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开角型范文

2024-05-17

原发开角型范文(精选8篇)

原发开角型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9例,年龄15~80岁,平均(50±2.3)岁,男性37例,占62.71%,女性22例,占37.29%。其中左眼患病51例,占86.44%,右眼21例,占35.59%。患者的视力指数(HM)/10cm至1.2,患者的眼压为25.7~51.7mmHg,平均37.5mmHg。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相应治疗后,对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视野情况进行了解,与患者术前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在术后第一天,患者的眼压均有明显降低,且视野没有继续扩大加深。即相应的手术治疗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升高,房角开放,导致房水外流受到阻碍,小梁网或Schwalbe管发生病变。患者两只眼中至少有一只眼的眼压持续≥21mmHg,出现房角开放现象。由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近视,有一定程度的视疲劳。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眼压水平较高或者眼压波动较大时,会出现视力模糊、头痛以及眼胀等症状,并且伴有虹视以及雾视等现象。患者晚期会因双眼的视野缩小,使得患者的行动不便,出现夜盲等症状[2]。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根据眼压升高、青光眼性视眼改变、典型青光眼性视乳头改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以及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开放等症状。通过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其中包括在没有进行任何青光眼治疗时的双眼24h眼压峰值至少有一支眼的值大于或者等于22mmHg;患者的双眼用前房角镜证明为正常开角;两只眼中至少有一只眼证明符合青光眼视盘改变的典型视野缺损存在;既可以被诊断。对患者进行神经放射检查、鼻检查以及其他相应的医疗检查,其检查结果显示并没有其他的原因所引起的视神经损害[3]。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诊,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眼局部所运用的降眼压的药物首选为局部降眼压滴眼液,若眼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选择多种降压药。当降压药不能对眼压进行控制时,有视野改变以及明显视神经乳头改变的患者,应对其进行滤过性手术,而最常用的滤过性手术为小梁切除术。对于进行多次滤过性手术但依旧失败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人工导管引流术,一般行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而对患者进行开角型青光眼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不进入前房,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所常见的并发症则能够大大减少。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为了防止滤过通道的纤维瘢痕化,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适当的使用抗代谢药物,一般常选用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C[4]。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若其治疗不及时或者对其治疗方式不当,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的视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并且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失明。随着当今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技巧以及方式的改进,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疾病情况,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9例进行诊断以及相应治疗后, 对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视野情况进行了解, 与患者术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患者进行诊断, 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疗过后患者的病情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结论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疾病情况, 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进行相应的积极治疗,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冯驰, 赵牧, 曾庆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眼科新进展, 2007, 27 (11) :850-852.

[2]蓝育青, 刘嫣芬, 葛坚.几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 19 (1) :47-50.

[3]童念庭, Shu-HuaDing.早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客观检查[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8) :1632-1633.

原发开角型 第2篇

【关键词】 卡替洛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是病理性高眼压引起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是常见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有报道预测2010年全球范围内青光眼总患病数6.05千万人,到2020年为7.96千万人。大多数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得到控制。我科自2010年门诊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例,其中25例用卡替洛尔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设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40—50岁6例,51—60岁12例,大于61岁7例,平均年龄56.4岁,发病时间:0—1月为8例,2月—1年为11例,1年—2年为6例,对照组29例,男13例,女16例,40—50岁8例,51—60岁13例,大于61岁9例,发病时间0—1月8例,2月—1年为12例,1年—2年为9例。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符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眼胀、视力模糊、头痛等感觉,有视神经乳头和视野改变。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卡替洛尔滴眼液两次每日滴眼,对照组予噻吗洛尔滴眼液两次每日滴眼,7天为一疗程,复查眼压、视力及观察视野改变。

1.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治疗一周眼压降至14mmHg以下为显效,治疗一周眼压降至21mmHg以下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标准为无效。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5.2%。

2 结 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眼压下降比较,p<0.001,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眼压正常或升高时前房角总保持开放,造成眼压升高是由于房水经由小梁网,特别是靠近巩膜的邻管组织的阻力增加,阻力增加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小梁网变性或硬化,致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其主要症状可能有眼胀、头胀、头痛,早期眼压波动较大,一次眼压大于24mmHg则视为异常,早期视野改变在中心视野,出现中心暗点及鼻侧阶梯状暗点。可以采用激发试验,如饮水眼压试验,妥拉苏林试验,地塞米松试验等,以饮水眼压试验为常用,饮水前后眼压差值大于8mmHg,或最高压大于30mmHg为阳性。

噻吗洛尔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但无选择性及膜稳定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无直接抑制心脏作用,无局部麻醉作用。不良反应有:①可产生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忌用。②滴眼时,对过敏者及心动过缓者忌用,哮喘和心力衰竭者慎用。

卡替洛尔(carteolol,商品名美开朗)是一种具有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intrinsicsympathomimeticactivity,ISA)作用的强力,非选择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盐酸卡替洛尔系通过抑制眼房水的产生而降低眼压。将本品2%滴眼液向健康成人双眼分别滴入1滴后,至滴药后24小时止,滴入量的约16%排泄到尿中,该时尿中排泄速度的半衰期为5小时,滴眼后本品的血药浓度在定量界限(5ug/ml)以下。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降低眼内压疗效抑制房水分泌,也可用于某些继发性青光眼,高眼压症,手术后未完全控制的闭角型青光眼以及其他药物及手术无效的青光眼。

原发开角型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61.23±1.27)岁;住院时间5~22d,平均住院时间(15.34±0.89)d。同时将同期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1.42±1.32)岁;住院时间6~23d,平均住院时间(15.46±0.92)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定期复查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为:(1)认知护理干预。护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与疾病相关知识(比如眼球解剖结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详细讲给患者及其家属,并让患者观看手术录像,同时给其讲解术后控制眼压的措施,帮助患者了解青光眼知识。(2)行为护理干预。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合理自测评估眼压,详细记录点眼药水时间,尤其护士需要教导患者学会按摩眼球的方法,并让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3]。(3)心理护理干预。护士应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及行为训练,应指导患者控制消极情绪的方法,使其维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使患者认识消极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进而克服消极情绪,并树立与疾病对抗的信心。(4)家属护理干预。护士应告知家属依从性、家属重视度及配合度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家属应该按照患者用药时间随时提醒患者服药,并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发现后马上纠正,预防诱发疾病。此外,患者家属还应该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安慰,为患者构建一个和谐的康复环境,进而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4]。

1.3观察指标采取尼德克牌非接触眼压计对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及出院后半年的术眼眼压进行测量、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应用本院自主制定的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来整理相关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变量方差χ2来验证,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及半年后眼压对比出院当天两组患者的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1mmHg=0.133kPa。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为慢性疾病的一种,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眼痛、眼胀及呕吐等,一旦临床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可能造成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学习[5]。过去国内专家们均认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明显大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指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甚至少数地方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已明显高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此,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方法意义重大[6]。当前临床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进而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为此,护士应该在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给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认真完成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对患者的行为进行干预,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改善手术效果[8]。本文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手术半年后的术眼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可形成良好的影响作用,给予患者有效及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加全面地掌握青光眼疾病知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从医生嘱托,准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尤其是当患者学会正确的按摩眼球方法后,一方面能够开展自我检查与评估眼压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与诊治,进而令患者对眼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保证临床手术效果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护理干预应用在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可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令其接受科学的治疗及指导,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从而令患者的手术效果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取手术治疗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家良,淮瑞芳,贾丽君,等.北京市顺义县50岁及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率和正常眼眼压的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35-339.

[2]徐亮,陈建华,李建军,等.北京农村及城市特定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调查及其筛查方法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26-731.

[3]Wolfram C,Lorenz K,Breitscheidel L,et al.Health-and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ocular hypertension or primaryopen-angle glaucoma〔J〕.Ophthalmologica,2013,229(4):227-234.

[4]Nassiri N,Mehravaran S,Nouri-Mahdavi K,et al.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usefulness in glaucoma〔J〕.Optom Vis Sci,2013,90(8):745-753.

[5]王晓宁.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21(4):118-119.

[6]吴天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400-401.

[7]巩丹慧,任春惠,池成涛,等.青光眼围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052-1053.

原发开角型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均为双眼。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经统计学处置纳入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2)性别不限,年龄18~75周岁;(3)眼压范围为21.5~33.6mmHg(1mmHg=0.133kPa);(4)无其他伴发眼疾;(5)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对本次观察使用相关药物过敏;(3)青光眼或高眼压症之外的其他活动性眼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5)合并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6)在过去3个月内进行过激光或眼部手术。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商品名:苏为坦,生产厂家:ALCON CUSI,S.A.批准文号H20120816)每晚19:00~21:00每眼结膜囊内1滴,疗程8周。对照组:予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商品名:贝特舒,生产厂家:美国爱尔康眼药厂比利时分厂,注册证号H20090611)每眼1滴,早晚各1次,疗程8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具体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情况比较

具体见表3。

2.3 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青光眼是指眼压内间断性或不断升高的眼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多表现为眼部不适,且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约450万人口因本病致盲[4],我国发病率为1.4%~2.0%[5,6],近年来发病趋于年轻化[7],减轻患者痛苦与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当前治疗的重点所在。

目前对于青光眼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与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为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术后会导致部分患者白内障形成,最终仍导致视觉障碍,增加患者痛苦负担与并发症[8]。故而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眼部药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属于β受体阻断剂,一度成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代表药物,近年来发现其易出现心率减慢、呼吸抑制等各种周身不良反应[9,10]。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属于新型前列腺素类药物[11],具有降压效果稳定、不良反应低等特点,研究显示其可维持24h有效眼压,特别是夜间眼压[12]。滴入眼睛后会被迅速水解,产生曲伏前列素游离酸,通过提高巩膜通路房水外流而发挥降眼压作用[13]。本文显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在治疗后眼压、视力改善方面均优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双眼均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予以曲伏前列素滴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疗程结束后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眼压、视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础医院推广。

原发开角型 第5篇

关键词:他氟前列素,拉坦前列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试验,综述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眼病,是当前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表现是视乳头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缩小。眼压升高为其主要的危险因素。眼内压力升高超过了眼内组织(主要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给包括角膜、虹膜和晶状体眼内各组织,尤其是视神经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视野可能全部丧失终致失明。青光眼所致的失明,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尚无法使其逆转和恢复[1]。Quigley等[2]根据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以联合国2020年世界人口推算,指出到2020年全世界青光眼人数将达到7960万,届时中国的青光眼患者将达到600万。

目前,治疗青光眼的药物类别主要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α1受体阻断剂、副交感神经激动剂、高渗透压药物、缩瞳剂、合剂等,前列腺素应用较多,因其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眼内压(Intra ocular pressure,IOP)的效果,且和β-阻滞剂即α激动剂等其它药物相比,系统性不良事件较少[3]。他氟前列素是一种新型的合成前列腺素、氟代前列腺素(FP)受体激动剂和前列腺素受体结合相关[4]。拉坦前列素是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因此他氟前列素的国际临床试验大多以其作为对照药物[5,6,7,8,9,10,11,12,13]。本文旨在综述他氟前列素国际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而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本研究全面检索了中英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MDLIEN@OVID、EMBASE.com,中文数据库包括CNKI、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万方电子期刊,并且制定了严格的检索方法。

1.1.1 英文数据库检索

综合考虑英文文献覆盖的全面性、检索资源的可及性以及数据库的权威性,选择了如下数据库:Pub Med、MDLIEN@OVID、EMBASE.com,这是当今国际上生物医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数据库,涵盖绝大部分生物医学文献。然后,经Me SH Search工具条确定检索词定为“Tafluprost”AND“Latanoprost”,文献发表时间截止到2012年9月30日,检索时间:2012年10月。

1.1.2 中文数据库检索

本研究的中文文献检索涵盖了以下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万方电子期刊,具体检索方法为:“他氟前列素”并含“拉坦前列素”,检索文献的主题词,文献发表时间截止到2012年9月30日,检索时间:2012年10月。

1.2文献纳入与剔除标准

为了保证文献质量,提高文献综述结论的可信性,本研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入选剔除标准,包括:对比他氟前列素与拉坦前列素;临床试验;盲法;对照。剔除标准包括:重复文献;动物模型;临床前和生物有效性研究;描述性评价、评论、观点;作为会议摘要的文献,无详细描述的方法学介绍等。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经过英文数据库检索,共得到132篇英文文献,其中Pub Med:31篇;MDLIEN@OVID:30篇;EMBASE.com:71篇。中文数据库检索,没有命中的文献。将132篇命中文献纳入Endnote X6,基于题目、摘要或全文排除文献数量:123篇。其中,重复文献:62篇;临床前药理学研究:12篇;临床前药效学研究:10篇;临床前毒理学研究:8篇;非对比他氟和拉坦临床试验:7篇;苯扎氯铵研究:2篇;文献综述:15篇;评论性文章:7篇。进一步分析文献的数量:9篇,最终符合文献纳入标准9篇[5,6,7,8,9,10,11,12,13]。见图1。

2.2 研究对象

9篇文献中有6项研究[5,8,9]针对青光眼患者,3项研究[6,7,10,11,12,13]针对健康成人。所报道的受试者数量总计1066例,其中青光眼患者966例,健康成年人100例。针对青光眼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目的主要是研究他氟前列素对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针对健康人的临床试验目的主要是研究其安全性、耐受性和体内药物动力学。所有研究在受试者选择上都制定了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于青光眼患者,纳入标准主要包括:年龄≥18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囊膜性青光眼、剥脱型青光眼、高眼压患者(至少一只眼睛IOP为22~34mm Hg),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遵守研究方案相关规定等。排除标准:尚未控制的系统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怀孕的女性,或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生育期女性;之前参加过任何与他氟前列素相关的药物试验;半年内做过心血管、呼吸系统或眼部手术;已知对所研究的药物及其成分过敏;筛查时或研究期间使用隐形眼镜;使用前房角镜检查法,根据Schaffer分类,前房角小于2°等。对于健康受试者,纳入标准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无明显眼科疾病。排除标准:患眼科疾病;怀疑对研究相关药物或成分过敏;不能够遵守研究方案;全身或局部使用对IOP有潜在影响的药物;在入选一周前使用了任何系统性眼科药物;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等。

2.3 研究方法

文献报道的9项研究在方法学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他氟前列素与拉坦前列素平行分组试验,二是他氟前列素的转换治疗试验。前者是将纳入的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他氟前列素与拉坦前列素,对比疗效差异,共5篇文献[5,6,7,8,9];后者则是筛选使用拉坦前列素或其它青光眼药物而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的受试者,对其使用他氟前列素进行转换治疗,将其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与基线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共4篇文献[10,11,12,13]。在平行分组的5个临床试验中,有1个是活性对照、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有2个是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平行分组、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分别为Ⅱ、Ⅲ期临床试验,有2个是在健康受试者上进行的小规模对照临床试验。转换治疗的4篇文献均是前瞻性临床试验,其中一篇是试验者单盲临床试验,还有一篇是非介入、观察性、开放、非随机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这4项研究的焦点是对比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4 研究结果

2.4.1 临床疗效

Andrew Sutton等[5]进行了前列腺素类氟代前列素受体激动剂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在健康男性上的安慰剂对照对比研究,这是一个探索性、Ⅰ期、活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研究,由49例18~45岁健康男性参与,随机分成了四组,分别接受0.0025%(n=13)和0.005%(n=11)的他氟前列素、0.005%拉坦前列素(n=12)和安慰剂(n=12)的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左右眼睛各一滴,疗程为一周。该研究的临床疗效指标是不同时间节点的平均眼压(IOP)变化值,结果是在多数时间点上,0.005%他氟前列素的IOP降低值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在数个节点上,>0.005%拉坦前列素组,结论是0.005%他氟前列素相比于安慰剂以及0.005%拉坦前列素更能显著降低IOP。

Carlo E.Traverso等[6]对比了他氟前列素与拉坦前列素降眼压作用的稳定性和持续时间,这是一个随机、双盲、活性对照、平行分组、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由38例经过严格筛选的青光眼患者参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0.0015%他氟前列素(n=19)和0.005%(n=19)拉坦前列素治疗,经过一定的洗脱期后,每天给药一次,疗程6周。该研究的临床疗效指标是第42天和第43天IOP降低作用的程度(IOP较基线降低值)和持续时间,结果是两组IOP的最大降低值出现于第7天并维持到了42天,他氟组较基线变化均值是-9.7mm Hg,拉坦组-8.8mm Hg,组间整体差异是-9.7mm Hg,结论是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对IOP降低作用的程度、时间和稳定性的影响相似,即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Hannu Uusitalo等[7]进行了他氟前列素0.0015%对比拉坦前列素0.005%滴眼液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和眼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这是一项在8个国家49家研究中心实施的双盲、活性药物对照、平行分组、多国家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有53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0.0015%他氟前列素和0.005%拉坦前列素,一日一次,疗程24个月。主要临床疗效指标为试验结束时两种药物相对于基线的IOP降低均值,结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种药物都表现出了实质性的降IOP效应,在第24个月时他氟组IOP降低均值为-7.1mm Hg,拉坦组-7.7mm Hg,结论是ANOVA检验证实他氟前列素相比拉坦前列素具有非劣效性。

Hideki Mochizuki等[8]研究了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在健康男性24h降眼压作用,这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开放和活性对照试验,样本数27,测定基线眼压过后,每天在右眼使用一种药液,疗程7d,接着停用两周洗脱,再对其左眼使用另外一种药液,疗程7d。主要疗效指标是疗程第7天时眼压值以及其相对基线的眼压降低值,结果是他氟组从11.8mm Hg降到了9.8mm Hg(-1.9mm Hg),拉坦组从11.5mm Hg降到了9.7mm Hg(-1.8mm Hg),结论是认为两种药物的整体有效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Ichiro Kawaguchi等[9]研究了拉坦前列素和其它三种前列素药物(他氟前列素、曲伏前列素、比马前列素)在健康成年人的双边治疗研究,这是一个前瞻性、单盲、随机临床试验,由24例受试者参加,一共进行了三组对照试验,每组试验间隔6周洗脱期,在每组试验内,两种药物随机在受试者左右眼使用,每日一次,疗程两周。临床疗效指标为第7天和第14天IOP相对于基线的平均降低值,结果是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第7天和第14天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对于每个受试者IOP降低值的相关性,结论是他氟前列素与拉坦前列素显著相关,认为两者对于降低IOP的有效性相似。

Stefano Ranno等[10]研究了由含防腐剂前列素类药物(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比马前列素)转换为不含防腐剂他氟前列素对于青光眼患者IOP的改变,这是一个前瞻性临床试验,共89例已经用药3个月以上且无法耐受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或者比马前列素不良反应的青光眼患者参与,其中拉坦组29例。试验者严格测量了停药时受试者基线IOP数据,然后对89例患者使用他氟前列素,一日一次,疗程三个月。主要疗效指标是3个月后患者日平均IOP值水平,结果基线眼压为(16±2.1)mm Hg,3个月治疗后眼压为(16.6±2.0)mm Hg,结论是对于日各时间节点和日均眼压值水平,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没有统计学差异。

Ingrida Januleviciene等[11]关于由拉坦前列素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转换为他氟前列素治疗的泪膜渗透性、耐受性、眼内压影响的研究中,采用了前瞻性、试验者单盲方法,共30例无法耐受拉坦前列素患者入组。试验者严格测量了停药时受试者基线IOP数据,然后对患者使用他氟前列素,一日一次,疗程12周。疗效指标为停药时IOP值水平,结果基线眼压为(16.2±2.9)mm Hg,他氟治疗2周(16.2±2.8)mm Hg,6周(16.2±2.6)mm Hg,12周(16.3±2.3)mm Hg,结论是两者的眼压降低水平没有改变。

Anton Hommer等[12]研究了青光眼患者从含防腐剂前列素类药物转化为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疗效安全性的改变,这是一个非介入、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开放性研究,118例曾使用单药治疗(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比马前列素)的患者入组,试验者严格测量了停药时受试者基线IOP数据,然后对患者使用他氟前列素,一日一次,疗程12周。疗效指标为停药时IOP值水平,结果拉坦前列素亚组(n=68)的基线眼压为(16.2±4.6)mm Hg,他氟治疗后(14.8±3.1)mm Hg,经过统计分析,结论认为两者降眼压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他氟前列素显著优于拉坦前列素。

Hannu Uusitalo等[13]报道了局部青光眼用药从含防腐剂药物转化为不含防腐剂药物对于患者的影响,入组158例使用了拉坦前列素的患者,疗程12周,疗效指标为停药时IOP值水平,结果基线眼压为(6.8±2.5)mm Hg,他氟治疗后(16.4±2.7)mm Hg,统计分析认为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是他氟前列素对于拉坦前列素保持了相同的IOP水平。

2.4.2安全性

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试验中报道的不良事件中,较为常见(发生率超过5%)的有结膜充血(体征)、眼充血(症状)、眼痛、眼刺激、睫毛生长、睫毛变色等,不常见(发生率小于5%)的不良事件有白内障、干眼症、眼部瘙痒症、眼睫毛增厚、眼睑水肿、虹膜色素沉着过度、视野缺失、异物感、畏光、浅表性点状角膜炎、心悸、咽干、头痛等。

Carlo E.Traverso等[6]和Hannu Uusitalo等[7],认为他氟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对于青光眼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两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ideki Mochizuki等[8]报道了他氟前列素在治疗时结膜充血相比拉坦前列素发生率较高,Andrew Sutton等[5]报道了0.0025%或0.005%他氟前列素治疗组中结膜充血和畏光更多见。Ingrida Januleviciene等[11]报道了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比含防腐剂的拉坦前列素有着更好的耐受性,以及更低的泪膜渗透性。Anton Hommer等[12]报道了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比含防腐剂的拉坦前列素显著减少了眼部不适症状和临床体征,特别是显著降低了充血症状的发生率。Hannu Uusitalo等[13]报道了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比含防腐剂的拉坦前列素有着更好的耐受性和更少的不适症状和体征,并且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他氟前列素作为新型的合成前列腺素以及氟代前列腺素(FP)受体激动剂,所有临床试验[5,6,7,8,9,10,11,12,13]报道了其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绝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其与拉坦前列素相比具有非劣效性。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所有文献[5,6,7,8,9,10,11,12,13]都报道了他氟前列素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一些文献报道了他氟前列素相比拉坦前列素结膜充血症状发生率更高,而另一些文献则报道了其相比于拉坦前列素有着更好的耐受性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过仔细分析文献,发现报道他氟前列素结膜充血症状发生率高的文献均研究的是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而报道他氟前列素有更好耐受性的文献均使用的是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防腐剂苯扎氯铵BAK是当今眼科局部用药使用最广泛的化学物质,有文献报道[14,15]其对于眼球表面细胞和小梁网状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因而综合文献报道结果,0.0015%他氟前列素与0.005%的拉坦前列素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且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相比含防腐剂的拉坦前列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4 结论

原发开角型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照组:血糖正常眼病患者60例 (120只眼) 。男32例, 女28例。年龄40岁以下13例, 40~50岁10例, 51~60岁15例, 61~70岁13例, 70岁以上者9例。所有受检查的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为1.0或1.0以上, 其中屈光不正患者14例, 初期白内障13例, 另外33例为其他眼病患者。糖尿病组:糖尿病患者64例 (128只眼) 。男34例, 女32例, 年龄40岁以下4例, 41~50岁7例, 51~60岁27例, 61~70岁19例, 70岁以上7例, 1型糖尿病患者5例, 2型糖尿病患者59例,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7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进行常规的视力、裂隙灯和眼底检查。由专一护士用Schiotz眼压计连续3d测眼压及矫正眼压。对3次眼压≥21mm Hg (1mm Hg=0.133kPa) 者或眼底C/D≥0.6者进行排除青光眼试验, 并进行视野检查和房角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组高眼压发生率为32.81%高于对照组的1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糖尿病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率为6.25%高于对照组的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糖尿病与高眼压和青光眼, 特别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着密切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平均数。近些年来糖尿病已被认为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Armstrong曾做了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对比观察, 在393例非选择性糖尿病患者中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4.1%, 对照组发生率为1.4%。

本文分别对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患者进行眼压检查, 结果表明, 糖尿病组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43例占67.19%;而对照组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51例占85.00%, 这说明糖尿病组眼压正常率少于对照组。眼压升高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证明糖尿病患者眼压比普通人高这一结论是正确的[2]。对2组中眼压升高者或眼底C/D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可疑青光眼改变者, 均进行全面、细致的排除青光眼检查。结果表明, 糖尿病组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者共4例, 包括低眼压性青光眼1例。糖尿病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为6.25%。在对照组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2例, 发生率为3.33%。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率高于普通人。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尚有待于进一步证明。但本研究证实了糖尿病确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3]。

研究肯定了糖尿病患者中高眼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1990年葛坚[4,5]观察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呈全面异常。描述宏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全血表现黏度、红细胞压积黏弹性、触变性、黏弹性迟滞环面积及描述微观血液流变学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凝聚指数均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性, 从而提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应属于“高黏滞血症”的新概念。在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发生时, 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改变应与眼压同时考虑。申尊茂[6]曾报道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约有31%患者有视网膜血管充盈迟缓, 少数病例发现视盘、视网膜静脉侧支形成或微血管瘤, 这也提示了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视网膜循环障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成因中的作用。

糖尿病通过一系列机制影响视网膜微循环, 包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和血小板凝集力上升等, 这些重要的血液流变学因素的异常可促进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血流阻滞, 减慢的血流速度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缺氧, 甚至导致视盘及视野的改变。糖尿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具有类似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 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率增高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对64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及60例血糖正常眼病患者 (对照组) 的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高眼压发生率为32.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糖尿病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糖尿病,高眼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参考文献

[1]苗述揩, 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339.

[2]关子安.现代糖尿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19.

[3]周文炳.青光眼研究进展[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3:128-136.

[4]葛坚, 周文炳, 诸建初.青光眼视功能损害与血液流变学[J].眼血流图及其它诸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中华眼科杂志, 1992, 28 (4) :195.

[5]葛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眼科杂志, 1992, 28:298-302.

原发开角型 第7篇

关键词:青光眼,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原发性青光眼为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当合并白内障时,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能够通过一次手术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目的。然而,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 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相比具有前房较浅、眼轴较短等解剖结构特点[1], 联合手术能否在此二种原发性青光眼中得到相同的疗效与安全性在我国尚未见报道, 为此, 我们于2005年开始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近年来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与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联合手术在PACG与POAG合并白内障中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 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05年至2009年在我院诊断为PACG与POAG同时合并白内障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且手术后随访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临床资料。PACG组17例, 男性8例 (8只眼) ;女性9例 (9只眼) , 右眼9只, 左眼8只。POAG组14例, 男性11例 (11只眼) , 女性3例 (3只眼) , 右眼8只, 左眼6只。所有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制定的标准[2]。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2切口, 上方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植入后房型可折叠人工晶体。简述如下, 行球后麻醉与上直肌缝线固定后, 于上方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然后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结膜与 (或) 巩膜下放置丝裂霉素棉片, 浓度为0.25~0.33g/L, 放置时间3~5min, 用平衡盐溶液100mL充分冲洗。然后行超声乳化手术, 切口位于颞侧透明角膜, 行水分离、水分层, 行超声乳化, 将后房型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再切除长条形的小梁组织, 约1mm×2mm, 相应部位切除周边虹膜组织。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约4~6针, 其中行调节缝线0~2针。间断或连续缝合筋膜, 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球结膜。妥布霉素2万U与地塞米松2.5mg结膜下注射。

1.3 手术前后检查与治疗

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眼压 (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 、最佳矫正视力 (小数视力表) 、裂隙灯、前房角镜及眼底检查。记录病史、降眼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等。手术前给予患者全身或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手术后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 根据眼压、滤过泡、前房等情况给予滤过泡按摩, 拆除调整缝线。

手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标准为手术后最终随访时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 眼压控制在≤21mmHg。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前后的眼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Mann-Whitney U-test) ,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资料

PACG患者年龄50~84岁, 平均 (68.4±9.0) 岁;POAG患者年龄34~76岁, 平均 (66.7±10.4) 岁, 2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99, P=0.549) 。PACG组的随访时间6~32个月 (平均11.4±8.8个月) , POAG组随访时间6~34个月 (平均13.2±8.8个月) , 2组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67, P=0.095) 。PACG组手术前最高眼压21~73mmHg, 平均 (42.1±15.1) mmHg, POAG组手术前最高眼压22~68.7mmHg, 平均 (35.0±15.8) mmHg,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06, P=0.132) 。PACG组术前视力为指数至0.3, POAG患者的术前视力为手动至0.3。

2.2 手术后眼压与视力情况

PACG组与POAG组手术后眼压均降低 (PACG组t=9.193, P<0.01;POAG组t=3.978, P=0.002) 。PACG组手术后最后随访时眼压为5~19mmHg, 平均 (10.1±4.5) mmHg, 低于POAG组的最后随访眼压6.3~34.0mmHg, 平均 (15.8±8.3) mmHg (z=-2.245, P=0.025) 。PACG组中所有眼 (17/17, 100%) 在手术后无需降眼压药物治疗, 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POAG组中有11只眼 (11/14, 78.6%) 的眼压于手术后无需用药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 PACG组的成功率高于POAG组 (χ2=4.033, P<0.05)

PACG组最后随访视力为指数至0.6, POAG组最后随访时为无光感至1.0。PACG组与POAG组手术后大多数眼的视力提高, 其中PACG组的比例为58.8% (10/17) 、POAG组为57.1% (8/14) 。PACG组中3只眼 (17.6%) 、POAG组中有5只眼 (35.7%) 的手术后视力降低, 所有这些眼手术前眼底检查呈现严重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杯盘比为0.8~0.9。

2.3 手术并发症

所有病例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后并发症见表, 2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水肿, PACG组中有1眼手术后人工晶体夹持, 行手术回复。其余并发症均可采用药物等保守治疗处理 (表1) 。

3 讨论

通过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明显的白内障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认为联合手术能够达到降低眼压同时提高视力的目的。但是由于PACG具有与POAG不同的结构特点, 如晶体将对较大、前房浅、眼轴短等, 因而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难度, 影响手术后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对联合手术在PACG与POAG的眼压、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PACG与POAG均能够通过联合手术使眼压得到控制, 眼压控制成功率与国外报道相似[3~7]。目前国外仅有一篇文章对联合手术在PACG与POAG中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PACG与POAG的眼压无差异, 但PACG的眼压降低幅度高于POAG, 其归因于术前PACG的眼压较高与晶体摘除可能对PACG的眼压控制影响更大[5]。而我们的病例中2组术前眼压无差异, 术后PACG的眼压则低于POAG, 也是从另一个方面支持以上假设。

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了大多数的PACG与POAG的视力在联合手术后得到提高, 部分术后视力不变或下降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多于视神经损害较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等有关, 提示我们在随访患者的过程中注意视神经的保护等治疗。

虽然联合手术的操作较为复杂, 但本研究中结果与其它报道相似[3~7], 即并发症相对较轻,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进行处理, 并且长期的随访期间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本研究中2组病例的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与术后第1天高眼压。角膜水肿在PACG组中的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与PACG具有较浅的前房, 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有关。虽然联合手术中已经行小梁切除术, 但2组病例术后第1天均可出现高眼压, 可能与巩膜瓣缝合过紧有关, 术后通过逐渐拆除调整缝线, 眼压均能够下降。由此提示我们今后在手术中, 需要通过侧切口向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溶液来观察滤过情况, 以尽可能避免术后高眼压的发生。

尽管本研究2组患者手术前的指标如年龄、眼压均相似, 但本研究不可避免存在回顾性研究与病例数较少所带来的缺陷。但是从本研究的结果分析中, 显示出但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 能够通过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而有效地控制PACG或POAG的眼压、同时提高视力。

参考文献

[1]Tarongoy P, Ho CL, Walton DS.Angle-closure glaucoma:the role of the lens in the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Surv Ophthalmol, 2009, 54 (2) :211~225.

[2]中华医学会青光眼学组.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J].中华眼科杂志, 1987, 23:127.

[3]Tow SL, Aung T, Oen FT, et al.Combined hacoemulsificatio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trabeculectomy for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J].Int Ophthalmol, 2001, 24 (5) :283~289.

[4]Hong S, Park K, Ha SJ, et al.Long-term intraocular pressure con-trol of trabeculectomy and triple procedure in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and 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J].Ophthalmologica, 2007, 221 (6) :395~401.

[5]Lai JS, Tham CC, Chan JC, et al.Phacotrabeculectomy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and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Jpn J Ophthalmol, 2004, 48 (4) :408~411.

[6]吴洪梅, 年越.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23 (10) :1112~1113.

原发开角型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 (141只眼) 。将其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 每组各为26例, 其中Ⅰ组男13例, 女13例, 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 (47.9±3.4) 岁;Ⅱ组男15例, 女11例, 年龄16~80岁, 平均年龄 (50.2±6.7) 岁;Ⅲ组男12例, 女14例, 年龄19~84岁, 平均年龄 (55.2±5.3) 岁。三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Ⅰ组患者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47只眼) , 生产厂家: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866, 规格:125μg/2.5 m L) ;Ⅱ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 (47只眼) , 生产厂家:Alcon Laboratories, Inc. (注册证号:H20120526, 规格:0.1 mg/2.5 m L) ;Ⅲ组给予贝美前列素滴眼液 (47只眼) , 生产厂家:Allergan, Inc. (注册证号:H20100601, 规格:0.9 mg/3.0 m L) 。三组均每日不同时间点滴眼1次, 每次1滴, 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建议[3], 在7∶00、10∶00、14∶00、18∶00时间点, 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比较三组用药前后的24 h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值及用药前、用药后4周内眼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用药前后24 h内4个时间点眼压测量结果比较

三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用药后24 h内各时间点眼压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各组间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三组用药前后4周内眼压测量结果比较

治疗4周后, Ⅰ组平均日间眼压从 (23.91±5.12) mm Hg (1 mm Hg=0.133 k Pa) 降至 (15.39±5.04) mm Hg;Ⅱ组从 (23.80±4.97) mm Hg降至 (15.61±4.36) mm Hg;Ⅲ组从 (23.80±4.97) mm Hg降至 (15.61±4.36) mm Hg, 组内比较, 三组用药后眼压与用药前较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比较, 治疗后三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 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 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4]。因此, 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 (视乳头) 凹陷、视野缺损, 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 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 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5]。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 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 但多数是由于房水流出发生障碍, 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6,7,8]。开角型青光眼较常见, 多见于中年人以上, 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 房角始终保持开放, 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发现时往往已到晚期视力视野发生损害, 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及病理改变目前仍不了解,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前房角开放, 且大都是宽角, 由于小梁网、Schlemm管或房水静脉出现变性或硬化, 导致房水排出系统阻力增加[9,10]。阻碍的部位大多在小梁网, 少部分在房水排出通道的远端。近年来光镜和电镜观察青光眼标本, 发现在Schlemm管壁内皮下及内皮网间隙中沉淀大量斑状物一酸性黏多糖蛋白复合物, 这些斑状物的量与房水流畅系数有明显的负相关[11,12]。有报道表明开角型青光眼房水排出阻力主要在于Schlemm管本身, 管腔变窄、进行性萎缩闭塞, 使房水流出阻力增加, 是导致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13]。

注:与同组治疗前同一时间点比较, ▲P<0.05;1 mm Hg=0.133 k Pa

注:与同组用药前比较, ▲P<0.05;1 mm Hg=0.133 k Pa

青光眼的诊断手段有最新的现代激光和计算机技术, 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查依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之所以被称为最危险的青光眼, 因为其早期无症状, 且缺少早期诊断的手段, 但目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由于具有定量检测和数据化的特点, 因而成为早期青光眼诊断敏感可靠的检查依据之一[14]。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新药较多, 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为患者选择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有研究结果显示, 前列腺素类似物降眼压的研究是目前热点之一, 且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其降眼压的效果具有稳定性和良好的耐受性[15]。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目的是控制疾病发展或尽可能延缓其进展, 使患者最大限度保存视力[16]。考虑到个体视神经对高眼压的耐受力不同, 因此还无法确立一个眼压值来衡量青光眼是否控制。因此开角型青光眼在接受治疗时不能单纯随访眼压, 还须跟踪视盘损害及视野缺损, 如测量24 h内眼压曲线等[17]。

本研究选用前列腺素类似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其代表药物主要有拉坦前列腺素 (适利达) 、曲伏前列腺素 (苏为坦) 和贝美前列腺素 (卢美根) 。 (1) 拉坦前列腺素是一种新型苯基替代的丙基酯前列素F2a, 为选择性F2a受体激动剂。本身无活性但能迅速渗透到角膜, 在角膜和血浆中可水解为具有活性的游离酸[18]。它能增加房水通过眼角素层的流出量, 用药量小, 但促进房水充出量大, 药液能渗透到眼球上睫脉络膜上层, 具有良好降眼压效果。拉坦前列腺素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会影响房水的生成而增加房水流出, 从而使角膜内皮、晶状体上皮、玻璃体等组织营养的供给不会因为房水量的减少而受到影响[19]。 (2) 曲伏前列腺素是异丙酯前体, 通过角膜吸收, 被角膜酯酶水解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游离酸, 它是一种选择性的FP前列腺类受体激动剂。据报道FP前列腺素类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房水外流的机制来降低眼压。至今尚未清楚其准确的作用机制[20]。 (3) 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是治疗眼压升高的药物, 主要成分为贝美前列素, 贝美前列素是一种合成的前列酰胺, 是具有降低眼内压活性的前列腺素结果类似物, 选择性地模拟了天然存在的前列酰胺的作用[21]。此药品用于降低对其他降眼压制剂不能耐受或不够敏感的 (多次用药无法达到目标眼压值) 的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前列腺素类似物目前已成为青光眼的一线治疗, 就全身副作用而言, 其安全性极佳, 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有些较为常见, 并不会导致明显的严重后果。但是还有一些副作用就可能对视力产生影响[22]。

黄海荔等[23]报道研究拉坦前列素, 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3种前列腺素类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24 h眼压下降的程度, 结果发现三组患者用药后4周后眼压均明显下降, 效果显著, 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陈光胜等[24]在研究3种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周, 4周后眼内压的影响时发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3种不同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后, 眼内压均会显著下降, 但不同滴眼液的种类对眼压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孔祥梅等[25]研究拉坦前列素, 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三种前列腺素滴眼液降低眼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表明三种前列腺素滴眼液对于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效果明显, 且作用持久, 但各组之间眼内压降低效果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比较拉坦前列素, 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通过病例对照试验方法将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 (141只眼) , 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以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 比较三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眼压值。结果发现三组治疗前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治疗后24 h内各时间点眼压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各组间眼内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用药后4周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 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倚而影响结果, 所得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目前对于前列腺素类似物的联合用药的副作用还需临床观察和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证;由于医疗条件有限, 在测量24 h内眼压曲线只是采取单个监测点测量眼压值, 并不能得到24 h连续的眼压曲线变化, 随着测量仪器及方式发展和改善, 将会是临床研究的关注热点之一。

综上所述, 采用拉坦前列素, 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对24 h眼压曲线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尤其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显著, 且三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摘要:目的 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 (141只眼) 。将其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 每组均为26例, 其中Ⅰ组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47只眼) ;Ⅱ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 (47只眼) ;Ⅲ组给予贝美前列素滴眼液 (47只眼) , 三组均每日不同时间点滴眼1次, 疗程为4周, 测量比较三组用药前后的24 h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以及用药前后4周内眼压。结果 三组治疗前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治疗后24 h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各组间眼内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用药后4周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显著, 且三种滴眼液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上一篇:营养保健施肥下一篇:网络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