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教师的美德

2024-06-22

宽容是教师的美德(精选5篇)

宽容是教师的美德 第1篇

本文以上海市初级中学黄静华老师为例具体探讨这一棘手的问题。黄老师有三十多年的教学一线任教和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她坚持德育探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许多荣誉称号。下面是一则她的育人案例(宋运来2008):

一天清晨,黄老师接到了学生小伟的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又在网吧里通宵未归。原来,小伟沉溺于电子游戏,平时不写作业,好几门课不及格,黄老师骑上自行车,在小伟常去的一家网吧里找到了他。黄老师二话不说,把一脸疲惫的小伟拉进了小饭店。小伟吃完了饭见老师并没有训斥他的意思,便松了一口气,说是妈妈把家里的电脑锁了起来。黄老师告诉他:以后想打游戏了就到办公室来找我,顺便也教教老师怎么用电脑。吃完早饭她把孩子小伟送回家,并叮嘱小伟的父母亲不要再打骂孩子。

为了收住小伟的心,黄老师又想了一招。她向小伟求助说,学校的走廊有点黑,老师晚上一个人走害怕,你能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等等我?这一等就等到了毕业。在每天结伴回家的路上,黄老师都要和小伟谈谈心。小伟的学习习惯一天天好起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还当上了班长。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问题生”小伟被黄静华老师成功转化。但这一转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非一日之功。中间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经过多次改正,犯错,再改正,再犯错,直至最终不再犯错误的过程。

五、说出故事,表现自己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惊羡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学生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为了更多获得同伴的或其他听众的赞赏,他会想方设法地去猎奇,从书本上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故事。而此时的家长和教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的闪光点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说出所讲内容的出处,这对其他学生有着十分积极

《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就是要求教育者能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配合帮助,使“问题生”逐渐积累积极向上的因素,告别和抛弃懒散的消极的因素,最终实现“旧我”向“新我”的转变。在“问题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应该充满善意和智慧。本文提出以下四种策略,以期对班主任工作有所裨益。

一、恩威并用

“问题生”大都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由于经常犯错误,挨批评,受处分,可能会遭老师的白眼,被同学孤立,因此他们也往往与老师和集体处于对立状态。如果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能主动接近他们,甚至通过赠送小礼物,或很“仗义”地替他们承担一两次责任的话,就会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感激之情,使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产生一种自豪感,在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回忆,从而为下一步的努力和成功建立起信心。就像上述案例之中的小伟,黄老师把他从网吧找到之后,不仅请他吃饭,而且主动让他到老师办公室玩游戏,在这样情况下,他尽力去按老师的要求做事情,时间一长,不良习惯就慢慢改掉了。

二、宽严有度

“问题生”往往定力较弱,教师和家长千万别指望通过一次深刻的谈话或一顿打骂就能让他们转变过来。如果一次校正就能让其转变过来,那么所有的学校也就没有“问题生”了。针对“问题生”在转化过程中易反复犯错的实际情况,广大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他们的转化预留较大的空间,对他们的要求要比正常学生宽一些,只要他们再次犯错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也就是两次犯错的时间间隔拉长了,这就是进步。比如原来每周都犯错的学生,经过教育之后,改为两周或三周才犯错了;你再次教育之后,他改为一个月之后再次犯错;当你第三次教育之后,曾经的“浪子”可能已经迷途知返了。

三、真心关爱

著名女诗人席慕容说:“当你用怜惜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一粒石子并虔诚地祈求它成为钻石的时候,那石子就当真生出了钻石的心。”无论如何,以诚取信于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王莉,2006)教师对“问题生”的关心和爱护必须是发自真心的,因为一些“问题生”的内心异常敏感,对老师故意装出的“关心”和虚假的所谓“理解”有着本能的反感,很多“问题生”最后之所以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最心爱的老师失望。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头点;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在知恩图报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才一步步从“旧我”的深渊中跋涉而出,蜕变的导向作用。

六、创设环境,热爱阅读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我们要给学生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关于转化后进生的一些设想

周海平

(大丰市第二中学,江苏大丰

摘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在校学生情况不一,有的表现突出,令人欣慰;有的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令人担忧。对于初中来讲,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于厌学的大有人在,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因此,要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转化方法

如何才能转化后进生呢?我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设想。

一、从后进生自身来找原因,对症下药。

后进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心理存在障碍,心理逆反;意志薄弱。因此,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各种表现、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以及个性和思想品德状况,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方法有:第一,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逐步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绝不自暴自弃;第三,教会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只要有所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探讨后进生心理逆反、意志薄弱的原因,尽量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往往因为对学习无兴趣,而经常违反各种校纪校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决不能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压服的方法对待他们,甚至体罚他们,形成更加紧张和对立的师生关系,把后进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从而降低教育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民主、平等、友善,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促进后进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进步。

二、走访、调查后进生家庭,了解后进生出现不良表现的原因,对其父母提出建议,有效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的种种不良表现,除了自身原因外,往往还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如:过于溺爱子女;过于简单粗暴;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要求失当、不一;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家长的文化和思想素质不够高。

因此,要想真正转化后进生,还必须经常与家长联系,对为老师和社会希望的“新我”。

四、多看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学生的世界也都是多姿多彩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在于鼓励孩子们的好作为。”按照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来讲,那些“问题生”经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在各方面出现进步的可能性更大,其潜力隐藏也更为巨大,更具有挖掘的意义。“问题生”是人类百花园中的一朵迟开的花儿。他们也有长处,只是他们的长处和自身过多的缺点比,易于被人们忽略罢了。这就要求教师细心地发现,学会用放大镜放大他的优点。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找一两件“问题生”感兴趣,并且是他们擅长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然后在全班学生面前十分郑重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体味到成功之后的自豪和快乐,而且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并以此事为契机,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

总之,“问题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爱心。在法国作家拉·封丹

他们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议。家长不能过于溺爱子女。家是爱的港湾,让每个人感受到温馨,但爱也必须有个度,超过了度,就成了溺爱,而溺爱会蒙住父母的眼睛,忽视孩子的不良表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坏习气;第二,家庭教育不能过于简单粗暴。与溺爱相反的是简单粗暴,当孩子有了一点过错,就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狠揍,不给孩子一点改过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以后犯了错也不敢向家长说,性情孤僻,走向极端;第三,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紧张的家庭关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对子女造成不良后果,使他们感受到害怕、恐惧,缺乏温暖,缺乏安全感。因此家长要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在子女教育上事半功倍;第四,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提出无理要求,并在孩子做不到时加以粗暴训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不能你说一,我说二,意见不一致,从而降低教育效果;第五,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经常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在学习等方面就会失去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家长应该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尽量吸收他们的意见,放手让他们承担责任。

三、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增强转化后进生的效果。

过去,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的对后进生冷面相待,有的对后进生厌恶、反感,缺乏耐心。正确的做法应是: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爱护后进生。素质教育不只针对优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关心爱护后进生,只有后进生转化了,整个教育才有希望。教师要用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治疗后进生心灵的创伤,熏陶后进生的情操,用精神的甘露洗涤后进生思想的污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

第一,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因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表现和程度,以及个性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应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做好转化工作。

第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后进生往往品德差、学的寓言故事《北风和南风比威力》中,北风和南风总是互不服气,于是他们决定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地吹,行人只是将衣服裹得更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脱掉了大衣。对于问题学生,只要我们多些宽容和理解,多些耐心和真情,就能像春风融雪一样,开启他们曾经对良知紧闭的心扉。

摘要:“问题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对象,也是班级建设中的难点,学会并善于原谅他们的过错,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职业要求。如果教师能做到恩威并用,宽严有度,真心关爱,多看长处,那么,人类的花园中一定会多开出许多鲜艳的花朵。

关键词:问题生,班主任,转变

参考文献

[1]吴沛发.中学“问题生”的识别及转化[J]铜仁师专学报,2001,(2).

[2]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

[3]李明高.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9.

[4]高长海.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2.

关于宽容的作文:宽容是一种美德 第2篇

有一种美德叫宽容。它不仅能净化人的心灵,还能够使社会更加地和谐。

记得那是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里收拾课桌,一个同学从我身边跑过,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文具盒被碰掉在地上。谁知他非但没有道歉,还冲我大吼:“你这破文具盒是怎么放的,把我腿都碰疼了。”当时我是既委屈又生气,明明是你不对,还这么凶,真想上前和他吵一架。可又一想:毕竟都是同学,以后还要在一起相处,为这点小事而争吵,不值得。想到这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放学后,我发现有位同学在操场的草地上找东西,上前一看,正是上午碰掉我文具盒的那个同学,本不想帮他,可转念一想:做人不该斤斤计较,应该多一些宽宏大量,小肚鸡肠的人,长大后一定也不会有大出息。于是,我就帮他一起找了起来。当我把找到的东西递给他时,只听他红着脸对我说:“谢谢你帮我,我也为上午的事向你道歉。”说完,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没有想到,宽容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请大家相信宽容、学会宽容吧。当你敞开心扉,宽容大度时,生活将因为宽容而更加美好。

宽容是美德 第3篇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了众臣的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的。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而是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选自《初中语文习题集》,王广惠主编,东方出版社2004年,有删节)

鉴赏空间

人生在世,处处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宽容别人的过错与不完美,同样,我们自身的种种问题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谅解与包容。本文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有关宽容的典型事例,让读者深刻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同时,和课文一样,本文在结尾处也进行了补充论证,即宽容也是有原则的,从而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读有所思]

宽容教育和教师的宽容 第4篇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 世界逐渐变为一个“地球村”, 这就使得多元文化的分歧、冲突与对异文化的认同, 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内一系列的战争行为、暴力行为、民族地区的冲突、恐怖分子袭击等事件表明世界各国对彼此的理解与宽容存在欠缺。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人与人之间以利益为交往准则, 缺乏沟通而导致冲突迭起, 尤其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方式, 人际交往中宽容他人的精神尤其缺乏, 如何让独生子女学会与人交往与共同生活的能力, 成为教育面临的问题。

因此, 宽容精神是全球化背景下时代伦理精神的诉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宽容教育和尊重他人的教育作为民主社会的必要条件, 应被视为一项综合性的持久的事业。”确立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应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念主要包括有:诚实、守信、公正、关爱、宽容、尊重、平等、合作、责任感和维护生态平衡等。由此可见, 宽容是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 宽容教育实际上是民主社会价值观教育的需要。

二、宽容与宽容教育的内涵

“宽容”一词来自拉丁文tolerate,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宽容定义为:“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 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的观点和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把宽容解释为:“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利和知识, 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我国《辞海》将宽容定义为“宽恕, 能容人”。由此可见, 中外对宽容的定义都包括两方面, 即宽恕与容忍。

宽容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让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宽恕、容忍与包容, 使受教育者珍视、认同、并最终养成宽恕、容忍与包容的品质的教育活动。它包含两层涵义:首先, 要让儿童体验到宽恕、容忍与包容, 即教育者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要宽恕、容忍与包容;第二, 最终目的是要让儿童珍视、认同并养成宽恕、容忍与包容的品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就指出:“宽容教育和尊重他人的教育作为民主的必要条件, 应被视为一项综合性的持久的事业。”

1.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要宽容

“教育者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要宽容”广义上有三方面的要点:首先, “教育者”不仅指教师, 还包括家长以及社会上一切对儿童产生教育影响的人;其次, “在教育过程中”广义上说是指儿童成长的全过程, 狭义上说则指学校教育过程, 包括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评价到校园文化的教学全过程;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对儿童要宽容”是指宽容儿童的缺点、错误与失败, 接纳儿童的个体独特性以及多元地评价儿童。

儿童是个完整的人, 当然是优点与缺点并存, 儿童又是一个未完成的个体, 正是需要教育帮他克服缺点。“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1]“产生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 它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思考这些错误是如何发生的, 儿童得以从中学到新的东西, 并发展一些策略来对付以后出现的问题。”[2]所以教师应该宽容儿童的缺点与错误。但宽容绝不是纵容, 宽容是对错误的接纳和容忍, 目的还是引导和帮助儿童, 它能使儿童在宽容中反思、醒悟、主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并在体验宽容中学会宽容, 最终养成宽容的品质和豁达、大度的美德。

“进入教育过程的个体是一个具有文化遗产的儿童, 他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 在他的内心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四周经济状况的影响。”[3]既然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体独特性, 宽容教育就要求教师了解、尊重并接纳儿童的个体独特性, 倾听并尊重其不同见解, 对其实施适合他的个性化的教育和多元化的评价, 教师应从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出发, 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

2. 让儿童珍视、认同并养成宽恕、容忍与包容的品质

诚然,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宽容是宽容教育的重要方面, 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让儿童从情感上体验宽容, 从而能珍视、认同并养成宽恕与容忍的精神。宽容教育是要让儿童在体验宽容中学会宽容, 并通过在儿童身上培育宽容精神, 进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宽容的精神氛围。

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 要培育儿童对多元文化的宽容, 在文化认同问题上倡导多元宽容精神。鼓励儿童从多元宽容的文化立场出发, 宽容、欣赏不同文化形态。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 要培养儿童对他人的宽容。在这里, 要宽容的“他人”不仅包括教师、家长、同学、朋友, 而且包括持不同意见者甚至包括敌人在内的一切他人;“对他人宽容”行为也可以具体化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要理解他人, 在理解的基础上宽恕, 再试着去容纳别人, 在内心对其产生认可, 最后达到一种彼此欣赏与共享的境界。这时候宽容他人的行为不再是一种强迫自己的行为, 而是一种能体会到与人共享的幸福感的行为, 一种“心向往之”的自由境界, 这也是个体修养的最高境界。

三、宽容教育:从理念到行动

1. 教学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8 0年代以来陆续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共同生活”等思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作为教育的目的, 即教育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共同生活、生存。理解、宽容、尊重等品质作为共同生活的基本能力, 理应属于教学目的范畴, 宽容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 课程内容

首先, 在专门的德育课程中明确加入培养宽容精神的内容, 如思想品德课。其次, 重视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学, 尤其是加强人文课程。各科教学对价值观教育所起的作用来说, 是一个“沉睡的巨人”, 潜力极大, 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例如:历史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宽容、民主、爱国等价值观念;语文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觉性、对他人的尊重、宽容态度等。

3. 教学方法

英国道德教育专家T a y l o r曾指出过, “价值观教育得以实现的方式比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事情怎么说的、做的, 要比说了、做了一些什么更有影响力。”价值观不能灌输, 也不能强加于人, 同时, 价值观也不是抽象的, 它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 实施宽容教育应排除强制灌输的教学方法, 而采用更民主与隐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更多的“身教”与“引导”, 从而让学生更多的“感悟”与“体认”, 要引导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 体验、珍视、认同并养成宽容精神。下文试图提出一些探索过程中可取的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是考虑到价值观教育更需要“感悟”与“体认”这点而提出的,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情境的创设是关键因素, 在想象中的逼真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确并进入自己的角色,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亲身体验而得到不同的情感经历, 产生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使他们认识到别人的立场与情感体验, 从而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叙事: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叙事形式, 此外, 叙事还可以是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与自我教育的方法, 即个人故事叙述法。学生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故事的叙述者, 通过故事的叙述来赋予自己生活经历以及意义, 通过在课堂上讲述有关自己生活经历的故事来表明自己在道德和价值方面的发展。

讨论与案例分析:此法与叙事法有相同之处, 即都是借助于“事件”与“叙述”, 其不同之处在于叙事更侧重于让学生体悟“故事”中预先隐含着的价值要素, 而讨论与案例分析法则更注重于让学生在集体的讨论中去分析、判断与选择, 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与选择形成特定的价值观, 因此, 这种方法就尤其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实现对话沟通与交流分享的课堂交往: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空段, 因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应通过课堂交往实现师生间的对话沟通与交流分享。对话是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 因此, 对话表现为“敞开”、“包容”、“接纳”、“承认”和“共享”, 在对话中, 教师与学生建立的是平等、自由、宽容、鼓励、关心和帮助的关系, 对话中形成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团队活动:宽容精神一定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 所以, 团队活动是宽容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的团队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 让学生在相互交往与合作的活动中体会与学会宽容。

最后, 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是单一的, 我们主张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最好地达到我们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4. 学校文化

学校环境是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课程”, 良好的环境对形成学生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环境又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校园建设, 软环境中重要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内容, 包括学校传统、课堂教学气氛、师生关系、教师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品行、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自由、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等。

四、宽容教育呼唤教师的宽容

教师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内含着影响学生的力量, 而且因为价值观是内含在教学活动中的。因此, 教师应把扮演价值观和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也应加强教师的价值观建设, 宽容教育呼唤教师的宽容。

首先, 教师要有宽容的美德,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承认和肯定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为前提,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想与行为,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以往不能容忍的一切, 如学生因不成熟所犯的错误、学生的欠佳的学业成绩、学生的看似荒谬的见解等等, 并致力于纠正、提高他而不是一味责备他。通过这种以宽容与尊重为价值预设的教育, 从而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并展现生命的多样性。

其次, 教师应躬行践履正确的价值观, 即发挥“行为世范”的作用。教师本身是否尊奉并践履着诸如平等、尊重、宽容等价值观, 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都显在或隐性地传递着价值。

总而言之, 宽容不仅是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美德, 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时代伦理精神的诉求, 无疑是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宽容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内容或教育行为, 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把宽容精神内化到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并最终从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反映出来;只有把宽容视为待人处世之必然, 而不再需要刻意地去教育之时, 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注释

1[1][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194、194.

宽容,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 第5篇

是啊,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是困难的,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是高贵的。肥姐以女性不多见的博大的胸怀宽恕了曾伤害过她的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她这种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所以我说,宽容是意味着一个人的自爱达到了能够使自己做到诚实、开朗,在生活中保持乐于进取的程度,那宽容就是善意的理解和理解之后的爱和关怀;所以说,宽容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真正的宽容总是真诚的、自然的;宽容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吃亏是福,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礼物;宽容别人带来的愉快本身是至高无上的,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值得受到值得受到的宽容,也使我们认识到没有宽容的心的人是有缺陷和危险的。

宽容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养,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和体谅他人时,我们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宽容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已的申诉,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和沮丧,就能在心底扶起一个坚强的我。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已,保护自已,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已将得到一片蓝天,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美德,没有人穷困到无机会表达宽容的地步,没有人能比施行宽容的人更强大,更自豪。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就能赢得多少人,付出宽容,你将收获无穷。

上一篇:热塑性弹性下一篇:建筑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