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2024-07-25

班级管理激励策略(精选12篇)

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第1篇

班级管理者在制定激励策略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树立激励源——班级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权威。激励与被激励是一对对应的关系, 只有后者对前者的权威性给予充分的认同, 才会产生激励的效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合格的班级管理人才、展现班主任以及班干部的才干和人格魅力。第二, 明确激励所要达到的目标。制定激励政策首先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目的明确了, 将会是激励者与被激励者产生“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共识, 从而起到激发动机、强化行为的目的。第三, 激励的形式要系统和可行。这就要求激励的形式要有新意, 使之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在操作细节的设计上要精益求精, 使激励措施的贯彻具有科学的操作依据。

一、完善班级管理体制——责任激励

(一) 班主任领导下的小组轮流执政制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长负责制”, 有助于班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 班委领导下的小组长负责制

班主任根据学生档案, 把班级分成若干行政小组, 并指定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管理一周, 往复循环三次结束。小组管理期间, 负责班级的全部管理工作, 诸如主持开会、考勤、打扫卫生、组织班级参加各种活动等, 管理小组可以独立承担全部管理工作。每一个循环结束后, 实行“双选制”, 即全班以投票方式选出八名最佳管理学生, 作为班委会的预备人选, 最后由班主任定夺八位学生的管理岗位。

(三) 班级目标合作管理

责任激励在建立班级管理体系、激发学生管理方面作用是巨大的, 然而, 保持并发扬这一管理体系的优越性, 必须首先点燃理性之光。

二、让先进闪光——荣誉激励

所谓班级荣誉激励, 就是班委会对在学习与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做出较大贡献的同学予以肯定, 给予相应的荣誉, 以此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

(一) 集体荣誉激励

参评对象为管理小组, 评比时间为学期结束时, 评比依据是量化表, 荣誉名称是先进管理小组。奖励仪式设在班务会上, 由班长主持, 班主任颁发, 并把奖状贴在教室墙上, 以示宣传。

(二) 个人荣誉激励

1. 评比对象是全班学生, 评比时间为每月一次;

评比依据是量化统计表;荣誉名称为优秀学生;奖励凭证为优秀学生卡。卡由书签精制而成, 每卡下方有班委会的落款和班主任的印章。卡内分设以下项目:勤奋奖、全勤奖、好人好事奖、卫生模范奖等。奖励仪式设在月末班会上, 班长主持, 班主任颁发优秀学生卡。

2. 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荣誉名称有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荣誉凭证为精装笔记本, 内注明:奖励XX同学X年X学期被评为班级三好学生 (优秀干部) 。

(三) 班级实施荣誉奖励的优点

1. 奖励具有针对性。

班级奖励的原则是有成绩就有奖励,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巩固、发展自我的成长机会。实践证明, 许多学生在优秀学员生的激励下, 加速了自我完善的过程。

2. 奖励及时。

班级奖励周期短, 最长半年, 最短一个月, 这样能对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学生缺乏韧劲儿, 有了进步若不及时鼓励, 会很难坚持下去。班级奖励起到了及时鼓励的作用, 使学生把一时的进步变为永恒的品质, 使优秀学生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进而争取更大进步, 让落后的学生不甘落后, 迎头而上。

三、学有目标——榜样激励

(一) 班干部及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学生的显著特点。“比、学、赶、帮、超”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往往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喊得最响亮, 激励的效果也最明显。

(二) 班主任的榜样力量

从组织学角度看, 班主任是班级的最高领导。心理学研究表明, 领导者的心理气质和本人形象, 直接影响其所在群体的心理氛围和组织形象。班主任是班级的一份子, 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 班主任的魅力是一种能使学生难以忘怀的、自觉服从的领导力量。而这种魅力的形成, 来自于班主任自身所具有的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见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显示自己的魅力:

1. 善于工作的形象

善于工作的教师树立的是“能力崇高的形象”。人们都崇敬有能力的人, 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的宏观设计和微观操作上都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益, 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2. 以身作则的形象

身教重于言教, 在学生中树立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形象, 才算具备了教育人的资格。班主任的模范带头行为本身, 就是无言而有力的思想工作。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做到: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

3. 讲究仪表的形象

仪表举止是人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内在因素的外在特征,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班主任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班主任在公众场合的得体举止、温雅言谈, 不仅赋予老师以人格的尊严与信心, 也给学生带去被尊重的愉悦和感动。

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第2篇

摘 要:众所周知,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因此,班级管理自然而然地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有许许多多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一个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无疑可以极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维持正常的班级秩序。实践证明,“激励式”管理策略是一种简捷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教师可以从情感激励、团队激励、肯定激励等几方面入手,使得班级管理更加简单和行之有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激励式;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1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107

一、何为班级管理的“激励式”策略

什么是激励呢?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类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策略和手段,可以对班级管理产生十分积极甚至是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班级管理的“激励式”管理。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拥有远大目标固然重要,但是要一下去实现它却并不容易。利用解构主义的原理,可以把远大的宏观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微观的小目标,循序渐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我们此处将“激励式”班级管理策略这一宏观形式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方式和步骤,来最终达成班级管理“激励式”这一目的。

二、班级管理“激励式”策略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情感激励

激励本身作为一种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形式,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来实施班级管理的“激励式”策略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来增进相互间的交流,这种行为本身对与学生就是一种情感的激励。让学生觉得教师在时刻关注和关心着他们,这对学生而言,无形之中便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信号,让其服从班级的秩序。以此类推,不仅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情感的交流。我们可以将此化作班级管理的一种“激励式”管理策略――即通过营造家庭式的班级氛围,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1]。而为了那份真挚的情感,大多数学生都会从内心里主动遵从管理,并会为这种融洽的情感氛围而共同努力。

(二)团队激励

有了一个家庭式的氛围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自然而然地便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和团队。在这个集体和团队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共同劳动,分工明确却又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荣辱与共[2]。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每一个个体的融入,集体和团队的凝聚力会把所有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在集体归属感的作用下,集体里的每一个个体都会为了共同的集体而付出努力,形成个体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誉感,这种学生个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无疑会对班级管理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肯定激励

作为集体里面的独立个体,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而自身的独特性则是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出来的。因而,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以及其个体的独特性。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因势利导,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价值去证明学生的独特性。这种有力的肯定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主动的学生个体对于班级管理而言是非常积极有效的因素,能够使得班级管理的“激励式”策略事半功倍[2]。

(四)榜样激励

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点从当今社会的明星效应便可以十分显著地体现出来。榜样是一种被大众美化了的个体,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旗帜。故而榜样比之一般性的说教更加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也更具有感召力。榜样容易在感情上引起人们的共鸣,?o人以鼓舞和鞭策,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例如《巨人传》里面的人物,那些战胜超越自我的经历,那些在逆境中的无畏和奋斗崛起,无疑会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的事例去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奋发进取,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不断去超越自身。这样的激励作用会因为榜样激励着的奋进个体而使得班级管理变得简单和轻松。

(五)物质激励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精神奖励,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产生说教的感觉和倦怠的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物质奖励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给学生的感觉刺激是十分显著的。奖励物质虽不必多大,诸如一个笔记本、一本书等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荣誉的奖励和自我价值的肯定[2]。因此,物质奖励就变得不仅仅是物质奖励,而是精神奖励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这不起眼的奖品是对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或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可以让学生产生受赞赏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在新起点上继续奋发努力。这样方式对于班级的管理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六)成功激励

类似于社会中的一个工作团队获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后,管理人员会为其成果进行一定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对其进行“成功奖励”。这些获得教师“成功奖励”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在此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这些学生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2]。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进步的中下等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用不断肯定的方式去激励成绩相对偏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在无形之中,减少班级管理中的不安定因素,让班级管理的“激励式”策略应用于整个班级,发挥其最大的激励作用。

总而言之,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激励式”策略,将其细化为一些具体的激励方式和举措,能使得班级管理更加简单和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所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可以说激励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从而深化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一、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营造文明化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一般以成绩来确定班干部,其奖励政策好多也都是进行的口头规定等,其奖励政策的内容大都离不开成绩。这样一来,使得大多数学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形成“破罐子破摔”的行为。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全体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技能等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改善学生的心理,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实施监督獎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我们都知道监督的相关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的时期,他们习惯审视别人,同时也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时,则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失去积极性,甚至缺乏参与的热情。鉴于此,笔者在制订奖励制度时,实施的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采纳群众意见,制订群众基础的奖励制度,如,以书面问卷形式、集体讨论形式、个别询问形式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对奖励制度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性,而学生也会通过自己全程参与奖励制度的制订来加深对奖励的认知和理解,使奖励起到自我约束和提高的作用。

三、运用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处在优秀的组织里,同时成为组织里的优秀分子。而优秀组织形成的基础在于成员的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成绩应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正确的奖励。但就奖励形式来说,教师应多采用精神奖励,给其荣誉称号、奖章等,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让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以自我行为来带领、感化身边的人,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凸现奖励的作用。

总之,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有效的奖励政策是推动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探究、改善奖励政策,从而确保奖励政策在班级管理中长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向群.中国班主任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173-17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04.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小学)

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第4篇

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愿意受到教师的重视, 但是由于他们自理能力不强, 所以才会在班级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应该要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去准确把握管理机制的内涵, 以正能量的方式, 促使学生按照这股所期待的内动力去不断追求目标。

一、在责任中完善自我

当一个人有了责任, 就会不自觉地去改变内心的自私想法, 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 然后自己的工作效率也会明显的提高。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方式去真实地参与班级管理。这样一来, 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帮助下可以让班级的日常事务得到有效解决, 使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正常展开;学生在这种班干部的实践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在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中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与体验;在接受教师布置的工作的同时, 不但可以促使自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在认真负责的态度中提升了自己的个人素养。作为班干部, 也可以对其他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带动其他同学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并且在相互影响中, 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促使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在开展班级日常事务过程中有效地推动班级管理。

二、在目标中达到双赢

作为一个班集体, 应该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看见一个很想得到的东西, 他会努力去想办法得到。制定集体目标和个人的阶段性目标,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斗志, 引导他们往一个正确的大方向走。每位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的每一个阶段, 在班主任和同学的帮助、建议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督促自己付诸行动。每一位学生的耐性都是有限的, 所以要按照实际情况去制定各个小目标, 过高的目标容易使人感到胜利的遥遥无期甚至想要放弃, 过低的目标则会让自己陷入太多的满足感, 导致自己缺乏前进的动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去为学生制定和修改阶段性目标, 比如, 有的学生一开始并不能接受太多的学习任务, 就可以让他们通过每天要背多少内容, 认识多少个字等方式来慢慢调整。

班主任可以通过在教室内设置一些标志来暗示学生坚持自己的目标, 比如, 设置成长图, 让学生在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由自己前一阶段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回报的喜悦, 并且激励他们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在努力过程中, 同学之间也会进行相对应的鼓励与评价, 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可以通过互相监督的方式进行改正, 在多重努力下大家一同进步, 然后共同为班级争取集体荣誉。

三、在了解中打破内外差异

内心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可以让学生保持一种比较稳定且长久的健康情绪, 外在的各种激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所长, 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班级管理中, 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学生, 帮助他们了解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让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管理意识, 从多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优势, 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积极暗示, 进而继续热爱自己的学习, 全面发展自己。内外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所长, 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而且班级管理工作也显得比较有成效。

四、在竞争中培养自己

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很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受到表扬, 因为表扬意味着他在某一方面比其他学生做得更好。在班级管理中, 学生相对应地在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 而为了获得比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他们会努力把自己的分内事情做好, 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所以, 在班级管理中, 把竞争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 班级可以通过在合适的时间举办各种比赛的方式来激起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在课堂上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给出一个比较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学到知识, 也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另外, 在讨论中要注意鼓励学生都参与, 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发言, 在发言中去享受讨论的成果并发现自己的长处,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要让他们明白, 竞争肯定是会有的, 但是真正的目的是在合作中求发展。通过合作与竞争的结合, 让学生个人和班集体可以得到发展。

五、在榜样中对照自身

一个班级的领头羊是班主任, 班主任的个人态度和形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份子, 丰富的知识, 高尚的品德, 亲切的态度是学生最难以忘怀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 要注意利用自己的个人形象, 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仪表举止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 很多学生都会以班主任作为自己仪表举止的学习对象。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中, 应该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 在工作中讲求方法和效率。学生在观照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后, 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学习, 这就是班主任的形象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力量。这种学习模式也会转移到同学之间, 然后学生就会有多个榜样进行参照学习, 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 班级管理得也就显得有条不紊。

总的来说, 要把小学班级管理往好的方向推动, 不能够只注重学生的文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班主任应该多与学生交流, 在平时注意观察, 对于学生表现好的方面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 运用多种方式去激励学生,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在学校管理中, 小学班级管理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 不仅能够让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往积极的方面发展, 而且它能够作为一种催化剂, 使学生的个人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发展,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班级的效果。班主任通过运用一定的激励计划, 既可以有效地做到教书育人,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第5篇

班级管理中,情感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所谓情感激励,指班主任通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信任学生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中肯地批评学生的错误或给予适当的处罚,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朝着班级所预定的目标前进,从而实现管理的效能。

班主任常用的情感激励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关心激励

关心激励指班主任真诚地爱护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增进他们对班级的热爱和对老师的信任,并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一味说教而不为学生做实事,不仅无法激励学生,反而会刺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能够产生强烈激励作用的关心往往体现在一些日常细小的事情上,如留心学生的身体状况、记得学生的生日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最能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诚,记得你的一片爱心,从而激发力量,奋勇前进。

二、认可激励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关于预测儿童未来发展的实验。他在一至六年级小学生中选取三个班级,告诉老师其中一些孩子有超常发展潜能(实际上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获得明显的进步。显然,教师对这些孩子形成一种先验的印象,觉得他们与众不同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关注,从而促进了这些孩子的进步。可见,教师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遵循正面激励为主原则,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客观地加以评价和肯定,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向心力,增强上进心,并自觉自愿按教师所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去做。这是班主任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

三、需要激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相对容易得到满足,后几种需要则不那么容易获得满足。社交的需要,指人们渴望获得友谊,渴望得到情感支持,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为群体和社会所接纳。尊重的需要,指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希望获得名誉或威望,取得成绩时,希望被人承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中的最高层次;这种需要意味着人们希望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站在班级管理者的角度,班主任应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譬如初一新生对新环境及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学习动力不足;初三学生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导致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需要,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四、宽容激励

宽容激励指班主任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之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何况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犯了错却不承认,反而与老师顶撞。遇到这种情况,对原则性问题,班主任应抓住不放,但要冷静处理;对于感情用事的行为则应宽容一些、大度一些,耐心地开导,细心地指导,做到以情感人。宽容常常会化做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五、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指班主任通过树立鲜明、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带动学生共同努力。青少年自尊心强,可塑性大,当有了具体、生动的形象作为榜样时,更容易受到激励。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讲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榜样,更要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人物树为榜样,使榜样更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同时,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谈心,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感动、受到激励。

运用目标激励 抓好班级管理 第6篇

一、融洽、愉悦的师生关系是实现目标激励的基础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提出的目标再动听、再诱人,倘若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和认同,是不能够发挥出目标激励的功效的。建立融洽、愉悦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同并积极参与目标的实施,这是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班主任才能顺利地实施目标激励,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善做学生的知己。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善意,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心境,从而产生一种认同的感情,也才能够较好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建议,甚至批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对教师、同学、班级、学习的看法,并用可亲的语言、表情、动作来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了解、缩短距离,以产生情感的递进效应

2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包括人的尊严、价值、权利等。要学生信任你,那么你付出的感情必须是真诚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尊重全体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无论是品行好的抑或是品行差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切忌感情过分倾斜。对于后进生和品行差的学生更不能随便指责或讽刺、挖苦,更需要我们耐心地做工作,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他就会慢慢有所改变,从而改正存在的缺点,确立正确的目标。

3善待学生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虽然有先天性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和不同的社会实践酿成的。所以人与人的个性是有差别的,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气质、爱好、习惯等。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更不能以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这样做只会挫伤学生的个性,不利于目标激励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是实施目标激励的关键

目标是一种刺激,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是希望通过努力而达到的成就和结果。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善于运用目标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攀登。

1制定明确的班级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然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依靠良好的集体机制,也可使一些表现不那么好,甚至较差的个体转化为好或较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熔炉效应”。因此,要使学生有理想、有目标,首先班主任要有理想、有目标。一个班级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如同黑夜里有了光明,为集体前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个人奋斗目标。班级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每位同学围绕目标做出努力,还需要每一位同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个人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加以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确立一个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这一工作最好在学期初进行,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确立自己本学期所要达成的目标。

三、处理好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干扰是实施目标激励的保障

目标的确定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实施。所以在指导学生确立学期目标之后,还要以阶段性的目标促使学生受到不断的激励,从而逐步实现学期目标。

1及时消除来自外部的干扰。学生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条件的改变、意外事件的发生等来自外部的各种干扰。这类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班主任老师需要及时妥善地疏导,为学生排除干扰,才不至于影响目标的实现。

2认真解决来自内部的干扰。内部干扰主要来自学生个体的障碍,如方法不对、能力有限、情绪消极等。对这种学生我采取“激励式”和培养意志并用的方式,肯定其取得的进步,增强其信心,使其认识到有能力达到目标,并且不断地培养其坚强的意志,鼓励其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不断地为其“打气”,使他们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激励:班级“软管理”的妙招 第7篇

(一) 身教激励

在班级软管理中, 班主任的“身教”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身教, 自己做出了榜样, 才对学生有说服力。笔者曾经接任过一届班主任。第一周常规检查年级倒数第二, 班上学生不以为然, 似乎习惯了自己成为弱势群体了, 怎么办?于是物色了一位有活动能力的班干, 负责维持班级卫生。人们常说“喊破嗓子, 不如干出样子”。笔者每天也起早带晚, 除了督促他们扫地、拖地、擦窗户外, 自己也和他们一起干, 用“身教”做出样子。工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周, 常规排名年级第四, 师生是雀跃一堂。看到了一丝阳光, 这批孩子干劲足了, 又告诉他们:第一,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第二, 一个人要是看不起自己, 谁还会看得起你呢?第三,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在紧接着的努力中, 该班的常规一直处于年级上游。由此笔者深深体会到“身教的重要性”:学生干, 老师也干, 这是无声的激励, 也是最有效的激励。

(二) 言教激励

在这方面, 主要是采取集体活动激励和个别谈心激励两种方式。

1. 集体激励

一般是在集体活动开展的时候或者是活动结束后进行班级总结评比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营造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氛围, 使学生对以后再开展这样的活动步调一致、充满信心。

2. 个别激励。

在谈心过程中, 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对学生的缺点提法要委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应从最低最容易办到的开始, 然后一步步提高。比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元旦文艺演出中, 我班的大合唱获了一等奖, 其中某男生的领唱立下汗马功劳。就找他个别谈心, 说:“你能唱得那么有水平, 说明你有别人不及的才能。如果你学习上也像唱歌那样肯下功夫, 学习成绩一定能得到提高。”这位男生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要求。这以后, 创造一切机会, 多次谈心, 引导他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他呢, 从不违反课堂纪律开始, 到认真完成作业, 一步一个脚印如登山一样, 步步往上攀登, 一学期下来, 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三) 激励艺术

1. 直接激励, 间接批评;

这种方法是只表扬, 不批评, 让没受到表扬的同学自己去思索, 去反省, 去领悟, 并从中受到教育、改正错误。比如有一次, 去镇区大路两旁花圃里清理杂物, 有10个同学没有完成任务就溜到路旁的小店里玩去了。班会总结的时候, 没有批评这10个同学, 而是请一直在花圃里劳动的同学站起来, 并且当场表扬了他们, 使全班能提前完成了任务。没有受到表扬的10个同学羞愧得低下了头, 也达到了激励先进的目的。

2. 让学习后进生也能“学而优则仕”;

在学生心目中, 班长是个不小的“官”, 这个职务无疑代表信任、能力、权力、荣誉。但一个班中班长只有一个, 尤其是那些调皮学生更是只能望“长”兴叹。可打破常规, 在学习后进生中选了五个同学当值日班长, 让他们有“学而不优亦仕”的感受, 每天由一人负责班级纪律。实践证明, 这些学生工作都相当负责, 学习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 第8篇

一、新时代中职学生的特质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质:学习成绩不大跟得上, 纪律性不够强, 自我要求不够高, 并且还存在某些家长将自身在家里无法调教的孩子送到学校里面, 把体系化地培养孩子的希望寄于学校方面。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 使得中职学校的班集体管理工作境况变得很复杂。

1. 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接受程度、名誉与大学扩招等因素影响学生的质素。

中职学生因为刚刚初中毕业, 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育, 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是出于自己表现自我的欲望要求。这个时期同学们的关键特质是喜欢展现自我、出风头、好表面风光, 还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因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观念、家长的理念与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准等等原因, 同时受整个中国高等院校扩招的影响, 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变得越来越少。即便是可以招到相当数量的学生, 可是这部分生源的整体质素参差不齐, 这些问题给中职教育的班集体统筹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题。

2.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不牢靠的现象。

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在初中读完后来念中职的, 因此, 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习基础不牢靠。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学习水准仍处于初中阶段。因此, 进入中职的学生, 大都基本上不会懂得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快乐, 有些甚至还会积存厚重的自卑感。所以, 对于他们而言, 学习的成就感与超越感更无从谈起。同时, 在这些中职学生中, 仍有一些同学的求学欲望很低落, 也不存在应有的目标与梦想, 在以前的求学生涯中很多人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3. 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自律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不大喜欢学习的, 纪律性不好,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其中存在一些行为思想有问题的学生, 他们由于兴趣爱好较为接近, 某些品性方面较接近, 非常轻易地就聚集在了一块儿。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的学习气氛受到影响, 从而阻碍了其他想学习的同学的学习和进步, 同时, 由于他们一般较为冲动, 打架斗殴的事情经常会出现。

二、将激励教育有效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措施

1. 确立明确的激励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 需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需要, 尊重同学们的人格, 真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对他们给予尽可能多的表扬激励, 尽量避免对他们进行责备、打击, 从而使得同学们的思想理念出现转变, 产生蓬勃向上的心理动机。

2. 准确确立激励教育将要达成的目标。

在运用激励教育之前, 应充分考虑这种赏识性的教育方法在班集体中的使用可否收获预定的成效目标。对于激励教育的运用需及时解析与整合汇总, 保证激励教育于班集体管理中可以达到预定的成效。

3. 激励教育需拥有可操作性与稳妥性。

教师将激励教育作为一种统筹管理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并不是简单的将激励方式套用到班级管理中, 而是需要充分调查学生的各方面情况, 将班集体的进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应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方面、多层级、多视角的激励方式。

4. 目的激励教育。

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离不开目的性的导向, 目标与成就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遍地来讲, 有目标的同学, 对自身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以此类推, 在班集体管理工作里运用目标管理方法, 在定出详细的目标时, 无论是班集体的宏观目的抑或是同学们的个人目的, 皆需要班集体里的全部同学参加, 如此则可以让同学们养成很强的责任意识以及荣誉意识。激励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同学们发出蓬勃向上的内在动机, 所以鼓励同学们参加班集体的统筹管理目标与同学们的自身目标的制定过程亦不失为一种激励。应用目标激励教育的策略让更多的同学获得进步, 并且能够依据同学们的兴趣将班集体的同学划分成各自相异的组别, 经过目标激励教育, 让班集体的秩序井然, 养成优良的班风。

5. 感情激励教育。

感情激励教育的关键是班集体的统筹管理者需出于真心的尊重同学们的人格, 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需要, 用心地去欣赏同学们, 不吝啬表扬激励, 避免责备批评, 逐渐转化同学们的思想感情。情感激励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转移情绪、相信、期望等。在进行班集体管理工作时, 班集体的管理者需以爱之名, 将自身的对学生的爱正确地传达给学生, 让同学们感受到温情, 保持愉快的心理状况。在进行班集体管理工作时,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的互递传达对学生的信任和理解;通过语言交流让同学们体会到信任;绝不轻视任何一位同学, 不抱怨同学们的不理解, 积极地做好启发工作, 让老师在班级统筹管理工作中不至于事倍功半。

6. 成就感激励教育。

教导同学们的时候, 成就感激励教育当属事半功倍的好法子。每一位同学都应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教师在激励学生时, 应引导他们了解无论在班级或是在校外都需要谨言慎行, 充分了解自己的行为举止每时每刻都关联到班集体的荣辱, 每一位同学皆应当给自己的班级带来荣誉。在班集体的管理进程中, 如果能够恰当地应用激励教育, 不仅能够让班集体统筹管理工作收获意料之外的成效, 同时也会提升班级整体管理效果。然而, 实施成就感激励教育亦当掌握一个度, 越过了反而会有反作用, 所以要求班集体统筹管理者因材施教, 掌握火候。

三、激励教育过程中的注意点

1. 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激励教育。

运用激励教育进行班级管理时, 若选取的时间和场合不当, 激励教育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 教师应注意选取得当的时机。比如:开展某次活动时对表现很出色的学生, 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行为, 并给与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2. 对学生在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的行为给予恰当的激励。

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优化人的品格。因此,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人际交往活动, 像运动会、野炊、演讲比赛等等, 并不时地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 久而久之, 使得他们能够很好的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 互相学习对方的良好品行, 增长见识, 从而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获取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激励。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 有效使用激励教育方法来管理班集体, 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班集体的统筹管理者需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推进激励教育的进展, 让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老师在进行班集体管理时, 需要转换一定的角度来让班集体的管理工作达成预定的成效, 合理地使用激励教育是完成好班集体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做法。文章以中职学生的特质与现实为基点, 整合教师统筹管理班集体工作实践的经验, 对激励教育于班集体管理工作的运用开展研讨。

关键词:中职,班集体管理工作,激励,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余如进.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李文婷, 常宇.关于中职学生管理方法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17) .

[3]丘雪婷.浅谈激励机制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学知报教师版, 2011, (46) .

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第9篇

关键词:积分激励,班级管理

当班主任难, 当好职高班主任更难。大家都知道, 进入职高学习的学生大多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 更让人头疼的是日常行为、道德品质都存在一些问题,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来受到的往往是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骂, 因此不少学生都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不管怎样, 笔者都深信一点, 没有一个学生在学校不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身边同学的赞赏, 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的信任。那么怎样才能将学生内心这种良好的愿望激发出来, 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的动力呢?带着这个问题, 联系我们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对学生道德品质学分的要求,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 在班级管理上尝试采用了“积分激励”制度来积极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这一管理方式介绍如下, 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榜样激励, 唤醒学生的潜动力

学校第一次免试直升时笔者被抽调担任班主任。开学晚自修的第一节课笔者就跟学生说, 以前在初中的时候你们可能都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中的佼佼者, 但来到这里以后, 你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老师头脑中没有你们过去的记录, 只有你们现在的表现,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头脑都特灵活、非常聪明, 以前不过是没有很好地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罢了。从现在起, 只要你们肯努力、有信心、有勇气、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能成为好学生, 能够学有所成。接着, 笔者给他们介绍了从这里毕业出去的一些成功毕业生的范例, 有的在这里努力学习技能, 出去以后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 有的还当上了老总, 有的考上大学, 还举例说明学校的几位从本校毕业的专业课老师, 现在成了骨干教师。听了这些介绍, 笔者看到很多学生即刻就信心满满, 跃跃欲试, 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 成为一名好学生。接着为了趁热打铁, 在第二堂课上笔者就结合介绍学校实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 向学生大胆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推行“积分激励”机制的意图和构想, 但向学生再三言明, 我们推行“积分激励”机制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积分结果将成为学生在校综合素质评定、学分制中道德品质学分计算的重要依据并记入学生档案, 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认识, 正确对待, 把它当成一种动力而不是紧箍咒或思想负担。通过动员, 较好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为实行“积分激励”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集思广益, 民主制定“积分细则”

为有效发挥“积分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制定一套集思广益、为学生所公认并且操作性强的积分细则就成了成功实施这项制度的关键。在班会上, 笔者首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制定班级综合素质加分、减分的细则, 然后以书面形式提交班委会归集整理, 先确立大家一致认可的内容, 对有分歧的方面在下一次班会上再提交全班同学表决, 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是否保留。最后经过多个来回的酝酿、讨论、修改, 一套明晰的班级日常管理积分细则以班规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并张贴在教室里。整套积分细则, 包括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各个要素 (如早锻炼、两操、课堂、自习、作业、集体活动、各种竞赛等各方面的细化要求) , 为学生好好学习、积极表现并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了一套详尽的行为规范。例如, 每天每门课的作业认真完成的可以加分, 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可以加分, 踊跃参加班级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可以加分, 各种好人好事可以加分, 在各种级别的竞赛中获得奖励的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加分等等。整套细则是全班同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结果, 每个同学都较好地发挥了班级主人翁精神, 这为以后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过程监督, 实行班委会民主管理

有了明确的制度, 能否顺利执行就成了关键。为确保“积分激励”机制顺利推行并发挥作用, 在细则出台后, 笔者首先召开班委会统一思想, 要求班干部先要以身作则, 自觉遵守, 在工作中互相监督, 不徇私情。班干部的思想统一后, 再利用班会时间在全班进行再学习, 再动员, 再宣传, 并向全班同学郑重声明, 既然是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制定的规则, 就应该大家一起自愿、自觉地执行, 表现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加分, 违反相应规定的应该减分, 班干部违反规定应加倍减分, 规范面前人人平等。

加分、减分情况由班委会按程序进行, 一般由小组长将该组每个同学在一周内的积分情况上报给班委会, 由班长定期 (我们一般选择下一周的星期日晚自习读写唱时间) 在班级黑板报上公布每个同学的积分情况。接受大家的监督。公示1~2天后, 如果大家没有异议我们一般会选择周三班会时间对前一周的情况进行总结, 并对全班积分前十五名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及时表扬, 促进“积分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

先进是动态的, 积分是不断变化的, 只要自己努力, 每个同学都有获得表扬和肯定的机会, 这就是“积分激励”机制的魅力和核心所在。

每周最新的积分情况公布后, 班委会都会对本周进步较大的同学一周来的表现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主要是以肯定和表扬为主)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同学知道, 只有平时严格要求自己, 时时保持进取的心态, 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才能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积分, 赢得鼓励和肯定。

为表彰先进, 我们除了通过不同的渠道如班会、家长会、黑板报等, 对各项积分靠前的同学进行表扬外, 还从班费中适当开支, 对这些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当然物质只是一种载体, 同学们更为看重的是一种认可、一种成就感和一份荣誉。在表彰先进的同时, 我们对一段时间来暂时进步不大的同学也没有放弃, 适时开展交心谈心活动, 激发并鼓励他们努力作出成绩, 并积极创造条件, 让他们有争取表现和加分的机会。如我们班有一位同学, 平时其他的表现都不是很好, 但笔者发现他很喜欢唱歌, 于是就鼓励他去参加学校举行的“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 结果一举成名, 获得了大奖, 同时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从此以后他参加各项活动的热情高涨, 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积极。高中毕业以后他仍频繁地参加各种歌咏比赛和晚会, 去年他还登上了“发掘永康歌手大奖赛”的舞台, 进入了前十强!在积分的激励下, 每个同学都会因为自己的良好表现获得加分而产生一种成就感, 同时也会因自己的违纪受到减分感到懊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笔者总会做个有心人, 及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契机, 对他们进行引导,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并让他们知道, 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是多么自豪的事情, 每天看得见点点滴滴的进步是多么的充实和快乐!

从高一开始笔者就采用这种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 以后接替新的班级也一样, 在积分的激励下, 每个同学都会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家长、老师和同学们都普遍认为, 我们班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班风, 即使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也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从不言弃。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很在乎自己的积分, 整个班级处于一种积极、健康、奋进的状态, 所以笔者所带的班级几乎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先进班级或文明班级, 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赞赏。

妙用激励手段,提升班级管理的能力 第10篇

一、目标激励法

没有目标, 就没有动力。激励活动产生的根源是以人的内在需要为基础。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引导行为, 行为达成目标。目标就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 也就是心理学上通称的行为“诱因”。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 激发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 可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用目标激励法, 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在班级管理中用目标激励法, 可以使学生产生班级主人公的责任感。

比如对于班级中有学生乱扔纸屑尤其是废旧胶带的现象, 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总目标是教室里时刻保持整洁, 地面无任何垃圾;阶段目标先从学生座位边开始管起。把每节课铃响后的一分钟设定为自我检查时间。自己检查寻找有无垃圾, 如有则迅速捡起后放到抽屉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再通过下课时间捡起走道、讲台前的垃圾, 清理窗台、图书角等死角的垃圾。一系列的目标确立, 使班级环境大为改观, 学生在半学期的时间里逐步树立了“我要整洁”的意识。

二、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目标完成优秀的榜样, 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向榜样学习驱动力, 激发起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达到激励的目的。对此, 教师要能够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是让学生明白老师会树立榜样;第二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成为榜样是非常光荣的;第三点是在班级中要形成宣传低语平台或机制, 以促使榜样树立非突击性的活动。

比如对于班级图书角有的学生不爱护图书的现象, 我在“好习惯之星”的评选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图书好朋友之星”。主要评选对象有三类:一类是每天放学后能够帮助整理图书的;一类是对于损坏或污染的图书能够修补的;一类是帮助登记图书借阅归还情况的。对于获得“图书好朋友之星”的同学都能得到一本儿童小说作为奖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图书破损率也大幅下降。

三、信心激励法

根据期望理论的观点, 一名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激励程度与个体对完成学习目标的主观评价以及对个体的吸引力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学生认为自己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不能实现目标时, 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肯定很低。利用这个理论, 优等生、中等生往往有较为健康的心态, 而对于班级管理中的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要通过主动交流、相互沟通等,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产生“我能行”“我会做好”的信心。有了良好的心态, 有了必胜的信念, 就能生发巨大的创造力, 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从来不喜欢做作业,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作业都不愿意完成。通过交谈我得知, 他认为时间不够做不完干脆不做了。对此, 我和其他老师商量对他布置的作业适当减少一点, 然后鼓励他只要完成一半就有奖励。在完成一半的时间里, 我让搭班老师每隔两天就打一电话“送教上门, 鼓励为主”。很快, 学生就能够完成一半。接着, 再加一些作业量。久而久之, 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自然树立, 作业也会保质保量地完成。

四、情感激励法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曾经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情绪中, 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所以要能够管理好班级, 班主任还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通过朋友般的感情形成激励。因为情感本身就有内在地决定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强度的力量, 只有把情感教育贯穿班级管理的始终, 管理的效能才能得到显著提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如果教师对自己所带的班级缺少情感, 管理效果当然也不会有多好。

比如, 我所带过的班级中经常会有留守孩子, 这些孩子性格比较孤僻, 要么比较另类。由于长期与自己的祖辈在一起生活, 缺少了父母的关爱, 所以对于和其他孩子的相处往往显得能力欠缺。当彼此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 他们更愿意通过拳脚加以解决。对此, 我每接一个班都要做一个细致的家庭状况统计, 对于这些孩子格外关注。除了平常经常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外, 还在平时下课的时候把他们集中到一起, 问一问“父母有没有打电话回来”, 嘱咐一下“来回路上的安全”, 听一听“他们平常有什么困难”。尤其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 还不忘送上一张小贺卡。久而久之, 这些孩子反而非常配合我的工作, 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五、奖励激励法

奖励是对学生积极行为的一种肯定和奖赏, 其最终的目的还在于对这种行为的巩固和发展。科学家研究数据表明, 人在没有任何奖励的状态下, 只能发挥自身潜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状态下, 可以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而在精神奖励的状态下, 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00%。这个数据充分表明, 奖励可以对班级管理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当然, 当物质奖励到达一定程度时, 很容易产生边际作用递减的情况。教师要充分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的方法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运用激励法搞好班级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公平激励 成绩激励

经过汹涌而来的素质教育大潮的涤荡,在新课改实验已全面展开并深入之际,已没有人再怀疑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心地位。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是失败的。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激励策略,不失为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些班级除了期末评三好、评先进、评奖学金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新的激励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班级管理实践,就如何运用激励法来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浅谈如下做法。

一、激励一定要公平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一种影响人积极性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时期,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同时,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在自己的行为、态度上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主观、片面性评价,另一方面,设计出科学的衡量学生行为的指标,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字说话,把公平落到实处。我采用量化管理,用数字说明问题。学生在科学的数字面前,没有不公平之感,只有口服心服。同时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量化表格一律公诸于众,量化结果一目了然,对管理者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对被管理者则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量化管理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可比性。以得分排名次,会增强学生的“差距感”,由此而萌生的赶超之念,会敦促学生施赶超之行。公平的激励将使班级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让优秀分子得到鼓励,必须实施荣誉激励。

二、激励要抓住特殊时间和地点

因时激励原则。通俗一点说,时间上要“掌握火候”,方法上就是要“恰到好处”,言行上要“注意分寸”。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班主任老师就是要把握好这个“界限”。在激励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必须善于捕捉时机。最佳的激励时机主要有:一是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新到一所学校或班级)。二是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 三是对某种需求有着强烈愿望时。 四是对过错有悔过之意时。 五是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六是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掌握激励控制的最佳时机,是激励控制艺术的内在要求。班主任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实行激励机制,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地激励原则。班主任表扬学生不能只集中在班会的时候或是什么都拿到教室中去。这里涉及到一个“随机评价”的技巧问题。一般来讲,无论是寝室还是教室,是办公室还是运动场,是路上还是车上,班主任要因地制宜,抓住“闪光点”随机激励。学生拿了5000米长跑冠军,你在一边为他鼓掌,并且说:“真了不起,你是我们学校的王军霞!”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力量倍增,下一个项目他也会用尽心力去拼夺好成绩的。如果拿到班会上去讲,对班上同学是一个鼓舞,对学生本人来说也有许多好处,但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运用成绩激励

班主任对于在班级工作中做出成绩、贡献突出的学生给予公正的评价和认可,并给予奖励,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内驱力,这同尖子生的成绩之所以往往领先直到毕业,与学校教师的表扬奖励有很大关系是一个道理。当然,在班级管理中,成绩激励不应局限于“尖子”,而应当运用于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制度上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具体做法是,在班级授课时,对优等生设置难度大的题,对后进生布置简易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学生的主要学科考了高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成功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是不同的,如果班主任能善于发现他们某个方面的特殊才能,肯定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功,然后提出适合他们努力的目标,给予期待性的鼓励,他们将在教师的期待中获得自信、激发兴趣、激励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让他们体验成功。这也将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感受到学习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四、发挥榜样作用,实施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他人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

首先是班主任的榜样作用。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重要教育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影响。

其次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先进人物言行具有导向性,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先进人物言行的榜样作用主要在于:其一、教育作用。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道德观念较薄弱,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其二、感染作用。人类高尚的品质、情感和顽强的意志、行为都能在正面的人和事中体现出来,学生模仿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并将这种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动。其三、矫正作用。向先进人物学习,学生便会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总之,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学生。而绝对不要以指出错误的方式批评学生,这会激起受批评人的自卫心理,而自我防卫的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应通过激励和赞美,让学生意识到他自身的价值,从而主动去学习、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韦玉仁.探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其解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张卫群.论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第12篇

一促进班级团结奋进离不开制度的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 对他们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就是班级, 一个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 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使学生不断地积极向上。

第一, 巧用班训、班级格言激励。班训就像人生信条一样, 有了它, 学生便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希望。因此, 我班的班训是:为人如立山千仞, 为学如海纳百川。它的意思是做人要像高山耸立, 堂堂正正, 昂首挺胸;学习要像大海善于包容, 兼收并蓄, 方能成才。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的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

我班的格言是:比学习, 勤问静思、博学笃志;比纪律, 以德为备、严于律己;比卫生, 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比出操, 整齐划一、气势如虹。并将它做成条幅悬于教室的墙上, 这样不仅能随时激励学生, 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第二, 利用班级公约激励。提到班级公约, 我们想到了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 因为这个中学就是依靠良好的班级公约, 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 班级公约强大的教育作用。因此, 笔者依据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 和学生共同讨论出了属于自己的班级公约。通过班级公约来规范学生行为, 激励学生进步。同时也为同学们建立起一套竞争机制, 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感受到适当的压力, 又能产生充足的动力, 从而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有特色的班级环境离不开活动的激励

职业高中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和厌学的情绪, 对于这时候的他们来说, 特别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而开展良好的班级活动不仅能有效缓解同学们的负面情绪, 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第一, 抓住时机。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一个认识, 即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命脉。而让班级活动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在于抓住活动开展的时机并把握好活动的主题。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 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因此, 只要教师认真做好以上几点, 就一定能让学生们体会到活动的快乐和教育的深刻。

第二, 不拘形式。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 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教师忽视了活动的本质, 片面追求活动的字面含义, 使学生在各种条款和限制中失去了活动的兴趣。笔者看来, 活动并不是仅限这两个字本身的, 而是对学生的教育起着积极作用且不拘泥于形式的。因此, 活动强调的是增长学生的见识并提高学生的能力, 且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开展出来可以表现为小组活动、社团活动、自由结合活动等。这样不仅实现了教育的提升, 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打造高品位的班级环境离不开人格魅力的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 人格魅力激励主要是指教师对于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 即在师生的交往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号召力和亲和力, 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认同、尊重、敬爱老师。一个没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管理不好班级的。因此, 奉行中国的教育古话“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借此引导班级的健康成长。

第一, 转变观念。每个教师在内心都有这样一个疑惑, 即为什么学生不能把自己当朋友来相处呢?其实只要换位思考就能知道:如果自己是学生, 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老师吗?什么情况下自己才能和教师没隔阂地交流呢?学生往往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 因为认为教师理解不了自己, 所以便不愿意与教师交流。这时候, 教师且不可强行为之, 而是应该走入学生的世界,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从观念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地位, 从而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 奉献爱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 首先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一颗对班级工作的热爱之心、对学生的奉献之心, 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 就是因为人所拥有的复杂的情感, 教师要想搞好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因此,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发现可以集中到倾听、理解、尊重、交流上。只要教师真正做到这几点, 就能让自己产生一份对学生的浓浓的爱, 从根本上温暖学生的心, 从而让学生将教师当成朋友, 实现师生间的和谐相处。

第三, 宽容理解。“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宽容和理解是一种境界, 是一种尊重和美德, 更是一种博大的胸怀。“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学生犯错在所难免, 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宽容和理解, 而是一味地追究责任、怨恨批评, 那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过错造成的损失, 还将失去一部分学生的“民心”, 全国优秀班主任张万祥就说过:“我们宽容的是学生的过去, 而理解得到的却是学生整个的未来”。

总之,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需要教师的能力、耐心、细致程度, 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而激励教育就是通过传播爱, 让学生在爱中成就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下一篇:搜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