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范文

2024-05-18

疏血通注射液范文(精选8篇)

疏血通注射液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0~2016年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进行资料检索,其检索关键词为疏血通注射液和不良反应,检索出相关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将有关个案报道或病案分析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共筛选出15篇有用参考文献,排除不同期刊内重复报道的参考文献、综述文献及描述不清的文献;涉及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55例,患者符合此次疏血通注射液用药后不良反应,均在用药后发生;符合该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药物暂停或剂量减少后,不良反应症状减轻;再次使用药物后出现相同不良反应。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等各种信息录入其中,总结、统计并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55例患者男29例,占52.7%;女26例,占47.3%。年龄:<20岁患者1例,占1.8%;20~29岁患者4例,占7.3%;30~39岁患者5例,占9.1%;40~49岁患者8例,占14.5%;占50~59岁患者13例,占23.6%;>59岁患者24例,占43.6%。患者不良反应多集中在>59岁年龄段。

2.2 患者原患疾病分析

患者涉及疾病:脑梗死、脑卒中后遗症、心脏供血不足、高血压、骨折、心绞痛、高血脂、糖尿病性坏疽、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外伤、脊椎病等病。其中排在前5位疾病:脑梗死18例,占32.7%;高血压9例,占16.4%;骨折6例,占10.9%;心脏供血不足5例,占9.1%;脑卒中后遗症4例,占7.3%。

2.3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情况

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肤发红、皮疹、瘙痒)、全身性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类型。见表1。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55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1~7 d。见表2。

2.5 治疗与转归

55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后立即停止用药,36例患者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并消失;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行抗过敏治疗;对出血患者给予止血处理等,55例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恢复良好。

3 讨论

疏血通注射液属于动物类复方注射剂,用于活血通络、消除炎症。而疏血通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受到临床重点关注。

对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人群及年龄进行分析发现,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无男女性别之分,而人群年龄多为老年人。其原因是老年人多会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使用频率增加,而且老年人多合并不同程度脏器功能减退,耐受力降低[2],药物剂量个体性差异大,药物排泄速度慢,使药物不断蓄积,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原患疾病中,主要为脑梗死、高血压、骨折、心脏供血不足和脑卒中后遗症。说明疏血通注射液存在相应适应证,临床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用药原因辨证施治[3]。患者在用药后能立即发生不良反应,在用药7 d后也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1~7 d,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患者用药过程,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反应、全身性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方面。不良反应类型涉及范围广,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广泛;其次是全身性损害。55例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干预措施,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恢复良好。因此,患者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时,不仅要密切注意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尽早使用抗过敏、抗菌等对症处理,以免不良反应症状加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时,先要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仔细询问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药物过敏史患者,应谨慎使用。若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4],应避免患者使用该药物。在药物使用前,做好皮肤过敏试验;静脉滴注期间,滴注速度维持匀速状态,血药浓度不要过高;若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用药期间谨慎使用,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药物使用时,需严格控制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纯度[5],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以口服药作为首选方案,对同种作用药物尽量选择口服;对中老年人应密切注意患者用药情况,注意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谨慎用药;患者用药整个过程都要密切关注和重视,若发生异常情况,需立即对症处理,以免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不良反应类型涉及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疏血通注射液应用的密切监测,准确安全用药,提高疏血通注射液药物使用安全性。

摘要:目的 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进行资料检索,输入疏血通注射液关键词,筛选出15篇相关资料,纳入55例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55例患者中男29例,占52.7%;女26例,占47.3%。患者不良反应多集中在>5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在用药后1~7 d后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经及时停药及干预后,症状缓解并消失。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不良反应类型涉及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疏血通注射液应用的密切监测,准确安全用药,提高疏血通注射液药物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伦,崔瑛,杨亚蕾,等.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文献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288-289.

[2]金碧环.疏血通注射液10例不良反应与分析.海峡医学,2012,24(7):232-233.

[3]李百强,鲁仲平,方洪壮,等.疏血通注射液大样本临床使用安全性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11,8(10):592-595.

[4]成文娜,丁长玲,张树平,等.疏血通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8):731-734.

疏血通注射液 第2篇

【关键词】疏血通;进展性脑梗塞

近年来缺血性脑梗塞发病率明显增加[ 1 ],其中进展性脑梗塞占三分之一,病情往往在医疗监护下继续加重,可导致完全瘫痪,发展到昏迷、死亡,引起医疗纠纷。我院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住的进展性脑梗塞患者100例,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经头颅CT或MRI确诊,首次发病6至48小时神经功能缺损逐渐进展,或阶梯式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2分,排除标准:完全性卒中,合并脑出血,对疏血通过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7~84岁,平均68.5±10.5,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2例,2型糖尿病22例;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82岁,平均67.4±9.5 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1例,2型糖尿病23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比较无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应用肠溶阿司匹林0.1mg/日,氯吡格雷75mg/日联合抗血小板,辛伐他汀20mg/日调脂,并给予控制血压,血糖。

2.2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上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00)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天。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NDS评分减少91%~100%,明显好转:NDS评分减少46%~90%,好转:ND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DS评分减少≤17%,恶化:NDS评分增加>18%或死亡。有效包括治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包括无变化与恶化。

3.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软件,数据以 表示,用药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

3.3 治疗结果 两组均于用药后14天,28天后根据1995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治疗组治愈24例,占48%,显著好转12例,占24%,好转11例,占22%,无变化3例,占6%,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16例,占32%,显著好转13例,占26%,好转14例,占28%,无变化6例,占12%,死亡1例,占2%。总有效率86%。两组间治愈率与有效率有差异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x-±s )

4 讨论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发病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或更长的时间内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4],其病情进展原因与血栓逐渐发展使脑缺血和脑水肿范围扩大,侧枝循环不良,低灌注,合并感染等情况有关,除了超早期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外,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阻断病情发展,只有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显著,14天时即有明显疗效,28天时病情改善更为明显,大多数可自理生活。脑梗塞在中医学上属卒中,中风范畴,病因为风,火,痰,瘀,虚,气六因,单独或相兼为患[5],急性期多为风火痰实证居多,病机为风火痰相兼,阻滞经络,以致气血不利,经络不通。疏血通注射液含地龙,水蛭提取物,有破淤通络,清热解毒,镇惊熄风作用,可治疗卒中的经络淤阻现象,其提取物含有水蛭素,类肝素,抗血栓素,蚓激酶,可起到抗凝,降纤,溶栓,扩血管,改善局部和全身微循环作用,阻滞血栓扩展,含有类生长因子物质,能促进受损细胞修复,组织再生,起到保护脑细胞,减少再灌注损伤,阻止脑梗塞的病情发展的作用[6]。本组观察病例显示,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阻止脑梗塞病情进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云,纪晓军,装海涛等.进展性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2):132-135.

[2]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4]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

[5]张伯臾.中华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

疏血通注射液 第3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同期住院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选择发病在1周内, 经头颅CT或MRI检查, 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类型分为心源性、脑血栓形成、少数为腔隙性脑梗死。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6例, 男24例, 女22例;年龄48~87岁, 平均 (64.2±10.45) 岁。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0例, 语言障碍35例, 肢瘫/感觉障碍42例。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年龄49~82岁, 平均 (63.5±11.6) 岁。其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8例, 语言障碍31例, 肢瘫/感觉障碍37例。2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 症状与体征, 过去史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已排除脑出血、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及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血通8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 每天1次;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0.6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 每日1次。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配合肠溶阿司匹林、脑细胞活化剂和脱水剂, 14d为1疗程。

1.3 疗效评定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评定, 分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者。基本治愈+显著进步为总显效。治疗前、后, 第7、14天检查血、尿常规、凝血酶谱、肝、肾功能, 并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表1)

2 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轻度血白细胞减少4例, 尿素氮轻度上升2例 (7.6mmol/L) ,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AIT) 轻度上升3例 (55U/L) ;对照组血尿素氮轻度上升3例, 皮下出血2例。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1周内消失, 未予特殊处理。

注:2组有效率通过卡方检验, 有显著差异, P<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当于中医学“中风”的范畴。其发病常由于气血逆乱、瘀血阻滞所致。本病属本虚标实, 在急性期是以标实为主, 标实证又以血瘀为甚。而瘀血阻滞, 可致窍络痹阻, 脑髓受损, 故以活血祛瘀、通经行滞为治疗大法, 正如《医宗必读》所云:“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 形成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 后者因为存在侧支循环, 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 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 如果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 损伤仍然可逆, 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因此, 早期再通闭塞动脉, 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液供应, 保护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疏血通能破血散结, 逐瘀通络。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疏血通含有水蛭素、蚓激酶等多种抗血栓物质, 其中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 并使凝血酶与血小板解离, 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改善血液流变性, 丹参注射液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活血化瘀对抗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的作用能改善血小板功能, 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降低血液黏稠度, 促进纤溶, 抑制血栓形成, 且该药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清除自由基, 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促进受损脑细胞恢复等作用。

本观察发现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其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同期住院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0.6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 每日1次。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疏血8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 每天1次;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评定疗效。结果2组总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性 (P<0.01)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疏血通注射液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8例, 男38例, 女30例, 年龄56~9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部CT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小脑梗死3例, 大脑半层皮层梗死10例, 丘脑梗死2例, 基底节区梗死31例, 多发性腔隙梗死22例。患者在临床中有吐字不清、头痛、头晕以及口角歪斜的症状, 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观察组:对观察组使用疏血通注射液,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滴, 1次/日, 10天1个疗程。 (2) 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滴, 1次/日, 10天1个疗程。两组抗凝、调控血压、防止脑水肿、调整内环境的措施相同。

疗效分析:疗效评价使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0~15分轻度、16~30分中度、31~45分中度。根据治疗前后的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度减少91%~100%属于基本痊愈, 神经功能缺损度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 神经功能缺损度减少18%~45%为进步, 神经功能缺损度减少18%以下属于无效, 神经功能缺损度增加18%属于恶化, 对疗效的分析采用积分的方式。本文中的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经t检验, 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治疗前得分 (18.5±5.31) 分, 治疗后 (7.8±4.28) 分。对照组治疗得分 (17.9±6.25) 分, 治疗 (12±5.64) 分, 上述数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见表1。

讨论

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病率, 脑梗死不仅会早知脑细胞缺氧、血液循环障碍, 也会导致脑细胞坏死, 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因此, 对于脑梗死必须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在临床中效果显著[4],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中, 少数患者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不能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使用相关的措施改善患者的脑供血、扩展脑血管, 这种方式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疏血通注射液是由地龙、水蛭等物质组成, 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对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常常用于对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患者的治疗, 通过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以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抗氧化、活血化瘀、减轻炎症、减轻脑缺血的作用。在对34例观察者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 有效率达到89%, 而对照组的疗效为63%,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就说明,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好疗效。

关键词:脑梗死,疏血通,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丁玉峰, 胡敦梅, 徐传新, 等.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 (22) :1846-1850.

[2] 曾建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10) :1065-1066.

[3] 何建明, 李玉蓉.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附50例报告) [J].内科, 2007, 2 (6) :887-889.

疏血通注射液 第5篇

关键词:疏血通,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急症, 溶栓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疗效。但人们对本病认知水平仍较低, 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者较少。疏血通注射液是动物类中药复方制剂, 以水蛭、地龙组方, 经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及水蛭素样物质、蚓激酶样物质等多种抗血栓物质, 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功效, 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疗效。本组病例治疗组中采用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 年龄52~79岁, 首次发病时间6~96小时,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行脑CT或脑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 排除出血性疾病, 无心、肝、肾严重并发症, 无严重意识障碍。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7例, 男39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67.5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35例, 多发性脑梗死16例, 腔隙性脑梗死12例, 小脑梗死4例。对照组68例, 男41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66.5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38例, 多发性脑梗死13例, 腔隙性脑梗死14例, 小脑梗死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发病至入院时间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即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脑细胞保护剂及调控血糖、血压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8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 1次/日, 疗程14天。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6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 1次/日, 疗程14天。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价, 并进行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结时间、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有无颅内或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此标准可分为: (1) 基本治愈:患者意识清楚, 能流畅说话, 生活可以自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 (2) 显著进步:意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患侧肌力恢复提高在两级以上,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 (3) 进步:意识有改善但不明显, 肌力恢复有提高但不超过两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4) 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 (5) 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

统计学处理:采用SPP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3.7分, 治疗后13.5±3.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7±3.3分, 治疗后15.9±3.4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20%, 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 (P<0.05) ,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P>0.05) , 见表2。

凝血功能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结时间、纤维蛋白原, 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P>0.05) , 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 (P<0.05) 。其余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结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延长, 且经临床观察无颅内或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 严重威胁到广大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 急性脑梗死发病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 形成附壁血栓, 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减少、血液黏度增高和血管痉挛等情况下, 血栓逐渐增大, 最后导致脑血管闭塞或形成小动脉的栓塞[3], 从而造成神经系统缺血、功能缺失, 出现各种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

目前治疗方法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由于受发病时间窗的限制, 且可能引起脑出血等并发症, 虽效果好, 但符合溶栓指征及同意溶栓的患者并不多。近年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被临床广泛采用, 疏血通注射液是以地龙、水蛭为主要原料, 经现代工艺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祖国医学认为, 水蛭性平、味咸苦, 具有祛风活络的作用, 是破血逐瘀的良药;地龙性寒、味微咸, 功擅活血祛瘀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疏血通注射液其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及水蛭素样物质、蚓激酶样物质等多种抗血栓物质, 并含抗血栓素、氨基酸、蛋白质等, 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减少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及扩血管、减少和保护组织细胞损伤及营养组织细胞等多重作用[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疏血通注射液的治疗组有效率高达91.04%, 与有关文献报道的治疗有效率基本一致, 且与对照组的76.44%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本研究发现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凝血系统, 有一定的溶栓作用。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结时间无明显变化, 纤维蛋白原降低, 但尚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未发现颅内或其他部位出血等现象。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早期溶栓治疗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溶栓及抗凝作用, 同时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的活血化瘀中药, 且无明显不良作用。总之, 疏血通注射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有效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 1997, (5) :57-59.

[3] 粟秀初, 吴保仁, 黄远桂.新编神经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292-298.

疏血通注射液 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 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43.5~72.5岁, 平均61.3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24例, 中型19例, 重型7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 女性24例, 年龄44.2~73.8岁, 平均60.5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25例, 中型19例, 重型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全部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 且在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和急性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伴有出血倾向或者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有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 主要为服用改善脑细胞代谢的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等, 如果患者存在脑水肿症状, 实施甘露醇脱水。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方法:将6 m L疏血通注射液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后实施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14 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 方法:将40 m L丹红注射液溶于250 m L浓度为0.9%生理盐水后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 Scales, NFDS) 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 (barthel index, BI) 评分, 并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能, 观察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人数。

1.4疗效评价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且≤100%, 且为0级病残;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且≤90%, 且为1~3级病残;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且≤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甚至死亡。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 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NFDS和BI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的NFD和BI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经过统计发现,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有1例患者有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有相关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 (P>0.05) 。但是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持续时间短, 停药后恢复正常, 证明了两种药物都安全可靠, 不会导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脑梗塞在中医范畴中属于“中风”, 病机复杂, 主要是由于患者体质虚弱、正气不足, 导致气血逆而上行, 瘀血阻滞脑部经络, 上实下虚[2]。因此常采用活血化瘀、通络开窍药物进行治疗。疏血通和丹红两种药物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对脑梗塞具有较好临床效果[3,4]。疏血通主要是由水蛭和地龙组成, 其中水蛭具有啮血逐瘀通络功效, 而地龙则具有化血化瘀通络功效。两者合用活血化瘀、通络功效更加显著[5]。利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症状。

综上所述,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丹红注射液, 安全可靠, 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冀秀萍, 张烨雄.黄芪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60例[J].陕西中医, 2010, 31 (7) :848-849.

[2]栾国栋, 严雪梅, 覃永安, 等.疏血通治疗无症状性脑梗塞30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 2013, 35 (1) :119-120.

[3]岳丽军.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 (2) :308-309.

[4]苏海军.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1) :117-118.

疏血通注射液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1.3±7.9)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5±8.1)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确诊;发病24h内入院接受治疗。

1.3 排除标准

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合并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药物过敏者;无法合作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病情需要常规给予甘露醇脱水、脑细胞活化剂和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降压、降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第2天和第15天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MDK-3200系列通道血流变全自动测试分析仪,hs-CRP检测采用免疫浊度法,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时测定患者肝、肾功能,并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标准

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况进行评分[2]。(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左右;(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包括死亡。无效包括无变化和恶化。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32/36);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9%(23/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P<0.01或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和降低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Δ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常见病因,hs-CRP作为炎症的一种标志物,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有炎症反应的参与,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CRP可能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国内研究证实[3]降低血清CRP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对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疏血通注射液是一种动物类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淤、通经活络之功效,其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水蛭素是凝血酶特效抑制剂,它与凝血酶迅速结合,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抑制血液凝固。水蛭素还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并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从而改善血液黏稠度。溶解已形成的微血栓,防止血栓形成[4]。地龙能增强纤维蛋白原的溶解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栓作用[5]。动物研究显示[6]通过大鼠试验发现疏血通注射液还具有增强急性脑梗死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同时降低丙二醛(MDA)、NO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及活性,从而减轻自由基介导的脑组织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的6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P<0.01或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和降低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激活纤溶系统、增强纤溶活性、降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增加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具有降低血清hs-CRP水平的作用。疏血通注射液降低血清hs-CRP水平,可能与其抑制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关。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154.

[4]沙建慧,杨中万,夏文春.水蛭注射液对小鼠血栓形成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抑制物的影响(J).中成药,2002,24(3):198.

[5]张璇,肖兵,胡长林.疏血通注射液抗栓溶栓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0(24):1950-1952.

疏血通注射液 第8篇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4例, 均在发病期24 h内就诊, 发病后神经功能局灶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 经头颅CT平扫排除脑部出血疾病, 并排除其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年龄在45~69岁, 无风心病颤病史, 无相关性血液系统病, 近期未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神经功能缺损 (NOS) 评分>10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并无显著意义。

1.2 方法

入院后2组均口服阿斯匹林片, 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等常规治疗。疏血通组于入院后基于疏血通注射液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1次/d, 连用10 d。

1.3 疗效评定

于入院后第3天、8天、28天分别进行NDS评定, 并与治疗后30天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基本痊愈。

2结果

NDS评分治疗组治疗第8, 28天明显低于治疗前,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并无显著意义, 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多因局部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其供应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通常起病较急, 数小时内发展达高峰[1]。临床治疗主要在于溶解血栓, 快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 从而使脑血流早期重灌注, 减轻缺血程度, 尽量挽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 使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伤减小到最低限度[3]。我们在临床选用的疏血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等提取物。水蛭素与血液混合后, 能阻止凝血酶原作用于纤维蛋白原, 延缓和阻碍体内和体外的血液凝结, 解除动脉痉挛, 减低血粘度。研究表明, 水蛭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2]: (1) 抗凝血酶:迄今为止, 水蛭素是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它与凝血酶迅速结合, 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 抑制血液凝固。水蛭素还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释放[2]; (2) 水蛭素可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 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3) 降低血粘度:水蛭素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压积均有降低作用, 从而改善患者血液“粘”、“浓”现象; (4) 缓解动脉痉挛:研究证明, 动脉粥样硬化时, 粥样斑块内富含的脂质过氧化物对前列环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减少, 导致血管痉挛。应用水蛭素后, 测定患者前列环素和TXA2代谢产物的含量, 结果前者提高, 后者减少, 说明水蛭素不仅有提高前列环素合成作用, 而且是一种较强的TXA2合成抑制剂。 (5) 细胞保护作用:提供细胞代谢必需的多钟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清除自由基, 多靶点作用, 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由此可见, 疏血通注射液既能够促纤溶、抗凝血, 溶解血栓再通血管而恢复血流灌注, 防止再栓塞, 阻断病情之进展与复发, 又能够通过其神经保护作用减轻脑组织损伤。因此, 我们认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迅速, 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疏血通注射液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 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组及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以内科常规治疗, 疏血通组同时于第1天开始使用, 1次/d, 连续10d。治疗前及治疗后3、8、28d后分别做神经功能缺损 (NOS) 评分, 并与30d评定疗效。结果 疏血通组治疗后N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01) , 并且显效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阻止脑梗死进一步加快, 改善伤残程度, 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疏血通,脑梗死,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薛亚光, 徐丽芳, 胡敬阳.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 06.

[2]张艳霞, 赵鸿运.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凝血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10.

上一篇:消费者信息处理模式下一篇:行政许可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