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

2024-06-07

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 第1篇

众所周知,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 沟通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双方或多方主体之间的了解和融合, 建立理解、支持、信任、互赢的良好人际关系。在临床工作中, 不仅要注重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 更要在此基础上重视双方之间的非语言性沟通, 因为非语言沟通具有语言沟通不可比拟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更能有效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事实上, 超过一半的人与人之间交往都是通过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来完成的。因此, 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不仅能使医疗进程顺利推进, 更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沟通的时间

1.1 定时性沟通

医护人员在班期间, 应当自行制订与相应病患定时沟通的计划, 尽量做到在每一班上都能与每个病患进行一定的沟通。但对于不同的病患也应区别对待, 对于应当多沟通多了解情况和需求的病患, 应当给予更多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这样既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准确、及时地了解病情, 发现隐患并立即处理, 将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也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

1.2 不定时性沟通

除了定时性的沟通, 更多的情况下, 医护人员应当采取“闲时主动有序、具体详实, 忙时见缝插针、言简意赅”的原则, 与病患及其家属进行不定时性的沟通。随时随地牵挂着病患的情况, 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病患的需求并予以满足。这样有利于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从而进一步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

2 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2.1 语言性沟通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也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能否有效运用语言是能否促进沟通在临床中作用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2.1.1 礼貌性用语

医护人员在与病患及其家属第一次见面时应当礼貌性地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在询问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态度。患者住院后, 医护人员在查房或询问情况时, 要根据所了解的患者的年龄、职业等情况, 礼貌称呼对方, 避免直呼其名。而且, 要尽量减少用床号代替称谓这种十分不礼貌的称呼方式, 时刻注意自身素质和所代表的医院形象。在与患者家属谈话时, 应当使用敬语代指患者, 如“您丈夫”、“您父亲”以示尊重。

2.1.2 安慰性用语

一般情况下, 病患由于自身身体状况和住院的环境, 容易变得敏感而烦躁, 此时医护人员切不可显得不耐烦, 而应当耐心予以安慰, 使用一些安抚人心的话语对病患进行安慰。这样做既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 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恢复, 也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护人员形象, 减小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2.1.3 科学性专业术语与通俗性解释用语

在患者接受医疗诊治和护理的过程中, 医生或护士难免需要对其进行一些专业术语的告知, 此时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方面的非专业性, 医护人员有必要也有责任对其进行通俗性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病患和家属准确了解病情, 所以即使其提出各种问题, 医护人员也应当尽量恰如其分地给予详细解释, 直至对方明白。而且, 当病患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时, 医护人员若有不同意见, 则应当给予充分诠释, 尽量避免护患之间不必要的口头甚至肢体冲突。

2.1.4 告知性用语

在诊断出病患病情后, 应使用适当的语言告知病患及其家属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以及该疾病的预后和用药等注意事项。一方面使患者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和护理, 另一方面也可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因为对疾病认识的缺乏而盲目恐慌和焦虑。

2.1.5 鼓励性用语

当病情有所好转时, 应当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鼓励病患及其家属, 使其对痊愈充满信心, 这也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和治疗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不仅如此, 即使病情未有明显好转, 医护人员仍然可以善意地适当地适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提升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的信心。

2.1.6 询问性用语

医护人员应当切实利用接触患者的机会和时间, 及时、关切地询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 一方面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 从而进一步制订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塑造负责有爱心的医护人员形象[1]。

2.2 非语言性沟通

虽然语言是人们沟通的第一方式, 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对于塑造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2.2.1 手势

单纯的口头语言可能并不能精确、生动地表达医护人员的意思, 所以, 应适当以手势配合口语, 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从而使病患及其家属更加明确地了解医护人员的意思, 进一步配合治疗。

2.2.2 表情

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也最有实效的面部表情即微笑, 微笑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能使患者在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下得到镇静、抚慰和安全感。另外一个表情即眼神, 恰当地运用眼神交流, 能使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 从而推进医疗计划的实施。

2.2.3 体态

工作中的体态是否适当, 是衡量医护人员素质与修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影响到患者的心情和心态。站立时的要求是:挺直双腿、挺胸收腹、双臂自然下垂。坐姿应当符合:上身挺直、两腿并拢、屈膝平行。行走时, 应当步履轻盈、步幅均匀、抬头挺胸、自然摆臂。

3 沟通的内容

3.1 倾听

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只有认真听清病患对病情的描述和对医治的要求, 才能对症下药, 及时高效地了解患者情况并予以处理。

3.2 核实

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 以及有时由于病情造成的意识或心情方面的困扰, 并不能一次性准确而客观地描述出自己的病情和需要。所以在沟通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重视对患者反映情况的核实。

3.3 反映

对于患者的情况和要求, 及时反映给主管医师, 这也是临床中护患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 能否及时反映病情对进一步处理有重要意义。

4 沟通的效果和意义

通过与患者的频繁交流, 一方面有利于医护人员收集患者信息和情况, 有助于医疗方案的进一步推进和患者病情好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医护人员形象, 维护医院的权威, 同时减少护患之间的摩擦, 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2]。

参考文献

[1]刘爱花.护患沟通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1) :206-207.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第2篇

[案例分享] 某公司机械加工事业部有五个分部。根据业务淡旺季的界限,上年的9月初到今年的8月底是一个经营周期。公司高层班子根据明年的发展规划和机械加工事业部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内部设备设施投资投入情况、人员配备等情况,给机械加工事业部下达了年度绩效目标指标,特别是对主要的利润和销售收入下达了一个范围值。公司负责绩效管理的领导代表公司与机械加工事业部总经理多次反复沟通,将公司的意图和战略思考充分交流,同时也将机械加工事业部的困难和需要公司支持的资源条件与公司高层班子充分反映。最后公司高层经营班子与机械加工事业部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利润、销售收入考核指标值和其他KPI指标值、考核办法。

作为机械加工事业部承接了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后,需要分解到各分厂才能真正把公司下达的指标落地。在指标分解过程中,公司负责绩效管理的领导协同机械加工事业部总经理共同与各分厂领导沟通,说明公司、机械加工事业部面临的市场形势和竞争压力,也充分听取了各分厂厂长的情况反映,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初步下达的部分指标作了微调。其中的三分厂、四分厂利润目标既不是公司和事业部初次下达的指标,也不是两个分厂期待的指标,而是一个达成共识的一个折衷数。

[案例分析] 绩效计划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公司高层、各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和员工共同负责绩效目标计划的制定。各方需要就考核目标、评价内容、考核主体、考核对象等内容达成共识和一致意见,其中的过程比较繁复的。从开始计划到计划落地,沟通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纠正偏差。公司的经营班子掌握的信息一般来说更多地偏向于外面因素和宏观环境,从战略层面、财务层面和市场层面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而分厂经理更多地关注现场管理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事业部总经理则处于相对综合的信息流层面。各方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指标的设立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如果只由高层班子定指标,会出现忽略一线实际问题的偏差,如果只由一线分厂负责人定指标,可能会出现看不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差距。因此,充分的沟通能够起到较好的纠偏作用。

二是明确双方的底线。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存在判断上的偏差,但却存在心理底线的一面。充分的沟通会出现引起妥协的情况,但妥协也是有限度的,关键是通过沟通可以让各方明白其他方的心理高限或低限,最后求得一个最大公约数。

三是达成共识。各方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共识的表现。除了财务类指标、客户类指标等比较容易确定具体指标值KPI,能够通过沟通达成最大公约数外,内部运行与流程类指标、学习与成长类指标中能定量的尽可能量化,实在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及其考核也可以通过沟通达成共同接受的标准用语。达成共识也有利于在绩效指标进入考核阶段时按共同认同的标准实施,避免出现因各方理解差异造成的考核失效。

有效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第3篇

结果: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降低了患者满意度。

结论:为了建立相互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就要做到有效沟通。

关键词:有效沟通整体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95-01

有效沟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两个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如声音、文字等,彼此交换信息并相互理解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溝通前的礼仪和素质

良好的沟通能力除了体现在表达技巧上外,还需要主意沟通时的礼仪和素质。在交谈中不能随意打断对方讲话,要适当向对方的谈话作出回应。也可用易中天积极鼓励的话以加强沟通效果。

2有效沟通的实施步骤

2.1给患者留好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大大缩短建立信任关系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科室从细节上提出严格的要求,无论从护士的穿着、精神状态、第一针的穿刺效果等,都能让患者感受到人文气息,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

2.2倾听有助于了解患者,增加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治疗性沟通中,听其言,观其行,通过有效倾听从中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沟通的进一步展开。如护士见一名老年患者因摔伤入院神情抑郁,便安排了治疗性交谈。在沟通中,护士通过倾听了解到导致患者抑郁的原因,据此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3医护沟通后对患者专业知识的讲解;护士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果医生的临床诊断及时准确地给患者讲解他们所患疾病的原因,治疗护理措施、发病机制、休息、饮食、用药及预防、消毒隔离、注意事项等,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3有效沟通的实施效果

3.1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分析患者满意度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实施有效的沟通,大大增强了患者与医护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3.2医护沟通明显改善:护理需要医护沟通与配合,反过来医护沟通与配合有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与完善,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3.3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通过与医生交流,进行学习,充电,护理人员除加强业务学习及专科知识学习外,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性格与情感,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减少了护患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综合所述: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从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加强有效沟通用于临床工作中,充分展现了护士多角色功能,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规范了护理标准,强化了各项基础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 第4篇

1 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

1.1 形象

良好的感觉给人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 是人际沟通的良好开端。儿科医师应该是以精力充沛、穿着打扮得体、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端庄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 微笑地问侯可以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家长倍感亲切, 被重视了。良好的形象文明用语既体现了仪表美又表现了规范、严肃的工作态度, 使患儿家长有亲切感, 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 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感、增加了患儿家长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2 同情心

患儿及家长总会有痛苦、焦虑、恐惧、渴求、期待等心理。儿科医师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做到热情关心、仔细了解、耐心解答、细心操作、精心治疗, 想方设法让患儿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为医患沟通交流打好良好的基础。

1.3 控制情绪

儿科医师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碰上一些不顺心的事, 在工作上往往会出现脾气暴躁、态度生硬、精神不振、工作出差错等。也将会干扰同事们平静的情绪、影响患儿心理状态。因此儿科医师应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患儿是我们的第一关注焦点。

1.4 专业知识

高质量医疗技术和水平是改善医疗关系、进行有效医患沟通的基础环节, 实际上, 让患儿家属对儿科医师敬佩的地方我们的医疗知识和诊疗技能, 对我们认为放心的人就会比较乐于沟通, 对治疗十分有利, 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

1.5 病区环境

保持病区环境的整洁、舒适创造温馨环境, 医院应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安全以及布置家庭化环境, 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可根据儿内科特点在走廊、护士办公室、病房的墙壁贴上彩色动画, 并绘制儿童喜爱的图画及儿歌、祝福的标语等。使用印有小动物的花床单, 使病房不再是一片白色, 而如同儿童乐园一样, 减轻患儿恐惧感, 也使家长心情放松。要尽一切力量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走廊尽量不加床位, 给患儿及家属提供一个清新、整洁、安全就医环境。从而让患儿及家长从心理上尽量回归平静、放松的状态。

2 沟通方法与技巧

2.1 患儿初入院时

小儿生病住院家长往往因疼爱孩子又缺乏医疗知识加上经济上的困扰, 而表现恐惧焦虑的心情, 相比其他医疗环境更容易出现态度生硬、冲撞医师。所以我们对患儿及家长更要有同情心, 理解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感情, 力求使患儿及家长感到亲切:在语言上注意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交谈的内容中, 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康复需要, 谈话应力求轻松、幽默、诙谐、内容健康, 从情感上使患儿感到安全、可信赖, 使患儿及家长迅速适应新环境、安心入院。对于患儿的病情我们应从发病原因, 是怎样诊断的或者诊断不确定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治疗以及治疗病程的大约时间, 治疗结果的预测, 住院期间病情的发展, 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及应该怎样处理问题。但是首先要讲明病情的发展是有个体化的。告知家属住院期间费用情况, 让家属明明白白看病。作为患儿家属应该怎样配合, 应如实讲解, 同时讲解内容应容易理解, 又不能惊吓家属。为顺利完成以后的诊疗工作及避免医疗纠纷打好坚实的基础。

2.2 患儿住院治疗期间

最重要的经验是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具体做法是, 能够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 认真解答疑问等, 在每次为患儿检查或治疗之前, 首先要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清楚, 我为什么要检查这项或为什么要做这种治疗, 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治疗效果, 也有可能带来什么样负反应, 随后根据小孩的年龄和性格特点与他们做一定的交流, 以便配合你的诊治工作, 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般喜欢夸奖、鼓励他, 我们就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夸奖鼓励他, 比如听话、懂事、勇敢、可爱等;年龄较小的孩子都喜欢被抚摸, 我们通过充满善意的抚摸他、拥抱他来减轻他们的恐惧, 孩子们大多渐渐能恢复平静。只有解释清楚, 进行必要的沟通, 运用一定的技巧才能确保患者配合我们的诊治工作。主动及时地沟通能使家长感受到医师对他们和患儿的真正关心, 达到相互配合的最佳效果, 同时能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患儿出院时

在患儿痊愈出院时, 我们在叮嘱患儿生活中的注意点的同时还要给予祝福, 使患儿及家属感到你是真正关心他们, 就会在患儿和家属心目中树立我们儿科医师以及我们医院的良好形象。

3 讨论

通过良好的沟通, 真情的付出, 细心认真的工作, 患儿及家属给我们的最好回报就是出院时说的一声谢谢;曾经很多次在商场、超市、公交车上能有人认出我们并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打一个招呼、一声问候;让我们儿科医师在现如今医患关系矛盾日益加剧的环境中能自豪并快乐地从事着医疗这份事业。

摘要:儿科临床工作中, 医患沟通是儿科医师与患儿家长、患儿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 贯穿于医疗全过程, 有效地医疗沟通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有利于化解或消灭医疗纠纷。在儿科有效地医患沟通, 就要求儿科医师运用语言沟通技巧。

浅谈护士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第5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迅猛发展与变革,人们对医疗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市场机制的导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患者作为消费者的意识正在日渐增强,要求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享受更多的权利,而医院作为经营者的意识都相对滞后,风险意识和维权观念薄弱,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难以应对的医疗纠纷。客观认识医患关系的现状,有效预防或减少医患纠纷,尤其是杜绝恶性纠纷事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意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笔者从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及如何发挥护士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医患关系的现状

融洽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医患关系却不太和谐。据中国消协的资料显示[1],1996年医疗投诉月医疗投诉发生数为2164件,1997年为10117件,1998年为11175件,1999年为22125件。在3年多的时间里,其增长幅度接近10倍。医患关系成为热点,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占98%;上海市卫生局一次调查显示,近年来医患纠纷以11%的速度递增.2005年6~7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调查,全国三甲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要求赔偿的有20例左右。(2)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非医疗过失为主。(3)少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欠佳。(4)部分群众对医疗制度改革不适应。(5)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刑事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患者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为何这些年的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既有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1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2.2 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医方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客观上,我国医生尤其是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医务人员少工作量很大。受就诊时间限制,面对众多患者,医生很难做到有问必答,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使一些医生精神压力很大,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厌倦和对患者的冷漠。

2.3 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2.4 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2.5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护士应在医患沟通中发挥作用

护士是执行医疗程序中的主要成分,是搭建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医院里,护士占50%以上,且护士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病人,她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病人及家属,护士在医患沟通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医院医患沟通的效果。护士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水平。认真学习整体护理相关理论,改变护理模式,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让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让你做变成你要做,护理职责明确,护理服务到位,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护理。

3.2维护患者权利,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凡是应该让患者知道的都毫无保留的明确告知,认真落实“五个明白,五个知道”,增加收费透明度,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凡是患者的隐私非经患者的同意决不允许向其他人扩散。

3.3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增强沟通意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技术,运用倾听、证实等技巧与患者沟通,多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心理感受及想法,了解患者最需要什么,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赖感。

3.4 充分尊重患者的话语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建立和完善患者的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置患者投诉,尤其是作为护士长要加大对患者的巡视力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防止和杜绝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甚至失控。

3.5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护士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患者建立一个安静、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护理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积极参与治疗、护理及恢复健康的活动。

3.6 换位思考,尽量减轻患者的压力。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承担着巨大压力,来自疾病本身的压力和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患病较重的患者还会产生恐惧、疑虑、悲观厌世等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护士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安慰患者,给予积极的健康知识指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浅谈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医疗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7-02

医患沟通是现代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1]。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使医务工作者以良好的心态从事医疗事业,推动医院科学的发展,是当前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浅谈医患沟通形式

1.1 住院后的沟通

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既想得到良好的技术治疗,又想得到优质的服务,更想得到醫护人员的温情关照,而此时的良好沟通,不仅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好感,更主要的是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让患者感到住院后的温暖。

1.1.1 责任护士的沟通:责任护士是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接触者,在自我介绍姓名的同时,说明自己是患者的责任护士,把科室的相关情况和住院后注意的事项细致的告诉患者,从按时服药、休息时间、检查治疗时注意事项到饮食或外出科室请假等,使患者对科室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适应。责任护士不仅仅是情况了解与介绍的沟通,还要用专业知识细化到患者身上,从身体疾病治疗、转归与康复转变到心理需求上。患者心理上的变化与接受治疗、护理,往往是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此时的责任护士要把心理护理落到实处,让患者不仅对护理工作充满信任,还要让患者对疾病治疗前景充满信心,更要让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感到可以依赖。

1.1.2 经治医生的沟通:经治医生是患者的直接治疗与管理者,患者入院后要详细询问疾病的变化过程,在告知患者自己是经治医生的同时,除了患者或家属代述的病情陈述外,在询问病情和体检检查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可亲,让患者感到亲情温暖,产生信任感。经治医生通过对患者第一阶段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和转归已基本掌握,应及时把患者病情与转归向其亲属交待清楚,同时还要和患者多沟通,往往能起到缩短疾病的治愈时间,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的作用。

1.1.3 护士长沟通:在经治医生做了病情询问和全面检查后,护士长到患者病床前自我介绍,同时介绍经治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疾病把握性,让患者及其亲属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的第一印象,对自己的病情康复充满信心。护士长的温情、关怀更让患者对医院充满好感。

1.1.4 科主任的沟通:科主任在听取经治医生汇报和查看患者的病历后,在初步印象的情况下,对患者询问病情并在做体格检查的同时,多与患者沟通,说明本科的技术特点和先进性,并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有一个准确的解释, 让患者对医生、科主任充满信任。通过三级检诊、科主任或高级职称的医生的人格行为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让患者不仅对科室的服务态度和医疗环境感到亲切温馨,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医生的高超技术是值得依赖的。

1.2 出院后的沟通

是在患者被治愈即将出院时的沟通,这时的沟通也可以说是诚信沟通。医院为了要达到长远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誉,而良好的信誉不是靠哪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靠全员参与,全事负责。患者在即将出院时,医生、护士应主动与其沟通,要把出院时的注意事项和出院后的预防、复诊、休息、饮食等情况反复告诉患者,对已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作好记录在出院访视记录中。从多方面的关心患者、体贴、理解患者,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们高尚、可亲,充分运用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与患者促膝交谈,加深患者对医院的良好印象。

2 医患沟通的意义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 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沟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1 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 医方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使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 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

2.2 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的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2.3 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护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所导致。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如果把即将进行的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在实施医疗行为以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在了解正确的医疗信息后,才做出关系到治疗成效和回避风险的医疗决定。医患沟通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准备,以后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能够理解和正确对待。

2.4 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 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医务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患者相对于医务人员来讲,缺少医学知识,主要是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解除自身的病痛,所以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要真正体现医学的整体意义和完整价值,实现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医学知识和人性目的和谐统一,医患沟通方式可以以交谈为主,也可通过电话、书信等方法,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总之,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 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患者为了身体的健康而寻求医疗帮助,来到一个陌生的医疗机构里面,需要了解许多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医患之间如果没有沟通,缺乏真正互相信赖,与患者或者家属之间发生误解和纠纷就不可难免。医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很多医务人员也发现,医患沟通不仅没有影响医疗业务,反而提高了医疗质量[2]。 医患沟通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为我们自己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7篇

1良好的亲和力

舒适的医疗环境, 会给患者带来愉快感;而护士真诚、友好的微笑及亲切、合适的语言可以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医院对自己的关爱。另外护士可以在患者治疗的初期举一些成功的案例, 在治疗期间做好治疗配合指导, 在治疗的后期可以与其交流一下使用药物后的感受, 渐渐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尊重, 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进而配合护士的工作, 那么护患之间会越来越和谐。有些护士在询问患者的病史时, 患者将自己从发病到治疗及每次治疗后的效果全部叙述一遍, 护士由于工作忙, 面部显露出不耐烦表情甚至甩出一句“我问你啥你说啥”, 患者顿时就会应对出紧张、害怕、不自信或反感情绪, 这样会与我们的治疗希望向悖。

2语言的魅力

护士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 要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和必要的逻辑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与患者交谈, 引导患者用积极的情绪接受治疗。同时, 要尽可能从多方面了解患者, 例如患者的文化与职业等, 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要尽可能用亲切、自然、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 这样不但让患者感觉到温暖, 还可以让患者在心理上消除了对病情的恐惧感和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反之对文化程度高的有修养的患者来说, 则要富有哲理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2010年我们接受一位高血压患者, 其属某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其病情反复无常, 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实际护理工作中, 工作人员边操作边讲解高血压病产生的原因和发展, 及影响因素, 并告诉她心理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 患者很快消除了恐惧和担忧, 全身心地配合治疗了, 血压逐渐得到了控制。

3沟通的技巧

在与患者沟通时, 要体现出对患者人格的尊重, 并且要注意话语简单、通俗、易懂, 吐字要清晰, 语速适中, 语气温柔, 使患者感到自己被尊重。这样患者容易接受交谈。沟通中, 要掌握好倾听技巧, 首先, 沟通时要时刻保持与其目光接触, 其次要适当地做出反应, 表示对谈话有兴趣并适时鼓励, 使患者有被接受和被理解感觉。要耐心倾听, 最后要保持感情和态度中立, 避免患者因情绪激动产生不必要的后果。沟通中不随意打断患者谈话, 不使用或不过早使用道义上评价, 因为这样会导致沟通终止[3]。

4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并总结经验, 努力掌握本专业的先进理论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对答如流且有根有据。对护理中各项操作包括疑难、复杂的操作熟练且流畅。这样在患者中又获得了较厚的信任。

5沟通语言的内容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言一语六月寒。冷淡、消极的语言会使患者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因此在与患者交谈时, 要十分慎重, 避开患者最敏感、最刺激的话语。说与场合相适应的话语, 如入院时宣教、操作前后的指导、出院时的祝福等, 以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6沟通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

产科是高风险科室, 患者住院时间短, 平均4 d。患者环境陌生, 特定知识缺乏, 患者到医院会无所适从。护理工作中沟通特别重要。因此, 我们在2012年元月在产科进行全面沟通:全科64张床, 21名护士, 其中一名护士长。将64张床平均分给20名护士专管沟通, 每人3~4张床。要求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对患者做详细的入院介绍 (第一次沟通) , 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48 h内必须要有长达半小时的全面沟通 (第二次沟通) , 责护每次上班时间和患者进行一次简单沟通 (第三次沟通) 。以上三次沟通,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浅论沟通在医疗中的作用 第8篇

1 如何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

1.1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 尊重患者, 主动热情与患者进行

交谈, 行动、语言对患者要有礼貌, 一切为患者着想, 尽职尽责地为患者解决每一个护理问题。这样就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收集比较全面的资料, 实现医患双赢的目标。

1.2 护士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 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

逻辑性, 把握交谈的深浅度, 对患者的隐私和敏感的话题交谈时要把握好度, 并注意交谈的时间和周围的环境适宜性, 以免造成心理负担。对自卑感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因势利导, 态度要诚恳, 换位思考, 尽量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同情关心患者, 建立和谐友爱的医患关系。

1.3 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 语言要亲切, 可尊称患者为

“大爷、大伯、大娘、大婶”等, 不要直呼其床号或姓名等, 若患者曾担任过领导职务, 在称呼上可为“老领导、老上司”等, 尽量以晚辈或下属的身份称呼患者。对有自卑感的患者, 要用亲切、恰当的称呼, 以他们的子女、姐妹、朋友的身份相处, 这样不仅能提升护士自身的形象, 而且可增加患者温暖提高满意率。

1.4 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因其大多听力下降, 理解能力偏

低, 所以在讲话时音调应柔和稍高些, 语速放慢,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如:挥手、点头、摇头等。

1.5 与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交谈, 因其理解能力强, 可多

交谈些病因和治疗方案、药物作用原理、作息安排、营养摄入、心理调节及今后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 语言要流畅、通俗易懂。如与有医学常识的患者交谈可应用医学术语。

1.6 在与患者沟通时, 护士要适时作出应答, 表示在仔细

倾听, 不要似听非听, 心不在焉或同时和别的患者交谈, 不要随便中断与患者的谈话。护士对理解的内容和谈话的兴趣要及时告知患者, 同时观察患者谈话时的表情、态度, 如是高兴、快乐, 还是焦虑、抑郁、痛苦等, 针对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回应。

1.7 在与患者沟通的全过程, 护士应始终保持微笑, 两眼

在患者脸上移动, 表情要从容, 不焦虑, 患者靠坐或平卧在床上, 护士坐床旁, 尽量距患者近些, 这样能拉近医患距离, 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2 体会

沟通在门诊换药过程中的作用 第9篇

1 换药前的解释

换药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感。由于伤口换药时刺激创面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及因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而导致伤口短时间不能愈合的患者, 其情绪改变明显。门诊换药室护士对每位患者应仔细了解病情, 掌握其病史;护士评估伤情后向患者说明换药方法、用药及配合, 同时在处置前向患者解释处置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感, 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其缓解紧张与恐惧感。告知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可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 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从而导致伤口延迟愈合。良好的心理状态可调动自身潜力, 有助伤口愈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换药的目的, 使患者精神放松, 解除思想恐惧, 分散注意力,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 取得更好的换药效果。

2 换药中的关怀

护士在处置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 询问患者的感受, 适时地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 及时发现和处理晕厥等异常情况。在仔细熟练操作的同时, 注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营养不良可显著延缓伤口愈合, 对较大伤口、病情较重的患者, 应指导其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主, 如肉类、蛋类、奶类、新鲜蔬菜、水果, 同时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只能给予适量的糖和蛋白质, 说明控制血糖与伤口愈合的关系等。在自身血糖浓度允许的情况下, 保证营养的供给。

3 换药后的宣教

在结束操作后向患者讲明必要的注意事项及复诊换药时间。嘱患者勿在饥饿状态下换药, 以免发生晕厥。根据伤口情况向患者交代下次换药时间及伤口拆线时间。告知患者勿自行揭开敷料。换药就是更换敷料, 一般伤口除了用乙醇消毒外, 并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告知患者频繁的换药, 反而会成为不良刺激而延迟伤口的愈合。对于手、足及关节部位的创伤, 有局部固定者, 需向患者和家属交代观察血液循环的方法及观察指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未包扎的手指或脚趾可进行舒展练习, 特别是拇指关节的对掌练习。未固定的关节可进行屈曲及伸展练习, 经常做抬举上肢或抬腿练习, 锻炼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患肢的功能。通过沟通使患者对治疗有全面的了解, 避免盲目紧张, 提高自护能力, 促进伤口愈合。

4 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

护理人员应强化自身的沟通能力,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患者进入治疗室首先要热情接待,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是沟通的先决条件, 得体的称谓是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 从而缩短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产生沟通的愿望。

总之, 换药室是医院的窗口, 护士在服务中沟通, 在沟通中服务。与患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服务, 不但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沟通技能, 同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沟通,门诊换药室,应用

参考文献

语言沟通在脑瘫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第10篇

1 礼貌性语言交流

护士的礼貌性语言首先体现在称呼上, 在与患者交谈时, 免不了以称呼作为见面礼, 护士用些礼貌语, 敬语。谦语称呼患者, 给患者带来一种亲切, 温暖, 信任的感受, 这样为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护士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美德和修养, 这样才能使护患之间的礼貌性语言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2 暗示性语言交流

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的功能, 语言对神经系统的特殊刺激物, 它能影响人的健康。暗示性语言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变化, 良性暗示性语言交流, 可排除患者心理障碍, 使之树立信心, 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 起到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脑血管意外患者最关心的是预后, 护士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说:"这种病我们经常治疗, 像你这样年龄。我们治疗的很多, 预后较好"此类暗示性语言, 能够消除患者顾虑, 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作为护士要掌握语言暗示技巧, 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要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敏锐的观察分析事物能力, 对患者体贴入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安慰性语言交流

语言是开心的钥匙, 是治病的良方。安慰是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对患者来说:语言可以治病, 也可能致病, 对脑血管意外瘫患恢复期, 一般病情都较重, 病程长, 患者既希望长期住院治疗, 延长生命, 又顾虑病情拖延时间太长, 家庭经济负担重, 因而内心矛盾重重, 情绪容易波动, 担心医护人员或家人厌烦自己。这时我们就用温暖的语言安慰患者, "有病慢慢治, 即使不能治愈也可以好转, 只要好转, 生命就有希望……"。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内心解答, 加强巡视病房次数, 多陪患者谈心, 关心体贴患者, 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树立信念, 由绝望变希望, 使患者心情舒畅, 消除精神压力, 积极配合治疗。要掌握与患者之间安慰性语言交流的运用, 必须培养我们护士自身的爱心.耐心和同情心, 做到真正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

4 情感性语言交流

通过以上三种语言交流, 在护士与患者之间就会逐渐建立起一种共同战胜疾病的情感信念。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语言是护士感情的外在表现。护士的情感, 关注最多的莫过于脑血管意外患者, 脑血管意外患者多处于焦虑, 恐惧, 多疑, 悲观, 消极的情绪状态之中。护士应多与他们谈心, 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 了解患者的心理, 理解和同情他们。如"今天感觉好些了吗?您哪儿不舒服?"给患者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良好的护理道德, 高尚的情操, 充满情感的语言给患者同情, 安慰鼓励使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激发潜在生存意识。要做好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 就要求我们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责任感, 使命感, 使护士与患者为共同战胜病魔而达成共鸣。

5 伦理性语言交流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 是感情交流的媒介。语言的表达要符合伦理学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温柔中不失维护自尊的庄重, 体现出"白衣天使"的温文尔雅。恰当的语言可获得患者发自内心的信任, 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而出语不逊则会导致严重后果。与患者交谈吐字清晰。用语恰当。幽默的谈吐能使患者轻松。分散对痛苦的注意力, 要掌握与患者之间语言交流的伦理性, 要求护士语言必经符合伦理道德的原则规范, 处处体现我们白衣天使的无暇与神圣。

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 第11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3-02

沟通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是提高和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及表情等将自己的知识、观点及意见表达给患者,并收集患者的信息反馈[1]。在医院里接触患者时间最长、次数最频繁、交流最广泛的是护士,利用这种优势去接纳患者能使其摆脱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临床护理的诊断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病情,通过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发展的动态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态度,让护士对患者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得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 有助于融洽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建立起的特殊的人文关系,通过护患沟通有助于患者对医院、护士、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消除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恐惧感,让患者“看”到、“听”到、“感觉”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以及医院的人文环境,有助于让患者将自己的苦闷释放出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

1.3 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 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其中的护患纠纷有很多不是护理差错事故引起的,而是属于服务性的纠纷,特别是对突发病情危重,急需抢救的患者,因患者和家属缺乏医疗和护理专业知识,容易产生误会和其他枝节问题。患者情绪一般比较激动,言辞激烈,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2]。护理人员因长期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面对较大的社会压力及公众评价,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易于出现情感的泛化[3],往往会被患者误会为冷漠,有不被尊重的感觉,导致患者产生误会和不满,甚至引发矛盾和纠纷。

1.4 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需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否则无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无法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患沟通可督促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己。

1.5 有助于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 护理记录已经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在法律上作为医疗纠纷、人身伤害、保险索赔等重要的原始依据。通过护患沟通能及时、准确、真实、客观的反应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

2 护患沟通的方法

2.1 语言沟通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体现文化素养的窗口,也是人们心灵的声音[4]。交谈时护士态度要诚恳、热情,保持目光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双方应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距离和姿势,要学会倾听与沉默,伴随患者诉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加以点头和眼神的关注,使患者感到你不仅是在听,而且已经体会到他的心情。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简明易懂,尽量不用专业术语,一次内容不能太多,分次分量进行。不能使用刺激性语言,病人如果受到训斥、指责讥讽等不当语言的刺激,很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避免消极语言,护士一句无意的消极提示有可能摧毁病人的勇气,丧失治疗的信心。避免应用对沟通不利的语言,还要忌讳使用质问式、命令式的语言,因为这会使对方产生被审讯、驱使的感觉,从而产生不平等的心理。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时,不能使用肯定或绝对性语言,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2.2 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护士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和一些举止这些往往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前提,面部的表情和眼睛的运动,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面带微笑地接待患者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縮短护患之间的距离,给患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增加其对护士的信任感。目光是眼睛的语言,心灵的窗户,为患者送去亲切自然的目光,可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谈话时要与交流对象距离适中,目光注视对方,注意力集中,表情自然放松,不断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听。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疑虑,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轻松愉快中减轻痛苦。适当的触摸如握手、轻轻的一个拍背动作,在寒冷的冬天帮他们掖一下被角能让患者感到护士对他们的关怀,减轻孤独感,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3 护患沟通的技巧

树立良好的形象,抓住时机,营造沟通的氛围。护士对每一位患者早上床头交班时送去第一声问候、第一个微笑,用清晰纯朴的语言,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询问他们对环境是否适应,对各项检查、治疗、护理是否满意。护理操作时给予适时的关心、同情、安慰和鼓励,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利,注重心理疏导,对病人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护士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向患者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要妥善处理好知情同意权与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关系。

总之,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同情、信赖、关怀和理解病人。在病人康复过程中熟悉护患沟通内容,掌握并恰当运用沟通的技巧,通过沟通建立亲切、温和、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感受到病人的感情,护士表达对病人情感和状况的理解,病人感受到护士的理解。促进了护患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患者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儒红.护患沟通的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4):31-32.

[2] 谭士君,胡慧奎.增加有效沟通,减少护患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S1):234.

[3] 朱晓风.以情与发来调节和规范护患矛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21-322.

护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护患沟通,作用

有疾病就有患者, 有患者就有医生, 有医生就有护士。护患双方就这样被牢牢地拴在一起, 共同托起健康和生命的希望, 良好的护患人际关系, 可使患心舒护者心安, 可增加患者对医疗护理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 增加对医生、护士的信任, 营造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护患关系, 这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

1 护患关系分析

护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 是一对主要的矛盾, 患者就医就要求医生、护士如何如何, 做不到就如何如何, 这显然是不了解医学的未知性、风险性和可变性, 苛求大夫手到病除, 护士一针见血, 包治包好是不现实的。同样作为护士, 首先要摆正位置, 放下架子, 对病人要有感情, 要有同情心, 视病人如亲人, 取得病人的配合, 检查耐心, 病史要问清, 护理要精心, 多为患者着想, 多为患者考虑, 使患者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误解。

当前许多医院和医护工作者, 都认识到在医疗实践中, 护士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努力把护患沟通作为在护者主导下建设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沟通不仅仅是谈话, 谈话是沟通的一种手段、却不是唯一手段。

2 护患沟通方法

护患沟通应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沟通, 由于媒介的多样性, 沟通也就多样性。因此, 护者在与患者的接触中, 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无一不在患者及其家人传达着某种信息, 传达着我们的感情和态度, 这些恰恰是目前护患沟通中易于忽略的方面。因些, 为发挥护士在建设和诣护患关系的主导作用, 护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和远用技巧。对于住院病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沟通。

2.1 责任护士首次床旁沟通

病人在入院1h内分管护士与病人或家属进行首次沟通, 沟通内容包括介绍自己、主管医生、病区环境、探病时间、科室的工作特点、工作规律、病房管理等。

2.2 责任医生沟通

主要内容包括;医生向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情况, 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手术方式、手木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情况等, 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2.3 主任、护长情感沟通

病人入院后, 主任、护长应尽早与病人或家属沟通, 与患者沟通的主要目的, 在于认知患者心理和了解患者的需求, 满足患者入院后希望被接纳、希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情感上给予病人以支持, 使其产生对医院的信任感, 为配合医疗护理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集体沟通

对于患者具有共性的疾病, 如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由护士长组织有关人员, 一起召集病区及家属集中进行该病的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把沟通内容记录于工休座谈会记录本上, 或者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宣教相关疾病知识。

各科室把常见病特特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饮食疗法等制作成健康资料, 病人或家属可随时索取, 以拓宽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出院的病人在一周后通过电话随访或进行沟通, 了解病人出院后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的健康指导, 延伸的关怀服务, 有利于增进病人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 也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顾客。

沟通其实很筒单, 一点微笑的面容、一丝关注的眼神, 几句平等的对话, 几点从患者出发的考虑, 一切都会让你的工作变得很自然、顺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 为我们的医疗服务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请记住我们治疗护理的病人, 重点是人, 而不是病, 和你的病人沟通吧!

上一篇:土地投资下一篇: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