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2024-05-26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精选12篇)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1篇

1 打好理论基础

①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腹腔镜技术, 并具有熟练的腹腔镜和常规开放泌尿外科手术技能, 以保证在需要中转开腹手术时应对自如[1]。②对学生来说, 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 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大部分是后腹腔入路进行,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腹膜后泌尿外科器官的解剖特点, 将平时学、术前复习、术中教师强化三者结合;其次, 对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腹腔镜患者的术前准备, 腹腔镜术中并发症的防治及腹腔镜手术的术后处理等要充分了解;最后, 要熟悉腹腔镜设备、手术器械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维护和保养等基本理论知识。③教师要向学生特别强调:目前使用的腹腔镜摄像系统所产生的图像大多为二维平面图像 (3D腹腔镜尚未普及) , 和真正的实体有视觉上的差距, 在术中有可能会发生辨认偏差或错误, 需要反复锻炼适应。同时, 在严格掌握相关疾病手术禁忌证和适应证的基础上, 对腹腔镜常见的相关麻醉、气腹、穿刺等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须做到心中有数。④教师要给学生指定专业的腹腔镜泌尿外科图书作参考, 强化操作标准[2]。

2 模拟操作训练

充分利用教学模拟训练操作设备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十分必要[3,4]。教师可指导学生应用腹腔镜器械反复练习一些基本的操作和相互配合技巧, 使学生逐步适应镜下操作, 建立“手感”, 并能精确定位。智能模拟设备和动物实验可为学生提供接近临床手术的真实环境, 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地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腹腔镜基本技术的练习, 如造气腹、放置套管针、牵拉显露、分离、切割、电凝、止血、结扎、缝合、施钛夹、取标本、放置引流管及关闭穿刺口等操作, 为进一步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此外, 充分利用临床手术视频影像资料进行教学。我们对每台腹腔镜手术都进行了录像, 同时, 汇集大量国内临床专业影像资料, 选派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高年资专业医师, 在术前以实例影像对关键技术操作、术中处理要点及不同疾病解剖特点、变异情况进行点评, 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性认识, 做到上手术台心中有底。最后, 通过视频讲解术中及并讲解处理原则, 以其为后期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3 重视临床实践

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过程是在电视影像下完成的, 这为腹腔镜手术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打好理论基础, 反复模拟训练的前提下, 临床实习教授中应做到:①组织学生多多参观临床手术, 使其担任扶镜助手, 真实体验腹腔镜手术的全过程;②扶镜助手只有完全理解腹腔镜手术的全过程及主刀者的意图, 才能有效控制术野的清晰、大小、远近、避让等要点, 真正做到配合默契;③认真掌握相关开放手术的基本操作, 以免需中转开放手术时无以应对;④学生不得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实施任何手术, 年轻的住院医师在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前亦须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可先做一些基本的简单操作, 如建立气腹、非危险区域组织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等。逐步过渡到开展解剖清晰、手术风险较小的手术, 如肾下极囊肿手术;⑤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并需掌握学习曲线, 由简到难, 由单一手术到复杂手术, 起初力求手术稳妥、精确, 避免图快而损伤周围组织及脏器, 影响以后的操作心理, 待技术熟练后, 再逐渐开展一些较复杂的手术, 如肾切除、输尿管成型等;⑥学生参与到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准备、养护和管理中, 在客观上能使他们对器械的性能有深刻的了解,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腹腔镜手术教学的一部分[6]。

学习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并非十分困难, 只要通过系统的腹腔镜教学培训和实习, 就可以使教学更有效, 使更多的基层泌尿外科医生更快地掌握这门技术。

摘要:腹腔镜手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操作复杂, 手术难度高, 术中缺乏三维视觉效果, 初学者手感差、技巧不易掌握, 导致学习过程延长。我院对腹腔镜技术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 具体包括打好理论基础、模拟操作训练、重视临床实践等内容, 效果较好。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存川.关于腹腔镜外科手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 (6) :93-94.

[2]李军.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教学实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4) :1168-1169.

[3]吴刚, 张尧, 靳风烁.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教学培训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9) :1429.

[4]符伟军, 张旭, 高江平, 等.泌尿外科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临床培训项目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14, 13 (5) :494-497.

[5]方针强, 王祥卫, 易善红, 等.虚拟现实模拟器和手术演示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2, 11 (5) :528-530.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2篇

一、本专业人才结构与收治病人情况

普外一科现有医师9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学历结构为:硕士6名,其中腹腔镜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3名。开放床位数61张,近5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2500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1000例余,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近5年内未发生普外内镜手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二、手术室及相关科室

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科内镜护士,有大量高清腹腔镜系统和配套器械,能满足普通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需要。麻醉科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全麻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能够满足各类普通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普通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及专业医师,对各类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强。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专人管理,符合要求。

三、技术管理:

(一)严格遵守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决定,术者由胜任技术要求的副主任医师以上担任。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前,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普通外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普通外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将准予开展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上报上级部门备案。

四、人员培训

每年派1-2人到国内著名大学及国内大型医院学习培训微创内镜技术, 不断提高自己的普外内镜技术水平。

五、普外一科已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疝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2.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3.腹腔镜下股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 5.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6.腹腔镜下肠造口旁疝无张力成型术 7.腹腔镜下巨大切口疝无张力成型术

(二)脾脏诊疗技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三)胃肠诊疗技术: 1.腹腔镜下胃空肠吻合术 2.腹腔镜下胃良性肿瘤切除术 3.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 4.腹腔镜下迷走神经切断术 5.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6.腹腔镜下胃造口术 7.腹腔镜下胃切开异物取出术 8.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 9.腹腔镜下小肠局部切除术 10.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术 11.腹腔镜下小肠造口术 12.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14.腹腔镜下回盲部切除术 15.腹腔镜下结肠部分切除术 16.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 17.腹腔镜下肠造口术 18.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19.腹腔镜下贲门癌手术 20.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 21.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 22腹腔镜下小肠恶性肿瘤切除术 23.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24.腹腔镜下贲门失驰缓治疗术 25.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26.腹腔镜下复杂肠粘连松解术 27.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28.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29.腹腔镜下次全及全结肠切除术 30.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

(四)甲状腺腔镜诊疗技术 1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2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

普外一科内镜诊疗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1、穿刺并发症:指腹腔镜气腹针或Trocar穿刺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处理措施:腹膜后大血管的损伤应开腹手术处理;大网膜或者脏器损伤可电凝止血或者缝合止血;腹壁血管的损伤可压迫、缝合或者电凝,术后腹壁血肿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预防措施: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技术。

2、气腹并发症:皮下气肿较常见,可表现为皮肤“捻发音”;气胸可表现为呼吸或者血氧的异常;气栓少见,常表现为体罚的呼吸循环严重异常或者衰竭。

处理措施:皮下气肿可自行吸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气胸或者器栓应马上体质手术,输液,吸氧,必要时穿刺排气。

3、出血

处理措施:电凝治疗,缝合止血,必要时开腹止血。

4、胃肠道损伤

处理措施:术中发现的破裂,可进行腹腔镜下或者开腹修补术;术中高度怀疑肠道损伤者,应及时开腹探查。

5、泌尿系损伤:包块膀胱或者输尿管的损伤。处理措施:术中发现的膀胱输尿管损伤,应在腹腔镜下

株洲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风险告知书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科室:

病室:

床号:

一、术前诊断:

二、拟行手术:

三、实行内镜诊疗技术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 1.术中操作困难或心肺功能难以耐受气腹,需中转开腹手术可能,导致治疗费用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2.CO2气腹相关并发症如:气体栓塞、皮下气肿、纵膈气肿、高碳酸血症等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3.术中操作可能引起邻近神经、血管及器官如肝、胆管、脾、胰腺、胃、小肠、结肠、膀胱等,引起术后胆瘘、肠瘘、胰瘘、尿瘘等,严重时需要再次手术处理。4.穿刺并发症。5.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现对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风险履行告知义务,请您予以理解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名:

医师签名 与患者本人关系:

谈话地点: 联系人电话:

时间:

时间:

株洲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内镜诊疗技术患者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也为进行科学研究、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特制订内镜诊疗技术随访制度。

一、凡在内镜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现疑难病例,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者,应进行登记随访。

二、凡在内镜下治疗的,应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总结经验。

三、凡需多次行内镜检查治疗者,如消化道肿瘤,应定期随访,告知患者复查期限,做好预约工作。

四、凡内镜下影像,提示患者需复查者,如病理与内镜影像不符等,应进行登记随访。

五、内镜下确诊消化道肿瘤,应对其后续治疗进行随访,了解其手术、放疗、化疗及未治疗等不同治疗的效果、生存质量、生存期,并了解术后病理与内镜病理的符合率。

六、凡在内镜诊断过程中发现特殊或有科研价值的病例,应进行登记,做好随访工作。

七、凡内镜诊断需行内镜下治疗者,应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情况。

八、随访方法以电话随访为主,也可进行上门随访及信件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及临床科研要求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九、随访结果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内镜诊断、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医师等内容。

十、随访医师一般为患者的主治医师,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十一、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十二、临床科研负责人及时将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科研数据,指导临床实践。

株洲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关键技术设备、设施及辅助设施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3篇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69-01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机体损伤较小、易于恢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泌尿外科的诊治之中[1] 。与此同时,腹腔镜手术视野较小、操作相对复杂,存在一定并发症可能,如气腹、术后继发出血等,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该类并发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意义重大。本文选取10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该术的并发症护理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取: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6.5±3.5)岁。

1.1.2分组情况:将全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1.1.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家庭环境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析比对价值。

1.2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加施对症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气腹护理

医护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CO2高压灌注形成气腹,这就导致患者术后的皮下气肿现象。对于轻度皮下气肿,1~3d自行吸收;我院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情况,给予低流量吸氧以加快CO2排出;我院护理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

1.2.2腹腔器脏损伤

腹腔镜手术优点众多,但其视野空间相对较小,腹腔内肠管损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入路并发症。对此,我院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反应,是否存在腹痛、腹胀等情况;当患者出现肠麻痹、腹膜炎体征情况时,立即向医生反馈,以查明问题做好相关处理。

1.2.3术后继发出血

腹腔镜手术后,如患者出现继发出血情况,可考虑以下几种情况:钛夹位置问题、钛夹脱落、术中组织渗血、术中血管损伤。对此,我院医护人员:术后6h内,1次/h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变化,术后1d内做常规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术后患引流管通常情况、小便量、小便颜色;一旦发现有鲜红液体流出或血压下降情况,立即向医生反馈,以查明问题做好相关处理。

1.2.4胃潴留

在腹腔镜术结束后,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如过患者中存有腹胀、呕吐情况,我院医护及时查明原因,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等相关处理;术后腹胀可能是术中麻醉引起的胃肠蠕动能力抑制,护士协助患者翻身,做一些早期功能恢复活动;如果患者2d后仍有腹胀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塞露40ml纳肛。

1.2.5 脓肿及血肿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如果引流管引流不畅则有可能引发血液淤滞,产生脓肿或血肿。对此,我院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通常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流量;加强病房巡查,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肿痛、压痛、肾区叩击痛等情况。

1.2.6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并发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工作,需贯穿于整个护理的始终[2] 。腹腔镜术后,患者可能因隐私、疼痛、恐惧、焦虑等消极因素而影响到康复效果。对此,我院医护:微笑服务,讲解该病病理特点,让患者清晰心理对康复的重要性。常与患者谈心,消除患者不安。增加陪护时间,讲解成功病例,让患者放松身心,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差异为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经常规会理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8%;经常规护理+对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价上,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评价为9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评价为82%,且经SPSS 13.0数据包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出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在术后2d~5d的康复出院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经SPSS 13.0数据包检测差异存在统計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该术具有创伤小、易恢复等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康复所需时间。同时,该术存有一定的并发症情况,因其视野较小,因此术中难以发现。所以,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症状,做好相关处理。

总之,采取积极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可降低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付华.泌尿外科腹腔镜并发症的护理[J].临床医学.2012,02(02):126.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运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结石性脓肾64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均分布在22~5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1.37) 岁, 试验组患者32例, 其中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均分布在22~58岁, 平均年龄为 (41±1.32) 岁, 对照组患者32例, 其中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5例, 年龄均分布在22~59岁, 平均年龄为 (41±1.12) 岁,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身体素质、抵抗力、结石部位、结石性质等方面无较大差异, 对试验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2 手术方法

64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入院前均行相关试验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观察患者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并分析讨论患者肾结石所在部位, 告知患者病情与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和经皮肾造瘘术的优点与缺点, 按照患者完全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 试验组患者行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 而对照组患者行肾切除手术治疗。拟定手术方案, 经皮肾造瘘引流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结石所在部位与分布情况, 术前对患者相应局麻, 选取合适的解剖位置作为穿刺点, 抽取脓液并作细菌培养, 置入斑马导丝后退出穿刺针, 沿斑马导丝用筋膜扩张器由F8扩张至F18, 留peel-away鞘放置相应大小的肾造瘘管, 引流7~14 d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上镜至结石下方, 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击碎结石, 取石钳将碎石取出。术后放置双J管引流, 术中注意控制灌注压力并使用激素预防感染性休克。肾切除术:确定患者结石位置, 对患者做相应麻醉后进行肾切除术, 术中注意分层解剖与及时止血。

2 结果

我院于2008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运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结石性脓肾64例患者, 按其完全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并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均取得了较为可靠的临床信息, 见附表。

如附表所示, 试验组结石性脓肾患者行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后的结石残留率为9.38%, 而对照组患者行肾切除术治疗后的结石残留率为21.88%, 其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 术后并发症出现例数也高于试验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数据得出 (P<0.05) , 说明此次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肾切除术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 结石性脓肾的主要治疗方法, 致死率与术后并发症较高[1], 主要有感染性休克、邻近组织的损伤以及术中大量出血[2], 腔内微创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是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引流的基础上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或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3], 通过对肾造瘘管引流量的观察, 判断解除梗阻后患肾功能的转归[4], 结石性脓肾保肾手术在解除梗阻后病人肾功能常得到恢复或部分恢复,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治疗方面具有以下优点:引流肾脏集合系统脓液, 减轻患肾集合系统压力利于患肾功能恢复[5], 辅助敏感抗生素应用, 尿液多在10 d内转清, 病人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肾内感染基本控制[6]。相信随着引流方法的改进, 腔内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段的提高以及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结石性脓肾行保肾手术治疗成功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治疗方法 , 并观察其作用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8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运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结石性脓肾6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手术时将患者按照完全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 其中试验组行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 而对照组患者行肾切除术, 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 64例结石性脓肾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 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5例, 手术平均出血量为 (60.0±4.1) mL, 其中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应, 其余患者无任何其他并发症出现, 平均手术出血量为 (43.0±2.29) mL。结论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较为可靠, 不良反应出现少, 手术时间短, 值得临床上在治疗结石性脓肾上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泌尿外科腔镜技术,肾切除术,结石性脓肾,临床疗效,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宋洪飞, 杜建兵, 万齐福, 等.腔内泌尿技术Ⅰ期或Ⅱ期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 23 (2) :116-118.

[2]张志国, 李龙, 彭敦莽, 等.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6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8) :64, 66.

[3]文博, 彭瑞元, 杨为民, 等.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观察[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 14 (4) :302-303.

[4]盘延鲜.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30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0) :76.

[5]张建华, 官润云, 申吉泓, 等.微创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46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3) :27-28.

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第5篇

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分离技术 【分类】 1.锐性分离

(1)锐性分离是指用剪刀、电手术、激光或超声刀的切割分离。锐性分离应遵循下面的原则:切割前应尽可能先闭合血管。

(2)切除的组织要充分暴露辨认,确保切割的组织在切割时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

(3)采用结扎或止血夹的组织切割应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以避免结扎或止血夹滑脱。

(4)分离粘连时应尽量靠近健康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其下方的器官。

(5)保证重要脏器远离分离切割的区域。(6采用反牵引力暴露分离切割部位。2.钝性分离

钝性分离分为机械性钝性分离和水分离两种 水分离是靠灌洗液压起到无损伤分离组织的作用,灌洗液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使用前应加温至接近体温。使用低温溶液手术时间长时易引起病人体温下降。

水分离的技术是将灌洗吸引管的半尖锐的头端,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或剪开的小孔插人需分离的组织间,液体靠水压顺阻力最小的途径进入,无损伤地推开组织间隙。当分离界线显示出来后,再进行锐性分离或用灌洗器头端作钝性分离就比较容易和安全。机械性钝性分离是采用分离钳和剪刀的刀叶插入需分离的组织间,通过钳叶或刀叶张开的推进和牵引力达到组织分离,其原则包括:(1)重要结构不要施加不适当的牵引。

(2)不准备切割或切除的组织应采用无损伤钳,或钝性拨棒轻轻拉开或拨开。

(3)血管应在分离闭合后切割。(4)未辨认清楚的部位不要切割。【分离方法】 1.电刀分离

在微创外科手术中应用最广泛。大多数情况下用电钩分离。电凝钩有各种不同形状,其中L形钩或直角钩应用最多。电凝钩分离时应先在组织如腹膜和脏器包膜表面开一小口,钩子经此小口薄薄地钩起要分离的组织,确认为非重要结构后再接通电凝器,将钩起的组织按线条状切断。使用电凝钩时要注意勿使钩子刺破周围结构和肠管。也可用钩背而不是钩尖分离,电凝钩不是向上提,而是轻轻往下压来分开组织。注意切勿钩起大块组织或连续通电分离。因为单极电烧的击发点在通电区域内的最细处,钩起大块组织通电很可能会在重要的组织结构处发生电烧。在分离炎性水肿的病变脏器时,可用电铲边推边电烧,较为安全有效。电钩与电铲一般均有一个冲洗/吸引通道。可在电烧时打开阀门利用腹内高压排出烟雾,也可在电烧时冲洗手术野。2.撕剥分离

剥离是指夹住小部分的疏松组织将其从粘连器官上剥脱下来,有时可用电凝钩完成。与剥离相比,分离不需夹持和剥脱组织,只需将一把分离钳置于疏松组织面上,通过钳爪不断地张合,分开疏松组织后,即可产生一个间隙。组织分开的长度取决于钳爪张开的宽度。一般来说,张得太开的钳爪不易控制,引起的组织撕裂和出血比张得窄些的钳爪要更多些。某些时候,也可以采用闭合的抓持钳分离。

撕剥分离在妇科常用于分离附件周围粘连带。也用来撕剥一些疏松的粘连组织。对于血管相对较丰富的区域可接上电刀,先凝后撕,较之单纯的撕剥分离或电钩分离更为安全、实用、快捷。3.剪刀分离

一般分离可用长弯剪,精细的分离最好用尖头的微型剪,双向活动剪优于单向活动剪。使用剪刀分离应注意以下几点:(1)直视下闭合着剪刀插入手术野,直至靶器官。插入各种内镜手术器械特别是像剪刀类锐性分离器械,应在内镜直视下并参考体外解剖标志与冷光源打出的“航标灯”先向手术野上空推进,然后压下器械头端进入手术野内,接着前后左右微调即可安全快捷地抵达靶器官。

(2)先在浆膜层剪开一小的分离窗,然后闭合着剪刀插入,轻柔地张开,撑出一组织平面,原位闭合剪口。剪开两侧的浆膜,扩大分离平面并向纵深推进。

(3)如用单向活动剪,应将固定的剪刃插入要剪的组织下面,以活动的剪刀直视下剪切组织。

(4)由于电烧会使剪刀变钝,所以要节省着使用电烧。如确实需要应闭合着用剪背以低于200V的能量电烧。最好用电剪头去触有绝缘的分离钳,避免剪刀与组织直接接触电烧。(5)不用剪刀时应拔出穿刺套管,以免意外刺伤腹内脏器。4.钝性分离

在腹腔镜外科中,钝性分离法比锐性分离法更为重要。这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血引起的术野模糊。用一个5mm直径的活检钳夹住一块“花生米”剥离子,与转换套管一起插入11mm套管进入手术野。

这种顺组织层次钝性推剥的方法十分有效,可用来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完成分离后的“花生米”剥离子应先退至转换套管内然后一同拔出,避免其遗落在腹腔。此外,在剪刀分离出组织层次后,也可接着用钝头剪钝性推剥或用探棒、牵引用的钝头抓钳与冲/吸管进行分离。冲吸管在钝性剥离过程中还可以吸去或冲洗少量渗血,而不必更换器械。5.水流分离

采用高压喷射的水流作分离之用,是腹腔镜外科中钝性分离的另一种方法。高压水流可冲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脂肪,将疏松组织自较为坚韧的血管等结构上分离下来,而不会伤及这些坚韧的结构。

多用于分离那些包埋于丰富脂肪组织之中的组织结构,如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等。使用水流法分离血管比抓持钳钝性分离法更不易撕破血管。但水流分离时需使用特制的压力泵,以产生足够的水压来离断组织,所需的液体量很大。6.超声刀分离

此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技术在内镜外科中的拓展。因其不发生类似电刀的传导伤,不产生烟雾,对血管及重要器官的误伤少于电外科手术。7.激光分离

微创外科手术中较常使用的是接触型激光,因其方向性强,特别适用于一些准确性要求高的手术,如胸腔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等。但由于仍有损伤深部组织的危险,而且分离起来较电刀慢,加上使用人员要戴防护眼镜,需要额外经济投入等缺点,所以应用不很普遍。归纳起来,微创手术中的分离方式分为“冷”、“热”分离两大类。“冷”分离包括单纯的分离钳分离、剪刀、冲吸管、水流分离等;“热”分离包括电刀、超声刀、激光分离等。但在应用过程中有些分离工具具有双重功用,如分离钳、分离剪均可接电烧,电钩、电铲应用得当也可做推剥分离。

【分离原则】(1)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的情况下才能着手操作。(2)应清楚地辨认粘连层次,用抓钳钳夹牵拉粘连带以暴露分离界面。

(3)切割前必须辨认在粘连下面的组织结构或脏器。(4)横切必须与器官边缘平行。(5)多层粘连必须分离成单层。

薄膜样粘连可用锐性分离,广泛的薄膜样粘连必须沿着器官边缘和粘连远端附着点分离,并尽可能去除所有粘连组织。(7)横切可采用剪刀剪,也可采用电切割或激光切割。重要结构附近的分离操作用剪刀或超声刀较为安全,但如果应用电切割或激光切割则必须与重要脏器保持足够的距离。(9)用于分离的器械必须以正确的角度接近待分离的组织。(10)切割线上遇血管应在分离切割前先电凝或内凝 【分离技术】 1.大网膜粘连 大网膜粘连常影响手术器械到达手术部位和手术野的暴露。存在大网膜粘连的盆腔手术,必须先处理大网膜粘连。切断大网膜断前结扎网膜内血管。电凝法必须控制温度,避免大网膜血管组织碳化的术后出血并发症;超声剪是用于大网膜切割的最佳选择。超声剪切割属冷切割,大网膜切割面整齐,无脂肪溶解,其中血管闭塞完全。

2.肠曲粘连薄膜样粘连很少有血管,用剪刀分离,若有血管应先凝后剪。肠曲与盆腔脏器的粘连在分离前必须识别分离界线,在两个粘连结构之间先用剪刀作一小切口,然后用剪刀的刀叶以开张动作钝性分离粘连,也可用水分离法。肠曲与肠曲之间的粘连一般也是用剪刀和水分离法。因电能和激光均有热扩散损伤肠曲的可能,一般很少用于肠曲粘连的分离。若选用或必须使用电能或激光,则凝固及切割前应先用机械性分离或水分离法分出界线。

3.输卵管和卵巢的粘连输卵管和卵巢的粘连影响输卵管蠕动和其拾卵功能。分离粘连目的是要恢复这两个重要的内生殖器官结构的正常解剖关系。因电能、激光均会对十分脆弱娇嫩的输卵管伞部皱襞有不可逆的热损伤,导致其挛缩再粘连而影响其拾卵功能。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6篇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在临床医疗服务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中的一种,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可以减小手术给患者所带来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加快术后恢复的速度。因此,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56例,所有患者都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76例,年龄分布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9)岁,手术基本情况如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有35例,肾癌根治术患者有25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有36例,肾切除手术患者有35例,肾盂癌根治术患者有15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0例。排除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等等。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麻醉的方式

采用全麻,麻药包括芬太尼、卡肌宁、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异丙酚和卡肌宁进行麻醉维持,其中异丙酚浓度为0.02%,卡肌宁浓度为0.16%。在进行全身麻醉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管理,一方面在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麻醉维持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引起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缩短麻醉的时间。为了避免引起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呼吸道进行主动的控制。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全麻药、镇痛药、静脉镇静药、肌肉松弛药以及术中治疗药,避免所选择的麻药和临床用药之间会相互影响,避免过度的抑制中枢神经和呼吸循环系统。此外,还应当对单位时间输液量以及输液的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压、动脉血气等等,确保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

1.2.2手术的方法

选择经腹腔途径和经腹膜后途径的手术方法。

(1)经腹腔途径手术方式:患者采用侧卧位,在脐下及脐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进行穿刺,然后置入观察镜和其他的物品,开始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的操作时候,选择经腹腔途径作为手术途径,在锁骨的中线位置进行第一次穿刺,建立气腹,进行充气,气腹压控制在14mmhg,在进行气腹拔出 ,直接把直径5mm的腹腔镜置入气腹。根据手术的实际需求,调整腹腔镜置入的位置和深度,取出原来的观察镜,放入直径为10mm的腹腔镜,开展手术操作。

(2)经腹膜后途径手术方式:患者选择侧卧位,选择切口位置在髂脊上缘的2厘米和腋中线相交之处的位置,建立气腹,把气腹针放在腹膜后间隙的位置,控制充气压力至少在14mmhg,此时放套管针从腹膜后间隙的位置放进去。在腹腔镜反复运动的过程中,当腹膜后腔隙具有足够的位置时候,把腹腔镜置入,然后再腹腔镜的帮助下开展手术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采用(x^±s)表示数据分布的趋势,采用n表示病例数,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并发症发生病例数一共有15例,占比为10%,其中腹膜受损患者有5例,出现皮下水肿患者有3例,血管受到损伤患者有5例,肾动脉受损患者有2例。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所有患者痊愈。

3、结论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相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性的优点,对患者所造成的手术切口小、出血量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机率,改善手术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3.1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腹膜受损和胸膜受损

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主要是腹膜受到损伤,常见于腹膜后入路的手术中,发生在组织分离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该种并发症不会引发特别严重的后果。同时,胸膜受损是程度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中患者出现胸膜受损的原因在于手术开始的时候,分离腹膜时候用力过度,刺破膈肌,导致胸膜穿孔。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膈肌脚造成损伤,胸膜因此受损,最终导致气胸的发生。

3.1.2血管受损和皮下水肿

腹腔镜技术的特殊性导致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血管受损以及皮下水肿的症状,由于气腹的建立,伤口成为气体进入血液的窗口,容易导致气体栓塞,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必须予以重视,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

3.2预防措施

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必须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过程中,采用正确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小并发症发生率。具体的预防措施建议如下所示:

3.2.1术前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要在术前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致病的诱因以及該病的手术过程等,和患者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TURP手术的优点,增强患者的信心。患者对于术后的恢复往往缺乏信心,临床会表现出现紧张、焦躁、失眠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沟通的时候保持耐心和理解,多了解每个患者的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先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介绍和健康指导,还可以使用图片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成功案例;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给予患者相关医学知识的资料和文献,使患者了解到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食用一些营养丰富、易吸收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指导患者饮水,多排尿。术前叮嘱患者禁食10h,禁饮6h。

(2)术中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导电弧的影响没有发现手术视野中对脏器所造成的损伤,在术前必须对手术器械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手术器械的绝缘性;采用电凝的方法可以避免对脏器造成热损伤。此外,在进行阻止分离的时候应当谨慎小心操作,根据人体解剖的层次,逐步进行分离操作。此外,由于腹腔镜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静脉内皮,所以可以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气腹压的降低操作。

(3)术后预防措施

术后给予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记录,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适宜等。在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中,尤其要注意患者的血压监测,如果患者的血压发生改变一定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术后禁止进食,在术后8h可进食少量的流食,待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食物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营养丰富并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综上,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腹膜受损、胸膜受损、皮下水肿以及血管受损等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必须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予以重视,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进泉.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6)

[2]赖晋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当代医学. 2013(04)

[3]张海英,白君莲,段淑华,李献丽. 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措施[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10)

[4]赖晋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当代医学. 2013(04)

[5]陈兆明,赵伟,吴迅.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当代医学. 2014(22)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63例泌尿外科结石性脓肾患者, 其中34例为男性, 29例是女性, 年龄在24~68岁, 平均为50.08岁。病史在10d~6年间, 平均到9个月。27例右侧, 36例左侧, 且其中有8例为功能性孤肾。临床特征有:所有患者患侧的腰部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钝痛, 有肾绞痛史的有30例患者, 有发热症状的23例患者, 曾发生肉眼血尿的有32例患者。8例曾有实施泌尿系结石的开放手术。经检查, 17例曾有糖尿病的病史, 7例有贫血史。经体查发现:患者患侧的肾区都出现压痛或是叩痛, 可触和腰部包块患者有15例。

1.2 方法

在治疗时, 对于那些发热以及尿常规的白细胞增高患者, 还有尿培养为阳性的患者, 在手术之前, 应依照患者对药敏情况应用抗生素。63例患者中, 实施I期的微创手术有26例, 且其中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有22例, 实施I期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有4例患者。剩下的37例患者中, 采取腔镜下逆行留置DJ管内引流的有9例患者, 实施微创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25例患者。在取肾内的引流液进行培养时, 应依照患者对药敏程度,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在1~2周之后, 再对全身的中毒症状和肾功能发生改善的患者进行II期的手术治疗, 其中肾造瘘管的每天引流量<100mL的2例被, 对其进行持续两周的引流, 其引流量没有增加的患者, 再实施肾切除手术;同时实施II期的经尿道输尿管镜进行取石以及II期的微创性经皮肾镜来取石的有3例患者;实施II期的经尿道以及输尿管镜进行取石手术的有9例患者;实施II期微创性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有23例患者。

2 结果

所选的63例患者中, 进行Ⅱ期肾切除术有3例患者;而60例采用内镜下取石手术, 有53例为结石取净者, 7例有残留碎石。而在7例残余结石患者之中, 有3例患者通过体外碎石之后, 得以顺利排出, 其余4例康复出院。实施Ⅰ期手术的26例患者中, 有5例在术后发生发热现象;而实施Ⅱ期手术的患者中, 有2例发生了中、低度的发热现象。3例的输血在200~400mL。63例被没有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严重出血、脓肿播散以及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在术后, 对39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 时间为半年至1年, 使用B超、肾图和IVU进行检测表明, 38例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恢复, 或是有所改善, 仅有1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半年有出现积脓, 且进场穿刺引流后没有好转, 只得采用肾切除术。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 造成结石性脓肾出现的原因是:上尿路结石导致梗阻以及发生继发性的肾脏感染, 这在梗阻性脓肾中占6 1.1%, 这其中的老年人和并发糖尿病以及贫血性上尿路结石也容易造成脓肾发生, 而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肾内高压脓性的尿液进入肾中, 引发脓性炎症以及肾实质的脓肿, 进而造成肾实质的破坏以及病肾功能的丧失, 若严重患者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 就会导致全身性的感染, 发生严重全身中毒情况, 还极有可能出现DIC或休克[3]。

此次研究微创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进行比较, 发现其具有三大优点: (1) 在手术时, 避免了炎症的扩散以及机体的创伤, 且其安全性较高, 发生并发症可能小, 保肾的成功率也明显上升。此次所选患者没有发生邻近器官损伤、感染性休克以及脓肿播散等并发症。 (2) 对肾单位的损伤较小, 又能重复的进行。 (3) 和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术 (扩张到F26~F30间) 比较, 采用微创腔镜取石术对患者的肾脏创伤极小, 其只扩大F16~F18。

经研究表明, 在进行脓肾保肾的治疗之后, 又出现脓肾是造成患肾切除的一般原因。而再次发生脓肾又可能和患肾功能受损、结石残留、不彻底的抗炎治疗、结石复发、不充分的肾脏引流以及机体抵抗力低等相关。

综上所述, 对于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效果良好, 具有并发症少、保肾率高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临床中, 很值得进行推广使用;但需依据具体病情选择实施Ⅰ期或是Ⅱ期的手术治疗[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Dassouli B, Ben lem lih A, Joual A, et al.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in eme rgencies:Report of 42 cases[J].Ann Urol, 2001, 35 (3) :305-308.

[2]刘永达, 袁坚, 李逊, 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1) :33-34.

[3]Ng ck, Yip SK, Sim LS, et al.Outcome of 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yonephrosis[J].Asian J Sury, 2002, 25 (3) :215-219.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泌尿外科结石性脓肾患者共62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29例, 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51.57岁。病程10 d~6年, 平均病程8个月。右侧25例, 左侧37例, 其中功能性孤肾7例。临床表现为:所有患者患侧腰部均有不同程度钝痛, 30例患者有肾绞痛史, 23例患者有发热症状, 32例患者曾有肉眼血尿。既往有泌尿系结石开放手术史8例。检查发现既往有糖尿病史16例, 贫血史7例。体查情况为:患者患侧肾区均有叩痛或压痛, 有15例患者可触及腰部包块。实验室检测情况为:有57例患者血白细胞以及中性粒增高, 尿常规提示:白细胞 (+) - (++++) 43例, 尿培养检查23例检出阳性19例, 为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25例患者尿素氮以及肌酐不同程度增高。X线及B超检查示:肾结石36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 输尿管中段及下段结石12例, 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5例。B超检查62例均有患肾不同程度积水, 肾皮质变薄或伴局部变薄。其中27例发现有肾积脓。38例患者行IVU检查有31例显影不佳或不显影。

1.2 方法

对于发热, 尿常规白细胞增高, 尿培养阳性患者术前经验性或根据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62例患者中, 26例患者进行I期微创手术, 其中22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4例患者行I期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余下3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腔镜下逆行留置DJ管内引流, 25例患者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并取肾内引流液作培养,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2周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与肾功能改善后进行II期手术, 其中2例患者肾造瘘管引流量<100 m L/d, 继续引流2周, 引流量无增加, 行肾切除手术;3例患者同时进行II期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与II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8例患者行II期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23例患者行II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2 结果

该组62例患者中, 2例Ⅱ期肾切除术。60例行内镜下取石术, 结石取净者53例, 残留碎石7例。残余结石患者中3例患者经体外碎石后顺利排出, 4例未再来院治疗。Ⅰ期手术26例有5例术后出现发热;Ⅱ期手术患者有2例出现中低度发热。3例输血200~400 m L。62例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出血、邻近器官损伤、脓肿播散、以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39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时间为6~12个月, 经B超、IVU以及肾图检测显示3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 其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再次积脓, 穿刺引流无好转, 最终行患肾切除术。

3 讨论

结石性脓肾是由上尿路结石梗阻继发肾脏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症, 具体原因为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尿液引流困难从而继发肾脏感染, 患者肾盂内因积脓导致内部压力增大, 脓性物质渗入到肾实质内导致发生了炎症反应[2], 于此同时肾血管在炎症与压迫的双重刺激下收缩, 加重了肾功能的损害, 严重者可以引起感染性休克。因此, 在脓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防止肾功能损害和败血症就尤为重要了。一旦确诊应该进行早期引流, 解除梗阻和抗感染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传统治疗办法是肾切除术, 而该治疗办法对患者生理环境破坏性大, 并发症较多且严重, 致死率较高。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经皮肾镜穿刺引流术的广泛应用, 结石性脓肾的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 致死率和患肾切除率明显降低。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包括有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经皮肾取石术。经皮肾穿刺引流术是其中的基础, 即先穿刺肾盂引流脓液, 待病情稳定后再行Ⅱ期手术, 与开放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 (1) 在游离炎症粘连的肾脏情况下, 可以避免炎症扩散和机体创伤, 提高手术安全性。在该组病例中, 并没有出现邻近器官损伤、感染性休克以及脓肿播散等不良症状。 (2) 肾脏引流充分, 有利于肾内炎症的消散。脓液培养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并可以利用肾造瘘通道注入抗生素进行冲洗加强局部抗炎治疗。62例患者仅有5例出现发热症状, 加强抗感染治疗3~5 d后体温恢复正常, 全组无感染性休克病例。 (3) 根据造瘘管24 h引流量判断出患肾功能转归, 据相关检测报道[3]指出:肾造瘘术后3~7 d, 如果肾造瘘管24 h平均引流量<100 m L, 患肾功能将出现萎缩。对手术后 (2~4周) 的患肾病例, 进行造瘘管引流尿量<100 m L/d, 而对侧肾功能正常者, 建议行患肾Ⅱ期切除术。该组有2例行Ⅱ期肾切除手术。

结石梗阻性脓肾的Ⅱ期手术安全性高, 但对于患者病程长, 付出的时间和费用也相应更多。我们认为肾内的脓液稀薄、感染症状轻微以及全身情况良好的, 容易处理的, 可进行Ⅰ期腔内手术取石。对于一般情况差, 肾内脓液黏稠, 术前仍有发热, 血白细胞仍高, 结石巨大复杂以及孤肾, 功能性孤肾, 既往有开放手术史的患者应考虑选择Ⅱ期手术。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脓肾和反复出现的慢性肾盂肾炎, 大部分可以经过穿刺造瘘和内科治疗可以好转, 但仍有部分需要行肾切除术。

总而言之, 与使用肾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治疗办法相比, 应用微创腔镜技术对结石性脓肾进行治疗具有临床疗效良好, 并发症较少, 手术后恢复时间短, 肾脏保留率显著增高等优点,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微创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使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选择Ⅰ期或Ⅱ期手术治疗。结果 60例行内镜下取石术, 结石取净者53例, 残留碎石7例, 2例Ⅱ期肾切除术。39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时间为6~12个月, 有3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 1例患者肾切除。结论 使用微创腔镜技术对结石性脓肾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保肾率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Ⅰ期或Ⅱ期手术治疗。

关键词:内腔镜,结石,脓肾

参考文献

[1]王福诩, 卢海庆.慢性肾衰竭并发肾积脓的诊断和治疗[J].当代医学, 2009, 15 (25) :51-52.

[2]殷德俊, 丁俊, 顾晓箭.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125例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78-79.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7岁~64岁,平均年龄42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例,心脏病4例,肝硬化2例。其中肝包膜下血肿4例,肝右前叶下段小裂伤1例,脾切迹外缘小裂伤1例,肠系膜末端出血2例;慢性阑尾炎6例,肝右前叶上段纤维样肿块1例,肝右前叶下段纤维样肿块1例,肝右前叶下段肝细胞肝癌1例;小肠外生性息肉样病变1例,肝右前叶下段表面囊肿1例。

1.2 方法

在腹壁做3~4个0.5 cm~1.0 cm的小切口为穿刺孔,全部用腹腔镜技术诊治。

2 结果

19例中6例腹部创伤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止血治疗后痊愈出院。6例慢性阑尾炎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治愈出院。2例肝纤维样肿块、肝右前叶下段肝细胞肝癌经行肝右前叶下段及部分上段切除治愈出院。小肠外生性息肉样病变行肠切除后吻合治愈出院。肝右前叶下段表面囊肿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切开引流治愈出院。19例经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无1例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3.1 腹腔镜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

钝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是否伴有内脏损伤以及内脏损伤的程度有时术前很难作出正确判断,15%~20%的患者因误诊而做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其中包括一些诊断正确但不需要手术处理的患者[1]。腹腔镜能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及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并及时处理某些腹腔脏器的损伤,使患者大大受益。腹腔镜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有以下优点:(1)病情复杂的患者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复合性创伤、腹部以外器官损伤需要优先急诊手术处理以挽救生命,不允许有过多时间进行X线检查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腹腔穿刺灌洗检查,腹腔镜是最简单有效的诊断手段,可与其他手术同时进行;(2)确定脏器损伤的程度,及时作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决策;(3)可同时对某些脏器损伤进行腹腔镜手术;(4)腹腔镜检查后,如能确定无脏器损伤或出血,可以解除外科医师需要长时间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挂虑的心情;(5)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的理念,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腹腔镜技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优点显而易见,但目前受多种客观因素及患者条件的限制,用于某些复杂病例的诊断及治疗仍有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剖腹探查仍是十分必要的。在我院所有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仅6例在腹腔镜下行诊断和治疗,多数仍是行剖腹探查,腹腔镜技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经腹腔镜活体组织检查

单纯的腹腔镜检查有时也难以明确诊断,给治疗带来困难,活体组织检查则是明确诊断提供治疗方案的最佳依据。腹腔镜下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有以下优点[2]:(1)可在直视下进行或通过腹腔镜在B超引导下进行,这比在CT或体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更为准确方便;(2)腹腔镜下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可结合病变的病理形态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3)可在直视下发现穿刺部位的副损伤或出血,并予以处理,因此更加安全;(4)对肝脏进行穿刺活检时如有腹水,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因肝脏漂浮移动会使定位穿刺难以进行,腹腔镜下操作可以控制肝脏移动,容易成功;(5)代替了创伤较大、有一定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剖腹探查术。因腹腔镜检查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诊断阳性率高等优点,腹腔镜下行活体组织检查已成为各科诊断腹部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组3例患者术前各种检查均考虑为肝癌,经腹腔镜活体组织检查排除了2例。但经腹腔镜活体组织检查仍有各种禁忌证及并发症,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3.3 腹腔镜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一直是腹部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此类患者多数经过B超、CT、钡餐等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但其中有些病种常可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其诊断的敏感性、正确率、并发症率均令人满意。本组6例慢性阑尾炎、1例小肠外生性息肉样病变及1例肝表面囊肿就用此法得到满意的诊断和治疗。但腹腔镜诊断慢性腹痛也有其局限性,对位于腹腔实质脏器内部、腹膜后器官、胃肠道黏膜层的病变,很难或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诊断,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8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9例腹部外科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腹部创伤患者行腹腔镜下止血治疗后痊愈出院,6例慢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愈出院,2例肝纤维样肿块随访,肝右前叶下段肝细胞肝癌、肝右前叶下段表面囊肿、小肠外生性息肉样病变各1例,均获得满意治疗,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腹部外科,腹腔镜,诊断,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陈训如,Peter Mack.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181-198.

腹腔镜技术在急诊外科中的应用 第10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的临床观察, 患者的年龄为18~57岁, 平均年龄33岁, 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诊断为腹膜炎,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对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检查, 证实75例急性胆囊炎, 29例急性阑尾炎, 5例急性盆腔炎, 7例宫外孕, 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了手术,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均痊愈出院。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性并进一步的做出处理。胆囊切除可以采取常规的四孔法进行手术。单纯的、化脓的坏疽穿孔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对粘连进行分离, 进行严格的止血操作, 处理残端。在患者残端的处放置必要的引流管, 由左操作孔拖出。盆腔炎患者在镜下做出诊断, 行盆腔冲洗, 然后再于盆腔内放置引流管, 由操作孔拖出, 如果患者中有形成囊肿的, 则尽快切开冲洗、引流。然后再在患者脓腔处置一根引流管, 从左向右操作孔拖出。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蒂部的结扎, 然后将其切除, 将患者的囊液吸出之后, 再取囊壁。对于宫外孕的患者则可以在镜下进行止血, 然后洗净患者额血液, 切除患者出现的异位妊娠。

1.3 术后处理

对患者引流情况严密观察, 然后做出拔管时间决定, 时间最长可保留5~7d。患者在手术后24h可以下床活动, 然后给其进流质饮食。对于脓液应当做出常规的细菌培养和相关的药敏试验, 选择比较有效的抗生素。

2结果

7例宫外孕患者手术24h后下床活动, 然后进流质饮食, 患者3d后出院。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在镜下诊断确诊, 对其行盆腔冲洗及引流, 患者在手术之后的24h能够活动, 进流质饮食, 3~5d。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在手术之后的24h下床开始活动, 同时进流质饮食, 患者3d后出院, 术后无感染, 同时疼痛比较轻, 其余患者均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后治愈出院。

3讨论

对于急腹症患者, 在其他检查不能够明确病情的情况, 采取腹腔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探查, 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探明患者的病情, 然后依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展治疗。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诊断比较明确, 定位十分准确, 避免了剖腹探查和误诊给患者所造成各种不必要的创伤。 (2) 大多数急腹症患者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展开治疗, 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医疗费用相应的也比较低。 (3) 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患者能够尽快的下床活动, 同时患者的胃肠功能也恢复的比较快, 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患者的病程, 使患者的痛苦可以得到减轻,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口感染。 (4) 使患者在不需要手术的情况下, 也可以在很小的创伤之下明确对患者的诊断, 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判断。

本文分析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所有患者通过腹腔镜技术的配合手术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总的来讲腹腔镜手术在对急诊外科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应用可靠、安全、容易操作的一些特点。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也在很大层面上减少了医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伟, 于守江.微创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9) :695-697.

[2]张锐利, 徐云峰, 赵文军, 等.外科急腹症中的腹腔镜诊治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 (4) :455-457.

[3]张学勇, 郭朝普, 贺文全, 等.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 (J) .微创医学, 2011, (3) :226-228.

[4]徐凤秦, 朱小朝, 何庆.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J) .临床急诊杂志, 2009, (6) :330-331.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急腹症;腹腔镜术;探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5-01

急腹症是普外科常见病,部分患者因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术前各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腹腔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创伤小、探查全面,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急腹症的诊治中。我们从2008年9月—2013年9月对34例急腹症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急腹症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7~73岁,平均50.4岁。其中闭合性腹部外伤4例,急性胰腺炎2例,上消化道穿孔3例,急性阑尾炎11例,肠梗阻2例,急性胆囊炎12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和腹膜炎体征,均有手术探查指征,经术前实验室检查、彩超、CT等检查,术前明确诊断25例(占73.5%),术前诊断不明而有探查指征9例(占26.5%)。

1.2 手术方法 3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探查,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其中急性阑尾炎11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2例,1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上消化道溃疡穿孔3例,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肠梗阻2例,1例为肠粘连所致,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1例为横结肠肿瘤,中转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2例急性胰腺炎行腹腔引流;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中2例小肠破裂,做腹壁小切口拉出小肠于体外行小肠切除吻合,1例肠系膜破裂出血,行开腹修补,1例患者腹痛,腹部压痛、肌紧张、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探查未见腹部脏器损伤。

2 结 果

1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因合并血气胸术中死亡。1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胃镜检查发现胃癌,再次开腹手术行胃癌根治术。 1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术后22天出现腹胀、腹部肿块,CT检查发现胰腺假性囊肿,6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内引流手术,治愈出院。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MRI检查示胆总管结石,再次開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充血水肿、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穿孔,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经腹部理疗加抗炎治疗痊愈。

3 讨 论

3.1 外科急腹症的特点 急腹症患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的特点,一旦误诊误治将给患者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虽然目前各种辅助检查设备比以往明显先进和完善,仍有许多患者因不能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以致产生严重后果。腹腔镜微创外科的发展,有望使这一部分患者得到及时确诊与治疗[1]。

3.2 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优点 急腹症急诊腹腔镜探查有明显的优势,既可明确诊断又能同时进行治疗,探查全面、减少误诊、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2]。

3.3 急腹症患者急诊腹腔镜手术应注意的事项 ①腹腔镜探查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查手段,并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应用前一定要重视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临床常用的各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本组1例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X线平片示多个液气平,经保守治疗2天无缓解,而未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另一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CT检查发现腹腔积液(未做胸部CT),急诊腹腔镜探查,而忽略了合并的胸部损伤,致使患者术中因肺损伤未及时处理而死亡。②应全面探查,避免漏诊,必要时应及时中转开腹进一步探查;对于病史、体检高度怀疑损伤的部位在普遍探查的基础上应重点探查,特别对于术中诊断与术前诊断不符的,不要只满足于一种临床诊断,要考虑到是否有多原发病的可能。本组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前彩超检查提示急性胆囊炎,胆总管轻度扩张、远端显示不清,未进一步检查而遗漏了胆总管结石。③急诊腹腔镜手术更应仔细、耐心,避免继发损伤。④探查后术者应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决定是否施行腹腔镜手术,我们对较重的腹部外伤患者多选择开腹探查,而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确、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选择腹腔镜探查,根据伤情选择适当部位做小切口将腹内脏器拉出腹外进行手术。⑤探查时发现腹腔镜处理有困难应及时中转开腹,不应盲目追求微创效果而延误患者的病情[3]。本组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因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显示不清且有活动性出血,遂中转开腹,逆行切除胆囊。⑥腹腔镜手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操作过程中失去对组织器官直接触摸的感觉而无法判断病变的性质,以致造成漏诊或误诊[4]。本组1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术中探查遗漏胰腺损伤,致使术后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这就要求术前全面的检查和术中仔细地观察和辨认。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完善,以往被认为是腹腔镜禁忌的手术现在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对于多数急腹症患者只要我们掌握了其适应证,腹腔镜探查是可行的。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其中大多数患者可施行急诊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 许建平,范德标,徐伟,等.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附219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16(6):602-604.

[2] 王秋生,唐本强. 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3):157-158.

[3] 葛成华,王世伟,曾和平,等.腹腔镜在不明原因急腹症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2):141-142.

浅论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第12篇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外科,手术,应用

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项新技术, 由于腹腔镜技术具有简便、微创、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使得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胸科等各个领域。腹腔镜技术是通过穿刺腹腔放人一个或几个套管, 然后经套管放入腹腔镜和治疗器械而进行诊断和治疗腹腔、盆腔及腹膜后疾患的一种新技术。这种方法较开放手术有损伤小, 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如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疝修补术、结肠切除术、胆管手术、肾上腺切除术、脾切除术等。下面对当前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应用的最新进展分别作出相关阐述。

1 胃十二指肠溃疡腹腔镜手术

目前, 腹腔镜下的胃十二指肠手术已有20余种[1], 可以这么说, 开放法胃十二指肠手术几乎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 但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只有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胃肠造瘘术,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 其他手术方法虽有文献报倒, 但例数较少, 经验有限[2]。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一般先行腹腔镜探查, 进行腹腔内冲洗, 找到溃疡穿孔部位。常用的溃疡修补方法[3]有: (1) 单纯缝合修补, 方法同开放法手术; (2) 缝合加大网膜覆盖, 方法同开放法手术; (3) 纤维蛋白胶填塞, 先将明胶海绵制成圆锥形, 塞入穿孔一端较小, 另一端较大, 明胶海绵填塞后, 通过导管将预先加过热的纤维蛋白胶注射在海绵的周围以固定, 再拉上一片大网膜盖在穿孔的部位, 国内也有应用该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 (4) 圆韧带填塞, 将圆韧带制成带血管蒂的组织瓣, 塞进穿孔进行修补。有报道[4], 应用腹腔镜对23例消化性溃疡穿孔 (十二指肠穿孔17例, 胃窦部前壁穿孔5例, 胃体部小弯侧穿孔1例) 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结果为手术均获成功, 无手术并发症。3个月后胃镜复查, 13例使用丝线者均有缝线外露, 10例使用可吸收外科缝线者无缝线外露。随访6~27个月, 平均18个月, 3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者仍有轻度暖气、反酸, 余无明显症状, 无再穿孔。临床结果表明, 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可靠, 术后继续正规内科治疗, 效果满意。

2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切除术为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高难度手术之—, 它需要术者既具备丰富的开腹脾切除手术经验, 同时还需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 腔镜脾切除术的适应证包括[5]: (1) 由于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疾病:如继发于血液透析的脾肿大、有症状的脾功能亢进、脾静脉血栓形成、脾肉瘤样疾病、结节病等。 (2) 基本的脾脏疾病:如脾的良性肿瘤、脾包虫囊肿、脾囊肿、脾梗死 (有症状的) 、脾脓肿、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栓引起的血小板性紫癜等。 (3) 病因不明的脾肿块的患者, 行诊断性脾切除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4) 外伤性脾破裂:1981年Shrifers等报道[6]脾外伤占钝性腹部外伤的20%~40%, 国内统计为6.7%, 采用腹腔镜外科技术作为脾外伤的一种诊疗手段, 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应强调的是, 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经过短期抗休克治疗血压基本恢复后进行。

3 阑尾切除术

尽管早在1977年, 德国Kurt Semm教授已为患者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但是当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仍有争议,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展比开腹切除术少的多。因为腹腔镜手术要作3~4个穿刺点, 而剖腹手术的栅状切口可以很小, 使用的器械也很小巧。那么, 是不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就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呢?其实,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开腹手术更安全、可靠、创伤小、瘢痕小、痛苦轻、恢复快、较少腹腔粘连机会、住院时间短、感染率低。且在行阑尾切除的同时可全方位探察腹腔及阑尾周围情况, 必要时可同时行不同部位的两个病灶切除。对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外科医师要具备剖腹阑尾切除术的熟练技术, 另外要具有一定水平的腹腔镜技术, 经过显微外科手术的训练, 最后患者的阑尾位置要便于操作。尽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发症较少, 但仍存在失误危险, 有刺入时损伤髂动脉、髂外动脉、卵巢血管的可能, 有人报道[7]有并发出血、脓肿形成、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可能。也有单极电凝器烧伤盲肠, 后果是坏死和腹膜炎的报道[8]。主要的预防措施为彻底止血、冲洗, 阑尾残端勿留过长、尽量少干扰周围肠管、勿污染切口。腹腔镜置入器械是造成损伤的关键。摒弃锋利套管针, 改用钝管针在直视下插入。不用单极电凝器最安全。主要治疗措施按一般外科处理方法进行。

4 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方法很多, 目前较常见的有: (1) 腹膜内铺网法, (2) 腹膜外腹膜前铺平法, (3) 经腹腔腹膜前固定修补法。就目前文献资料[9]看, 方法 (1) 易引起肠粘连, 方法 (2) 需要特殊器械配合。方法 (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较低。术后复发率的高低是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产生争议的关键。该手术开展早期, 复发率稍高[10]。预防复发的关键如下: (1) 充分解剖腹股沟直、斜疝间隙, 同时Mesh必须足够大。早期, 腹股沟间隙游离的范围往往较小, 如腹股沟斜疝仅游离内环大小, Mesh也只有5cm×30cm。目前大多数外科医师已相信解剖范围及Mesh均必须足够大, 有效解剖应以能充分显露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 腹股沟韧带以及联合肌腱为标志, Mesh通常需要约12cm×10cm。这样做虽然有因过多分离而增加术后疼痛、血肿形成和神经损伤的可能, 但临床实践[11]证明能有效减少复发。

5 结肠切除术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IRA) ;直肠结肠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 (TCR) ;全结肠切除加直肠黏膜剥脱及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 (IAA) ;主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加回肠贮袋一肛管吻合术 (IPAA) 等。腹腔镜能帮助实施大多数患者结肠癌的切除, 即在腹腔镜的帮助下, 游离被切除的结肠部分, 沿着结肠系膜结扎血管蒂, 完成结肠切除和吻合后, 把结肠的余下部分送回腹腔, 并关闭腹前壁切口。重建气腹, 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有无出血点, 关闭横结肠的系膜裂孔, 最后用温盐水冲洗腹腔。当前借助于腹腔镜完成结肠癌的切除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 这项技术正处在发展中, 其结果还没有定论。为此, 腹腔镜手术切除结肠癌还必须依靠有经验的外科医师来实施。进行结肠癌手术应由在结肠外科有大量实践经验并经过专门训练的腹腔镜外科医师实施, 在手术的实施过程中, 如果出现什么困难和突发情况, 应具备将腹腔镜手术立即转换为开腹手术的心理准备。

6 胆囊切除术

自从1987年法国的Mouret医师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同时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腹腔镜手术就在肝胆外科领域被广泛的使用开来。在肝胆外科手术领域应用最广的当属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取决于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条件, 还取决于术者的外壳临床经验和腹腔镜操作技术。一般而言[12], 只要术中能分离和解剖Calot三角而不损伤胆总管,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能通过腹腔镜方式切除胆囊。一般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3]: (1) 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应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急性胆囊炎发作、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应尽可能在72h内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 无症状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思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巨大结石 (>2cm) 者; (4) 多发性结石患者、胆囊癌高危人群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 术后患者应在麻醉苏醒室密切观察, 数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 并可开始恢复流质饮食。患者在24~48h应密切观察有否出血、胆漏、胆管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如有必要还可以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B超、CT、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ERCP) 等。

7 总结

上一篇: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下一篇:制度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