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2024-06-26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精选5篇)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第1篇

1 工作思路

坚持“质量至上,精益求精,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方针,紧紧咬定“零事故、零缺陷,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目标不放松,以QHSE体系运行为主线,着力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新技术推广和新举措创新上狠下功夫,使公司工程技术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 主要做法

2.1 着力制度体系建设,强化重点环节管控

2.1.1 强化源头控制

公司始终坚持把完善地质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作为提高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的基础[1]。结合实际,制定了地质设计管理程序,对新建井井位设计、钻井地质设计、试气地质设计、修井地质设计的职责、策划、输入、评审、确认、交付、更改及跟踪等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方法进行了明确;实施了钻井工程设计、采油(气)工程设计编制管理办法,规范了钻井工程、采油(气)工程设计管理,使钻井工程、采油(气)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健全完善了钻井(侧钻井)作业、钻井液、欠平衡钻井、大修作业、试油/测试作业、油水井措施作业、测井/射孔作业、录井作业、定向井、固井等11种作业的施工方案编制管理办法,重点对施工工序、工艺流程、质量要求、施工措施等环节进行详细分解和描述,确保施工质量从源头得到控制。

2.1.2 强化过程控制

公司始终坚持把完善作业规程作为提高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的核心[2]。结合实际编制完善了钻井(侧钻井)、井下、测井/射孔、录井、定向井、固井作业6个主要过程管理程序,以及钻井、井下、测井、录井、定向井、固井等16个队种的70个过程管理办法,从施工准备、搬迁安装、施工过程控制、过程监视与测量、交付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了施工过程质量。

2.1.3 强化事故复杂预防

公司始终坚持把杜绝事故复杂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制定实施了《工程事故复杂管理办法》、《深井与复杂结构井事故复杂控制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突出事故重点控制区域和控制类型,细化预防与处理措施,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重组以来未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井喷事故,事故复杂损失时效呈大幅度下降态势,2011年事故复杂时率控制在1.51%,比2009年降低50%;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1~9月,事故复杂损失时间又减少了10 598h,降幅达16.36%。

2.2 着力人员素质提高,强化质量根本保障

2.2.1 实行管理人员轮训

近年来,公司坚持开展管理人员工程技术质量大培训工作,组织对所有二级单位主管领导、质量管理人员和钻井、井下等主要基层干部进行轮训,各单位对其他队干部和骨干进行培训。为保证授课效果和培训质量,有针对性地编制工程技术质量培训课件,实行小班培训,实施闭卷考试,使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为工程技术服务质量提高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2.2.2 实行基层“四统一培训”

针对钻井、井下作业队人员较为分散、岗位员工集中培训难的实际,将培训重点逐步向基层和岗位培训转移,建立实施了“四统一”自我培训机制,即统一培训、聘任基层培训师,其中,公司级培训师77名、基层级613名,做到每个基层都有培训师;统一研制开发了包括大量图片、典型案例和多媒体动画的基层工程技术培训课件和影像教材,形成了覆盖46个基层队种、3 000多种作业的培训课件;统一为所有基层队配备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教具,方便培训师授课和学员听讲;统一对培训师进行管理考核,实施了《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对兼职培训师的选拔、聘任、考核和待遇进行了明确规定,提高了兼职培训师工作积极性。2009年以来,基层自我培训达到30×104学时,大幅度的提高了岗位员工的操作技能。

2.2.3 实行“四考工作法”

为提升全员工程技术知识水平,公司全面开展了考试考核工作,本着“有岗位就有考试题库”的原则,建立了总题量达10万多道涵盖所有岗位的考试题库,并实施“四考工作法”,即班组每周一考、基层队(站)每月一考、各单位每半年对员工进行一次统考、两级机关人员到现场检查时对至少10%员工进行一次抽试,并将所有考试结果公开、公布,有效调动了全员“学制度、学规程、提素质、增能力”的积极性,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在2010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钻井及井控技能大赛上,公司获得了团体第一。

2.3 着力技术推广,强化质量竞争能力

2.3.1 推广十大特色系列技术

公司巩固原有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应用,形成了深井超深井钻井、煤层气钻井、低压低渗气田开发和油藏识别评价解释等“十大特色系列技术”。利用特色系列技术,在国内完成了420余口4 500m以上的深井和超深井;将钻头探入到地下8 023m,打出了中国陆上最深井———克深7井;创造了2 856m的国内陆上水平井最长水平段纪录;完成井深6 717m的新港1井,创集团公司东部深井纪录。

2.3.2 推广六大特色系列产品

公司不断创新市场所需的高新技术和产品,靠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形成LWD/MWD仪器、垂直钻井工具、录井仪器、多级脉冲深穿透聚能射孔仪、现场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和防酸防硫三相分离器六大特色系列产品。其中,LWD测井仪、德玛系列录井仪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走出高新技术产品国产化的新路子;垂直钻井工具已申报5项专利,井斜能够控制在0.5°以内,钻速提高50%以上,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远程传输系统有效解决了钻井、采油等作业现场的数据采集、传输和远程监控等问题;防酸防硫三相分离器最大程度地解决了防酸、防硫2项难题,填补了国内储层酸化后、返排残酸液体不能进分离器计量的技术空白,已在塔里木油田TZ44井和DH12井等20余口井成功应用。

2.3.3 推广四大泥浆体系

公司开发成功抗“三高”钻井液体系、大位移钻井液体系、储层专打钻井液体系和溶洞漏失堵漏体系四大泥浆体系。其中,抗“三高”钻井液体系在印尼、伊拉克市场24口井成功应用,有效解决大段盐膏、膏泥岩、高温和高压等复杂地层难题,所有作业一次成功;大位移钻井液体系在大港和冀东油田市场完成20余口大位移井的现场施工,创下最大位移、最大井斜和最大水垂比等多项技术指标新纪录;储层专打钻井液体系在大港油田30余口水平井成功应用,相比同时间、同区块、同类型和同开发方式的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溶洞漏失堵漏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防漏、堵漏和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配套工艺,现场应用11口井,堵漏14井次,成功率100%。

2.4 着力举措创新,强化质量水平提高

2.4.1 实施设计方案“分级评审”

根据承建井的潜在施工风险和技术难度,分三级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其中,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点井和区域探井,与油田公司共同评审设计,共同讨论方案,共同现场把关;公司重点井,由工程技术处组织审核,公司副总工程师审批;其他井由施工单位组织制定并审批,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2009年以来,与合作的油田公司开展联合评审达45井次,公司层面审核审批达478井次,有效规避了施工风险,确保了施工质量合格。

2.4.2 实施“地区专打”和“井型专打”

围绕有效实施两个“专打”,实行“三个匹配”方案,即钻机能力与井深相匹配、钻机性能与井型结构相匹配、施工队伍与施工区域相匹配。目前,公司共有80支从事“专打”的钻井队承担着深井复杂结构井的施工作业,施工质量优良,生产效率提高,钻井速度进一步加快,截止2012年9月底,公司在长庆市场有2支钻井队年进尺突破10×104m,在华北市场有1支钻井队年进尺分别突破6×104m和5×104m,在大港市场有1支钻井队年进尺突破5×104m,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4.3 实施“二线干部驻队盯队,一线干部跟班盯

井”的“双盯”工作法

针对重点井和事故复杂井,在实施处级领导包队盯井的基础上,派驻二线相关专业工程师,制定技术方案及事故复杂处理办法,协调相关专业配合工作;每个班组至少有1名一线干部跟班盯井,负责各项技术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目前“双盯”工作法全面落实,并在97口重点井或关键工序采取了处级领导盯井制度,为安全优质快速施工提供了保障。

2.4.4 实施质量联合验收评审

坚持与所服务油田公司组织质量联合验收,每季度进行2次处级单位的联合验收,每年联合召开1次质量验收总结分析会,剖析质量问题,制定下步目标及工作措施,针对技术瓶颈问题联合立项攻关,形成了稳定的质量验收评审对接制度。2009年以来,共联合验收深井与复杂结构井1 069口,占交井总数的21.76%,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合格率100%,固井质量优质率达到72%。

3 结语

工程技术服务质量是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着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公司通过深入研究提高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要领,持续改进,大力提高了工程技术服务质量水平,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

参考文献

[1]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编写组.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第2篇

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冯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这些重要部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律规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一方面,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形成本身需要充分发挥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的导向和约束作用,要通过科学的法治实践推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用有效的制度机制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需要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以让工作持续推进,以让成效不断深化,进而在全社会特别是高校中营造一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根据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聚焦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搞好各项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使各项法律规定和制度在政策取向上彼此呼应、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我们将整体设计和推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之中。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统一起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积极推动破解学校安全、学生权益保护等教育重点、难点问题,以法律制度建设为引领,利用各方面力量,建立以法治为基本原则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积极构建在法治框架内妥善解决学校纠纷,保障学生安全和权益的体制机制。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第3篇

摘要:《基础会计》作为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的教学中仍存有诸多问题,很难适应市场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教师的“双师型”方向发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加实训设施、强化基本技能等几点改进意见,以培养出市场“适销对路”的基层会计人才。

关键词:教学现状双师型现代化实训设施基本技能

《基础会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一门政策性、规范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随着近年来人才竞争的愈加激烈,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培养学生成为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通用型和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一、教学现状的存在问题

1.教育对象对专业的学习存有较大困难

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但不可否认,随着普通高中和高校的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滑坡,学生学习能力和相关素质水平有较大幅度下降,学生入学普遍存在基础差、心理矛盾突出、情绪低落等现象,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不感兴趣,不会、不爱学习专业课。这对于应用性文科专业的学习而言,造成了较大困难。

同时,会计教学内容专业、抽象、枯燥,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会计知识的初学者,他们一方面已经习惯于中学时期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擅长死记硬背。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动手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参与经济业务活动的经历,他们对经济交易和事项缺乏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对老师理论式的阐述经济活动和会计处理,会感到空泛,甚至不知所云,即便是听懂老师所授知识,但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具体掌握了哪些具体内容。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基础会计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许多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难度很大,学习起来也很困难。

2.教师的自身能力束缚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且为非师范专业出身。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们缺乏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师范类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及专业基本技能。在教学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加之不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所以对于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的能力较差。同时,他们在专业基本技能方面不太擅长,对于基本技能如珠算、点钞、手工账等的水平不高甚至不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专业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就业,例如前几年银行系统每年都有珠算、点钞比赛,很多中专层次的职校学生就作为特殊人才被破格录用。可想而知,如果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基本技能不过硬,那么他在学生面前就缺乏“话语权”,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教师的看法,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手段落后,教材更新速度慢,不能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会计工作本身较为繁琐、抽象,“进门容易入门难”。目前,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一些学校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上,教学中偏重于理论讲授,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连贯性,忽略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践性操作。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都是以听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多,动手较少,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认为将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了解了,就意味着掌握了会计理论和方法。可是真的接触到一些会计实务如实际的原始凭证时,却不知从何下手,面对一张张账页不知怎样把数字填上去。所以。也经常听到学生“学会计学不到什么名堂”的议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加不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加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财经方针、政策也在不断变更,会计内容不断更新、完善,而会计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不够。无法将社会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更不用说教育的前瞻性了。

4.缺乏岗位实践机会,会计模拟实训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毕业前应该有一定时间的岗位实习,但因专业的特殊性,对于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都属于单位机密的重要部门,不可能接受学生进行实地实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工作进行实践。虽然不少职业学校在校内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室的利用率往往很低。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加之设备老化且配置不全、实验教材资料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会计模拟实验室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几点改进意见

1.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注重了解市场需求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职业学校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由于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普通高校,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参与行业职称评定考核,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等级,并且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争取在学生面前的“话语权”,在做好“讲师”的同时做好“会计师”。

同时,会计教师不能脱离市场谈教学。要深入了解市场,明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使课程建设基本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想方设法利用假期深入到企业实习。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企业需求。使自己的知识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在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在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人才。

2.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程改革

专业教师要积极思索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能再停留在教师的“满堂灌”、全凭教师唱“独角戏”了,应多选择学生参与性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中可以考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解决,即便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疑虑、难点,但也能证明学生确实是在围绕老师布置的问题在思考,这时老师再加以讲解,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创设会计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岗位角色;转换教学主体,让学生进行理论试讲;贴近生活实际,用学生熟知的例子来解释难懂的专业理论等方法。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第4篇

2014年, 国网山东电力以农村配网建设为重心, 加快配网建设改造, 着力解决农村“低电压”、公用配变过载、电网“卡脖子”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电问题, 实现城乡配网一体发展。哪里的电网最薄弱、哪里的群众最需要, 就把劲儿用在哪里。国网山东电力结合实际情况, 坚持差异化、标准化、适应性、协调性原则, 不断增强建设改造的针对性, 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到最关键的地方, 年内基本解决农村10千伏线路、配变过载问题。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 国网山东电力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 加强对基层供电所、用电村、变电运检室等生产服务一线和基层班组的调研, 现场了解供电服务和群众用电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同时, 国网山东电力认真排查梳理问题, 加快台区新增布点、变压器更 (轮) 换增容, 新建改造配变1.89万台、线路1.98万条, 确定改造942个贫困村, 年内将全省农村低压户均供电容量提高至1千伏安以上。推进10千伏线路向负荷中心延伸, 缩短400伏低压供电半径, 有效改善电能质量。届时, 电压质量与供电可靠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城乡供电能力大大增强。

国网山东电力还将进一步加强农村配网运行管理, 完善电压质量监测手段, 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坚持以科技与信息技术为支撑, 加强农村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开展适合农电特点的供电方式技术研究和设备升级改造, 增强对农村用电特性的适应能力。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第5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高科技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的质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好坏对农业发展影响颇大。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设施的技术水平虽然进步明显,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水利水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国家对公共事业的投资逐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关注,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我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水电设施是农业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工程建设,促进农业高效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使得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问题诸多,不仅限制工程进度,影响工程质量,还使工程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

一、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工作完成的进度和工程的总体质量,但当前的施工人员组成队伍复杂,多是没有理论基础的农民工,虽实践经验丰富但严重缺乏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施工人员属于理论知识丰富却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群体。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设备操作不当,不仅损害施工设备而且影响工程质量。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都不利于工程施工中技术的运用,甚至导致许多技术根本无用武之地。施工人员低下的技术水平限制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不利于水利水电设施的建设。

2.施工图纸设计不规范

工程建设设计图纸是一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只有严格依照图纸规范操作才能保障工程质量。但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设计图纸方面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施工单位委托设计工程的单位达不到技术要求。这些单位技术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设计的图纸自然不符合国家规定,专业水平限制了设计的合理性;有些设计单位在没有进行实地考察的前提下就设计图纸,最终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设计符合实际的工程方案。其二,施工单位单方面更改设计图纸。施工单位出于利益考虑,为节省投资,减少工程量,降低建设成本,往往在建设后期擅自更改图纸,以加快工程进度,但这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严重受损。

3.施工设备比较落后

先进的施工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还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质量水平。但一方面我国工程技术起步较晚,相应的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资金投入大部分放在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对待施工设备并不重视,不仅缺少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而且过时的施工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淘汰,在施工中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影响工程质量,不利于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的水平有限,在设备操作过程中,经常存在操作不当或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导致设备故障频出,降低工程效率。

二、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改进措施

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在国家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市场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保障,是实现“三农”政策的基石,着力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实现效益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为实现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1.施工材料严格把关

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合格的建设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材料质量的把关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要选派优秀的检测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材料严格检测,检测人员不但要了解具体施工情况,对施工中所需的建设材料了如指掌,还要具备专业检测常识和技术经验,以应对检测时发生突发情况。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与供货商协调解决,保证材料质量,对于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要坚决杜绝,从源头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2.大力增加科技资金投入

经济进步可以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的进步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运用于各行各业,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大力增加科技投入,不仅可以使施工设备升级优化,促进工程建设,还可以优化工程质量,使建设项目智能化。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增加科技方面的投入,鼓励技术人员在施工中不断学习,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可以使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状态,使技术更加贴合建设施工;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可以应用到实际建设之中,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除此之外,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优化设备提高技术。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技术升级融入到管理之中,使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有效提升工程质量。

3.合理规划施工进度

工程的施工进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工程的质量水平,对施工进度合理规划,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但当前,有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工程进度,忽略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导致整个项目不符合国家质检标准,不仅浪费了建设资金的投入,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损耗,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在施工中,要选择合理的、适合实际情况的施工设备,不能为追求施工进度而选择不符合实际的大功率设备或高技术设备。对施工设备要做好维护与保养,定期检修以维持正常运转,尽量避免出现停工现象。同时,根据工期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统筹规划各方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水利水电施工中存在很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企业要做好计划,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后期返修情况,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延缓工程进度。

4.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速度虽快,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将导致设备操作的隐患。在整个建设团队组成中,整体素养不高,而且,许多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缺乏技术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要想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必须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首先,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甚至外派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强化设备操作技巧。其次,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完善企业技术体系,优化升级设备。再次,对企业内技术人员进行精神培育,强化人员责任心,認识到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最后,引进国外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激励制度,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施工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在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金凤.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2012,3(23):13-26.

[2]李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2012,9(23):56-63.

上一篇:体育义务下一篇:英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