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舞范文

2024-06-02

土家族摆手舞范文(精选11篇)

土家族摆手舞 第1篇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形态特征

土家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远离城市喧嚣,几千年来,土家人凭借智慧与善良在这片土地上编织着古老而神秘的土家文明。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人民从生产劳动中、祭祀活动中创造了这种优美的舞蹈文化。

“摆手舞”的动作主要模仿劳动过程中的播种、收割及渔猎,更多地体现土家族人民在一年四季中的生产劳动过程和喜庆丰收的情形,例如“薅秧”、“撒种”、 “割草”、“筛簸箕”、“挑担担”及“擦汗”等。把这些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情节以身体活动的形式固化下来,充满了原始美和生活美,以达到强化生产,放松身体, 宣泄情绪又自娱自乐的功能,表现了土家族人民自强自信的奋斗精神以及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形态概括起来为:走动顺拐(甩同边手),重拍下沉,双腿曲膝,全身颤动。在动作造型上任意取舍,变形夸张对比强烈,踢踏摆手、节奏鲜明、 内容健康向上、风格独树一帜、一百多种摆动动作变换, 多且不乱,舞姿舞态流畅大方,这些都体现了土家人朴实勤劳勇敢向上的性格特征。作为土家族特色鲜明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态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质朴古拙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遗韵,都充分展示出了土家族人的生命本体力量,最终反映了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和繁衍这两大内容。

土家人质朴自然,重视宗族家庭伦理,生活劳动、 婚丧嫁娶无不循规蹈矩,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习俗—— “丧喜假哭”别有一番哲学意味:喜时不忘忧,忧时要看到希望。哭嫁歌、摆手舞这些优秀的艺术形式令人听之观之无不称叹土家人的智慧和他们生活的艺术化。土家人的孝文化正是他们艺术之树长青的最好土壤。

二、土家族摆手舞中的祭祀和哭嫁

土家族民俗舞蹈无不想表达着的是一个最基本的主题,即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民族繁衍壮大的期盼。土家人最优秀的品格是纯朴务实,他们敬神拜祖的祭祀文化和哭嫁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把“孝文化”深深根植在内心, 正是因为他们不忘祖先,不忘父母、家人,土家族文明才一代一代传承繁荣,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土家族“孝文化”由来已久,首先,崇拜祖先、祭祀祖先和思念祖先超过了信奉任何神灵。在土家人心目中,民族共同的远古先祖是在本民族历史发展中起到过重大作用的八部大神。土家族,对祖先神的信奉达到了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程度,把八部大神当作族神顶礼膜拜。由此可见,摆手舞是土家族人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仪式,且把祖先神敬奉为最大也是最有本事的神灵。而以舞的形式祭神, 是为了祈求神灵为本民族赐福,硕果丰收、征战胜利以及种族兴旺,一年一次祭祀,形成了土家族人特有的风俗。因祭祀的时候必跳摆手舞,场面十分壮观隆重,在跳摆手舞时绕着击打乐器围成圆圈集体而舞,一圈换一次动作。舞蹈在队形上有“一条龙”、“双龙出洞”、“绕山涉水”等等图案,可以看出,“摆手舞”队形较多的是在模拟龙的姿态。敬祖先是土家人人性中天然孝亲的延伸,“孝”和“敬”正是这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哭嫁是土家族传统习俗。桃李杯优秀土家族摆手舞作品《女儿嫁》以哭嫁习俗为素材,大量运用摆手舞元素细致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即将出嫁的姑娘一系列美好生动的心理、生理活动。其中思慕双亲养育之恩,跪别家乡山水的哭嫁情节尤为感动。土家哭嫁习俗蕴含着丰富的孝亲内涵,它是出嫁女子要求孝敬双亲的真实反映, 是准新娘的家人对她孝敬公婆的婚前教育。在以悲为喜和以悲定才德的教育下,哭也是出嫁新娘对父母尽孝的一种表现。作品《女儿嫁》的取材非常有代表性,“孝文化”在家族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支柱。哭嫁表面上是表现骨肉亲情的别离之悲,实际上它有更深层的孝道伦理内涵。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为之悖德。”孝道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人类自然的情感流露。出嫁意味着告别双亲、家人和成长的环境,心中不免悲从中来。舞蹈《女儿嫁》中阐述的内容都是对这种情感的表现。土家族人民重视家教,女儿出嫁前三天三夜家中灯火通明, 母亲和女儿彻谈,教导女儿怎样做个好妻子:你到了人家家的廊场,要真心顺着人家的爹娘,只能是墙上加土、锦上添花,火上加不得油!雪上加不得霜!亲生爹娘不要紧,人家父母脚下要留心,抬起板凳让人坐,走到路上让人行。我的女儿啊,金盆打水是清又清,你十分性子改九分,铜盆打水黄呀又黄,你十分性子要改完, 千万别讲人闲话,万万莫给你爹娘添麻烦。

由于母亲对女儿的宠爱最深, 所以在这时候新娘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母亲:“天上星多月不明, 爹娘为我费苦心”,“勤耕苦种费尽心, 娘的恩情说不完, 一教女儿学煮饭, 二教女儿学结麻, 三教女儿学背柴, 四教女儿学挑花, 五教女儿学写字”。都表达了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女儿养大成人,女儿却无法报答的伤心。土家姑娘在出嫁前, 哭得越狠声音越大就表明越孝顺父母。在婚礼结束后, 哭嫁新娘的才德便成了众人谈论的话题, 她的父母亲也就享用着女儿哭嫁而带来的光辉。土家女子在家时对父母的最后一次尽孝也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土家族摆手舞《女儿嫁》等一批优秀的歌舞作品正是在这深厚的孝亲文化中不断呈现,肥沃的土壤自然会孕育出艺术的奇葩。

三、结语

土家族传统民间舞蹈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其丰厚的民俗孝道文化土壤。土家族人世代爱父母、爱族人、爱生他们的山、养他们的水;土家人敬祖先、敬天地, 至诚淳朴,生生不息;土家人的舞是顶天立地、是脚踏实地。

土家人知道,只有在天地间立稳站住,才能与大地同在,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生活的实在;只有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才能顶住各种压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土家人的舞是他们民族品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是他们献给天地人类、大自然最诚挚朴实的孝敬之心—— 感人至深。

摘要:土家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这个古老民族原始文化的遗存更多地保留在其歌舞艺术之中,笔者从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族古老传统舞蹈摆手舞的形式、形态特征分析入手,探究其文化艺术价值之深远的原因,论证中国优良传统“孝文化”在土家族艺术瑰宝中的根基作用。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孝文化”

参考文献

[1]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胡炳章.土家族文化精神[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1.

[4]土家族哭嫁歌[J].天涯,2001.

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研究 第2篇

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源渊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沉积,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内涵,历经时代变迁而演变为当今的`各种体育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动作灵活多变,集大众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在当今提倡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大力开发挖掘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来满足现代土家儿女全面健身娱乐的需求.

作 者:杨林 YANG Lin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刊 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17(12)分类号:G80-05关键词:新时期 土家族 摆手舞 体育文化

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功能

Study on Hand-Waving Dance of Tujia Nationality

XIE Xin-chi

(Shao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oyang, Hunan 422004)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hand-waving dance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originated in ancient rites of sacrifice. Now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folk sports activit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both human body and mental health. But it is not perfect yet; the motions of the dance are simple and monotonous, there is not a dancing association, there are no special facilities, and the rules of competition are not complete.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e dance can be taught in schools.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should be made to the dance. We may develop it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In this way, we ma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t.

【Keywords】TuJia Nationality, hand-waving (baishou) dance, function

具两千多年历史的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项目。它融土家歌、民间体育及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它蕴藏和积淀着丰富的原始土家文化的信息,并传递着土家民族的原始文化基因,培养着土家民族的气质和性格。 “摆手舞”以其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挖掘、保护土家“摆手舞”,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将有重要实现意义。

1摆手舞的起源与组织形式

摆手舞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土家族着重祖先、热爱“领袖”人物,为了纪念他们的业绩,大兴摆手舞以表纪念;也有人认为摆手舞起源于战争,他们认为是土家族首领彭仕愁与外族人打仗时,为了激烈将士,便创造了摆手舞,他们认为摆手舞中有很多军事性的动作,这些很可能是战争和狩猎的遗留。还有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从摆手舞的内容看,大多是对四季生产过程的模仿,从舞蹈动作的特点上看,舞蹈中舞者多为双手摆动,双脚上下颤动,顺手顺脚,这些舞蹈的特点是山区人民背着背篓行走山路的典型特点,是劳动创造的结果。

大多数土家族地区的摆手舞是在正月举行的,摆手舞一般从每年的正月初三跳到十七日止,在这段日子里,每天夜间都敲锣打鼓,男女穿着盛装聚集在摆手堂前,欢乐地跳舞、唱歌,并且一连十多天不间断,热闹非凡,是土家族盛大的节日。由于地区不同,摆手舞的表演时间也就不一样,桑植县一般是秋季举行,龙山县的少数土家族地区也有在三月份举行的,如西湖乡的卸甲村、干溪乡的白腊村都是三月举行的。

2摆手舞的形式与功能的现代发展

2.1摆手舞的形式

2.1.1大摆手舞

根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1999年)下册对于大摆手舞的记载,大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大规模的民族盛会,共有八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披甲起架、闯架进堂、纪念八部、兄妹成亲、迁徙定居、建设家园和自卫抗敌。

据《土家族摆手活动史资料》(2000年)记载,大摆手的全过程分三天举行,其中属于舞蹈的部分除了“披甲”“军事竞技”,还有土老司举行祭祀并指挥众人跳摆手舞,内容有狩猎、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动作和各种农业生产动作的模仿,每个动作都跟随锣鼓声来跳。

2.1.2小摆手舞

据记载,小摆手舞的动作大都以农事动作为主,且可以唱歌,如开始唱:“哬也,也也哬,包谷长得像牛角,小米长得像缆索”,然后在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鼓而舞,队形图案比较简单,流传较为广泛的动作有挖土、撒种子、种包谷、插秧等动作。每一个动作反复做一圈,一圈后变换动作。小摆手活动距今已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这里跳小摆手须唱摆手歌,摆手歌过去唱的全是土家语,现在慢慢地趋向汉语,歌中有唱土家族来源的土家人风俗的,有唱一年四季的农事生产活动的。

2.2摆手舞的现代功能

土家摆手舞是融土家族歌、舞及民间体育、娱乐于一身,是土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独特的体育文化。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交朋结友等等。通过对740名摆手舞参与者的调查,其动机如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是为了娱乐,摆手舞不仅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还可以娱乐身心;有30%的人为了强身健体,摆手舞是一项强度小的舞蹈,动作大方,使人体全身的肌肉、关节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交朋友,这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人的想法,摆手舞不仅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乐趣,还融洽了人际关系;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参加摆手舞的动机是什么。

2.2.1健身功能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动作粗犷,情绪热烈奔放,有模仿各种动作的、有劳动的各种动作、还有表演战争舞的动作,虽然只是一个“摆”,动作则变化无穷,有单摆、双摆、侧身摆、送摆、回旋摆等一百多种摆式,多而不乱,浑然一体,使人体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另外,摆手舞以“同边手”为基本核心动作,参与运动者的动作由开始的机械、僵化逐步过渡到一种圆通自然、流利畅达的运动,使运动者的协调能力和大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2.2健心功能

湘西土家族群众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他们需要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调节心理情感,而摆手舞的主要目的则是从娱神到娱人,在如痴如狂的运动过程中,人们内心所沉积的烦恼、痛苦、沉闷都可以得以释放,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误会、矛盾、怨恨可得以消解,特别是运动者置身于浩大的运动场景中,运动者会深深地感受到群体力量的巨大,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这都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另外,通过摆手舞这样的娱乐健身活动,可引导土家族群众自觉接受文明教育,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2.2.3主体意识唤醒功能

群众体育是群众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体自由和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体育行为方式。因此,群众自身的主体意识最为关键。摆手舞是土家族群众节日生活的一部分,是湘西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节日活动,将摆手舞作为娱乐健身活动,能使土家族群众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身体的健康和情感的快乐带给人们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在参加集体体育舞蹈活动的过程中,享受不在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

3摆手舞目前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土家地区的摆手舞,只作为少数民族民俗的象征,也仅仅作为民俗活动,只把它当做一种祭祀活动,没有好好地发展下去。有的摆手舞变化较少,太过单一,没有成立专门的摆手舞协会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在传承中加以发展,宣传摆手舞及其它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再就是没有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以及设施。只有有了专门的活动场所以及设施,才可以激发人们参与摆手舞的激情,这样就无形中促进人们参与的热情。另外,也没有定期地举办摆手舞评比大会。仅仅只要人们了解到摆手舞是不够的,要尽量让人们都投入到摆手舞的活动中去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一些评比活动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为此还应该制定一些摆手舞的比赛规则、动作评比的规则。

4摆手舞发展的对策

4.1摆手舞可以全面地进入学校教学

摆手舞项目的生存现状与脱离学校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摆手舞全面进入学校,走进课堂,融日渐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中,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使摆手舞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湘西地区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应开设摆手舞课,它既可以达到教学和锻炼的目的,而且可以进行民族体育文化的传统教育,让土家族青少年承担起继承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

4.2必须坚持求新、求变

民间舞蹈一旦走上舞台,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观赏性、表演性和艺术性就成了最高标准,当我们在肯定舞蹈具有开放性的前提下,创新就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当我们认识到传承不是拒绝发展之后,变化就成为必然,而原生态民间舞蹈与舞台原生态民间舞蹈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走的是“继承传承”延续的道路,另一个走的是“发展变化”创新的道路,有了良好的求新、求变的信心,摆手舞必然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当然,这里的“变”是建立在民间舞蹈从广场搬上舞台的基础上来说的。

4.3利用旅游事业来发展土家摆手舞

湘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首先是这里的山水和人文资源丰富,这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号称“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千年古镇王村等著名的旅游区。摆手舞倘能同旅游事业结合起来,那就需要利用机会在旅游区建立“摆手堂”。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土家摆手舞也会得到更好的宣传。

摆手舞是土家族独有的体育文化资源,摆手舞的地域性、民族特色和互动参与性是它作为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优势,不管是观看或是亲自参加与体验,人们都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土家族文化的真谛,体味土家族民族风情,获得身心愉悦,满足游客求新、求乐、求知、求动、求奇的心理。将文化观光和摆手舞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而且也能给游客留下更加深刻的影响,让人在回味中产生流连忘返的感觉。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摆手舞的体育旅游价值,对土家族地区旅游产业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第4篇

“大山木叶烂成堆, 只因小郎不会吹, 几时吹得木叶叫, 只用木叶不用媒。用得灰来荞要倒, 用得媒来惹是非……”这是一首土家族的民歌《木叶情歌》, 也是摆手舞的伴奏歌曲。土家族主要以捕鱼猎兽为主, 他们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联想加工, 表现土家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愉快心情和对丰收成果的庆贺。摆手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态, 它突显了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对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从古到今, 众说纷纭, 大体是分为三种;第一;土家族人民祭祀祖先, 这个地方尚武信巫, 笃信鬼神, 对图腾和职务崇拜都有自己的习俗, 所以他们以摆手舞的形式来丰富祭祀仪式。第二;土司王喜爱歌舞娱乐。土王经常要当地的人们为他自己跳舞助兴, 于是便产生了摆手舞。第三;源于战争。土家人又叫巴人, 巴人本性勇猛, 每当遇到战事的时候, 他们喜欢用歌舞来振奋士气, 迷惑敌人。摆手舞是土家族生产劳动和祭祀文化的反映, 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 发挥了凝聚人心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之舞蹈动作特点

(一) 土家摆手舞中的“顺边美”;土家族摆手舞最具特色之一的动作就是顺拐, 甩同边手, 动作稳重, 粗犷有力。如果在平时生活中, 顺拐肯定是不符合常理的, 所以说“甩同边手”成了土家族摆手舞最具独特的动作之一。左手左脚, 右手右脚, 做摆手舞动作时幅度要大气, 两手直甩, 要求是手腕和手臂不动, 但动作要一致, 手脚配合要默契。顺拐的含义是手脚的同向, 是土家族人民性格率真的显露, 是一种心理的慰藉和心灵的和谐。

(二) 沉稳庄重的“屈膝”;讲到屈膝, 我们可以联想到藏族舞蹈的特色即是屈膝。但是摆手舞与其唯一不同的是节奏的处理变化。藏族舞蹈重拍在下, 而摆手舞恰恰相反。摆手舞屈膝要求脚掌用力, 上身要保持平稳, 两腿微曲, 在节奏的处理上, 重拍在上, 弱拍在下, 整个人身体呈放松状态, 表现土家族人民平稳入定的性格特点。通过摆手舞的体现, 虽没有力拔山兮的力道, 但是却有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 充分体现土家族人民脚踏实地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 活泼轻快的“抖动”;在摆手舞中, 身体呈放松状态下, 手臂及腿轻微颤动, 两腿, 两肩微颤微抖, 要求心与手脚不能分离, 在抖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手上及肩上的动作, 使舞蹈更为丰富。在舞蹈中讲究动作的韧劲, 摆手舞中的抖动穿插于其他动作之中, 给人以轻快有弹性的在舞蹈, 并不是死搬硬套只是在表面的做单一的“抖动”它表现的土家族人民坚持不懈, 不屈不挠的刚强毅力。

(四) 刚柔有序的“下沉”;说到下沉, 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学生来说, 通过学校的学习与平时的积累, 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朝鲜族舞蹈。下沉不仅要求气息下沉, 同时动作也要大方而沉稳, 坚实有力。重拍时动作以及重心要下移, 有条不紊, 在下沉的过程中, 要求节奏要平稳, 而摆手舞正是通过下沉及其他动作的配合体现一种刚劲而又稳健的氛围, 给人以热烈而庄重的感觉。下沉时, 两手要顺势打开, 随着右腿及身体的弧线向下用力摆手, 身体放松, 自然而大方。

三、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之舞蹈音乐特点

土家族摆手舞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它的音乐和舞蹈相结合, 音乐艺术特征明显, 土家人民喜欢载歌载舞, 烘托舞蹈的气氛。人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节奏又是音乐的灵魂。不同的舞蹈内容有着不同的节奏, 摆手舞的音乐分为歌唱和器乐伴奏两个大的部分。歌唱主要就是土家族的一些民歌和一些流传至今的摆手歌曲, 而器乐伴奏主要分为锣和鼓。锣和鼓作为摆手舞中重要的演奏乐器, 是摆手舞队伍和变换各种动作和舞蹈队形的重要指挥。摆手舞的音乐独具魅力, 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它的歌词一般为七言四乐句的结构形式, 多用嗬嗬也, 嗬也嗬等称词。土家族有的舞蹈虽然没有伴奏, 但舞蹈动作却有很强的节奏性, 给人以舒服的美感。比如:在跳摆手舞时, 人们拉手围成一个圈, 按照踏步的节奏来跳, 并根据节奏和动作舒缓交替, 快慢有序, 也正是这种节奏感使得舞者随着音乐的起伏跳的有滋有味。

四、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之舞蹈服饰特点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相对重要的标志。土家族的服饰有浓厚的生活氛围, 在土家族这个民族里, 跳摆手舞没有特定的服饰, 他们通过劳作及生产创造了原生态的摆手舞。纷繁的色彩中唯独红色最受大家青睐, 也正因为本民族当地的民族风俗, 认为红色具有喜庆, 醒目, 祥和的寓意, 烘托了摆手舞热闹欢快的氛围。土家族人民服饰可以称“别具一格”, 因为服饰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的图画, 其寓意的中心主题为“吉祥”一方面土家族服饰上的吉祥符号源于土家人民勤劳勇敢, 艰苦朴实的意识。而另一方面, 从服饰的穿着充分体现土家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要改变生存环境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毅力。

五、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之艺术意义

(一) 传承民族文化, 强化民族意识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它既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反映的大课堂。摆手舞的场面沉稳庄重, 巫师在土家人民心中神圣而又高尚, 祭祀要虔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完成了对土家族人民的教化, 他们借用摆手舞强化民族宗教信仰, 讴歌民族历史, 传承和发扬了本民族的特性。

(二) 凝聚民族精神, 促进民族情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包罗了纷繁复杂, 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舞蹈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土家人民世世代代在大自然中生活, 摆手舞是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财富, 它的成长和发展也伴随了土家人民的情感生活, 潜化和孕育着这个民族的心理机制。土家族的摆手舞堪称是舞蹈中的“奇葩”, 同时也是土家族民族精神的体现。土家人民聚居在今天湘鄂黔边一带, 那里崇山峻岭, 荆刺丛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土家族独有魅力的文化艺术。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土家族特有的精髓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劳动创造与精神追求, 这充分集中了土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摆手舞是土家族独一无二的舞蹈,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追忆的是土家人民创业的艰辛, 展示的是土家人民古往今来的生活场景, 他们用舞蹈缅怀祖先的功绩, 蕴含的是人与社会, 人与生活, 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摆手舞的了解与探究, 我认为我们生活在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今天, 要不断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让摆手舞与和谐社会同步而行, 从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一点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伟权.土家族摆手舞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2]王一波.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J].艺术教育, 2007, 05.

摆手舞教学大赛活动方案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土家摆手舞是集歌曲、舞蹈、健身于一体、能再现当地百姓生活的场面,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群众性舞蹈。举办此次幼儿园摆手舞教学比赛是为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动优秀文化进校园,将摆手舞融入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幼儿园文化氛围的辐射作用,是对幼儿进行民族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活动内容 摆手舞教学活动竞赛。

三、活动时间: 活动准备:3月份 比赛时间: 4月9-12日

四、人员安排 组长:张红霞

评委:贾俊敏 刘时谷 米艳红 桂林芝 石娟 刘冰凌 参赛人员:全园青年教师

五、活动目的

1、努力在全园形成挖掘民族特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良好氛围。

2、通过摆手舞教学比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老师的创造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力和鉴别力。

3、通过摆手舞教学,幼儿可以了解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最终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具体的活动安排

1、首先让老师选择摆手舞教学内容,选择音乐等

2、然后进行摆手舞教学活动设计

3、找好配教老师,做好试教

4、最后组织全园摆手舞教学大赛大赛,展示成果。

七、其他

1、请各班级切实做好本次教学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团结互助,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比赛

2、园长办公室做好后勤工作。

3、奖励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不限

2013

浅析摆手舞的时代艺术魅力 第6篇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时代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

一、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摆手舞是土家族民间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古老的大型集体歌舞之一,起源于劳动和实践活动,是土家族诸多活动的真实写照。田间地头、农家庭院,敲锣击鼓,翩翩起舞,带有浓烈的祭祀、喜庆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而得名。源远流长,规模宏大,群众基础深厚,情节与内容是叙述土家族的历史,语言一般是五、七字句,每三至五句为一段。有长达数万行的,堪称土家民族史诗。曲调随锣鼓定音为调,用土家语言歌唱,词韵横直清晰,深沉豪放。舞姿千姿百态,动作缠绵宏健优美,形象逼真。不论"大摆手""小摆手",边摆边唱,歌与舞一致,唱什么词就舞什么动作,刚劲质朴,粗狂有力,舞姿流畅,变化无穷,多而不乱,浑然一体,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表现土家人勤劳、勇敢、耿直刚正及言行一致的民族性格和精神。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土王宫里人如海,共庆新年摆手歌。"是清代诗人对它的真实描写;《后汉书》称它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乐志》有"矛渝"、"弩渝"的记载,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明嘉靖年间土司兵抗击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寇不备,大败倭寇,立下赫赫战功。这种战舞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庆典等活动,各土司辖地建摆手堂,纪念战争的胜利。从此,土家人每逢祭祀、祈祷、佳节等都要跳一曲摆手舞。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是土家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土家传统文化的汇集。具有强大的祭祀功能、娱乐功能、交际功能和教育功能。取材与现代时尚舞十分相似,大多反映生产过程,模仿古时土家人走路时"顺拐"、"同边",背着重物前行,侧着身子上身不能随意摆动,坡高路堵,甩"同边手"走"顺拐脚"支撑身体前行。用亦歌亦舞的方式展现生产与生活中的独特习俗,展现土家人的生活及生死价值观,这一切缘于土家族古老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乐观的人生观。即灵魂不灭,生命永恒,生与死是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自然转换,死亡是旧生命的结束,又是新生命的开始,是对生命的礼赞、新生的祝福的特殊仪式。

新建的具有现代民族文化特色的摆手堂,为土家传统吊脚楼式具有现代高科技的建筑,比过去的摆手堂的设施更完美、更科学、更实用,成为跳摆手舞及时尚舞蹈的必用之地,将二者科学编排、借鉴与发扬传承,更能表现摆手舞的宏达厚重随意的艺术魅力,舞时,击鼓鸣锣摆手或播放音乐,双手双脚同时舞动,根据歌词的内容,完成动作的连接,根据曲调的节拍,编排动作的快慢,调动舞者的激情,展现舞者的精神风貌及时代气息。

二、摆手舞的艺术魅力

摆手舞的祭祀色彩、娱乐色彩和交际色彩,与现代举行丧事或庆典活动极为相似,边唱边跳,配有动作,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土司时期被形容为:"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如清代"竹枝词"盛赞:"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诀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真正体现了恩格斯所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气势宏大,形式简单,体现劳动过程和分享劳动的愉快。

芭蕾舞跳条件,现代舞跳观念,摆手舞跳心情。每一个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人的每种行为无一不在跳舞。现代舞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来源于人类的生活,源于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摆手舞的"同边"、"顺拐"、"顫动"、"下沉"等幅度大,气势磅礴,动作前后衔接紧密,表现古朴、粗狂、刚劲的风格,展现土家人的剽悍坚强的性格和智慧,现代舞的大气、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表现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

摆手舞与现代流行舞的美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不美,不应是衡量摆手舞与现代舞作品格调高低的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报界辱骂成"要么是癫痫突然发作,要么是分娩迫在眉睫"。几十年后,当整个世界都在运用她那痉挛性的表情方式时,她的"收缩-放松"动作原理则被当做新时代的号角和新美学的代表。而摆手舞的"同边"、"顺拐"、"颤动"、"下沉"也不再别扭,不再刻意避免是非曲直的判断,农家妇女都能在大庭广众下尽情跳、弯腰扭臀,收放自如,将摆手舞的精髓在各种场合时尚传播,展现舞者的内心精神世界,呈现舞者的喜怒哀乐,抒写时尚人的精神面貌,体现民族的强盛兴旺,群众的健康体魄和灵魂,是舞者的现实生活的写照与内心情感的倾泻。一切舞蹈创作归根结底,都在探索"舞蹈是什么?"的哲学和美学命题。

三、摆手舞的现实意义

可舞性的特点,在摆手舞的时尚传播中得到完美体现,大自然在舞者的眼里无一不是在跳舞。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只要用心、眼睛去跳,就会发现摆手舞的内涵和哲理性、趣味性和协调性都不再是简单模仿,而是舞者内心情感真实展现于渴望,体现舞者的艺术主张、价值取向等。

摆手舞的题材丰富,以表现生产劳动较多,动作类别与内容紧密结合,如"单摆"、"双摆"、"回旋摆",前走三步,第四步拍两手向左右摆一次(单摆)摆两次(双摆)。体现劳作后丰收喜悦的:如插秧、踩田、打谷子等(以单摆为主)。

摆手舞打破了现代舞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舞姿粗狂豪放,朴实健美,延续的是土家族最原始的农耕文化特征;舞曲节凑平稳、强弱分明、深沉雄厚、震撼人心。在紧张忙碌后得到片刻轻松消遣,全心身放松,驱除疲惫,体会劳作、丰收的喜悦,使舞者得到个性的张扬,更是艺术的享受。它与现代舞巧妙结合、创新,充分展现现代时尚风格,彰显时代青春气息,体现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周益顺.酉水流域摆手舞[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谭庆虎.酉水古镇-百福司[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研究 第7篇

1 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内涵

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人的文明化,亦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体育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产物,体育文化就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鉴赏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土家族摆手舞,它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文化意蕴,它一方面继承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去,又义无反顾地展望着现代体育文化的未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热潮。摆手舞其得天独厚的广大群众参与性和健身娱乐性,使该项目的推广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优势,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2 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渊源

土家族世代居住在山高水长的山地、丘陵地带,土家民居向来皆“散处溪台,所居必投高峻”,土家的山寨或依山傍水,或横卧山湾,或骑坐山梁,或隐藏峡谷,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是“真”与“美”的和谐统一,从特定的角度集中体现了民族的性格和智慧,显示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文化特征。

2.1 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源于战争

据考证,“大摆手”是起源于土家族先民巴人,参加楚王伐纣所跳的“巴渝舞”,一种军功战舞。土家父老乡亲为了庆祝土家族士兵的凯旋归来,合家团聚,在酒席间讴歌狂欢时表演战场杀敌的场面。内容除了摆手动作和接送神灵动作外,还有拳脚、刀枪、骑射、摔跤等。从龙山马蹄寨和来风卯洞土家人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大摆手”的典仪与内容来看,军功战舞的特点非常突出。

2.2 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源于宗教习俗

土家族的摆手舞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集体体育舞蹈,大多于春节在土司王庙前举行。土司王庙又称“摆手堂”,由于多数时间在摆手堂举行此活动故此舞名为“摆手舞”。土家语称摆手舞为“舍巴舞”、“舍巴日”、“舍巴骆驼”等,意思是“敬神跳”,这与祭祀先祖,请求神灵保佑有关,如“观音打坐”、“十指合十”等。这些求神拜佛的祭祀动作也逐渐融入到摆手舞动作之中,成为健身、娱乐功能的民间体育活动。

2.3 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源于生产劳动

从摆手舞的内容和形式上看,除了反映宗教祭祀外,更多是体现土家人民在一年四季的生产劳动过程。其动作主要模仿劳动过程的播种、渔猎和收割,以及喜庆丰收的情形,如“撒种”、“薅秧”、“割草”、“擦汗”、“挑担担”、“筛簸箕”等。土家的先民们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一边练,一边演,一边唱,一边跳,自娱自乐。或者模仿爬山涉水的生产活动,或者在庆贺丰收喜庆之余,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式不拘,风格各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4 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源于纪念英雄人物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摆手舞的体育文化发展还渗透了这个民族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与纪念。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土家族饱受外族的欺压和统治阶段的奴役,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力和地位,土家先民前仆后继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从开疆辟土的廪君,到抗击倭寇的陈连升,为了纪念这些英雄人物,在丰收季节,过年过节,都要开展纪念活动,跳舞颂歌,纪念心中的英雄,讴歌民族英雄的事迹,怀念土家族的先人,流传至今,也成为土家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特征

3.1 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性

新时期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特征,首先是它的民族性。体育文化是以地域和民族文化为背景的,因而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从某种意义而言,体育文化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是“真”与“美”的和谐统一,从特定的角度集中表现民族的性格和智慧,显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文化特征,反映这个民族应有的民族性。摆手舞已将这种体育文化特征融入现代文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从“摆手舞”发展而来的“清江舞”,从山间田野走进了城市社区,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首选。

3.2 轻松愉悦的综合娱乐性

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带有强烈的娱乐特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稳定,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民心,土家族体育文化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科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基于此,摆手舞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改革与创新,产生了符合现代精神文明要求与人们健身娱乐需要的一系列体育表现形式,大大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在更深层次上把摆手舞“一边奏,一边演,一边跳”的形式发扬光大,扩大了摆手舞体育文化的内涵。

3.3 内涵深刻的文化审美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有着历史的进步。传统的体育文化项目,娱乐的成份较重,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现代土家族摆手舞在秉承历史的基础上,增添了审美的内容,增添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赋予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从土家儿女普及最广的大型群众健身活动摆手舞的推广可以明显看出来。传统的摆手舞动作粗犷雄浑,如行云流水,或模仿爬山涉水,或模仿弯腰插种的劳动场面,流传到现在,融入现代的舞蹈动作,姑娘摆手,如柳絮飞扬,小伙摆手,如蛟龙腾云,速度轻缓,很大程度上融入舞蹈的动作,成为土家族的大众健美操,增添了审美的情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3.4 饶有趣味的群众健身性

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娱乐,不求胜负,追求健身养性。现代摆手舞在讲求娱乐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添加了新的健身美体的内容。人们通过对历史的探究,引发了对生命和身体运动的深沉思考,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对摆手舞中有益的部分发扬光大,进而形成当今特有的体育文化活动方式。使摆手舞进入社区,融入城市人们健身美体、休闲娱乐而家喻户晓。

3.5 意蕴丰富的现代教育性

现代摆手舞的教育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后的摆手舞,被不断地赋予其新时期的教育功能和意义,成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土家族地区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赋予了民族体育以新的生命力。现在,除了举办有组织的摆手舞大型活动外,土家族地区民族高校都开设有摆手舞等民族项目,遍布土家族聚居区的中小学,也把摆手舞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实现了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接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培养塑造了一大批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民族体育人才,为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备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体育的发展,民族体育的教育作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3.6 前景广阔的地区经济性

新时期土家族体育文化经济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推进,越来越充分得到体现。积极发掘、研究、整理土家族体育文化,逐步推进民族体育的社会化,扩大其人文价值的内涵,已经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民族体育文化的代表,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湖北省旅游局介绍,从2000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清江国际闯滩节”,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天南地北的游人在领略闯滩搏击的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在土家族的“女儿会”上欣赏到土家族的“摆手舞”。“清江闯滩”作为清江民俗风情旅游线上的知名品牌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秘之游。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现代土家族民族体育的经济性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4 现代社会中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探讨摆手舞体育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民族体育文化最本质的美的内涵,加以改革与创新,为土家族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1 现代化社会中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生态地理环境的局限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加之土家民族独特的自闭传统心理,造就了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相对而言较为原始和淳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之间交流的日趋频繁,文化交流与传播下,人们的审美观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土家人对民间舞蹈传统的尊重意识在时代洪流猛烈的冲刷下,正渐渐的消失,面临现代化高新技术冲击下人们日趋转变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民间艺术将如何自保,这是最重要且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当然,谁也没有能力阻止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是自觉的对艺术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当下政府及土家人可以做到的。虽然,我们欣喜的看到,摆手舞已成为土家族文化保护遗产之一,但是我们也发现当地对于文化保护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传统舞蹈资源上,为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除那些不健康、不科学的封建迷信成分和色彩,使之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4.2 土家族摆手舞的改造效果

现代化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摆手舞进行改造,也就是前面所言的科学利用,加以创新。崇尚白虎图腾的土家族,其摆手舞体育文化中很多地方带有封建、迷信的成分,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尊崇科学是时代精神,只有科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焕发民族体育的生命力。而如今,改造后的摆手舞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全民健身项目,达到了提高土家儿女生命价值的最终目的。

4.3 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

运用人类学理论进行整体的发展战略研究,加大挖掘、整理、推广摆手舞的力度,在民族文化建设领域要高标准、高起点定位。改变过去零碎的研究,运用人类学的野外考察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保持原始文化风貌最完好的土家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抢救性的收集整理研究。用科学的态度去伪存真,扬弃烙上旧时代封建印迹的东西,传承那些铸造勇敢民族精神,锻炼健康体魄,陶冶高尚情操的,有丰富娱乐健身和教育功能的舞蹈动作。

5 结论

历史发展到今天,新时期土家族摆手舞越来越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吸引着热爱民族体育的人们。我们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科学态度,弘扬摆手舞体育文化的精华,去其封建思想的糟粕,用科学的观点去开发创新。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努力建设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体育文化产业,让新时期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彭文群.摆手舞在21世纪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5).

[2]贺泽江.论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与前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6(2):115-117.

[3]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民族出版社.2002.

[4]阎孝英.土家族摆手舞[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5]杨爱华.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J].体育学刊,2003(3):60-62.

土家族摆手舞 第8篇

幼儿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者和文化基因的承载体。幼儿获得文化传承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 比如土家族、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 他们的文化靠口耳相传, 言传身教, 孩子自一出生就开始了文化传承与习得的过程。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汉化, 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生活的冲击。据调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土家人基本不穿本民族服装, 基本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为了让本土家族舞蹈文化更好传承, 我们将最具土家特色的舞蹈引入幼儿园, 让幼儿初步感受土家族摆手舞蹈的魅力。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留土家族民族风俗、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这种舞蹈形式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 土家语称“舍巴日”, 是土家族在祭祀祖先、祈祷过年、喜庆佳节等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群众性舞蹈。

一、欣赏摆手舞蹈场景, 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播放视频资料让幼儿间接感知摆手舞场景.

视频一:在野外进行祭祀的大摆手场景。视频二:在摆手堂内进行, 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的喜庆小摆手场景。视频三:每逢新春佳节, 土家人吃罢晚饭就扶老携幼, 举着灯笼、火把, 撑着五彩锦旗, 身上披着各种色彩的花被面涌进“摆手堂”。土家人为了创造热闹后气氛, 还要鸣铳放炮, 在中间的桂树或松柏树上悬挂红灯, 树下悬一面大锣, 放一面大鼓, 由一人敲锣击鼓, 大家按照锣鼓的节奏, 围绕大树跳起摆手舞。视频四:场地中央敲锣打鼓, 由熟悉表演的人领头, 众人围成一圈跳舞。其主要动作是双手随着一个方向甩顺边手、身子左右扭动前行。视频五:土家族大摆手、小摆手、土家族原始戏剧毛古斯、土家族民间吹打乐和以土家织绵、挑花为饰缀的土家服饰等传统文化现象。

土家族摆手舞再现了土家族农耕生活的全过程, 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乐观主义精神。土家族摆手舞自1957年起, 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出, 引起轰动。中外舞蹈专家评说:“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点的舞蹈”。土家族摆手舞其中的战争场面, 体现了土家先民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明史》称“永 (顺) 、保 (靖) 诸宣慰, 世序富强, 每遇征战, 辄愿荷戈鞑伐”, “其兵天下莫强焉”。历史上, 湘西土兵曾屡将其民间歌舞用于战事, 从三千多年前的“武王起兵, 前歌后舞”, “巴师锐勇, 歌舞以凌”到明嘉靖年间抗倭前线, 湘西土兵蹈咏武功, 连臂喧唱, 使“流荡先坚志”、“遂克城”, 荣立“东南抗倭第一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 湘西土家族人民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出生入死, 起赴后继,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感知摆手舞动作特点,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乐意参加韵律活动, 在生活中积累一些模仿动作, 形成一些舞蹈词汇;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用学习土家族摆手舞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性质和节奏的能力”。摆手舞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摆手, 顾名思义, 以手的摆动为主要特征。土家族摆手舞与别的舞蹈不同的特点是“同边摆手”, 即在动作上不论舞义的变化, 皆为同边手脚同时出动, 否则, 不称其为摆手舞。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手的摆动一般不会超过肩, 动作线条流畅, 自如大方。如“侧身”、“单摆”、“团圆手”等。但也有超过肩的动作, 如“梳头”、“打浪子”、“上摆”等。总的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 (重拍时) ”。土家族摆手舞的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动律特点的形成, 是与他们长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土家族长期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 身背重物行走在悬崖峭壁的羊肠小道上, 只能侧身而过, 故自然形成了顺拐、屈膝、颤动、下沉的独特风格。

三、传授粗浅舞蹈知识, 学习摆手舞蹈技能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 构思具有游戏性和故事性的摆手舞蹈, 如:模仿动物习性的动作、农民生产劳动的动作等, 摆手舞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游戏。舞蹈中安排有趣的游戏或故事情节, 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让孩子在摆手舞蹈中感知快乐, 接受美的体验, 情与德的熏陶, 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使摆手舞蹈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教师可以根据本园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选择典型的、富有动感的、有感染力的音乐。使幼儿一听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土家族摆手舞鼓、锣伴奏节奏鲜明, 是其他舞蹈音乐无法媲美的, 所以在选择音乐时, 必须要有让幼儿明显地感受到土家族民族音乐的特点, 形象鲜明以激发孩子内在情感的迸发。如《土家摆手舞》这一个舞蹈在各年龄班需要达到的目标应有区别, 首先让小班的孩子只需要初步感受摆手舞蹈轰轰烈烈的场景, 认识吊脚楼, 体验土家族民族生活习惯, 学会敲打简单的摆手舞蹈的音乐节奏, 感知鼓锣伴奏乐器音色的美;让中班的幼儿喜欢学习摆手舞动作, 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感知摆手动作的粗狂有力, 学会站摆手舞队形或围成圆圈或排成行。模仿简单的动作如:撒种、薅草、挖土、筛米等动作。从中体验学习舞蹈动作的快乐;大班的孩子了解了摆手舞音乐节奏, 并掌握了一定的动作技能,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他们 (她们) 喜欢鲜艳、明快的色彩, 教师可以结合土家族舞蹈的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道具、服装、头饰, 装扮土家人形象。新颖的道具、服装、头饰会使孩子眼前一亮, 既体现舞蹈作品的风格, 又增强孩子的兴趣。

我们对土家族摆手舞进入幼儿园进行了大胆尝试, 其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如何让本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普及有待于不断研究。

摘要:摆手舞是湘西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汉化, 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生活的冲击。因此, 我们应该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 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以使摆手舞这一土家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三至六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强, 他们善于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动作, 故让摆手舞走进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幼儿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报道[R], 2010, (3) .

[2]湘西文化产业网[P].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土家族摆手舞 第9篇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百姓健身舞蹈,教学,应用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得知,其最早起源于战争中, 因此属于一种庆祝军功的战舞。随着时代的演变,该舞蹈逐渐传承为摆手舞,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其正式被定为土家族文化。摆手舞同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习俗等等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悠久的历史沉淀出了土家族摆手舞的个性化,传承方式主要依靠身口相传,作为民间舞蹈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相对来说在传统文化当中处于较为脆弱的地位, 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一度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话题[1]。目前,百姓健身舞蹈已经在各个城市的各个社区角落当中大规模普及,百姓健身舞蹈因此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对该舞蹈的创新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而将土家族摆手舞纳入其中,不仅能够为百姓健身舞蹈注入更多新鲜元素,更为摆手舞的继承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尤其是当前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已经对此启动了专门的项目,旨在为更好地支持百姓健身舞蹈的创新性教学。因此, 围绕土家族摆手舞纳入百姓健身舞蹈的应用展开研究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土家族摆手舞与百姓健身舞之间的共通点

(一)动作。百姓健身舞的动作设计基本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特点基本表现为简洁、有力、易学等;而体家族摆手舞更是由生活发展而来,其动作大部分都是对生产劳动与庆祝丰收等情形,因此从动作本身来看,都十分“接地气”, 容易为人们所更好地掌握[2]。另外,土家族摆手舞由于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加之后期的文化融入和嬗变,形成了诸多分类包括军事类、祭祀类、狩猎类以及农业舞蹈等,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是以积极向上并勇于创新作为主导,深刻地折射出了土家族人民的民族情感与情结。而百姓健身舞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还成为了当前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音乐与肢体动作的协调,来转化为一种情感表达。

(二)音律。当前大多数百姓健身舞的伴奏都以简单明快的节奏为主,也就是一个小节有八拍,相对来说都是以规整的形式出现。土家族摆手舞的伴奏乐器也通常仅需要一面铜锣和一面鼓,音律节奏也都固定为八拍。

(三)作用。摆手舞的起源虽然具有着不同的典故背景,但其本质都是从对生活的热爱出发,以舞蹈的形式来达到强身健体并塑造健康之美的目的。发展至今,摆手舞对于舞者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具有协调性之外还要同时兼具灵活与柔韧性,在此基础上增加肌肉强度、关节柔韧度以及力量。同时,摆手舞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更是一种象征着热爱生活的娱乐活动项目。从此方面来看,百姓健身舞的作用和意义亦与之不谋而合。

二、土家族摆手舞纳入百姓健身舞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百姓健身舞蹈元素。百姓健身舞的教学,已经应当前社会的多元化需求量不断增大而进行着有力的创新,比如最为热门的“三阶段一两形式”模式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独特创新,无论是教学时间,抑或是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等,均有了明显的发展与转变。相比之下,摆手舞种类繁多,能够通过不同的肢体表现来展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并且摆手舞主要以手臂和肢体变化为主,复杂多变的表现形式一旦纳入到百姓健身舞的教学当中,将能够起到最为直接的活跃气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3]。更会因为摆手舞元素的应用,使百姓健身舞蹈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为现代百姓健身舞的进一步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更好地传承摆手舞文化。摆手舞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其所具有的原生态特性,决定了其文化资源的价值。在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等多重作用下,土家族区域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因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声、光、色”冲击,使很多民俗文化陷入了尴尬境地[4]。很多研究对此有着共识,即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终将被时代所更迭,民俗文化的消亡也会是时间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对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关于民俗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不乏诸多成果,分析可知,借助其他运动项目作为载体进行发展实为可行之举。目前百姓健身舞已经普及,接受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将摆手舞纳入到百姓健身舞教学课堂中,有利于全民认识摆手舞,使摆手舞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三、土家族摆手舞纳入百姓健身舞的教学方式建议

(一)教学内容。首先,土家族摆手舞教学内容的嵌入,需要建立在不改变百姓健身舞基本结构和内容的前提下,将土家族摆手舞文化整合其中。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对土家族摆手舞有全新的认识。毕竟有些百姓健身舞强度较大,因此相对单一的动作加高重复率很容易使学生心生懈怠。此时,新动作与新文化的纳入便能够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其次,在做好基本的百姓健身舞教学之后,根据实际条件适当抽取特定时间专门进行摆手舞动作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对摆手舞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其文化历史和发展历程等。在此基础上,强化摆手舞和百姓健身舞的融合教学,赋予学生更大的创新空间,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最后,适当开展具有摆手舞风格的百姓健身舞蹈课程教学。此方式可以通过将摆手舞和百姓健身舞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掌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进而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而将两者更好地相结合。

(二)动作编排。首先是动作编排的素材。摆手舞所反映的,大多都是日常的劳动生活或者在特定场合开展的一些祭祀主题等活动的表演,动作大多都是源于生活,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同时,摆手舞动作通常都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表演起来往往能够充分发挥舞者的随意性,而这些恰恰都可以被百姓健身舞很好地利用。

其次就是音乐的编创。音乐伴奏完全就是百姓健身舞的核心,百姓健身舞的整体风格几乎都是由音乐的音律所决定的。因此在百姓健身舞的编排过程中,所有动作都会强调与音乐的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便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律动,进而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来赋予百姓健身舞以新鲜的生命力。音乐的编创可以以土家族原生态特色作为基调,对原生音乐进行现代化的二次加工,使音乐本身就具有浓厚的相融色彩,为两种舞蹈动作的整合提供基础保障。

最后,相比之下,摆手舞更具有柔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其置于百姓健身舞的开始与结尾部分,使摆手舞的柔性具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土家族摆手舞 第10篇

摆手舞是流行于湘、鄂、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生娱乐活动。它是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土家人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巧妙的将繁重的劳动生产与轻松的娱乐生活相结合,加以融会贯通,并不断从中提炼精华而创造出来的一套颇具民族特色的集文化娱乐与运动健身为一体的舞蹈。办公室工作人群包括机关工作人员、各种科研人员、白领阶层等,是在中国有着巨大数量的一个特殊人群,由于其长期久坐办公室工作,身体承受着较大的工作量,身心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使得办公室人群长期承受着身心各种疾病的困扰,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况,严重影响了办公室人群的人口质量和工作效率。如何解决办公室人群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运用土家族摆手舞的健身价值针对办公室人群的特点创编出一套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土家族摆手舞办公室健身操,对提高办公室人群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分析

2.1 办公室人员的特点和健身需求

办公室工作繁杂、零乱,头绪多,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就容易在心理和身体两方面产生疲劳。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和场地上受到一定限制,肌肉活动少,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活动性质[1]。如果长期静态工作不积极运动,“易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心肺功能差,适应能力降低等”[2],在客观上提高了职业病的发病率。针对这类人群的高发职业病,只要头、手、脚经常做一些张驰、屈伸、踢转等运动,就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2 土家族摆手舞的健身价值

土家族摆手舞是勤劳智慧的土家人们长期劳作形成的结晶,因其娱乐性、健身性深受土家儿女的喜爱,一直流传于至今。土家族摆手舞对身体的柔韧要求不高,各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小,多为徒手动作,不需要借助器械。土家族摆手舞中没有运动强度较大的弹跳、腾空动作,所有动作均来自日常生活劳作动作的改编,具有易学易教的特点。摆手舞里的扭、转、曲、蹲等动作组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松弛交替转换与协调用力和上下肢的密切配合;可以提高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帮助人们纠正肩、胸、背、腿等身体不良姿势,克服形体和动作上的毛病[3]。摆手舞还可以调动手、肩、腰等各关节参与活动,能够舒筋活骨,健强体魄,可以消除办公室人群长期工作积累的疲劳,健身效果明显。长期跳“摆手舞”能提高人的身体机能,改善体质状况。

3 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

3.1 针对性原则

办公室人员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身体活动,年龄跨度大,易发疾病多集中在颈椎部、肩、腰部等。针对这些特点,在编排时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部位,创编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如果能够使这些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就可以达到健身效果,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因此,办公室人群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就要使办公室工作人员能够在办公室有限的空间内让自己的颈椎部、肩、腰部等得到放松。

3.2 健身性,娱乐性原则

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2001年)对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知识分子在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感觉程度上,在所调查项目中,很有感觉和有一定感觉所占比例分别:身体经常疲劳为5.6%和23.8%;精神经常疲劳为4.6%和19.7%;体力正在衰退为4.2%和22.1%;运动不足为10%和22.9%[4]。办公室人群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深受身心双重压力的迫害,身体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创编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其健身价值是第一重要任务。

当今,枯燥乏味的健身运动已不再受人们的欢迎,人们在运动的同时需要一种娱乐的气氛贯穿始终。娱乐性不仅可以使人们消除身体上的疲劳,更能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要符合健身性、娱乐性的原则。

3.3 发展性,可持续性原则

摆手舞是中国传统体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创编出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摆手舞健身操不能完全脱离于传统的土家族摆手舞,要有其灵魂,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传统,要在发展中创编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使其在可持续性中进行发展创编。

3.4 经济有效性原则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经济社会,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率,办公室人群健身也是如此,不仅要达到健身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因此,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也要符合经济有效性这一原则。

3.5 易推广性原则

土家族摆手舞被称为“山寨里的健身操”,数百年来一直都在山寨里传播,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这个大舞台。因此挖掘土家族摆手舞针对办公室人群的身心特点进行整理创编,使之易学易教,便于推广,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山寨里的健身操”这一真正的价值。

4 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

摆手舞是勤劳勇敢的土家人根据日常劳作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是日常劳动的艺术化,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因此,针对办公室人群的迫切需求,结合土家族摆手舞独有的健身价值创编出一套适合现代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是解决办公室人群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4.1 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逻辑框架

由于办公室人群长期处于坐位姿势,颈椎、肩、腰、心血管系统所承受的负荷最大,四肢负荷次之,所以促进办公室人群的身心健康首先要使身心负荷大的部位、器官得到放松。因此,办公室人群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要以颈、腰、四肢的运动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编排的框架要符合一般健身操的基本规律,时间不宜太长。创编的逻辑框架如图1。

4.2 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特点

根据办公室人群独有的身心特点和土家族摆手舞所具有的健身价值,抓住土家族摆手舞的精髓及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在土家族摆手舞的基础上,初步创编出了一套轻松活泼,具有一定健身价值和可推广性的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此操包括预备节和整理节在内共八节,整理节为9个八拍,其余七节各八个八拍,整套操的总时间为4-5分钟。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继承了土家族摆手舞的特点,即:肢体同边走,左手左脚,右手右脚,臀腕不动,两手直甩;腿脚整个动作都是曲膝、下蹲。跳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时必须配音乐,练习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节奏,音乐是由拨、锣、鼓乐器演奏而成的。整套操可以在一块1.5m2的场地内完成,练习者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办公区域内完成,符合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

4.3 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动作说明

第一节预备节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拍左脚向前迈开一小步,双手经胸前摆至身体左侧,头向左转;2拍同1拍,但方向相反;3拍同1拍;4拍同2拍;5拍左脚向前一小步,双臂打开侧下举,掌心朝后;6拍双手举过头部相对,稍屈臂;7拍体前屈,双手相对向下;8拍还原成直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如图2。

第二节灵活上肢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2拍左脚向前脚跟点地,左手体前屈肘,右手胸前平屈,掌心朝下;3-4拍同1-2拍,但方向相反;5拍左脚为轴身体左转90°,提右脚,双手打开侧上举;6拍还原成直立;7拍左脚向前脚尖点地,双手胸前并掌;8拍还原成直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如图3。

第三节抡臂活肩

预备姿势:上一节的最后一个动作。

第一个八拍:1-2拍左脚向左一小步,左手体前抡臂一圈,右手体侧向上托举,掌心向上;3-4拍同1-2拍;5拍右脚为轴身体右转180°,提左脚,左手胸前抡臂半圈,双手头上托举;6拍落左脚,双手胸前交叉;7拍左脚靠向右脚,双手胸前交叉;8拍还原成直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如图4。

第四节扩胸充肺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拍左脚向左迈开一小步,双手侧平举,左手略高于右手,左手半握拳,右手掌心朝下,肩关节转动,头向左转;2拍同1拍,双手不变,但方向相反;3拍同1拍;4拍同2拍,但并右脚;5-6拍漫步,左手抡臂至后背,右手抡臂至胸前;7拍开右脚,左手侧下举,右手侧上举;8拍还原成直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如图5。

第五节强腰健体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4拍左脚开始走十字步,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沿左手上下移动;5-6拍左脚脚尖点地,左手侧下举,右手经胸前拉至额头屈肘,掌心朝外,中心落在右脚;7-8拍左脚收回至右脚,脚尖点地,双手身体左侧前后摆动两次。

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如图6。

第六节提踵活筋

预备姿势:上一节的最后一个动作。

第一个八拍:1-3拍左脚向前做跟进步三次,双手侧平举上下摆动;4拍后撤步一次,双手侧上举,掌心朝下;5拍左脚为轴身体左转90°,提右脚;6拍身体继续左转90°,并右脚,双手胸前交叉;7拍左脚向前脚跟点地,双手经胸前打开成侧下举,掌心朝外;8拍还原成直立。

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如图7。

第七节跳跃展体

预备姿势:上一节的最后一个动作。

第一个八拍:1-4拍左脚开始原地跑跳,双手头顶击掌;5拍左脚向前一步,脚跟点地,双手侧下举,掌心朝外;6落左脚,双手提前交叉;7拍同5拍,但方向相反;8拍还原成直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六、七、八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如图8。

第八节整理节

预备姿势:屈体,双手自然下垂。

第一个八拍:1-8拍屈体,左脚开始原地踏步,双手左右自然摆动。

第二个八拍:1-6拍直立,左脚开始原地踏步,双手左右自然摆动;7拍继续踏步,双手胸前抡臂至头顶;8拍继续踏步,继续抡臂,左手半握拳落在左肩,右手半握拳侧下举。

第三个八拍:1-4拍屈体,左脚开始原地踏步,左手不动,右手左右自然摆动,摆动高度不超过肩;5拍左脚向左迈开一步,双手打开;6拍并右脚同时击掌一次;7-8拍同5-6拍,但方向相反。

第四、七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第五、八个八拍同第二个八拍,第五、九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如图9。

5结论

(1)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视为“山寨里的健身操”,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动作形象,易学易记,可行性强,便于在全民健身中推广。

(2)针对办公室人群的特点和土家族摆手舞的健身价值,将土家族摆手舞与现代办公室健身相结合,初步创编了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经相关专家学者认定,本套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健身操将人们的现代生活与土家族摆手舞相结合进行创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本套摆手舞健身操从理论上分析,可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进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放松疲劳肢体,具有较高的强身健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建议将本套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在办公室人群中进行试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华,焦亚频,李东建,等.办公室健身操创编理论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2):123.

[2]吴晓芳.大众健身操对中年妇女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69-70.

土家族摆手舞 第11篇

一、摆手舞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及其舞蹈特点

摆手舞是鄂西南端土家族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原生态舞蹈。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很悠久, 据《湖广通志》记载:“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 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 随流之那车, 复生根而活, 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 花乃自落, 尤为异也。”是说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 土家先民在普舍树下跳摆手舞的奇异故事。这是摆手舞最早的史书记载。摆手舞起源于祭祀、起源于战争、起源于生产劳动和自娱自乐, 演变于白虎图腾舞和巴渝舞, 这是人们的共识, 不管起源于什么, 随着历史的嬗变, 摆手舞从一开始的单一性祭祀功能发展为多重功能, 当下又凝缩为单一的娱乐功能, 是符合与时俱进的规律的。

摆手舞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 小摆手表现的主要是农事动作, 大摆表现的主要是军事动作。大摆手阵容庞大, 除了舞队之外, 还有梯玛队、龙旗队、乐队、炮仗队, 参加表演可达几千人。跳法上分单摆、双摆、插摆、环摆、花摆、竞摆。小摆手的动作语汇主要表现生产劳动的各种农事动作, 如砍柴、撒种、插秧、踩田、薅草、赶野兽等, 摆手舞的主要动作脚踏、摆手、弯腰,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甩同边手, 姿势稳重、雄健、奔放。现在的鄂西山区, 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城乡餐饮业场所中, 跳摆手舞的现象很普遍。摆手舞简单、朴素、模拟性强、形象生动, 寓意深刻, 娱乐功能强大, 文化底蕴深厚, 审美特征鲜明。具体分来摆手舞有这么几种:狩猎舞。是模拟野兽各种姿态, 如“犀牛望月”“赶猴子”“老鹰展翅”“跳蛤蟆”等。农事舞。是展示劳动时的各种动作, 如挖土、撒种、插秧、织布、纺棉花、砍火渣等。生活舞。是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如扫地、打粑粑、打蚊子、比脚、檫背等, 古代还有军前舞、酒后舞。

二、撒尔嗬舞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及其舞蹈特点

撒尔嗬舞也就是跳丧舞, 跳丧舞有各种叫法, 如“打丧鼓”“跳丧鼓”“撒叶儿嗬”“散忧愁”等, 不管哪种叫法, 其社会功能性是土家族的祭祀舞, 也可以说白事舞, 是土家族“喜事丧办, 丧事喜办”的特殊民俗现象。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 土家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巴人”到“蛮人”再到“土家人”的顺序。“巴”是最远古的称谓, 巴, 既作姓氏、姓名, 又作古国名、地名。武陵山区的清江河流域是“巴人”“蛮人”“土家人”的发祥地。远古时期的土家族人, 居住、生活在蛮荒的原始森林中, 长年累月与野兽为伴, 生命时刻会受到威胁, 他们的部落首领叫廪君, 带领他们打死了野兽, 战胜其他部落, “廪君死, 魂魄世为白虎”。因此, 土家先民对于百兽之王的老虎视为图腾, 表示自己的部落成员也象老虎一样勇猛无敌, 这样就有了保护神, 也有了用来祭奠、寄托哀思的象征物, 这就是土家族的图腾崇拜物是白虎的缘由。

撒尔嗬舞的雏形是图腾舞蹈, 也就是“白虎舞”。从史料上可以知道土家先民跳白虎图腾舞的记载。《湖北通志》引《宴公类要》中说:“荆楚之风, 夷夏相伴, 有巴人焉, 有白虎人焉, 有蛮蜓人焉。巴人好歌, 名踏啼白虎事道。”《夔府图经》中曰;“父母初丧, 鼙鼓以道哀, 其歌必狂, 其众必跳, 次乃褩弧白虎之勇也。”这种白事后的祭祀性舞蹈, 从古至今流传于土家族山寨中。撒尔嗬舞是土家族先民狩猎劳动形态和图腾崇拜仪式形态的重复和再现, 其动作主要是模拟老虎等其它一些动物、植物的象形动作, 如“猛虎下山”“猴子爬岩”“犀牛望月”“古树盘根”“羊擦痒”“狗撒尿”等。这些动作风趣、逗笑、朴拙、形象生动, 娱乐性强, 舞蹈语汇原始、丰富。跳丧舞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肩靠肩、弯腰弓背、屈膝上下颤动, 模拟性很强, 比如表演“猛虎下山”动作时, 二人一跃一掀, 然后吸腿躬身, 相对逼视, 撞肘, 紧接着跳跃性转圈后, 成左弓箭步, 轮右臂, 口中发出一阵阵叫嚣声, 逼真模仿出猛虎扑食的动作。

三、摆手舞与撒尔嗬舞的异同

如果从摆手舞与撒尔嗬舞这种舞蹈的动作、唱词、祭祀对象和历史渊源等方面观测, 二者之间是大同小异的, 异支同源的。

动作上, 摆手舞的主要动作是脚踏、摆手、弯腰。摆同边手是它的基本动作, 特点是低摆、稳重、雄健, 所谓“龙行虎步”。同撒尔嗬舞中“猛虎下山”动作一样, 都是对图腾白虎形态动作的模仿。摆手舞有“老鹰展翅”, 撒尔嗬舞有“凤凰展翅”, 摆手舞有“拖野鸡尾巴”, 撒尔嗬舞有“燕儿衔泥”等等, 都是森林中飞禽走兽的模仿, 只是撒尔嗬舞动作比较复杂, 摆手舞动作比较简单。

在舞蹈的表现内容方面, 摆手舞和撒尔嗬舞都是礼赞他们先民和劳动生活。唱词和仪式举行的方式都基本相同, 如鄂西来凤、湘西龙山的摆手舞和鄂西巴东撒尔嗬舞, 都有一段开场白, 龙山摆手舞的开场白叫“扫堂”, 巴东撒尔嗬舞的开场白叫“开堂”唱词有所不同。摆手舞由一人领众人合, 衬词是“嗬吔”“吔嗬吔”“吔嗬嗬”;撒尔嗬舞是一人领唱, 二人和多人合唱, 衬词也是“嗬吔”等。

摆手舞和撒尔嗬舞都是土家先民祭祀白虎神的舞蹈。随着时代与地域的更替和变迁, 摆手舞由原来单一的祭祀舞蹈发展为祭祖先、求兴旺、盼丰收、供娱乐等多种用途的舞蹈, 而撒尔嗬舞则至今还始终保持着单纯的祭奠亡者的原生态状况。近些年来, 摆手舞几乎与祭祖先、求兴旺、盼丰收无关了, 跳摆手舞完全是纯娱乐性的活动了, 如一些大、小型文化活动中, 搞的篝火晚会和一些餐饮业的篝火晚会上人们跳摆手舞, 纯粹是图高兴、图热闹而已, 这肯定是好事, 说明摆手舞越来越现代化, 越来越展现出其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一种文化, 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 没有被时代抛弃, 反而越来越兴盛, 这是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巴东的撒尔嗬组合,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金奖, 这说明民间的丧葬仪式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它不再单纯是丧葬仪式, 它逐渐转型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看来, 跳丧舞的社会功能在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 它的艺术性和审美功能应该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使它更加具有艺术性、表演性、娱乐性。

摘要:摆手舞和撒尔嗬舞是鄂西武陵山区土家族的两种原生态舞蹈, 这两种舞蹈具有同源同根性, 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蕴、审美特征和舞蹈音乐特点。本文从这两种舞蹈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文化习俗、舞蹈动作特点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上一篇:集团采购下一篇:智能变电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