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监理现状研究

2024-07-09

国内外监理现状研究(精选6篇)

国内外监理现状研究 第1篇

1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建设监理制度的试点工作, 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应。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监理法规和条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 确保了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合法化, 同时也确立了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建筑监理制度逐渐完善期间, 我国的监理队伍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和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市场上正常运转的监理公司已有六千多家, 而受监项目达到了 70% 左右。监理工作的开展有效的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时间、成本的控制, 我国的建设监理工作也得到了社会极大的认可。

我国监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由于我国监理制度起步晚, 旧有的监理制度不适应现下的工程现状, 也给建设监理工作带了束缚;建设方对监理人员工作的不信任和误解;监理单位资质过低、准入门槛过低等等。只有正确应对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才会进一步促进建设监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2.1 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国际上对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不仅仅要懂得技术还要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 而我国的监理队伍素质却普遍不高。大多数监理单位人员并非科班出生, 多是以前从事设计、勘察、施工等单一工作, 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还是一些退休人员反聘回来进行监理工作。对监理行业的规范条例更是不了解, 有的甚至对监理工作产生片面的认识, 以为监理就是帮助建设单位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还有些监理人员在道德素质上也偏低, 对乙方吃拿卡要, 对甲方溜须忽悠。监理单位人员素质的差异约束了我国监理行业竞争力的发展。

2.2 监理单位资质过低

自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发布《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以来, 监理行业一改往日收费过低的局面。建筑工程监理的收益变得可观, 很多地方单位或个人为挣得这一收益, 采用临时组监理队伍来接眼前工程。这些监理企业大多在技术、人员、资源上都严重缺乏;有些监理单位甚至没有真正的法人实体。这些现象导致了真正具备监理资质人员对监理行业的不信任, 人才的流失让监理行业的发展步伐更是减慢。

2.3 建筑监理市场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监理市场采取公开招投标机制, 但在目前的监理市场中, 很多监理单位仍然隶属政府部门或一些企事业单位, 这就导致有些监理单位借助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 直接拿下工程的监理权, 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开竞争, 外部企业或其他优秀的监理单位很难进入地方市场进行公开竞争。有些业主凭借手中的委托权进行大肆加价, 或进行暗箱操作私下获得回扣;一些监理企业在承接业务方式上存在挂靠、转包现象, 甚至有的外地企业挂着监理牌子, 有业务时临时凑人员, 无业务时解散或转移。这些都是建设监理市场不规范行为的表象。

2.4 监理单位得不到真正认识, 处于尴尬地位

监理单位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二元主体结构。建设项目法人制, 招投标质、承包合同制的结合, 让这三者之间通过经济合同联系起来, 成为相互制约的三方主体格局。有些业主仍然对监理单位不能完全放权, 虽然签订合同, 但对合同中规定的授权和委托还是“半给半管”。对合同中的“三控、两管、一协调”不能完全放手, 这就导致监理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达不到监理职能的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得不到应有的权利也不能真正做到“质量、时间、成本”的有效控制。有些业主甚至派代表人抢做监理工程师的任务, 严重影响了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开展。监理单位在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处于一个夹心层的地位, 有责无权, 风险大, 使得监理单位的地位非常尴尬。

3工程监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与技术素质

针对建筑监理队伍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首先应该加强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 提高监理队伍的准入门槛, 如选择科班出身的人员, 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人员等。在重视人员选择的同时也应注意监理工作中人员素质的提升。如:重视施工过程中所遇问题的经验总结, 以便在今后类似工程中能提前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监理单位资质也是保证监理队伍人员素质合格的一个基本。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监理单位成立之初的资格审查, 如对监理人员知识、管理水平, 专业配套能力及监理经验等等。监理单位运营一段时间后, 由于人员的变动及技术装备的变动, 其资质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监理单位实行动态管理, 定期对监理单位的硬件和软件水平进行审查和考核, 重新给予监理单位资质等级, 以确保监理单位以相对资质能力去承接工程任务。加强监理工程师的资格培训和考核, 让他们及时了解新的技术知识、新的管理手段, 有能力应接工程监理的任务。

同时应注意加强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 杜绝监理人员与承包商之间造假损害业主利益。

3.2 加强监理市场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建筑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如:《建筑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工程监理合同 (范本) 》等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只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对监理市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更多的是需要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特色以国家宏观政策为中心, 制定相应的地方监理市场管理条例, 推进监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在加强监理主体规范化的同时, 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各市场主体的规范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监理市场的规范化, 如:对监理单位的选择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招投标法》来进行公开招投标;对于直接委托的项目, 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要按规定办理好委托手续。

3.3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正确定位

监理单位受雇于业主, 但监理单位与业主之间签订了委托合同, 他们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业主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这种合同关系, 认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自己作为“监工”, 监理人员应该事事遵从业主的意愿, 这就导致了监理工作不能充分展现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业主与监理人员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 这种关系受法律保护, 监理代表有权坚持自己正确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指导。若业主过分干涉, 这将是一种侵权行为, 监理代表应明确自己的权利所在, 坚持自己公正公平正确的行为, 以维护业主与承包商的正当利益。对业主、承包商、监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理认识培训, 明确监理工作的职责和范围, 这将有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促进了监理工作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进步。

我国建设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高速前行, 监理行业作为建筑市场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 对于提高我国建筑产品质量和建筑行业的规范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监理行业的起步晚, 其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正确定位监理行业, 规范行业体制等都是解决目前监理行业问题需要注意的。引导监理行业未来更高层次的前行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摘要:市场经济的推行带动了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 与此相关的监理行业也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和行业框架。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发展逐步规范化, 对监理行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建设监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若不及时提出对策, 势必影响我国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快速发展。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给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潘海初.国内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名居, 2010, (10) .

[2]王文彩.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J].江西建材, 2012, (2) .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协调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学校和学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任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都少不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而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一套科学的沟通方法切合实际、可行又与时俱进的沟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信息迅速发展,良好有效的沟通的能力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支持和拥护,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又随着学生对象的不同,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进入90后时代,以往的沟通方式在张扬个性、独立性差的90后身上已逐渐失效。本项目在一定的理论及研究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通过对目前辅导员在工作当中,尤其是在与90后大学生交流沟通过程所使用的一些沟通方式方法及碰到的困难的调查研究,对高校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方法展开研究,使得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即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朝着专家型、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已经明确指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梯度,就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而我国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和国外先进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一、国内外辅导员制度对比国外辅导员职业是从不同的边缘性、辅助性、补充性工作而发展成为一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以美国高校学生管理为例,其管理制度是基于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促发展”,在具体操作上,管理高度专业化,分工精致明确。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将辅导员的工作具体划分为日常事务管理专业化和学生服务专业化。日常事务管理近似于我国目前的宿舍管理、日常行政管理、资助管理等,学生服务主要等同于心理健康指导、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

2、国内研究

建立有效沟通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实质所在,在邮电大学在建立与学生有效沟通机制的实证研究中指出有效沟通, 就是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 实际上还表示组织对内外噪音的抵抗能力强, 因而和组织的智能是连在一起的[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90 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受到了强烈冲击,在沟通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国内很多高校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新颖的方法,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以帮助辅导员比较清晰、有条理的掌握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通过网络、QQ、邮箱等多种网络工具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满足不同学生的沟通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主动找学生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善于做倾听者;辅导员用真心,诚心,良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做好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反思在工作上的长处、短处,反思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反思是否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等等。尽管研究的方法很多,也很适用。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而且针对性比较广泛,但在90后身上并不一定适用。因此,本项目将从学院的实际出发,研究一套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的沟通方法,在全院范围内试运行,满足辅导员需要且又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沟通方法,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校园生活更加和谐。

国内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服务 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Status Quo in China and Abroad

WANG Qiying

(Library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is article gives a summary of the service of community library first, secondly introduces the foreign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situation, an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in China.

Key words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home and abroad

1 社区图书馆服务概述

社区图书馆服务就是社区图书馆为了满足某一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专业能力,采用多种方式所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其服务目标是培养社区居民的信息意识并鼓励人们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密切关注经济、教育、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信息、将未受过教育的文盲或新识字的人发展成社区图书馆的潜在用户、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农业、财经、公共卫生、家庭计划、法律事务等方面的信息。①

1.1 国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现状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作为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而且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一种图书馆。世界各国在建设社区图书馆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韩国政府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对图书馆的地域规划、周围环境和技术标准等都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韩国的社区图书馆为不同类型的读者建立了不同的知识用户联盟。社区图书馆通过各种讲座、各种专题交流研讨会来促进国民的读书活动。图书馆的设施还经常用来召开或举办艺术集会、展览会、研讨会及各种娱乐活动。②

日本图书馆协会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运作》对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件要求改变以广域大图书馆为中心的现状,提出“正是中小型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图书馆”这一观点,同时把贴近居民的社区图书馆放在第一位;倡导“市民图书馆”与社区连成一体的服务方式,建议与小区居民的“微型图书馆”活动和移动图书馆的巡回服务共同组成社区图书馆网络。③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的“定居圈方案”规定:“在20分钟的步行范围之内就应该设置一个图书馆,并且每月的巡回送书服务至少要有两次以上”。日本社区图书馆内一般会设置儿童图书室、放映大厅、咖啡厅等设施;除了提供借阅服务外,还开展各种展览和阅读活动。由于日本社区图书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因此有人将社区图书馆形象地称为“家庭的书柜”。④

美国19世纪中叶的公共图书馆运动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这之后许多公共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到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社区图书馆已得到了普及。⑤社区图书馆非常重视读者服务工作,它不仅是书籍借阅的场所,也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图书馆真正成为了社区的实际存在。社区图书馆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服务深深地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2009年财政年,美国平均每人访问图书馆的次数达到5.35次;人均流通量8.12次;公众在每个图书馆固定服务点使用计算机及上网的平均数为13.92次。⑥美国社区图书馆一贯坚持免费和全开放的服务理念,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也是多元化的,社区图书馆通常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根据不同服务群体的特点开展形式各异的服务。

1.2 国内社区图书馆服务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我国政府近年来都比较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2000年出台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强调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2002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2003年由中央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合主办的“万家社区图书馆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启动,直到2009年已经举办了六期。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部2013年1月30日印发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加强乡镇、社区图书馆(室)及服务网点建设,推进流动图书馆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各地社区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地,社区图书馆的发展速度更是迅猛。上海的社区图书馆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达到IFLA规定的每五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广州、深圳等地则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比如《广州市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2007-2010年建设方案》、《广州图书馆2010-2015年发展规划》、《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三年实施方案》、《深圳市社区图书馆的达标评估标准》;北京在探索和实践图书馆进社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都只是一小部分地区取得的,总体上而言,目前我国社区图书馆在服务质量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社区图书馆往往成了摆设,吸引不了多少读者,光顾社区图书馆的基本上都是些老年人,学生不多,很少有中青年读者。这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资源(藏书量、开放时间、服务人员、设备资源)、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制度等方面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注释

① Sahib Singh. Library And Literacy Movement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 Publishing Company,2004:35-36.

② 杨庆云.构建人文图书馆的一点断想——韩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新世纪图书馆,2003(5):69-72,65.

③ 小林文人,末本诚,吴尊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136-139.

④ 张暄.日本社区图书馆以特色服务取胜.社区,2008(2):36.

⑤ 石烈娟.美国社区图书馆服务及其启示[J].图书馆,2009(2):70-72.烈娟.美国社区图书馆服务及其启示[J].图书馆,2009(2):70-72.

国内外泵站研究现状 第4篇

泵站是解决洪涝灾难、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当今三大水资源问题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它们承担着区域性的防洪、除涝、浇灌、调水和供水的重任,主要用于农田排灌、城市给排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泵站与其它水利建筑物不同,它无需修建挡水和引水建筑物,对资源和环境无影响,受水源、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较小,且具有投资省、成本低、工期短、见效快、灵活机动等优点。许多国家把泵站工程建设列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尤其是荷兰、日本、原苏联和美国等国家,他们的发展速度较快,技术更先进,治理更完善,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荷兰目前已建成的大型泵站有600多座,安装口径1.2m以上的大型水泵机组2400多台(荷兰泵的转速高,其口径1.2m相当于我国口径1.8m以上的大泵),其泵站的数量和大泵的台数都是我国泵站数量的三倍以上。

目前,日本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库、水渠、水闸、泵站等骨干水利设施共1443项,灌排水渠总长17810km。全国共有7400个土地改良区,控制面积340万m2。

国内外监理现状研究 第5篇

一、制药废水的基本概况

制药废水是指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由于生产的药物品种和生产工艺不同,所排出的废水的成分也有着千差万别,主要包括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抗生素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其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

二、制药废水的危害

制药废水绝大多数极易挥发,使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本底值,引起大气污染;如果制药废水进入水体, 能长时间残留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步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较强的毒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各种危害。

三、制药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制药废水处理有较为成熟的工艺,有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常见的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以化学氧化法为主的Fenton法、湿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超声声化法、电解法、催化铁内电解法以及物理方法如混凝沉淀法、气浮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另外还有多种方法联合处理更加高效的处理制药工业产生的废水。

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处理制药废水,主要被广泛用于废水预处理及后处理过程中,原理是让混凝剂(如氯化铁、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稀酰胺等)中和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使胶体微粒相互集结、失去稳定性,最终沉淀聚合,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水质处理方法。但混凝沉淀法会导致二次污染,因为沉淀会变成大量的污泥,难以处理;并且经过处理后的水质仍然盐度高、pH值低,氮、氨元素的去除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常作为水处理工艺单独被使用。

电解法:电解法处理制药废水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和青睐,因为该法具有效率高、操作易等优点,对有色废水进行脱色作用较好。大量实验表明,利用内电解技术处理化工制药废水,对污染物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效果最佳,最高去除率可达65%以上,并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厌氧生物的后续处理出水可达到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但电解法能耗高,并且与混凝沉淀法类似、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泥,从而引发二次污染。

3.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制药废水是物理处理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对废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污染物进行回收,从而达到对废水净化处理的目的。但是此法用途面狭小,一般仅在中成药或各种西药等产生的制药废水预处理中使用,且吸附剂容易发生脱落、被腐烛等现象,无法广泛使用于其他废水处理工艺之中。

氧化法: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湿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法等。

湿式氧化法是由Zimmerann最早于1944年提出,初期被应用于造纸废水处理,但其技术条件的苟刻。后又发展了如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和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氧化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81%。Shemer等在H2O2/Fe2+方法中加入紫外光的照射处理(光催化氧化法)含甲硝唑模拟废水, 结果表明,UV/ H2O2/Fe2+对甲硝唑去除率明显提高,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废水去除率达94%。臭氧氧化法是利用臭氧的极强的氧化能力处理废水, 反应灵敏,操作简单,且氧化过后变成氧气,没有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但生产臭氧的电耗较高,且臭氧不稳定,需加强对臭氧气体与水接触方式和接触设备方面的研究。

Fenton试剂法:Fenton试剂法一般用在制药废水的预处理过程中,Martinez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的加量分别为3mg/L和0.3mg/L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达56.4%;如果反应超过10分钟, COD去除率即可达90%。这种处理方法反应时间速度快,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比较理想。Fenton法还常常与混凝沉淀法、电解法、氧化法等方法联合使用,Yu Yang等运用Fenton法与氧化法联合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7.53%。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处理制药废水也是一种物理处理法,利用了某些材质的膜具有选擇通透性,能阻止例如污水中的各类有机物大分子通过,仅允许小分子通过,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膜分离法能耗低,无相变, 而且设备简单,可根据水处理量的变化而调整装置规模,操作方便安全,运行可靠性高,不会二次污染环境,并且可能在产生环境效益的同时,又产生可回收有用物质,具有双重效益。

其他方法: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气浮法对庆大霉素、土霉素、麦迪霉素等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具有明显优势;用超声声化法处理制药废水中TPPO时,COD去除率为54%左右,在加入lmg/LFe2+后,COD去除率明显提高,可以提高至60%,且随着Fe2+浓度的增加,COD去除率也显著提高;厌氧水解处理作为预处理时, 不需曝气,不仅生产运行成本低,还可提高可生化性,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絮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

(作者单位: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

[1] 齐旭东, 李志会. 制药废水微波辅助类芬顿预处理技术的影响因子优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3,39(12):1898-1904.

[2] 贾晓凤, 孙长清, 买文宁, 等. 连续流态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处理制药废水的性能.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38(4):870-876.

[3]Yang Yu, Wang Peng, Shi Shujie, et al.Microwave enhanced Fenton like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8):238-245.

[4]Mendez-Arriaga F, Esplugas S, Gimenez J.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 drugs with TiO2 and simulated solarirradiation [J].Water Research, 2008, 42(3):585-594.

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第6篇

关键词:国际体育科学、教育与运动医学大会;体育科学;学术交流;2012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01-04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port Scienc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y on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JIANG Zhi-xue1, LONG Sheng-jun1, YANG Jie2, SHI Li-jun3

(1. Science and Education Division,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763, China;2. Sport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763, China;3.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theme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is Sport-Inspiring a Learning Legacy. This convention showed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sport science research, such as the subjects became more diversified, the contents became more pertinent to sports practice and the orientation becam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is convention laid more emphasis on the new research hotspots as the sport legacy, coaches'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advanced ideas on public health. Covering biology, medicine, psychology, economics, history,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convention showe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sport science researc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sport science; academic exchanges; 2012

2012年7月19~24日,伦敦奥运会前夕,由国际奥委会(IOC)、国际残奥委会(IPC)、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和国际体育科学与教育理事会(ICSSPE)四个组织联合举办的“2012国际运动科学、教育与医学大会(ICSEMIS 2012)”在英国格拉斯哥苏格兰会展中心召开,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 000多名体育科研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运动激发学术遗产”,通过大会报告、口头发言、墙报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学术交流,涵盖了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到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展示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大会的交流成果展现了当前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 ICSEMIS简介

ICSEMIS的前身是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简称奥科会。奥科会自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起开始举办,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开始使用“奥林匹克科学大会”这一名称,国际奥委会(IOC)是唯一主办单位。奥科会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科学大会,也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4年在奥运会举办国举办一次。由于它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周举行,所以也被称为“奥运序曲”。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云集奥运会举办国,共同交流体育科学、运动医学、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各领域中的最新发现、经验和进展。

2004年希腊萨塞罗基尼奥科会后,国际奥委会决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奥科会改由国际奥委会(IOC)、国际残奥委会(IPC)、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和国际体育科学与教育理事会(ICSSPE)四个国际组织联合举办,改名为“国际运动科学、教育与医学大会”,会议的规模有所扩大、层次得以提升。我国的广东省广州市于2008年8月1-5日成功承办了首届国际运动科学、教育与医学大会(ICSEMIS 2008)。

2 ICSEMIS 2012概况

2.1 会议基本情况 本次大会设立了2个开幕式主题报告、1个闭幕式主题报告、17个主报告和135个分报告,以及2 000多篇论文参与口头报告、墙报交流、workshop、自由交流、专家交流和展览展示活动。大会设置2个论文大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1个;设立了10个“青年调查研究奖”青年学者奖和44个国际奖学金。会议邀请了全球体育科研及其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科学家到会进行学术交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2 000多名体育科技工作者相互学习和借鉴、碰撞并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2.2 会议主题与主要内容 本次大会论文集收录的主题报告(keynote)共有9个,涉及6个方面的内容(表1)。

大会专题报告(symposium)涉及9个领域,每个领域中都包含多个分会场专题讨论;自由交流的口头报告涉及10个领域,详见表2。

2.3 会议论文情况 会议征集到论文2 000多篇, 通过专家评审, 选出了779 篇为会议宣读论文, 其中专题报告为96篇,口头报告为683篇,各类别论文数目及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2.4 我国学者参会情况 我国共有1 080余篇论文被大会录用,其中,口头报告250余篇,墙报交流830余篇,参会代表400余人。我国参会人员主要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及其直属科研单位、体育院校、体育科研单位和普通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等。北京奥组委医学部的甄小珍女士受邀参加了开幕式主题报告,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常芸研究员、首都体育学院的钟秉枢教授分别主持了“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遗产基因分析”和“21世纪的体育运动、大脑发育和教育”的专题交流。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黄彩华的论文“Leptin And Adiponectin May Interact In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For Type 2 Diabetes”获得了自然科学最佳论文奖。我国学者的论文几乎涵盖了所有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中以运动训练、体育社会学、大众健康、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研究居多,高原训练、武术研究和健康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3 2012 ICSEMIS会议热点与焦点

3.1 关注大众健康、推广先进理念 关注大众健康,推广先进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当前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大会开、闭幕式的主报告都有相关内容。美国著名科学家Robert Sallis的闭幕式主报告题目是:运动是良医。他指出:缺少体力活动,是当代最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令人难以想象的不良影响。运动是防治一系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以及过早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针对世界健康问题的有效的低成本干预策略。未来的运动医学研究可能会集中在:预防因静坐少动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锻炼或比赛前,对预参加者进行临床筛查,为参加各种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提供医疗援助;营养补剂的使用、药物使用的代理人、兴奋剂的控制、性别鉴定、性别复合体的道德伦理、法律和健康相关的难点问题;与国际体育赛事相关的特殊医学问题(包括残疾运动员),如旅行与习服的效果等。本次会议有关疾病的运动干预与运动安全性研究领域设了4个专题,其中,运动性猝死作为运动人群在运动中突发事件设立了2个专题。运动性猝死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一些常规体检正常的运动员也时有猝死发生,直接危及“健康人”的生命,给人们的震撼很大,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难题。

3.2 体育遗产研究崭露头角 奥运影响(Olympic Impact)和奥运遗产(Olympic Legacy)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大多数研究是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家所留下的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本次会议上,英国的两位学者对体育遗产和伦敦奥运会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体育遗产不应该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体育遗产的产生还需要考虑行政管理以及评价的过程。其研究指出,体育遗产包括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体育遗产的评价比较复杂,评价的标准以及由谁来评价目前还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教练员继续教育引起重视 英国的Hazel Hartley 指出,应将教练员的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研究。教练员培训与发展的结构、训练理论体系与培训的设置、梯队等方面相互呼应,使研究的成果符合教练员的实际需求,为运动实践服务。澳大利亚的Cliff Mallett、美国的Wade Gilbert都认为,应通过教练员培训的多级培训体系研究培养优秀教练员的合理模式。在功能方面:对不同阶段的教练员培训进行评价,提出培训的新构思及其可行性评价。在性能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具体、准确明确、科学合理;培训重点合理、可行性高。在使用方面:评价指标简便易行、各阶段评价检测指标清晰明了。

3.4 运动训练科学化仍在不断完善 在运动训练专题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的Mark Willanms、英国的Nicola Maffulli和芬兰的Kari Keskinan等学者就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竞技运动训练强度与运动能力关系发表了具有独特见解的观点。他们认为,现代最优秀运动员的实践往往更加注重运动负荷强度,而不是仅仅体现在运动量上。训练实践本质性地改变了以往有关可行的负荷强度值的概念,这其中尤其体现在决定运动强度负荷和专项技能的关键环节和部位的有效范围内的负荷强度的不断提高。

Mark Willanms的报告提出,运动员在不同时期对于完成自己功能可能性的运动负荷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的特征。原来的运动强度负荷是新的运动强度负荷的母体,是从原来的运动强度负荷那里脱胎而来,在新的运动强度负荷和原来的运动强度负荷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运动训练中,对原来运动强度负荷的否定是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步骤,它吸收了前阶段的优点,是更高级的新的东西,是一种自我完善,实现了运动成绩向新质的飞跃。Nicola Maffulli在安排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与恢复之间的各阶段关系时提出的“敏感期”的观点,对不同阶段运动员运动负荷安排及对应的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侧重安排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生态张掖下一篇:幼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