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事故发生范文

2024-07-25

预防事故发生范文(精选12篇)

预防事故发生 第1篇

1 机电事故形成的各方面原因

煤矿在建设初期, 煤矿设备的投入务必成套, 设备相互之间还应配套, 因此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 国企、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 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设备相对老化。另外, 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 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 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 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 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目前我国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 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 长时间运行和在设备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 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维修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差, 再加上设备陈旧, 本身维修工作量很大, 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 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据统计, 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硬件设备出现事故是意外, 是无法挽救的, 然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 违反“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不能按照要求定期对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落实终端责任不利, 导致机电事故发生, 是人们不愿看到的。

为转变这一切, 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 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 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 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 要严格考核发证, 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 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2)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 明确事故的危害性, 消除安全侥幸心理, 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 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 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 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 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 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 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加以监护, 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3)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 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 要抓好安全工作, 离不开有效的监督, 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 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充分发挥现场机电管理人员的作用;同时, 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另外, 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 通过经济杠杆, 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制度, 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4) 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 起到控制、使用和维护机电设备的作用, 只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加强认识, 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发生事故前, 应对作业人员要加强职业培训, 使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和缜密的态度。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防止工艺参数变动及泄露等的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有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知识和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 事故发生时有自救、互救能力。

2 结语

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方法 第2篇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预防事故发生 第3篇

一、高校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9月1日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的:“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因此,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高校注册有学籍的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各种内因或外因而造成的身体、心理、财产的损害。其中内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生活、心理、情感因素等。外因则是各种人为故意或过失引发的伤害事故及非人为因素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引发的伤害事故。

二、高校学生主要的伤害事故的类型、特点及原因

(一)目前高校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表现类型有以下几种:

1、人身伤害事故。是大学生伤害事故中最普遍的现象。主要起源于口角。造成矛盾激化进而动手打架斗殴。

2、盗窃、抢劫。盗窃是大学生伤害事故中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宿舍被盗较为严重。抢劫主要发生在学校周围。

3、身体疾病及意外损伤。有些学生自身患有某种疾病和运动意外引发了学生伤害事故。以及包括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等带有不可预见性、偶然性的不可抗力引发的意外事故。

4、诈骗上当。是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事故中常有发生并有增加趋势的现象。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变换各种手法、骗术,骗取大学生财物等。特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网络诈骗犯罪。使更多的大学生受骗上当。受到伤害,后果严重。

5、火灾事故。大学校园里。火灾也是威胁学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学生吸烟、私拉电线、使用违规电器等引发火灾。

6、出走、自杀。由于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加之身体、情感、学习、家庭、经济和就业等多重原因,导致了学生出走与自杀的事故发生。

7、食物、药物中毒。指学校食堂提供的各种食品或校医室提供的药物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

8、交通事故。这是一种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校外,因学生不守交通规则或司机违章驾驶,而发生交通意外。

(二)学生发生的主要伤害事故的特点

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具备能够判断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特殊群体。研究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自身特点,有利于总结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受损害的对象是学生,这个主体是特定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他们受到的人身损害事故这个范畴是特定。

2、受损害的时间、地点是特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学生受到损害必须是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在高校校园内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在时间、地点上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其它是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故均不在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内。学生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如学生在法定的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到校外自行活动,或在规定的作息时间内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学校外出活动而受到的人身损害,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

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且种类明显增多。现在的学生伤害事故不仅仅表现在以往由于口角引起的较多的打架斗殴事件上。小的伤害事故更是不断出现。也出现了许多甚至包括爆炸、杀人、自杀等在内的意想不到的恶性事故发生。

4、学生伤害事故给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害。事故的发生给受伤害的学生带来精神、肉体上的痛苦,甚至残疾以致生命。给学生的家庭带来了精神和经济上无尽的痛苦。给学校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济损失和不稳定因素。

5、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过程复杂。事故的处理不仅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责任的认定还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关系,比一般的人身伤害案件复杂的多。

(三)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来自学校和学生本人,及校园周围社会一些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开放办学和后勤实施社会化管理,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有些学校在安全防范措施制度上还不健全。校园校舍、相关设施建设、检查和维修上跟不上,在治安、防火、交通等方面留下了隐患。加上一些教师特别是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没引起高度重视,疏于管理,缺乏与学生本人及家长的必要沟通。致使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受年龄、阅历、教育自身素质及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法律、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自我防范能力较差,生理、心理不够成熟,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也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预防及相应处理措施

1、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管理和防范、处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是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首要工作。各部门在此指导下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对校园场地设施、生活设施、消防保卫、食品药品卫生及等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要集中排查,坚持定期定时检查、自查,责任到人,防患于未然。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把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处理制度和机制,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介入,正确处理,有效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损失。伤害事故发生后,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和广播、校刊、宣传栏的校园媒体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免引发其他意外事件再发生。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尽管是社会高知识群体,但由于种种因素,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在面对社会、生活时还是非常脆弱,还是不断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向学生宣传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知识、自我救护常识教育,使学生树立和增强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压,培养其健康的心智。重视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对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早发现,及时与本人、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3、制定学生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上,有很多难题困扰着高校,给最终妥善解决事故带来麻烦。

国外一些国家专门针对学生伤害事故有立法,一旦出现伤害事故,可以有法可依,按章办事尽快妥善解决事故。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之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就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完善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保障体系,为有效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并为及时准确处理事故、追究相关者法律责任、实施赔偿等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重要的运用机制,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4、完善学校责任保险和大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机制

农机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第4篇

1 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农机事故档案, 可以发现农机事故其实就是人的事故, 即人祸。因为农业机械是人驾驶操作的, 农机事故的发生说到底是人为的, 是那些不遵守农机安全法规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驾驶操作人员造成的, 其中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益驱动, 忽视安全。有些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只顾多作业, 多赚钱, 忽视安全;有些驾驶操作人员重使用, 轻保管造成事故隐患。二是操作技术差及无证驾驶。据了解, 有些农机手不懂安全操作技术, 且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安全隐患大。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惊慌失措, 引起事故的发生[1]。三是安全法制观念差。有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整天呆在驾驶室里, 学习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发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积极性不高, 对安全生产知识一知半解, 造成事故发生。

2 预防对策

2.1 重在源头“堵”

坚决堵住源头,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身边的农机事故作反面教材, 向农民群众宣讲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要时刻遵守安全法律法规, 让每个人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二是加强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目前, 有些农村信息闭塞, 交通不发达, 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 有些农民机手先购买农业机械从事道路运输和农田作业, 被查到后才去考取驾驶证, 而没有在购买农机前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2]。因此,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深入农村、上门入户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让农民明白车辆不挂牌、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是违法行为, 易引发农机事故;而驾驶证是驾驶人的驾驶资格技术证明, 行驶证和车辆号牌是收割机、拖拉机取得合法行驶权的凭证。

2.2 严把“三关”

一是把好农机年检和驾驶员审验关。在1年1次的农机年度技术检验中, 做到证、机、人三见面, 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 逐台检验, 确保安全性能可靠有效, 农机的技术状态良好。对于不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农机驾驶员不予通过年检。在驾驶员的审检中, 宣传“保险赔钱不赔命, 莫把生命当儿戏”。对驾驶员进行遵章守法、安全驾驶教育, 组织驾驶员进行驾驶理论或操作技术学习, 并做到人、证两见面。二是把好农业机械入户关。农机牌证的核发必须依照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是农机监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应做到异地的农机车辆不予办证上牌, 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农机车辆不予办证上牌, 不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予上牌办证[3]。三是把好培训考试发证关。拖拉机驾驶培训单位要配合农机安全监理部门, 坚持原则, 严格考场纪律, 对考试不合格、未经培训的人员, 坚决不发驾驶证[4]。为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 应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

2.3 严把过程“控”

应针对农机事故的发生规律,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开展春运安全生产的大检查, 进行“农机抗旱救灾、农机秋收冬种、农机双抢、农机春耕”的安全大检查, 要排查事故隐患, 预防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5]。乡村道路上的农机事故比田间作业的多, 因此对乡村道路上运行的拖拉机, 要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对重点路段、区域和事故多发点进行监控检查, 要重点整治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超载、黑车非驾、拖拉机非法载人等现象, 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农忙季节, 一是帮助农民维修有故障的农机具, 使之技术状况良好, 减少事故的隐患。二是开展田检路查, 纠正机手违章作业行为, 消除不安全的隐患[6]。三是组织农机手技术培训, 讲解农机构造、工作原理, 传授农机安全操作技术。四是在农机投入农业生产前夕, 召开乡镇村农机安全生产动员会议, 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制定农机安全作业措施。五是组织农机安全监理员下乡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

摘要:近年来, 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分析了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重在源头“堵”、严把“三头”、严把过程“控”等3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对策, 以期为预防农机事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事故,原因,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立妹.浅析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1 (3) :29-30.

[2]张翠珍.浅谈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机, 2009 (4) :11-12.

[3]陈明顺.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农业机械, 2008 (22) :57.

[4]曹胜柱, 王丽平.浅析农机事故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 (1) :56-57.

[5]李韶林, 姜洪波.浅析农机事故原因及防范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7 (5) :54.

预防事故发生 第5篇

塔吊是建筑物料垂直运输用的工具,是建筑工地必备的施工设备之一,塔吊属于高危作业,对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近年来,随着塔吊的广泛应用,由塔吊引起的安全事故逐年增高。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塔吊,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在结合几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谈几点体会。

常见塔吊事故原因分析

目前,常见塔吊事故原因有以下三大类:

1.设计方面的原因;

2.制造方面的原因;

3.使用方面的原因。其中使用方面的原因占了很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⑴违章操作或误操作(其中拆装过程中居多);

⑵安全保护装置没有或失效;

⑶管理不当、维修保养不到位;

⑷外部环境因素,比如台风、地震等。

预防塔吊事故发生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完善的塔吊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⑴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和机的状况。

为了具体地规范人的行为和机的状况。我们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订塔吊安全操作规程;塔吊维修保养制度;操作工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严格的“四检”制度,即安装验收检查,操作人员交接班检查,工地安全员专项检查和公司的安全大检查,

⑵完善资料管理,建立一机一档台账。

塔吊在购置后,即对其建立技术档案,并贯穿于该机使用全过程,直至该机报废为止。历次安装使用、修理、保养、更换重要零件、技术改造、安全事故等均应准确记录在案。全部技术档案资料妥善存档保管。主要保存的资料有:塔吊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监督检验证、使用说明书、电气原理图、液压系统图、塔吊基础图、历次安装检测报告、现场勘察资料、塔吊拆装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主要零部件质保书(钢丝绳、高强度螺栓的衔接、地脚螺栓及主要电气元件等)、历次安装好以后同项目部的交接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包括小修、中修、大修)并有相关责任人签字。

2.做好拆装管理。

塔吊的拆装是事故的多发阶段。因拆装不当和安装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必须做好拆装管理。

⑴技术中心制定周密的拆装施工方案。

拆装方案是拆装作业的准则,严格执行拆装作业方案是安全作业的重要保证。拆装方案应包括:建筑物及作业环境、塔吊性能状况及重量尺寸、拆装方法及工艺、安全技术措施、人员安排及各岗位责任、拆装用设备及工具等等。

⑵技术中心拆装施工方案制定后进行审批。

拆装施工方案制定完毕后,由技术中心提交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主管技术的总工、技术部门、安全部门、设备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审核把关,对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并提出审核意见。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⑶督察部做好拆装作业的安全管理及监控。

预防事故发生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伤害事故 预防发生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最核心的部分,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的才得以实现。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而,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思想情绪不稳定,做起事来常常表现出毛手毛脚,不分轻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使得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标下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课前多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体育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首先要与授课班级的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时抽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和交流。对患有各种不便于运动疾病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要防范,增强意识是关键。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伤害事故防范的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因此,安全教育工作是室内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通过近几年教学中的一些事例教育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对预防伤害事故的认识,增强学生预防的自觉性,为预防工作打好基础。

三、科学管理,健全课堂常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规矩是做好预防工作的纪律保证。如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穿运动鞋、适合运动的服装(最好是运动服),身上和口袋不得有金属徽章、别针、小刀或其他尖利、硬性物质等。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严格遵守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告诉学生等同组学生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队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乱跑,抢掷。

四、经常检查,保证场地、器材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比较落后,除了定期对体育活动场所和各种体育实施、器材进行检查外,在实践课前要注意检查场地器材的情况,提高安全系数。例如:跳跃课要挖松沙坑,注意清理异物;跳箱、跳山羊等器械安放要平稳;支撑跳跃课使用的器材有无损坏,安放是否平稳;垫子的边角是否重叠或有缝隙等。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五、有效备课,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

做好准备活动对预防伤害事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分钟~4分钟为宜。

六、安排合理,切实做好保护帮助

课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教材内容,备好课。对技术动作的要求、重点、难点,在保护与帮助中的措施胸有成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熟练地掌握好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如单杠骑撑前回环,当回环不能上至骑撑部位时,教会学生迅速屈髋、屈膝勾杠,拉臂握紧杠子,以防跌下。教师多提醒,及时的保护帮助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更大胆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质量,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

七、科学组织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安全要有足够的认识,对哪些练习易出危险的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组织教法。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根据基本部分的教材,选择有实效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做好练习准备,冬季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受伤;在教学中还要健全各种安全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的作用,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在教学中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要由低到高,并在运动量较大的练习之后安排适当的调整放松运动;还有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运动量要适当,运动强度要适中,防止学生中暑;在武术课上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正确地使用武术器械。

八、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体育委员、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学的得力助手,又是小组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他们的培养,对顺利组织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使他们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在小组活动中他们就会时刻注意并及时提醒同伴注意安全,使伤害事故免于发生。

九、发现并处理好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又如体育课中有些学生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老师不留心往往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士萍,黄宗宏.再谈体育事故[J].中国学校体育,2010.3.

[2]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四川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2009.6.

检测机构如何预防员工发生安全事故 第7篇

新进检测机构的员工安全意识普遍比较弱, 这就直接导致了检测机构的员工发生安全事故的趋势, 呈现不断增加的状态[2]。新员工一旦在安全事故中受到伤害, 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生活, 还给家庭、单位甚至社会, 带来严重的负担和损失。有时, 检测机构的安全事故甚至还会引发比安全事故本身更为严重的社会舆情, 进一步诱导潜在的公共安全事件, 严重影响检测机构的声誉[3]。

1 某检测机构的员工安全事故分析

为了掌握检测机构的员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状况与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根据南京市刚成立三周年的某检测机构所记录的员工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表, 以统一的调查问卷形式, 对116名员工进行安全事故状况调查。先采用交叉表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用单因素进行筛选, 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度。得出以下统计分析结果:

(1) 被调查的116名员工中, 共有24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伤害, 伤害率为20.69%, 其中男性员工伤害发生率14.48%, 高于女性员工伤害发生率6.21%。

(2) 在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中, 入职三年的员工占比为50%, 入职二年的员工占比为29.17%, 入职一年的员工发生事故概率占比为20.83%。由此可以推测, 员工随着年龄增长, 生活阅历逐渐丰富起来, 但对于安全事故的警惕意识降低, 而刚入职的新员工由于不熟悉新的工作环境, 有较强的警惕意识, 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强于老员工。

(3) 对警惕意识进行纵向的分析, 结果表明缺乏警惕意识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人数, 超过其他发生安全事故的人数。即警惕意识越强, 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越小。深入了解警惕意识的员工只占发生安全事故总人数的1.72%, 基本了解的仅占4.31%。

(4) 进行单因素Logistic方差分析, 我们筛选出入职时间、警惕意识、心理状况、是否喝酒、同事关系这五项因素, 作为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的因素, 然后对这五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 最终得出心理状况、饮酒和警惕意识是直接影响检测机构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影响程度按心理状况、饮酒、警惕意识呈依次递减趋势。

(5) 建立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并根据现有统计数据, 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正判率为92.9%, 高达90%以上, 因此模型拟合的比较好, 有较佳的预测效果。

2 预防检测机构员工再次发生伤害事故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 为了预防检测机构新员工再次发生伤害事故, 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同事关系是直接影响检测机构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检测机构应当多开展以科室为单位的学术交流、茶话会等活动, 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 降低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通过各类形式多样的讲座交流、卡片、宣传册、橱窗展板等活动, 来普及新员工的伤害预防知识和技能, 制定出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3) 检测机构领导作为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要重点关注新员工的人身伤害风险较高的行为, 检测机构负责人应重点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 以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同时禁止工作前和工作期间饮酒行为。

(4) 人身伤害事故一旦发生, 检测机构在第一时间就要妥善地处理好相关事宜,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要尽全力防止由此而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和社会群体事件。

(5) 有条件的机构, 还应建立起心理预防机制, 时刻监测员工的心理状况, 重点关注心理极端变化的员工, 预防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检测机构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企业, 要想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 应当分散风险, 减小风险影响程度, 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检测机构领导要把好招聘新人关, 完善人员定期素质测评, 加强组织工作道德氛围建设, 通过各类培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情绪智力。同时, 以人为本, 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降低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实现检测机构“零工伤零事故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丽娟, 高琳.浅析化学实验室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07, (03) :12-13.

[2]付广云.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做到警钟长鸣[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3) :16-17.

防患未然, 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第8篇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要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先了解构成瓦斯爆炸的条件是必要的, 瓦斯爆炸应该同时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是:①瓦斯达到一定的浓度。当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5%~16%时, 就达到爆炸浓度, 称爆炸界限, 或警戒红线;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 遇火也不会爆炸, 但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燃烧层;当瓦斯浓度达到9.5%时, 其爆炸威力将达到最大;当浓度达到16%以上时, 瓦斯会失去其爆炸性, 而在空气中遇火就会自燃。②火源达到一定的温度。点燃瓦斯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引火温度。一般地, 空气中瓦斯的引火温度是650℃~750℃。明火、煤炭自燃、电气火花、炽热的金属表面、爆破等都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③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氧气的作用是助燃, 当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超过12%时, 就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三个条件中, 瓦斯浓度是主要因素, 也是最危险的因素, 所以调节瓦斯浓度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

二、深入探究影响瓦斯爆炸的因素

(一) 客观因素。

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其变化同混合气体中其他可燃气体、煤尘、惰性气体的多少及混合气体所在环境温度的高低、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影响瓦斯爆炸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可燃气体的混入。混合气体中混入可燃气体, 增加了爆炸气体的浓度, 使瓦斯爆炸下限降低, 从而扩大了瓦斯的爆炸界限。②爆炸性煤尘的混入。混合气体中如有爆炸性煤尘混入, 由于煤尘遇到火源就会放出可燃性气体, 从而使瓦斯爆炸下限降低。煤尘能燃烧, 有的自身还能爆炸;同时, 当温度达到400℃左右时, 煤尘中可以挥发出可燃性气体。因此, 若有煤尘混入到瓦斯气体中, 会使瓦斯的爆炸下限降低, 增加爆炸的危险性。③惰性气体的混入。混合气体中混入惰性气体, 可使氧的浓度减少, 缩小瓦斯爆炸界限。④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越高, 瓦斯爆炸界限就越大。温度是热能的体现, 温度高说明具有的热能大。瓦斯混合气体爆炸时初始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瓦斯的爆炸界限。⑤混合气体的压力。压力越大, 所需引火温度越低, 瓦斯也就越容易爆炸。压力本身就是能量。瓦斯混合气体爆炸时的初始压力大小也直接影响瓦斯的爆炸界限。实测表明, 初始压力越大, 瓦斯爆炸浓度范围越大。⑥点燃源能量的影响。瓦斯爆炸的最小点燃能量为0.28MJ。

(二) 主观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煤矿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文化素质较低。据有关部门分析显示, 许多煤矿的瓦斯爆炸主要是员工违章操作造成的, 大部分瓦斯爆炸事故都是由于“三违”引起的。②装备不足, 管理不到位。许多矿井的安全装备配置不足, “先抽后采, 监测监控, 以风定产”的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③瓦斯积聚。瓦斯积聚是造成瓦斯爆炸的根本原因。导致瓦斯积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矿井的通风机供风能力不足, 或通风系统不完善, 造成矿井缺少流动的风;掘井工作面或其他需要供风的巷道, 因通风机、风筒不正常, 导致瓦斯积聚;或者是巷道变形, 调节风门故障等原因造成通风不良。④身边存在引爆火源。在个别煤矿中, 员工身边常常存在引爆火源, 如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

如此看来, 许多瓦斯安全隐患虽然客观存在, 但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 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三、防患未然, 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一)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

各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各级岗位的“一通三防”工作应各尽所能,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矿井成立“一通三防”及矿井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矿矿长定期 (每月至少一次) 主持研究“一通三防”常规工作, 并保证这一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一通三防”技术业务监督管理工作;各矿副职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各项安全工作;安监部长及驻矿安全监察站长负责对防止瓦斯煤尘事故的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配齐、配足“一通三防”工作从业人员及专业设备, 例如:甲烷检测报警器、一氧化碳检定器、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等。并规定通风区长和通风区技术负责人, 必须由正规院校通风专业毕业且有三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防突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其他“一通三防”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的学历水平。

(二) 严格通风管理。

在瓦斯通风管理上, 一是必须按照“先抽后采, 监测监控, 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严格执行, 精心制定瓦斯管理方案, 并严格按方案进行操作;二是矿井要配备瓦斯监控系统, 其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应按规程进行, 并实行专人负责;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 严禁井下无风、微风作业, 特别要抓好迎头掘进通风管理, 防止瓦斯突然集聚;四是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 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 真正做到“一班二检”、“一炮三检”, 从源头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 严禁井下电器失爆;六是严格井下掘进作业、放炮作业、瓦斯检查员跟班作业的管理, 防止掘进过程中瓦斯事故的发生。在矿井里要随时确保矿井通风良好, 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完善稳定。总的来说, 要严格矿井瓦斯管理, 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查制度, 时刻严密监控瓦斯的“动向”。

(三) 实现超前治理。

首先要认真做好矿井瓦斯地质资料的收集、编录、整理工作, 发挥瓦斯治理工作中地质主心骨的作用。并组织本矿或聘请大矿专业技术人员对矿井的瓦斯地质基础资料和图纸进行分析和修订。严格工程设计, 合理布置采场。在矿井开拓新水平、新块段前, 必须提前编制好瓦斯治理方案, 做到先治理瓦斯后组织生产。并坚持执行瓦斯治理“一面一策”制度, 对有针对性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认真组织实施, 且留足预抽预排瓦斯的时间。严格按照“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的原则, 认真设计前探钻孔施工参数, 并严格按设计参数施工钻孔。当钻孔测瓦斯压力大于0.74MPa时, 应及时进行抽排。

(四)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可充分利用安全教室这一平台, 进一步提高全矿干部职工对矿井瓦斯等级升级后矿井瓦斯治理工作的认识和矿井瓦斯灾害的防范意识, 使全矿各级管理人员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治理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先治瓦斯后生产”的管理理念。同时加大“一通三防”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训, 并要求所有“一通三防”从业人员均要持合格、有效证件上岗。

(五) 建立矿井安全监测系统。

掘进工作面迎头必须按规定悬挂瓦斯监控探头。装备安设和维修由矿井机电队队长负责管理, 瓦斯监测仪器的日常使用由采掘区 (队) 长监督使用。矿井应加强安全监测队伍的建设, 还有加强平时的维修工作。同时要严格管理矿井防火和电气设备, 从根本上铲除引爆火源。无论哪个工作环节, 都要严格审批手续, 每个可能有隐患的环节都要严格把关。随时监视瓦斯的“动向”, 一旦发现就及时处理, 一切防患于未然。

在煤炭开采中, 必须严格按照《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 进一步加大瓦斯灾害的治理力度, 提高矿井瓦斯抽采率, 提高抽采效果;减少采煤工作面的风排瓦斯量, 降低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努力创建模范型安全型矿井, 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摘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 瓦斯爆炸事故危害十分严重。据各种新闻媒体报道, 历年来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煤矿安全事故的80%左右, 值得我们关注。如何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 笔者认为加强员工防范意识及自身素质, 做好通风、瓦检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 防患于未然, 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减少的, 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浅谈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第9篇

在电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 发生的事故及伤亡人数是触目惊心的, 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折射到家庭和个人安危等情况也是严重的。如何预防事故发生, 杜绝事故发生, 笔者认为应当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分析, 确保安全生产。

一、痛定思痛、追根溯源

(一) 忽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 基础管理薄弱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和最关健的因素, 是企业管理者实施安全调控最重要的对象。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在人, 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能力。如果不能够重视这些基础管理, 所有的安全都是空谈, 更谈不上文明生产, 创效增收, 此外, 我们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时, 应避免淡薄第一, 放松了预防, 在生产与安全的砝码上自觉不自觉地向生产倾斜的情况发生, 要有居安思危, 切实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人的思想, 加强基础管理。

(二) 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成为一块顽疾

“十次事故九违章”。在生产实践中,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三种习惯:一是《安规》不熟。有些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 对《安规》知之不多, 以似懂非懂的状态投入工作。二是有些职工为了图省事, 怕麻烦, 对该检查、试验、维护、核对、监护程序要求等走捷径, 就是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做。三是凭经验做事。有的职工在某工作岗位上时间长了, 思想麻痹, 在工作中凭经验, 想当然这些习惯都是安全生产中最大潜在危险。

(三) 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任何单位和个人出事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责任心不强。有的对安全生产粗心大意, 满不在乎;有的班组, 工作岗位和岗位之间缺乏联系, 各行其事遗留一些间接隐患;有的是懒惰, 不履行规程的程序, 随意简化手续;有的不把安全规程记在心上, 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错误判断, 自作主张;有的好人主义严重, 在一起工作发现问题缺乏提醒、批评、纠正和制止的勇气等, 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强的体现, 对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危害作用。

二、控制事故对症下药

(一) 抓群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群众, 是个人。如果能将群防这个主体抓住, 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因此各级组织只要加强群众学习教育, 使每个职工认识到个人在班组以及家庭中的作用地位和肩负的重大责任, 督促每个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熟记安全规程, 并把《安规》作为自己工作岗位上的行动指南和防范生产事故的法宝, 以此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教育每个职工要彻底克服和消除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侥幸心理等, 把过去的事当成现在的事, 把他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把小事当大事来吸取经验教训, 警钟常鸣,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让群抓群防形成安全意识、安全整体、安全防线。

(二) 制度管理是落实安全生产的根本

各种安全生产制度是多年工作的总结, 是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纲领法则。因此, 要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管理:一是在思想上维护安全规定的严肃性。要严格要求广大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 必须把“两票三制”等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法规来规范各自的行为。二是在组织上保证安全规定的强制性。《安规》是法定性规程, 是非照办不可的, 如违规造成损失, 不仅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来严肃处理, 若造成重大, 特大事故时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在个人行动上强化执行《安规》的自觉性。每个职工必须遵章办事, 只有自觉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三) 态度严谨、尽职尽责是杜绝事故、落实安全的重点

要做到尽职尽责, 就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始终坚持三个必须: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职责意识;在完成每项工作前先动脑想一想, 怎样才安全, 才能防止违规,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必须要采取和运用各种手段, 把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先发现, 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控制及消缺措施上, 做到发现问题, 纠正问题, 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大事与小事的关系。要认识到往往很多小事是酿成大祸的基础, 大与小是蚁穴与决堤的关系。二是隐患与事故的关系。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恶瘤毒害, 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灾难, 隐患不除, 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安全就很难, 这是轻与重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关系, 事故才能遏制, 生产才会安全。

浅谈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及预防 第10篇

1 农机事故的发生和形成原因

1.1 农机事故的发生原理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伤亡事故是一种随机事故, 导致其发生的诸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并具有继承性, 即第1阶段的结果常常是第2阶段的原因, 第2阶段的结果又常常是第3阶段的原因, 依次类推。在生产中发生的任何一种人为伤亡事故都是由5种因素形成的, 即管理不良、人为过失、不安全动作、意外事件、人身伤亡。按照因果关系, 它们的形成顺序为:管理不良, 导致人为过失, 人为过失造成不安全动作, 不安全动作造成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最后造成人身伤亡。

1.2 农机事故的形成原因

凡农用拖拉机、农用汽车等农业机械, 在田间、道路、场院进行作业或停放时, 发生碰撞、碾轧、翻车、落水、火灾等造成人畜伤亡或机具损坏情况者, 称为农机事故, 其形成原因可能各种各样, 但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2.1 人为原因

主要指驾驶操作人员、道路骑车人及行人等,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交通规则造成农机事故。据调查, 农机事故中由驾驶操作人员造成事故的比重是事故总数的60%~70%。其原因是:法纪观念淡薄, 违章行车作业;技术水平低, 缺乏经验, 产生判断错误;技术不熟练, 应变能力差, 遇到突发情况措施不当;过度疲劳、酗酒;无证驾驶操作机器。

1.2.2 车辆机具原因

车辆安全装置不齐全, 性能差, 机件失灵, 技术状态差, 带病作业等, 造成农机事故。

1.2.3 道路原因道路坡度大, 路面窄, 弯度急, 有障碍物等。

1.2.4 环境原因

雨雾雪大, 视线差, 能见度低, 路面冰雪覆盖, 行驶通过能力低。

1.2.5 管理原因

安全监理水平低, 法规制度不健全, 对人员缺乏教育, 措施不力等。

2 农机事故的预防

机械化作业生产常用安全、优质、高效、低耗4项指标来衡量, 坚持安全第一。积极采取事故预防措施, 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机工作的基本任务。

2.1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农机监理队伍是一支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教育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队伍。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是农机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农机监理人员必须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 提高农机监理的执法水平, 做到尽职尽责, 严格执法, 秉公办理。

2.2 深入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贯穿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广泛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是预防和减少农机违章和农机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及农机驾驶操作人的道德品质, 增强对他人和社会安全的责任心, 使其自觉接受农机监理机构的管理, 遵守安全法规,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思想,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3 加强安全检查严格年度检审验程序

农机安全检查是农机依法治机的具体体现, 是打击“黑车非驾”和取缔违章的重要手段, 是预防农机事故的重要措施, 只有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扩大安全检查区域和检查范围, 不断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等进行安全检查, 才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才能有效地遏制“黑车非驾”等违章现象。另外对机车的检验和驾驶员的年度审验, 绝不能流于形式, 简化程序。对机手状态不良, 安全设施不全的情况不得办理入户和签盖年度检验合格章, 应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复后参检。对年度审验不合格的驾驶员要进行培训学习, 对相关科目进行测试。只有保证机车状态良好, 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高, 技术熟练的情况, 才能增加农机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

2.4 加强培训学习严把考试办证关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是驾驶操作人员获取安全法规知识、机械常识, 掌握驾驶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农机培训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入手, 提高培训质量, 使驾驶员学有所得, 真正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提高其驾驶操作技能。农机驾驶员的考试工作, 是衡量学习驾驶操作人员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法规常识的有效手段, 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驾驶人员考试工作的管理, 提高素质, 加大监督力度, 使考试科学化、规范化。从根本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全年农机安全生产,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5 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预防事故发生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受伤事故;预防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根体育课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体育课上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对策。

一、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客观因素

(1)运动设施和体育器材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运动时因场地不平、跑道过硬过滑、沙坑过硬等,易造成损伤。

(2)气候季节因素。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雨天、气温过高或过低等均易引起运动损伤,发生损伤的季节多为秋冬季。此外,由于光线不好而影响视力,也易导致损伤发生。

(3)人体某些生理解剖结构薄弱。在调查中,踝关节受伤的人数较多。这是由于外踝比内踝长,同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韧带坚强,因此踝关节的内翻活动较外翻活动大。

(4)非人为能力所能避免的学生伤害。非人为能力所能避免的意外事故,这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事先都不能正确预见并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主观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①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合理。学生往往凭着一时的冲动和兴奋,没有做准备活动就加入到比赛或锻炼的行列,身体缺少必要的协调性,这样就为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造成损伤埋下伏笔。②运动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局部负担过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凭兴趣锻炼,运动量过大,特别是局部负担量过重,身体过度疲劳而造成损伤。③技术动作不正确。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不认真听教师传授动作技能及注意要点,违反了身体结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易造成损伤。

(2)教师的原因。①对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主动了解,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课前没有认真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场地、器材没有进行细致检查,运动量和强度超越学生身体素质和生理接受能力。②教师不重视思想教育。学生与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强调安全重要性,使学生重视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③教师不科学地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

(3)学校的原因。①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必然导致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最后就会造成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不能定期保养、修理和更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②学校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培训力度不够。学校领导一般较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工作作风和法规的培训,却忽视他们专业方面的培训需求和管理矛盾。③学校招收不合格体育教师。学校没有通过严格考核,招收一些专业水平不高且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起受伤故事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④课表安排与学生运动时间存在矛盾。学生的神经特点是易兴奋但不持久,因此要合理安排课程表,学生运动时间不应过长。

二、预防措施

学校和教师都应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对待受伤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加强预防。

1.学生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在体育运动中,要时刻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不做危险的事,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

(2)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体育锻炼时,学生在运动中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对其他同学进行保护与帮助。

(3)学生存在不适应剧烈运动的特殊体质,不要隐瞒病情,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发生。

2.教师方面

(1)增强责任心。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做到精讲多练,讲解示范时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使他们的动作尽可能的规范化。

(2)重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就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3)重视课前准备活动,加强易受伤部位的保护与准备活动的预防。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身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身达到积极的运动状态,防止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4)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且应迅速制止学生的错误及危险行为,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

3.学校方面

(1)应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应招收合格体育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2)检查场地器材,加强安全预防。学校应经常维护和检查各种运动器材与设施,对日常使用的器材及时修理、摆放整齐,做到人人知道场地器材保管的重要性。

(3)课务安排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安排体育课程表时,应该了解人体生理学知识和青少年生理活动规律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科学安排好体育课程表。

浅谈煤矿低压机电事故的发生与预防 第12篇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力已成为煤矿生产的动力和神经, 其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越来越大。而煤矿机电事故却是制约着煤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还是引起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的一个诱因, 使采区受到严重的破坏。正确合理供电, 减少机电事故, 保障安全生产是煤矿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1 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况

鸡西矿业集团东海煤矿六采区于2000年2月正式投产, 可采煤层为32#层、34#层和35#层。现已采其中的三个煤层。六采区属于深部开采, 战线长、矿压大、瓦斯浓度高, 供电较为复杂。井下供电系统目前采用两个变电硐室分别向全区采煤、综掘、普采、开拓、排水、压风、提升、集中皮带道运输、瓦斯抽排供电。低压供电电压等级有1140V、660V、127V不等, 供电范围广, 低压供电线路累计超过3万米, 使用的电气设备新旧混杂、功率大小不一、品种繁多。供电系统和设备使用状况十分复杂, 给井区安全供电、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和预防机电事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 事故分析

由于煤矿的机械水平不断的提高, 一但发生机电事故, 小则影响一个工作面, 大则影响一个井区甚至全矿, 可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

(1) 设备陈旧。虽然鸡西矿业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 更换了部分电气设备。如高防开关、油浸变压气、馈电开关、低压控制开关等。但煤矿机电设备更新的速度仍然赶不上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要求, 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老式的电气设备在使用。如QC83系列控制开关。这种开关的科学技术、工艺设计、监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都比较低, 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各种保护装置不全, 不能起到综合保护作用。因此常发生机电事故。

(2) 设备选型不合理, 品种少, 达不到供电要求, 与所使用机械设备不配套, 而发生机电事故。目前采掘运输使用的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多是采用双电机作动力源, 但与之配套的控制气却是一台开关来控制。这种配套使用方式达不到过负荷保护的目的, 时有因过负荷而烧毁电动机和因过负荷引起电缆着火现象而诱发其它事故的发生。以SJ-80型皮带输送机为例, 电压采用660V, 它的过负荷整定值Ig应Ig=Ie=80×1.15=90A。但由于联轴气等其它原因, 会出现其中的一台电动机超负荷运转, 另一台电动机空转的情况, 此时的工作电流Ig'=40×1.15+40×1.15×1/3=60A。由此可见原来整定的90A过负荷值就起不到保护作用, 极易发生电动机烧毁事故。

(3) 设计不合理。掘进工作面使用的局部风机, 必须是双风机。即一台运转, 一台备用。当一台风机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风机必须自动转换开启。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供风。但是目前井区使用的风机转换气, 由于设计原因, 在风机正常运转过程中, 两台风机可以同时启动。原因是风机控制开关没有设置电气闭锁装置造成的。其危害性在于两台风机同时启动时会把风筒鼓坏, 使风短路, 造成掘进工作面无计划停风现象。从而引发其它事故发生。

(4) 其它原因。由于设备检修不到位, 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而引起机电事故。同时检修人员技术能力和人员素质欠缺等因素, 也可造成机电事故。另外机电队伍人员不稳定, 调动频繁, 也是机电部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的原因。

2 预防措施

2.1 不断完善煤矿低压供电系统的可行性、合理性、可靠性, 注重设备选型合理, 确保供电质量

要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供电负荷, 确保最佳供电方案。选择开关时充分考虑到负荷的变化情况, 使开关整定值与各项保护尽可能与实际相结合, 保证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动作可靠、灵敏。

2.2 加强供电技术工作

(1) 按检修要求及时组织检修, 实现设备检修周期等。

(2) 加强低压供电系统的巡视工作, 及时汇报, 及时解决。

(3) 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 对不适应安全供电的电气设备要及时改进。如双风机自动转气, 必须把电气闭所装置投用上。另外要不段献计献策, 建议把用一台开关控制两台电机方式的开关进行技术改造, 即一台开关安装双套真空接触气, 双套智能保护装置, 一套控制回路较为理想。

(4) 加强供电系统保护。杜绝甩保护现象, 防止越级跳闸, 扩大事故范围。

(5) 加强事故与控制制度。

(6) 认真做好职工培训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同时进一步作好机电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 减少人员的频繁调动, 保证机电职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 效果

通过进一步完善井下低压供电系统, 建立新型可靠的供电模式, 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更新电气设备, 增加了井区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建立健全检查、检修制度, 加强职工责任心和提高职工技术水平, 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大幅度提升, 实施预防措施, 消灭供电系统隐患, 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鸡西矿业集团东海矿六采区经过认真分析, 总结经验, 实施合理措施。近年来供电事故大幅度下降, 保证了井区安全生产。

结束语

上一篇:托烷司琼剖宫产术恶心下一篇:混凝土结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