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时间范文

2024-05-13

起始时间范文(精选12篇)

起始时间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肠道肿瘤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59.8±8.2)岁,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其中行胃癌手术者30例,行结肠肿瘤手术者32例,行直肠肿瘤手术者22例。84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A组于术后6 h应用,B组于术后12 h应用、C组于术后24 h应用、D组于术后48 h应用,四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中均留置鼻肠管,前端插至幽门以下20 cm或胃肠吻合口远侧约25 cm处。手术之后6 h开始给予A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手术之后12 h开始给予B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手术之后24 h开始给予C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手术之后48 h开始给予D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方法为:首先经鼻肠管将500~1000 ml的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滴入患者体内,滴速为30~50 ml/h,1次/d,持续1 d。然后运用输液泵将500~1200 ml的肠内营养制剂持续滴入患者体内,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滴速进行有效的调整,1次/d,持续5 d左右。同时,由肠外途径对患者的能量进行有效的补充,标准为每天20 kcal/kg。肠内营养支持后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等进行定期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腹部不适发生情况;术后7 d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比较各检查指标;观察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患者用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腹部不适、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比较A组21例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35.61±4.93)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56.87±8.42)h;B组21例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41.87±5.01)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61.87±8.92)h;C组21例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43.36±3.98)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63.98±7.58)h;D组21例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51.78±6.98)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69.43±7.58)h。四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比较,A组明显短于其他三组(P<0.05),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B组、C组均明显短于D组(P<0.05),A组患者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D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患者腹胀不适及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A组21例患者8例发生腹胀不适,2例发生切口感染;B组21例患者5例发生腹胀不适,2例发生切口感染;C组21例患者3例发生腹胀不适,3例发生切口感染;D组21例患者1例发生腹胀不适,3例发生切口感染。A组患者腹胀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四组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在各类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早期胃肠内功能能够有效维持机体的营养需求,使患者的手术创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这样更有利于患者后续的化疗或放疗。临床上,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操作较为简单[1],这一营养支持方法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合适的起始时间这一问题,临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从本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术后6 h、12 h和24 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均可缩短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其中以术后6 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恢复时间最短,与同类研究结果一致[2,3]。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术后6 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腹胀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但症状不严重,患者均可耐受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表明术后6 h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地缩短患者肠道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nbsp;比较胃肠道肿瘤术后不同起始时间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nbsp;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均行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分别为术后6&nbsp;h、12&nbsp;h、24&nbsp;h、48&nbsp;h,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nbsp;随着肠内营养应用时间的提前,患者蠕动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所需时间逐渐缩短,A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D组,腹胀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胀不适均可耐受。结论&nbsp;胃肠道肿瘤术后6&nbsp;h、12&nbsp;h、24&nbsp;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均可缩短患者肠道恢复时间,其中术后6h开始肠内营养较为适宜。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肠内营养,起始时间

参考文献

[1]杨振菊,曹烈权.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3):274-275.

[2]曾山崎,胡石奇.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的临床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3):2321-2323.

起始时间 第2篇

2018池州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根据历年经验及人民日报微博消息,2018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笔试时间预计为4月21日,安徽华图届时将提供2018池州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8池州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http://ah.huatu.com/zt/ahskbm/ 2018池州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http://ah.huatu.com/zt/ahgk/ 安徽华图温馨提醒广大考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省考中脱颖而出,就要尽早进行笔试备考准备,安徽华图提供2018年安徽公务员/选调生笔试课程辅导(http://bm.huatu.com/zhaosheng/ah/gwybs.html),好课程,实战见证,帮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018池州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2018池州公务员考试公告还未发布,预计笔试时间为4月21日,下面向考生简单介绍安徽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界定标准供考生参考,具体以官方公告发布信息为准:

1.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须具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入学前曾在基层单位工作|

过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在省检察院基层派出机构、省市监狱戒毒机构、各市级以下经济开发区、设区的市级局下属各县(市、区)分局工作和以聘用、劳务派遣等方式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不具有公务员或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全日制普通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视为工作经历。

2.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何种身份报考?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如果符合职位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3.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1)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2)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3)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5)在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6)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

(7)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

4.基层工作经历截止时间如何界定?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基层工作经历的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

梦想起始点 第3篇

不同设计理念的SUV首秀

X65作为绅宝旗下的首款SUV,“X”造型前脸,隆起的前盖,溜背式的曲线,加上凌厉的车身线条让它看起来十分清秀又不失阳刚之气。采用了菱形设计的前大灯组,不仅全系标配透镜,在顶配车型上还应用了远近光一体式氙气大灯及大灯清洗功能。飞翼式镀铬进气格栅很好的展体现出了绅宝家族式设计特征。L型日间行车灯取代了传统的雾灯,有效地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

与绅宝X65的粗犷阳刚不同,出自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之手的东南DX7则是通过运用各种曲线,营造出了一种时尚前卫的精致感。车头延续了R7概念车的设计理念。前格栅飞翼式设计让整车看起来非常厚实,充满力量感。粗壮的镀铬条像一对翅膀般由logo延伸至大灯部分,气势十足。

模型方面,两者做工都非常出色,对于整体造型线条和形准的把握十分准确,很好的还原了实车的神韵。立体感十足的车头LOGO,完全镂空的进气格栅,清晰可见的水箱细节,都是值得称赞的亮点。在小细节方面,这两个模型也同样没让人失望,无论是绅宝X65模型logo下的摄像头还是东南DX7车头下方的雷达探头,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大灯棱角分明,质感通透,内部的透镜、远光灯、转向灯细节也清晰可见。除此之外,对于大灯清洗出水口、LED日行灯部位的细节刻画都让模型车头有着非常高的还原度。

实车方面,尽管绅宝X65拥有4654mm的车身长度,但是180mm的离地间隙,以及21°、24°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很好地保证了绅宝X65的通过性。源自萨博技术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也使绅宝X65在同级SUV中有着突出的动力表现。

对于东南DX7而言,出色的外观内饰设计绝对算得上是一大亮点。侧面丰富的线条刻画相比X65平直硬朗的腰线而言显得更具设计感。车窗处的镀铬装饰在C柱上汇到一起的设计也十分别致。同时两车的双五辐轮圈造型各具特点,为整车增色不少,在模型上同样可圈可点。X65轮圈造型力量感十足,接近实车的反光效果也让它看起来颇具质感。但是DX7上的双色轮圈则显得更为时尚运动。两个模型的刹车盘均采用了金属材质,视觉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两个模型在镀铬窗框及镀铬防撞擦条的前后平整度方面把握得也很到位,可折叠后视镜、前轮与方向盘1:1的联动转向等无一缺席。

逼真模具背后的饱含期冀

模型上尺寸巨大的天窗十分抢眼,通透程度也相当出色,内饰方面的做工设计一览无余。但是没能做出可以打开的设计还是有些略显遗憾。

发动机舱方面,绅宝X65对于发动机的刻画也很到位,细致的分色,清晰可见的各种铭牌警示贴纸都是可圈可点的亮点。而DX7更是给人颇多惊喜,原本以为实车发动机由于被隐藏装饰罩下,所以模型在发动机舱方面的刻画也会少之又少,但是打开发动机的一瞬间就会发现大错特错,模型发动机舱的装饰板被设计成了可拆卸零件,下方的发动机细节也一应俱全。而且装饰罩上的小磁铁设计则更显细节之处的用心。内饰方面,两车的做工同样难分伯仲,地板植绒、仿真皮座椅、边缘的双缝线设计等细节一个不落。只是双色内饰的DX7在视觉效果上更为抢眼。

相比车头的个性鲜明,两车微微上翘的车尾显得更为饱满性感。X65突出的尾灯组以及细长的造型设计都使之颇具科技感。DX7底部的双边单出排气,对提升整车的运动气息功不可没。两款模型都使用了大量的蚀刻片对尾部车标、等标识进行了独立刻画还原。仅仅表面功夫做的到位是不够的,就算是躲在装饰性的镀铬排气口后,保险杠内部的真实排气管这样隐藏的细节也同样没放过。

可动件多,一直是国产原厂模型的亮点。两车模型都做到了前排座椅可前后移动,中央扶手箱盖可开启,后排座椅可按实车4/6比例真实放倒。在行李箱打开后,下方的盖板也可单独拿出且内部的备胎及随车工具都有比较细致的刻画。再加上外观上的六开门式设计,油箱盖可开,后视镜可折叠,发动机装饰罩可拆卸等细节都让模型在可动件方面加分不少。

起始时间 第4篇

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上常见肿瘤之一, 最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胃肠道肿瘤患病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虽然目前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但目前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决定尚无明确定论[2]。基于此, 为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不同时间段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我院对52例住院病人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 女20例;年龄24~78 (44.2±0.6) 岁;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12例, 高中24例, 大专及以上者16例;接受直肠肿瘤手术患者10例, 结肠肿瘤手术者12例, 胃癌手术者30例。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体检, 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手术操作及处理并无任何异常。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 并于术后2d予以镇痛处理。随机将其分为四组, 分别为观察一组15例, 观察二组15例, 观察三组15例, 对照组7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在手术6、12、24、48h后给予四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术中留置鼻肠管插入到幽门下端20cm处, 由鼻肠管处滴入富含葡萄糖的氯化钠溶液, 800ml/d左右, 控制滴注速度在40ml/h左右。配合滴注肠内营养制剂, 持续滴注5d, 600~1100ml/d, 视患者耐受情况而调节滴注速度。每组患者配备的营养液种类均无差异, 营养液成分包括水、植物脂肪、矿物质、大豆纤维、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等, 均采取持续性的滴入方式。

1.3 观察指标

完成手术后严密监测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分别记录术后2、3d患者肠胃恢复蠕动时间,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存在不适感觉, 确定术后肠胃不适主诉人数, 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7d对所有患者的血液常规进行检测, 记录血糖、水电解质、肝功能等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 进行t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及营养支持治疗后, 恢复情况整体较好, 无1例死亡。且其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肠胃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有提前,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术后6、12、24h内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够缩短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主诉肠胃不适人数以观察组人数居多, 但均较为轻微, 患者均可忍受, 给予对症处理后即可恢复。所有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如附表所示。

3 讨论

肠外科营养支持治疗在我国临床医疗的应用上已有百余年历史[3]。当代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 从根本上推动了临床医学的改革与完善, 直接影响了人体代谢理论的研究, 促进了营养药物的开发与供给方式的创新。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应用与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越性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广, 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理念同时也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 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相对比较复杂, 手术涉及范围比较广, 对人体创伤也比较大, 且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有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 少部分伴有免疫功能减退等症状,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 创口较易感染, 导致术后并发症产生, 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肠内营养支持是促使胃肠道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正常的主要方式, 能够为患者机体提供所需能量与营养物质, 维持生理机能的运作正常, 同时促使肠胃功能的早期恢复, 降低肠胃黏膜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 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目前, 肠内营养支持的功能及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术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间的确定, 尚无统一意见。相关报告研究表示, 宜在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后开始提供营养支持[4]。但同时也有文献指出, 在术后1d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效果更为显著[5]。现代胃肠动力学指出, 患者在完成手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判断主要是由肠胃运动波所决定的, 通常在接受普通肠胃手术治疗后6h后便可迅速恢复, 基本能够实现吸收与蠕动作用。此外, 人体肠道黏膜获取营养的主要方式即为肠内营养供给, 当患者机体处于饥饿、患病、创伤状态时, 人体胃肠道黏膜无法及时获取腔内提供的营养物质, 导致免疫功能受限, 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胃肠道菌群的调节失去可控性, 致使肠功能衰竭,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若在肠胃蠕动、吸收功能恢复后迅速给予营养补充, 即可预防上述现象的产生。

因此, 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完成手术后, 待其小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 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使肠道生理功能的恢复, 保障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 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各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12、24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 相较术后48h开展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照组来说, 肠胃蠕动功能恢复时间,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有所提前, 但腹部不适发生几率有所提升, 但症状大体轻微, 予以对症处理即可迅速恢复, 并不会对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产生影响。由此可知,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切实可行的, 且安全性较高, 能够缩短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骁.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3) :64-65.

[2]陈国平.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治疗时间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9) :1514-1515.

[3]邝玉群, 曾山崎, 胡石奇.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广州医药, 2013, 44 (2) :77-78.

[4]孙伟, 吴光谦, 刘超.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 :96.

起始时间 第5篇

2018马鞍山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根据历年经验及人民日报微博消息,2018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笔试时间预计为4月21日,安徽华图届时将提供2018马鞍山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8马鞍山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http://ah.huatu.com/zt/ahskbm/ 2018马鞍山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http://ah.huatu.com/zt/ahgk/ 安徽华图温馨提醒广大考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省考中脱颖而出,就要尽早进行笔试备考准备,安徽华图提供2018年安徽公务员/选调生笔试课程辅导(http://bm.huatu.com/zhaosheng/ah/gwybs.html),好课程,实战见证,帮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018马鞍山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2018马鞍山公务员考试公告还未发布,预计笔试时间为4月21日,下面向考生简单介绍安徽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界定标准供考生参考,具体以官方公告发布信息为准:

1.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须具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入学前曾在基层单位工作|

过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在省检察院基层派出机构、省市监狱戒毒机构、各市级以下经济开发区、设区的市级局下属各县(市、区)分局工作和以聘用、劳务派遣等方式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不具有公务员或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全日制普通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视为工作经历。

2.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何种身份报考?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如果符合职位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3.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1)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2)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3)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5)在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6)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

(7)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

4.基层工作经历截止时间如何界定?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基层工作经历的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

审时度势,及时起始 第6篇

郭启煜,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内科教研室主任。1998~2001年师从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高妍教授,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截至目前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参编专著6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主要社会兼职:国家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等职。现担任十余种杂志编委。

中国是全球公认的糖尿病重灾区,不但受累人群数量众多,增长速度也尤为迅猛。虽然我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降糖达标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方面的重要性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国的糖尿病控制状况仍很不乐观,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很多,其中胰岛素的使用不够及时和不够理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不够及时

在糖尿病专科医生目前所掌握的降糖药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胰岛素。作为迄今为止最强的降糖药物,胰岛素自从1922年进入临床以来,拯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胰岛素也不例外。低血糖、体重增加和需要注射给药等问题一直是影响胰岛素使用的主要障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所以,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这一最强大的降糖武器常常是以杀手锏的角色最后登场的。因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胰岛素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个问题,从患者的层面来看,是一种悲哀。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既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也是推动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在临床上能够被证明可以确切地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的进程。随着病程的进展,由于β细胞功能的持续下降,口服降糖药物不论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往往均难以维持血糖的长期稳定达标,这就需要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以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但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是喜欢接受单纯的口服药治疗,而对及时启动胰岛素的治疗不够积极。鉴于此,需要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胰岛素及时应用的患者教育。

在2007年EASD年会上公布的IDMPS研究(国际糖尿病治疗实践研究)2型糖尿病亚组阶段资料基线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66.9%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仅有32.7%。这一组数据表明,目前在临床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但血糖并不达标的患者。因此,对于那些采用传统的阶梯模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到了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时,血糖往往已经长时期处于控制不佳的状态,很多患者已经在经受着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困扰了。而胰岛素,作为最有效、最经典、历史最悠久、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降糖药物,并没有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策略及临床依据

随着胰岛素制剂、胰岛素注射装置的飞速发展、简易血糖监测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及胰岛素临床应用循证证据的进一步积累,胰岛素的治疗理念也在逐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2006年8月公布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制订的共识里,胰岛素治疗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同传统的理念相比,在该共识里,胰岛素的临床定位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该共识建议: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单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不达标者,就可以启动胰岛素治疗。如应用两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不达标者,也建议启动胰岛素治疗。在该共识里,胰岛素不再是最后一道防线,而是回到了降糖治疗的前沿地带。

在2007年11月正式公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里,我们也欣然读到了全新的胰岛素治疗理念。在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方面,该版指南建议:(1)经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物(OHA)联合治疗仍未达标者,即可开始加入胰岛素的联合治疗;(2)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仍大于7.0%者,就应该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

在该指南推荐的治疗程序中明确建议:(1)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的同时首选双胍类药物,3个月后HbA1c>6.5%者,即应联合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2)再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如果HbA1c仍然>6.5%者,则应该联合胰岛素治疗。(3)对于非超重的患者,在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的同时可以选用任何一种或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后,如果HbA1c>6.5%,就可以联合应用胰岛素治疗。

在2011年11月正式公布的最新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里,我们看到了积极使用胰岛素理念的延续。新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水平仍然大于7.0%者,应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由此可见,新版指南在胰岛素的使用方面延续了2007版指南的积极态势,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使血糖尽早达标。

在启动胰岛素治疗的策略选择方面,2007版指南建议: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应作为单纯口服药物失效时OHA联合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也就是说,基础胰岛素是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后进行联合治疗的首选。中国新版指南的建议与200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的共识相互一致,该共识也指出,当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仍不能达标时,积极加用基础胰岛素疗效最佳。推荐基础胰岛素的原因在于其可通过对空腹血糖的全天控制从而促进HbA1c和餐后血糖水平的达标,保护胰岛功能和减缓β细胞功能的衰退。同时,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实现空腹血糖正常化,也是针对餐后血糖增高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基石。在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上,患者可继续OHA同时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治疗;基础胰岛素的起始剂量一般为0.2 U/kg;可以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4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如空腹血糖已经达标但餐后血糖尚未达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相应的主餐前加用餐时胰岛素注射。

在启动胰岛素治疗方面,2007版指南同时指出: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HbA1c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直接使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接受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混胰岛素可以作为胰岛素初始治疗的有效选择。在使用方法上指南建议:起始的预混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4~0.6 U/(kg·d);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和晚餐前后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

但是,在2011年底正式公布的最新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里,对起始胰岛素治疗的策略选择进行了显著的更改。新指南指出:胰岛素治疗方案应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新版指南明确建议: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不达标者可加用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即在新版指南里,胰岛素的起始治疗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的长期获益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目的就在于预防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型糖尿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进展性。这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各种指南都充分地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里程碑地位的跨度长达三十余年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对5 000余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20年的强化降糖治疗并随后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该随访结果显示:在疾病早期进行过强化血糖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和死亡风险都获得了显著性降低。而同样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大型临床观察研究ACCORD(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行动)研究和ADVANCE(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转归)研究对病程长达8~10年,其中部分患者已经具有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群进行强化血糖干预,在通过强化的降糖措施将HbA1c水平降至6.5%左右的情况下,却并没有看到心血管终点事件和死亡风险的显著减少。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强化降糖达标固然重要,但是,进行强化降糖达标的时机更重要。所以,要想更好的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一定要尽可能地在疾病的早期进行强化的血糖干预,早期干预,精细降糖,争取早期、安全达标,努力控制血糖在理想的范围内并尽可能长期的维持,为患者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活:德育的起始与回归 第7篇

(一) 德育内容理想化

目前, 我国的德育存在明显的理想主义价值取向, 即往往给学生提供过分理想化、完美化的生活环境, 而没有考虑到多元化的社会给社会道德体系带来的冲突, 刻意回避由此引发的道德两难和困惑, 给学生灌输了一个纯美的理想世界, 脱离了现实社会, 缺乏实用性和时代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既没有抵御社会不良习气的抗体, 也没有搞清楚自身的道德底线是什么。这样的学生最容易陷入道德迷茫之中, 他们内心的矛盾不断纠缠, 最终将迷失自我, 成为理想化德育的牺牲品。这也是我国一边不断加大德育力度, 一边无奈感慨青少年道德沦丧现象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二) 德育方法教条化

内容决定方法, 德育内容脱离当前的实际, 方法必然是教条主义的, 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被动地接受既定的道德规范, 而且是被动服从。这样的教育方法很难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个人需要, 更难将其外化为学生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 德育评价形式化

目前, 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仅凭一份试卷或是一条评语, 而且大都用一些空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 对每个学生的评语也是大同小异。教育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大多也是形式化、走过场, 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生活德育”———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针对我国德育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缺乏实效性的现状, 笔者认为中小学道德教育应当是源于生活, 并实践于生活的道德教育。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德育。生活德育的理论基础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他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并对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加以改造, 提出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对它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简简单单的三句话揭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 从生活教育的定义, 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应以生活为内容, 以生活为手段, 以生活为最终目标。生活教育的最大特点, 也是它最大的优点, 就是把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用教育指导生活, 又用生活验证教育、发展教育, 使教育与生活在不断的转化中不断进步、不断拓展。“生活德育”的提出, 意味着德育应当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 这正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指导思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原则。”这表明, 生活德育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 德育生活化是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德育要求我们, 以学生身边的环境为背景,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 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生活德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美德。

三、学校生活德育的实施策略

生活德育要求学校德育应从受教育者的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出发并关注人现实生活的需要, 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道德要求, 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

(一)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生成德育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学内容组织是按学科知识或以道德规范体系的逻辑为主线的。以这样的方式构建的教学内容虽然看似有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 但与学生的生活、道德品质发展却是不相关联的,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相分离的。德育内容应该源于学生的学习、交往、日常生活, 而不能脱离学生的具体生活世界。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生成、设定德育主题。

(二) 在实践中体验德育

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单靠课堂教学能形成的, 它必须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确立信念、培养感情、锻炼意志、规范行为,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才能形成。

1. 隐性教育

通过校园生活渗透德育意识。第一, 开办各类学术活动, 倡导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价值, 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第二, 开展校园文艺及体育活动, 设立各类兴趣小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自立、自信、开朗的人格品质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三, 举行全校性活动, 即通过校庆、国庆等节日庆典和开学典礼、毕业仪式等活动, 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精神。

2. 生活指导

生活指导着眼于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 是正规教学的补充手段。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学习、情感、健康、道德、心理、交际等。学校可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配置辅导员和人生导航教师, 为学生排忧解难, 指引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

3. 注重育人环境的熏染作用

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 所以一定要做到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因此, 我们应当在环境建设上十分下功夫, 如尽量使学校硬件条件良好、环境优美。学校应重视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立, 为学生的发展创建有利的条件。

4.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道德问题,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渗透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整个学校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的思想, 渗透是一种自然融入的过程。加强道德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增加德育课的课时, 它可以通过挖掘各个方面和各门课程的文化内涵, 发挥其内在的道德教育作用来达到目的。目前, 我国的德育渗透工作并不理想,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中, 科目划分过细, 条块分割严重, 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一个个固定的框子里, 各学科之间互不渗透, 单一化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 学生们非常重视并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另一方面, 专业教师对在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 而不谈专业领域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 忽视甚至放弃了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和德育渗透。

(三) 践行美德

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价值把握, 最终要落实于、效应于自身理想价值的实现。作为个人最大限度地完善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方式, 德育最终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之中。因此,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好品格视为生活处事之基本要件, 多实践具有道德价值的活动, 以及经常参与校内外的社区服务以增强道德信念。德育的推动, 应当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 从学校延伸至社会, 打破学校的藩篱, 这样才能让德育获得超越。

践行美德可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服务意识是德育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志愿者服务就是无私地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获得服务社会的体验,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同时还会形成一个大家互相帮助的良好的道德氛围, 这样就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提供了一个大环境。学校应当完善培养机制, 把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课程标准及毕业要求结合起来, 建立学校服务中心, 以教师为主, 带领、引导、指导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同时完善各种机制和政策, 最终使服务意识内化为学生们的共识,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美德。

(四) 德育的评价

德育的评价是对学生日常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意与道德行为等方面加以评价, 以作为学生提升学生品格、道德情操的依据, 亦可作为辅导学生的重要指标。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而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死记德育条文, 因此德育评价应该把重点放在实践上, 这就是德育评价实证化。实证化的德育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 在不同阶段给予详细表述, 关注行为表现的变化过程。

1. 观察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记录的方式来呈现, 然而记录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为观察。观察可分为“完全观察” (即教师为局外人) 和“参与观察” (即教师加入学生的活动以自然、无压力的方式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会议记录、研究报告、活动心得、成品展现等方式记录下学生活动的表现。

2. 调查法

对学生生活行为表现的掌握除了教师客观的观察外, 也可从他人包括家长、同学、及朋友等多方面侧面调查, 了解他人对该学生行为反应的评价。同时也可以直接或间接找学生晤谈, 了解他的德行。

3. 自评法

教师通过设计好的评量表,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德行。通过自评, 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予以改正。

4. 互评发

同学互评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展批判思考与洞察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回馈, 提升个人品格道德成长。

5. 学生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主张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来展现学习的成果。档案袋内可以放置完善的成品, 或是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心得。因此, 通过档案袋的呈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身心发展状况, 进而了解学生的道德养成状况。

德育评价应采取公平、公正的客观方式, 以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评价标准, 且能随着外在社会的变迁, 予以适当地修正德育目标, 让德育的评价机制发挥其最大功能, 且善尽其督促之责。

有效的德育必须结合学校、社会生活及整合学校课程与文化, 在德育中提倡核心价值, 重视全面性的学校生活, 让学生了解核心道德价值, 并且付诸实践。这正是德育的生命轨迹, 起始于生活, 并最终回归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冉小先.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的基本做法及启示[J].前沿, 2007 (04) .

[2]周久志.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回归原点[J].河北教育, 2007 (01) .

[3]李素贞.中小学品格教育之实施与评量[J].教育研究月刊, 2004 (04) .

[4]俞国英.德育回归生活——新德育课程的创新[J].上海教育, 2004 (08) .

议论文起始教学策略 第8篇

笔者认为,要想写一篇较为理想的议论文,应该从审题、结构、论点、论据四个角度去努力。具体来说,审题要“准”,结构要“清”,论点要“深”,论据要“精”。在议论文的起始教学阶段,我们建议将结构、论点、论据的训练作为重点,并且将其顺序调整为一结构、二论据、三论点的顺序,这就是所谓的“三步走”策略。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步,搭好架子好唱戏,眉清目秀建结构

议论文贵在说理,说理的高下,一看说理者逻辑思维的品质,二看说理者布局谋篇的能力。其中前者是基础,需要渐次提升,后者是保证,可以模仿习得。为此,在议论文教学的初始阶段,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应先定位在结构训练上。就一篇议论文来说,首先要学生掌握议论文的通篇结构,最典范的模式是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就此种模式而言,我们主张六段式结构,即论点段、论证段(含分论2段、过渡1段)、补充段(特例说明或联系实际)、结论段,当然根据实情可局部调整。

除了训练如何建构通篇,文章的局部建构也不可或缺,尤其是论证段的结构。论证段的结构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分论点的确立;其二,每一论证段的展开。我们认为分论点的确立要遵循“上行下效”和“和而不同”两个原则。所谓“上行下效”,是就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角度而言。简言之,就是立论角度要和论证的角度保持一致,立论的角度有“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分论点要自觉和中心论点看齐。为了保证“上行下效”,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公式让学生自测:公式一:“因为分论点,所以中心论点成立”;公式二:“如果具备分论点,那么能中心论点”。其中公式一适用于检测“为什么”角度立论下的分论点,公式二适用于“怎么样”角度立论下的分论点。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分论点之间要既要相关又需不同。常见的分论点关系有并列和递进两式,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其实可以譬喻解释——并列的分论点好似人之左右手,递进的分论点则似人之上下肢。学生理解后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是善于横向还是纵向予以选择。至于每一论证段的展开,在初始训练中可以固化成如下公式,即论述层次=分论点+阐释分论点+具体论证(包括举例和分析两层)+回扣分论点。这一公式要在议论文写作中自始至终予以贯彻,否则即使学生掌握了通篇结构,议论文的写作还是会陷入不伦不类之流弊。

第二步,为有源头活水来,日积周选精论据

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其中前两种论证方法几乎篇篇可见。为了让议论文更有料,我们认为在议论文教学初始阶段,应采取有效策略督促学生重视论据的积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帮助学生选定一个专属名人,然后规定学生逐日积累该名人的事迹和言论,并在每周末自选最佳者加以识记,最后要求在各种作文训练中必须使用至少一个专属论据。我们以为,这样的做法能保证学生论据足够用、更好用和多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无米难炊和有米不炊的问题。

为了保证这一做法的落实,教师应该做好以下事情:第一,要选定品格较高的名人库以供学生选择。笔者曾经尝试建立了一个60人的名人库,该名人库有如下特点:其一,涵盖面广。该库包含古今中外名人,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宗教、军事、艺术等领域。其二,回避过热名人。比如该库不选鲁迅而选周作人,不选司马迁而选纪晓岚。其三,选定名人资料丰富。比如台湾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丰富,著书百余部。第二,要不定时了解学生积累情况。除了检查学生积累的数量外,还要指导学生培养积累的目标意识,以提高积累的有效性。第三,要在学生的习作中评价学生的专属论据使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一般乐于使用专属论据,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应予以鼓励加分,而对于使用中出现硬套拖沓等常见问题,要细致旁批或面批。

第三步,一石激出千层浪,浅入深出亮论点

在议论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结构训练和论据积累操作简单且易见成效,但它们都是议论文写作的辅料,一篇议论文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论点的品质。我们以为,论点的训练不宜教条式地就理说理,也不能仅依赖有限的大小作文寻求提升,而可以通过课堂演讲这一形式加以训练。因此,我们将课堂演讲分为大小两种,其中小演讲是以名人名言为抓手,学生按照论证段基本模式,提前准备300字左右的文字稿,在课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论点及论证过程。之后学生就起发言内容的结构规范性、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新颖性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大演讲则是每周五抽一节时间举行一次话题演讲,学生轮流做主持,并负责提供以时事素材为主的话题。其他学生则六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主持人展示材料后,每位同学思考5分钟后确定自己的论点;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论点,5分钟后选出组内认可的最优论点;第三步,组长向教师汇报所在组的论点,并简单陈述思考过程,经教师认可后简要写在黑板上,用时5分钟;第四步,组内第二次讨论,思考如何规范、充分地论证,约10分钟;第五步,每组组长发言,副组长可以补充说明,教师逐组点评,约15分钟;第六步,教师总评优缺点,并根据需要进行归纳总结,约5分钟。

通过一年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这样的训练方法有以下优点:第一,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展示的机会,多数学生都会精心准备,在论点的思考上用力尤多;第二,两种演讲形式相互补充,不仅保证了训练的持续性,而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尤其是后者,论点的训练是全员参与的,组内讨论的,班内评选的,较好地呈现了论点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对细心的同学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第三,教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论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指点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思考对策,提升教师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表起始义的“VP+起来” 第9篇

一.“VP+起来”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 “起来”除了独立作谓语外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趋向动词和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性结构后形成“VP+起来”结构表示趋向意义以及各种非趋向意义。

吕叔湘先生对“V+起来”做出了四种解释, 同样是一种趋向意义, 三种非趋向意义: (a)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而上, 如“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捡起来一块石头”。 (b) 表示动作完成, 兼有聚拢或达到一定的目的、结果的意思, 如“集中起来”、“统一起来”。 (c) 表示动作开始、并有继续下去的意思。动词好“起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入“得、不”, 如“欢呼起来”、“说起话来”。 (d) 插入语或句子前一部分, 有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的意思。不能加“得、不”, 如“看起来, 这件事他不会同意的”“算起来, 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现代汉语词典》中“起来”有四种解释, 一种表示趋向意义, 其余三种均表示非趋向意义。

二.“VP+起来”表示起始义

邢福义先生指出 (2003:468) :“汉语没有什么形态, 一个语表形式的内里, 往往隐匿着微妙的语里意义或关系”。现代汉语中动词性结构与“起来”组合形成“VP+起来”结构可以同时表示多种意义, 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在“VP+起来”表示的几种非趋向义中, 有一种是表示动作开始并持续的意义, 即起始义。例如:

(1) 赵甲和徒弟领到粥后, 也蹲到了路边, 慢慢地喝起来。 (《檀香刑》)

(2) 突然, 已经休歇了喉咙的孙丙放声歌唱起来。 (《檀香刑》)

例 (1) 例 (2) 中非趋向性动词“喝、歌唱”与“起来”组合已不再表示空间上的趋向意义, 转而表示动作开始并持续的时间意义, “喝起来、歌唱起来”表示动作“喝、歌唱”的开始并持续, “大多数非趋向性的持续性动词加‘起来’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占一千个常用动词的60%, 占非趋向性动词的75%” (房玉清, 2008:328) 。

(一) “VP+起来”的语法功能

“VP+起来”在句子中可以充当谓语, 定语和补语三种句法成分。

作谓语:

(3) 董存瑞又喊起来:“请批准我去!” (北大语料库)

作定语:

(4) 一个小伙子在上面招手, 又是他, 那个和护厂班打起来的小伙子, 他在请梁霄上车。 (北大语料库)

作补语:

(5) 小玉还不知道, 李铁一指他的鼻子, 人们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同上)

(二) “VP+起来”的分布

“VP+起来”的分布主要有四种形式:V+起来, 状中结构+起来, 动补结构+起来, 动宾结构+起来。

1.V+起来

单纯的动词V与“起来”搭配形成“V+起来”结构, 例如:

(6) 讲到此时, 俺看到那高密知县的身体颤抖起来。 (《檀香刑》)

如果V是动宾结构, 那么“V+起来”的表现形式倾向于“V+起+O+来”, 如:

(7) 驼队中一位老者, 领着小孙子唱起歌来。 (北大语料库)

也有“V+O+起来”格式的例句, 但这样的例句并不多。例如:

(8) 花儿也更红, 叶儿也更绿了似的;好像她的花衣裳要带这一群颜色跳舞起来。 (北大语料库)

理论上说, 如果“跳舞起来”能够成立, 那么“唱歌起来、吃饭起来、打仗起来”也应该是成立的, 但我们并未从语料库找到例句。

2.状中结构+起来

(9) 这么一估计, 训练主任便高兴得大叫大唱起来。 (北大语料库)

3.动补结构+起来

一般情况下, “动补结构+起来”搭配不表示起始义, 原因是补语表明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已经达到某种程度取得某种结果, 与起始义冲突。但有些述补结构的复合词已凝固为单纯的动词, 表示结果义的程度已经弱化, 因此也就可以表示起始义, 但这样的例句并不多。例如:

(10) 而且这七个字在我眼前逐渐扩大起来, 有时甚至感到不是我看它, 而是它看我。 (北大语料库)

4.动宾结构+起来

与动宾结构的V和“起来”的组合形式相同, 动宾结构的短语和“起来”组合时的表现形式同样倾向于“V+起+O+来”, 例如:

(11) 还说这些东西干起那事来像骡马一样。 (《檀香刑》)

我们从语料库中也找到了“V+起来+O”“V+O+起来”格式的例句, 但这样例句并不多。例如:

“V+起来+O”

(12) 同事们一聊起来回家呀、过年呀, 她就特别来劲。 (同上)

“V+O+起来”

三.“VP+起来”中V的语义特征

我们通过[±持续], [±趋向], [±完成]三组语义特征归纳概括“VP+起来”中V的语义特征。理论上说, [±持续], [±趋向], [±完成]组合起来有八种可能, 其中只有四种情况满足要求:

(1) [+持续], [-趋向], [-完成]; (2) [+持续], [+趋向], [-完成]; (3) [+持续], [+趋向], [+完成]; (4) [+持续], [-趋向], [+完成]。

(一) Va+起来

[+持续], [-趋向], [-完成]

该组语义特征是“VP+起来”表示起始义的充分条件, 具备该组语义特征的动词我们记作Va, 典型的Va主要有:

笑, 哭, 喊, 闹, 玩, 演奏, 颤抖, 祷告, 打量, 嚎啕, 忙活, 琢磨, 扑腾

[+持续], [+趋向], [+完成]

该类动词记作Vc。Vc的数量较少, 最典型的Vc是“挂”。“Vc+起来”通常表示趋向义和结果义。

[+持续], [-趋向], [+完成]

该类动词记作Vd。典型的Vd有:

看、吃, 喝, 打, 叫, 学, 做, 干, 摆, 腌, 开, 包, 咳嗽, 打扫, 收拾, 安慰, 扒拉, 研究, 介绍, 比较, 商量, 活动

(二) Vb+起来

[+持续], [+趋向], [-完成]

符合该组语义特征的动词记作Vb。Vb即典型的与“起来”组合表示趋向义的动词, 主要有:

跳, 站, 提, 举, 蹦, 升, 吊, 钓, 吊, 拾, 抬, 挑, 拿, 爬, 抱, 背, 扬

1.“Vb+起来”表趋向义

一般情况下, “Vb+起来”表示由低到高的趋向义, 例如:

(13) 我走出他的办公室, 看见他竟从老板椅上站起来目送我离去。 (北大语料库)

2.“Vb+起来”表起始义

“Vb+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多义结构, 既能表示趋向义也能表示起始义, 其确切的语义内涵只有在句子中结合语境才能得到显示。例如, 单看“爬起来”“跳跃起来”也可以表示起始义。例如:

(14a) 他爬起来, 顾不上穿鞋, 赤着脚, 跟着跑。 (《檀香刑》)

(14b) 他绕场转了三圈后, 把捣粪耙子扔了, 手脚着地, 竟然绕着场子爬起来。 (同上)

例 (14a) 表示的是趋向义, 而例 (14b) 表示的则是起始义。

“Vb+起来”多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使用者的观察点不同。观察点如果是动作的起点, 整个结构表示起始义;如果是动作的终点, 则表示趋向义。如图:

图中A是起点, B是终点。如果观察点在A, 那么“Vb+起来”表示的是起始义;如果观察点在B, 那么“Vb+起来”表示的是趋向义。如果观察点不确定, “Vb+起来”则会产生歧义, 如:

(15) 三个小孩得救了但戴碧蓉再也无力从铁轨上爬起来。 (北大语料库)

(16) 眉娘在身后女人们的耻笑声中狼狈地爬起来。 (《檀香刑》)

例 (15) 表示说话人的观察点在B, 表示的是趋向义, 例 (16) 表示说话人的观察点在A, 表示的是起始义。

四.“VP+起来”表起始义的认知解释

隐喻是旧词获得新义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隐喻可以实现在不创造新词的前提下表达新概念, “VP+起来”由趋向意义到表示非趋向意义正是隐喻机制的作用。隐喻涉及两类不同事体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或者是两个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比较和映合 (王寅, 2010) , 在隐喻的过程中, 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起来”由表示趋向意义到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并持续的起始义的用法同样是“起来”的本义隐喻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表明“VP+起来”的本义表示的是由低到高的趋向义。通过方位性隐喻, “VP+起来”由表达空间上的垂直运动转而表达时间上的水平运动。“VP+起来”根据VP语义特征的不同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图2所示:

五.小结

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第10篇

一、正确认识起始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性

学生在完成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后跨入高中数学学习的门槛, 不仅他们自己表现出某些不适应, 教师也普遍感觉到起始年级数学教学的诸多困难, 很显然, 这些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势必会造成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更大问题.诚然, 造成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又是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困难产生的基本原因.众所周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渐演变的过程, 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深入, 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明显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参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 高中数学教学不断出现的更为抽象的数学专业语言、逻辑思维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 使学生感觉到曾经那些形象、易懂的通俗化语言似乎远离他们而去.由此,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从高中起始年级开始的集合、函数、数列等知识的教学就足以给许多学生一个下马威, 面对新的要求以及更高的起点, 学生逐渐陷入高中数学学习的茫然状态.针对这种情形下, 一方面, 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 告知学生即使我们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 但是无论从客观存在的数学测试角度看, 还是从与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相互默契、互为发展的需要考量, 以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来看, 学好高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不能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 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困难, 帮助学生反思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过去数学学习方面的良好做法.这样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高中起始年级数学学习的害怕心理.

二、科学培养起始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在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运用的某些欠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希望通过死搬硬套公式、定理的方法寻求数学问题的解决, 这种习惯了的方式不仅使学生题解过程显得呆滞, 而且思维也经常受阻.因此数学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体而言,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提供机会改变学生被动听, 形成学生主动学的积极参与行为.例如, 数学教学承载着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重任, 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所以, 在平时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说”和“做”两个层面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即在课堂学习中, 要学会在教师示范下, 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思路, 知晓公式推导过程;在解题过程中, 要求学生避免盲目解答, 而要养成在认真分析和研究题目的前提下, 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当然, 养成学生上述两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例如, 在要求学生说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思路, 甚至是错误的想法, 针对这种情形, 我们教师要注意纠偏的科学方法, 切不可打击学生说的热情,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暴露自己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 教师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不气馁, 要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知识将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 再进行分步解决, 这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即当学生觉得自己所接触的题目比较棘手时, 思维不应该因此受到牵制, 而要学会把原问题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且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重视起始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

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信心倍增.因此, 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达到学生快乐体验的目的呢?首先, 以史激志.我们知道, 数学教学的公式及定理等都是几代开拓者辛勤研究和发现的丰硕成果, 他们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 但是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及努力才有今天辉煌的数学成果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们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无法忘却的, 我们学生也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坚定数学学习意志, 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独立思考的精神, 使自己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优秀的品质, 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努力所表现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结果, 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从内心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对数学前辈的敬仰之情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动力.其次, 重视展示.数学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并根据高中数学虽逻辑体系严密, 但迁移性强的特点, 合理地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让这种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 我们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 搭建各种展示平台, 诸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开展数学趣味活动等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再有, 榜样示范.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而言, 教师的榜样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对数学教学工作的热心, 对数学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 必将反映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从而产生不断的教学激情, 这种激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到学生的心灵, 并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 从而让他们从内心感受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

梦是现实的起始点 第11篇

他就是奥地利艺术家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一个渴望用自己的努力阻止世界变坏的家伙。他说:一个人的梦,就只是个梦而已;大家都有这样的梦,梦就会是个新的现实的起始点。

他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百水先生。百水先生出生在维也纳,初次画画已经展现出对色彩和形状的非凡领悟能力。在学画的过程中,百水综合维也纳青春风格,以及东方艺术等众多风格,创造出极具装饰性、色彩绚丽的个人绘画风格。在他的作品里,螺旋状、圆圈式曲折迂回、迷宫一样的形状和线条,以及隐藏其间的千变万化的动植物形象,形成鲜明的“百水式”艺术符号。

除了绘画,百水在建筑上留下的笔墨,或许更令人着迷。如果有机会去奥地利,当地人一定会骄傲地引领你去观看“百水屋”。这座建筑对于维也纳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高迪公园对于巴塞罗那的意义。走进维也纳东三区,僻静小街里隐藏着这幢惊世骇俗的建筑——百水屋。在传统民居包围之下,百水屋显得标新立异,曲高和寡。百水屋的墙体流动着顽童般俏皮的曲线,墙面色彩变幻出丰富的表情,彻底颠覆了现代建筑习以为常的僵直造型。百水屋原本是维也纳市政府为低收入居民修建的福利房,厌倦了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的造型,百水试图为建筑追求返璞归真的意境。为此,百水先生将维也纳森林的意象植入建筑空间,公寓的公共平台、大小阳台及窗台都种上乔木和灌木,色彩缤纷的外墙攀沿着植物编织的绿墙。

有幸住在百水屋的穷人,一下子成了精神世界的大富翁,每天回到童话般的公寓里,不会再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

拥有怎样的心,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百水先生热爱自然,他甚至把垃圾场设计得五彩斑斓,“因为这里可以完成垃圾的梦想——还原于生活。”为了抵抗冷冰冰的工业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百水先生赤裸身体独自生活在新西兰大草原里,他用艺术语汇和自己的方式捍卫没被污染的生物。然而,在权力与贪婪统治的地球上,百水先生的努力越来越渺小、无力。如今,我们只能期望人们在百水先生的艺术中得到一些启发:想要保护好这个地球,至少先保护好我们内心那个若隐若现的“孩子”。

如何完成起始章节的教学效果 第12篇

1《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简介

1.1 课文介绍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对于整个第二单元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解决好了这一课的物质的概念, 才能对以后的课节内容涉及到的更深更难的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有些物质是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有些物质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有些物质和物质在一起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在一起却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这就是所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两个以上的物质在一起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还是原来的物质的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两个以上的物质在一起发生反应, 形成了新的物质。这一课就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来体现物质的变化, 难点是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和物质的变化。

1.2 具体实验介绍

a.教师的教学准备 (演示) :课件、火柴一盒、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枚、铁丝一根、小纸片一张、蜡烛一支、烧杯一个。

b.教师给每组同学准备:火柴一盒、纸一张、蜡烛一支、记录单。

c.每组同学都点燃一根火柴, 点燃后发现发生的变化。

d.教师出示物质的物理变化:易拉罐压扁;水结成冰, 冰融化成水。

e.教师出示物质的化学变化:铁钉生锈前和生锈后;火柴燃烧。

f.教师针对这些物质, 提出问题:第d点和第e点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针对本课的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

2 如何完成起始章节的教学效果

在上这样的起始课时, 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下面,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提高起始章节的教学效果的方法:

2.1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章知识

在单元的起始课当中, 构建知识脉络很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整章所要解决的关于物质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 物质在整个单元所占有的地位,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和这一单元的其它课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这一物质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以及前后章节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起始课都是需要向学生们介绍的内容, 这对于学生学习物质这一章有着促进作用。除开《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一课来说, 比如, 中国科学教科书高中物理学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文始终以运动的概念为主, 贯穿其中, 主要包括力的概念、三种常见的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概念, 使学生们了解科学认知方面的问题。所以, 在起始课当中, 要重点向学生们介绍力的概念和相关的实验,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力、常见的力, 和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之下物体的运动规律。此外, 起始课还要揭示力的知识特点和知识脉络, 指出运动定律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求, 初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培养学生对于本章学习的兴趣

起始课除了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知识框架和思路, 让学生对本章有一个基本的大致的了解, 对主要的概念和内容清楚、了解, 告诉学生需要掌握和注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于学习本章的积极性, 养成自主查资料、自主预习功课、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和及时完成老师课上布置的下节课上课要提出的问题, 课后动脑考虑清楚。使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课堂的有趣的实验教学中来, 课堂上的效果好坏, 与课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对于学习这堂课有着深厚的兴趣, 那么学生课后便会开展大量的搜集资料和实验验证中, 便会针对不懂的问题寻根问源,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在课堂上才能开展生动的互动讨论, 有利于双面教学的开展。具体做法就是:

2.2.1 介绍故事和典故

科学起始课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起始课中进行科学历史的教育, 使科学课增添了人文内涵和德育的渗透, 科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展示了古代灿烂的科学成就, 介绍了科学知识的历史渊源, 再现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是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并培养和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们讲科学家的故事, 比如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那是自然科学中最辉煌的成就。虽然已经被很多研究者讲述和记录, 但是还是非常有讲解的必要, 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牛顿通过在家中花园树下小坐时, 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一个普通的苹果落地, 在牛顿眼里却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落后表面的简单现象, 而是一种思维的灵感和转折点, 使他想起为什么一切物体都要朝着地心方向的吸引呢?这样使他不断专研, 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F=G (m1m2/r2) (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 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这样科学家故事的讲解, 会提高学生们对于科目的兴致, 了解科学家的思想过程, 从而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是有极大益处的, 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中来。

2.2.2 以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动力

在该课程讲授之前, 教师要先给学生提出几个与下堂课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后查资料和思考, 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再将学习思考过后的结果在课堂上讨论, 再加以正确的引导, 有助于学生正确思维的养成。在起始课的教学中, 老师也应该带领学生们看本章开头的文字和图片所要表达的内涵, 所揭示的深刻涵义, 这样也有助于起始课的有效开展, 图文并茂的开展课堂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文通过对起始课《我们身边的物质》进行思考, 即怎样能够保证起始课的教学效果, 如何上好起始课, 来进行课程的思考和分析, 总结出了两点保证教学效果的措施, 包括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章知识和培养学生对于本章学习的兴趣。在兴趣培养当中, 也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故事和典故以及以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动力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起始课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起始课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 有利于教学的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

[2]陈刚, 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 (1) .

上一篇:马达控制器下一篇:指导自主探究