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范文

2024-05-04

能力陷阱范文(精选12篇)

能力陷阱 第1篇

人均GDP要达美国40%以上

中国有没有可能突破中等收入的陷阱?“十三五”规划所描述的宏伟蓝图能不能够实现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拉远镜头, 放开视角, 回顾一下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战后70年以来,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处于低收入或者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当前人均GDP发展水平也处在中等收入行列。最近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仔细梳理了战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 我们发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描述并不精确, 事实上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最关键的是能否有效地缩小自己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 因为只有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本国的居民在国际交往中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再有, 决定一个经济体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是该经济体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按照这一视角, 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经济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即1美元约等于4.4元人民币) , 我们相当于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大国美国人均GDP的22%。美国是全球最具有创新力、自然资源最丰富、同时市场经济制度相对成熟的先进经济体, 其人均GDP在所有人口2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

梳理战后70多年的发展历史, 我们发现, 只有1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相对于美国人均GDP从20%到40%的飞跃, 这其中包括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以色列、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塞浦路斯、波兰、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如果一个经济体能够达到美国的人均GDP40%的话, 该经济体的发展水平就相对比较稳定。今天的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 人均GDP在美国的75%左右, 到了这个发展水平上, 它们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甚至与美国基本持平了。所以, 我们认为,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 比“中等收入陷阱”更本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从今天相对于美国22%的收入水平发展到40%以上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具备“三好条件”

我们仔细梳理了所有13个成功的国家 (地区) 和其他几十个不成功国家的重要区别, 根据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 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有成功的国家 (地区) 都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我们称之为“三好条件”。而那些不成功的国家, 至少有一项“三好条件”没有满足。

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长期稳定并且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政治稳定是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仅有政治稳定还不够, 还必须有政府长期支持市场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上, 中国经济过去40年的经验是极其正面的。而今天, 中国仍然满足这一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在未来仍然会有一个稳定的、支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政府。

第二个条件是持续改善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具体来说, 就是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在持续地稳步提高。今天的中国经济在这个方面是令人骄傲的。2015年,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根据“十三五”规划,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3年上升为10.8年。同时, 人均健康水平、劳动力平均健康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十三五”规划草案中提出, 要使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换言之, 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中虽然总体劳动人口在“十三五”期间达到顶峰, 但劳动力的人均素质和有效的工作时间将会持续提高。因此, 我们认为, 不能断言人口红利已经丧失。

第三个条件就是一个经济体必须持续对发达经济体开放。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了, 始终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保持高度的开放, 中国最重要的投资和贸易伙伴是这些发达经济体。一个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进行贸易和投资, 它的经济竞争力、企业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都会逐步地向发达国家靠拢。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色列, 它虽然主要被不发达国家所包围, 但是其主要投资及贸易伙伴却是西方发达国家。

纵观当今中国经济这三好条件, 不仅在今天, 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持续满足的。因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中国经济不仅能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而且能够向更高的发展水平不断迈进。

增长速度会呈U型态势

那么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潜力到底是多少呢?增长潜力就是, 在正常情况下, 即在不受到重大国际经济扰动和周期性影响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当前中国经济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三期叠加”因素的不利影响, 所以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低于潜在GDP增长速度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 经济速度适当放缓, 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是为了未来更好更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了研究中国当前GDP增长的潜力, 我们特意比较了历史上13个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的经济体在经过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阶段之后的5年、10年、1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也就是这些国家 (地区) 达到22%美国人均GDP之后的增长速度。剔除希腊、塞浦路斯等当时受石油危机、战争等因素影响的国家, 我们发现, 其他的成功经济体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后的5年到15年间, 平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7%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讲, 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应该能够达到或者接近7%左右。据此, 我们也有信心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那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一旦能够调整到位, 经济的增长速度应该会回到7%左右, 呈现一个U型态势。

当前,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悲观观点主要有三个, 值得一一回应。

第一个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已经丧失。但根据之前的分析, 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以及人均寿命还在上升,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有效劳动供给还在上升。一旦能够落实改革, 实行更灵活的就业和退休制度,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释放。

第二个观点认为中国是“大国经济”, 不可能走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等依赖外部市场发展的增长路径。我们同意这个说法, 但要强调“大国经济”所具有的发展优势。中国经济内部仍然有极大的地区差异, 中国内部的跨省、跨地区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国际市场需求的不足。举例说来, 安徽省人均收入水平仅仅是它的邻居江苏省的一半左右, “十二五”期间, 江苏人均GDP在全国排名第一, 安徽则是倒数第六。因此, 江苏与安徽之间的跨省贸易与投资一定是两省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事实上, 安徽省, 尤其是合肥地区, 近来正是发挥了这一优势, 经济增长速度处于全国前列。

第三个观点是说中国目前的宏观负债率奇高, 也就是杠杆率很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的确目前中国企业的杠杆率非常高, 达到GDP的150%左右, 但政府的负债率并不箅高, 中央和地方债大约占GDP的60%, 包括隐性债务。更重要的是, 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储蓄率也很高, 根据我们的测算, 储蓄率在38%左右, 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字是45%到50%。即便是38%, 我们的储蓄率也是美国的两倍, 比日本、欧洲等经济体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因此在高储蓄率的前提下, 中国经济能够承担, 也应该对应着更高的负债。目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应该想方设法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推进债务重组以大幅度降低企业债。

调结构三件事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尽快走出低谷, 完成结构调整的重任从而释放高速增长的发展潜力呢?我们认为三件事情至关重要。第一是必须全面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 尤其是在生产领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说, 实行更加灵活的退休制度, 利用好有效劳动供给持续上升的趋势,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激活国有企业, 同时通过改革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能够更好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第二是更大力度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在持续提高, 这是好事情, 因为这是结构转型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中国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提高, 这也带来了消费的兴旺。同时, 中国社会的环境与生态约束不断提高, 这要求我们必须大胆地放弃一些产业, 包括煤、铁矿石等资源类产业。再比如, 在保持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大胆从国际市场上增加进口, 适当减少国内产量, 释放劳动力, 转移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将中国的重化工业由中西部转向沿海地带, 进行绿色改造, 更高效地利用国际原材料资源。利用好中西部相对较低的劳动成本, 大力发展成熟的制造业, 包括汽车制造、大型成套设备等。这就使得中国经济实现结构性的、全面的、绿色的升级。这一升级本身需要投资, 蕴藏着增长点。这也是中国生态改进的一个过程。

第三是必须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牢牢把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历史的经验表明, 几乎所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夭折的国家都是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从而倒退多年。目前, 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是空前的, 金融的复杂程度也是空前的。必须夯实金融发展的基础, 比如说要全面建设作为金融基础的法制, 提高法制质量。笔者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的一个提案中提出要在上海或者北京设立高级证券法院和检察院, 要彻底改造和提升证券市场的司法质量。同时, 在这一基础之上, 要牢牢把握资本账户的流动, 保证以高达近20万亿美元而位居世界货币存量第一的中国经济不至于演变成堰塞湖的决口, 带来灾难性的资本外逃。

能力陷阱读后感[范文模版] 第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能力陷阱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能力陷阱读后感1

在陆总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能力陷阱》这本书,读之前看到书的包装上印刷着“think like aleader,act like aleader”像领导一样思考,像领导一样行事。自己还比较担心,书中的内容自己是否受用,读完之后反倒没有最开始的担心了,书中有很多想法,是对个人眼界的开拓,对个人能力提升也是有帮助,只要用变通的脑袋去读,里面可以汲取的知识还是蛮多的。

书中写到,要想成为领导,或者说想在岗位上获得晋升,那么就需要你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做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因为自身固定的做事方法,会限制自己的思维,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位置决定想法”,在一个位置干的久了,自然而然就顺手了,会形成一套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这样的方法会让自己在现有岗位上顺风顺水,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这些固有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就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在新的问题上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在工作中要去多学多看多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要跳出自己的工作范围,拓展一下自己眼界,看看新的解决办法,新的思路,认识新的人。

新的东西才会诱发自身的.改变,这是一种由外到内的改变,传统的方法告诉我们,“一日三省吾身”,这样的由内到外的自省效果不够明显,自己还是在用老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得到的答案也会有局限,这样个人就会陷入原地踏步的误区,停滞不前。

书中写较为具体,在读书过程中我也做了许多的笔记,例如有魅力的领导者都有以下3个共同点:

1、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了坚定地信念;

2、能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

3、他们的想法、实际所做的事自己他们自己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

做一个领导如是,做一个优秀的人也如是。人生阅历不足,多去经历,多去问有经验的前辈;倘若要说服一个人,那么也通过自己的个人故事来讲道理,让对方能够有更深的代入感;做事之前要有想法,有想法就要坚决的去落实,光说不练假把式,把思想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执行能力强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书中的想法很多,篇幅有限,仅列有限的内容与君分享,读书不能死读书,要动脑子读,书中哪些东西可以为我所用,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以后的行事准则,方不枉读了本书。

能力陷阱读后感2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读此书后,最大的印象有以下四点,串起来,实质就是如何改变自己。

首先,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不自禁地掩饰了自己的劣势。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但我们确实很难发现。很简单,当一个擅长羽毛球的人,面对篮球和羽毛球两种选择时,自然而然会选择参加羽毛球活动,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但正因为这种“正常”思维,恰恰就限制了我们全面发挥自己本有的能力——我们的羽毛球水平会越来越高,但也放弃了其他球类水平提高的机会。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一大陷阱,我们一步一步跳进这个能力陷阱,越来越深,一旦环境改变,我们便很难从中跳出。所以,能把自己不擅长的事做好,将短变长,那才是高人。思想上承认这点,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因为人性本身的弱点,我们难以发现自己的短处。人们总有个习惯,就是总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对事物的评判,不管是客观地看、主观地看,还是什么其他高大上的套路,有一点肯定是不变的,那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而这就必然限制于自己脑袋的知识储备,也必然会出现你认为绝对的事偏偏就出现了你想不到的结果,你认为自己没有的短板偏偏就会在事物中反映出来。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二大陷阱,所以,能主动发现甚至被动发现自己短板,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找到发展方向。

再次,大多时候,我们就算看到问题,也会下意识地找千万种理由来“说服”自己那不是问题。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三大陷阱。这种例子大概有两种,要么是一旦发现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是外界的客观影响有多大、多深;要么我们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因为思维定势以及所谓的习惯等因素,大多只是会停留在意识上的承认,因为既有的各种阻碍实在难以在行动上改过。所以,能发现问题所在,还能将改变付诸于行动、敢于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下前进,才算是踏上成长的道路。

最后,我们往往被根深蒂固的“先思考后行动”思维所限制。诚然,先想后干,三思而行,往往事物会更稳妥,但这仅局限于做已经确定了的事。而学习新事物、尝试做改变,则需要先行动后思考,因为只有实践过了,才知道改变后的事物趋势,否则还是在老路子上徘徊。这也是能力上的终极陷阱,如果总是以自己擅长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短板,往往转了一圈短板还是短板,因为根本上、实质上的内在因素并没有改变。所以,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先从行动上出发,反过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若想成为一名优秀领导,首先就要行动上表现的像一个领导;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文秘人员,首先要多去实践再来总结。所以,行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成长的道路就是需要这一步又一步的行动。

能力陷阱 第3篇

【关键词】 塔西佗陷阱 领导者 执政能力

【作者简介】 熊立胜,中共湖北十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副教授。

塔西佗是古罗马伟大的历史学家,曾任古罗马民主政体最高领导人——执政官。他曾这样谈论其执政感受:“当一个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见解后来成为国际政治学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即当政府及其领导者失去公信的时候,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人们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近些年来,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已悄然显现出“塔西佗陷阱”的某些征兆。其一是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相关资料显示:全国突发性群体事件近年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些事件中,无论是维权还是泄愤事件,都表达出人们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某些不信任。其二是各种政治谣言、民间流言、小道消息及种种黑色幽默借助微博、手机短信、地摊文学、街头政治及酒桌文化广为传播,充斥人们的视听。突发事件频发与流言谤语四起预示着执政者已经面临“塔西佗陷阱”,中国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

“塔西佗陷阱”是公众对政府失信行为情绪化的极端反应,是领导者道德危机、能力危机以及政府管理体制危机的预警。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领导干部未能经受住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理想信念丧失,脱离群众,作风变异,精神懈怠,自然地惰性发作,有的沉湎于各类应酬之中,斛筹交错,忙于编织个人利益关系网,甚至买官卖官;有的则价值观严重扭曲,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包二奶,养小蜜,金屋藏娇,甚至写性爱日记,做性爱标本,搞情人PK;还有一些人视党纪国法如儿戏,视人民群众如草芥,言语出格,张狂作派等等。在社会转型期,在法治尚未健全的背景下,领导者的言行就是社会的风向标,“官为水之源,民为水之流,源清方能流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讲的就是领导者言行的重要社会示范效应。

政府失信、领导者道德失范,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甚至使一部分人丧失道德底线,在一个法治式微,规则乏力的无序社会,人们只能靠增强自己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殊不知,这样的个体或群体的实力越强,与社会的离心力越大,对其他人的威胁也越大。各种利益关系网纵横交错,其伸张线越长,利益交叉点越多,打成死结甚至撕开口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就使所有人陷入“安全悖论”之中。在无规则的社会中,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群体。人人自危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冷漠,使一部分人只讲利益,不讲是非与责任。

失信于民或智识不足又会引发一部分领导者的能力危机。使其不能统筹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不能准确把握改革中的种种现实矛盾与问题,用简单的方法解放复杂的社会矛盾,将一些体制缺陷及缺乏科学预见和有效策略所造成的工作失误以“转型代价”、“国际惯例”、“中国特色”等等遁词予以开脱。“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担当责任。热衷于做表彰文章,以“锯箭疗创”甚至饮鸩止渴的方式处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深层次矛盾,不惜成本追求表面的繁荣与一时的稳定等等。从而导致政府的威信下降。从政策与法律的层面看,此类现象也绝非个别。比如,行政程序法20余年前就已列入人大议程,其后则杳无音讯。官员财产收入申报法历时17年没有出台。公车改革方案虽有民革中央和多位人大代表反复提案,历时15年仍难成型。管理者的执政能力由此可见一斑。提升领导者的执政能力,除了道德教化,知识的拓展,更重要的还得从体制、机制方面着眼。

当代中国社会各类矛盾集中表现为多元的利益诉求与现行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方式之间的矛盾,多元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单一的社会治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简单的道德教化与道德评价之间的矛盾,许多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导源于传统体制的种种弊端。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出现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只是经济、道德或别的什么问题,社会两级分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农民生病不敢住医院是因为他们太贫困,环境污染至少有部分是因为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造成的,黑砖窑、毒牛奶、染色馒头等人道主义危机是因为商家太黑心,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是因为人们之间缺乏信任,政府官员的贪腐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力量不足以抵制权、钱、色的诱惑等等,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症结:现行的行政体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长期稳定和持久繁荣,必须稳妥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1. 还政于民,变革过分集中的权力体制。权力只对授权者负责,这是政治学的一条铁律。国家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学者李永忠认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实践证明‘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极易演变为高度自上而下,过分集中的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形成以一把手为核心的管理层控制的人身依附关系,出现执行权取代或侵占决策权、控制或异化监督权的议、行、监合一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结构,成为党群疏离,权力腐败,作风变异和危机事件多发的总病根”。中国共产党执政90周年最基本的经验是:与时俱进,依靠人民成就伟业,依靠人民战胜困难与危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不如还政于民。

2.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化解各类矛盾与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市民和政府之间,在患者和院方之间,在乘客和铁路之间,在本地人和流动人口之间,在房地产商和拆迁户之间,鼓励他们各自建立自己的组织,在每次冲突的时候,都能成立相应的机构,并在立法上保证这些机构的权力。让它们长期地、公开地去争论,去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去建立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而不是时而压制这一方,时而压制另一方,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许这种治理方式会增加一时一事的困难,会降低发展速度,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其总成本会大大降低。因为一旦这样的程序确立,它所确定的规则就有普遍意义,维护这样的规则就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破坏这样的规则就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规则会使冲突各方容易认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确认各自的利益边界。规则确立的过程也是人们学会以正当手段捍卫自己利益的过程,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公民的民主精神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3. 注重行政文化建设,提升领导者的社会公信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行政文化是执政者的思想支柱与精神动力。人类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理想与信念的支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必须注重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官员的道德规范与道德评价体系必须注重伦理政治与民主政治,道德与法律,自律与他律,领导者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有机结合。宣传鼓动方式必须具有科学性、现实性与时代感,使其具有感召力,官方行为必须与所宣传的道德法律相一致,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与信任。这些都需要文化的支撑。古往今来,领导者失信于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并且言行不一。只有保障自由,广开言路,方能预知民意。只有尊重规律,顺乎民意,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领导者的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虞崇胜.政治体制改革躲不过绕不开[J].炎黄春秋,2011-11-25.

[2] 李永忠,董瑛.科学研判消极腐败的危险[J].同舟共进,2011-9-17.

责任编辑:达名流

能力陷阱 第4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 技术的不断突破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总是会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选择, 然而有的企业在变革中抓住契机脱颖而出, 有的企业却止步不前甚至被淘汰。两者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企业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及环境变化, 培育和发展技术创新能力, 这是企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

所谓技术创新, 是指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提供新的服务,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能够改进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 使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享有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带来的利润。当进行生产制造方面的技术创新时, 有助于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当进行产品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时, 有助于企业获得差异化优势。

因此, 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 企业依靠原有的技术力量, 可能无法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必须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使竞争对手越来越难以模仿和学习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然而, 独特的能力不仅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而且可能也是企业自身难以进行改变和创新的, 因而形成“能力刚性”, 也称为“刚性陷阱”。本文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刚性表现和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并提出防范和超越能力刚性的建议。

2 技术创新能力的刚性及其特征

“能力刚性”被描述为:对企业内部习惯或惯例的过分遵循。在任一给定时间, 组织的习惯或惯例决定了企业与众不同的能力, 企业倾向于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惯例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意味着对企业能力进行微调, 而难以实现创新和变革。美国学者巴顿 (Barton) 从知识的角度指出了能力刚性的四个特征:对以往经验的盲目迷信;企业内部限制创新;限制未来进行创新性的试验;从企业外部吸收的新知识被滤除。

当一个企业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其竞争优势时, 它就会有意无意地维护已有的创新能力和方式, 导致创新能力再发展过程的缓慢和阻滞, 形成能力刚性。也就是说, 技术创新能力的刚性是阻碍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惯性系统, 使得企业自身难以继续进行创新活动。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能力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技术惰性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企业最初是面临着多项选择和不确定性, 然而一旦某方式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 企业就会极力维护这种技术创新的方式与成果, 继续依赖已有的产品、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及技术创新方式和途径, 进入技术惰性状态。

技术惰性具体表现为:企业视野狭窄, 只满足于已取得成功的产品和市场, 而很少再去开发新的产品与市场;或者迷信于旧的技术, 否定和排斥新技术, 只相信过去成功的技术, 即使原有的技术面临着淘汰仍视而不见;或者缺乏动力, 缺乏进取精神, 极力维护已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尽管能力可能已过时, 很难再去进行投资、培养新一代的能力;或者因循守旧, 只相信过去成功的经验, 技术创新活动迷信于原有的方式和途径, “创新”演变成适应性“调整”, 然而这种微调难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2 组织迷失

企业倾向于延续以往的技术创新经验, 在面临新技术的刺激时, 企业的个体成员尤其是技术团队成员之间会出现相互肯定所持有的旧有惯例和经验, 由此个体成员对自有知识和技术的信心获得提升, 而企业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也陷入到盲目自信的迷失状态。这种组织迷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刚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组织迷失的状态下, 成员对已有的产品、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及技术创新方式和途径呈现高度的认可, 对新的知识和技术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甚至某些个体成员会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组织对新知识技术的学习过程;组织的应变能力减弱乃至僵化, 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迟滞, 乃至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严重地落后于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

2.3 资源沉没

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人力和设备, 这些资源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 一旦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处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 企业就会极力维护原有的资源投入方式, 甚至保持原有的资源投入数量, 然而在超竞争的环境中, 因循守旧的资源配置方式是难以有力地支持企业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 同时也难以构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这就是“资源沉没”现象, 即原有的和新投入的资源难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资源沉没也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刚性的表现形式。企业中有两种资源容易呈现资源沉没现象。一种是生产设备和厂房车间。企业的一些设备和厂房具有专用性, 一旦投资就不易转为其他用途, 面临技术进步或者设备更新时, 已经投入的设备和厂房却难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就呈现出资源沉没的特征。另一种是人力资源。由于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作业人员谙熟于企业已有的技术、技术创新的方式和途径, 在进行创新决策时, 不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 而是根据经验和惯例, 就呈现出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能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

3 技术创新能力刚性的成因分析

当企业技术创新呈现能力刚性时, 就固守过去的成功, 阻碍进一步开发新的技术, 阻碍培养新的技术能力, 消磨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 能力刚性的形成, 很难被发现。只有外界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给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时, 企业才会发现能力刚性的存在, 然而这种事后顿悟的方式将使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 解决技术创新的能力刚性问题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分析其产生原因, 采取有力措施, 在保持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 防范能力刚性的发生。

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能力刚性是伴随创新能力的成长, 经过长期演进而形成的, 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的概念是由生物学家提出的, 用来解释生物演进路径的机制以及路径可能非最优的性质。美国学者阿瑟 (Arthur) 最早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中, 描述技术演变过程中收益递增和自我强化现象。一旦某一技术路径受到偶然因素而被采纳, 收益递增机制便会促使它进一步延续呈现前后连贯、相互依赖的特征, 很难被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技术路径所取代。企业沿着既定路径的技术创新可能进入良性的循环, 不断地自我强化、巩固和完善, 构建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更多的表现为由于路径依赖, 即使出现更优的技术选择, 企业仍旧延续既定路径而被锁定在次优或不优技术的低效率状态。

由此可见, 路径依赖是企业技术创新发生能力刚性的重要原因。技术创新能力依赖于企业自身循序渐进的积累而成, 不能通过直接的市场买卖获得, 所以当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 依赖于从过去到现在所经历的路径, 即使路径依赖的程度很小, 也会造成企业很难采纳看上去很微小的技术变革, 从而降低了创新能力调整的可能性, 使企业技术创新陷入能力刚性状态。

3.2 认知惯性

纳尔逊和温特 (Nelson&Winter) 的演化理论认为, 企业行为最好被理解为惯例性行为。一旦某个行为方式相当好地发挥作用, 这些方式将会被认可成为企业的记忆, 并被作为惯例得以保持和延续, 形成认知惯性。同时他们指出, 坚持惯例将导致相对刚性甚至是惰性的行为。企业惯例随着使用的成功进一步得到强化, 当遇到新的环境刺激时, 对旧环境的解释和反应模式仍倾向于继续发挥作用。

可见, 在任一给定时间, 惯例决定了企业与众不同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也将强化企业旧有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最终由于企业的认知惯性, 失去探索创新的意愿直至削弱、丧失创新能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 最初要进行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 一旦企业发现某种方法、技巧特别有效, 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 成为企业的行为惯例, 当面对新环境或新技术时, 企业就会很自然地偏向于选择过去熟悉的经验、技巧与方法。如此日积月累, 企业就会对外界环境不确定变化的反应能力下降, 难以识别和利用潜在的有利机会, 使其陷入能力刚性而无法自拔。

3.3 互补资产

互补资产是企业的专用性资产, 是企业在建立已有能力时做出的不可还原性投资, 仅与特定的产品、技术或经营方式联系时才具有价值。企业建立起高度专用性资产同时也就建立了能力刚性的基础, 企业运用专用性资产提高了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牺牲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 势必配置一些相关的专用设备, 这些设备在技术替代过程中难以另作他用, 如果企业要进行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 构建新的创新能力, 就意味着企业要废弃现有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拆除现有的生产线, 削弱企业现有资产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更倾向于继续保留初始的要素投入以及原有的收益能力。因此, 专用性的投资在保护和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限制了企业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 最终促使能力刚性的形成。

3.4 系统封闭

技术创新系统封闭也是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刚性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构成一个彼此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 发挥系统整体效应的功能。由于技术创新涉及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许多企业将技术创新涉及的所有信息和成果视为企业的绝密, 不容扩散、不可分享;另一方面, 由于路径依赖和认知惯性的原因, 企业对于现有技术创新系统外部的知识和技术不予以重视和关注。这种情况下,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难以与外部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无法与系统外的资源形成技术合作。因此, 系统封闭的技术创新活动恰如闭门造车, 只能在原有的知识、技术和资源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势必产生能力刚性。

4 能力刚性的超越路径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刚性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产生, 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它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 要想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技术创新的有效性, 必须建立系统的防范机制用以超越能力刚性。

4.1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系统,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强调信任、交流、学习和分享。企业成员之间的信任是实现信息、知识和技术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交流是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促进知识共享, 增强技术使用和创新的手段;学习是获取知识、催动创新的必经之路;分享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 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

可见,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能够避免企业故步自封, 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新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知识进行交互学习;企业能够不断吸收、使用、创新和分享知识和技术, 从而避免了技术创新能力的破坏。而且学习意味着企业从过去的经验和环境的反馈中得到启示而对已有惯例和程序的修正, 在学习过程中企业可以主动放弃旧的知识和技能, 创造和发展新的知识和技能, 克服认知刚性, 避免企业落入创新陷阱。

4.2 实施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进行管理, 通过获取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来提升组织的绩效。有效地获取内外部的知识, 扩大企业的知识存量;知识的共享和使用提高员工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 也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他们的知识创造活动;知识创造会发展和创新具有应用价值且能增加个人或组织能力的新知识, 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是要建立在整个企业范围的, 渗入到企业每个方面, 每个人都能融入知识管理过程, 通过传播、获取、创造和应用知识提高个人、团队和企业的能力。在知识管理的高效运行中, 企业不断克服企业内部的惯性和路径依赖。

4.3 建立技术联盟

技术联盟是指拥有开发、生产、经营某种新产品所需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不同组织, 为了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而组成的一种基于技术的合作联盟。技术联盟的各个成员均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通过优势互补, 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可以获得单一成员所无法达到的整体竞争优势, 从而提高了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技术联盟改变了过去企业的封闭经营模式, 且将过去以“零和”战略进行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转化为“竞争—合作”的“双赢”战略进行的组织联盟之间的竞争。

技术联盟对防范技术创新的能力刚性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增强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流, 联盟伙伴之间的信息流动、经验分享以及技术合作使企业成为一个更为开放的动态系统中;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资产投入以及维护的成本, 使企业在技术更替和变革中更具有灵活性。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刚性制约了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导致企业难以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概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刚性表现;并分析认为能力刚性是路径依赖、认知惯性、互补资产和系统封闭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通过建立学习型文化、实施知识管理和建立技术联盟来超越刚性。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刚性,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傅家骥等编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技术创新思路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7.

[3][美]多萝西·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

[4]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 2002, (6) .

[5]杜跃平等.路径依赖与企业顺沿技术创新轨道的演化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 16, (4) .

[6][荷]杰克·J·弗罗门.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7]袁静等.知识惯性与组织学习[J].科学管理研究, 2005, (1) .

[8][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能力陷阱 第5篇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经济学家认为的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主要特征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主要表现

世界银行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

2010年,东亚人口至少有十分之九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东亚其他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将增长与公平相结合。

在危机前,东亚有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费低于两美元,如今贫困率已降至人口的29%。但是,许多东亚经济体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有些非常明显。

第三个挑战是需要管理好脆弱性和防范新的危机。

报告说,自1997年以来,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

报告说,东亚各国需要推进各自的改革规划。

布拉姆巴特说:“在面对金融危机后复苏所需要的各项改革十年之后,东亚现在必须面对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其中部分改革的挑战性之强绝不亚于1997年7月后进行的改革。”

在题为“东亚城市边缘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别聚焦部分,报告分析了对东亚地区城市化的惊人预测。到2025年,城市人口预计会猛增5亿,增幅高达65%,对已显不足的公路、电力、供水和卫生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

中国式特征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伴随着各社会群体收入的绝对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扩大的趋势,但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全社会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这种绝对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风险有所下降。

其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对缓慢减轻了城市问题突出的程度。

受到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出现拉美等国家存在的城市贫民窟问题。虽然这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使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使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了可持续性。而且,我国还存在因城市化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跟进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化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也被大大消减了。

再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

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最后,对外经济关系的不断扩展和加深使我国频繁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这种对外经济关系地位的改变,既加大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也蕴育着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

我国面临的这些“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有着区别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特征,但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设法加以规避。

★ 中国建行收入证明

★ 闲聊英语:怎样避免“中国味”英语

★ 收入证明格式

★ 收入证明范本

★ 中等中学生评语

★ 收入及婚姻状况证明书

★ 员工收入证明

★ 无收入证明格式

★ 申论收入分配范文

布局陷阱探秘 第6篇

3、车一平二卒7进14、车二进六马2进3

5、兵七进一士4进56、马八进七马7进6

7、炮八平九车1平28、车九平八炮2进6(图)

如图形势,红方有两种着法:

(一)兵五进一黑入陷阱变;(二)炮五进四红入陷阱变。现分述如下:

(一)兵五进一黑入陷阱变

9、兵五进一…………

红方强行冲中兵是对攻性极强的选择。

9、…………象7进5

如改走卒7进1,车二退一,马6进7,兵五进一,卒7平6(如卒5进1,则马三进五,卒5进1,马五进三,象3进5,车二退二,马7进5,炮九平五,红方下着伏马三进四先手,黑方处劣势,此变为“第1变例”),车二退二,马7进5,炮九平五,卒5进1,马三进四,卒5进1,马四进三,下着伏车二进一和马三进四双重先手,红方占优,此变为“第2变例”。

10、兵五进一…………

红方弃中兵捉马是极为重要的次序。如误走马七进五?则马6进5,马三进五,炮2平5!炮五平八(如改走车八进九,炮5退2,炮五平二,马3退2,炮二进五,马2进3,黑方有“空头炮”优势),炮5退3,仕四进五,车2进6,红方失子处败势,此变为“第3变例”。

10、…………卒5进1

如改走马6进7,则兵五进一,炮2退5,兵五平六,马7退5,马七进五,马5退4,马五进六,黑方将处劣势,此变为“第4变例”。

11、马七进五卒5进1如改走马6进5,则马三进五,炮2平5,炮五平八,卒5进1,马五退六,炮5平6,炮八平二!黑方将失子;再如马6进7,马五进六,马7进5,相三进五,黑方3路马受攻且左翼车炮受牵制,红方大优,此两种变例统称为“第5变例”。

12、炮五进二卒7进1

如误走炮2平5?炮五退三,车2进9,马五进四,车2平3,马四进六,车3退2,马六进四,将5平4,车二平六杀,红胜。

13、车二退五炮2平5

14、炮五退三…………

如改走车八进九,则炮5退3,炮九平五,马3退2,炮五进二,卒7进1,黑方可抗衡。

14、…………车2进915、马五进四车2退2

16、炮五进一卒7进117、马三进五炮8进4

18、马五进六车8进419、车二平四马3进5

如改走车2退3,则马四进三,车8平5,马六进七,红方得子大优。

20、马六进四车8平721、炮九进四卒3进1

22、后马进六车7平423、炮九平五车4退1

24、前炮平一

至此,红方伏有捉车先手,黑方已呈败势。

(二)炮五进四红入陷阱变

9、炮五进四…………

炮打中卒谋取实惠是极易出现的变着。如改走炮九平八,则炮2平4,炮八进四,车2进3,车八进六,炮4退5捉双车,黑方可抗衡。

9、…………马3进5

如改走象3进5,则炮五平九,马3进1,炮九进四,卒7进1,车二退一,马6进7,马七进六,卒7平6,车二退二,红方占优,此变为“第6变例”。

10、车二平五象3进511、兵五进一马6进7

12、兵五进一炮8进313、兵五平六炮8平5

14、炮九进四车8进615、炮九进三车2进6

警惕“爱情陷阱” 第7篇

自然界中的强与弱往往很难界定。在不同的条件下,原本的强者有可能变成弱者,原本的弱者也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强者。就拿汽车联合做大这件事情来说,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应该是小企业追着去求大企业。但在中国,这种情形却相反,反倒是大企业追着小企业,说尽好话,出钱、出技术一而再、再而三,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小企业丝毫不给大企业好脸色看。

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差?最大缘由或许就是汽车在中国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可以预见的时间之内,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依然会快速地增长,许多地方政府急迫想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而已经拥有汽车工业的地方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这么快就外嫁。

但话说回来,两情相悦的男女青年也有可能"拉埋天窗",在双方的努力下.日子总是能越过越好。汽车企业联合做大,好处同样显而易见。首先能够抱团取暖,一起渡过寒冬;其次是整合资源,大幅削减成本;再次是能集合更多的资金.做投资,做研发;最后是能"生儿育女",创立新的品牌。

可惜的是,现在许多小企业对"结婚"有些误解。在他们眼中,"结婚"是一方吞并另外一方,又或者是两者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但实际上,"结婚"后,两个人还是独立的个体,依然拥有相对的空间和自由,如捷豹、路虎等品牌,从被收购到转让的整个过程中,从来都是以单独品牌存在的,并未消亡。

“定位”陷阱 第8篇

是积累而非取代

“定位”告诉我们, 要想创立新品牌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地位就必须把原有品牌挤掉。但这是真的吗?整合行销传播之父舒尔茨告诉我们“实际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应该是积累”, 而不是定位所说的取代。你可能早已经不用“友谊”牌雪花膏, 但是你一定记得第一次用这个牌子的情形。当你看到“健怡可乐”的时候你忘了“可口可乐”了吗?你把钱存进广告做得很响的“荷兰银行”还是你用了一辈子的“工商银行”?

大脑的这种积累性告诉我们, 不少商品的购买决定其实在准备买之前的很长时间就开始了。按照“定位”的传播方法, 瞄准当前目标消费者, 可能早晚了。孩子不是牙膏的购买者, 但高露洁和佳洁士对学校项目的争夺并不亚于超级市场。美国本土, 佳洁士正是凭借这一方法打败了高露洁。

是联系而非间隔

“定位”告诉我们, 一旦人们忘记某件事情就很难记起。但舒尔茨却告诉我们, 人头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是分为“感官登陆”“短期储存”和“长期记忆”。你忘了的事情是被淹没到长期记忆仓库里了, 当遭遇诱因的时候就会把它从仓库取调出来, 并与眼前的信息混合发生作用。《南方牌》黑芝麻糊的电视广告就是利用这一记忆特点塑造品牌形象的经典案例。这种大脑的信息储存和调用方式决定了品牌延伸的有效性。

“定位”还告诉我们必须把品牌概念定格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所谓的集中有限资源。所以这种定位大多是功能性的, 单一性的。比如高露洁就是“防蛀”专家, 七喜就是“非可乐”。当科技使人类生活获得更多自由后, 人们对品牌的认识不仅停留在功能上, 更是扩充到情感世界, 生活态度等等广度概念上。而这种广度概念让品牌可以有更多种功能组合。如果星巴克在10年前还只是一个咖啡店的名字, 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标志。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概念跨越的方法来打造单一品牌的多领域跨越。三星的数字化概念使它不同品类的产品用“数字”联系在一起。这种人们对概念跨越的认同使品牌延伸更加可能。

成为第一名

“定位”告诉你的是如何去占领第一名以外领域, 成为第二名的办法。它的战略是攻其不备, 战术是游击战。任何熟悉战争史的人都知道, 要想获得绝对性的胜利必须是正规军的决斗。

不管是从企业的战略要求, 规模要求, 股东回报要求, 没有多少人愿意只当“老二”。“成为第一”靠“游击战”是绝对不行的, 必须在核心领域与竞争对手展开正面决战。你想做电器零售业的老大, 就必须用更低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消费者带来的更多销量使你在和生产商议价时占有更有利的地位, 这是一个循环。

经常无法选择

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小红需要的是既柔顺又去屑的洗发水, 小张买空调希望既省电又安静, 李大妈想买既便宜又洗的干净得洗衣粉。消费者就是这么思考和决定他所需要的产品的。“定位”使我们非要在“柔顺”和“去屑”上做个抉择。这就好像问你老婆和老妈都掉下河的时候, 先救谁?事实证明市场上卖的最好的就是既柔顺又去屑的绿色装“飘柔”洗发水。

已有第一且不可动摇

“定位”理论在中国实践反例多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对竞争对手假设的错误。在欧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基本上每个领域都有一个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品牌。而中国的市场营销运作才短短数十年, 基本上没有绝对主导的品牌。没有一个成型的“定位阶梯”又如何搭靠呢?

如果现在美国现在依然可以通过三大电视网就可以传播到60%的消费者, 我想“定位”一定不会有如此大市场。在中国呢?CCTV的强大影响力塑造了一个个的标王神话, 谁的声音大, 谁就有机会占领头脑。“脑白金”的成功除了市场没有绝对领导品牌和媒体轰炸有效外, 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解释。

不同的消费心理

中国消费品市场和欧美最大的不同是消费者心理的不同。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 很大一批消费者, 一方面希望用名牌, 另一方面却无法承受它高昂的价格。COPY服装的大量盛行就是这种消费心理的体现。而“定位”告诉我们, 高档品牌如果扩充到中低档领域必将自毁品牌形象, 得不偿失。但“2800元”的29寸SONY彩电, “3块钱”的佳洁士这就是中国消费者需求。

“定位”“占据消费者心头阵地”的提法绝对是正确和划时代的。但简化头脑, 提出要定位就不能品牌延伸, 要定位就避开第一名的锋芒, 这种以偏概全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定位”所讲述的只是部分产品、部分时间在部分市场适合的方法。我们不妨把这种定位方法叫做“狭义定位”是“第二名营销方法”。

由于产品多样性, 消费者多样性, 和地区的多样性, 而真正要实现占领消费者心头阵地相当困难。需要相时而动, 多种方法组合, 包括品牌延伸, 搭便车。世界上最著名的几个品牌无一不是品牌延伸的受益者。可口可乐有数十种衍生品牌。万宝路既是香烟品牌又是休闲服装品牌。娃哈哈从AD钙奶到纯净水的延伸成功了, 但向童装的延伸却失败了。这不是延伸本身的问题, 是怎样延伸的问题。从AD钙奶到纯净水的延伸, 其实后者是借助了前者品牌在渠道和分销的优势。而童装呢?渠道的优势完全没有了, 它期望利用的是它品牌儿童专家的定位。娃哈哈是儿童专家吗?“别逗了, 你说的是那个生产纯净水的吗?”消费者根本不认可这样的定位。而万宝路是什么?你想到的是那个极富魅力的牛仔形象, 男人的象征, 那万宝路服装就是牛仔的服装。所有的这一切是建立在消费者认可的基础上的, 这一点“定位”说的没错。

陷阱 第9篇

不一会儿,一只吸完血的蚊子,愉快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来到吊床边。“嘿!蚊小弟,刚吃饱?来我吊床上坐一坐吧!”“没问题。”蚊子做事从不经过大脑,“我来了!”蚊子一下子躺在了床上。过了一会儿,蚊子说:“蜘蛛哥,多谢了,我先……咦,我怎么动弹不了?”“哈哈,你已是我的下酒菜啦!”

蜘蛛继续唱着歌。一会儿又来了一只苍蝇。它飞到床边问:“嘿!蚊子老弟,你怎么在这里啊?”蚊子思考了一会儿,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没什么,我和蜘蛛大哥在聊天呢!”蜘蛛也说:“是啊,苍蝇大哥,过来坐坐吧!这里可舒服啦!”“那我就享受享受!”苍蝇经不住诱惑,便躺了上去。“实在抱歉,苍蝇大哥,你也要成为我的‘盘中餐’了!”蚊子求饶道:“蜘蛛大哥,我帮你引诱了苍蝇,你就放了我吧!”

“不行!一上了吊床,就别想下来!如果你们能引来一个大的,我就放了你们。”

迎面飞来一只蜻蜓。蚊子和苍蝇都说:“蜻蜓小妹,来坐坐吊床吧,可舒服了!”蜻蜓想:它们平时那么自私,现在怎么……其中一定有鬼!蜘蛛仍然唱着那首《吊床歌》。蜻蜓装着一副客气的样子:“不用了,我先走了。”蜻蜓绕过吊床飞走了。“什么!”蜘蛛大喊一声道,“在我的引诱下从没有不落网的!”蜘蛛一跳,把吊床踢出了一个大洞,三只虫都掉到了地上。

这时,一只大脚踩上去,它们都一命呜呼了。(指导教师郑国远)

教师点评

避开三大创新陷阱 第10篇

创新的风险很多,既有项目本身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创新管理的因素。创新管理带来的主要创新风险之一,就是没有避开创新的陷阱,避免掉入创新陷阱是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正确理解创新,避开观念陷阱

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是企业创新工作的最大陷阱。不能全面理解创新,不能形成正确的创新观念,企业的创新工作往往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往往是致命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是技术创新。

一提创新就认为是技术创新,这是现在社会大部分人的观点,甚至很多政府部门、企业都这么认为。事实上创新是一个经济学名词而非技术名词,包含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

创新是一种提升资源价值创造或实现能力的行为。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一项重大创新,它使得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大为增长;戴尔的直销模式是创新,虽然仍然是电脑,其使用价值没有改变,但是直销模式改变了产品送往消费者手中的方式,提高了产品价值实现的能力;Google公司本身就是一项重大创新,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人们获取价值的能力。

可以这么说,任何能提升价值创造或实现能力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即是创造并实现价值,企业任何活动都与这一核心使命有关,都是为实现这一核心使命而服务的。因此,企业的任何活动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对象,都可以进行创新。

另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是创造新的东西。

创造一种新的东西固然能提升价值创造或实现的能力,但是新的东西并非惟一途径。对现有事物的改进,往往是提升价值创造或实现能力的最主要方式。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它们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而已。青岛港总裁常德传提出:“不要把创新想得那么复杂,看得那么神圣,哪怕一点点改变,能产生效用,即便是对一项工具的小改小革,但只要方便生产、提高效率,这就是创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是某部分人的事情。

持有这种片面观点的人往往也有以上两种错误观念。有人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情,主要是将创新误解为技术创新。其实创新是全方位的,非技术一个层面;即使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也不一定都是研发部门的事情,它需要研发、生产、市场、财务等各个部门协调配合;有时技术创新就是非技术部门的人做出来的。

还有人认为创新是高层管理者的事情,普通员工不用或不能创新。普通员工是具体工作的实践者,他们更了解企业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而他们更应是创意的提出者和创新的实践者。而且现在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都很高,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这种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氛围。至于高层管理者,他们既是创新的操作者,更应是创新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围绕企业战略,避开创新过度陷阱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创新也不例外。创新虽然重要,但并非创新越多越好。如果创新偏离了企业战略方向,只是为创新而创新,那么势必南辕北辙。爱迪生创办的通用虽然搞了无数发明,但基本上都是集中于电气领域。

宝洁公司的雅格是一个非常热衷创新的CEO,他用惨痛的事实证明了偏离企业战略而进行过度创新,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雅格的过度创新打乱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使业务受到影响,以致利润下滑,士气低落。

接替雅格的雷富礼成功地改进了创新工作,将公司工作重点继续放在高增长、高利润的业务,如保健和个人护理产品上,同时将创新重点也转向战略方面,并注重平衡创新与企业运营的关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速度。雷富礼的这种围绕企业战略开展创新的策略,很快使得宝洁公司重新获取竞争优势。

时刻保持警惕,避开“成功”陷阱

成功是每个企业都孜孜以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失败的孪生兄弟。“失败乃成功之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但是“成功也可能成为失败之母”的道理却并非所有人都明白。

成功有时成为创新的陷阱,导致创新失败。成功容易使得企业变得自满且保守,这是符合逻辑的。成功的喜悦可能会掩盖潜在的风险,给企业带来危机;成功可能使得创新者执着于既有的创新成功,反对新的变化,从创新的推动者转变为创新的反对者。总之,成功是创新面临的陷阱之一。

一旦一个企业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它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将会极大地阻碍成功的创新。美国DEC公司从1957年就涉足电脑行业,凭借20世纪60年代的PDP系列和80年代的VAX系列的产品创新,在电脑行业享有很高声誉。但是DEC却躺在成功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完全忽略市场变化。结果在经历了10年之久的亏损和动荡之后,于1998年被收购。

布局陷阱探秘 第11篇

以右中炮来反击红方小当头炮是近年来很流行的变着。如改走炮8平5,兵三进一, 炮5进4,兵三进一,炮2进2, 炮三进七, 将5进1, 帅五进一,车9进2, 马二进三, 炮2平5, 帅五平六, 车9平4, 炮八平六, 车4平2,仕六进五,前炮平4,炮六平五,象3进5,帅六退一,象5退7,兵三平四,炮5进1,车一平二,马8进7,车二进四,至此黑方必失中炮,红方大优。此变是著名的弃空头炮变例。

3、马八进七马2进34、车九平八车1平2

5、炮八进四马8进76、炮三进三…………

如改走相三进五,马3退1,炮八进一,车2进2,车八进七,炮5进4,马七进五,炮8平2,兵三进一,卒5进1(极为精妙的变着),兵三进一,卒5进1,黑方大优。此变可称“第1变例”。

6、…………炮8进5

极为重要的抗争之着。如改走马7进6,马二进三,马6进7,车一平二,炮8平7,仕四进五,士6进5,车二进六下伏车二平三的先手,红方大优。此变可称为“第2变例”。

7、车一进一车9平88、车一平四马7进8

9、马七进六(图)…………

如图形势,黑方有两种变化:一、炮5进4黑入陷阱变;二、象7进9黑入陷阱变。现分述如下:

一、炮5进4黑入陷阱变

9、…………炮5进4

进炮打中兵是极易出现的变着。

10、马二进三…………

进马解杀兼反捉炮是获取优势的关键所在。

10、…………炮5退1

如改走炮5退2,则马六进七,马8进7,车四进二,马7退8,兵七进一,红方大优。此变可称“第3变例”。

11、车四进三马8进712、车四平三马7进5

13、车三平五马5进3

因红有三路炮看住卧槽点,使黑方不能完成马5进7叫将再炮8进1的绝杀组合。

14、帅五进一…………

虽然红帅被请上二楼,但黑方没有较好的反击手段,且红有一子做补偿,占优。

14、…………炮8退615、车五平二炮8平5

16、相七进五车8进517、马三进二

至此,红方多子呈胜势。

二、象7进9黑入陷阱变

9、…………象7进910、炮八平五…………

红方敢于炮打中卒叫将是艺高胆大的下法。如改走炮三退一,炮5进4,马二进三,炮5退1,黑方可满意。

10、…………马3进5

弃车是激烈对攻的选择,它给此局增加了观赏性。

11、车八进九马8进7

如改走马5进7(如误走马5退3?则炮三平五反叫将,红优),相七进五,马8进7,车四平六伏车八平七吃象的先手,红方占优。此变可称“第4变例”。

12、车四进五马5进413、炮三平五炮5进4

进炮打中兵伏杀是极易出现的误入陷阱的变着。应改走士6进5,仕六进五,车8进4,炮五退一,马7进8,车四平六,马4进3,车八平七,车8平5,黑方虽落后手,但尚可抗争。此变可称“第5变例”。但当红炮五退一时,黑可炮8退1,这样局面更加激烈,笔者认为黑方是可以应战的。

14、马二进三车8进415、车八退四…………

如误走马三进五?则车8平5,红方必失子。

15、…………炮5退116、车八平六…………

如急于车四平五,士6进5,车五平二,象3进5,车二退一,马7退8,黑方有空头炮优势,可以满意。

16、…………马4进3

双方都有空头炮存在的局面在对局中是很难见到的,可以说给读者一种新鲜和惊奇的美感。

17、车四平五…………

如误走车四平六?马7进5,马三进五(如仕四进五,马5进7,帅五平四,车8平6,仕五进四,车6进3杀,黑胜),马5进7,马五退四,炮8平5,黑胜。此变可称“第6变例”。

18、…………士6进518、车五平三将5平6

如改走象3进5,则车三退三,黑方失子处败势。

19、车三平四…………

如改走车三退三(极易出现的贪子弈法),车8平6,车三进一,炮5进1(伏车6进5,马三退四,炮8平5妙杀),车三平五,炮5平7,相七进五,车6进4,相三进一,炮8进2,马三退二,车6进1杀,黑方连续的攻着犹如闪电战一样猛烈。

19、…………士5进620、车六进四将6进1

21、车六退一将6退122、车四进一将6平5

23、车四退四

至此,红方一着退车捉马化解了黑方有效的攻势。此变例是2000年全国棋坛对攻特别激烈的对局之一,并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名局欣赏局例。

创新陷阱 第12篇

创新陷阱, 是指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行为, 其结果往往导致企业的发展受损或中断。其特点:一是行为的损失性。创新陷阱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行为, 限制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破坏作用, 轻则使企业的经营受损, 重则葬送企业的前途。二是影响的渐进性。创新陷阱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是突发性的, 其消极作用是逐步显现的, 造成企业对创新陷阱的危害估计不足。三是效果的阶段性。创新陷阱对企业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 表现为隐蔽性、显现性和破坏性三个连续阶段, 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四是因素的复杂性。形成创新陷阱的因素是多元的, 既有环境制约的客观因素, 也有经营层指导思想的主观因素;既有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也有可控的内部因素。

企业在创新方面最有可能犯四种经典性错误, 形成创新陷阱。

1.战略错误:目标太高, 视野太窄

高额利润诱使企业纷纷追求一鸣惊人的创新——像iPod播放器、万艾可, 或丰田生产体系之类的东西。在这条追寻轰动性创新的路上, 它们投入了巨大资源, 但罕有巨大的成果问世。与此同时, 管理者还有可能否决那些乍看不起眼的商机。

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只有产品才算数, 而实际上, 变革的新创意可能来自各职能部门, 比如财务和营销部门。当一家企业对产品过度关注, 而且急于获取利润时, 它就可能遇到另一个问题:组织的创新精力可能会消耗在大量摹仿性的项目上。这些项目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 最终却导致成本长期上升。尽管不鼓励小项目可能会错失良机, 但过多琐碎的小项目导致的产品种类大量增多反而会弱化品牌, 给顾客造成困惑, 并且加剧内部的复杂性。

2.流程错误:控制过严

在创新流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确定性, 难免会走些弯路或改变方向。优鲜沛公司之所以能从美国果汁巨头那里把新型利乐纸瓶的包装技术抢到手, 就是因为该公司本年度的资金早已分配完毕, 如果要给自己的产品更换包装的话, 大公司必须先做一番研究, 这就让优鲜沛公司有机会先行一步。

绩效评估以及与之相关的衡量指标是创新的另一个危险地带。老牌公司不仅习惯于制定计划, 还要求经理们严格遵循这些计划。他们常常奖励那些兑现了承诺的人, 却不赞成他们根据情况随机应变。这导致大家都倾向于只做保守性承诺, 结果员工失去了更上一层楼的追求和动力, 创新也被束之高阁。

3.结构错误:联系过松, 分拆过急

让羽翼未丰的新企业遵循成熟业务的流程是危险的, 同时企业还要谨慎安排创新业务和成熟业务两个实体之间的结构联系, 尽可能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 避免文化冲突或业务重心相互抵触。

当创新部门关起门来自行其是时, 企业从整体上往往会错失创新的大好时机。而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往往是突破现有的渠道或是以全新方式将几种已有的能力组合起来。当创新涉及其它行业的专长或不同领域的技术知识时, 企业也更有可能错过或扼杀创新。当一个新创意出现时, 成熟组织的管理者对其本质可能不甚了解, 而且还会感到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就会扼杀创新。20世纪90年代中期,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下属的因特网接入企业就陷入了这种困境之中, 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进行因特网接入和IP电话技术的开发, 该公司失去了成为该领域开路先锋的良机。

即使新企业是在现有业务中成立的, 文化冲突也会很激烈, 尤其是在企业中存在两类公民———一类能享受创业的乐趣, 另一类却要负责赚取现金流的时候。无论被指定的创新者是一支研发团队, 还是一家新的业务单元, 都会被认为是未来的缔造者。他们不受既有原则或收入要求的限制, 而且还可以拿尚未成功的创意做试验。而他们的一些同事却是后一类公民———既要遵守规则、完成工作, 又要为公司赚钱, 他们感觉自己像是在做苦力, 被告知他们的业务模式很快就会过时。

4.技能错误:领导力太弱, 沟通太差

对于创新中人的重要性估值过低、投入太少, 这是另一个常见错误。企业高层管理者常常任命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做主管, 而不是最优秀的领导人才做主管。这些技术导向的主管往往忽视了对外沟通———他们重视任务胜过人际关系, 因此不能增进团队内部的融洽气氛———为了将不成熟的理念转变为有用的创新, 这种融洽气氛是不可或缺的。

新组建的团队如果不注意人际关系技能, 就会发现难以追求共同目标, 也很难利用不同成员的长处或通过充分的沟通来分享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尚未成形, 而且此时很难被记录在案 (因为某项创新正在进行中) 。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赖、默契合作的关系, 从而激发出绝妙的创意, 这需要一段磨合时间。

假如企业员工频繁调动工作, 团队的构成就会经常变化, 这会导致企业在应对艰难挑战时备感吃力, 结果就会随便找一些快捷、简单的传统解决方案来敷衍了事。而当团队的外部沟通和对外关系被忽视的时候, 创新也会陷入泥潭。

要想让自己的理念得到认可, 创新者就不能孤军奋战, 必须建立“盟友团”, 让自己的支持者为创新项目提供外部“保护伞”, 在创新由萌芽期向推广期和使用期发展时提供支持。为了打好基础, 让某项创新能顺利被接受, 创新团队必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它的内容;在推出颠覆性创新时, 必须向大家保证创新的巨大冲击力是可以控制的, 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如果技术专家对自己的听众故弄玄虚, 不把谜团解释清楚, 他们就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况且, 说“不”总是比说“是”要容易些。那些暗自埋头苦干, 等到创意完全成熟时再向大家展示的团队会遇到始料不及的反对, 这种反对有时会导致项目被“枪毙”。

创新纠错方法

1.战略纠错方法:扩大搜寻范围, 拓宽眼界

企业可制定在三个层面上奏效的创新战略, 可称之为“创新金字塔”:顶层是一些重大决策, 它们指明未来的方向, 并得到大部分投资;中间层是一些前景光明的中等级别的创意, 由指定的团队对这些创意进行开发和测试;宽大的底座则是一些尚处于萌芽期的创意或需要持续改进的渐进式创新。“金字塔”的影响力是自上而下施加的, 因为重大决策会促进那些与其是同一个方向的小创新取得成功;但影响力也会自下而上, 因为大的创新有时就是从不经意的小发明开始的, 如3M公司偶然发明了报事贴便条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以“金字塔”的方式来思考创新, 为高管人员提供了一种工具———采用这个工具, 他们可以评估当前的工作, 对创意进行调整 (当创意证明了自身价值并需要进一步支持时) , 并确保创新活动在所有层面上展开。而且由于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创新的文化也得以形成。在专业化团队投入大型创新项目、临时团队开发中等创意的同时, 企业也欢迎每个员工献计献策。每个员工都有可能成为创意搜寻者和项目发起人, IBM就是这样做的。实际上, 如果一家企业拥有一只宽口的“大漏斗”, 不计其数的小创意都可放入其中, 那么该企业就有更多机会获得重大创意。创新成功率较高的企业只不过比别人做了更多的尝试, 这就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2.流程纠错方法:提高规划和控制系统的灵活性

保留一部分资金, 为一些意料之外的商机建立特别基金也是一种鼓励创新的方式, 这种创新是在企业常规的规划周期之外蓬勃发展的。这样一来, 前景广阔的创意就无需等待下一个预算周期的到来, 而创新者也不必再向主流业务的管理者 (这些人是根据目前的收入和利润而被评估的) 讨要资金。

除了不同的融资模式和合作关系之外, 创新流程还需摆脱某些企业规定的限制, 毕竟成熟业务和新业务之间的区别数不胜数。给予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处理, 是企业对待创新的应有态度。

3.结构纠错方法:加强创新者和主流业务之间的联系

除了改革可能扼杀创新的政策规定外, 企业也要在创新人员和其他业务人员之间加强联系。创新者和主流业务经理之间的建设性对话应定期开展。创新团队应将外部沟通作为自己职责的一部分, 同时高层领导人也要召集对话, 鼓励大家互相尊重, 而不是彼此敌视和对抗。对话的目的是相互学习, 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窝里斗”现象, 并尽最大可能对成为新业务的创新进行有效的整合。

企业可以在一开始时就告诉创新团队, 他们有义务为主流业务服务, 也有责任寻求更重大的创新来开辟新业务。这一点可以写入他们的章程, 并通过与主流业务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加以强化, 如从主流业务中选派代表在创新团队中轮流任职, 或成立咨询委员会对创新活动予以监督。

灵活的组织结构能使跨职能或跨学科的团队围绕解决方案组建起来, 从而有效促进成员之间的联系。

防止创新陷阱的措施

1.制定创新战略

企业制定创新战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树立“创新立企”的观念, 塑造自主创新型企业:推进全面创新管理, 实现全员创新、全过程创新、全时创新;建立“创新首长负责制”与“创新问责制”, 形成良好的创新管理体系;建立创新的空间和环境, 培育创新的氛围, 如设置创新奖, 帮助创新人员把创意演化为创新结果等。

2.准确的市场定位与财务支撑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实现有效创新的前提, 有力的财务支撑是创新发展的保障。为此企业必须做好如下工作:明确创新的突破点, 这个点应选择企业的核心产业和主导产业, 以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兴趣, 从而获得创新投入:进行创新的市场机会分析, 确保创新的商业化运行具有市场可靠的基础;明确创新对企业发展力的贡献, 对贡献率高的创新活动, 企业应集中现有运营能力, 予以确保和推进;建立创新风险基金和财务预算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 确保创新资金的落实。

3.明确创新界限

为了保证创新活动是建立在创新主题上的行为, 企业必须明确创新的界限。而明确创新界限的有效途径就是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 并使企业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围绕核心价值进行。一是将创新与实现业务单元的战略结合在一起, 使这种自我强制实行的限制条件成为创新之母;二是保证创新与核心业务主题的高度相关性。

4.培育创新型领导层

培育创新型领导层是创新的关键, 应体现在:改变与领导工作有关的主流思想, 实现遵从型责任机制向支持成果型责任机制的转变;领导层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成功的条件, 同时还要允许创新活动的失败, 敢于承担责任与风险;善于沟通, 建立与员工平等的对话关系。

5.树立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创新型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不断实现自发、持续创新的必备条件。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信任——实现企业创新的前提, 它可使企业有效实现与市场联盟, 减少企业内部与外部合作的障碍, 推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以及实现持续学习:诚实———实现企业创新的保障, 有助于企业富有创意地开拓市场, 实现企业的平衡与协调;严谨———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条件, 有助于企业建立服从于使命的机制, 实现绩效责任管理, 减少企业发展的风险性;信念———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为企业保持生机注入了特别元素;勇气———创新行为的核心价值观, 使企业敢于开拓, 并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6.构建创新体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能力陷阱】相关文章:

发展陷阱07-07

创新陷阱08-13

转型陷阱08-22

陷阱08-30

陷阱合同08-20

绿色陷阱等08-07

沟通陷阱范文05-18

谈判陷阱范文05-20

消费陷阱论文提纲10-01

试题“陷阱”及应对05-28

上一篇:大师下一篇:开放性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