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范文

2024-06-19

独立学院学生范文(精选12篇)

独立学院学生 第1篇

一、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

(一) 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方面的主要表现

1. 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差别较大。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由于地域的差异,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起居习俗、性格和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相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大学这个大环境, 相对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更容易融入集体。

2. 心理自我意识强。

独立学院的学费大多高于普通公办本科, 导致部分城市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 比较缺乏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理解与尊重;存在部分学生不按学校纪律生活学习, 自由散漫, 缺乏集体荣誉感的现象;部分同学习惯将自己的情感困扰藏在心里或以书信的形式与亲友交流, 也不喜欢向老师倾诉, 长此以往心理问题便会滋生。

(二) 自我意识的心理特征

1. 学生进入大学时就有较强的自卑心理。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不能考上重点大学或者普通本科大学, 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所读的独立学院教育水平低,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失落感和自卑现象。

2. 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容易引发自我意识的困惑。

在大学校园的大环境下, 学生经济情况差异明显, 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容易在学习、生活、生理、性格等方面遇到困难, 更易产生自我怀疑, 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自己, 从而导致轻视自己的自卑心理。

3. 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容易受到挫折。

从整体来看独立学院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 社交能力、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 乐于尝试学习和实践新鲜事物, 但在残酷的现实与理想相对立时, 又不能正确处理这一矛盾, 以至产生消沉情绪。

(三) 面对就业压力的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的冲突。2.就业选择与父母意见的冲突。

3. 就业流向的冲突。4.就业过程中发生的冲突。

二、独立学院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 建立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1. 认真落实日常心理检测。

进一步加强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信息资料库。独立学院心理教育疏导机构应本着结合实际情况的原则, 酌情选择使用与本校大学生相适应的并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心理评估量表, 循序渐进地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各有关群体的测量常规模型, 还应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努力做到测量专业化、解释分析专业化、管理专业化, 认真提高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 进一步加强心理卫生常识的宣传力度。

大学心理教育机构以自身实际为准拓宽心理知识的普及范围, 充分利用校园设施例如广播、计算机网络、校报等宣传途径, 组织话剧表演、专题报告、心理咨询、野外拓展训练、集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教育常识, 努力消除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所存在的错误理解。

(二) 努力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

1. 认真、积极、多渠道地开展形式多变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应本着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导、治疗性心理咨询为配合的心理咨询指导原则, 面向广大学生, 通过细致的个体心理咨询、网络在线咨询平台交流、团体访谈、电话咨询等形式, 有针对性、全面性、时效性地向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2. 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院应

从经费和待遇上对心理咨询师给予相应的保障并支持其参加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

(三) 科学的构建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导体系

1. 以基层学生干部构成初级干预体系。

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 可以在每个班集体中设立一名心理卫生监测专员, 及时掌握收集全班同学的心理情况,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各院系学生会干部构建中级干预体系。

各院系学生会干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 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思想及心理状况, 要及时向学院心理辅导机构交流学生信息。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本文以长春市独立学院为对象, 进行了许多调查并以调查问卷及访问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 就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 并积极探索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楼锡锦, 胡建兵.独立学院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特点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3) .

[2]蒋建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李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4.

[4]李忠艳.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2.

试论独立学院学生状况及教育对策 第2篇

鉴于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特点,独立学院心理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平等、服务、指导的意识,努力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平等的对待独立学院的学生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避免因为教育者的言词或者行为不当,刺激独立学院学生情感,不能当面指责,甚至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另眼相看,在平时工作中避免对独立学院学生和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进行对比,以免激发学生自卑心理,以致在教育效果上取得相反结果。教育者应该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她有着教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对待学生上要平等关爱,以心交心。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多以各种校园活动对其进行教育,并且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特点,进行详细介绍,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建立一支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高素质教育者队伍

国务院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独立学院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创造力,作为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在大学阶段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设立一个符合实际的中长期目标,并指导学生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进行科学规划,要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工作模式,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学校的一些部门和社会机构,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学校归属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一不可。而高校教育者往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作为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是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认知和意识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矛盾。教育者应该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搭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平台,增加相关心理辅导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论坛,邀请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等。加强对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克服或消除心理障碍,克服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利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起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四)开辟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独立学院培养人才应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应当调整教育思路,开辟一些适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如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关心和帮扶不同的学生群体,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群落化特征,探索适合各种不同学生群体的培养模式,扬长避短,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较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从而避开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增加课外实践和实习在学习过程中的比重,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课外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和实践、体力和脑力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其人生阅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可借助一些新科技产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积极的对策消除消极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独立学院学生成就动机状况研究 第3篇

摘 要:独立学院生源通常是未通过高考考入一、二本的学生,这些在高考中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在独立学院教育中成就动机状况如何,是独立学院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测量并对比,讨论了独立学院学生成就动机状况。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成就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56-02

成就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指导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1]。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独立学院这一新形式高校应运而生。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吸引民间资本办学,招生的学生大多为高考成绩较低,未考入普通本科,又高于专科线的学生。近年来独立学院在国家指导监管下蓬勃发展,截止到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为29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5.5%;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人数为262万,占全国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人数的24.6%[2]。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学费较高、社会认可度较低[3]。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独立学院教育,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普通高校相比状况如何,是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教育成果、发展前景的一种良好预测。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法,选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600名独立学院大学生,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450名普通本科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成就动机量表》[3]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比较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生成就动机及各维度的得分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及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维度上的差异。

表1结果显示,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成就动机总分与避免失败得分有显著差异,成就动机总分显著高于普通本科学生,避免失败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普通本科学生。

二、比较独立学院各年级成就动机及各维度的得分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独立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在成就动机及各维度得分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从成就动机总分上看,独立学院学生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显著(F=5.571,P<0.001),表现为大一>大二>大四>大三的变化趋势,从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独立学院学生成就动机发展到最高点,大学三年级急剧下降,大学四年级又有所提高。

在此之后检验进行的多重比较中发现,虽然在成就动机总分(1〉3)、避免失败维度得分(3〉2)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大学三年级和其他年级之间,也就是说大学三年级是成就动机发展的关键年级。

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学生成就动机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得分为1.65.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杨林的研究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多数属于高成就动机者,追求成功的动机较强[4];

通过与普通本科学生比较发现,独立学院学生成就动机总分显著高于普通本科学生,避免失败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普通本科学生,这与荆玉梅的研究结果一致[5]。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成绩较低,社会认可度比普通本科较低,促使獨立学院学生积极追求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独立学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注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学生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下较为活跃,追求成功的意向更强;二、独立学院学生避免失败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普通本科学生,这与黄宇[6]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来说,在高考中受到了挫折,对于挫折的耐受力提高;同时积极地追求成功的尝试中,无法避免的会遇到失败,渴望获得成功,得到认可,证明自我价值,使独立学院学生在避免失败得分上显著低于普通高校学生。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业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独立学院学生由于高考中的失利,痛定思痛,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比普通本科学生更强烈的成就动机,促使独立学院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的更为活跃,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独立学院管理者应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高成就动机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成就动机转化为成果,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9.

[2]吴坚,徐支青,章巍.独立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23(1):123-127.

[3]沈东华.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评论,2014(03):15-17.

[4]杨林,郭巍伟,梁执群等.大学生成就动机、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3):328-330.

[5]荆玉梅.校本部与独立学院大学生成就动机比较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02):135-137

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第4篇

1 采用交互式课堂教学方式, 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 我国大学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老师课堂讲授, 独立学院也不例外。老师台上讲, 学生台下听, 教师拥有绝对的指挥权。这就使学生不愿意上课;迟到、早退人数较多;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有讲话的、有睡觉的、有看课外书籍的、有打电话的、有发手机短信的;不积极思考问题, 不与老师交流, 不找老师答疑等等。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 人数偏多 (通常都在30人以上) , 使得老师无法照顾到学生个性化需求, 让学生逐渐对课堂教学缺乏热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师生间积极平等地对话交流, 可以发生思想上的碰撞, 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让双方的精神世界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和升华, 并且这种兴奋会持续地带给双方继续奋斗钻研的动力。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学习理论认为, 学会合作, 使学生具备团队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我们认为, 在课堂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 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 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此时, 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 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 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更加融洽亲密, 双方深入了解彼此的感受, 理解彼此的主观世界, 始终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氛围之中, 达到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述之“共情 (Empathy) ”。

2 引导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前人创造、积累的知识结晶, 也是人们学习研究并开创新文化、掌握新技能、研究新科学的基础, 但独立学院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方面却相当欠缺。调查统计表明, 在独立学院图书馆, 除了各种小说及有关考试的书籍, 其它90%以上的书籍都比较新, 一些几年前就进馆的图书无人借阅, 新近图书无人问津, 特别是有关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更是如此。70%以上的学生, 除在准备考试或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时借阅部分书籍外, 平常基本很少或从不借阅图书。

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有着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设有多种阅览室供在校师生进行学习和开展业务交流。在求知气氛浓厚的环境里, 学生耳濡目染教学、科研人员钻研业务, 搜求世界新信息的过程, 在无形中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钻研和信息搜求的欲望。

独立学院图书馆在校园网上有自己的页面, 并通过校园网与教科网及Internet相连接, 图书馆主页既是搭建学生与图书馆沟通的平台, 又是网络信息源揭示的平台, 一般由“本馆概况”、“服务指南”、“服务项目”、“电子资源”等链接模块构成。“本馆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况及基本职能;“服务指南及服务项目”帮助学生了解本馆能够提供的各种服务及如何使用这些服务的具体流程;“电子资源”是图书馆主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供学生信息源的主要途径, 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a.大型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及试用数据库。如万方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b.按学科、专业收集整理光盘资源、特色资源、参考工具等。如美国工程索引 (EI) 光盘数据库。c.相关专业机构的信息链接导航。如国内外大学及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及图书文献中心的站点等。通过主页上全方位的宣传、引导, 并开设数字资源及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课程及讲座, 学生将方便快捷地理解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掌握信息检索技巧及方法, 更方便地使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为自主学习的成功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3 建立浓郁的寝室学习文化氛围, 树立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

“自强不息”一词源于《周易·乾·象传》中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天地自然认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 即使颠沛流离, 也不屈不挠, 发愤图强, 永不停息。自强不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人们挑战自我的一种积极人生态度。在大学里, 学生处于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思想、行为还不成熟, 容易受所处群体的直接影响, 应帮助他们树立起生命不熄, 自强不止的人生态度。

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在高考时成绩不够, 无法进入公办高校学习, 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入独立学院, 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前途渺茫, 陷入自暴自弃, 自我沉沦之中, 放弃了继续奋斗, 丧失了朝着自己理想目标前进的动力。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 我们要发挥党员团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生活辅导老师制度, 从学习方法、生活细节及人际交往等细小方面入手, 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寝室, 带动全院学生争创文明宿舍, 争创学风建设先进宿舍。形成从教室到宿舍、从课内到课外浓郁的学习空间。

宿舍对于来自异地, 远离父母的学生来说, 是第二个温馨的家, 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学生宿舍建立学生自习室和学习交流室, 使学生能更加方便自如的进行自主学习和有关学术问题的研究讨论。让学生在平等自信的交流沟通中拓展视野并获得尊重他人的意识, 不仅能使专业知识有所提升, 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健康愉快的成长。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主要和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在独立学院的环境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是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资源利用和信息整合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并为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苏.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3]费里.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困境研究[J].高教探索, 2008, 1.

[4]王金琼.独立学院面临的内外困境及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8, 1.

独立学院学生 第5篇

浅析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就业心理现状

了解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独特现象,从就业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其主要心理特征,探索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树立信心,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当代社会就业市场竞争法则,提高自身的`就业率,这对做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富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全员参与”、“全程化渗透”和“个性化指导”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对维系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维系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 者:林小梅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647关键词:自我价值 自信心不足 依赖心理 攀比和从重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探讨 第6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高等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88-1

我国的独立学院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产生的,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上的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教育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学历的二级学院。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扩展,推动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平民化,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增加,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回来越鲜明,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模式进行探讨。由于独立学院学生与二本学生存在的差异,只有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出能适应激烈社会竞争的高端人才。

一、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

(一)学习特点: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他们和本二学生相比较,智力水平没有差别,但多数缺乏的是学习主动性,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没有恒心,心态浮躁,常立志却无恒志;大多数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二)行为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用于网络及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过多;他们的兴趣广泛,但常常是通而不精;他们自我组织的能力较差,团队的整体意识和服从组织纪律的意识较淡薄。

(三)思想特点:独立学院学生个人主义突出,他们的分享能力、合作能力较差,缺乏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个体缺乏远大的志向,人生的目标、学习的目标都很难现实。

(四)思维习惯:独立学院学生看待问题通常比较片面,不能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他们很少通过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和习惯去克服困难;他们不善于总结经验,从成功中寻找不足,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因此没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个体方面的原因。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类型一共有9种,每种智力类型都意味着个体的能力不同。其中只有2种智力类型是适应当今传统的教育模式,其他7种的智力类型则被忽视了,在这7种智力类型上有潜力的学生能力难以发挥。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们不聪明、学习上不努力,而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类型并不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童年是个体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家庭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在他们弱小的心理上留下阴影。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作为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时间里,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出现的较晚,发展还不完善,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在客观上就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缺乏与老师、同學之间的交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目前人们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独立学院本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社会上很多人对独立学院有偏见,在就业等很多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歧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另外,社会上诸多不良风气也冲击着大学的校园,由于大学生在社会经验、个人修养等方面还有一些欠缺,不能有效地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心灵扭曲,从而误入歧途。

三、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让其发挥所长。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的工作理念,这是独立学院能够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要实现这一工作理念需要围绕学生所需、所想而展开。

(二)加强规范管理,着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独立学院要不断健全自身的办学条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办学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以其适应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注重心理辅导,着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承受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孤独感、挫折感、自卑感较强,比较敏感,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之,独立学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特点。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研究新情况,尝试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努力营造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氛围,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2]施盛威.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3]彭玉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独立学院学生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USEM模型,就业能力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在规模上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但独立学院毕业生质量和就业质量如何, 目前研究较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说是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水平最核心的指标, 直接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从中国知网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 目前人们对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较多, 相关核心论文达20余篇, 博士论文3篇。比如, 刘丽玲和吴娇提出了本科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认为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1】史秋衡和文静从实证的视角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就业理念, 提出把就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计划。【2】中国矿业大学施炜的博士论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估和分析, 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3】

针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论文较少, 人们对独立学院的就业研究大多停留在就业状况、就业指导、就业困难等方面的表象研究。独立学院介于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之间, 其既不像普通本科院校那样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氛围, 以理论知识学习和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也不像职业院校那样强调实用性, 注重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在此背景下,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 其毕业生能否较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有待于调查研究。

USEM模型作为一种成熟的就业能力构架, 其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全面且深入, 既涵盖理论知识元素、技能元素, 还涉及个人特质等各方面。因此借用就业能力USEM模型, 适合介于“重理论”和“重实践”之间的独立学院, 能较为完整的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本研究依据USEM中四种就业能力要素设计调查问卷,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各种就业能力进行调查,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在哪一方面存在优与劣, 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以期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出有益的启示和引导。

一、就业能力的理论基础

就业能力又称为可雇佣性, 最早由威廉.贝弗里奇于1909年在《失业:工业问题》一书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外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 且形成了系统理论体系, 例如1989年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提出的以“基础技能、基本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及个人影响力”等构成要素为核心就业能力;1997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提出的以“传统智力技能、关键技能、有市场价值的个人技能”等要素构成就业能力;2001年帕拉德提出的以“学习和提升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适应能力”要素构成就业能力。国内有关就业能力的研究则是伴随高等教育扩招, 就业难问题出现以后,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是2008年程良越提出克的赛伯斯 (KSAIBs) 结构, 即就业能力由知识、技能、能力、个人品质及行为所构成。但最具代表性、影响最为深远且引用最为广泛的研究理论当属奈特和约克提出USEM模型。该模型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由学科理解力 (Understanding) 、技能 (Skills) 、自我效能 (Efficacy beliefs) 以及元认知 (Meta-cognition) 构成 (如图下图所示) 。【4】

以上四个能力要素可以说是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这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作用。从上图可以看出, 自我效能和学科理解力对就业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技能和元认知对就业能力产生松散相对影响, 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对学科理解力、技能和元认知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科理解力、技能和元认知相对松散的相互影响。可见, 四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相对交织、错综复杂。我们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四个影响要素的分析, 可以清晰的了解他们在就业能力方面的优势和欠缺。

二、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必备能力及普遍欠缺的能力调查”为核心, 通过对皖北A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30个常年来校招聘的就业单位开展问卷调查, 对学生必备和欠缺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三方调查对象对四类就业要素、十种就业能力进行打分评价, 分析各种就业能力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一) 调查内容的设计

学科理解力主要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调查内容包括专业基本理论、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凸显于其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 (或自信心) , 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的完成某项特定任务, 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5】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与他们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有着直接关联, 这些因素是大学生自信度的主要载体;元认知是指个体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行为, 与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态度和兴趣有着紧密联系。据USEM模型, 就业能力结构与对应关系图如表1所示:

根据李克特五点量表定居尺度, 【6】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方调查对象对这10项就业能力要素 (见表2) 从1到5分进行了逐项评分 (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这样可直观地了解各项就业能力在不同调查对象心目中重要性;然后对每个就业能力要素根据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进而可有效的利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变量进行信度分析。除此, 本研究还调查了三方调查对象对“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和“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普遍欠缺的就业能力”的评定。

(二) 样本的发放和回收

选取皖北某独立学院2015届、2016届毕业生和来校招聘单位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780份, 其中2016届应届毕业生650份, 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2015届往届毕业生100名, 30个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共收回727份, 回收率93.21%, 有效问卷共计689, 问卷有效率88.33%。应届毕业生621份, 男生323人, 女生298人;往届毕业生78份, 男生31人, 女生47人;用人单位28份, 分别来自于上海、合肥、杭州和淮北。

往届毕业生选取的比例较小, 主要考虑到调查难度较大, 因此每个专业抽取5-10名左右的毕业生让辅导员追踪问卷调查, 这样难度相对较小且覆盖专业面较广, 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的途径不同, 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主要是辅导员统一组织填写, 回收率高;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主要是辅导员通过网络发放, QQ、电子邮件、微信等途径进行发放, 相对应届毕业生回收率相对较低;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是在举办校园招聘会时学院统一组织填写。

三、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所得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 通过SPSS软件分析, 得出每一项数据信度较高。进而对三方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哪些就业能力更为重要, 哪些就业能力更为欠缺。调查对象对就业能力的得分评价更为深入的探究了每项就业能力在多达程度起到作用。

(一) 信度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均关于态度、意见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所以适合采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本研究的信度计算依据三方调查对象就这10项就业能力要素的评分, 计算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要素克朗巴哈α信度总体值0.869, 且各要素克朗巴哈α信度值均大于0.700, 测量信度较高 (结果见表3) 。【7】

(二) 数据分析

通过三个调查对象对就业能力重要性看法的问卷调查, 数据显示72.46%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比较重要, 16.11%同学认为很重要, 还有11.43%同学认为不重要;66.67%的往届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比较重要, 24.36%的同学认为很重要, 8.97%的同学认为不重要;64.29%的用人单位认为就业能力比较重要, 32.14%的用人单位认为很重要, 只有3.57%的用人单位认为不重要。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均在80%以上, 说明就业能力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可以看出文章依据奈特和约克提出的四维能力所设计的具体就业能力要素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 我们也发现, 用人单位认为就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大于应往届毕业生, 往届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大于应届毕业生。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的问卷调查, 经对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数据统计,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必备能力调查中, 分别有83.89%、91.02%、89.29%的调查对象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必备能力, 分别有80.84%、89.74%、85.71%的调查对象认为“沟通能力”为必备能力, 分别有80.84%、81.80%、85.71%的调查对象认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必备能力, 分别有82.13%、76.92%、84.61%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为必备能力, 这四种能力在十项“必备能力”中数据相对较高, 可见三方调查对象普遍认为这四种就业能力最为重要。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欠缺能力”的问卷调查中, 分别有74.07%、75.64%、82.14 %的调查对象认为 “扎实的专业基础”存在欠缺, 70.69%、80.77%、82.14%的调查对象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欠缺, 71.51%、70.51%、75.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能力”存在欠缺, 这三项“欠缺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就业能力。除此, 三方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兴趣”及“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就业能力表现相对突出。

从调查数据我们还发现, 依据调查对象的不同, 他们对就业能力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有一定差异。应届大学生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最为重要, 其中欠缺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沟通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重视程度较高, 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欠缺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往届毕业生普遍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就业能力都较为重要, 尤其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这与就业单位的观点基本一致。同时, 三方调查对象均认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 调查对象对就业能力的评价

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这10种就业能力从弱 (1分) 到强 (5分) 进行了得分评价, 其中“沟通能力”分别为3.73、3.67和3.63,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为3.68、3.61和3.17, “学习能力”分别为3.70、3.64和3.56 , 三方调查对象这三种就业能力评分最低, 均在3.5分左右, 可见三方评估取得共识, 均认为存在欠缺。三方调查对象对“扎实的专业基础”评分分别为4.21、4.08和3.62, “系统的学习方法”分别为4.07、3.99和3.54, “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分别为4.12、4.00和3.47, 从数据可以看到, 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对此三方面的能力评分较高, 但用人单位评分并不高, 甚至低于评估平均值, 可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三种能力认知差异较大。三方调查对象对“组织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就业能力方面评分普遍高于4分, 可见三方调查对象对此几个方面的就业能力普遍认可。除此, 数据整体显示, 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对就业能力评价均高于用人单位的评价, 其中应届毕业生对自己就业能力的评估最高,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能力普遍过高评估。

四、就业能力的开发途径

通过USEM就业能力模型分析, 在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四大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中,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存在优势, 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因此,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独立学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毕业生的实际状况, 通过构建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及优化实践教学等途径来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 构建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教学, 就业能力培养核心同样在于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从调查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欠缺。究其因, 这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紧密联系。传统教学观念的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及教学方法的落后与就业能力低不无关系。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紧密,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如下改革。首先转变教学观念, 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课堂教学走向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学习和教学质量评价。其次, 加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中, 摆脱传统的课程知识为中心, 尝试构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因其能真正实现实践导向和能力本位。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体现知识性, 也要体现一定的职业性和适用性, 防止教学内容的“二元分离”现象。【8】学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状况, 使课程内容更适合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再次,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预设型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只是单向性的知识传授, 表现出机械化和程式化特点, 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 淹没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彻底的改变现状, 【9】其强调师生的平等交往、相互合作, 是一种注重能力发展的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 革新教学方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缺失, 教学中要注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可以通过类似于小组讨论这样的模式, 基于个别问题为基础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 将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构决定着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获得就业能力的保障和基础。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 需要审视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使课程体系更适合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将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调整和深化专业课程是根本的途径之一, 课程设置要权衡好基础课和应用课程的比例, 课程内容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培养, 把就业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 设立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使学生课程选择的空间更大和课程内容更加连续和系统;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化, 能使其真正纳入必修课程, 并保证充足的课时量。

大学生自进入校门开始, 学校需要开展连续、系统的授课, 使就业指导内容专业化、指导队伍专家化、指导过程连续化、指导方式多样化。就业指导内容既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技巧指导, 也包括职业心理辅导、就业能力指导。就业指导应该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 根据不同阶段讲授不同的内容。除此, 采取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形式, 包括系统的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定期研讨、就业咨询、体验式培训等多种形式,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除此, 独立学院还要根据自己特色构建创新业教育机制, 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课程, 使学生更大范围的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三) 构建与企业合作机制

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的评价更为理性的反应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学校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卓有成效的互动机制。作者认为, 韦恩.约翰逊 (Wayne.C. Johnson) 提出的“合作连续统一体” (partnership continuum) 值得借鉴。【10】约翰逊认为校企合作要从“传统合作模式”走向“全面合作模式”, 即企业由传统的招聘大学毕业生 (awareness) 、参与 (involvement) 和支持 (support) 逐步走向赞助人 (sponsorship) 和战略合作者 (strategic partner) 。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于具有公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 当然实现全面合作需要企业和高校之间相互的信任和高透明度。当前校企之间合作大都停留传统的招聘和参与阶段, 高校很少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也很难招到适于自己、就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通过全面合作模式, 校企之间可以建立“无障碍沟通”, 【11】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各类就业岗位对大学生能力需求, 企业也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四) 构建适合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交汇点, 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主要有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两种形式。首先, 独立学院需要组织好校内实践教学, 构建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验教学外, 学校需积极构建丰富、多元、专业、系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活动较为丰富, 但形式单一且水平较低, 娱乐性活动多专业性活动少, 很难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院应该积极推动校园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模式”, 【12】这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其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 强调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核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呈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特点, 这对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着显著作用。其次, 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 【1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实训基地建设要义所在。独立学院虽属本科高校, 但其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因此职业院校的一些有效培养途径可资借鉴。通过实训基地, 学生可以把日常教学有效的融入企业生产, 使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实践真正融合。

就业能力由专业基本理论、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若干能力要素构成。独立学院需定位于自身层次水平, 了解三本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缺失, 把就业能力渗透于人才培养中,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11]刘丽玲, 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教育研究, 2010 (3) :82-89.

[2]史秋衡, 文静.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学情调查的自我评价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 (1) :48-60.

[3][9]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2年6月.

[5]白剑宇, 吴春.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9) :161-163.

[6][7]荣泰生.SPSS与研究方法[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5:273, 288.

[8]沈雕, 唐玉林.试论职业教育“二元双制”的校企合作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1) :74-77.

[12]王涛.实施项目化运作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22) :51:52.

独立学院学生 第8篇

关键词:江苏省独立学院,就业教育,就业策略

近年来,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独立学院学生的数量也迅速增多, 其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 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教育以及就业观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问。因此, 关注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现状,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成为当前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自2001年开始,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 到2007年9月1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超过140万人未如期就业, 加上2008年的559万的毕业生, 就有近700万毕业生面临就业, 江苏省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江苏省大学毕业生数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的供需比为1.6∶1, 2008年的供需比达到3∶1, 可见就业压力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金融风暴下, 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了解江苏省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现状,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的学生对江苏省的一些独立学院进行了专题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 回收有效问卷610份, 回收率93.85%, 调查的对象涉及江苏省内的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晓庄学院行知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工业大学怀德学院等独立学院的大四及已毕业的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问题, 对就业教育的了解甚少, 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独立学院面临的就业现状

1.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时更看重经济利益。

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投资较大, 完成大学四年学业总费用在8—10万元左右, 这已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根据调查在择业时考虑的众多因素中, 按照被选择率, 从主到次依次为:经济收入较高、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职业比较稳定、地域较好、回到父母身边和与恋爱对象在一起。有高达56%的学生选择高收入;有70%的学生选择优厚待遇。另外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其家庭无力承担昂贵的费用。高额的教育投入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一种补偿心理, 即现在的高额支出要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加倍偿还。这种补偿心理也是促使他们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经济利益的主要因素。

2. 择业期望值过高, 理想与现实相脱离。

所谓择业期望值, 是指求职者要获得职业位置对其物质、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程度。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获得一份更能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工作, 但这种需求又受毕业生自身条件和社会人才需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如理想与现实不相一致, 就会走入择业的误区———期望值过高。独立学院毕业生无论是在地域和工作单位的选择, 还是在工资待遇的确定上都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期望值过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精英化教育”时代传统的就业观影响, 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进机关当干部, 到好单位上班;二是受教育投资过高所产生的补偿心理影响;三是不能正确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 给自己定位过高, 同时对就业环境缺乏冷静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 不能客观地看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相应变化。这一过高的择业期望值使得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和现实情况不一致,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随着今后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就业难度的增大, 这个问题将会愈加突出。只有当毕业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 客观地认识社会发展水平, 职业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3. 择业时缺乏自信, 消极自卑情绪较重。

调查显示:67%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比较悲观;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竞争力不如高校学生;92%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会有偏见。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反映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时缺乏自信, 存在消极自卑的择业心态。这一心态主要是由学生自身文化基础比普通高校学生差、综合素质不高和就业竞争力不强所致。这样的心态不仅不能使他们的才华在就业时充分展示, 反而会给用人单位以缺乏自信、没有能力的感觉。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是自主择业, 自主择业更需要自己的积极参与, 更需要树立应有的自信。

4. 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教育策略上, 存在缺陷。

大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是“短期促销”、“临阵磨枪”型的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教育工作主要是面向毕业班学生进行的, 教育内容也仅限于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这样的就业教育尽管是必要的, 但对毕业生面对的激烈就业竞争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停留在对学生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阶段, 只重视择业问题而忽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不少大学生在即将踏入职场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重新学习。大多数高等院校虽有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管理办公室这些专门的管理机构, 但大多只注重数据的简单汇总, 仅为行政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 而非专业的调研和研究机构。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教育的建议

基于当今的就业现状、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和就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学院就业教育的重要性, 为此, 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 提倡全程化的就业教育。

全程化就业教育是指从大学生入校开始至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对其进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教育工作, 是帮助学生职业发展的全程化就业教育。就业指导与教育不能只针对毕业班学生, 应该贯穿整个学业全过程;就业指导内涵要拓宽, 不能只停留在提供信息、选择职业和指导择业上;就业指导要与学生当前的学业设计和今后的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 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结合。高等院校开展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由于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差异和不同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各时段的任务要有所侧重,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培养“学习型”人才。

独立学院大学生是有着自身鲜明特点的群体, 他们虽基础不足, 但思想活跃;虽发展欠缺, 但有特长;虽攻书不勤, 但爱好广泛;虽目标不高, 但讲究实际。因此, 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突破传统“学”的单一性, 充分发挥就业基地、各类社会活动的作用, 通过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活动,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就业主动性培养。

独立学院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就业教育是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其发展成长规律出发, 根据其在校期间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 结合不同阶段特点, 提出具体要求, 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采用相适应的方式方法, 循循善诱, 帮助和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与就业能力, 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教育方式。独立学院要把就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而且可以增强专业教学针对性, 使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 增强学生的就业主动性。

4. 改革就业指导模式。

在高等院校中搭建信息平台, 建立就业指导机构, 有专门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在这方面, 可以借鉴英、美等国家的做法。首先, 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 在学生和用人单位间搭建起一个沟通的桥梁,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服务。其次, 邀请相当数量的兼职人员和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进行就业指导, 他们都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知识, 对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 还包括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

通过本次调研, 我们基本了解江苏省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部分学生对民办独立学院就业教育及对自己未来就业的看法。由于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所以研究这个课题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是相当有必要的。我们希望学院能够根据学生和学院的特色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 让其在就业之前就对自己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在各种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就业本领, 从而全面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金明.对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 2008.09.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第9篇

1.学生个性特征呈多样性, 但文化基础偏差

独立学院学生基本上为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较好。这些学生兴趣广泛, 个性较强, 在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在文娱、体育等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特长, 个性特征呈现多样性。但是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总体偏差, 在学习习惯及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2.学生创新能力较强, 但自律性较差

当代大学生目睹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接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洗礼, 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快, 思维相对活跃。积极的思维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在中学阶段大多由父母监管, 其行为有人干预和控制, 自律性较差。进入大学后,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有效的控制, 自律性较差的表现尤为突出。

3.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自信心不足

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处于中间状态而缺乏中学老师的重视, 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对生活、学习影响较大。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线低于一本、二本院校, 学生容易产生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高额的学费对这些学生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他们怕被视为花钱买分数, 担心被人瞧不起。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就业等都表示怀疑, 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 容易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4.学生个体需求呈现实性, 教育消费理念突出

独立学院学费较高, 许多学生、家长面对高额的费用会有较大的压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现实意识, 家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受教育认定为享受服务的消费过程, 这也无形中给学校提供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育人合力, 全员育人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

受传统教育管理观念影响, 独立学院中存在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表面上, “育人”队伍势力强大, 实际上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育人”看作是自己的根本任务, 重科研轻教学与管理, 将学生管理完全推给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则以“管”为指导思想,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难以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没有形成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互动的良性循环和全员育人的合力。

2.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疲于应付日常事务

高校学生工作是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这种工作不仅复杂而且需要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不仅编制不足, 而且多由缺乏系统培训、管理经验缺乏的年轻教师担任。在日益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他们疲于应付日常事务, 很难集中精力研究学生工作规律、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思想问题等。同时, 学生管理工作没有真正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其性质、目标和任务, 往往停留在完成单项任务, 应付上级检查的水平, “事务型”管理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者的主要工作特征。

3.忽视学生的不同特点, 对“以生为本”的理念理解偏颇

独立学院学生比较活跃, 学校为了追求稳定, 学生工作过分强调统一和纪律, 因而忽视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使学生身上本来明显的创新精神受到压制, 学校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忽视学生的不同特点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对“以生为本”的理念理解偏颇, 其后果必然是教师管的很累, 学生工作也不见起色, 同时压抑了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发展。

4.学生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简单、陈旧, 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多扮演着训导者的角色, 时常将学生存在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认识问题, 而无视其心理需要, 管教训导多于关心爱护和心理疏导, 因此即使许多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学生也难以满足, 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与信任。在独立学院中做学生工作有时就像是在做一个“保姆”, 且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总体上无法超越, 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三、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1.建立多维互动的管理体系, 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风

独立学院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适合当地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独立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都有责任来管理、教育自己的培养对象, 建立起多维互动的管理体系。多维, 就是通过全体教职员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育人的总要求共同协调、组织实施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互动, 就是指管理者利用各种管理措施, 激发学生围绕成长、成材、成功目标, 自觉地参与管理活动, 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树立科学发展观, 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是独立学院适应社会的法宝。学生交纳了高额的学费后, 从某种角度讲就具有了受教育者、教育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三重身份, 对成长成材的引导和服务是学生及家长最大的愿望和需要。因此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首先, 要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作为人的独立体这一客观存在,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 要转变工作角色, 变管理为教育、管理、服务并重, 变约束为引导、疏导、开导并行, 树立人性化的工作观念。

3.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十分重要的。独立学院要有一批政治方向坚定, 社会责任感强烈, 又热爱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 要重视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 让这支队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4.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要把独立学院的学生教育成材, 使他们顺利进入社会, 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管理, 而没有家庭、社会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独立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 加之社会提供的各种锻炼机会, 才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让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真正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冰, 周艳, 孔祥清.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3) .

[2]张伶燕.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 (6) .

[3]康芬.浅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第10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

1. 自我意识增强, 但缺乏判断能力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较强。他们注重思想独立, 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他们会以教育消费者自居。这样他们就会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对待与教育相关的事情。但是由于他们在对待权利意识的认识上经常缺乏明确的判断能力, 可能会片面地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只会以纯粹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学校存在的问题, 而不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配合学校的管理。所以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 必须逐步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变化。

2. 功利主义思想明显, 易冲动受挫

由于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 就业竞争尤为激烈, 以致延伸到了大学校园里。以往大学生在新入大学时会争当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 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这些都是为了锻炼自身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就业道路上具有一些优势。但现在的大学生在从事这些学生管理工作时的目标性就更为突出, 使得评奖学金、入党、当学生干部成为了找工作的工具, 完全丧失了学校培养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的本意。这样会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在“以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下长大, 全家人的保护和迁就使得他们遇到事情时经常欠缺考虑, 容易冲动。然而面对挫折时, 他们经常由于心理落差而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 注重事后管理, 忽视事前预防

现在的学生管理者多以“监管者”自居, 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立即做出分析和处理。但对学生管理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潜在不安定因素或危机, 缺乏提前预测、预防的工作措施。这样会使我们学生管理者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 时刻担心学生出问题, 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2. 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偏差

独立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学生管理者一般都是身兼两职, 更甚至身兼数职。除了要完成日常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班级建设管理等工作外, 还要负责学生的评奖评优、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公寓管理等很多行政性质的工作。由于负担重, 就可能做不到学生心理期望得到的教育和服务。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者本质上应该是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于一体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教育者的身份正在日益弱化。很多学生会觉得学生管理者只是在校期间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的生活老师, 而不是具有“言传身教”意义的教育者。这样学生管理者的教育者形象就会在学生心里慢慢消失, 甚至师生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亦师亦友”的关系发生了偏差。

3. 学生管理工作多为单一的制度管理, 缺少情感激励

大学生一入校, 就会人手一本学生手册进行学习。学校在学生手册中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约束大学生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和营造教学氛围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实际管理效果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有些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门, 因为突然失去了以前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学习动力, 整日无所事事, 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打“擦边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 这些学生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更谈不上是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这些就得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了解情况通过分析和激励等感性方式感化学生, 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目标。

三、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 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面对大多数“90后”的在校大学生, 过去我们相对严格、死板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了。只有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在培养高科技人才的过程中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事业心、紧迫的责任感, 把自我管理变成一种习惯, 在学习和生活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化的特点, 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开展相应的心理调查和辅导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意识,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 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充当学生管理者的优势

大学生党员作为学习上的佼佼者、思想上的先行者、工作中的先进者和生活中的奉献者, 更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没有师生间的隔阂, 他们的学生身份相同, 关系更为密切, 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就更为简单顺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让大学生党员负责一些学生管理工作, 以自身的优势能够成为同学中的榜样, 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有利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进步和提升, 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 发挥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的育人作用, 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自我权力维护和讨论

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载体,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氛围。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转型起到很大的帮助。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园里的第二课堂, 完全由学生参与、组织、策划各种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各种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 当大学生遇到一些不满意的事情,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 我们应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勇敢地表达出来。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就不满的事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 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预见他们可能采取的方式, 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肯定。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怎样正确处理, 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 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 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服务和指导。树立好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新形象。

摘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 对独立学院的全局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开始面临更多新的难题和挑战。针对出现的问题,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管理,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峰.新形势下依靠学生党员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探索.长沙大学学报, 2011.6

[2]高建强.大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管理, 2012.2

[3]李龙梅.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再思考.科技信息, 2011.25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浅析 第11篇

摘 要

截至2013年,我国现有独立学院共有309所,从独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每年平均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11%,这是一个庞大群体。学生从学校到职场,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独立学院也在迎合市场的要求去做一些教学上的变更与尝试,这些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上面,使学习上高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深造,而学习方面平平或是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在如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管理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35.5

第一章緒论

1.1研究背景

独立学院不像传统一二本高校那样“树大根深”,存在着很多在条件方面的限制,例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风等都存在着差距;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素质不可避免良莠不齐,有些人真正的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真才实学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有些却不尽人意;大学生创业意识低,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创业就像是一次跳崖的游戏,其中九成的人都摔死了,而那一成的人却绝处逢生,得到了悬崖下的宝藏。他们憾于这就像赌博的一样的成功率不敢尝试,只想寄人篱下得到一份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出入社会他们毕竟还是学生,他们在从无忧无虑的“象牙塔”进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中带来的必定是不适应与无限的麻烦与挫折,而这样一些毅力疲弱者就会被淘汰;现在的社会大环境随着改革开放已经变得开明很多,人们不再标榜一些以稳定为标签的“铁饭碗”,而是更趋于追求体面高薪的工作。学校和政府也不断地在创业能力和创业的方面加强教育投入以及开绿灯。并且,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我国近年来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高失业率,高校扩招,国外就业意识所带来的“就业难”。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为了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也能改善独立学院教学理念,帮助这些学校在竞争中鼎立。

1.2.2 研究的意义

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由创业素质决定。创业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追求。创业素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创业教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国外在创业教育领域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种教育在现有高校中是不普遍的,独立学院正好抓住这一点,开创自己的风格,吸引广大学生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第二章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

2.1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1.1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者根据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引发的创业动机或愿望。创业意识是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主体市场的预测分析在思维意识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创业者素质的最为核心的要素。创业意识是提高其创业认识,进一步提高创业素质的思想前提,是创业活动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动力。大学生创业应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追求卓越、重视效益以及及时掌握信息的能力。

2.1.2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主观世界中具有开创事业的品质和意志力。创业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特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创业者时刻保持创业热情,树立竖定的必胜的信念,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也就是说,创业的大学生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的优良品质。

2.1.3创业能力

譬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捕捉机会能力”“投资理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这些与创业息息相关的能力,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知识,但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你创业成功,都是创业必不可少的。

2.2 大学生培养目标

专家指出,“创业的最佳年龄一般在 25 岁到 30 岁之间,这段时期是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精力充沛、最好动脑筋、创造欲最旺盛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网络软件、广告、策划、咨询、证券、投资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经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创新精神”。而人在 30 岁以前是最有创新精神的。此时,大学生符合这些特征。因此,大学生是创业能力培养最合适的对象。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我国国情,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国家政策等的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转变思想,掌握自谋职业的本领,

2.3 大学生创业社会条件

2.3.1 家庭的观念转变

某调查显示91%的家庭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其中还有26%的家庭大力支持,而仍有9%的家庭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不务正业”,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不仅被大学生接受,更逐渐被家庭接受。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时候也受家庭观念的巨大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得到家庭的全面支持,而不是来自家庭、亲朋的压力,这也是对现今创业的推进因素。

2.3.2 高校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1)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

(2)构建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学科课程、开展创业教育特色活动、组建创业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相统一的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光靠高校的力量不行,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需要学校和整个社会的配套措施来保障,这些措施可以通过增强创业行为的吸引力、减少创业行为的阻力来强化创业教育的效果。

2.3.3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免息贷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学生创业基金和投资贷款保障体系等等。

第三章结论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有大学生自身素质所决定的,而这种自身素质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所加强和改善的,主要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来加强创业能力。独立学院教育应给予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自我创新的理念。在政府、家长、学校联合带动下让独立学院大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熏陶。独立学院比起国立、省立高校而言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立刻对新事物作出反应,所以独立学院应利用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胜利.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2]曾平生;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D];教育与职业报刊

独立学院学生 第12篇

1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的现实依据

(一) 主观层面

大学四年是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黄金时段。高校本科四年, 对于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 是求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四年, 是他们转变为社会人角色至关重要的四年。但是, 往年毕业生在面对毕业、面对角色转换时的变现, 却不尽如人意, 甚至可以说"堪忧", 高校有计划有安排的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 鼓励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就是高校社会化教育的重要一步。

大学四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年满18周岁就是一个公民, 然而实情是, 拜应试教育所赐, 我们仍然将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看成是一个孩子, 这些"孩子"从学生到成年人的第一步, 恰恰正是在大学四年中度过的。因此, 大学四年之于大学生而言, 才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除了思政课堂的被动接受之外, 大学生积极寻求、建立自身发展平台, 主动挑战个人缺陷, 努力尝试多种渠道认识、发现"自己", 是促进自身成长的主导力量。

(二) 客观方面

高校管理工作的现实压力要求我们要做好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国家教育部第24号令规定,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200, 但是现实情况尤其是独立学院, 基本上保持在1:300的规格上, 因此,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干部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说, 一批好的学生干部就是点缀一个学校学院管理工作"夜空"的"星星"。

明星身份、纽带作用要求我们要做好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学生干部是"星星", 是"明星", 是一群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个性色彩浓烈、人格魅力相对较大的一部分人, 他们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周边同学的方方面面, 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就是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一面"旗帜", 树立一个"榜样", 用学生身边的活例子, 将学校学院的管理制度与培养目标从上到下, "示范"给学生看。同时, 学生干部也可以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收集反馈, 搭建起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发挥纽带作用, 达到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管理有成效的双赢局面。

2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特点

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 笔者观察发现, 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的优点非常突出。这些学生创新、创意多, 个性鲜明而突出, 敢闯敢干。

(一) 创新创意强

一个人的创新创意能力与其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一般都相对较好, 这让学生在以往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到创新创意物件的几率大很多, 眼界自然开阔, 这种开阔的眼界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能力。

(二) 模仿学习能力较强

与公办院校比,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差。这些学生发散性思维较强, 不会循规蹈矩地按照别人设定的路线走, 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精神, 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学习能力、自学能力非常突出。以广州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为例, 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所需要的设计软件不一且更新换代比较快, 因此, 学生都在不断的尝试各种设计软件及其更新, 而所有这一切往往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很多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到熟练掌握运用某个软件, 仅仅需要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

(三) 兴趣爱好广泛

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让独立学院学生的个人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加上他们多数是90后, 多数家长思想比较开放, 在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上不惜花费重金。因此, 学生中掌握多种语言、熟悉多种乐器、比赛经验丰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学生让独立学院成为了一个"万花筒", 学校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 学生就一定有一份精彩。

3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问题及原因

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有很多优点, 但是笔者在与这些学生干部的接触过程中, 也发现了不少共性缺陷。

(一) 随意任性突出

独立学院90后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父母溺爱且管教少, 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放任自流中长大的。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学生比较幼稚、任性的心理和行为, 这种任性行为在学生干部队伍中也大量存在。如前所例, 在纪检部与宣传部部长的竞选中,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感兴趣的职位"一意孤行", 不会分析自身的特点, 不会审时度势, 不会从大局出发, 他们做决定的出发点往往是自己的"爽"和"高兴"。

(二) 学习态度不好

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差, 差的是他们学习的态度。能够在一周之内熟练掌握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软件, 从这一点上来说, 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点儿都不差。但是, 由于随意任性的个性成为了一种习惯, 所以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迟到、旷课, 这种习惯逐渐侵蚀了学习兴趣的基石, 以至于对本来感兴趣的课程也失去了兴趣, "不喜欢"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理由, 即使勉强来到课上, 学生也多半会睡觉、刷手机。学生上完一学期的课程, 一支笔都用不完, 没有练习, 课本整洁如新, 课下根本不看书, 甚至有学生干部上完一学期的课程后, 竟然不知道所用教材的全称和出版社, 学习态度之差可见一斑。

(三) 难于持之以恒

独立学院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 学生干部更是"艺多不压身", 会交际、会唱歌、会弹琴、会打球……但是没有一样兴趣发展成为一种技艺, 换句话说, 正是因为他们喜欢的东西多而不精, 他们可谓是"处处刨坑", 却没有"一口井"。究其原因, 正在于他们见异思迁, 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学生干部的优点很突出, 但是缺点同样显著, 也许正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太"灵活"、太"聪明", 所以从来没有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过, 也就难怪所有的优点也仅仅是浅尝辄止的成就了。

4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培养实际

大学是一个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对学生关注的多少、引导的好坏将可能直接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因此, 督促学生, 尤其是学生干部在大学里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或许比教给他们"知识"更加重要。

(一) 晚自习制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在大一、大二中强制执行晚自习制度, 要求学生每周一至四两小时晚自习就是助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改变随意任性恶习的重要举措。大一、大二是学生最容易松懈、坏习惯最容易养成的时期, 学生存在的麻痹、松懈思想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而晚自习制度从观念和根本上杜绝了学生, 尤其是学生干部"大体学学"的错误思想。

(二) 40%成绩考核制度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 但是佼佼者的基本前提仍然是学生, 学生仍然应以学习为天职, 其次才是所谓的"干部", 因此广州学院建筑学院要求所有学生干部竞选、评优的条件是成绩排名必须在全年级的前40%, 且无挂科现象, 否则立马停职或不允许竞聘晋升。目前学院学生干部的过关率已经超过87.5%, 通过把部分学生干部停职给所有的学生干部以儆效尤。

(三) 体能测试达标

广州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干部除了要求严于律己、成绩优秀之外, 体能测试也必须达标:在不计时间和速度的情况下, 400米跑道, 女生跑3圈, 男生跑6圈算是达标。跑步不仅仅锻炼建筑学生因制图而不断下降的身体素质, 而且也是在一种相对单调、枯燥的运动中磨练学生持之以恒品质的方法, 辅导员坚持以身作则, 与学生一起完成体能测试, 学生当然也就毫无怨言。

独立学院学生干部优点、缺点、问题是笔者在工作中逐步摸索出来的, 这其中当然不乏有公立院校甚至是全国高校学生的共性缺陷, 但是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从自身的专业实际情况出发, 不断完善学生干部培养的方案与措施, 努力为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一种实际思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供应链风险的相关分析下一篇:行动就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