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管理范文

2024-06-12

高中课堂管理范文(精选12篇)

高中课堂管理 第1篇

一、营造探究氛围, 打造激情课堂

教育部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 政治课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政治课落到如此地步,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很重要一点是, 政治课堂缺少激情。试想, 政治课本来就枯燥抽象, 如果再缺少激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不浓, 听着不过瘾, 看着不解渴, 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要解决政治课教学激情不足的问题, 必须切实回归政治学科的本位, 真正把思想政治当成一门学科来对待, 积极营造探究氛围,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新领域的激情。比如开展探究性学习, 设计若干研究专题, 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材料收集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形成研究成果,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笔者在“多彩的消费”一节中设置了“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辩证统一”等专题, 充分唤醒了学生的探究激情, 让学生在探究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

用现代教育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笔者曾尝试“立体情感唤起法”, 即将美丽的画面、震撼的音乐及丰富的语言等因素结合起来,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 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面对屏幕上出现的“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山秃岭”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学生猛然醒悟到把经济发展与保持环境和谐协调起来,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重要意义。又如, 讲“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时, 笔者用歌曲《真心英雄》导入新课, 让“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歌声调动学生的激情, 使学生明白应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

需要强调的是, 无论采用何种手段调动学生激情, 最核心的是教师本人必须要有教学激情, 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课堂激情。

二、落实人文理念, 打造人情课堂

课堂情绪的收与放是一对矛盾, 解决的前提是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做到尊重学生, 服务学生, 成就学生。因此,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人文精神, 树立教学互动观, 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如教学了《哲学常识》中“普遍联系和人生价值”后,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学生价值取向”的讨论。针对当今一些青年学生中存在的把“有钱”与“实现人生价值”等同的现象, 笔者确定了以下几个讨论话题:“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没出息的职业、岗位, 只有没出息的人。’请你结合事实对这句话进行分析。”“有人说:‘只有实现自我价值, 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讨论中学生争论非常激烈, 虽然也有个别学生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观点最终还是回到“人的价值的大小是由他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这一主流思想上来。这样的课堂,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照顾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是民主的课堂、人文的课堂、人情的课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 打造移情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局部, 生活是课堂的延续。要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延续情感, 必须课内移到课外, 就是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或者在生活中去验证、深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 如果政治课教学过于理论化,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认知障碍, 而将课堂移到课外, 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验证和强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如在讲述“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时, 笔者联系“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日东海油气田和参拜靖国神社之争”“人民币汇率问题”“中欧和中美纺织品纠纷”“印巴之间和巴以之间冲突”“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等一系列国际事件进行讲述, 使“理论联系实际”不再是漂亮的说辞, 而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又如, 当年发生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后, 笔者结合政治课本中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使学生认识到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才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针对部分学生的过激情绪, 笔者又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的角度, 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既伸张了正义、捍卫了国家尊严, 又维护了我国长远的国家利益。在笔者的指导下, 很多学生结合这一事件写了小论文, 既表达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展示了他们初步的政治智慧。

韩国高中生的汉语课堂管理论文 第2篇

摘要: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预想,同一国家的不同性别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认知特点,这些不同就会在课堂管理上产生冲突和矛盾。本文针对韩国目前汉语教育的状况,在相关课堂理论研学的基础上,结合一年半的韩国女高教学经历,将男女生学习汉语表现进行对比,浅谈一下韩国女高中生的汉语课堂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韩国高中生;课堂管理;问题;对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管理相关理论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角度呈现多面化的特点,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各自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以韩国女子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对类似的教学情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关于韩国汉语学习的相关调查

(一)汉语教育在韩国高中的现状

韩国的高考中有第二外语的测试科目,学生高考报名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七科中选择一门。这七门语言除了汉语和日语以外,还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和阿拉伯语可供学生选择。其中汉语和日语是学生选择最多的,原因可能与大部分的学校只开设了汉语和日语的课程有关。另外,孔子课堂在韩国的广泛开展,大多数高中学校都配有原语民教师,特别是韩国公立学校。韩国高中的类型有职业高中,一般高中和外国语高中三种类型,其中外国语高中的学生选择日语、法语和汉语的比较多,语言测试相比一般学校的学生更具有优势,所以不乏有些一般学校的同学在高考中选择冷门语种,如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以侥幸的心理降低竞争率。笔者作为原语民教师于在韩国京畿道水原女子高中任教17个月,期间对周围地区的其他两所高中的本土汉语老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对其学校的汉语教育做了一些了解。选取的这两所学校也都是性别单一化的学校,分别是裕信男子高中和昌现女子高中。笔者通过谈话总结出学生选择汉语作为学习课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有的学生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对汉语及其文化感兴趣,想通过课上的学习进行了解;二是有的学生通过与上届的前辈询问了解进行的选择;三是汉语课上是外教老师进行教学,对其产生好奇;四是有在中国居住的经历,汉语水平较好,容易取得这一科目的高分;五是一般学校在众多语种中只开设了日语和汉语,学生选择了学习汉语。结合韩国的教育状况,对三所学校的教师走访和谈话进行了分析,汉语在一般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除了对汉语和汉语外教感兴趣,或者学习汉语目的性较强的同学以外,很难调动其他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二)男女生汉语学习的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性格上,女生较男生内敛一些;认知风格上,大部分女生属于场依存性,男生则是场独立型偏多;在学习上,大部分女生属于审慎型,男生更多的是属于冲动型;学习策略上,男生更喜欢演绎型,女生则喜欢归纳型。由于本论文研究的是高中生,这个时期的女生,自行其事的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但情绪往往不大稳定,容易焦虑和分心;男生则比较叛逆,往往在众多方面展现自己的兴趣,比如运动、电脑游戏等,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关于学汉语的动机,笔者采用访谈的方式,对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做了调查,其中女生愿意学习汉语的人多一点。大家都愿意参加汉语活动和了解中国文化,只是活动形式趋向不一样,男生更想了解中国的运动、兵法等方面,女生则愿意参加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如做菜、编手链等。另外,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明星比较感兴趣。

二、课堂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课堂管理的范围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学生、环境和规则等诸多影响教学的因素的管理,保证教学有序、顺利、高效地运行,实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及其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课堂管理的概念中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课堂管理的两个主要对象,一个是针对教师来说,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能力,例如授课情绪的调节,授课内容与目标的设计,课堂规则的制定等,使课堂上的各要素相互协调发展,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一个是针对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并对问题行为给予合理的处理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课堂管理还包括两个对象的管理,一个是语言环境和物理环境的管理;一个是课堂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简单来说,课堂管理的范围从教师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从学生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积极行为引导和问题行为的处理;从客观因素来看包括环境的`管理和规则管理。目前市面上关于如何对对外汉语课堂进行管理的教材中大概可以总结出四条课堂管理原则,分别是:建构性,综合性,国际性和创新性。所谓建构性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发展语言能力与综合能力。综合性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环境、规则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其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国际性原则指教师在对国际汉语课堂进行管理时,要站在“国际”的高度,在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管理学生、制订和实施规则时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情与文化。创新性原则指教师在课堂管理时要具有创新思维,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环境、实用的规则等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由于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课堂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学生母语国家的特点。在学习者母语国家管理背景的前提下,对课堂管理涉及的范围逐一设计,并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二)有关管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

在国外,课堂管理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国外研究人员不但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还总结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堂管理理论及模式。90年代开始,我国才开始对课堂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普遍的研究都是以学生行为为研究切入点,针对学生问题行为,教师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随后,对外汉语界的这方面研究开始起步,近年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角度呈现多面化的特点,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各自的对这方面的研究。尹雪雪对目前有关对外汉语课堂管理的研究做了综述和分析,得出这些研究目前存在的四大特点:研究成果多面化,个案研究新颖化,问题行为重点和文化冲突主因。近些年案例分析法在研究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如朱勇老师专门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分析研究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方法,其中有很多涉及到了课堂管理的真实案例。但目前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同时没有对研究对象或某一方面进行细化,基本上都是数据的量化研究。本文先从国别入手,再从学生性别缩小范围,选择了管理难度较大的零基础学习者做为研究对象,对韩国女高中生的汉语课堂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建议。

三、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

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一批批年轻的对外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去进行汉语教学,由于不同国家、年龄、性别的差异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很多海外志愿者普遍反应“难的不是教学,难的是管理”。由于笔者在韩国女子高中工作,主要以高中女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经历对笔者课堂上出现过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行为

女生与男生相比,自行其事的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但情绪往往不大稳定,容易焦虑和分心,具体表现为上课开小差,做白日梦等等;高中生由于课业压力大,普遍睡眠不足,加之汉语选修课很多被安排在下午,一些学生选择在汉语课上睡觉,补作业或者做其他与汉语学习无关的事情;由于外教身份带来的神秘感渐渐退去,汉语学习内容难度逐渐增加,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

(二)教师的管理方法不当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韩语水平有限,需要先听明白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一步地说明和解释,出现依赖汉语水平好的同学的情况,惹来其他同学的嫉妒等不满情绪,开始抵触汉语。批评学生时容易忽略青春期女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甚至是引发更严重的教学后果。

(三)规则的制定考虑不全面

韩国的女生过分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上课期间出现涂口红、照镜子或者卷头发等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女孩子更喜欢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聚堆聊天的情况,有时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班级中的个别青春期少年可能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有时没有示意教师突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发问。

四、课堂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汉语课堂活动

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汉语教学尤为重要,孩子们都是在高中阶段带着兴趣刚刚接触汉语,既要考虑为接下来的汉语学习打基础施加一些压力,同时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选择一学期安排四节文化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设置不同的主题,分别在不同的间隔时间实施。考虑到女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喜好特点,文化课多是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的实践课,比如学做中国菜、编手链、试穿旗袍等。高三的孩子们马上迎接高考,汉语课上,我主要带领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和现状发展,希望在了解中国的同时开启今后汉语学习的热情,高三学生课业紧张,所以每节课在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后会预留20分钟供大家学习其他科目。

(二)运用有趣的方法解决课堂问题,避免产生师生矛盾

针对聚集聊天的课堂现象,我会定期让学生在汉语课上调换座位,为了避免学生的反感,换座采取抽签等不固定的方式。例如,同学们轮流到讲台前抽取自己的顺序号码,然后老师在不知道同学们手上拿到的号码,在黑板前任意将号码排座,学生看到号码的位置,说出自己抽取的号码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避免了学生产生的反感,增加趣味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对汉语数字发音的运用能力。课堂规则的制定也要注重趣味性,比如惩罚措施以学生课堂即时实施为主,避免罚写或者严厉的斥责。例如对于迟到,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选择唱一首歌或者在前面读一篇汉语课文。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改良

学生的分心和教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有着一定的关系。授课的方法我采取了韩国学生比较喜欢的任务型教学法,五六位同学坐在一起,回答问题都以小组形式计分,阐述观点也是采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平时还会注意自己的情绪和体态语,以情感人,增加特殊语言的媒介。韩国学生比较希望多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教师不光在态度上做到公平对待,在某个教学细节也要体现,顾及全面。对于课上和汉语水平好的同学交流过多的情况,我采取了主动和其他同学课下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另外,课上尽量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减少对某些汉语水平高的学生协助的依赖。

参考文献:

[1]闻婷,常爱军,原绍峰.国际汉语课堂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中体育课堂的管理艺术 第3篇

目前,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体育课实施了选项课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对所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变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给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管理好体育课堂,就要有一定的管理艺术。

一、将教学目标分散

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克服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完成小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学目标本身就有一定的管理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对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有了目标的约束,学生会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形成共识。有时,大而远的目标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希望,而一个个小目标通过努力而完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内在潜力能得到开发。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高中体育教学,采用的选项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运动项目来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对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另一种心理,即情感需要。高中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告诉我们,此阶段学生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强,受到表扬后,好长时间都处在兴奋状态。所以,在高中体育课堂上,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学生思考和发挥想象力的教学环境,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成为课上的活跃分子。

三、客观评价“放羊式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曾一味把“放羊式教学”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反面典型来进行说教。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管得较松,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高,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实际上,许多教师还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和探讨不够深入。如果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放羊式教学”能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也是可以考虑的教学方法。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放羊式教学”要求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要求提高了,对管理的艺术性要求也提高了。

四、正确看待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不是用语言来树立的,而是教师管理艺术性的体现。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体育教师的第一节课要学会树形象、立威信,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服教师管”“佩服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教师树立威信所必须的。有的教师一声口令、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让学生肃然起敬,课堂一片平静,秩序井然;而有的教师大声叫喊、严厉训斥,学生仍无动于衷,课堂一片乱哄哄。而这种威信的树立,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五、注意高中学生和小学及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

高中体育课堂管理有别于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堂管理。高中生与小学和初中生的年龄、运动能力、兴趣爱好、感情需要上存在着差距,同样的教学法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运用,这就是管理上的艺术性。对于小学生,可以用直接命令式的方法控制课堂,要求学生怎样;而管理高中生就得用委婉、亲切的语言,考虑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不失面子”,在表扬中进行批评。如:高中上体育课前,学生常在课前打球不去参加集合,教师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训斥,而是表扬他们那样积极参与活动的行为,学生自然会明白教师这样做的意图。教师还可以用一个间接的暗示方法去教育学生,淡化“教”“训”的成分,提高“育”的艺术。

六、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的法宝。体育课堂主要是要让学生“玩起来”,让学生在一定规则下,玩得开心、玩得淋漓尽致,达到其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可以用适时的表情、手势、姿势代表要表达的意图,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学生游戏时,教师树起大拇指、点点头、一个掌声、一个微笑等学生会很激动,积极性会更高。另外,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更能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也是体态语言的直接体现。

七、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评价的重要性,评价在体育课堂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适时,也要中肯、正确,更要典型、有重点。如:在学生分组练习时,发现有消极现象,教师及时采用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哪一组或哪一位同学练习得最好”“谁的动作最优美”等,远比集中起来进行批评来得更好,所以评价手段的运用也是体育课堂管理艺术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多观察、多研究,适时运用,妙不可言。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第4篇

我认为课堂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投入, 争取更多有效的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关注学生成长和自我管理。为了让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健全规章制度, 合理调控课堂。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每一学期上课前组织学生学习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制度, 也可让学生们自己制定相应的奖励与处罚规则, 如规定上课前和下课后应该做那些事、机器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理、如何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等。此外, 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表现不好的, 可以让其打扫机房等。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调控, 学生毕竟是学生, 课堂自我控制力不高, 假如教师忽略某一个环节, 就会埋下隐患!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 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 关注、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心态是处理课堂秩序的关键, 对个别学生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切记发火, 应当心态平稳的了解情况, 冷静不发火, 行为不能过激。

二、建立学习小组, 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学校实际条件达不到一人一机, 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合理的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一般5-6人为1组, 选取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和“小老师”, 合理安排机位, 小组间协作合理利用计算机。对小组长才采取定期培训和即时培训。课堂教学的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 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优生发挥特长, 施展才能, 差生尽其所能, 学有所得。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 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优化个人教学设计。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 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如果我们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学生都提不起兴趣来, 那么教师就要从自身找问题。可能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设计出了问题, 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时可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兴趣爱好等等, 在教学资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灵活运用适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兴趣中接受新的知识, 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表格数据的统计, 若只是为了教而教, 讲述如何利用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和汇总, 老师演示其操作方法, 学生却不愿意听, 甚至会在下面讲小话。假若提供给学生“我校部分学生月平均零花钱使用情况表”的资料, 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出某同学月零花钱的平均值, 看看哪个同学的月零花钱最高, 筛选出比自己零花钱高的同学, 给学生贴近生活的事例, 不用老师讲, 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尝试着如何用函数计算, 如何排序。

教师要遵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要在教材上要大胆取舍, 降低重心, 讲了很多次学生也听不懂的我们要大胆舍去。根据学生的特点, 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 基础题全员参与, 学有余力的可以做提高题, 挑战题等。

四、优化管理, 完善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 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可根据学习小组来评价, 每节课评选出三个表现好的学习小组、每小组评出1个学习之星上班级光荣榜, 每个月根据上榜情况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学习之星, 并将优秀名单发布到学习网上。教师也可以将设计的评价表用文件的形式上传到服务器中, 方便学生查看对照, 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试的40%, 另外的60%就是期末测验成绩, 期末测验成绩最好是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 这样更加公平合理, 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科学全面。

总之,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只有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经过努力, 一定会改善课堂纪律, 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有效的课堂管理》杰伦迪.迪克西王健 (译)

高中课堂管理 第5篇

实验学校:顺昌一中及高中分部顺昌金桥学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面:

1、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优化课堂结构策略的研究

2、高中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管理下教师教学艺术性的研究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形成有借鉴意义的课型和有效管理方式,发表一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三、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及反思

(一)前期课题实施的情况 1、2006年12月-07年5月,进行课题的论证,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开展课题教研活动,(1组织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多次学习和讨论理论知识: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有效学习论、学案导学法等。

(2)2007年4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以今日课堂缺少什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大家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正确“引导”; 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缺少智慧的生成;缺少教学的艺术性;缺少对生命的关照,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确定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管理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3、聘请有关专家对课改和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讲座

(1)2007闽北名师吴方平老师多次来学校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的研究进行指导

(2)2007年9月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陈宗义老师进行课改与新课程为题的讲座,提高课改实验老师的研究水平。4、2007年9月以来各实验教师在实验班进行课改实

(1)高二年级教师以同伴合作互动的方式从选准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学案导学法、学生授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优化教学环节等进行优化课堂结构策略的研究及课堂实践,并及时总结有实用性的做法。

(2)高一年级教师从课堂导入、课堂评价、教学语言、课堂提问的艺术等的研究实践并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教学艺术性的语言、行为及教学智慧等。

5、每个月进行一次的专题研讨和交流、反思及下阶段的改进工作。6、2007年12月林燕老师利用校教学观摩周进行了一次以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为题的公开课的教学观摩,请外校的教师和有关的专家进行指导。校外的专家对这堂课指出了优点、不足及今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研究的建议,在实验中不断完善。7、2008年4月吴金涌师把教学试验有关做法用于课堂教学,在南平市的优质课大赛中进行展示并获得了一等奖。评委们对课堂结构优化及管理策略对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作出了较高的评价,也指出了组织教学中的不足。8、2008年5月高

一、高二两个小组进行小结,形成阶段性的成果。9、2008年5月在三明课题研讨会后,为了使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中学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更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刘文川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的研究方向将进行适当的调整。

(1)调整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加强校本教研,保证课堂有效教学。(2)实施设想从三个内容入手:

针对课前准备阶段的管理,加强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同伴互动的教研策略的研究; 针对课堂教学环节,研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及程序的管理的研究; 课后的评价方面,进行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10、2008年5月20日以来着手对这个课题调整后的内容及方向进行了研讨及实施。

(二)阶段性成果

(1)、吴金涌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光盘(2)、论文及教学反思、个案:

范乐成师的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 王静妲师的优化课堂结构之学生篇

林燕的优化课堂结构之学生授课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谢娟的优化课堂结构

邢立静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邢立静的政治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余珍的课堂评价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 孙丽娜的浅谈提问的艺术 黄丽慈的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二)实施课改的收效

1、在课改课堂实践中采用学案导学法和学生教学法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中,“自学”阶段学生依据“学案”所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初步尝试,“共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的质疑、讨论、探究、实践,“学案导学法”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教学法运用中,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备课、授课等活动,有效地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读材和对教材如何更深地理解和把握。

3、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学案导学”和学生授课法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导读提纲逻辑性、系统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提取信息。

4、教学实践的效果:

(1)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自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他们的信心,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2)经过实践后,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想像力方面有一定差距的,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和信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通过实践,实验班的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效果提高。

5、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性有明显的提高。

6、课改实践中提升了教师对学案导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授课法的认识与运用能力

(1)学案导学法: ①含义

“学案导学法”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导学释疑,以课堂达标为步骤,融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达到形成学习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②具体实施阶段:

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导读提纲和形成性练习等三部分组成,分指导自学、师生共学和复习巩固等三个实施阶段。

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作三点指导。要求学生读书要快,在读书中找出较为准确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在书本上勾划出来,并在“学案”上填出来;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并作好记录。

师生共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感悟,并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有:设置情境提问、学生合作探究、归纳、练习,实践等。

复习巩固

“学案”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问题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理想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续后复习、巩固提高的重要资料,在以后学习中也可以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2)、学生授课法

①当有重大的新闻和事件发生的时候,及时要求学生整理相关资料,并组织课前演讲或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以研讨会的形式来报告新闻。要求报告新闻的学生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带来的后果及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新人教版教材的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某些课程难度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首先,在学生授课前一个星期把任务布置给学生,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辅助学生自学课文;在学生自学后,给学生讲解授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授课及小结等,要求学生制定出教案;询问学生的授课思路,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评价学生教案,并帮住学生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最后由学生走进课堂,独自完成授课内容。一般情况下,学生讲课的进度会比较快,在剩下的时间里,再由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三)困惑:

1、如何处理课改与课时及教学任务的关系。如果只实施一次两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要在保证课时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于是,诸如以上的教学实践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如何处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由于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无形中就会占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不能排除一些学生过度的关注于时事新闻本身,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正常的课程学习。

3、如何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二年,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其中,形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因此如何控制有序的课堂秩序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和困惑。

4、教学方法如何选择的困惑。自学导读法和学生授课法在教学实践中只适用于不难的部分教材和内容。学生知识有限、难理解的内容不宜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参与的能力有限。

5、如何处理课改与高考的关系。

6、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和学生的差异性,这两教学方法和有些教学环节无法达到优化,不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使课题的实验与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下一阶段的改进及提高

1、按调整后的方向与内容加强与其它学校的沟通与交流

2、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与引领

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管理 第6篇

要建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加强课堂的管理,需要从高效课堂的问题管理,高效课堂的情境管理,高效课堂的评价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情境评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5

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和解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感受和独到见解,这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定要来一次华丽的变身,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课堂将更加充满生机。但是,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舍弃了老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己成为观众,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热热闹闹地上,觉得这才是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说,新课程要求的师生合作学习方式,不是让教师做课堂的观众,而应该是做学生学习上的激励者、平等对话者。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对课堂的点拨和有效管理弥足重要。所以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记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

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教学收益,就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而教师的课堂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学者布罗菲说:“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具体来说要形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就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管理:

一、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管理

管理高中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管理好课堂问题的设计。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太单一,太虚假,没有深度和价值,那就不仅浪费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不能形成高效语文课堂。因此,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就必须高度重视,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以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成新的东西;设计的问题要数量适中,难易合适,有一定的梯度;设计的问题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尽量避免是与不是的形式主义的提问方法。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一直是学习的重难点,“形散神不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的问题不能放在第一节课,这样学生肯定会觉得难以理解,茫然无措。这就要求教师细化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为这样几个问题:本文的“神”在哪里?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围绕“神”的?通过这样几个小问题来解决一个大问题。有时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场景、细节等来设计问题,如教小说《祝福》时,可抓住祥林嫂的“眼睛”设计问题,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眼睛是怎么样的,再到鲁镇时眼睛又是怎么样的,最后沦为乞丐时又是怎么样的,通过这些问题来把握人物的命运变化,掌握主题。这样一设计,学生的思路会比较清晰,思考也有了目的性,问题自然会很好地解决。

教师不仅要设计好课堂问题,还要对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管理。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马上要求有答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当老师叫起来回答时,根本就不知道干什么,这样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有的教师让学生要完成的问题,不设计时间和标准,学生进行了阅读与探讨,课堂表面热闹,但因组织松散,课堂效益低下;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比较笼统,学生不明白具体干什么和怎么干,一节课下来,重难点问题并没有解决。还有,很多教师只注重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不在意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被激发,只为找答案而学习。这样,就不能形成高效语文课堂。

二、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情境管理

管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一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源于民主的教学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从而建立学生积极的求知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学生就活跃、热烈、兴奋,就不会紧张拘谨,反应迟钝,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活泼而不混乱,热烈而不喧闹,兴奋而不随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上课时常带微笑,多鼓励,少训斥,甚至发现课堂小动作也是善意提醒,这样就能拉近师生距离,创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二是要灵活管理好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预设教学情境,追求教学过程的灵动。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但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学生对玛蒂尔德不幸的根源展开讨论,有的赞成作者的看法,认为马蒂尔德就是因为丢失了项链,才导致了“一夕欢乐,十年艰辛”;有的则不这么认为。对此,如果不管理好教学情境,任由学生争论,那只会让讨论变成表面的“热闹”,浪费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取得教学的管理权,主动调整教学情境,从莫泊桑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以及小说开头对马蒂尔德的几个梦想来分析,这样,才能认识马蒂尔德悲剧的根源,从而把握主题,推动课堂教学的展开。

三、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管理

我国的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高效语文课堂的评价,要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要看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看学生的新认识的生成。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值越大,学生成功的几率就越大;相反,不恰当的批评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高效课堂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创新精神,勤于思考,有所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的激情,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积极点拨,鼓励学生有更多的发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我们在鼓励学生时,要管理好自己的评价,要力求避免由于过分鼓励和肯定,导致课堂表面的热闹和浮华;在批评学生时,只针对问题而不牵涉学生的个人品德,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要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工夫,更需在课堂的管理上讲究技巧,使教学内容和课堂管理相得益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Jones V F, Jones L S,全面课堂管理[M].方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2]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高中数学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优化 第7篇

一、教育对象的学习心理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 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 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 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一些学生聪明程度一般, 但学习有毅力, 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对学习充满热情, 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头脑灵活, 但学习热情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很好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学习效果不理想。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个性与自信心的阵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感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 还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通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 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 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有成效。

二、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策略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对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良好的数学课堂管理应包括以下三个策略。

1. 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

教师要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 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 蕴含的数学思想有假设和预见的能力。

2. 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是教学任务的要求。

3. 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为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服务。

4. 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

三、数学课堂的高效提问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 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愿望。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 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 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

1. 提问的意义。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 提问能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 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集中精神, 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解决问题; (3) 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 提供即时的反馈。

2. 高效的提问机制。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 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开放的。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 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用“是”或“否”就可以表达, 那么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 甚至还可能完全不动脑筋。在这一点上, 提问要注意两个条件: (1) 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 对起步的问题给予宽广的范围。如对函数的定义的认识, 可以问“你是如何理解定义的?”或“你觉得定义强调了哪些条件?”而不是问“你怎样理解‘A集合中每一个元素’与‘B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两个条件的?”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 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 (2) 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 尽管问题是开放的, 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的时间管理问题 第8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特点突出, 与初中历史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 高中历史的课程设置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 在知识点上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不可能没有重合, 但更多的是整合与拓展, 时间和空间跨度大, 不利于学生理清脉络及不同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但就一个历史问题而言, 专题形式授课下的高中历史把这一问题讲的非常透彻, 即使学生没有扎实的历史基本功或没有连续性深入历史学习, 对学生某一历史问题的掌握也不会造成明显障碍。 同时, 不管传统的历史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本身就存在空间广、时间长、人物事件多、大量知识点相对独立、掌握之后有容易遗忘等特点。

关于一节课的设时问题,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选择。主要集中在30 分钟、35 分钟、40分钟和45 分钟, 而40 和45 分钟最为常见。很多学校在设时问题上也不是始终如一的, 也根据一些情况变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那么究竟设时多长时间最为科学, 也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我们以每节课设时45 分钟为对象进行探究。 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特点在有限的45 分钟内达到最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一个摆在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将45 分钟合理切割, 分为若干时间板块, 课堂教学计划具体到1 分钟。 每一时间板块设置一教学环节, 每一教学环节有衔接更有区别, 使课堂更加丰富, 坚决避免枯燥单一。 丰富的课堂必须专注教学形式和内容设置。 正确处理学生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复习旧知与预习新知的关系、学习新知与练习巩固的关系、自己摸索与群学探究的关系、 任务布置与展示板演的关系等。

笔者根据任职高中历史教师以来的教学经历, 参考相关理论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历史学科特点, 归纳总结出高中历史课堂时间管理参照模版, 予以展示, 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并力求不断完善。

高中历史课堂时间管理参照模版 (新授课为例)

第一, 听写式复习环节 (3 分钟) 。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 复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上课前三分钟提问上节课讲的知识, 除了通过回忆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外, 还可以制造相对紧张的课堂氛围, 是学生迅速从课间状态转入课堂状态。

第二, 自学式预习环节 (17 分钟) 。 自学式预习环节必须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 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既定的预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通读本节课教材, 并通过任务或目标的设定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必须有检查、反馈。检查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是教师提问、小组间互问、小卷检测、板演等。

第三, 多元式讲授环节 (15 分钟) 。经历了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后, 学生的注意力已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而且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解决。 教师要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自行解决不了的具体问题, 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要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这个以讲为主的环节中, 形式可以多样、风格可以各异, 但教师主导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梳理知识、 解决疑问、最终形成观点和知识为主要任务。 在这个环节中课堂在形式上相对不活跃, 学生的大脑却在积极地思考和搜集整理信息。

第四, 练习式巩固环节 (10 分钟) 。在学生经历了紧张的15 分钟的教师讲授环节, 学生的大脑开始处以疲劳状态, 注意力也开始下降。 而第四个环节巩固联系是学以致用, 这个过程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的兴奋点再一次被调动起来。 同时, 巩固联系也是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的再现,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已学知识的印象,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 历史课堂的时间管理要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 将一节课的有限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在不同的环节上设置明确的任务。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一旦建成相对稳定的时间管理模版后, 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熟悉、适应课堂节奏,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做最好的自己, 让学生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历史课堂的时间管理要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 将一节课的有限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在不同的环节上设置明确的任务。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一旦建成相对稳定的时间管理模版后, 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熟悉、适应课堂节奏,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做最好的自己, 让学生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时间管理,历史课堂,探究环节,模版

参考文献

[1]汪馥郁, 杨建广[M].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新世纪出版社.

高中课堂管理 第9篇

一、注重教师怎么讲不关注学生怎么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关注教师怎么讲, 即使关注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也是作为教师“教”的回应或点缀。教师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 课堂教学没有激情和创造, 没有灵性和活力, 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的重复活动。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 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做任何个性化评价而毫无针对性, 布置练习题而不明确具体要求。

改进策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学, “以学论教”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关注学生的表现, 包括学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问题探究、思考分析过程等。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处理好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同既定教学目标的关系, 切实把握学生历史学习负担, 恰倒好处地处理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关照高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语言循循善诱、教态随和、平易近人, 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和仁至义尽的方法;注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潜力和特长, 处理好既定教学目标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考虑学生差异, 使教学深度、广度、进度适合每个学生。总之, 注重课堂观察, 关注学生和教学调控, 教师应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学生活动和活动的反馈调节上。

二、注重把握文本预设性而不注重人为的生成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 带着学生进行45分钟教学过程,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历史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历史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学生的意义生成等。

改进策略: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要学习课标, 研读教材, 广泛阅读, 精选史料, 用清晰的主题将庞杂的知识串联或重组使之生动有趣;通过课内的学习引发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 延伸到社会和现实生活;多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课时的安排、目标的设定、学生的现状、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的裁减教材的内容, 把厚书变薄, 把长变短, 减轻课堂的压力;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发现”历史结论, 问题的答案学生未知但不唯一, 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 领悟和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从近代化角度提出“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究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生成探究的兴趣。课堂的精彩有时尽在文本的预设中, 然而更多的精彩却生成中。生成是挑战, 可以使学生学习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和成长气息。

三、事倍功半、费时低效而不注重优化教学环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许多时间被浪费, 严重阻碍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复练习和讲解, “堤内损失堤外补”, 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导致厌学情绪;把课堂看成讲堂, 不厌其烦地讲解, 美其名曰是深入挖掘和分析;有的历史教师滥用网络多媒体课件。

改进策略:学校最大浪费时间的地方是在课堂上,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于课堂。从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入手强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从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对学生注意力的管理调控;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问题调控课堂行为;任何时候都要把学生置于主动地位, 提高单位时间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控制好不同课型教师讲的比重。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应该适时合理, 要因课而异, 为我所用。总之, 优化教学环节, 用好每一分钟,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功能, 这就避免了课堂密度不足的弊端, 相当于延长了教学时间, 扩大了教学容量, 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注重教师单向管理而不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单向管理, 教学过程强调控制, 侧重于学生服从, 导致课堂管理过于呆板而使学生缺乏活力和创造性;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多于表扬, 否定多于鼓励, 忽视了对高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 甚至泯灭了学生个性;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而忽视学生的自我和管理, 进而影响学生历史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第10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行为方式

要想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良好的课堂纪律, 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的行为约束和调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能够精力集中。如果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有课堂违纪情况出现的时候, 我们教师不要马上给学生纠正。语文教师在语言的使用上一定要合理, 不要对学生的行为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处理, 更不能中断课堂, 这会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利益, 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另外,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 单调乏味, 所以, 我们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把课本上的知识和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知识非常渊博。我有一位同事, 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 并没有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直接讲解, 而是在课前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内容, 并写读后感, 在课堂上, 让学生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一节课下来, 看似教师没有讲解, 其实这样的课堂比教师的讲解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是停留在学生不违纪的基础上, 而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对课堂上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要得当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行为协议、替代强化和表扬奖励等方式, 对课堂行为进行积极纠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可能会有一些疑问, 我们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问时, 不理不睬, 一味讲课,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 共同探讨, 也许学生的观点不一定正确, 但这起码说明学生是在思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问题, 这也显示出教师的海纳百川的精神。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是正常的, 而在处理调皮学生时, 教师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得当, 教师要细心说教, 不能过于严肃。教师应该向调皮生伸出援助之手, 站在学生立场想一想, 以有效感化学生。教师要预先想好当学生公然反抗或冒犯自己的时候该做些什么, 预料调皮生将会说什么做什么, 思考应答方式及结论, 不要放弃这些学生。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即使是高中学生, 他们也不能保证在课堂上能够自始至终地听课, 积极地思考, 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一节课中, 如果想让学生45分钟的时间一直精力集中, 这是很难做到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反映情况, 如果学生展现出疲惫的表情或者是不想说话、不愿意回答问题, 这时候教师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缓解学生的疲惫, 如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 缓解一下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管理:一是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讨论, 或者是课下就布置好,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 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也可以使其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二是结合课上的内容给学生提供自学和自我检测的机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教师没有必要再一一讲解了;三是如果在课上真的出现阻碍教学的状况, 教师要先从自身分析原因, 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 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我认为, 语文课堂应该是比较活跃的课堂, 比起理科的课堂更应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在课堂实际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努力, 争取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舒心。

摘要: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会影响到课堂效果。如果这些影响因素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的话, 那么想要在课堂上出成绩, 是不太容易的。因此, 有效的课堂管理, 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课堂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 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师要重视课堂管理, 学会管理课堂, 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混沌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混沌教学管理方式;自主探索能力;课堂教学

【分类号】G633.7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在不断更新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出了符合当代社会物理高考大纲内容的相应调整。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社会对于物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并且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在物理教学实践的道路上,许多物理教育者在这条教学实践道路上不断摸索与实践,致力于探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物理教学展开了相应的教学改革。而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混沌教学管理模式逐渐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程度[1]。

1 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1.1 混沌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混沌理论是在承认了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的前提下,正确引导人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采取多角度、多方面以及多层次的思维。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取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多方面的呈现,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复杂性进行了妥善的考虑,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和谐相处、沟通与交流。

1.2 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灵活转变

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束缚,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太过深刻,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觉得建立越多的规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束缚作用,让学生在框框条条的教学规则下更加配合教师。然而,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交流以及情感表达的灵活化[3]。

1.3 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强调细节

混沌教学管理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对细节性的事物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特别关注。

2 混沌管理教学模式形成的背景

2.1 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需要更新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更新与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与混沌管理教学模式相反的清晰管理教学模式,传播着错误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在清晰管理教学模式下需要具有极强的权威力量,才能震慑住学生。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严重侵犯了学生们的尊严,不利于构建和谐友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不断进步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师需要與学生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改变过去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思想,教师需要一定的权威,但不能靠绝对的权威压制学生,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完善个人人格魅力。

2.2 教学模式更新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层次的推进,高中物理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需要跟上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与改革的步伐,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物理高考大纲,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更新。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记课堂笔记,听课,以及按课本上的实验模型做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不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混沌教学管理模式,随着时间以及实践的检验,呈现出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气氛比较缓和的教学情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为广大教师以及学生所接受并青睐[3]。

3 建立混沌管理教学模式的策略

3.1 确立混沌教学主体

在采取混沌教学模式前提下,需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第一阶段,在全新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还处于不怎么认识不怎么熟悉的阶段,此时的教师属于教育管理者,因而思想无法达成共识,教师与学生彼此不具有吸引力,因此无法达到共同体阶段。而随着教学实践的逐渐展开,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管理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开始走向了共同体阶段。

3.2 确立课堂教育管理规则

教师在清晰课堂教学管理中,往往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细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夹带自己私人的情绪在里面,所谓言传身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经意间说出的脏话或者低素质的话,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混沌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需要格外注意这些细节,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语言,充分关爱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和谐友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课堂氛围,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混沌管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和谐友善的关系,突破了原来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束缚,双方都处于平等的状态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缓和物理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打破原先清晰管理教学模式学生单方面排斥教师的现象。

结语:

总而言之,结合以上种种情况表明,混沌管理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值得在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学东.探究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混沌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12):51.

[2] 李欣.混沌管理理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5,19(2):1-1.

高中课堂管理 第12篇

揉造作, 这样才能使有声语言与之配合默契, 相得益彰, 恰如其分。其次要运用得体。教师在运用态势语的时候, 应该使态势语与语言环境、身份、年龄、性别等相宜。最后是运用适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态势语不能运用过频, 幅度不宜过大, 必须要适度, 当用则用, 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态势语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该从有助于口语表达的需要来设计适度的态势语。

四、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学态势语

对教师来说, 一堂好课不仅有赖于有声语言的成功运用, 而且必然伴随着自然、得体的态势语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 正确地运用态势语言是教师思想、道德、文化、审美等素养和经验积累的综合反映。

1.要表达准确。在教学中, 使用态势语要求准确、明白。表达思想、要求或愿望要科学严谨, 表达方式要准确。并且表达方式要符合人们公认的习惯和学生的认知程度, 这是教学态势语的生命力。

2.要目的性强。在教学中, 态势语的使用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 使用教学态势语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学目的的态势语, 则可能会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3.要运用适度。在教学中, 教师的态势语要有个“度”, 不能过多过滥;更不能娇揉造作, 牵强附会, 装腔作势, 否则就起不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是态势语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

4.要真情流露。教师运用教学态势语时要发自内心往外自然流露, 是一种真、善、美的结合, 体现的是自己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课堂

传统意义上讲, 课堂是指在班级授课制的框架下, 以班级为教学单位, 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在新课标下, 国内教育学者对课堂的含义给予了新的界定:肖川描述课堂“应当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1]叶澜认为在课堂上, “应当流淌着生命的活水”, 课堂不应是知识的“交易所”, 而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课堂不应是学生“克隆”文化的场所, 而应是学生探究生成文化的场所。课堂上教师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 学生不是听众, 而是演员。[2]

综上所述, 在新课标背景下, 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一个物理空间概念, 而且是一个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目标、结构、情境与互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 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的独特社会组织。

(二) 课堂管理

古德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处理或风格, 以优美高雅的情态感化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要做到态势语与有声语言的巧妙结合, 相辅相成, 起到各自单独运用时所表达不到的效果, 同时注重综合开发、运用各种态势语, 形成最佳的合力, 达到最佳效果, 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态势语艺术的自然要求。

教师在讲台上一定要精神振奋, 眼睛始终注视着学生, 目光锐利而有神, 饱含着温和、亲切。在使用态势语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情景来选用, 不管是在小学、中学、大学, 在教学上必须始终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投入的情感和关怀。因此, 教师一定不能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傲然而立, 正襟危坐, 相反要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以教学的睿智吸引学生, 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可视可感”的教育教学中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孙静.教学态势语浅说[J].河南教育, 2000, 11.

[2]谢瑞俊.教学态势语的艺术[J].教育艺术, 2001, 11.

[3]郎翠.试析态势语的特点和作用[J].语文学刊,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5]毛可敏.师生口才的训练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6]高月丽.课堂教学中态势语的正确应用.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 .

指导课堂活动所特别涉及到如纪律、民主方式、教学资料、环境布置及学生社会关系等问题。”[3]

埃默认为“课堂管理是一套旨在促进学生合作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其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学习的指导。”[4]

田慧生等将其界定为“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1)

施良方等指出:“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和秩序, 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2)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堂管理也做了这样的界定, 即“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 (3)

二、高中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传统管理模式普遍存在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基本上属于严厉强硬型, 而非民主式。多数教师对课堂管理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教师对课堂管理倾向于对教学秩序的控制和自身权威的维护, 认为维持好课堂纪律, 不影响课堂教学就是做好了课堂管理。

(二) 师生关系紧张

现有的很多课堂活动主要以教学活动为主, 教师始终把课堂管理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和考试分数上,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 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忽视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因此多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感觉往往是冷淡与厌倦。

(三)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管理方法不当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方法不当, 一方面表现在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不当:对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睡觉等课堂问题行为, 往往采用一刀切———即时批评制止, 抑或凭借经验予以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上。

三、原因分析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1.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低, 对课堂管理认识不全面。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 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大多数因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而引发。部分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 对知识的传授方式单一, 对课堂管理没有正确认识, 把课堂管理看作是教师有效维持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现实中不少教师的教育方式单一, 方法简单, 对学生这个“人”的存在和主观性研究不够, 难免出现僵硬化的课堂管理, 其结果当然是导致低效的课堂管理。

2. 教师的领导作风和管理经验不足, 教育理念落后。

实践表明, 专制型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无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 滥用惩罚, 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其产生与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容易破坏正常教学秩序;放任自流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对学生漠不关心, 放弃管教, 使纪律松懈, 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造成失控、冲动;而民主型教师关心、尊重学生, 能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学生就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课堂管理的效果就较好。

3. 师生之间情感淡漠, 关系紧张。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课堂有效管理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规定;反之, 师生关系紧张, 课堂管理也难以顺利进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02年的一项社会调查告诉我们:在青少年学生眼中, 被看成朋友并能说知心话的顺序依次是:母亲 (31.9%) 、校内同学 (23.6%) 、父亲 (14.4%) 、校外朋友 (13.7%) 、学校教师 (只占4%) , 也就是说每100个学生中就有96个学生不把教师看成能说知心话的朋友。[5]可怜的4%这个数据足以证实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1.人格因素。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与其个性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内倾化的人格, 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 不愿与人交往, 自我意识强, 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 则喜欢交际, 迎合热闹, 胆子较大, 善于获取新事物, 自制能力较弱, 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2.生理因素。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逢青春期的发生和蜕变过程。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情绪不稳定, 还容易消极、压抑, 况且男女生之间也开始产生微妙的朦胧情感, 因此高中阶段是课堂问题行为的多发阶段。

3.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 从高到低包含以下几种需要:1) 自我实现的需要;2) 自我尊重的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4) 安全的需要;5) 生理的需要。马斯洛认为, 人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 因此, 学生的消极行为不能看作一个坏孩子的标志, 而应看作是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要的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 尤其是在课堂上, 如果自己的正面行为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学生就会通过一些走极端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从而产生问题行为。

(三) 环境方面的原因

环境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 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有的研究发现, “坚持以生为本的学校, 在课堂中充满关爱、民主和平等, 课堂的问题行为往往会少一些, 而较多地采用惩罚手段治校治学, 就容易出现学生的逆反行为等”。[6]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或留守家庭的孩子, 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 或烦躁不安, 甚至挑衅生事。

四、策略

(一) 高中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规范策略

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课堂规则的制定必须认真细致, 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要求:1.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基本条件, 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2.必须让学生参与, 师生充分讨论, 共同制定。3.课堂规则陈述应简明清晰, 一般5~10条为宜。4.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 并随情况变化不断调整。5.制定课堂规则时应取得学校、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支持。制定规则固然重要, 但是规则的执行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执行规则前了解学生是否都掌握并认同了规则;执行规则要公平一致;执行规则要根据课堂情

完善德育制度, 提高德育实效

于进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葫芦岛

摘要:德育是一切阶级和阶层用来维护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利益的工具, 是为最终培养出本阶级接班人和巩固、发展本阶级政权服务的。中外各党派都把德育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任何国家、社会和个人也都离不开制度, 因为制度提供人的行为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世界将充满不确定性, 正是制度使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因此说, 德育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德育德育制度德育实效性

德育制度, 是指有关学校道德教育规范的体系, 它既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规定, 又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面貌作出规定。德育实效性指的是德育效果的现实表现结果, 即学生在政治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

境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执行规则应采用积极的方法等。

(二) 高中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情感策略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可以说, 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在课堂里, 教师能够爱生如子, 学生就会理解、尊重老师, 师生能做到相互信任和尊重, 课堂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

2.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得以有序进行, 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融洽协调。而其中教师个人素质是成功管理的关键, 因为这些素质使得教师成为受学生尊重和喜欢的人, 而不只是必须服从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树立平等观念;教师要信任学生, 对学生寄予厚望;教师要关爱学生, 理解帮助学生;教师要真诚赞美和鼓励学生,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创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密切的家校联系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保障。

课堂管理不是孤立的, 它应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为了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积极搭建新时代的交流平台。不妨通过开通“飞信”的形式, 实现与家长零距离的接触, 把每位学生的家长加为“飞信好友”, 每天用短短的几分钟, 把学校开展的活动、学生在校的表现、作业及时反馈给家长, 这样就可以改变大型聚会———家长会“三分钟”热度的现状。

(三) 高中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规划教学过程, 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要抓住优势兴奋中心, 把握最佳时域, 优化教学过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 充分注意到德育制度的整体性和动态复杂性问题。在此基础上, 不断改革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模式, 使德育走向生活, 经过全方位配合行动, 切实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

1.重建德育制度五大特性平衡, 完善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

德育制度存在五个基本特性, 即导向性、保障性, 相对前期性、相对滞后性、相对稳定性。当五大特性间的矛盾平衡关系被打破时, 德育制度缺陷就会显露出来。社会环境是德育制度五大特性之间矛盾平衡关系的最大破坏者。但德育制度五大特性具有自身重建平衡的能力, 它会促使德育制度重新建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平衡, 而重程;保持适度的信息量, 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2.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通过以静制动、旁敲侧击、奖优罚劣、教育与自我教育等方法和技巧有效解决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四) 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策略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真正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学生自我的内在管理。课堂管理中应强调教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通过教会学生行为自控任务的确定、注意选择策略、修改任务、自我监控、执行结果等让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注释:

(1) 田慧生, 李如密著.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

(2) 施良方, 崔允都主编.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79.

(3) 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0:32.

摘要: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去研究课堂有效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作者提出当下高中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其原因, 在课堂教学的规范策略、情感策略、教学策略、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策略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课堂管理,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永高.质疑推门听课[N].中国教育报, 2005-3-1. (8) .

[2]肖远骑.我理解的课堂[J].人大附中.教科研园地, 2002, (6) :5.

[3]Good, T.L., Trophy, J.E.Looking in Classroom:3rd ad.[M].New York:Harper&Row, 1984, 21.

[4]Emmer, E.T.Classroom Management.In Dun kid M.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Education.Oxford:Pergamum, 1987, 437.

[5]蓬超.中小学教师培训[J].东北师范大学, 2002, 8.

上一篇:消费分层下一篇:森林资源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