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异彩纷呈

2024-08-02

生命科学异彩纷呈(精选11篇)

生命科学异彩纷呈 第1篇

天北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 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学生。所以, 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层次、家族教育、文化修养参差不齐, 学生的课外积累方式也就不同了。为此造成了学生课外积累量有大有小, 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差距很大, 另外家庭教育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使得孩子身心发展不十分正常。为了让所有孩子都扩大课外积累量, 同时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校采用高效阅读的方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积累, 国学经典育人, 我们称它为“高效经典诵读”。

每天清晨, “叮铃铃”, 晨读铃声响了,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朗朗的童音伴着古典优雅的音乐, 校园里显得那么纯净, 那么博雅……这是我们学校的“十分钟国学经典诵读课”, 孩子们或读或背, 你也许要问, 这么短的时间能记住多少呢?不要着急, 我们有“高效阅读”。

自2008年9月开始, 我校在三至五年级开展高效阅读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 我们认可了它的“神奇”, 认可了它让我们的孩子变得“神奇”, 为了让这种“神奇”走得更远, 我们把高效阅读法引到国学经典诵读上来, 让高效阅读与经典诵读有机的结合。结果它化出一股“神奇”的力量, 引领着孩子们走过了一个从会读到乐读, 从读懂到读透, 从知意到知行的过程。

二、海纳百川, 奥妙无穷

用我校一位老师的话说:“我们的高效经典诵读就是把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一种好的教育当中, 当然是高效育人, 育高效人才了”。不错, 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高效阅读和相关理论以及国学教材特点、学习方法首先创建了“三环六读”高效课堂学习方法, 把高效阅读融于国学学习方法之中, 真是奥妙无穷。“三环”指国学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六读”指学生诵读的六个要点。第一环: (二读) 读音、读字, 第二环: (二读) 读句、读文, 第三环: (二读) 读情、读行。每节国学课的每个环节中, 我们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相应的高效阅读方法进行诵读, 比如, “读音、读字”时采用快速记忆中的形象记忆法, “读句、读文”时采用快节奏速读法, 学生可以自创节拍, 自定节奏, 采用单人拍手, 同桌对拍, 单人拍桌的方法伴着一定的节拍去读文。“读情、读行”则要运用高效理解, 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 因为到读“情”和“行”时, 多数文言文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已经形成小故事, 这种高效理解的方法最适合记忆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涵, 从而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引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也就达到育人目的。其次,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总体育人目标又创造了“三段六步”的学校高效育人方法。“三段”指三个学段, 即一二年级为第一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段, 五六年级为第三段。“六步”就是我校育人的六个目标, 一年级诵读三字经, 学会坐立 (指学习习惯的养成) , 二年级学会知礼 (文明礼貌教育) , 三年级学会感恩 (如“孝为本”) , 四年级学会束己 (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 五年级学会为人 (怎样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六年级学会处事 (做事的原则等) 。为了达到育人目标, 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 (选) , 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 (选) 《千字文》《论语》 (选上) , 五六年级《论语》 (选下) 《孟子》 (选) 《老子》 (选) 。通过读经典故事, 学会做人道理, 让学生的积累量增加的同时也无形当中增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的生命焕发出传统文化的光彩, 既能熏陶他们的气质, 又能提升他们的涵养, 从而促进他们个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

通过近一年的时间, 我们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 让学生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 如同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 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朗诵会”上学生那响亮的充满古典诗人韵味的朗颂让人心清气爽, 洪亮的童声却显的那么优雅, 那么厚重。在“国学课本剧比赛”时, 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好像都活灵活现的走到我们面前。一个个场景又如一幅幅历史兴衰的画卷, 让我们惊叹帝王将相的功业, 仰慕古圣先贤的风采。“国学汉字记忆比拼”活动中, 学生的记忆让人惊叹, “孝”字的由来, “孙”字的故事, “床”字的演变……学生都表达得清清楚楚, 由字形的演变说到字意的由来, 穿插于中间的几个小故事都是讲得惟妙惟肖, 生动有趣, 让我们知道中国汉字的奥妙无穷,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为古人那种高超的创造精神而感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我们把难懂的文字生活化, 把深奥的内容简单化, 这就是高效记忆, 高效理解的功劳。

四、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通过实践, 我们切切实实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令人欣慰, 由一个个天真不懂事, 有时还会说些脏话的孩子都学会了学习,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了知礼, 学会了做人, 学会了做事, 他们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如果六年下来, 我们的孩子该是怎样的孩子?他们会拥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与气度, 让孩子们拥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 他们会拥有“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的君子风范, 他们还会拥有“博学笃志, 切问切思”的学习态度, 苦闷时, 他们会用“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来安慰自己;挫折时, 他们会“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来坚定自己的操守;思想动摇时, 他们会“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来激励自己的志气……这一切让我们相信孩子的人生将是异彩纷呈。

摘要: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结合学校的高效阅读实验, 综合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 究竟应该怎么正确地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达到高效阅读, 从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从会读到乐读, 从读懂到读透, 从知意到知行。

让生命绽放异彩 第2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二岁前是幸福快乐的,象所有健康的孩子一样,幼小的生命在父母的极力呵护下,恣意的享受着快乐却短暂的童年时光。

二岁到四岁时的海伦是痛苦、焦虑的。因为一场大病,她远离了光明,听不到任何声音,不会发音说话。她成天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也不敢去想。她失去了一个健康孩子应有的大半快乐,生命在绝望中一分一秒地熬过。

四岁开始,快乐再次降临。海伦的父母没有减少更没有放弃对她的关爱,沙莉文老师的到来,让幼小的海伦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曙光。“沙莉文老师让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爱的喜悦和惊奇之中,让生命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爱意。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让我体味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和更有意义。”海伦的生命从此开始绽放异彩!她尽情地享受着知识带给她的快乐,她用心去和自然亲近,真情地感受人间的大爱……,她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对生命的真挚热爱,对美好世界的精心描绘,对人间真情的透彻感悟。

海伦是幸运的。她有一对珍爱她的父母,让她一直生活在爱的怀抱里。沙莉文老师独出心裁的教育和用心呵护,点燃了海伦心中向往光明的烈火。

海伦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生命遭受意外的打击,丧失生存的信念和勇气,相反,她用热情和坚毅,谱写了一曲昂扬向上、抗争不屈的强者之歌。

海伦的生命是奇异的。她的遭遇、她的奋争、她的成就、她的感悟,以及顽强生命的可歌印记,都给后人尤其是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让语文课堂 绽放生命的异彩 第3篇

一、更新知识结构——生命课堂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对问题的分析讲解入木三分、得心应手。例如,讲到“林冲”就能带出“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精彩的故事;提到成功人士的坎坷经历,教者总能将霍金、张海迪等中外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有的教师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逻辑缜密,但是对问题的讲述,语言贫乏,缺少感染力,犹如一杯白开水。这种捉襟见肘、黔驴技穷的教学窘态,学生乐趣何来,还谈何生命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加之源头活水的补给,才能积淀教育智慧,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

二、融洽师生关系——生命课堂的情感基础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儿童能有尊严的学习。一句温馨的鼓励、一次真情的赞美、一次成功的体验,都是对儿童人性的关怀和生命的关照。教师对孩子悉心的呵护已成为隐形的课程资源,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会包容,善待美丽的错误。儿童的本质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潜在的可能说明儿童还不成熟,还会有缺点、出差错。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第二,要学会赏识,尊重儿童的独特见解。儿童具有独特的思维,总以他独特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应尊重儿童学习的原生态,悉心呵护童心创造。第三,学会等待,关照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感悟存在必然的差异性,这就要我们学会等待。等一等,纠错就会水到渠成;等一等,精彩就在眼前;等一等,每个人都会成功。一位名师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他对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吗?”“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慢慢说,老师等着呢!”“你来说,相信你会说得更棒!”在这堂课上,学生在教师亲切的询问、耐心的等待、赏识的言语中慢慢地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坚守儿童立场——生命课堂的核心条件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此,教学应站在儿童立场上,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去考虑,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生命的拔节。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思路的形成无不从文本解读开始。只有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才能了解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要学的,才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找准问题切入点,制定好准确的课时目标,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手段,预设好合理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节能。如,在教《水》这课时,因为有了儿童视角的解读,才会发现:以现有的阅历经验,他们对“狗尾巴草”知之甚少,怎么办?不讲学生疑惑,如讲述,一两句话不一定讲得清楚。于是,网上找来晒干狗尾巴草的图片呈现于课堂,并把它与四兄弟插图放一起。学生在惊叹中感受没有水的苦涩,真切感受水的珍贵。

“教”的存在是因为“学”的需求。只有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才能就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准确下镐,因学定教,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实效。

四、遵循语文规律———生命课堂的必然归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予人文关怀,让他们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如,教学《珍珠鸟》这课,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逆向解构文本,关注作者言语表达,破解语言密码。学生在品味“一点点挨近”“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啄两下我的手指”等动作的同时,既领悟到小珍珠鸟试探的心理,又渗透动作描写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此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丰富了自己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命课堂呼唤对生命的尊重,它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生命课堂注入活力;更需要我们拥有爱满天下的育人情怀,为生命课堂增添亮色。

《让生命绽放异彩》教学 第4篇

人教版四下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理解生命

1.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四篇课文, 回顾所学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学习感受。

2. 师:生命不仅宝贵而且美丽。感受春光的盲姑娘、乐于助人的祖孙三代、砖缝中的瓜苗……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吧! (板书课题:让生命绽放异彩)

二、明确目标, 感悟生命

1.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默读提示, 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课件出示)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2.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和物, 就让我们走进书本去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材料, 想一想每一段材料要告诉我们什么。

3. 师:你对哪段材料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很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虽然“非典”时期我们还小, 但我清楚地记得电视里那些医生、护士的故事, 他们很辛苦。他们为了救治病人, 自己感染了病毒, 有的还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师:那些可敬的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万病人的安康, 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生: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 平时他就挺忙的, “非典”时期他就更忙了, 常常几天不能回家, 回来以后累得倒头就睡。所以, 我觉得警察叔叔很辛苦,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生命的价值。

师:哦, 那你埋怨过爸爸吗?

生:小的时候不理解, 埋怨过, 现在不埋怨了, 挺自豪的。

师:真为你爸爸高兴, 他有你这样一个好女儿。

生:我觉得老师也是用劳动创造美, 用生命书写赞歌的。他们尽职尽责, 所以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老师。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

生:不仅你们提到的这些人热爱生命, 其实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也很热爱生命。一粒种子可以破土而出, 小草可以“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4. 小结:植物不管处于多么恶劣的环境都能顽强生长, 人们靠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些都是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都让生命绽放着异彩。 (板书:珍爱、尊重)

三、口语交际, 畅谈生命

1.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关于热爱生命的资料, 现在就拿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谁能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应注意什么?

(生交流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声音洪亮、耐心倾听、抓住重点……)

2.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认真倾听, 掌握好时间。 (师相机指导)

3. 分组选择话题交流并汇报。

(1) 交流热爱生命、努力奋斗的人物的事迹。

(2) 交流社会上的众多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3) 交流地球上自然万物的生命现象。

生:我们小组交流的是张海迪的事迹。她自幼高位截瘫, 没有上过学, 但她却凭借顽强的毅力自学成才, 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她和父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 自学了医学知识, 并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后来, 她又走上文学的道路, 写了许多激励青年人的书籍。

生:我来补充: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她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生:我知道张海迪曾经说过:“我像颗流星, 要把光留给人间。”

生: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 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 她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异彩。

师:张海迪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她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大家觉得他们小组交流得如何?

生:他们小组成员配合得很好, 资料介绍得很清楚, 也很全面。汇报时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师:大家说得很好, 说明你们听得很认真。其他小组再交流时请注意吸取他们的优点。

(生继续发言)

4.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 我们来评一评, 谁的发言最精彩, 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大胆评议、辩论)

5. 师:平凡而朴实的人们怀着坚定的信念, 一次又一次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请谈谈你今天的学习收获。

生:今天的交流给了我极大的生命感悟:虽然生命短暂, 但我们要珍惜生命, 对生命负责。

生: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生: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要珍惜。

……

四、拓展延伸, 深化生命

过渡:生命是宝贵的, 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 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今天, 听了这么多感人的生命故事之后,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 请写下你的生命感言。

(学生写感言, 选择部分进行交流, 深化对生命的理解。)

生:热爱生命吧!让生活更加精彩!

生:快乐地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

五、总结

1. 师:生命只有一次, 许许多多热爱生活的人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让生命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 创造生命的价值, 展示生命的风采。

2. 师:最后, 让我们借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来结束这堂课。 (课件出示, 生齐读, 略)

FANSI反思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中把“听说”改为“口语交际”, 既强调了口语交际的功能, 又突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

我的教学设计努力创设了和谐的口语交际情境, 为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交际活动。在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 我遵循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耐心倾听他人发言, 对于说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并引导交际能力差的学生学会表达。这些做法有效地刺激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使参与交际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 在多个层面的互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和交流, 发展合作精神, 使学生懂得帮助他人完成交际内容,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

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第5篇

在高官厚禄中看不到你的名字,在名人大宛儿里见不到你的身影。年复一年,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学生,你仿佛落入了一种轮回;岁月又固执地为你刻上道道年轮,一不小心,抬头戴上老花眼镜一看,已是两鬓斑白,身体微驼,是不是该光荣退休了呢?想想都可怕。

你的生命色彩就是这样苍白吗?

我想决不是的。

当你走进那熟悉而又神圣的课堂,当你上迈上那简陋而又庄严的三尺讲台,你的青春将在这里挥洒,热血将在这里沸腾。在这里,你成就了你的学生,又陶冶了自己,所以课堂就是教师最快乐幸福的殿堂。因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当满怀喜悦与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萦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来说,少不了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但是马上我就遇上了难题,学生上我课时不能认真听讲,纪律性不强,我感到对他们很头疼。这是我带的第一界学生呀,我非常想努力教育好他们,让他们成材,可是我的方法好象不对路,上课时同学们不怎么听我的,有时一道题讲好几遍。我当时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我们办公室的其他几位老师很热心,给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和我结成师徒对子的范淑莲老师,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她教给我许多实用方法,我吸收了许多教学方法,并且大刀阔斧地屏弃了“满堂灌”的传统上课方法,尽可能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动起来,把舞台让给他们,让他们充分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自己就是一个好导演的角色。

可是,就是在这样活跃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在跃跃欲试时候,有一个安静的角落从来不举手,从来不发言,难道他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吗?看到那暗淡的眼神,瘦削的身影,我不能在沉默,我要帮他把本属于他这个年龄孩子的活泼快乐找回来。通过一系列的了解,我知道了他原来的性格很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就是因为爸爸妈妈突然离婚,本来和谐美满的家突然成为了泡影,他一时难以接受,不肯原谅爸爸妈妈,也不和身边的人接触了,以不说话、不学习这种极端方式来报复他的爸爸妈妈。面对那冷漠、敌视的目光,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我要挽救这个孩子。我不厌其烦地细心开导他,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用我微弱的爱,唤醒了他那颗因为缺失父母的爱而干涸的心灵。现在,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身边的朋友多了,成绩也稳步地上升。看到他的改变,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的爱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与责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只有那些在最危难时期,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的人,才是新时代最伟大最崇高的师德师魂。

你听说过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吗?当地震发生时,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坠落在他的身上,热血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那张开的双臂成为了永恒。

你听说过绍兴那个叫祝香云的老师吗?她热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在大货车疾驰而来冲向学生的瞬间,她张开双臂推开孩子,用生命铸就了辉煌的绝唱。

还有那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却远赴边疆支教的徐本禹,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农村的教育,为了许多单纯的感动,他在孤独中坚守着一个承诺,一个关于热爱的承诺。

生命科学异彩纷呈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科学课堂;绽放异彩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进入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以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了科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股新生力量,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在实施科学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紧密结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通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科学课堂绽放异彩,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从事在农村基层教育事业的小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曾经抱怨过常常成为教学束绳的信息技术,也曾指责过俨然霸主的信息技术。确实,由于受到地域差异的限制以及农村地区师生自身信息素养的禁锢,在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问题:

(1)时机利用不佳,影响学生情感培养。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只有在最佳的时机引入教学环节,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拿捏好“火候”。然而,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却无法兼顾学生的适应性。一些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情感、意蕴难以理解的情况下,面对形式多样的课件,他们开始出现不适应,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感处于低落状态,情感发展被抑制。

(2)信息技能缺乏,课堂模式僵硬。对于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来说,他们为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就会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要按下“开始”键,课件就会顺序式“播放”。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终只是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为“教师+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变成了“流水课”,学生依旧是课堂上的被动个体,课堂教学成效不明显。

二、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1)巧用电教,化难为易。由于受到固有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授课模式,这种仅仅把内容搬上黑板的授课方式,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导致教学成效日益低下。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形式活泼多样,可以把科学教学课堂的抽象转化为直观课堂,把教材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时,反反复复讲解理论,任凭教师讲得多么声情并茂,学生也会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白板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地球上物体在转动的情景,在重点处再加以点拨,“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这一重难点就解决了。

(2)提高兴趣,增强感知。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旦他们对科学学科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自发去学习、钻研,感悟科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实现课程设计与学生兴趣爱好的有机融合,以有效开展特色化的兴趣教学,进而达到推动自主化教学发展的目的。譬如说:在教学《不同的声音》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声音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够在众多的声音中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声音大比拼”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听声音,并把“拖拽”声音选项到相应的栏里,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还强化了知识的应用,从而达到学生乐学、爱学的目的。

(3)丰富资源,深化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所出现的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等问题一直为教师们所诟病。《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重点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从教学活动形式入手,借信息技术之力,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逐步深入学生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调查、提交小研究报告等,调查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搜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进一步体验到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以强化和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的小学教学资源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各个小组再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纳,最后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而教师也可以对各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学生报告、数据、图片等资源,学生根据成果谈谈自己的体验、体会、以及自己发现及想要咨询的问题。

(4)虚实互补,优势互补。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小学科学教学只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其自身所具备的直观、具体、形象等优势是传统授课模式所无法媲美的。网络信息化技术脱离了传统授课模式下空间的限制,更大程度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无比辽阔的科学世界。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进入声音世界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领略声音的奥秘,掌握声音产生的原理。再如:在学习《观察水》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带领学生一起去深入观察水,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就不会仅仅认知理论知识,而不明其实际的应用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小学科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从时代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出发,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扬利去弊,让科学教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龚丽鳗.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22期

[2]陈亚芳.谈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杨晓鹏,万爱珍,卢霖.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3期

作者简介:

杜秀季(1982.07.30~),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毕业于内蒙古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科学老师,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让科学探究在生物课堂中绽放异彩 第7篇

一、探究的意识源于浓厚的兴趣, 因此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才能明显减轻心理压力, 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 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学生活泼热情, 求知欲强, 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教师要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引导他们去探索答案, 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例如, 讲“鸡卵的结构”内容时,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诸如:“为什么有的鸡蛋是双黄的?”“为什么山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听说还有人造鸡蛋, 这是怎么回事?”在这种好奇心迸发出火花时, 教师要不失时机捕捉, 予以保护, 并使之深化, 切不可急于否定, 或者讽刺挖苦。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指出, 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部动因。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 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研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 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 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池塘里青蛙的视频, 紧接着问:青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很自然把问题引入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上,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知识的学习, 如果从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入手, 创设生活情境,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例如, 学习了《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们课后通过查资料, 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 结合本地饮食习惯设计出了科学又实惠的一日三餐的食谱。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活动学生特别关注, 也特别喜欢。

另外, 借助一些科学家的故事、生物科技成果等来创设教学情境, 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 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问题提出来以后, 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 进行观察和发现, 培养他们研究探索能力。

例如, 在《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教学中,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探究的每一个步骤, 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要求学生思考, 自己制定一个实验方案, 证明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这时课堂气氛沸腾了, 学生们纷纷发言, 有的说把装有鼠妇的盒子一半放在冰箱里, 一半放在冰箱外, 就可以形成温度差;有的说把装有鼠妇的盒子一半放在加热的沙子上, 一半放在地上, 也可以形成温度差。虽然同学们制定的方案不一定正确, 但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乐于思考, 勤于思考, 这样一种和谐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样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要牢固得多。

四、发挥生物实验的探究功能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它为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搭建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在真实、生动、直观充满神奇的实验情景中, 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直接感知的事实和获得的信息所产生的问题会自动引发思考, 获得真知。

例如, 学生在用显微镜看了玻片上的“上”字后, 总觉得不过瘾, 因此在上《观察植物细胞》一节实验课时, 我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迫切地想见识一下神奇的细胞, 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 纷纷好奇地拿起实验桌上整片的洋葱鳞片叶, 有的还拿着自己的手指甲、头发丝往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 都迫不及待地想到细胞王国遨游……

生命科学异彩纷呈 第8篇

一、基点———立足一个单元, 融合知识

每当期末复习时, 孩子们免不了要做复习题, 复习题质量的好坏牵动着我们的心。如何确保这些题目的质量, 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我们必须在命题中做好文章。笔者认为, 命题的关键在于立足一个单元, 融合单元知识。

例如在《金华市婺城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实践题:

在做“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小辉同学做出以下的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 断电时无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 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电磁铁, 线圈圈数越多, 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小辉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圈, 制成电磁铁, 如图所示a、b、c、d是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小辉的猜想和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 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它的__的不同。

(2) 通过比较两种情况, 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 通过比较__两种情况, 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 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电磁铁, 发现猜想C并不全面, 应补充的条件是__。

这道实践题融合了浙教版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知识, 我们知道:第 (1) 题的考点是第二课《电磁铁》, 电磁铁吸起大头针数越多, 磁性越强, 反之则越弱。第 (2) 题考点是第一课《电和磁力》, 电磁铁接通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不产生磁性。第 (3) 题考点是《电磁铁的磁力 (二) 》, 铁芯大小、线圈圈数等不变, 电流越强 (电池节数越多) , 电磁铁磁性越强, 反之则越弱。第 (4) 题考点是第3课《电磁铁磁力 (一) 》, 研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变量是线圈圈数, 不变的量有电流强弱、铁芯大小等。

不难发现, 上述题目抓住了命题的关键, 立足单元, 融合了单元知识。这样的题目提纲挈领, 更具系统化, 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立足单元去复习、去命题是高质量的。我们在命题时, 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 师生轻负担高质量地教和学就真正落到实处了。

二、提高点———立足一册教材, 整合知识

命题时, 融合单元知识, 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那整合一册教材的知识, 效果是否会有同样显著的效果呢?无疑, 这对老师的命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笔者认为, 我们应在立足一册教材的基础上, 整合教材知识, 从而提高命题水平。

例如笔者出过这样一道阅读题:

2011年9月25日, 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获得第26届亚锦赛冠军, 成功拿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卷。为了鼓励队员, 2012年元旦, 国际体育总局组织队员们来金华游玩, 准备乘坐电动汽车去参观安地动物园。

在去的路上, 他们经过即将建成的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刘伟见了, 感叹道:“体育馆这么高大, 起重机能把那么重的建筑材料都搬上去, 真是太神奇了。”王治郅听后说:“不仅如此, 你们看它既有拱形又有三角形的框架结构, 也很特别吧!”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把头伸出窗外, 朝起重机方向看去。这时候, 易建联大叫起来:“快停车, 快停车, 我帽子掉到车子外面去了。”顿时, 车里笑声一片。司机见状, 安慰道:“不要急, 慢慢来。”只见司机师傅在简单操作后, 车子就倒退了回去。在司机的帮助下, 易建联顺利拿回了帽子。

到了动物园, 天鹅、孔雀、鳄鱼、娃娃鱼、狮子、老虎、长颈鹿、大象、蛇等珍稀动物让我们的篮球队员大饱眼福。这时, 人群中忽然有人发问:“你们看这些蛇的颜色都和枯叶的颜色差不多, 这是怎么回事?”动物园的管理人员马上作了回答。……

同学们, 读完上面的材料, 你能完成下面的题目吗?试一试吧!

(1) 起重机能把重物搬到高处, 神奇在它里面有____, 既可以改变__又可以__。

(2) 起重机做成既有拱形又有三角形的框架结构, 是为了__。

(3)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 解释“只见司机师傅在简单操作后, 车子就倒退了回去”这一现象。

(4) 假如你是动物园管理人员, 你会怎么回答?

对于“立足一个单元, 融合知识”的题目而言, “立足一册教材, 整合知识”类的题目, 更具广度、趣味化和生活化, 命题水平进一步提高。

1. 更具广度。

这道阅读题整合了浙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知识, 我们清晰可见:第 (1) 题的考点是第一单元《工具机械》中滑轮组的知识, 第 (2) 题是考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拱形和三角形的知识, 第 (3) 题考的是第三单元《能量》中电动机的知识, 第 (4) 题是考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保护色的知识。

2. 更具趣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一道有趣的题目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这道题把上述四个科学概念, 整合到虚拟情节故事中。故事中的亚锦赛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故事中的易建联、王治郅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这样富有生命力和童话色彩的文字材料, 对于孩子们来说, 极具吸引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做, 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主动性更强, 效果突出。

3. 更具生活化。

孩子们知道了故事本身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也就明白了生活中诸如“起重机为什么能把重物搬到高处”、“为什么起重机里有拱形和三角形等框架结构”、“电动车为什么可以倒开”、“蛇的颜色为什么和枯叶相似”等原因所在。学习就是为了生活, 阅读题也可以把科学生活化。

三、升华点———立足一套体系, 结合新旧知

命题时, 不仅可以整合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的知识, 甚至可以结合一套教材体系。我们可以通过立足教材体系, 联系新旧知识, 使我们的命题水平得到升华。

例如分析题:

如右图所示, 要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1) 如要使它磁性最强, 则要__处接__处, __处接__处。

(2) 如要使它磁性最弱, 则要__处接__处, __处接__处。

这道分析题与前面所述的两类题不同, 它跨越教材, 使旧知很好地为新知服务。本题中, 旧知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关于串联电路里电流大小的计算方法: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 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产生的电流大。新知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决定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一定条件下, 线圈缠绕的圈数多, 产生磁力大, 线圈缠绕圈数少, 产生的磁力小;电流越强产生的磁性越强, 越弱产生的磁性越弱。如果能把这两新旧知识点结合起来, 这道题不难解。要想电池铁磁性最大, 只要电流最强, 线圈缠绕圈数最多, S1连接1, S2连接3就可以了。要想电池铁磁性最小, 只要电流最弱, 线圈缠绕圈数最少, S1连接2, S2连接4就可以了。这类建立在全套教材体系上的题目, 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命题水平得到升华。

在命题的过程中, 小学科学教师应立足在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套体系上, 优化整合知识, 科学有效命题。与此同时, 如果我们能把题目趣味化、生活化, 那么它将更加富有生命力。让我们的小学科学命题精彩纷呈!

摘要:2012年12月, 笔者参加了婺城区小学科学教师命题比赛。在命题的过程中, 经过仔细地思考, 笔者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本文从命题的基点——立足一个单元, 融合知识;命题的提高点——立足一册教材, 整合知识;命题的升华点——立足一套体系, 结合新旧知三个方面作出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命题策略,单元,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科书 (四下、六上)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陆上客运论坛异彩纷呈 第9篇

在与会专家看来, 大部制从中央到地方已持续深入, 尽管参会人员多来自道路客运、城市公交领域, 但论坛能着眼于整个陆上客运产业, 无疑对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次积极探索。

“这次论坛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一件合适的大好事, 非常有意义, 我希望以后的论坛能够让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都进入到论坛研讨中来, 更希望以后谈到的不仅仅是不同陆上运输方式的竞争, 而是竞争当中的衔接和合作。”参加会议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王永立这样告诉记者。

客运产业呼唤大部制

在大部制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 本次论坛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记者问及一些参会人员为何对本次论坛感兴趣时, 他们的答案大致可以总结为——这是“交通运输部挂牌成立后, 首个着眼于陆上客运一体化”的行业论坛。

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国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的专题演讲, 史教授分析道, 中国客运产业的管理一度分割在多家政府部门, 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史教授认为, 大部制下,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将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实施, 客运交通一体化进程也将加快。“大部制体制下, 我们能够更好的推动客运产业的发展。”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晓峰透露, 前段时间交通运输部部长到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视察工作的时候, 就明确了今年和明年部党组工作的两个中心任务, 其中一个便是综合运输。

道路运输定位受热议

然而, 作为综合运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客运虽然承担大部分的旅客运输任务, 在大部制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却备受冲击。

“2009年5月, 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上升了26%, 铁路同比上升了10.5%, 道路运输业旅客运输量却在下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索沪生在论坛开幕式上用数字点出道路运输业的危机。

现实中, 道路运输业所碰到的危机主要来自两方面。正如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总经理张海清所分析的, “现在道路运输企业, 特别是大部制这个改革下, 面临高速铁路的冲击, 面临公交线路延伸的冲击。”

“道路运输是行业里的弱势群体。”王永立说, 新形势下, 重新明确道路客运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据王永立分析, 道路客运企业不能称作真正的现代企业, 因为对自身产品没有定价权;道路运输企业对自己的生产资料也缺乏支配权, 无论是道路运输的车型, 还是线路和发车班次, 都必须由政府主导审批。

“既然我们提供的是公共交通服务, 既然我们以公共利益为重要责任, 我们就有理由在大部制下重新对我们行业进行公共交通的定位, 恢复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有的一切外部竞争环境, 保证给行业在陆上交通各个产业中间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王永立说。

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提到, 随着城市圈扩大, 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既然是为大众出行所服务, 原来的道路客运应该归属于公共交通。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 “城乡客运一体化”、“客运营销”等论题也引起了到场运输企业代表的共鸣。

该次论坛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地方客运协作工作委员会及《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共同主办, 具体承办单位为盛世报堂交通传媒。论坛在6月14日上午圆满结束。

精彩观点

力推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

(吕东昌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局长)

2005年以来, 陕西道路运输行业着力推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工作。截至目前, 全省已有8014辆客车实现公司化集约化经营, 占营运客车总数的46.6%。其中, 全省高速公路客运班线已100%实现了公司化集约化经营, 国省道主干线公路客运班线的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有了根本性转变。

为破解老旧客运班线长期存在的运力运量失衡, 挂靠承包经营及客运服务质量低劣等突出问题, 我们以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客运班线为突破口, 探索经验。经过组合改造, 西安至宝鸡高速直达班线经营主体由原来的8家企业变为新组建的2家企业, 主线客车由原来的105辆减少为39辆, 新投放双层大巴10辆, 运营秩序明显好转, 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为其他客运班线的公司化经营改造提供了借鉴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 道路客运实行公司化经营, 一是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三是利益格局得到重大调整;四是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五是运输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六是节能减排起到引领示范。

公路运输服务创新仍太慢

(魏士彬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

我们要充分地适应旅客的需求, 看看我们公路运输在哪里还有突破, 其实有一些消费群还是愿意坐公路运输, 关键是能不能把需求引导过来。但是我们公路运输服务的创新力度是相当缓慢的, 如果有一些创新, 我们的效益会更好。

城市公交可以发展链式联运

(史其信清华大学教授)

各个城市可以发展链式联运, 在整合衔接上下功夫。

方便的换乘具有空间紧密、时间紧凑和收费优惠的特点。香港实际上公交系统发展非常好, 轨道相当于我们的干线, 运输量很大又比较准时, 到了一个车站出来之后就有公交枢纽, 一个公交枢纽有很多的公交线路, 直接送到家门口, 他们都是从交通运输重要节点为核心来规划整个区域的, 所以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大商场, 下面是换乘站, 出来之后可以去商场买东西, 之后就可以换乘穿梭巴士和公交车。

必须发展网络化运输

(王永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新国线运输集团总裁)

道路客运要走网络化的道路, 可以在陆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 市内原有的公交体系在市和市衔接时需要有我们来承担。

道路运输业基本的特点是分散的点、辐射的线, 但不管咱们客运企业的线路到了多少个省, 但是大都以驻车地为点, 没有什么网络, 就造成了我们投入的重复和浪费, 我们设备的使用效率就低了, 成本就高了。

让阅读课异彩纷呈 第10篇

一、呈现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把小学六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心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一样,阅读课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1. 侧重于识字写字的低段阅读课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当前的低段阅读课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文本的阅读理解而忽视识字写字的指导,出现了低段教学高段化的现象:识字环节走马观花,写字指导蜻蜓点水,大部分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上,最后学生连课文也读不通顺,字也写不正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段阅读课要突出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正确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可以把课设计成四个板块:初读课文,认识参加比赛的动物,认读“松鼠“”猴子”“公鸡”“鸭子”等字词;细读课文,报告比赛的项目,认读“比尾巴”“短”“扁”等字词;熟读课文,宣布比赛的结果,在师生对读、生生互读中反复认读本课要求学习的“松鼠”“尾巴”等字词以及读好问话的语气;演读课文,创设表演比赛的情境,在表演朗读中区别“松”与“公”,书写“公”和“云”。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融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2. 侧重于阅读理解的中段阅读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阅读理解应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抓住文中最感人的“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紧扣“静静地”这一关键词,多角度感受那位青年在“大地仍在余震”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文本语言反复品味和感情朗读,青年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3. 侧重于从读学写的高段阅读课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加快发展,一般的课文内容基本上都能自己读懂。高段的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可以抓住课文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并且都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在体会反复与后置的表达作用中,感受母亲对子女、子女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同时迁移到课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腰,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等语句的学习。学完课文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也来用三个“母亲”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二、呈现不同文本的教学特色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题材多样,体裁不一,风格各异。不同的文本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阅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1. 侧重于情感体验的阅读课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很多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情感性强的课文,不能靠教师的讲解,不能靠机械的训练,不能靠理性的分析,只能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鸟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好朋友的纯真友情,可以多采用体验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当你从南方飞回来要和好朋友相聚时,你的心情是怎样?你一边飞一边会想些什么?当你飞回来看不见好朋友大树的时候,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样问树根、大门、小姑娘?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读出当时的心情。情感体验是要让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 侧重于语言学习的阅读课

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材中不少课文内容浅显,但是语言非常优美。教学这类课文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上。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花钟”就是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后,重点学习第一段: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花?通过“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描写的生动性;通过“凌晨四点”“五点左右”等词语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通过“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最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选用文中的词语,也来写一种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其他时间开放的花。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 侧重于自主探究的阅读课

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科普作品, 包含着许多自然、科技等知识。教学这类课文时, 可以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起科学探索的意识, 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 可以组织一个“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 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说说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粗知课文的大意;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 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深入研读, 同时利用搜集到的课外资料, 当一回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 运用数字说明等方法解说月球之谜, 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了哪些新的月球之谜, 仿照课文“难道吗”的句式写下自己的疑惑, 把《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呈现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特性

课型,一般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侧重于不同阅读能力培养的课型,从而使阅读课丰富多彩。

1. 侧重于以精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到二、三、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20、32~34、24、18、14、14篇精读课文,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慢慢感悟,不能急着“赶”悟。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桥》,就要抓住课文“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中的两个“吼”字及一“揪”一“推”等描写,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学生才能走进老汉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到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爱儿子又胜过爱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要让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得到提高,避免学生浅尝辄止。

2. 侧重于以略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8、14、14、12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一般安排1课时。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精读课文的篇数逐步减少,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可以根据“连接语”中提示的问题,安排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妈妈的账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读课文,比一比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有什么不同?回读课文,想一想,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会怎么想?略读课文的教学相对来说要粗放一些,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理想。

3. 侧重于以浏览为主的阅读课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资料袋”“课外书屋”等栏目中也推荐了一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如《昆虫记》《西游记》等。整本书的阅读主要以浏览为主,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外书屋”中推荐的《西游记》,可以在学生浏览整本书后开展讲一个喜欢的故事、读一段精彩的描写、写一个人物的简评等活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在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中,进一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个性培养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文学作品自身具有多义性、开放性的特点, 对于同一文本, 不同的读者会因其生活体验、知识储备、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对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 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 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至关重要。那么, 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培养学生个性呢? 可从以下“四点”切入。

一、于美点追踪中彰显个性

一篇精美的文章, 值得欣赏的地方太多了:也许是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意蕴;也许是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气势恢宏的场面描写、丰富多彩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 也许是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它们犹如一朵朵娇艳的花朵, 令我们着迷。所以, 语文阅读教学中, 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 让学生谈谈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听听学生真实的心声, 而不应让教师的独唱淹没了学生的声音。例如教学《散步》一文, 在熟读文章之后, 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找到的句子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因为这一段既交代了散步的时间, 又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样的美景中散步, 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甜蜜的。有的学生找到的句子是:“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因为这一句表现了儿子的聪明伶俐, 也衬托出了一家人的和谐之情, 感觉其乐融融。还有的学生找到的句子是:“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因为这一段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更含蓄地写出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在自主探究中, 他们感受到了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责任美, 读懂了文章, 读出了个性。

二、于人物品评中体现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 ,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是不尽相同的, 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我们不应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界定学生的理解。我们在分析文学形象时, 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性的思考争鸣。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传统的分析都认为菲利普夫妇是唯利是图、自私冷酷、贪婪势利、爱慕虚荣的人。但一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现在的结果不能完全怪菲利普夫妇, 其实他们也并非六亲不认, 因为于勒在过去花光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后还大大占用了他们的一部分, 这说明他们还是念亲情的。至于在得知于勒穷困潦倒后对他的态度也是实属无奈, 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拮据了, 买东西常常要买拍卖的底货, 为了一米的花边会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女儿的婚事也因为贫穷受到了影响, 在自己都生活得如此窘迫无奈的情况下, 他们是没有能力帮助于勒的, 他们的愤怒咒骂只是对于勒的失望和对生活的无奈。对于这样异类的声音只要讲得有理有据, 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的声音比起人云亦云来, 更有价值。

三、于主题理解中显示个性

对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 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高认识水平, 提高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 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例如黄蓓佳的《心声》一文, 在理清故事情节之后, 我让学生小组交流, 说说“心声”的含义。学生甲说:李京京的心声是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发泄自己内心的感情; 学生乙说: 李京京的心声是希望老师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予每一位学生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学生丙说:李京京的心声是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尊重;学生丁说:李京京的心声是渴望家庭幸福和睦, 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同一篇文章, 从不同角度思考, 得出的主题不完全相同, 但如果把学生的发言综合起来, 那么答案就是完美无缺的, 文章主题的理解中体现着学生的个性。

四、于畅谈感受中张扬个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更要让他们接受情感的熏陶, 精神的洗礼, 成长为道德高尚的人。语文的德育功能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 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而在这种滋养中往往浸透着个性的色彩。许多老师喜欢在新课将要结束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我也不例外。在学习了郑振铎的《猫》之后, 我让学生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有的说:从第三只猫的死我明白了,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 妄下断语的道理;有的说: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 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让自己活泼开朗些, 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的说:从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上, 我明白了我们看待一个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还有的说:我明白了对于社会中的弱小者, 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 而应给予关爱和帮助, 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在畅谈感受中, 学生体会到的是被尊重的快乐, 个性得到了张扬, 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上, 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 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塑造和评价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让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 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法律风险环境下一篇:基层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