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林业范文

2024-09-19

持续林业范文(精选12篇)

持续林业 第1篇

1.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我国现在的林业产品的种植模式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林业产品的模式, 这就在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暴漏出了许多的缺陷,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而林业产品的种植模式也需要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些生命强度比较低或者品种繁衍期过长、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的种植品种都需要进行改良,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新的高品质产品被研发出来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也可以改善林业的发展环境, 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更好的优化。

1.2 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林业的不断发展, 对于林业人才也有了很大的需求。我国现今的林业系统大约可以安置数百万人, 不仅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 还很好的改善林业地区人员的安置问题, 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发展。传统的林业种植模式下, 林业产业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大, 而且工作的重复性和不可控制性也非常的高, 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利用创新的林业技术可以减少林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以缩短劳动时间, 减少重复性工作, 保证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在过去的林业产业中, 工作人员都是根据经验去完成林业工作,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发展, 这将会为林业行业带来一批理论知识丰富和具备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 这为林业产业汇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提高了林业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能力, 也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林业的发展, 例如会出现病虫害、花期受损、水腐烂根、传播能力较低、成活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比较粗放, 在对作物的管理上不够精细, 对作物所需的养料、水分、温度和光照等营养元素上缺乏把握性。运用新的林业创新技术把原来粗放的管理模式改变成如今的集约型管理, 这样让整个林业的管理变得更加数字化和科学化。在新的林业管理模式中, 利用科学技术对林业作物进行实时监控与精细管理, 作物摄取营养元素的成分要进行测量并且分析其最适合的量, 这样在对作物的管理上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林业的数控化管理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新的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林业的一些疑难问题, 例如对生态系统的回复。荒漠化防止技术和森林资源的培育技术等, 将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互结合起来, 让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能够协同发展, 经济与环境可以达到统一共同发展。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对策

2.1 完善林业知识创新系统

林业结构是需要优化调整的, 而完善的林业科研机制也是为林业创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保障。学科和科研的结构需要进行重新的布置, 在学科的机构上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改善, 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植被缓慢恢复系统, 人工林的资源培育与保护, 并且加强人工林的高效利用率, 高新技术产业在林业上应用的创新能力等学科建设, 使得学科多样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其次要提的是转换机制,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需要设立高级的林业科学研究基地, 以此来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新型科研体系, 并且快速形成一种以开放、活力、竞争、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机制, 培养出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和敬业爱岗的科学研究领域的文化底蕴。

我们还要利用林业最新的科技资源的优势, 与高校和企业达成共识形成合作, 加大林业领域科技研发的速度和力度, 加快林业科技研发机构的内部结构调整和林业领域人才和人员的结构优化进程。要在林业的科技创新过程中, 培养并保持一支精干的科研力量, 能够长久并且持久的去从事和完善林业基础建设, 保证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2.2 完成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创新林业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而林业人才才是林业发展的根本。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重要的因素是现代科技产业竞争的主要条件, 高新技术是现在科技创新的基础领域。我国在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这就需要我国在信息技术、航天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其他领域加大力度, 尽快获得科研成果, 加快林业领域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生产出更加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并且还需要在生态坏境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上拥有重大突破。

我要利用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培育出一大批优质的林木优良品种, 利用的森林防治作用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上取得良好发展。我们需要从培育、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到加工利用进行一体化机制, 提高科技质量, 从而在增加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产业上的取得重要突破使得建设林业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3 紧抓科技创新不断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3.1 抓好林业产业升级

林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改革和升级, 首先需要加强林业企业尤其是那些大中型的林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 不断提高产业循环发展能力;然后转变林业产业的重点, 看向一些生物技术产业、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并且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开发研究力度;其次不断充能学习, 保证科学研究的先进性, 从而提高研究的水平和研究效率;最后将新型林业技术成果实际运用到国家的大型生态工程和资源保护工程中, 完成林业产业升级后的良好循坏, 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2 持续的动力推动持续的发展

林业科技创新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只有动力的持久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永动。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才能保证科技发出不竭的动力, 我们需要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 保障科技研发链的完整。实行“科教兴林”的战略, 就是强调要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去振兴林业经济从而使得我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大幅度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加强林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保障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输出。

结束语

创新的林业科技技术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而对于林业创新技术在林业产业上的应用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 人才与经济上都有所制约的情况下阻碍了创新的林业技术推广。新型技术的应用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现场市场竞争的非常激烈, 而林业技术创新会成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会将林业的发展带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了更好的带动新型技术的研发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全方位的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加大林业科技创新的队伍推广建设, 以此来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林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7.

[2]张金栋.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 2000, 02:65-67.

林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2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富村镇林业站樊天佑

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进一步推进我镇林业建设的高水平发展,必须结合富村镇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扎实工作,积极创新,狠抓落实,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通过本人对全镇林业及林产业发展的调查了解及这些年在林业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本人对富村镇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目前我镇林业发展状况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我镇林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形势

截止到2007年底,全镇总计有林地面积15.977万亩,1、发展背景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林业建设非常重视,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加上营林机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人们对林业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认识不断加深,全镇造林绿化势头强劲,林业生态水平明显提高。但全镇的生态水平和建设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乡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生态建设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全镇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区域间发展不够平衡;森林总量不足,林分质量不高;重造轻管现象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林果产业发展缓慢,技术服务跟不上等。

2、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发展,中央,省市县对林业扶持的政策不断出台,全镇群众造林积极性逐年加强,绿化势头强劲,生态建设基础较好,全镇石漠沙化治理已开始启动,林业产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特别是杉木林基地建设和核桃基地建设的大力推进,加快了林业产业化的进程.林权制度改革的完成,对林业发展的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依法治林和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成效显著,林业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林业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不利因素:林业产业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够适应;林业资金投入与生态建设的要求不相匹配,林业产业化传统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变;林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与大都市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还未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林业用地相对紧张,尚未列入城市总体规划;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和林木种苗建设等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工作压力较大,监测、信息等服务手段相对落后。

3、发展趋势

富村镇地处京津之间,区位优势明显,为把富村镇打造成“展示天津的窗口、天津发展的桥头堡、京津之间的明珠”,生态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造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打造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城市”是全镇生态建设的目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发挥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的主体作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我镇林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及措施

按照“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城市”的目标,充分利用区位

优势,把握我国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富村镇区林业发森林分类经营的出台,有力的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使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路子。

1、制定富村镇林业建设发展规划。结合全县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我镇对未来五年的林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对指导全镇林业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富村镇关于建设杉木林基地的实施意见》及《富村镇关于建设核桃基地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对全镇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巨的指导性作用。

2、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湿地开发与利用以及花

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

4、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5、高度重视林业的培育和管护。高质量的森林是发挥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森林的培育和保护。首先要十分重视种苗管理,改变单一树种,坚持不懈改良树种,要将林木种苗实现“四化”,即种子生产基地化、森林种植良种化、育苗生产容器化、容器苗生产工厂化(后两项在我镇是薄弱环节),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种植效益。其次在森林抚育方面,要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改变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财政应对有林地施肥给予一定补贴,让百姓在森林抚育上多投入人力少投入一些资金,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加大对林业浇水、除草、涂白、病虫害防治等后期管护工作,切实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持续林业 第3篇

一、生态林业功能

生态林业的功能

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畜产、稳产起到屏障作用。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二、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林业要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型,这就促使传统林业要向新型林业—生态林业转变。我们知道,木材生产就是砍伐、运输、加工、其面小,它是人们追求林业短期经济效益的一和方式,林业经济总量偏小,但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是有限的,现已被人们渐渐认识。而生态林业建设意义则不同。创建生态林业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新世纪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这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农业“靠天吃饭”状况、农民增收难问题在云南省具有普遍性。因此,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宜林荒山绿化和次生林改造,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措施。

三、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五)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生态林业建设

1、我国法律中关于生态林业建设思想的体现

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

1创新林业技术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林业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国在种植林业产品时,依旧采用较为落后的种植方式,不仅降低了林业产品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增长了林业产品的生长繁衍期,大大降低了林业产品的质量,进而导致我国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林产品在不断地更新,产品质量及林业产品的产出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不仅促进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1.2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由于我国林业产品存在着光合作用不足、生活率较低、花粉授粉率较低及花期时间较短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态势不够良好,导致我国林业产业出现问题、最主要因素是我国在管理林业产品时,依旧采用传统落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在这种粗放型管理模式下,林业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林业产品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温度等生长要素。但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林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林业产品时,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化、自动化的高效管理设备,科学地调控林业产品的生长要素。此外,不断地创新林业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从而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创新林业技术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现阶段,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林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品经济效益较低及森林资源减少等多个问题,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了我国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为了有效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并健全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相关的林业企业在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时,必须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增强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以及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调动林业技术创新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生态林业技术创新

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创新环节的公益性与生态性。与林业产业技术的运行机制相比,林业生态技术的运行机制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进行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活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培养

为了真正有效地落实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培养,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林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林业产业在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素质时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林业产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提高林业产业教育质量的同时,提升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整体素质。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林业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技术创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但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政策制定者必须加强与林业企业实施者之间的联系,制定出科学严格的规划措施,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有效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在不断地优化升级,林业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并完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健,赵发珠,韩新辉,冯永忠,杨改河.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种植业发展模式的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6(5)

[2] 唐丹,胡卫卫,施生旭,黄森慰.基于生态理念的福建省养生度假旅游发展路径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3] 李月梅.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论文 第5篇

单纯的针对可持续发展思想而言,最早是于1972年提出,本质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资源要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可持续发展观己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林业也不例外,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对于发展现代林业乃至未来林业的发展方向都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通过本文首先介绍一下我国林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后和大家共同探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我国林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林业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建国之后一直到1978年,我国处在林业的一个发展时期,也称为传统林业时期。而在1978年之后到1992年,我国在林业发展上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寻求新的林业发展之路,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探索阶段1992年之后,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我国林业事业逐渐发展完善,林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迈进了新的发展时期,确定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意义深远

林业生态工程可持续经营探讨 第6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后期管理;可持续经营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0-2

为了增加森林资源、遏制水土流失和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很多地区开展了多功能防护林、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的生态造林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对后期可持续经营缺乏详细合理的规划,导致林业可持续经营缺乏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工程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重视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经营,进行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柳州市林业生态工程可持续经营概况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北部,珠江流域中上游,在十多年前,被列为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目前正在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绿满龙城”绿化工程,而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62.6%,森林蓄积达到4717万立方米。全市建立森林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787.83平方公里,构成了生态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达到62.6%,全市杉木林和油茶林面积已稳居全区第一,毛竹面积居全区第二,生态公益林约占35%左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远远超过全国的评价指标,为柳州市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林业生态工程后期管理存在问题

2.1 后期管理意识淡薄

森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贡献众所周知,但对林业的生态经营,尤其是后期的管理却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认知上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差距。柳州市的林业生态工程中普遍存在只要将林业工程建设完成就算是完成了工作的观念,将林业生态工程作为阶段性的工作,而没能看到其未来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导致后期的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大部分工程都未设立具体的管理机构,缺乏组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施工阶段的一些管理措施和核心技术骨干等都没调离,由于责任未落实到位,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没将后期管理作为自身工作,相应的资金也很难获得,这种意识上不重视导致林业生态工程的后期管理工程欠缺。

2.2 经营资金不足

林业生态工程的资金大部分投资在了造林阶段和成林之前的管护工作,在造林工程完成之后,在项目立项中就没有相应的资金计划,缺乏资金概算。而出现的造林结果不达标的情况,就会导致后期管理工作非常需要资金的支持来进行养护,但工程中无此类的经费支持,在成林后林木的质量和产量的养护工作也缺少必需的保障资金。柳州市城市绿化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增长的幅度较大,但总量仍然很低,幼林抚育任务十分繁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造林成果的巩固与提高。

2.3 林业政策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木材运输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但在信贷优惠政策、社会办林补助政策、公益林补偿政策、政府的扶持政策上均未非常详实地落实到位,地方政府在无法将中央政策落实到位,缺乏配套资金支持。

2.4 经营技术落后

经营的技术和设备多采用的是上个世纪初期的技术标准和经营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对目前的管理手段等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和改进,经营机构的技术人才也非常缺乏,现有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柳州市的技术发展存在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应用不多,科技体制改革进展不快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相关的林业技术人才较十年前有了较大的改进,但较城市发展速度相比,仍然相当缺乏,是柳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5 环境污染严重

柳州市总体污染状况稍有改进,但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1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3.7%,烟尘排放量为1.78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7.9%,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62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008毫克/立方米,酸雨频率17.2%,与上年相比年略有下降,但破坏性依然较大,可知环境污染情况依然较为严峻。

3 林业生态工程可持续经营对策和保障措施

3.1 增强可持续经营意识,加强工程的后期监管和验收

柳州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绿满龙城”绿化工程,巩固发展造林成果,长期有效保持森林资源的培育及其功效发挥,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重视后期经营的作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做好后期经营的总规和详规,向上级领导反映后期经营的情况,争取管理层的支持,将项目的后期经营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后期的监管和验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推行合同管理制。

3.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经营配套资金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项目,获取专项资金或资金上的倾斜;各级计划、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将林业建设投资纳入预算,并逐步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资比例;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了政府的投资,还要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通过购买、租赁、承包和联合开发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工商企业吸收资金;设立林业的基金制度,规定造林项目将后期经营的费用纳入预算,明确轻工、工矿、交通、冶金和水利等一系列系统占用林的育林基金,要求城建部门设立城市建设绿化费用,并向林地占用人员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还要注意完善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单位和人民用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环境绿化。

3.3 完善落实政策,坚持依法治林

以中央的各项具体政策要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業管理政策,制定与当地发展相匹配的相关条例,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备的林业管理政策体系,帮助造林单位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实体。

完善投入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系统,努力实现公益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并对商品林实行信贷优惠,推出社会力量进入林业的补助政策,形成公益林以政府为主导和商品林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体系。剔除林业税费政策中的不合理成分,降低经营者的赋税压力。建立开放的管理政策,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农户、科技人员、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国外投资者和私营企业主等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工程。通过完善法律形式明确非公有制林的法律位置,以“谁造谁享、共造共享”为宗旨,将林业投资者和经营者们的所有权落实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积极利用资本、劳动力、林产品加工等市场进行合理调整,加强林场品的市场调控和检测,为可持续经营提供优异的市场环境。

在最新的林业发展现状下,必须加强林业的法制建设,保护林业资源。借助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提出和推行,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理制度,严禁毁林开荒。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经营。

3.4 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科学试验示范

林业的种类、树种、经营方式和目的以及各个阶段、技术要求都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具体的林业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对应的可持续经营计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需求,主要介绍林木经营、抚育间伐、“三防”以及果林培育等技术和政策培训,对这些技术要提前开展试验示范,增加技术的科学性。林木经营技术主要培训造林和经营者学会施肥、中耕除草、防虫、花期和果期管理、修枝整形等技术;抚育间伐技术主要让经营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林树品种的技术标准和经营特征,掌握抚育间伐的方式、时间和强度等技术;“三防”技术主要掌握防火基础和灭火技能以及火源控制和现场指挥能力,病虫害的类型、分布、识别和防治及效果监测等;掌握果林的外形修理、疏花果、施肥和套袋等技术。

3.5 增强环境污染治理,保证可持续发展

根据柳州市环境污染的状况,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工作,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将减排任务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管理,落实政府责任,并注重保护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根据柳州市各个地区的资源情况,开展多种经营活动,重点发展毛竹、八角、茶叶、药材等经济林和桉树、马占相思等工业原料速生丰产林,将可持续经营的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4 结语

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技术等,科学化管理,推动参与决策机制的合理化,才能使林业生态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丙林,左政文.林业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方式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04).

[2] 雷洪玉,刘伶利.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

[3] 刁继彬,崔学臣.试论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持续林业 第7篇

发展林业资源就需要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种苗的繁殖体系来, 这个体系的构建则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建立初期, 需要相关的人员能够以一种高起点、高标准的指导理念来指导、建立相应的繁殖中心;还需要在原有良种培育的基础上, 开展相关的检测和研究工作, 紧接着要及时地进行相应的改建和完善工作, 为林业提供优良的种子提供保障。

2 依靠科技培养林木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科技的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中, 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证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需要依靠科技的理念来发展, 这也就需要相关的工作部门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林业资源的发展上, 要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地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这才是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中, 特别在林木种苗方面, 则更需加大科技的投入, 开源节流只有从源头上去重视, 才能更好地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在林业种苗中, 要把科技理念作为指导, 这是促使林业资源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的关键。

3 林木种苗生产规划和管理措施

3.1 科技兴种, 加大种苗科技的含量

种苗中, 要遵循科研与生产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以此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这可以保证种苗事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种苗生产的快速发展, 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 比如, 地膜覆盖育苗等相关的技术, 此外, 还加大了对新品种引种的示范工作, 一步步地培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良种壮苗来。种苗技术的推广为林业资源的建设做好必要的准备。

3.2 夯实基础, 全力推进种苗工程的项目

林业种苗中, 要按照《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慎用钱、质为优”的种植要求, 严格遵守程序和审批的规定, 认真地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监理制, 夯实基础, 全力地推进种苗工程项目的发展, 以此来保证种苗资金的专款专用以及安全运行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这也是为构建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阶段。

4 要建立起对树木种苗质量的检测体系

4.1 要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的监督机构

发展林业种苗, 首先就要成立相应的林木种子质量监督检站, 各地区的林木种苗的相关管理部门内也要设立相关的质量监督检验站 (或者室) , 配齐林木种苗质量检验需要的设备和仪器, 适时地开展对树苗种子质量的检测, 尽快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林木种苗质量认证体系, 以此来保证林业资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2 要完善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抓好林木种子检验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 还要对林木种子检验员以及各级林木种苗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培训, 为促使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还要建立一支熟悉业务且作风过硬的林木种苗质量管理队伍来为此服务。

5 要树立造林质量的意识

林业种苗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改变以往在造林时只注重数量不重视质量的这一问题。对于林木种苗要从源头上进行着手, 对林业种苗的栽种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不断地提高林业种苗的成活率, 从根本上抓好林木种苗的质量。只有这样, 才能让林业资源呈稳定持续的发展。此外,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运用造林种苗的技术时, 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种树原则, 严把林木种苗质量关, 切实提高造林的质量, 保证林业资源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对林木种植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管理, 在种植时, 要树立造林质量的意识, 加大对林木种苗工作的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林业种苗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进而也才能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丰富的优良种苗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 也是建立健全我国林业产业体系的迫切要求, 而且还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要发展的重点内容, 因此, 在林业种苗中, 一定要采取依法治种、科技兴种的措施, 要积极地响应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理念, 还要采取重点突出、统筹规划的发展措施, 以此来不断地促使现有基地和新建基地的共同发展, 以此来不断地完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林木种苗的培养和林业的持续生产。

总而言之, 在林业种植受得到大力扶持的当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林业种苗也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仅要繁育出一些适合乌兰察布市种植的种苗外, 还要在乌兰察布市全力地推广种植林业的进程, 为了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摘要:林业种苗是促使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构建林业发展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林业种苗在树林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对促使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我国的林木种苗建设还处于从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一个阶段。因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提高林木种苗的可持续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林木种苗的生产规划、管理措施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林业种苗,可持续,资源,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8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 如何结合林业特点, 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 把林业生产推向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艰巨任务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真正做到从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 靠观念的转变来促进改革的深化。

1 积极推进林业产业进入市场

发展林业产业, 把林业产业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中来研究, 坚定不移地引导林业产业走向市场是增强林业实力和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活力的关键。当前的制约因素, 主要还在于主观思想跟不上客观发展的形势, 过分强调自身的特点和弱点, 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 加之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资产的无偿使用, 使林业产业进入市场缺乏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因此, 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来深化改革, 切实把产业推向市场, 从根本上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2 坚持林业三大效益的统一

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并没有改变林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点, 并没有改变林业在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林业三大效益的统一, 是林业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只有三大效益全面发挥, 才算是林业的健康发展。在整个林业的改革和发展中, 都要把林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的全局高度来考虑。发展林业, 要以森林资源是否增长, 林业产业的实力是否增强, 林业企业、林场、苗圃是否搞好搞活, 林区群众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 来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是否有成效的标准。一切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都要有利于三大效益的全面发挥和三大功能的最佳组合。

3 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

实践证明, 这是从我国国情、林情出发, 走有中国特色林业建设道路的根本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林业, 尤其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 就要实行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 经常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推进林业发展。要搞好全民义务植树和部门造林, 不仅要依靠全社会力量造林绿化, 还要依靠全社会力量护林育林, 动员全社会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支持林业建设。要特别注意把造林绿化、发展林业同当地经济翻番、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同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从根本上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促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4 加强对林业的经济支持

林业社会生态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经济资源的竞争中, 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林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是特别需要保护和支持的行业。在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对林业的体制设计和政策定位都应充分考虑林业的这些特点, 在经济上予以支持, 政策上给予照顾;要抓住机遇, 多做工作, 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超前研究并积极理顺林业的经济政策, 建立符合经济规律、体现对林业支持的经济政策及投入机制, 为林业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按照财政实行分税制改革的要求, 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林业责权,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要根据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适合林业特点, 体现对林业保护的低税和免税政策, 支持林业发展;要结合投资金融体制改革, 对属于社会公益性的林业建设应由国家和地方通过财政安排, 对属于基础性林业建设应给予政策性投资, 从根本上建立体现国家对林业支持的投入格局;要高度重视和保护生产者利益, 调动其林业生产积极性。这些对林业持续发展都有战略性和关键性的意义。

5 加强对林业的行政保护

林业是一个兼有发展绿色产业、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和行政执法三大任务的特殊行业。就其产业而言, 也有许多与一般产业不同的特点。基于此, 决定了林业的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 因此要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 应十分注意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保证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政保护性措施, 加强管理力度。要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这是实现森林资源有效发展和合理利用的重要保证。这个体系包括各级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机构、资源监督机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区乡镇林业工作站以及林业公检法机构等。

6 加强对林业的宏观调控

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林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更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林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林业宏观调控主要是综合运用采伐限额、规划布局、产业政策和资金导向等手段, 保持森林资源消长平衡和三大效益的全面发挥, 促进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 引导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运用限额采伐这一手段, 坚持做到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实现总量平衡和永续利用。要重视规划布局的作用,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正确确定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整体布局、具体任务和战略重点, 合理布局生产力, 协调安排并加快资源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管理、发展绿色产业等各项林业工作的发展。要建立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投资结构调控体系并采取具体的调控手段, 强化对投资流向的引导作用。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体现林业特点, 促进林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发展过程。应该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积极而有步骤地推进这场改革。上述“一推进, 二支持, 三加强”的原则, 是研究和推进这一重大改革的总原则。坚持这些原则, 才能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 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这些原则, 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森林、我们的林业, 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可供休憩的乐园、可供选择的资源、可以幸福生存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瑾,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4) .

[2]莫喜忱, 浅谈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 (01) .

[3]张泱、杨旗, 实现黑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3) .

[4]涂祥闻, 贵州森林可持续经营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 2009, (03) .

[5]李小庆,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探析[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07) .

[6]王懿祥、周国模、白尚斌, 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选择[J].世界林业研究, 2006, (04) .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9篇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发展及其涵义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 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 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 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 美国布朗 (Lester R.Brown) 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 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 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2 林业的定义、特点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2.1 林业定义与特点

简而言之, 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 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 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 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 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在中国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 以森林 (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 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3个组成部分, 也是综合性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与作物栽培、矿产采掘等既有类似性, 又不相同。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制约强、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

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与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扩大森林面积, 提高森林覆盖率, 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 并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 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

2.2 我国林业发展状况

我国从建国以来的林业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1949-1978) , 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 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1978-1992) , 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 划定自留山, 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 林业改革的进展, 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 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 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 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 基于经济的诱惑或环保意识的薄弱, 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3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森林是农业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每个地区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 不能生搬硬套, 照搬经验。一般说来, 应当从林业所发挥的作用和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林业的作用就大的方面来说, 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 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 这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众所周知, 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 森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物质与精神来源之一。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 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 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 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3.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主要在于林业生产者的可持续的经济利益。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 只有生产经营者得到可持续的经济利益, 林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这是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 只有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维持, 才有可能稳定地为地球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 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目标, 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 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4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努力方向在以下方面:

4.1 依靠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反哺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可以为可持续林业提供支持, 也可借经济的发展使林业得到供给、休养与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 就要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4.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二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三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 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四要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五要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3 健全法律法规, 为林业可持续护航

由于林业的覆盖面广, 所以在保护方面有很大的挑战, 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 才能使林业得到健康, 持续的发展, 使我们的森林资源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我国成立了森林法等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 但是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所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亟待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以适应新时代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需要。

比如, 在立法方面要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 优先考虑生态利益。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 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在执法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 防止有林地逆转, 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 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 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 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 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从乱砍滥伐到自然林保护, 从随意种植到科学栽种, 从政府号召全民义务植树到群众自觉植绿护绿……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林业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如今我市已走上一条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1 林业可持续发展之涵义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经济能力, 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 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 (2) 社会合力, 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 (3) 生态支持力, 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 (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指导林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 (3)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 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

2.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第一产业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

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人们普遍认识到, 森林兼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 在这三种效益中, 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 但我们可以看到, 在目前的情况下, 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致的。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 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 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 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 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 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 我们应注意, 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 并非消极的注重, 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 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 那么, 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 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 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 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 2000年10月第5期.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摘 要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也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20世纪末,当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挑战时,可持续发展观念承运而生,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根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公民,思维的深处早已种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种子并且在不断生长传播。我国经历了长达30 a的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但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以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是要不得的。当前,整个国家经济正在转型,林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但却面临着森林资源不足的困境,因此,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渐渐彰显。新世纪以来,以保护和恢复林业植被、为社会提供林产品,确保林业建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目前,如何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已成为共识,并且成为大多数国家地区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以及利用资源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我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圻展问题,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且把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基本国策贯彻执行。

林业简单地讲,就是经营森林资源。为经营森林资源组织起来,以进行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是指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

具体而言,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4个目标特征,即生态、资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内涵表现在3个方面: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及体制合理性等;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等。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全国一盘棋,从整体利益考虑,从大局目标出发,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所构成。其中环境目标为提高森林覆盖率,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1]。社会目标以稳定的环境,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目标为提供更加丰富的林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

3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进入21世家,随着互联网的应运,整个世界的联系恍如一村,信息传播跨越宗教和国界的壁垒,人们的知识和思维也随之爆炸式发展和进步,但是上个世纪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却不能及时随之改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早已摒弃,保护环境,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各阶层的共识。近10 a以来,虽然我国林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面临着许多考验和困难。

首先是总量不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居于世界较低水平,人均森林面积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我国森林覆盖分布不均,整体分布东多西少,占我国国土面积30%的西北五省森林覆盖率只有全国的1/20。

其次,阶段森林经营政策不够合理。不合理的政策从经济上抑制了经营单位的长期投资,长远发展的积极性。据调查,当前,很多林业经营单位抚育生产的木材规格大部分在10 cm以下,成为没用的废弃木材,并且木材商品价格极其低廉,再加上高额的林业税费和采伐、运输等直接、间接地生产成本,很多林业经营单位根本没有如想象中的盈利反而亏损累累,导致整个社会的流动空闲资金对于林业投资、林业生产项目谈之色变、畏之如虎。

最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国家工作重心仍然在经济建设上,对于林业的投入和其他行业远远无法相比,林业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没有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无法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影响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依靠天然更新、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深山区,因为资金缺乏无力修筑林道导致森林经营活动难以开展[2]。

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早就认识到林业资源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林业发展在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性的作用,明确强调林业发展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强调林业发展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林业建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强调林业发展对于间冰期气候变换的特殊地位。但20世纪,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还非常薄弱,国家每年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必须量入为出,必须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21世纪,随着国家财力的提升天然林保护工程随即排上日程,林业发展迎来了云霁日出,迎来了新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一系列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应该积极调整林业政策,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和完善林业规划,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动脑筋采取一系列新的办法、措施力求使得我国林业获得全面的协调烦人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应当完善机制,强化责任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必须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具体而言,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把林业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层层负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

4.2 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但是我国《森林法》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年代,修订于90年代,在林业立法方面,不论立法技巧、立法技术以及对于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考虑都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还有不够明确之处。当前,我国必须及时考虑重新修订新的森林法以及其他配套单行法律。

4.3 依法管理,保护立业资源

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林业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着眼长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是要加强对于林产品的流通进行管理,着重加强对于木材运输证件的管理,建立健全林产品运输证件的制作、发放、检验等环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林产品运输证件的发证程序,明确林产品运输管理证件的发证条件,确保林产品运输证件依法发放,提高林产品运输证件发放的办事效率;加强林业检查站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软件方面要通过考试招聘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法学、管理学、林学知识的年轻人;硬件方面要合理调整林业检查站的布局和办公场所的建设;不断加强对林业检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一批人,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理想、高素质、高品德的林业接班人,规范林产品运输监督检查行为。

二是下大力气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全面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包保责任制和森林防火成员单位职责制,加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火灾预警监测、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火灾扑救应急演练,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在万分之五以下。

三是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将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75%以上,测报准确率84%以上,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99%以上;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认真开展好松材线虫病的春秋季普查工作;加强对外来包装材料的封堵,加大无植物检疫证运输的处罚力度,严防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人。

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之间不是孤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一定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决不能孤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深刻的认识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互相统一的,忽视一方单纯追求另一方效益是不可取的,忽视环境效益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获得前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后期经济效益的发展却会因生态的滞后而受到严重的制约,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双停滞不前甚至曲折倒退。当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一定要两者兼顾,决不能因为生态效益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是单纯注重生态效益而放弃必要的经济效益,那么终究会导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滑坡倒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生态效益的就会失去考虑的价值,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次要矛盾。

参考文献

[1]陈光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2]呼俊霞.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J].中国林业,2009(1).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都有很大关系, 因此, 在发展林业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能够可持续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人们生活的环境。生态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林业自然资源, 其能够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商业资源, 这样对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影响。发展生态林业能够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趋势。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一些自然的规律进行遵守, 例如, 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规律,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长久, 同时, 人类在生活过程中一定要对地球的承载能力进行估计, 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和谐。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 自然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就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处于高投入和高消耗的经营模式下, 这样就使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以资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为代价, 因此, 也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非常不好的状态。自然资源按照其性质来进行分类, 一种是可再生资源, 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进行更新的资源, 例如, 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 这些资源在使用以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循环出现。可再生资源在使用的时候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 人们在对其进行利用的时候, 方式非常重要, 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进行恢复、更新和增长, 但是, 在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更新过程受到非常严重的阻碍, 因此也会导致其储量出现不断较少的情况, 甚至消失。林业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本,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其发展模式以及方式有很大影响, 同时, 林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获得长远发展。

2 生态林业的发展思路

2.1 正确认识森林, 永续经营森林资源

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林业资源, 其对环境的调节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生态林业一定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很好的分析。森林在分布范围上非常大, 同时, 在层次和结构方面都非常复杂, 同时, 在生物种类上也非常多。森林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有利, 其能够对水土进行保持, 同时, 也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条件气候和水文以及对土壤质量进行改善, 对环境的作用十分明显。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在发展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生物资源, 这些资源在结构和种类上都非常丰富, 因此, 也使得森林具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资源在发挥综合效益的时候, 要依靠森林自身的条件, 很多的森林资源在数量、质量以及分布情况, 这些影响因素都对森林综合效益有很大的影响。以前, 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情况, 因此, 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出现了掠夺性经营的情况, 这样就导致森林资源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生态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森林为主要的经营对象的, 因此, 森林资源的情况决定着林业的发展情况, 改变林业的发展情况一定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良好的经营。在对森林资源进行认识的时候, 要对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力进行研究, 对林业的地位进行重新的认识, 这样在进行林业管理的时候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要提高利用的效率, 这样能够更好的优化其结构, 同时, 也能更好的在品质方面进行提高。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要将在其总量方面进行更好的研究。在发展林业生态工程方面, 采取必要的生物措施能够更好的保证其种群获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 也能在生长时间和节律上更好的进行搭配。在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方面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同时对相关的技术要进行更好的分析和研究。

2.2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 努力扩大森林面积

森林资源是建设绿色屏障、办好绿色产业、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基础, 开发林业首先应当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 当前应在保证营林质量的前提下,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加快消灭宜林荒山的进度。为此, 要总体推进全社会办林业, 全民搞绿化, 要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动群众, 坚持群众投工投劳为主, 广筹资金多造林, 这是加快造林绿化进程, 加快消灭宜林荒山的重要保证。同时, 在植树造林时, 要注意做到林种、树种结构合理, 多林种、多功能相结合;在造林的形式上要有多样化, 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可以同时采用, 面上造林、义务植树和部门造林一齐抓;采取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增加森林资源面积,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2.3 发展绿色产业, 搞好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经营、发展和利用好森林资源是林业的主要任务。开发林业, 要改变林业就是植树造林、生产木材的旧观念, 应从森林资源是一个多样性的绿色宝库这个特点出发, 对森林资源实行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 应积极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 把它真正办成以森林资源多样性为依托的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业工业, 多种经营4根支柱并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产业, 要抓住机遇, 从实际出发, 坚持多产业、多产品、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2.4 依靠科技开发林业

开发林业, 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现代林业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要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经营, 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林的发展战略, 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提高植树成活率、森林覆盖率、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 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 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一手抓单项技术的重大突破, 一手抓现有林业技术及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 全面依靠科技进步, 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 结束语

发展林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林业资源能够对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行改善, 同时也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很多的经济效益。林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科研工作, 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其结构进行调整, 同时, 也能更好的建立科学技术研发结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 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更好的分析, 同时要保证其使用过程中是合理的,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定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的分析, 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 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其利用方式是非常正确的, 这样才能避免林业资源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林业资源是人们生存依赖的资源, 同时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要使用到的资源, 因此, 对其进行保护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存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希吾.中国资源态势开发方略[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7.3.

上一篇: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下一篇:金融海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