来去自由的组织模式,使员工获得了“终身安全”的信念——无论是在企业内外,都有“给自己干活”的意识。

建立内部营销4Ps策略组合

按照内部营销的思想,首先需要对“目标市场”——公司员工,进行细分,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的个性、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在不同工作岗位和领域的创造力、工作激情和状态、满意度、潜在的恐惧等,分析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各种因素,以及员工的不同需要。针对各细分群体调整工作设计、职业规划、培训、薪酬体系等活动,并以此为工作分配、激励选择、职位晋升的依据,实现工作与员工个性的高度匹配,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实施内部营销可以借鉴一般营销的 4Ps策略,即建立内部营销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及促销(Promotion)策略组合:

产品策略。创业企业内部营销的产品,实质就是员工的工作安排和职业规划发展。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曾强调工作任务本身对创业人才的内在激励作用,因此,创业企业需要想办法让以工作任务来吸引企业员工,这样更容易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升企业的活力和绩效。工作设计具体来说,要尽量注意四个方面:一、给员工安排的工作尽量对其有一定的挑战,从而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技能提升;二、尽量让每个员工都有工作轮换的机会,以确保其求新的心态,并不断保持创业和工作的热情;三、员工的工组安排要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动态结合,通过调整任务难度和员工在创业团队中的角色,满足员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四、创业企业的发展过程往往有很多艰辛,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制定一个高远而可行的共同愿景,并传递给每一个员工,使他们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是内部产品策略的核心。

价格策略。“内部营销”的价格就是企业付给员工的整体薪酬,具体又分为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货币收入,而后者则主要是工作本身。创业企业一方面要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给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有竞争力的经济回报,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股份与期权的作用,让创业团队和企业员工产生与公司绑在了一起的感觉。另一方面,由于薪酬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所以本身就资金紧缺的创业企业,更应该重视内在薪酬的作用。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资、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外在薪酬,其实是保健因素,并不具备激励作用。对员工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是工作本身为主的内在薪酬,如工作的灵活性、挑战性和成就感、受到重用和提升、个人能力的快速提升和职业发展。此外,创业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加大对员工的授权、实行“全员参与制度”等,这些正是创业企业的优势所在,因为这些对于机构庞杂、管理僵化和缺乏弹性的大企业来说往往难以实现。

分销渠道和促销策略。内部营销的分销渠道和促销策略要求,一方面,创业企业要注意制度建设和机制设计,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链”,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通过流程设计将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服务和契约关系,岗位流程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内部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在创业企业内部形成信息共享的环境,让所有员工迅速了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战略调整和行动策略等,以便在市场中进行快速反应和调整,充分体现创业企业灵活性的特点;第三方面,高度重视内部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知识和能力快速提升,为创业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增强员工的职业发展欲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本文作者所在单位系南開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研究中心)

当前我国登山旅游营销的瓶颈与前瞻 第4篇

1 我国登山旅游发展迅猛, 以事件营销为典型的登山旅游开发在各地兴起

由于世界上符合高峰山区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不多, 因此, 在19世纪阿尔卑斯的黄金时期, 欧洲各国的登山爱好者都选择了到此参加登山项目, 以此为代表性的登山旅游也在欧洲国家悄然兴起。在中国, 登山旅游业最早兴起于1980年, 主要参与者为两类:一种是到开放山区开展登山探险活动的世界各国登山界人员以及登山爱好者, 另一种则是游览山景的登山旅游团队。通过对这些登山人群提供住宿、交通以及装备等各项服务, 使当地群众和服务团体从中获得了利益回报, 由此形成了登山旅游开发的雏形。1985年以前, 登山旅游主要由中国登山运动协会统一管理, 目前已经将单纯以游览风景作为登山目标的旅游人群交由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接待。

近些年来, 我国国内以游览为目标的登山旅游业迅速发展, 尤其在旅游旺季, 国内的名山秀峰均成为各地人旅游的首选地, 利用假日参加登山休假的个人与企业越来越多, 尤其是国家体委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登山日, 群众性的旅游行为更是与日俱增。很多地方政府, 为了推进当地登山旅游业的发展, 以组织登山大会、登山旅游节、登山招商活动大会等形式, 实施事件营销, 招揽四方来宾, 不但达到了增加客源、增加旅游收益的目的, 而且为提高当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 起到了很好的登山旅游宣传、推介作用, 为持续争取客源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我国登山旅游发展不平衡, 很多地区的旅游存在不利于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国有的地区登山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登山旅游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关键性的瓶颈问题。

2.1 市场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我国登山旅游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尤其是群众性的广泛登山旅游尚没有全面开展, 因此很多登山旅游的组织企业或者登山协会从中获得的收益十分微薄, 甚至处于亏本状态, 影响了登山旅游商业化运作机制的形成, 商业氛围不足, 在投资、收费、服务等机制上缺乏规范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旅游企业缺乏运转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只注重眼前利益, 没有制定实施长远的发展目标, 以致在管理、运行方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经营机制, 极大影响了登山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品牌的打造。

2.2 缺乏管理人才

目前, 很多登山运动的创办人或发起者大多是社会知名人士, 以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企业家, 他们热衷于登山活动的组织及服务。尽管这些人具备较好的商业思想及交流沟通能力, 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科学规范的旅游行业经营理念。因此, 要想规范登山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要有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才, 领军登山旅游业, 组织并协调整个登山服务企业的经营、发展。

2.3 登山旅游业缺乏专业化的服务

一些登山旅游的组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 缺乏企业行之有效的专业化管理, 在体育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及服务知识方面缺失, 很多旅游企业的管理落后、服务态度散漫, 相关的配套措施及服务不到位。还有一些专门的登山旅游体育培训服务企业, 没有规范合理的行业标准, 甚至在没有机构资质检验及行业监督的情况下, 存在很多浑水摸鱼的机构, 在登山的技术指导、设备管理等方面有很多的技术隐患及误区, 使游客十分反感。

3 积极选择实施我国登山旅游的营销策略

登山旅游是绿色、无污染的低碳经济, 对于有丰富山地资源, 具有登山旅游发展潜力的地区, 要从实现登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积极选择实施登上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3.1 加强登山旅游规划, 实现旅游营销的准确定位

为了促进登山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应加强管理及监督的力度, 以发展的目光完善登山旅游服务业的体制建设, 实现登山体育发展与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 完善配套措施并落实相关政策, 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运作模式, 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要强化对登山环境的改善, 打造名山品牌, 提升其影响力和美誉度。对登山旅游中的难题应由政府部门积极协调解决, 确保登山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另外, 企业在对登山旅游发展中, 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及服务意识, 要对登山旅游有准确的定位,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开发健身、休闲、生态游等项目, 根据特定的消费群体, 提供有针对性的交通、住宿、门票等各个方面的服务;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 开发建设不同内容和消费价格的登山旅游产品。

3.2 重视市场细分, 挖掘客户消费潜能

当前, 我国登山旅游企业大多主要是面对大众的旅游群体, 其市场发育不全面。对登山旅游市场的各类消费群体, 登山旅游服务企业, 应该采取针对其特点的方式, 展开有效的营销策略。

首先要对登山旅游的市场进行细分, 区分登山旅游消费的不同群体。一般根据参与旅游者的特点, 主要将其分为三类:独立型消费者、成熟型旅游消费者及尝试型旅游消费者。独立型的消费者一般都有丰富的旅游经验, 较强的独立意识, 他们的旅游一般是独立在旅游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项目之外的, 如征服雪山、徒步登山探险等, 都属独立型的消费者;成熟型的旅游消费者具备强烈的旅游消费意识, 将旅游作为一笔必不可少的开支。所以这些人群在选择登山旅游时, 会对选择登山的地点有初步的了解, 再由旅游企业提供各种单项旅游服务项目, 如旅游企业提供车票、机票或预订酒店等服务, 这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及其提供单项服务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一类旅游者是旅游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另外, 还有一批尝试型旅游消费者, 他们属于初级旅游者, 缺乏旅游经验, 出于对旅游企业的陌生和不信任, 很少选择旅游企业的服务。但是在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尝试型的旅游消费者, 是一批潜在的客源, 因此, 旅行企业应不断挖掘这部分巨大的潜力市场, 保证自己的产品及服务, 推出更吸引游客的登山旅游路线, 以获取更多的收益。

3.3 积极开展登山旅游营销推介活动

旅游企业则应加强对山地资源考察, 根据不同类型的登山旅游资源, 推出具有特色的服务项目,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服务优质的稳定旅游服务。在此基础上, 加强对登山旅游的宣传, 加大对大型登山活动的宣传组织, 适当加入媒体广告, 开展多渠道的推介、销售模式, 努力营造登山旅游的影响力及知名度, 引导消费者参与到登山旅游中来。

3.4 提高登山旅游业服务人员的素质

登山旅游者大多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行业, 因对登山旅游的熟悉程度及需求不同, 会对旅游企业提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服务要求。登山旅游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旅游企业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 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提供规范化的实践操作。由于登山旅游的特殊性, 服务人员要重视对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 并根据登山过程中发生的不同情况,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企业的服务品牌, 提高旅游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摘要:登山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发展迅猛,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很多地区的登山旅游开发还存在着明显的瓶颈制约问题, 因此, 对于山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实施登山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登山旅游,发展状况,瓶颈问题,前瞻策略

参考文献

[1]祁俊.办好登山节推进黄山旅游国际化[N].黄山日报, 2006-11-01.

[2]张肖, 马少忠, 陈猛.通河登山节首日旅游收入超百万[N].黑龙江日报, 2009-07-15.

[3]靳建明.登山旅游的发展与接待[J].旅游论坛, 1986, (2) .

中国汽车营销的“十五大瓶颈” 第5篇

各大汽车经销商在毫无营销努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开发完汽车的表层市场后,便宣告“汽车坐销时代”的终结!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市场始终充满变数的新时代,汽车市场立体多维的深度开掘便成为一个严峻而沉重的课题,残酷地摆在了经销商眼前,如何给自己的产品定位?如何分众营销?如何挖掘服务的内涵?如何激活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如何探索出一种花费低的推广模式?如何将现用的宣传手法进行到底,出神入化?特别是在汽车经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前,这一连串的问题骤然间暴露无遗,令汽车经销商们手足无措,不论左岸还是右岸,都看不到岸?

鉴于上述,笔者结合这四五年在华南汽车业的营销企划实战经历,总结一下目前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甚至全国汽车经销业界普遍存在的15大营销瓶颈问题(当然深究下去绝不止这些),以便今后的市场推广落到实处、有所突破!

瓶颈一:“广告宣传”——除了车轮、还是车轮!

现在打开各地报纸除了楼盘广告,就是汽车广告!近来各地汽车经销商的广告有明显削减,但几个月前的汽车广告,无论是黑白、套红还是彩色的广告,大都是在不管款式酷不酷,车型靓不靓,先放整部车上去(有些规格小的报纸,放一个车轮都显局促;就算版式宽敞的报纸,四个轮全上也够呛),然后打一连串的技术参数,以及苍白乏力掉了渣的服务承诺,诸如此类,轮胎附带说明书,千篇一律硬梆梆,而极少个性化、人性化的心理诉求!如此大众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广告怎能不打水漂?长此以往,汽车广告便成为“实打实”的图片展示了!广告最主要是为了销售,其次就是起到或唤醒、或刺激、或维持、或减噪、或区隔的作用,必须结合产品的内涵、特色挖掘“卖点”,提炼独特的销售主张,千万不能“大炮轰蚊子”,把所有的读者都当成自己产品的消费对象!

瓶颈二:“软文宣传”——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用“四两拨千斤”来形容软文的妙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投放一定量的硬性广告后,配合一定篇幅的软文,软硬兼施,往往事半功倍!目前,软文刊发途径大都是“买硬送软”,只要付了广告费,母猪也会上树,付费单位提供什么稿就刊什么稿,篇幅大小是以付费的多少成正比的!市场化的运作、人性化的回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无可厚非!然而,除此之外刊发的“软文”就都是些“小豆腐”的诸如新店开业、靓车上市、车主培训玩乐、免费检测服务、降价促销送礼包的活动短讯、动态资讯了!原本这些算不上软文,但能免费刊发,商家就很知足了!其实,汽车版的编辑、记者们都很困惑,感慨连连,具有新闻价值、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形态的软文稿太少,炒作性质文过饰非脸上贴金的“咸鱼稿”铺天盖地,想躲都躲不了,刊也不是,不刊也不是,刊多了自己也觉得无聊透顶,不刊稿件又稀缺!之所以稿质低劣、稿源枯竭,我想是与商家对“软性宣传”(或称PRO)严重曲解密不可分的,以为软性宣传可以游离于企业发展的真实形态,闭门造车、挖空心思、虚虚假假、炒作而已(可以大量节省广告费用)!有的商家专门雇来写手,硬性规定某个时段刊稿多少篇,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大肆渲染,弄得好象一回事!如此一来,企业务实的作风大打折扣,投机取巧的“文风”大张旗鼓!软性宣传必须与公司发展同步,必须以真实作为依据!“导演式”的戏法宣传要不得!

瓶颈三:“新店开业”——八方来客、凑旺人气!

按中国人的传统,新店开业,总要聚聚人气,旺旺场,汽车经销业界也不例外!企业上下对新店开业非常重视,有背水一战的态势,丝毫不敢懈怠,邀请厂家领导、宴请政府官员、合作伙伴、新闻媒体,热热闹闹,搞个仪式,好象开局良好,今后的日子便好过了!有甚者把开业作为企业宣传的一种常规手段,这个月开个A品牌店,下个月开家B品牌店,再下个月开间C品牌店,以开店为荣,可以炫耀企业争夺品牌代理权的实力,有甚者同一品牌的不同经销商会往往以开业时出席的厂家领导级别差异作为攀比,级别越高说明厂家对自家的重视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当然,频繁开业还能通过新闻发布会获取更多的免费宣传,这也是商家热衷搞开业庆典的一个根源!新店开业算不了什么,关键的是看开业后谁的日子好过!

瓶颈四:“新车上市”——主打旋律、人大过车!

新车投放在目前也是经销商们很重视的一项工作,除了厂家的统一上市部署外,经销商具体操作因地制宜、八仙过海,但不外乎,邀请记者来个新车上市新闻发布会、找几个“首批车主”到现场交交钥匙,请一个乐队来拉拉昔士风、吹吹小号,摆几排茶点供客人享用,拿出1-3台车供客人试乘试驾,再有最吸引人的就是,请几个靓丽的车模过来挠头骚姿,上演香车美女,谋杀记者的菲林,与会者对车的印象不一,有的深,有的浅,但更多的是几乎没有什么印象,然而车前车后、车里车外的美女俊男的脸蛋、身段始终萦绕脑海、挥之不去,新车发布弄成了“车模秀”,不是有点滑稽吗?新车发布,始终要在“车”上下足功夫,适当的陪衬、点缀是必要的,但要避免形象大于思维、人大过车,落得喧宾夺主、适得其返、事与愿违!

瓶颈五:“汽车测评”——皆大欢喜、一团和气!

很多汽车经销商每每新车上市或卖不动时,往往想到请各媒体的汽车记者测评,美言几句,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切实际地寄予过多的后望,是要命的!孰不知,竞争对手的车型老早就测评过了,而且,测试的记者大都很公允,尽量不往坏处说,褒大过贬!都说自己好,老百姓敢相信谁?若想搭乘一次或几次免费宣传车打开市场局面,实在有些妄想!测评归测评,市场归市场,测评要做,对抑制竞争对手车型的“噪音”有帮助,但除此之外,还应多做些市场工作!

瓶颈六:“试乘试驾”——试来试去,就是不买!

试乘试驾原本是一项最为普通不过的服务,甚至称不上是服务,然而一些商家却把它放大来宣传,纷纷在广告上打上免费试乘试驾,或凭驾照试乘试驾还可领取礼品的宣传内容!刚学会驾驶的学员来了一批又一批,玩车玩上瘾的来了,可是真正想买车的却没来!既浪费了表情、又花费了人力,原来搞错了对象!

瓶颈七:“商业联盟”——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时下,稍有市场意识的汽车经销商往往会走出去,寻求合作伙伴,要么与楼盘合作,玩玩“买车奖楼、买楼奖车”的概念炒作(把打折的优惠与车价等同,不是送车给你,而是少收你一点钱,留些给你买车),要么与家电行业合作,玩客户资源共享;要么与大型企业合作,作为该企业的公务或私人用车的指定供应商;要么与某家银行合作,共同发行联名卡或不记名卡,持卡消费可享受优惠,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然而,这种合作盟而不联,只满足于共同开个新闻发布会,打几个联合广告、发几条消息,至于深层次的合作就被撂在半空中了!往往有始无终!!借助外部资源、拓展合作渠道,依旧有许多文章可做,关键是如何深入持续地合作!

瓶颈八:“自驾车游”——游手好闲、角色错乱!

如何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如何与客户保持关系?如何讨客户欢心?许多经销商肯定会不约而同地说:“车主自驾车游”。好玩又有趣!于是,近年来,各品牌的车主纷纷出游,长线的、短线的;收费的、免费的;自发的、组织的;厂家游、景点游;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于是,一些公司的客户服务部扮演了旅行社的角色,客服人员成了导游,每月安排出游行程,出游过程中忙前忙后,忘了自己是谁?好玩的客户玩了还想玩,在出游过程中照顾不周,还容易与顾客结怨!角色错乱,吃力不讨好!我认为车主自驾车游该刹刹车了,该项活动完全可以交给信得过的旅行社去组织安排,汽车经销商应该集中精力围绕车做好售后的延伸及增值服务!

瓶颈九:“车俱乐部”——聚而不乐、自讨没趣!

买了好些年的车,客户好象累积了不少,不把他们招集起来成立一个“组织”,好象有点可惜!于是各品牌商纷纷扯大旗,打出“俱乐部”的徽标,俱乐部成立了,但有的在一年内除了举办一辆车辆知识讲座培训、车主联谊、打几场球外,围绕汽车提供真正的服务就很少了!有的还借俱乐部的名义千方百计地赚客户的钱!刚开始搞些不花钱的聚乐活动,车主还挺响应的,到后来越觉得没劲,搞来搞去就是那几项内容!干脆保持“中立”了!成立车主俱乐部,目的是为不同的车主度身定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必须落到实处,千万别把客户当成傻子!

瓶颈十:促销活动——九牛一毛、不痛不痒!

节假日或车不好卖时,各大汽车经销商总要搞些促销活动,买车送机油,送保险,送CD,送某某明星的演唱门票,送出国游等等,送得可怜!要么啥都不送,干脆降价,但降得温柔!非但没有促进销售,反倒乱了自己的方寸!捉襟见肘的促销不如不搞,要搞必须一针见血,点准消费者的死穴,激活他们的需求,达成销售!泛泛地促销是徒劳无益的!

瓶颈十一:“客户服务”——鸡肋项目、庸人自扰!

一般说来,汽车经销商无论是购进了“CRM”(客户管理软件),还是采用原始的传统方式与客户保持联系,都非常重视客户服务!对于刚购车的客户,客服人员3天去一个电话,以后13天给一次电话,再以后30天给一次电话,依此类推,由密到疏。“电话回访”和“群发短信”是客户服务人员的两项常规工作,真诚的回访是必要的,别有用心的回访或信息传递反倒会令客户反感!电话回访成了“电话骚扰”、短信发送成了“信息干扰”就要不得了,现在各汽车经销商动不动就搞汽车多少项免费检测,“招回”车主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付出一定的维修保养费用,如此“偷天换日”!车主吃了一回亏,下次再也不贪便宜了!

瓶颈十二:“公关活动”——矫揉造作、囫囵吞枣!

时下,各汽车经销商紧跟时势,不断造势,北京申奥成功了,就忙不迭地在自家门前打上“我们赢了!”的招牌,申亚成功了也不忘在广告上打上祝申亚成功优惠酬宾的促销内容,此外久不久搞个植树造林、捐资助学、尊师重教的活动,或大热天给交警送饮料,要不干脆赞助某个电影节、音乐节或某场赛事!制造了声势,却不知如何做好后续的配套工作,促进销售!大而不当的公关通常会弄巧成拙,陪了夫人有折兵,恰如其分的公关往往能锦上添花,但必须研究如何造势、借势开展销售的攻势!

瓶颈十三:“社区巡展”——地毯行动、地摊效果!

发现“守株待兔”的坐销方式不行了,经销商们纷纷深入社区、服务到家,主动到各楼盘、各商场、各广场以及热闹场所挨家挨户、逐个逐个举行“车展”,摆几台车,几张凳子椅子作为咨询台,弄一台车试乘试驾,发几份调查问卷,玩几个有奖游戏,象跑江湖摆地摊似的!晴天烈日晒得车仰人翻,为人做嫁衣裳还振振有辞!理由是花费少,做宣传不一定销售,搞总比不搞强!地毯式的社区巡展是可行,但关键要上一个层次!内容形式要常换常新,最好与社区共同搞,不能盲目乱搞!

瓶颈十四:“汽车展览”——有车无市、造势而已!

每逢五一或国庆,各个媒体或展览机构,也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总要举办各种类型的车展,市场推广方式单一的汽车经销商往往踊跃报名参展,以为可以借机宣传一下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然而,由于近年来车展过滥,民众赏车的热情减退,而汽车展览仅为单纯的宣传,展销无法做到,人气虽旺,但对卖车无补,参展商花钱出人出车尽义务,不值!汽车展览不能再延续过去那种的宣传为主,销售为辅的观念,主办商应站在参展商的角度,尽量把展场当卖场,营造良好的销售氛围,同时经销商要敢于把展场虚拟成第二个展厅,精心组织,营销多样化,场内宣传,场外销售!

瓶颈十五:“汽车文化”——亦步亦趋、走形变样!

营销瓶颈 第6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营销审计;瓶颈;分析

“经济新常态”是指不同于以前的、相对稳定的经济状态。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发展让企业必须在经济市场上改变自己的策略,创新发展方式,以谋得更加理想的持续发展状态。创新企业营销审计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企业营销审计的目的对企业市场营销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及时发现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揭示、纠正,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

一、经济新常态下电力企业营销现状与营销审计的瓶颈

1.经济新常态下电力企业营销现状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营销离不开大数据和互联网,但企业对大数据时代营销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营销尤其是实行国家管控运营制度的电力企业,内部竞争力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员工对大数据营销的认知程度极低,企业额营销开展困难。这种情况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固定了管理者的意识,对大数据信息技术不敏感,在相对缺乏灵活性的电力企业对员工的营销激励不够,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相对灵活的经济模式。

2.经济新形态下企业营销审计遇到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性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审计部门与审计单位均是由同一位领导负责,没有将营销审计的职能独立区分开来,限制了营销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这种一把抓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利益交叉的弊端,且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缺乏工作独立性,导致电力营销审计工作无法顺畅开展。

(2)领域扩展不足

由于目前电力企业营销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层次不一,导致无法顺利推行营销审计工作,而审计人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则无法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无法针对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现状提出有价值的措施,这种业务领域的局限性,导致审计工作实际意义大打折扣。

(3)营销审计效益服务不足

在许多企业意识到应该关注大数据营销并施行后,施行效果却不够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营销管理缺乏有效监督。营销信息的传达不及时,不准确,降低了企业营销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发展不完善,内部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营销监督效果[3]。

(4)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

部分电力企业没有深刻意识到营销审计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内控与审计缺乏密切配合,这种情况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缺乏执行力,从而引起内部控制缺陷。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营销审计模式

1.制定明确的审计科学评价标准

在借鉴国外营销审计的评价时应结合我国企业营销的实际情况,创新营销审计模式,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建立企业营销审计评价标准的前提是选择客观、科学、具有前瞻性的指标,综合电力企业管理和审计等意见,从全方位对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行思考,做出最精确估计。

2. 制定内控管理措施,发挥监督作用

电力企业在开展营销审计工作时,首先要熟知各项营销管理制度,在完成审计程序考察后,才能对电力企业内控管理措施进行有效评估,并对内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1)审计人员需对电力营销管理措施的完整性进审查,在营销工作的全程中贯彻营销制度;(2)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需进行跟踪审查,对业务授权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3.提高电力企业营销审计的效益服务

(1)抄表环节的审计效益服务

抄表工作的质量优劣对电力企业营销效益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后期营销工作满咯如电费征缴以及风险规避等,提高抄表环节的审计效益服务不仅能增加工作的规范性,而且还能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首先,需提高抄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其进行定期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其次,要对抄表质量进行严格重视,并对质量进行科学评估,避免出现错抄、估抄、漏抄等不良现象;最后,需加强抄表工作的监督管控,对抄表员实行定期调岗,更换工作区域的措施,加强领域扩展。

(2)电费回收审计工作的效益服务

首先,需对现行的收费模式实效性进行评估,加大对收费模式的研究力度,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电力企业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支付宝、apple pay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方便用户缴纳电费;其次,对电费应收和实收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确保应收电费和实收电费数量的一致性,以及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让企业在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有据可依,并对拖欠电费的用户以及呆账、坏账的情况进行了解,保证审计工作得以落实;最后,需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引进信誉评价系统,对有欠费潜在风险的客户予以重视,有效提高营销审计的工作效益。

三、结束语

经济新形态下,营销审计制度为企业的营销目标、营销环境、营销战略等进行的检查评估是现代企业提升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虽然审计制度现阶段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改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审计制度会在我国企业中不断完善,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玉.积极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J].中国烟草协会,2015,12(5):12-13.

[2]刘以可.可口可乐公司营销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富闽鲁.制造业企业营销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

营销瓶颈 第7篇

1.企业营销审计的基本内涵

1.1企业营销审计的定义

上个世纪中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艾伦第一次提出了“营销审计”的概念, 后被飞利浦·科特勒进行了重新定义, 并在《营销审计时代来临》一文中指出:“营销审计”是对企业的营销环境、营销目标与营销战略进行系统、独立、定期的检查活动, 以便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纠正偏差, 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业绩。由此可知, “营销审计”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政策的保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 营销审计也和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与内部资源变化等保持一致, 通过定期对企业战略性与全球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照, 保证其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1.2企业营销审计的基本内容

半个多世纪以来, “营销审计”都被看做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工具,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关注。通过“审计控制”, 能够使企业获得更为积极的“成长建议”。但是, 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营销审计”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 都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解决, 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审视, 并深入到企业营销审计的过程之中, 才能更好地获取帮助企业发展的信息和资源。从以往的经验看, 企业营销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营销战略审计。这种类型的审计指的是对企业营销战略进行评估 (评价) 的活动, 能够借此发现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该审计范式注重营销审计战略与实施的一致性; (2) 营销绩效审计。 营销绩效是企业的不变追求, 对其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借此评估主要的财务数据, 界定利润与成本的出处, 并借此发现能够降低营销成本的途径等; (3) 市场营销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涉及微观审计与宏观审计两个方面。其中, 宏观环境指的是能够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其进行审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客观和前瞻性的信息。微观环境则涉及市场环境、客户信息、竞争对手、分销商、经销商等, 对这些环境进行审计, 能够更加明确企业的营销目标和策略, 为其获取长久的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2.企业营销审计的作用与原则

2.1企业营销审计的作用

(1)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在营销管理方面, 一些企业还是存在较大随意性, 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显得明显不足。所以, 就有必要对其营销水平进行全面、定期的检查, 以便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此外, 对于那些遭遇了发展瓶颈或者止步不前的企业, 更应该借助营销审计提高其管理水平, 防止其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与此同时, 企业要建立相对规范的营销审计控制体系, 对营销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管理, 努力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最大限度地规避营销活动中的风险损失, 提高企业价值。

(2) 对现代企业来说, 营销审计是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控制工具。这是因为,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成熟, 企业 (尤其身处同行业的企业) 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企业内部的生命机能与生长机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极有可能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危险境地。此时, 如果企业能够强化对营销环境与变化趋势的判断与认识, 重视不同产品、不同地区、不同分销渠道的赢利率与成本结构, 就能在对产品营销过程予以有效管理的过程中, 获得可以参与市场竞争的独特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企业营销审计的原则

(1) 定期性与动态性相结合。企业要把营销审计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制度, 按照既定的周期发展下去, 以保证企业能够及时纠正行动, 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同时,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营销绩效的相关信息, 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还需将营销审计的定期性与动态性结合在一起, 把营销审计和营销绩效的实时控制紧密结合, 以便对营销活动的目标和营销绩效进行动态测量。

(2) 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要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依托, 通过制定科学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对营销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 以保证营销审计工作能够按系统要求有序展开。 同时, 需要按照系统论原则, 对企业的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系统和与营销活动相关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检查, 对其中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组合, 保证营销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3.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营销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经济新常态下,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 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化, 一方面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身处其中的现代企业来说, 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竞争乏力、可持续性不足等, 在营销审计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营销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在经济新常态下, 我国大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都不规范, 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也呈现出较低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 由于委托代理管理的存在, 和对这种关系的约束机制缺位, 致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模糊, 责任、 义务、权利与利益的划分界限不清, 经营者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动力不足。这样一来, 现代企业就难以在其内部形成良好的经营机制, 无论是企业经理还是市场营销人员, 都无法真正深入到企业的营销管理实际, 营销审计工作也无法取得实效, 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进步造成了严重阻碍。

(2) 在经济新常态下, 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发展状态都显得相对滞后。更为重要的是, 在可预见的将来, 我国买方市场都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否则将对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体系的构建造成隐性障碍。需要承认的是, 我国企业真正的市场营销活动还并未得到普及, 营销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无论是营销理念、营销手段和营销模式, 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而这成为制约我国市场营销审计发展的基本问题。 比如, 从整体上讲, 我国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努力之后, 社会商品与服务都极大丰富, 但是结构性失衡和相对过剩的状态还长期存在, 大量企业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和运用还仅限于形式层面, 未能真正将其落到实处。而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 致使我国市场营销审计的生存与发展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

3.2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营销审计缺位的原因分析

(1) 营销审计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营销审计与财务审计有明显不同, 营销审计的目的在于对企业营销环境、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等予以审查, 对企业营销实践的每个环节和独立性审计等进行监督。从这个角度讲, 营销审计是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可是,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一些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也就无法进行营销审计, 企业的营销风险被无形中加大。

(2) 对营销审计的认识缺位。虽然营销审计的概念已经出现了超过半个世纪, 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实践, 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 在我国, 营销审计理论研究还是十分匮乏, 加之对该理论的宣传力度有限, 致使大量企业的管理人员未能对营销审计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甚至将其与财务审计等概念相混淆。这种认识上的缺位使得企业营销管理活动在主观上避开了营销审计行为, 相关企业也就难以考虑到借助营销审计对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进行全面审视,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预防。只有在营销管理出现问题时, 才会被动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而这明显会增加管理成本,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当然, 一些企业对营销审计还是有所了解的, 但在营销审计实践操作方面也略显不足, 会对这一概念的错误理解而无法真正发挥营销审计的作用。

4.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营销审计的创新模式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 在经济新常态下对现代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借此能够提升市场营销绩效和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实际上, 市场营销审计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应用和重视, 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 有必要不断创新企业营销审计, 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领域不断做出改变。

4.1加快营销审计科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为了创新营销审计模式, 提升现代企业营销绩效, 使之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 需要客观公正的进行营销审计。为此, 需要在借鉴国外营销审计的评价标准, 并以此为基础, 加快营销审计科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在充分结合我国企业营销环境实际情况的同时, 选择和确定客观、科学、具有前瞻性的评价指标, 并借此构建起系统的评价体系。当然, 在选用评价指标时, 应综合企业营销管理和审计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对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行全方位思考, 对营销造成的影响做出充分估量。比如, 在考虑相关财务指标的同时, 应对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加以关注, 做到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等。

4.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虽然企业营销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存在显著不同, 但是在对我国企业进行营销审计时, 还应充分借鉴后者的思想和手段。这是因为, 我国企业营销管理体系成立时间有限, 无论是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还是营销审计的操作能力都存在显著差异。为此, 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保证企业在营销审计实践中能够有理有据。此外, 应在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基础上, 以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为参照, 面对持续扩大的内部营销审计活动, 构建和健全与之相对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并从行动依据与制度支撑两个层面促进企业营销审计体系的构建与营销审计工作的开展。

4.3处理好各种关系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 创新现代企业的营销审计模式, 需要全面规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 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主导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 还应进一步对垄断经营进行关注, 通过资源平衡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公平。 这不但有利于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 还能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提升营销审计的效率。此外, 应不断规范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成为真正推动现代企业营销审计的重要力量。

结束语

自营销审计的概念出现以来, 对企业等社会组织的营销环境、营销目标、营销战略以及营销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独立的检查就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的关键工作, 其目的在于能够借此识别企业营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发现可以借助的机会、提出纠正的意见和建议等。

参考文献

[1]向建红.我国营销审计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04) :34-35.

[2]荆远文.市场营销审计的理论基础及面临的问题[J].商业时代, 2104 (07) :1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营销瓶颈】相关文章:

瓶颈突破05-14

交通瓶颈05-16

资金瓶颈05-20

成长瓶颈06-04

网络瓶颈06-18

瓶颈问题07-16

运动瓶颈07-19

融资瓶颈08-27

瓶颈散文08-07

瓶颈及其对策05-31

上一篇:人员流失危机下一篇:元叙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