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2024-08-31

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精选11篇)

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第1篇

如学外, 学好生数也学?要除乐了学教、善师学乐。教有、的善学教何学生不时懂间, 比究别其人原多因花, 其得中多, 就但有还个是指学○学中习指方导法学问生题。学下法面的谈一谈些我做在法教导文昌市和中, 体主会一要。、采在取加以强下数做学法:学法指导学山锦1.明确学习内容。每接初一生中新学学计班, 划向把学初生中介三绍年。数每学学内期容开、学教学符丽第划所一向要节学学课生习, 介的绍内把, 容一使和学学安期生排的初, 内步做容了到、解计心

好云里有底。

数2.加强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学脑可、以培自养己学阅生读阅理读解和课自文学的能过力程。,

第一, 布置提纲。预习一节课内容, 开始将依提纲进行, 逐步提高要求。首先通读课文, 反

复细读, 理解大致内容。如定义, 我要求学生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和符号。对于关键词语, 要认真推敲, 明白涵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 能加以对比、分清异同, 并能举出符合定义的概念的实例。

预习定理时, 要求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 懂得定理的应用。

预习例题时, 要求学生看懂解题过程, 找出解题的关键, 重视书写格式的示范性, 有时还要寻找新的解题思路, 或要他们变换条件自己编新题, 培养创造能力。

第二, 指导方法。预习一般在课外进行, 由于学生开始不会预习, 我给他们上了关于预习的指导课, 具体教他们怎样阅读课文, 怎样做好摘记, 怎样提出问题, 尤其要掌握“议一议, 做一做, 想一想”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提纲, 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 认真检查。由于学生一般没有预习的习惯, 因此开始一个阶段, 每一节课我都认真检查完成预习提纲的情况。切实做到:讲清意义, 从严要求, 表扬为主, 加强指导。

3.加强听课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学生能听好每一节课, 是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一环。

(1) 做好课前的心理、物质两方面的准备。学生课前不应搞剧烈运动, 不应参与刺激性的活动。要准备好上课用品, 如书本, 各类资料、练习本和学习用具, 包括笔、尺、圆规等。并认真思考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预备铃响后, 安静地等候老师来上课。这样, 上课后就能很快进入状态。

(2) 带着问题专心听讲。在预习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 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听课效果。

(3) 积极思考问题, 大胆举手发言。上课专心听讲, 遇到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 及时向老师请教。要勤于思考, 积极举手发言, 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独特见解, 敢于一题多解,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大胆求异。

(4) 认真做好课堂练习, 手脑并用。上好数学课, 必须认真做好堂上练习, “手是脑的老师”, “眼过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数学概念是通过做题来巩固的。在做练习过程中不能马虎对付, 不能得过且过, 而要认真分析, 认真推理, 认真演算, 认真听老师讲评。

(5) 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的小结。每节课老师都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重点难点、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一般都在快下课时进行的。课后小结, 是一节课的精华, 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必须一再提醒学生要重视听好, 掌握好。

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结合复习, 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一节、每一章内容加以综合归纳, 按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对深化知识, 积累资料, 提高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加强学法指导的几点体会

1.在学法指导中,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每学期都要求同学们写学习总结和体会。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 由学生在班上发言, 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成功的做法及时表扬、鼓励, 及时在班中推广。

2.在学法指导中, 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 因材施教, 因材施法。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对个别后进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习的具体环节进行启发、帮助, 对存在问题耐心帮助克服, 教育他们树立信心, 持之以恒, 定能进步。

3.加强学法指导, 是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第2篇

我们的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是为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有利渠道。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意义是(1)终身受益。(2)提高能力。(3)提高创新意识。怎样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是:

第一,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怎样才算真正学好物理

应使学生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述的是物体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的道理。是在对自然界和实验室内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的,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颗。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种基本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才算学好物理。因此,要学好物理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掌握适合物理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第二,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要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有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事实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任务,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地细心观察,观察每—个微小的变化,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要有序地观察,要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要注意动态与静态观察,对比观察,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要边观察边动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推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我十分重视中学课本上著名物理实验的教学,教好这些实验对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实验的介绍学习及操作,可以让同学学习科学家独特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巧妙的精确的实验设计,如介绍卢瑟夫的α粒子的散射实验时强调当时卢瑟夫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如何做的,吉他苦心研究的精神及对科学的贡献讲给学生,能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认真钻研的精神。还可学习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同时我也十分重视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明确今天这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并且安排好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效果。如检查预习情况,对做不完实验的同学或实验中出问题的同学可以抽时间再来实验室完成实验。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好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的正确方法。

1.怎样指导学好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必须让这些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如将物理定律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概念就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对各个零件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理解这部机器呢?

用心 爱心 专心-1-

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弄清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对这个概念是怎样下定义的?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它量度方法,量度单位,是标量还是矢量。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认识也要逐步提高,不可先人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如功的概念是从W=Ps→W=FScosα→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怎样指导学好物理定律、公式:有些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定律,而不去掌握它的全部内涵,这是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必须教育学生要按以下要求去掌握物理定律:①要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来源。是属于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实验定律,还是利用已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出来的导出定律。如果是实验定律就必须十分注意整个演示实验过程,首先要弄清建立定律的事实依据,其次还须弄清是怎样从这些事实依据中通过正确分析、推理才得出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如果是导出定律,除了弄清建立物理定律的事实依据外,还要弄清推导过程中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及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②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物理涵义:公式中每个物理符号(包括常数)的意义及整个定律的物理意义,还要弄清公式中有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③弄清公式中物理量正负符号的意义。④注意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甩范围,避免乱套公式。⑤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表述和记忆,一般来说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都包括了它所研究的对象、适用条件和具体关系。③物理定律常常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但是对于物理定律的公式不能单纯只从纯数学意义上去理解,要注重其物理意义,否则就会出现例如根据R=

3.学用结合,在用中加深理解。物理就是要及物说理,掌握物理规律后就要用来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所存在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铁比木头重”,“速度大物体惯性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温度高物体热量多”等等,要从用中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和缺漏,以便及时纠错补缺,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只会死记硬背物理规律而不能灵活应用的人不算是学好了物理。

解答物理习题也是一种应用,同学在解习题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从何处入手或乱套公式,解完后自己也不能确定对与否,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不重视或没有掌握审题的基本功,尤其是不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不会从题目给的条件应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去找出解题思路;没有掌握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的基本功解决办法也只能是从培养上述基本功入手。提倡写解题小结,每次解题后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好处的。通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才能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

(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认识物理学理论是怎样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好物理学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教育。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学习中一般的方法;例如,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如何做作业等等,这对起始年级学生很有用处。

2.提倡写章小结。我要求学生学完一章后要自觉地写章小结,章小结包括下列内容:(1)整理本章的知识要点,使之系统化。开始学生不会做,我就利用每章单元复习课除了复习基础知识外还教学生如何整理知识:可以将全章知识分成几个小单元进行总结;用列表比较;或用一条主线将全章知识串起来,也可用网络方法将全章知识联系起来。(2)指出本章知识易错易混之处(3)本章解题方法;(4)经过单元考试后自己尚存在的知识缺漏。开始阶段要求放低些,以后逐步提高,持之以恒必有成效。一些学生上大学后来信给我反映这种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到大学后受益无穷。

3.要求学生在每次重要考试后作好分析工作。着重检查自己的知识缺漏及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师阅后要有重点地找学生交谈,帮助他们找准问题所在,认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性。

4.通过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我在个别辅导时不仅耐心给学生解答问题,而且还注意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及时肯定好的,纠正其错误的方法,特别是有部分学生学习时满足于一知半解不爱发问或不敢问的缺点。告诉他们学习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使他们理解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的道理,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多讨论问题。

5.让一些学习方法好的或学习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在班会中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教训,对同学也是有帮助的。

要想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中来,前面谈的是我自己在实际中的做法,在这还要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具体的做法上要有所不同,在指导上要区别的对待,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在今后如何去学,如何把握“会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教学》

谈怎样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 第3篇

一.选一本好的教辅资料

因同学们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门学科选两本及以上的教辅资料,所以这一本的选取相当重要,甚至决定这一门学科成绩的好坏,《教材完全解读》数学应是同学们最好的选择,它知识取之于教材,却又在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加宽,涵盖了所有的重点题型和方法,可以说,教师的测验卷测试题绝大数离不开本书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二.预习和听课

有些同学说,小学初中时,他们做作业从不预习数学,成绩还是很好,可升到高中后,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不事先预习,听课就感到有些吃力,往往会听不懂或似懂非懂,通过预习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怎么预习呢?首先,把明天要上的数学教材初步阅读一下,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再看看例题,再与书上的答案对照一下,如果与书上的答案或式子不符,就应对照书本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以至于下次不再重犯。如果搞不清楚,就应马上抄录在预习本上,以便于上课时提问,这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可以“提醒注意”,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更深刻。

通过预习,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就会有所了解,就会大大提高上课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同时对自身的自学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与作业

有些同学从来不注意数学作业和复习的先后次序,总是拿起笔来就先把作业做好,根本没想过做作业之前应先复习有关内容,或者一旦作业做不好的时候再去翻书本和笔记,其实这些做法是不对的。因此,要合理安排作业和复习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首先应把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主要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遍,是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可看看例题和笔记,对所学的新课进行一番“消化”,这样在解答问题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使作业的错误减少,效率提高,接着,就要认真独立地做题目,每次练习都要仔细地分析,积极地思考,当成测验一般认真对待,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题目,就要马上翻书,直至作对为止,决不能敷衍了事,写个答案交差,做完作业要认真地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率与整洁,及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多做多想

有一位数学家认为“学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大家都很赞同这一观点,高中三年中所学的数学内容是很有限的,如果只满足于老师所讲的和看懂书上的例题,那时很容易的,但是仅凭这点东西是无法应付高考的,因为高考中的数学题是灵活的,我们只有在平时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应付高考。提高数学水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题,做的题越多,见过的题型越广,在考场上形成在头脑中的思路也就越宽,在考场上做题是需要灵感的,但灵感的迸发是基于平时的积累,只有平时多做题,“战时”才会有灵感。

多做题,不无道理,我们不是常说“量变引起质变”吗?知识点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把现成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无关重要,而做题是开启这扇大门的惟一钥匙,经受住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和很强的变通能力,出色地临场发挥。二是靠扎实的基础和解题经验制胜,毕竟我们大多数同学只能选择后者,而这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从何而来,正源于平时不懈地练习训练,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总是一回生,二回熟,做的多了,这些原先陌生的题型就成了你的拿手戏了。

可“多”究竟多到什么程度呢?为什么有些同学在完成两三本练习册就熟练地掌握了知识技巧,而有些同学做了七八本,甚至十几本参考书仍会掉队呢?显而易见,仅是以多取胜,还是有欠缺的,故而做数学题应该是以精取胜,这个“精”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是“广”。就是说习题尽管只针对一个重点却能把这个知识的外延内涵都顾及到,特别有些习题能切中要害,点出被我们忽视的细节。

其次,是“深”。就是要把握尺度,在老师要求的程度稍稍拔高些,这些加深的内容也许对考试毫无用处,但他却能使你站在一个高度从新审视课本知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次,是“懂”,理解是知识的飞跃,是应用的基础,理解就是要求我们更多在乎的是“这道题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和“怎么会想到这样去做的?”

这就是同学们更要注意的,“多做”还得“多想”才行!科学的做题方法应该是能够从每一道题中吸取和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做题才有意义,否则做题多,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定要“多想”。

那么应该想些什么问题呢?

——这道题目考的是什么知识点;

——这道题目是怎么考的这一知识点;

——解这道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还有其他什么解题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 第4篇

一、激发兴趣是高中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喜欢一件事才会产生把事情由始至终做好的强大动力, 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也是学生在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大多数高中生觉得高中数学的繁、难, 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每次遇到难题都会信心尽失, 每次考试失利, 都会郁闷至极。但这不能成为逃避学习数学的理由, 那么如何处理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呢?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倾听对象, 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悦说出来, 从而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笔者建议高中生每天抽出一段时间, 走出教室, 在操场上安静地散散步, 回顾一下当天所学, 调整心情,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所以遇到不会的题是非常正常的, 学生要对自己有自信, 无论是平时做题, 还是考试, 都要自信十足, 认真对待。学习数学的最佳境界就是胜败不言、宠辱不惊。每一个学生都要打造自己超强的心理素质,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 都保持沉稳, 冷静对待。如果试题难, 那就全力以赴, 既不紧张也不失望;如果题目比较简单, 也不能放松警惕, 避免由于粗心而失分。这样的现象在高中生中非常普遍:本来考试题不是很难却没有考得好成绩;而有的时候, 题明明非常难, 但是成绩却还过得去。所以, 决定成绩的不是试题的难易, 而是你是否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因此,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都不要受其影响, 按照原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 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把每一次做练习都当作考试, 培养自己“失败不言、宠辱不惊”的良好的心态, 最终成为数学学习佼佼者。

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学好高中数学的有利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 学好数学的制胜法宝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学好。

学生要时刻给自己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样, 遇到难题或是大型考试时, 一般可以做到正常发挥。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调整心态, 当遇到难题的时候, 可以先跳过去, 接着往后做, 不要一看到不会的题就信心消失, 认为自己肯定考不好了, 焦躁不安, 影响后面试题的解答。

2. 学生应该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错题集。

何谓进步?进步就是改正了之前的错误。所以, 笔者认为整理一个自己的数学错题本特别重要。建议只要是做错的题, 都分门别类地都收录进来, 不要怕辛苦。当整理一段时间的错题后, 你就会发现, 有一些错误是不止一次出现的, 同样的关于椭圆与线的关系, 你错了不下五六次, 这就告诉我们, 错误有时不是一次更正就能改过来的, 需要不断地去练习, 去反省, 去改正。错题本建立起来后要不时地翻看, 尤其是在考试前夕, 更应认真重温。

3. 跳出题海看方法, 总结答题规律。

数学是一门工具, 物理、化学等都要用到它, 所以一定要学好。而学好数学, 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提高学习效率是势在必行的。笔者指导学生在完成习题后一定要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看一看本题的考点是什么,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对, 本次做题我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当跳出习题看规律时, 你就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参考书不必多, 一本就够了, 在做参考书上面的题时也不要盲目去做, 可以读题后, 只梳理答题思路, 归纳考察点, 总结答题规律, 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4. 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只是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平时的考试中, 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平时学习中练习过的内容改装, 基础题居多, 这一类题目只要耐心、细心就可以做对;还有百分之二十的难题, 这一类题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找到答题思路, 认真解答。遇到不会做的试题, 平静心态, 能做对几步就做几步, 争取把能拿的分拿到手。考试之后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希望学生能够把考试过的试卷收集起来, 对错题进行归类。即使是百分试卷, 也要看一下, 其中哪道题还掌握得不熟练, 再练习一下。

三、持之以恒是学习高中数学的有利手段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 学习高中数学也一样。数学的学习就是一场马拉松赛跑, 不在乎你在某一段速度特快, 学得特别好, 而是要看全程是不是都在尽力去做。学好数学离不开持之以恒, 学习本身不是娱乐, 需要下苦功夫。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把课程讲得鲜活有趣味, 在练习的过程要给予学生的鼓励, 不要打消其学习积极性。时刻贯穿学习数学需要持之以恒的新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 养成天天学数学, 时时思考总结的好习惯。只要坚持学下去, 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怎样指导学生学好物理 第5篇

第一、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怎样才算真正学好物理。

应使学生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对自然界和实验室内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的,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才算学好物理。因此,要学好物理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掌握适合物理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第二、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要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事实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任务,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地细心观察,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要有序地观察,要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要注意动态与静态观察,対比观察,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要边观察边动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我十分重视中学课本上著名物理实验的教学,教好这些实验对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实验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独特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巧妙的精确的实验设计,还可以学习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同时我也十分重视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明确今天这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并且安排好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效果。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好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的正确方法。

1.怎样指导学生学好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未来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必须让这些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如将物理定律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概念就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对各个零件不清楚,又怎么可能了解这部机器呢?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弄清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对这个概念是怎样下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楚它的量度方法,量度单位。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认识也要逐步提高,不可先入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

2.指导学好物理定律、公式:有些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定律,而不去掌握它的内涵,这是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必须教育学生按以下要求掌握物理定律:①要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来源。是属于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实验定律,还是利用已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出来的导出定律。如果是实验定律就必须十分清楚整个演示过程,首先要弄清楚建立定律的事实依据,其次还须弄清楚是怎样从这些事实依据中通过分析、推理才得出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如果是导出定律,除了弄清建立物理定律的事实依据外,還要弄清推导过程中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及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②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物理含义:公式中每个物理符号(包括常数)的意义及整个定律的物理意义,还要弄清公式中有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③弄清公式中物理量正负符号的意义。④注意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避免乱套公式。⑤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表述和记忆,一般来说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都包括了它所研究的对象、适用条件和具体关系。

3.学用结合,在用中加深理解。物理就是要及物说理,掌握物理规律后就要用来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所存在的片面理解甚至错误看法。“铁比木头重”,“速度大物体惯性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温度高物体热量多”等等,要从用中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和缺漏,以便及时纠错补缺,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只会死记硬背物理规律而不能灵活运用的人不算是学好了物理。解答物理习题也是一种运用,同学在解习题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从何入手或乱套公式,解完后自己也不能确定对与否,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不重视或没有掌握审题的基本功,尤其是不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不会从题目给的条件应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去找出解题思路;没有掌握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的基本功,解决方法也只能是从培养上述基本功入手。倡导写解题小结,每次解题后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好处的。通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才能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

(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的认识物理学理论是怎样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好物理学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系统地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教育。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学习中一般的方法,例如: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如何做作业等等,这对学生很有用处。

2.倡导写章小结。我要求学生学完一章后自觉地写小结,章小结包括以下内容:⑴整理本章的知识要点,使之系统化开始学生不会做,我就利用每章单元复习课,除了复习基础知识外还教学生如何整理知识:可以将全章知识分成几个小单元进行总结;用列表比较;或用一条主线将全章知识串起来,也可以用网络方法将全章知识联系起来。⑵指出本章知识易错易混之处。⑶本章解题方法。⑷经过单元考试后,自己尚存在的知识缺漏。开始阶段要求放低些,以后逐步提高,持之以恒,必有成效。一些学生上大学后,来信反映这种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到大学后受益无穷。

3.要求学生在每次考试后做好分析工作。着重检查自己的知识缺漏及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师阅读后要有重点地找学生交谈,帮助他们找准问题所在,认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性。

4.通过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我在个别辅导时不仅耐心给学生解答问题,而且还注意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及时肯定好的,纠正其错误的方法,特别是有部分学生学习时满足于一知半解,不爱发问或不敢问的缺点。告诉他们学习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多讨论问题。

浅谈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的教学策略 第6篇

一、激发兴趣--指导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需要感

梁启超说过:兴趣是人生的原动力。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这是需要经常思考和进行尝试的问题,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起点放低。

兼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般需要经历先退后进的过程, 先要退到最具体、最形象、甚至最原始的地步, 尔后从头开始。就连一些具有较小抽象度的数学方法, 在运用时, 也需要有一个形式单一、步骤简单的原形作借鉴。为此, 应针对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特别是照顾到学习困难学生的接受能力, 可把教学的起点放低一点, 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2、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上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实践, 服务于生产实践。因此, 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总可以而且也必须作形象化处理, 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 甚至可让学生自己来提炼和完善定义, 这对培养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如高中所学的映射、异面直线等概念, 可启发学生对日常所见的对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如人和座位、学号是怎样的对应关系?教室里墙与地的交线和墙与墙的交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在讲立体几何时, 看看模型理解空间图形, 学生很快可以建立立体概念, 完成思维上的转折, 学习起来兴趣自然较浓。

3、小步子教学。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沿着小坡度、密台阶步步升华的。一个问题的各环节之间, 问题与问题之间, 以及新课与练习之间, 稍有脱节、跳跃, 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就难以适应, 囫囵吞枣就难于避免。这样就必须遵循“小步子”的教学, 让这些学生体会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的喜悦。

4、设疑创境。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果能带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利用“悬念”设置“知识障碍”, 创造“知识矛盾”, 不断为学生创设“愤”和“悱”的境界,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圆的有关性质”一课时, 可设计这样的引导过程: (1)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 (2) 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 (3) 为什么不做“扁圆”即“椭圆”的形状?学生开始进入“愤悱”状态, 这样形成一种知识上的冲突, 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为后面的教学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气氛。

二、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责任感

学生还处在性格形成与发展时期, 有时自我约束力不强, 意志不够坚定, 学习容易松懈。因此, 在数学学习上应给予他们明确要求, 并以此为约束, 指导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责任感。

首先, 要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上新课前, 一定要求学生明确每个课题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本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 需要用到哪些以往的知识,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此之前最好能预习一下课本, 做到心中有数, 上课时就会有备而来, 不至于盲目。

其次, 要明确课堂的学习要求。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 集中注意力领悟老师讲解的内容。特别要听清楚自己在预习中有困难的地方, 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 以加深认识。对老师的讲解, 要开动脑筋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另外,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尝试活动, 像典型方法交流、错误原因评论、学习心得交流与单元小结等活动,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及见解。对于一些疑难问题, 可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争议。教师在巡视中, 也可平等地参与学生讨论,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大胆展示思维过程。教师还要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信息, 有的放矢调整教学节奏, 主动地把握教学时态的发展。

最后, 还要明确练习的要求。作业可以按难度分为A、B、C三类, 而且要求学生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好, 分析出错的原因, 以达到“吃一堑, 长一智”的目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作业可以少一点, 简单一些, 应重在基础, 注意变式, 再提高灵活性。可以不要求他们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完成, 让他们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去请教, 培养勤学好问的好习惯。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基础差, 碰到困难容易丧失信心, 教师可以对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表扬。教师的激励将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激励尤为重要,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功感会激励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掌握方法--指导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学感

有道是:临渊羡渔, 不如退而结网。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较大, 需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也就是把探求知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有:

1、自学课本的方法。

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出阅读课本的要求, 并且指导他们阅读, 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只要求教师讲一点, 学生读一点。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教材内容又较精炼, 有些学生不容易读懂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细致地指导, 尤其要帮助困难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指导他们阅读有关概念和公式, 列出内容要点及疑难问题。并引导他们先看课本中的例题, 追问为什么这样解答, 再试解课文的练习题, 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探究问题的方法。

探究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满堂灌”的教法, 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依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造学生参与的情境,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探究课题, 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合作地解决问题。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 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一步步地向前提高, 并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这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 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 体验创造的激情,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分析、归纳的方法。

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第7篇

一、关于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 只有正确理解概念, 才能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我们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要深刻, 掌握概念要牢固, 运用概念要灵活.以“理解概念要深刻”为例, 教学中注意渗透:通过概念的形成、通过分出层次、通过概念的便式、通过比较、通过概念的推广、通过知识系统等方式来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中职生数学基础差, 而数学内容高度抽象, 因此, 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感知对象.例如, 函数概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在讲到这节内容时教师要利用较充分的感知材料, 选配如下四个实例:①用解析式表示匀速运动中时间t与路程s之间的关系;②圆半径r与圆面积S之间的关系;③列表表示某一河中水深h和水量q之间的关系;④用图表表示某一天中时刻t与温度T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四个实例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和变量的概念, 知道变量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变量之间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同时使学生明确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用数学式子表达, 还可以利用列表和图像表示.在此基础上, 再学习函数的概念就不会感到抽象难懂了.

二、关于数学课堂学习方法的渗透

怎样上好数学课应是课堂教学渗透的内容之一.如“做好准备, 迎接听课”“高度集中, 专心听课”“抓住重点, 认真听课”“多方配合 (听、看、想、做、记结合起来) , 高效听课”等, 均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例如在学到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两节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对比的方法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师只是做相应的点拨.由于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连带性, 因此, 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将双曲线、抛物线的知识点与椭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椭圆定义:若F1, F2是两定点, P为动点, |PF1|+|PF2|=2a>|F1F2|, 且a为常数, 则P点的轨迹是椭圆.标准方程:undefined.焦点:F1 (-c, 0) , F2 (c, 0) ;F1 (0, -c) , F2 (0, c) .双曲线的定义:将和改为差的绝对值, 同时要求距离之差小于|F1F2|即可.标准方程:将“+”号改为“-”号即可.焦点与椭圆的完全一样.教师通过这样来引导学生,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记忆, 同时也方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从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学能力培养的渗透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数学能力, 已经成为提高中职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当务之急.数学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教师在渗透时应注意把握好尺度.如运算能力就有一个“正确运算——迅速运算——合理运算”的过程.此外, 还要注意数学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如归纳能力的培养,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提炼.

四、关于数学命题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数学命题主要指公式、定理、法则、性质, 以公式教学为例, 可渗透下列学习公式的注意点:注意公式的引入、注意公式的推导、注意公式的串联、注意公式的变形、注意公式的演变、注意公式的特例、注意公式的几何解释、注意公式的成立条件、注意公式的应用、注意公式的推广、注意公式的推导中所揭示的思想方法等.比如在讲椭圆的标准方程时, 就是在得到椭圆曲线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曲线求方程的四个步骤, 逐渐推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方程.在推导过程中, 必须把涉及的初中数学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尝试推导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要让同学们注意, 标准方程中的a, b的几何意义及与半焦距c的关系, c2=a2-b2, 并指出当焦距为0时, 椭圆的标准方程就变成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a的圆的方程了.椭圆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b>0, 公式的变式有b2x2+a2y2=a2b2等.在讲已知椭圆的方程求焦点和焦距时, 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要判定椭圆焦点所在的坐标轴, 二是要判断a2, b2的值.方法是观察椭圆标准方程中的x, y, 如果x2 (或y2) 的分母大, 那么焦点在x轴 (或y轴) 上, 且此分母为a2.通过椭圆以上对各方面的讲述, 使学生掌握了椭圆标准方程的有关知识, 学到了推导中所揭示的思想方法, 这样以后学习有关双曲线标准方程时同学们就感到比较轻松了.

五、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结合解题教学, 应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复数问题的数形结合思想、三角问题的变换思想、几何问题的补形法、数列求和的换序法、方程问题的换元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有耐心,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六、结 论

浅谈指导高一新生学好数学之我见 第8篇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 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习效率。 (1) 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 预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 掌握自学的方法,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 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 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容易将问题搞懂, 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 学会预习的基本方法。“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 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 再反复细读。“画”———即画大意、画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画下来分别标上记号, 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 哪些一看懂, 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 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 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 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 (1) 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 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 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 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 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 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 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 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 并用红笔加以标注, 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到整齐、清洁, 培养一种美感, 还要有条理, 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 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 不拖到半小时完成, 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 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 第9篇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提纲,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因为目的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重点,理解概念,熟悉教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即粗略地通读一遍教材 ,这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 他们对问题理解的深度还不够。这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三角等记号标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清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分析本课中新的概念、观点与所学过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方法

即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教具、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概括学习内容, 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一节课、单元或全书小结。如,在教学“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如下总结: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三、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在讲“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时,笔者向学生提问:“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当学生回答“生产工具”后,接着问道:“生产工具既然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原始社会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 ”学生马上回答:“石器、木器,还有金属工具。”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过渡设问:“原始社会使用这样的生产工具,其生产力水平如何?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生产力水平低下。”最后顺势引导:“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奴隶社会,金属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探讨、发现,深入总结出“金属工具的普遍使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表现也是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由浅入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究、去发现,学生的发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思维的主动性, 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向抽象思维活动过渡。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地把教学内容、要点全盘托出完全替代学生的思考, 而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并提出本节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向学生指出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以及进行思考的方向。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就本节课自己所提出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和解答。最后,在以上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探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明理。

五、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学好文言文 第10篇

一、 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人类的语言思维习惯有了巨大改变,加上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认识不足,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文言文读起来感觉不顺畅,初一学生刚学文言文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没有学习信心了。失去学习兴趣,又没有了一定能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让学生怎能学好文言文呢?因此,我们初一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树立只要我们通过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 重视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学生在表达和理解语文活动中对语义、用法的直接感知。很多在外语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人认为学习外语一定要多读,这样就能培养语感,其实,学习文言文也一样,也要重视文言文课文朗读,也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就会一步步地加深对词意、文意的理解,也能培养出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又能增强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深刻认识。

学生初读课文,一定要读准字音。预习时要养成看课文注释的习惯,编者对课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一般都有注音、注释,因此初读时学生一定要查看注释,读准字音,没有注释的要借助工具书帮助解决。

在读课文时要能结合注释正确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不破读”,也就是不把一个词分开读,将一个句子读破。要让读书与理解相互促进,学生在预习中要想正确断句一定要结合课文注释,通过看注释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读起来自然会节奏分明、朗朗上口。

重视范读,读顺课文。范读是老师从文章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理解了作者情思后有情有声地再现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精彩的范读会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听得到、看得见,也会使学生陶醉于其中,如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同时,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学会翻译,掌握翻译文言文的要领

学生的朗读障碍扫除之后,还要学会如何翻译文言文。每一篇文言文都由字、词、句组成,所以文言文的翻译就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翻译文言文字、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翻译时先应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然后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翻译。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依照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文言文的翻译主要应采用直译,但有时有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显豁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意译的好处在于灵活性大,译者可以在理解原文的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使较深的词句通俗明白。但是,仅译大意没有直译严密,也不利于初一学生对单个字词的理解,所以对于刚学文言文的初一新生来说,老师要提倡他们用直译方式翻译文言文。

四、学会积累归纳,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一定要学会积累归纳,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那么,学生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呢?我认为一篇文言文学完后,本课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是我们首先要归纳的,还有哪些词是通假字,哪些词是一词多义,哪些词一词多用也是积累的重点。有些词有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都需要学生认真归纳总结。有些文言句式也有变化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

文言文的字、词及用法一般很固定,有很强的规律性,学习时要善于从具体的字词中总结出来,一个词的几种用法、一种句式特点、一类实词活用等等进行归纳,这样慢慢积累起来,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第11篇

一、重视第一印象

这里第一印象指的是学生上高职后对英语和英语教师的第一印象。从心理学角度理解, 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 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式, 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一般都是在与教师见面的第一节课产生。首先, 教师要改变学生们对英语的之前印象, 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跟已经成年懂事的对大学抱有美丽憧憬的学生重申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把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激励出来, 纠正学生之前对英语学习的不正确的认识。教会他们爱英语, 愿意学英语。其次, 教师本人要在之前认真备好这节课, 备学生。要改变学生之前对英语老师的印象, 在与他们初次见面时要面带微笑用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在这里, 我们是平等的, 是可以倾诉的朋友, 英语的学习并不难, 只是单词的简单结合, 课堂需要你们的参与, 如果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 欢迎随时和老师探讨。教师应该给学生鼓励、笑容和表扬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查表明, 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以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对于语言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优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 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良好开端。第一印象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所以, 重视它, 抓住它!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1) 我们反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 而要提倡启发式教学。高职学生作为成熟的个体, 我们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英语变为主动学习。接下来, 我以交际对话课为主的课型、话题阅读为主的课型两个模式, 谈谈自己的新课堂设计模式和见解。一是以交际对话为主的课型。课堂教学如下:课前热身、创设情景、操练、思维拓展、回扣课本。如教学高职英语《实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比尔·盖茨写的《Education does count》这篇文章时, 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对盖茨做一个详细调查和理解。课堂上, 我随意挑选出几个学生假设他们就是盖茨, 就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对他们进行英语访谈, 再让学生思考这真的是盖茨的想法么?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这样, 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又达到了英语知识转化成应用能力的目的。二是以话题阅读为主的课型。事先要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提倡通过共同协商、讨论, 解决某项问题, 而教师则在各组之间走动, 提供咨询。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可概括为:导入、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归纳总结、回扣课本。例如高职英语《实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health”。首先, 我问同学们:假设你是医生, 你怎么给患有不同疾病的人看病?接着我会设计不同的病人来看病的情景, 让充当医生的学生诊断。然后提出问题:“如何保持健康?”要求学生小组之间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出最佳答案再来学习课文。我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 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表演、有争论、有深思、有笑声, 也有欢乐, 引领着学生快乐学好英语。

(2) 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收录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教师要不断创新, 要能使用幻灯片、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教具给以学生直观的知识传授。还要根据学生的喜好, 多使用网络、视频课件、BBS、新浪微博、飞信、微信、邮箱、聊天室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跟学生进行课堂的讲授和交流。学习英语要有语言环境, 教师要利用这些手段和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把以往枯燥呆板的板书演变成有图有文的课件, 课前和课后利用聊天工具给学生布置作业,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3) 教学内容的改变。走出课本, 走进生活。高职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 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而语言与生活是天然联系一起的。学生所学知识必须要跟生活相关, 跟专业相关, 英语课堂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才会充满活力, 学以致用, 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 才能为英语课堂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而要联系课本, 联系社会需要, 联系生活, 联系最先进的跟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教授给学生。

(4) 教师要经常和学生、学生家长、辅导员交流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 督促他们不要懈怠了英语的学习。多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影视名片配音活动, 给学生充分的实际操练空间。

希望我的建议, 能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为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强的高职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少君.为外语教学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J].中国林业教育, 2001 (5) .

上一篇:工业榨菜废水下一篇:汉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